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苦茶庵
-
2 # 五千年QJQ
晉國這個國家雖然挺大的,但是內鬥是非常嚴重的,這就導致這個國家一直處於動盪之中。晉獻公死後,秦國先是送了夷吾回國,結果夷吾恩將仇報,落下一世罵名。之後又送重耳回國,重耳很爭氣,把晉國帶上了強國的道路。重耳能夠回到國內,他也是歷經了重重磨難。至於他流亡的故事就不多累贅了。
晉文公的霸業從兩件事開始,第一:尊王 第二:勝楚
晉文公回到晉國後,封賞功臣,勵精圖治,使晉國的國力直線上升。不久之後,周室公子帶起兵謀反,可憐的周天子只能逃跑到鄭國,他向秦國、晉國、齊國發出詔令,請求勤王。晉文公覺得機會來了,就帶兵迎接周天子,把他帶回了王室,並且把公子帶殺了。周天子為了感謝晉文公,就邀請他一起吃飯,席間,周天子允許晉文公向他敬酒,晉文公端起酒杯對周天子說:"我呢時日無多啦,我想死後用天子禮儀下葬,你看行不行吧!”周天子不大高興了,普天之下,怎麼能有兩個帝王並世存在呢,於是把陽樊、溫、原、酇矛賜給了晉文公。
一場決定生死的大戰即將拉開序幕。楚國出兵攻打宋國,宋國肯定是打不過楚國的,就派人去晉國求救。先軫對晉文公說;“曹國歸屬楚國,衛國又跟楚國聯姻,我們大可不必跟強楚正面交鋒,攻打曹國衛國就行了,楚國看到他的盟友受傷肯定會來救的。”於是晉國出兵滅了曹衛。但是楚國根本沒有要來救的意思,還是把宋國牢牢圍住。先軫鬼點子還是比較多的,他又對晉文公說:“我們把曹衛的地分一些給宋國,讓宋國國君去賄賂一下秦國和齊國,請秦齊出面調停。楚國好面子肯定不會退兵的,秦齊也是狠好面子的,見楚國不答應的話,也會出兵攻打楚國。”果然,楚國不聽勸告,執意伐宋。
楚國的將領叫子玉,時人評價文不能安民,武不能帶300兵。晉文公私下裡偷偷讓曹衛復國了,然後曹衛就跟楚國絕交了。子玉惱羞成怒,把圍城的部隊全部調離,攻打晉國。晉文公見狀,命令全軍後退90裡。子玉以為晉國慫了,就派兵追擊。晉軍屯軍在城濮,秦國和齊國的軍隊也趕來了。這時楚國的軍隊也趕上來了,晉下軍佐將胥臣命令士兵把馬都包上虎皮,帶領軍隊去攻擊楚軍聯盟裡比較弱的陳軍和蔡軍。陳蔡以為是老虎前來作戰,不堪一擊,不久便潰逃了。晉上軍主將狐毛與下軍主將裝作逃跑,引誘楚軍前來追擊,子玉打仗不帶腦子,直接就追了上去。晉中軍主帥先軫看到楚國上套了,馬上命令全軍出擊,楚國大敗。
晉國打敗了楚國之後,聯合各國開了個會,確定了戰後的體制,晉國成為中原霸主。
-
3 # 君山話史
晉文公重耳是在秦穆公的協助下,結束十九年的流亡生涯,推翻晉懷公的統治,成功當上晉國君主。此時的晉國,在實力上未必強於秦國,那麼為什麼最終晉文公成為霸主,而不是秦穆公呢?
應該說,晉國在地緣政治上,是佔了很大便宜。秦國要進入中原,一定要透過晉國,只要晉國把秦國阻擋在黃河以西,秦國永遠當不了霸主。
晉文公時代的天下格局是這樣的:由於齊桓公去世,齊國陷入內戰,霸業凋零。在沒有中原霸主的情況下,中原政局大亂,各諸侯國爭鬥不休。南方強大的楚國張牙舞爪,有入主中原的雄心。這時,中原華夏諸國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諸侯站出來,領導諸國抵禦楚國勢力的北擴。晉文公重耳,便是在這種時勢下產生的英雄人物。
他的霸主之路,大約可分幾個階段:
1、平定王室內亂
重耳入主晉國的這一年(公元前636年),周王室爆發一樁醜聞。
周襄王的王后隗氏與弟弟王子帶通姦,襄王很生氣,廢除隗氏的王后名位。姦情敗露後,王子帶一不做,二不休,發動政變,率領反政府軍進攻周襄王。在狄人的支援下,王子帶大敗政府軍,周襄王被迫逃往鄭國的汜城避難。
羞愧難當的周襄王只得求助於諸侯國,分別向魯國、晉國、秦國發出勤王令。對勤王令反應最積極的是秦穆公,他率軍隊東進到黃河,準備渡河,前往迎接周天子。
狐偃聽到秦軍東進的訊息後,對晉文公說:“晉國軍隊要趕緊出發,趕在秦國之前迎接周襄王。要想稱霸天下,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尊崇王室,得抓住這次效力王室的機會,這將成為晉國成就霸業的資本。”
晉文公聽後,拒絕秦軍過境,親自率軍南下。晉軍兵分兩路,一路包圍王子帶與隗氏所在的溫地,另一路晉軍則徑直奔鄭國汜城,迎接周襄王。叛軍豈是晉軍的對手,王子帶在戰鬥中被俘,後被處死;晉文公親自進入汜城迎接周襄王,並護送天子回到首都洛邑。
晉文公在入主晉國的第二年,便立下再造王室的偉大功業,晉國的霸業已經呼之欲出。
作為回報,周襄王將陽樊、溫、原、欑茅四座城賞賜給晉國,晉文公既撈了名,又得了利。
2、救援宋國,城濮之戰
齊桓公去世後,中原諸侯失去了領袖。短短十餘年,原本秩序井然的中原地區,大大小小的諸侯國也捲入了無休止的戰爭之中。
中原的亂局,使楚國成為最大的贏家。魯國、鄭國、衛國、蔡國、陳國、許國、曹國等陸續歸附楚國,在中原重要的諸侯國中,只剩下齊國與宋國還在孤軍奮戰。
公元前634年,楚國進攻宋國,宋國的局勢惡化。楚成王親自出馬,糾集了楚、陳、蔡、鄭、許五國聯軍,大有將宋國踏平之意。宋國派大司馬公孫固親赴晉國,請求晉國政府給予軍事上的援助。
晉文公與他的臣僚必須儘早地決定:是參戰,還是觀望?先軫力主援宋,並指出晉國成就霸業,在此一舉。
公元前632年,決定歷史命運的城濮會戰打響。這是春秋時代以來最大規模的國際戰爭,以晉國為首的一方包括晉、秦、齊、宋四個國家;以楚國為首的一方包括楚、鄭、陳、蔡、許五個國家。當然,重頭戲,還是晉、楚兩國的爭鋒。
此役,最終以晉國的勝利而告終。這場戰役,其實規模並不算很大,但影響極為深遠。楚國遭到其北進中原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失敗,中原政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晉國以強有力的手腕,遏制楚國在中原地區的擴張,同時也宣告晉國作為中原霸主時代的到來。
3、踐土之盟,諸侯之長
春秋時代的“霸業”是什麼模式呢?就是管仲提出來的“尊王攘夷”。“攘夷”主要是攘楚國,楚武王以前說“我是蠻夷”,是蠻夷就要攘你。尊王是尊周天子,晉文公搞了一個轟轟烈烈的“獻俘”的儀式。楚軍俘虜被押著穿過王城洛邑的主要街道,從周天子的檢閱臺前狼狽走過。
周天子賞賜給晉文公一大堆東西,任命為“侯伯”,即諸侯之長,相當於諸侯聯席會議主席。這個名號,其實就是“霸主”的另一叫法,當年齊桓公也擁有這個頭銜。周天子表彰晉文公說:“阿叔啊,以後就靠你安撫天下諸侯,為周王室懲治叛亂。”
有了“侯伯”這個諸侯盟主頭銜後,晉文公當年就風光了一把,先後主持召開兩次國際會議。出席會議的有中原各國領導人,後來秦穆公也來湊熱鬧。
第一次會議在鄭國的踐土召開,參加會議的有晉、魯、齊、宋、蔡、鄭、莒、衛八個國家。這是繼齊桓公“九合諸侯”後的又一次重大國際會議,齊桓公開創的以諸侯會盟為主的霸業模式得以延續。
這次會議達成一項盟約,稱為“踐土之盟”,這份盟約是這樣的:“要共同輔佐王室,諸侯國之間不得互相侵略。若有違背盟約者,將遭神明誅殺,毀滅其軍隊,不能享有國祚,子孫後代都要遭受禍患,不論老幼,將一無倖免。”
看上去更象是一份惡毒的詛咒。
晉國的霸業,從一開始就比齊國多了一分霸氣。
第二次會議在晉國的溫地舉行。與會的國家包括晉、魯、齊、宋、蔡、鄭、陳、莒、邾、秦十個國家。這次會議決議的精神,是對不順從的國家實施軍事打擊,確立諸侯會盟在國際事務中扮演聯合國的角色。
這兩次諸侯會議,確定了晉國在中原的霸權。與齊桓公的霸權不同,晉文公開創的霸業長達百年之久,而晉國也成為春秋時代的超級強國。
-
4 # 晉公子
城濮之戰
從公元前636年回國即位,到公元前632年踐土會盟,晉文公僅僅花費了5年時間,就為晉國開創了一份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春秋霸業。
這是一個歷史的奇蹟。
我們不妨將晉文公的這5年同春秋首霸齊桓公做個比較。《史記》記載:
是時周室微,唯齊、楚、秦、晉為強。晉初與會,獻公死,國內亂。秦穆公闢遠,不與中國會盟。楚成王初收荊蠻有之,夷狄自置。唯獨齊為中國會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諸侯賓會。
——《史記·齊太公世家》
司馬遷說當年齊國圖霸的時候,晉國才剛開始參與中原盟會,旋即因為晉獻公的離世陷入內亂,無力過問中原事務;
秦國僻處西方,中原盟會它並不參與;
至於楚國,那時楚成王的主要精力還在威服南方小國上頭。而且由於楚國文化自成體系,與中原禮制隔閡甚深,中原諸侯根本不承認楚國是他們當中的一份子。
並世三大國,各有各的麻煩,於是領導中原諸侯的責任當仁不讓地落到了齊國的肩上。
這就是說,齊桓公的霸業是在沒有強大的競爭對手的情況下實現的,饒是這樣,他也用去了整整7年的光陰。
半個世紀過去了,當晉文公登上春秋爭霸的舞臺,他所面臨的挑戰可遠比齊桓公當年艱鉅。
因為在公元前632年出兵爭霸之前,晉文公的爭霸對手楚成王距離霸業只有一步之遙了。
還在公子重耳離開齊國,踏上返國之路的時候,楚成王已經在泓水取得了對宋作戰的決定性勝利。
宋國失敗,使得原本已經威服鄭、許、陳、蔡等國的楚國勢力進一步向北擴張。楚成王不但娶衛文公之女為妻,與曹國通好,還迫使宋襄公的繼任者宋成公臣服於楚國。
將這些中原小國悉數收入囊中之後,楚成王開始對內亂不已的東方大國齊國出手。
公元前633年,魯國與齊國交惡,請求楚國給予軍事援助。楚成王趁機派遣大將申侯領兵伐齊,奪取了齊國的榖城,並就地扶植齊桓公的兒子公子雍成立傀儡政權,修築起進一步攻齊的橋頭堡。
在軍事高壓的同時,楚成王還適時地輔以政治分化,他將因內亂而逃往楚國避難的七位齊國公子全部任命為上大夫,意圖雙管齊下,威服齊國。
一旦齊國在楚國的強大壓力下屈膝稱臣,那麼楚國的霸主地位就再沒有人能夠撼動。爭霸,對晉文公來說就是一局搬不回的死棋。
可是,歷史雖然把這盤棋的先手賜予了楚成王,卻也為晉文公留下了最後一個“做眼”的機會,這個“眼”便是宋國。
就在齊、楚交兵的那個夏天,令楚國始料不及的事情發生了:原本屈服於楚國的宋成公見晉國日益強大,利用他父親宋襄公當年厚遇流浪公子重耳的這段淵源,改換了門庭投靠了晉國。
宋國一旦脫離楚國的控制,勢必會削弱楚國對更北方的齊國的力量投送。
因此公元前633年冬天,楚國糾集陳、蔡、鄭、許五國聯軍包圍宋都商丘。宋國大司馬公孫固被迫到晉國求援。
要不要出兵援宋呢?
如果不出兵,商丘遲早被楚軍攻破,楚國將更添聲勢,晉國則會因為見死不救而信譽掃地;
但如果出兵援宋,就意味著要在中原與楚國迎頭對撞,面對這個如日中天的南方大國,晉國有必勝的把握嗎?
當晉文公就援宋與否召叢集臣廷議的時候,先軫朗聲說道:
“報施定霸,於今在矣!”
——《史記·晉世家》
擊潰楚國,成就霸業,在此一戰!
今天回看這段歷史,先軫的自信是有道理的。
對城濮之戰前的晉、楚形勢,多數人都會注意到楚國在軍事上的顯著優勢。的確,在晉文公的治下晉國才獲得了短短四年的穩定時期,而楚成王已經領導楚國在爭霸的道路上前行了四十年了。以新興的晉國去單挑樹大根深的楚國,恐怕力有不逮。
但勝負的籌碼並不都在楚國一方。兩強爭霸,楚國的優勢是軍事,晉國的優勢是外交。
在春秋四大國中,秦國現在已經是晉國的盟友。而齊國呢,當年重耳奔齊的時候,曾經與齊國公室聯姻,又在齊國一住五年,這些都會成為齊、晉兩國結盟的催化劑。
一旦晉國與齊、秦結盟,形成了連手製楚的局面,軍事上的劣勢就會得到根本扭轉。
為了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狐偃提議:
“楚新得曹而初㛰於衛。若伐曹、衛,楚必救之,則宋免矣。”
——《史記·晉世家》
狐偃建議說,不要將軍隊直接開赴宋國解商丘之圍。因為長途遠征,疲於奔命的晉軍將在商丘對陣以逸待勞的楚軍,自己的側後方還會遭受楚國的盟國衛國與曹國的威脅,形勢太不利了。不如發兵攻衛,圍衛救宋。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調動楚軍主力北上,自己反客為主;另一方面又可以打通黃河兩岸,建立起與齊國的聯絡。
正是按照狐偃的這個建議,晉軍從南河秘密渡河,突襲衛國的五鹿,並進軍斂盂。攻克斂盂之後,晉文公隨即與齊昭公舉行了盟會,齊、晉兩大國正式結成同盟關係。
兩大國結盟對衛國形成東西夾擊之勢,衛國的親楚政權立時崩潰,晉文公兵不血刃就佔領了衛國,並進而攻破曹國都城陶丘,俘虜了曹共公。
一切似乎進行得很順利。但是晉國拿下曹、衛之後,狐偃當初的戰略設想只是部分地達成了:
雖然晉國雖然成功地打通了與齊國的聯絡,爭取到了這個盟友。但楚軍主力並未受到晉軍的調動,他們對宋國的攻勢更急了!
這時,宋國再一次向晉國發出了求援訊號。
多年流亡的苦難經歷造就了晉文公“臨事而懼,好謀而成”的穩健風格。手握著宋國十萬火急的求援信,他不無憂慮地說:
“宋人告急,舍之則絕。告楚不許。我欲戰矣,齊、秦未可,若之何?”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楚軍既然不受調動,晉軍只能南下援宋,否則宋國將折入楚國的麾下。但是在沒有得到齊、秦兩大國明確支援的情況下單挑楚國,晉國的勝算仍是不大啊。
如何是好?這時先軫向晉文公獻計說:
“讓宋國以割地為籌碼向齊、秦兩國請求援軍。而我們則將攻佔的曹、衛兩國土地分給宋國作為補償。這樣一來,齊、秦兩國一定會被綁到我們的戰車上。”
齊國曆來的對外戰略都是控制魯、宋,西進中原。而秦穆公之所以與晉國結盟,目的就是想搭上這趟順風車,過問中原事務。對他們來說,宋國的求援可來得正是時候。
齊國和秦國決定接受宋國的求援,出兵參戰,楚國在這場爭霸戰爭中就變成了以一敵三,形勢急轉直下了。
審時度勢的楚成王當即下令放棄齊國的榖城,命楚軍統帥子玉撤離宋都商丘,成王自己則帥軍龜縮於申,以確保後方的安全。
楚成王實施全面戰略收縮的決定是正確的,但遺憾的是這個正確的命令,統帥子玉卻拒絕執行,因為他希望用一場勝利來壓服國內同僚對他的質疑。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楚成王既不能阻止他開戰,只好限制他的兵力使用,以防止這個剛愎自用的將軍在戰場上輸光楚國的家底兒。
1894年甲午戰敗之後,李鴻章回憶這場戰爭時曾經感嘆:以我北洋一隅敵日本一國,敗固宜矣!
晉楚城濮之戰以前,楚帥子玉面對的形勢可要比後來的李鴻章更加嚴峻,因為他是以一人敵三國。
當他帥軍向北方的曹國都城陶丘逼近的時候,晉文公適時地選擇後撤城濮,誘敵深入。
部將紛紛勸說子玉不可追擊,但他卻像一個紅了眼的賭徒那樣固執己見,最終演成了楚國在城濮的大敗,子玉自己也揹負著戰敗的屈辱含恨自裁。
城濮大戰的失利推倒了多米諾骨牌,楚國的原先附屬國曹、衛、鄭等國像紛紛叛逃楚國的陣營,投入了晉國的麾下。
楚國自公元前642年以來苦心經營了10年的中原形勢全盤崩潰。
而在那廂,周都洛邑卻在舉行盛大的進獻楚俘的儀式。戰車一百輛,徒兵一千人,當晉文公恭敬地向周天子獻上這些從戰利品時,周天子終於正式將“伯”的稱號授予了晉文公。
這個一生奮鬥不息的政治家終於在66歲的老境超越了他曾經仰望的齊桓公,將自己響亮的名字書寫在了歷史的丹青竹簡之上。
-
5 # 必讀歷史
晉國在終止了內亂,並且進行了一系列的對外擴張之後,終於成長為一代霸主,而在這個時期,也是晉國最強大的時期,屬於晉國國力的巔峰時期,同時霸主的出現也意味著自己在春秋眾國之中會陷入各個國家的紛爭局面,而其中晉楚爭霸就是晉國曆史上作戰最為頻繁的一個時期。
春秋時期的大國為了爭奪中原霸主的地位,不得不開始了無休止的戰爭,而在這些戰爭之中,最為突出的就要數晉楚兩國的爭霸戰爭,雙方的戰爭整整持續了80多年,而且在這些戰爭之中也出現了許多經典的戰役,首先便是城濮之戰,城濮之戰作為晉楚爭霸的第一場戰鬥,也成為了後來80年戰爭的開端,在這之前,因為齊桓公的去世,楚國在之前的奮力發展終於有了出頭的機會,楚國迫使多國向他臣服,大有取代齊國稱霸的苗頭,而晉國此時是在晉文公的治理之下,晉文公一直在進行改革和強化晉國的國內力量,終於晉國不再是那個只能靠攻打周圍 弱小國家來進行擴張的時期了。
晉國在有了足夠支撐大型戰爭的經濟和國力之後,為了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必須得到中原霸主的地位,而楚國這個時候的出現無疑是對晉國未來發展的重大威脅,為了能夠讓周圍小國直接臣服於自己,對楚國的戰爭在所難免,城濮之戰的導火索是在宋國泓之戰失利之後叛逃楚國開始的,而在這期間,因為宋國看到了晉國的崛起,再加上之前宋國與晉國交好,於是立刻又向晉國示好,這讓楚國大為惱火。
楚國隨即出兵討伐宋國,而宋國立刻請求晉國營救,晉國的大臣經過討論認為是否能夠稱霸就在此一舉,晉王也下定決心要與楚國進行作戰,狐偃在這時提出建議不要和楚國進行正面交鋒,直接對楚國的屬國進行攻打來迫使楚國撤軍救援非但能達到解宋國之圍的效果,還能夠讓楚國來回調兵消耗楚國的精力,晉王隨即一路攻打曹、衛這兩個屬國而衛國為了自保直接投降,曹國這直接被晉國攻陷,晉軍立刻開始休整,準備與楚國的對戰。
楚國雖然接連丟失了兩個屬國,威信大失,但是楚王沒有中計,仍然繼續圍攻宋國,宋國再這樣步步緊逼的情況下不得不第二次向晉國求救,晉文公看一計不成再生一計,讓人賄賂齊國和秦國為宋國求情,同時自己暗中將曹、衛兩國的土地交給宋國,這樣的情況下楚王肯定不會答應齊秦兩國的求情,這樣齊秦兩國自覺面上無光也會加入討伐楚國的隊伍之中,但是楚王看到齊秦兩國的求情之後卻冷靜的思考了起來,自覺打不過三國聯軍,所以讓伊子玉留在宋國,自己回到申地。
但是子玉過於剛愎自用,對於楚王不要對晉軍輕舉妄動的命令完全不放在心上,反而不斷地對晉國提出無理要求進行挑釁,而晉王則十分精明,明面上並沒有回絕他們的要求,但是私底下卻讓曹國和衛國臣服於自己,背叛了楚國,又抓了楚國派來的使者激怒楚國,迫使楚國不得不應戰。
子玉被晉國的舉動徹底激怒了,但是晉文公卻一直襬低姿態,履行通楚成王達成的諾言,並且裝作不想應戰的樣子,讓晉軍向後撤退,而看到了這一舉動的楚王放鬆了對晉國的警惕,這時晉王才下令出擊,晉軍並沒有讓三國聯軍同時出擊迎擊正面,而是對楚軍的薄弱楚進行偷襲,隨即從兩側對楚軍主力進行夾擊,計謀果然有效,楚軍兩翼被偷襲後直接潰逃,而當時作為楚軍指揮的子玉在看到兩翼部隊全部戰敗之後也無心戀戰,趕忙撤軍回到楚國。
在這一戰後,晉國的名聲四起,聯合了秦齊兩國對楚國進行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大戰,直接讓晉國成為了當之無愧的霸主,而晉文公也成功成為了繼齊桓公之後的第二位春秋霸主,這一場戰鬥的勝利不但挫敗了楚國的銳氣,更是讓晉國在周圍的各個小國之中樹立了威信,讓周圍小國都直接臣服於晉國,僅僅一戰就取得了如此之大的戰果實在是讓人驚歎,同時這一仗的時機也十分重要,如果當時晉文公沒有下定決心和楚軍對戰,那麼晉國再想爭奪霸主之位將會無比艱難。
-
6 # 風雨的學習園地
晉文公重耳,即位為君後,僅用四年就成為天下霸主,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首先、晉國為大國,歷代君主勵精圖治,晉國有成為霸主的基礎晉國自“桐葉封弟”立國,被周王室當做抵禦北方外族的屏障,雜處戎狄之間,生存頗為艱難,因此行事作風和中原各國不同,遠於禮樂,而習於霸凌。
公元前750年(晉文侯二十一年),晉文侯殺死了周攜王,結束周王室長達二十一年的二王並立局面,穩定了東周初年的局勢。因此得到東周平王的感激,作《文侯之命》以謝,周王稱晉文侯為“父”,賜予晉國弓矢、駿馬,晉國從此成為對天下局勢有重要影響力的強國。
晉文侯之後,晉國陷於內戰,公元前679年(晉侯緡二十八年),曲沃武公攻打晉侯緡,一舉將晉滅亡,此為“曲沃代翼”。小宗代大宗,內戰結束,雖然晉國一統,但是造成了很壞的影響,最終導致了晉國的覆滅。
晉文公之父晉獻公在位時期,嫁女於秦穆公,與之盟好,鞏固西方側翼,然後“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威震中原,特別是“假道伐虢”之計,借路虞國出其不意襲擊虢國,將這個之前實力不亞於晉國的勁敵,一舉吞滅,從此晉國全據河東,真正有“表裡山河”之勢,奠定晉國將來霸業的地利優勢。
其次、晉文公擁有傑出的才能以及一批忠誠有才幹的部下晉文公謙虛而好學,善於結交有才能的人。他在外流亡十九年,飽經世情冷暖,積累了豐富的洞察力和政治經驗,錘鍊出一批能力與忠誠兼備的人才隊伍。他在位期間任用狐偃、先軫、趙衰、賈佗、魏犨等人實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作三軍六卿,使晉國國力大增。正所謂百年積蓄,厚積薄發,一朝發硎,一旦政治清明,整合軍政,則天下難當。
最後,確立威望,狙擊楚國齊桓公死後,齊國內亂,宋襄公平定齊國內亂後,本以為可繼承齊桓公的霸業,卻在泓水之戰被楚國打得一敗塗地。中原各國都直接面臨著楚國北上的巨大威脅,迫切期待一個新的領袖。
晉文公即位後平定呂省、郤芮叛亂,修明政務,對百姓佈施恩惠,賞賜隨從和各位有功之臣,後幫助周王室平定內亂,贏得周襄王好感,再後討伐曹、衛,確定自己在姬姓諸國的威信和話事權,接著援救宋國,率領晉、秦、齊、宋四國聯軍,於城濮之戰大敗楚軍,阻止了楚國侵吞中原的圖謀,此前屈從於楚國的鄭國、陳國、蔡國等也紛紛臣服於晉國。
在踐土之盟中,晉文公會盟諸侯,正式稱霸,不但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更奠定了晉國未來在春秋時代的百年霸業。
-
7 # 史論縱橫
公元前632年,由鄭文公主持了一場盛大的踐土之盟。在這場盟會中,以周襄王為首的重要諸侯均到場。這一次,按照周禮,周王室將“侯伯”這一稱謂賜予晉文公,並賞賜晉文公勇士三百,紅黑弓箭百千,兵車一輛。晉文公走向眾諸侯中央,百年晉國霸業拉開序幕。
晉文公何以用得短暫五年光陰走上霸主之位。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晉文公曆經十九年流亡眾國,榮辱共俱,打磨意志,歷練人生。晉文公善聽善學,擁有明智與理智。他的經歷與智慧奠定了城濮一戰的巨大成功,進而走向人生的輝煌。
一、十九年流浪,十九年積累晉文公乃晉國公子,名重耳。其父晉獻公早年南征北戰,對外吞併小國,對內剷除內奸。重耳從小便跟隨晉獻公建立霸業,確實從晉獻公身上學習到驍勇善戰。
但是,晉獻公晚年昏庸不堪,造成“驪姬之亂”,國家危在旦夕,搖搖欲墜。重耳被迫流浪在外,逆境不期而降,開啟十九年流亡。
苦難提升晉文公的忍耐力和吃苦精神。重耳流亡到衛國,衛文公拒絕接待。一行人到達五鹿一地,飢腸轆轆想要向村民討食物,卻被投擲土塊。這時重耳感到侮辱,勃然大怒。趙衰安慰道:土即土地,這時人民在贈予您土地。重耳便感謝接受了這些土塊,繼續趕路。
拒絕酒肉聲色的誘惑,晉文公幡然醒悟。晉文公到達齊國,齊桓公經過鮑叔牙的推薦,對重耳不計前嫌,以禮相待。
晉文公從此沉迷酒肉聲色無法自拔,樂不思蜀,早已將復興晉國的壯志一拋腦後。晉文公的左右使臣與妻子齊姜感到十分憂慮。這導致齊姜自殺,在晉文公醉酒之時,以子犯為首的隨臣將他帶出了齊國。晉文公大怒,欲殺之。
這時,子犯說“返晉復國,任由處置”。晉文公聽罷,頓時醍醐灌頂,倍感慚愧。於是,晉文公很快恢復意志,繼續踏上覆國道路。
二、晉國成為晉文公用武之地十九年的時間,晉文公是在不斷地改正自身弊病,完善鍛鍊自身才能。這十九年是一個漫長,坎坷的親身學習過程。接下來,回到本國後,晉文公開始了真正的實踐,這是一個證明的過程。
晉文公首先在農耕上變革。獎勵墾荒,生產先進的耕作工具,減少了百姓的稅收。這一舉措不但促進經濟向好的態勢,而且正值國亂,百姓苦難,晉文公成為能夠扭轉晉國局勢第一人,受到百姓的愛戴和支援。
面對舊貴族的掙扎,新貴族的崛起,為避免衝突,晉文公避親尚賢,突破常規,大膽任用曾經在晉文公流亡時陪伴其左右的狐偃、趙衰等異性貴族。同時,挖掘舊貴族中的賢能人士,選拔卓越之人。既團結了新舊貴族,又壯大了晉文公領導的勢力。
晉文公眼界高遠,思想成熟。《史記》記載了晉文公這樣一段話:文公報曰:夫導我以仁義,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賞。輔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賞。矢石之難,汗馬之勞,此復受次賞。若以力事我而無補吾缺者,此復受次賞。三賞之後,姑且及子。晉人聞之,皆說。晉文公說的一番話讓人民心悅誠服。可見,晉文公最為重視的是思想上的“仁義”,其次是實際行動中的“忠心”,足以見得晉文公的政治智慧。
晉文公能夠用切身行為感化百姓,得到民心。
三、城濮一戰,水落石出,晉文公終成霸主晉文公改善了晉國的國內的環境之後,就開始圖謀霸主之位。
晉文公二年的時候,晉文公就擁護周天子返回洛邑,周襄王十分感動,在傾向於對晉國的拉攏。
真正讓晉文公成為霸主的,還是晉文公五年時與楚國的城濮之戰。
當時的南方的楚國正在崛起,對中原虎視眈眈,先是佔領了很多小國,晉文公四年時開展對了宋國的進攻,宋國就請求晉國的援助,晉文公為了成就霸主地位,開展對楚國的打擊。
晉文公五年,楚軍北上攻打晉國,晉文公的治國成就如此卓越,此城濮之戰彰顯晉文公的軍事才能。
城濮之戰,晉文公先“退避三舍”,即彰顯守信,又誘引楚軍達到預定戰場作戰。晉文公採用避強擊弱的戰略,引虎入穴,而後雙面夾擊。致使楚軍大敗。
此戰成為一場道德與權謀完美結合的戰爭典型,影響深遠,印證了晉文公“文武雙全”,使其在眾諸侯中名聲大振,一舉拿下中原霸主。
晉文公五年時間拿下春秋霸主,已經六十二歲。花甲之年已經歷經世事滄桑,從享受鼎食鐘鳴的皇子到亡國流民,再到中原霸主,期間的坎坷起伏無人能夠切身體會。晉文公的付出最終獲得回報。
-
8 # 支點車咖
重耳遭到驪姬之亂的迫害,輾轉流浪八個諸侯國,歷時十九年。可謂是看遍人間冷暖,之後六十二歲登基。勵精圖治,發展生產。養精蓄銳,逐漸使晉國強盛起來,後來又經過關鍵的城濮之戰。終於當上了中原霸主。
-
9 # 殘月T_T悲夢
晉文公(是《
左傳
》載公元前671年
-前628年
;《史記
》載公元前697年
-前628年),漢族,姬姓
,名重耳,與周王室同宗,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晉國
國君
。初為公子,謙而好學,善交賢能智士。後受迫害離開晉國,遊歷諸侯。漂泊19年後終復國,殺懷公而立。文公對內,拔擢賢能:以狐偃
為相;先軫
為帥;趙衰
(趙國
先祖)、胥臣輔其政;欒枝
、冀缺
佐其事;郤溱、霍伯將其兵;賈佗
、陽子制其禮;魏犨
(魏國
先祖)、荀伯御其戎。晉民各執其業;吏各司其職。晉國由此大治。對外,聯秦合齊,保宋制鄭,尊王攘楚。作三軍六卿
,勤王事於洛邑
、敗楚師於城濮,盟諸侯於踐土,開創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文治武功,昭明後世,顯達千秋,與齊桓公
並稱“齊桓晉文”,是春秋五霸中第二個稱霸的霸主,亦為後世儒家、法家等學派稱道。目錄
-
10 # 狐狸晨曦
晉文公重耳,即位後僅僅四年就成為天下霸主,一方面當然是他流亡十九年,飽經世情冷暖,積累了豐富的洞察力和政治經驗,另一方面,也確實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繼承了從晉文侯起一直到他父親晉獻公,百年來多位晉國傑出君主的餘澤。
從周成王“桐葉封弟”,立他弟弟唐叔虞為晉國首任國君起,晉國就被周朝王室當做抵禦北方外族的屏障,雜處戎狄之間,生存最為艱難,因此行事作風和中原各國不同,遠於禮樂,而習於霸凌。
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被犬戎攻殺,其廢太子姬宜臼得晉國、鄭國、衛國等諸侯擁立為周平王,東遷洛邑(河南洛陽),而周幽王之弟姬望(又名姬餘臣)也被虞國、虢國等擁立為周攜王,據有河北鉅鹿之地,叔侄二人的兩王之爭持續了整整21年後,晉文侯出兵攻殺周攜王,奪其封地,也因此得到周平王的感激,作《文侯之命》以謝,周王稱晉文侯為“父“,賜予晉國弓矢、駿馬,晉國從此成為對天下局勢有重要影響力的強國。
【王曰:父義和!汝克紹乃顯祖,汝肇刑文、武,用會紹乃闢,追孝於前文人。汝多修,扞我於艱,若汝,予嘉。】【王曰:“父義和!其歸視爾師,寧爾邦。用賚爾秬一鬯卣,彤弓一,彤矢百,盧弓一,盧矢百,馬四匹。】——《文侯之命》晉文侯死後,他的弟弟姬成師(曲沃桓叔)受封於曲沃後,開始了對國都在翼城的晉國國君的奪權戰爭,雙方一共爆發5次大規模戰役。前三次戰役都以曲沃方面的失敗告終,但翼城也無力反攻。第四、五次戰役,曲沃已大佔上風,多次攻破翼城,卻被周王室和王室卿士虢國,糾合附近各國諸侯,組成聯軍不懈阻撓,始終未能完成統一夙願。
——這自然是因為晉國的強大,此時已遭到周王室的忌憚,才巴不得這場內戰長期持續下去。
一直到周釐王即位時,曲沃桓叔的孫子曲沃武公,把歷次戰爭中搶掠來的原屬晉國的珍寶器物,盡數拿去賄賂周王室,才得到其認可,成為正式的晉國君主,晉武公。這場慘烈的晉國內戰持續了67年,晉昭侯、晉孝侯、晉哀侯、晉小子侯、晉侯緡等前後一共五任晉國國君,都被曲沃弒殺。
”曲沃代翼”,本質上是公室旁支勢力太過強大,竟取主幹而代之。有此前車之鑑,將分裂了近七十年的國家重新統一後,晉武公和他兒子晉獻公在位期間,對宗親公族勢力無情殺戮。晉武公消滅了傳承數百年的原晉國公族後裔,晉獻公又將傳承了近百年的三代曲沃公族也盡數誅殺。
晉獻公(詭諸)因此,在此時其他國家幾乎都仰賴公族執政,任人唯親,壟斷朝堂,異姓人才只能甘居下僚小吏的時候,晉國透過對旁支親族的大肆殺戮,空出朝堂而任人唯賢,使得晉國從此沒有其他列國那樣的公族負擔,人才輩出的異姓卿士得以參與軍政要務,盡心盡責貢獻才智,因而奠定了將來百年霸業的“人和”之基。
晉獻公在位時期,嫁女於秦穆公,與之盟好,鞏固西方側翼,次第滅掉十二個諸侯國,特別是“假道伐虢”之計,借路虞國出其不意襲擊虢國,將這個之前實力不亞於晉國的勁敵,一舉吞滅,從此晉國全據河東,真正有”表裡山河“之勢,奠定晉國將來霸業的地利優勢。
人和、地利都有了,晉國想要圖霸,所差者不過是天時而已。晉獻公竭力擴張周邊土地,而對此時中原各國會盟抗楚之事,興趣匱乏。齊桓公會盟各諸侯於葵丘,成為首位春秋霸主時,晉獻公行到途中,接受周王室使者的建議(周王室亦對齊國稱霸暗藏不滿),稱病不前,拒絕與盟。
齊桓公事實上,齊國國力最強大的此刻,強的也更多是外交策略和聲望帶來的”軟實力“,而其本身實力並不比晉獻公時的晉國更強。齊兵本是出名的”天下之弱兵“,和次一等強國如鄭國、魯國、宋國攻戰,都多有敗績,完全是憑藉管仲種種超時代的經濟手段,促進商業流通發展,盡得魚鹽之利,然後憑藉巨大的經濟實力,方能從容糾合一眾中小諸侯,挾大勢而逐夷狄、退強楚。
所以,當管仲去世後,齊桓公的霸業也就逐漸走了下坡路,誰都明白齊國根基不牢,其霸業完全建立在個別王佐人傑的能力超卓之上,註定一代而終。宋襄公、楚成王,都積極應對國際局勢,希望成為新的霸主。
就在晉獻公攻滅虢國的同年,他的次子姬重耳,因不容於君父,出逃流亡各國。同為姬姓的諸國如衛國、曹國、鄭國等,對他多有輕慢,反而是齊桓公、宋襄公、楚成公、秦穆公這些有志於霸業的雄主,皆以禮待之,多有厚遇,正好體現了他們絕不苟且求存,而是一心進取的眼光格局。
晉獻公死後,重臣裡克殺死幼君奚齊、悼子,欲擁立重耳為新君,重耳以情勢不明謝絕,他的弟弟夷吾被擁立為晉惠公,晉惠公對秦國背信棄義,與之開戰,卻於韓原之戰喪師辱國,割讓河西之地,因此威信喪盡,便派人追殺重耳,欲絕後患。
晉惠公(夷吾)重耳先逃至齊國,齊桓公死後齊國內亂,又經中原各國到楚國,再從楚國到了秦國,此時秦國和晉國已經交惡,秦穆公便將原本許配給晉惠公之子晉懷公的女兒懷嬴,改嫁給重耳,秦軍武裝護送重耳攻殺晉懷公,登基晉國君位,是為晉文公。
晉文公與懷嬴此時的晉國,雖然因為之前十餘年的內亂和敗戰,延緩了爭霸勢頭,但從晉文侯一直到晉獻公打下的牢固根基尚存,而且晉文公流亡十九年間,更鍛煉出一支忠心耿耿、能力過人的人才隊伍,他藉著論功行賞的機會,將狐偃、先軫、趙衰、胥臣、欒枝、魏犨、荀伯等人皆委以重任,分列六卿,設定五軍,正所謂百年積蓄,厚積薄發,一朝發硎,一旦政治清明,整合軍政,則天下難當。
晉文公與親隨眾臣而晉國圖霸的天時同樣已經來臨,宋襄公平定齊國內亂後,本以為可繼承齊桓公的霸業,卻在泓水之戰被楚國打得一敗塗地。中原各國都直接面臨著楚國北上的巨大威脅,迫切期待一個新的領袖。而秦國雖有圖霸之心,卻遠在西疆,只能藉助和晉國的盟約,才能插手中原事務,因此非但不是對手,反而成為晉國強大的助力。
所以,將天時、地利、人和盡數納入掌中的晉文公,先殺王子帶,平定周王室內亂,完成勤王之舉,而後攻曹、伐衛,確定自己在姬姓諸國的威信和話事權,接著援救宋國,率領晉、秦、齊、宋四國聯軍,於城濮之戰大敗楚軍,阻止了楚國侵吞中原的圖謀,將其勢力從黃河流域趕回漢水流域,此前屈從於楚國的鄭國、陳國、蔡國等也紛紛臣服於晉國,終於在踐土之盟中,奠定了晉國未來在春秋時代的百年霸業。
-
11 # 蟄先生
左傳中提到,由於驪姬之亂而被迫流亡在外的重耳,歷經十九年,終使其回國開始了繼齊桓公之後的第二個霸主生涯。
晉國在地理位置上,有其自身的地理優勢,所謂內表山河也,內有華山,外有黃河,進可攻,退可守。一旦碰上一代雄君,稱霸是遲早的事。
適逢晉惠公,懷公二代,無能昏亂,外得罪秦國,內不得人心,給重耳以天賜良機。重耳在外十九年,東奔西竄,雖吃盡苦頭,嚐盡人情冷暖,實不知對他來說也是一種歷練,在一大堆賢臣良才的輔佐下,終使他變得成熟穩重,品格良好,在國際上獲得不少粉絲追捧,包括秦國,齊國,楚國等實力大國的厚愛。甚至有人說上天也要幫助他。
當時稱霸多年的齊國隨著管仲和齊桓公的相繼離世已走下坡路,只能眼睜睜靜待下一個霸主的來臨——晉文公的登場。
重耳在秦穆公的協助下回國奪得君位後,清理內亂,賞撫亡人,勵精圖治,悄悄為稱霸事業時刻準備著。
恰逢周襄王被母弟王子帶趕去了鄭國汜地,在其舅父狐偃的戰略建議:“求諸侯,莫如勤王。諸侯信之,且大義也。繼文之業而信宣於諸侯,今為可矣。”下,圍王子帶,迎接周襄王,不僅獲得其認可,並甜酒之招待——王饗醴,命之宥。且受到了眾幹小國的仰慕。其中就包括宋國的投晉之懷而離楚國之抱——楚國不幹了。
楚國圍宋,宋向晉告急。晉體現大國風範的時候到了。先軫曰:「報施救患,取威定霸,於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於衛,若伐曹、衛,楚必救之,則齊、宋免矣。」開始了最早的圍魏救趙之計,雖未成功,楚國不吃這一套,但最後在離間計的協助下,最終讓楚國當時知難而退,可不曾想碰上了不服就乾的楚國二當家子玉,犯了冒進輕敵之不慎而導致楚軍敗績,促成了晉文公始霸的城濮大戰。
回覆列表
晉文公(前697年?一前628年),姬姓,名重耳。他是晉獻公的兒子,母親則是翟人狐姬。據說他生來就與眾不同,其肋骨緊密相連如一整體,眼睛是重瞳。
晉獻公生前就立了申生為太子,深受華人的愛戴。晉獻公討伐驪戎,驪戎不敵,遂獻出二女,長曰驪姬,次曰少姬,以此求和。晉獻公非常寵愛這兩位美女,尤其是驪姬,遂將其立為夫人。數年後,驪姬生子名奚齊,少姬生子名卓子。由於兩位少公子都深得獻公喜愛,獻公遂產生了廢申生而立奚齊之意。為了使自己的兒子順利繼承國君之位,驪姬獻計把獻公三位年長的兒子申生、重耳、夷吾分封到外地,申生被封到曲沃,重耳封到蒲城,夷吾封到屈為。公元前656年,驪姬設計陷害三位公子,處死了申生,重耳與夷吾聞訊逃走。
晉獻公臨死,欲將國君之位傳於公子奚齊,但獻公死後,奚齊被權臣裡克殺死,致使晉國無君。裡克先是迎接重耳回國即位,被重耳拒絕,於是便迎夷吾回國,是為晉惠公。晉惠公恐華人支援重耳,欲先殺之而後快,他派遣刺客去刺殺重耳,迫使重耳逃離翟國從此一路顛沛流離,過著流浪的生活。重耳一行人先後到達過衛、齊、曹、宋、鄭、楚、秦等國,其間享受過優厚的款待,也遭受過冷遇,有時還得餓肚皮。
公元前636年春,秦穆公出動了3000人的軍隊,護送重耳渡過了黃河。在晉國內部不滿懷公統治的貴族紛響應,晉懷公無力阻止,在逃亡途中被殺。於是重耳在大家的擁戴下,登上了晉國國君的寶座,是為晉文公。這時距他逃亡在外已經19年時間了。
晉文公即位之後,剷除了惠公、懷公在國內的親信勢力,鞏固了權位,然後開始了一系列改革,以增強晉國的國力。《國語·晉語》中詳細記載了晉文公改革的措施,主要內容包括:安置百官,重用賢良,優獎舊族,通商惠農,發展農業,獎勵墾殖,救濟貧乏,減輕賦斂,足兵足食。尤其大量起用舊貴族,同時也不放棄對新貴族的任用,從而團結了一大批人到自己的周圍,凝聚了晉國的人心,政治上出現了一派嶄新的氣象。
晉國強盛之後,晉文公便開始了他稱霸的程序。在當時想當霸主必須首先尊王,周天子雖然十分衰弱,但其畢竟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各國諸侯至少在表面上要對天子尊崇,並有輔佐天子的義務。公元前636年,周襄王與胞弟王子帶發生火併,王子帶聯合狄人軍隊攻周,大敗周軍。周襄王逃居於鄭國的汜,並告難於諸侯。晉文公當然不能放過這樣的好機會,他於這年三月親率大軍,分兵兩路。一路赴氾迎接襄王;一路從溫(今河南溫縣西)進攻王子帶。晉國軍隊很快獲得了勝利,大敗狄人,殺叛黨王子帶、隗後、頹叔等。周襄王被重新迎回洛邑。周襄王自然對晉國十分感激,親自召見了晉文公,熱情款待。周襄王對晉國的崛起非常重,畢竟周、晉同宗皆為武王之後。為了讓晉國更加方便輔弼室,襄王將陽樊、溫原、茅四個農業發達的城池賜給了晉文公,使晉國的南部疆域擴充套件至今太行山以南、黃河以北一帶,為其日後圖霸中原提供了有利條件。
楚軍果然放棄圍攻宋國,率軍來救衛、曹二國。晉文公又設計使秦、齊兩個大國站在了自己一方,從而到了孤立楚國的目的。晉楚兩大國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在大戰前,晉文公命令軍隊向後撤退了90裡。大家都不理解文公的用意,文公解釋說當年他流亡楚國時,曾當面向楚成王許諾,日後如兩國交兵,晉將“退避三舍”。一舍30裡。這就是文公退兵90裡的根本原因。晉文公這麼做,可以說收到了一石二鳥的作用,一是兌現對楚國的承諾,二是如果楚軍繼續進逼,則在諸侯面前顯得理虧,同時還可以起到激勵士氣的作用。果然楚將子玉不肯退兵,一直追到城濮,雙方在這裡對壘一場大戰即將開始了。
公元前632年4月,雙方展開決戰。晉公命令晉軍的下軍攻擊楚的右軍,很快便擊潰了這支戰鬥力不強的雜牌軍。然後命下軍向晉軍上軍靠攏,向楚國的左軍發動進攻。晉軍有意撤退,引誘楚軍來追,待其深入之後,晉的部分中軍馬上出動,截斷了其退路前後夾擊,擊敗了楚國的左軍。楚軍統帥子玉見左、右兩軍已經戰敗,遂收拾殘兵,撤出了城濮。城濮之戰是春秋時期一場著名的戰役,晉軍的獲勝為文公的霸業奠定了堅實基礎,而楚國經此一役實力有所削弱,失去了與晉國爭霸中原的條件。
接著晉文公親自到周都,告捷獻俘。周襄王萬分感激文公,親自召見。文公向天子進獻楚國的戰車100輛、步兵1000人。周襄王賜文公酒,並正式冊命其為侯伯,意為諸侯之長,並授予其保衛王室,討伐跋扈諸侯之權,還賜給他大輅之服、戎輅之服、彤彤矢百、旅弓矢千、櫃鬯一卣、虎賁300人。從此晉文公繼齊桓公之後,又將“尊王攘夷”的大旗高高舉起,承擔起了維護中原秩序的光榮職責。
這年5月,晉文公以周天子之命,召集諸侯,齊昭公、宋成公、魯僖公、蔡莊侯、鄭文公、衛叔武(衛成公之弟)、莒子等諸侯,會盟於踐土,以晉文公為盟主,史稱“踐土之盟”。
這年冬天,晉文公來到溫邑,在周、晉邊界線上再度以霸主之命召集諸侯。晉文公主盟,與齊昭公、宋成公、魯僖公、蔡莊侯鄭文公、陳穆公、秦小子以及莒國、邾國的國君會盟,進一步鞏固了晉國的盟主地位。
公元前631年,周襄王欲召集諸侯,晉文公代替周襄王命令諸侯抵達翟泉朝見周天子。周襄王特許晉國特使狐偃代表晉文公會盟。6月,諸侯之會如期舉行,周襄王召見晉國特使狐偃、宋成公、齊昭公、魯僖公、陳穆公、蔡莊侯、秦穆公等。晉國以臣子狐偃面見諸侯之君,彰顯其高人一頭的優越性,也標誌著晉國霸業達到了巔峰。自此,晉文公成為繼齊桓公之後又一個真正的霸主,形成了晉國獨大的局面。
公元前628年,年邁的晉文公終於經受不住疾病的打擊而與世長辭了,其子公子歡即位,史稱晉襄公。晉文公在位時間僅僅9年,但是他所開創的晉國霸業並沒有隨之中衰,此後仍然維持著強國的地位,其君主還多次主持過盟會,並使得秦國始終不能稱霸於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