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0
回覆列表
  • 1 # 慢談詩詞

    首先糾正一點,雖然我們一直說唐詩宋詞,不過詞嚴格來說是起源於唐朝,在宋朝達到頂峰,一直到現在都還有,所以說填宋詞就有點不太準確,準確來說就是“填詞”

    想要學會填詞,需要了解不少知識,比如詞的分類,詞的格律等等,我簡單說說。

    大概說說什麼是詞及其分類

    詞是形成於唐而盛於宋的一種文學形式

    早先的詞大都合樂歌唱,所以唐五代多稱為"曲,雜曲,曲子詞"等,自宋以後稱詞也叫"樂章,樂府,詩餘,長短句"等。隨著時代發展,詞慢慢脫離音樂,不再只是用來歌唱的,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體裁。

    詞的分類

    詞分為:小令、中調、長調三種。

    小令:五十八字以內的詞稱為小令

    中調:五十九到九十一字的詞稱為中調

    長調:九十二字以上的詞都稱為長調

    由於長短形式的不同,所以詞的分段形式也各有不同

    單調:全詞不分段的稱為單調

    雙調:由兩段組成的稱為雙調

    還要知道詞的格律

    詞的格律慨括起來有下面幾點:

    先要定段,定句,定言

    定段說的是每首詞要分幾段,一段,兩段或者三段。

    定句說的是每首詞有多少句。

    定言說的是每句有多少個字,也就是幾言。

    平仄

    平仄不用多說,不只是詞,詩、對聯等都要講究平仄。

    對仗

    詞比詩要靈活得多,大部分詞不要求對仗,但是要求對仗的地方必須對仗。

    押韻

    押韻也不用多說,一個“skr skr”的說唱都要單押雙押的,詞更需要押韻。詞韻比較自由,可以押平韻也可以押仄韻,也可換韻。

    章法

    以句號為準,一個句號相當於律詩的一聯。

    疊字,疊句,疊韻

    有些詞要求在一定位置有疊字,疊韻,疊句的要求。

    再瞭解一下詞牌

    填詞必須先選定詞牌名,比如《菩薩蠻》《臨江仙》等等

    然後以詞牌的詞譜來填詞。

    一個詞牌可能一種詞譜,也可能會有多種詞譜,比如《臨江仙》就有十幾種詞譜,晏幾道的《臨江仙》開篇是六字“夢後樓臺高鎖”,楊慎的《臨江仙》開篇是七字“滾滾長江東逝水”

    可以開始填詞咯

    知道上面那些的話,基本上就可以填詞了

    拿一個簡單的詞牌舉例子吧

    如夢令,單調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疊韻,以李存勗《憶仙姿·曾宴桃源深洞》為正體。

    還有幾個變體分別是三十三字六仄韻,三十三字四仄韻一疊韻,三十三字五平韻一疊韻,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韻一疊韻。

    比如李清照的這首《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它的詞譜就是這樣的

    (仄)仄(仄)平平仄(韻),(仄)仄(仄)平平仄(韻)。(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韻)。平仄(韻),平仄(疊句),(仄)仄(仄)平平仄(韻)。

    要填《如夢令》。剛開始學會有點不舒服,熟練以後就會很有成就感。

    還要注意什麼

    填詞和寫文章是一樣的,還要學會很多文學創作的技巧,各種修辭手法,比興、意象、用典之類的不能無病呻吟,胡亂堆砌,還是要多讀書多思考多積累,才能填好詞。

    而我覺得除了文筆、技巧以外,填詞和寫詩一樣需要有靈感,就是要有“詩興大發”裡的詩興

  • 2 # 皓月Lh2088

     宋詞是宋代盛行的一種中國文學體裁,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標誌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她始於南朝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是中國古代文學CROWN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國文學的閬苑裡,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鬥豔,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餘、琴趣等。

    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辛棄疾(豪放派代表詞人)、柳永、李清照(婉約派代表詞人)等。一:詞和詞牌

    (一)什麼是詞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後來逐漸和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餘"。由於文人的詞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別多。詞是長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數、句數是一定的,每句的字數、平仄也是一定的。

    詞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小令;(2)中調;(3)長調。有人認為:58字以內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這種分法未必科學,但大概情況還是如此的。

    (二)詞牌的來歷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兩千多種格式(按欽定詞譜)。詞的這些格式稱為詞譜。

    (1)本來是樂曲的名稱。如《菩薩蠻》、《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這些有的來自於民間,有的來自於宮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

    (3)本來就是詞的題目。《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更漏子》詠夜,《拋球樂》詠拋球,等等。這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註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

    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一般在詞牌下面或後面註明詞題。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沒有任何聯絡。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這樣,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代號罷了。

    (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

    詞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的分別。

    1、單調的詞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象一首詩,不過是長短句罷了。

    2、雙調的詞可以是小令、中調或長調。雙調就是把一首詞分成前後(或上下)兩闋。兩闋的字數相等或基本相等平仄、句式相同或部分相同,也可以完全不同。字數、平仄、句式相同的就象一首曲子配著兩段歌詞。字數、平仄、句式不相同的,往往是開頭幾句不一樣,叫做"換頭"。

    3、三疊就是三段,如《蘭陵王》、《西河》等。四疊就是四段,僅《鶯啼序》一調。不再詳述!

    二、正體和變體

    (一)正體和變體,二者的區別和聯絡

    在讀宋詞時,有時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兩首詞的詞牌一樣,但是字數、句數、句讀、押韻等方面卻不完全相同,這是因為詞牌有正體和變體之分。如《卜算子》:

    《卜算子》

    四十四字雙調。別名:《缺月掛疏桐》《百尺樓》《楚天遙》《眉峰碧》等

    ●正體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卜算子》宋·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變體(一)

    下闋首句變"仄仄平平仄",四十四字

    例:《卜算子》宋·嚴蕊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變體(二)首句變"平平仄仄平",四十四字

    《卜算子》宋·楊冠清

    蒼生喘未蘇,賈筆論孤憤。文采風流今尚存,毫髮無遺恨。

    悽惻近長沙,地僻秋將盡。長使英雄淚滿襟,天意高難問。

    ●變體(三)上下闋首句變"仄仄平平仄",四十四字

    《卜算子》宋·石孝友

    見也如何暮,別也如何遽。別也應難見也難,後會無憑據。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應難去也難,此際難分付。

    ●變體(四)下闋末句變"仄仄仄,平平仄",四十五字

    《卜算子》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變體(五)上闋首句變"平平仄仄平"下闋首句變"仄仄平平仄",末句變成"平仄仄,平平仄",四十五字。

    《卜算子》宋·徐俯

    天生百種愁,掛在斜陽樹。綠葉陰陰自得春,草滿鶯啼處。

    不見凌波步,空憶如簧語。柳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

    ●變體(六)上闋首句變"平平仄仄平"下闋首句變"仄仄平平仄",上下闋末句變成"仄平仄,平平仄"。四十六字

    《卜算子》宋·杜安世

    尊前歌一曲,歌裡千重意。才欲歌時淚已流,恨應更、多於淚。

    試問緣何事?不語如痴醉。我亦情多不忍聞,怕和我、成憔悴。

    ●變體(七)上下闋首句變"仄仄平平仄" 上闋末句"仄仄仄,平平仄",下闋末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四十七字

    《眉峰碧》宋·無名氏

    蹙破眉峰碧,纖手還重執。鎮日相看未足時,忍便使鴛鴦隻!

    薄暮投村驛,風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葉上心頭滴。

    ●綜述:上下闋首句可以換"(仄)仄平平仄",併入韻;或者用"平平仄仄平"。上下闋末句可以換成"(仄)(仄)仄,平平仄"。在《眉峰碧》裡,下闋末句變成了"平平仄仄平平仄"。除掉《眉峰碧》以外,44~46字型總共變化組合為36種。據《唐宋詞學大辭典》,《卜算子》有變體30餘種。但是眾多的體,只有一種使用最多,便成了正體。正體和變體之間,既有相同之處,使它們共有一個詞牌名,又有不同之處,區別成許多變體,還生成一些別名。

    (二)同調異名

    同樣一個詞牌,可以有不同的名稱,《憶江南》又名《望江南》《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樓》《夢江南》《望江梅》等。《菩薩蠻》又名《子夜歌》《重疊金》《梅花句》等。《卜算子》又名《缺月掛疏桐》《百尺樓》《楚天遙》《眉峰碧》等。

    賀鑄是一個比較喜歡新創別名的詞人,很多詞牌的多數別名都是賀鑄創造的,這給讀者帶來不少麻煩。在寫詞時,除特殊需要,最好用正名,不要用別名。

    (三)同名異調

    還有一種情況,兩首詞的詞牌名一樣,可是格式迥然不同!這屬於同名異調。例如:《如夢令》和《阮郎歸》都有一個別名叫《宴桃源》;《浪淘沙》和《謝池春》都有一個別名叫《賣花聲》。這樣的情況還有許多。

    三、填詞

    (一)依聲填詞

    細分為二種:

    1、詞人精通音律,會自己作曲,可以直接按曲譜填詞!又稱"按譜填詞"柳永、周邦彥、姜夔、吳文英等人屬此!

    2、詞人不會作曲,但是能聽懂曲調,按曲調填詞,又稱"按簫填詞"。蘇軾、秦觀、賀鑄、辛棄疾等屬此!

    (二)依句填詞

    詞人不懂音律,只能按前人作品的句式、每句的平仄格式填詞。陸游、劉過等人屬此,南宋多數詞人都如此。這種填詞法填出來的作品和依聲填詞的作品在平仄上是看不出來的,現在按詞譜填詞屬此。

    (三)自度曲和自過腔

    通曉音律的詞人,自擺歌詞,又能自己譜寫新的曲調,這叫做自度曲,有時也叫自度腔。

    宋代有不少詞人,都深通音樂,他們做了詞,便自己能夠作曲,故詞集中常見有"自度曲"。一般說來凡是自度曲,至少都應當註明這個曲子的宮調,或者在詞序中說明。

    自過腔和自度曲的含義是不同的。"過腔",僅是音律上的改變,並不影響到歌詞句格。所謂"過腔"者,是從此一腔調過入另一腔調,念奴嬌的腔調稍變,即可另外題一個調名曰湘月。但這僅是歌曲腔調的改動,並不影響到歌詞句格。後世詞家,已不懂宋詞音律,只能以詞調的句格同異為類別,無法從句法相同的兩首詞中區別其腔調之不同。念奴嬌和湘月,永遇樂和訊息,句法既然一樣,從文學形式的角度來看,湘月即念奴嬌,訊息即永遇樂。至於二者之間,腔調不同,卻不能從字句中看得出來。

    自過腔既然不是創調,它就和自度曲不同。但有些宋代詞人還是把自過腔編到曲中,因此,有些時候仍把自過腔作為自度曲的。

    四、詞的平仄規律。

    詞的平仄句法是有規律的,但是又比律詩複雜許多。

    (一)"句"與"豆"

    詞的句法裡有"句"和"豆(讀)"。句,大家都不難理解。豆是什麼呢?它是詞的特點之一。

    1、一字豆

    介紹詞譜時,有的句子是上一下四,這第一個字就是一字豆。這種五字句相當於一字豆加上一個四字句,和律詩中的律句是不一樣的。例如:辛棄疾《沁園春》"正驚湍直下"應該讀成"正——驚湍直下"而不能讀成"正驚——湍直下"。一字豆常用仄聲,仄聲中又常用去聲,很少用平聲。

    2、三字豆

    還有的句子是上三下四、上三下五、上三下六等等。例如:《滿江紅》"憑欄處、瀟瀟雨歇。"就是上三下四,前三字就是三字豆!不能讀成"憑欄——處瀟——瀟雨歇。"三字豆常用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少用平仄平,禁止用平平平,切記。

    (二)律句和拗句;1~11字句的規律。

    介紹詩律時我們談論過律詩的句子有律句和拗句之分,同樣,詞的句子也有律句和拗句之分。而且有許多相似點,此外,詞的拗句還可以細分為常見拗句、少見拗句和罕見拗句。常見拗句使用頻率高,接近某些律句。少見拗句頻率低,一般不用,特殊情況下可以使用。罕見拗句很罕見,往往見於少見詞牌(特別是長調),而且是該詞調的特徵性句子。

    1、一字句律句:平仄

    一字句很罕見,《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平。"《釵頭鳳》上下闋末句可以看作疊用的三個一字句"仄、仄、仄。"。

    2、二字句

    律句:平平、平仄。少見拗句:仄仄。罕見拗句:仄平

    "平平"、"平仄"常用,往往要入韻。而"仄仄"很少見,"仄平"更罕見。

    (1)用"平平"的例如《南鄉子》上下闋第四句: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宋·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2)用"平仄"的例如《如夢令》第五、六句,而且常用疊句:

    《如夢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3)有些詞調下闋首句是五字句或六字句,可以拆成2+3或2+4的句式。這時的二字句必須入韻。例如:

    《滿庭芳》下闋首句"平平平仄仄"可以變成"平平,平仄仄。"

    《霜天曉角》下闋首句"(平)平平仄仄"可以變成"(平)仄、平仄仄。""仄仄"也見於這句。

    《沁園春》下闋首句可以變成"平平,(仄)仄平平。"

    3、三字句

    律句: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見拗句:仄仄仄、仄平仄。

    少見拗句:平仄平、平平平。

    (1)律句如果單獨使用,往往不用"仄仄平"。"平平仄"和"平仄仄"往往可以變通。

    (2)拗句"仄平仄"往往可以替換"平(仄)仄"。"仄仄仄"往往可以用"仄平仄"、"平仄仄"等變通。

    (3)"平仄平"、"平平平"較少見,《長相思》上下闋首句可以用。例如:

    林逋《長相思》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4)兩個三字句組合,常見的有:

    平仄仄,仄平平。《搗練子》、《漁父》、《鷓鴣天》等。在小令裡,這種格式非常嚴格,不能變通。在長調裡,前句前2字往往可平可仄。切記:後句第二字不能用仄。

    仄平平,平仄仄。《蘇幕遮》、《祝英臺近》等。

    (仄)(仄)仄,(仄)平仄。《相見歡》、《滿江紅》等。

    仄平平,仄平平。《江城子》。

    仄仄平,仄仄平。《長相思》。

    (5)三個、四個三字句組合。常見的有: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訴衷情》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水調歌頭》、《六州歌頭》

    一字豆領四個三字句,如《六州歌頭》下闋首句: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4、四字句

    律句

    (平)平(仄)仄(含: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含:平仄平平)

    常見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少見拗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罕見拗句: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1)律句和"特種律"句

    律句常見"(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前者有二種格式是"仄平平仄"和"平平平仄",合起來是"(仄)平平仄",有的格律研究家(王力等人)認為這是一種"特種律"句,第三字必須用平聲。翻開王力主編的《詩詞格律》等有關書籍上的詞譜,有許多"特種律"句。但是經過嚴格的校對,這些所謂的"特種律"句,一個接一個地被否定!如果每個詞牌用16首作品校對,90%以上的特種律都被推翻!如果用32首作品,則99%以上的都被推翻。綜合大量校對結果,古人喜歡使用"仄平平仄"這種格式,但是仍然可以用"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除了極少數句子因語法要求必須用"仄平平仄"外,幾乎沒有"特種律"!六字句情況也大致相同!

    (2)常見拗句:

    平仄仄平《一叢花》上下闋倒數第三句。

    仄仄仄平《沁園春》第三句。

    平仄平仄《永遇樂》第三句。

    平平仄平《太常引》上下闋末句。

    (3)少見拗句:

    仄平仄平《沁園春》第三句。

    仄仄平仄《雨霖鈴》第三句。

    平仄仄仄《沁園春》第一句。

    (3)罕見拗句: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這三種句式非常罕見,常見半常見詞調是見不到的。史達祖《壽樓春》中罕見拗句很多,其中就有"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5、五字句

    (1)律句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常見拗句

    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與律詩不同,在詞裡本句第一字有時是可以用仄的)

    (仄)仄仄平仄。

    少見拗句

    (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

    罕見拗句:其它組合的五字句都是罕見拗句。(上一下四的五字句除外)。

    (2)五字句(上一下四)首字多用仄,很少用平聲。後四字同四字句,常用律句,少用常見拗句。

    (3)注意:五字句律句和上一下四句有時可以互換,但是可平可仄字的位置要相應變化。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上一下四)←→(仄)仄仄平平

    6、六字句,可以看作二字句加四字句或四字句加二字句。

    (1)律句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

    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擴充套件,它也和四字句一樣,有所謂的"特種律"句"(仄)仄(仄)平平仄"。例如:

    《如夢令》三十三字單調,仄韻。別名:《憶仙姿》《宴桃源》《比梅》《無夢令》等。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例句:《如夢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注:四個六字句多用"仄仄仄平平仄"少用"仄仄平平仄仄"。

    各家詞譜,基本都把《如夢令》的四個六字句標註成"特種律"的格式(第五字必平)

    (2)常見拗句:

    (仄)仄(仄)仄平平《念奴嬌》下闋第一句。

    (平)平(仄)仄平仄《念奴嬌》上下闋末句。

    (平)平(仄)仄仄仄《水調歌頭》上闋第三句,下闋第四句。

    (3)少見拗句:

    (平)平(仄)平(平)仄《齊天樂》上闋第二句,下闋首句。

    (仄)仄(平)平仄平《一萼紅》下闋倒數第二句。

    (4)罕見拗句:其它都屬於罕見拗句。

    7、七字句

    七字句是五字句的擴充套件,所以變化基本相同。

    (1)律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2)常見拗句

    (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與律詩不同,在詞裡本句第三字有時是可以用仄的)

    (平)平(仄)仄仄平仄。

    (3)少見拗句:

    (平)平(仄)仄(平)仄仄《西河》第三段首句。

    (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賀新郎》有四個七字句可以用這種格式。

    (4)罕見拗句:其它組合的七字句都是罕見拗句!(上三下四的七字句除外)。

    (5)七字句(上三下四)三字豆情況前面已經介紹。後四字同四字句,常用律句,少用常見拗句。

    8、八字句

    多用上三下五,即三字豆加五字律句(也可用上一下七)。一般來說,三字豆末字為平,五字律句仄起。三字豆末字為仄,五字律句平起,但是不是絕對的。

    9、九字句

    常用上二下七、上四下五或上六下三、三字豆加六字律句或一字豆加兩個四字句。

    最常見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0、十字句

    一般比較少見,《摸魚兒》上下闋各有一個十字句。格式為三字豆加七字律句: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1、十一字句

    常用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後七字、五字往往是律句。

    如《水調歌頭》的上下闋各有一個十一字句。如果是上五下六,則為: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如果是上四下七,則為: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三)詞的拗救。

    詞的拗救和律詩有所不同:律詩拗了,往往必須救,而詞往往是拗而不救。詞中僅有本句自救,即律詩中孤平的自救。該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聲(孤平,即:仄平仄仄平),第三字應該補償一個平聲,變成"仄平平仄平"。七言則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換成"(仄)仄仄平平仄平"。出現這樣的情況,不能算作"出律"的。

    五、入聲、上聲代替平聲的問題

    古人寫詞時常用入聲、上聲代替平聲使用,入聲和上聲代替平聲確實存在,但是是在不得已情況下的補救辦法,並非常規。絕大多數情況下,入聲和上聲仍然是作仄聲的。至於為什麼有人認為入聲和上聲代替平聲很常見,實際上這些所謂的"格律專家"(首推龍榆生)把古人的話曲解並當成不可違反的理論。

    六、詞的押韻和對仗

    (一)、詞的押韻和對仗

    和律詩一樣,詞也講究押韻,平聲、入聲單用,上聲去聲通用。

    由於有許多詞牌,所以詞的押韻和律詩有些不同,有的詞牌必須用平聲韻,有的必須用仄聲韻,還有的是平仄韻交替押韻。某詞牌規定用平聲韻,就不能用仄聲韻;規定用仄聲韻,就不能用平聲韻。除非有另一體。

    同時用平聲韻和仄聲韻的詞牌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平仄韻同部,另一種是平仄韻不同部。同部的。

    例:《西江月》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韻腳"蟬、年、片、前、邊、見"都是同部的。

    例:《菩薩蠻》唐·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韻腳"碧、愁、急、亭"是不同部的。入聲韻獨立性很強,有些詞牌習慣上是用入聲韻的,例如:《憶秦娥》、《念奴嬌》、《滿江紅》等。但是並非不能用上聲和去聲韻。

    (二)詞的對仗

    詞的對仗,有固定的,有一般用對仗的,也有自由的。固定的對仗,例如《西江月》上下闋的前兩句。此類固定的對仗是很少見的。(實際上,西江月這兩句也有少數的詞人沒有用對仗)一般用對仗的(也可不用),例如《沁園春》上闋第二三句,第四五句和第六七句,第八九句;下闋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第七八句。又如《浣溪沙》下闋頭兩句。再如《滿江紅》上闋第五六句,下闋第六七句。

    凡是前後句字數相同的,都有用對仗的可能。但是用不用對仗是完全自由的。

    詞的對仗,有兩點與律詩不同。第一,詞的對仗不一定要以平對仄,以仄對平。第二,詞的對仗允許同字相對。

    七、詞譜的制定

    (一)例作的選擇

    制定詞譜,先要選例作。例作的選擇直接影響到詞譜的準確性。一般應選唐朝、五代、宋朝的作品。宋朝以後,由於元朝統治者重武輕文,詞的格律規則部分失傳,詞人對格律的理解已經和前人不同,有的詞人僅僅滿足於字數和句數的相同,平仄全然不顧,所以不能使用他們的作品。至於現代的作品,更不能作為例作來校對詞譜了。

    (二)古人制定詞譜的方法和侷限

    古人制定詞譜,將古人同詞牌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較其句讀、押韻、平仄以及變通與否,製成詞譜,規定字數、句數、平仄、押韻、對仗等要求,以及哪些字可平可仄等。格式有不同的,另列一體,選最早或最常見的名家所作一體作正體。

    但是這種方法有缺陷:第一,有的詞牌例作太少,或者編者見到的作品太少,詞譜中就會有許多可平可仄字校對不出來!嚴重影響詞譜的準確性。第二,正體和變體區分不合理,區分過於嚴格,反而使正體的例作更加缺乏。還有的詞牌,格律根本沒有定型,各家,甚至同一詞人的各首作品格式都不一致,根本沒有正體可選。

    那麼正體和變體如何區分呢?

    (三)正體和變體的區分

    1、正體的特點:

    (1)符合格律規則,以律句為主或基本用律句。

    (2)使用頻率最高和(或)出現最早。

    2、變體特點:在正體基礎上,出現字數、句讀、平仄、押韻等變化,但是大部分格式仍然與正體一致的變調稱為變體,變化過多,就不再是變體,而是同名異調。

    3、成為正體的條件:正體的使用頻率最好能佔該詞牌的50%以上或更高。而且使用頻率最好明顯高於使用頻率最高的變體。出現最早並不是正體的決定條件。

    4、正體和變體如何劃分?

    總則:按格律嚴格程度,小令>中調>長調,正體變體劃分的嚴格程度亦相同。

    (1)字數變化:某句字數的增減都能成為變體。

    (2)平仄句式的變化:如果某一句的平仄格式變化,如"平平仄仄"變成"仄仄平平",就可能是變體。變化可以是一種律句變成另一種律句,也可以是律句和拗句的轉換。

    (3)押韻變化:平仄韻全篇變動,同時拌有句式平仄變化,肯定是變體。

    (4)句讀變化:明顯的句讀變化肯定是變體。但是要注意:五字句可以拆成2+3,六字句可以拆成2+4,九字句可以由上三下六變成上六下三。十一字句可以是上四下七或上五下六等等,一般可以不認為是變體。

  • 3 # 民有莊周後世風

    宋詞是中國宋朝時代的一張文化名片,宋詞按照創造形式可以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因其風格不同寫作內容也不相同。

    詞的全名是“曲子詞”。“曲子”是她的燕樂曲調,“詞”則是與這些曲調相和諧的唱詞。詞有令、引、近、慢兼有眾體。由於詞是和樂而作的,所以倚聲填詞,言合於聲是其重要特徵之一。因為音樂的曲子有長短、旋律有繁簡、節拍有急緩等因素,就使得合樂而歌的歌詞,句式上有長短,調子也千變萬化。

  • 4 # 生於未時

    學習詞的創作,首先要一定的學習思路,絕非照著韻書,看著詞牌就可一揮而就的。首先要有一定的古漢語基礎,可以系統的學習瞭解古漢語的語言特點,文化常識,國學知識以及浩如煙海的典故,建議從王力先生的《古代漢語》學起。在此之後可以再學習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配合《廣韻》、《平水韻》以及《白香詞譜》,可窺格律門徑。

  • 5 # 封護勝463

    這個問題有些以偏概全了,不能光是填寫宋詞,而應稱為填詞。因為宋詞是唐代詞曲的發展而來,所以說不能叫填寫宋詞。填詞有些什麼要求呢?我也沒有深入的研究,僅是略知一二給大家說說,不對的地方懇請大家指正。

    第一,要去熟練掌握詞牌。因為詞在古代大多是配樂的,詞譜是詞牌的一個格式,不管這個詞牌有多少種叫法,多少變格的形式,只要是這個詞牌,都是一個詞譜。比如說《念奴嬌》就是平韻仄韻的有十幾種,但是以仄韻的為多。

    第二,要注意詞牌的字數和平仄。

    舉個例子《卜算子,詠梅》,看看著名的詩人陸游是如何填寫的?

    "驛路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

    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共用四十四個字,前後闕各是四句,是同調,每逢二,四句押仄聲的韻。

    第三,要先按照要求填寫。先期填好了詞只是掌握了格式,至於要像古人一樣作到字字珠璣,氣宇軒昂的,必須在實踐中遣詞造句百般錘鍊,含情寓意不斷提升,還要注意很多方面才能填寫出好詞!我就不一一囉嗦了。

  • 6 # 舞詩鋒銳

    詞起源於唐代,在唐、五代時稱曲子詞、曲詞、歌詞。(曲指的是音樂,詞指的是文辭。)盛行於宋代。

    因此,這裡問填寫宋詞有什麼章法,應該指的是填寫詞有什麼章法。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詞是從詩發展來的,所以,又叫做“詩餘”。詞的特點是長短句,所以有人把詞叫做“長短句”。

    其次,按照字數多少,詞可以分為三大類: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上為長調。

    第三,按照詞的段落,詞可以分為四類:(一)不分段,成為單調,往往是小令;(二)分為前後兩段,又叫前闋、後闋,成為雙調;(三)分為三段,成為三疊;(四)分為四段,叫做四疊。雙調最為常見,其次是小令;三疊、四疊罕用。

    第四,詞有詞牌,如《菩薩蠻》、《憶秦娥》等。詞牌並不就是題目(可能最初是題目,但後來填詞的人只把它當做詞譜看待,不再是題目了。),他們只表示某詞的平仄、字數、句數、韻腳等。後人把每一詞牌的平仄、字數、句數、韻腳標示出來,成為詞譜。按照詞譜寫詞,叫做“填詞”。

    第五,詞韻。詞韻是詩韻的合併。詞韻可以完全依照平水韻。但是,用韻較寬,往往把臨近的韻合併為一個韻部。依照戈載的《詞林正韻》,詞韻可以分為十九部(平上去聲十四部,入聲五部),如下:

    第一部:平聲東冬;上聲董腫;去聲送宋。

    第二部:平聲江陽;上聲講養;去聲降漾。

    第三部:平聲支微齊;又灰半(“回雷”等字);上聲紙尾薺,又賄半(“悔罪”等字);去聲寘未霽,又泰半(“會最”等字),隊半(“內佩”等字)。

    第四部:平聲魚虞;上聲語麌;去聲御遇。

    第五部:平聲佳半(“街釵”等字),灰半(“來臺”等字);上聲蟹,又賄半(“海在”等字);

    去聲泰半(“蓋外”等字),卦半(“拜快”等字),隊半(“塞代”等字)。

    第六部:平聲真文,又元半(“魂痕”等字);上聲軫吻,又阮半(“本損”等字);去聲震問,又願半(“悶困”等字)。

    第七部:平聲寒刪,又元半(“言煩”等字);上聲旱潸銑,又阮半(“遠晚”等字);去聲翰諫霰,又願半(“怨健”等字)。

    第八部:平聲蕭餚豪;上聲筱巧皓;去聲嘯效號。

    第九部:平聲歌;上聲哿;去聲個。

    第十部:平聲麻;上聲馬;去聲禡,又卦半(“話畫”等字)。

    第十一部:平聲庚青蒸;上聲梗迥;去聲敬徑。

    第十二部:平聲尤;上聲有;去聲宥。

    第十三部:平聲侵;上聲寢;去聲沁。

    第十四部:平聲覃鹽鹹;上聲感儉豏;去聲勘豔陷。

    第十五部:入聲屋沃。

    第十六部:入聲覺藥。

    第十七部:入聲質陌錫職緝。

    第十八部:入聲物月曷黠屑葉。

    第十九部:入聲合洽。

    有時候,詞人用韻比這個更寬。

    總之,詞人用韻是很寬的。

    在唐人古體詩中,已有上去通押的情況。在宋詞中上去通押更加常見。

    第六,換韻。換韻,一般是平仄互換。或先用平韻,後用仄韻;或先用仄韻,後換平韻,或連換幾次韻,都是詞譜所規定的。換韻有三種情況:(一)換韻不換部,母音相同,只是聲調不同,就是平仄互換。這裡仄,指的是上聲和去聲,不是入聲。(二)換韻又換部。(三)換韻後又回到原韻上。

    詞以一韻到底最為常見,換韻比較少見。

    第七,詞雖是長短句,但基本上用的是律句。詞的律句比詩的律句更為嚴格,不容許有變格。這就是說:(一)平仄角,五言第三字必平,七言第五字必平。(二)仄仄腳,五言第三字必平,七言第五字必平。(三)仄平腳,五言第三字必仄,七言第五字必仄。(四)輕輕腳,五言第三字必仄。七言第五字必仄。

    還有三字句,有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四種。

    再說四字句,有(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兩種。另有一種特定句型是仄平平仄,第三字必須是平聲,不能用仄聲。

    第八,詞句雖然大多是律句,但是某些詞譜又規定一些拗句,就必須用拗,不能用律。當然,所謂拗句,只是對律句而言的說法。其實就詞來說,既然詞譜規定了這些句型,那就應該說這不是拗句,而是正格了。

    第九,詞的對仗。詞的對仗,沒有硬性規定。只要前後兩句字數相等,就可以用對仗,也可以不用對仗。只有少數詞譜,習慣上是要用對仗的。

    古體詩中的對仗,不避同字相對。詞,也一樣,某些詞譜是不避同字相對的。

    律詩的對仗,上聯的平仄和下聯的平仄是對立的。詞的對仗有兩個型別:第一個型別和律詩的平仄一樣,平對仄,仄對平;第二個型別和律詩的平仄不一樣,或者上下聯平仄完全相同,或者平仄腳對仄仄腳,或者以平仄腳對平平腳,或者以平平腳對平仄腳。這些都是詞譜裡規定了的。

    總之,以上就是我對填寫詞的一些章法的理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龍生九子,都叫什麼?都掌管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