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雨峰

    電視連續劇《雍正王朝》,是一道精美絕倫的文化藝術大餐。在這部經典的電視劇中,所塑造的人物,沒有壞人好人之分,亦邪亦正,角色活靈活現,對白出神入化。在眾多的人物中,有一位與愛新覺羅家族長期保持姻親關係的人物,他就是康熙的舅舅佟國維。佟國維老謀深算,政治心機深不可測,既與康熙合作,完成了劇中最大的一次交易,又確保了自己家族的長盛不衰。

    在《雍正王朝》中,佟國維這個人物的戲並不多,出現伊始,佟國維和張廷玉相似,出鏡機會很少。維有早朝之上,皇帝端坐龍尊,佟國維、張廷玉、馬齊等文武百官,及一眾皇子唯唯諾諾,偶爾滑過幾個鏡頭。所以在這部劇的前面部分,他的形象並不立體,也不夠飽滿,但隱隱給人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

    在文武百官舉薦新太子的劇情中,佟國維的形象,開始由模糊漸漸清晰。當佟國維的追隨者們,向其打聽薦舉八阿哥的訊息之後,佟國維,就像一頭敏銳的獵豹,暗待時機,厚積薄發。

    康熙薦舉太子的策略,表面看來,立太子既是皇帝的家事,也是國家大事,由文武百官舉薦,似乎並無異議。但康熙在上諭中表示,新太子由百官舉薦,且“一惟公議,絕無偏私”,就有些蹊蹺了。封建王朝,皇帝權力,至高無上,莫說立太子是件大事,便是人事任命這等小事,最終的權力,也是握在皇帝的手中。因此,除非康熙民主意識興起,才讓文武百官推舉新太子,否則,康熙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其實,康熙的真實目的,是在刺探諸位皇子“背後”的實力。所有的統治者都憎惡結黨營私,哪怕是自己的親生。

    劇情發展到張德明(術士)的出現,說了一堆“八王大”、“王上加白”的言論,八阿哥雖然內心極為高興,卻也心智超人,不顧眾人反對,及時選擇將張德明交於父皇。一來可以試試父皇的態度,判斷出在父皇心目中的位置;二來張德明的話非同小可,萬一被政敵利用,便會召來殺身之禍,將術士交於康熙,推卸責任,便可立於不敗之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八阿哥的這點小伎倆,康熙心知肚明,他正想讓阿哥和那些官員們跳出來。

    康熙大帝的政治手腕確實高明,八爺黨自以為皇帝心中的太子人選是八阿哥,文武官員大多也站出來,唯恐喪失這次立功的好機會,紛紛開始舉薦八阿哥。佟國維難道真的覺得八阿哥一定是新太子人選嗎,其實未必。

    佟國維從來不看好八阿哥,因為早在太子被廢之前,佟國維就派侄子隆科多擔任理藩院的牢頭,也是在這個時候,佟國維就已經燒上了四爺的冷灶,並沒有向任何人透出一點點口風。

    隨著劇情突然發生變化,康熙突然踱步來到了上書房,對佟國維和馬齊舉薦新太子的奏章毫不關心,而對張廷玉的地方事務很感興趣,弄得佟國維和馬齊甚是尷尬。當時,張廷玉彙報了三件事(四川報捷、河南無災、孝子表彰)。在聽完張廷玉彙報之後,康熙突然提出要把十三阿哥放出來。佟國維便問康熙:要不要說個理由,好對朝野有個交代?佟國維的意思,人,總不能說關就關說放就放,這樣朝廷哪裡還有威信;其二,在舉薦新太子的重要時刻,將十三阿哥放出來,文武百官肯定會亂了方寸。面對佟國維的提問,康熙卻回答說:“朕心疼兒子,這個理由行不行?”

    佟國維在揣摩康熙的心思,康熙心目中的新太子人選,應該不是八阿哥。但佟國維沒有選擇撤夥,因為佟國維已經一籌莫展,騎虎難下,身邊一眾門生,都在指望自己飛黃騰達。到底是佟國維,瞬間想到了萬全之策,那就是他早已佈置下的棋子,他的侄兒——隆科多。是時候了,佟國維要和康熙做個交易了。康熙也十分清楚他的處境,康熙選擇了先請客再“斬首”,並送了佟國維一副老花眼鏡。弦外之音:舅舅,你老了,早該回家歇一歇了,你家還有什麼人,可以接替你?康熙是為了維護佟家一脈相承的地位(畢竟還是自己的舅舅),打發佟國維體面退休,然後讓佟國維推舉一個親人來接班,他就把隆科多順勢推上了前臺。

    此時的佟國維十分明白,回府後自言自語地說道:“萬歲爺,老臣雖是老眼,卻不是昏花呀”。隨後,佟國維讓隆科多告發自己結黨謀私,並極力推舉八阿哥做新太子。這招很靈,原本痛恨拉幫結派的皇上,更加厭惡八阿哥。佟國維還嫌“戲”唱得不夠,又在現場“全力”維護八阿哥,同時破口大罵張廷玉。在佟國維的苦心經營下,康熙大帝徹底地拋棄了八阿哥。而自己在八阿哥心中的地位,又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佟國維侄兒隆科多,也得到了四阿哥的認可,更重要的是,又獲得康熙的信任,掌管九門。

    這出雙簧戲,是康熙大帝與佟國維聯袂合作,演繹得最為精彩的章節!

  • 2 # 紅雨說歷史

    在《雍正王朝》中要論起老奸巨猾,如果要排出前四位的話康熙,鄔思道,張廷玉,佟國維四人必然是站在金字塔頂端的那四個。康熙以帝王心術冠絕天下。鄔思道以揣測人心不遑多讓。張廷玉以謹慎位列權臣。佟國維以陰謀高居首輔。既然我們說的是《雍正王朝》,那麼我們就放下歷史,好好看劇。

    佟國維再把九門提督的位置告訴隆科多的時候,他說佟家能夠屹立不倒的原因就在於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裡明確的就可以告訴我們,佟國維雖然支援的是八爺,但他並不是把全心全意,所有的身家性命都給壓上去。舉薦新太子的時候,佟國維雖然居中聯絡,要求百官一同舉薦八阿哥。當他意識到康熙皇帝對八阿哥並不滿意的時候,沒有就此收手,反而變本加厲的舉薦。這就是要把在懸崖邊上的八阿哥再推一把。

    但是佟國維在面對康熙親自請吃飯,說他老眼昏花,送他老花鏡。佟國維一直佯裝不理解,並且第三天在尚書房議事共舉新太子的時候,佟國維依舊堅持八阿哥,最終被辭退。但是我們都不要忘記一個細節,在康熙請吃飯的那個晚上佟國維戴著老花鏡對著鏡子說,皇上您說微臣老眼昏花,但是微臣的眼睛可亮著呢。佟國維是故意揣著明白裝糊塗,他的目的就是讓自己的侄兒隆科多上位,從而退居幕後。

    死鷹事件到了奪嫡的關鍵時刻,佟國維讓隆科多沒有聽八阿哥的,也沒有聽四阿哥的,而是讓他聽皇上的。佟國維心裡有的是佟家的將來,所以佟國維對八阿哥是“捧殺”,對四阿哥是暗中支援,對皇帝是實心,對佟佳則是真心。所以在刑部案關係到廢太子的時候,他還一味的推薦八阿哥去接下這個重差,所以為了佟家,他要捧就要捧得高,要摔就要摔得狠。

    所以說佟國維不僅懂為官之道,更懂得如何運籌帷幄更加如魚得水,可惜隆科多沒有學到精髓,最後選錯了路子,被雍正囚禁到死。

  • 3 # 東東歷史

    如果說宦海沉浮幾十年,還不通官場之道的話,那佟國維又怎麼可能做到上書房首席?

    康熙不是傻子,而是一代明君,如果佟國維無能,康熙會容忍嗎?

    最簡單的判斷就可以知道,佟國維絕對不簡單,至於是不是那個最懂官場之道的,那倒是未必。佟國維家族跟愛新覺羅家是世代姻親,在這種情況下,佟國維比那些純粹的漢臣,要多了一份負擔,那就是要維持整個家族與皇家的關係。

    這種需要維繫的東西,不是僅僅能夠懂官場之道就能解決的,而且有時候還得與官場之道想衝突。在相沖突的時候,佟國維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家族利益至上的原則。

    太子被廢,推舉新太子之時,佟國維就選擇了放棄官場之道而保全家族利益。如果選擇官場之道,那佟國維絕對不應該搞串聯,因為這是皇帝最不喜歡的朋黨。更不應該在朝局紛繁複雜之時,阿哥逐鹿已成水火之時,而冒然的急於表達自己支援八阿哥的立場。佟國維支援八阿哥,是想把家族的前途壓在八阿哥身上,也想憑藉自己的威望能帶來更大的勝算。

    即使這樣,佟國維依然信奉最簡單的道理: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所以,才有了讓隆科多推薦四阿哥。

    在康熙否定了推選新太子的決議之後,佟國維的一連串反問,是逼康熙不再考慮八爺。進而增加隆科多推選四阿哥的勝算。這不失為一招妙棋。

    不能說佟國維不懂官場之道,也不能說佟國維最懂官場之道,只是因勢利導,利益的不通權衡與選擇罷了。

  • 4 # HannibalLecter

    《雍正王朝》這個電視劇只用了非常少的幀數,就生動細膩地描寫了三位康熙身邊的老臣、忠良,非常有內涵,他們分別是——

    魏東亭

    王掞

    佟國維

    首先,這三個大爺的鬍子一出場都是雪白的,我們再來看康熙——

    康熙是黑色,夾雜著一點花白。

    這說明什麼呢?說明這幾個大爺,年齡上比康熙大。

    年齡上比康熙大的,除了范進中舉這種,那麼很有可能就是伴隨著康熙從小長大的老哥哥。而能夠陪伴在康熙身邊的,並且全部都是紅頂子的大爺,肯定不是無能之輩,非富即貴,非忠即賢。

    我們回顧歷史,康熙親政得早,小時候帶著一幫布庫擒鰲拜,然後又領著青年才俊剿三藩,平天下,只有血淚裡跟著康熙一起摸爬滾打過來的人,晚年了才可能留著白鬍子,頂著紅頂子杵在朝堂上。

    這三個老哥哥在歷史上,也是確有其人的。

    魏東亭,原型就是曹寅,祖上就隨清軍入關,小時候跟著康熙一起PK各種妖魔鬼怪,一生忠良。《雍正王朝》裡出現了魏東亭也出現了曹寅,但是結局一樣,一個是在康熙朝被田文鏡逼死,一個是在雍正朝被李衛抄家抄了。在《雍正王朝》電視劇裡,魏東亭已經是退下來頤養天年的狀態,不問政事。

    王掞,歷史上確有其人,明首輔王錫爵曾孫,官至文淵閣大學士,他的家族在明朝就是大儒,服務了清朝,到了清朝,王大爺自己也是學霸,最後位極人臣,雖然在康熙晚年因為反覆建議康熙立儲,引起不少麻煩,但是最終是以極好的身份退出歷史舞臺,享年八十四。雍正王朝裡面的王大爺最後是自殺的,有演繹的成分。

    佟國維,這個人就不得了了,所謂佟半朝,我們可以聯絡到佟佳氏,滿族八大姓,人家家裡面是嫁給皇帝了的,而佟國維,佟國綱兩兄弟是跟著康熙馬上打天下,嫡系中的嫡系。

    這三個大爺出生略微不同——兩個是從皇帝身邊一起打鬥的小哥哥升為封疆大吏和朝中重臣的,還有一個是文人士大夫的代表,但是共同點都是紅頂子——一二品,比起那些自己在下面爬了一輩子的官僚來說,已經是位極人臣,無以復加了。

    此外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並不是康熙的臣,而是多了一層感情——一起長大的哥們兒。

    康熙雖然是雄才大略的君主,但是到了晚年也體驗過孤家寡人的難受,他對他身邊死一個少一個的老哥們兒的態度是這樣的——

    這些人不止是他的臣,是他完信得過的盟友。

    而這些大爺和康熙相處,也不是為了給自己謀名利,而是隨時可以為了皇帝,為了江山社稷,犧牲自己的一切。

    魏東亭欠債還不上,一方面因為自己教子無方,一方面因為幾次接待康熙南下敗光了家底,但是他最後寧願選擇自殺,也不願意去找康熙說,就是因為作為真正的老奴,他把康熙的面子看得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敢稱呼自己老奴,其實是極高的榮譽了,在清朝,臣是打工的,奴是身邊的,老奴,則是在身邊伺候了康熙一輩子的。不是所有人都能混到這個位置。

    再來看王師傅,可以在朝堂上直接懟康熙,康熙再怎麼生氣,也不動他。

    在這三個老哥哥里面,魏自殺,王自殺,都是為了康熙,為了江山,作為老奴,你的性命榮辱是不重要的,你隨時可以為了主子犧牲自己的一切,而這種犧牲是不需要溝通,心照不宣的。

    然而,偏偏在權力中心,是非最多的佟大爺,不但沒有死,不但善終,還給自己後代謀了個重要的位子,這就不得不說佟大爺很有心眼了。

    其實這三個老人的身份角色,在《雍正王朝》這個劇裡,都是要為康熙犧牲的。

    魏大爺是冤死的,查賬這件事,康熙用自己兒子練手,兒子出手魯莽,擦槍走火,魏大爺吃了啞巴虧只有自殺,他的犧牲雖然不值得,但是也算是給了鍛鍊四爺一個教訓。

    王師傅的任務是帶太子,太子不爭氣付不起來,後來王師傅又暗中配合康熙,除去了四爺登基路上的障礙,保證了江山的順利延續,這個可謂是大大有功,人善其事,物盡其用。

    佟大爺的位子是最好的,在康熙身邊,上書房首輔,所以權力也要大很多。作為可以和康熙一起吃飯的人,作為康熙不在京中,唯一授權料理國事的人,佟大爺和康熙之間的默契度是最高的,幫康熙忽悠和捧殺八爺,用自己的退換隆科多的進,讓康熙責自己從而帶死八爺,都是佟大爺和康熙的默契雙簧。

    如果說佟大爺懂得什麼官場之道,那就只有一條——信康熙,忠於康熙,一切為了康熙。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有一點小小的保留,那就是用自己的忠信和康熙做交易,換得自己家族的昌盛和子孫後代的榮華。

    其實看《雍正王朝》,一定要知道兩個重點。

    第一,每個人都不傻,都不是臉譜化的,都在自己所處的位置最大程度地發揮。

    第二,八爺彷彿是最聰明的人,各種機巧,各種算計,聰明全部寫在臉上,殊不知這其實是最傻的。

    而根據這兩個重點,發揮得最好的人,不是自以為自己最聰明的人,而是最懂康熙的人,只有康熙才是掌控了一切權力,將一切權力運用把控得爐火純青的人。

    在今天現實生活裡同樣也是這個道理,所謂老謀神算,長輩之所以是長輩,大爺之所以是大爺,必然是有其原因,越是競爭激烈,矛盾尖銳的地方,呆得越久的負責人越厲害。

    所以對於剛入職的年輕人來說,千萬不可恃才傲物,跟在大爺們屁股後面,聽到勸,才玩得轉。

  • 5 # 農民工歪說古今

    佟國維,孝康章皇后的弟弟、孝懿仁皇后的親爹、清聖祖(康熙帝)的舅舅兼岳父,在康熙年間紅極一時。彼時,以佟國維領銜的佟氏家族子弟出將入相,被時人稱之為“佟半朝”。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實際上刻意淡化了這一層關係,甚至連佟國維和隆科多的父子關係都被改成了叔侄,同樣是在刻意淡化這一層關係。

    真實歷史上的佟國維如何我們就不去深究了,總之清聖祖並沒有為難自己的這位舅舅兼岳父。不僅沒有為難,康熙五十八年佟國維去世後,清聖祖還給了這位舅舅兼岳父隆重的身後禮遇。即便後來他兒子隆科多倒臺了,因為清世宗(雍正帝)嫡母兼養母孝懿仁皇后的這一層關係,作古多年的佟國維依然沒有遭到任何清算,算是得以善終了。下面我們單就電視劇《雍正王朝》而言,為什麼說佟國維最懂官場之道?實際上這真算不得什麼官場之道,說白點兒就是政治投機。

    佟國維作為佟氏家族的掌門人,他的一舉一動不僅關乎自身成敗,還關乎著整個佟氏家族的生死存亡。作為彼時的首席外戚集團,佟氏家族樹大招風,佟國維稍有不慎就會給佟氏家族招來滅頂之災。因此,面對康熙帝諸子奪嫡的局面,佟國維採取了商人一般投機的做法。實際上,佟國維此舉多少也有些無奈。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的嫡長子、皇太子胤礽被廢,緊接著庶長子、直郡王胤禔因為向父親建議殺掉胤礽以及被皇三子、時任誠郡王胤祉告發魘陣胤礽之事被革爵幽禁。在嫡長子、庶長子同時倒臺之後,康熙帝諸子奪嫡幾近白熱化。這個時候佟國維倒向誰,對於佟氏家族而言,事關整個家族的興衰存亡。一旦佟國維站錯了隊,即便康熙帝不處置這位舅舅兼岳父,他的後繼之君也不可能容得下佟國維和他身後的佟氏家族。

    近代名人閻老西兒曾經自嘲說自己是“在三個雞蛋上跳舞”。彼時的佟國維又何止是在三個雞蛋上跳舞?康熙帝廢太子之後,讓群臣舉薦新太子人選。既然是群臣,自然少不了首席“宰輔”佟國維。面對形勢向皇八子胤禩一邊倒的局勢,佟國維的最佳選擇就是倒向胤禩集團,這是想都不用想的問題。如果康熙帝此舉是出於真心的,那麼儲位非胤禩莫屬。佟國維如果投反對票,結局是什麼,可想而知。

    俗話說,知甥莫若舅、外甥類舅,佟國維何等睿智之人,他的外甥又怎麼可能僅僅就是讓群臣舉薦新太子人選?佟國維既然已經決定倒向胤禩集團了,回頭是不太現實的,而且在彼時一邊倒的形勢下也不能回頭。但是,佟國維心裡始終是忐忑的、是沒底的,因為他太瞭解自己的這位外甥兼姑爺了——城府太深,自己也不是對手。於是,佟國維採取了一種商人慣用的伎倆——“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在自己全身心投資胤禩集團的同時,讓劇中的侄子(實際上是親兒子)隆科多去搭上皇四子、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帝這條線。因為一旦胤禩倒臺,最有可能成為皇位繼承人的就是雍正帝。如此一來,即便自己倒臺了,佟氏家族仍然可以穩坐釣魚臺。

    佟國維果然是隻老狐狸,事情真的被他預料中了。因為結黨謀儲,胤禩受到了康熙帝的嚴厲訓斥,並且被公開剝奪了皇位繼承資格。到了這個時候,佟國維應該轉變風向了吧?錯!並沒有,他沒有轉向,而是站出來向康熙帝據理力爭,為胤禩鳴不平。為什麼?為了胤禩?非也。一來,佟國維此舉是為了向康熙帝表明,自己舉薦胤禩並非政治投機、更不是結黨,而是出於公心,即便胤禩倒臺了,自己依然堅持自己的意見,依然支援胤禩。二來,藉此把懸崖邊上的胤禩推向萬丈深淵,為隆科多投資的雍正帝制造更大的機會。既然康熙帝因為結黨謀儲處罰了胤禩,這個時候他的“黨羽”還站出來說話,等於是告訴康熙帝,胤禩結黨謀儲已非一日兩日。無論是否結黨,連佟國維這樣的人都站出來替他說話,康熙帝心裡會怎麼想?自此,胤禩在父親康熙帝心中徹底失勢。

    說到底,佟國維並不是所謂的最懂官場之道,而是為了家族利益而不得不進行這一場政治投機。事實證明,佟國維的確老奸巨猾,表面上一心為公,實際上為的就是自己家的一畝三分地,無論胤禩是否入選皇太子,佟氏家族始終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 6 # 日慕鄉關

    其實電視劇設計沒有那麼複雜,奪嫡之戰最大的BOSS是康熙,佟國維不過是康熙立威的戰利品,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過老獵手,康熙與佟國維唱雙簧?太小看康熙爺了。

    佟國維表現的那麼犀利,不過是給康熙磨刀。

    一代聖主的刀下,從沒有無名之輩。如果佟國維是個傻瓜,殺起來有什麼意思,又有什麼意義?

    但要說佟國維不同官場之道,那也說不過去,能做到上書房頭牌,除了家世背景,個人能力絕對是第一位的。

    可惜,他的對手是康熙皇帝,一個16歲就放倒鰲拜的政治天才。

    張廷玉就比佟國維聰明不少。

    作為漢臣,張廷玉能做到上書房大臣,比佟國維要難很多倍。就好比是家族企業,外來打工的和老闆舅舅做到一個職位,容易嗎我!

    更加難得的是,即便官居一品,張廷玉依然戒驕戒躁,時時刻刻保持警惕,不謀私,不結黨,在百官都跟著佟國維上書的關鍵時刻,還能獨善其身,單獨上道密摺,就這勇氣和智慧,就不是佟國維所能理解的。

    千里做官只為錢,誰也不比誰高尚。要說張廷玉不想未雨綢繆,押寶新君未免太過苛刻。

    但張廷玉看的很明白,康熙遲遲不公佈接班人選,一是心裡未作決斷,二是不願意大家早早站隊,影響改革大計。

    皇帝這麼想,做臣子的自然要順著皇帝的思維辦事。

    在領會領導精神層面,張廷玉說是第二,沒人可稱第一,佟國維就是在這犯了錯誤,早早出局。

    等到雍正繼位,張廷玉因為擁立有功,榮華富貴不說,還能受到重用。

    真實的張廷玉也大致如此,在以苛刻文明的雍正一朝十分受寵,早早被雍正定下配享太廟,滿清一朝獨此一家,榮寵倍極。

    當然,人都會犯糊塗,等到乾隆繼位,張廷玉的日子就難過起來。

    只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權力面前,沒有常勝將軍。

  • 7 # 歷史伴讀小二

    《雍正王朝》電視劇中佟國維的出鏡的機會不多,但都在發生大事的關鍵節點上。佟國維作為康熙一朝的常青樹,又策劃隆科多上位,在雍正皇帝登基過程發揮關鍵作用,確保佟氏一族在康雍兩朝的尊貴地位,卻沒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緣故,導致家族退出大清王朝的歷史舞臺。這手段,謀略,為官之道,為臣之道,官場之道豈不是讓人覺得就是“厚黑學”的經典呈現。

    《雍正王朝》電視劇中去分析佟國維的謀略手法,不與正史與原著小說相對比。

    1.從康熙大帝8歲登基御極四海,到駕崩這60年來,有多少權臣都被雨打風吹去,歸入歷史的塵埃中。比如鰲拜四大輔臣,明珠與索額圖兩大朋黨都被康熙要麼抄家圈禁而死。那佟國維是隨康熙兩次出征葛爾丹,並作為上書房大臣,就如宰相級別的人,屬於與康熙一起扛過槍的鐵哥們,康熙朝的老人。一直作為所謂的首輔那麼多年,最後得了個退休回家養老善終的結局。相比於魏東亭在“追繳國庫欠款”案中,被迫自殺而正康熙之名,那豈不是好的太多。

    2.隆科多作為佟國維的侄子,你想親叔叔是當朝宰相,想跟他謀個一官半職或是給推薦推薦也行,總比自己在底層摸爬滾打的強。但佟國維最後寫了紙條上面是標註清楚“職位”“部門”等資訊,但隆科多一看竟然是藩理院的監獄長。隆科多十萬個不願意去當這個監獄長,但最後還是聽從叔叔的命令去當了這個監獄長。

    佟國維為什麼要侄子隆科多去當監獄長呢?別忘了,在康熙四十六年的時候,所謂的太子起兵謀反的案件,太子爺跑到雍正與十三阿哥住處,想要避一避風頭或是研究這個事情應該怎麼辦?但鄔思道建議雍正不能再這個時候與太子見面,最後是十三阿哥與太子一起待了一天,但第二天被抓回來的時候,康熙大帝審理之後,就把十三阿哥與太子關押在藩理院的監牢中圈禁。那佟國維是不是讓隆科多這侄子提前去跟十三阿哥與太子一黨燒燒灶,拜拜神,打打關係。

    3.為什麼佟國維讓侄子去燒十三阿哥的冷灶呢?這個被冷落的皇子,這就是佟國維的手法了。大家都知道佟國維是八爺黨的人,這在政治上一旦站隊了,就不能改變了,任何時候你想兩邊都站隊,都不得罪,那是不可能的事,只會把像“風箱的老鼠”兩頭被堵,只會被整死。但是你站隊之後,你又輕易去改變站隊,在沒有絕對把握的時候,當八爺黨真的是繼承大清帝國皇帝,那時候佟家豈不是被整死。而且在“九子奪嫡”的時候,八爺黨與太子黨可是還沒有分出勝負,最主要佟國維知道康熙大帝還沒有下最終的結論。

    那麼就只能“押寶”的方式,把叔侄倆各人押一邊,佟國維押八爺黨,讓隆科多押太子黨中四阿哥與十三阿哥,只要有一方勝出,那佟氏家族都能夠保持家族鼎盛,恩寵依舊。可是怎麼才能讓人不知道叔侄倆不是一條船的人呢?因為政治上,你佟國維是八爺黨,那自然會把隆科多歸為八爺黨。但佟國維想出一招,就是讓隆科多狀告自己,爭取把隆科多送上九門提督的位置,也為了讓外人認為隆科多為了升官前途著想,連自己的親叔叔都出賣的小人,只是一心為了皇帝著想的大臣。因為九門提督可是關係到皇帝的身心健康的根本,皇位的穩固。

    那麼這樣一來,外人都認為叔侄決裂,隆科多是一箇中間人物,不是任何派系的人,這可是給外人制造煙霧彈的最好結果。那豈不是無論八爺黨還是太子黨或是雍正都尋求支援的炙手可熱的人物,那時候稍微有些傾斜或是關鍵時刻,起到關鍵作用。那佟氏家族會一直鼎盛下去。最後隆科多關鍵時刻協助雍正皇帝登位,隆科多的地位真的一下位極人臣。那佟國維可是含笑九泉,因為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設想實現。

    4.《雍正王朝》電視劇中,佟國維對上康熙發生的各種動作及言語都是他的謀略展現政治智慧。

    比如在康熙第一次廢太子又想復立太子之時,讓滿朝大臣推薦太子的時候,佟國維作為八爺黨,都是一直推薦八阿哥允禩,為八阿哥允禩打造整套營銷方案。但康熙大帝卻是盛怒無比,但佟國維卻說,八阿哥允禩是賢明無比,這是滿朝百官公認的四好青年,為什麼不可以當太子呢?你會在想是不是把八阿哥推到火上烤呢?

    是想讓八阿哥允禩儘快出局還是讓他當太子呢?因為在眾大臣推薦太子人選之前,康熙大帝在大小會議都闡述自己“心中有所屬”的話語。難道佟國維作為跟隨康熙幾十年的老人難道他不知道嗎?他太瞭解康熙,那麼他肯定知道康熙是怎麼想的?把八阿哥推入風口浪尖,那可是一種“捧殺”行徑。

    你看到電視劇裡,佟國維欣然接受了康熙大帝的老花鏡,他還時常帶著上朝。為什麼呢?因為他此舉是不是為了向康熙表明心跡,“康熙主子,老奴已經老了,老眼昏花了,請准許我退休吧,不要秋後算賬,我不是朋黨”。當然康熙大帝對於跟隨他一起戎馬一生的老人都比較照顧,不捨得下狠手,最後允許佟國維退休,罷官退休。

    至此《雍正王朝》電視劇,佟國維的出場次數少,每次都是關鍵節點的大事,但每次都毫無損傷的抽身而出,因為他跟康熙大帝所思所想步調一致。

    所以佟國維最懂官場之道,因為他最懂帝王心,最習慣家族沒落,因為他經歷太多,故他每一步的謀略與手法,都是大家的手筆。也是為了自己家族一直鼎盛下去的謀略佈局罷了。

    佟國維研究透了人性的人精,老狐狸。個人意見,不同之處,請關注。

  • 8 # 楊角風發作

    我就舉一個例子吧,你看完就知道了,這部劇哪有最懂官場啊,哪個人是省油的燈?

    一、

    每個皇子都不是省油的燈(一):

    要想解釋佟國維的行為,我們就必須從熱河狩獵開始說起,之所以會重新舉薦太子,就是因為原太子胤礽被廢。

    在整個事件中,其實透露著每位皇子的計謀,我們先從老大說起,老大胤禔貌似愚蠢,其實手段也是非常高明。

    他之所以被康熙帝圈禁,主要原因不在於他要替父殺太子胤礽,殺太子胤礽也沒有錯,畢竟當時的情況是太子胤礽犯的是弒君謀逆的大罪。

    只是他沒有想到,他此行為的基礎就錯了,當然他被圈禁的表面原因是他在魘鎮太子,其實這並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太子調兵手諭是假的,以此導致老大胤禔也成了受害者,受誰的害?

    老八胤禩!

    老八胤禩當然知道老大胤禔的野心,也明白老大的優勢在哪,這也是他多次利用老大來實現自己目的的原因。

    比如刑部冤案太子胤礽賣官的資訊,就是老八胤禩透露給老大的,其實老大也清楚,這老八是想借刀殺人,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如果不發,他就無法擺平底下的門人,畢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明明有牌在手,卻不打出去,這就是認慫,那還奪個啥嫡?

    等到了八大山莊被圍,老大胤禔再次握到一把好牌——太子調兵手諭,迫不及待地他就送上了康熙帝的門。

    其實這件事有兩個後果:

    一個後果是康熙帝發現不了調兵手諭是假的,那麼毫無疑問,太子胤礽會被廢,受益者就是老大。

    另一個後果就是康熙帝發現了調兵手諭是假的,那麼第一受害者也是老大。

    既然有這麼兩個後果,難道老八胤禩猜不到?

    當然猜得到,所以,他刻意留出破綻,就是不讓老大成為受益者,而是讓康熙帝能察覺這調兵手諭就是假的!

    二、

    每個皇子都不是省油的燈(二):

    老八胤禩很聰明,假傳太子調兵手諭有三重保障不會查到自己頭上:

    一是,這份手諭是老大胤禔手裡出去的,不管怎麼查,老大都是第一受牽連者。

    第二,這份手諭是模仿的老十三胤祥的筆跡,即使老大那裡躲過去了,老十三胤祥那裡也躲不過去。

    第三,這份手諭是老十四胤禵假造的,即使老十三胤祥那裡躲過去了,老十四胤禵這裡也躲不過去。

    只要康熙帝真的查下去,那麼,太子胤礽、老大胤禔、老十三胤祥、老十四胤禵一大串都得倒下,自己一下子就少了好幾個有利競爭對手,太子位置指日可待。

    當然,從他的內心來講,並不希望康熙帝能查到這麼深,頂多查到老十三胤祥那裡為止。

    本來計劃非常完美,如果不出意外,很有可能也把老四胤禛一起拿下,可是他低估了老四身邊的謀士鄔思道。老四深知此時自己處境的艱險,只要走錯一步棋,那就是滿盤皆輸,在這個節骨眼上,絕不能見太子胤礽。

    假如當晚他真的見了太子胤礽,那麼他就真的有嘴說不清了,到那時被圈禁的就不僅僅是三個皇子了,而是四個!

    整個事件中,貌似老十三胤祥是最冤枉的,其實也不然,他號稱“俠王”,性情豪爽,本就無心奪嫡,自然光明磊落,問心無愧,不然的話,他也不會不聽鄔思道的而出來見太子胤礽。

    他見了太子胤礽之後,太子胤礽向他求助,該怎麼破局?

    後來太子胤礽變得瘋瘋癲癲,不要以為這是他自己的主意,很有可能就是老十三胤祥教給他的,目的就是為了脫身。

    尤其是太子胤礽唱的這句:

    “我手持鋼鞭將你打,打死你這活王八!”

    能唱出這句話的太子胤礽,還是理智的嗎?康熙帝能不懷疑嗎?

    三、

    每個皇子都不是省油的燈(三):

    康熙帝面對今晚發生的種種不可思議的事情,也是陷入了深思,也開始懊惱自己剛剛一時頭腦發熱封了四個親王,看來這些皇子們是真的玩真格的了。

    正所謂薑還是老的辣,康熙帝很快的判斷形勢之後,下了一個決定,這個決定成功的迷惑了在場的眾人。

    首先太子調兵手諭確定是假的了,其次太子也變得魔怔起來,也就是說太子其實是冤枉的,既然是冤枉的,那麼為什麼還要廢掉他呢?

    其實就是為了引蛇出洞,這個觀念在楊角風談雍正王朝前面幾期多次提到,就不多解釋了。

    但是視角轉移到老八胤禩眼中,他看到的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首先太子胤礽、老大胤禔、老十三胤祥都被圈禁,老三也因為跟老大互掐也被康熙帝厭惡,實際受益者只剩下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禩。

    而老四胤禛先前追繳戶部欠款一事又遭了埋怨,且這次八大山莊被圍事件老四的得力跟班老十三胤祥也栽了。跟剛剛追查刑部冤案一事被封王的老八胤禩一比,還是落了下風。

    太子被廢但沒有被處死,證明調兵手諭起了作用,即使康熙帝認為是假的,也是指向老十三胤祥的,而老十三胤祥當晚又跟太子胤礽在一起,所以他倆是無論如何也洗不清了。

    再加上康熙帝親口講要舉薦賢德之人當新太子,一開始大家還不信,刻意搞出個神秘道士張德明去試探,試探結果讓老八胤禩大喜過望,於是開始馬不停蹄地競爭太子。

    豈不知,這一切都在康熙帝的圈套之中,康熙帝之所以沒有徹查假傳太子手諭之事,一方面當晚兵荒馬亂,確實無從查起。另一方面,一旦當晚就查起來,就等於給始作俑者一個訊號,以至於打草驚蛇,最後幕後兇手沒揪出來,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心機,不划算。

    所以他必須要揪出這背後的強大利益集團,並能一網打盡,這件事上除了張廷玉外,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佟國維。

    四、

    每個皇子都不是省油的燈(四):

    佟國維本來一切都在揣摩著聖意進行,只是不夠確定,透過圖裡琛傳回來的資訊,也只能判斷老十三胤祥可能是冤枉的,於是先派了隆科多去燒冷灶。

    如果說一開始佟國維押錯了寶,有情可原,可是康熙帝都明確請他吃飯,告訴他要讓位了,他仍然要押寶老八胤禩,這實在說不過去,這是為何?

    這就跟他的外號有關了,他號稱“佟半朝”,也就是半個朝廷的官員都是他的門生故吏,他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整個朝局。

    既然康熙帝已經定下了讓佟國維讓位的決定,那麼怎麼讓位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他改變主意不再舉薦老八胤禩,那麼他得罪的將不僅僅是八爺黨,更是滿朝的門生故吏,畢竟這之前他就在聯絡舉薦老八胤禩的事。

    如果是那樣,那麼很難保障佟氏家族繼續繁榮昌盛了,也不值得!

    所以,佟國維決定犧牲自己,以保隆科多,別看他朝堂之上異常激動,又抨擊皇上,又罵張廷玉是奸臣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轉移視線,轉移老八胤禩一夥對隆科多的恨意。

    其實隆科多也沒有做什麼,他舉報六叔佟國維也不過是以這個理由:

    “叔叔佟國維最大的錯誤就是妄測聖意!”

    妄測聖意有錯嗎?

    這才是佟國維能全身而退,而且沒有影響到隆科多的原因所在,因為不管最終結局如何,不管是太子胤礽,還是老四胤禛,亦或者老八胤禩,哪一個上臺,都不會影響到佟家。

    這次復立太子胤礽的朝會之後,眾多皇子中,只有一個是真慌了,他就是老十四胤禵!

    因為他已經感悟到,康熙帝早已得知假手諭之事,也知道這手諭不是老十三胤祥假造的,那麼言下之意,就指向了老十四胤禵!

    其實在之前康熙帝放出老十三胤祥,就已經讓他慌了神,這次朝會後急忙找老十三打架,目的就是告訴康熙帝:

    首先,我堅決擁護老八胤禩,意思就是說,以前的總總行為都是執行老八胤禩的決定;其次,康熙帝放出老十三胤祥的理由是他講義氣,其實我老十四也很講義氣;最後我已經受夠了天天躲在老八的後面,我要單獨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我可一點都不比老十三差,快快重用我吧?

    康熙帝經歷過此次事件之後,已經完全明白,這一切都是老八胤禩在搞鬼,而且他的勢力太過強大。於是決定瓦解八爺同盟,正好老十四找上門來,那就順水推舟,同時提拔了老四和老十四,於是整部《雍正王朝》以此為風水嶺,前面是老大和太子在跟大家鬥,後面就變成了老四、老八、老十四在鬥了……

  • 9 # 孤舟釣江雪

    佟國維是一個官場老油條,倒不見得最懂官場之道。

    在電視劇中,按照佟國維的說法,他自己燒八爺的熱灶,讓隆科多去燒四爺的冷灶,是為了他佟家的地位能夠屹立不倒。

    這個理由看起來很不錯,但在我看來,顯然是失策的,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康熙這麼多優秀的兒子,他怎麼知道康熙除了選老八,就是選老四呢,萬一康熙選了老十四或者更加年輕的老十七呢?抑或選老三呢,這些都是有可能呀。尤其是老四,當時大家並不看好他,在朝中也沒什麼人支援,他就這麼肯定老四是熱門人選?

    所以這個情節不合常理,應該是作者(編劇)知道雍正是繼位者後,透過反推,故意這樣設定的,我認為這個情節設定是失敗的。

    如果佟國維真的懂官場之道,以他佟家當時的地位,只要不偏不倚,不站隊,老老實實的,事事服從康熙的旨意,康熙立誰為接班人,他佟家就力保誰,他家的地位就一定能保持下去。

    大家看張廷玉一個漢臣,他沒有站隊,最後不也一樣受到重用呢?何況他佟家是滿清貴族,是堂堂的國舅,何必當心沒有榮華富貴呢,去冒這樣的風險,真是太傻了。

  • 10 # 宋安之

    因為佟國維與張廷玉可以說是官場老狐狸中兩個截然不同的代表。佟國維的重點在於家族政治的延續,所以對於祖訓“不要一條路走到黑”是用的爐火純青。而張廷玉可以說是純臣的代表,典型的職場達人,他之所以可以在不論是在寬仁的康熙手下,還是刻薄的雍正手下受到重用,就是在於他是站在皇帝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所以可以一直受到重用。

    這兩人的道路不同,可以說各有千秋。但佟國維在選擇家族後輩隆科多來延續家族政治的時候,無疑是犯了一個大錯,所以就顯得遜色不少。

    佟國維雖然自己提前退休。但順利完成了家族政治的延續,使侄子隆科多坐穩九門提督之位,保持了佟氏一族長盛不衰,可以說是還是高明。

    但他犯了一個致命錯誤,雖然他的安排延續了家族政治。但侄子隆科多很明顯並沒有學到祖訓“不要一條路走到黑”的真正道理,所以在雍正時期孤注一擲的參加了八王議政,結果是自己被圈禁,佟氏一族自然是沒落了。

    可以說佟國維看錯了隆科多,或者說佟氏一族無人挑起大梁,他硬要隆科多這個牆頭草扛起這份責任,結果是隆科多沒有扛好這份責任,佟氏一族的家族政治自然是到此為止了。

    而張廷玉就不一樣了,他的方法其實可以說是以不變應萬變。不同於佟國維處心積慮的又是燒熱灶和燒冷灶,還要被動的安排。張廷玉是一直站皇帝角度思考問題,與皇帝保持一致,比如康熙定老四為繼承人,張廷玉自然是支援老四,因此在雍正時期被重用,所以張廷玉可以說是無往而不利。

    而張廷玉的大智慧可以說在劇中處處可見。諸如刑部冤案的時候,康熙向張廷玉說了一番培養兒子的不容易,使張廷玉聽出康熙的話外之音,知道康熙不忍心動太子,所以自作主張的將關於太子的供詞燒掉,使康熙是表面生氣實則是大為高興。

    議舉新太子的時候,張廷玉更是猜透康熙的心思,與眾不同的舉薦廢太子胤礽,可以說使康熙大為滿意,因此當眾誇獎他。更是讓他接替佟國維的位置,成為上書房首席大臣。

    因此總結來說,在官場上,事事從大局出發的人,可以說很少。事事可以站皇帝角度思考問題並且拿出解決方案的人,也很少。而事事可以從大局出發,並且可以站在皇帝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更是寥寥無幾,因為有時候從大局出發不一定就符合聖意,所以兩者兼之的是寥寥無幾,而很明顯張廷玉就符合這個條件。

    而且張廷玉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只站皇權不站隊其他皇子,隱隱還是清流最大的領袖。所以即使是遇上如果老八真的透過八王議政將雍正架空的情況,那麼老八也不敢對張廷玉怎麼樣,因為張廷玉的影響太大,可以說光是這一點張廷玉就已經幾乎處於不敗之地了。

    所以說要說起在官場上的為官之道呢,張廷玉其實比佟國維更勝一籌的。

    現在大家看明白這個問題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酥點配方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