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雨蝶20196

    皮日休(834至883),晚唐著名文學家。字逸少,湖北襄陽人。早年即志在立功名、佐王治,追蹤房玄齡、杜如晦的事業(《七愛詩·房杜二相國》)。出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至長安,應進士舉不第。南行寓壽州。懿宗鹹通八年 (867)登進士第。次年東遊,至蘇州。鹹通十年為蘇州刺史從事,與陸龜蒙相識,並與之唱和。其後又入京為太常博士,出為毗陵副使。僖宗乾符五年(878),黃巢軍下江浙,皮日休為黃巢所得。黃巢入長安稱帝,皮日休任翰林學士。中和三年(883),曾至同官縣。他的死,說法不一。或說他因故為巢所殺(孫光憲《北夢瑣言》、錢易《南部新書》、辛文房《唐才子傳》等),或說黃巢兵敗後為唐王朝所殺(陸游《老學庵筆記》引《該聞錄》),或說後至浙江依錢鏐(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誌銘》、陶嶽《五代史補》),或說流寓宿州以終,墓在濉溪北岸(《宿州志》)。  現存皮日休詩文,都作於他參加黃巢起義軍以前。他對當時封建統治下的黑暗政治,早就有所不滿。他認為:“古之置吏也,將以逐盜;今之置吏也,將以為盜。”又說:“古之官人也,以天下為己累,故己憂之;今之官人也,以己為天下累,故人憂之。”(《鹿門隱書》)所以他肯定人民可以反抗暴君,國君如“有不為堯舜之行者,則民扼其吭,捽其首,辱而逐之,折而族之,不為甚矣”(《原謗》)。並指出孟子並不否定商湯、周武王的推翻當代暴君,“古之士以湯、武為逆取者,其不讀《孟子》乎?”(《請孟子為學科書》)基於這種認識,所以論文主張“上剝遠非,下補近失”(《文藪序》),不為空言;主張發憤著書,認為“昔者聖賢不偶命,必著書以見志,況斯文之怨抑歟!”(《九諷系述序》)論詩也特別重視美刺,反對浮豔,以為“樂府,蓋古聖王採天下之詩,欲以知國之利病,民之休慼者也。詩之美也,聞之足以觀乎功;詩之刺也,聞之足以戒乎政”;“今之所謂樂府者,唯以魏、晉之侈麗,陳、梁之浮豔,謂之樂府詩,真不然矣”(《正樂府序》)。這與白居易詩論的精神相通。但他並非不重視才華,對李白詩的“五嶽為辭鋒,四溟作胸臆”(《七愛詩·李翰林》)的雄奇風格,也予肯定。   皮日休的文章,如《憂賦》、《河橋賦》、《霍山賦》、《桃花賦》、《九諷》、《十原》、《春秋決疑》、《鹿門隱書》等,都是有所為而作的。他的詩,包括兩種不同的風格。一種繼承白居易新樂府傳統,語言平易近人,以《正樂府》10首、《三羞詩》3首為代表。《三羞詩》其二寫人民所受徵兵之苦,其三寫人民遭旱蝗而流離飢餓之苦,《正樂府》的《卒妻怨》、《橡媼嘆》、《貪官怨》、《農夫謠》、《哀隴民》寫人民種種不同遭遇之苦,具體而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階級矛盾和他同情人民、抨擊暴政的態度。另一種詩,走韓愈逞奇鬥險的一路,以在蘇州時與陸龜蒙唱和描寫吳中山水之作為代表,沈德潛說皮、陸“另開僻澀一體”(《唐詩別裁》)者即是。至於所謂“吳體”和迴文等作,則大都缺乏現實內容。   著有《皮子文藪》10卷,收其前期作品,為懿宗鹹通七年皮氏所自編。有《四部叢刊》影明本及中華書局排印蕭滌非整理本通行。《全唐文》收皮日休文4卷,其中有散文7篇,為《文藪》所未收。《全唐詩》收皮日休詩,共9卷300餘首,後8卷詩均為《文藪》所未收,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蕭滌非、鄭慶篤重校標點本《皮子文藪》,將皮日休自編《文藪》以外的詩文附於書後。   皮日休生平事蹟,主要見於孫光憲《北夢瑣言》、錢易《南部新書》、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誌銘》、陶嶽《五代史補》、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計有功《唐詩紀事》、辛文房《唐才子傳》、《宿州志》等。近人考訂有繆鉞《皮日休的事蹟思想及其作品》和《再論皮日休參加黃巢起義軍的問題》、李菊田《皮日休生平事蹟考》、蕭滌非《論有關皮日休諸問題》、張志康《皮日休究竟是怎樣死的》等,可資參考。。  皮日休是晚唐文壇上的古文巨擘,陸龜蒙在給他的和詩中說:“近者韓文公,首為開闢鋤。夫子又繼起,陰霆終廓如。搜得萬古遺,裁成十編書”。魯迅在《小品文的危機》中也說:“唐末詩風衰落,而小品文放了光輝。……皮日休和陸龜蒙自認為隱士,別人也稱之隱士,而看他們在《皮子文蔽》和《笠澤叢書》中的小潔文,並沒有忘記天下,正是一塌胡塗的泥塘裡的光彩和鋒芒”。前者說明了皮日休在古文運動中所,漁的作用,後者說明了皮日休在古文創作上所取得的成就,二者都說明了皮日休在晚唐的文壇上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 2 # A九啊

    夏朝 禹 啟 伯益 太康 奚仲 后羿 嫦娥 寒浞 少康 杜康 桀 妹喜 關龍逢 女嬌

    商朝 簡狄 契 相土 王亥 上甲微 湯 伊尹 太戊 巫咸 祖乙 盤庚 武丁 傅說 紂 妲己 箕子 比干 微子 武庚 商容 崇侯虎 伯夷 叔齊 廩辛 庚丁

    西周 姜嫄 后稷 古公亶父 周太王 泰伯 仲雍 季歷 姬昌 姬發

    姬誦 姜尚 太公望 姬旦 伯禽 姬奭 姬封 姬虞 姬鮮

    姬度 姬處 散宜生 辛甲 熊繹 姬釗 姬滿 徐偃王 造父

    非子 周文王 周武王 周成王 熊渠 姬胡 周厲王 共伯和 姬靖

    周宣王 姬友 鄭桓公 召伯虎 兮甲 尹吉甫 尹伯吉甫 仲山甫 姬宮涅

    周幽王 褒姒

    春秋 齊桓公 晉文公 秦穆公 宋襄王 楚莊王 吳王夫差 越王勾踐 管仲 伍子胥 范蠡 文種 西施 晏子 老子 孔子 鮑叔牙 隰(xí)明 陳完

    易牙 豎刁 衛文公 先軫 孟明視 百里奚 慶父 姬宜臼 周平王

    秦襄公 姬稱 晉武公 卞和 曹劌 姜小白 管夷吾 甯戚 田敬仲

    姬闢疆 子茲甫 驪姬 姬申生 姬重耳 狐偃 魯班 介之推 嬴任好

    宮之奇 由余 伯樂 九方皋 弦高 羋旅 鬥榖於菟 令尹子文 蒍敖

    孫叔敖 臧孫辰 臧文仲 展獲 柳下惠 季孫行父 季文子 季孫夙 季武子

    荀林父 中行桓子 趙盾 趙宣子 董狐 士會 範武子 魏絳 魏莊子

    郤缺 郤成子 華元 養由基 向戌 韓厥 韓獻子 士匄 範宣子

    羊舌肸 叔向 晏嬰 杞梁 孟姜女 田穰苴 司馬穰苴 蒍掩 老聃

    少正卯 顏回 仲由 子路 曾參 端木賜 子貢 冉雍 卜商

    子夏 言偃 子游 冉求 子有 顓孫師 子張 宰予 子我

    陽虎 趙鞅 趙簡子 子駟 公孫僑 子產 遊吉 子太叔 鄧析

    蘧伯玉 史魚 姬僚 吳王僚 季札 專諸 姬光 吳王闔廬 孫武

    孫子 伍員 申包胥 歐冶子 干將 莫邪 伯嚭 公孫般 白公勝

    沈諸梁 葉公 姜杵臼 齊景公 田常 田成子 趙毋恤 趙襄子 知瑤

    知伯 豫讓

    戰國 孫臏 李牧 白起 廉頗 藺相如 趙括 樂毅 蘇秦 張儀

    荊軻 龐涓 孟子 商鞅 韓非 吳起 趙奢 樂羊 李悝

    西門豹 孔伋 申不害 屍佼 田嬰 孟嘗君 孟軻 鬼谷子 扁鵲

    田單 屈原 趙勝 魏斯 魏文侯 李克 姬顯 魯穆公 子思

    墨翟 墨子 楊朱 蹠 聶政 熊疑 楚悼王 卓氏 韓昭侯

    嬴渠梁 秦孝公 公孫鞅 齊威王 衛鞅 屍子 田因齊 鄒忌 樊於期

    匡章 淳于髡 魏罃 魏惠王 梁惠王 惠施 郭縱 公孫衍 陳軫

    白丹 田闢疆 齊宣王 田文 高漸離 燕王噲 子之 趙雍 滕文公

    趙武靈王 李兌 慎到 田駢 宋鈃 許行 告子 環淵 莊周

    莊子 甘德 石申 嬴駟 秦惠文王 樗裡疾 甘茂 李冰 孔氏

    烏獲 孟賁 嬴稷 秦昭襄王 秦昭王 羋八子 宣太后 魏冉 穰侯

    范雎 應侯 蔡澤 姬職 燕昭王 郭隗 秦開 劇辛 田地

    齊閔王 蘇代 戴偃 宋王偃 羋槐 楚懷王 昭雎 唐昧 莊蹻

    屈平 靳尚 宋玉 燕太子丹 藺相如 觸龍 平原君 猗頓 魯仲連

    毛遂 虞卿 公孫龍 尹文 鄒衍 魏無忌 信陵君 侯嬴 朱亥

    黃歇 春申君 荀況 荀子 姬延 周赧王 呂不韋 甘羅 嫪毐

    鄭國 田光 尉繚 項燕 王翦

    西漢名人

    劉邦 呂雉 伏生 劉交 張耳 吳芮 韓信 彭越 欒布

    英布 蕭何 周昌 曹參 張良 樊噲 王陵 陳平 灌嬰

    周勃 陸賈 婁敬 劉恆 劉長 馮唐 申屠嘉 趙談 張蒼

    淳于緹縈 羊勝 袁盎 冒頓單于 劉濞 叔孫通 趙陀 枚乘 田蚡

    竇嬰 鄒陽 賈誼 晁錯 公孫弘 董仲舒 劉啟 漢景帝 嚴忌

    劉安 鄧通 張釋之 公孫詭 周亞夫 文翁 司馬相如 司馬談 寧成

    公孫賀 韓安國 卜式 主父偃 張湯 朱買臣 汲黯 卓文君 張騫

    劉徹 漢武帝 田千秋 車千秋 郭解 唐蒙 兒寬 東方朔 桑弘羊

    李廣 衛青 司馬遷 霍去病 趙充國 金日磾 李陵 蘇武 終軍

    劉據 戾太子 貢禹 虞初 李廣利 徐伯 李延年 劉弗陵 漢昭帝

    霍光 張安世 劉詢 漢宣帝 路溫舒 王褒 車犁單于 郅支單于 呼韓邪單于

    鄭吉 於定國 召信臣 魏相 丙吉 耿壽昌 蕭望之 桓寬 楊惲

    馮奉世 劉奭 漢元帝 王嬙 王昭君 谷永 段會宗 陳湯 甘延壽

    辛慶忌 翟方進 劉向 孔光 師丹 何武 鮑宣 班婕妤 趙飛燕

    禇少孫 揚雄 毛亨 劉歆 王鳳 王莽 劉演 劉玄 王匡

    劉盆子 王郎 王昌 樊崇

    東漢名人

    桓譚 隗囂 祭遵 銚期 馮異 耒歙 盧芳 岑彭 寇恂

    耿純 侯霸 吳漢 竇融 馬援 劉秀 杜詩 公孫述 嚴光

    衛宏 鄧晨 郭躬 鄧禹 耿弇 馬武 班彪 第五倫 梁鴻

    王景 朱浮 馮衍 醯落屍逐鞮單于 祭彤 耿恭 杜篤 鮑昱 趙曄

    竇固 傅毅 耿秉 崔駰 王充 袁安 賈逵 鄭眾 班固

    竇憲 班超 何敞 班昭 陳寵 黃香 李龍 許慎 左慈

    班勇 任尚 鄧太后 鄧騭 許楊 蔡倫 楊震 劉珍 虞詡

    孫程 左雄 張衡 崔瑗 張道陵 徐稚 梁冀 單超 左悺

    馬融 黃瓊 陳蕃 王符 王逸 胡廣 李固 朱穆 馮緄

    竇武 杜密 崔寔 侯覽 趙壹 趙苞 段熲 陳寔 梁太后

    檀石槐 張角 張梁 張寶 秦嘉 徐淑 張魯 張讓 曹騰

    賈彪 仇覽 何進 董卓 服虔 應邵 皇甫嵩 盧植 高誘

    朱儁 公孫瓚 袁術 張綱 趙歧 李膺 張儉 鄭玄 郭泰

    何休 袁紹 劉志 漢桓帝 陶謙 蔡邕 範滂 王允 荀悅

    許劭 孔融 張紘 劉宏 漢靈帝 張仲景 臧洪 陳琳 應瑒

    劉楨 華佗 阮瑀 徐幹 禰衡 楊修 王粲 安世高 蔡琰

    蔡文姬 仲長統 費長房 劉協 漢獻帝 魏伯陽

    三國名人

    呂布 張繡 劉表 鍾繇 黃蓋 甘寧 賈詡 孫堅 曹操

    黃忠 張昭 華歆 張郃 曹洪 許褚 荀攸 管寧 劉備

    荀彧 曹仁 張遼 程普 任峻 郭嘉 魯肅 諸葛瑾 孫策

    周瑜 夏侯敦 關羽 張飛 馬超 曹丕 劉禪 孫權 袁紹

    袁術 公孫瓚 陶謙 劉璋 夏侯淵 夏侯玄 徐晃 李典 于禁

    司馬懿 司馬師 司馬昭 曹爽 馬鈞 鍾會 鄧艾 諸葛亮 魏延

    馬謖 龐統 趙雲 法正 顧雍 秦宓 王朗 孟獲 呂蒙

    軻比能 陳群 向寵 闞澤 蔣琬 董允 陸遜 陸績 馬良

    魏元帝 何晏 曹植 費禕 母丘儉 王肅 司馬芝 陸抗 譙周

    姜維 諸葛恪 曹睿 魏明帝 曹奐 夏侯玄 阮籍 孫皓 嵇康

    諸葛瞻 力微 曹髦

    西晉名人

    王沈 何曾 山濤 王浚 傅玄 賈充 衛瓘 羊祜 羊琇

    杜預 嵇康 裴秀 王渾 李密 荀勗 束晳 向秀 阮咸

    劉伶 劉徽 王叔和 劉毅 禿髮樹機能 楊駿 司馬亮 華嶠 張華

    佛圖澄 陳壽 王戎 魯褒 齊萬年 司馬炎 晉武帝 傅鹹 周處

    潘岳 李庠 李流 石崇 左思 王愷 郝散 張軌 賈南鳳

    賈后 王衍 賈疋 周玘 司馬衷 晉惠帝 裴頠 陸機 何劭

    司馬倫 司馬冏 李特 裴嶷 司馬鄴 晉愍帝 劉琨 段匹磾 司馬乂

    張昌 石冰 張方 司馬穎 司馬顒 司馬彪 劉伯根 陳敏 汲桑

    江統 司馬越 王彌 郭象 顧榮 司馬熾 晉懷帝 葛洪 鮑敬言

    王如 杜弢 拓跋猗盧 劉毅

    東晉名人

    陶侃 賀循 祖逖 王敦 周顗 郗鑑 劉隗 司馬睿 郭璞

    桓彝 王導 顧榮 幹寶 刁協 蘇峻 溫嶠 庾亮 庾冰

    禇裒 王羲之 庾翼 慕容泓 殷浩 支遁 謝安 謝石 袁宏

    桓衝 虞喜 慧遠 法顯 紀瞻 慕容廆 戴淵 祖約 桓溫

    郗超 習鑿齒 呂光 王獻之 朱序 戴逵 王國寶 王恭 楊佺期

    殷仲堪 刁逵 顧愷之 司馬道子 盧循 司馬元顯 劉牢之 孫恩 陶潛

    陶淵明 桓玄 徐廣 劉毅

    南北朝名人

    範泰 劉裕 寇謙之 何承天 拓跋圭 裴松之 王鎮惡 崔宏 孔靈符

    傅亮 到彥之 顏延之 謝靈運 檀道濟 沈慶之 王玄謨 謝晦 遊雅

    刁雍 高允 范曄 劉義慶 崔浩 王恭 柳元景 高潁 張偉

    鮑照 陳後主 劉義隆 宋文帝 拓跋燾 魏太武帝 戴法興 臧緒榮 蓋吳

    袁粲 蕭道成 唐寓之 祖沖之 禇淵 沈約 馮太后 韋睿 李安世

    孔稚珪 李衝 範縝 範雲 江斅 陶弘景 曹景宗 蕭子良 任昉

    謝朓 王肅 丘遲 蕭衍 梁武帝 王僧孺 昌義之 劉勰 酈道元

    王融 元宏 拓跋宏 魏孝文帝 茹法亮 元禧 楊大眼 鍾嶸 陸厥

    蕭宏 崔鴻 賈思勰 莫折大提 破六韓拔陵 鮮于修禮 胡琛 元琛 莫折念生

    元雍 杜洛周 葛榮 邢杲 万俟醜奴 阮孝緒 王筠 蕭寶卷 東昏侯

    陳慶之 蕭子云 蕭子顯 楊炫之 爾朱榮 高歡 蘇綽 蕭統 昭明太子

  • 3 # 含含含130416

    皮日休,晚唐文學家,字逸少,又字襲美,襄陽 (今屬湖北襄樊市)人,出身寒門,早年隱居鹿門山。 鹹通間中進士,嘗官太常博士。黃巢起義時,被劫從 軍,充任翰林學士。相傳後因作讖文“惑眾”,被黃巢所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所羅門箴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