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嗯吼吼吼吼吼吼
-
2 # 大何大何
其一,蕭何為劉邦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糧草及其它後備物質,使他沒有了後顧之憂,這是劉邦能夠奪得天下的關鍵之一。
其二,劉邦素知蕭何的為人。他知道蕭何是個低調的角,不會居功自傲,為人處事各方面都很不錯,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懷有一顆“忠心”。
其三,劉邦的帝王之術。劉邦深知曹參軍功大,軍人也難免會居功自傲。因而安排蕭何為十八功臣第一位,曹參為第二位,也好讓他們互相制衡制衡。
-
3 # 趙公
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在對功臣們論功行賞時,摻雜了很多個人感情因素。所謂的,興漢第一功,興漢第二功,並沒有一個非常準確的量化標準。畢竟經過了八年的戰鬥,此時的劉邦已經是德高望重大權在手。人們對他的論功行賞只有感恩戴德,那還有心情,計較自己的位次。
在劉邦對功臣們論功行賞時,對自己沛縣出身的老鄉們,更是照顧有加。那麼興漢第一功,自然是封給在沛縣人中威望最高的蕭何。否則讓一個外鄉人拿了興漢第一功,劉邦心裡你也不情願,那些與自己一起在芒碭山起義出生入死的兄弟們,自然也多有怨言。劉邦其實早已在自己心中承認,興漢三傑的功勞是同等重要的,蕭何坐鎮後方,徵收賦稅和軍糧,招募新兵。張良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韓信將百萬之眾縱橫沙場,攻城掠地,所向披靡。這三人中唯獨蕭何是沛縣本地人士,自然就佔據優勢了。
當然曹參自己也自知功勞不比蕭何。曹參自己常年率兵征戰在外。與他平起平坐的將領們,還是很多的。與大將軍韓信相比,更是有所差距。而蕭何一人獨自坐鎮後方,勞苦功高,有目共睹。論理政能力,操餐自己,自認為不如蕭何,以至於蕭何死後,曹參出任丞相,整整三年沒有改變蕭何所定下的任何一條規矩。當漢惠帝問起他這樣做的緣由時,他也承認了自己治國理政的能力遠遠不及蕭何,蕭規曹隨的佳話自然也就流傳下來了。
在這樣特殊的歷史環境下,興漢第一功劍履上殿贊拜不名的殊榮就這樣被蕭何當仁不讓的收入囊中了。
-
4 # 衣賜履讀通鑑
一篇舊文,比較貼題。
蕭何位列功臣榜榜首,其中大有深意
衣賜履說:天下初定,要評功評獎。此時,絕對沒有什麼溫良恭儉讓,這幫子大老爺們兒,上戰場時玩兒命,爭功時也玩兒命,呵呵。前201年,十二月(十月為歲首),劉邦開始評功評獎。蕭何封酇(讀如矬)侯,所享用的食邑戶數最多。很多功臣抗議,說,我們身披鎧甲手持兵器,腦袋系褲腰帶上,投身沙場,身經數十百戰。而蕭何他憑什麼?他流過血嗎?他攻下過城池嗎?他斬過敵人首級嗎?他躲在大後方,耍耍筆桿子,結果他封賞卻最多,這憑什麼?!
劉邦說,你們知道打獵嗎?在山川樹林中追逐野獸的是獵狗,而指揮獵狗的卻是獵人。你們這班人,不過是追逐野獸的“功狗”罷了;而蕭何,卻是牽繩放狗的“功人”啊。
群臣於是都不敢再說三道四的了。
衣賜履說:此處有些不解,不曉得蕭何什麼時候成了指揮獵狗的獵人了,按照劉邦的語意邏輯,那個獵人應該是他自己才對。大家需注意,劉邦說完後,原文是“群臣皆不敢言”,為什麼是“不敢言”,而不是“群臣皆服”?我們賣個關子,繼續往下讀。張良作為智囊,也沒有什麼戰功(所謂戰功,就是上過戰場,指揮過戰役,攻下過城池,斬下敵人首級之類),劉邦讓他自己在齊地選個三萬戶的地兒當采邑。張良說,當初,我在下邳(江蘇省睢寧縣北,邳讀如批)起兵,跟老大你在留縣(江蘇省沛縣東南)相會,這是上天把我交給你的,此後你採用我的計策,幸好有時能獲得成功,為了紀念這個緣份,我希望封得留縣就可以了,三萬戶太多,我可受不起。劉邦於是封張良為留侯。
衣賜履說:張良,真是讓人歎服!這話說的,上天把我交給你的,因在留縣相會,所以把留縣分給我,紀念我們君臣的緣份,這是什麼樣的智慧才能說出這樣的話啊!最關鍵是,張良知止,這“知止”二字,幾千年來,多少人嘴上說著“知止”,可最後卻栽倒在“不知止”上啊!例子太多,不舉也罷。之後,封陳平為戶牖侯(戶牖鄉,今河南省蘭考縣,牖讀如有)。
陳平說,我沒有那麼多功勞哇。
劉邦說,你的計謀,克敵制勝,這不是功勞嗎?
陳平說,如果沒有魏無知的舉薦,我哪裡能夠晉見老大你呢?
劉邦說,咦,你小子還不忘本啊!
於是,賞賜魏無知(魏無知事,見拙文《又一個遊手好閒惡名遠播的美男子——“盜嫂授金”的陳平》)。
衣賜履說:這個有情有義知恩圖報的陳平,是那個婦孺皆知的“盜嫂授金”的陳平嗎?呵呵。劉邦已經封賞了功臣二十多人,其餘的人日夜爭功,一時決定不下來,便暫時擱置。有一天,劉邦在洛陽南宮,從複道(指離開地面,在空中架設的道路。詳見拙文《秦始皇的馳道、直道、甬道、複道、閣道,都是什麼道?》)上望見將領們三五成群,在洛水沙灘上談論爭吵。
劉邦說,他們在幹什麼呢?
張良說,老大,他們正打算造反。
劉邦說,什麼話!天下剛剛安定,造什麼反?
張良說,老大你起於平民百姓,靠了這班人奪取了天下。如今你做了天子,封賞的都是自己的親朋好友,誅殺的都是仇家。現在,這幫傢伙正在計算功勞,他們感到即使把天下的土地都封賞完了也不夠啊,於是這幫人就害怕老大你乾脆不封賞了,又害怕因往常的過失而被猜疑、被誅殺,所以就聚到一起圖謀造反了。
劉邦一想,也有道理,說,為之奈何?
衣賜履說:看過《史記》原文的當知曉,為之奈何,這四個字是劉邦最喜歡說的,呵呵。張良說,老大你平素最憎惡、且群臣又都知道的人,是誰?
劉邦說,雍齒,那個王八蛋,老特麼跟我作對,甚至使我受辱,老子早就想殺了他,不過呢,那小子功勞也不少,我又不忍心下手。
張良說,那就好辦了,現在就先封賞雍齒,這樣一來,其他人自然平息。
注:雍齒,沛縣世族,和劉邦是同鄉。前209年,隨劉邦起兵造反,曾被委以重任。秦軍在豐邑圍攻劉邦,劉邦打敗秦軍之後,命雍齒駐守。雍齒出身世家,劉邦只不過是個小小的村級幹部(亭長),所以雍齒頗有些瞧不起劉邦。前208年,雍齒向張楚國大將周福投降,獻出豐邑。劉邦大怒,攻打豐邑,打了半天沒打下來,這才投奔項梁,項梁借兵給劉邦,才得以打敗雍齒。後來雍齒又投奔趙國,趙國歸漢,雍齒才隨著歸漢。劉邦置備酒宴,封雍齒為什方侯,食邑二千五百戶(位次居功臣榜第五十七位)。然後下令,催促宰相、御史,迅速評估各將領的功勞,用來作為分封的根據。群臣結束飲宴後,都歡喜異常,都說,雍齒都特麼封侯了,我們還擔心什麼!
不久,群臣封爵已畢,劉邦下詔,再定第一級功勳十八人的名次:
第一,蕭何,沛人。
第二,曹參,沛人。
第三,張敖,外黃(河南省民權縣)人,劉邦女婿。
第四,周勃,沛人。
第五,樊噲,沛人,劉邦擔挑兒。
第六、酈商,陳留高陽(河南省杞縣西南)人,酈食其的弟弟。
第七、奚涓,早年為劉邦舍人,籍貫不詳。
第八,夏侯嬰,沛人。
第九,灌嬰,雎陽(河南省商丘市)人。
第十,傅寬,碭郡橫陽(河南省商丘市商丘縣)人。
第十一,靳歙(讀如西或射,大家愛怎麼讀怎麼讀吧),冤句(山東省菏澤市)人。
第十二,王陵,沛人。
第十三,陳武,一說又叫柴武,陳郡陽夏(河南省太康縣)人。
第十四,王吸,籍貫不詳。
第十五,薛歐,劉邦舍人,籍貫不詳。
第十六,周昌,沛人,其兄周苛為劉邦大將,守滎陽時被楚軍攻陷,寧死不降,被項羽下令燒死。
第十七,丁復,趙人。
第十八,蟲達,籍貫不詳。據說武功高強,是當時的劍聖。
衣賜履說:這個一等功十八功臣表有點意思吧?7人為劉邦沛縣老鄉,1人為劉邦女婿,2人為劉邦舍人(門客),另有2人籍貫不詳,能確定非劉邦親朋故舊的6人。我覺得可以有兩點思考,1.自己人最可靠。所謂“打架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軍事上、政治上,任用親朋故舊,勢必佔壓倒多數,這是確保皇權穩固的最本能可能也是最有效的保證之一。儘管,為奪大寶,親兄弟也可能會紅刀子進去白刀子出來,但總比外人來得要可靠一點吧。這種想法對不對,無法爭論,因為正反兩方面的例子都車載斗量。但,不管是誰,登得大位,當你要用人時,我敢保證,你最本能的做法不會比這個更高明。2.有機會才有功勞。誰也別嚷嚷這份名單不公平,劉邦的親朋故舊都是靠關係得到封賞。那你就錯了,列在這上面的,絕大部分都是血戰出來的,那是硬邦邦的軍功章誒!待會兒我們會舉例說明。我的疑問是,難道就沛縣出人才?非也。套用陳勝的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其實,打仗,可能很多人都有天賦,只不過沒碰到機會。比如韓信,如果劉邦不給他帶兵機會,誰知道他是哪根蔥啊!我的意見是,恰恰劉邦是沛人,所以沛人有機會得到歷練,他們的天賦在歷練中被激發出來,最終出人頭地。換句話說,劉邦如果是趙人,那趙人肯定出來的多,如果是魏人,那魏人肯定特別能打,而樊噲,你繼續去屠狗,夏侯嬰,你繼續去駕車,想封侯?門兒都沒有。
這個名單一經公示,群臣譁然!
衣賜履說:為什麼譁然?不服唄。前頭不是剛服了嗎?靠!那是“不敢”,不是“服”,所以,等名單一下來,居然那個一仗沒打的蕭何功勞第一,這是什麼道理!群臣一片嚷嚷,都說,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處創傷,攻城掠地,立功最多,應當排在第一位。
謁者(禮賓官)、關內侯(準侯爵)鄂千秋說,群臣的議論都錯了。曹參,雖然有攻城奪地的功勞,卻不過只是戰場上一時間的事情罷了。皇上與項羽相持五年,不知道有多少次,軍隊潰散,部眾逃亡,甚至隻身逃脫。蕭何不斷從關中補充兵員,從來不用皇上下達命令,經常一來就是數萬士兵。軍中缺糧,時常吃了上頓不知道下頓在哪,全靠蕭何輾轉補給,讓皇上不必為此煩憂。皇上雖然多次丟掉山東(崤山以東)的地盤,但心中卻始終有底,為什麼?因為有蕭何坐鎮關中,皇上爭奪天下的本錢還在啊!這些,都是萬世不朽的功勳。假設沒有曹參,甚至沒有幾百個曹參這樣的人,大漢還是大漢;而大漢得到幾百個曹參,也並不能靠他們保護國家安全!怎麼能將一時的功勞與萬世功勳相提並論呢!因此,蕭何應居第一位,曹參第二。
劉邦龍顏大悅,說,老鄂,你說的是對的!
並且,特別准許蕭何可以“劍履上殿,入朝不趨”(可以帶著佩劍,穿著木屐上金鑾寶殿,進宮之後,不必小步快走朝見皇上。這是對臣子的最高政治待遇之一)。劉邦又說,我聽說“舉薦賢能的人,應受到上等的封賞”,蕭何的功勞雖然卓著,但經過老鄂的解釋,才讓大家心服口服。於是,擢封鄂千秋為安平侯。當天,封蕭何的父親、兒子、兄弟十餘人,都有采邑,又加封蕭何兩千戶人家。
衣賜履說:經鄂千秋一通白活,群臣究竟服了沒有,我不知道,但劉邦的目的達到了。劉邦將蕭何定為功臣榜第一,這是一件非常有遠見的事情。我們以前講過秦尚“首功制”,以斬首多少論功(詳見拙文《白起活埋四十萬趙卒原來是為了給兄弟們謀福祉?》)。蕭何在整個楚漢戰爭期間,粗而論之,主要做的是後勤工作,從史書記載看,後勤人員立功是可能的,但排名在攻城野戰的大將之上,則鮮有記述(藺相如位居廉頗之上,有類似處,但不完全一樣)。現代戰爭,有專家說,打的就是後勤,古代戰爭,也是一樣。但論功時,後勤顯然要往後靠。群臣認為曹參應該排在蕭何之前,我們看看曹參的功勞:總共打下了2個諸侯國,122個縣;俘獲諸侯王2人,諸侯國丞相3人,將軍6人,郡守、司馬、軍候、御史各1人。
再看看排第五的樊噲:總計斬敵首級176個,俘虜敵兵188人。自獨當一面、領兵作戰之後,打垮7支敵軍,攻下5座城池,平定6個郡,52個縣,俘虜敵丞相1人,將軍12人,二千石以下到三百石官員11人。
平心而論,如果把曹參列功臣榜第一,恐怕蕭何本人也沒有意見。但為什麼劉邦一定要力挺蕭何呢?我個人認為,這就是劉邦的大智慧。不管有多少人說劉邦是流氓,你也必須服氣,這個流氓實在太厲害了,甫一平定天下,沒有吃喝玩樂,而是立即敏銳地發現,“可以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戰爭期間,封王封爵,擢升大將,都是沒辦法的事情(如彭越、如韓信),但天下一統之後,國家的要務勢必向休養生息、恢復建設、維護治安方面轉移,所以,崇文抑武,必須提上議事日程。因此,對蕭何的功績,一定要列為第一,透過一個評功評獎,讓天下人都知道,大漢朝的工作重心已經不是帶兵打仗了,而是要發展民生了。這個思想實在是太讓人讚歎了。我們不知道作出決策是劉邦高度的政治智慧,還是他作為一代帝王的天生的政治本能,但,你不服不行。
-
5 # 水一白聊歷史
蕭何、曹參和劉邦在沛縣之時就已相交甚深,當時,蕭何任主吏掾、曹參任獄掾、劉邦任亭長,這裡面蕭何官最大、劉邦官最小、而曹參位列中間。等到起兵之後,劉邦是老大,蕭何負責後勤保障,曹參帶兵打仗,不過前面是跟著劉邦打,後面是跟著韓信打。
等到楚漢戰爭結束以後,天下初定,論功行賞的時候,蕭何、曹參跟隨劉邦最久,功勞都立了不少,所以他們兩個排行前二並沒有什麼異議。儘管劉邦心裡也知道,張良和韓信的重要性,但是綜合考慮,韓信只位列第21位,而張良僅排第62名。
當時,支援曹參在功臣榜首的還是非常多的,畢竟曹參的功勞都是看得見,有據可查的。
《史記·曹相國世家》:參功:凡下二國,縣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將軍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馬、候、御史各一人。這份功勞薄還是非常耀眼的,不過在劉邦的心裡,天秤是傾向於蕭何的。主要原因也在於蕭何的功勞確實是“資料”無法體現的。
1當初沛軍攻入咸陽城的時候,別人都關注金錢和美女,而惟獨蕭何卻帶人奔入了丞相御史府,把秦朝的戶籍、地形、法令等圖書檔案一一清查、並分類登記在冊,妥善保管。這些資料不僅在未來的楚漢戰爭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對漢初的統治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2“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家喻戶曉,韓信在楚漢戰爭中的作用自不必說,蕭何這份舉薦之功當然也不在小。
3《史記·蕭相國世家》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今雖亡曹參等百數,何缺於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柰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萬世之功哉!蕭何第一,曹參次之。”這段話正是在排座次的時候關內侯鄂君的意見,也最能體現出蕭何在後勤保障中做得有多出色。之所以在楚漢戰爭中,劉邦敗多勝少,卻還能堅持跟項羽糾纏,正是因為有蕭何在後方的功勞。鴻門宴時,劉邦只有十萬軍隊、項羽四十萬,而到了垓下之戰,劉邦有六十萬大軍,而項羽只有十萬軍隊了。
正是因為有蕭何在後方的努力,才有劉邦等人最後的勝利,蕭何在兵員的補充和軍糧的運輸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正因為這三點原因,劉邦將蕭何排在了第一位,准許他可以“帶劍履上殿”,位列眾卿之首。
-
6 # 婁南散客
曹參和蕭何是老相識,曹參能文能武,蕭何治國有方,兩位都是劉邦的重臣,但在劉邦心中蕭何的地位是無人能取代的。
蕭何和劉邦的命運,從很早就糾纏在了一起秦朝還未滅亡之時,劉邦只是鄉下的派出所長,而蕭何已經是縣裡的組織部長三把手了,照理兩者地位相差巨大,但蕭何卻對劉邦很看重,在他身上投資了不少。所以說,從一開始劉邦就欠蕭何不少人情。之後,起兵反秦,也是蕭何的鼎力支援,才讓劉邦當上了他們豐沛造反集團的帶頭大哥。在之後的征戰中,蕭何統管錢糧,處理政務,當起了劉邦的大管家。可以說,正是有了蕭何推薦的韓信和他源源不斷地後方供應,劉邦才能屢敗屢戰,敗而再戰,最終打敗項羽,當上歷史上第一個平民皇帝。
打下天下分功勞的時候,許多武將都認為自己功勞最大,其中曹參攻下2國和122個縣,戰績輝煌。而劉邦則說你們都是“功狗”,只有蕭何是“功人”,力排眾議將蕭何的功勞排在第一。
劉邦這麼做是有他的目的蕭何確實功勞很大,而且對劉邦恩情很重,蕭何自己也會做人,不會居功自傲。而如果把開國首功封給那些武將,那麼一個個尾巴要翹到天上去了,不利於劉邦對他們的控制。同時,這樣一來,也可以分化一下曹參和蕭何,避免他們關係太好,威脅到劉邦自己。
總的來說,曹參從在秦統治時期就處在蕭何之下,到了漢朝也還是隻能給蕭何打下手。一開始他或許還會不服氣,到後來他也確實認可了這位老朋友老對手,甘願“蕭規曹隨”,成為一段佳話。
-
7 # 布衣1卿相
在論功封侯時,所有大臣都認為曹參功居首位,“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可最後劉邦卻把蕭何列為西漢開國第一功臣,為什麼呢?
在軍功簿上明明白白的記著,“參功:凡下二國,縣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將軍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馬、候、御史各一人。”
也就是曹參一共攻下了兩個諸侯國、一百二十二個縣;俘獲了兩個諸侯王、三個諸侯國丞相、六個將軍、郡守、司馬、軍候、御史各一人。
事實擺在這裡,劉邦仍要將蕭何排在第一,他還弄出一套說辭。
當時,很大一部分人都支援曹參功居首位,也有一部分人支援蕭何,鄂秋就是蕭何派,他說:“夫曹參雖有野戰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夫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待陛下,此萬世功也。”
劉邦聽了雙方的說法,覺得蕭何的功最大,還說立蕭何這個功的才是功人,打仗的那些都只是功狗。
精明如劉邦,他雖然弄出一套功人功狗之說,將蕭何排在了曹參之前,在最後封侯封賞的時候,他還是留了一手,在二人的食邑上做了手腳。
劉邦把曹參封為平陽侯,蕭何封為酇侯。雖然蕭何被稱為“開國第一侯”,但劉邦最初只封給他八千戶作為食邑,而功臣第二的曹參首封就有一萬零六百三十戶。
後來,劉邦找了個理由,說他在沛縣當亭長的時候,出差咸陽,大家送份子錢,每人三百錢,唯獨蕭何多送了兩百錢,如今連本帶利,他打算加封蕭何兩千戶食邑,這才給蕭何湊成了萬戶侯,成為漢初僅有的三個萬戶侯之一。
其實,曹參為將,蕭何為相,武可安邦定國,文可長治久安,功勞都不小,因為這次論功行賞,兩人互生嫌隙。
西漢建立以後,蕭何做了西漢第一個丞相,在他臨終的時候,漢惠帝問他滿朝文武誰可以替代他,蕭何就只推薦了曹參。
蕭何去世後,在齊國任相的曹參被漢惠帝召回長安,出任丞相,成為西漢第二個丞相。
繼任丞相以後,曹參遵守蕭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變,奉行無為而治。漢惠帝以為曹參故意不理政事,對他頗為埋怨,還讓曹參之子曹窋去問曹參為什麼光拿俸祿卻不做事。
後來,曹參把兒子打了一頓,惠帝忍不住在朝堂上質問曹參,曹參就問惠帝:“陛下認為自己比高祖更厲害,還是認為我比蕭何更厲害?”惠帝都說比不過,曹參就說:“既然這樣,那我們只要好好遵循他們制定好的法度就已經很好了。”
曹參任相三年後病逝,在漢史上,他與蕭何齊名,“蕭規曹隨”也成為了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圖左:曹參
圖右:蕭何
-
8 # 五色土聊歷史
劉邦是天下流氓無賴中最有作為的一個,他貌似痞氣十足,實際上他是心存山河。天下人大致分四種,第一種人是聰明的懶人,適合做董事長(劉邦)。第二種人是聰明的勤快人,適合做執行總監(蕭和、曹參)。第三種人是愚蠢的懶人,適合做一般員工。第四種是愚蠢的勤快人,經常幫倒忙,做的越多,錯的越多,最讓老闆頭疼的人。
劉邦就是第一種人。看到他什麼都不做,實際上他在思考,他的人格魅力,在於他能吸引人才、識別人才、使用人才上。他不需要什麼事都親力親為,他只需要指揮跟隨他的人去做就可以了,他的能力體現在有人跟隨他、聽從他,以及盡每個人的所長,發揮他們最大的作用,既根據不同的事情,安排最適當的人選去做。
西漢建立以後,論功行賞時,蕭何排在第一,曹參排在第二,劉邦當時是怎麼想的呢?以個人之見,原因如下:
其一。真正會打仗的人,懂得戰爭打的就是後勤給養,無論前方戰事如何,蕭何都一如既往的為劉邦提供糧草和兵源,蕭何是劉邦的大後方,是劉邦的主心骨,給劉邦當了大半個家,只要有蕭何在後方主持工作,劉邦在前線打仗就沒有後顧之憂。可以說蕭何對劉邦的幫助,是在戰略層面上。
其二。蕭何是文官,能文不能武,在國家初定局勢不穩的情況下,抬舉蕭何,對劉邦政權不會產生什麼危害。而且建國伊始,國家要制定很多大政方針,這些工作都是蕭何的強項,都需要蕭何協助劉邦來做,在和平時期,劉邦感覺使用蕭何是有大用而無一害。
其三。平定了多年的戰亂,百姓想要休養生息,民心思安,歷史的航船,要由戰爭駛向和平,劉邦是總舵手,他深知馬上得天下不易,馬下治天下更不易。他要抑武揚文,崇尚黃老之術,無為而治,這是和平時期的國策,這是國家的頂層設計發出的訊號。
其四。曹參能文能武,他在戰場上立了很多的功勞,為劉邦攻城略地,斬殺敵人無數,但是這些功勞,對劉邦的全域性勝利,只是相當於戰術的層面,和蕭何的功勞比起來,不可以同日而語的。而且,把曹參抬的太高,也和當時的國策不符,他要小小打擊一下這些傲慢的武將,讓他們適當收斂一下,不要自信心太爆棚了,以便威脅到劉邦的政權的穩固。
這就是劉邦的帝王之術,神來之筆,抬舉和打壓間不留痕跡,讓你摸不到頭腦,又不得不聽從,這就是政治,幾年之間,劉邦已經成了玩政治的高手。
-
9 # 我來讀歷史
劉邦稱帝后論功行賞,定蕭何為首功,封他為酇侯,食邑最多。諸侯分封完畢,接著是排位次。群臣曰:“平陽侯曹參跟隨陛下南征北戰,身受70餘處戰傷,攻城略地,功勞最多,應排第一。 ”劉邦已經壓過大家一次,重封了蕭何,對排位次的事就不好再說什麼,不過他心裡仍然認為蕭何應該排在第一位。這時,關內侯鄂君曰道:“在楚漢戰爭中,陛下有好幾次都是全軍潰敗,隻身逃脫,全靠蕭何從關中派出軍隊來補充。有時,就是沒有陛下的命令,蕭何一次也派遣幾萬人,正好補充了陛下的急需。不僅是士兵,就是軍糧也全靠蕭何轉漕關中,才保證了供應。這些都是創立漢家天下流傳後世的大功勞,怎麼能把像曹參等人只是一時的戰功列在萬世之功的前面呢!依臣之見,蕭何應排第一,曹參第二。 ”鄂君的這番議論,正中劉邦下懷,於是順水推舟,把蕭何排為第一,准許他穿鞋帶劍上殿,並封了蕭何的父子兄弟10多人,並加封蕭何二千戶。這樣,蕭何位列眾卿之首,被稱為“開國第一侯”,食邑萬戶。
-
10 # 史海一粒粟
每個人在與身邊朋友交往時,都會自覺不自覺的將身邊朋友對自己的幫助暗自做個比較,帝王將相也不外乎如是。劉邦在起義後直到建國即位皇帝,心中同樣有一杆秤,在劉邦心目中,曹參至少有五點是不如蕭何的。
一是蕭何首創義舉。年輕時的劉邦,就是個小混混,而蕭何是沛縣縣吏,曹參是沛縣獄掾(典獄長),但蕭何覺得劉邦有貴人相,便不計成本與劉邦交往。秦未農民起義如火如荼,是蕭何首先動員縣令將逃亡在外的劉邦找回來,並用計讓劉邦當上義軍統帥,這事曹參做不到的。為此,劉邦內心十分感激。
二是,蕭何多次利用權力暗中袒護劉邦。劉邦曾奉命押送一批犯人,結果犯人途中逃跑,按秦朝法律劉邦也要被株連死罪的,劉邦只好亡命天涯,又是蕭何帶領曹參將被縣令拘拿的劉邦的老婆呂雉保釋出獄。
三是,劉邦在與項羽及各諸侯爭奪天下的戰爭中,曹參是作為將軍跟隨劉邦東征西討,南征北戰,為劉邦攻城掠地立下汗馬功勞,他的功勞是很大,但他的功勞有很大一部分離不開蕭何的支援,蕭何留守關中,穩定關中局面,成為劉邦堅強的後方根據地。並源源不斷的向前線輸送士卒及糧餉,大家都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爭中,糧草短缺,對軍隊戰鬥力的影響是致命的。曹參的貢獻其他將軍也可以做得到,但蕭何的功勞卻無人可代替。
四是過人的識人眼光。地痞流氓的劉邦起初的社會地位遠不如蕭何,但蕭何就能認定劉邦氣宇軒昂,將來成就不可估量,這份眼光就很令人佩服,同時,蕭何還絕交了大批的能人志士,如周勃,夏侯嬰等,為劉邦的軍隊輸入了好多能征慣戰的人才,窮途落魄的韓信就是蕭何推薦給劉邦的,韓信在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戰爭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五是蕭何具有戰略家的眼光,這一點尤其是曹參比不上的。劉邦率軍攻進咸陽之後,蕭何不搜刮金銀財寶,不貪圖後宮美人,只將秦朝有關國家戶籍、地形、法令等圖書檔案一一進行清查,分門別類,登記造冊,統統收藏起來,留待日後查用,使劉邦對天下的關塞險要、戶口多寡、強弱形勢、風俗民情等等了如指掌,為將來漢朝建立,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和律令制度提供了巨大幫助,為此,全軍上下都十分佩服。
劉邦即位皇帝后,封賞手下,首功給了蕭何,是合情合理的。漢朝建立後,蕭何理所當然的成為丞相,蕭何死後,曹參接任丞相,沒有一點改變蕭何在任時的制度規定,這就是蕭規曹隨的典故,從側面也印證了蕭何的見識的確在曹參之上。
回覆列表
蕭何是管理後勤的,兵員和各種物質的調陪都是蕭何完成的。曹參只是戰場上殺敵立功,顯然兩者不能相提並論。蕭何的功績是曹參不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