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公子傳說

    樂府詩是指由朝廷樂府系統或相當於樂府職能的音樂管理機關蒐集、儲存而流傳下來的漢代詩歌,是一種以楚聲為主的流行曲調。漢代楚聲的流行,對三言和七言詩句的大量出現起了催化作用。它的作者涵蓋了從帝王到平民各階層,由得作於廟堂,有的採自民間。像司馬相如這樣的著名文人也曾參與樂府詩的創作。兩漢樂府詩都是創作主體有感而發,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激發樂府詩作者創作的熱情和靈感的事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件,樂府詩所表現的也多是人們普遍關心的敏感問題,道出了那個時代的苦與樂、愛與恨,以及對於生和死的人生態度。如:貧富懸殊,民間疾苦,戰爭徭役,下層人民的勞動和互助,普通百姓的愛情婚姻生活,上層社會的殘暴和腐朽。可以說,漢樂府的大多內容都是“敢於哀樂,緣事而發”。這些和唐詩宋詞都是有很大相同的。

    唐詩是中國唐代詩歌的稱謂,標誌著中國古典詩歌的高峰。唐詩是中國古典詩發展的全盛時期其影響深遠,且流傳廣泛。唐代詩歌創作繁榮,題材豐富、風格多樣、流派眾多、體制齊備,作家作品量多質高,據《全唐詩》存錄,詩有4.89萬餘首,有姓名可考的作者2200多人。唐詩成就卓著,是在封建政治、經濟進一步發展、變革的歷史條件下,在社會思想比較開放,藝術文化普遍高漲的推動下,詩人們繼承和發揚《詩經》、《楚辭》以來的優良傳統,廣泛總結前人的創作經驗,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結果。它顯示出中國古典詩歌已發展到完全成熟的階段。

    唐詩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個階段。

    唐詩的形式多種多樣。但古體詩卻不外呼兩種五言和七言.近體詩也有兩種絕句和律詩。絕句和律詩也不會超出五言和七言。古體詩對音韻格律要求較寬.近體詩對音韻格律要要確嚴。一首詩句數有限定。每句中用字平厭聲有規律,韻腳不可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

    唐詩代表中國古典詩的黃金時代。其特點為:

    一、數量眾多。清代康熙年間編定《全唐詩》,收詩48900多首。唐代書籍主要靠手抄,八個世紀後尚有近五萬首作品傳世,說明這些作品經受了時代的考驗。

    二、作者廣泛。上自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和釋道倡優,上自老人,下至幾歲的小孩,還有外國作者。其中有個人專集傳世的便有691家(明人統計)。

    三、題材多樣。政治、經濟、戰爭、宗教、宮廷、吏治、科舉、婚姻、親情、友誼、羈旅、懷古、山水、田園、動植物等社會與自然現象的各個方面唐詩都寫到了。正如聞一多所說:“凡生活中用到文字的地方,他們一律用詩的形式來寫,達到任何事物無不可以入詩的程度。”

    四、體制齊備。樂府、古詩(包括五言、七言和雜言、四言)、絕句、律詩等在唐朝都已發展成熟,出現了大批優秀作品。楚辭體也有人寫作,有些詩孕育著“詞”的體裁。

    五、藝術成就輝煌。唐詩創造了很多完美的藝術手法,而且形成了眾多的風格流派。如百花盛開,異彩紛呈

    宋詩是在唐詩高度成熱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他有別於唐詩,有自已鮮明特色,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後主李煜、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棄疾、岳飛等

    宋詞是中國宋代的長短句歌詞。宋代是長短句歌詞的繁榮時代。在文學史上,詞以宋稱,體現了宋詞作為一代文學的重要地位。

    宋詞發展的基礎宋代立國推行厚待官吏的政策,加上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民間財富被搜刮集中到都城及其他幾個大城市,為統治者寄情聲色、歌舞作樂提供了物質條件。至北宋崇寧年間,都城汴京(今開封)成為文化娛樂中心,出現了“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按管調絃於茶坊酒肆”的繁華景象。南宋政權偏安江南時期,都城臨安(今杭州)又成為地主官僚縱情享樂的場所。詞這種體裁從草創時期的大眾藝術過渡到文人手中,進入以言閨情與賞歌舞為主的時代,成為封建統治階級的專利品。同時受燕樂的制約與薰陶,也形成了特殊的藝術個性,具有特殊的藝術功能。它為宋代藝術家“言詩之所不能言”,表達“動於中而不能抑”的歡愉愁怨之情,提供了方便。因此,詞在宋代特定的社會環境中,發展成為宋一代的代表文學。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CROWN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鑽,在古代文學的閬苑裡,她是一塊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丰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鬥妍,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勝。遠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裡汲取營養,又為後來的明清對劇小說輸送了有機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我們帶來很高的藝術享受。 宋詩的形式與唐詩在大多數上相同,但宋詩散文化傾向在結構和造句方面有了進一步的表現.民間語言的大量運用也是他的獨特風格,但也由於過於散文化,有些詩忽視形象思維和民歌情調的運用,降低了一些他的藝術魅力,但宋詩吟風弄月,賞玩生活細事為以後現代詩無病呻吟起道了很重要的作用.宋詩同時推動了現代散文的發展.宋詩還有一個重要特點,由於社會現實的作用.發展了愛國主義的思想。

    詩歌方面,注重反映社會現實,題材、風格傾向於通俗化,這兩種趨勢也得到繼續發展,最終形成了與唐詩大異其趣的宋詞。詞這種新詩體,到宋代達到了巔峰狀態。戲弄、說話等通俗文藝在宋代也有迅速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以話本和諸宮調、雜劇、南戲等戲劇樣式為代表的通俗敘事文學,從而改變了中國古代文學長於抒情而短於敘事、重視正統文學而輕視通俗文學的局面,併為後來元明清小說、戲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者都受《詩經》、《楚辭》影響很深,其中尤以樂府為最。三個都是“敢於哀樂,緣事而發”,樂府詩和宋詞對曲調的要求會更高一些。比如柳永的詞。在以文求仕這方面,唐詩為最。比如初唐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在文體格式要求方面,唐詩最甚,樂府和宋詞都要比唐詩較自由一點點。

  • 2 # 三學士騎兵

    這個命題太大了,略做簡單分析大家探討

    樂府是初建於秦代的音樂機構,後又成為文學史上一種詩體的名稱.特別是到了兩漢樂府時期,可謂是中國古代樂府詩歌的輝煌年代,在中國古代音樂史上有著更為重要的地位.它上承(詩經》、《楚辭》,下啟唐詩、宋詞、元曲,堪稱為一代音樂的典範,其音樂文學價值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樂府民歌作為民間的創作,是非主流的存在。它與文人文學雖有一致的地方,但更多不一致之處。這種非主流的民間創作,以其強大的生命力逐漸影響了文人的創作,最終促使詩歌蓬勃興起,取代了辭賦對文壇的統治。所以,它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現存的漢樂府民歌數量不算多。但是,在到漢為止的中國文學史上,它顯示出特異的光彩。它雖然還沒有觸及文學的頂峰,但是它為觸及頂峰的唐詩宋詞做了極其重要的鋪墊,它的地位一樣顯赫

    唐朝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約300年中,流傳下來的詩歌就將近5萬首,比西周到南北朝的1600多年留下的詩篇多出2倍多。棕之唐代的詩歌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集大成者,達到了後人難以企及的地位,是中國詩歌史上的最高峰。唐代詩歌的創作方式多樣,題材豐富,給後世的詩歌創造提供了很好的模板,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宋詞是一種新體詩歌,是繼唐詩後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它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面的特點。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叫做“詞名”,詞別名“長短句”。,共存世2萬多首,著名詞人1千多名。得到與唐 詩並峙的崇高地位。宋詞作為中國文學一個階段的高峰, 蘊藏了無盡的審美價值 與藝術價值,就其規模 和影響來說,雖不及唐詩,但其價值卻不在唐詩之下。

  • 3 # 情吟心語

    西漢時期朝廷設定機構掌管朝會廟堂所用的音樂,制定樂譜,訓練樂工,採集漢族民間詩歌和樂曲,這個機構當時稱為樂府。後來,把樂府官署所採集、創作的歌辭統稱為"樂府詩",或簡稱為"樂府"。後世也稱魏晉至唐代可以入樂的詩歌和後人仿效樂府古題的作品為"樂府";宋丶元丶明的詞丶散曲和劇曲,因配合音樂,有時也稱為"樂府"。

    在體式上,樂府詩以五言為主,兼有七言及雜言。句式比較靈活自由,語言自然流暢,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氣息非常濃厚。這種淳樸的詩歌風格,文字簡單清新,而且純真自然。樂府詩是詩歌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象徵著人文詩的開始,象徵著詩開始追求個性自由和發出個人化的聲音。樂府詩中的詩,可以真正地稱為抒發情懷的詩。

    在文學史上,“樂府”或“樂府體詩”,是包括後世作家的仿作在內的。這種仿作的作品也有幾種不同的情況:第一,按照樂府舊的曲譜,重新創作新辭,性質上還是入樂的。第二,由於舊譜的失傳,或由於創作者並不熟悉和重視樂曲,面只是沿用樂府舊題,模仿樂府的思想和藝術風格來寫作,實際上已不入樂。第三,連舊題也不襲用,而只是仿效漢族民間樂府詩的基本精神和體制上的某些特點,完全自立新題和新意,當然它也是不入樂的。這三類中,以第二類為最多和最常見。利用樂府舊題寫作樂府詩,是從漢未建安時代開始的。建安時代,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出現了一批作家,又以曹操首開風氣之先,開始襲用樂府舊題,模仿兩漢樂府漢族民間歌辭的風格來寫作樂府體的詩。

    後來,隨著社會經濟文化和國家政治體制的發展,到了唐代,一方面朝廷對禮樂重視程度發生了變化,不再設定專門的機構創作和採集配樂詩歌;同時人們對寫詩更加註重音韻的和諧美和文字的對稱美,從而在樂府民歌的基礎上逐步總結並流行一種寫詩必須遵循的旨在使文字和音韻更加具有美感的規範,即所謂格律,文人墨客漸漸以按規範寫詩為榮為樂,久而久之唐詩宋詞逐步成了流行時髦,樂府詩就逐步淡出人們詩歌創作的視野了!

  • 4 # 愛上南山1

    物有所用才能就行。樂府流行於官場筵樂上,畢竟不是人人都要赴宴天天赴宴。格律詩是科舉必考題,故而舉天下之力無不鑽硏練習。到了清朝取替了格律詩改用八股,對仗成為剛需,於是清朝的對聯最流行,因為八股文裡多要求對仗句式。到現在這些都不用了,詩詞對聯衰退再正常不過了,成為退休老頭們的遊戲了

  • 5 # 雲卷飛山

    為什麼樂府沒有象唐詩宋詞一樣流行?

    首先,什麼是樂府詩?

    中國古代很早很早以前官方就非常重視民間民歌民謠的收集。到底有多早?至少在三千年前的西周就開始了。中國現存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就是孔子在兩千五百年前編簨收集,其中的《風》就是各諸侯國流行的民歌民謠。統治階級收集民歌民謠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瞭解民情民意,便於更好地施政統治,客觀促使了民族文化的發展。

    到了漢代,這一功能得到了加強,朝廷有專門機構,定期或不定期下鄉採風,藉以瞭解民情,因此形成了著名的《兩漢樂府詩》這一詩歌體裁。如《漢樂府》無名氏《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長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我們非常熟悉的《敕勒歌》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現牛羊。

    這是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時,根據鮮卑族語,譯成漢語後,形成的樂府詩。可見即使是少數民族統治時,這一文化傳統仍然保留著。

    到了唐代,樂府詩得到了更加廣泛的發展,不僅有官方真正在民間採集的樂府詩,大多數文人也愛上了這一體裁,寫出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優秀樂府詩,樂府詩也就不再僅僅是民歌民謠了。唐代天字第一號大詩人李白,就非常偏愛這一體裁,代表他最高藝術成就的《蜀道難》、《將進酒》、《夢遊天姥吟留別》等詩歌,都是樂府體古體詩。

    這一體裁的詩歌的主要特點:

    一、每句字數不限,可以是齊言詩(每句字數相等),更多的是雜言詩(每句字數不定),篇幅可長可短;

    二、可以言情,也可言志,亦可敘事,更擅抒懷。

    三、押韻較寬泛自由。最早的樂府詩押韻可能是充滿方言口語的,但流傳下來的多經過了文人加工,押韻當然也比較規範。如《上邪》押的就是完全規範的入聲韻。

    這裡所說的寬泛自由是相對於格律詩來說的,可以押平韻,也可押仄韻入聲韻,但平韻、仄韻、入聲韻不能混同互押。

    在此基礎上,平韻、仄韻、入聲韻還可隨時轉換,但一般為四句一單元。

    樂府詩押韻寬泛還體現在可以押鄰韻近韻通押上,大體上與清人戈載所編《詞林正韻》合徹。如果使用新韻,大體上只要保證韻母相同,也能合徹,但若採用ing、eng、ong通押就失押了。

    新中國成立後,本著文藝為人民大眾服務的目的,大量文藝工作者下到了民間,寫下了大量流行廣泛的,類似於樂府詩的民歌民謠。但與古人不同,這些文化人採來民歌民謠後,作了些加工,便冠上了自己姓名,成了自己作品,使得流行了幾千年的樂府詩,再無來者了,這也許就是樂府詩不再象唐詩宋詞那樣流行的原因吧?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6 # 感動天下

    (1)樂府詩的起源

    要說樂府還得從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說起。

    《詩經》奠定了中華詩文化的基礎,無論是表現手法還是詩的內函都達到了非常高的水準。但是,《詩經》多以四言為主,經常閱讀《詩經》的人會發現其中的一個弊端,那就是無法實現單句內轉折。平鋪直敘還可以,要想轉折需要三行、五行甚至兜一個大圈子才能實現獅子大轉體,這就產生了一個需求:【擴容】!

    屈原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位偉大詩人,他開啟了詩歌由多人合唱到個人單唱的新時代,並創造了“騷體詩歌”。

    屈原在創作模式上打破了四言詩的格局

    ,並廣泛吸納了民間表現手法,尤其是楚辭的表現形式更加靈活多變、錯落有致

    ,極大地豐富並促進了詩歌的發展。

    到了漢代,《詩經》中的傳統手法得到了進一步的補充。漢樂府民歌是一種具有音樂性的新體詩。據《漢書·藝文志》記載:“自孝武立樂府而採歌謠,於是有趙、代之謳,秦、楚之風,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雲。”漢樂府標誌著敘事詩即將成熟,其表現形式分兩大類:一種是雜言詩

    長短句不等;一種是五言詩,為後來的五律、五絕奠定了基礎。

    由於五言詩比四言詩更具抑揚頓錯的節奏,深受文人喜愛,於是在民歌樂府的基礎上加以改造,從此五言詩正在走向詩歌殿堂。

    (2)樂府詩走進詩歌殿堂

    魏晉時期的“三曹”“七子”掀起了文人詩歌高潮,形成獨特的風格,史稱“建安風骨”。其中曹丕的《燕歌行》創造了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七言詩

    ,為後來的七律、七絕奠定了基礎。東晉的陶淵明創立了田園詩派,他的七言詩加深了人們對七言詩的印象,此時的樂府已成詩歌主流。

    (3)樂府詩的昇華

    到了南北朝,詩歌產生了質的飛躍

    。中華詩歌自從建安以後,開始注重用詞的修飾作用,使用對偶和用事。尤其“用事”是避免詞藻堆砌的最有效手法,在宋詞中被廣泛運用(用事就是做故事情節)。

    南朝詩人鮑照的七言詩和雜言詩(含長短句),對七言詩做了重大改進,他將原來的逐句押韻變成隔句押韻,並且可以自由換韻,為七言詩的發展拓寬了道路,使七言詩在詩壇獲取重要地位。

    (4)有一個人把樂府戴上光環,

    推上巔峰!

    在我收藏的老版衡唐退士選編的

    《唐詩三百首》中,標註著大量的樂府詩,其中成就最高的當屬李白,他把樂府詩中的雜詩發揮到極至。他讓樂府詩在格律詩已經成熟並風行的盛唐時期依然卓而不群!人們熟悉的《蜀道難》中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何等的精妙?

    《將進酒》中“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何等的酣暢淋漓!《唐詩別裁集》中論述:“讀李詩者於雄快之中,得其深遠宕逸之神,才是謫仙面目。”

    樂府詩因李白的出現而名聲大震,也因李白的逝去而隱末詩壇,因為在律詩絕句盛行的年代,再也沒有人能象李白一樣能用樂府寫出曠世佳作……李白走了,而古風之韻長留,願後人再續其神韻,再著華章!

  • 7 # 左悲傷與右感性

    樂府相當於現在的流行音樂,雖然部分有流傳,知道的人也比較少了。很多時候也不實用與現實生活裡,自然沒有詩歌可以應用在現實生活裡,詩歌也源自於生活,真實表達情感,也可以應用到當時的心情裡,自然流傳度會比樂府高了。

  • 8 # 四方國學

    詩詞鼎盛屬唐宋 寂寞花開漢樂府本文共計1274字,創作耗時5小時,預計閱讀時長5分鐘。| 摘要樂府詩“生不逢時”;創作隊伍中缺少領軍人物;大多以現實生活為主,難以產生共鳴;不朗朗上口。綜上所述,樂府詩流傳沒有唐詩流行。正文

    提起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人們常常會說,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卻鮮有人提起樂府詩,樂府詩就像一朵盛開在懸崖上的百合花,被世人冷落了。

    樂府詩在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上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它為後來的唐詩、宋詞起到了引路人的作點。

    首先,樂府詩“生不逢時”。

    樂府詩誕生的年代處於中國分裂的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這個時代戰火紛飛,統治者像走馬燈一樣不停的變換。

    從孫氏兄弟割據江東到挾天子以令諸侯,從官渡之戰到夷陵之戰,從樊城之戰到淝水之戰……百姓流離失所,衣不遮體,食不果腹。

    即使是在這樣的水深火熱的情況之下,仍然有樂府詩在其中誕生:

    “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

    一位意氣風發的少年,躊躇滿志地去從軍行。他渴望建功立業,用自己的雙手和辛勤的汗水,撐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然而事與願違、壯志難酬,直到他耄耋之年才回到故鄉——眼前的蕭瑟景象讓他淚如雨下……人們哪有時間,哪有心情去欣賞那一首首清理雋永,意味深長的樂府詩呢?

    其次,樂府詩的創作隊伍中缺少領軍式的人物。

    提起唐詩,我們想起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提起宋詞,我們想起了蘇軾,辛棄疾,陸游,李清照……然而,提起樂府詩,即使讓我們搜腸刮肚,也未必能夠講出幾位流傳千古的大詩人吧!絞盡腦汁,即使是赫赫有名的樂府雙璧《木蘭詩》和《孔雀東南飛》,它們的作者也是佚名的啊!(原因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瞭——在那個戰亂年代,即使是真的有名的詩,作者也不見得能流傳下來啊。)

    其三,樂府詩大多是以現實生活作為創作內容。

    如果脫離了那個特殊的時代,讀者往往難以產生共鳴。還是拿《木蘭詩》來舉例吧:這首詩的第一句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對於我們來說,可能已經十分陌生了。因為我們在現在這個時代,很少能見到幾乎家家戶戶的婦女們都在織布的情形了——正是這種陌生感,隔閡了那個時代與現在的讀者,這種代溝很不容易產生共鳴。即使這樣,我們還是透過相關的動畫、電影、節目等一系列措施還原了當年的情景,才得以管中窺豹。後面的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這些只有在古代才出現的情景,我們現在更是隻能在一些電視劇裡才能看到。迴歸段首那句話,脫離了時代,脫離了那時的環境,你沒有感同身受過,就難以產生共鳴了。

    其四,樂府詩不像唐詩宋詞那樣平仄協條,朗朗上口。

    這也在客觀上讓樂府詩的流傳先天不足。

    總結 | 樂府詩:默默無聞的豐碑

    雖然樂府詩並不像唐詩宋詞那樣引人注目、廣為流傳,但樂府詩中的許多作品也是文學發展史上的一座座豐碑。比如大家熟悉的《孔雀東南飛》《木蘭辭》《古詩十九首》……也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讓我們把這些事熟讀成誦,繼往開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身邊做起,從誦讀做起,從熱愛做起!

  • 9 # 使用者1166648086914

    準確地說,樂府詩的創作背景其實都是政治和戰爭影響下的產物,當時漢代從武帝開始,就頻繁地發動戰爭,大量地徵調行役戍卒,造成人民的大批死亡,也使大批人流離失所。因為在沒有經濟基礎作支撐,導致沒有像唐詩宋詞一樣流行

  • 10 # 老街味道

    問題:為什麼樂府沒有像唐詩宋詞一樣流行?

    前言

    其實樂府詩也一直非常流行,並不亞於唐詩宋詞。北宋時期郭茂倩的《樂府詩集》收錄了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樂府詩與唐宋詩歌並不是完全割裂兩種詩 。

    一、廣義的樂府與狹義的樂府

    1、狹義的樂府

    "樂府"一名始於西漢,漢武帝建立樂府,掌管政府所用的音樂兼採民間詩歌和樂曲。這時期的樂府歌詞被稱為樂府詩。

    《陌上桑》和《孔雀東南飛》都是漢樂府民歌,特別是後一篇,篇幅很長。漢朝的樂府詩的確流行性不如後面的詩歌,但是這僅僅是對我們現代人來說,對於古人來說未必。

    2、廣義的樂府

    不過,後來人們把仿效樂府古題的作品都稱之為樂府詩。僅僅包括魏晉南北朝、隋唐,連宋元以後的詞、散曲和劇曲,因配合音樂,有時也被稱樂府。

    這時再說流行性的問題,就有些偏頗了。 在唐宋以前我們也能舉出很多例子。例如人人都能吟誦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就是樂府詩,“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也膾炙人口,還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等等,這些張口就來的詩句都是樂府詩。

    到了唐宋以後,流行的樂府詩就更多了。

    二、唐宋的樂府 近體古體都有

    唐詩中的樂府詩未必都能歌唱,有的僅僅是因為使用了樂府古題而已。

    樂府詩原本是古體詩,在唐朝的樂府詩既有古體也有近體。古體詩如李白的《玉階怨》、《蜀道難》等。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盧綸《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二》

    李益《江南曲》也是一首近體絕句: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而沈佺期《獨不見》又是一首毫無瑕疵的七言律詩。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李白的《關山月》也是一首樂府詩,但是李白是按照五言排律的方式寫成: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除了兩處不對仗外,平仄,黏連,押韻都符合格律要求。

    又如南宋陸游的樂府詩《長幹行》:

    裙腰綠如草,衫色石榴花,十二學彈箏,十三學琵琶。寧嫁與商人,夫婦各天涯,朝朝問水神,夜夜夢三巴。聘金雖如山,不願入侯家,鄣袖庭花下,東風吹鬢斜。結束語

    如果僅僅說”漢樂府“為什麼不如唐詩宋詞流行的話,我覺得從數量上、質量上、形式的多樣性上、語言的變化上,唐詩與宋詞更容易讓我們理解、更容易產生共鳴是一個主要原因。

    從廣義的樂府詩來說, 漢魏樂府雖然傳下來的數量少,但是依然有很多如《陌上桑》和《孔雀東南飛》、《短歌行》、《木蘭辭》等等這樣名篇。到了唐宋時代,樂府詩中又產生了有大量的膾炙人口的名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狗咳嗽肺部感染是什麼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