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天的夜有多美

    子宮在女人孕育生命時做出了巨大貢獻,產後恢復時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子宮的恢復情況

    子宮在胎兒離開後,會慢慢地恢復正常,那麼產後子宮大小恢復到多少才是正常的呢?

    在胎盤排出之後,子宮會立即收縮,在腹部用手可以摸到一個很硬並呈球形的子宮體,它的最高處和肚臍的水平同高。以後子宮底的高度,會每天下降1-2cm,大約在產後10-14天內,子宮變小,降入小盆骨腔內。這時,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宮底了。

    正常子宮大小是長5.5-7.5cm,寬4.5-5.5cm,厚3.0-4.0cm,子宮頸長2.5-3.0cm。子宮正常情況下,三個值相加大於12cm。宮腔呈倒置三角形,深約6cm,上方兩角為“子宮角”,通向輸卵管。下端狹窄為“峽部”,長約1cm。

    產後子宮多久恢復?

    子宮的重量從未孕時的50克到妊娠足月時可達1000克。產後子宮要慢慢才能恢復到原來的重量。那麼究竟產後子宮多久能恢復呢?

    首先是子宮體的復舊。胎盤娩出後,子宮立即收縮變小。在腹部可以扣到一個很硬並呈球形的子宮體,她的上緣約合臍處於同一水平。然後子宮底的高度平均每日下降1~2cm。約在產後6周,子宮就基本恢復到原來的大小。

    其次是子宮頸的復舊,分娩結束時,因子宮頸充血、水腫而變得非常鬆軟,皺起來如同裙邊樣。1周左右,子宮頸初步得到恢復。產後7~10日子宮頸內口關閉,手指尖就不易伸進去了。產後4周左右,子宮頸就基本恢復到正常大小。

    最後是子宮內膜的修復。分娩後,胎盤附著面的面積約手掌大,至產後2週末縮小至直徑3~4cm,於產後6~8周才能完全修復,並不留任何瘢痕。

    產後子宮恢復對新媽媽來說是頭等大事,為促進子宮儘快恢復原狀,建議新媽媽這樣做:

    1.不要憋尿

    分娩結束後,新媽媽通常會出現膀胱受壓、黏膜充血、肌肉張力降低、會陰傷口疼痛等症狀,再加上不習慣於臥床姿勢排尿,更容易發生尿瀦留,使膀胱撐大,妨礙子宮收縮,而引起產後出血或膀胱炎。

    2.給子宮部位做個按摩

    把手放在肚臍周圍,做順時針環形按摩,以此幫助、促進子宮收縮。

    3.按摩乳房、刺激乳頭

    4.避免腹部勞累用力

    新媽媽要避免下半身用力,例如搬重物、蹲的動作,都應儘量避免。還要預防便秘,注意腹部的保暖。

    5.服用生化湯進行調理

    生化湯有化瘀血、補血的作用,化掉的瘀血流出來之後,子宮自然會收縮。具體如何服用請遵醫囑。

    6.儘量採取側臥姿勢

    新媽媽的睡姿是很有講究的,如果睡姿不正確可能會造成子宮移位;長時間採用仰睡的方式,會致使子宮向後移動,出現腰痠背痛、白帶異常等情況。臥床休息時儘量採取左側臥位或右側臥位的姿勢,避免仰臥,以防子宮後傾;如果子宮已經向後傾曲,應改變姿勢,做膝胸臥位來糾正。

    7.適量下床活動

    生產後的女性需要安心休養,因此每天要保證睡眠充足,千萬不要讓自己勞累。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整天躺在床上也是不可取的。產後6~8小時,新媽媽可以嘗試坐起來,第二天就應試著下床活動,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排出。坐月子期間,產婦也要注意鍛鍊自己的身體,可以選擇做做操或者練練瑜伽,以便幫助自己儘快恢復體形。

    8.選擇母乳餵養

    新媽媽透過生產,使身體、精神都發生了變化,如果產後能採用母乳餵養法,嬰兒的反覆吸吮讓母親的腦下垂體釋放催產素,就能幫助產婦的子宮恢復,減少陰道流血,預防產婦產後貧血,促進身體康復。

    自檢:產後子宮沒恢復好的表現

    產後子宮恢復可是不容忽視的喲,新媽又沒有透視眼,怎麼才能知道自己的子宮恢復好了呢?一起去看看子宮沒恢復好的表現吧。

    1.突然長出“小肚腩”

    有些媽媽生完寶寶後,小腹贅肉卻無法消除,這常常是由於寶寶個頭兒很大,懷孕時將小腹的面板撐到鬆弛,以至於無法縮小。其實,大多數媽媽的子宮仍然是收縮正常的。不過,如果在自檢的過程中,產後2周後在小腹部仍然能摸得到一團東西,就很可能是子宮收縮不良或子宮肌瘤引起的。

    2.子宮內有血塊或殘留有胎盤

    如果子宮恢復不好,子宮內尚有血塊或殘留有胎盤時,子宮就會被血塊填塞。這樣會“連累”子宮平滑肌停止收縮,造成子宮收縮不良,有可能會引起大出血的危險。這是產後子宮恢復不全最突出的表現,在產褥期最容易發生,媽媽們要特別注意。

    3.血性惡露明顯增多

    子宮復舊不全的主要表現是血性惡露明顯增多,持續時間延長,可能長達10天左右(正常情況約為3~4天),惡露混濁或有臭味,有時可能發生大量出血。血色惡露停止後,白帶增多,產後媽媽有時感到小腹墜脹或疼痛。子宮較同時期正常產後媽媽的大而軟,位置大多教後屈,有輕度壓痛,宮頸口鬆弛。

    注意事項

    子宮可以說是母體在懷孕、分娩期間體內變化最大的器官。它可以從原來的50克一直增長到妊娠足月時的1000克。一般來講,產後的子宮需要6-8周左右才能恢復到原來的大小。

    子宮恢復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子宮體的復原、子宮內膜的復原和子宮頸的復原.做好產後康復工作不要以後留下病根,和家人一起共同努力很重要。

    1)準備材料當歸、川芎、桃仁(去心)、乾薑、炙甘草、米酒,先把500毫升米酒中和藥材倒入鍋中,略微浸泡;

    2)大火煮開後,慢火加蓋熬煮45分鐘;

    3)此時約剩250-300 毫升藥汁,倒入瓷碗中;

    4)平均分為三次於每餐前飲用,也可當茶喝,每次小口。

    注意:生化湯藥性偏溫,配方可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隨症加減、對症施藥。

    幫助子宮恢復的食物有哪些

    1.熟食:

    生冷的食物不利於產婦身體和子宮的恢復,而要以熟食為主,增強身體抵抗力。

    2.低脂肪,營養高的湯類:

    產婦不宜食用高脂肪的濃湯,否則不僅會嚴重影響食慾,而且會不利於體型的恢復,甚至會導致嬰兒腹瀉等。因此脂肪低,營養高的湯類,如蔬菜湯、魚湯、麵湯等,可以達到母體及嬰兒對各種營養的需求。

    3.清淡的食物:

    產婦食用辛辣燥熱等食物容易引起痔瘡等疾病,也會影響乳汁的質量。因此清淡的食物,如軟飯,蛋類等,更有利於產後子宮的恢復。

  • 2 # 白天的夜有多美

    子宮在女人孕育生命時做出了巨大貢獻,產後恢復時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子宮的恢復情況

    子宮在胎兒離開後,會慢慢地恢復正常,那麼產後子宮大小恢復到多少才是正常的呢?

    在胎盤排出之後,子宮會立即收縮,在腹部用手可以摸到一個很硬並呈球形的子宮體,它的最高處和肚臍的水平同高。以後子宮底的高度,會每天下降1-2cm,大約在產後10-14天內,子宮變小,降入小盆骨腔內。這時,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宮底了。

    正常子宮大小是長5.5-7.5cm,寬4.5-5.5cm,厚3.0-4.0cm,子宮頸長2.5-3.0cm。子宮正常情況下,三個值相加大於12cm。宮腔呈倒置三角形,深約6cm,上方兩角為“子宮角”,通向輸卵管。下端狹窄為“峽部”,長約1cm。

    產後子宮多久恢復?

    子宮的重量從未孕時的50克到妊娠足月時可達1000克。產後子宮要慢慢才能恢復到原來的重量。那麼究竟產後子宮多久能恢復呢?

    首先是子宮體的復舊。胎盤娩出後,子宮立即收縮變小。在腹部可以扣到一個很硬並呈球形的子宮體,她的上緣約合臍處於同一水平。然後子宮底的高度平均每日下降1~2cm。約在產後6周,子宮就基本恢復到原來的大小。

    其次是子宮頸的復舊,分娩結束時,因子宮頸充血、水腫而變得非常鬆軟,皺起來如同裙邊樣。1周左右,子宮頸初步得到恢復。產後7~10日子宮頸內口關閉,手指尖就不易伸進去了。產後4周左右,子宮頸就基本恢復到正常大小。

    最後是子宮內膜的修復。分娩後,胎盤附著面的面積約手掌大,至產後2週末縮小至直徑3~4cm,於產後6~8周才能完全修復,並不留任何瘢痕。

    產後子宮恢復對新媽媽來說是頭等大事,為促進子宮儘快恢復原狀,建議新媽媽這樣做:

    1.不要憋尿

    分娩結束後,新媽媽通常會出現膀胱受壓、黏膜充血、肌肉張力降低、會陰傷口疼痛等症狀,再加上不習慣於臥床姿勢排尿,更容易發生尿瀦留,使膀胱撐大,妨礙子宮收縮,而引起產後出血或膀胱炎。

    2.給子宮部位做個按摩

    把手放在肚臍周圍,做順時針環形按摩,以此幫助、促進子宮收縮。

    3.按摩乳房、刺激乳頭

    4.避免腹部勞累用力

    新媽媽要避免下半身用力,例如搬重物、蹲的動作,都應儘量避免。還要預防便秘,注意腹部的保暖。

    5.服用生化湯進行調理

    生化湯有化瘀血、補血的作用,化掉的瘀血流出來之後,子宮自然會收縮。具體如何服用請遵醫囑。

    6.儘量採取側臥姿勢

    新媽媽的睡姿是很有講究的,如果睡姿不正確可能會造成子宮移位;長時間採用仰睡的方式,會致使子宮向後移動,出現腰痠背痛、白帶異常等情況。臥床休息時儘量採取左側臥位或右側臥位的姿勢,避免仰臥,以防子宮後傾;如果子宮已經向後傾曲,應改變姿勢,做膝胸臥位來糾正。

    7.適量下床活動

    生產後的女性需要安心休養,因此每天要保證睡眠充足,千萬不要讓自己勞累。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整天躺在床上也是不可取的。產後6~8小時,新媽媽可以嘗試坐起來,第二天就應試著下床活動,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排出。坐月子期間,產婦也要注意鍛鍊自己的身體,可以選擇做做操或者練練瑜伽,以便幫助自己儘快恢復體形。

    8.選擇母乳餵養

    新媽媽透過生產,使身體、精神都發生了變化,如果產後能採用母乳餵養法,嬰兒的反覆吸吮讓母親的腦下垂體釋放催產素,就能幫助產婦的子宮恢復,減少陰道流血,預防產婦產後貧血,促進身體康復。

    自檢:產後子宮沒恢復好的表現

    產後子宮恢復可是不容忽視的喲,新媽又沒有透視眼,怎麼才能知道自己的子宮恢復好了呢?一起去看看子宮沒恢復好的表現吧。

    1.突然長出“小肚腩”

    有些媽媽生完寶寶後,小腹贅肉卻無法消除,這常常是由於寶寶個頭兒很大,懷孕時將小腹的面板撐到鬆弛,以至於無法縮小。其實,大多數媽媽的子宮仍然是收縮正常的。不過,如果在自檢的過程中,產後2周後在小腹部仍然能摸得到一團東西,就很可能是子宮收縮不良或子宮肌瘤引起的。

    2.子宮內有血塊或殘留有胎盤

    如果子宮恢復不好,子宮內尚有血塊或殘留有胎盤時,子宮就會被血塊填塞。這樣會“連累”子宮平滑肌停止收縮,造成子宮收縮不良,有可能會引起大出血的危險。這是產後子宮恢復不全最突出的表現,在產褥期最容易發生,媽媽們要特別注意。

    3.血性惡露明顯增多

    子宮復舊不全的主要表現是血性惡露明顯增多,持續時間延長,可能長達10天左右(正常情況約為3~4天),惡露混濁或有臭味,有時可能發生大量出血。血色惡露停止後,白帶增多,產後媽媽有時感到小腹墜脹或疼痛。子宮較同時期正常產後媽媽的大而軟,位置大多教後屈,有輕度壓痛,宮頸口鬆弛。

    注意事項

    子宮可以說是母體在懷孕、分娩期間體內變化最大的器官。它可以從原來的50克一直增長到妊娠足月時的1000克。一般來講,產後的子宮需要6-8周左右才能恢復到原來的大小。

    子宮恢復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子宮體的復原、子宮內膜的復原和子宮頸的復原.做好產後康復工作不要以後留下病根,和家人一起共同努力很重要。

    1)準備材料當歸、川芎、桃仁(去心)、乾薑、炙甘草、米酒,先把500毫升米酒中和藥材倒入鍋中,略微浸泡;

    2)大火煮開後,慢火加蓋熬煮45分鐘;

    3)此時約剩250-300 毫升藥汁,倒入瓷碗中;

    4)平均分為三次於每餐前飲用,也可當茶喝,每次小口。

    注意:生化湯藥性偏溫,配方可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隨症加減、對症施藥。

    幫助子宮恢復的食物有哪些

    1.熟食:

    生冷的食物不利於產婦身體和子宮的恢復,而要以熟食為主,增強身體抵抗力。

    2.低脂肪,營養高的湯類:

    產婦不宜食用高脂肪的濃湯,否則不僅會嚴重影響食慾,而且會不利於體型的恢復,甚至會導致嬰兒腹瀉等。因此脂肪低,營養高的湯類,如蔬菜湯、魚湯、麵湯等,可以達到母體及嬰兒對各種營養的需求。

    3.清淡的食物:

    產婦食用辛辣燥熱等食物容易引起痔瘡等疾病,也會影響乳汁的質量。因此清淡的食物,如軟飯,蛋類等,更有利於產後子宮的恢復。

  • 3 # 從頭到腳談養生

    產後子宮收縮恢復對媽媽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旦恢復不好則會影響以後的生活。不管是哪種分娩方式的媽媽都要把產後子宮恢復放在首位。

    一:產後子宮收縮不好的症狀表現

    產後子宮收縮恢復需要6-8周的時間,期間產後惡露正可預示產後子宮恢復好與壞。

    在產後子宮收縮恢復上主要分為三方面,即子宮體的復原、子宮頸的復原和子宮內膜的復原。只要其中一個恢復不好都會影響整體恢復,想要子宮快速又有效恢復,那麼對於產後子宮收縮不好的症狀勢必要了解清楚。

    1白帶增多、大出血

    脫出的子宮頸和陰道壁由於區域性血液迴圈障礙而充血,水腫、上皮角化、增生、分泌物增多,伴隨而來便是白帶增多,甚至大量出血。

    如果不及時治療還可能導致永久性子宮改變,例如結締組織增生、子宮增大、哺乳期後月經量多、經期延長等。

    2下墜感及腰痠背痛

    由於子宮下垂牽拉其周圍的支援組織,以及繼發的盆腔瘀血所造成的。與此同時,下腹部、陰道、外陰部出現墜脹感,久站、行走以及勞動時症狀加重,平臥則可減輕,甚至消失。

    之所以會有產後子宮收縮不好情況,都是因為媽媽子宮體肌纖維收縮及縮復作用,子宮體積縮小,子宮腔內的胎盤剝離面隨著子宮的逐漸縮小而相應縮小,加之子宮內膜的再生使剝離面得以修復。一旦復舊功能受到阻礙時,子宮便會恢復不好。

    媽媽們在產後恢復期間有上述任何一種情況都要引起注意,不要等病情嚴重才治療。

    產後坐月子期間,是女性子宮恢復的絕佳時期,在這期間,如果不悉心呵護,那麼就會出現子宮收縮不好,遲遲恢復不到當初的模樣。

    隨著二胎的開放,一胎的媽媽在生產完之後更加註意子宮的恢復,以免影響二寶的到來。懷孕前,子宮只有鴨梨般大小,重約50克,到足月生產時,子宮重約1000克,增加了20倍呀!

    被撐大的子宮要想恢復,除了需要時間外,媽媽們還可以透過以下8個方法來幫助子宮的恢復。

    二:產後可助子宮恢復8大方法

    1早做提肛運動

    所謂提肛,主要就是收縮肛門。自然分娩的媽媽,要在當天就開始做提肛運動。每次提肛以後要憋住20~30秒,然後放鬆,每組3~5次。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調整每次提肛憋住的時間長短。提肛運動簡單易操作,媽媽們只要堅持做,則有利於子宮恢復。

    2產褥期適當動一動

    產後6~8個小時,新媽媽在疲勞消除後,可以坐起來,第二天應下床活動,以利於身體生理機能和體力的恢復,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排出。切勿被陋習所束縛,整日躺在床上,這樣更不利於恢復喲。

    3服用生化湯進行調理

    生化湯有化瘀血、補血的作用,化掉的瘀血流出來之後,子宮自然會收縮。所以,生化湯比較適合在產褥期服用,對幫助子宮恢復有顯著的效果,但每個人的體質不一,具體如何服用請遵醫囑。

    4不要憋尿

    分娩結束後,新媽媽通常會出現膀胱受壓、黏膜充血、肌肉張力降低、會陰傷口疼痛等症狀,再加上不習慣於臥床姿勢排尿,更容易發生尿瀦留,使膀胱撐大,妨礙子宮收縮,而引起產後出血或膀胱炎。因此,分娩後一定要及時排尿,有尿意的時候,儘快去洗手間,切莫偷懶憋尿。

    5避免腹部勞累用力

    新媽媽要避免下半身用力,例如搬重物、蹲的動作,都應儘量避免。還要預防便秘,注意腹部的保暖。可以進行一些產後運動,例如進行腹式深呼吸,以及在產後一週躺在硬床上進行抬腿、提臀,或膝胸臥式運動,能使子宮和下腹有效收縮和復原。

    6給子宮部位做個按摩

    為加速子宮收縮,醫生一般會在產房內為新媽媽做子宮按摩,並使用子宮收縮藥物。新媽媽回到家中,也可以在子宮的部位做個按摩。把手放在肚臍周圍,做順時針環形按摩,以此幫助、促進子宮收縮。

    7按摩乳房、刺激乳頭

    依照子宮收縮的原理,刺激乳頭,也會讓人體產生子宮收縮素。所以,按摩乳房或是熱敷乳房,都會產生相同的效果,這就是用物理方式來促進子宮收縮的方法。

    8堅持哺乳

    讓寶寶吸吮母乳,也會刺激子宮收縮。母乳餵養也可以幫助恢復,因為寶寶在喝奶的同時,刺激了乳頭,母體便會產生子宮收縮素,加速子宮的復原。

    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在生產之後,子宮的恢復一般需要42天的時間恢復,產後這關鍵的42天,媽媽們可要把握好,以免落下各種病根,為以後的生活帶來不便。

    產婦在42天基本上就恢復到產前、孕前的這種整體的健康狀況了,所以這個時候的檢查就顯得極其的重要。如果產後42天檢查一切都恢復很好,那就是非常順暢的一次妊娠經歷和分娩經歷,如果發現比如子宮復原不佳,或者盆腔有其他的問題,或者宮頸有一些炎症,或者陰道有一些產後的問題,那麼都能在42天產後檢查的時候能及時的發現,及時的治療,及時的處理。

  • 4 # 從頭到腳談養生

    產後子宮收縮恢復對媽媽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旦恢復不好則會影響以後的生活。不管是哪種分娩方式的媽媽都要把產後子宮恢復放在首位。

    一:產後子宮收縮不好的症狀表現

    產後子宮收縮恢復需要6-8周的時間,期間產後惡露正可預示產後子宮恢復好與壞。

    在產後子宮收縮恢復上主要分為三方面,即子宮體的復原、子宮頸的復原和子宮內膜的復原。只要其中一個恢復不好都會影響整體恢復,想要子宮快速又有效恢復,那麼對於產後子宮收縮不好的症狀勢必要了解清楚。

    1白帶增多、大出血

    脫出的子宮頸和陰道壁由於區域性血液迴圈障礙而充血,水腫、上皮角化、增生、分泌物增多,伴隨而來便是白帶增多,甚至大量出血。

    如果不及時治療還可能導致永久性子宮改變,例如結締組織增生、子宮增大、哺乳期後月經量多、經期延長等。

    2下墜感及腰痠背痛

    由於子宮下垂牽拉其周圍的支援組織,以及繼發的盆腔瘀血所造成的。與此同時,下腹部、陰道、外陰部出現墜脹感,久站、行走以及勞動時症狀加重,平臥則可減輕,甚至消失。

    之所以會有產後子宮收縮不好情況,都是因為媽媽子宮體肌纖維收縮及縮復作用,子宮體積縮小,子宮腔內的胎盤剝離面隨著子宮的逐漸縮小而相應縮小,加之子宮內膜的再生使剝離面得以修復。一旦復舊功能受到阻礙時,子宮便會恢復不好。

    媽媽們在產後恢復期間有上述任何一種情況都要引起注意,不要等病情嚴重才治療。

    產後坐月子期間,是女性子宮恢復的絕佳時期,在這期間,如果不悉心呵護,那麼就會出現子宮收縮不好,遲遲恢復不到當初的模樣。

    隨著二胎的開放,一胎的媽媽在生產完之後更加註意子宮的恢復,以免影響二寶的到來。懷孕前,子宮只有鴨梨般大小,重約50克,到足月生產時,子宮重約1000克,增加了20倍呀!

    被撐大的子宮要想恢復,除了需要時間外,媽媽們還可以透過以下8個方法來幫助子宮的恢復。

    二:產後可助子宮恢復8大方法

    1早做提肛運動

    所謂提肛,主要就是收縮肛門。自然分娩的媽媽,要在當天就開始做提肛運動。每次提肛以後要憋住20~30秒,然後放鬆,每組3~5次。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調整每次提肛憋住的時間長短。提肛運動簡單易操作,媽媽們只要堅持做,則有利於子宮恢復。

    2產褥期適當動一動

    產後6~8個小時,新媽媽在疲勞消除後,可以坐起來,第二天應下床活動,以利於身體生理機能和體力的恢復,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排出。切勿被陋習所束縛,整日躺在床上,這樣更不利於恢復喲。

    3服用生化湯進行調理

    生化湯有化瘀血、補血的作用,化掉的瘀血流出來之後,子宮自然會收縮。所以,生化湯比較適合在產褥期服用,對幫助子宮恢復有顯著的效果,但每個人的體質不一,具體如何服用請遵醫囑。

    4不要憋尿

    分娩結束後,新媽媽通常會出現膀胱受壓、黏膜充血、肌肉張力降低、會陰傷口疼痛等症狀,再加上不習慣於臥床姿勢排尿,更容易發生尿瀦留,使膀胱撐大,妨礙子宮收縮,而引起產後出血或膀胱炎。因此,分娩後一定要及時排尿,有尿意的時候,儘快去洗手間,切莫偷懶憋尿。

    5避免腹部勞累用力

    新媽媽要避免下半身用力,例如搬重物、蹲的動作,都應儘量避免。還要預防便秘,注意腹部的保暖。可以進行一些產後運動,例如進行腹式深呼吸,以及在產後一週躺在硬床上進行抬腿、提臀,或膝胸臥式運動,能使子宮和下腹有效收縮和復原。

    6給子宮部位做個按摩

    為加速子宮收縮,醫生一般會在產房內為新媽媽做子宮按摩,並使用子宮收縮藥物。新媽媽回到家中,也可以在子宮的部位做個按摩。把手放在肚臍周圍,做順時針環形按摩,以此幫助、促進子宮收縮。

    7按摩乳房、刺激乳頭

    依照子宮收縮的原理,刺激乳頭,也會讓人體產生子宮收縮素。所以,按摩乳房或是熱敷乳房,都會產生相同的效果,這就是用物理方式來促進子宮收縮的方法。

    8堅持哺乳

    讓寶寶吸吮母乳,也會刺激子宮收縮。母乳餵養也可以幫助恢復,因為寶寶在喝奶的同時,刺激了乳頭,母體便會產生子宮收縮素,加速子宮的復原。

    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在生產之後,子宮的恢復一般需要42天的時間恢復,產後這關鍵的42天,媽媽們可要把握好,以免落下各種病根,為以後的生活帶來不便。

    產婦在42天基本上就恢復到產前、孕前的這種整體的健康狀況了,所以這個時候的檢查就顯得極其的重要。如果產後42天檢查一切都恢復很好,那就是非常順暢的一次妊娠經歷和分娩經歷,如果發現比如子宮復原不佳,或者盆腔有其他的問題,或者宮頸有一些炎症,或者陰道有一些產後的問題,那麼都能在42天產後檢查的時候能及時的發現,及時的治療,及時的處理。

  • 5 # 愛麗詩生活記

    子宮在胎兒離開後,會慢慢地恢復正常,那麼產後子宮大小恢復到多少才是正常的呢?

    在胎盤排出之後,子宮會立即收縮,在腹部用手可以摸到一個很硬並呈球形的子宮體,它的最高處和肚臍的水平同高。以後子宮底的高度,會每天下降1-2cm,大約在產後10-14天內,子宮變小,降入小盆骨腔內。這時,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宮底了。

    正常子宮大小是長5.5-7.5cm,寬4.5-5.5cm,厚3.0-4.0cm,子宮頸長2.5-3.0cm。子宮正常情況下,三個值相加大於12cm。宮腔呈倒置三角形,深約6cm,上方兩角為“子宮角”,通向輸卵管。下端狹窄為“峽部”,長約1cm。

    產後子宮沒恢復好的表現:

    1.突然長出“小肚腩”

    有些媽媽生完寶寶後,小腹贅肉卻無法消除,這常常是由於寶寶個頭兒很大,懷孕時將小腹的面板撐到鬆弛,以至於無法縮小。其實,大多數媽媽的子宮仍然是收縮正常的。不過,如果在自檢的過程中,產後2周後在小腹部仍然能摸得到一團東西,就很可能是子宮收縮不良或子宮肌瘤引起的。

    2.子宮內有血塊或殘留有胎盤

    如果子宮恢復不好,子宮內尚有血塊或殘留有胎盤時,子宮就會被血塊填塞。這樣會“連累”子宮平滑肌停止收縮,造成子宮收縮不良,有可能會引起大出血的危險。這是產後子宮恢復不全最突出的表現,在產褥期最容易發生,媽媽們要特別注意。

    3.血性惡露明顯增多

    子宮復舊不全的主要表現是血性惡露明顯增多,持續時間延長,可能長達10天左右(正常情況約為3~4天),惡露混濁或有臭味,有時可能發生大量出血。血色惡露停止後,白帶增多,產後媽媽有時感到小腹墜脹或疼痛。子宮較同時期正常產後媽媽的大而軟,位置大多教後屈,有輕度壓痛,宮頸口鬆弛。

    ⚠️注意事項

    子宮可以說是母體在懷孕、分娩期間體內變化最大的器官。它可以從原來的50克一直增長到妊娠足月時的1000克。一般來講,產後的子宮需要6-8周左右才能恢復到原來的大小。

    子宮恢復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子宮體的復原、子宮內膜的復原和子宮頸的復原.做好產後康復工作不要以後留下病根,和家人一起共同努力很重要。

    產後子宮恢復對新媽媽來說是頭等大事,為促進子宮儘快恢復原狀,建議新媽媽這樣做:

    1.不要憋尿

    分娩結束後,新媽媽通常會出現膀胱受壓、黏膜充血、肌肉張力降低、會陰傷口疼痛等症狀,再加上不習慣於臥床姿勢排尿,更容易發生尿瀦留,使膀胱撐大,妨礙子宮收縮,而引起產後出血或膀胱炎。

    2.給子宮部位做個按摩

    把手放在肚臍周圍,做順時針環形按摩,以此幫助、促進子宮收縮。

    3.按摩乳房、刺激乳頭

    4.避免腹部勞累用力

    新媽媽要避免下半身用力,例如搬重物、蹲的動作,都應儘量避免。還要預防便秘,注意腹部的保暖。

    5.服用生化湯進行調理

    生化湯有化瘀血、補血的作用,化掉的瘀血流出來之後,子宮自然會收縮。具體如何服用請遵醫囑。

    6.儘量採取側臥姿勢

    新媽媽的睡姿是很有講究的,如果睡姿不正確可能會造成子宮移位;長時間採用仰睡的方式,會致使子宮向後移動,出現腰痠背痛、白帶異常等情況。臥床休息時儘量採取左側臥位或右側臥位的姿勢,避免仰臥,以防子宮後傾;如果子宮已經向後傾曲,應改變姿勢,做膝胸臥位來糾正。

    7.適量下床活動

    生產後的女性需要安心休養,因此每天要保證睡眠充足,千萬不要讓自己勞累。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整天躺在床上也是不可取的。產後6~8小時,新媽媽可以嘗試坐起來,第二天就應試著下床活動,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排出。坐月子期間,產婦也要注意鍛鍊自己的身體,可以選擇做做操或者練練瑜伽,以便幫助自己儘快恢復體形。

    8.選擇母乳餵養

    新媽媽透過生產,使身體、精神都發生了變化,如果產後能採用母乳餵養法,嬰兒的反覆吸吮讓母親的腦下垂體釋放催產素,就能幫助產婦的子宮恢復,減少陰道流血,預防產婦產後貧血,促進身體康復。

    1)準備材料當歸、川芎、桃仁(去心)、乾薑、炙甘草、米酒,先把500毫升米酒中和藥材倒入鍋中,略微浸泡;

    2)大火煮開後,慢火加蓋熬煮45分鐘;

    3)此時約剩250-300 毫升藥汁,倒入瓷碗中;

    4)平均分為三次於每餐前飲用,也可當茶喝,每次小口。

    注意:生化湯藥性偏溫,配方可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隨症加減、對症施藥。

    幫助子宮恢復的食物有哪些

    1.熟食:

    生冷的食物不利於產婦身體和子宮的恢復,而要以熟食為主,增強身體抵抗力。

    2.低脂肪,營養高的湯類:

    產婦不宜食用高脂肪的濃湯,否則不僅會嚴重影響食慾,而且會不利於體型的恢復,甚至會導致嬰兒腹瀉等。因此脂肪低,營養高的湯類,如蔬菜湯、魚湯、麵湯等,可以達到母體及嬰兒對各種營養的需求。

    3.清淡的食物:

    產婦食用辛辣燥熱等食物容易引起痔瘡等疾病,也會影響乳汁的質量。因此清淡的食物,如軟飯,蛋類等,更有利於產後子宮的恢復。

    希望本次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 6 # 愛麗詩生活記

    子宮在胎兒離開後,會慢慢地恢復正常,那麼產後子宮大小恢復到多少才是正常的呢?

    在胎盤排出之後,子宮會立即收縮,在腹部用手可以摸到一個很硬並呈球形的子宮體,它的最高處和肚臍的水平同高。以後子宮底的高度,會每天下降1-2cm,大約在產後10-14天內,子宮變小,降入小盆骨腔內。這時,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宮底了。

    正常子宮大小是長5.5-7.5cm,寬4.5-5.5cm,厚3.0-4.0cm,子宮頸長2.5-3.0cm。子宮正常情況下,三個值相加大於12cm。宮腔呈倒置三角形,深約6cm,上方兩角為“子宮角”,通向輸卵管。下端狹窄為“峽部”,長約1cm。

    產後子宮沒恢復好的表現:

    1.突然長出“小肚腩”

    有些媽媽生完寶寶後,小腹贅肉卻無法消除,這常常是由於寶寶個頭兒很大,懷孕時將小腹的面板撐到鬆弛,以至於無法縮小。其實,大多數媽媽的子宮仍然是收縮正常的。不過,如果在自檢的過程中,產後2周後在小腹部仍然能摸得到一團東西,就很可能是子宮收縮不良或子宮肌瘤引起的。

    2.子宮內有血塊或殘留有胎盤

    如果子宮恢復不好,子宮內尚有血塊或殘留有胎盤時,子宮就會被血塊填塞。這樣會“連累”子宮平滑肌停止收縮,造成子宮收縮不良,有可能會引起大出血的危險。這是產後子宮恢復不全最突出的表現,在產褥期最容易發生,媽媽們要特別注意。

    3.血性惡露明顯增多

    子宮復舊不全的主要表現是血性惡露明顯增多,持續時間延長,可能長達10天左右(正常情況約為3~4天),惡露混濁或有臭味,有時可能發生大量出血。血色惡露停止後,白帶增多,產後媽媽有時感到小腹墜脹或疼痛。子宮較同時期正常產後媽媽的大而軟,位置大多教後屈,有輕度壓痛,宮頸口鬆弛。

    ⚠️注意事項

    子宮可以說是母體在懷孕、分娩期間體內變化最大的器官。它可以從原來的50克一直增長到妊娠足月時的1000克。一般來講,產後的子宮需要6-8周左右才能恢復到原來的大小。

    子宮恢復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子宮體的復原、子宮內膜的復原和子宮頸的復原.做好產後康復工作不要以後留下病根,和家人一起共同努力很重要。

    產後子宮恢復對新媽媽來說是頭等大事,為促進子宮儘快恢復原狀,建議新媽媽這樣做:

    1.不要憋尿

    分娩結束後,新媽媽通常會出現膀胱受壓、黏膜充血、肌肉張力降低、會陰傷口疼痛等症狀,再加上不習慣於臥床姿勢排尿,更容易發生尿瀦留,使膀胱撐大,妨礙子宮收縮,而引起產後出血或膀胱炎。

    2.給子宮部位做個按摩

    把手放在肚臍周圍,做順時針環形按摩,以此幫助、促進子宮收縮。

    3.按摩乳房、刺激乳頭

    4.避免腹部勞累用力

    新媽媽要避免下半身用力,例如搬重物、蹲的動作,都應儘量避免。還要預防便秘,注意腹部的保暖。

    5.服用生化湯進行調理

    生化湯有化瘀血、補血的作用,化掉的瘀血流出來之後,子宮自然會收縮。具體如何服用請遵醫囑。

    6.儘量採取側臥姿勢

    新媽媽的睡姿是很有講究的,如果睡姿不正確可能會造成子宮移位;長時間採用仰睡的方式,會致使子宮向後移動,出現腰痠背痛、白帶異常等情況。臥床休息時儘量採取左側臥位或右側臥位的姿勢,避免仰臥,以防子宮後傾;如果子宮已經向後傾曲,應改變姿勢,做膝胸臥位來糾正。

    7.適量下床活動

    生產後的女性需要安心休養,因此每天要保證睡眠充足,千萬不要讓自己勞累。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整天躺在床上也是不可取的。產後6~8小時,新媽媽可以嘗試坐起來,第二天就應試著下床活動,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排出。坐月子期間,產婦也要注意鍛鍊自己的身體,可以選擇做做操或者練練瑜伽,以便幫助自己儘快恢復體形。

    8.選擇母乳餵養

    新媽媽透過生產,使身體、精神都發生了變化,如果產後能採用母乳餵養法,嬰兒的反覆吸吮讓母親的腦下垂體釋放催產素,就能幫助產婦的子宮恢復,減少陰道流血,預防產婦產後貧血,促進身體康復。

    1)準備材料當歸、川芎、桃仁(去心)、乾薑、炙甘草、米酒,先把500毫升米酒中和藥材倒入鍋中,略微浸泡;

    2)大火煮開後,慢火加蓋熬煮45分鐘;

    3)此時約剩250-300 毫升藥汁,倒入瓷碗中;

    4)平均分為三次於每餐前飲用,也可當茶喝,每次小口。

    注意:生化湯藥性偏溫,配方可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隨症加減、對症施藥。

    幫助子宮恢復的食物有哪些

    1.熟食:

    生冷的食物不利於產婦身體和子宮的恢復,而要以熟食為主,增強身體抵抗力。

    2.低脂肪,營養高的湯類:

    產婦不宜食用高脂肪的濃湯,否則不僅會嚴重影響食慾,而且會不利於體型的恢復,甚至會導致嬰兒腹瀉等。因此脂肪低,營養高的湯類,如蔬菜湯、魚湯、麵湯等,可以達到母體及嬰兒對各種營養的需求。

    3.清淡的食物:

    產婦食用辛辣燥熱等食物容易引起痔瘡等疾病,也會影響乳汁的質量。因此清淡的食物,如軟飯,蛋類等,更有利於產後子宮的恢復。

    希望本次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 7 # 艾舍育兒說

    如何判斷子宮是否恢復正常呢?

    在分娩之後,子宮送出來孕育了40周的小寶寶,總算可以歇口氣了。兩百八十多天的辛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子宮也需要5-6周也才能恢復到懷孕前的狀態,如果產後子宮恢復不好,容易導致惡漏不絕,甚至引發一些婦科疾病,所以產後的媽媽們一定要注意子宮養護,子宮恢復的好壞一般有以下幾個表現。

    子宮體的下降,剛生產不久,在腹部可以摸到一個很硬且成球形的子宮體,大約在兩週後,子宮會收縮成雞蛋大小,這是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宮體了。子宮恢復時,宮內殘存的脫膜,血液,壞死的組織等從身體排出。就形成惡露,惡露依次為鮮紅色血液惡露,淡紅色漿液性惡露和白色惡露。正常的惡露雖然有血腥味但不臭,異常惡露不但發臭,還呈現出汙濁的暗褐色,一看就是不好的,那如果出現了異常惡露,或者血性惡露持續太久,會影響子宮恢復,甚至造成產後感染或大出血,這時我們要及時向醫生反應,早做治療。子宮恢復後,子宮重量降低到50克,大小恢復到孕前。一切又和以前一樣了。但也有少數產婦的子宮回不到過去,到了產後6周,依然感覺子宮比較大,這時候也就是產後恢復複查的日子,應該及時向醫生反應。

    如果產後子宮恢復的很好,惡露乾淨後,產檢結果也顯示子宮恢復正常,媽媽這時候就可以進行暖宮養顏,會對產後媽媽恢復更加有力。

    產後子宮除了忙著回到從前,身體的其他部分也在快速的改變,體內催乳素增多,乳房開始分泌乳液,為了排出多餘的水份,出汗和排尿的增加。腸道蠕動,容易出現便秘等,這些都是產後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必過度擔心,等恢復期一過,咱們就能升級成一位時尚的辣媽啦!

  • 8 # 艾舍育兒說

    如何判斷子宮是否恢復正常呢?

    在分娩之後,子宮送出來孕育了40周的小寶寶,總算可以歇口氣了。兩百八十多天的辛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子宮也需要5-6周也才能恢復到懷孕前的狀態,如果產後子宮恢復不好,容易導致惡漏不絕,甚至引發一些婦科疾病,所以產後的媽媽們一定要注意子宮養護,子宮恢復的好壞一般有以下幾個表現。

    子宮體的下降,剛生產不久,在腹部可以摸到一個很硬且成球形的子宮體,大約在兩週後,子宮會收縮成雞蛋大小,這是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宮體了。子宮恢復時,宮內殘存的脫膜,血液,壞死的組織等從身體排出。就形成惡露,惡露依次為鮮紅色血液惡露,淡紅色漿液性惡露和白色惡露。正常的惡露雖然有血腥味但不臭,異常惡露不但發臭,還呈現出汙濁的暗褐色,一看就是不好的,那如果出現了異常惡露,或者血性惡露持續太久,會影響子宮恢復,甚至造成產後感染或大出血,這時我們要及時向醫生反應,早做治療。子宮恢復後,子宮重量降低到50克,大小恢復到孕前。一切又和以前一樣了。但也有少數產婦的子宮回不到過去,到了產後6周,依然感覺子宮比較大,這時候也就是產後恢復複查的日子,應該及時向醫生反應。

    如果產後子宮恢復的很好,惡露乾淨後,產檢結果也顯示子宮恢復正常,媽媽這時候就可以進行暖宮養顏,會對產後媽媽恢復更加有力。

    產後子宮除了忙著回到從前,身體的其他部分也在快速的改變,體內催乳素增多,乳房開始分泌乳液,為了排出多餘的水份,出汗和排尿的增加。腸道蠕動,容易出現便秘等,這些都是產後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必過度擔心,等恢復期一過,咱們就能升級成一位時尚的辣媽啦!

  • 9 # 歡樂成長錄

    產後子宮恢復可是不容忽視的,子宮沒有恢復好會有哪些表現?

    在回答之前,先來了解子宮恢復的一些問題,將會有助於更好的理解這個問題。

    1、從受孕到分娩 女人子宮的變化

    2、子宮應該如何恢復

    3、子宮恢復的幾個特徵

    01.從受孕到分娩 女人子宮的變化

    子宮是孕育胎兒的搖籃,在整個懷孕期間,隨著寶寶長大,子宮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麼女性從未懷孕時到產後子宮經歷了那些變化呢?

    一、未懷孕時子宮的形狀

    子宮位於盆腔中央,膀胱和直腸之間。正常成年未孕女子子宮呈前傾前屈位,子宮的固定裝置主要是盆膈和陰道的承託和韌帶的牽引固定。四對韌帶是子宮闊韌帶、子宮圓韌帶、子宮主韌帶、骶子宮韌帶。

    子宮大小與年齡及生育有關,未生產的朋友約長7.5cm、寬5cm、厚3cm,子宮可分為底、體與頸三個部分。宮腔呈倒置三角形,深約6cm,上方兩角為“子宮角”,通向輸卵管。下端狹窄為“峽部”,長約1cm。峽部在妊娠期逐漸擴充套件,臨產時形成子宮下段。

    宮體與宮頸比例因年齡而異,嬰兒期為1:2,青春期為1:1,生育期為2:1。子宮正常稍向前彎曲,前壁俯臥於膀胱上,與陰道幾乎成直角,位置可隨膀胱直腸充盈程度的不同而改變。子宮壁由外向內為漿膜、肌層及粘膜(即內膜)三層。

    二、懷孕時子宮的驚人變化

    (1)孕早期:子宮變化不大

    在孕早期的時候,準媽咪的肚子幾乎看不出來的,這就意味著子宮在這個時期的變化並不明顯。在這一時期,準媽咪的子宮其實看起來像個柚子,慢慢地充實整個腹腔,你是不是也開始覺得非常的神奇呢?

    懷孕4周:在最初的懷孕1個月時,準媽媽的子宮大小、形狀跟懷孕前相比,基本沒有特別的變化。但子宮壁開始變得柔軟、增厚,看起來大概雞蛋的大小。這個時候開始,準媽媽體內激素分泌失衡,比較敏感的準媽媽也相繼出現噁心、嘔吐等早孕症狀,有部分準媽咪還會身體疲乏無力、發熱、畏寒等。

    懷孕8周:隨著孕周的增加,準媽媽的子宮壁逐漸變軟,宮頸變厚,以保護子宮。一般懷孕8周-12周時要進行第一次產檢,專案通常包括問診、測量體重和血壓,聽胎心,驗尿,驗血,檢查子宮大小等。

    懷孕12周:在懷孕3個月的時候,準媽媽的子宮看起來就像個柚子,子宮隨胎兒生長逐漸增大,宮底可在恥骨聯合之上觸及到,增大的子宮開始壓迫位於前方及後方的膀胱和直腸,膀胱容量減少,出現尿頻,總有排不淨尿的感覺。

    (2)孕中期:子宮增大擠壓內臟

    懷孕16周;進入懷孕第4個月的時候,胎兒生長的速度加快,子宮開始長大並長出骨盆,子宮四周的韌帶由原來鬆弛狀態變為緊張狀態,不少準媽媽在下腹部子宮一側或雙側,都會感覺有些腹痛,呈抽痛、脹痛和下墜感,但一般不會對懷孕構成威脅。

    懷孕20周;懷孕5個月,準媽媽的子宮日漸增大,將腹部向外擠,致使肚子向外鼓脹,準媽媽可以再肚臍下方約1.8釐米的地方能夠很容易就摸到自己的子宮。到了懷孕6個月時,子宮現在已經到了肚臍上約8釐米的上方。這個時候,子宮增大快速向上擠壓內臟,所以幾乎全部的準媽媽都會面臨胸口憋悶、呼吸困難等症狀,於是,準媽媽開始選擇側臥的睡眠姿勢。懷孕28周;到了第7個月的時候,準媽媽腹部隆起明顯,宮底繼續上升,子宮高度為24-26釐米,身體為保持平衡略向後仰,腰部易疲勞而疼痛。這一時期,準媽媽的體重迅速增加,每週可增加500克;同時增大的子宮對盆腔壓迫加重,使下半身靜脈迴流受阻程度加重,若不注意可能出現痔瘡。

    (3)孕後期:腹部變硬,子宮開始收縮

    到了孕晚期,子宮迅速增大,腹部逐漸隆起,輕輕地觸動子宮常常可以感到腹部有變硬的感覺。

    懷孕32周;到了8個月時,大部分孕媽會出現假孕晚期宮縮症狀(比如肚子發緊)。與此同時,由於分娩和產後哺乳的需要,準媽媽的乳房開始分泌初乳,下腹部也變得越來越緊繃。在接下來的幾周,孕晚期宮縮的強度將越來越大,你也發現自己的乳房、腹部、屁股、大腿上都會出現更多的牽拉痕跡。

    懷孕36周;懷孕9個月時,子宮幾乎已經佔據了整個腹腔,直接壓迫胃、膈肌、心臟等,引起心悸、氣短、胃脹、食慾不佳,排尿的次數也增加,漸漸有陣陣的子宮收縮。

    懷孕38周;到了最後一個月,準媽媽會有一種肚子向下運動的感覺,呼吸暢快了,胃脹減輕了。這是因為這個時候胎兒的頭部已經向下進入了盆腔的入口,等到足月的時候,伴隨著一陣陣的腹痛,開始出現子宮收縮從而將成熟的胎寶寶順利分娩出來。

    三、分娩進行時,子宮的變化

    在分娩時,子宮肌肉逐漸將宮頸撐開,然後子宮肌肉收縮推動胎兒下降到陰道,孩子降生。從閉合至10公分全開,需歷時非常久的時間,初產婦約8~14小時;經產婦約6~8小時。

    子宮頸開口陣痛頻率:0~3公分5分鐘左右收縮一次,每次約30~60秒。3~7公分2~4分鐘收縮一次,每次約45~60秒。7~10公分1分鐘左右收縮一次,每次約30~90秒。02.子宮如何恢復

    產褥期變化最大的是子宮,子宮復舊是產後母體恢復的一個重要標誌。子宮復舊主要體現在子宮肌纖維縮復,子宮變小及子宮內膜再生。子宮恢復主要是動作的持續收縮,從分娩時將胎兒及胎盤擠出,接著將惡露排出,此後子宮不斷收縮形成血塊達到止血效果。最後,子宮再次擠壓,將血塊排出使子宮體積縮小。

    1.子宮體的恢復

    胎盤娩出後,子宮會即刻收縮,可以摸到腹部呈球形很硬的子宮體,其最高處與肚臍水平同高。之後,子宮體高度每天會降1-2釐米,約在分娩後10-14天,子宮變小降入小盆骨腔內。

    2.子宮頸的恢復

    生產剛結束後時,因為子宮頸充血水腫,而變得極其柔軟,子宮頸壁很薄,7天后才能恢復原狀。7-10日後子宮頸內口關閉,直到分娩後大約4周,子宮頸才能恢復正常大小。

    3.子宮內膜的恢復

    胎盤、胎膜與子宮壁相分離,經由母體排出後,會從子宮內膜的基底層長出新的子宮內膜。分娩後約10天,除了胎盤附著面,其餘部分的子宮腔會完全被新生的內膜覆蓋。剛生產後,胎盤附著部分的子宮壁面積有手掌那麼大,產後約2周,直徑縮小到3-4釐米,直到產後6-8周癒合。

    03.子宮恢復的幾個特徵

    (1)子宮恢復的時間

    子宮是女性在懷孕及分娩時身體內部變化較明顯的器官,它由原來的50克增大到妊娠時期的1000克左右。一般情況下,產後子宮需要大約6-8周才能恢復到孕前狀態。

    (2)惡露與子宮的關係

    寶寶降生後,隨之而來的是胎盤的娩出,此時產婦陰道會排出一些棕紅色液體,包含有壞死的蛻膜組織、血液、粘液以及細菌等,在醫學上被稱之為惡露。惡露是否乾淨是判斷女性子宮是否恢復正常的一個重要指標。

    3.產後42天:惡露乾淨,子宮正常

    大多女性的惡露會在產後28天左右排出乾淨,當然一些女性可能時間稍微長一些,但是一般情況下不會超過42天。因為產褥期是從產後2小時到產後6周,在此期間產婦身體機能都會逐漸得到恢復,子宮也不例外,會恢復到正常女性的身體狀態。因此產後42天即6周是子宮恢復的時期,不管是順產,剖腹產,鉗產或臀位助產,在此時間段內惡露都應該排乾淨。

    4.產後42天:惡露未乾淨,子宮異常

    若產後42天后,產婦仍有惡露排出,則說明子宮恢復異常。倘若同時有量、顏色、氣味等的異常及變化,則應注意是否為子宮疾病。比如胎盤殘留導致子宮收縮乏力,細菌經由陰道上行性感染或分娩時有隱性感染卻未及時治療,以及剖腹產傷口恢復欠佳等原因,產婦要及時到醫院複查並接受治療。

    如果子宮沒有恢復好,可以透過觸控子宮的和檢查惡露的方式進行自我診斷:

    · 觸控子宮:剛生產後,女性需檢查子宮底,可從肚臍處摸得到,如果恢復良好,則在兩星期左右就無法摸到子宮,除非是有子宮肌瘤。

    · 觀察惡露顏色:產後,女性要仔細觀察惡露的顏色,看看是否是按照鮮紅,暗紅,深黑,淡紅色,無色這樣的變化順序,倘若出現異常需及時去醫院檢查。

    04.如何促進子宮的恢復

    很多媽媽都知道子宮孕育孩子的載體,也明白子宮也是女性易發兩大癌症之一的器官,那麼在產後怎樣促進子宮的恢復呢?

    一、產後及時排尿

    生產過後,產婦要補充大量的水分並及時排尿,可以避免膀胱過度膨脹或者經常有膨脹的感覺。

    二、產褥期避免長時間臥位

    產後的6-8小時,產婦不妨可以直起身子,過了一天左右就可下床走動,這樣有助於生理功能以及體力的復原,可有效幫助惡露排出,促進子宮恢復。在臥床休息時,要採取左臥姿勢或者右臥姿勢,儘量避免仰臥,謹防子宮後傾,如果子宮已經出現後傾的情況,可以做膝胸臥位來矯正。

    三、堅持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可以增強孩子免疫力,促進寶寶的健康發育,而且嬰兒吸吮乳頭會反射性地引起子宮收縮,進而促進子宮的恢復。

    四、注意陰部衛生

    生產過後,產婦要特別注意私密處的衛生,要定期清洗,以防生殖道炎症的發生,從而不利於子宮的復原。

    五、適當的運動

    (1)產後第1周

    盆底肌運動;這是一項練習慢慢蹲下並站起的運動。產婦可以根據身體的實際情況,每天進行合理鍛鍊。盆底肌運動可以增強盆底肌,即使分娩時有縫合的傷口,這項運動也可以有利於傷口的癒合。

    腳踩踏板運動;腳踩踏板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迴圈,以防腿部腫脹,腳踝處用力使兩腿向上彎曲,再向下彎曲,可以反覆操作練習,以達到良好的影響。增強腹部肌肉的運動;吸氣時,縮排腹部的肌肉,保持數秒鐘後再撥出。如果身體允許,還可以在產後五天後做壓緊腹部的練習活動:平躺在床上,用枕頭支撐肩膀及頭部,兩腿彎起並稍微分開,兩個胳膊交叉放在腹部,接著抬起頭和肩膀,呼氣並用手掌輕按腹部兩側,將兩側緊壓在一起,保持數秒,之後吸氣並放鬆,可反覆做3次左右。

    (2) 產後第2周

    向後彎曲;先坐直身體,兩腿彎起並略微分開,兩手臂合攏在胸前,接下來呼氣,同時將骨盆稍向前傾,將身體緩慢地向後彎,一直到有腹部肌肉被拉緊的感覺。在身體舒適的狀態下,可以較長時間保持這個姿勢。同時應採用正常呼吸節奏,接著再放鬆身體,吸氣坐直,準備再次練習。

    向前彎曲;仰臥在床上,兩腿彎起,腳稍微分開,兩手放在大腿上。接下來呼氣抬頭,肩膀,身體向前傾,兩手儘量碰到雙膝,如果不能碰到膝蓋,也不要勉強,可以繼續進行下去,最後吸氣,放鬆身體。側向轉體;仰臥在平面上,雙臂平放在身體兩側,手掌分別靠在大腿外側。頭稍微抬起,身體向左偏轉,左手滑到小腿部位。繼續仰臥,身體右側重複左側動作。左右側交替各2-3次。

    六、食物調理

    合理適當的飲食對於子宮的恢復有重要的作用,產後食物調理要注重以下方面:

    (1)熟食

    生冷的食物不利於產婦身體和子宮的恢復,而要以熟食為主,增強身體抵抗力。

    (2)低脂肪,營養高的湯類

    產婦不宜食用高脂肪的濃湯,否則不僅會嚴重影響食慾,而且會不利於體型的恢復,甚至會導致嬰兒腹瀉等。因此脂肪低,營養高的湯類,如蔬菜湯、魚湯、麵湯等,可以達到母體及嬰兒對各種營養的需求。

    (3)清淡的食物

    產婦食用辛辣燥熱等食物容易引起痔瘡等疾病,也會影響乳汁的質量。因此清淡的食物,如軟飯,蛋類等,更有利於產後子宮的恢復。

    (4)補氣血的食物

    補氣血的食物可以有利於子宮的恢復;例如富含蛋白質、鈣、磷、鐵、鋅、維生素等的栗子雞。

  • 10 # 歡樂成長錄

    產後子宮恢復可是不容忽視的,子宮沒有恢復好會有哪些表現?

    在回答之前,先來了解子宮恢復的一些問題,將會有助於更好的理解這個問題。

    1、從受孕到分娩 女人子宮的變化

    2、子宮應該如何恢復

    3、子宮恢復的幾個特徵

    01.從受孕到分娩 女人子宮的變化

    子宮是孕育胎兒的搖籃,在整個懷孕期間,隨著寶寶長大,子宮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麼女性從未懷孕時到產後子宮經歷了那些變化呢?

    一、未懷孕時子宮的形狀

    子宮位於盆腔中央,膀胱和直腸之間。正常成年未孕女子子宮呈前傾前屈位,子宮的固定裝置主要是盆膈和陰道的承託和韌帶的牽引固定。四對韌帶是子宮闊韌帶、子宮圓韌帶、子宮主韌帶、骶子宮韌帶。

    子宮大小與年齡及生育有關,未生產的朋友約長7.5cm、寬5cm、厚3cm,子宮可分為底、體與頸三個部分。宮腔呈倒置三角形,深約6cm,上方兩角為“子宮角”,通向輸卵管。下端狹窄為“峽部”,長約1cm。峽部在妊娠期逐漸擴充套件,臨產時形成子宮下段。

    宮體與宮頸比例因年齡而異,嬰兒期為1:2,青春期為1:1,生育期為2:1。子宮正常稍向前彎曲,前壁俯臥於膀胱上,與陰道幾乎成直角,位置可隨膀胱直腸充盈程度的不同而改變。子宮壁由外向內為漿膜、肌層及粘膜(即內膜)三層。

    二、懷孕時子宮的驚人變化

    (1)孕早期:子宮變化不大

    在孕早期的時候,準媽咪的肚子幾乎看不出來的,這就意味著子宮在這個時期的變化並不明顯。在這一時期,準媽咪的子宮其實看起來像個柚子,慢慢地充實整個腹腔,你是不是也開始覺得非常的神奇呢?

    懷孕4周:在最初的懷孕1個月時,準媽媽的子宮大小、形狀跟懷孕前相比,基本沒有特別的變化。但子宮壁開始變得柔軟、增厚,看起來大概雞蛋的大小。這個時候開始,準媽媽體內激素分泌失衡,比較敏感的準媽媽也相繼出現噁心、嘔吐等早孕症狀,有部分準媽咪還會身體疲乏無力、發熱、畏寒等。

    懷孕8周:隨著孕周的增加,準媽媽的子宮壁逐漸變軟,宮頸變厚,以保護子宮。一般懷孕8周-12周時要進行第一次產檢,專案通常包括問診、測量體重和血壓,聽胎心,驗尿,驗血,檢查子宮大小等。

    懷孕12周:在懷孕3個月的時候,準媽媽的子宮看起來就像個柚子,子宮隨胎兒生長逐漸增大,宮底可在恥骨聯合之上觸及到,增大的子宮開始壓迫位於前方及後方的膀胱和直腸,膀胱容量減少,出現尿頻,總有排不淨尿的感覺。

    (2)孕中期:子宮增大擠壓內臟

    懷孕16周;進入懷孕第4個月的時候,胎兒生長的速度加快,子宮開始長大並長出骨盆,子宮四周的韌帶由原來鬆弛狀態變為緊張狀態,不少準媽媽在下腹部子宮一側或雙側,都會感覺有些腹痛,呈抽痛、脹痛和下墜感,但一般不會對懷孕構成威脅。

    懷孕20周;懷孕5個月,準媽媽的子宮日漸增大,將腹部向外擠,致使肚子向外鼓脹,準媽媽可以再肚臍下方約1.8釐米的地方能夠很容易就摸到自己的子宮。到了懷孕6個月時,子宮現在已經到了肚臍上約8釐米的上方。這個時候,子宮增大快速向上擠壓內臟,所以幾乎全部的準媽媽都會面臨胸口憋悶、呼吸困難等症狀,於是,準媽媽開始選擇側臥的睡眠姿勢。懷孕28周;到了第7個月的時候,準媽媽腹部隆起明顯,宮底繼續上升,子宮高度為24-26釐米,身體為保持平衡略向後仰,腰部易疲勞而疼痛。這一時期,準媽媽的體重迅速增加,每週可增加500克;同時增大的子宮對盆腔壓迫加重,使下半身靜脈迴流受阻程度加重,若不注意可能出現痔瘡。

    (3)孕後期:腹部變硬,子宮開始收縮

    到了孕晚期,子宮迅速增大,腹部逐漸隆起,輕輕地觸動子宮常常可以感到腹部有變硬的感覺。

    懷孕32周;到了8個月時,大部分孕媽會出現假孕晚期宮縮症狀(比如肚子發緊)。與此同時,由於分娩和產後哺乳的需要,準媽媽的乳房開始分泌初乳,下腹部也變得越來越緊繃。在接下來的幾周,孕晚期宮縮的強度將越來越大,你也發現自己的乳房、腹部、屁股、大腿上都會出現更多的牽拉痕跡。

    懷孕36周;懷孕9個月時,子宮幾乎已經佔據了整個腹腔,直接壓迫胃、膈肌、心臟等,引起心悸、氣短、胃脹、食慾不佳,排尿的次數也增加,漸漸有陣陣的子宮收縮。

    懷孕38周;到了最後一個月,準媽媽會有一種肚子向下運動的感覺,呼吸暢快了,胃脹減輕了。這是因為這個時候胎兒的頭部已經向下進入了盆腔的入口,等到足月的時候,伴隨著一陣陣的腹痛,開始出現子宮收縮從而將成熟的胎寶寶順利分娩出來。

    三、分娩進行時,子宮的變化

    在分娩時,子宮肌肉逐漸將宮頸撐開,然後子宮肌肉收縮推動胎兒下降到陰道,孩子降生。從閉合至10公分全開,需歷時非常久的時間,初產婦約8~14小時;經產婦約6~8小時。

    子宮頸開口陣痛頻率:0~3公分5分鐘左右收縮一次,每次約30~60秒。3~7公分2~4分鐘收縮一次,每次約45~60秒。7~10公分1分鐘左右收縮一次,每次約30~90秒。02.子宮如何恢復

    產褥期變化最大的是子宮,子宮復舊是產後母體恢復的一個重要標誌。子宮復舊主要體現在子宮肌纖維縮復,子宮變小及子宮內膜再生。子宮恢復主要是動作的持續收縮,從分娩時將胎兒及胎盤擠出,接著將惡露排出,此後子宮不斷收縮形成血塊達到止血效果。最後,子宮再次擠壓,將血塊排出使子宮體積縮小。

    1.子宮體的恢復

    胎盤娩出後,子宮會即刻收縮,可以摸到腹部呈球形很硬的子宮體,其最高處與肚臍水平同高。之後,子宮體高度每天會降1-2釐米,約在分娩後10-14天,子宮變小降入小盆骨腔內。

    2.子宮頸的恢復

    生產剛結束後時,因為子宮頸充血水腫,而變得極其柔軟,子宮頸壁很薄,7天后才能恢復原狀。7-10日後子宮頸內口關閉,直到分娩後大約4周,子宮頸才能恢復正常大小。

    3.子宮內膜的恢復

    胎盤、胎膜與子宮壁相分離,經由母體排出後,會從子宮內膜的基底層長出新的子宮內膜。分娩後約10天,除了胎盤附著面,其餘部分的子宮腔會完全被新生的內膜覆蓋。剛生產後,胎盤附著部分的子宮壁面積有手掌那麼大,產後約2周,直徑縮小到3-4釐米,直到產後6-8周癒合。

    03.子宮恢復的幾個特徵

    (1)子宮恢復的時間

    子宮是女性在懷孕及分娩時身體內部變化較明顯的器官,它由原來的50克增大到妊娠時期的1000克左右。一般情況下,產後子宮需要大約6-8周才能恢復到孕前狀態。

    (2)惡露與子宮的關係

    寶寶降生後,隨之而來的是胎盤的娩出,此時產婦陰道會排出一些棕紅色液體,包含有壞死的蛻膜組織、血液、粘液以及細菌等,在醫學上被稱之為惡露。惡露是否乾淨是判斷女性子宮是否恢復正常的一個重要指標。

    3.產後42天:惡露乾淨,子宮正常

    大多女性的惡露會在產後28天左右排出乾淨,當然一些女性可能時間稍微長一些,但是一般情況下不會超過42天。因為產褥期是從產後2小時到產後6周,在此期間產婦身體機能都會逐漸得到恢復,子宮也不例外,會恢復到正常女性的身體狀態。因此產後42天即6周是子宮恢復的時期,不管是順產,剖腹產,鉗產或臀位助產,在此時間段內惡露都應該排乾淨。

    4.產後42天:惡露未乾淨,子宮異常

    若產後42天后,產婦仍有惡露排出,則說明子宮恢復異常。倘若同時有量、顏色、氣味等的異常及變化,則應注意是否為子宮疾病。比如胎盤殘留導致子宮收縮乏力,細菌經由陰道上行性感染或分娩時有隱性感染卻未及時治療,以及剖腹產傷口恢復欠佳等原因,產婦要及時到醫院複查並接受治療。

    如果子宮沒有恢復好,可以透過觸控子宮的和檢查惡露的方式進行自我診斷:

    · 觸控子宮:剛生產後,女性需檢查子宮底,可從肚臍處摸得到,如果恢復良好,則在兩星期左右就無法摸到子宮,除非是有子宮肌瘤。

    · 觀察惡露顏色:產後,女性要仔細觀察惡露的顏色,看看是否是按照鮮紅,暗紅,深黑,淡紅色,無色這樣的變化順序,倘若出現異常需及時去醫院檢查。

    04.如何促進子宮的恢復

    很多媽媽都知道子宮孕育孩子的載體,也明白子宮也是女性易發兩大癌症之一的器官,那麼在產後怎樣促進子宮的恢復呢?

    一、產後及時排尿

    生產過後,產婦要補充大量的水分並及時排尿,可以避免膀胱過度膨脹或者經常有膨脹的感覺。

    二、產褥期避免長時間臥位

    產後的6-8小時,產婦不妨可以直起身子,過了一天左右就可下床走動,這樣有助於生理功能以及體力的復原,可有效幫助惡露排出,促進子宮恢復。在臥床休息時,要採取左臥姿勢或者右臥姿勢,儘量避免仰臥,謹防子宮後傾,如果子宮已經出現後傾的情況,可以做膝胸臥位來矯正。

    三、堅持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可以增強孩子免疫力,促進寶寶的健康發育,而且嬰兒吸吮乳頭會反射性地引起子宮收縮,進而促進子宮的恢復。

    四、注意陰部衛生

    生產過後,產婦要特別注意私密處的衛生,要定期清洗,以防生殖道炎症的發生,從而不利於子宮的復原。

    五、適當的運動

    (1)產後第1周

    盆底肌運動;這是一項練習慢慢蹲下並站起的運動。產婦可以根據身體的實際情況,每天進行合理鍛鍊。盆底肌運動可以增強盆底肌,即使分娩時有縫合的傷口,這項運動也可以有利於傷口的癒合。

    腳踩踏板運動;腳踩踏板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迴圈,以防腿部腫脹,腳踝處用力使兩腿向上彎曲,再向下彎曲,可以反覆操作練習,以達到良好的影響。增強腹部肌肉的運動;吸氣時,縮排腹部的肌肉,保持數秒鐘後再撥出。如果身體允許,還可以在產後五天後做壓緊腹部的練習活動:平躺在床上,用枕頭支撐肩膀及頭部,兩腿彎起並稍微分開,兩個胳膊交叉放在腹部,接著抬起頭和肩膀,呼氣並用手掌輕按腹部兩側,將兩側緊壓在一起,保持數秒,之後吸氣並放鬆,可反覆做3次左右。

    (2) 產後第2周

    向後彎曲;先坐直身體,兩腿彎起並略微分開,兩手臂合攏在胸前,接下來呼氣,同時將骨盆稍向前傾,將身體緩慢地向後彎,一直到有腹部肌肉被拉緊的感覺。在身體舒適的狀態下,可以較長時間保持這個姿勢。同時應採用正常呼吸節奏,接著再放鬆身體,吸氣坐直,準備再次練習。

    向前彎曲;仰臥在床上,兩腿彎起,腳稍微分開,兩手放在大腿上。接下來呼氣抬頭,肩膀,身體向前傾,兩手儘量碰到雙膝,如果不能碰到膝蓋,也不要勉強,可以繼續進行下去,最後吸氣,放鬆身體。側向轉體;仰臥在平面上,雙臂平放在身體兩側,手掌分別靠在大腿外側。頭稍微抬起,身體向左偏轉,左手滑到小腿部位。繼續仰臥,身體右側重複左側動作。左右側交替各2-3次。

    六、食物調理

    合理適當的飲食對於子宮的恢復有重要的作用,產後食物調理要注重以下方面:

    (1)熟食

    生冷的食物不利於產婦身體和子宮的恢復,而要以熟食為主,增強身體抵抗力。

    (2)低脂肪,營養高的湯類

    產婦不宜食用高脂肪的濃湯,否則不僅會嚴重影響食慾,而且會不利於體型的恢復,甚至會導致嬰兒腹瀉等。因此脂肪低,營養高的湯類,如蔬菜湯、魚湯、麵湯等,可以達到母體及嬰兒對各種營養的需求。

    (3)清淡的食物

    產婦食用辛辣燥熱等食物容易引起痔瘡等疾病,也會影響乳汁的質量。因此清淡的食物,如軟飯,蛋類等,更有利於產後子宮的恢復。

    (4)補氣血的食物

    補氣血的食物可以有利於子宮的恢復;例如富含蛋白質、鈣、磷、鐵、鋅、維生素等的栗子雞。

  • 11 # 活蹦亂跳小松噓

    產後子宮沒有恢復好的表現

    產後子宮恢復可是不容忽視的喲,新媽有沒有透視眼,怎麼才能知道自己的子宮恢復好了嗎?一起去看看子宮沒恢復好的表現吧。 

    一、突然長出“小肚腩”

    有些媽媽生完寶寶後,小腹贅肉卻無法消除,這常常是由於寶寶個頭兒很大,懷孕時將小腹的面板撐到鬆弛,以至於無法縮小。其實,大多數媽媽的子宮仍然是收縮正常的。不過,如果在自檢的過程中,產後2周後在小腹部仍然能摸得到一團東西,就很可能是子宮收縮不良或子宮肌瘤引起的。

    二、子宮內有血塊或殘留有胎盤

    如果子宮恢復不好,子宮內尚有血塊或殘留有胎盤時,子宮就會被血塊填塞。這樣會“連累”子宮平滑肌停止收縮,造成子宮收縮不良,有可能會引起大出血的危險。這是產後子宮恢復不全最突出的表現,在產褥期最容易發生,媽媽們要特別注意。

    三、突血性惡露明顯增多

    子宮復舊不全的主要表現是血性惡露明顯增多,持續時間延長,可能長達10天左右(正常情況約為3~4天),惡露混濁或有臭味,有時可能發生大量出血。血色惡露停止後,白帶增多,產後媽媽有時感到小腹墜脹或疼痛。子宮較同時期正常產後媽媽的大而軟,位置大多教後屈,有輕度壓痛,宮頸鬆弛。

    子宮沒有恢復好的原因

    原因一:胎盤或胎膜殘留於子宮腔內

    胎盤一般是在胎兒從產道娩出以後5—15分鐘左右,最晚不超過30分鐘娩出體外,此時如果出現胎盤沒有完全排出而有一部分留存在子宮內部的現象被稱為胎盤殘留。大部分情況,留在子宮內的是很難發現的非常細微的胎盤碎片,這就是所謂的胎盤殘留。

    若是子宮內仍有殘留胎盤或胎膜組織,或是子宮收縮不良,會影響子宮復原的速度,就可從觀察惡露排出的顏色、量與氣味判別子宮的復原狀況。正常情況下,惡露的量會愈來愈少,顏色愈來愈淡,約3周就會結束,過多的惡露屬於不正常現象。

    原因二:合併子宮內膜炎或盆腔內炎症

    如果分娩後護理不當,引起子宮或盆腔感染,也會長期出血。在正常情況下,女性陰道呈酸性環境,宮頸有粘液栓,這是人體的生理屏障,可以抵禦細菌的侵入。但是,在特殊情況下,如經期,分娩,流產後及各種宮腔操作時,這種屏障作用減弱甚至消失,易引起細菌的侵入,造成子宮內膜炎。

    新媽媽產後或小產後體質衰弱,宮頸口經過擴張尚未很好地封閉,此時陰道、宮頸中存在的細菌有可能上行感染盆腔;如果宮腔內尚有胎盤、胎膜殘留,則感染的機會更大。

    妊娠晚期禁止性生活。妊娠8個月後由於子宮口慢慢鬆弛,所以不要洗盆浴,更不要過性生活,以免引起感染,產後要注意衛生。

    原因三:子宮過度後傾後屈

    產後坐月子期間,要注意惡露排出與子宮恢復,以掌握子宮的復原狀況。想想,懷孕前的子宮大小有如自己的拳頭一樣(約50克),為了孕育新生命,撐到好大(約1000克),當胎兒娩出後,子宮就像洩了氣的皮球,但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到孕前狀況。

    子宮恢復的主要動作是持續的收縮,從生產時不斷的收縮將胎兒擠出,再將胎盤擠出。子宮內的血液不斷被排出體外,即為產後惡露。子宮經由不斷且強力的收縮,將血管的開口壓往,這樣就讓血塊形成而停止出血。子宮再進一步擠壓,將血塊不斷排出,子宮體積就會慢慢縮小,約在產後4~6週會恢復成原來大小。

    原因四:產後排尿不利

    在懷孕期,準媽媽體內的水分主要靠排尿和出汗等排出體外。但在懷孕晚期,由於增大了的子宮壓迫膀胱,使膀胱肌肉的張力降低,在分娩時,胎兒的頭 又長時間緊緊地壓迫著膀胱,使膀胱肌肉的收縮力減弱,因此,雖然分娩後子宮對膀胱的壓迫減輕,但由於膀胱肌肉張力的下降和收縮功能的減弱,膀胱已無力將其中的尿液排除乾淨。

    另外,有些產婦在分娩時做了會陰側切術,小便時尿液刺激傷口引起痛,導致尿道括約肌痙攣,也是產後小便困難的原因,也有些產婦不習慣在床上小便,也會引起小便困難。如果產後5~6小時仍排不出尿液,醫生稱之為產後尿瀦留。 

    等寶寶三歲之後就可以培養他學習的興趣啦,我兒子也是這個時候開始認的字,一開始用了各種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沒想到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不要擔心手機對眼睛不好,裡面能設定學習時間,培養用眼習慣。你百度搜索【貓小帥識字】、挺不錯的,我兒子用了1年多了,認字比其他小朋友多。他特別喜歡,還經常要給本寶媽講故事,暖心。

  • 12 # 活蹦亂跳小松噓

    產後子宮沒有恢復好的表現

    產後子宮恢復可是不容忽視的喲,新媽有沒有透視眼,怎麼才能知道自己的子宮恢復好了嗎?一起去看看子宮沒恢復好的表現吧。 

    一、突然長出“小肚腩”

    有些媽媽生完寶寶後,小腹贅肉卻無法消除,這常常是由於寶寶個頭兒很大,懷孕時將小腹的面板撐到鬆弛,以至於無法縮小。其實,大多數媽媽的子宮仍然是收縮正常的。不過,如果在自檢的過程中,產後2周後在小腹部仍然能摸得到一團東西,就很可能是子宮收縮不良或子宮肌瘤引起的。

    二、子宮內有血塊或殘留有胎盤

    如果子宮恢復不好,子宮內尚有血塊或殘留有胎盤時,子宮就會被血塊填塞。這樣會“連累”子宮平滑肌停止收縮,造成子宮收縮不良,有可能會引起大出血的危險。這是產後子宮恢復不全最突出的表現,在產褥期最容易發生,媽媽們要特別注意。

    三、突血性惡露明顯增多

    子宮復舊不全的主要表現是血性惡露明顯增多,持續時間延長,可能長達10天左右(正常情況約為3~4天),惡露混濁或有臭味,有時可能發生大量出血。血色惡露停止後,白帶增多,產後媽媽有時感到小腹墜脹或疼痛。子宮較同時期正常產後媽媽的大而軟,位置大多教後屈,有輕度壓痛,宮頸鬆弛。

    子宮沒有恢復好的原因

    原因一:胎盤或胎膜殘留於子宮腔內

    胎盤一般是在胎兒從產道娩出以後5—15分鐘左右,最晚不超過30分鐘娩出體外,此時如果出現胎盤沒有完全排出而有一部分留存在子宮內部的現象被稱為胎盤殘留。大部分情況,留在子宮內的是很難發現的非常細微的胎盤碎片,這就是所謂的胎盤殘留。

    若是子宮內仍有殘留胎盤或胎膜組織,或是子宮收縮不良,會影響子宮復原的速度,就可從觀察惡露排出的顏色、量與氣味判別子宮的復原狀況。正常情況下,惡露的量會愈來愈少,顏色愈來愈淡,約3周就會結束,過多的惡露屬於不正常現象。

    原因二:合併子宮內膜炎或盆腔內炎症

    如果分娩後護理不當,引起子宮或盆腔感染,也會長期出血。在正常情況下,女性陰道呈酸性環境,宮頸有粘液栓,這是人體的生理屏障,可以抵禦細菌的侵入。但是,在特殊情況下,如經期,分娩,流產後及各種宮腔操作時,這種屏障作用減弱甚至消失,易引起細菌的侵入,造成子宮內膜炎。

    新媽媽產後或小產後體質衰弱,宮頸口經過擴張尚未很好地封閉,此時陰道、宮頸中存在的細菌有可能上行感染盆腔;如果宮腔內尚有胎盤、胎膜殘留,則感染的機會更大。

    妊娠晚期禁止性生活。妊娠8個月後由於子宮口慢慢鬆弛,所以不要洗盆浴,更不要過性生活,以免引起感染,產後要注意衛生。

    原因三:子宮過度後傾後屈

    產後坐月子期間,要注意惡露排出與子宮恢復,以掌握子宮的復原狀況。想想,懷孕前的子宮大小有如自己的拳頭一樣(約50克),為了孕育新生命,撐到好大(約1000克),當胎兒娩出後,子宮就像洩了氣的皮球,但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到孕前狀況。

    子宮恢復的主要動作是持續的收縮,從生產時不斷的收縮將胎兒擠出,再將胎盤擠出。子宮內的血液不斷被排出體外,即為產後惡露。子宮經由不斷且強力的收縮,將血管的開口壓往,這樣就讓血塊形成而停止出血。子宮再進一步擠壓,將血塊不斷排出,子宮體積就會慢慢縮小,約在產後4~6週會恢復成原來大小。

    原因四:產後排尿不利

    在懷孕期,準媽媽體內的水分主要靠排尿和出汗等排出體外。但在懷孕晚期,由於增大了的子宮壓迫膀胱,使膀胱肌肉的張力降低,在分娩時,胎兒的頭 又長時間緊緊地壓迫著膀胱,使膀胱肌肉的收縮力減弱,因此,雖然分娩後子宮對膀胱的壓迫減輕,但由於膀胱肌肉張力的下降和收縮功能的減弱,膀胱已無力將其中的尿液排除乾淨。

    另外,有些產婦在分娩時做了會陰側切術,小便時尿液刺激傷口引起痛,導致尿道括約肌痙攣,也是產後小便困難的原因,也有些產婦不習慣在床上小便,也會引起小便困難。如果產後5~6小時仍排不出尿液,醫生稱之為產後尿瀦留。 

    等寶寶三歲之後就可以培養他學習的興趣啦,我兒子也是這個時候開始認的字,一開始用了各種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沒想到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不要擔心手機對眼睛不好,裡面能設定學習時間,培養用眼習慣。你百度搜索【貓小帥識字】、挺不錯的,我兒子用了1年多了,認字比其他小朋友多。他特別喜歡,還經常要給本寶媽講故事,暖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什麼帶動了小站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