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二戰期間,美蘇英法德等主要參戰國都為自己的步兵裝備了制式鋼盔。這些頭盔中哪款的效能最好?
7
回覆列表
  • 1 # 勤奮de班長

    最好的當屬德國生產的M35,德國的工業製造水平是世界公認的,M35頭盔除了在防護效能方面突出外,它還能為戰士頭部後側枕骨和頭部兩側提供了很好的防護,這在當時也是非常有新意的創舉。

    現在很多國家的軍隊基本上沿用了二戰德國頭盔的設計,如經常在電視中露臉的美國士兵,可以很明顯的看見頭盔的護耳部分、現在中國的新式凱夫拉頭盔,在設計上也有明顯的M35式的特徵、其實這就是德國二戰時頭盔的經典設計。

    還有老蔣的國軍在二戰初期用的也是M35,淞滬會戰等幾大戰場上老蔣的德式王牌師給小日本以沉重的打擊,由此可見M35鋼盔也為中國的抗日戰爭事業也出過不小的力呢。

    經過戰場上的測試,M35鋼盔無論是對炮彈破片、流彈的防護都是最好的,後期生產的三個型號為了節約成本使用的材料都很便宜。

    例如用帆布做內襯。M35鋼盔使用牛皮做的內襯,金屬襯圈根據不同時期的材料分為兩種型別:一種是在1935~1939年間用鋁製成的,上面配有四方形直角連線環,在其外層的左側還壓印有生產廠商的名字和製造年份等資訊;另一種則是在1940~1945年間用鍍鋅的金屬板製成的,可以起到防鏽防腐蝕的效果,其與下顎皮帶的連線處還增加了附加金屬板,連線環也變成了四方形圓角環。

  • 2 # 木子三羊233

    簡單說下, 2戰主要參戰國——美國:大部分武裝力量採用M1型鋼盔,這在當時是1940年設計的新式盔。

    1942年,美軍正式配備M1鋼盔全面取代M1917型鋼盔。在經過兩次大戰戰場上所累積到的情報顯示,M1鋼盔的安定性、調合性、舒適性己經遠超過M1917型鋼盔,而M1鋼盔在戰場上也著實挽救了不少士兵寶貴的性命。 M1鋼盔高17.6cm,而M1956型鏡盔高16.8cm,但在長度與寬度則不變,分別為28cm與23.5cm,在重量上,M1鋼盔為1.36kg;M1956型則為1.5kg,除了高度與重量外,其它部位例如:下巴帶、頭帶等都作了小部份的修改。

    簡單說,這種頭盔是在西方國家的各種頭盔基礎上改進而成,比較中庸但比別國稍好。

    英國:俚稱TOMMY的“鍋蓋”MKⅡ 型,此型盔自一戰以來廣泛使用於英聯邦國家與其它國家;

    蘇聯,極有特色的SSH-40頭盔是持續改進的結果,延續戰前蘇聯36型、39型鋼盔設計,其外型甚至很接近美國M1,不過據說防禦效果不佳,也許這不能從衛國戰爭蘇軍巨大的傷亡數字得到佐證。但這頭盔外觀富於個性,值得收藏。

    德國——著名的M35頭盔是納粹戰士的標誌物之一,根據現在網上的資料,這是2戰中防護力效果最好的一款頭盔,不過,防護力再好也不能擋子彈,2戰時期的頭盔和現在防禦等級ⅢA的非金屬作戰頭盔沒法比,當然,此種頭盔的外型更加戲劇化,盔沿後部延伸下垂的護耳如此有特色以至於美國當年裝備第一代非金屬複合頭盔——M88 P.A.S.G.T盔時由於延續咯這個護耳而被稱為“德國佬”頭盔。

    總的來說還是德國的頭盔效能更好一些吧,畢竟二戰時德國可是征戰整個歐州的。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侵刪。

  • 3 # 華來士1969

    我還是覺得德國的盔好重心比較低,帶著應該是舒適和穩定性好。防彈效能在各國中也算是前列。M1一頭盔實在不敢恭維。又大又薄不穩當。那玩意兒我戴過叮鈴咣啷的不舒服。

  • 4 # 小油瓶侃歷史

    頭盔自一戰發明以來就成為保護士兵們免受流彈、彈片傷害的重要防具,據統計戴頭盔可減少5%的受傷率和19%的陣亡率,因此也被各國軍隊所重視。到了二戰,世界主要參戰國都為自己計程車兵們裝備了制式鋼盔,那麼到底哪個國家的頭盔效能最好呢?

    衡量頭盔的好壞主要看三個效能,第一看防護性、第二看戰場適應性、第三看舒適性

    德制M35鋼盔

    德制M35鋼盔德國在一戰時期M16、M17、M18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據說這款頭盔設計的時候,設計師是拿一個桶套在士兵的頭上,然後再把擋住視線的部分去掉而製成的,德制M35鋼盔最大的特點是盔沿後部延伸下垂的護耳,因此它也是二戰中防護面積最大防護效能最好的一款頭盔。

    鋼盔內部按照佩戴者頭部尺寸安裝了兩種皮製襯墊,但襯墊帶卻是由金屬製成的,分為內外兩條用於連線皮製內襯和外殼,總體來說內襯結構緊湊堅固,但是缺乏懸吊系統,其穩定性和舒適性稍差。

    蘇制SSH-40鋼盔

    蘇制SSH-40鋼盔最典型的特徵就是具有波浪邊緣,在耳朵上方有6個鉚釘,用於固定盔內懸掛,其內盔懸掛非常的寒酸,連個汗圈都沒有,直接透過鉚釘固定三塊皮革,頂部再用繩子一穿,據說二戰期間更簡陋的鋼盔甚至將三塊皮革用三塊布替代。可以說老毛子為了將生產成品降到最低,完全不考慮士兵們的舒適性,這很蘇聯,這很老毛子。

    美製M1鋼盔

    M1鋼盔可以說是上世紀美國大兵的象徵,M1鋼盔是在西方國家各種頭盔基礎上改進而成的,1940年定型,1942年裝備並全面取代M1917型頭盔,由於M1鋼盔採用了類似橄欖球選手戴的頭盔所用的懸吊系統,其穩定性非常好,並且鋼盔與頭部仍有一定的空隙,可以使鋼盔在受到衝擊時將衝擊力分散到整個頭部,進而降低鋼盔被擊穿的可能性。

    M1鋼盔由內盔和外盔所構成,其內盔材料由布和膠的合成物所製成,因此其舒適性極強,外盔可以抵擋45口徑的子彈命中而不貫穿。

    因此美製M1頭盔舒適性二戰最強,防護性、安定性相對中庸

    英制MK2型頭盔(飛碟式)

    在防護性方面,英制MK2型頭盔的設計理念出自一戰時的壕溝戰理念,重點防禦從上方及斜上方的流彈和彈片,屬於遠遠落後二戰的設計,也是二戰所有頭盔中防護面積最小,防護效能最差的頭盔。

    在舒適性方面,MK2頭盔懸吊系統在內襯方面採用十字形鐵框架,並在鐵框架下設有十字形泡棉軟墊,其舒適性較強

    在適應性方面,由於英國殖民地較多,且地處北非沙漠、東南亞熱帶雨林,英國頭盔比較適應戰場環境,甚至越南戰爭期間,越南就裝備了大量英國飛碟式鋼盔。

    英制MK2頭盔由於防護面積最小,其防護性最差,但是其戰場適應性較強

    結論:二戰各國頭盔中從防護性上說,德國頭盔防護性最強,美國、蘇聯次之,英國最差,從舒適性上說,美華人頭盔舒適性最強、英國德國次之,蘇聯最差,從戰場適應性上說,英國頭盔最強,美國次之。綜上所述,由於頭盔最主要的、也是最根本的作用就是防護性,因此防護性最好、舒適性稍弱的德制M-35才二戰最強的頭盔

  • 5 # 紙上的宣仔

    最優秀的鋼盔——M56

    二戰時期最好的鋼盔是德國的M56鋼盔,這也是迄今為止防彈效能最好的鋼製頭盔,甚至被認為是1985年PASGT複合材料頭盔出現之前最好的頭盔。M56盔的坡度比任何一種鋼盔都大,防彈原理和傾斜裝甲板防禦穿甲彈效果更好的原理是一樣的。然而由於外形太過醜陋,被希特勒深深的厭惡,並一票否決進入軍隊服役。因此整個二戰期間德國服役的都是M35/M42。實際上這是德軍的一大損失。。。

    一名佩戴M56頭盔的東德士兵

    雖然這款頭盔沒有進入二戰時期的德國軍隊服役,但是在冷戰時期,它卻成為了東德人民軍的標配。它的防彈效能相當了得,在15米距離上,不僅可以抵禦本國的魯格手槍直射,甚至可以抵禦蘇聯託卡列夫手槍TT3的直射。。。這個就厲害了,託卡列夫手槍差不多是二戰威力最大的軍用手槍,國內凡事知道54式手槍的應該對託卡列夫的威力都有直觀的認識。託卡列夫手槍發射的是7.62x25mm毛瑟手槍彈,可以將5.6g重的彈頭加速到441m/s後推出膛外,這個威力在手槍裡是驚人的,因為即便是今天,手槍的初速也不過在250m/s-350m/s之間,超過這個區間的都不多。

    託卡列夫TT3手槍,二戰時期能抵禦該手槍近距離直射的頭盔寥寥無幾

    我們可以看看國外一個愛好者做過的M56彈道測試,他使用的是格洛克17手槍,使用的是9x19m魯格彈,這也是用的最廣的手槍彈之一。格洛克的初速達到了350m/s,威力也算比較適中的。

    然而這麼近的距離,在M56鋼盔上只留下了極淺的一道彈痕:

    幾乎看不出來吧?之後這名老外又射擊了2槍,其中一槍在射擊的位置與第一槍的彈痕位置完全重合,這才徹底擊穿了這款頭盔:

    被射擊過的地方,金屬由於延展性受到擠壓後會變薄,這個恐怕也是鋼盔的侷限性了。

    為了對比一下它的防護能力,我們拿國內達到公安部二級標準的警用頭盔防護測試對比一下。這款頭盔是芳綸防彈纖維製成,測試中使用92式手槍和64式手槍。其中92式的口徑和初速和格洛克都差不多:

    其中有2發子彈打在了同一著彈點上,引起了纖維的破裂,但是沒有想M56那樣被打穿。看來這也是為啥這幾十年各國爭相研究纖維材料頭盔來替代鋼盔了。

    最差勁的鋼盔——防禦不足的九O式鐵帽和廢物點心九八式

    這裡再說說二戰最屑的鋼盔——日本九O式鐵帽。這款鋼盔僅1公斤重,厚度僅1mm,採用高硬度的碳鋼製成,硬度雖然很大,但是延展性不好,還是很容易被射穿。實際測試中發現1000m外使用友坂步槍彈也可以將其打穿。在1932年的一·二八事變中,第9師團蒐集了300個被擊中的鋼盔樣本,被穿透的有45%,可以說非常廢了。

    由於這款鋼盔在中國戰場上的糟糕表現,日軍從上到下都相當不滿意,所以搞出了一個九O式鐵帽的繼任者——九八式鐵帽。該鋼盔將厚度從1mm提高至2mm,正前方的鋼板更是接近到4mm!然而這款鋼盔的重量也從九O式的1kg飆升到2.9kg!也就是腦袋上頂個將近6斤的重物行軍打仗。這讓我想起一句歇後語:一百斤面做個大壽桃——廢物點心。縱觀二戰,身材高大的歐美國家,裝備的頭盔也就是1.5kg左右。這款完全違揹人體功能學設計的東西,即體現了當時日本冶金和熱處理工藝的落後,也體現了日本武器設計思路與世界的脫軌。

  • 6 # 浮蓋山

    頭盔是士兵在戰場上,也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和地域中為士兵上戰場保護人的主要頭部的制式鋼帽式保護裝備;也是為減少士兵在戰場傷亡的最好、最有利的方式方法!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二戰歷史時空下的主要參戰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為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僕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範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由上可知,二戰是由二方陣營侵略國與反侵略國之間搏殺中波瀾壯闊的一幅歷史畫卷……

    二戰主要參戰國:美國、蘇聯、中國、英國,法國等等為反法西斯陣營中的勝利國;而美國(美利堅合眾國)成為一家獨大,也是成為二戰中紅利獲取最大、最多的國家;也是取代了鼎盛時期大英帝國(日不落帝國)而成為當今世界霸主領頭地位!

    要說到二戰中主要參戰國士兵的頭盔當屬於德國的M35頭盔為效能格式最佳的首選!

    M35鋼盔是二戰德軍鋼盔的4個型號(M35,M40,M42和傘兵盔)之一。二戰時期的德軍鋼盔和一戰時期的德軍鋼盔有著密切的聯絡。可以說,二戰的德軍鋼盔是在一戰的M16,M17,M18三種鋼盔上發展而來。

    在1935年,德國的M35定型。該頭盔是為了滿足德軍的需要,來替代仍在試用的一戰時期的鋼盔。M35在基本的東西上和一戰時的M17很象,但是M35比M17更輕,功能也更強。另外M35採用了新的LINER(內盔)來減少佩戴時頭部的疲勞。事實證明,M35新的內盔比一戰時的頭盔佩戴更舒適。

    M35鋼盔 分為二戰德軍鋼盔 生產日期 1935年 使用人 德國陸軍和空軍 裝備時間 M35在1935年開始生產,當時德國陸軍和空軍滿懷熱情的希望可以馬上裝備,可是結果卻令他們失望,他們並沒有拿到第一批出廠的M35,直到1936年,德國陸軍和空軍才開始正式裝備。德軍沒有在第一時間裝備的原因是因為當時德國接到了大批的M35的出口訂單,在1936年以前生產的M35都出口到了中國和西班牙。

    M35型鋼盔自1935年正式投產後的兩年時間內,便生產了大約一千四百萬頂。儘管如此,但德國陸軍直到1936年才接收了第一批新型鋼盔,因為當時鋼盔的大量定單都優先用於出口國外了。二戰爆發前,M35型鋼盔最大出口定單的買家便是中國和西班牙政府。

    二戰德國軍隊裝備的M35鋼盔無疑是當時各國效能最好的,不僅僅它的防護能力遠遠高於盟軍裝備的鋼盔,而且佩戴舒適,關鍵是外形還非常美觀,它和德軍那優美的制服一起構成了二戰德軍士兵最經典的形象!

    美軍的M1鋼盔

    M1鋼盔被美國大兵親切地叫做“鋼罐”。它外層的鋼殼類似碗狀,內部有一層塑膠襯墊。襯墊可以調節,以適合不同頭型。所有外層盔體的尺寸是統一的,其他鋼盔很少這樣。M1的盔體被漆成OD7號的深綠色,左右兩邊有鬆緊帶,上面縫著護顎,鬆緊帶是OD#3號淺綠色。

    中國M1916改進型鋼盔(引進德國)

    由於當時民國政府當政,二戰時期,其軍工產業極為落後,在二戰前期大量引進德國制式M1916改進型鋼盔。後來部份引進過M35型鋼盔。

    蘇聯SSH~40型鋼盔

    SSH~40型鋼盔,是二戰時期,蘇聯自助研發的頭盔,並和美國大兵M1鋼盔相近似。

    英國MK2鋼盔

    二戰時期英軍大量裝備的MK-2其實也只是在MK-1的基礎上改良了懸吊系統和下巴額帶,並未做較大規模的改動。這種鋼沿突出的鋼盔,在緬甸作戰環境中,起到遮風擋雨的效果!

    法國亞德里安型頭盔

    亞德里安盔(M1915 亞德里安盔)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軍隊所裝備的頭盔,它的誕生還要歸功於法國路易斯.亞德里安將軍,它是法軍的第一個標準頭盔,也是現代軍用頭盔的始祖。

    二戰德國軍隊裝備的M35鋼盔無疑是當時各國效能最好的,不僅僅它的防護能力遠遠高於盟軍裝備的鋼盔,而且佩戴舒適,關鍵是外形還非常美觀、結實耐用,它和德軍那種線條優美的制式服裝一起構成了二戰德軍士兵最經典的形象!二戰後期由M35鋼盔逐漸改良到M42鋼盔,也更為完善和人性化……除了鋼盔之外德國最著名的電動工具產品也享譽海內外!

  • 7 # 使用者5141748526155

    二戰時頭盔是不能防彈的,被子彈打中照樣死,我們都被現在的現在的電視劇騙了。頭盔主要用來抵禦手榴彈,炮彈的爆破碎片,根據研究發現德國的最好。

  • 8 # 誓言無他

    德國的m35鋼盔防護性要比美式m1好,但m35不太適合亞洲人的頭型戴上去有點大而小鬼子的90式鋼盔是最適合亞洲人頭型的

  • 9 # 軍機圖

    評判一款步兵頭盔效能如何,要從佩戴舒適性和防護性兩個角度考慮。二戰時期主流的步兵頭盔,包括美國的M1式鋼盔、蘇聯的40式鋼盔、英國的Mk1/Mk2式鋼盔、德國的M35鋼盔、日本的90式/98式鋼盔。從防護效能來說,上述頭盔都不具備近距離防步機槍彈能力、但具備防手槍彈能力,同時都具有基本的防破片能力,因此防護能力應主要從防護面積進行考慮。從這一角度來說,英國的Mk1/Mk2相當吃虧,其“煎蛋”造型使得額頭和耳尖以下的頭部表面基本得不到保護。比Mk1/Mk2略好的是90式/98式,其盔型較為貼合頭部,但沒有對後腦部底緣進行線型最佳化,因此防護能力雖然比Mk1/Mk2好但不如其他頭盔。M1和40式鋼盔在設計上比較接近,防護面積也差不多,因此可以認為防護能力不分伯仲。

    而M35鋼盔採用“煤鬥”式造型、在耳部和後腦有面積較大的護翼,因此防護面積上佔優。在佩戴舒適度上,M1鋼盔全重約1.5千克、40式鋼盔超過2.5千克、M35鋼盔約1.5千克、98式鋼盔約1.8千克,很顯然40式鋼盔從重量上來說很不友好。而從頭盔內襯、懸掛系統設計來看,M1鋼盔具有比其他型號鋼盔更好的內襯舒適度和懸掛系統調節性,因此佩戴更為舒適。

    另外,對於鋼盔的質量來說材料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這一方面二戰主要參戰國中除美國外其他國家都曾面臨過材料來源短缺造成的鋼盔質量下降,而相對來說M1鋼盔則因美國強大的資源基礎和生產能力很少出現這方面的問題,因此M1鋼盔綜合來看是二戰期間效能最好的步兵頭盔。

  • 10 # 兵器知識譜
    第一名:外形醜陋但防護效能最好的德式M56型鋼盔

    雖然M56型鋼盔正式服役時間是1956年,但事實上該型鋼盔於1938年就設計出來了,由於其外形像一個“燈罩”,在與M35型鋼盔競爭時因外形不夠美觀而被無限期“雪藏”,因而它連一個正式的名稱都沒有,直到1956年其優異的防護效能才被人們重新重視並進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國家人民軍服役才被命名為現在的“M56型鋼盔”,並被瑞士國防軍、前南斯拉夫人民軍引進裝備。M56型鋼盔外形採用“緩丘”形狀設計,其60度角弧形正是“跳彈黃金角度”,能夠有效防禦任何角度射來的子彈或炮彈破片,使撞擊在60度角弧形表面上的子彈發生跳彈,從而以最大限度為士兵提供頭部防護。M56型鋼盔的V50值達到驚人的550,可抵禦15米以外的9mm手槍彈和200米以外的7.62mm步槍彈(中間威力彈)的射擊,M56型鋼盔不愧為“合金時代最強的頭盔”,在凱夫拉頭盔出現前, M56型鋼盔的防護效能超過任何一種別國軍佇列裝的鋼盔。下圖為裝備M56型鋼盔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人民軍士兵。

    第二名:異曲同工之妙處的成功——前蘇聯SSH-40型鋼盔

    德軍嫌棄M56型鋼盔醜陋的外形,然而西邊不亮東邊亮,前蘇聯卻對這種“燈罩”外形非常感冒,經蘇聯專家測試證明60度角弧形是最有效的防護設計,因此“燈罩”設計被運用到SSH-40型鋼盔上面,如果不仔細觀察的話很難將其與德式的M56型鋼盔區分出來,因此蘇式鋼盔也是二戰時期最醜的鋼盔,醜到連全面學習蘇式條令條例的我軍都懶得引進該型鋼盔轉而仿製日式鋼盔。但是醜歸醜,防護效能真的非常好,在二戰中算得上防護效能最優秀的制式鋼盔了(效能與德式M56型鋼盔一致),將其排在第二的原因正是它屬於德式M56型鋼盔的山寨版,而且蘇式裝備歷來製造粗狂,SSH-40型鋼盔內襯為三片破布製成,戴起來非常不舒適,與德國原版比起來還是有差距的。下圖為裝備SSH-40型鋼盔的蘇軍官兵與裝備M56型鋼盔的東德官兵進行軍事演習。

    第三名:獨樹一幟的日式90式鋼盔

    我們不能因為日軍戰敗就對其裝備全盤否認,客觀地講日式90式鋼盔是除了德式和蘇式之外防護效能最好的鋼盔。90式鋼盔材質為高碳鋼,厚度約1mm,重達1公斤,前後左右對稱外形,有良好的被彈曲面,鋼盔下緣稍寬形成一個稍突出的帽簷,在頭頂上部有4個小的氣孔以作通風之用。與90式鋼盔配套的還有一層防護網,很多人都納悶為什麼頭盔上要裝一層網子,其實這層網主要有四個作用,1可以減少反光,在高亮的地方作戰容易暴露,有了一層網光線會弱很多。2便於插上偽裝物品,比如稻草,樹枝什麼的。3可以作為緩衝,不是說網子可以擋子彈的力度,而是說在頭盔與物體碰撞時,比如牆,樹枝什麼的會降低聲音,提高隱蔽性。4可以給士兵提到一個內部保護的作用,因為頭盔內的鉚釘是凸起來呢,有這層網可以保護士兵頭部不會因此受傷。90式鋼盔防護效能仍然十分優秀,V50值相當於540,可在500米外抵禦38式步槍發射的6.5mm全威力小口徑步槍彈,如果不是因為日本冶金技術相較於西方國家略顯落後的話,90式鋼盔完全可以排在第二。我軍曾於上世紀80年代仿製日式90式鋼盔並服役至今。下圖為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裡展示的侵華日軍90式鋼盔。

    第三名:美式M1型鋼盔

    M1鋼盔正式裝備到美軍是在1941年,材質為均質裝甲鋼,其外層的鋼殼類似碗狀,內部有一層塑膠襯墊,這個襯墊調節,以適合不同的頭型,所有外層盔體的尺寸是統一的,其他鋼盔很少有這樣的,這款鋼盔的盔體被漆成0D7號的深綠色,左右兩邊有鬆緊帶,上面縫著護顎,鬆緊帶是0D#3號淺綠色。M1鋼盔是美國大兵的標誌之一,這種鋼盔被美軍使用了40多年,直到第一次海灣戰爭的沙漠風暴行動前才被新型的凱夫拉頭盔取代。該型鋼盔重量達1.3公斤,V50值相高於日式90式鋼盔,但是因其外形弧面沒有日式鋼盔大,“跳彈”效果不如日式,而且重量過大,士兵常常因鋼盔過重把下巴勒得很不舒服而將繫帶放到帽簷上,實戰中容易從頭部脫落造成士兵頭部防護缺失,因此只能排在第三名,美軍的M1型鋼盔在二戰時期總共生產了2000萬頂,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鋼盔(其中大部分用於援助包括中國在內的盟友)。下圖為軍迷還原二戰時期的美軍,美軍佩戴M1型鋼盔時從不繫扣帶。

    第四名:德式M35型鋼盔

    可能很多讀者會因作者把M35型鋼盔排名排到前三名之後表示解,可現實就是這麼令人難以接受,如果10分為滿分,那麼德式M35型鋼盔的顏值可以達到10分,而防護效能只能得到5分。該型鋼盔改進於一戰時期的M17型,外型幾乎一致,改進的地方是重量和佩戴舒適性,M35採用了新的內盔設計來減少佩戴時頭部的疲勞,材質為鉻鉬合金鋼(4鉻13鉬釩合金鋼),重量比老式M17型減輕了0.2公斤。M35型鋼盔的特點是沿用了M17型外形設計,能全面保護士兵耳部以上部位的同時增加了雙眼視野,是一款設計得非常前衛的鋼盔,這種設計一支沿用至今。M35型鋼盔V50值與美式M1相當,但是缺點是世界上所有制式鋼盔中最突出的,即價格高昂和製造工藝複雜。M35型鋼盔採用的鉬合金鋼價格非常昂貴,鉬為稀有元素,採用鉬元素製成的鉻鉬合金鋼是一種非常高階的鋼材,淬火後硬度能達到hrc60度左右,其他國家只捨得用來製造手術刀等高階刀具,而德棍卻用來製作鋼盔;製作工藝更是極其繁瑣,M35型鋼盔並不像其他國家那樣一次衝壓成型後再上漆、安裝附件就完工,而是需要經過多達8次衝壓後成形,之後還要在表面鍍銅(後期改為鍍鋅),鍍金完成後才開始上漆。內襯工藝更是講究,為了讓士兵佩戴舒適,內襯材質為小牛皮!一頂M35型鋼盔從鋼板到出廠需要近80道工序,價格是蘇式鋼盔的20倍,目前在收藏界德國原版的M35型鋼盔的價格超過10000美元!下圖為裝備M35型鋼盔的德軍。

    還記得曾經有網友提問:問什麼國軍不仿製德國M35型鋼盔?說實話,該型鋼盔的製造工藝比造槍還複雜,以當時中國的工業水平是不具備仿製M35型鋼盔能力的。也許正是因為德國過於追求裝備的極致,以至於戰爭後期資源快速枯竭,連鋼盔都沒有生產能力了。M35型鋼盔固然是世界上最頂級的鋼盔,但是作為一款士兵防護用品,該型鋼盔脫離了低費效比和便於大量生產的實際,大量佔據稀缺資源消耗比例(使用稀有元素製造鋼盔),增加了國家戰爭機器的負擔,誰又敢說這一款高檔鋼盔不是德國戰敗的原因之一呢?因此它被排名到第四。下圖為淞滬會戰期間裝備M35型鋼盔的國軍德械師官兵。

    最後一名:真正的“頭盔”——英式的MK2鋼盔

    英式MK1鋼盔形狀如同一個飛碟,不具備保護太陽穴以下部位的功能,之一款正兒八經的只為頭提供防護的“頭盔”,英軍裝備該型鋼盔的原因是其防撞功能比較突出,寬寬的帽簷還能在烈日之下為士兵提供防曬功能。由於設計理念相對落後,英式的MK2鋼盔是二戰時期防護效能最差的制式鋼盔,雖然如此,該型鋼盔同樣具有“西邊不亮東邊亮”的特點,雖然軍隊對這款頭盔有吐不盡的槽,但是消防部門卻對它情有獨鍾,在戰場上不能有效為士兵提供防護的鋼盔卻能在救火救災上為救援人員提供安全防護,英式的MK2鋼盔雖然是最墊底的制式鋼盔,卻是應用範圍最廣的頭盔。下圖為裝備MK2鋼盔的英軍。

    很遺憾,在所有排名中沒有一款來自中國的制式鋼盔。不得不說中國在士兵防護上缺乏足夠的認識,即使建國以後也沒有在鋼盔領域做出任何成效,士兵一直在幾乎“裸奔”的零防護狀態下進行作戰。直到1979年自衛反擊戰時付出重大傷亡才逐漸意識到鋼盔的重要性,應前線部隊的要求,軍工部門隨即緊急仿製日式90式鋼盔,由於產能不足,只能將解放戰爭期間繳獲的部分庫存德式M35型鋼盔運往前線給參戰部隊裝備,因此才從流出我參戰官兵佩戴德軍二戰鋼盔進行作戰的照片。中國產鋼盔於1980年定型,故被稱為80式鋼盔,至今仍有部隊裝備,據說軍工企業還將該型日式鋼盔申報國家專利。好在目前中國工業水平已經達到世界一流,各式各樣的新材料戰術頭盔也陸續部隊,雖然仍然與發達國家保持著差距,但是至少士兵們不必再“裸奔”作戰了,這一點還是值得欣慰的。下圖為裝備 FAST戰術頭盔的武警特戰隊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啥胡惟庸敢毒死大明第一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