回覆列表
  • 1 # 人力資源沉思錄

    1、科學的職業規劃那是相當重要,是方向性問題!是路徑選擇問題!方向對了,事半功倍!

    2、沒有努力,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如何可以科學規劃?努力是規劃的基礎無前途!

    3、沒有努力,沒有能力,可以規劃什麼?努力可以為科學規劃提供技術支援!

    4、沒有努力,只有規劃,無異於紙上談兵,白日夢!有了理想,努力是實現規劃的必須支撐!

  • 2 # 上啥班App

    很多大學都有一個課程叫職業生涯規劃,老師會教一些SWOT分析,或者霍蘭德性格測試之類的東西。老師教的都做了,那這個東西到底有什麼卵用?對我們找工作和換工作有什麼知道意義?

    今天我們就來細聊下這個事兒。

    先明白職業規劃是個什麼鬼

    很多人工作了很多年依舊在困惑,我適不適合這個崗位,是不是該換個行業試試?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因為任何人都會遇到。無論任何人進入任何行業都會有一段迷茫的時候,尤其是在快速成長之後陷入瓶頸期的時候。

    所以指望那些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你做決定的孩子們可以歇歇了。連你都會迷茫的事情,你指望一個測試或者一個計劃說幫你做決定肯定是不現實的。

    那職業規劃到底是個什麼鬼呢?

    其實說到底,它是一個職業願望書,或者更準確點說是職業計劃書。

    為什麼說它是個願望書

    上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的童鞋都知道,無論是SWOT分析還是霍蘭德性格測試都有點類似占卜或者演算一樣。為什麼會這樣,其實之所以有這些是為了透過這些手段讓我們明白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在職場上你想做到什麼位置上,你的目標是什麼,你有什麼野心和願望。這是做職業規劃的第一步,換種說法第一步也叫認清楚你想要什麼。很多人經常在糾結我做什麼行業、或者我要做什麼崗位,其實是完全沒必要的。因為無論我們做什麼崗位、什麼行業我們都有兩樣東西是我們追求的,一個叫名,一個叫錢。沒有任何一個人甘願碌碌無為一輩子,也沒有人不想成為富豪,所以問題的關鍵就成了你去哪個行業能讓你快速的拿到這些罷了。

    你的願望如何實現

    在做職業生涯規劃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聽到別人說,根據你的專業來,跟著你的興趣走,你擅長的才是最適合你的,之類吧啦吧啦各種言論。

    那麼願望的正確開啟方式是什麼呢?

    其實並沒有,要不世界上就不會有那麼多loser了。

    職場規劃有時候就像是成功學一樣,失敗人的經歷驚人的類似,但成功人的事蹟卻根本無法複製。所以職業規劃最多能做的就是幫你弄明白你的優勢在哪裡,有哪些劣勢是你將來又可能跌倒的地方罷了。

    有關SWOT分析和霍蘭德性格測試的具體內容我就不在這裡細說了,想知道的小夥伴可以自行百度哈,網上測試一大推任君挑選。

  • 3 # 貓黍說

    首先,為了證明我有回答這個問題的資格,先說說我自己的職業情況。

    我在大學畢業2年之內,加上大學4年的時間,做過以下工作。

    公關、銷售、網站開發技術、運營、電商、慈善公益、市場、編輯、培訓、諮詢,還做過小生意。

    最後,自己做內容創業,做自媒體,平時寫文章,然後做教育/諮詢方面工作。

    這基本就是我人生未來從事的職業方向了,不斷的鍛鍊自己寫作,諮詢,教育三個方面的硬技能,然後再磨練營銷這項軟技能幫助自己賺錢。

    所以關於職業規劃這件事情,我當時大學就想的很清楚明白。

    就是,在我30歲之前,我只要找到了我的方向,那就好辦了。

    所以,我不惜花幾年的時間去嘗試各種工作,透過這些嘗試不斷的認清自己。

    確定了方向就好辦了,然後就可以持之以恆的努力下去了。

    所以職業規劃的前提就是,就是確定方向。

    什麼是你的方向呢?

    就是,你的工作要能夠發揮你的長處。

    就是這麼簡單。

    我開始做銷售,做技術的時候。

    雖然我也能做好,但總有一種發揮不出我擅長的點的感覺,還有就是,心靈知道答案。

    不是很喜歡。

    所以,你大可在年輕的時候多嘗試一些你想嘗試的工作,然後,對比一下。

    綜合敲定一下,看看自己適合什麼工作,什麼擅長,然後還比較喜歡的。

    所謂的科學規劃,就是要考慮兩個方面。

    第一,自己的擅長,自己性格的那些優勢可以發揮。

    第二,社會上這個工作,是不是具有發展空間的,他的門檻有多高,你需要怎樣才能進入到這個行業。

    所以,這個就要有一個人充分的對你進行分析,然後他又能夠充分的瞭解這個社會的各個職業和行業的情況。

    這樣他才可以給你到一個相對客觀的回答。

    但其實,你自己也可以像我一樣,自己給自己做規劃,自己不斷的透過嘗試來了解社會,瞭解自己。

    不過這個事情,要走很多彎路,建議還是找個閱歷豐富的人來做。

  • 4 # 胡小V6

    處處有機會就等於處處沒機會,機會越多,就越要做好規劃。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我們要用戰略來謀劃自己的職業。

    分享幾個我個人的經驗。

    【1】選行業,家電、快消,餐飲。儘量不去。

    這幾個行業已經過了高速發展期,職場的天花棒很低。基本上在寬頻薪酬制度下,沒有什麼很大的驚喜。

    其次,公司步入穩定發展期間,高層管理職位基本不會有大的變化,內部提拔也很少,中層管理崗位多是跳槽而來。升職的可能性很小。基本四五年才有一個坑。

    而在自媒體、網際網路、區塊鏈行業的90後,都總監了。

    人家月薪都是你的年薪。所以,選擇有錢途的行業非常重要。

    【2】選崗位,儘量選擇核心業務崗位。

    比如華為的研發崗位

    騰訊的遊戲開發崗位

    一般公司的銷售崗位

    小米的營銷崗位。

    核心業務的崗位是發展最快,機會最多,成長最快的崗位。

    【3】選老闆

    這一關是在面試的時候做的。這個老闆的三觀,專業,脾氣是否與你一致很重要。

    老闆是不是上升型老闆,他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你的發展。

    【4】個人戰略,從小事入手,打造出自己不一樣的地方。做雞頭,再升為鳳尾,在升為鳳頭。

    我進公司以後,就定下一個目標,要做部門裡不一樣的人。不是標新立異,而是要有強烈的標籤,讓人在一件事情上一下就想到自己。

    我學歷不好,談判也不及老員工。但是我會寫字,有創意,喜歡吃。

    我把幾個核心技能排列了一下,確認了自己的關鍵詞是,美食達人、新媒體達人。

    於是專注研究新媒體營銷、美食營銷。跟美食達人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於是做了三件事情

    一,開設日食記,釋出午餐記錄,同時點評當天菜品,並有合影。一方面展示了團隊的和睦,另一方面稱為其他部門午餐的參考意見。

    二、學習美食攝影,日食記照片質量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進步。這比說一萬句,我有很強的學習能力要好吧。

    於是逐步轉型稱為自媒體人。

    我是在傳統公司的品牌傳播部,這個崗位的工作都是有嚴格流程把控的,也就是說,我的工作流程,跟文員其實差不多。

    哪天沒發廣告他們還會說你怎麼今天偷懶了,怎麼不發廣告。

    然後成功的活了下來。

    驚喜不驚喜?

    意外不意外?

    哇哈哈哈哈啊哈哈。

    【5】專注在自己的細分領域。

    我的領域就是二三線城市職場。

    尤其是沒有接受過精英教育的人。

    我和很多二三線城市的人一樣,沒有很好的家庭背景,沒有很好的教育基礎。

    我在小城市,沒有大公司實習機會。

    但是我一直做的是美食領域營銷,於是我在這個領域,從媒介做到品牌主管,一共用了三年。

    我沒有跨行,也沒有做其他崗位。

    儘管很多人說我適合銷售,但是我一直在做營銷。

    當我這把這個技能嫁接到自媒體運營上的時候,成效很快。

    不要太過於分散自己的精力,時間在哪裡是看得見的。

    時間一到,就會遇到機會,然後你會得到豐厚的回報。

    專注自己的人生大問題,在職場上,會有一個不太跑偏的發展。站在一個戰略上去思考自己職場規劃,並適當做調整,自然而然,會得到一個不太壞的結果。

    ————————————————————-胡小v ——————————————-

    五年食品營銷

    三年美妝代購

    陌陌電臺主播

    專注為二三線城市職場人答疑解惑

  • 5 # 傑傑職場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我就拿自己身邊的真人真事舉個例子。

    我自己在做招聘之前,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的銷售。

    銷售工作,很多人都做過,可是不明白銷售也是有職業規劃的。

    比如,之前的一個同事是從其他公司跳槽過來的,帶資源和客戶。

    為什麼招聘的時候都喜歡招這樣的人呢?

    公司是逐利的,有資源和客戶的人永遠是第一選擇。

    那麼銷售的職業規劃就逐漸清晰了。

    1能夠為自己積累資源。

    2有自己成長進步的潛質。

    3有自己不可替代性。

    有人強調選擇老闆也是很重要的,這一點我不同意。

    我看過一個電視劇《喬家大院》,可能年輕的朋友沒有看過,非常好的老電視劇。

    裡面有個故事叫,喬家從來不缺孫茂才。

    孫茂才在喬家掌櫃落魄的時候,加入了喬家,幫喬家實現了大業,卻也因為貪財,最後被趕出了喬家。當孫茂才被趕出喬家後,去投奔喬家的對頭的時候。

    原來高看孫茂才一眼的老闆對孫茂才說:“

    “不是你成就了喬家的生意,是喬家的生意成就了你。”

    喬家從來不缺孫茂才。

    沒有不可替代性,當老闆不用你的時候,連狗都不如。

    所以,職業規劃,就得從自身看,怎麼能增加自己的資源和人脈,加速自己的學習成長速度,讓自己更具不可替代性。

    其他的都是為自己服務的,只有自己強大了,才是最根本的。

  • 6 # 十里潭水

    職業生涯規劃本來是企業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在咱們國家,這一塊恰好是一個極其薄弱的環節。所以我們大多數人對於職業生涯規劃的瞭解,就是在學校裡快畢業時所學的那點課程,基本沒什麼實際用處(我自己就編過一本職業生涯規劃的高職教材)。

    在我看來,職業規劃基本上要包含以下四個步驟。

    一、確定你要走哪條路?

    方向決定了你能走多遠。人在職場,從大方向來說,無處乎走這三條路線:

    典型的技術路線是這樣的: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階工程師

    典型的管理路線是這樣的:徒弟-正式工人-師傅-車間主任-安全副廠長-廠長-分公司總經理-集團總經理……還有機會繼續上升

    典型的資本路線是這樣的:煎餅攤-煎餅店-煎餅連鎖店-美食連鎖-酒店集團……還有機會繼續擴大

    技術路線的上升通道是最窄的,無論什麼技術型別都一樣。注意這裡的“技術”是廣義的,只要有技術含量的工作都算,不是專指技工,從實習老師到高階教師再到正高階教師,也是技術路線。

    你要選哪條路是由什麼決定的?繼續往下看。

    二、認識你自己

    你能幹什麼?

    你想幹什麼?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認識自己,才有可能成為“自勝者”。

    社會心理學告訴我們,我們對自我的認知,一定是有很大偏差的,有時還錯得離譜。那怎麼辦?

    找一些專業的測評工具,測試一下,有助於你更好地客觀地認識自己。

    從哪些方面去了解自己?大致是,認知能力(智商),情緒智力(情商),人格,職業興趣,等等。

    技術路線對智商和動手能力要求較高,管理路線對情商要求高,資本路線對兩者要求都高。人格和興趣也會有特殊的影響。

    三、認識你的組織

    職業規劃離不開你的組織,如果你的組織有職業規劃的部門,那恭喜你,你是在國內最優秀的公司或機構裡工作。如果沒有,也不用沮喪,這是國內機構的常態。畢竟我們發展的時間還短,還有很多短板需要補上。這個時候,就要多靠自己,這也會更好地鍛鍊你的能力。

    瞭解自己的組織,要多去分析它的行業地位,發展空間,管理水平,公司文化以及對未來的規劃等等。

    瞭解組織的目的,是為了結合自身的優勢,找到自己在組織中的最佳發展路徑,這就是透過最後一步——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來完成的。

    四、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

    有了前面的基礎,才有可能做出科學的規劃。你就拿著下面這些要點,去填表吧。下面的內容來自人力資源管理師的考試教材。

    1、人生目標崗位目標技術等級目標收入目標社會影響目標重大成果目標其他目標2、人生通道示意圖文字說明

    把上面的列表分成長期、中期、短期三個階段,就會形成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

    規劃不是全部,要根據實際執行情況不斷調整。

    無論怎麼規劃,充分地發揮自身的優勢,比彌補自己的短板要重要得多。職業規劃的過程,也是重新發現自己的過程。

  • 7 # 喻德武

    對於體力勞動者來說,規不規劃自己的職業並不是特別重要,因為他做的工作是“規定好的”,個人無法自主。

    但是,對於腦力勞動者(知識工作者)而言,越能早一點確定自己的職業規劃,越能夠贏在“起跑線”。

    本文將從職業診斷、職業定位兩個方面來談一談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

    1、職業診斷——我適不適合做目前的工作?

    出於HR的職業習慣,我習慣從人力資源配置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一個人究竟適不適合做目前的工作,主要看是否人崗匹配——某人在工作崗位上乾的如魚得水,產出績效高,我們就假定這是匹配的,反之就是不匹配或者不太匹配。

    這種匹不匹配,主要根據崗位工作要求,看個人特性是否適合做這份工作,其主要衡量標準之一就是績效。

    關於“特性”,有的直接等同於性格特徵,甚至直接套用某種動物所呈現出來的行為特徵,比方說,你樂觀,善於交際,追求舞臺表現,那麼你就屬於孔雀型的人,適合做公關、銷售等人際導向的工作,不適合幹工程師、程式設計師等獨立性工作……

    這種判斷究竟靠不靠譜,暫且不說,就其對“特性”的理解來看就很成問題。在我看來,所謂的“特性”,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和擅長能力整體呈現出來的外部特徵,遠非性格這一點所能概括。當然,這主要還是從組織角度來看待問題,屬於“外部視角”。個人如何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則是另一個視角。

    那麼,如何從“內部視角”對自己的職業做一番診斷呢?

    第一、分析自己的特性。

    幾年前的一天,作為求職者的身份,我去一家集團公司面試一個人力資源管理崗位,對方的面試官是一個說話很直接的人,沒有什麼客套,開篇就直接丟擲一個問題:我們現在急需要人,半年要招兩千人,你怎麼辦?

    針對這個問題,我沒有馬上給出答案,而是問了他們公司目前的一些基本情況和實際招聘需求,因為在不瞭解這些背景資訊情況下,任何的貿然回答都可能“入坑”。

    他開始有些不耐煩了,直接打斷我:“我們的文化就是風風火火,直接解決問題,我看你不緊不慢的,沒有做過招聘吧?”

    我有些不快,但心裡自然明白了幾分,他們表面上的招聘崗位是管理,其實要的是一個“純執行”的人:“讓你怎麼幹就怎麼幹”,與“管理”並不沾邊。而我是一個“分析型”的人,我習慣“謀定而動”,我不適應他們的文化,他們自然更不會因為我而改變原有文化,所以面試通不過早已在情理之中。

    其實,很多特性,就是行事風格不同,有的是“立刻行動”,有的是“邊幹邊想”,有的是“三思而行”,不能純粹的說哪種好或壞,關鍵要看自己屬於哪一種“特性”。那麼,與其跟對方爭辯,你不如去尋找那種適合你風格的公司。找工作就像談戀愛,要彼此對眼才行。

    在電視劇《歡樂頌》裡,很多人被美籍高材生安迪的數字天賦所折服,她所展現出來的特立獨行和精準如公式的言談舉止,讓人驚歎、汗顏,她高冷、聰慧和幹練的氣場,讓人既喜愛又敬畏。

    安迪身上的特性,都是基於她在數字方面的天賦和智商,換句話說,沒有這種數字智商,也凸顯不了她的自信性格。

    可見,一個人的特性其實與他所擅長的地方有著很強的關聯性,並且往往能夠在這些方面體現能力並且展現自信:你擅長與人打交道,就去做人有關的工作,比如員工關係專員,你擅長與數字打交道,就想辦法做分析師、會計師…

    但我們也不能據此認為:一個分析型的人不適合做HR。實際上,HR包含了好幾種工作崗位,各種工作崗位要求的能力側重點是不同的,或許分析型的人,在人力規劃、薪酬管理方面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

    以上這些,都是一個人的特性,是你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做了很多事情之後形成的某種特質。

    第二、診斷個人的價值觀。

    人的外在行為習慣總有其內在的信念在支撐,這種信念往往決定了他的價值觀,乃至決定了他的職業選擇。

    魯迅先生是學醫的,想以此來醫治華人疾病,但是在日本留學期間,有一次在課堂休息的間隙,插播一段時事電影,一個華人被當作俄國間諜公開槍斃,圍觀的是一群華人,還有很多人喊“萬歲”,這種場面刺激了他,讓他感到十分悲哀,讓他覺得,做醫生只能救少數人,而喚醒麻木的人群,醫治普遍的精神愚昧才是最緊迫和最重要的,所以他選擇了當一名作家。

    “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

    無獨有偶,作家馮唐始終覺得自己是一名詩人,看看他的履歷,你會發現,他絕對是一個學霸兼一個成功的公司高管:協和婦科博士,前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曾擔任中信資本PE部門高階董事總經理、華潤戰略部門總經理。

    一個人擅長的地方往往就是他的特性,但是有時候會與自己的價值觀相沖突,這時候怎麼辦?

    (晚年德魯克)

    "一個人做得好甚至可以說是相當好、相當成功的事情——可能與其價值體系不吻合。在這種情況下,這個人所做的工作似乎並不值得貢獻畢生的精力(甚至沒必要貢獻太多的精力)。

    多年前,我也曾不得不在自己的價值觀和做得很成功的工作之間做出選擇。20世紀30年代中期,我還是一個年輕人,在倫敦做投資銀行業務,工作非常出色。這項工作顯然能發揮我的長處。然而,我並不認為自己擔任資產管理人是在做貢獻。我認識到,我所重視的是對人的研究。我認為,一生忙於賺錢、死了成為墓地中的最大富翁沒有任何意義。當時我沒有錢,也沒有任何就業前景。儘管當時大蕭條仍在持續,我還是辭去了工作。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換言之,價值觀是並且應該是最終的試金石。"——彼得.德魯克

    診斷價值觀最直觀的一個方法就是照鏡子,每天早晨在鏡子裡,我想看到一個什麼樣的人?當個人價值觀與組織價值觀發生衝突時,我該如何作出選擇?

    2、職業定位——我做什麼最有優勢?

    說到底,職業定位,就是在何時何地,如何更好的找到自身優勢。

    ——與別人相比,我在哪些方面更具有優勢呢?

    韓寒被稱為“賽車手當中最好的作家,作家當中最好的賽車手。”不能不說,這是一種成功的自我營銷。

    找到或者打造自身的優勢,首先是從找到差異化開始的。比方說,與一般的開發人員相比,我的技術能力更強,與技術能力更強的人相比,我的溝通能力更勝一籌……

    所謂的差異,其實最直觀的表述就是:做不了第一,也要做唯一。(可以採用SWOT工具進行分析)

    找出唯一之後怎麼辦?當然是不斷強化它,成為專業選手。誠如一些職場專家所說:“我未必忠誠於工作的企業,但我一定忠誠於自己的職業。”其實好好想想,不無道理。

    與專業選手相比,當我們實在找不到自己優勢的時候,可以選擇滲透進入的方式,包括對行業、公司和崗位的有目的的選擇。例如,想開一家小店,但是對這樣的小店運營一無所知,有哪些低成本的進入方式呢?

    一種是透過打工方式,潛伏到一個同行業的公司裡面去學習技能、積累經驗,這種方式其實最為普遍,很多老闆往往是在一個公司做銷售,或者做出成功的產品後,自己出來創業的,段永平(OPPO和VIVO幕後老闆)就是個成功的例子……可以說,一大部分的老闆先前都是認認真真打過工的,甚至是在很多不起眼的小事情做起來的。

    一種是投資方式。這又分為兩種,一是自己直接投錢,做投資人,不涉及具體經營,如果是這種方式,選對人最關鍵。二是自己投錢又負責具體經營,以這種方式進入,好處是邊幹邊學,親身參與到經營的各個方面,不好的地方是可能需要花很長時間,甚至說要走很多彎路,那麼從時間成本上來看,是比較高的,因為任何一個行業,都有一個潛在的“學習經驗曲線”,作為一個後進入者,必須走過那些路、翻過一些錯誤以後才會明白,究竟何為正確。

    羅馬絕不是一天建成的,一種優勢的建立,需要持續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否則再好的職業規劃和策略都是白瞎。

    最後,我們來回顧一下,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主要是從職業診斷、職業定位兩個方面進行,核心觀點如下:

    1、根據現狀分析自己的特性並且診斷個人價值觀;

    2、找出自己的優勢(使用SWOT工具)並且想辦法進入,不斷積累和強化。

  • 8 # 驍說職場

    1、特例與範例的轉化。

    在數學領域,可以透過解決特例的問題,找到範例的規律特點和共性。在職業規劃的過程中,我們完全可以採用同樣的思維方式來指引我們的行動。比如,我們可以看看學長、學姐,畢業後是如何就業的?在相關的就業領域的表現又是如何?這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最起碼我們可以找到一個大概的範圍,總結其中的規律,並避免犯一些類似的錯誤。

    2、不斷試錯。

    《遠見》裡提到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階段,也就是參加工作的15年內,是一個尋找甜蜜區的階段。甜蜜區指的是個人興趣、擅長領域與社會需要三者的交集處,這個甜蜜區能夠讓自己在職場中獲得可持續的發展,並且對社會產生持續的影響力。在尋找的過程,加上不斷試錯的思維方式,我覺得人的探索路途就會變得從容淡定,而不是每天都在焦慮明天的裁員或者40歲的中年危機。

    3、科學完成戰略規劃,戰術中可以隨時微調。

    舉個例子,比如我們看了傑克韋爾奇的傳奇故事後,被他的果斷和卓越所打動,我們的十年職場目標定為成為職業經理人。

    於是,我們在之後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會為這個目標去做準備。但如何做準備呢?我想由於各個階段我們的認知水平不同,對問題的看法也會存在巨大的差異性。但越往後看,認知水平肯定會越高,對目標達成的清晰度也越高。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可能用一成不變的行動去為“職業經理人”這個戰略目標而努力,而是採用當時最好的辦法去提升自己,這才是對待職業規劃的科學態度。

  • 9 # 明哥聊求職

    選擇大於努力,我一直都相信這句話。

    很多大學生畢業,之所以就業難,就是因為在大學沒有做好一件工作:

    選擇自己的職業方向。

    方向對了去努力,才會事半功倍,否則的話,就會事倍功半,甚至南轅北轍。

    職業規劃,首先是職業選擇。

    你可以嘗試一個方法,寫出來自己最擅長的三件事,和自己最喜歡做的三件事。

    從你擅長的事情中,可以總結出你的天賦和優勢。

    從你喜歡的事情中,可以總結出你的喜好和志趣。

    這構成了你職業選擇的個人因素。

    做你擅長的事,才能充分發揮你的潛力;做你喜歡的事,你才可能長久的去堅持。

    再者,還要考慮你想要從事的職業和行業,有沒有前途。

    站在風口上,豬才能飛,時勢造英雄,你去從事一個朝陽的行業,你也做一份需求眾多的職業,才能順勢而為。逆天而行,不是聰明人的做法,良禽擇木而棲。

    所以,日薄西山的行業,不要去,人滿為患的職業,不要做。

    這些也可以很容易獲得資訊,行業如何,可以網上看看行業報告,看看也業內新聞,問問從業人士;職業怎麼樣,最直接的方法,招聘求職網站註冊個賬號,看看招聘的職位數量,是最簡單粗暴的判斷。

    基於這些,你就可以做出職業選擇,然後是一步一步如何發展。

    比如,你做了程式設計師,那麼,下一步是專案經理?再下一步是技術總監?最終的目標是架構師或是創業?做一個簡單的構想。

    但是記住,不太可能實際工作中,完全按照你的想象來,要根據公司的情況,借勢而為適當調整。在職業規劃踐行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眼前的下一步,不要跑偏。

    不要在當小嘍囉的時候,成天琢磨著當將軍,容易讓你好高騖遠,循序漸進,踏踏實實的一步一步的走。

  • 10 # Mrs張小桃

    方向選對了,努力會讓你快速前進,方向選錯了,努力只能使你離成功越拉越遠。在這裡,方向就是我們的職業規劃。我們每一個人初入職場,都要對自己有一個定位,想幹什麼?能幹什麼?該幹什麼?最好是要有一個清晰的職業規劃,哪怕不清楚自己能幹什麼,都一定要搞清楚什麼自己不能幹!一般情況下,規劃自己的職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1:性格。

    大多數情況下,性格往往決定一個人適合幹什麼?性格開朗活潑,適合從事市場、營銷、公關類工作;性格內向,但做事仔細認真,適合從事文書類工作;性格冷靜又邏輯思維縝密,適合從事技術工作。不同的性格總有適合的工作,如果性格與工作反差太大,往往不能對工作起特別好的促進作用。

    2:特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在職業規劃中,一定要充分發揮這些特長,把這些特長轉化為在職場發展中的助力,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資源。

    很多人都會對“關係”嗤之以鼻,認為自己的發展,就是要靠自己,不願意讓家人給予幫助。然而,事實上進入職場後,我們的每一步發展都與關係密不可分,同時,我們在發展過程中,也在經營著自己的關係。這些,都是我們需要維護和利用的資源,因此,在做職業規劃時,資源也是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的條件。

    職業規劃很重要,我們在做職業規劃時,需要對自我有一個清晰的認知,這樣,才能規劃好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計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烏克蘭電話門事件,特朗普被彈劾成功的機率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