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蘋果兒科醫生
-
2 #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所謂小兒的喘,就是呼吸道發生狹窄氣流經過狹窄的地方而發出的聲音,叫做喘息或者喘鳴。
發生小兒喘的原因常見1、急性喉炎 突然寶寶發生聲音嘶啞,伴有犬吠樣咳嗽,同時伴有氣流經過水腫喉頭髮出喘息聲音。
2、毛細支氣管炎 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伴有小氣道痰液堵塞,呼吸時費力而喘鳴。
3、喘息性支氣管炎 往往反覆2次以上咳嗽伴有喘息,伴有或者不伴有發燒,經過霧化吸入治療明顯有效。
4、支氣管哮喘 典型的支氣管哮喘,反覆發作3次以上,伴有典型的喘鳴音,需要規範哮喘治療,喘鳴音消失,咳嗽也減少,但容易遇到誘因而再發作。
5、支氣管異物 孩子突然嗆咳,發生喘息,既往沒有類似病史,警惕孩子支氣管異物,透過支氣管鏡及時取出,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總之,孩子突然發生咳嗽喘息,需要仔細分佈,並透過體檢和輔助檢查,明確病因,非常關鍵,同時給予及時處理和治療。
柯大夫為兒科主任醫師,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擅長兒童消化,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咳嗽,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異常,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等疑難雜症及嬰幼兒營養髮育及餵養諮詢。有關兒科專業諮詢請來好大夫線上找柯友建主任。與健康為伴,與醫生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點贊分享更是一種美德。有問題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時間會對典型提問針對性回答。 -
3 # 白老師談健康
喘是以呼吸困難,甚至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臥為特徵,可見於多種慢性疾病的過程中,嚴重者每致喘脫。若喘作時喉中哮鳴有聲,則可歸屬哮證範疇。
喘歷來病名繁多,僅《內經》即有“喘滿”、“喘呼”、“上氣”、“極息”、“肩息”等多種名稱。隋代巢元方稱其為“逆喘”,唐代王燾稱其為“奔喘”,宋代《普濟本事方》及金代《儒門事親》稱其為“肥氣”、“肺䐜”。以上病名雖然不同,但其描述的症狀皆屬喘證範圍。《內經》論述喘證的內容較多,《靈樞·五閱五使》曰: “肺病者,喘息鼻張。”《靈樞·本髒》曰: “肺高則上氣肩息咳。”《素問·大奇論》曰: “肺之壅,喘而兩月去滿。”喘息、鼻張、肩息均是指喘證發作時輕重不同的臨床表現,其中以喘息為輕,鼻張、肩息則重,並提示病變主髒在肺。對喘證的病因,認識到有外感和內傷、邪實與正虛的不同。如《靈樞·五邪》曰“邪在肺,則病面板痛、寒熱、上氣喘、汗出、喘動肩背”;《靈樞·本神》曰“肺氣虛……實則喘喝,胸盈仰息”等均指外感致喘,屬於邪實之證。《素問·玉機真髒論》曰: “秋脈……不及則令人喘。”《素問·舉痛論》曰“勞則喘息汗出”,此指內傷致喘。《素問·經脈別論》曰: “有所墜恐,喘出於肝,淫氣害脾;有所驚恐,喘出於肺,淫氣傷心;渡水跌僕,喘出於腎與骨……”提示喘雖然以肺為主,但可涉及腎、心、肝、脾等髒。《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喘》概括地認為: “夫五臟皆有上氣喘咳,但肺為五臟華蓋,百脈取氣於肺,喘即動氣,故以肺為主。”漢代張仲景《金匱·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專篇中說“上氣”即指氣喘肩息,不能平臥的證候,所提出的射干麻黃湯、越婢湯、小青龍加石膏湯等治喘方劑沿用至今。金元以後,充實了內傷致喘學說,認識到七情所傷、飽食運動、髒氣不和、呼吸不得宣暢而發為喘急,亦有脾腎俱虛、體弱之人,皆能發喘。明代《症因脈治·喘》曰: “氣虛喘逆之因,或本元素虛,或大病後,大勞後,失於調養,元氣大傷。或飽後舉重,或飢時用力,或號呼叫喊,傷損臟腑而喘作矣。”《景嶽全書》把喘證歸納為虛實兩大類: “實喘者有邪,邪氣實也;虛喘者無邪,元氣虛也。”它概括了辨證綱領。《類證治裁·喘證》認為“實喘則在肺,虛喘責在腎”;“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內傷者治腎”的治療原則。這些論點完整指出了八綱結合臟腑辨證論治的整體觀在臨床應用中具有重要意義。
對於喘證與哮證的區別,明代虞摶在《醫學正傳·哮喘篇》中作了明確的區分: “哮以聲響名,喘以氣息言。夫喘促喉間如水雞聲者謂之哮,氣促而連續不能臥息者謂之喘。”吳雲峰在《證治心得》中進一步明辨了哮與喘: “哮與喘微有不同,其證之輕重緩急,亦微各有異。蓋哮證多兼有喘,而喘有不兼哮者;哮以聲響言,喘以氣息言。喘促而喉中如水雞聲者謂之哮,氣促而連續不能以息者謂之喘。”因喘未必兼哮,而哮必兼喘,故哮證又以哮喘稱之。
【病因病機】
喘證的成因雖然很多,但概要而言,不外乎外感與內傷兩方面。外感為六淫侵襲;內傷可由飲食、情志、勞欲、久病所致。有邪者為實,因邪壅與肺,宣降失司;無邪者為虛,因肺不主氣,腎不納氣所致。
一、病因
1.外邪侵襲
外感風寒或風熱之邪,壅遏於肺,肺氣不得宣降,上逆作喘。
2.飲食不當
恣食生冷、肥甘或嗜酒傷中,脾失健運,痰濁內生,上幹於肺,壅阻肺氣,氣逆而喘。
3.情志不調
悲憂傷肺,肺氣痺阻,鬱怒傷肝,肝氣上逆於肺,驚恐傷及心腎,氣機逆亂,均可使肺氣升降失常,升多降少,氣逆作喘。
4.勞欲久病
慢性咳嗽、肺癆等肺系疾病,久病肺虛及腎而致喘;勞欲傷腎,精氣內奪,根本不固,不能助肺納氣而致喘。
二、病機
1.外邪幹肺,肺失宣降
重感風寒,邪襲於肺,肺衛為邪所傷,外則鬱閉皮毛,內則壅遏肺氣,肺氣不得宣暢,氣機升降失常,上逆而致喘咳氣急、胸悶。寒邪傷肺,凝液成痰,則痰多稀薄色白。風寒束表,故見惡寒發熱、頭痛、苔薄、脈浮緊等。若表寒未解,內已化熱,或肺中素有鬱熱,寒邪外來,則熱為寒鬱,肺失宣降,氣逆而喘,並見息粗、鼻煽、胸部脹痛。肺蘊痰熱,失於清肅,故咳痰稠黏不爽,熱為寒鬱,不得外洩,故見形寒、發熱、煩悶、身痛。有汗或無汗,口渴,苔薄白或黃,舌質紅,脈浮數則為表寒肺熱夾雜之象。
2.痰邪壅肺,升降不利
飲食不當,脾失健運,痰濁內生,上壅於肺,肺氣失降,氣逆而致喘,胸滿悶窒,甚則胸盈仰息,痰白黏膩。痰溼蘊中,肺胃不和,則見嘔惡、納呆、苔厚膩、脈滑。若溼痰鬱久化熱,肺火素盛,痰受熱蒸,痰火交阻,肺失清肅,則肺氣上逆亦可致喘,並見胸痛、痰黃或血痰、煩熱、渴飲、咽乾、面紅、苔黃膩、脈滑數等痰熱之候。
3.肝氣犯肺,肺氣鬱閉
情志所傷,肝氣衝逆犯肺,肺氣鬱閉,升降失常,升多降少,而突發呼吸短促,氣憋胸悶,咽中如窒,每因情志刺激而誘發;肝肺絡氣不和,故有胸痛;心肝氣鬱,心神失寧,則見失眠、心悸;脈弦為肝鬱之候。
4.肺腎兩虛,出納失常
肺為氣之主,司呼吸,久病肺虛,氣失所主,而致短氣喘促、氣怯聲低;肺氣不足,故咳聲低弱;氣不化津,津聚為痰,則痰吐稀白;肺虛衛外不固,則自汗、畏風;肺陰不足,虛火上炎,則可見嗆咳痰少、煩熱口乾、咽喉不利、面部潮紅;舌淡紅或苔剝,脈軟弱或細數,為肺之氣陰不足之候。腎為氣之根,主攝納,勞欲傷腎,精氣內奪,或肺虛及腎,腎元虧虛,氣失攝納,氣不歸原,陰陽不相接續,氣逆入肺,入少出多,而致呼多吸少,氣不得續,動則喘甚;腎虛精氣耗損,故形瘦神疲;陽虛氣不化水,則跗腫;腎陽虛衰,衛陽不固,津液外洩,則汗出;陽氣不能溫養於外,則肢冷、面青;舌淡白或黑潤、脈微細或沉弱,為腎陽虛衰之徵。若真陽衰竭,陰不斂陽,虛陽上越,則見面紅、煩躁、咽乾、足冷、汗出如油;舌紅少津,脈細數,為腎陰虧耗之候。本證嚴重階段,不但肺腎俱虛,且在孤陽欲脫之時,多影響及心。在病理情況下,肺腎俱虛,則心氣、心陽亦同時衰竭,心陽虧虛不能鼓動血脈執行,血行瘀滯可見面唇、指甲青紫,甚則出現喘汗致脫、亡陽亡陰之危候。
總之,本病病位在肺,與腎關係密切,並涉及肝、脾、心諸髒。病機關鍵在於氣機升降出納失常。病理性質有虛實之分,實喘在肺,為外邪、痰濁、肝鬱氣逆,邪壅肺氣,宣降不利所致。虛喘責之肺腎兩髒,因精氣不足、氣陰虧耗,而致肺腎出納失常,且尤以腎虛為主。病情錯雜者每可下虛上實並見,多為慢性喘咳,肺腎虛弱,腎不納氣(下虛),復感外邪,壅阻肺氣(上實)所致。但在病情發展的不同階段,虛實之間有所側重,或互相轉化。如肺虛不能主氣,出現氣短難續。若肺病及脾,子盜母氣,則脾氣亦虛,脾虛失運,聚溼生痰,上漬於肺,肺氣壅塞,氣津失布,血行不利,可形成痰濁血瘀,此時病機以邪實為主,或邪實正虛互見。若遷延不愈,累及於腎,則呈現腎失攝納,痰瘀伏肺之候。若陽氣虛衰,水無所主,則水邪氾濫,上凌心肺。
【類證鑑別】
臨證之際,當與哮、氣短相鑑別。
1.喘與哮
兩者都有呼吸急促、困難的表現。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聲響言,喉中哮鳴有聲,是一種反覆發作的獨立性疾病;喘指氣息言,為呼吸氣促困難,是多種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個症狀。
2.喘與氣短
兩者都有呼吸異常,氣息短促,胸悶不暢。喘證以氣粗聲高,張口抬肩,搖身擷肚,甚至不能平臥為特徵。短氣呼吸雖數,但淺促微弱,不能接續,或短氣不足以息,似喘而無聲,亦不抬肩,但臥為快。短氣往往是喘證之漸。
3.實喘與虛喘
喘證應當首辨虛實,從呼吸、聲音、脈象、病勢緩急等方面辨別:實喘呼吸深長有餘,撥出為快,氣粗,聲音高大,伴有痰鳴咳嗽,脈象數而有力,病勢驟急;虛喘氣息短促難續,深吸為快,氣怯,聲音低微,少有痰鳴咳嗽,脈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勢徐緩,時輕時重,遇勞即甚。其次,實喘應辨外感內傷,外感者起病急,病程短,多有表證;內傷者病程較長,反覆發作,外無表證。其次,虛喘應辨病變髒器,肺虛者操勞後氣短而喘,伴面色白、自汗、易感冒;腎虛者靜息時也有氣喘息促、動則更甚,伴面色蒼白或顴紅、怕冷或煩熱、腰膝痠軟。心氣(陽)虛者喘息持續不已,伴心悸、浮腫、紫紺、頸靜脈怒張、脈結代。
【臨證經驗】
一、喘證辨治經驗
喘證病機總體不離本虛標實四字,痰、瘀、水為標,肺、脾、腎虛為本。初期脾虛生痰,痰飲蘊肺,咳而兼喘,治以健脾燥溼,化痰平喘;慢性遷延,肺失治節,由氣及血,發展為痰凝氣滯血瘀,喘急加重,伴面青唇暗,治當活血平喘;久喘及腎,腎虛不納,表現為氣急氣喘加重,伴腰痠乏力,治當納氣平喘;脾虛不運,腎失開合,肺失通調,致水溼氾濫,喘而兼腫,治當利水平喘;久病肝鬱,久喘傷津,喘而口乾口苦,寐差多夢,是木火刑金,肝火犯肺,治當清肝平喘;久病遷延,肝鬱脾虛,肺實腎虧,寒熱虛實錯雜,當溫清補瀉隨證治之。
1.化痰平喘,肺脾同治
因痰阻氣逆而氣急氣喘,肺雖是貯痰之器,脾卻為生痰之源,痰量多色白,面色白,怕冷,便溏,苔膩者,治當健脾燥溼,化痰平喘,常用半夏、陳皮、厚朴、蒼朮、瓜蔞、薤白、竹茹、桔梗、海浮石、鵝管石等。若痰熱壅盛,痰多,色黃或白而黏稠,氣急氣喘,治宜清熱化痰平喘,藥用黃芩、連翹、蘆根、百部、桑白皮、冬瓜仁、瓜蔞仁,甚則魚腥草、蚤休、開金鎖、夏枯草、六月雪等。
臨床觀察並總結了55例慢支的臨床治療效果,其中併發肺氣腫者33例,均有較長時間的咳嗽史,主要症狀為咳嗽、咳痰、氣急,脈象多見滑、弦、沉、濡,舌苔以白膩為主,26例肺功能檢查示第一秒時間肺活量平均為43%,中段流速平均589ml/s,橫膈運動3cm左右。治療以健脾燥溼為基礎,氣急加麻黃、蘇子,痰多加南星、杏仁,胸悶胸痛加瓜蔞、枳實,失眠加遠志、夜交藤,服藥後隨訪41例,咳喘症狀大多在一週左右得到改善,膩苔漸退,複查肺功能13例,第一秒時間肺活量平均增加5%,中段流速平均增加223ml/s,5例橫膈運動複查,平均增加1cm。
2.活血化瘀,開肺平喘
反覆咳喘,肺氣脹滿,肺失治節,氣滯血瘀,肺泡膨脹,彈性減弱,內壓增高,微血管受擠閉塞斷流,血管床減少,肺動脈壓增高,肺迴圈阻力增大,氣道發生塌陷和重建,必然導致血鬱血瘀,臨床常見面色晦暗紫疳、唇青舌暗等瘀血癥狀。活血化瘀,增加肺迴圈,改善肺通氣/血流比,提高氣體彌散功能,可以緩解咳喘,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先生自擬川芎平喘合劑,藥用川芎、石菖蒲、赤芍、白芍、黃荊子、胡頹葉、辛夷、細辛等,可酌加鬱金、丹參、川楝子、延胡索化瘀平喘。實驗研究表明川芎平喘合劑能拮抗由組胺和乙醯膽鹼所介導的支氣管平滑肌痙攣,降低血漿血栓烷水平。臨床觀察也發現川芎平喘合劑能降低血漿血栓烷,用藥後患者咳、喘、痰、哮鳴音等臨床症狀明顯改善,肺功能檢查顯示第一秒用力呼氣量佔用肺活量百分比明顯提高。進一步的臨床研究發現川芎平喘合劑能提高肺心病失代償期患者血清一氧化碳,降低血清內皮素含量,明顯改善肺動脈高壓、心排血量和心臟指數,表明川芎平喘合劑能調節機體血清一氧化碳和內皮素的平衡,降低肺動脈高壓,改善心功能,緩解咳喘等臨床症狀,提高臨床療效。
3.利水平喘,三焦同治
久病咳喘,肺失通調,脾失健運,腎失開合,致水溼氾濫,見下肢甚至全身水腫。先生認為肉眼可見的皮下水腫的同時往往肺組織也存在水腫,肺組織的水腫影響通氣和換氣,導致氣急氣喘加重,治當宣肺、健脾、溫腎,肺脾腎三髒並治以利水消腫平喘。
先生用宣肺利水治療伴有浮腫的阻塞性肺氣腫30例,藥用炙麻黃、桂枝、白芍、射干、細辛、款冬、巴戟天、補骨脂、茯苓、陳葫蘆、防己、車前草。畏寒明顯者加附子;熱重去桂枝、細辛,加黃芩,蘆根;頑痰不暢加海浮石、平地木;高血壓者去麻黃、巴戟天,加黃荊子、杜仲,治療後,咳、痰、喘、腫四個主症明顯改善,總有效率達96.7%,肺功能改變不大,動脈血氣分析發現氧分壓有所提高,而肺泡-動脈氧分壓差顯著降低,表明隨著皮下水腫的消除,肺部的充血水腫也隨之改善,氣體交換效率提高,所以臨床症狀咳、痰、喘也明顯改善。
4.清肝通腑,寧神平喘
久病肝鬱,肝鬱化熱,內熱兼喘,重傷津液。臨床可見消瘦面紅,咽癢而咳,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氣喘氣急,口乾口苦,潮熱汗出,寐差便幹,舌紅苔剝少津,脈細數。木火刑金,治當清肝平喘,藥用柴胡、前胡、青皮、陳皮、白芍、赤芍、蘆根、白茅根、丹皮、地骨皮、桑白皮、酸棗仁、淮小麥、炙甘草等。肝火熾盛,灼傷津液,無水行舟,便幹便艱者,宜養陰生津,潤腸通便,所謂釜底抽薪,常用北沙參、天冬、麥冬、玉竹養陰生津,柏子仁、瓜蔞仁潤腸通便,枳殼、枳實行氣通腑,腑氣通,肝火清,肺氣降,咳喘易平,又所謂肺與大腸相表裡。
“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肝鬱脾虛,常見易激動、面白消瘦、寐差、肢冷、便溏等症,清熱化痰的藥物又多敗胃,先生於此非常重視甘平以益脾氣。甘麥大棗湯是先生常用的實脾之劑,甘草甘平,小麥甘涼,大棗甘溫,甘以補脾之虛,緩肝之急,正所謂 “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脾虛納差便溏明顯,加山藥、秫米、神曲、山楂、谷芽、麥芽,秫米且能安神。
5.補虛平喘,肺腎同治
慢阻肺早期以肺虛為主,後期氣急氣喘加重,為腎虛不納。先生透過臨床觀察認為慢阻肺發展到肺氣腫階段,是肺腎兩虛,以腎虛為主。緩解期,咳痰症狀緩解,苔不膩,以正虛為主,治療當補腎納氣平喘。伴怕冷,畏寒,四肢不溫,舌淡,為腎陽不足,可加杜仲、狗脊、補骨脂、川斷;伴消瘦,口乾,潮熱,煩躁,舌紅,是腎陰虧虛,可加黃精、女貞子、墨旱蓮、桑椹子、何首烏。
先生臨床觀察68例慢阻肺,培補肺腎治療48例,對照治療20例。表現為久咳短氣,聲怯疲乏,痰涎白沫,面色㿠白之肺氣虛者23例,自擬三參養肺湯,藥用太子參、玄參、款冬、胡頹葉、黃芪皮、車前草、黃芩、海蛤殼、海藻、地龍、蒼耳子、沙參;表現為動則氣促,胸悶腰痠,四肢不溫,耳鳴腿軟,夜尿清長,舌暗紫,脈虛之腎虛者25例,自擬三桑腎氣湯,藥用桑椹、桑白皮、桑寄生、五味子、黃精、補骨脂、平地木、功勞葉、鵝管石、蘇梗、防己、昆布。對照組寒喘用小青龍湯,熱喘用定喘湯,咳劇加蚤休、江剪刀草、車前草,痰多加海浮石、桔梗、竹茹,喘甚加射干、胡頹葉、鵝管石,不用培補肺腎的藥物。結果培補脾腎治療後,咳、痰、喘三項臨床症狀的改善明顯優於不用培補脾腎的對照組,α1抗胰蛋白酶(α1-AT)顯著增高,而對照組治療前後增高不明顯。
先生用補腎法合保肺功治療慢阻肺30例,均有咳嗽、氣急表現,氣急程度均在Ⅰ級以上,登樓、平地步行、生活起居、靜息狀態均有氣急,橫膈運動幅度右側平均2.1cm,左側2.77cm,肺功能檢查示潮氣量平均497.8ml,呼吸頻率19.5次/分,殘氣佔肺總量百分比59.88%,最大通氣量佔預計值40.25%。症見氣逆喘息,耳鳴目眩,心悸少寐,或五心煩熱,盜汗顴紅,腰痠遺精,脈細弦,舌紅剝等腎陰虛者,治以保肺1號片,藥用首烏、女貞子、龜板、熟地、桑椹、當歸、陳皮;症見動則氣急,畏寒,夜尿頻而清長,面色㿠白,無神,脈沉細,舌淡胖或青紫等腎陽虛者,治以保肺2號,藥用熟地、五味子、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蛇床子、大茴香;腎陰陽兩虛者,藥用補骨脂、核桃肉、菟絲子、杜仲、川斷、熟地、覆盆子、當歸、甘草,服藥的同時,結合保肺功做呼吸鍛鍊。治療3個月後,氣急明顯改善,橫膈運動幅度顯著增大,右側3.79cm,左側4.9cm,肺功能檢查潮氣量顯著增加,平均643.4ml,殘氣量佔肺總量百分比顯著降低為53.22%,最大通氣量佔預計值的44.37%,半年至一年後隨訪的10例患者中,橫膈運動幅度為右側3.1cm,左側5.05cm,潮氣量543.3ml,呼吸頻率16次/分,殘氣量佔肺總量百分比為58.03%,最大通氣量佔預計值的46.03%。
二、“喘腫”辨治經驗
1.治療“喘腫”四法
“喘腫”就是氣喘和肢體面目浮腫同時兼見。多見於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後期和肺心病。先生根據多年臨證經驗總結出治療“喘腫”四法:
(1)宣肺通陽利水法:適應於咳喘日久,症見面浮怕風、痰多清稀者。用小青龍東加減,以散寒而宣通肺氣;再加利水活血之劑使水氣隨汗而出,從尿而下,從而肺葉輕清,喘促平息,浮腫消退。習用的藥物有炙麻黃、川桂枝、赤芍藥、白芍藥、細辛、嫩射干、胡頹葉、陳葫蘆、車前草、防己、生甘草、石菖蒲、平地木、赤小豆、豬苓、茯苓、全當歸等。 如治顧某,女,47歲。1995年開始感冒後咳嗽半年不愈。此後每逢冬春及季節交替便咳嗽不止。近來受涼後咳嗽月餘,痰多色白清稀,伴氣急乏力,晨起喘促尤顯,並見面浮怕風,苔薄,脈浮細。聽診:兩肺呼吸音低。證屬風寒束肺,水飲停聚。擬祛風散寒,宣肺利水。處方:炙麻黃9g,桂枝6g,赤白芍(各)18g,細辛4.5g,嫩射干9g,胡頹葉12g,陳葫蘆30g,車前草18g,防己9g,生甘草9g,石菖蒲9g,平地木30g,赤小豆12g,豬茯苓(各)l8g,全當歸12g。7帖後,浮腫略退,喘促減輕,痰量減少。再擬前方加女貞子、補骨脂補腎納氣,服7帖而喘腫緩解。
(2)溫陽化飲利水法:適應於久喘氣促伴面浮肢腫、畏寒怕冷、尤見背部冷如水洗者。因久咳久喘出現怕冷、浮腫乃陽氣衰微無以氣化,用溫陽法助氣化、化痰飲、消水氣可達平喘消腫之功。對呼吸系統疾病來說,喘腫的症候往往是由於肺氣腫、肺心等疾病所引起的,所以治法也常涉及多臟器。習用的藥物有熟附片、川桂枝、赤芍藥、白芍藥、細辛、嫩射干、胡頹葉、青皮、陳皮、姜半夏、姜竹茹、車前草、豬苓、茯苓、防己、鵝管石、淫羊藿、川芎、石菖蒲等。如治李某,男,63歲。有慢性咳、痰、喘史近20年。近來時有面浮肢腫,咳嗽,喘息,痰不多,動則氣促,背部怕冷,出汗,苔薄脈沉。聽診兩肺幹囉音。證屬腎陽不振,水飲內停。治擬溫陽利水。處方:熟附片9g,川桂枝6g,赤白芍(各)18g,細辛4.5g,嫩射干12g,胡頹葉12g,青陳皮(各)9g,半夏9g,姜竹茹9g,車前草12g,豬茯苓(各)18g,防己9g,鵝管石30g,仙靈脾12g,石菖蒲9g。服藥兩週後咳嗽、喘息明顯好轉,浮腫亦盡退,幹囉音消失。再擬培補脾腎法以善其後。
(3)疏肝清肺利水法:適應於咳嗽而喘,胸悶氣急,心煩口苦,痰黃而黏,面紅略浮,大便乾結者。先生指出,氣機不暢可影響肺的宣肅功能而使水飲停聚,上逆為喘,外壅為腫,且氣機不暢容易鬱而化火。方用大柴胡東加減,以疏肝清肺理氣化飲,再合活血利水法則喘腫得以緩解。習用的藥物有柴胡、前胡、赤芍藥、白芍藥、平地木、青皮、陳皮、姜竹茹、姜半夏、六月雪、瓜蔞仁、枳殼、枳實、車前草、防己、豬苓、茯苓、黃芩等。如治吳某,男,60歲。慢性咳、痰、喘史十餘年,冬季、早春易發。刻診:咳嗽而喘,胸悶氣急,心煩口苦,痰黃黏,面潮紅略有浮腫,大便乾結,苔黃膩,脈弦。證屬肝鬱化火,肺熱熾盛。治擬疏肝清肺利水。處方:柴前胡(各)9g,赤白芍(各)18g,平地木18g,青陳皮(各)9g,瓜蔞仁12g,枳殼實(各)12g,車前草18g,防己9g,豬茯苓(各)18g,黃芩18g。7帖後,咳喘明顯緩解,面浮盡退。再擬柔肝清肺、培補脾腎劑以鞏固療效。
(4)健脾納腎法:適應於咳而微喘,動則氣促,痰不多,下肢浮腫,乏力腰痠者。脾主運化乃制水之主,腎主氣化為治水之本。用健脾利水、補氣納腎之法使喘平腫退,屬“喘腫”的治療方法之一。習用的藥物有黃芪、蒼朮、白朮、防風、青皮、陳皮、杜仲、赤芍藥、白芍藥、桑葉、桑白皮、桑椹子、桑寄生、豬苓、茯苓、防己、女貞子、淫羊藿等。 如治李某,男,59歲。喘息型支氣管炎史6年。刻下:咳嗽,稍喘,動則氣急,痰不多,時而腿腫,大便日行,乏力腰痠,苔薄白,脈沉細。聽診兩肺呼吸音低。證屬脾腎虧虛,水飲內停。治擬健脾納腎,利水化飲。處方:黃芪15g,蒼白朮(各)9g,防風15g,青陳皮(各)9g,赤白芍(各)18g,豬茯苓(各)18g,防己9g,車前草18g,杜仲12g,女貞子12g,仙靈脾9g。服藥7帖後,咳喘緩解,腿腫已退。再以前方去車前草、防己,豬茯苓改各12g,14帖鞏固療效。
2.治“喘腫”特色舉隅
(1)溯本求源識病機:中醫學認為“喘腫”之病乃因久咳傷肺,肺氣閉塞,失於宣肅,不能通調水道,影響脾的運化功能及腎的氣化功能,水飲內停,上則為喘,外則為腫。水氣凌心,心陽受阻,血運不暢則容易產生瘀濁,痰瘀交阻,隧道不通,加重水飲內聚,喘腫更甚。“喘腫”的病理基礎是由於五臟俱損,氣化無權,導致痰飲、水氣、瘀血、氣滯等諸邪互結,形成正虛邪實的局面。
(2)衷中參西論治法:臨床實驗中發現,喘腫病人除了浮腫外,常有通氣及換氣功能障礙。在辨證施治基礎上,加用活血利水中藥可以降低肺動脈高壓和肺迴圈阻力,提高通氣和換氣功能。患者隨著浮腫的消退,肺間質水腫也相應消退。咳、痰、喘均得到一致的改善。從而提出治“喘腫”應在五臟辨證的基礎上加用活血利水類藥物,可以逐痰飲、利水氣、消瘀濁,從而提高療效。利水藥喜用淡滲之品、治血藥喜用赤芍藥。根據文獻報道,赤芍藥對降低肺動脈高壓有特效。
(3)辨證施治重氣化:根據“喘腫”的病機,治療貴在氣化,透過宣肺、溫陽、疏肺、健脾、納腎諸法以助氣化,從而可以消水氣、化痰飲、除瘀血。參以活血利水類藥物,標本兼治,方可獲良效。
三、平喘藥的篩選思路
在中醫辨證的基礎上參考中藥的現代藥理,篩選藥物,提高療效。
1.祛風化溼藥
用於抗過敏:防風、防己、蟬蛻、玉蝴蝶、辛夷、蒼耳子、藿香、宣木瓜、地膚子、苦參等。中藥祛風化溼之品中大多數藥物有抑制過敏介質釋放的作用。
2.宣肺平喘藥
可以解除氣管平滑肌痙攣,藥如:麻黃、桂枝、黃荊子、細辛、射干、胡頹葉等。
3.化痰止咳藥
可減少黏液分泌,藥如炙款冬、青皮、陳皮、半夏、蘇子等能減少氣管黏液分泌,改善通氣。
4.健脾益肺補腎藥
能調節免疫,有些能直接興奮氣管平滑肌,藥如黃芪、白芷、茯苓、薏苡仁、太子參、附子、肉桂、淫羊藿、補骨脂等。
四、保肺功
肺氣腫是一種呼吸功能日漸減退的疾病,臨床上來診者以阻塞性肺氣腫為多見。這類患者在勞動或登樓時常感氣喘吁吁,甚至日常生活,如穿衣、行走都會感到氣不夠用,中醫學稱為“動輒氣短”。防治的關鍵是增強體質,提高肺功能。邵長榮教授在臨床科研工作中,運用中醫學中氣功吐故納新和意守丹田的基本法則,配合西醫學的呼吸操,創造了一套中西醫結合、動靜結合的“保肺功”,3個月為1個療程。凡持之以恆者,效果頗佳。曾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病人以中醫補腎法結合保肺功治療,觀察並分析療效。在氣急等症狀緩解、橫膈運動以及肺功能改善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肺氣腫發病緩慢,病程纏綿,久咳多虛,尤其以腎虛為主,其病機為腎不納氣,也有兼見中虛氣弱。治療上除辨證施治外,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強呼吸功能的鍛鍊,特別是膈肌運動的鍛鍊。保肺功以中醫氣功參合現代醫學的呼吸操,把練意志、練吐納和手足軀體的體操活動結合起來,使呼吸運動深、長、細、勻,中醫氣功著重練丹田吐納,其中包括鍛鍊腹式呼吸,在肺氣腫的治療上有重要意義。
五、驗方舉要
1.溫陽化飲糖漿
溫陽化飲糖漿由熟附塊、姜竹茹、葶藶子、細辛、五加皮、茯苓、陳葫蘆、白朮、薏苡仁根、黃荊子組成,方中熟附塊溫腎納氣,白朮、茯苓健脾益氣,黃荊子、細辛溫肺祛風,姜竹茹、葶藶子、五加皮、陳葫蘆、薏苡仁根祛除痰飲,全方肺、脾、腎同治,使患者咳、喘、痰、飲症狀得到緩解和改善,適合於慢性支氣管炎合併肺氣腫、肺心病,中醫辨證為陽虛者。
2.保肺片
保肺片由補骨脂、菟絲子、杜仲、川斷、熟地、當歸、覆盆子、核桃肉、甘草組成,方中補骨脂、菟絲子、杜仲、川斷、熟地、當歸、覆盆子、核桃肉為補腎納氣藥。其中當歸活血祛瘀;而補骨脂是一味攻補兼治之藥,既可補腎納氣,還能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的作用。實驗研究也證實,用補腎法可以增強肺功能,提高膈肌波動幅度,尤其是小氣道的功能恢復,防止肺氣腫的發展。適合於慢性支氣管炎合併肺氣腫,中醫辨證為肺腎虧虛型喘證患者。
3.川芎平喘合劑
藥物組成有川芎、赤芍、白芍、當歸、丹參、黃荊子、胡頹葉、細辛、辛夷、生甘草。方中以川芎、丹參、赤芍、白芍、當歸活血化瘀行氣,改善微迴圈,拮抗血小板聚集,可抑制哮喘有關介質的釋放,降低血黏度,並能降低肺動脈高壓和肺迴圈阻力,有利於呼吸功能的恢復;川芎、丹參還能促進動脈壁PGI2樣物質生成,擴張微血管,改善組織器官的供血情況。方中辛夷、細辛有宣肺通竅、祛風止咳之效;胡頹葉、黃荊子有斂肺寬胸,解痙平喘之功。川芎平喘合劑具有活血平喘,祛風止哮功效,適合於中醫辨證為風瘀阻絡型哮證患者。
【各家經驗】
一、洪廣祥診治經驗
洪廣祥認為肺陽虛弱為咳喘發病的內因,痰瘀伏肺為慢性咳喘的主要病理基礎。痰瘀為陰邪,易傷陽氣,初則表現肺為痰困,肺陽鬱閉不用,衛外無權,日久可傷及肺陽,致使衛陽不足。肺陽鬱閉或肺陽虛弱,衛陽不固,機體防禦外邪和調節自然環境變化能力低下,極易感受外邪,如風寒及某些過敏因素,致使屢屢新感引動內飲,而咳喘諸症此起彼伏,接連不斷。根據《內經》“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理論,明確指出了肺陽(不用)虛弱為慢性咳喘病反覆發作的內因。他認為咳喘病患者,無論急性發作期,還是慢性遷延期,肺陽不足,衛表不固,始終佔重要地位,並在繼承仲景桂枝湯的基礎上,自創溫陽護衛湯(生黃芪、熟附子、桂枝、白芍、生薑、紅棗、炙甘草、路路通、防風等)以溫陽護衛,增強機體抗邪能力,減少反覆感冒,從而達到治療、預防慢性咳喘反覆發作的目的。用藥上秉承治肺不遠溫的原則,認為咳喘之疾,當以溫散、溫化、溫補、溫通等治本之法為主。具體運用有以下三個方面:①風寒閉肺,鬱而化熱,以溫化為本:外感咳喘以風寒誘發者最多,慢性咳喘疾患亦多因感寒而發,治療當以麻黃、生薑、法半夏、細辛等辛溫之品宣散肺寒。倘若見口渴,痰由稀變稠,由白轉黃,或黃白相兼者,此為寒痰鬱久化熱之象,治療仍應謹守辛溫宣散,稍佐清化熱痰之品,故只須在宣肺散寒方的基礎上配以生石膏、黃芩、魚腥草等即可。②陽虛痰瘀化熱者,以溫補陽氣,滌痰祛瘀為主:陽氣虛弱,痰瘀伏肺為慢性咳喘病的病理基礎,臨床可見咳嗽痰白清稀量多,或痰白黏稠,或白黏稠痰與黃膿痰並見,此時切不可因痰多考慮為炎症而肆用寒涼之品,更不可將黃膿痰誤認為是痰熱伏肺,純用清化痰熱的寒涼之品,而應立足於陽虛為其根本,痰熱為其標,治療仍應堅持以溫為主的原則,酌情施用清化藥物。③時熱證寒者,治寒不遠溫:所謂“時熱證寒者”是指慢性咳喘患者夏季受寒而發病。此時氣候雖屬高溫酷暑,治療仍應嚴格遵循辨證論治的原則,凡是肺陽虛衰咳喘痰白者,雖病發於夏者,還須堅持“治肺不遠溫”的法則施以溫散方藥。
二、武維屏診治經驗
武維屏教授治療虛喘強調辨體施治。他指出體質是人類在遺傳的基礎上、在環境影響下形成的機能、結構與代謝上相對穩定的特殊狀態,這種特殊狀態往往決定其對某些致病邪氣的易感性和產生病機變化的傾向性。在疾病發生髮展的過程中,體質作為內因,往往決定著感受外邪的性質和病變的型別,也影響著疾病的預後和轉歸。在治療虛喘時重視辨體施治,認為虛喘常見於遲冷體質(素體陽氣偏虛)和膩滯體質(素體氣虛溼阻),其次見於燥紅體質(素體陰虛內熱)和晦澀體質(素體血瘀氣滯),甚少見於正常體質。遲冷體質者形體白胖、形寒怕冷、肢冷便溏、咳喘遇寒則發、痰白清稀、動則喘甚、面青唇暗、舌質淡嫩邊有齒痕、脈沉無力,感邪易從寒化,治療當遵張仲景“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之法,溫補陽氣,納腎平喘,以保元飲加減;溫補陽氣常用人參、黃芪、黨參、白朮、桂枝、蛤蚧、補骨脂、冬蟲夏草等,化痰平喘常用半夏、陳皮、蘇子、紫菀、冬花、杏仁等。膩滯體質者體形肥胖、脘痞口黏、大便不爽、痰白質黏量多、胸悶喘憋、動則尤甚、呼多吸少、舌淡苔膩脈濡,治宜補益肺脾腎之虛,並當權衡痰濁之輕重而適當兼顧,方以六君子湯合蘇子降氣東加減。痰鬱化熱者,柴芩溫膽湯化裁,痰多者酌加燥溼化痰之品,如厚朴、橘紅、旋覆花等。燥紅體質者形弱消瘦、咽乾喜飲、五心煩熱、便秘尿赤、少寐盜汗、氣短喘息、夜間喘重 、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此類患者感邪後易傷陰化熱,治宜滋陰潤肺,以使金水相生,方用百合固金湯化裁;虛火甚者加漏蘆連翹散,氣陰兩虛者合用生脈散,喘重加炒白果、少佐炙麻黃。晦澀體質者面唇紫暗、眼眶暗黑、爪甲紫紺、杵狀指、胸部膨滿、喘憋夜甚、氣短息促、稍動則甚、舌質青紫有瘀斑、脈沉澀,此類患者氣血易滯,經絡易阻,在補氣的同時應佐以理氣活血通絡之品,如丹參、川芎、桃仁、水蛭,或加大黃䗪蟲丸。
三、胡建華診治經驗
喘腫之證,上則喘息不平,下則腫勢蔓延,病在肺脾腎三髒,腎陽衰憊,膀胱氣化失常,可見四肢不溫、小便不利;脾陽不運,水溼氾濫,可見面目肢體浮腫;肺失肅降,不能通調水道,水氣凌心,可見心悸、咳喘、氣急不平,治宜溫腎健脾以利水,肅肺化痰以平喘。藥用附子溫腎強心以利尿,黃芪健脾益氣以利水,葶藶子瀉肺定喘以利尿。1972~1973年,胡老在奉賢縣開門辦學時,每值冬令喘腫發病時,常以此三味藥為基礎方隨證加味,屢屢見效。熟附子用量一般為9g,先煎20分鐘,心衰、氣急、水腫嚴重者,可增至15g或30g,15g應先煎40分鐘,30g應先煎1小時,久煎可減輕毒副作用,但溫腎強心力量並不減弱。
【小結】
喘證以呼吸困難,甚至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臥為特徵,嚴重者每致喘脫。臨證要點如下:①注意寒熱轉化、互見:外寒內熱者當解表清裡,風寒化熱者按病情轉化處理,痰濁蘊肺、外感風寒及邪熱者,根據兼夾情況聯絡治療。②掌握虛實的錯雜:在反覆發作過程中,每見邪氣尚實而正氣已虛,表現肺實腎虛的“上實下虛”證,治當疏洩其上,補益其下,權衡主次輕重而處理。③虛喘尤當重視治腎:虛喘雖有補肺、補腎的不同,但每多相關,應聯絡治療。因腎為氣之根,故必須重視治腎,納氣歸原,則根本得固。④補虛需辨陰陽:補虛除辨別臟腑所屬外,尚需辨清陰陽。陽虛者溫養陽氣,陰虛者滋填真陰,陰陽兩虛者根據主次酌情兼顧。⑤注意喘脫的危重證候:喘促不解,汗出肢冷,面青肢腫,煩躁昏昧,心陽欲脫者為危候,需及時搶救處理。
-
4 # 王者蔣哥
小孩氣喘原因有多種:如氣管或肺部感染再者過敏都有可能引發氣喘。視喘的情況:如缺氧呼吸困難就會嚴重,需要到醫院看看,注意清淡飲食,少活動。
-
5 # 減肥達人翡翠
在孩子這方面我不專業,沒有很好的經驗,孩子病了或難受最好找醫生去醫院看看,可不要馬虎千萬不能耽誤。如果你想在健身減肥方面或平時生活中遇到一些找麻煩(生活瑣事)等等儘管來找我,比如怎樣做家務更快?怎樣洗菜?怎樣洗衣服不傷面板等等吧,也許我能幫到你哦!
-
6 # 兩江總督看世界
孩子生病,每個父母的心都跟被揪著一樣,但是千萬不要慌了陣腳,你問的問題,就算我現在是個醫生,沒有給孩子做檢查,給你說的結果也只能是猜測。所以,孩子生病,請即刻到醫院進行專業檢查,不要怕花錢,這時候不花錢,錢還能幹嘛?而且我知道,小孩喘,咳嗽千萬不要拖,有的家長認為一喘或者一咳嗽就給他吃藥,讓孩子一點抵抗力都沒有了,讓孩子拖著,增加抵抗力。這種意識是完全錯誤的!這兩種病不像別的病,會越拖越嚴重。所以孩子生病了,到醫院做檢查才能查清楚,在網上說不清楚 的。純手打,謝謝。
-
7 # 6193610044
你好,不知道您說的是哪一種喘?
由於小孩子免疫力低,特別是冬天霧霾天氣比較多,孩子容易患呼吸道感染,容易咳嗽,有時伴有低熱,容易反反覆覆,病程一長就成了肺炎,其中有的肺炎型別就有喘的症狀,有時能聽見痰鳴聲,有時有喘憋。需要輸液治療,一般住院治療更好,大夫每天都能觀察病情,有利於對症下藥以便於孩子更快的康復,家長也更放心。您說呢。
總之,如果感覺到孩子喘了一定要及時就醫噢。
回覆列表
嬰幼兒的喘息是呼吸科的常見的症狀。首先來明確一下喘息的定義。
喘息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氣道狹窄,氣流進出氣道不暢所致,造成氣道狹窄的原因有很多,氣道炎症、氣道內阻塞、氣道外壓均可引起喘息。
我們臨床上常見的引起喘息的疾病有:
1、呼吸道感染最常見。①毛細支氣管炎:多見於嬰幼兒,冬春季多發,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以陣發性喘息為主要症狀,晨起及夜間明顯,病程約7~10天,預後多良好。②腺病毒肺炎:多發生於嬰幼兒起病急,多突然高熱,熱程較長,常在發病4~6天出現呼吸困難,喘憋明顯。腺病毒很兇險,重症者可能遺留細支氣管炎等後遺症。③喘息性支氣管炎: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以陣發性喘息為主要症狀,預後多良好,也有部分發展為哮喘。
2、支氣管異物:常見於嬰幼兒,有異物嗆咳史,常有劇烈嗆咳,伴喘息,給予霧止喘治療無好轉。
3、支氣管哮喘:反覆發作的喘息,一般不發熱,常在清晨或夜間突然發作,發作時雙肺聞及喘鳴音。給予支氣管擴張劑治療有效。這樣的患兒多有特應性體質,如溼疹。如明確診斷。需給予長期正規治療。
4、先天性的發育異常:如氣道狹窄,軟化分支異常等。
引起小兒喘息的因素很多,如果小孩出現喘息症狀,建議當地就醫,明確其喘息原因,對症治療。Z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