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江office

    前秦既不是在過去的五百年間在東亞世界建立一統帝國並且佔據人口基數優勢的中原漢人所建立的(華夏認同),也沒有一套能糊弄住當時百姓的“天命轉讓手續”(禪讓)來宣稱自己是漢帝國的接班者(天命認同),更沒有一個充足的時間來將【漢制化】走徹底從而形成一個君主集權的官僚體制政治體(組織凝聚)。經歷了淝水之戰重大挫敗的前秦,便喪失了唯一一個能夠使得天下服膺的威勢:不斷取得的重大軍事勝利,而且淝水之戰的失利,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東晉的天命所佑提供了足以說服當時之人的強力佐證,反而進一步強化了東晉本來就不斷強調的華夏認同與天命認同。

    在天命名分、華夏認同、組織凝聚、軍事威勢等方面全方位一無所有的前秦,當然會走向歷史所呈現出來的那種雪崩式的瓦解。

  • 2 # 使用者已線上2018

    前秦則是第一個完全統一北方地區與巴蜀地區的非漢人政權,這是前秦政權與東漢曹操霸府政權的絕大不同之處。前秦政權並不具有曹操那樣與【漢王朝】千絲萬縷的聯絡,它在短促的半個世紀內始終無法名正言順地利用【漢王朝】的各種名號(官號、爵號、將軍號)來組織起一個真正【漢制化】的高效統治體制。前秦政權其實始終徘徊在部落豪酋與漢式皇權兩大權力模式的搖擺與衝突之間,這是十六國政權的通病!苻堅之所以始終自居【天王】,而非【皇帝】,其實也有這一層因素在裡面:【天王】是一個可以被部落豪酋與漢人豪族所接受的稱號,一種類似於當年周天子的稱號,部落豪酋可以憑藉傳統的部落兵制分享前秦政治的利益,漢人豪族也可以憑藉既有的地方塢堡保持相對割據的狀態,“兩豪”的存在,其實可以比喻成一種沒有分封之名的【再封建】。

    無論氐族出身的苻堅與貧寒出身的王猛如何在政治上擴張“君權”,都無法徹底改變部落豪酋依託部落與漢人豪族依託塢堡的存在,“兩豪”都在一定程度上是【聚族】的,是有一大幫子(成千上萬)的血親或擬製血親追隨的,這種【族屬關係】憑藉苻堅與王猛兩個既不搞【門閥政治】也不搞【軍事民主】的集權派是玩不轉的!(從這個角度其實可以解釋為什麼北魏孝文帝要走門閥主義道路)

    前秦政權本身其實就是作為氐人豪族的略陽蒲氏拉攏了一幫子氐人豪族(比如呂婆樓、呂光父子)共同在後趙崩潰後的關中平原上建立的割據政權。前秦政權的漢制化程序,從苻堅任用王猛起算(357年),頂多也就在苻氏宗王、氐人豪酋的內部阻力下進行了(383-357=)26年,而且這26年間還需要征服並鞏固黃淮海平原、山西高原、陰山南麓、四川盆地、河西走廊等廣大新附地域,內外軍政事務繁忙的局面,使得妥協與敷衍難免影響了漢制化的進度,私以為很難落到實處。

    那麼,苻堅在淝水之戰前後所掌握的其實是一個形式上的漢制化政權,實際上依舊有部落豪酋的權力運作慣性影響著前秦的中央政局,依舊漢人豪族割據塢堡而將權威浸入到地方政局之中,“雙豪”的政治影響力始終是前秦時期北方政局的有力潛流,他們只是一時畏服於天王苻堅的軍事勝利而已。一旦苻堅遭遇重大失敗了,而且還是在親征的前線發生重大失敗,散步於北方各地的大小“雙豪”便開始了抉擇,勢力小的只會想著趕緊依附一個勢力大的,勢力大的野心家們便會明目張膽起來,不再尊奉【前秦天王】這樣的一個只是剛剛開始集權過程沒多久的【共主】,群雄逐鹿的局面便會再一次發生。

    在以慕容垂為代表的關東豪族心目中,你略陽蒲氏即便換了個【苻氏新馬甲】,也在當年的秦燕對峙局面中,遠遠不如人家慕容燕的。慕容垂憑什麼在關東地區依舊不忘當年“前燕恩德”的情況下隱忍下十年前的各種不甘心,怎麼不會趁機一搏?而姚萇一族當年好歹也是與略陽蒲氏差不多地位的豪族,又怎麼會安生呢?至於陰山南麓的劉衛辰與拓跋珪,河西走廊的各路豪族,不過是被前秦集中優勢兵力拉攏或打擊了一波暫時屈服而已,前秦自己把持不住了,人家自然也是更樂意至少回到後趙時期局面的。

    畢竟,前秦既不是在過去的五百年間在東亞世界建立一統帝國並且佔據人口基數優勢的中原漢人所建立的(華夏認同),也沒有一套能糊弄住當時百姓的“天命轉讓手續”(禪讓)來宣稱自己是漢帝國的接班者(天命認同),更沒有一個充足的時間來將【漢制化】走徹底從而形成一個君主集權的官僚體制政治體(組織凝聚)。經歷了淝水之戰重大挫敗的前秦,便喪失了唯一一個能夠使得天下服膺的威勢:不斷取得的重大軍事勝利,而且淝水之戰的失利,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東晉的天命所佑提供了足以說服當時之人的強力佐證,反而進一步強化了東晉本來就不斷強調的華夏認同與天命認同。

    在天命名分、華夏認同、組織凝聚、軍事威勢等方面全方位一無所有的前秦,當然會走向歷史所呈現出來的那種雪崩式的瓦解。套用【克萊因綜合國力公式】PP=(C+E +M)×(S+W),沒有(S+W)的前秦,即便擁有遠超東晉的(C+E+M)也終將在【綜合國力】上完全歸零。套用中國古代的【天時、地利、人和】分析正規化,前秦喪失了一切能夠產生【人和】結果的要素,有再多的【天時地利】也沒用。簡言之,沒有名號與組織去聚攏人心,人心散了,隊伍自然不好帶。

  • 3 # 風的季節ooxx

    一:茯堅

    在位前期,勵精圖治,重用漢人王猛,推行“休養生息,加強生產”政策,實現國力強盛,接著以軍事力量消滅北方多個獨立政權,成功統一北方,並攻佔了東晉領有的蜀地,與東晉南北對峙。 [3] 建元十九年(383年),興兵南下,發動淝水之戰。 [4] 意圖消滅東晉,一統天下。最終敗給東晉謝安、謝玄率領的北府兵,導致前秦陷入混亂,各民族紛紛獨立。

    符堅是個超前思想的人,假如活到現代一定是一個民族和睦的大使。他征服的所有國家的國君和文臣武將,他大多都不殺害,除非是人格低劣的他才會殺。大多數被他滅亡的國家的重要人物他都不殺

    取而代之的他把本民族氐族紛紛派到邊境去駐守,假如一旦事變,符堅身邊都沒有自己人。

    符堅搞統戰這招確實可以,能籠絡人才,他以為他對別人好,別人也就會加倍回報他。他的想法太天真了,在當時的民族矛盾特別激烈的時候,別人的投降只是權宜之計,這些人遲早都是動亂的根源。

    苻堅平定國內叛亂,並征戰四方,滅掉了前燕、前仇池、前涼、代國,讓吐谷渾、鮮卑俯首稱臣,一統北方。然而淝水之戰也暴露出苻堅好戰、急於就成的缺點,在沒有穩定好本國局勢的情況下,著急南下。幾次叛亂則有苻堅過於仁慈的原因。

    在個人素質上,苻堅受到漢文化的影響,博學多才,寬容大度,善用漢人,英勇善戰,敬老愛民。但是王猛死後,沒了管束,用人不當,好大喜功,生活也日漸奢靡,經同時寵幸前燕清河公主和慕容衝姐弟,婚外戀至極。他的性格其實已經決定了他的命運!

  • 4 # 歷史淘沙

    首先我覺得前秦在淝水之戰後一蹶不振說法不貼切,也不準確。

    史書上關於淝水之戰以後的事情,經常是這樣寫‘淝水之戰後,原先統一各民族紛紛獨立,黃河以北又再陷入分裂狀態’。從這句化中可以看出兩點:1.各民族獨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先後之分的;2.黃河以北亂了,但是前秦的其他地區沒有亂。

    這就說明前秦在淝水之戰後,對黃河以南和長江以北的地區還是有絕對控制權的,依然很強大,並沒有一蹶不振。後面事情的發展,是因為苻堅個人原因,把一手好牌全打爛。

    比如淝水之戰後,各民族開始紛紛獨立,北方的丁零開始起兵叛亂,苻堅竟然還讓前燕貴族慕容垂領兵北拒丁零,結果慕容垂出了長安城直接就領兵到前燕故地復國去了。苻堅為何對人毫無防備之心,因為苻堅性格太過仁慈,比如在淝水之戰前,曾命令仇池國降將楊安領兵進攻仇池國,滅了仇池之後還讓楊安總督原仇池地區的軍事,這不是放虎歸山嗎?

    像這種放虎歸山的事情苻堅可沒少幹,王猛生前曾多次勸告苻堅,對待敵人不能太過仁慈,否則容易多生事端,苻堅略有收斂。

    還有就是苻堅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每滅掉一個國家就把皇室貴族遷到長安,竟然還給安排有實權的官職;被滅國家的故地就讓被滅國投降的將領駐守,苻堅真是怕敵人不反叛呀。結果淝水之戰後,這些將領要麼自己獨立,要麼擁戴故國皇室後裔獨立。這些都是拜苻堅的仁慈所致,所以說淝水之戰後,前秦依然很強大,只是沒有了王猛輔佐的苻堅,在治理國家上玩不轉,把一把好牌全打爛,國土面積越混越小,自己挖坑埋葬了前秦的江山。

  • 5 # 胖哥生活記錄

    淝水之戰後,東晉的迅速北伐,促成了前秦的一蹶不振。

    苻堅是那種動搖國本的戰爭動員,苻堅發動淝水之戰之前的情況是:

    1,苻家精銳四散到各個軍分割槽,關中空虛,充滿鮮卑;

    2,鯨吞代、巴蜀之後,在籠絡佔領區士人的操作上是失敗的,尤其是針對朱序方面是失敗的;

    3,進攻重點在奪取巴蜀之後仍然選擇了壽春

    4,戰爭動員有隋煬帝東征和拿破崙徵俄前的情況:政治目的大於軍事目的,過於龐大的軍事力量除了威懾東晉,更多的是消耗內部的不穩定因素;

    5,王猛死了。苻堅有一種我終於當了爸爸的錯覺,故而親貴反對的越厲害,他就越執著。

    總結苻堅的操作,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容錯率很低的計劃,希望達到的戰略目的太多,而且主次不清,故而容易失敗;

    對比王猛每一次的謀劃,主要目的都只有一個,所有思路圍繞主線而進行,就知道王猛和苻堅的操作能力是雲泥之別;王猛在征服一個新的地區之後,永遠想的是如何消化該地區的統治階層,故而王猛絕不會在消滅鮮卑人和羌人上層之前就南征。類似的操作是,王猛在內部推行變法前後,主要的鬥爭物件永遠都只是符家的五貴,這幾個人清除之前,前秦的戰略資源就無法發揮出來,發揮不出來的情況下,王猛絕不會發動滅國戰爭。後來就是打燕國的時候,也是慕容垂出奔,燕君亂搞還用了慕容評這個狗奴才時王猛才出的手。

    1,東晉手裡有一支絕對的精銳部隊,是南下漢人組成的,對北方少數民族仇恨極大。這裡面不少是冉閔中後期亂搞以後,看著不對勁投靠東晉的力量。

    2,桓溫死了十年,門閥共和進入穩定狀態,謝安已經完全穩定了局面。

    3,這些情報王猛很重視,苻堅不重視。王猛反覆講正統人心還在江東,指的是什麼?指的就是流亡漢人還是站在東晉這邊的。

    核心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苻堅真的動員了九十三萬人,太實在了。這次失敗傷到國本

  • 6 # 良人一品

    383年淝水之戰後,前秦內憂外患,苻堅385年死,但前秦好歹撐了11年,到394年才滅亡。

    為何淝水之戰和赤壁之戰,戰後情況不一樣,除了前秦內患大的因素外,恐怕還有個因素:

    淝水之戰前後,東晉的實力強悍。赤壁之戰時,孫權、劉備太弱小。

    淝水之戰後,東晉的迅速北伐,促成了前秦的一蹶不振。

    淝水之戰前幾個月,東晉還在進攻前秦,收復襄陽

    淝水之戰前,東晉還在主動進攻前秦,一點沒有我很弱,所以我要防守的覺悟。

    383年5月,東晉進攻前秦,欲圖收復襄陽,383年7月,前秦開始動員大軍南下。383年10月,10月20號,東晉謝玄在淝水一帶,大破前秦苻堅。384年1月,慕容垂自立的同時,東晉開始北伐,東北克譙城,西北克漢中和東三郡。384年9月,東晉謝玄收復黃河以南,兗、青、司、豫4州大量土地。

    淝水之戰後的2個月,東晉就北伐;淝水之戰後的11個月後,東晉就收復兗、青、司、豫4州之地,黃河以南的大片土地,這種規模的出兵,需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是東晉實力的體現。當時苻丕一面與慕容垂在河北鏖戰,一面只能向已經在黃河北岸的東晉求救。

    所以前秦內患+東晉迅速北伐,促成了前秦的不振,但前秦底子還在,淝水之戰後11年才滅亡。

    下圖為384年,東晉幾路的全面反擊,藍色為進攻路線(注)資治通鑑卷一百五:(383年)夏,五月,桓衝帥眾十萬伐秦,攻襄陽;遣前將軍劉波等攻沔北諸城......秋,七月,郭銓及冠軍將軍桓石虔敗張崇於武當,掠二千戶以歸......秦王堅下詔大舉入寇,民每十丁遣一兵;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384年)桓衝遣上庸太守郭寶攻秦魏興、上庸、新城三郡,拔之。將軍楊佺期進據成固,擊秦梁州刺史潘猛,走之。(注)晉書帝紀第九:(383年)冬十月,苻堅弟融陷壽春。乙亥(10月20號),諸將及苻堅戰於肥水,大破之,俘斬數萬計,獲堅輿輦及雲母車......(384年)九年春正月庚子......龍驤將軍劉牢之克譙城。車騎將軍桓衝部將郭寶伐新城、魏興、上庸三郡,降之......(384年)九月辛卯,前鋒都督謝玄攻苻堅將兗州刺史張崇於鄄城,克之。(注)晉書謝玄傳:(384年)玄復率眾次於彭城,遣參軍劉襲攻堅兗州刺史張崇於鄄城,走之,使劉牢之守鄄城。兗州既平......遣淮陵太守高素以三千人向廣固,降堅青州刺史苻朗。又進伐冀州......堅子丕遣將桑據屯黎陽。玄命劉襲夜襲據,走之。丕惶遽欲降,玄許之。丕告飢,玄饋丕米二千斛。又遣晉陵太守滕恬之渡河守黎陽,三魏皆降。以兗、青、司、豫平,加玄都督徐、兗、青、司、冀、幽、並七州軍事。赤壁之戰時,孫權、劉備太弱

    208年曹操南下時,荊州投降,而“劉璋始受徵役,遣兵給軍”(武帝紀),而孫權不過大半個揚州,還有內患,劉備更是才區區一縣之地。

    赤壁之戰後,孫劉聯軍只能西進,搶奪荊州而已,說白了,孫權、劉備實力太弱,壓根沒有實力北上,導致赤壁之戰後的一段時間裡,曹操勢力也比較安穩。

    但是,隨著劉備的崛起,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下圖為208年,曹操南下的形勢,孫權、劉備皆弱小

    218年,劉備花了10年,就從1縣之地,擴充套件到兩州之地,兩路反擊曹操。從218年4月到219年7月,劉備把軍事攻勢引向就地殲滅敵人,重兵集團的戰略決戰,連續組織震驚華夏的漢中、襄樊,兩個大戰役。

    而曹魏方面,戰爭和遷民達到數十萬,引發幾乎百萬民眾的徭役,加上鉅額錢糧花費,導致黃河以南的百姓紛紛起義。218年,弘農郡陸渾縣,普遍畏懼漢中的“惡憚遠役”,於是百姓孫狼殺了縣主薄,率先打響起義第一槍。河南尹梁縣,潁川郡郟縣,南陽郡宛縣也相繼發生起義。

    218年,許昌發生勾結關羽的叛亂,到219年關羽北伐,荊北和豫州潁川崩潰,大量屯田民逃亡,曹操還要考慮遷徙在這一帶的產業,被司馬懿等人,以孫權不爽關羽得意的理由而勸止。

    淝水之戰後11年,前秦滅亡;赤壁之戰後11年,劉備、關羽兩路反攻曹操,威震華夏。說白了,赤壁之戰,孫劉實力太弱,所以難以引發曹操內部混亂。

    等219年劉備實力強了,打了漢中、襄樊兩個戰役,曹操勢力也沒有慕容垂和姚萇,結果卻百姓紛紛起義而“北邊大小憂懼”,曹操也開始內外交困,逐漸走向崩潰,要不是孫權......

    要知道220年荊北附近,被關羽打的糜爛,曹丕“以樊、襄陽無谷”,直接放棄了襄樊......

    下圖為219年,劉備兩路反擊曹操的形勢圖,曹魏內外交困,幾乎陷入崩潰(注)潛夫論實邊:民之於徙,甚於伏法。伏法不過家一人死爾。諸亡失財貨,奪土遠移,不習風俗,不便水土,類多滅門,少能還者。(注)三國志胡昭傳:建安二十三年,陸渾長張固被書調丁夫,當給漢中。百姓惡憚遠役,並懷擾擾。民孫狼等因興兵殺縣主簿,作為叛亂,縣邑殘破。固率將十餘吏卒,依昭住止,招集遺民,安復社稷。狼等遂南附關羽。羽授印給兵,還為寇賊。(注)三國志關羽傳: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注)曹瞞傳曰:是時南陽間苦繇役,音於是執太守東里袞,與吏民共反,與關羽連和。(注)三輔決錄:以禕慷慨有日磾之風,又與王必善,因以聞之,若殺必,欲挾天子以攻魏,南援劉備。時關羽強盛,而王在鄴,留必典兵督許中事。文然等率雜人及家僮千餘人夜燒門攻必,禕遣人為內應,射必中肩。(注)晉書宣帝紀:魏武以荊州遺黎及屯田在潁川者逼近南寇,皆欲徙之。帝曰:荊楚輕脫,易動難安。關羽新破,諸為惡者藏竄觀望。今徙其善者,既傷其意,將令去者不敢復還。從之。其後諸亡者悉復業。(注)魏略曰:時太子在鄴,鄢陵侯未到,士民頗苦勞役,又有疾癘,於是軍中騷動。群寮恐天下有變,欲不發喪。

  • 7 # 李子木家

    苻堅雖然淝水之戰,大敗而歸,損兵折將,但是他之前所做的功勞,難道就不算功勞了嗎?他之前打贏的勝仗,難道就不算勝仗了嗎?

    雖然在淝水之戰中,苻堅確實有很多判斷失誤的地方,他不僅過於心急,而且戰術不得當,並且有一些太過於仁慈。

    但這並不能代表他是一個沒有謀略的人,在天下大亂的那個年代,他可以將各國一併收復統一北方,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雖然說在這其中王猛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如果沒有苻堅,王猛一個人也是做不到的。

    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人一次的失敗,或者是判斷失誤,就否定他這一生所有的豐功偉績。這就好比,如果運動員在賽場上失利了,那麼就代表他是一個不好的運動員嗎?

    況且淝水之戰,這一戰的失敗,有很多的因素。雖然看起來是有絕對的兵力優勢,但是這些兵都各懷鬼胎,所以說人多不一定力量大。

    每個人都會有失誤的時候,這是在所難免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呀。就算是之前那些有謀略的帝王,有腦子有才華的領導者。

    他們也是有自己的思維誤區,以及思想短板的。所以在這個時候,身邊有一個人能提醒著他,或者是和他互補是非常重要的。

    王猛對於苻堅來說就是這樣一個存在,但是後來王猛去世了,所以說他就失去了自己的一員猛將。

    時間的推移和時代的更迭是在所難免的,所以說就算沒有淝水之戰,前秦也是會覆滅的。

  • 8 # 三代而下

    當時為五胡時期。五胡為匈奴、鮮卑、羌、氐、羯。前秦苻堅通一北中國後,對各族降將都委以重任。苻堅是氐族,在五胡中人數較少。為了維護統治,把本來人數不多的本族人分散到全國各地。淝水之戰時苻堅調集全國兵力,從前鋒到後隊相距幾千裡。苻堅親赴前線指揮,不幸戰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導致全線崩盤。鮮卑人慕容垂、羌人姚萇等趁勢而起建立政權。苻堅逃回長安後局勢已不可收拾了

  • 9 # 恣意憐

    苻堅想透過淝水之戰統一南北,所以此戰他總共動員了80多萬人,結果被東晉名將謝安和謝玄用8萬人打敗。經過淝水之戰,苻堅不但心裡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實力更是受到了重創。淝水之戰,苻堅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只有慕容垂部的三萬人沒怎麼損失。沒有了軍隊,政權自然不會穩定。苻堅靠軍隊征服的北方各民族自然也會因此擺脫苻堅的統治。苻堅就是意識到這些問題所以才會在淝水之戰後一蹶不振,當然也與苻堅的心裡素質有一定關係,

  • 10 # 玖伍貳柒463

    淝水之戰前,前秦佔據中國的大半土地,為何戰敗後一蹶不振呢?

    個人認為其實主要的區別在於隋完成了內部的整合,而前秦內部則是一盤散沙。事實上,由於西晉八王之亂,北方一片混戰。緊接著就是五胡亂華,前秦其實就是五胡亂華的一份子。但是苻堅卻是一代英主。在他的統治之下,定法制、獎勵農耕(苻堅皇后苟皇后都要親自養蠶,以示重視農桑)、大力提倡儒學,恢復生產,在王猛的配合下,前秦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可惜王猛死的太早了。

    當然,淝水之戰的結果大家也看到了。苻堅的大軍分崩離析以後,姚萇、慕容垂的實力並未受損,很快就開始了分裂和自立反攻倒算的過程。隨後姚萇姚興父子奪了前秦的關中,姚萇甚至在佛寺中縊死苻堅,建立後秦。而慕容垂在淝水之戰後立刻自立,建立了後燕,也算是縱橫一時。所以說,王猛被稱為南北朝時的諸葛亮,不是沒有原因的。此人不僅治國有術,而且確實有眼光。實際上,如果苻堅不急於求成,遵循王猛定下的策略,休養生息,完成內部整合等待時機再攻晉,也許他就可以在楊堅之前200年統一華夏,就像題目中所說的,成為第一個統一全國的少數民族皇帝。可惜,他沒聽王猛的,也沒聽群臣的,落了個身死國滅的下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糖尿病人可以喝酸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