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用娛樂談天下

    說到大導演張藝謀,很多人對他都非常熟悉,他是中國非常有名氣的電影導演,拍出了許多非常有影響力的電影。他是能把生活融入到電影藝術當中去,能深入挖掘現實思想,深究社會變化和人物結構,在他的作品裡都能展現出它的創新性。

    電影《菊豆》、《活著》、《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等!他所拍攝的作品中,特別對於影片中色彩的運用程度,非常的顯眼。比如電影《紅高粱》中影片中呈現的血紅畫面,《菊豆》中的紅顏色的染布,《大紅燈籠高高掛》中身上衣服顏色的變化等,他把顯著的色彩融入到電影中,不由自主就把觀眾帶入到故事當中。

    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講述了女主人公被他母親逼著嫁進陳家大院,成了第四房姨太。為了被陳家老爺寵幸,四位姨太相互爭鬥的故事。這部影片充分展現了張藝謀導演對電影藝術的見解和運用。

    這部影片多為紅色為主,因為紅色是燈籠照出來的顏色,這也襯托出電影的名字。比如女主人公剛加入到陳家的時候,人們正在掛紅燈籠,女主人公在新房裡,在懷孕的時候,掛的都是紅燈籠,都是以紅色為主,又反映了中國的風俗,紅色就代表喜慶。

  • 2 # 飛馳少年

    《大紅燈籠高高掛》當然有藝術價值了,透過影片中主人公頌蓮的一舉一動和無奈之舉的表現反應當時封建社會女人低賤的地位,諷刺了當時社會不平等的人權以及黑暗的社會。 以及這部電影對色彩的運用結合影片的鏡頭把內容體現的淋淋盡致,在藝術上展現了不一樣的效果。

  • 3 # 酒鬼老範

    記得小時候在電影院看這片子,除了隱隱有些壓抑外基本不明所以。所以所謂重溫,之前卻並沒有在心裡留下多少記憶。所以再看過後還是覺得驚詫,這驚詫不再是來自所謂的意識形態,而是忽然發現老謀子的形式感、象徵性著實是太強、太強、太強了。甚至在他自己的片子中,什麼《菊豆》裡的染坊、《英雄》裡的色彩同此一比,簡直相形見絀。燈籠、錘腳的形式感和象徵意味自不待言,一聲“掌燈錘腳”便會讓四房妻妾的爾虞我詐達到白熱化的程度。按說中國是個標榜禮儀廉恥的國度,這種窯子裡掛牌待選的手段實在不太可能出現在這樣的大戶人家中。而三姨太梅姍的居所裝飾著數面大大的京劇臉譜就更顯得與中國的老派家庭格格不入了。老謀子不可能不瞭解其中的意味,但他還是做了,而且明目張膽。可見他已經將形式看成了純粹的象徵指向,面對明顯的與情理不符也無所顧忌,如果不是為了取悅老外,那就只能說是走火入魔了。所謂“不瘋魔,不成活”,真正的大師必然是要瘋魔的,只有沉浸其中、超脫其外,才能弄出真正的經典。而《大紅燈籠高高掛》更像是沉浸其中,而未超脫其外的作品。刻意為之的地方何止如上所述,陰森的封燈黑裹布、從不正面示人的大老爺、夏秋冬夏的輪迴……如此大規模地擺弄形式,在老謀子的片子中絕對是數一數二的。但我更願意將之理解為老謀子的一次有意識的實驗。其實從他的成名作《紅高粱》算起,雖然形式感也是極強,但卻很好地圓融在故事和思想裡,顯得相得益彰、相互映襯,堪稱完美,我迄今仍認為這是老謀子最好、最成熟的作品。而後期的《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等,雖然依然形式感十足,但都基本服務於思想與故事,不似《大紅燈籠高高掛》這般突兀、凌厲,完全凌駕於故事之上。這樣的實驗在中國電影裡真是微乎其微,玩的如此精絕的則幾乎就沒有,所以威尼斯電影節才不吝授予了老謀子又一座銀獅,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也幾近到手。對於大師來說,並非需要每一個作品都是經典,而是要有不斷的創新能力和先鋒實驗精神,或者說,真正的經典往往都是在當時被人所瞠目不解,甚至是詬病的。從這個角度看,那時尚未被體制籠絡的老謀子在《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表現還是值得嘉獎的,而不能片面地斷定其是匠人之作,雖然有些地方真的看起來還是那麼突兀。時間過了這麼久,回頭再看此片,那種強烈的形式感和象徵意味依然震撼人心,這也許就是經典的魅力所在吧。

    燈籠,本是驅散黑暗的明亮,卻成了飛蛾撲火的誘餌;大紅,本是大吉大利的祝願,卻成了陰森猙獰的血舌;家庭,本是和睦溫馨的棲息之所,卻成了勾心鬥角的殺戮之地;雪地,本是純潔祥和的平靜,卻成了上演死亡的佈景;戲子,本是優雅唯美的象徵,卻成了世俗宗法的犧牲。所有的反差,度量了一個深淵,一如片中“老爺”的面目身影,難見其形。

  • 4 # 回看老電影

    我個人覺的張藝謀拍的片子都非常接地氣,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是著名導演張藝謀根據蘇童中篇小說《妻妾成群》改編的,它成功地勾勒出“一夫多妻”的封建家庭制度下,妻妾之間相互勾心鬥角的人生圖景以及男權統治下形成的生存規則。影片裡的核心人物是一個名叫頌蓮的女人,她受過高等教育,可是為了能在勾心鬥角、明爭暗鬥的陳家生存下去,頌蓮的性格在鬥爭過程中被異化、被扭曲。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故事開始在夏末秋初的季節,當時的頌蓮才19歲,她是個年輕有為的女大學生,有著新的思想和執拗不屈服的個性。然而她卻也沒能成功的逃離當時的封建傳統對女人迫害的悲慘命運。隨著父親去世,她被繼母逼迫輟學最後嫁給了陳佐千做四太太,陳家有祖傳下來的規矩:老爺在誰房中過夜,其院房內外就掛起高高的紅燈籠。為了一盞盞不熄的紅燈籠能夠高高掛起,頌蓮與二太太卓雲、三太太梅珊、甚至還有爭寵的丫鬟雁兒之間展開了女人們可怕的鬥爭,直到次年夏,陳府迎來了第五位姨太太,這樣沒有盡頭的鬥爭故事在封閉的深閨大院中迴圈上演。

    影片敘述平淡,但其中包含了眾多具有研究價值的要素,例如,在電影中多次巧妙的透過顏色的變化反映人物當時的心境,導演非常善於運用聲音符號渲染氣氛,借用音樂

    《大紅燈籠高高掛》是一部意蘊非常豐富、主題深刻的優秀鉅作,其中很多嫻熟的電影技巧令人折服。這部作品獲得義大利電影大衛獎最佳外語片,成為第一部獲得該獎的中國電影,它的成功離不開色彩、建築、攝影等其他門類的加持,影片中紅黑色的應用,鏡頭下高大院牆給人的壓抑感,對稱構圖的嚴謹。這些外在的表現給我們以直接的感受,幫助我們進一步理解主題。

  • 5 # 阿珊短影片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在這部影片中導演使用色彩最多的就是紅色與黑色,相信看過電影的人都知道在整部影片中給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畫面就是黑黑的屋頂下那掛著紅紅的燈籠的院子,院子裡的燈籠冷色和暖色對比明顯,紅的慘烈,黑的壓抑。周圍是黑黑的院子彷彿看不到邊,只有點著燈籠的院子是亮著的,但紅紅的燈籠卻依舊被壓在黑黑的屋簷下,而整個院子就像是封建社會的縮影,而燈籠成為女人飛蛾撲火的誘餌,大紅色的熱情和喜慶變成了猙獰的鎖鏈,把女人捆綁在這黑壓壓的社會。

    在影片中唯一一次美的色調就是在屋頂頌蓮見到大少爺的時候,屋頂被Sunny照耀,站在屋頂上的她是最美的時候,暖暖的Sunny撒在她的紅衣上那麼美,這應該是頌蓮嫁入陳家之後唯一的一次幸福吧,這裡的紅代表了頌蓮的愛情。在大少爺走之後,她的世界又回到黑暗。跟這裡所有的女人一樣在這個院子裡需要處處按規矩,被禮教束縛住腳步,被規矩捆綁住天性,她們在這個大院中遵守著老規矩生活,漸漸迷失掉原本的自己,在這個院子裡她們獻媚依附與老爺,為了爭奪紅燈籠相互陷害,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耍手段,其實在整部片子中她們是最可悲的人,被這個時代壓抑,被這個社會奴役,她們彷彿這個時代的傀儡,沒有思想和主導的權利,只有被封建制度玩弄和肆意擺佈的義務。

    層層疊疊的建築群

    在影片中有不少從側面拍攝頌蓮去屋頂的鏡頭,從側面我們可以看出整座院子中高低錯落、層層疊疊。但在張藝謀導演的鏡頭下層層疊疊成為遮天蔽日,在院子中幾乎見不到Sunny,在影片中有很多門,但沒有一扇門的後面是有光的,不是被屏風遮擋就是被牆壁遮擋,這樣整個陳家大院就好像一個封閉的世界,而陳家老爺是這個世界的掌權者,在這所院子裡生活的她們都要依附於老爺生活。其實整個陳家就是封建社會的縮影。

    對稱構圖的應用

    在《大紅燈籠高高掛》的畫面中,運用了大量的對稱,使畫面顯得特別穩定,環境也顯得安靜而壓抑,這就定了影片的基調。

    在頌蓮剛來到陳家大院時陳家大院在多次的俯拍鏡頭中,都呈現出軸對稱的構圖,給人的感覺不僅這裡封閉,還暗示了陳舊、囚禁。也從側面表現出封建傳統的穩固。還有劇中不止一次提到“這是祖上傳下來的規矩”,不論是出自陳老爺的口,還是頌蓮等其他人的口,都是一種禁錮,對人的思想意識的禁錮。連這個接受過教育的大學生也被這“規矩”給改變著,由不習慣到習慣甚至爭鬥來穩固這種生活。

    在頌蓮的新婚之夜,她的院子點起了燈籠,仍是嚴格的對稱構圖。伴隨著夜幕降臨,燈籠的紅光之外,是幽幽的藍光,而這藍色才是生活的真正顏色,在看似正常的生活狀態下,是壓抑和痛苦。

    《大紅燈籠高高掛》這部作品獲得義大利電影大衛獎最佳外語片,成為第一部獲得該獎的中國電影,它的成功離不開色彩、建築、攝影等其他門類的加持,影片中紅黑色的應用,鏡頭下高大院牆給人的壓抑感,對稱構圖的嚴謹。這些外在的表現給我們以直接的感受,幫助我們進一步理解主題。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6 # 傑森的娛樂日記

    電影的藝術價值簡明扼要的說其實就是透過電影而詮釋出的精神價值,透過影像畫面,故事情節、人物刻畫、環境渲染等方面改善和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從而引起人們對美好的渴望和共鳴。

    第一、從影像畫面來看,這個影片以安靜且沉寂為背景,從周圍環境對映社會大局環境。高牆下的密不透風,燈籠下的寧靜和詭異,伸手不見五指般的漆黑夜色,地獄般的陰冷和暗淡。紅色的燈籠映襯著名利的張揚和無情,映襯著傲慢與空洞。讓影片從開頭便進入看似雍容華貴卻蕭條凋敝,看似安靜祥和卻四面楚歌,看似一片歡悅卻危機四伏的畫面。

    第二、從故事情節來看,民國年間一個大戶人家的幾房姨太太爭風吃醋的封建禮教故事似乎再普通不過,張愛玲的小說中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社會現象。而《大紅燈籠高高掛》是當時社會背景和封建禮教的一個濃縮。大太太高居佛系,二太太陰險狡詐,三太太恃寵而驕,四太太倔強憐憫。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心思和有所圖,每個人物的刻畫鮮明而有張力,為名、為利、為權、為錢,為傳宗接代、為擁有無上光榮,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中人性的缺失和性格的扭曲。

    第三、從人物刻畫來看,身處高牆大院和富家宅門,作為一個個社會和民間中落魄的柔弱女性和讓人瞧不起的底層女性。每個人的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揹負著一種對自己的責任和慾望,每個人的身上都會呈現複雜的雙重甚至是多重的性格特點,這是那個年代女性的共同命運。有人選擇了隨遇而安,有人選擇了奮起反抗,有人選擇了勾心鬥角,有人選擇了爭名奪利。每個人的內心都是脆弱的,但每個人都又是倔強的,社會賦予了她們心狠手辣,但同時又留給了她們內心善良。

    第四、從環境渲染來看,夜深人靜的狗叫聲,走街串巷的打更聲,四院點燈的敲鑼聲,諷刺挖苦的奸笑聲,看似是平常的夜晚中的循規蹈矩,卻彰顯了整個社會中人情的冷漠和麻木。整個電影以安靜和暗淡的畫面渲染為主線,讓人看到了現實社會中的骯髒和無奈,看到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總之,《大紅燈籠高高掛》作品的問世,是封建禮教中社會意識形態的一個縮影,導演巧妙的把各種社會元素糅合和融入到一部片子裡,是電影藝術價值裡高水平的體現。

  • 7 # sun219580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電影色彩也是如此,來源於生活實際,卻又從普通生活中提煉出更高階的藝術表達。色彩,能以最直接的一種感官刺激,讓觀眾對影片有最主觀的參與感。以本片《大紅燈籠高高掛》的紅色運用為例,同樣的紅色在影片的不同階段、不同氛圍,而傳遞出了不同情緒——有象徵慾望、有表達憤怒、也有代表張揚的人物性格等等。

    一、開場:直入主題

    影片開場就是女主角直面鏡頭的對白,人物面部的橙黃的暖色調,配上虛焦背景灰暗的矩形窗框,暗示一個鮮活的生命被一種無形的“規矩”所束縛而難以掙脫的主題。

    另外,這種開場未鋪墊就直接展示矛盾敘事方法,較為少見,故事開始就定下束縛與掙脫的基調,同時也用最簡潔的方式交代了故事背景和人物性格。

    二、利用構圖敘事

    嫁入豪門,初入大宅子時,將人物置於畫面中下方,利用背景的大字,給人物形成一種壓迫感,暗示女主角從這一刻起,就進入了一個權威的、被壓迫的世界。同時,音響利用主角空蕩蕩的腳步回聲,側面拍出宅子的空大和個人的渺小,給主角以孤立無援之感。

    色調上,主角的“白”的單純弱小和背景的“黑與黃”的威嚴高大,形成對比。

    接下來,一系列的畫面,仰拍高宅大院或者俯拍渺小個人,全部是利用構圖將高宅大院比喻成一股隱形的權威力量做背景,包括人物對話時,都有回聲的效果,反覆暗示、襯托主角個人力量的弱小。

    隨著人物進入宅院,一個又一個的院子、門廊,頗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古典意境,也間接告訴觀眾,人物慢慢的深陷到這個森嚴的“規矩”中,一旦進入,難以抽離。

    三、初次出現紅燈籠意象——對稱構圖

    第一次出現紅燈籠的意象,用對稱構圖,也是在強調一種“規矩”感。這時的畫面色調:紅色偏暗,黃昏般的暖色調,配黑色,給觀眾一種死氣沉沉、了無生機之感。

    紅燈籠點亮,新太太的到來讓大宅子第一次有了鮮紅的顏色,有了生機。只是連綿不絕的錘腳聲在空蕩蕩的大房子裡迴盪,像一張無形的網,從四面八方網來,讓人持續有種難以掙脫的不適感,更多了空虛和冷汗。

    四、互補色對比——極端的暖色調和冷色調

    微弱的暖色調和大片的冷色調做對比,陰森恐怖籠罩下的一點微弱光芒,兩股勢力之間懸殊的力量對比,也暗示了以紅色為代表的生機,隨時將會熄滅的悲劇命運。

    五、象徵的表現手法:

    “老爺”這一人物形象從未正面出現過,都是以剪影或半剪影的形式出現,觀眾至始至終都沒看清老爺的臉。這樣的表現形式,讓老爺的形象不再是一個單一個體,而是代表了一股勢力、象徵一種傳統社會里由男性主導的社會力量。

    而此時,畫面色調裡紅色從前景到後景都佔絕對優勢,老爺的黑色相對較小,簡單直接地向觀眾交代了此時倔強的女主角無論從境遇上、還是心理上都是比較佔上風,有優勢。

    六、以樂景襯哀情

    畫面是紅色的暖色調喜慶畫面,背景音樂卻是帶著幾分淒涼的戲曲女生吟唱,以樂景寫悲,益增其悲。

    七、用顏色區分人物,交代故事背景——不同人物、不同性格

    大太太家——黑,黑色為主,房間內透著幾束微弱的光線,了無生機、老氣橫秋,落寞頹敗的氛圍,也是大太太就不得寵的寫照。

    二太太家——暗紅與黑,也是黑色系為主,以紅、黃為主的暖色調面積較大,相對於大太太家明亮了不少,交代了二太太相對於大太太較為年輕和為人熱情,後景裡幾個稀疏的紅燈籠也暗示,二太太還尚有得到一些寵幸。

    三太太——鮮豔的紅,第一次出現,張揚的紅色象徵飛揚跋扈的人物性格,鮮豔的布料也展現人物的年紀相對較小。

    八、空間分割

    利用門框將畫面的整個大空間分割成一個個對稱又侷促的小空間,展示大家庭飯局上一縱人的不和諧。

    九、紅色——傳遞出不同情緒

    用頂光的形式,將一抹紅色的打在正在享受錘腳的女主角身上。相較於第一次錘腳時,白色上一點點隱隱約約的紅色,這時候的紅色多了一絲情慾色彩,也進一步渲染女主角慢慢的開始享受這種慾望得到滿足的快感,也漸漸的被自己的慾望所一點點吞噬。

    十、聲畫結合的蒙太奇技巧

    二太太房間裡連綿不斷的錘腳聲,串聯起三個畫面的女人——二太太的得意、小婢女的幻想、四太太的寂寞,而當三個各自獨立的畫面在同一個聲音背景下組合在一起的時候,觀眾能感受到被空虛寂寞、壓抑的慾望折磨的不再是某個女性個體,而是在特定的時代環境下所有女性的共同悲劇。

    十一、主觀鏡頭的出色運用

    一步步逼近閣樓

    四太太發現二太太被殺的過程,四太太靠近殺人地點——閣樓的那一組正反打鏡頭令人印象深刻,固定鏡頭拍攝四太太慢慢靠近閣樓,反打鏡頭是主觀視角,藍色調陰冷畫面配上晃動的手持拍攝傳遞出人物內心深處的恐懼。

    十二、大紅燈籠的寓意

    大紅燈籠象徵著那個男權社會下,女性作為男性附屬品時生存的一種希望,影片中透過不斷強調點燈、滅燈、封燈的儀式感,強調男權對女性的主導作用。以在房中私自掛燈籠幻想當姨太太的婢女為例,從男權裡獲得燈籠,便是她的人生希望,而這種希望一旦被打破,剩下的只有毀滅,所以當大紅燈籠被四太太從房間裡搜出燒燬的時候,也是她人生的悲劇終點——燒燬的燈籠,毀滅了希望的微弱燭光。

    十三、關於本片的一些遺憾

    雖然從技術手段上看本片屬上乘作品,但是來自劇本層面仍有遺憾,比如大少爺的角色設定,頗為用心的設定了人物出場,卻虎頭蛇尾的悄然結束,角色作用不大,似乎只是將大少爺的存在僅僅只為引出笛子丟失的情節。

  • 8 # 不羈的電影人

    影片 中英文片名 《Raise The Red Lantern》(掛起紅色的燈籠)

    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是由作家蘇童的中篇小說《妻妾成群》改編而成的電影,本片也獲得1991年第48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的提名和銀獅獎最佳影片。第二年(1992年)獲得第6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提名。在1993年第1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本片也獲得最佳故事片和最佳女演員獎(鞏俐)。確實是一部張藝謀早期的電影作品,同時導演的風格突現。

    說到小說名字就清楚,借舊中國特有的封建家庭模式作小說的框架,一個男人娶了四個女人做太太。金淑媛 飾 大太太,曹翠芬飾二姨太卓雲,何賽飛飾三姨太梅珊,鞏俐飾四姨太頌蓮。

    是一部非常傳統的中國電影。本片在拍攝製作中涉及到藝術的多種門類:民俗、色彩、中國建築、攝影構圖等。

    說到導演風格,本片運用了大量的紅色、黑色、白色基調。整部影片給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黑黑的屋頂下那些掛著的大紅燈籠的院落,紅的慘烈如血,黑的壓抑深邃。周圍黑漆漆的院子彷彿看不到邊,讓人走不出去。

    從上圖也看出畫面構圖的嚴謹,運用了對稱,這也是建築設計中的對稱美學。

    中軸對稱,儒家禮序製造儀式感,內則遵循意境之美。從皇城宮苑到普通民宅;從群體建築的規劃到一戶一室的佈局;從亭臺樓閣,到亭臺樓閣;從軒榭廊舫,到廳堂館齋……我們處處都可見中式對稱的影子。

    還是上面這個畫面,是一個俯拍的鏡頭,幽深閉鎖的深宅大院,活脫脫的一個牢籠。電影還有很多具有象徵意味的描繪。

    燈籠,本是驅散黑暗的明亮,卻成了飛蛾撲火的誘餌;大紅,本是大吉大利的祝願,卻成了陰森猙獰的血舌;家庭,本是和睦溫馨的棲息之所,卻成了勾心鬥角的殺戮之地;雪地,本是純潔祥和的平靜,卻成了上演死亡的佈景;戲子,本是優雅唯美的象徵,卻成了世俗宗法的犧牲。所有的反差,度量了一個深淵,一如片中“老爺”的面目身影,難見其形。

    影片的美術設計曹久平,中國電影美術師,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美術系主任。2008年第02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美術指導《太陽照常升起》。其他代表著有《無問西東》,《太陽照常升起》,《我的父親母親》,《一個都不能少》……

    《大紅燈籠高高掛》 預告片

    看看這個預告片,就可以略知一二。

  • 9 # 紋音織影

    首先,先從影片顏色的運用進行分析。影片開始的時候,女主臉色和身後背景形成鮮明對比。這也暗示積極向上的女主即將面對壓抑的生活。大婚當晚,紅燈籠畫滿整個院子,但是女主竟對此毫無感覺。在封建制度的時代,沒有理由的婚因是當時人們無法去反抗,只有被摧殘的命運。然後女主假懷孕的事實被戳穿的時候,紅燈籠罩上了黑色,一黑一紅產生對比,也頗有諷刺意味。

    然後從電影音效的運用特色分析,背景音效並非簡單的曲調,而更多地運用中國傳統音樂的體現,比如京劇,民歌,鑼鼓,嗩吶,等等,這樣的安排更有力的表現故事情節的張力,更好的加強了故事敘事情感。電影開始之初,女主出現時沒音樂由喧鬧變得戛然而止,增強了故事的未知恐怖以及環境的不可預測。而每一次點燈和滅燈,也會伴有這樣的音樂,喧鬧喜慶和安靜未知中進行鮮明對比,運用最火熱的喧鬧去描述表面看似歡樂,而內心冷酷及心底的寂寞悲傷,加劇院落的空曠陰暗。

    再以主題去分析,中國封建社會中,男女尊卑讓女性在社會中度過了悲慘的時代,男性的絕對權與控制慾不僅僅體現在行為思想上,還有在對女性性格的塑造上。即使擁有新思想的女主也無法完全的脫離,有一個擁有新思想,在新婚之夜仍然想要逃脫的大學生,變成了開始接受男權規則,步步墮落的封建女性。

    影片從頭到尾都沒有給過陳老爺一個正面的特寫鏡頭,但是不會影響他主宰的地位,大程度上對歷史上女性的生存賦予了高度重視,女性需要擺脫男性的陰影,學會獨立思考,以及獨立發展的機會,才能真正的獲得自身的尊嚴和價值。

  • 10 # 影劇輿樂

    當然,《大紅燈籠高高掛》這部電影的藝術價值我覺得在張藝謀所有的電影中可以排到前三,是國內電影史上輝煌的一筆。1991年獲得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女性題材電影獎、《電影雙週刊》十大華語片之一 、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之一 、國際影評人協會大獎 。1992年獲得第18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攝影 、第36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外語片獎 、美國國際影評協會獎最佳外語片 、美國國際影評協會獎最佳攝影獎 、西班牙國際電影藝術節最佳攝影獎 。1993年獲得第1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 、第1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 (鞏俐)、美國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 、比利時影評人協會大獎 、第46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這些優秀的履歷讓那個年代在國際電影界也能有中國的一席之地。

    什麼是藝術價值?電影的藝術價值表現在所代表的作者的藝術個性和風格,包括聲音、畫面、色彩以及表達等。《大紅燈籠高高掛》該片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影片圍繞封建禮教展開話題,講述了民國年間一個大戶人家的幾房姨太太爭風吃醋,並引發一系列悲劇的故事。

    電影裡面的顏色冷熱基調的反差非常大,窒息的紅色、恐怖的灰黑色、淒涼的白色。紅燈籠本來應該是吉祥的象徵,紅色應該是讓人感到幸福愉悅的顏色,應該是鮮明且活躍的,在影片中代表的卻是代表著封建制度下一夫多妻,女人身份卑微低賤只能依靠男人生活的殘忍和痛心,代表的是鮮血和死亡。在影片中始終看不清正臉的宅院主人和黑暗的宅院就像一隻無形的手束縛著這裡面的所有人,與黑暗相映稱的白雪看似是影片中唯一干淨的存在,但實際上像一臺明鏡似的照著這院中所有的陰謀詭計和勾心鬥角。三種顏色的搭配,淒涼到極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仙劍》系列,每部有什麼聯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