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柳讀史
-
2 # 壹條奇聞
武安君,古代的封號名,最早出現是在西周,武安(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譽名)。
戰國時期有四大“武安君”:
白起——天下無敵。
李牧——橫掃匈奴。
項燕——屢敗秦軍。
蘇秦——五國伐秦。
四大武安君功績:
一、白起
中國戰國時代的軍事家、秦國名將,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用兵如神,秦昭王時期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立下漢馬功勞。
曾經在“伊闋之戰”擊破聯軍,拿下楚國國都郢城。
“長平之戰”重創了趙國精銳,戰功卓越。
在擔任秦將的30年中,攻佔城池70餘座,殲敵百萬有餘,故被封為“武安君”。
二、李牧
李牧一生戰功赫赫: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
然後抵禦秦國,在宜安之戰中重創秦軍。
李牧在戰國末年,是六國之中最傑出的將領,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很高的威望。
作戰中,他屢創敵軍卻未曾敗過,充分的顯示了他的高超指揮水平。尤其在“破匈奴之戰”當中,他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是中國戰爭史上的奇蹟!
三、項燕
項燕、李牧都是戰國末期的名將,都曾經擊敗過秦軍,如果說作戰能力的話,項燕絕對不在李牧之下。
項燕率領的楚軍戰鬥力相當弱,之前楚軍多次與秦軍交戰,以弱軍擊敗秦軍。
項燕率兵將秦軍徹底趕出楚國,楚國沒有損失一寸土地!
只是歷史上對項燕的記載略少。
四、蘇秦
蘇秦與張儀同拜師於鬼谷子,隨師傅學習縱橫之術。
學成後,外出遊歷多年,遊說列國,終被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
蘇秦到趙國後,提出了聯合六國以抵抗秦國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聯盟成功,巔峰時曾佩“六國相印”,風光無二!
用兵如神,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可謂壯哉!
-
3 # 大秦鐵鷹劍士
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譽名,最早出自西周,歷朝歷代國之能安邦勝敵者均號"武安"。封君是戰國時代的一種爵位,相當於侯爵,在當時是高爵重位!戰國時期獲得武安君封號的有六相丞相蘇秦,秦國大良造白起,趙國上將軍李牧,楚國上將軍項燕,這四人皆名至實歸,有安邦定國之能。不過世人皆的是秦國大良造白起的武安君封號,畢竟白起有人屠之名,其戰功無人出其右。
公元前334年,蘇秦到燕國遊說燕文侯,要求燕國加入合縱聯盟,共抗強秦。燕文侯認為蘇秦之議很有道理,允諾蘇秦"如果能以合縱之計維持燕國安定,願舉國相報"。於是資助蘇秦車馬金帛,前去遊說趙國。趙肅侯採納了蘇秦的"合縱"主張,資助他去遊說各諸侯國加盟,以訂立合縱盟約。之後魏國、南韓、楚國、齊國紛紛加入合縱聯盟,蘇秦兼任六國丞相,趙肅侯更是封蘇秦為趙國武安君,一時合縱之勢聲威大震。只不過六國合縱第一次攻秦就失敗了,導致了一系列後續事件。
公元前279年,白起率秦軍穿插到楚軍背後,大破楚軍,攻佔楚國都城郢,焚燒了楚王的墳墓夷陵,向東進兵至竟陵,楚軍潰不成軍,退卻到陳,楚頃襄王將陳作為都城,仍稱作郢。同年,秦又攻佔了楚國巫、黔中郡。秦軍攻佔楚國國都,將佔領的土地劃歸南郡。白起因鄢郢之戰的勝利獲封武安君爵位,意味著:白起具備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的強大能力。
公元前233年,秦國大將桓齮乘勝進擊,率軍東出上黨,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趙國後方,攻佔了赤麗、宜安,進攻趙的後方,直向邯鄲進軍,形勢危急。趙王遷從代雁門調回李牧,任命其為大將軍,率所部南下,指揮全部趙軍反擊秦軍。在宜安之戰中,李牧以弱勝強,全殲桓齮所部秦軍,一時身威大震。趙王冊封李牧為武安君,意味著李牧有存趙保民的能力。
公元前225年,秦將李信率20萬大軍進攻楚國,李信進攻平輿,蒙恬攻擊寢,大敗楚軍。李信再攻鄢郢,攻克了該城,於是率軍西進,到城父與蒙恬的隊伍會合。項燕趁機尾隨在後,三天三夜不停宿休息,反擊秦軍,大敗李信的軍隊,攻入秦軍的兩個營地,斬殺了七個都尉。李信率殘部逃奔回秦國。項燕破秦有功,被楚王封為武安君,意味著項燕有存楚保民的能力。
-
4 # 貪戀長安韻
戰國時期得到武安君稱號的共有四位,白起、李牧、蘇秦、項燕。武安君,古代封號名。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譽名。
《史記正義》對於武安的解釋:“言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
武安君白起秦國名將,兵家代表人物。一生征戰,從無敗績。叫他戰國的獨孤求敗也不為過。白起善於用兵,白起得到穰侯魏冉舉薦從軍效力。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一統天下做出了巨大貢獻。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坑殺趙國40萬主力,戰功顯赫。白起為秦國征戰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百餘萬敵軍,被封武安君。後來秦昭襄王受範睢唆使賜死白起。一代戰神就此隕落。
武安君李牧戰國時李牧數退攻趙秦軍,趙王謂“李牧為寡人的白起啊”,故趙惠王封李牧為趙武安君。戰國時期趙國名將、和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的頂樑柱,趙王對外戰爭全部仰仗李牧,李牧先是奉命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來主要以抗秦為主要任務,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到武安君的封號。在李牧的指揮下,先後多次瓦解了秦國的進攻,讓秦國付出了不小的代價,秦國苦於沒有良策能夠戰勝李牧,遂在公元前229年,對趙王使用了離間計,趙王中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趙王殺了李牧,自取滅亡。
武安君蘇秦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蘇秦、張儀同出自鬼谷子門下,跟隨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蘇秦入世後,在列國遊歷,尋找一展抱負的時機,但是天不遂願,潦倒而歸。隨後刻苦攻讀《陰符》。經過一段時間的修養,再次出山,遊說列國,被燕文公賞識。派其出使趙國。蘇秦到趙國後,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方針,後遊走於其他列國之間,最終說服列國諸侯,任“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蘇秦合縱六國後,返回趙國,被趙肅侯封為武安君。蘇秦的合縱戰略,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後來秦國派使臣犀首欺騙齊國和魏國,與它們聯合攻打趙國,打算破壞合縱聯盟。齊、魏攻打趙國,趙王就責備蘇秦。蘇秦害怕趙王加害,遂請出使燕國,發誓一定報復齊國。蘇秦離開趙國以後,合縱盟約便瓦解了。
武安君項燕公元前224年,秦王傾全國兵力,以王翦為將,率六十萬大軍滅楚,楚國岌岌可危。王翦攻取楚國陳以南至平輿之間的地域。楚國則傾一國兵力迎擊秦軍,楚王以項燕為將,準備與秦軍決一死戰。王翦採取堅壁固守的方針,避其鋒芒。楚軍多次挑戰,秦軍始終不出。兩軍相持日久,楚軍以為秦軍將長期駐守鞏固剛剛佔領的領土。短期內不會有大的軍事行動,於是撤軍東歸。王翦遂起兵追擊,突襲楚軍。楚軍猝不及防,倉促應戰,結果大敗,項燕在兵敗之下自殺。秦軍乘勝攻佔了楚國大片地域。
戰國四位武安君的結局都很悽慘,都沒有得到善終。也許這就是武安君的“魔咒”吧 -
5 # 歐洲軍武通訊
武安君:古代的封號名。武安者,以武功治天下、威信安邦譽名。武安君名稱最早出現在西周,能安邦治理天下者均可以稱“武安”,武安君亦如此,“君”是戰國時期卿大夫的一種新爵號。戰國時期四大“武安君”:(1)秦國名將白起;(2)趙國名將李牧;(3)楚國名將項燕;(4)合縱長蘇秦。一、白起
白起善於用兵,他與楚國的秦宣太后是異父同母的長弟-穰侯魏冉的關係非常好。白起在秦昭王執政時期,曾經征戰六國,他是秦國的開國功臣。曾經在伊闋之戰中大破魏韓聯軍,並攻陷了楚國國都郢城,在長平之戰中重創了趙國的主力,戰績赫赫。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裡,攻城池70餘座,殲滅敵軍百萬餘人,白起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後來被封為武安君。
二、李牧李牧曾帶兵在趙國邊境抗擊匈奴,他曾屢次重創來犯敵軍,尤其是趙軍攻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都能顯示出李牧的高超指揮水平,後來在宜安之戰中重創秦軍主力,被封為武安君。公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去了李牧的兵權,不久李牧被殺害。
三、項燕公元前224年,秦國以王翦為將,率兵六十萬進攻楚國,楚國以項燕為將,準備與秦軍決一死戰。王翦中途改變進攻方式,採取堅壁固守的方針,避其鋒芒。楚軍被迫無奈,與秦軍對峙多日,秦軍不出,於是項燕撤軍東歸。王翦趁機起兵追殺,突襲楚軍。楚軍來不及防守,結果大敗,項燕在兵敗之下被迫自殺。秦軍趁機攻佔了楚國大片領土。
四、蘇秦蘇秦出自鬼谷子門下,他跟隨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學成之後,又開始刻苦攻讀《陰符》,一年後,得到燕文公的賞識,於是被派遣遊說趙國。後來他提出合縱六國共同抗秦的戰略思想,最終在蘇秦遊說下組建了合縱聯盟,蘇秦任“從約長”,並且陪有六國的軍印,使得秦十五年秦國軍隊不敢出函谷關。合縱聯盟解散後,齊國攻打燕國,後來蘇秦遊說齊國歸還了燕國的城池。後來蘇秦又去了齊國,被齊國國王任為客卿,但是他得罪了齊國眾大夫,因爭寵被人刺殺,蘇秦死前獻策誅殺了刺客。
-
6 # 紅紅火火講歷史
君,是戰國後各諸侯王給大臣卿大夫封的最高爵位,以顯耀有功於社稷國家的賢臣良將,位於王爵之下。封君爵位的人有二個特權: 一,有自己的土地封賞。二,擁有自己的家臣私兵。而戰國武安君的君爵位,有四個人先後封此爵位。武安者,以戈止武,以武安邦。第一個封武安君的是戰國外交縱橫家蘇秦。第二個封武安君的是秦國軍神白起。第三個封武安君是趙國一代名將李牧。第四個封武安君的是楚國大將項燕。
蘇秦是河南洛陽人,戰國時是屬於東周周顯王的臣民。蘇秦善舌辯,口才犀利,是個演說家。他拜師鬼谷子,學習了一套外交方法:合縱連橫。他從鬼谷子那畢業後,就準備報效祖國君主周顯王,可惜周顯王胸無大志,苟且殘喘。蘇秦無奈向弟弟蘇代借錢去秦國,推銷連橫外交策略。可惜當時秦惠文王嬴駟剛剛殺了商鞅,秦國排外情況嚴重,結果是蘇秦無功而返。蘇秦只能向東往中原六國,推銷運營另一個外交計劃:合縱術,希望獲得平臺資源一展才華。合縱術的核心是: 以眾弱擊一強,說服中原五國聯合楚國,一起征討強秦!
這次蘇秦遇到了人生中伯樂,獲得了燕國君主燕文公賞識。因為合縱術首先是與中原四個強國結盟,這樣首先就保證了國力弱小的燕國安全,完全符合燕國的戰略計劃。結果是蘇秦舌戰諸侯,完成了合縱術在中原五國和南方楚國的運營。燕文公封蘇秦為武安君犒賞他的功勞。
戰國兵法大師自孫武,吳起後,在西陲之地秦國很快又崛起了一位戰神,他就是白起。白起是現在陝西眉縣人,他熟讀兵法,知兵善於打仗,是戰國著名軍事統帥,位於戰國四大名將首位。他的首秀是擊破入侵的韓魏聯軍,把韓魏聯軍主力圍殲於伊闕,殲滅敵人二十四萬人。攻佔南韓安邑城以東土地,從而一戰成名,如新星在戰國冉冉升起。此後又指揮丹陽,藍田戰役大勝,挾大勝餘威白起領兵進攻楚國,勢如破竹很快攻佔楚國上庸,漢水以北領土。公元前278年,白起大破楚軍,攻破楚國首都郢都。白起經此一戰,威震天下受封為武安君。
後世言: 李牧死,趙國亡。從這句話就已經代表了李牧在趙國的軍事地位,不愧是趙國不倒長城。李牧身殘志不殘,不畏腿殘疾而敢於奮鬥自己的人生,終於學成兵法在戰爭中打出了自己不敗威名,從而榮登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李牧的成名戰是北方抗擊匈奴,以步兵方陣兵團圍殲匈奴騎兵主力兵團,創造了戰爭奇蹟,一戰而成名。公元前234年,秦國大將桓齮領兵攻佔趙國平陽,肥下,宜安三城,斬殺趙兵十萬。臨危受命,李牧披掛上陣領兵抗擊秦國大舉入侵。李牧知己知彼,採取築壘固守,相機反攻的戰術大破秦軍,收復宜安,肥下。因功封賞武安君!
項燕,現在江蘇宿遷市人。項燕的家族是楚國的將門世家,代代有人從軍為楚國作戰有功,封地是項,所以以項為姓。項燕在戰國不出名,但是提到西楚霸王項羽,那就是如雷貫耳了。項燕正是項羽的爺爺。果然是虎爺無犬孫,代代有英雄了。項燕可以說是生不逢時,正遇到楚國最衰弱,而秦國最強盛的時代。一代天驕秦始皇橫空出世,最終一統中原。公元前225年,秦國大將李信領兵20萬滅楚。項燕值此國破山河碎之時,抱赴死決心血戰秦軍,最終憑著戰術擊敗李信,挽救了楚國馬上滅亡的宿命!因為這一戰,被楚國楚王熊負芻封武安君!
-
7 # 影視體壇
第一位武安君 蘇秦
蘇秦與張儀同出自鬼谷子門下,跟隨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學成後,外出遊歷多年,潦倒而歸。隨後刻苦攻讀《陰符》,一年後遊說列國,被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蘇秦到趙國後,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合縱聯盟,任“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
蘇秦合縱六國後,返回趙國,被趙肅侯封為武安君。蘇秦把合縱盟約送交秦國,從此秦國不敢窺伺函谷關以外的國家,長達十五年。
後來,秦國派使臣犀首欺騙齊國和魏國,和它們聯合攻打趙國,打算破壞合縱聯盟。齊、魏攻打趙國,趙王就責備蘇秦。蘇秦害怕,便請求出使燕國,發誓一定報復齊國。蘇秦離開趙國以後,合縱盟約便瓦解了。
聯盟解散後,齊國攻打燕國,蘇秦說齊歸還燕國城池。後自燕至齊,從事反間活動,被齊國任為客卿,齊國眾大夫因爭寵派人刺殺,蘇秦死前獻策誅殺了刺客。
蘇秦一人佩六國相印,亙古未有,堪稱千古第一相毫不為過,以合縱之功封武安君。
第二個武安君 白起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
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後世尊為一代名將的基礎。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
從公元前294年白起擔任左庶長開始,到公元前279年,白起用了15年,不斷立下赫赫戰功,為大秦開疆拓土,最後楚國被連都城都丟了,喪失半壁江山,楚國一蹶不振,直到最後被秦滅亡。秦國以郢為南郡,封白起為武安君。
但是白起在人生最輝煌的長平之戰之後,因種種原因,最後卻被秦昭襄王賜死於杜郵。
第三個武安君 李牧
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之一。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戰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尤其是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
李牧可以說是一個戰爭天賦還要略勝白起的絕世天才,因為白起打仗幾乎都是以多勝少,靠著是以秦國碾壓級的勢力取勝;而李牧卻多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甚至創造了最早的大規模步兵戰勝騎兵的先例。可以說,李牧就是後來趙國,乃至山東六國的最後中流砥柱。
大概李牧的武安君,應該是在連續多次抵擋秦國進攻之時被封,但是李牧的下場也不好;公元前229年,趙國由於連年戰爭,再加北部代地地震,大面積饑荒,國力已相當衰弱。秦王嬴政乘機派大將王翦親自率主力直下井陘,楊端和率河內兵卒,共領兵幾十萬進圍趙都邯鄲。趙王任命李牧為大將軍,司馬尚為副將,傾全軍抵抗入侵秦軍。
但是趙王卻並不是完全信任李牧,在因為王翦對李牧無計可施,不是對手,就讓秦王用反間計,後來成功的讓趙王做掉了李牧;在李牧死後,趙國基本上也就亡了。
第四個武安君 項燕
公元前224年,秦王傾全國兵力,以王翦為將,率六十萬大軍大舉攻楚,楚國危亡在即。王翦攻取楚國陳以南至平輿之間的地域。楚國則傾一國兵力迎擊秦軍,以項燕為將,準備與秦軍決一死戰。王翦因勢而變,採取堅壁固守的方針,避其鋒芒。
楚軍多次挑戰,秦軍始終不出。兩軍相持日久,楚軍以為秦軍將長期駐守新佔領土,於是撤軍東歸。王翦伺機起兵追擊,令勇壯軍士為先鋒,突襲楚軍。楚軍猝不及防,倉促應戰,結果大敗,項燕在兵敗之下自殺。秦軍乘勝攻佔了楚國大片地域。
雖然武安君項燕死在了秦軍之手;但是後來的項燕的後代項羽卻率聯軍滅掉了秦國,也算是一報還一報了。
-
8 # 捍衛中華魂
蘇秦,白起,李牧,項燕。個個戰功卓著,個個不得善終,武安君不好當啊。
武安君蘇秦,“一怒而天下危,一息而天下安”,靠著一張伶牙俐齒,忽悠的山東六國合縱成功,他不但成為合縱長,還被燕王封為武安君,一時間風光無限。當然,武安君蘇秦果然風流名士,不但搞了燕王的女人,還跑到齊國做了間諜。結果呢,被齊國士大夫聯合起來給暗殺了。
秦國武安君白起,看史記,對於白起的記載基本是這樣的,某某年,與某地戰勝,拿下某些城池,殺了多少人,晉升為某爵位,全都是這個節奏。白起一生無敗仗,據統計,戰國曆次戰爭中的死亡人數,有一半拜他所賜。當然,作為秦國上將軍,他最傑出的一戰便是後人褒貶不一的長平之戰。應該說,趙括是個很有潛質的希望將才,我認為如果他不死,他的成就絕對不比李牧差。而且白起為了對付趙括,甚至不惜假死來麻痺對手,可見趙括絕不是紙上談兵這麼簡單。趙括堅持了四十六天力戰身死,給白起留下了幾十萬降卒,殺或不殺,都是個問題。當然,白起最終選擇了殺。這為他“人屠”美名畫上了最完美的結局。其實,相比長平之戰,邯鄲保衛戰更為慘烈,白起更是抗旨不戰,被睚眥必報的應侯範睢抓住機會進獻讒言,使得秦昭襄王犯了個人統治史上最嚴重的錯誤,在杜郵以鎮秦劍令白起自殺,由此一代將星之王就此隕落,直到數年之後,才有了蒙驁和蒙家軍的崛起。
趙國武安君李牧,在廉頗還是趙國上將軍的時候,他還是趙國雲中郡的守將,他領導的邊軍,在對抗匈奴的戰鬥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延續了趙武靈王在邊境戰役的強勢。而在廉頗遠走楚國,趙括戰死,樂乘難當大用之際,他成為了趙國,乃至山東六國最後的希望,面對秦軍,他勝多輸少,逼得秦王政沒有辦法,只好使出了反間計,利用趙國權臣郭開的野心和趙王的昏庸,以叛國罪誅殺了李牧,摧毀了趙國最後的希望,最終使得王翦父子可以順利完成滅趙之戰,開始了統一中國的步伐。
楚國武安君項燕,如果說李牧是最難纏的,那項燕絕對是秦國滅國之戰中對秦國打擊最大的。由於南韓是秦國公室子弟嬴騰所滅,而趙、魏、燕基本都是王翦父子的戰績,為了平衡軍功,秦王政選擇更為年輕卻沒有經驗的李信為帥,結果帶去了幾十萬人,被項燕一戰,殺的潰不成軍,潰敗數十里,丟失三大城池,七大校尉戰死,帶回來的不足十萬人,這是秦國繼當年的闕與之戰被馬服君趙奢打的慘敗後,再次遭遇的大敗仗。為此,秦王政不得不請回了王翦,重新集結了幾十萬人,才在與項燕的對決中取勝,而項燕也被迫自殺。
四大武安君,名字都很霸氣,不過都沒有得到善終。
-
9 # 龍哥聊影視2
武安君:古代的封號名。武安者,以武功治天下、威信安邦譽名。武安君名稱最早出現在西周,能安邦治理天下者均可以稱“武安”,武安君亦如此,“君”是戰國時期卿大夫的一種新爵號。
戰國時期四大“武安君”:(1)秦國名將白起;(2)趙國名將李牧;(3)楚國名將項燕;(4)合縱長蘇秦。
一、白起
白起善於用兵,他與楚國的秦宣太后是異父同母的長弟-穰侯魏冉的關係非常好。白起在秦昭王執政時期,曾經征戰六國,他是秦國的開國功臣。曾經在伊闋之戰中大破魏韓聯軍,並攻陷了楚國國都郢城,在長平之戰中重創了趙國的主力,戰績赫赫。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裡,攻城池70餘座,殲滅敵軍百萬餘人,白起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後來被封為武安君。
二、李牧
李牧曾帶兵在趙國邊境抗擊匈奴,他曾屢次重創來犯敵軍,尤其是趙軍攻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都能顯示出李牧的高超指揮水平,後來在宜安之戰中重創秦軍主力,被封為武安君。公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去了李牧的兵權,不久李牧被殺害。
三、項燕
公元前224年,秦國以王翦為將,率兵六十萬進攻楚國,楚國以項燕為將,準備與秦軍決一死戰。王翦中途改變進攻方式,採取堅壁固守的方針,避其鋒芒。楚軍被迫無奈,與秦軍對峙多日,秦軍不出,於是項燕撤軍東歸。王翦趁機起兵追殺,突襲楚軍。楚軍來不及防守,結果大敗,項燕在兵敗之下被迫自殺。秦軍趁機攻佔了楚國大片領土。
四、蘇秦
蘇秦出自鬼谷子門下,他跟隨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學成之後,又開始刻苦攻讀《陰符》,一年後,得到燕文公的賞識,於是被派遣遊說趙國。後來他提出合縱六國共同抗秦的戰略思想,最終在蘇秦遊說下組建了合縱聯盟,蘇秦任“從約長”,並且陪有六國的軍印,使得秦十五年秦國軍隊不敢出函谷關。合縱聯盟解散後,齊國攻打燕國,後來蘇秦遊說齊國歸還了燕國的城池。後來蘇秦又去了齊國,被齊國國王任為客卿,但是他得罪了齊國眾大夫,因爭寵被人刺殺,蘇秦死前獻策誅殺了刺客。
-
10 # 依稀說史
說到武安君,大家可能首先會想到白起。畢竟人屠白起的名號非常響亮,白起的粉絲也非常多。其實戰國曆史上,並不是只有秦國才有武安君,其他國家也有自己的武安君。武安君只是古代的一種封號。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譽名。“君”則是春秋戰國時期卿大夫的一種爵號。戰國時期,各國為了褒賞本國能征善戰的將軍,可能會冠以武安君的稱號。戰國時期一共出現了四位武安君,他們分別是秦國武安君白起、趙國武安君蘇秦、趙國武安君李牧、楚國武安君項燕。
武安君本是一個能夠褒獎名將的稱號,但是戰國時期的武安君則像中了毒一樣,四大武安君沒有一個正常死亡,全部死於非命。我們就來一起看看戰國時期的四大武安君。
秦國武安君白起。
戰國時期沒有哪一位將軍的名號和戰績可以和白起媲美。白起也是繼孫武、吳起、孫臏之後,又一位劃時代意義的著名軍事家。白起、廉頗、李牧、王翦四人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白起則是毫無疑問地列為四大名將之首。白起在後世的地位也非常高。唐朝時期,白起又和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郡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漢太子少傅張良、漢淮陰侯韓信、漢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唐司空英國公李勣等九人並列為武廟十哲。
白起生活的年代正好處於秦昭襄王時代,此時秦國對山東六國具有絕對優勢。秦國銳士幾乎已經無敵於天下,秦昭襄王又是一個頻頻東出的君主。這樣的時代背景給了白起用武之地,白起的軍事才能得以發揮。秦朝的軍功爵制度,又使得白起可以依靠才能讓自己名揚天下。白起從秦昭襄王十三年開始戰略頭角,這一年擔任左庶長,領兵攻打南韓的新城。同年白起被提拔為秦軍主將負責攻打南韓和魏國,白起將韓魏聯軍的主力包圍在伊闕。白起憑藉出色的戰爭才華,在伊闕大戰中一戰殲滅了二十四萬韓魏聯軍,攻佔魏國五座城池,橫掃安邑到乾河一帶。白起一戰功成名就、威名遠揚戰國諸雄,白起也因此被升為國尉。公元前292年白起因功升為大良造,同年白起發兵攻魏,一舉奪取魏國幾十多座城池,秦國東出函谷關的大門被徹底開啟。第二年,白起又聯合司馬錯佔領了垣城。公元前286年,白起攻趙,拔光狼城。
秦昭襄王打服南韓和魏國之後,又把目光集中在楚國身上,白起成為攻楚的不二人選。公元前280年,白起率領軍隊大敗楚軍,逼迫楚國割讓上庸等地求和。第二年,白起繼續率領軍隊攻楚,一舉佔領了楚國的鄧等五座城池,並且包圍了楚國的都城郢。公元前278年,白起採用採用水攻的方式攻克鄢城,接著順江而下,攻陷楚國國都郢,焚燬楚國的宗廟和夷陵。楚頃襄王率領殘兵敗將被迫遷都到陳地。白起又一鼓作氣攻佔了楚國的巫、黔中郡。此戰過後,楚國基本上被打殘,失去了和秦國抗衡的能力。此戰過後,秦昭襄王非常高興,封白起為武安君。史稱:“言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
公元前273年,白起再一次率領軍隊進攻南韓,並且在華陽打破趙魏聯軍,斬首韓趙魏聯軍十三萬人,後又與趙將賈偃戰,沈其卒二萬人於河中。264年白起攻打南韓,佔領南韓五座城池,斬首五萬韓軍。公元前262年,白起佔領南韓的野王,將南韓一分為二,上黨郡成為秦國的口中肥肉。太守馮亭將上黨郡獻給了趙國,引起了秦趙長平之戰。從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持續了近三年,秦國在戰爭後期秘密換上白起。白起用計引趙括來攻,用一支兩萬五千人的奇兵斷絕趙軍的退路,又用五千起兵將趙軍一分為二。白起包圍趙軍長達四十六天。趙括被射死之後,四十萬趙軍投降。最終白起在長平擊敗了趙括,斬首、坑殺趙軍多達四十五萬人,只放回了二百四十個年小者。
長平之戰以後,白起建議一鼓作氣攻滅趙國。這時候白起的功績引起了丞相範睢的嫉妒,範睢擔心白起將來會取代自己,建議秦昭襄王見好就收,接受趙國的求和。由此白起和範睢結下樑子。後來秦國再一次攻趙不利,秦昭襄王便想讓白起再一次掛帥。但是白起一次又一次以生病為由,拒絕出征。白起的行為引起了秦昭襄王的嫉恨,秦昭襄王也擔心功勞巨大的白起會威脅到自己的王位。這時範睢便建議秦昭襄王除掉白起,秦昭襄王在杜郵賜死白起。白起在臨死之前感嘆:“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
整個戰國時代,各國戰死總兵力大概是二百萬,白起一人就殺死一百多萬。此外白起還攻佔了大小七十多座城池。如果沒有白起,秦國統一六國的時間將會大大延遲。但是白起也因為殺戮太多而不得善終。
趙國武安君蘇秦。
我們瞭解蘇秦不是因為武安君這個稱號,大多數人瞭解蘇秦,可能是源自於“ 懸樑刺股”這個成語。蘇秦因為六國“合縱”抗秦而出名。蘇秦事業巔峰期曾經擔任“合縱長”,身配六國相印。蘇秦合縱期間,秦國始終不敢東出函谷關。蘇秦和張儀是同學關係,都是鬼谷子的學生。張儀走上連橫之路,蘇秦走得卻是合縱之路。
蘇秦出道之時,並不被列國重視,直到被燕文侯欣賞。蘇秦合縱之計受到燕文侯的重視,並支援他遊說趙國。蘇秦來到趙國,遊說趙肅侯,提出了六國合縱抗秦的主張。趙肅侯也贊同蘇秦的合縱主張,並資助蘇秦遊說其他各國,以便訂立合縱盟約。蘇秦在趙國期間,秦國攻打魏國。蘇秦擔心秦國攻打趙國,於是智激張儀,引張儀進入秦國。張儀在秦國受到重用之後,感激蘇秦而勸說秦王不要攻打趙國。此後蘇秦先後成功遊說韓宣王、魏襄王、齊宣王、楚威王。蘇秦遊說六國之後,六國達成了合縱同盟,蘇秦被任命為合縱長,並且擔任六國的國相,佩戴六國相印。此時的蘇秦名聲和功勞都達到了頂峰。
蘇秦完成合縱六國的任務之後,回到了趙國。趙肅侯非常高興,於是封蘇秦為武安君。六國合縱盟約簽訂以後,蘇秦並將此盟約交給了秦國。由於六國合縱加強了山東六國的力量,以致於秦國在十五年間不敢東出函谷關。對於秦國來說,六國合縱是他們最大的敵人。秦華人便想用連橫的辦法瓦解六國合縱。秦國派公孫衍為使臣,出使魏國和齊國,和他們聯合攻趙國。結果齊國和魏國果真攻打趙國,趙王便以此事責備蘇秦。蘇秦擔心在趙國被害,便請求出使燕國。蘇秦出使燕國之後,六國合縱便隨之瓦解。蘇秦離開趙國之後,心中開始痛恨齊國,併發誓一定要報復齊國。蘇秦在燕國任職期間,齊宣王趁著燕國國喪,出兵攻打燕國,佔領燕國不少城池。蘇秦奉命出使齊國,討要被佔領土地,最終齊宣王歸還了燕國的城池。
後來蘇秦和燕易王的母親私通,燕易王不僅沒有怪罪他,反而更加禮遇。蘇秦擔心受怕,於是提議前往齊國搞破壞,以提高燕國的地位。蘇秦假裝得罪燕王,逃到了齊國,被任命為客卿。蘇秦建議齊愍王在齊國大興土木,以消耗齊國國力。後來由於齊國計程車大夫爭寵,派人刺殺蘇秦。蘇秦受重傷而未死之際建議齊王說:“臣即死,車裂臣以徇於市,曰‘蘇秦為燕作亂於齊’,如此則臣之賊必得矣。”齊愍王按照蘇秦的做法,最終誅殺了兇手。蘇秦死後,他在齊國搞破壞的大量事實也逐漸被洩露出來。蘇秦做為間諜的名聲也被徹底坐實。
趙國武安君李牧。
李牧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也是戰國末期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軍,也可以堪稱是趙國的最後一根支柱。李牧前期主要負責駐守趙國的北部邊境,防備北方的匈奴。李牧駐守代地的時候,他就是一條長城。李牧駐守邊境之時,採取的是以守為主,不會輕易出擊。李牧的策略非常正確,但是匈奴和趙國君臣都不理解,都認為李牧膽怯。史稱:然匈奴以李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趙王讓李牧,李牧如故。趙王便撤換了李牧,結果接替李牧之人無法阻擋匈奴入侵,每次打仗都損失慘重,於是趙王又不得不重新啟用李牧。李牧到了前線之後,還是採取同樣的措施。匈奴人雖然不能像之前那樣隨意入侵,但是仍然覺得李牧是一個膽怯的將軍。李牧後來決定打一仗給匈奴點厲害看看。李牧精心挑選了十幾萬士兵、一萬多匹戰馬、一千多輛戰車,攻擊匈奴。李牧採用示弱的方式,引得匈奴來攻,精銳部隊則提前埋伏好。匈奴大軍追來之時,李牧從兩翼包抄敵軍,打敗匈奴軍隊,一戰消滅十萬匈奴大軍。此後,李牧又打敗了東胡、林胡等,從此匈奴不敢再一次南下入侵。李牧也一戰成名。
此戰之後,趙王看到了李牧的才能。不久李牧被調回朝中。隨著田單、趙奢、廉頗等名將凋謝,李牧成為趙國最值得依賴的將軍,也成為朝中重臣。公元前243年李牧率領軍隊攻佔燕國的兩座城池。公元前233年,秦國將軍桓齮進攻趙國,威脅趙國的國都邯鄲,趙王將李牧調到抗秦前線,李牧到達前線之後,築起工事拒絕同秦軍交戰,伺機決戰。李牧抓住了秦軍疏於防備的戰機,趁機率軍隊進攻秦軍。經過激戰,李牧在肥大破秦軍。李牧打敗秦軍之後,趙王感覺到李牧就是趙國的白起,所以封李牧為武安君。
第二年,秦軍再一次入侵趙國。秦王嬴政為了萬無一失分兩路進攻趙國。李牧全面負責抵抗秦軍入侵。李牧採取南守北攻的戰略,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李牧先打敗了北路秦軍,然後回師邯鄲,會和司馬尚的軍隊夾擊南線秦軍。最終李牧成功地打破了這次秦軍的進攻。229年,秦始皇派軍隊再一次進攻趙國。李牧再一次擔任主將抵禦秦軍入侵。秦始皇知道如果不除掉李牧,很難取得這次戰爭的勝利。於是秦國派出間諜用重金收買了趙王遷近臣郭開,讓郭開誣陷李牧和司馬尚和秦軍勾結,背叛趙國。趙王遷信以為真,派將領取代李牧和司馬尚。李牧拒絕交出軍隊,引起了趙王的殺心。趙王佈置圈套,捕殺了李牧,司馬尚也被廢棄不用。李牧被殺之後,秦軍加緊進攻趙國,最終攻陷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亡國。果然“李牧不死、趙國不亡”。
昏庸的趙王遷,親自撤掉了自己的南天一柱,拆毀了自己的移動長城。李牧被殺沒有多久,整個趙國都為李牧陪葬。
楚國武安君項燕!
項燕被人們所熟知要感謝兩個人,一個是陳勝,一個是項羽。陳勝在大澤鄉起義之時,打出的旗幟之一便是項燕。陳勝希望利用項燕的名氣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項羽則是項燕的孫子,隨著項羽名揚天下,項燕再一次被人們提及。項家世世代代都是楚國將軍,受封於項地,便以項為姓氏。項燕後來被封為武安君,至於項燕何時並封為武安君,史書中並沒有明確記載。公元前225年,秦國將軍李信率領二十萬秦軍進攻楚國。楚國以項燕為將軍抵禦李信。項燕率領楚軍擊敗了李信的部隊,攻入秦軍營地,斬殺了秦軍七個都尉。李信只能率領殘軍逃回秦國。李信敗退之後,秦始皇又命令王翦率領六十萬秦軍進攻楚國。面對空前龐大的秦軍,楚國也傾全國之力組織軍隊抵抗。項燕依然是楚軍主帥。結果項燕大軍被王翦擊敗,項燕在蘄縣之南戰死。項燕戰死之後,楚軍隨之潰敗,楚國不久也被攻滅。
回覆列表
戰國時期的四個武安君分別是白起、李牧、項燕、蘇秦,我們來看一下他們有什麼功績。
一、殺神白起
白起是秦國名將,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秦滅六國最大功臣之一。白起是繼孫武、吳起之後兵家代表人物,尤其擅長大型殲滅戰,伊闕之戰,殲滅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公元前274年,率軍攻打韓趙魏三國聯軍,殲滅聯軍十三萬人;最著名的長平之戰,白起一舉坑死趙國四十萬大軍。這三戰白起殲滅敵軍達八十萬,另六國聞風喪膽,白起也因此被稱為“人屠”。
白起擔任秦國將領三十餘年,為秦國攻陷七十餘座城池,多次重挫六國,為秦國吞併六國的作出巨大貢獻。史書中記載:“言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
二、趙國名將李牧
戰國末期趙國名將,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李牧在趙國為將分為兩個階段,前期在趙國北境抗擊匈奴,多次擊退匈奴的進攻。同時用計誘敵深入,一戰殲滅匈奴十幾萬大軍,匈奴在此後的十幾年不敢進犯。
公元前233年,秦國進攻趙國,在前線連勝趙軍,秦國軍隊逼近邯鄲,李牧奉命於危難之際,赴前線組織防禦,在此戰中用圍魏救趙、釜底抽薪之計,大敗秦軍,斬首十餘萬,李牧因此戰被趙王稱為“趙國的白起”,封為武安君。
秦軍忌憚李牧,用離間計離間趙王和李牧。趙王聽信讒言奪了李牧兵權,不久後將其殺害,李牧死後,趙國再無大將,第二年便為秦國所滅。因此後人說:“李牧死,趙國亡”。
三、楚國名將項燕
戰國末期楚國名將,西楚霸王項羽的祖父,其祖上世代為楚將,因受封於項地,以此為姓。
公元前225年,秦軍大將李信率二十萬大軍進攻楚國,李信連下數城,與蒙恬會合,準備發起猛攻,項燕率軍連追三天三夜,偷襲後方大營,大敗李信大軍,斬首七個都尉,獲封武安君
次年,秦王命王翦率六十萬大軍再次進攻楚國。在懸殊的軍事差距下,項燕最終兵敗自殺,以身殉國。
四、身兼六國相印的蘇秦
蘇秦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外交家、謀略家。與張儀一同在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學成之後遊歷各國。
戰國後期,秦國一家獨大,國力遠超其他六國,蘇秦率先提出合縱六國以抗衡秦國的戰略思想,遊說各國,最終使六國結成同盟以抗秦,使得秦國十幾年不敢主動發起對六國的進攻,蘇秦為“合縱長”,身兼六國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