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雜談歷史
-
2 # 道中道道而道
韓非本來是南韓的貴族子弟,他生活的年代裡,南韓日益衰落。韓非曾經一連幾次向國君上書,陳述自己振興國家的政治主張,但都沒有被國君採納。韓非痛心疾首地說:“唉!現在國君不依靠嚴明的法令統治國家,不憑藉強大的王權駕馭大臣,不致力於富國強兵來吸引四方的賢才,而是天天和那些只會說空話、不會做實事的人在一起,奮勇殺敵立下大功的人反而比他們地位低,這怎麼能治理好國家呢?”
韓非經常感嘆說:“那些儒生們一個個只會舞文弄墨,專門破壞國家的法制,而那些所謂的‘俠客’們也都憑藉自己有些武功,違抗政府的禁令,這些人都應該得到應有的懲治。國君在天下太平時寵信那些徒有虛名的人,一遇到困難才想起平時備受冷落的將士,這隻能白白養活沒有用的人,讓有功之臣傷心。看來南韓是沒有什麼希望了!”
韓非考察了歷史發展的變化得失,寫了十幾萬字的文章。後來這些文章流傳到秦國,秦王讀了《孤憤》、《說難》兩篇文章,讚歎不絕:“見解真是太深刻了,我如果能親眼見到寫文章的人,就算是死了也心甘情願。”
李斯說:“這些文章都是我的老同學韓非寫的,他是南韓的貴族子弟,不過一直沒受到韓王重用。”
秦王立即給韓王寫信,要韓非來秦國,並且以武力相威脅。韓王本來就沒任用韓非,這時就順便做個人情,派遣韓非出使秦國。秦王高興極了,立即把韓非安置下來。
李斯十分嫉妒韓非的才能,擔心他被重用後,自己的位置會被他取代,於是就想在秦王面前詆譭他。秦王還沒有任用韓非之前,李斯就對秦王說:“大王,韓非是南韓的貴族子弟,如今您要實現吞併六國、統一天下的偉大目標,韓非自然要先替他們南韓考慮,為他們國家獻計策。您把他留在咱們國家,以後他回到南韓肯定會對咱們不利。您不如找個藉口把他抓起來殺了,免得留下禍患。”
秦王一聽,覺得有道理,就派人把韓非抓了起來。李斯趁機讓人給韓非送去毒藥,逼他自殺。韓非想要面見秦王替自己辯解,李斯當然不會讓他這麼做,韓非就這樣服毒而死。
後來秦王悔悟過來,立即派人去赦免韓非,可這時韓非已經死了。
-
3 # ZX鋒
韓非子知天曉地、鑑古知今,確非等閒人物,他的《孤憤》、《五蠹》、《說難》等名篇,綴錦貫珠、別樹學憧,為帝王提供了一新耳目的“法術勢”三位一體統治術。這套統治術成為歷代帝王的御世心法、萬應靈符,其有效性為兩千多年曆史所證明。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中國一直是外儒內法,外聖內王,帝王明習孔孟經典,暗則沐手恭讀韓非子帝王之術。總是那些深諳“法術勢”之要者成王,不得其要者為寇。法術勢也常常成為士大夫安身立命之本,這就不免出現犧牲者。
一個籠子裡容不下兩個叫雞公,何況是兩個一等一的高手。
李斯自愧不如韓非子,有他在,自己必將失寵,而這也是與自己的“老鼠哲學”格格不入的。
司馬遷在《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有一次,他在廁所見到老鼠吃人糞,一見到人和狗,老鼠就被嚇跑了。後來,他在倉庫裡看到老鼠很自在的偷吃糧食,也沒有人去管。
於是,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這就是說,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出人頭地,就應該象在糧庫裡偷吃糧食的老鼠,才能為所欲為,盡情享受。
為了達到飛黃騰達的目的,他必須剷除腳下的絆腳石。而毀滅性的終極武器就是:“造謠”。
正好自己有這個特長,自己口才好,而韓非子結巴。
-
4 # 胖魚菌
李斯真是因為嫉妒韓非子的才華而對其痛下殺手?
韓非為南韓公子,雖有口吃,卻聰慧過人,師從荀子,先秦“法”“術”“勢”學說的集大成者,極力提倡封建君主專制主義,講求以法治國,替代國君專制制度!反觀李斯,汝南上蔡【今河南上蔡縣】人,早年為小吏,後師從荀子【與韓非子同門】,學成後入秦為官,經丞相呂不韋舉薦為郎官,後來勸說秦王親政滅諸侯,成帝業。秦統一天下後聯合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為皇帝,並制定禮儀制度,官拜丞相!建議拆除郡縣城牆,銷燬民間的兵器 ;反對分封制度,堅持郡縣制 ;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等諸子學說,禁止私學,以加強思想統治 。參與制定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 ] 。李斯的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的基本格局。出身貧寒,能有如此成就的李斯,會因為嫉妒而殺害韓非?答案應該是不會的,李斯曾經說過::”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李斯的出發點不是妒忌韓非,而是韓非身份太特殊了,若是入朝為官,他作為南韓的公子必定阻礙秦國攻韓(這是韓王遣韓非去秦國的目的),拖延秦國統一的步伐。若是回國,作為南韓的公子也必定協助南韓防禦秦國,到時候又會成為秦國的阻礙。總之在李斯看來,韓非是早晚要除掉的,既然自己走上門來,就趁機借秦王之手殺害他(“以過法誅之”)。但秦王沒有立即殺死韓非,李斯只好自己動手逼迫韓非自殺。
-
5 # 風住的房子
李斯與韓非子本為同窗,師從於荀子,與其說李斯除掉韓非子是因為嫉妒,還不如說兩人所站的立場,持有的階級思想和所處的社會地位不同造成的,韓非子碰到李斯這樣的學長註定是個悲劇!
李斯是秦囯著名的政治、文學和書法家,為秦王贏政手下干將,助秦始皇掃平六囯,主張廢分封持郡縣,統一法律,統一貨幣、文字、度量衡,同時大力打擊儒家學說,提出不效仿三皇五帝,採取愚民政策,焚燒古籍典史,阻斷文化歷史發展,留下千古罵名。
韓非子主張以法治囯,認為囯與囯就象人和人之間一樣,以利害相處,以實際效益用人。主張君主中央集權、改革和法治,要求幹掉儒學者、縱橫言辭者、帶劍遊俠、患御及商工之民等五蠹,主張防備同床在旁父兄養殃民萌流行威強四方等八奷,秉持歷史進步論,堅持以當今的現實情況來治理囯家和社會。
由此可見,韓非的學術修養和治囯理政思想已遠非李斯能比,更絕非贏政所能挾爾,故必欲殺之而後快。
李斯是妒賢嫉能,害怕韓非將自己取而代之,秦王是震懾韓非絕世才學,不為我所用則必除之。韓非是生而無門,入地無路,空有絕世報負,卻無施展之路,可嘆可悲,留後世而哀傷!
-
6 # 魚小糖吖
李斯除掉韓非子除了妒忌他的才能之外,還有一點是處於政治原因。
李斯和韓非同是荀子學生,李斯是韓非師兄,兩人同為戰國時期法家思想的著名代表人物。
李斯是楚國上蔡人,師成之後入秦。韓非是南韓貴族,師成之後回韓任職但得不到重用。秦王嬴政有一次讀了韓非的《孤憤》、《說難》兩篇文章,深感韓非帝王之術的厲害,感嘆道:若是此生能見韓非,死亦足惜。李斯聽聞後,對嬴政說,這好辦呀,這韓非是我同門師弟,在南韓也沒得到韓王重用,大王可書信於韓王,讓韓非出使大秦啊。嬴政一聽好主意,便給韓王去了封書信,威逼利誘迫使韓王讓韓非出使秦國。韓王本來就覺得韓非不堪重用,既然你嬴政要,那就給你吧,我也落得個順水人情。韓非就這樣被韓王賣給了嬴政,嬴政可高興極了,痛痛快快地安置了韓非,請教他的帝王之術。
看到韓非來了,秦王嬴政變了個樣似得,李斯不滿意了,同為荀子門生,我來的時候你可不這樣啊,這時候的李斯便有點心生不滿。
我們都知道嬴政可是雄心勃勃,野心大著呢,他的願望就是掃蕩六國,一統天下。這也是李斯跟隨他的原因,這偉業一旦完成,可謂是青史留名,名垂千古啊。於是,李斯便給嬴政出了個主意,我們要一統天下得慢慢來,我們先吞併周圍小國,大國之間硬拼容易給其他國家造成機會,我們先一邊吞食周圍小國一邊壯大自己,等我們足夠強大了再去收拾那些個大國。秦王嬴政一聽,好主意啊!那就開始吧。看了一下地圖,這南韓近啊,就先拿這南韓開刀吧。
這時候,韓非的命運已經註定了。韓非是南韓貴族,古代人的家國情懷榮譽感極強,秦王嬴政要打南韓,這韓非肯定是要勸諫的呀,雖說韓非口吃,但是架不住人家才能高啊,即使勸諫不了嬴政,他韓非也能跑回南韓幫忙抵抗秦國呀。李斯仔細一想,這師弟就是自己名垂史冊的絆腳石啊。這師弟才能本身就比自己高出一籌,再加上自己揚名古今的道路才剛開始,這師弟就成了自己成名路上的攔路虎了,這怎麼行呢,肯定不行,得幹掉他。於是,韓非的一生就交代在自己師兄李斯的手裡了。
所以說,李斯謀害韓非的最主要原因還是迫於政治的需要,至於妒忌,也是一原因,起到了一個催化作用。
-
7 # 小和天下影視庫
秦朝曾經有一個非常出名的大臣名字叫做李斯,在當時他身兼丞相的職位,擁有非常大的權力。可是他在做丞相的期間,卻殺掉了很多和他政見不一的人,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韓非了,為什麼他一定要把韓非殺掉呢?
首先就是李斯本身的才能比不上韓非。相信這一點大家都是知道的,李斯和韓非曾經是同學,他們兩個共同在一個書院中學習了很長一段的時間,彼此之間非常的瞭解,李斯知道自己本身的才能是無法和韓非進行相比的。而這時作為君王,對於韓非的一些理論卻非常的喜愛,李斯非常害怕韓非會得到君王的重用,從而使自己失去很多重要的權力,所以在當時他就不斷地編造一些理由來誣陷韓非,最終導致國君對於韓非產生了非常大的厭煩,並且將他關在了監獄裡面,最終被處死了。
其次就是李斯這個人非常的看重權力。相信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之所以需要將韓非殺掉,主要就是害怕韓非來到秦國之後,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在這個時候韓非已經不再是他昔日的好朋友,而是他在朝堂上面一個爭奪權力的對手,所以他對於這樣的人也肯定不會留情。相反會採用非常殘酷的手段對對方進行迫害。所以也就導致了韓菲在沒有防備里斯的情況之下,遭到了他的陷害,甚至最後被殺掉。
最後就是李斯的心胸也是比較狹窄的。其實很多人覺得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在治理秦國的時候曾經推出了非常好的措施。但其實這一切主要就是因為在當時沒有人能夠威脅到他地位的原因,他也不希望君王身邊再出現一個和自己一樣甚至比自己更加優秀的人。在那時韓非的出現,恰巧給他狹窄的心胸產生了非常大的衝擊,也就使得他必須想辦法將這個人殺掉。其實不能容人也使得的秦朝後期統治比較衰弱的一個原因,而這其中的李斯也是這種大臣種比較典型的一個。
-
8 # 丨好好先生
韓非子之死
——李斯的陰謀
摘 要
韓非子之死一直是千古謎團,本文參照先秦兩漢時期的多本史書,相互對照,從韓非子出使秦的背景出發,還原韓非子出使秦,並在秦遇害的過程。得出是李斯所佈下之局陷害韓非的結論。並對韓非子之死的其他說法作出相應的批評和指正。
關鍵詞:李斯的陰謀 韓非使秦 韓非之死
韓非子是戰國時期重要的思想家,韓非子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韓非子本是南韓的貴族,其多次向南韓國君獻計,預變法圖強,
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
南韓君沒有采納韓非子的建議,並在與秦國的外交活動中將其獻給秦王,但是韓非到秦國之後,卻沒有秦王預期那樣受到重用,反被被投進牢獄,不久就被處死。
然韓非知說之難,為說難書甚具,終死於秦,不能自脫。
——《史記 韓非子列傳》
有關他的死因,自古以來就有不同的說法,至今學術界仍無定論。
本文看來,韓非子很可能死於李斯的陰謀佈局。
十四年……韓非使秦,秦用李斯謀,留非,非死雲陽。
——《史記 本紀一 秦始皇本紀》
李斯在跟隨他的師傅荀子學習帝王之術之後,便希望出使秦國,為秦王獻策從而一統天下。韓非子和李斯一樣都是荀子的學生。而且在才華上比李斯要高,李斯都自嘆不如。
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
李斯來到秦國是希望運用其所學帝王之術為秦統一天下服務的,滅掉南韓是秦一統天下的必然要做的事情,但是南韓有一個韓非子,韓非子必定是秦統一天下的絆腳石,李斯是不能容忍這樣的絆腳石存在的,對待這樣的絆腳石只有兩種辦法,
一、 剷除這樣的絆腳石。
二、 拿過來為我所用。
拿過來為我所用是很危險的,韓非子畢竟是南韓的貴族,無論是血緣還是地緣關係上,讓韓非子對秦國完全忠誠,幫助秦國滅掉南韓,是不太現實的。
不防先說一下韓非子出使秦國的背景,秦始皇元年,南韓派遣鄭國來秦國做間諜,很有意思的是,鄭國使用的辦法是給秦國修水渠耗費秦國的人力財力,以達到削弱秦國的目的。
會韓人鄭國來閒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覺。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遊閒於秦耳,請一切逐客。”——《諫逐客書》李斯
秦王的宗室們給秦王提意見,把別國派來的人(非秦室宗親的人)趕出秦國的國境之外。別國的人不來秦國做官,也就不會有別國奸細做一些消耗秦國國力的事情發生。李斯說,
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諫逐客書》李斯
這不行,都趕跑了就沒有秦國就沒有人才了。是這些人才才能是秦國強大起來,李斯本身是楚華人,這樣諫言也是為他自身的前途考慮。
那怎麼辦,不能放任別的國家的人消耗秦國財力不管吧,李斯說,那打仗啊,殺雞儆猴。先拿南韓開刀。
李斯上書說,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說秦王,請先取韓以恐他國,於是使斯下韓。
——《史記 秦始皇本紀》
這裡,李斯就為殺韓非子下了第一步棋。李斯建議選擇南韓,韓非子恰好就在南韓。秦王派李斯去南韓,李斯想求見南韓國君,卻吃了個閉門羹,南韓國君根本不見他,還想把李斯殺了。
使臣斯來言,願得身見,因急與陛下有計也。今使臣不通,則韓之信未可知也。夫秦必釋趙之患而移兵於韓,願陛下幸復察圖之,而賜臣報決。
——《韓非子 存韓》
李斯趕忙上書給南韓國君,秦國要發兵南韓是為了解決趙國的問題,得從你們這裡借道,你要是殺了我,那就不僅是秦國跟趙國的問題了。
韓王心裡害怕,這哪裡是借道,這根本就是要給我一個下馬威啊,他秦軍來南韓能有好事?轉念一想,這韓非子不是跟李斯是同門嘛,趕緊讓他去替我說情去,於是派韓非出使秦國。
韓王納地效璽,請為籓臣,使韓非來聘。
——《資治通鑑 秦記一》
為什麼要派韓非子去還有一個原因,當時秦朝的朝廷上正在流行韓非子的書籍,秦王一讀韓非子書,這書好啊,我要是得到了這個人該有多好啊。
秦始皇讀韓非之書,嘆曰:“猶獨不得此人同時。”
——《論衡 自記》
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韓非之所著書也。”秦因急攻韓。韓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
——《史記 老子韓非子列傳》
韓非子被韓王送到秦國來了,李斯跟秦王說,寫書的那個人是就是韓非子啊,秦王高興壞了,李斯也高興壞了,你韓非子終於來秦國了。
李斯嫉之,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又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法誅之。”
——《資治通鑑 秦紀一》
此時,李斯的第二部棋子已經下好了。現在李斯已經佈下天羅地網,就等著韓非子來自投羅網。
機會來了,此時一統天下已經到了蓄勢待發的地步,楚、燕、趙、魏拼死一搏,聯合攻秦。姚賈毛遂自薦,遊說、賄賂四國,各個擊破,不戰而屈人之兵。
四國為一,將以攻秦。秦王召群臣賓客六十人而問焉,曰:“四國為一,將以圖秦,寡人屈於內,而百姓靡於外,為之奈何?”群臣莫對。姚賈對曰:“賈願出使四國,必絕其謀,而安其兵。”乃資車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舞以其劍。姚賈辭行,絕其謀,止其兵,與之為交以報秦。秦王大悅。賈封千戶,以為上卿。
——《戰國策 秦策 四國為一將以攻秦》
不曉得這六十人中有沒有韓非子,但是他看姚賈確覺得有些話不知當講不當講,韓非子可能自己覺得說出來會有危險,但是他還是說了。
韓非知之,曰:“賈以珍珠重寶,南使荊、吳,北使燕、代之間三年,四國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寶盡於內。是賈以王之權、國之寶,外自交於諸侯,願王察之。且梁監門子,嘗盜於梁,臣於趙而逐。取世監門子,梁之大盜,趙之逐臣,與同知社稷之計,非所以厲群臣也。”
——《戰國策 秦策 四國為一將以攻秦》
姚賈已經讓四國退兵了,韓非子卻說姚賈出身不好,貪汙腐敗,秦王一聽,有這等事,把姚賈叫過來當堂對峙,大家講明白嘛,我喜歡你韓非子,但是姚賈也是我朝中重丞不是。於是口吃的韓非子和能言善辯的姚賈在當堂之上展開了辯論。四國能被遊說退兵的人,口才和謀略都不會差。很顯然姚賈把韓非子說的啞口無言,
王召姚賈而問曰:“吾聞子以寡人財交於諸侯,有諸?”對曰:“有。”王曰:“有何面目復見寡人?”對曰:“曾參孝其親,天下願以為子;子胥忠其君,天下願以為臣;貞女工巧,天下願以為妃。今賈忠王而王不知也。賈不歸四國,尚焉之?使賈不忠於君,四國之王尚焉用賈之身?桀聽讒而誅其良將,紂聞讒而殺其忠臣,至身死國亡。今王聽讒,則無忠臣矣。”
王曰:“子監門子、梁之大盜、趙之逐臣。”姚賈曰:“太公望,齊之逐夫、朝歌之廢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讎不庸,文王用之王王。管仲,其鄙人之賈人也,南陽之弊幽、魯之免囚,桓公用之而怕。百里奚,虞之乞人,傳賣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文公用中山盜,而勝於城濮。此四士者,皆有詬醜,大誹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與立功。使若卞隨、務光、申屠狄,人主豈得其用哉!故明主不取其汙,不聽其非,察其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者,雖有外誹者不聽,雖有高世之名,無咫尺之功者不賞。是以群臣莫敢以虛願望於上。”秦王曰:“然。”乃可復使姚賈而誅韓非。
——《戰國策 秦策五》
姚賈就說,我的功勞在這裡呢,不能看我出身就沒了我的功績。還舉了例子。韓非子這是赤果果的誣陷功臣啊,當然是要治罪的。秦王把韓非子投入了大牢。
李斯的第三步棋子已經佈置好了,就是要治韓非子死罪,他給韓非子送了毒藥。
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韓非欲自陳,不得見。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史記 老子韓非子列傳》
韓非子孤身一人在秦國的大牢裡,人生地不熟的,跑也跑不掉了,只能是死路一條。李斯出使南韓的時候差點就把自己小命丟了,這下總算是除去了對自己來說最大的威脅。
本文認為是李斯佈局殺死韓非的理由很簡單。
1、韓非子是南韓貴族,為南韓效力,十分有才華的韓非子足夠有理由成為秦一統天下的絆腳石。
2、李斯出使南韓的時候,差點死在了南韓,不管這樣的威脅與韓非子有沒有關係,但是韓非子有足夠的理由讓李斯去懷疑這件事情與韓非子的關係。殺韓非子已成定局。
3、韓非子在秦國彈劾有功之臣,李斯有足夠的理由懷疑韓非子的不臣之心。何況南韓在秦國是有鄭國(人名)修渠這段黑歷史的。
將這一系列事情連成一起,李斯之佈局便浮現出來了。
現在很多人持有其他觀點,在此,本文一一作出迴應。
一、秦王猜疑論
秦王是愛才的,從他看到韓非子的書的態度就能說明問題,而且對於韓非子奪取天下的建議也很贊同。他們的觀點無非是把韓非子投入大牢不管不問。韓非子犯下誣陷功臣之罪,關在大牢裡幾天是應該的吧,在資訊流通不發達的當時,朝中李斯、姚賈掌權,韓非子人生地不熟,如何在暗無天日的牢房裡將自陳的想法告訴給秦王,何況他還結巴講不清楚話。韓非子也不是向荊軻那樣要至秦王於死地,只是朝中新臣和老臣之間的矛盾而已。秦王暴戾亂殺的理由是站不住腳的,他和韓非子沒有人身安全的利害關係,李斯才有。如果說因為說了朝臣的壞話就要致死的話,李斯也會死很多回了。朝中親王與李斯的爭吵和指責可能比姚賈和韓非子的矛盾更勝。
二、韓非子咎由自取論
韓非子是韓王送給秦王的,他給秦王獻計也與李斯的計謀相差不多,他和李斯都認為取趙國是統一六國的決勝之戰,應當儘快拿下。至於和姚賈之間的矛盾,在當時社會環境下,韓非子作為貴族,對姚賈這樣身世不好的人有偏見是正常的。不能證明韓非子就是為了壞秦國的好事,就要誣陷其朝中大臣。韓非子在荀子那裡,修習帝王之術。果說真的要從內部瓦解秦國的話也應該是一步大棋,不會只是要扳倒姚賈。韓非子在給秦王獻策的時候也是賭過咒的,事情不成就可以殺了他。一個深謀遠慮提出一統天下之策的人怎麼會求死,秦王賞識他的才華,他的才華有了用武之地,韓非子求死的理由無論如何都不充分。
對於韓非子之死,史書上多下的結論是李斯害的。
秦王以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
——《史記 老子韓非子列傳》
夫韓非何過而為李斯所幽?
——《論衡 禍虛》
李斯嫉之,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又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法誅之。”王以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非藥,令早自殺。韓非欲自陳,不得見。王后悔,使赦之,非已死矣。
——《資治通鑑 秦紀一》
李斯害韓非是否只是一己之私,尚不可蓋棺定論。李斯認為韓非子會阻礙秦一統天下的腳步這個應該是沒有爭議的。無論是我前文提到的哪一種迴應都會證明我這樣的說法。
真相只會有一個,就是李斯使毒毒死了自己的老同學。
全都是陰謀。
-
9 # Alonsey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韓非子:
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稱韓非子,新鄭(今河南省新鄭市)人[1]。戰國時期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
韓桓惠王之子,大儒荀子學生,秦國丞相李斯師弟。
韓非深愛自己的祖國,但他並不被韓王所重視,而秦王卻為了得到韓非而出兵攻打南韓。韓非入秦後陳書秦王弱秦保韓之策,終不能為秦王所用。韓非因彈劾上卿姚賈,而招致姚賈報復。
李斯姚賈對秦王進言,說此人是南韓的貴族,身份高貴,還是南韓的公子,而如今秦王本來打算一統天下,若是說到這個點怕是韓非此人不會答應。畢竟他先前就連國家成為附屬都不願意,何況是眼睜睜看著國家滅亡。這樣的人雖然是忠臣可卻並不是對秦國效忠,放任他回到自己的國家肯定會少不了出事,還不如現在就除掉他絕了後患。於是韓非子入獄。
後李斯越想越怕,就害怕皇帝會突然反悔放人,不然他的一番話豈不是挑撥不成還會樹立了一個敵人。如此一想,他就下定決心在皇帝還沒有改變主意之前就將人害死。他派人去牢中送毒酒,韓非見到毒酒知道自己的命運會如何,但他不甘心死在異國,還是如此死法,他要求見皇帝,但李斯又怎麼會給他這個機會,就讓人給他強行灌毒酒造成他自殺的假象。事後秦王果然對下令關押韓非之事後悔下令將他釋放,但是已經晚了。
以下是歷史學者對韓非子的評價:
一、他雖然通達人性,但卻不通人心。韓非子繼承了其師荀子的性本惡的哲學命題,但其卻不能明白人性雖然是惡,但人心卻是變化的,李斯本初並沒有必須殺韓非子的想法,但韓非子多次向秦王納諫,要求剷除權臣,李斯就是最大的權臣,豈有不先下手為強之理。
二、韓非子雖然天資聰穎,但卻太過實誠。推出法家思想,治理天下,讓皇帝政權鞏固,本無可厚非,但問題就出在實誠上,秦始皇看重的是他的治國思想,卻不是他本人,當他將法家精要和盤托出之時,他的價值無法體現,相比之下,李斯有更大的用處。
三、韓非子雖然精通權謀,但未認真思考。一山不容二虎,秦國已經有了一個李斯,而李斯不會能容納一個才能比自己高,卻又對自己地位產生威脅的師弟,所以韓非子必死。
-
10 # 杯酒話歷史
公元前233年(秦王政14年),地點:距大秦國都咸陽百里外的雲陽,一間陰暗潮溼的牢房,一個男子面壁而坐彷彿在思考著什麼,在他的身邊放著牢頭送來的毒藥,男子轉過身子緩緩將毒藥一飲而盡,然後安靜的等待……
這名男子叫韓非,他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法學家,韓非出身於貴族家庭,是韓桓惠王之子,不管咋說韓非還是有一定機率能夠繼承王位的樣子,韓非少年時期師從大儒荀子,與後來的秦國丞相李斯乃同門師兄弟,韓非有輕微口吃,但是才華橫溢文筆流暢,著書方面李斯自覺望塵莫及。
秦王政有著非凡的遠見,經過上幾代國王的苦心運營、奮力圖強,秦國國力蒸蒸日上,嬴政一直在為一統天下這個宏偉目標而不懈努力,廣納人才是首要任務。秦國發動了對韓的戰爭攻勢,韓王開始起用韓非派他出使秦國。
秦王是韓信的粉絲,韓非的政治主張也讓嬴政引起共鳴,所以韓非深受秦王嬴政的賞識,秦王打算重用之。
韓非的同門師兄李斯這時候也在秦王麾下,經常向秦王出謀劃策,秦王也常納其計謀。這次李斯又提出滅六國一統天下的通天大計,第一個被滅的就是南韓,自己的祖國就要被滅了,韓非當然不同意。這一點秦王也對韓非非常不滿意,李斯深知韓非辯才了得,害怕嬴政被韓非計謀所矇蔽,所以先下手為強,上疏嬴政說韓非只會以南韓利益為重,來秦國就是來為南韓謀利的。秦王於是下令抓捕韓非投入監獄,李斯為了以絕後患逼其服毒自殺。韓非想上書解釋也被拒絕了。一段時間過後嬴政後悔了,就派人赦免韓非,但是為時已晚。
韓非之死,李斯是罪魁禍首,如果沒有李斯推波助瀾,秦王是不會把韓非怎麼樣的,縱使李斯如此慫恿,秦王事後還是決定赦免韓非,可見秦王對韓非的重視。
李斯為什麼要逼殺韓非?是因為嫉妒!因為李斯認為韓非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韓非的才能遠在李斯之上這是李斯也承認的,李斯在秦國今日之地位是多年來辛苦醞釀換來的,豈能容他人奪取?韓非與自己政見相左,才能又在自己之上,如果韓非不死,日後必得秦王委以重任,地位肯定遠在自己之上,到那時候……李斯想都不敢想,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不顧手足之情,殘害韓非。
嬴政駕崩以後,李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向胡亥、趙高妥協,偽造詔書迫令公子扶蘇自殺,擁立胡亥為帝,大秦也註定從此沒落,李斯後來也得到了應有的報應,胡亥繼位一年後,李斯父子就被腰斬,夷滅三族。
回覆列表
李斯在歷史上褒貶不一,他的才能是大家公認的,他為秦始皇統一六國指明瞭道路,也為秦始皇統一後實行的改革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是他殺害韓非,和胡亥、趙高一同密謀殺死扶蘇和蒙恬,最終導致大秦帝國落在宦官趙高手中,秦國二世而亡他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韓非作為南韓的公子,他並沒有安居深宮之中,而是勤苦好學,使它博文而多識,他一直想振興南韓,但是南韓處於四戰之地,內憂外患林立,使得他完全沒有發揮之力。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秦王嬴政下召韓非做官,而韓非為了結交秦國而保全故國便前往了秦國,他這一去便是有去無回。
秦王嬴政一直對人才很包容,他積極吸納各華人才,對於韓非的才學早有耳聞,他很欣賞韓非的才能,韓非的法家學說和秦國的法治是具有相似性的,雖然在南韓韓非的學說並沒有得到採納,而秦始皇嬴政卻奉行了韓非的《韓非子》為秦國的治國綱要,為秦國的統一大業治國綱要。
韓非來到秦國並不是因為他背叛了自己的國家,而是因為他對國家深深的熱愛。秦國作為當時最強大的帝國,又和南韓是近鄰,所以南韓要想生存必須藉助秦國,所以他來到秦國一直主張的是弱秦保韓之策,而嬴政並沒有完全採納他的計謀,對他始終有所防範。
李斯和韓非真正變成政敵還是因為一件事,李斯認為秦國已經足夠強大了,可以開始統一六國的步伐,這點受到了秦始皇的贊同。然而在第一個要消滅的國家選擇上面,韓非和李斯爭辯不休,李斯主張滅南韓,認為南韓最弱小,又離秦國最近,是最容易消滅的一個國家。
這一點韓非堅決反對,他並不只是因為他是南韓公子而反對,他向嬴政上書,南韓一直以來對秦國稱臣,是對秦國最友好的國家,而趙國始終在背後主張合縱滅秦,如果不消滅反對秦國的而去先消滅親近秦國的國家,那麼以後就不會有任何國家親近秦國了,所以他主張先消滅趙國。
正是因為政見的不一樣,從而導致李斯和韓非反目成仇,而真正將韓非逼到絕路上的還是因為姚賈,姚賈為秦國立了功,韓非向嬴政舉報了姚賈的三大罪狀。這些罪狀被姚賈化解以後,對韓非恨之入骨,於是報復韓非向嬴政進言陷害韓非,韓非被嬴政下令入獄,而後被李斯用毒藥毒死。
嬴政雖然沒有下令處死韓非,但是他心底裡也並不信任韓非,因為韓非作為南韓的公子,不管他提出什麼政見都會偏向南韓。韓非死後,嬴政也沒有追究任何人的責任,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了,由此可見嬴政對於韓非僅僅只是欣賞其才能,並沒有太多的寵信。
韓非之死確實令人遺憾,追其原因還是因為他對祖國的熱愛,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秦國滅南韓是遲早的事情,他企圖憑藉一己之力阻止秦國統一六國的步伐,所以李斯對於韓非的死並不是全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