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琅琊榜首張大仙
-
2 # 野蠻成長的草
用底層的邏輯來分析、機率會站在誰哪邊、比如我投個這個專案有70%機會是可以賺錢、30%機會是虧的、ok.,可以幹!比如買彩票、老家哪個就是4個數字哪種!他有一萬種組合、也就你中獎的機率只有萬分之一、而你中獎的獎金才9000元、如果你去買彩票永遠都是虧的、為什麼呢、因為機率不在你這邊、如何你想賺錢呢,去賣彩票呀!這樣機率就站在你這邊!用底層邏輯來思考,你就能透過表象看本質了
-
3 # 富陽財經
價值投資:
答案是:一,選出好公司;
針對第一點選股,我主要有3種選股思路:
1,投資那些長期不變且向上的行業,比如金融,消費,醫藥,這種弱週期行業最容易跑出長期慢牛股。
長期不變的弱週期行業,是我特別喜歡長期投資的。
2,投資那些強週期性行業,好處是彈性大,可能大賺。比如我現在持倉組合裡的券商,強週期性波動,股市低位分批買,高位分批賣。
強週期行業往往在底部的時候業績很爛,估值看起來很高,連行業內的龍頭企業都虧錢。
這種時候,雖然看起來很嚇人,估值也很高,但其實正是底部。
就像近期的券商股,在大盤低位,成交量低迷,業績看起來都很爛,都在下滑,估值很高,但其實這都可能是底部特徵。
3,投資未來時代的風口,未來時代浪潮上的雄鷹。
這需要你對時代有深刻的洞察力。
二,組合持倉。
組合持倉。用組建一隻球隊的思路來構建投資組合,根據每家入選公司的特點,在投資的球場上給他安排一個位置,前鋒、中場或者後衛。
三,低估時買入。
往往在市場比較低迷的時候,會有更多機會買到更多更便宜的好貨。
你要相信萬有引力定律。
一個東西貴了,價格高於價值,一定會有人賣的,必然會砸下來。
一個東西便宜了,價格低於價值,一定會有人買的,必然推上去。
四,長期持有。
價值投資,就是做偉大企業的股東,做了股東就相當於做了偉大企業的老闆。
想一想,我們能在一個合適的價格下,成為全國第一,甚至世界第一的優秀企業的老闆,難道不是人生之幸事?
有那麼多優秀的人,每天辛勤耕耘,給你這個股東打工創造財富,難道不該放下心,耐心靜靜等待,把金錢和時間交給他們,靜靜等待他們去創造價值和財富?
我們做投資,賺的就是兩種錢,一是公司團隊努力工作創造財富和價值的錢,是公司持續成長和盈利的錢;二是波動的錢,好公司遭遇恐慌性殺跌的熊市時,反倒給你低價買入的機會,未來可以賺到一個估值修復的錢。麼叫做投資策略?
就是指把買進、賣出等環節全都設好特定的條件。有的書上稱之為「投資系統」,但其實是一樣的意思。像「價值投資法」,就是一種投資策略。它的買進條件是:買進「股價低於內在價值」的股票;「順勢交易」也是一種投資策略,最基本的順勢交易就是:「均線的黃金交叉買進、死亡交叉賣出」。不管條件簡單或者複雜、績效好還是壞,只要買賣都設有特定條件,就是一種投資策略。
什麼叫「讓策略帶你進場,讓策略帶你出場」?
就是:當設定的條件沒發生時,就什麼都不做。
據說巴菲特年輕時曾想收山不幹了,因為當時美股一直漲,每檔股票都不便宜。而不便宜就不符合他的投資策略,所以他完全找不到標的可以買。(對這段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巴菲特傳記 - 雪球)好在後來股市又大跌了 (總會發生的啊),才讓他能繼續下去。
這就是所謂的「讓策略帶你進場」的典範。為什麼要有投資策略?
因為投資市場太龐雜。很多人一想到投資就感覺很複雜。這很正常,因為它真的可以很複雜。它有一堆專有名詞、一堆術語、一堆方法,還有一堆專家發表著都很有道理、卻互相矛盾的言論。這一切都讓人頭昏腦脹。
此時,一個明確的投資策略,就會像大海中的燈塔、叢林裡的指南針一樣,能夠指引我們方向,帶我們到獲利的彼岸。因為當我們把買進、賣出都設好條件後,我們就只會需要某些特定的資料,而不用理會其他沒用的資訊。
但什麼資料有用、什麼資料沒用,卻要看採用的是什麼投資策略了。像公司財報對「價值投資法」是必備資料,但對百舜的「動能投資術」就是沒用的玩意。
那我們該採用什麼投資策略呢?這就得看自己對投資的「信念」了。
如何找到自己的投資策略:首先,得觀察自己對「投資」的信念。這是什麼意思?我用自身的經歷來說明這個部分。百舜對投資的信念很簡單:「投資就是為了賺錢!」瞭解公司、研究經濟等等的事情,都是賺錢的方法。而方法當然是越省事越好.....。所以,當我發現只要跟隨「馬太效應」就能賺錢時,就把財報分析丟到腦後啦~~~~。
信念沒有好壞,但卻決定了我們怎麼投資。百舜也有客戶的投資信念是「你只要能幫我賺錢就好,怎麼做是你的事」,所以他會成為我的客戶,而不想自己研究。
但是,發現信念卻要時間。我們必須觀察自己的反應,觀察自己在用哪一種方式投資時最自在。這需要時間去摸索、需要時間去體驗,就像買衣服一樣,非得要試穿才知道適不適合。所以,別急。
我們來深入思考一下:為什麼要投資?
賺錢是表面,實質是為了在財富榜上前行。Forbes每年有富豪大排名,如果Forbes每年有個全民大排名的話,我估計大家都在前40%吧。如果一年後,大家財富都多了一萬美元,你的排名不變,你其實並沒有更富。如果一年後,大家財富都少了一萬美元,你的排名不變,你其實並沒有更窮。
所以,每年的投資目標,是個動態的資料,你如果每年都高於平均財富增長,你的排名才向前。這個平均財富增長,才是你投資的目標。
平均財富增長率,用什麼來衡量呢?你猜到了,就是標普500啊。其實標普500是一個更嚴格的衡量標準。你達到標普500的收益,你的排名將遠遠提前。為什麼?因為市場上,70%的基金都表現不如標普。大多人的投資都在基金裡。你達到標普500的收益,你就輕而易舉地打敗了70%的人群,其中包括排名在你前面的人。標普跌了?有什麼可怕的?大家都賠,你賠得少,你排名還在向前!
懂了沒?如果我一個極簡單的策略,buy and hold SPY,假以時日,我的財富排名每年都大大向前大跨步!如果有正確的思考,進入前30%排名是一個鐵板釘釘的事實!
那如果我有一個改進一點點的策略,每年,或者多年後,比標普收益好一點點呢?那恭喜你,你就可能進入前20%了!
好一點很難嗎?
如果我一直持有SPY,但是熊市大跌某一天早晨清倉,收盤再買回,我是不是超越了SPY一些點位了?
可不可以更好一些呢?
可以啊,你如果在熊市初期清倉,牛市初期建倉,對比標普你能多得更多的點位。而這,就是我上期《牛熊分界線》講到的一個基本策略。很多高手對此策略不屑一顧,因為它太簡單。對,高手總是存在,但90%投資股市的普通人,你意識到了沒有,如此做你可能已經躋身前20%了。
《金融市場邏輯推理的陷阱》中提到,金融市場進行推理,你每一步都要反覆推敲,都要Solid。上面的策略推導,就是要保證一個好於一個,不好你可以退守到下一個。如果你的策略結果很隨機,大漲大跌,你的排名就不能每年solidily前行。一個大幅波動的帳戶歸零幾乎不可避免。
我給出的一個基本策略,是一個好的starting point,你有你的改進方法,但記住了,每一步都要Solid。如果自覺不足,不妨退一步回到基本策略重新開始研究。
學習投資的四個階段
表面上看,投資大師是以一種在外人看來很危險的方式輕輕鬆鬆地瞬間採取行動的—特別是在他們似乎不假思索的時候。
沃倫·巴菲特可能會在不到10分鐘時間內決定購買一家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公司,所有的計算已經在他腦海中完成了。他甚至不需要在信封背面寫點什麼。另外,他的這些快速決策大多都是正確的。
只有完成了下述四個階段的學習,你才能做到這一點:
無意識無能:不知道他的無知。
有意識無能:知道他不知道。
有意識能力:知道他知道哪些,又不知道哪些。
無意識能力:知道他知道。
無意識無能是一種你甚至不知道你不知道的狀態:許多年輕人在開始學車的時候就處於這種狀態。這就是年輕駕車者比年齡大一點的更有經驗的駕車者更容易出事故的原因:他們沒有(或者不願意)認識到他們在知識、技巧和經驗上的欠缺。
處在這種狀態的人很有可能去冒險—向危險或損失靠近,這僅僅是因為他們完全意識不到他們正在冒險。
持有任何一種或全部七種致命投資信念的人就處在這種狀態。他們以為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但其實沒有認識到自己的無知。
為什麼說投資新手所碰到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在第一筆投資中賺大錢?無意識無能就是原因。他的成功使他相信自己已經找到了交易或投資的秘訣,他真的知道他在做些什麼。於是他會重複他第一次的做法—但只會大吃一驚地發現他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四種水平的認識
一個確實知道而且瞭解自己不足的人是智者。追隨他。
一個確實知道但不知道他知道的人是沉睡著。喚醒他。
一個確定不知道而且知道他不知道的人是學生。教他。
一個不知道他不知道的人是個傻瓜。別理他。
處在無意識無能狀態對你的財富是極為有害的。
有意識無能是掌握任何問題的第一步。它是指你清醒地承認你確實不知道該怎麼做,你也完全接受你自己的無知。
這可能會帶來失望、悲觀或無望的感覺,而這些感覺會讓某些人徹底放棄投資。但唯有如此,你才能認識到掌握一個問題需要一個刻苦學習的過程。
有意識能力說明你已經開始掌握一個問題,但你的行動還沒有達到無意識的境界。在這個學習階段,你必須要在有意識的狀態下採取每一個行動。例如,在學車的時候,你必須清楚你的手和腳放在什麼地方,認真思考是否該踩剎車、轉方向盤或換擋……而在這個過程中,你在有意識地思考如何做每一個動作。
在這個階段,你的反應遠比老手要慢。
這絕不意味著你無法行動。你可以做出同沃倫·巴菲特一樣的投資決策。但巴菲特用10分鐘做出的決策,你可能要用10天甚至10個月才能做出:你必須思考一筆投資的每一個方面,有意識地使用分析工具並學習大多數知識。而這些工具和知識,已經存在於巴菲特的下意識思維中。
有相當多的投資者認為他們可以跳過這個學習階段。他們的方法之一是利用其他人的無意識能力:追隨一位權威或遵循一位成功投資者所開發的一套程式。
但讀過有關江恩三角、道氏理論或其他任何理論的書,並遵循了其中所說的步驟的人,或使用了其他人的商品交易系統的人,早晚都會發現這些東西對他們來說不管用。
不存在通往無意識能力的捷徑。
當你的知識豐富起來,當你的技巧逐漸提高,當你一遍遍使用這些知識和技巧,從而積累起經驗時,它們就會變得越來越「自動化」,從你的意識中轉移到你的潛意識中。
你最終會到達最後一個階段——
無意識能力。這是大師的境界,他只管行動,甚至可能不知道他具體是怎麼行動的。
表面上看,大師在憑藉無意識能力做出決策時是不費吹灰之力的,而他的行為方式可能會將你我嚇死。
我們認為大師的行動是充滿風險的。但我們的真正意思是,這些行動對我們來說是充滿風險的—如果我們也做出同樣行動的話。比如,一個曾到索羅斯的辦公室拜訪他的人回憶說,當索羅斯中斷會談做出了一個數億美元的投資決策時,「我嚇得發抖,晚上都無法入眠。他在冒這麼大的風險。你得有鋼鐵般的神經才敢這麼做」。
鋼鐵般的神經?有許多人這樣評價索羅斯。他們的意思是:「我得有鋼鐵般的神經才敢像索羅斯這樣做事。」
索羅斯不需要有鋼鐵般的神經,這位大師知道他在做什麼。我們不知道—直到我們學會了索羅斯已經學會的東西。
他知道他在做什麼。類似的,你在一生中肯定做過一些在旁人看來充滿風險但在你自己看來毫無風險的事情。這是因為你已經在多年中獲得了這種行為的經驗和無意識能力。你知道你在做什麼,也知道不該去做什麼。
對任何一個沒有你的知識和經驗的人來說,你所做的事在他看起來是風險重重的。
這種事可能是某項體育運動,比如滑雪、攀巖、潛水或賽車,也可能是你在自己的生意或職業活動中所做出的似乎是直覺性的瞬間判斷。
優良公司長期持有投資攻略之擇股標準
在優良公司長期持有這一投資策略之下,擇股必須同時滿足四個先決條件:
1. 你懂那個公司:你能看清它所在的行業的盈利模式和發展前景,能夠看清該公司在五年,十年乃至二十年以後要給你帶來比現在高得多的利潤;
2. 它在行業中有卓爾不群的盈利狀況,有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和成長潛力,資本投資回報率巨高,在逆境中不但不傷筋骨還能彎道超越;
3. 管理層真把股民當回事兒,有高效驅使公司資本和運營公司資產的能力,節儉持家,保守借貸,不瞎吞併胡擴張;
4. 股價由於你能看懂的原因而走低,低到了比該公司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還低的程度,低到了能夠給予你足夠大的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低到了足以保障你所期待的長期回報率門限值(hurdle rate)。
如此的公司可以說是鳳毛麟角,所以一旦發現便須毅然決然大力入倉。而且,入倉以後要做到兩個不動搖:長期持有不動搖,逢低加倉不動搖。
您這樣大舉入倉可能會導致投資組合僅含有區區幾個股票。請您別擔心;有智人云,多樣化歸根結底是因為你對自己所選擇的股票沒有信心。而如果你選擇的都是些最優秀的公司,那麼你就可以像賢者所說的那樣,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並看好那個籃子。
選股的具體路線步驟
第一階段,海撈。
到價值窪地裡去尋找潛在的投資標的。典型的價值窪地有:
(1)那些在過去52周裡股價再創新低的公司;
(2)那些新近曝出壞訊息的公司。
(3)那些近來風聲鶴唳的行業。
(4)那些娘不親人嫌棄狗都對其翻白眼的企業。
切記,IPO的公司,股價正在芝麻開花節節高的公司,以及派對上大家喋喋不休地談論不止的公司,通常都不在價值窪地裡,故而一般要避而免之。
這是一種逆向思維 (contrarian thinking),正所謂:“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為啥呢?向水學習:“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那又為啥呢?“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第二階段,精挑。
超越表皮搔癢式的淺度思維,深度拷問自己:
(1)關於風險:這公司為什麼走背了?股民為什麼在賣它?它是否又一個價值陷阱?公司競爭優勢是否傷筋動骨了?行業長期前景仍然看好?如果逆風加劇到12級颶風,公司會虧錢嗎,虧到什麼程度?在那種情況下,公司有足夠的自生及借貸資金以避免倒閉嗎?這逆風通常會刮多久?
(2)關於收益:假若目前壓低股價的因素消失的話,迎風轉順風,基本面開始向好的話,公司肯定受益。但通常在它背後會有一些為它供貨或服務的公司,不光沾光受益,還會享受成倍放大了的好處。例如,如今油價低迷,Exxon等油公司股價走低;地球人都知道,它日油價觸底反彈,Exxon股價肯定要漲。但你得比常人摳得更深一層,敏銳地看到,服務於Exxon的某些公司,因為不像Exxon那樣地資本密集故而利潤率較高,在反彈會更生猛。這樣的公司雖不多但還是有幾個的,比如CLB,再如OII 。您若能這麼想,就能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洞見桃花源,直取威虎山。
(3)再關於風險:如果要入倉,那你怎麼對付風險?在你的投資組合中,該標的最多可佔多重倉位?隨便提一句,按佔總資本金的2p-1計算, 其中p為你所期待的事件-股價上揚發生的機率,這樣才能既把多樣化的好處佔足,又避免降低選股標準;投資組合成員可不是多多益善喲。你要不要用某種方式對沖風險,如以UWTI或者DWTI對沖你的投資標的所含有的油價波動風險,又如以購入按道理能得益於低油價的航空公司股票(優秀者如Spirit Airlines(SAVE)或JetBlue(JBLU))或公用事業公司(優質如ITC)來緩衝低油價為石油公司所帶來的風險?從操作上來說,普通手段有止損(stop loss),高階手段有期權(options)或做短等。進入倉位之前,都把這些都必須想透了才能有備無患臨陣不慌。
第三階段,細算。
(1)企業內在價值:估算誤差,安全邊際與入倉價位
價值估算難免有誤差 - 有時誤差會很大 - 而且估算者也會不知不覺中犯錯誤;所以必須給自己留有餘地。這個餘地也就是所謂的安全邊際(MOS, margin of safety)。在確定入倉股價(p)時,你不光要在每股的內在價值之下為自己留出你要得到的利潤(P),還要額外預留出安全邊際,即入倉價位 p = GRV - P - MOS。進而,也就可以計算你在一定的時段(t)內的年化回報率(ROR)了: ROR = ((GRV-p)/p)^(1/t)-1。
(2)股票,擁有可變利息的債券
債券是債權人即投資者憑以定期獲得利息、到期歸還本金及利息的金融證書。債務人須於債券到期日前按期支付早前承諾的利息,並在到期日於指定價格向債券持有人贖回債券,也就是歸還本金。通常,在債券存在的時段裡,債券投資者每年按照一個固定的利息率(簡稱利率)得到一筆利息,這些年度利息構成了一個現金流(cash flow),最後再加上返還本金。而股票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髮行給投資者作為公司資本部分所有權的金融憑證。股東以此獲得股利(dividend)並分享公司成長或交易市場波動帶來的資本增值,共同承擔公司運作所帶來的風險。
透過比較債券與股票,我們會發現,股票其實可以被理解為利息可變化的債券;股票的本金雖不返還,但股票持有者可以在市場上賣掉股票換取現金。股票的收益率(earnings yield)就相當於利率(隨便說一句,收益率就是市盈率的倒數)。它包括兩部分,一部分由公司以分紅的方式派發給股民,另一部分由公司替股民存留和使用 - 或積存賬面以備併購,或被投資於業務擴充套件,或被用來回購流動股。還有,債券利率固定不變不會增長,而股票的收益率會隨著公司盈利的擴張而增長。
(3)紅利,股息增長率與預期總回報率
戈登(Gordon)定律指出,一個股票的總回報率就是其股息收益率(DY)與股息增長率(DG)之和。如果你能夠估算出一個股票在未來股息增長率,那麼就可以推知你在未來可以期待多高的總回報率。
第四階段,清單
投資操作最忌諱的是虧錢;本金都是一刀一刀辛辛苦苦賺來的血汗錢,萬萬不能因為自己的無知疏忽或情緒而打了水漂。為了最大程度地減小自己犯錯誤的機率,在股票研究完結之時,你要按照如下清單再一次檢討一遍。
(2)公司毛利潤率和淨利潤率有多高?其資產回報率(ROA)和股東權益回報率(ROE)有多高?其投資資本回報率(ROIC)與加權平均資本費用(WACC)有多高?經濟蕭條期能維持多高?比同業競爭對手如何?
(3)公司產品或服務永續性如何?老得推出新品還是老產品仍然吃得香?公司在研發上的投資是否創造和增加價值?
(4)公司屬於資本密集型還是輕資本型?密集的資本支出能否提高覬覦者進入門檻?公司淨現金流局面如何?公司淨現金流能否覆蓋流動負債?
(5)公司是如何籌集資金用於資本支出,是用自生盈利,還是依賴借貸,仰或發售股票?借貸能否被股東權益覆蓋?流動資產能否被流動負債覆蓋?
(6)管理層在手頭沒有好專案時是否堅持以派發股息紅利和/或遊股迴歸的方式回饋股東?其股息收益率與股息增長率有多高?公司已經有多少年地連續派發股息,有多少年堅持增加分紅?流動股數量是在增加持平還是減小?
(7)管理層能否在業務擴張和併購活動中保持節儉理智審慎?是否重視削減成本?是否能夠高效地運營資產,調動資本和協調人力?公司運營與同業競爭者比較是否該高效?
(8)公司股票目前的價格(p)相對於其淨資產價值(NAV),盈利力價值(EPV)和成長價值(GRV)如何?它是否能夠保證給予你一個足夠大的安全邊際(MOS)並能夠滿足你的預期長期回報率?目前的市盈率(P/E)是否近於歷史最低水平?PEG是否較低(<1.5)?如果公司股票目前的價格高於你估算的入倉價格,那麼它必須下跌到多低才能滿足你的預期長期回報率?
(9)你將如何對付風險?是運用止跌(stop loss),分散投資組合,還是運用逆動股票或期權或ETF對沖?
(10)你在什麼條件下空倉?有退出機制嗎?
愛因斯坦曾說過,讓事情簡單,但卻不過於簡單(“Make everything simple, but not simpler”)。
價值投資已經讓事情變得簡單明瞭有章可循了。追趨勢者每天的投資生活如同坐在情緒的過山車裡,焦躁,沮喪,興奮,疲憊;而價值投資者過著簡單生活,平靜,沉著,自信,愉悅。價值投資使得結果更美好了,生活更簡單快樂了,投資過程更可享受了。一句話,價值投資已經讓事情簡單了。
但有人可能會說,你上面所描述的步驟似乎很繁複,能不能再簡單些。對不起,我無法讓這些步驟過於簡單了,尤其是當我在描述價值投資所要遵循的步驟時。
價值投資的道理很簡單,小學文化程度都能理解:用五毛錢的鋼蹦兒買一塊錢的鈔票。但它實施的步驟還是有的,還是不能省略的。表面上看似簡單的事情要實現起來其實要花不知道多少精力的。蘋果的iPhone,看起來那麼順眼用起來那麼簡單,是追求以簡單為美的典範。可是,為了實現它到了終端使用者手裡的“哇”的效果,蘋果公司的設計人員工程師在默默無聞間不知道要克服多少個工程上技術上的難關,花多少心血。這是大家都開始明白過來的道理。現在我告訴你,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要遵循一些必要的步驟。這些步驟雖然看起來似乎繁複,但是你若能耐心地從頭到尾走過,會幫助你避免很多沒必要的錯誤,迫使你把錢投向最佳的標的,領你走上獲得高投資回報率的路子。千萬別老盯著一時一刻的股價波動,那樣會把你逼瘋的 - 您若觀看NBA籃球比賽,那些球員雙眼緊緊地盯著籃球潛心於當下正在進行中的比賽;假若他們不盯籃球而是老去瞅記分牌,那您說他們能在防守時令對手挫折在進攻時投籃入筐嗎?同樣的道理,別老瞧股市報價,靜下心來,潛心於投資的過程。永遠記住您為什麼到股市裡來:為了投資過程帶來的快樂,再加上還有人為你買單來讓你享受這快樂(paid to play, 而非pay to play),不亦樂乎!
股市贏利才是王道
以前我談過這樣一個觀念,就是在股市中,不要有同情心或成為被同情的物件。一些朋友很不認同我這個觀點,一說散戶在股市中很受傷,一些朋友就覺得心裡很受用。尤其是一些被套多年的朋友。
不是我沒有同情心,其實我們許多人都有,但都對股市的許多現象很無奈。我之堅持生活中可以有同情心,股市中萬萬要不得,是意識到這種同情心會麻痺一些人,總認為被套是市場的錯,而不是自己的問題。
這是股市操作中的一個最大的誤區。
股市是一個投機市場,是有風險的。這個簡單的道理大家都懂。既然如此,入市時,想到盈利,就也需要想到虧損。想到出現虧損時應該怎麼辦。
一些大師級的人物,經歷了無數次股市的起起伏伏,總結了很多比較有實效的操作紀律,即,認為止損一定不要超過10%到15%,因為一旦超過這個底線,作為普通人就很難止損了。
並認為,被套後不要補倉,尤其是高位被套;因為被套本身就說明你判斷失誤,高位被套後補倉的結果,只能是錯上加錯。
這些道理不是現在才有,已經提出幾十年了,已經得到很廣泛的認可。我相信就是一些被深套的朋友也都知道。
但很多道理就是這樣,說說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自己做起來更難,難上加難。
許多朋友他不理解我為何這樣頻繁地進進出出,他不理解是在對自己的判斷錯誤說拜拜。他沒有認識到,在股市中判斷錯誤和操作錯誤是更多人的一種常態。一旦判斷錯誤或操作錯誤,就需要我們儘快地糾正,以防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就像今年也是一樣,我回吐的錢還是要比掙到手的錢多,但這不影響我盈利。這是最本質的東西。只要未來不論是短期的還是遠期的有不確定性,退出觀望是保護賬戶不受損失的最有效辦法。
還有一點,我已經說過數次了,就是在股市我們老股民間也很少交流,因為現在個股走勢分化得很大,目標股不一樣走勢千差萬別,有時候談一些觀點相互間多是對牛彈琴,很難互幫。
我們股民一定要認識到這種變化,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職業,對股市的感知力來制定具體操作策略。就是跟風操作,也是一種套利方法。有可能跟錯,也有可能跟對。關鍵是跟錯了怎麼辦,有些朋友跟錯了幾次,就沒信心了,改成中長線持股了。不久深套了,想想又改成短線了。這是最要命的。
假如你選擇了一種方法,你就需要儘量堅持。比如上邊提到的跟風操作,跟錯了幾次也不要緊,跟多了你就會練出眼力了,跟風的錯誤就會慢慢減少,而正確的判斷力就會慢慢提高。三年不成五年也會修正正果。
-
4 # 教育財經之家
首先必須要明確的是在不同的領域裡投資策略是不同的!沒有一個能夠通吃的策略,要看你更加關注和擅長於哪個領域!比如房地產,外匯貴金屬,期貨!我所羅列的這些都是我本人感興趣的領域。一般而言A股我是不投的,因為我認為國內的股市缺點很多,不規範,沒有靈活性,不能多空雙向,甚至有清盤的風險,也沒有國際大盤的對照,更多的不透明的暗箱操作,不是很喜歡,感覺這是合法合理的資金盤。但是對於外匯和期貨略有心得,尤其是石油期貨有一定研究。外匯的話主要以長線套利交易為主,可以在經濟擴張期做多美元做空避險貨幣黃金等,經濟衰退期正好相反!這是外匯的主要玩法,就是一見到美聯儲開始減息量化寬鬆了就開始做空美元做多日元瑞朗黃金等等避險,當然要控制好頭寸大小最好留出200左右pips的安全距離。如果美聯儲開始縮表加息就反過來,這是一種比較基礎的長線玩法。做好了肯定比銀行利率高的多得多!叫carry trade 感興趣自己上網查更加詳細的玩法,這是回報率相對一般的
如果想要玩點回報率高點的可以玩原油期貨,但是風險要大一些,這個就不推薦了,理由是不是區間上限不穩定,按照現在的標準50以下可以佈局做多,但是上限可以是65也可以是75甚至是100以上,做空頭的分寸不好把握,需要比較強的基礎面分析能力所以不推薦,但是50以下開始逐漸分倉佈局做多還是有很大把握賺到的
再教一招
-
5 # 麥子財經
最有效的投資策略就是風險控制。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樣的警示幾乎在所有的投資中都會被反覆提及。因為收益和風險就像孿生兄弟,形影不離。收益和風險又成正相關,想獲得高收益必然有高風險相伴。
風險控制所要解決的是如何保住交易本金損失的問題,如何減低不利交易結果對資金所帶來的衝擊。投資交易的目的是為了獲利,確切的說,是在充分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實現穩定的盈利。
在投資中,最忌諱的就是回撤幅度過大,影響了以後的投資生涯。甚至有的人因此傾家蕩產,妻離子散,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投資界的傳奇傑西·利弗莫爾。在1925 年時,據說傑西已擁有 2500 萬美元以上的錢財。他自然也講起了富豪的排場:一所在曼哈頓的漂亮的公寓,一節自用的鐵路客車車廂,在歐洲有別墅,在紐約長島北岸有一所週末住宅 …… 他還擁有那個時代幾乎聞所未聞的一架自用的私家飛機。
1934 年 3 月 4 日,傑西沒有挺過大熊市,窮困潦倒,不得不申請破產。經過清理,傑西欠下的債務達 226 萬美元。而他剩下的錢,只有 18.4 美元。
索羅斯曾說,生存就是保住本金,一筆投資損失,不管多少的損失都是退向生活“底線”的一步,是生存的威脅。
巴非特同樣如此,他的一句廣為流傳的名言:“投資法則一,儘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二,儘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三,堅決牢記第一、第二條” 。
-
6 # 貧民窟的大富翁
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形成自己的投資策略:低估輪動分散龍頭戰法,核心就是四個關鍵詞:低估、分散、輪動、龍頭。
低估分散龍頭輪動戰法:優質企業(一般選擇龍頭)+低估(高ROE搭配低PE)+分散(行業分散)+輪動。非龍頭企業除非極度低估或者是有獨特競爭優勢。
研究公司是一種樂趣,為選擇企業標的打下基礎,但是因為有系統的保障(低估、分散、輪動),即使個別企業判斷失誤,整個交易系統依然有效。
有什麼別的辦法戰勝市場呢?我總結了三個辦法① 利用市場的有效性
雪球的CEO方丈以前有過一段對話:大意是粉絲問你做公司管理這麼忙,還天天在網上陪聊,雪球也沒有專門的投資團隊,你怎麼做好自己管理的基金。
回答是這樣的,大意是雪球上匯聚可大量的優秀投資人,而且交流非常充分,資訊挖掘非常徹底,很多工作我不需要去做,我可以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最後做決斷就行了。
這個時候投資就不再是一個研究企業基本面的問題,而是對研究企業基本面的成果作為一種資訊進行綜合處理,並對最後的交易行為做決策的過程。
我之前講:優秀的企業就像天生的太陽一樣稀少而人盡皆知,平庸的企業就像銀河的繁星數不勝數而模糊不清,就是這個意思。
市場優秀的公司很多,我不必選擇有明顯瑕疵的。既然存疑,就放過。
② 利用數學規律:機率
人民大學的齊東平教授寫了一本書叫做《大數投資》,擁躉無數,核心思維就是利用機率論為工具,設定的指標為基礎,透過引數的設定,來佈置自己的倉位和個股的具體比例,哪怕個別股票虧損,但是機率卻可以在一次的頻次內把可能賺錢變成必然賺錢。
我把這個當做一種特殊的指數基金,類似加強型基金,而且透過控制整體的倉位還可以比較好的做到牛出熊進,在宏觀整體判斷不出現根本性反轉的時候,這種策略是一定可以賺錢的。
類似的還有最近雪球主推的“神奇公式”基金,也是透過特定的關鍵指標和引數設定框住大的機率範圍,然後以時間換空間,在時間的維度中實現必然賺錢的結果。
至少,邏輯上是講的通的。
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這句話在二級市場也是通用的,能讓然賺錢的股票也是相似的,讓人虧錢的股票也是各種各樣。
我們把這些優秀的股票拿出來尋找他們的共同特點,加以總結就是我們見到的各種不同的策略。
但是我們必須明白,這種畫像是經驗的套用,不是股票能給投資人帶來盈利的充分條件,不是我們把它當做能賺錢的股票然後給我們賺錢,而是它賺錢了,我們去總結他的特點,然後去套下一個股票,期待有相同特點的股票也能給我們帶來賺錢的結果。
-
7 # 股海寄情
這個問題非常好,作為多年在證券市場摸爬滾打的人,特別願意同大家交流這個問題,因為有效的投資策略是我們的生存之本!
孫子兵法曰:“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夫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所以,我們必須制定有效的、周密的交易策略。
說到最有效的投資策略,我認為這是一個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因為策略是給人交易時制定的,相同的策略,應用的人不同其結果也是不同的。這也就是說其實策略的制定是分兩部分的。一部分是一定要順應市場的變化;另一部分就是和操作者本身的承受能力,操作風格等相關的。雖然整個策略不一定適合所有人,但是關於市場的部分是可以相互借鑑的。
要針對市場制定交易策略,首先就要對市場交易的本質有深入的瞭解。那麼交易的本質是什麼呢?我認為交易的本質就是永遠防止走勢向預期相反方向發展,並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知道了交易的本質,策略就有了方向和目的。
我們要有效就要先弄清楚市場中一定的東西,而不是可能的或是大機率的。市場走勢中是有一定的東西的,而且我們都清楚。那就是走勢的種類,走勢只有三種,上漲,下跌和盤整。既然這是一定的,那麼我們的策略就出來了。
一 當市場走勢是上升趨勢時,我們要做的是順勢重倉,緊跟市場主線操作。那麼我們的要防止是走勢出現變化,而現在的變化有兩種,一種是開始盤整,一種是開始下跌。我們如何去應對呢,這就是我們的賣點,我在實際操作中用三個位置的賣點。第一背離,當走勢出現背離出來觀望;第二 趨勢線,背離沒出,又跌破趨勢線必須先出來。(趨勢線的用法是和我們平時的所用不一樣的,可以私信或評論交流);第三 當前兩個賣點都沒有出掉,還有第三個逃命的機會,就是當走勢走成反彈不創新高,又創新低,也就是下跌趨勢形成,必須出。重要的是賣點,三個賣點作為策略的重要部分。
二 盤整走勢的操作。這個裡面有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盤整走勢所處的位置。是上升趨勢裡的盤整還是下跌趨勢裡的盤整。原則上只做上升趨勢的盤整。盤整的操作就是在盤整區間中高拋低吸。在盤整底部縮量處買入,盤整頂部出轉變數賣出(轉變數是非常重要的,歡迎交流)。這種走勢接下來出現的走勢就是兩種,上漲、下跌。所以我們制定應對這兩種走勢的策略就可以了。選擇上漲在有效突破後加倉持有,直至出現賣點;選擇下跌就在有效跌破盤整走勢後止損出局。我們損失不會大,因為我們是在盤整底部進入的。(有關如何判斷真假突破的方法,我有確定的判斷方法,有關問題另做闡述)
還有一種走勢當然就是下跌了,在我們的策略中最好的應對就是休息。所以不多說這種走勢了。
回覆列表
我目前所做的投資策略就是我認為最適合自己,也是最有效的投資策略!
在股市裡我利用的就是確定性投資,而不是不確定性投機。大部分的散戶喜歡預測明天,下週,甚至下個月的走勢而進行交易,也有許多散戶希望根據訊息,根據自己的心情,根據別人的推薦預測進行交易,這些都是不確定性。
而我的確定性就是根據A股的熊牛週期!因為A股無論怎麼變化,每一次的熊市過後都會有牛市到來,並且熊牛總是間隔而來,這就是A股的確定性,那麼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這個週期規律,進行熊市底部區域佈局,牛市高位獲利的策略!
牛市吹泡泡,熊市擠泡泡;泡泡遲早會被吹破,泡沫終究也會擠乾淨,週而復始。如果說一輪完整的牛熊市為7年左右的時間,那麼我們只需要在7年的時間裡獲得100%左右的勝率,就能夠達到平均每年11%的收益,大大戰勝了通脹!但是如果 一輪完整的牛熊市沒有7年,甚至你的個股漲幅不止100%,那麼這個平均到每年的收益可能會更高!
要知道,每一輪熊牛跨度裡個股的漲幅都是巨大的,少則2-3倍,多則3-5倍,大牛股還能走出10倍空間!因此利用確定性和牛熊週期規律做長線投資,勢必會比短線波段操作成功的機率更大,收益更高的!
但無論市場如何,一定要認準自己確定能賺錢的股票,堅定地持有它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只有策略,但不懂的去堅定執行的人是永遠無法體會成功的喜悅是什麼樣子的!
一隻股票大漲的時間可能只有10%,而剩下的90%日子裡不是在調整就是在下跌。如果你在那90%的時間裡都持有這隻股票,但卻在最後那10%到來前因為受不了"漫長煎熬"賣出了,那隻能是一種悲哀。
這,就是我的策略!!!好的策略可以讓你終生受用,而壞的方法則會讓你百事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