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1

    網際網路的發展呈現十大發展趨勢:

    趨勢1:中國網際網路使用者普及率將過半,中國網際網路網民數穩居世界第一

    截至2014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32億,網際網路普及率為46.9%,較2013年底提升了1.1個百分點。2014年上半年,隨著智慧手機對功能手機的替代已經基本完成,智慧手機使用者已形成龐大規模,市場佔有率已趨於飽和,增速呈減緩趨勢,智慧手機對網民普及率增長的拉動效果減弱。預計2015年年底,中國網民的滲透率將接近50%。2013年全球網民數為26億,2013年比2012年的增長率為9%,但儘管如此,中國網民數穩居全球第一。2013年中國的網民數是第二名美國網民數的2.9倍,但中國的網民滲透率為46%,美國為83%,從滲透率來看,中國的網民數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趨勢2:網際網路向移動端遷移,得移動網際網路得天下

    全球移動網際網路使用量持續增長,佔整體網際網路的25%(截止到2014年5月),去年這一資料僅為14%,一年之內使用比例翻倍,亞洲移動網民的滲透率也從去年的23%增長至37%,增長速度極快。截至2014年6月,中國移動網民規模達5.27億,較2013年底增加2699萬人,中國移動網民的普及率(網民佔華人口比例)達39.1%,即近4成華人在使用手機上網。同時,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佔比進一步提升,由2013年12月的81.0%提升至2014年6月的83.4%,手機網民規模首次超越傳統PC網民規模。

    網際網路產品和服務也要跟著網民走。在2012年及2013年諸多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其移動端的流量已經超越PC端的流量,很多大型網際網路企業PC業務使用者往移動端遷移,呈現出PC業務增長放緩,移動業務增長迅速的態勢。如果一個網際網路企業沒有在移動端的拳頭產品,將很快被移動網際網路的浪潮顛覆。在未來的兩三年內,得移動網際網路得天下。

    趨勢3:全球傳統媒體嚴重衰退,中國網路廣告收入超越電視廣告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中國主流媒介中,電視廣告和報紙廣告的收入市場份額從2009年開始出現明顯的下滑態勢,2011年,網路廣告的收入超越報紙的收入,在2013年,網路廣告收入則超越電視廣告收入,網路媒體成為第一大廣告收入媒體,在2014年,網路廣告的收入份額還將繼續增長,而電視則在繼續下降,網路廣告的收入份額將繼續顯著領跑市場。

    在美國,雖然網際網路廣告市場份額還沒有超越電視,但差距在逐漸縮小,尤其是網際網路的媒介消費時長已經顯著超越了電視的媒介消費時長,這將促進美國網際網路廣告市場的進一步繁榮,而美國市場的紙媒和廣播無論是媒介消費時長還是廣告市場份額,都在嚴重萎縮。

    趨勢4:網路廣告將是效果廣告的天下,以大資料精準廣告將成為網路廣告的重要發展驅動力

    2013年以CPC和CPA為計費方式的效果廣告,其市場份額達66.6%,2014年該比例將超過7成。在效果類廣告為主流的中國網路廣告市場,精準廣告技術將成為網路廣告市場的重要驅動力。我們看到360公司的點睛系統、騰訊的廣點通等新的以大資料為基礎的精準廣告勢力正在快速崛起,其市場地位已經可以跟傳統的門戶相當。遊戲和電商是這些精準廣告系統的主要客戶群,隨著這些客戶群的進一步發展,以及精準廣告系統在大資料方面的進一步發力,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以大資料驅動的精準廣告勢力將成為網路廣告市場最為重要的變革和發展的驅動力。

    趨勢5:網際網路消費金融市場正在崛起,大型平臺類網際網路企業將驅動市場快速發展

    網際網路消費金融是指消費者透過網際網路購買消費品提供消費貸款的現代服務金融方式,包括住房貸款、汽車貸款、旅遊貸款、助學貸款等。中國網際網路消費金融市場正處於發展的起步階段,2013年中國網際網路消費金融市場交易規模達到60.0億元。從網際網路消費金融交易規模構成來看,2013年網際網路消費金融交易規模主要以P2P消費信貸為主,艾瑞諮詢資料顯示,該比例高達97.5%。2014年電商巨頭首次進入該領域,2014年年初,京東率先推出白條服務,隨後,7月份天貓推出分期服務。2014年電商巨頭的強勢切入,使得市場格局出現顯著變化,2014年透過電商平臺產生的消費信貸交易佔網際網路金融交易規模的32%,預計2015年該比例將增至40%以上,2016年將超過一半,透過電商平臺產生的消費金融交易規模將成為市場主體。伴隨著京東與天貓進入市場,2014年交易規模將突破160億元,增速超過170%。2017年,整體市場將突破千億,未來三年複合增長率達到94%。市場增長的驅動力來自於電商巨頭的強勢切入該市場,以及更多的平臺型網際網路企業如房產網站、汽車網站加入該市場。

    趨勢6:網際網路正在大力往健康領域滲透,掀起網際網路健康浪潮

    越來越多的使用者在使用網際網路尋找與健康相關的解決方案,由此帶動了移動網際網路健康市場的迅速發展。最近3年時間內,無論是蘋果、谷歌、微軟等全球的高科技公司,還是BAT等國內網際網路巨頭都在覬覦移動健康市場,從移動掛號到日常健康管理服務,從健康監測到慢病預防和慢病管理,網際網路健康浪潮正在掀起。

    網際網路健康市場未來發展主要有三股力量的推動:

    (1)國家政策利好

    2014年5月國家食藥監總局釋出《網際網路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擬放開網上銷售處方藥,並提出允許第三方物流配送藥品。

    《醫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目前醫藥工業產業集中度低,企業多、小、散問題突出,造成過度競爭、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其將2015年的產業集中度目標設定為,前100位企業的銷售收入佔全行業的50%以上。

    (2)技術相關因素推動

    移動網際網路和大資料的發展,將改變現有的醫療健康服務模式——遠端預約、遠端醫療、慢病監控、大資料管理等逐步成為可能。

    感測器的發展。傳統的可穿戴式感測器腕環、心率帶、計步計、動作感測器、智慧衣服感測器正在快速發展;而非植入式電化學感測器的發展,利用對眼淚、唾液、汗液以及面板組織液等體液的感測器檢測,填補實時監測體內疾病及藥效的空白。

    (3)社會環境及自然環境的變化

    老齡化。2050年,60歲及以上人口將增至近4.4億人,佔華人口總數的34%,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中國不斷加劇的老齡化趨勢成為醫療保健增長的基礎;

    汙染。氣候變化和汙染加重人類健康隱患,為健康產業增長提供空間。有關資料表明,每年世界範圍內,約200萬人死於空氣汙染。水資源和空氣的汙染的後果,將會在未來10年間越來越明顯地顯現出來。一方面汙染會使得人們更加註重疾病防治,增加醫療健康支出;另一方面,人們在由汙染帶來的疾病治療上投入也會有所增長。

    (4)大型網際網路及IT企業重視及大力參與推動

    阿里巴巴的佈局從醫院到藥店,從掛號到繳費幾乎已涵蓋了醫療行業的方方面面。阿里巴巴投資醫藥電商中信21世紀科技有限公司10個月之後,後者日前正式更名為“阿里健康”;支付寶公佈“未來醫院”計劃,宣佈將對醫療機構開放其平臺能力;阿里啟動藥品電子平臺,“阿里健康”客戶端在石家莊就首次介入醫院電子處方環節,透過“處方電子化”試點,以期實現在醫院外購買處方藥。國內藥品終端銷售收入中,處方藥佔80%,這個市場潛力非常巨大。

    騰訊斥資7000萬美元戰略投資醫療健康網際網路公司丁香園;騰訊領投掛號網超過1億美元;手機QQ最新版中推出了健康中心,希望基於手Q的社交使用者資料,來對產業鏈的軟硬體廠商做整合;打造微醫平臺,與微信、QQ打通,讓醫院醫生接入即可為掛號網、微信、QQ使用者提供便捷的就醫服務。

    百度與北京市政府合作,搭建健康雲平臺,整合上游的智慧醫療裝置商和下游的遠端醫療服務商,基於智慧硬體裝置來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服務。

    小米投資2500萬美元戰略入股九安醫療旗下的iHealth;蘋果釋出全新健康應用,該移動應用平臺被命名為“Healthkit ”,它可以整合iPhone或iPad上其它健康應用收集的資料,如血壓和體重等;三星也推出了其健康追蹤平臺SAMI;Google推出Google Fit;微軟則推出Microsoft Health健康與健身雲服務平臺。

    趨勢7:線上教育拐點到來,未來市場快速成長

    中國經濟網資料顯示,2014年上半年國內線上教育投資總額高達25億元,國外線上教育投資總額24億元,同時8月份不低於10億元的投資、10月份的5億元,預估2014年整年國內線上教育投資高達50-80億元左右,全球的線上教育投資總額預估上百億。

    艾瑞諮詢資料顯示,2014線上教育市場規模將達998億,增長率達19%,市場仍然處於較快的速度成長。2015年,市場增長的拐點即將到來,未來三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繼續快速增長,增長率均在20%左右。學歷教育、職業線上教育是市場規模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中小學線上教育市場將比整個線上教育市場的成長速度更快,2014年中小學線上教育市場規模增長率為34%,未來三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增長率分別為35%、39%和39%,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

    目前的教育領域的變革主要是來自移動網際網路和大資料。原來的網際網路教育絕大多數依賴於PC端,網際網路時代已經完全進入移動互聯時代,有了平板電腦和智慧手機之後,線上教育從相對集中的學習轉變成碎片化學習的狀態,這需要線上教育產品形態的轉變;而由於大資料的發展也使得線上教育更加智慧和科學,比如我們可以透過大資料建立錯誤題庫去最佳化老師講課的重點,或者透過大資料去輔助學生答題,科學評估學習成績,最佳化學習重點,如猿題庫、學習寶和優答。

    趨勢8:線上旅遊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市場正在醞釀變局

    2014年中國線上旅遊預訂市場交易規模將達2872億。受到業內持續而大規模的價格戰影響,線上旅遊OTA市場營收規模2013年和2014年增速低於整體線上旅遊市場。

    展望2015年,以下趨勢依然持續:

    (1)價格戰,企業增收不增利。四家中國赴美上市OTA企業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企業淨利潤依然加速下滑,但各方的價格戰愈加火熱。攜程網第三季度淨營業收入為21億元,同比增長38%,但淨利潤2.17億元,同比下降42%。這已是攜程連續三個季度淨利潤負增長;去哪兒公司2014年第三季度總營收為5.011億元,同比增長107.8%;但是歸屬於股東的淨虧損擴大至5.662億元。但攜程依然在2014年12月宣佈將拿出10億進行大規模促銷。同程和途牛也互相公開叫板。

    (2)線上機票市場集中度更高。線上機票預訂市場的價格戰持續,中小線上代理商壓力逐漸增大,利潤率降低,OTA分銷結構將逐漸集中。

    (3)直銷線上酒店地位繼續提升。由於價格戰將再持續,促進直銷類酒店網站繼續崛起。目前線上酒店預定網站使用者規模來看,去哪兒、攜程、藝龍第一陣營,而直銷類網站7天酒店在2013年也進入並穩住在第一陣營;預計2015年還將會有1-2兩家直銷類酒店使用者規模進入第一陣營。

    (4)線上度假市場比線上旅遊整體市場增速更快。2014年線上度假市場交易規模增長率達42%,遠高於線上旅遊市場的增長率(27.5%),2015年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增長率將在35%以上。這主要是得益於度假休閒遊的需求量逐漸增強,帶動的租車、度假公寓等業務增長。

    (5)線上門票受到線上旅遊企業重點關注,競爭更加白熱化。2014年是線上門票發展的元年,而2015年則進入白熱化的競爭階段。門票市場作為休閒旅遊的入口,更容易交叉銷售度假產品,因此搶佔門票市場有助於對於度假市場的開發。

    (6)出境遊熱度逐漸提升。隨著旅遊預定的使用者的收入增加及生活質量的提高,使用者對出境遊的需求更加強烈。預計未來幾年,線上預訂出境遊熱度會不斷提升,份額進一步擴大;同時,將會出現更多專注出境遊的網際網路企業。

    (7)移動端的遷移和競爭更加激烈。很多大型的線上預定企業其移動端流量已經超過PC端流量,線上旅遊價格戰與服務戰已經由PC端轉移向移動端,2015年移動端的競爭更加激烈,線上旅遊企業將繼續加大移動端的大幅度促銷和返現。

    趨勢9:房產領域O2O做閉環,加速轉型迎發展

    2014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步入調整期,各地商品住宅庫存量高企,對市場預期的轉變進一步影響了整體新開工節奏,房地產投資增速明顯下滑。市場觀望情緒顯著,開發企業的投資和推盤節奏都有所調整。2014年以來市場成交量整體下行,市場成交較去年大幅下降。中國指數研究院的資料顯示,2014年1-11月,50個代表城市月均成交227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3.6%,與2012年同期基本持平,分別高出2010年、2011年同期10.6%、24.5%。房地產行業以上的影響已經傳導至房地產網站,導致房產網站營收增長放緩。以上市公司搜房網為例,2014年其營收預計在7.3億美元,年度營收增長率為15%,比2013年的48%顯著下滑。在此背景下,房產網站積極主動變革,做銷售閉環,加速轉型。

    未來一年房產領域值得關注方向包括房產O2O、家居O2O、社群O20和房產相關網際網路金融。

    (1)房產O2O。房產網站積極謀求銷售閉環,不僅僅幫助線上推廣,還需落實到線下的售樓環節,實現規模成交。搜房、樂居、安居客和365房產網等均在不同程度實現房產O2O。

    (2)家居O2O。主要有幾種模式:房產網站和家居網站開通線下實體店體驗,線上銷售模式;傳統家居商場自建電商平臺模式;傳統家居商城聯盟,自建聯盟網站的網路團購模式;傳統家居企業在電商平臺銷售的模式。

    (3)社群O2O。從從蔬菜、水果、物業、家政服務等社群購物和服務,均為社群O2O的服務範圍。以萬科、花樣年為代表的房地產商,阿里巴巴等電商公司,搜房及365房產網等房產網站,以及民生銀行、興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已經在不同程度進入該領域。

    (4)網際網路金融。為了更好的做閉環,很多大型房產網站進入網際網路金融領域,主要瞄準使用者購房和裝修過程中貸款問題。2014年,我們看到房產網站在網際網路金融方面的一系列大動作:搜房網透過成立網際網路金融資訊服務有限公司,並引入多方戰略合作模式佈局網際網路金融體系。新浪和易居中國聯手成立房金所金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網際網路房地產金融服務平臺“房金所”。365房產網擬成立金融資訊服務有限公司。

    趨勢10:社交平臺將加速生態整合,以社交為基礎打造溝通、娛樂、生活、購物和學習一站式服務平臺

    在三大類社交應用中,整體網民覆蓋率最高為即時通訊,第二社交網站,最後為微博。即時通訊(IM)在整體網民中的覆蓋率達到了89%。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騰訊幾乎領跑了這三類主流的社交應用市場。即時通訊領域,騰訊的QQ和微信的網民滲透率分別到78%和65%,QQ空間的網民滲透率也達57%,騰訊微博為27%,僅比新浪微博低1%。最為值得關注的是微信,上線後僅用四年便取得了65%的網民滲透率,發展速度極快。

    未來一年,各社交平臺將加速社交相關生態的整合,以社交為基礎打造溝通、娛樂、生活、購物和學習的線上一站式服務平臺。

    (1)在溝通方面,騰訊提出樂在溝通的產品理念,QQ和微信將繼續提升語音和影片溝通的產品體驗,尤其是QQ在多人影片溝通方面,以提升在工作場景和教育場景下的一對多和多對多的溝通體驗;新浪微博也在測試群溝通功能,期待在社交溝通方面搶佔更多的份額。

    (2)在娛樂方面,騰訊、新浪、人人等社交平臺都積極為使用者提供PC遊戲和移動遊戲服務,在社交使用者的大盤上進行很好的遊戲商業化,2014年這些社交平臺在移動遊戲已經取得了不錯的發展,預計未來兩年將更為重視社交使用者的移動遊戲方向。

    (3)在生活方面,2014年初,騰訊投資入股大眾點評,佔股20%,快速搶佔生活O2O的入口;而在更早之前,騰訊就投資了嘀嘀打車。未來一年,在生活化方面社交平臺將繼續加速整合的速度,以投資或者收購的方式快速拓展市場。

    (4)在購物方面,2014年初,騰訊以2.14億美元入股京東15%的股份,合作有利於兩者在電商領域的快速發展;而在2013年,阿里巴巴以5.86億美元購入新浪微博18%的股份,同時兩者展開全面戰略合作,在未來,阿里還有權按事先約定的定價方式,將新浪微博的持股升至30%。在未來一年,社交平臺將繼續加大電商領域的合作力度,尤其是促進社交和移動電商的融合。

    (5)在學習方面,社交平臺將發揮其天然溝通能力和使用者資源的優勢,發力線上教育。以騰訊為例,“騰訊課堂”從兩方面發力線上教育:一方面以QQ群為網路課堂做直播教育,而另一方面以精品課為資源平臺做錄播教育。同時,騰訊和新東方在2014年7月宣佈成立合資公司“微學明日”,進軍移動學習市場。2014年2月YY也正式宣佈進軍線上教育,分拆出獨立品牌100教育。預計2015年,社交平臺更加重視教育市場的發展和投資,競爭愈加激烈。

  • 2 # 有個蘋果

    web2.0 ,web3.0.移動網際網路,O2O,雲服務的開始,已經把網際網路帶入到了一個新的紀元,沒有人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就讓我大膽猜測下

    1.行業資源整合:

    大吃小,小小合併,經過一系列的整合,未來在某個垂直領域,使用者最多隻有兩個選擇

    2.PC端不會消失,只會變得更加簡單

    隨著雲計算技術的成熟,google的猜想一定會成為現實,一天電腦只需要安裝一個瀏覽器就足夠了,所有應用軟體以外掛的形式內嵌在瀏覽器,

    所有瀏覽器會是一切的入口

    3.一些應用工具會消失

    隨著瀏覽器功能的強大,以及網際網路內容的規範和豐富,一些目前常用的應用軟體一定會消失,以這種邏輯,未來幾年會走下坡路的公司,甚至消失

    下載工具( 迅雷) 影片播放(PPTV 快播)

    5.網際網路公司完成向服務類公司的轉型

    網際網路公司不再單單拘泥於資訊呈現層面,以資訊需求為切入點,提供線下個性化服務,會佔越來越多的比重,也會成為網際網路公司主要的收入渠道

    6.向用戶收費勢在必行

    隨著使用者的積澱,使用者對於網際網路產品的依賴會越來越強,依賴感決定付費意向。所以向用戶收費的可能性也會這份依賴感而變得可能

    免費使用基礎功能,付費享受個性化服務

    7.政府解禁一些國外網際網路公司

    google會回來,facebook會部分解禁

    國內同行業公司,壟斷格局會打破

    8.三個行業的網際網路公司會因為模式陳舊將面臨巨大變革

  • 3 # 科技黑工坊

    我曾經聽說過一個觀點很有意思,叫做意識形態決定商業模式。偉大的科技產品,都是服務於大眾。這可以說是文明繁榮的起點。

    熟知歷史的朋友們會發現,古代每一種繁榮的文明,包括其科技水平提高,總是和相應資訊載體的發明和普及直接相關。與此同時,從古至今每次技術的更新,都是受益人群的一次擴大。所以我覺得,隨著網際網路快速發展,受益最大的人,就是我們這些普通大眾。

    換句話說,偉大的科技造福的不僅僅是精英,而是大眾。回望世界科技史,我們會發現某項技術最初的發明人,往往冷門小眾高貴矜持;而更有影響力的則是將這樣一項技術發揚光大出普世價值的人,不論是造紙還是印刷,不勝列舉。

    科學技術對人類最大的紅利,是解放了勞動力。紡紗機解放了手工製造,汽車解放了徒步走路,計算機解放了腦力換算。大家要知道,有一部分小眾人群是不勞動的,當科技可以代替人力服務時,最大的受益者必然是大眾。所以說,

    就拿讀書來舉例,在春秋戰國時期,只有極少部分人能讀書。隨著造紙術的出現,讀書的門檻開始降低。對於小眾人群來說,用竹簡看書,還是用紙來看書,其實影響不大。但對於大眾來說,這項發明就是質的改變。

    隨後又出現了活字印刷,再次降低了閱讀的成本。小眾人群人可能依舊熱衷於對孤本、手抄本的收藏,但對大眾來說,能便捷或者極低成本從書籍中獲取知識,就是最大的收益。

    再到如今,電子書、網路論壇、有聲讀物的出現,讓大眾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加便捷。這就是科技發展對大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網際網路普及對大眾獲取資訊的速率增快的影響。

    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對大眾的影響,從衣、食、住、行、工作、學習方面,可以說是天翻地覆。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關於城鄉人口比列,城鎮人口占39.1%,農村人口占60.9%。所以說,看一件科技產品對華人群的改變,不能只看城市,重點要看農村。只有改變了農村,才算服務於大眾,貢獻與人民。

    下了高速路,就是另外一番天地。

    為什麼非要去農村呢?

    網際網路的本質和造紙術、印刷術一樣,都是傳播工具的革新;而網際網路對農村的必要性在於透過這種新的資訊和能量傳播介質,讓我們發現了三線以下零零散散的消費力,可以集中上來,成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大家不難注意到,超級大都市的繁榮,很多情況下是像漏斗一樣,抽走了附近小城市的資源和消費,並且吞噬了周圍的人才。

    如果這些消費留在當地呢?眾多小鄉鎮的消費力加在一起,未必比一二線城市要少。所以,當網際網路在城市逐漸飽和,那些嗅覺敏銳的大公司,開始將目標放在下沉市場了。

    就好比東漢末年,諸侯們一團廝殺,你爭我搶。曹操把目光放到了村縣,一搞起來了“屯田制”,為曹魏政權北方打下了經濟基礎。因此,有戰略頭腦的大公司,都沒有將目光單一鎖定了一二線城市,而是在往回看,往下沉。

    曹孟德在亂世紛爭的局勢中,想到了利用無地農民進行軍屯,足以證明他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在商業競爭激烈的今天,傳統網際網路公司如何立足農村,開拓鄉鎮,感覺新一輪的網際網路變革剛剛開始。

    在我看來,農村與網際網路之間作用是相輔相成的關係。農村既需要網際網路,但網際網路想要長遠的發展,必須要去農村。那麼,當網際網路技術+較遠農村,會對農村產生怎麼樣的變化呢?為此,我特意走訪為了一些三線城市的村鎮,前去尋找答案。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1、思維驟變,人網互助。

    偏遠農村的商業思維範疇,非農即商。當網際網路進入農村後,給資訊服務類職業,擴充套件了新的發展空間。民間有句俗語叫做 “皇權不下縣。”說中國古代縣以下的管理,由於地處偏僻,民眾稀散,皇權無法準確覆蓋,需要村鎮自治。同理,在新時代的互聯體系中,也出現了“網際網路不下縣”的局面。

    網際網路從本質來講,是一種“雙向多對多”的通訊,解決了資訊傳輸問題。網路最大的便利是將大空間濃縮化。因此在大都市中可以將網路的便利,發揮到最大。但農村生活空間本來就不大,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當生活中的所有衣、食、住、行和社交,都能在農村的一條街上完成時,網路在農村就失去了優勢。另外,在農村裡人們還並沒有習慣網際網路生活。這個時候,如果網際網路還想在農村開花結果,就需要具體的人來引領,這個人就是大家的“熟人”。

    所以有了網際網路+58同鎮站長,這種新興商業思維模式的出現。

    姓名:王偉

    性別:男

    年齡:37歲

    特點:豪爽、活躍。

    這位王偉先生是村縣站長中較為活躍的一員,也是網際網路思維與熟人引領結合的一個優秀例項。王先生表面看著樸實粗糙,但做起工作來十分細膩。他的手機裡,有幾百個地區交流群,每個群都有不同的功能。

    那麼這種資源的分配方式,能不能商業化呢?可以真正幫普通人賺到錢?

    在採訪王先生時,他剛剛談定了與當地一家兒童樂園的宣傳合作。傳統的宣傳模式是印製傳單,人力傳送,這種模式不但成本大,還效率低。王先生與兒童樂園談定了500張優惠票,透過自己站長身份的號召力進行售賣,這樣不但節省了成本,還可以對有孩子的人群進行精準投放。不到半天,王先生就賣出了200多張。

    被瘋搶的兒童樂園票

    平臺負責釋出資訊、整合資源;

    站長負責精準投放、線上引流。

    靠擁有網際網路思維的人,去精準填補網際網路無法準確涉及的地方。這種新興的商業思維,網際網路+村縣站長做了很完美闡釋。

    2、形式革新,分工靈活,

    當網際網路進入農村之後,使勞動分工逐漸的去中心化與集體化。

    比如這些站長們,他們共同擁有企業品牌背書,但每個人都是獨立存在的,從而激發出自己的勞動積極性。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與特長,不斷提高自己的個人能力,打造自己的個人信譽,去選擇適合的領域,將自己的利益和平臺的影響,擴充套件到最大化。

    比如說有的人比較擅長玩品牌合作,攢資源;有的人則喜歡老老實實待在家裡“帶貨”。

    而站長與平臺的關係不是從屬關係,而是互補關係。

    平臺給站長提供身份,站長為平臺經營繁榮。而站長們可以透過更加自由的勞動輸出方式,為多元化的價值觀做出貢獻,塑造更平等、更公正、更豐富的社會認知。

    姓名:劉周

    性別:男

    年齡:40

    特點:時尚、果斷。

    名言:“同鎮站長們靠自己努力賺取的錢,我們不抽取任何抽成。我們不賺村民們的錢,我們只賺廣告商的錢。”

    提起站長,我先入為主的會覺得這是一個土味職業,但當我看到劉先生時,徹底顛覆我這一印象。他衣著光鮮,配飾講究,這分明就一個大公司的高管嘛!

    劉先生是58同鎮在地區的總代。劉先生只所以能成為總代,靠的就是那股“敢為天下先”的勇氣與魄力,在網際網路+村縣站長的戰略剛剛啟動時,他就判斷出這是一種很有潛力的經營理念,於是果斷選擇了投資。

    你以為他們前期推廣手段很高階嗎?

    其實他們很接地氣,總結起來六個字:“扯橫幅,刷廣告。”聽劉先生講,有一次他們前腳剛掛上橫幅,後腳就被一個老大娘收走了。問老大娘為什麼收走。大娘回答,拿回去搭雞窩。

    我哭笑不得問劉先生,後來這大娘怎樣了?劉先生說,因為他們得知大娘家裡養雞,於是專門為大娘在平臺上開展了養雞服務,如今這位大娘已經自願來報名應聘村縣站長了。

    聽到這個回答,讓我佩服不已。吃苦耐勞的創業精神與靈活精準的商業思維,是劉先生成功的關鍵。他的經歷從側面也反映出這種靈活性的社會勞動分工模式的成功。

    從“由點成線”到“由線成面”,最後“由面到體”,公司、總代、站長,村民,形成了一個整體關係。公司佈局,總代管理,站長服務,村民收益。個體造就整體,但又不受整體制約,最大限度發揮出個體的主觀能動性。當這些點、線、面,越來越多時,這個整體也會無限擴大,形成一個穩定的有機體。這便是社會勞動分工靈活性的優勢。

    3、資源整合,一職多兼

    傳統的勞動模式,講究專職專業,這種現象在農村體現的格外明顯,種地就是種地,打工就是打工。之所以出現這種勞動概念,是因為人的體力與精力是有限的。當網際網路進入農村之後,大眾可以自由的整合自己的碎片時間,並透過這些碎片時間,去做一份新的工作。比如村縣站長,他們大部分都是“一職多兼”。

    姓名:寧梅

    性別:女

    年齡:45歲

    身份:眾多

    特點:低調、熱情

    名言:“我在做站長之餘,還開飯店,投資了移動充電寶,最近準備開辦一家高檔連鎖酒店。”

    寧女士是我這次考察中,唯一的女性。她反覆告訴我們,不願意告訴其他人,自己的站長身份。剛開始我還以為,她是不是覺得這個身份難以啟齒啊?透過交談我才發現,是因為她的身份太多了。

    寧女士即是酒店老闆,又是產品投資人,如今又做了站長。諸多身份彙集於一身。其實“一職多兼”是同鎮的站長當中很常見的現象。大家在本職工作完成的閒暇時間內,透過網際網路來從事站長工作,一個簡單的連線分享,一個便捷的資訊交流,就能完成他們站長任務。這樣做既能將對剩餘勞動力的合理利用,又能將自己所從事的眾多職業資源互補。 比如寧女士就在她飯店裡,安置了移動充電寶的網點。透過58同鎮平臺,為自己的酒店招工。

    站長的小龍蝦餐廳,色香味俱全

    之所以能出現這種現象,全得力於網際網路技術對農村基層的改變。這種改變不單單浮現在表象,更是實際。我這次所調研的“村縣站長”,他們大部分人的生活條件,都高於正常的鄉鎮村民生活水準。網際網路讓這些村民在有限的空間與時間內,創造了無限的勞動模式,從而也將村民的個人收入拓展到了最大化。

    4、領域互補,反哺農業

    農村之所以叫做農村,是以農民耕種為主。當網際網路進入農村之後,產生了一系列新興職業,那麼這些職業算是搶佔農業勞動力嗎?我覺得不算。就拿村縣站長這類的新興職業的出現,我覺得他們非但沒有搶佔了農村的耕種勞動力,反而可以互補農業,使農業在農村得到更有效的發展。

    姓名:張捷

    性別:男

    年齡:28歲

    特點:內向、沉默。

    名言:“去年南方某地糧食滯銷,我透過平臺,順利的幫當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張捷先生是我這次接觸的站長中,最年齡的小一位。他沉默寡言,性格內向,看著更像一個一位技術宅男,完全不像一位活躍愛社交的人。就這樣一個人,是如何幫助村民解決了糧食滯銷問題呢?

    張先生雖然出身縣城,但最早就接觸了網際網路。早在十幾年前他就是當地貼吧的吧主了。瞭解完張先生的經歷,就明白為什麼沉默內向的他,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站長了。十幾年的網際網路經驗,培養了他的思維模式:價值環流思維。這意味著,所以的資源都是可以重新組織的,而價值是在交換中流動的。

    擁有這種網際網路思維的人,正是鄉鎮缺少的人才。由此可見,網際網路的出現,不但能夠解決農業問題,還能夠擴大當地村民的的職業範疇。

    張先生所說的那句話,這就是網際網路互補農業的最好例子。在傳統農業勞作模式中,選種、耕作、收割、售賣,都需要個人來完成。這個過程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與時間。如果一個人可以居間推動資訊流通,將農業耕作對個人的消耗度降到了最低,即使沒有直接從事農業耕種,但也在為農業服務。由他們組建起來了人脈圈,可以及時捕捉農業資訊,反哺農業,使農業的生產模式與效率,大大增加。

    古老的標語與新興的思維,在農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為人民服務

    我一直在觀察各家網際網路公司在下半場的動作。在如今這樣可以說是混沌初開的轉折點,如何能夠掌握資訊流通,並且在資訊流通中獲得收益,便能成為最終的贏家。

    從58同城到58同鎮,將網際網路對大眾的受益群體面,逐漸擴大。這是對科學技術改造社會,服務大眾的的優良傳承,更是大企業對社會發展的使命感與責任感的完美的體現。

    我曾到很多網際網路去做調研,有些企業經常帶著員工讀書。我當時就想,他們在讀什麼?

    當我到鄉鎮走訪了一圈之後,我明白他們是在做“農村包圍城市”。

    當我去農村做了這一次實地調研,才明白他們要實踐的是“為人民服務”。

    前者是手段,後者是精神。前者是過程,後者是目的。

    換句話說,是意識形態決定了商業模式。

    1.行業資源整合:

    大吃小,小小合併,經過一系列的整合,未來在某個垂直領域,使用者最多隻有兩個選擇

    2.PC端不會消失,只會變得更加簡單

    隨著雲計算技術的成熟,google的猜想一定會成為現實,一天電腦只需要安裝一個瀏覽器就足夠了,所有應用軟體以外掛的形式內嵌在瀏覽器,

    所有瀏覽器會是一切的入口

    3.一些應用工具會消失

    隨著瀏覽器功能的強大,以及網際網路內容的規範和豐富,一些目前常用的應用軟體一定會消失,以這種邏輯,未來幾年會走下坡路的公司,甚至消失

    下載工具( 迅雷) 影片播放(PPTV 快播)

    5.網際網路公司完成向服務類公司的轉型

    網際網路公司不再單單拘泥於資訊呈現層面,以資訊需求為切入點,提供線下個性化服務,會佔越來越多的比重,也會成為網際網路公司主要的收入渠道

    6.向用戶收費勢在必行

    隨著使用者的積澱,使用者對於網際網路產品的依賴會越來越強,依賴感決定付費意向。所以向用戶收費的可能性也會這份依賴感而變得可能

    免費使用基礎功能,付費享受個性化服務

    7.政府解禁一些國外網際網路公司

    google會回來,facebook會部分解禁

    國內同行業公司,壟斷格局會打破

    8.三個行業的網際網路公司會因為模式陳舊將面臨巨大變革

  • 4 # 宇神筆記

    我不是搞技術的,重點談談網際網路應用未來5-10年的發展趨勢。

    一、最近我常想:網際網路到底有多大?是無限大嗎?理論上的答案應該是哲學家和技術專家們回答。但是從應用的角度來看,我猜想應該是無限大的。

    二、網際網路的本質是什麼?我以為是資訊流革命。十五年前的流行說法是“資金流、資訊流和物流”。現在看來是沒有資金流了,只剩下資訊流(包括了資金流)和物流了。確切的說,除了人體和物體的物理"運動之外的所有都屬於資訊流了。

    三、網際網路現在是什麼階段?95年,北京海淀白石橋路南口豎起一塊巨大的廣告牌:“網際網路離我們還有多遠?”這應該是中國網際網路元年,距今不過22年。移動網際網路已經出現並大行其道了。所以,我認為中國網際網路現今剛過初級階段。君不見,人工智慧技術、生物識別技術、5G都將呼之欲出,更有遠在天邊的量子計算技術向我們快步走來。可以預見:未來將更高、更快、更強!

    以上三點是概念性的東西,無論做什麼都要搞清楚。才能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和正確的判斷。

    第四是網際網路的發展規律

    任何事務都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網際網路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其本質是新技術的不斷湧現極大的擴充套件了資訊流的空間。從根本上改變了地域對人們生活的限制和阻礙。每一次發展都以低成本的更加高效的新技術替代了低效高價和繁雜的傳統方法。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簡單、更加高效,價格更加低廉。

    過去的20多年網際網路可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1、新聞網站、郵件,代替了報紙、傳真,實現了文字快速且低成本溝通。

    2、社交網站、搜尋技術。簡單快速地獲取知識,人與人溝通更加方便。

    3、電子商務、移動支付。既滿足人們輕鬆購物需求又大幅降低了銷售成本。"

    前三個階段都已經實現了。

    目前網際網路將在5G和智慧技術的基礎上進入第四個階段,將實現…服務,進一步減少環節,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

    一、技術基礎

    1、智慧搜尋技術,將產生…供消費者選擇。

    2、生物識別技術,更加完善指紋識別、聲紋識別,刷臉識別技術,將…成為可能。

    3、智慧語音技術,將產生…系統,使消費者能夠得到更方便、快捷、更人性化的服務。

    二、產生三個明顯特徵的商業模式

    1、服務消費領域將逐步實行…。

    2、電子商務領域將發展到…模式,進一步減少中間環節,降低銷售成本,實現廠價銷售。

    3、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易服務將…,將誕生全新的…模式。

    在未來的5-10年裡,以上三種商業模式將成為普遍的趨勢,並將在可預見的將來持續很長時間。

    基於以上幾點,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適時並準確地把握新技術的應用將會造就功能更強,服務內容更加豐富的網際網路公司,為人們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廉價的服務。

    這就是網際網路的未來發展趨勢!

  • 5 # 吉林電腦手機達人

    如果說計算機原子能,生物技術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網路的誕生和發展一定會被載入史冊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

    幾十年的發展歷程就把人類的家園徹底變了個樣。我們不再需要寫信郵寄,我們不再需要出門購物,我們不再需要到圖書館翻閱書籍解惑,我們不再需要現金寄款,坐在屋子裡我們能知天下事,觀世界景色。似乎網路已經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空間與時間。將數千年的人類文明全部體現在一個虛擬的世界裡。

    未來的網際網路,經過新的一代5g網路誕生,會更快的實現物聯網,屆時智慧家居,自動駕駛,空間探索等等更加普及,我們在網路上能夠獲得更加完備的知識和資訊,加上人工智慧的普及,恐怕我們人類要擔心的是今後幹什麼工作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傷司法鑑定各級認定有怎樣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