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電影不迷路

    《切爾諾貝利日記》2012年 美國 5.6分

    《切爾諾貝利之春》2018年 大陸 8.0分

    《切爾諾貝利·禁區 第一季》2014年 俄羅斯 8.7分

    《切爾諾貝利·禁區 第二季》2017年 俄羅斯 8.5分

    百度雲連結會被遮蔽,提供兩個方法看

    1.登入電影農夫網站線上看,沒有廣告和外掛,手機播放後可下載

  • 2 # 熱門電影解說douyin

    《切爾諾貝利日記》2012年 美國 5.6分

    《切爾諾貝利之春》2018年 大陸 8.0分

    《切爾諾貝利·禁區 第一季》2014年 俄羅斯 8.7分

    《切爾諾貝利·禁區 第二季》2017年 俄羅斯 8.5分

    http://www.8geshuodianying.com/

  • 3 # Miss精彩影片

    題:

    1,原子風暴 / Atomic Twister

    ___核難的發生著實令人驚悚。。

    劇情 一股強勁的龍捲風在毫無先兆下吹襲柯琳(Sharon Lawrence)工作的核子廠,令核子廠裝置嚴重受損,不但核子反應爐情況 不穩定,而跟外界的通訊也全告失靈。為避免核子外洩,柯琳傾盡全力務必要令反應爐情況備受控制,否則,定必摧毀 無數性命財產,可是,此際再有兩個龍捲風出現,一個正向著核子廠吹來,另一個來勢洶洶向著其愛兒的小鎮進發……

    ,K-19:寡婦製造者

    劇情: 本片根據一位原蘇聯潛艇指揮官如何制止一場足以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核爆炸事故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1961年,正是冷戰最為緊張的時期,蘇聯第一艘彈道核潛艇,綽號:“寡婦製造者”在北大西洋海底試航時發生了冷凝系統故障,導致核反應推系統過熱,若不及時排除故障,核反應爐便會融毀並誘發艦載核導彈,K-19將發生劇烈的核爆炸。 在冷戰期間,這種突如其來的核爆炸必然會被美國視為惡意攻擊。眼看世界性的核毀滅勢不可免,K-19船長阿里克斯·費斯特里科夫(哈里森·福特飾)冷靜地帶領全體船員在高度核輻射的環境下挽回系統,以求全力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搶救切爾諾貝利

    劇情: 1986年4月26日凌晨的1點23分,前蘇聯烏克蘭地區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一聲爆炸,帶來了人類和平使用核能歷史上的一次最大的慘劇。本月26日,世界將迎來切爾諾貝利核洩漏事故27週年紀念,27年過去了,人們仍然不能忘記心頭這一久久揮之不去的陰影。 於烏克蘭北部的切爾諾貝利風景優美,周圍松樹和白樺樹林茂密,森林內佈滿河流和各種珍禽異獸,而且人口眾多。前蘇聯1973年開始在這裡修建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於1977年正式啟用。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時許,隨著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火光四起,烈焰沖天,火柱高達30多米。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核反應堆發生爆炸,其廠房屋頂被炸飛、牆壁坍塌,當場死亡2人。 事故發生的當天,不知情的消防員傷亡慘重 但是多虧他們,才避免了後來的二次爆炸 20年過去了,很多當年計程車兵們已經因為過量的輻射死去了,但是這些英雄卻是應該被人們銘記在心的。 想知道真正的核爆炸的威力嗎?想知道人類玩火的最高境界嗎?想知道銷燬核彈頭的國際法是因何產生的嗎?看看這部記錄片吧。

    4,那些雲彩

    5,夢 ____這僅只是個夢,亦或是預兆?

    本片是日本電影天皇黑澤明對夢的勾畫,全片共有八個夢境,分別是:太陽雨、桃園、風雪、隧道、烏鴉、紅色富士山、垂淚的魔鬼和水車之村。 這八個夢幾乎貫穿了人類生活的所有主題,戰爭與和平、社會與人生。在不同的夢境裡有著不同的場景,配合不同的色彩,把人類所面對的所有主題一一呈現。 本片在故事的整體構架上已經完全脫離了情節性因素而轉入對生命的深層思考之中,使用了大量的長鏡頭配合卓越的視覺特效表現了夢境中的不同世界。所有的夢似乎都表現出人類迷失和不確定的主題,但本身又充滿了一種絕望的緬懷。 美國大導演馬丁·斯克西斯相當崇拜黑澤明的影片,在本片中也擔任了角色(飾演夢境中的梵高),可以說是好萊塢大導演和黑澤明一起為觀眾譜出的華美樂章。 若你也喜歡,請採納吧__

  • 4 # 每日娛樂區

    印象最深的是片中一位第一時間拍攝了切爾諾貝利核災難第一現場的老攝影師跟當年災難發生時尚且是名幼童的姑娘一同再返回現今已經因這起事故儼然一座鬼城的故鄉時說的話……「你得找出面對明天的力量」這位老攝影師 在報道切爾諾貝利事件時 因長期奔赴於前線 身體吸收了大量核輻射 以至於從此之後他每年都得住院治療兩個月以上這僅僅只是個例還有許多我們知道的不知道的 年輕的 年老的 男人 女人 小孩 他們無一倖免於這場災難帶來的將持續數年的陣痛 恐懼 絕望 痛苦 然後接受所以這場二三十年前的災難真的過去了嗎?恐怕還沒有 就像影片所說一一

  • 5 # 影視大蝦米

    與切爾諾貝利核災難有關的電影有哪些?

    與切爾諾貝利核災難有關的電影有很多部,下面我就介紹一下我看過的這幾部(其實,在這之前,我是一部都沒有看過,為了能回答這個問題,特地去查找了以下幾部影視作品並觀看之)

    1、《搶救切爾諾貝利》

    這是一部紀錄片,電影中的內容和它的片名很貼切。影片真實地描述了核電站爆炸後的一切善後工作,其中很多公佈的資料曾經都是絕密檔案。這次核事故不僅僅只影響到烏克蘭地區,連瑞典、法國、英國等很多歐洲國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影片最後那段話讓我明白什麼叫做靈魂的顫抖:

    石棺內有100公斤的鈽,只要百萬分之一公克的鈽就足以致命,這表示裡頭的鈽足以害死上億人,鈽的半衰期需要24萬5千年的時間!

    我認為,如果您想更多的瞭解核洩露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您可以看這部影片,如果您想更多的瞭解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後的殘局是如何去收拾的,您也可以看這部電影。特別提醒:千萬別抱著看效果大片的期望去看這部影片。

    2、《切爾諾貝利日記》

    我覺得這部片子只是在玩噱頭,它並不是一部紀錄片,而是一部低成本的驚悚恐怖片。故事大概講的是幾個年輕人組隊去核電站廢墟玩,最後被動物或者變異人殺害,唯一的倖存者最後也因為受到嚴重汙染被關了起來等死。這部片子實在沒有什麼看頭,我不推薦大家去看,如果您實在很好奇可以去看看。

    3、《切爾諾貝利:30年後》

    這也是一部紀錄片,片子在短短的52分鐘時間內,介紹了切爾諾貝利爆炸後對人類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德國拆除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核電站,核廢料的處理也是一件讓人頭疼的問題,深度掩埋並不是萬全之策。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廢墟中的老石棺已經破損嚴重,美國和歐盟出資20億歐元重新搭建一個新石棺將4個反應堆給蓋住,防止核物質再次洩露出來。全世界大概還有400座核電站在執行,隨便哪一個出事故都將給人類帶來沉重的打擊……

    4、《切爾諾貝利之春》

    這是一部根據漫畫改編的短片動畫,整個主色調是黑白黃三色,影片用第一人稱介紹了爆炸之後的一些情況,包括政府態度,救援行動以及受到輻射後的各種傷害。片子只有13分鐘不到,但是看了會讓人產生一種很壓抑的感覺,死氣沉沉,毫無生機可言。

    5、《切爾諾貝利·禁區》第一季和第二季

    這是電視劇,由於豆瓣評分也不錯,所以順便推薦給你。作品型別屬於科幻、驚悚、劇情類,一群年輕人在追小偷闖入了切爾諾貝利廢墟,故事就在廢墟中展開,那群年輕人進入禁區後到底會有什麼樣的經歷,想知道的話可以自己去看看。稍微透露一點,剛開是幾集是很枯燥無味的,看這個劇需要很大的耐心哦!電影版的《切爾諾貝利·禁區》在2019年即將上映,如果您覺得這個劇不錯的話可以關注電影版的最新動向。

    以上就是我看過與切爾諾貝利核災難有關的電影。個人首推《搶救切爾諾貝利》這部電影,因為這部電影最直觀最真實的反應了這場災難!

  • 6 # Michelle的美食分享

    電視劇:

    1.《切爾諾貝利》,HBO新出美劇,更新到第二集,一經播出即獲得豆瓣9.6分的高分。劇集剖析了事故發生的原因,救援的過程,還有民眾的何去何從,以及當局面對這場大災難的處理方式。可以讓你更加真實的瞭解這一場災難帶來的影響和反思。

    2.《切爾諾貝利·禁區-無人原樣而歸》,由俄羅斯地區發行的一部影片,共有兩季,講述五個年輕人因追蹤小偷進入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和鬼城普里皮亞季,從而發生了一連串詭異的事情。

    紀錄片:

    1.《搶救切爾諾貝利》,這部紀錄片借用當時拍攝的照片以及檔案,重映了當年這一場災難,以及災難發生後一系列的救援工作,能帶你瞭解到核洩漏的可怕,也能帶你瞭解當年這場事故中的謊言與真實。

    2.《切爾諾貝利,30年後》,這一部紀錄片除了分析當時的事故原因之外,更多的著眼於災難過去後的30年,切爾諾貝利及周邊城鎮的現狀,以及在這樣可怕的能源面前,有在做哪些的修正和善後。更多的是這一場事故應該給到我們的警醒和啟發。

    電影:

    1.《切爾諾貝利日記》,2012年上映,改編自《靈動:鬼影實錄》系列導演奧倫·佩利的原創故事,以發生在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為背景,講述了一群追求刺激的年輕人,在導遊的帶領下來到核事故遺址普里皮亞季探險,卻遭到變異生物襲擊的故事。

  • 7 # 蝙蝠俠不會飛

    印象中的切爾諾貝利是離我們很遙遠的核電站,課本上提到過的嚴重的核洩漏事件。近期在豆瓣評分高達9.7的《切爾諾貝利》再現當年的慘劇,也讓我們重返切爾諾貝利,回顧這次史無前例的核事故。

    第一集的名字是:1:23:45。爆炸發生的時間有了,但是到底是水箱爆炸還是堆芯爆炸?官僚體質導致直接負責人不願、不敢承認堆芯爆炸,用低劑量探測儀的最高指數作為核洩漏的資料反饋到最高層。因為假裝只是水箱爆炸,走向死亡邊緣的消防員被告知普通火災滅明火,第二集才會發現水反而成了潛在的爆炸原料。

    因為高層隱瞞事故嚴重程度和封鎖訊息,普通人群反而遠遠的覺得爆炸上空的多彩電離畫面很好看,事故親歷者、工程師尤里·科尼夫回憶當時的情景說:天空色彩繽紛,非常明亮,有橘色、紅色、天空藍、鮮血般的紅色猶如彩虹非常美麗。一轉眼消防員和核電站底層員工就因為輻射而滿臉通紅,面板潰爛滲血,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第2集:請保持鎮定。在切爾諾貝利爆炸事件發生後,數百萬人處於危險之中,蘇聯物理學家Valery Legasov建議派人開著安裝了高劑量輻射計的卡車進去測量輻射確認堆芯爆炸,多次提醒要對駕駛員做保護,但是估計保護仍不足時,旁邊的軍官說:那我自己去。蘇聯領先的核物理學家瓦列裡·萊加索夫最終取得蘇聯高層的信任,透過飛行員冒死投擲5000噸硼和沙子覆蓋爆炸表層,大家以為事故到此結束。

    但透過封鎖遠道而來核物理學家Ulana Khomyuk接觸並警告他因為內部的高溫和水的存在,可能會破壞大陸的第二次爆炸威脅,四號反應噸還會導致其他反應噸都爆炸,至少影響5000萬人的生命。本集的結尾三名敢死隊成員穿上重重的防護服拿著探照燈深入爆炸底部疏通管線時,高輻射導致電子裝置失靈,一片黑暗中落幕,這三個人平凡的偉人:Ananenko、Bezpalov、Baranov。另外蘇聯高層和物理學家知道自己身處高輻射區域可能導致只有幾個星期的壽命時的無助和人性中必須有人來解決問題的使命感讓人動容。

    後面還有三集未播,最後一集應該會呼應開頭揭露真相。透過該劇很多地方重新整理了我的認知,但更引人思考的是真實事件。

    1、事故原因有異議

    關於事故的起因官方有兩個互相矛盾的解釋。第一個於1986年8月公佈,完全把事故的責任推卸給核電站操縱員。第二個則釋出於1991年,該解釋認為事故是由於壓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應堆(RBMK)的設計缺陷導致,尤其是控制棒的設計。雙方的調查團都被多方面遊說,包括反應堆設計者、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職員及政府在內。

    2、緊急滅火的消防員

    凌晨1點25分,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第二消防站接到火災警報,當班值勤的28名消防隊員立即出動。當時他們沒被告知是反應堆爆炸,有的還以為是一場普通火災“沒人告訴我們是反應堆的事”。那些上了房頂然後死了的小夥子們……瓦契克、柯利亞和其他人,還有沃洛迪亞-普拉維克……他們爬上了梯子,然後我就再沒看到他們……

    3、事故後續處理緩慢

    爆炸發生後,並沒有引起蘇聯官方的重視。在事故後48小時,一些距離核電站很近的村莊才開始疏散,專家寧願相信是測量輻射的機器故障也不相信會有那麼高的輻射。這是因為官方擔心會引起人民恐慌,甚至在普里皮亞季還在舉行有烏克蘭第一書記參加的五一節慶祝。許多人在撤離前就已經吸收了致命量的輻射(若能立即撤離,則可大幅減少受害者數量及程度)。

    4、一星期後遲到的真相

    事故後3天,莫斯科派出的一個調查小組到達現場,可是他們遲遲無法提交報告,蘇聯政府還不知道事情真相。終於在事件過了差不多一週後,莫斯科接到從瑞典政府發來的資訊。此時輻射雲已經飄散到瑞典。蘇聯終於明白事情遠比他們想的嚴重。

    5、之後數個月的人工處理

    蘇聯政府派出了無數人力物力,終於將反應堆的大火撲滅,同時也控制住了輻射。但是這些負責清理的人員也受到嚴重的輻射傷害;原因之一為遙控機器人的技術限制,加上嚴重輻射線造成遙控機器人電子迴路失效,因此許多最高汙染場所的清理仍依賴人力。

    6、核電站後續情況

    切爾諾貝利電廠並沒有因為4號機組出問題而停止運作,只是封閉了電廠的4號機,但由於缺乏能源,所以烏克蘭政府讓其他三個機組繼續運作。直到2000年其他幾個機組才陸續停止發電。

    損毀的4號機組前蘇聯用一個號稱能至少用30年石棺將四號反應爐封閉,30年後當局在四號反應爐旁花五年時間建造好了一個圓拱型的新石棺,用於全部遮蓋第4機組連同此前建造的臨時性防護設施“石棺”。完成後將沿軌道平移過去,將舊石棺一併蓋住。新石棺號稱能用100年,如果石棺倒塌的話,有可能會導致機組釋放出有輻射性的塵埃。

  • 8 # BiBitube

    與切爾諾貝利核災難有關的電影有哪些?今天來說一個可能有點偏題的回答,這不是一部電影,而是一部美劇:《切爾諾貝利》。

    首先,我們花幾分鐘瞭解一下切爾諾貝利這個地方:

    切爾諾貝利(烏克蘭語:Чорнобиль;俄語:Чернобыль;中文意譯:艾草),是烏克蘭北部基輔州城市,位處白俄羅斯邊境,鄰近被廢棄的城市普里皮亞季。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於切爾諾貝利附近。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位於烏克蘭北部,距首都基輔以北130公里,它是前蘇聯時期在烏克蘭境內修建的第一座核電站。切爾諾貝利曾經被認為是最安全、最可靠的核電站。1986年一聲巨響徹底打破了這一神話。由於操作人員違反規章制度,核電站的第4號核反應堆在進行半烘烤實驗中突然失火,引起爆炸,其輻射量相當於400顆美國投在日本的原子彈。爆炸使機組被完全損壞,8噸多強輻射物質洩露,塵埃隨風飄散,致使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許多地區遭到核輻射的汙染。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被稱作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普里皮亞季城因此被廢棄。

    ————————摘自360百科

    這部美劇主要講的是在1986年的烏克蘭,劇中將會描述當時究竟發生了甚麼引致這事故,而且當年勇敢的眾人是如何犧牲自己拯救處於災難中的歐洲。  

    Stellan Skarsgård飾演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蘇聯能源局領導Boris Shcherbina,他在事故發生數小時後被指派領導政府委員會,但當時政府還沒意識到反應堆已經爆炸;作為這史無前例人為災難的高階應對官員,他發現自己身陷政治體系問題,以及得面對這場核災難不停攀升的傷亡人數。  

    Emily Watson飾演蘇聯核物理學家Ulana Khomyuk,她致力調查切爾諾貝利的真相,好使未來不會再發生同類事件。但調查期間令她與想埋葬可怕秘密的人造成衝突,為了真相她得冒著失去自由,甚至生命的危險。Jared Harris飾演蘇聯科學家Valery Legasov,被克里姆林宮指派調查該事故。

    1981年,以色列發動了一次空襲伊拉克巴格達附近核電站的“歌劇行動”(Operation Opera)。蘇聯在此後數年進行了3次實驗:試驗在電網遭受襲擊,電站失去電力(即沒有水泵能提供核島冷卻水),備用柴油發電機尚未啟動的1分鐘空檔期內能否安全停止反應堆,但均告失敗。

    由於基輔電網的問題,原定於1986年4月25日白天進行的第四次實驗被推遲,直到26號凌晨才獲得許可。熟悉實驗流程的白班人員早已下班,而夜班人員剛剛接手;他們火速把機組功率減了下來。

    1986年4月26號00:05,切爾諾貝利4號機組的功率降至實驗方案要求的700MW。由於伏筆1Xe的累積,負荷很快自動降至500MW。

    接下來,由於人為誤操作或者控制系統的不可靠性,機組功率直接掉到了30MW。夜班人員Alexander Akimov和Leonid Toptunov(兩人皆於半個月內逝世)決定終止實驗,然而受到了切爾諾貝利的副總工程師Anatoly Dyatlov的威脅。他們被迫違規地手動退出大部分控制棒,但此時的機組明顯已經“氙中毒”,負荷在1:00時勉強穩定在200MW。

    在這種禁止執行的不穩定工況下,實驗強行開始。隨著模擬失電實驗的進行,主水泵逐漸失去動力,核島內的冷卻水開始不足,受熱嚴重;鑑於伏筆2的正空泡係數,核島反應速率和溫度迅速上漲。自動控制系統檢測到了異常,但它只能控制12根控制棒——剩下的199根全是人工操作。

    實驗進行僅僅數十秒後,反應堆現場的人員就發現數百公斤重的壓塊竟然在跳動,而整個廠房都有震感。Alexander Akimov按下了SCRAM(快速緊急停機)按鈕,插入所有控制棒;但此時核島內部結構已經損壞,控制棒只能部分插入。即使如此,伏筆3的控制棒缺陷還是顯露出來,瞬間讓核島的熱功率飆升到了530MW。

    核島過熱,蒸汽壓力過高爆炸,掀開了1000噸重的核島上蓋,把廠房屋頂炸開了個口子。隨著空氣進入高溫核島,第二次核燃料的爆炸也隨之而來;核島功率表的最後讀數是機組額定功率3200MW的一百二十倍。水蒸汽攜帶著核燃料爆燃後的放射性粒子直奔天際,由此造成了人類史上最嚴重的核洩漏事件(或許之一)。

    最初到達現場撲滅火災的是廠內消防員,隨後還有普利皮亞特/Pripyat(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員工的生活城市)的消防隊員。他們對放射性物質的存在毫不知情,裸裝奮戰了一個小時,把外部明火撲滅。

    但其實這也不是誰在刻意隱瞞:廠裡兩個大量程輻射計一個被埋一個故障,小量程輻射計根本反映不出事故的嚴重性。

    據此,夜班值長Alexander Akimov甚至認為核島完好,只是部分蒸汽管道爆炸;他帶領部分員工整夜奮力搶救機組,包括手動開啟給水閥門等,而這也在半個月內奪去了他們的生命。

    當時核反應區的輻射是30000倫琴(Roentgen,R/h),約等於300希沃特(Sieverts,Sv/h);即使是爆炸散落出來的石墨——燃料碎片,輻射也有200Sv/h。國際上一年允許人接受的劑量是0.001-0.05Sv,半數致死劑量是5Sv。

    天知道這一小時的輻射(幾分鐘便能半數致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但最終電廠的28名消防員只活下來了16人;他們的隊長Vladimir Pravik帶頭衝鋒,受到了最多的輻射;他被送往莫斯科6號醫院治療急性輻射綜合症(Acute Radiation Syndrome)時,棕色的眼睛甚至已經變成了藍色,13天后逝世。在3個月內有31人因此死去。

    蘇聯緊急把在阿富汗作戰的軍隊調回國,數百架直升機拉著士兵往反應堆中丟了5000噸的沙包/硼酸/鉛。但是具體效果可能不盡人意,因為它們不一定落在反應堆中心;直到10天后內部的火焰才熄滅,但在過程中數百名飛行員都遭受了不同劑量的輻射。

    整個事件的核洩漏量,是二戰中廣島“小男孩”核彈的400倍;然而更可怕的,是核反應堆內部持續反應產生的熔漿將持續燒穿地板,最終抵達4號機組地下的備用水庫:一旦接觸,封閉空間的高壓蒸汽必將產生另一次爆炸,其攜帶的數百噸放射性物質(兩百噸堆芯熔融物,幾十噸鈾和鈽)可能會使得整個歐洲都無法生存。

    為此,約一週後三名技工人員重回地下將水池放幹。與此同時,莫斯科召集了一大批礦工,花了1個月的時間挖開了至4號機組地下的通道,往其中注入了25噸的液氮製造人工凍土,以防止放射性熔漿進入地下水系統。

    隨後約半年,數十萬軍民將切爾諾貝利周邊的30km區域清理乾淨,建起了隔離區(exclusion zone);其中最險惡的工作,是清理反應堆屋頂的碎片。

    在極高的輻射下,機器人無法工作;而那些代替機器人計程車兵,只能穿上簡陋的自制防護服,衝上去鏟走兩鏟碎片,然後馬上下來。

    在六個月的持續清理和組裝下,最終4號機組被蓋上石棺(Sarcophagus)。

    在結束的時候,他們在冷卻塔插上了蘇聯國旗,正如40年前他們征服了納粹的國會大廈一樣。

    所有參與這些工作的人員,被統稱為“清理人”(Chernobyl Liquidators),統計人數達到了30-80萬人。蘇聯以這數十萬人的一生為代價,勉強控制住了進一步的核汙染。

    然而與蘇聯政府用人命填補過錯共存的,是非常嚴格的維穩控制。

    爆炸當天,普利皮亞特49000位居民完全不知道發生了核洩漏事故;第一天城內的輻射量已經到達正常值的60萬倍,但大家都在照常生活;直到當晚蘇方成立的緊急調查委員會飛抵現場,他們才決定在第二天下午疏散群眾。

    但自始至終,蘇聯人民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第三天,1000公里之外的瑞典核電站檢測到了空氣中的放射性粒子;美華人用衛星一照,才發現切爾諾貝利四號機組破了個洞,還在往外冒氣。

    我們再來看電視劇中是如何表達出這種被核輻射籠罩的恐懼的:

    劇烈的爆炸。

    搜救人員的必死決心。

    被核輻射強烈摧殘的人。

    連死者的棺木都是特製的。

    寫在最後:如果地球上存在世界末日的話,那麼1986年夏天的切爾諾貝利,一定是最接近末日的樣子。

  • 9 # 影視控

    正好最近大熱的HBO《切爾諾貝利》在映,談談這部作品。

    作為一個在新疆生長的孩子,切爾諾貝利的新聞尚未在內地傳播開來的時候,我周圍的人就已經不斷談論這方面的話題。那時候一則社會新聞在報紙佔據了很小的版面,是有位父親下班回家,發現自家七歲的兒子正在熟睡,而兒子身邊躺著一隻和小孩身長一樣的老鼠。

    關於這隻和七歲孩子一樣大的老鼠的新聞,我身邊的大人們幾乎是異口同聲:"一定是從切爾諾貝利跑來的。"

    自那時起,切爾諾貝利這個名稱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我無盡的幻想,那地方在我的腦海裡是一個所有動物都無限巨大的魔幻之地。

    當網路發達起來,關於切爾諾貝利的資訊在網頁上隨意可以搜尋到很多,碎片化或者獵奇向的資訊營養含量很低,關於切爾諾貝利的紀錄片緊隨其後,用嚴肅而又模糊的畫面展現了那場事故的些許樣貌。

    蘇聯已經解體,美蘇或者美俄之間多年來的明爭暗鬥不斷,在這個地球上每個人都知道俄羅斯的宿敵是美國。可就在今年,美國著名的黃暴臺HBO卻出品了關於切爾諾貝利事件的電視劇,沒有刻意的抹黑和醜化,演員操著俄羅斯口音的英語將切爾諾貝利的悲劇平靜的講述了出來。

    關於切爾諾貝利,不得不說這也許真的是個魔幻之地。《聖經 啟示錄》8:10-11中描述了天啟:第三位天使吹號,就有燒著的大星,好像火把從天上落下來,落在江河的三分之一和眾水的泉源上。這星名叫"茵蔯"。眾水的三分之一變成茵蔯,因水變苦,就死了許多人。

    後來的文章和紀錄片都把切爾諾貝利比喻為天啟,不僅僅是因為災難的形式類似,也因為一個巧合,那就是俄語中的"Chernobyl",就是聖經這一章中描述的"茵蔯"。

    似乎一切從一開始就在註定悲劇的結局,當然切爾諾貝利事故也是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不會有個美好的結局。

    蘇聯時代的官僚主義是自下而上的欺瞞和自上而下的傲慢,意識形態高度一致的高壓統治結果並不會導致政府工作的順利推行,而是讓瀆職和推卸責任成風。

    故事從爆炸開始,從施工開始就進入趕工和偷工減料狀態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在其後的測試執行過程中草率莽撞,對人員培訓不足,官僚施壓排擠科研人員,總之將一切災難的必要因素全部湊齊,而這些在這部美劇之中並未刻意諷刺或者醜化,只是用冷漠色調的鏡頭精準的展現出來。

    當爆炸發生,所有的官員聚集在會議室裡,沒有人聽取工程師的專業意見,而是狂妄自大的相信,反應堆核心不可能有問題,所有的問題要捂住不可以上報,決不能毀了自己的前途。

    於是距離核電站最近的基輔市,人們出來遙望火災的熱鬧,孩子們在漫天飄落的碳粉中玩耍,沒人認識到那些灰塵攜帶著足以讓他們患上癌症的核輻射。

    面對反覆強調核心已經燒燬,災難非常嚴重的工程師,官僚群體的意見是不論你說多少次核心已經爆炸,我們都不相信核心爆炸,除非你親自去看看核心是不是爆炸,然後回來告訴我們。

    這是個死局,官僚用他們不負責任的作風逼迫一位敢說真話的科研人員用生命證明真相,這種做法不僅僅是剛愎自用,還有著些許殺人滅口的嫌疑,畢竟在後來官僚們把所有的責任推卸給了工程師們操作不當。

    爬上堆芯上方觀看的工程師名叫斯特尼科夫,年僅46歲,是切爾諾貝利資格最老最有經驗的工程師,在直接從樓頂觀看堆芯後他接受了超過致死劑量3倍的輻射,幾天後過世。

    死亡只是剛剛開始,從爆炸開始就開始在核電站內搶修挽救的工作人員到不斷趕來試圖滅火的消防員,悲劇像是核電站的濃煙開始蔓延,每個人都是第一次見到魔鬼的面貌,卻又很快被魔鬼奪走了生命。

    第一批趕到現場的消防員們爬到了距離堆芯最近的地方,因為他們並未被告知有核輻射,出於好奇,一位消防員在帶著手套的情況下撿起了地上的石墨碎塊,但是馬上他就感覺劇烈的疼痛,他手掌的面板就開始潰爛。

    消防隊長瓦西里在第一集中很像是個主角,他勇敢的帶領著自己的戰友們衝上了堆芯外的瓦礫堆試圖滅火,這也導致他直接暴露在輻射蒸汽中,接受了超過致死劑量10倍的輻射,他在5月13日過世。

    與他一樣奮戰在消防現場的小夥子們最終或早或晚都沒能逃脫這個可怕的結局,他們經歷了無法言表的痛苦後死去,屍體融化成具有高度輻射的血水,不能夠安葬於普通的墓地,只能被焊死在鐵棺之中用混凝土覆蓋。

    瓦西里的妻子柳德米拉當時已經懷孕,因為近距離接觸了瓦西里,她腹中的女兒在出生後很快死於心臟衰竭和肝功能不全。

    上圖為柳德米拉本人在紀念切爾諾貝利英雄儀式上。

    最終,這一場無法再被繼續掩蓋的災難最終上報至最高層,當撤離的命令下達,人們懷著悲痛的心情無奈的登車離去,劇中當一輛輛滿載的客車開走,不得不被遺棄的寵物狗奮力追逐著主人,它們還不知道在隨後的幾天裡將遭到集中撲殺。

    HBO對於當時蘇聯人的建築、衣著、舉止的展現是十分硬核的,那個高度集權的時代裡,人們口是心非的表達著自己對意識形態的忠誠。電視劇用一種樸實無華的形式將這場巨大的災難展現在人們眼前,慷慨激昂或者義正言辭的場面幾乎沒有出現,執拗的講著真話的男主角看起來總有些畏畏縮縮的怯懦。

    核物理學家瓦萊裡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將切爾諾貝利的真相公之於眾的人,他本人也因為處理切爾諾貝利事故過程中接受了大量的輻射,晚年受困於癌症和克格勃的監視。

    在他人生最後的階段,他將切爾諾貝利的真相以錄音的方式講述出來,然後自殺了卻了自己的生命。而這也是本劇第一集展現的內容。

    美劇選擇了老對手蘇聯的黑歷史,一來展現了美國對於對手的瞭解程度,劇中的還原十分硬核,幾乎已經可以等同在觀看一場關於切爾諾貝利救援的實時紀錄片,二來也展現了美劇大佬HBO講故事的能力。

    美國之前的大選已經露出貧富對立的結果,平民階層上升無門的的靜默長期被上層精英忽視,但是一場大選中靜默的大多數卻顛覆了美國大選的最終結局,選上的川總不僅僅是民粹主義的代表,更是麥卡錫主義不死的象徵。

    當官僚制度極有可能在美國的政治體中紮根,集權以及全面懷疑的麥卡錫主義和極端排外的變相種族歧視手拉手,冠冕堂皇的政治口號下,任何反對的語言都會被打上背叛者的標籤,這樣的情況如果成真,清醒的人是否還有足夠的勇氣說出真話?是否還能叫醒迷茫的大多數?

    最後,必須要吹爆HBO的硬核,除去高度還原的場景、服化道,選角上可以被稱為反派官僚三人組的三位切爾諾貝利主要負責人的外形幾乎與現實中三位最終接受了審判的負責人一模一樣,各位看劇的之前先看看這三位的外貌,看劇的時候一定會驚呼簡直是本人出演。

    上圖為切爾諾貝利事件審判現場照片,劇中人物外形衣著高度還原了這一場景,畫面堪稱精緻到頭髮絲。

  • 10 # 碟碟不休的Kevin

    切爾諾貝利這個題材最近大火的原因是HBO 2019年推出的一部神劇《切爾諾貝利》,此劇5月上映,就基本上已經毫無懸念的拿下本年度最佳電視劇的位子,甚至有可能是史上評分最高的電視劇。

    HBO同期另一部萬眾矚目《權力的遊戲》大結局口碑撲街,在全球粉絲的口水中拿下收視率全球冠軍,然而今年HBO 的艾美獎就只能指望《切爾諾貝利》了。

    切爾諾貝利事故不僅毀掉的是一座核電站,一座城市,還有一個國家。蘇聯政府拋棄了小城普利亞特,蘇聯人民隨後拋棄了他們強大的政府。儘管三十多年過去,各種關於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的所謂“真相”流傳於世,HBO版本的《切爾諾貝利》一經問世,立刻在全世界引起鋪天蓋地的議論和關注。

    《切爾諾貝利》劇中始終在反覆重複著一個詞“Test!Test!Test!”,那麼究竟核電站在測試什麼?直到最後一集才真相大白,葬送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原因竟然是由一次安全測試。劇中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即將進行的是一場模擬斷電的安全測試,確保核反應堆停止工作後依靠發電機的惰性運轉所產生的電力仍舊能夠啟動備用柴油發電機維持水迴圈系統,保證核反應堆的冷卻。沒想到正是這次斷電測試斷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命。

    劇中描述的測試原理是透過人為降低核反應堆的功率來模擬斷電的效果,風險在於核反應堆處於低功率時狀態極不穩定。因此測試必須儘快完成,從而讓核反應堆的功率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正常。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出現。1986年4月26日,正當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完成所有安全測試的準備工作,四號反應堆功率開始降低,一個催命電話打來。原來正值月末用電高峰,當地工廠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生產任務正在加班加點,當地官員要求核電站延緩測試時間。於是核電站管理層做出了一個災難性的決定,將測試推遲到凌晨工廠停工時再進行,在此期間維持核反應堆處於極不安全的低功率狀態。

    更加弔詭的是,由於臨時決定將測試推遲到凌晨,原來的測試團隊已經下班,值班的竟然是一些沒有受過訓練的菜鳥,一位剛剛上班幾個月的初級員工顫顫巍巍的按下了測試的開關。於是在那位飛揚跋扈的領班野蠻指揮下,一次安全測試變成了一次核爆測試。

    《切爾諾貝利》告訴我們,歷史有時是一個故事,也有時是一場事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埃爾多安宣稱土耳其願意出兵利比亞,這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