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繼勇醫生

    癌症骨轉移是最可怕的!!!那種疼痛,病人形容為刻骨銘心的疼痛!!!真的可以體會關羽的刮骨療毒是什麼感覺?這種痛讓人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坐臥不安,欲死不能!

    我是一個胸外科醫生,胸部腫瘤的專科醫生,我見過很多肺癌骨轉移的病人,他們那種生不如死的痛苦,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肺癌的骨轉移,主要是破骨性的骨轉移!對於我們有一些針對性的治療方法,主要就是包括一些防止骨破壞的藥物,比如補充骨磷,每四周一次,還有就可以區域性的外敷一些中成藥,另外可以區域性的放療,同時需要配合全身的治療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等。

    有些病人剛出現骨轉移的時候,並沒有疼痛,家人也不是以為然,不去理他!其實這個時候就要開始治療了,否則等真痛起來,在家裡大喊大叫,無法吃飯睡覺,這樣誰也受不了,最後還要送到醫院,這樣的情況我們見得不少。

    俗話說,有什麼不要有病,沒什麼不要沒錢!!

    現在腫瘤已經是導致華人死亡的首要原因,而且很多一旦發現,進展快,不好預防!所以一定要高度警惕!高度重視!做好體檢!早發現!早治療,大多數癌症都可以根治!

    健康不能當買賣,當我們罵看病難,看病貴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愛護自己的身體,車開了六年就要每年強制的年檢,有些人到了五六十歲都沒有做過體檢!!人的血肉之軀能比鋼鐵之軀的車更結實嗎?車壞了,可以修,可以換新的,人可不能隨便換!!

    40歲後病找人!人到中年,一定要注意體檢!

    不要將遺憾留在得病之後!目前不論在全世界還是在中國,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惡性腫瘤首位!中老年人是肺癌的高發人群!據華西醫院及廣醫一院抽樣統計,在40歲以上人群中,不論男女,肺癌的發病率達到了驚人的1.5%!早期肺癌多數沒有任何症狀,只有胸部CT才能發現早期肺癌!

    所以建議四十歲以上的人群,應該每年給肺部做腫瘤篩查——胸部CT。要想科學預防肺癌,除了要做到戒菸,拒絕被動吸菸、重視並積極治療肺部慢性疾病、減少室內外空氣汙染、家庭裝修後保持通風換氣之外,也應每年進行定期體檢篩查,爭取做到早期發現,以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40歲以後也建議隔年做一個胃腸鏡,保護自己的消化道!

  • 2 # 美中嘉和談腫瘤

    骨是癌症患者最常見的轉移部位。

    確診骨轉移的患者應接受雙膦酸鹽(唑來膦酸4mg,靜脈給藥,每月一次或帕米膦酸鈉90mg,靜脈給藥,每月一次)或地諾單抗(120mg,皮下注射,每月一次)的治療,以降低骨事件風險。

    放射治療也是一種可以有效減輕骨轉移疼痛的方法。

    發生骨轉移後,最重要的是明確病情,到底波及了哪些部位,每個轉移灶有多嚴重。特別要注意的就是有沒有發生骨折的危險。

    骨轉移不要命,但是骨骼本身是運動系統的一部分,作用是保持人體的穩定和形態,所以經常要起到承重的作用,如果結構被腫瘤破壞了,那麼就可能出現骨折,這時就會出現嚴重的傷害和疼痛。

    如果有骨折風險,那麼骨科要儘快採取措施,固定,保護,及時處理。

    然後才是上面提到的藥物治療等。與此同時,止疼治療非常重要。我們一直強調,腫瘤病人的整個病程應該是無痛的。

  • 3 # 劉永毅醫生

    癌症發生骨轉移一般情況相對較晚,多被評判為Ⅳ期。肺癌、乳腺癌是最容易發生骨轉移的,大約有一半人會發生骨轉移,其次還有前列腺癌、甲狀腺癌、腎癌等等,最易轉移的部位為脊柱、骨盆,還有肋骨、肩胛骨、膝關節這些部位。

    肺癌骨轉移一般中位生存時間是糟糕的,約1年,乳腺癌還好一點,中位時間可以是4年,如果伴有臟器轉移就更糟糕了。前列腺癌骨轉移生存時間要長些。食管、胃腸道一般多以淋巴轉移,如果發生骨轉移,那生存時間嚴重縮短。

    骨轉移最基礎的治療是靜滴“雙膦酸鹽”藥物,抑制骨質破壞,延緩骨轉移瘤增大,它沒有殺滅癌細胞作用。現在比較常用的有“唑來磷酸”,靜滴後有些人會出現感冒樣症狀。還有一些人用比較貴的“膦酸鹽”藥物,適合就可以了吧。這時可以補補鈣也是應該的。

    癌症骨轉移還會發生疼痛,癌痛!轉移瘤在骨內膨脹生長,刺激骨膜致疼痛,也會長到骨外面壓迫周圍神經,病理神經性疼痛。癌痛規範化治療!以嗎啡為基礎的阿片類藥物,骨痛需要加用非甾體類藥物,比如雙氯芬酸鈉、布洛芬,胃病人要慎用。有壓神經症狀時可以用些激素、抗抑鬱等輔助藥物。

    骨轉移瘤還有一個破壞,腐蝕骨,骨折!如果是脊柱、膝關節這些主要支柱骨,那就麻煩些了,比如脊柱骨折有可能致截癱的,還不要說骨折後疼痛了。所以針對這些主要支架骨就需要放療、手術、介入等干預、治療。

    成人癌症如果發生脊椎骨轉移比較多的話,還要影響造血功能,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三系細胞都低,用刺激因子治療是無效的,需要外源性輸注紅細胞血小板等。

    發生了骨轉移,未行治療前要注意血中的鈣是否高?骨破壞脫鈣至血中麼。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突然猛烈的動作麼,病理性骨折。

    癌症骨轉移也不一定是病情嚴重的沒救了,還要看是否合併有臟器轉移,什麼癌,病人的年齡等等,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以期病人活得好一點、長一點!

  • 4 # 醫者榮耀

    癌細胞屬於人體內,受環境或自身因素,而發生變異的細胞,這些細胞具有惡性行為,而且還可以無限的繁殖,直到將身體耗竭為止。當這些癌細胞出現以後,它們從一個部位,達到另一個部位,只為尋找合適的生長環境,從而將自己的“種子”播散至全身,包括對骨的侵襲。那麼,有些人也開始質疑和擔憂了,當這些細胞真正擴散進入骨之後,又該怎樣治療呢?以後又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盡一切可能,清除病灶

    雖然這些細胞已經進入骨組織,但是並不意味著,所有的骨組織都受到了影響,所以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時候,也需要把握時機,比如有些正常的組織,能夠不清除的,儘量的儲存,而只單純將有侵襲的病灶進行清除,然後再配合其他的治療,儘可能的將腫瘤細胞進行遏制。所以,針對這樣的治療,目前也主要集中在手術方面,所以對於患者的後期生活,肯定會存在一些影響,包括行動不便、死亡率提高等等。

    二、加強預防和檢查,及時排查

    一般來說,到了骨轉移的時候,這些細胞基本上已經快要到達終點了,為什麼?因為骨組織作為很硬的組織,這些細胞都可以毫無壓力的進入,試問還有哪些地方,是癌細胞們不能進的呢?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悲劇發生,在平時生活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對其進行預防,及時的進行檢查,發現有不對勁兒的地方,就趕緊採取措施治療,這樣才能夠儘可能的挽回損失,而不至於給自己的身體增加更大的壓力,包括更多的組織被感染病灶。

    三、適當進行藥物預防

    有些人可能不理解,本來疾病還沒有到那一步,為什麼要用藥去治療,那麼等到問題真的到了那一步,豈不是就沒有藥可以救了?其實不是,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不讓事情變得那麼糟糕,所以採取適當的藥物進行干預,對於癌細胞進入骨組織,也能夠發揮很好的作用和效果。

  • 5 # 胡洋

    癌症發生骨轉移說明癌症晚期了,病情比較嚴重。容易發生骨轉移的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腎癌等,除了這些癌症,其他常見病比如肝癌、胃癌、食管癌、腸癌等在晚期同樣會出現骨轉移。有10%~30%的骨轉移癌找不到原發灶。好發骨轉移的部位包括胸腰椎、骨盆、肋骨等。

    發生骨轉移後有什麼辦法治療呢?

    1.止痛 絕大多數骨轉移病人都會合並疼痛,少許成骨性轉移灶沒有疼痛症狀,當出現疼痛時,要及時有效的止痛,按照三階梯止痛選擇,個體化按時給予非甾體類鎮痛藥或者阿片類止痛藥,比如西樂葆,散利痛,曲馬多,嗎啡,羥考酮,芬太尼等等,也可以使用自控鎮痛泵平穩鎮痛。

    2.雙磷酸鹽 雙磷酸鹽透過作用於破骨細胞來抑制骨的吸收,同時還有直接作用於腫瘤細胞抑制腫瘤生長,對疼痛有控制作用。第一代雙磷酸鹽類藥物氯屈磷酸鈉,第二代藥物帕米磷酸鈉,第三代雙磷酸鹽類藥物伊班磷酸鹽、唑來磷酸。實體瘤一般使用6-12個月。多發性骨髓瘤,需應用雙磷酸鹽長達2年才能停藥。

    3.放療 對於骨轉移灶比較侷限的病人,轉移骨可以進行放療,既止痛也能抑制腫瘤細胞生長。不過對於全身多發骨轉移,放療不是最好的選擇,畢竟放療是個區域性治療手段,多部位照射副反應大,也並不能延長生存期。

    4.骨科治療或者介入治療 骨科手術包括包括微創及椎體成形治療,介入治療包括椎體骨水泥固定等等。無論是骨科手術還是介入治療,都是隻適用於單發骨轉移灶或者病變侷限的病人且一般狀況比較好。

    除此之外,全身的化療、靶向藥物治療都可以根據不同癌種進行選擇,乳腺癌激素受體陽性的骨轉移病人需要使用內分泌治療。發生骨轉移後,部分骨皮質出現溶骨性蟲蝕樣破壞,除了疼痛,區域性很容易出現病理性骨折,所以平時起居要格外小心,腰椎和股骨轉移時儘量少走路,減少區域性負重,上肢肱骨轉移後不能提拉用力,減少外力的作用,防止病理性骨折的發生。

  • 6 # 郭飛7515

    骨轉移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見的併發症,骨轉移最早的症狀是疼痛,常表現為骨痛,疼痛程度隨著時間逐漸加重,夜間疼痛為主。癌症骨轉移會引起病理性骨折、高鈣血癥、脊髓壓迫等併發症,嚴重的話會導致截癱等。

    幾乎所有的癌症都會發生骨轉移,以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多發性骨髓瘤等居多。癌症發生骨轉移並不代表進入了癌末期,癌症骨轉移也是可以治療的。

    1、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骨轉移可以減輕疼痛,同時減少病理性骨折的危險,放射治療後,照射部位區域性止痛有效率約88%,疼痛完全緩解率約59%,部分緩解及輕度緩解率約29%。多數骨轉移患者,即使是晚期骨轉移患者,都可以耐受區域性姑息性放射治療。

    2、放射性同位素治療

    骨的放射性同位素治療是將親骨性強、能發射β射線且半衰期的放射性物質注入體內,使骨轉移部位出現高度選擇性的放射性核素濃聚,利用該核素不斷髮射地β射線對轉移灶進行照射,達到止痛和殺死癌細胞的作用。

    3、手術治療

    外科手術包括骨損傷部位固定術、病變骨置換術和受壓神經鬆懈術。

    癌症患者可以結合禾存有機硒。流行病學研究已證實,人類癌症的發病和死亡率與地區含硒量有關。低硒地區以及血硒低的人群,癌症發病率較高,消化道和乳腺癌的發生更為顯著。癌症患者血硒、GSH-Px活性均低於正常人。另外血硒水平的高低還與癌症的複發率、擴散程度、患者存活時間以及預後相關。血硒水平較高的腫瘤患者,腫瘤可能侷限於原發部位,遠處轉移的可能性較小,複發率可能較低,預後可能會較好。相反,血硒顯著降低的患者腫瘤多有遠處轉移、惡性程度高及生存期短的可能。

    4、介入治療

    骨水泥是經皮椎體成形術的一種衍生技術,比較適用於承重骨容易轉移及非承重骨伴有疼痛的轉移瘤。

    5、骨轉針雙磷酸鹽

    有三代,通常是直接靜脈滴注,21-28天是一個週期,目前是很完善的一種藥物治療骨轉移的技術,大家不要擔心骨轉移針使用的副作用,這些副作用都是人頭可以耐受的。

    6、口服藥物

    卡博替尼是對肺癌骨轉移有效的靶向藥,目前國內還沒有上市;地諾單抗是有獨特作用機制的骨吸收抑制劑。

    治療骨轉移,應先對原發灶進行治療,再聯合轉移灶。同時也要注意保證鈣、維生素D和蛋白質的攝入,減少骨損傷。

  • 7 # 中老年保健雜誌

    有一位腎癌骨轉移的患者這樣形容自己的腰痛:“我這個腰疼,疼起來就像活生生地把我的肋骨刨開,然後在我面前一根根地把它們掰斷,是一種生不如死的疼痛!”癌細胞轉移到腰椎,對腰椎產生了破壞,就像蟲子把骨頭啃噬了一樣,因此會產生劇烈的疼痛。

    事實上,除了腎癌會發生骨轉移之外,其他一些常見的癌症都會發生骨轉移,例如肺癌、乳腺癌、腸癌等。男性中最常發生骨轉移的是前列腺癌,女性中則是乳腺癌,而骨轉移又以椎體轉移最為多見。因此,有些腰痛並不簡單,是癌症侵犯下胸椎或腰椎所致。

    癌症骨轉移導致的腰痛往往有以下這些特點。

    ①疼痛時間更長,更持久。不同於其他斷斷續續的腰痛或爆發性腰痛,骨轉移的腰痛往往是一天24小時連續的疼痛,不分晝夜,理療或吃普通的止痛藥緩解不了。

    ②不可遏制地加重,尤其夜間入睡後。骨轉移的腰痛往往會在夜間加重,嚴重影響睡眠,使患者輾轉反側,難以成眠。

    ④早期影像學特徵不明顯,易忽視,需定期複查。骨轉移可能是癌症的首發訊號,有些癌症原發灶導致的系統症狀可能不明顯,等出現了骨轉移疼痛才發現原來癌症在體內生存已久。骨轉移早期的影像學表現也不明顯,只有出現骨質破壞後才有明確表現。因此定期體檢、複查很有必要。

    ⑤家族癌症病史或本人癌症病史需警惕。癌症並非遺傳病,但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因此有家族癌症病史的人需要特別注意。另外,對於明確癌症診斷的患者則需要提高對骨轉移的警惕,因為骨轉移癌痛是影響癌症患者生存質量最關鍵的因素。

    為什麼癌症骨轉移會引起腰痛呢?

    脊柱是我們人體的“承重牆”,每個椎體就是牆上的“磚瓦”。正常的椎體非常堅硬、緻密,但被癌細胞侵蝕了的椎體,一部分會發生溶骨性破壞,使我們的椎體變得疏鬆,甚至最後變成一個空殼。這時候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使椎體發生壓縮性骨折。這在癌症骨轉移的患者中非常常見。

    對於椎體壓縮性骨折,我們有很好的治療手段,就是往椎體裡注入“骨水泥”。顧名思義,就是往我們人體的“承重牆”裡注入“水泥”。骨水泥注入椎體內後可迅速凝固,形成強度很高的固體物質,填充已經成為“空殼”的椎體,從而保證“承重牆”的強度,避免“房倒屋塌”。同時,“骨水泥”在凝固的過程中會釋放大量的熱量,這些熱量足以殺死引起疼痛的小的末梢神經,對緩解骨轉移腰痛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樊碧發,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日友好醫院疼痛科主任,全國疼痛診療研究中心主任。

    ——追隨您的心聲 提供專業回答——

  • 8 # zejin

    癌症晚期常出現骨轉移,最強烈的表現就是疼痛,癌症骨轉移的疼痛是常人難以理解的,嚴重的甚至阿片類止痛藥都無法緩解,以致常有患者不堪忍受而選擇自盡。

    確認骨轉移最好是做骨掃描等判斷其嚴重程度,一旦發生骨轉移,最常見的治療手段包括1.放療。

    2.打骨轉針,如伊班膦酸鈉,唑來膦酸等。

    3.地諾單抗。

    4.服用卡博替尼。

    同時應諮詢主治醫生評估疼痛級別,對應使用止痛藥,不要一開始就用最好的止痛藥,避免疼痛發展嚴重後無藥可用。

    下圖是全球唯一經所在地主管部門批准的卡博替尼碧康仿製版,費用僅正版十分之一,相比正版近十萬的天價,可謂是親民。

  • 9 # 深藍醫生

    骨轉移確實是很不少癌症發生的轉移部位,合併骨轉移後由於骨質破壞,會出現疼痛,有些甚至是嚴重疼痛。

    一、抗腫瘤治療是根本

    骨轉移後最根本的治療還是抗腫瘤治療 ,腫瘤得到控制後,無論是骨質破壞的程度,還是疼痛症狀都會有所減輕,所以,不管是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等,都是控制骨轉移最根本的手段。

    二、應用骨改良藥物

    骨改良藥物能夠抑制破骨細胞,對於骨轉移導致的骨質破壞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而且透過抗骨質破壞治療,還能有效緩解疼痛的症狀。目前臨床常用的骨改良藥物有唑來膦酸、伊斑磷酸鈉等。

    三、姑息放療

    上述已經提到,骨轉移導致的疼痛可以非常嚴重,這種情況除了口服止痛藥物以外,還可以考慮區域性的姑息放療,這種治療除了有一定的抑制腫瘤作用以外,最主要的能夠緩解疼痛的症狀,提高生存質量。

    骨轉移後,應該注意保護相應的部位,發生在長骨部位的轉移瘤,甚至可以引起病理性骨折,發生在脊柱部位的腫瘤可以因壓迫脊髓導致截癱等,所以,除了積極治療腫瘤以外,還要格外注意區域性的保護,活動要緩慢、輕柔,避免負重等,以免加重骨轉移導致的副損傷。

  • 10 # 廣東醫附院腫瘤陳華林

    前言:癌性疼痛是疼痛部位需要修復或調節的資訊傳到神經中樞後引起的感覺,晚期癌痛,是造成癌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在疼痛患者中,因各種原因使50%~80%的疼痛沒有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很多情況例如對骨轉移引起的疼痛,藥物治療的作用很有限,需要對因治療。

    放療能緩解80%的骨轉移引起的疼痛,還能預防骨轉移部位的骨折,恢復或緩解對脊髓的壓迫,預防或恢復病人的截癱,極大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並且放療費用低廉,是理性的治療骨轉移及骨轉移引起的疼痛的手段。

    癌症患者發生骨轉移,不代表時日無多或無法可醫。骨轉移不僅引起疼痛,而且可能導致骨折、截癱等,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癌症患者因疼痛發現骨轉移後,因儘早尋求放療,越早獲益越大。對比其他放療,放療緩解骨轉移的疼痛有多種優勢。放療能緩解80%因骨轉移引起的疼痛,並保留患者行走功能。

    臨床多采用多次小劑量放療(10次30Gy)進行骨轉移的姑息放療。骨轉移的患者在接受一次放療後,因為疼痛復發的原因,可能需要接受再程放療,這變得越來越常見。

    放療治療骨轉移的副作用輕微,但有一個獨特的放療副作用—暫時性疼痛的增加,提前給予藥物地塞米松能有效的預防這種副作用。

    關於癌症的骨轉移

    骨轉移是指原發於其他各種器官的腫瘤,透過淋巴系統或血液迴圈轉移到骨骼所產生的繼發性腫瘤,包括惡性骨腫瘤的轉移。在原發惡性腫瘤中,最易發生骨轉移的是乳腺癌、肺癌、肝癌、腎癌、甲狀腺癌、前列腺癌及胃癌等,骨轉移癌多發生於軀幹骨,其次是股骨和肱骨近端,發生於膝、肘關節遠端者少見,在軀幹骨中以脊柱最為常見,依次是胸椎、頸椎、腰椎、骶椎,此外,髂骨、肩胛骨也常有發現。

    患者家屬對骨轉移有認知誤區,認為骨轉移就意味著無藥可醫,時日無多了。總體而言,骨轉移的病人病情確實均比較晚。但也要因人而異,不要因為骨轉移的發生就放棄治療。相對於其他惡性腫瘤,乳腺癌(尤其是分子分型較好的型別)和前列腺癌在骨轉移發生後仍可能有長達的十多年的生存期。甚至是相當一部分IV期的肺癌病人,如果有某些癌驅動基因的突變,區域性骨轉移放療後聯合靶向治療藥物,中位生存期也能達到幾年。

    骨轉移的一些危害:

    癌性骨轉移是惡性腫瘤常見的晚期症狀,常伴有劇烈疼痛及功能障礙,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極大影響。癌性骨轉移時,主要臨床表現是骨疼痛,其疼痛原因包括:

    1、骨膜中存在痛覺纖維,轉移瘤使骨膜伸展;

    2、腫瘤浸潤壓迫周圍神經,釋放致痛物質;

    3、轉移瘤致周圍肌肉緊張而疼痛,體位改變;

    4、腫瘤分泌前列腺素類、神經肽類物質,參與疼痛的調節和骨代謝;

    5、腫瘤細胞釋放破骨細胞啟用因子,可刺激破骨細胞對骨質的吸收,導致骨溶解、破壞。進行性骨破壞導致疼痛加重,活動受限,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因疼痛發現骨轉移發現以後,越早放療,效果越好

    對於癌症的骨轉移,一旦發現,應該儘早開始治療。越早治療,價值越大,這包括患者致殘率越低,併發症越少,患者生活質量越高。骨轉移除了疼痛外,還可能出現功能障礙、病理性的骨折、高鈣血癥等一系列骨骼併發症,脊椎轉移還可發生脊髓壓迫以至截癱。一旦診斷骨轉移,應儘早予以治療。例如椎管內轉移或椎體轉移的脊髓浸潤可導致脊髓受壓,伴有運動和感覺障礙以及疼痛。放療應立即開始,即從首次出現的24小時內。糖皮質激素進行抗水腫治療也應立即開始。

    在放療開始時能行走的患者有80%的機會保持行走能力。在下肢輕癱的患者中,恢復行走能力的機率下降到了40%的機率,在截癱患者中,最多隻有7%的機會回覆行走能力。早期發現骨轉移,尤其是椎體轉移,需要儘早接受以放療為主的治療。一旦發生截癱或骨折,即便是進行手術治療,效果也比較差,病人的生活質量也下降非常嚴重。

    如何儘早發現骨轉移,便於儘早治療?

    骨轉移癌的診斷主要是依據明確的腫瘤原發灶診斷,結合臨床上骨的疼痛、腫塊、功能障礙,影像學改變(X線、放射性核素骨掃描、磁共振MRI、CT等),實驗室檢查(鹼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紅細胞沉降率、血鈣等),有條件者可行病理檢查來確診。

    骨轉移的診斷一般是如下兩種情況:

    1、第一種情況是病人在初次診斷癌症時就發現了骨轉移,只要有遠處轉移就是IV期病人。這時候除了治療原發病灶外,需要即使對骨轉移進行以姑息性放療為主的治療。

    2、另一種是初次診斷時沒有發現骨轉移,但後續隨著病人疾病進展,出現了骨轉移;或是病人在隨訪數年的過程中,發現了骨轉移。

    早日發現骨轉移,依賴於對骨骼部位的疼痛的注意。早做檢查,如骨掃描和MRI等。另一個對容易發生骨轉移的腫瘤例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等,在隨訪過程中如發現腫瘤標誌物升高等症狀,但實體臟器沒有發現轉移,此時即便沒有骨骼部位疼痛的症狀,也要考慮到骨轉移的可能,儘早做骨骼的檢查。

    為什麼放療是治療骨轉移及疼痛的好的選擇?

    目前治療骨轉移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放療、化療、手術、核素治療、雙膦酸鹽等。放療後疼痛緩解率在80%以上,大約一半病人的疼痛能完全消失。50%以上的疼痛,在放療後1-2周內顯示療效疼痛開始緩解。這種疼痛緩解既提高了生活質量,又顯著減少了疼痛藥物的使用。

    放療對緩解骨轉移疼痛的機制並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與以下幾方面有關:

    放射治療可破壞癌瘤組織,使腫瘤縮小或消失,從而解除區域性壓迫及堵塞,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抑制了正常骨細胞釋放化學性的疼痛介質,或是釋放止痛性介質(前列腺素、神經肽)參與止痛過程;大劑量照射時,可能與腫瘤細胞被殺死和溶解有關。

    對比其他方式治療骨轉移的疼痛,放療的優勢:

    核素治療(核醫學科):放射性核素方法從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研究、試用於臨床。文獻報道放射性核素對各種骨轉移腫瘤的止痛效果較顯著,一般持續作用時間平均可達6月,平均總有效率37%~80%。內放射治療主要併發症為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由於骨轉移患者常交叉或併發使用化療和放療,對周圍血常規影響較大。另外治療的花費不菲,一次治療幾千,不予報銷。

    來膦酸藥物治療:可用於治療由惡性腫瘤或骨吸收疾病導致的溶骨損壞;放療聯合唑來膦酸已廣泛用於臨床治療癌性骨轉移,不僅能有效止痛,還能預防病理性骨折和脊髓壓迫症。藥物需要一月靜脈注射一次,通常應用2-4次醫保可以報銷。副作用一般不大。

    外科治療:手術對於緩解脊柱轉移腫瘤區域性進展後造成的疼痛,神經障礙,截癱,括約肌失控有明確的療效。對四肢骨骨折或可以骨折也能起到固定作用。花費一般在好幾萬。骨轉移部位的手術治療後,仍需要在術後給予放療。絕大多數情況下,骨轉移的治療外科治療絕對不是首選。

    止痛藥物沒法從導致疼痛的病因上治療骨轉移導致的疼痛,可簡單的理解為止痛藥只是麻醉了病人的神經,感受不到疼痛而已。並且止痛藥物還有顯著的副作用,會降低病人的生活質量。長期使用止痛藥的費用也不一定低。

    放療有療效和費用上的優勢。放療除了能緩解80%的骨轉移引起的疼痛外,還能預防骨轉移部位的骨折,恢復或緩解對脊髓的壓迫,預防或恢復病人的截癱。費用上來講,骨轉移姑息放療30Gy費用大約在2-3千元,醫保可以報銷70%左右。一療程放療疼痛控制的效果能達數週至數月的時間。放療期間病人止痛藥物的用量是逐漸減少的,30-50%的病人放療後,止痛藥物可停止使用。

    骨轉移的常規放療及模式選擇:單次大劑量還是多次小劑量放療?

    放療治療骨轉移不是以根治為目的的治療,屬於放療的姑息治療。骨轉移最常見的姑息劑量是單次8Gy,或多次放療方案如5次放療20Gy或10次放療30Gy。

    前醫學界對於到底是採用單次還是多次放療來治療骨轉移,是存在著爭議的。但是出於很多原因,實際臨床實施上主要是多次放療。

    多個臨床研究表明單次放療和多次放療在鎮痛上的等效性。美國放射腫瘤協作組(RTOG)研究顯示8 Gy1次和30Gy分10次姑息性治療上療效相似。

    Chow等的薈萃分析透過對比區域性骨轉移性腫瘤單次放療和多次分割放療療效得出兩者在總反應率和完全緩解率上基本一致。Sande等人在2009年發表的對比單次和對此放療的隨機對照研究結果再次確認了等效性。

    採用多次放療而不是單次放療的另外一個原因,採用單次放療的疼痛複發率和需要再程放療的比例比多次放療要高。在單次放療後,由於疼痛再次出現,Chow等的研究結果提示單次放療患者較多次放療患者再程放療率高,分別為20%與8%,可能與放療醫師對單次照射患者傾向再治或單次劑量掌握不準相關。在最近的5000例患者的薈萃分析中,單次放療和多次放療後病理性骨折率相似(3% vs 2.8%)。疼痛復發後,63%接受再程放療的患者獲得了和第一次相同的疼痛緩解作用。

    在再穩定和避免骨折方面,多次放療比單次放療更有效。多次放療有較高的鈣化率(重新長出骨頭,這是醫生和患者希望看到的)(173%對比120%)。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直到4到6個月,骨密度才會顯著增加,慢慢長出來修復的骨質。

    儘管薈萃分析肯定了單次放療和多次放療的等效力,但自2000年以來,國際上放療實踐模式變化不大。研究發現,受訪者的地區,教育和培訓的差異對確定劑量分割方案的選擇起到了顯著的作用。造成這種差異的一個更為突出的原因是醫保報銷的考慮因素。例如,美國聯邦醫療保險單次放療的費用報銷是630美元,相比之下,10次放療30Gy方案的醫療報銷費用是2221美元。多次放療的方案在一些國家更常見,尤其當報銷取決於放療次數或放療技術的複雜性時。

    目前國內放療中心也以多次分割放療模式為主,這可能與選擇放療模式在臨床實際應用中受醫師、患者、治療中心以及上述的醫療報銷等多種因素影響相關。單次放療收費只能收幾百塊錢,不談加速器折舊等其他方面的費用,光是放療醫生和物理師的人工成本都收不回來,沒有醫院願意這麼做。

    鑑於各方面的原因,建議一般狀況評分較差或行動不便、有骨折危險以及路途較遠的患者進行單次放療。建議病人健康狀況和經濟狀況,以及醫療中心資源允許的情況下行多次放療。

    骨轉移性腫瘤的體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BRT)

    這是指標對腫瘤放射治療靶區進行低分割大劑量(次數少,單次放療劑量高)的放射治療。

    椎體轉移瘤常引起疼痛,如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病理性骨折和(或)硬膜外脊髓壓迫,常規放療劑量2.5~4 Gy/次,總劑量20~40 Gy可有效緩解腫瘤的椎體轉移症狀,但治療劑量常受脊髓的安全劑量限制,特別是對再程放療的患者。SBRT採用高劑量靶區放射治療,有效控制區域性腫瘤並最大限度地減少周圍正常組織放射性毒副反應,應用更加安全,可作為積極的替代方案應用於部分脊髓轉移的患者。

    脊柱SBRT通常包括1~5次的高劑量靶向照射,常用處方劑量為24Gy分3次放療,16 Gy單次放療,放射區域可接受相當於常規外照射放療4~6倍的生物有效劑量,其目的是最大限度控制轉移病灶,減少再治率,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輻射性/放射性脊髓損傷的風險。

    SBRT技術作為椎體轉移瘤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比常規放療更復雜,經濟成本高,需要對患者多學科的嚴格篩選。SBRT主要適用於一般狀態好,轉移瘤體積小和靶區內無重要組織器官的患者。

    骨轉移接受放療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再程放療

    雖然放療是非常有效的減輕骨轉移疼痛的手段,但是因為疼痛復發的原因,一部分患者需要對先前放療部位進行再程治療(再程放療:間隔數週或數月後接受第二個療程的放療)。對於接受了單次或多次放療的患者,最終需要再程治療的比例分別為11-42%和0-24%。隨著姑息治療和支援治療的改善,癌症患者活得更長,骨轉移的再程放療正變得越來越常見,患者和家屬對此要有明確的認識。通常被認為需要再程放療的骨病變是再次出現症狀的病變、那些對最初治療只產生部分反應或對最初治療沒有反應的病變。

    在最近的5000例患者的薈萃分析中發現,疼痛復發後,63%接受再程放療的患者獲得了和第一次相同的疼痛緩解作用。再程放療緩解疼痛的效果也是蠻顯著的。

    然而,那些最初有疼痛完全消失的患者比先前僅有部分疼痛減輕的患者更容易獲得完全的疼痛緩解。再次放療後,先前無疼痛緩解的病人中有64%人獲得了部分或完全的疼痛緩解。

    骨轉移放療獨有的副作用—短暫的“疼痛發作”

    整體上來講,初次放療和再程放療的副作用輕微,且多集中在放療的區域性。

    姑息性放療通常和治療相關的副作用很少,大多數副作用取決於被照射部位。一個可能發生的和放療部位無關的副作用,是放療後暫時性疼痛的立即增加,稱為“疼痛發作”。這可能對病人有很大的影響,因為它會影響他們的日常活動和生活質量。疼痛發作已經是骨轉移患者接受放射性藥物和激素治療後廣泛認可並予以記錄的一個副作用。報告的疼痛發作率從2到44%不等。

    2007年Loblaw等人進行了一項研究,44例參與加拿大骨轉移研究的患者,因疼痛性骨轉移接受姑息性放療後疼痛發作的發生率為34.1%。迄今為止最大疼痛發作研究是由赫德等人進行的,有111名患者入組。這項研究報告了40%的整體疼痛發作率,疼痛發作的中位時間為1.5天。赫德等人研究了疼痛發作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用“疼痛發作定性問卷”評估疼痛發作現象的心理和功能效應。調查發現,絕大多數患者更傾向於預防性用藥,而不是接受爆發性疼痛藥物治療。大多數患者認為放療是有用的,是值得的。但很明顯,疼痛發作現象對病人的身體和心理都有一定的影響,醫護人員應該意識到這種潛在的副作用。

    骨轉移部位炎症增加可能是放療後骨轉移疼痛的主要原因,因此透過提前給予藥物地塞米松預防這種副作用。如下兩個臨床試驗證實了地塞米松的效果:

    總計33例患者在放療前給予總劑量為8毫克的地塞米松,放療後2天疼痛發作率從60%下降到3%,總疼痛發作率從36%下降至24%。鑑於地塞米松半衰期為36-54小時,在第2天或第3天給予額外的地塞米松劑量,患者可能會獲益,因為在2天后也觀察到了疼痛發作。

    放療前給予1到4劑地塞米松,放療後連續3天給予地塞米松。這個研究報道顯示,放療後1-5天83%(34/41)的患者沒有疼痛發作,6-10天95%(39/41)的患者沒有疼痛發作。這些結果再次表明地塞米松是預防骨轉移放療後的疼痛發作的有效的藥物。

    骨轉移後第一時間諮詢放療醫生

    外科治療和藥物治療對骨轉移以及引起的疼痛作用有限,放療是治療骨轉移及疼痛的安全有效的手段。外科醫生和內科醫生對放療所知甚少,由於骨轉移治療越早越好,建議一旦發現骨轉移,第一時間諮詢放療醫生,除了使用放療對因治療骨轉移之外,放療醫生也能提供雙膦酸鹽和止痛藥等進行疼痛的管理和治療,有外科情況,他們也會請骨科醫生會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滸好漢為何在打方臘時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