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鐵堯
-
2 # 三生向錢
我們提到清朝,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是閉關鎖國,還是清朝的辮子,還是你會想到清朝與很多國家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那個時候疆域已經快到1500萬的帝國好像一點作用都沒有。
但是其實這只是清末時期的清朝。在清朝早期的時候,這個國家還是非常的厲害的。當時的清朝不敢說是第一,但是當時在世界排名中,清朝還是可以的,甚至到了近現代史的時候,很多的外華人還是會說當時的清朝感覺在欺負其他國家的人。那麼清朝是如何強大的呢?那大概是在康熙雍正和乾隆三個人統治的年代之中,也就是我們常稱的康乾盛世。
在明朝末期,中國的疆域,其實只有中國目前的本部以及一小部分的遼東地區,而且這個地圖是不包括臺灣的,當時的明朝其實只有300多萬公里,而且地域面積在不斷的縮小。明朝時期,東北的女真人勢力逐漸開始崛起,慢慢的成為了明朝不可忽略的一個勁敵。在北方尤其是蒙古部落,更是分為了三個部分,今天的外蒙古還有今天的新疆青海等地。這中間新疆等地的準格爾部落逐漸的開始強盛,並且開始聞名於中亞地區。
在17世紀,俄國開始進軍黑龍江開始試圖征服滿洲。此時的清朝是有心無力的,國內的局勢已經非常不穩了,所以沒有多餘的精力去照顧北方。直到康熙時代清朝才收回了臺灣。等到國內的局勢稍微穩定之後,康熙才驅趕走了俄華人。沒過多久,俄華人又來了,這個時候他們是潛入了黑龍江地區。而這次戰爭大概打了快一年,也是這一次使得俄華人和我們清朝結盟,並且達成了友好條約。在1689年,清俄更是在尼布楚進行了邊境談判,這次我們清朝向俄國釋放了非常友善的訊號。在最後雙方簽訂了尼布楚條約規定了兩國的邊境。解決了北方的問題之後康熙開始集中力量解決蒙古問題。雙方在外蒙古展開了多次的戰役,最後收復了今天的外蒙古和後來的臺灣。1720年清朝為了西藏地區在準高二地區開始了戰爭,這一次共分為三路,一條從蒙古出發,另外兩條分別從西寧和四川出發,最終,將西藏重新併入了清帝國的版圖。
雍正在其後更是將青海併入了清帝國。1745年,乾隆皇帝開始出兵新疆,趁機將新疆併為清朝的版圖之下。可以說,這個時候的清朝的版圖就是最後清朝所呈現給我們的最大的版圖。曾經有歷史學家,這樣子評價清朝說:這是一個非常合格的帝國,那個時候的清朝基本沒有可以與之相匹配的國家。不只是其的軍事能力,就是它的經濟也沒有任何的國家可以抵禦
-
3 # 穆苗雨澤
相反,我覺得清朝推動了封建社會加快了滅亡的步伐,社會制度,與外界的溝通聯絡,閉關鎖國,自以為是,以天朝自居,不想著發展社會生產力和緩和階級矛盾,一味地對外擴張,沒有堅強的實力,即使再多的再大的資源和疆域,遲早都要被列強佔領了。所以,我覺得無論什麼時候,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才能使國家繁榮昌盛,立於不敗之地
-
4 # 松江雄哥
大清的“強大”超乎很多人想象
根據各方資料,在1870年之前,大清的經濟實力雄踞全球第一,佔全球經濟總量的17%多,相當於現在的鎂國跟全球經濟之比。隨著第二次工業歌名爆發,歐美經濟快速崛起,之後短短的幾十年間大清經濟實力急劇衰落,但依然遠高於東鄰日本。
在甲午戰爭前期,清朝軍隊的軍備要遠遠超過日軍。單從當時的“戰場之王”大炮來看,清軍的野戰火炮和要塞大炮多達1000門以上;而且是大口徑大炮,比日本陸軍師團戰炮實力至少高出10倍以上;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有著絕對的優勢。
憑藉著堅甲重炮,快槍如林,軍官考試優秀等表面現象,1891年《英國武備報》評選清朝海軍實力為世界第8,日本則排在第16名。而美國當時則認定清朝陸軍實力穩居世界前三。清朝的大臣們也洋洋得意,曾在給朝廷的奏報中自豪地寫到:“大清快槍快炮之多,甲乎天下!”
大清的“強大”超乎很多人想象
根據各方資料,在1870年之前,大清的經濟實力雄踞全球第一,佔全球經濟總量的17%多,相當於現在的鎂國跟全球經濟之比。隨著第二次工業歌名爆發,歐美經濟快速崛起,之後短短的幾十年間大清經濟實力急劇衰落,但依然遠高於東鄰日本。
在甲午戰爭前期,清朝軍隊的軍備要遠遠超過日軍。單從當時的“戰場之王”大炮來看,清軍的野戰火炮和要塞大炮多達1000門以上;而且是大口徑大炮,比日本陸軍師團戰炮實力至少高出10倍以上;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有著絕對的優勢。
憑藉著堅甲重炮,快槍如林,軍官考試優秀等表面現象,1891年《英國武備報》評選清朝海軍實力為世界第8,日本則排在第16名。而美國當時則認定清朝陸軍實力穩居世界前三。清朝的大臣們也洋洋得意,曾在給朝廷的奏報中自豪地寫到:“大清快槍快炮之多,甲乎天下!”
如此強大的滿清,卻在甲午戰爭中輸的一敗塗地。究其原因,乃其腐敗落後的軍事與社會執行體制起到了反向作用的結果。
甲午戰爭,徹底驚醒了清王朝坐井觀天、自高自大的“天朝上國”自戀妄想夢。與此同時,國內知識階層也開始認識到,滿清腐敗的社會管理體制到了不改不行的時候,不改就要亡鍋了;除舊改新對挽救瀕臨衰亡的大清朝廷命運具有異常重要的意義。
1898年6月11日開始實施的“戊戌變法”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的一次救亡圖存變革。“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是:改革政腐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陸軍海軍。同時規定,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
然而,變法觸及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頑固派)的即得利益,遭到其強烈抵制與反對。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康梁分別出逃法日,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歷時僅103天的變法宣告終止。墨守成規、頑固守舊的既得利益者們再次成功阻止了王朝糾錯的嘗試。
滿清後期不僅是在經濟和軍事上貌似強大,而且在“外戰外行、內戰內行”方面也很“強大”。具體表現在,一是不擇手段維護皇權統治;二是閉關鎖國,重農抑商,抵制外來文明;三是對內高壓,撲滅所有不吻腚火苗;四是堵人耳目,大興“文字獄”。
被很多無齒文人極力吹捧的“康乾盛世”,實際上卻是大興“文字獄”的盛世,其惡名千古罕見。比較有名的案例如:江南三大案。
第一案是奏銷案。就是上奏朝廷取消明朝的功名榮譽,迫使江南士紳交錢交糧。這次風波中,1.3萬舉人進士秀才和現任官員被革除。像吳偉業、徐乾學、徐元文、韓炎、汪琬等名人皆在內。而這幫士大夫全是賤骨頭,在後來三藩之亂中,清廷網開一面交錢就恢復功名榮譽,他們便轉而效忠清廷。
第二案是哭廟案。吳縣縣令任維初對待文人既貪又狠,金聖嘆等組織一些文人到文廟即孔廟哭訴、上fang。結果,就這個有點迂腐的行為,也遭到了清廷的殘酷鎮壓,所有的參與者,不管秀才還是舉人,一律處死。
第三案是通海案。金壇縣令任體坤誣告士紳造反、私通鄭成功,引起軒然大波。各府縣官員趁機把自己的仇人全部列入黑名單,按照名單進行抓捕,嚴刑拷打,刑訊逼供。
來看看康雍乾的文字獄盛世有多“輝煌”。
康熙在位61年製造了20多起文字獄,平均不到3年搞一起。其中最有名的是《明史》案和《南山集》案兩案。
浙江烏程(今吳興)南潯鎮富戶莊廷鑨[lóng],因病眼盲,想效仿歷史上同為盲人的左丘明,著寫一部史書,但又匱於自己所知不多,便去買得明朝天啟年間大學士朱國禎的明史遺稿,延攬江南一帶有志於纂修明史的才子吳炎、潘檉章等十六人進行編輯。
書中仍奉尊明朝年號,不承認清朝的正統。在描述了明末建州女真的事件,增補明末崇禎一朝的史事時,直呼努爾哈赤為“奴酋”、清兵為“建夷”,這些清廷極其忌諱的字眼和史事。
順治十八年(1661)被歸安知縣吳之榮兩度告發,當時康熙年幼尚未親政,鰲拜責令刑部滿官羅多等到湖州徹查,並嚴厲處置涉案的相關人士。莊廷鑨之子莊允誠被逮捕解京後不堪虐待死於獄中;已死後多年的莊廷鑨被掘墓開棺焚骨。
康熙二年(1663)凡作序者、校閱者及刻書、賣書、藏書者均被處死,刻字工湯達甫、印刷工李祥甫,書店老闆王雲蛟、陸德儒慘遭屠戮。
莊廷鑨之弟莊廷鉞也被凌遲處死,全族獲罪;參與校驗編輯等工作的李令皙及其子李礽燾等4人、朱佑明及其子朱念紹、朱彥紹、朱克紹和侄子朱繹先後被斬殺,妻子徐氏吞金自盡;李令皙的十六歲幼子也一併處斬;董二酉已病死,也像莊廷鑨一樣屍體被從棺材中挖出,肢解成36塊;其子董與沂,同時也被誅殺。
康熙二年(1663)五月二十六日莊廷鑨明史案正式結案 ,此案先後牽連千餘人,所有被羈押的犯人在杭州虎林軍營被集中宣判執行,囚犯集中在弼教坊廣場上等候發落。被殺者共七十餘人,其中莊廷鉞、李令皙、茅元銘、蔣麟徵、張寯、韋元介、潘檉章、吳炎、吳之鎔、吳之銘等十四人被凌遲處死;杭州將軍松奎,浙江巡撫朱昌祚以下所有官員,革職查辦,攛掇松奎收賄的程維藩被誅。歸安,烏程的兩名學官處斬。湖州原任知府陳永命於康熙元年(1662)罷官,至山東臺兒莊,自縊於旅館。棺材被運回杭州,開棺磔屍。其弟江甯縣知縣陳永賴,也同時被斬。歸安縣學新任訓導王兆禎、推官李煥、湖州新任知府譚希閔(到任只半月)等人處絞。妻、子被髮配東北瀋陽附近的寧古塔者幾百人。
《南山集》案是61歲的康熙玄燁親自督辦的。《南山集》作者戴名世,號稱南山先生,早年就立下了“欲上下古今,貫穿馳騁,以成一家之言。……則於古之人或者可以無讓”的宏大願望。當時,因為明史資料散逸頗多,有些又失於記載,因此尚無人能寫明史。而戴名世每以史才自負,他很想仿效《史記》形式,作出綱目,然後廣泛蒐羅資料,相互參證,力求真實,寫出一部有價值的著作。因此他廣遊燕趙、齊魯、河洛並江蘇、浙江、福建等地,訪問故老,考證野史,搜求明代逸事,不遺餘力。
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戴名世的弟子尤雲鶚把自己抄錄的戴氏古文百餘篇刊刻面世。由於戴氏居南山岡,遂命名為《南山集偶抄》,即著名的《南山集》。此書一經問世,即風行江南各省,其發行量之大,流傳之廣,在當時同類的私家著作中極為罕見。正是這本書,使戴名世流芳文壇兩百多年,卻也使他遭致殺身大禍。
時過兩年,因行世已久的《南山集》中錄有南明桂王時史事,並多用南明三五年號,戴名世被御史趙申喬參劾,以“大逆”罪下獄。在兩年後的1713年二月初十日被處死。此案株連數百人,震動儒林。當時政界和學術界的知名人士如桐城派開山鼻祖方苞、侍郎趙士麟、淮陰道王英謨、庶吉士汪汾等三十二人都被牽連其中。這就是著名的“清初三大文字獄”之一的“《南山集》案”。
雍正胤禛當皇帝13年時間,製造了20多起文字獄,平均一年兩起。雍正朝的文字獄除了處理滿洲貴族內訌的歷史遺留問題,就是鉗制輿論殘害漢人了。比如呂留良案中,總共審理了5年半,株連很廣。呂留良祖孫三代,男人被殺,死人被挫骨揚灰,女人被賣到妓院;其狠毒殘忍令人瞠目。
呂留良的朋友、學生沈在寬、嚴鴻逵、車鼎豐、車鼎賁、孫用克、周敬與、房明疇、金子尚、張聖範、朱羽彩、朱霞山、朱芷年等,全部被滅門。
乾隆弘曆掌權的63年中,製造了130多起文字獄,平均一年兩起甚至更多。
因“字貫案”文字獄被斬殺的王錫侯(1713年-1777年)案比較有名。《字貫》是王錫侯花費十七年心血編成的一部體例新穎的字典。《字貫》凡例寫入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之真名玄燁、胤禛、弘曆,沒有缺筆避諱,被認為是“大不敬”。
王錫侯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被一個仇家王瀧南舉報,乾隆遂以“罪不容誅,即應照大逆律問擬”。王錫侯被收監送至京城問斬,子孫七人都被判斬,其他人“充發黑龍江,與披甲人為奴”。
原江西巡撫海成上奏時建議革去王錫侯“舉人”頭銜,乾隆認為刑罰太輕,有替罪人說好話之嫌,先被判斬監侯;臨刑時,才被赦免,改判流放新疆;江西布政使周克開、按察史馮廷丞也因為看過《字貫》一書,未指出悖逆之處,遭到革職處分。
令人可笑的是,就這個乾隆還被很多人認為是漢文化愛好者。他除了各種亂塗亂畫作品,還熱衷於出版物,最著名的就是以國家工程形式編撰的《四庫全書》。但和明朝的《永樂大典》不同,《四庫全書》既是收書,也是刪書。
作為國家工程,朝廷先是號召全國各地的藏書家,都要向朝廷敬獻書籍,集中抄錄。結果,書收上來了,問題也來了,不少書裡記載了滿清入關時燒殺搶掠的例項,比如《揚州十日記》之類記載的清軍佔領揚州以後,多鐸以不聽招降為理由,下令屠城十日,縱使部下濫殺無辜。揚州城的居民,只有少數人在破城前逃出,個別隱蔽躲藏而倖免於難,絕大部分人慘遭屠殺,“城中積屍如亂麻”。對於此類書籍,乾隆的處理方式是:統統燒掉。另外還有一些可能讓人聯想到愛新覺羅野蠻歷史的內容,也都被刪除、篡改。
這樣一來,《四庫全書》本該是一個浩大的文化整理工程,結果卻變成了一場殘酷的文化毀滅運動,一大批珍貴的歷史書籍“被消失”。有人統計過,《四庫全書》收錄了3500多種書籍,但被毀掉的禁書有3236種,六、七萬部以上。
乾隆製造的文字獄多如牛毛,舉不勝舉。比如,內閣學士胡中藻寫了句詩“一把心腸論濁清”,在滿清國號前加個“汙濁”的“濁”字,被視為大逆不道,刑斬首。
在乾隆朝,文人們為了避免惹禍上身,說話小心翼翼,著述更是謹小慎微,經常在文字作品裡避諱,把容易涉嫌違禁的字眼都換成了其他的字,或者乾脆空起來,搞得亂七八糟。後來乾脆連“胡”、“虜”、“夷”、“狄”等也成了避諱,書籍中往往空格不刻。
發跡於野蠻奴隸社會的愛新覺羅氏皇朝,入主中原後,大興文字獄,大肆破壞漢文化,鉗制民眾思想,重農抑商,視商業文明為洪水猛獸,將華人社會可著勁地往蠻荒叢林裡面猛拽。
因是脫胎於奴隸社會,滿清時期的八旗官員面對皇家人都自稱“奴才”,後來一些漢臣為了討好滿清皇族也稱自己奴才。
宦官(俗稱“太監”)是中國古代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宮人。先秦和西漢時期並非全用閹人,自東漢開始,凡是在宮廷服侍皇家人的男性,全被閹割失去效能力後才准予進入宮廷工作。這些人又稱為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等。
在滿清後期,有個西洋人被慈禧召見,當洋人看到娘聲娘氣的太監時,禁不住質問慈禧說:把一個男人閹割掉,搞得不男不女的,這樣做很不道德、很沒人性。
一時沒有反應過來的慈禧愣在那兒啞口無言。然而旁邊聰明伶俐的大太監卻尖著嗓門大叫道:不許你汙衊我們聖上!俺們雖然被閹割掉了急吧,但這是聖上對俺們的恩典。別在這裡妄議俺大清朝政,滾回你們蠻邦去!
洋人被這猝不及防的回答“打擊”得葷菜了,不停不解地搖頭道:這真是“太監不感激生養它的父母,卻感激割掉它急吧的皇帝”,太膩麻皮不可思議了!
由此可知,滿清時期,“閹割”不僅廢掉了男人們雄起的肢體功能,而且廢掉了男人們“雄起的思維功能”。
“裹小腳”一般指纏足,是皇權時代的一大陋習,指被儒家“理學”塗害的女性從四、五歲起,用布條將她們的雙腳緊緊纏裹,使其畸形變小,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後方將布帶解開,也有終身纏裹者。
據考證,纏足開始於北宋後期,興起於南宋。元代的纏足繼續向纖小的方向發展。明代的纏足之風進入全盛時期,出現了“三寸金蓮”之說,要求腳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還要弓彎。然而,在滿清以前出土女屍中,尚未發現有纏足者,可見清之前纏足並不十分普遍。清代的纏足之風蔓延至社會各階層的女子,不論貧富貴賤,都紛紛纏足。畸形審美觀風行於世,皇權對女性的歧視暴露無遺。
滿清時期,西方工業文明如火如荼,而且伴隨著對外殖民,波及到了大清地盤。清廷對此視為洪水猛獸,急忙閉關鎖國,御之於國門之外。比如慈禧們曾稱西方的工業品是“偷懶的小玩意兒”,不如繼續男耕女織好。
滿清朝廷不只是抵禦外來商業文明,而且更是將西式政制如分權、權力制衡等視為異端,堅決不能效仿。因為效仿后皇權將被削弱,皇帝將不是“皇帝”,皇家人享受的特權將被廢止。所以,如果誰要談論或意圖引入,那將是碘伏大罪。
雖然甲午戰爭被打醒,但清廷尤其是慈禧等既得利益者們是死抱著老黃曆不願意放棄的。她們為了皇家一家一姓的利益,置全體國民的未來於不顧。卻誤導無知百姓說什麼“如被西來文化異化,國將不國,民將不民”,老百姓們不知根由,也緊跟著皇家和朝廷抵制西來文化;比如愚昧無知的“義和拳”們,就是在這個時期興起的。
“義和拳”們最初同其他大部分秘密團體一樣,反對滿族統治,以“反清復明”為口號暗中活動,屢屢遭到清廷鎮壓。後隨著西人產品和文化的進入,被滿清朝廷招安,轉而以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為招牌,意圖透過習練拳腳功夫,實現鬼神附體,刀槍不入。原來朝廷眼中的“拳匪”,轉眼間變成了礙國團體,還被清廷改名為“虎神營”,口號也改為“扶清滅洋” (1898年由趙三多首次提出)。
1900年春季,直隸即北京河北一帶,成千上萬習練義和拳並號稱“義和團”者,縱火燒燬洋人建的教堂和教徒房屋。同年6月,慈禧又召集義和團進駐北京,後又先於清兵攻入天津萬國使館,進行搶掠。爾後,義和拳們開始對京津地區的普通百姓進行燒殺搶掠,霸佔民眾房屋田產,姦淫良家婦女,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癌國戝”。
義和拳前期聚集京城時,在觀看了他們的拳術表演後,大太監李蓮英問道:“老佛爺,這些個神乎其神的傢伙,能鎮得住洋人嗎?”
慈禧笑道:“指望這些亂民哪裡是洋人的對手,但這好歹是幾十萬的精壯男子,他們結成夥太可怕了。讓他們赤身露體去與洋人拼殺,即使阻止不了洋人來犯,也可讓他們雙方互相消耗。哈哈!”
李蓮英聽罷大叫:老佛爺,真真的高啊!
1901年,戰敗的清廷被迫同八國及比利時、荷蘭、西班牙等11國簽訂了的《辛丑條約》,亦稱《辛丑各國和約》、《北京議定書》後,開始把氣撒往義和拳們身上,派出兵力清洗義和拳;將大大小小的義和拳頭頭們抓起來,押赴菜市口專門用鈍刀子割他們的脖子。那些義和拳頭頭們,一邊被鈍刀子割得哇哇亂叫,一邊還在心裡犯嘀咕:怎麼一會被清廷招安,一會又被清廷當豬狗般宰殺,這是為何?
因外國教堂和使館被燒搶,各列強要求派兵保護,才拉開了“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序幕。在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前夕,軍艦停在渤海灣與清廷談判。當時清廷為了躲避戰火,給他們送去大量雞鴨魚肉,想讓洋人“拿人家的手軟”放清廷一馬,全然沒有了慈禧當年雄赳赳氣昂昂向十幾個列強宣戰時的氣概。
送的東西太多,歪果仁吃不完,拋到海里,附近飢餓難耐的村民見了紛紛跳入大海撈肉撈魚,拿回家“過大年”。此事致使很多村民認為,八國聯軍來侵不是啥“壞事”,碰上了還能吃頓好的。
平時,老百姓如非年節,很難吃得上雞鴨魚肉的。慈禧常掛嘴邊的“寧與友邦,不與家奴”,就是這個意思,寧可把好東西送給外華人,也不給自己治下的草民們“糟蹋”了。老百姓在慈禧們的心中,只有被剝奪的份兒,或跟義和拳一樣,急時利用一下,然後捏個罪名,像豬狗一樣再被宰殺掉。
慈禧是有名的奢侈人,她不僅喜歡過大壽,講排場,而且喜歡山珍海味,吃頓飯就要100多道菜。它掌權的幾十年裡,將民眾繳納稅賦來的銀兩用於建設各種遊園,比如頤和園、圓明園等,供自己家人賞玩;每逢它和它寵幸的人生日,也要大搞宴席,鋪張浪費。
慈禧和皇帝穿的衣服都是用最好的布料,上面刺繡用的也是最貴的金絲線。每頓飯都要有100多個菜,這麼多的菜需要特製的加長桌子才能放得下,有的菜在桌子上慈禧連看一眼都不看,就被太監們端下去了;那時很多京城名菜館的美味佳餚,都是太監們從慈禧“看一眼”的菜中偷出來的。
慈禧們的慶典,有時還擺上滿漢全席。滿漢全席是清宮中舉辦宴會時滿人和漢人合做的一種全席。滿漢全席上菜一般至少一百零八種(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滿漢全席菜式有鹹有甜,有葷有素,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包。
這些奢侈排場與普通人是無緣的,如非八國聯軍來犯,很多普通百姓幫助扶梯子,讓洋人攻入京城,燒了圓明園,隨著聯軍進去拿寶貝,一般人一輩子、幾輩子也沒有機會進入皇家園林禁地。大清的強大氣派,是百姓們血汗堆積出來的,百姓卻無緣從中享受到一丁點的好處。
有人說得好:一個“寧與友邦,不與家奴”朝廷的“強大”,根本不是民眾的福氣,相反卻是災難。
如此強大的滿清,卻在甲午戰爭中輸的一敗塗地。究其原因,乃其腐敗落後的軍事與社會執行體制起到了反向作用的結果。
甲午戰爭,徹底驚醒了清王朝坐井觀天、自高自大的“天朝上國”自戀妄想夢。與此同時,國內知識階層也開始認識到,滿清腐敗的社會管理體制到了不改不行的時候,不改就要亡鍋了;除舊改新對挽救瀕臨衰亡的大清朝廷命運具有異常重要的意義。
1898年6月11日開始實施的“戊戌變法”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的一次救亡圖存變革。“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是:改革政腐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陸軍海軍。同時規定,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
然而,變法觸及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頑固派)的即得利益,遭到其強烈抵制與反對。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康梁分別出逃法日,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歷時僅103天的變法宣告終止。墨守成規、頑固守舊的既得利益者們再次成功阻止了王朝糾錯的嘗試。
滿清後期不僅是在經濟和軍事上貌似強大,而且在“外戰外行、內戰內行”方面也很“強大”。具體表現在,一是不擇手段維護皇權統治;二是閉關鎖國,重農抑商,抵制外來文明;三是對內高壓,撲滅所有不吻腚火苗;四是堵人耳目,大興“文字獄”。
被很多無齒文人極力吹捧的“康乾盛世”,實際上卻是大興“文字獄”的盛世,其惡名千古罕見。比較有名的案例如:江南三大案。
第一案是奏銷案。就是上奏朝廷取消明朝的功名榮譽,迫使江南士紳交錢交糧。這次風波中,1.3萬舉人進士秀才和現任官員被革除。像吳偉業、徐乾學、徐元文、韓炎、汪琬等名人皆在內。而這幫士大夫全是賤骨頭,在後來三藩之亂中,清廷網開一面交錢就恢復功名榮譽,他們便轉而效忠清廷。
第二案是哭廟案。吳縣縣令任維初對待文人既貪又狠,金聖嘆等組織一些文人到文廟即孔廟哭訴、上fang。結果,就這個有點迂腐的行為,也遭到了清廷的殘酷鎮壓,所有的參與者,不管秀才還是舉人,一律處死。
第三案是通海案。金壇縣令任體坤誣告士紳造反、私通鄭成功,引起軒然大波。各府縣官員趁機把自己的仇人全部列入黑名單,按照名單進行抓捕,嚴刑拷打,刑訊逼供。
來看看康雍乾的文字獄盛世有多“輝煌”。
康熙在位61年製造了20多起文字獄,平均不到3年搞一起。其中最有名的是《明史》案和《南山集》案兩案。
浙江烏程(今吳興)南潯鎮富戶莊廷鑨[lóng],因病眼盲,想效仿歷史上同為盲人的左丘明,著寫一部史書,但又匱於自己所知不多,便去買得明朝天啟年間大學士朱國禎的明史遺稿,延攬江南一帶有志於纂修明史的才子吳炎、潘檉章等十六人進行編輯。
書中仍奉尊明朝年號,不承認清朝的正統。在描述了明末建州女真的事件,增補明末崇禎一朝的史事時,直呼努爾哈赤為“奴酋”、清兵為“建夷”,這些清廷極其忌諱的字眼和史事。
順治十八年(1661)被歸安知縣吳之榮兩度告發,當時康熙年幼尚未親政,鰲拜責令刑部滿官羅多等到湖州徹查,並嚴厲處置涉案的相關人士。莊廷鑨之子莊允誠被逮捕解京後不堪虐待死於獄中;已死後多年的莊廷鑨被掘墓開棺焚骨。
康熙二年(1663)凡作序者、校閱者及刻書、賣書、藏書者均被處死,刻字工湯達甫、印刷工李祥甫,書店老闆王雲蛟、陸德儒慘遭屠戮。
莊廷鑨之弟莊廷鉞也被凌遲處死,全族獲罪;參與校驗編輯等工作的李令皙及其子李礽燾等4人、朱佑明及其子朱念紹、朱彥紹、朱克紹和侄子朱繹先後被斬殺,妻子徐氏吞金自盡;李令皙的十六歲幼子也一併處斬;董二酉已病死,也像莊廷鑨一樣屍體被從棺材中挖出,肢解成36塊;其子董與沂,同時也被誅殺。
康熙二年(1663)五月二十六日莊廷鑨明史案正式結案 ,此案先後牽連千餘人,所有被羈押的犯人在杭州虎林軍營被集中宣判執行,囚犯集中在弼教坊廣場上等候發落。被殺者共七十餘人,其中莊廷鉞、李令皙、茅元銘、蔣麟徵、張寯、韋元介、潘檉章、吳炎、吳之鎔、吳之銘等十四人被凌遲處死;杭州將軍松奎,浙江巡撫朱昌祚以下所有官員,革職查辦,攛掇松奎收賄的程維藩被誅。歸安,烏程的兩名學官處斬。湖州原任知府陳永命於康熙元年(1662)罷官,至山東臺兒莊,自縊於旅館。棺材被運回杭州,開棺磔屍。其弟江甯縣知縣陳永賴,也同時被斬。歸安縣學新任訓導王兆禎、推官李煥、湖州新任知府譚希閔(到任只半月)等人處絞。妻、子被髮配東北瀋陽附近的寧古塔者幾百人。
《南山集》案是61歲的康熙玄燁親自督辦的。《南山集》作者戴名世,號稱南山先生,早年就立下了“欲上下古今,貫穿馳騁,以成一家之言。……則於古之人或者可以無讓”的宏大願望。當時,因為明史資料散逸頗多,有些又失於記載,因此尚無人能寫明史。而戴名世每以史才自負,他很想仿效《史記》形式,作出綱目,然後廣泛蒐羅資料,相互參證,力求真實,寫出一部有價值的著作。因此他廣遊燕趙、齊魯、河洛並江蘇、浙江、福建等地,訪問故老,考證野史,搜求明代逸事,不遺餘力。
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戴名世的弟子尤雲鶚把自己抄錄的戴氏古文百餘篇刊刻面世。由於戴氏居南山岡,遂命名為《南山集偶抄》,即著名的《南山集》。此書一經問世,即風行江南各省,其發行量之大,流傳之廣,在當時同類的私家著作中極為罕見。正是這本書,使戴名世流芳文壇兩百多年,卻也使他遭致殺身大禍。
時過兩年,因行世已久的《南山集》中錄有南明桂王時史事,並多用南明三五年號,戴名世被御史趙申喬參劾,以“大逆”罪下獄。在兩年後的1713年二月初十日被處死。此案株連數百人,震動儒林。當時政界和學術界的知名人士如桐城派開山鼻祖方苞、侍郎趙士麟、淮陰道王英謨、庶吉士汪汾等三十二人都被牽連其中。這就是著名的“清初三大文字獄”之一的“《南山集》案”。
雍正胤禛當皇帝13年時間,製造了20多起文字獄,平均一年兩起。雍正朝的文字獄除了處理滿洲貴族內訌的歷史遺留問題,就是鉗制輿論殘害漢人了。比如呂留良案中,總共審理了5年半,株連很廣。呂留良祖孫三代,男人被殺,死人被挫骨揚灰,女人被賣到妓院;其狠毒殘忍令人瞠目。
呂留良的朋友、學生沈在寬、嚴鴻逵、車鼎豐、車鼎賁、孫用克、周敬與、房明疇、金子尚、張聖範、朱羽彩、朱霞山、朱芷年等,全部被滅門。
乾隆弘曆掌權的63年中,製造了130多起文字獄,平均一年兩起甚至更多。
因“字貫案”文字獄被斬殺的王錫侯(1713年-1777年)案比較有名。《字貫》是王錫侯花費十七年心血編成的一部體例新穎的字典。《字貫》凡例寫入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之真名玄燁、胤禛、弘曆,沒有缺筆避諱,被認為是“大不敬”。
王錫侯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被一個仇家王瀧南舉報,乾隆遂以“罪不容誅,即應照大逆律問擬”。王錫侯被收監送至京城問斬,子孫七人都被判斬,其他人“充發黑龍江,與披甲人為奴”。
原江西巡撫海成上奏時建議革去王錫侯“舉人”頭銜,乾隆認為刑罰太輕,有替罪人說好話之嫌,先被判斬監侯;臨刑時,才被赦免,改判流放新疆;江西布政使周克開、按察史馮廷丞也因為看過《字貫》一書,未指出悖逆之處,遭到革職處分。
令人可笑的是,就這個乾隆還被很多人認為是漢文化愛好者。他除了各種亂塗亂畫作品,還熱衷於出版物,最著名的就是以國家工程形式編撰的《四庫全書》。但和明朝的《永樂大典》不同,《四庫全書》既是收書,也是刪書。
作為國家工程,朝廷先是號召全國各地的藏書家,都要向朝廷敬獻書籍,集中抄錄。結果,書收上來了,問題也來了,不少書裡記載了滿清入關時燒殺搶掠的例項,比如《揚州十日記》之類記載的清軍佔領揚州以後,多鐸以不聽招降為理由,下令屠城十日,縱使部下濫殺無辜。揚州城的居民,只有少數人在破城前逃出,個別隱蔽躲藏而倖免於難,絕大部分人慘遭屠殺,“城中積屍如亂麻”。對於此類書籍,乾隆的處理方式是:統統燒掉。另外還有一些可能讓人聯想到愛新覺羅野蠻歷史的內容,也都被刪除、篡改。
這樣一來,《四庫全書》本該是一個浩大的文化整理工程,結果卻變成了一場殘酷的文化毀滅運動,一大批珍貴的歷史書籍“被消失”。有人統計過,《四庫全書》收錄了3500多種書籍,但被毀掉的禁書有3236種,六、七萬部以上。
乾隆製造的文字獄多如牛毛,舉不勝舉。比如,內閣學士胡中藻寫了句詩“一把心腸論濁清”,在滿清國號前加個“汙濁”的“濁”字,被視為大逆不道,刑斬首。
在乾隆朝,文人們為了避免惹禍上身,說話小心翼翼,著述更是謹小慎微,經常在文字作品裡避諱,把容易涉嫌違禁的字眼都換成了其他的字,或者乾脆空起來,搞得亂七八糟。後來乾脆連“胡”、“虜”、“夷”、“狄”等也成了避諱,書籍中往往空格不刻。
發跡於野蠻奴隸社會的愛新覺羅氏皇朝,入主中原後,大興文字獄,大肆破壞漢文化,鉗制民眾思想,重農抑商,視商業文明為洪水猛獸,將華人社會可著勁地往蠻荒叢林裡面猛拽。
因是脫胎於奴隸社會,滿清時期的八旗官員面對皇家人都自稱“奴才”,後來一些漢臣為了討好滿清皇族也稱自己奴才。
宦官(俗稱“太監”)是中國古代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宮人。先秦和西漢時期並非全用閹人,自東漢開始,凡是在宮廷服侍皇家人的男性,全被閹割失去效能力後才准予進入宮廷工作。這些人又稱為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等。
在滿清後期,有個西洋人被慈禧召見,當洋人看到娘聲娘氣的太監時,禁不住質問慈禧說:把一個男人閹割掉,搞得不男不女的,這樣做很不道德、很沒人性。
一時沒有反應過來的慈禧愣在那兒啞口無言。然而旁邊聰明伶俐的大太監卻尖著嗓門大叫道:不許你汙衊我們聖上!俺們雖然被閹割掉了急吧,但這是聖上對俺們的恩典。別在這裡妄議俺大清朝政,滾回你們蠻邦去!
洋人被這猝不及防的回答“打擊”得葷菜了,不停不解地搖頭道:這真是“太監不感激生養它的父母,卻感激割掉它急吧的皇帝”,太膩麻皮不可思議了!
由此可知,滿清時期,“閹割”不僅廢掉了男人們雄起的肢體功能,而且廢掉了男人們“雄起的思維功能”。
“裹小腳”一般指纏足,是皇權時代的一大陋習,指被儒家“理學”塗害的女性從四、五歲起,用布條將她們的雙腳緊緊纏裹,使其畸形變小,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後方將布帶解開,也有終身纏裹者。
據考證,纏足開始於北宋後期,興起於南宋。元代的纏足繼續向纖小的方向發展。明代的纏足之風進入全盛時期,出現了“三寸金蓮”之說,要求腳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還要弓彎。然而,在滿清以前出土女屍中,尚未發現有纏足者,可見清之前纏足並不十分普遍。清代的纏足之風蔓延至社會各階層的女子,不論貧富貴賤,都紛紛纏足。畸形審美觀風行於世,皇權對女性的歧視暴露無遺。
滿清時期,西方工業文明如火如荼,而且伴隨著對外殖民,波及到了大清地盤。清廷對此視為洪水猛獸,急忙閉關鎖國,御之於國門之外。比如慈禧們曾稱西方的工業品是“偷懶的小玩意兒”,不如繼續男耕女織好。
滿清朝廷不只是抵禦外來商業文明,而且更是將西式政制如分權、權力制衡等視為異端,堅決不能效仿。因為效仿后皇權將被削弱,皇帝將不是“皇帝”,皇家人享受的特權將被廢止。所以,如果誰要談論或意圖引入,那將是碘伏大罪。
雖然甲午戰爭被打醒,但清廷尤其是慈禧等既得利益者們是死抱著老黃曆不願意放棄的。她們為了皇家一家一姓的利益,置全體國民的未來於不顧。卻誤導無知百姓說什麼“如被西來文化異化,國將不國,民將不民”,老百姓們不知根由,也緊跟著皇家和朝廷抵制西來文化;比如愚昧無知的“義和拳”們,就是在這個時期興起的。
“義和拳”們最初同其他大部分秘密團體一樣,反對滿族統治,以“反清復明”為口號暗中活動,屢屢遭到清廷鎮壓。後隨著西人產品和文化的進入,被滿清朝廷招安,轉而以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為招牌,意圖透過習練拳腳功夫,實現鬼神附體,刀槍不入。原來朝廷眼中的“拳匪”,轉眼間變成了礙國團體,還被清廷改名為“虎神營”,口號也改為“扶清滅洋” (1898年由趙三多首次提出)。
1900年春季,直隸即北京河北一帶,成千上萬習練義和拳並號稱“義和團”者,縱火燒燬洋人建的教堂和教徒房屋。同年6月,慈禧又召集義和團進駐北京,後又先於清兵攻入天津萬國使館,進行搶掠。爾後,義和拳們開始對京津地區的普通百姓進行燒殺搶掠,霸佔民眾房屋田產,姦淫良家婦女,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癌國戝”。
義和拳前期聚集京城時,在觀看了他們的拳術表演後,大太監李蓮英問道:“老佛爺,這些個神乎其神的傢伙,能鎮得住洋人嗎?”
慈禧笑道:“指望這些亂民哪裡是洋人的對手,但這好歹是幾十萬的精壯男子,他們結成夥太可怕了。讓他們赤身露體去與洋人拼殺,即使阻止不了洋人來犯,也可讓他們雙方互相消耗。哈哈!”
李蓮英聽罷大叫:老佛爺,真真的高啊!
1901年,戰敗的清廷被迫同八國及比利時、荷蘭、西班牙等11國簽訂了的《辛丑條約》,亦稱《辛丑各國和約》、《北京議定書》後,開始把氣撒往義和拳們身上,派出兵力清洗義和拳;將大大小小的義和拳頭頭們抓起來,押赴菜市口專門用鈍刀子割他們的脖子。那些義和拳頭頭們,一邊被鈍刀子割得哇哇亂叫,一邊還在心裡犯嘀咕:怎麼一會被清廷招安,一會又被清廷當豬狗般宰殺,這是為何?
因外國教堂和使館被燒搶,各列強要求派兵保護,才拉開了“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序幕。在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前夕,軍艦停在渤海灣與清廷談判。當時清廷為了躲避戰火,給他們送去大量雞鴨魚肉,想讓洋人“拿人家的手軟”放清廷一馬,全然沒有了慈禧當年雄赳赳氣昂昂向十幾個列強宣戰時的氣概。
送的東西太多,歪果仁吃不完,拋到海里,附近飢餓難耐的村民見了紛紛跳入大海撈肉撈魚,拿回家“過大年”。此事致使很多村民認為,八國聯軍來侵不是啥“壞事”,碰上了還能吃頓好的。
平時,老百姓如非年節,很難吃得上雞鴨魚肉的。慈禧常掛嘴邊的“寧與友邦,不與家奴”,就是這個意思,寧可把好東西送給外華人,也不給自己治下的草民們“糟蹋”了。老百姓在慈禧們的心中,只有被剝奪的份兒,或跟義和拳一樣,急時利用一下,然後捏個罪名,像豬狗一樣再被宰殺掉。
慈禧是有名的奢侈人,她不僅喜歡過大壽,講排場,而且喜歡山珍海味,吃頓飯就要100多道菜。它掌權的幾十年裡,將民眾繳納稅賦來的銀兩用於建設各種遊園,比如頤和園、圓明園等,供自己家人賞玩;每逢它和它寵幸的人生日,也要大搞宴席,鋪張浪費。
慈禧和皇帝穿的衣服都是用最好的布料,上面刺繡用的也是最貴的金絲線。每頓飯都要有100多個菜,這麼多的菜需要特製的加長桌子才能放得下,有的菜在桌子上慈禧連看一眼都不看,就被太監們端下去了;那時很多京城名菜館的美味佳餚,都是太監們從慈禧“看一眼”的菜中偷出來的。
慈禧們的慶典,有時還擺上滿漢全席。滿漢全席是清宮中舉辦宴會時滿人和漢人合做的一種全席。滿漢全席上菜一般至少一百零八種(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滿漢全席菜式有鹹有甜,有葷有素,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包。
這些奢侈排場與普通人是無緣的,如非八國聯軍來犯,很多普通百姓幫助扶梯子,讓洋人攻入京城,燒了圓明園,隨著聯軍進去拿寶貝,一般人一輩子、幾輩子也沒有機會進入皇家園林禁地。大清的強大氣派,是百姓們血汗堆積出來的,百姓卻無緣從中享受到一丁點的好處。
有人說得好:一個“寧與友邦,不與家奴”朝廷的“強大”,根本不是民眾的福氣,相反卻是災難。
-
5 # 小號哥
大清在鴉片戰爭前基本上是穩定的,但由於實施了閉關鎖國的政策,因此西方世界先進的科學文化無法瞭解與吸收,光是經濟總量第一頂個屁用,國富而民不強。但是清政府在入駐北京到乾隆階段處於鼎盛時期,北至外興安嶺庫頁島,面積將近1300多萬平方公里,特別是在康熙王朝成功的挾制沙俄的東擴勢頭,成功的維護了國家的完整與尊嚴。總之滿清在前中期還是強大與穩定的。
回覆列表
清朝並不強大。其之所以興,源於明內部分裂。清至乾隆時,領土達到極盛。但已大大落後於西方了。
1799年,乾隆去世。同年華盛頓也去世。
乾隆與美國開華人傑,處於同一時代。
但清治下的人民生活水平,用外國使團的話,已倒退回野蠻人奴隸時代,民如丐。
正因外強中乾,本質脆弱。
四十年後,鴉片戰爭爆發,清帝國日落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