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芒流

    【原創】這就是個體(別)和大多數;普遍和特殊;先天(秉賦)與後天努力(教育);能達到的高度(天時地利人和)。也就是大家都要做第一,可能嗎?!如果是這樣的教育、競爭。就會不擇手段,社會亂成一鍋粥。所以並不是矛盾,而是各人有各人適合(用)的崗(職)位。可以說大部分人都必須安於現狀。當然安於現狀,不是逆來順受,委屈求全。而是你認為不是原則的事,不是大事,可以有商有量。呂端大事不糊塗!

  • 2 # 定而不動

    此志非彼志。

    一是出離之志,解脫之志,乘願再來普度眾生之志。

    二是世間小志,不究竟之志。此志是在妄想上打轉,無有是處,故經雲:顛倒夢想。此志不真

  • 3 # 琦所長v

    看這些書千萬不要鑽牛角尖,容易把書讀死。

    修行人立大志發宏願是立於,公我,大我的立場來看,已經沒有自我的概念了,將整個天下當做自己,大志作為自己前行的方向。

    弱其志是指自私的部分減少,從小我到大我的一個過渡過程。闢如男女的家庭意識,軍人的家國意識,也是一種舍小我融大我的一種精神。

    總結:我先修好我自身,使得自身沒問題了。然後我再融入大我,這時候的“我”就從自身的我變成了,家庭,群體,國家,天地。融入了這些大群體,再來修“自身”,這時候改變的不再是小我,而是大我。治家齊國平天下也是這麼個意思。

    修行其實是靈魂不斷昇華的過程,生命境界的一種攀爬。學無止境,能得到修行上境界跨越性的突破。這也是修行人的追求。

  • 4 # 天天向上天天向上

    因為老子認為所謂的大志,宏遠也都是一些做人的基本原則,沒有什麼大小高低之分,只要這一志向願望是正確的,符合人民利益的那就是同等重要的,就像你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交個警察叔叔,和撿到一個億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是一樣的,關鍵不在於錢數的多少,而是這種拾金不昧的思想意識是作為一個修行者應該具備的,解決世界和平與處理好家庭矛盾,從根本上來說意義相同同樣重要。所以弱其志,不要把成功的定義想象成量化標準。這與儒家的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的想法是一樣一樣一樣的

  • 5 # 愑忓愐㦠

    立大志、發宏願是要大爭,要用超越普通人的信念和行為來改天換命,而道德經一開始就是圍著“不爭,無為而治”開始的,如“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等。

    簡單的說,修行人的信仰不同,他們的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也不同,你這樣生搬硬套合適嗎?

  • 6 # 眉山肖成勝

    所謂的立大志是叫你要整體觀來看問題,是要認識宇宙的奧秘,要有成佛作祖的宏願,也就報想當元帥的兵,不是好兵,,但是當你真正到了一定的境界,你會發現全是辯證法,大就是小,好就是壞,也就是心經所講空就是色,色即是空,真正認識宇宙奧妙,你會發現普天之下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叫你弱其志,其實也就是叫你要強其志,華人說話你得要會聽,你要想去找美女美女是你討厭他,是真的討厭你,還是喜歡你?你得自己要回,聽話啊!

  • 7 # 守道進道出道道道相通

    不懂陰陽轉化的人,只能在字面意思去理解道德經。

    道德經是屬於實修實證後的文字總結,中華傳統文化的大智慧是沒有文字的,有文字後已陷入末流了!老子寫道德經也是為了方便那些根基淺的人修練而立的文字,千萬不要在文字上下功夫。追逐文字意義就會離大道越來越遠!經類書籍在悟不在學,也就是說你在那個層次,就能在那一句經文對應中。經文中的弱其志是不被外力所牽引的意思!否則會迷失本性,變成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 8 # 中正和123

    虛其心,實其腹,強其骨,而弱其志。”【弱其志】如佛家所言修行人要持戒去除【貪嗔痴疑慢】,通俗來說去除私心雜念,減少慾望,為修行成功鋪平道路!

  • 9 # 夜來風雨聲40

    道德經第3章是馭民之術。原文“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這和修行有什麼關係呢?

  • 10 # 本然同在

    修行人立大志、發宏願,體現的是內在真誠的本心。但是要實現這樣的本心,卻不能透過有為的造作。道德經說的“弱其志”,意在讓人放下有為的造作。

    有為的造作之背後的驅動力不是一顆圓滿的心,而真誠之本心則是圓滿的,這是二者的本質區別。

    要實現由真誠本心發出的願,仍需以真誠本心來驅動實現。如此之實現,體現了飽滿之內在的自然抒發,故而非刻意,非造作,如此便是無為。如此無為而為,其中便沒有包含帶著刻意的“志”。

    要讓自己實現由真誠本心驅動的狀態,需首先放下刻意,即是“弱其志”,如此才能連線本心,達到真誠,進而漸漸的於內在飽滿起來,進而才有由飽滿之心發出的驅動力。如此便是道德經要求“弱其志”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原因會導致嬰兒腦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