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23255590438
-
2 # 菜九段的酒
劉邦沒有一點想殺蕭何的意思,此問題根本不成立。
八卦楚漢:掰一掰劉邦殺功臣的名聲
來自專欄九公茶坊
為你朗讀
6 分鐘
八卦楚漢:劉邦殺功臣的名聲
劉邦殺功臣的名聲很響。到底有多響,比他推翻秦王朝的名聲要響很多。後世的人們基本上忘記劉邦是反秦的最大功臣,以為他一生也就專門在做殺功臣這一件事。所以在很多人心目中,把劉邦封為殺功臣的祖師爺,朱元璋還差得遠。
可以斷言,劉邦殺功臣的名聲狼藉,完全是誤會,可以是後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典型案例。何以言之?因為經仔細推算,死於劉邦之手的功臣真是寥寥無幾,而且原因複雜。以菜九的研究,被劉邦下令處死的只有彭越一人,而且還是在呂后的一再慫恿下做成的,按劉邦的本心,縱使他看彭越不爽,也還是不忍心殺害。而劉邦背上殺功臣的最大黑鍋緣於韓信之死,因為韓信被歷史記憶為功高天下,劉邦的江山是韓信打下來的,所以劉邦指使呂后殺害韓信,理所當然成了殺功臣的祖師爺。實際上劉邦的江山不是韓信打下來的,韓信也不是劉邦指使呂后殺害的。
劉邦韓信的關係很複雜,菜子有專著《拷古筆記——淮陰侯韓信歷史真相大揭秘》(東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11-00 ISBN:9787564172299)專門作了考察,現簡單說一下其中的關鍵所在:韓信有功勞,但說江山是靠他打下來的,是有人在忽悠,畢竟韓信的軍事能力在當時要排在項羽、劉邦、章邯之後。
韓信與劉邦投緣受重用為治粟都尉,並非大將軍,而是高階軍需官,是蕭何的助手,沒有參加東征,協助蕭何等在關內圍困章邯長達八月,也奈何不了章邯的殘兵敗將,最終還是劉邦彭城慘敗後回到關內,才制服了章邯,而且劉邦並沒有帶多少人手回來,就利用原本就在關內的漢軍,擒獲了章邯,立功者是丁復部將朱軫。平定章邯之後,韓信才得以成為軍事統帥,任務是偷襲趙之後方,抄趙之老巢,此役擒拿了趙王歇,沒有斬陳餘。陳餘是張蒼擒拿的,雖然史料中有將張蒼劃給韓信的記載,估計是為了遷就背水一戰,而背水一戰根本不可能成立。實際上張蒼長期輔佐陳豨,而陳豨也正是漢擊趙代的一路統帥。張蒼不可能同時歸韓信與陳豨統領。菜九推測陳豨完成滅代之後,向趙包抄,遇到了趙漢決戰失敗、向北逃竄的陳餘,陳餘不知道他的封地代已經被陳豨平定,所以落入陳豨之手。因陳豨最終反叛,而擒陳餘之功又不容泯滅,所以就把這個功勞過繼給了張蒼。文官張蒼是陳豨的助手,由他擒拿陳餘,感覺上不倫不類啊。
韓信也不是整個漢軍在齊的統帥,擊齊漢軍的陳武、陳涓、蔡寅等都不歸韓信指揮,劉邦的合夥人呂澤估計也參加了擊齊,龍且是死於呂澤部的丁復之手,也就不可能有什麼半渡而擊。所以定齊不能算韓信之功。但韓信與劉邦關係好也在定齊一事上得到體現,深受劉邦信任且官比韓信大的曹參也劃歸韓信統領。韓信的貢獻是對劉邦重用的回報,劉邦並不虧欠韓信,沒有劉邦,韓信什麼也不是,而沒有韓信,劉邦平定三秦沒有任何問題,打下天下也就是時間問題。
韓信並沒有取得了不得的軍事成就,但也還是勝任戰略統帥之任,對劉邦的貢獻更多的是訓練出了大量的作戰部隊。韓信訓練士兵的能力日後成了漢政權的潛在威脅,自從被廢除楚王之後,這樣的威脅解除了,他與劉邦就能相安無事了,劉邦也沒有必要去殺害對政權沒有任何威脅的韓信,何況劉邦與韓信的關係一直不錯。
既然劉邦對殺韓信沒有興趣,那韓信之死是怎麼回事呢?因為劉邦主動發起了廢除太子事件,就與呂氏家族有了隔閡。可能從那個時候起呂后就起了以呂易劉之心。韓信的存在對日後的以呂易劉是個障礙,所以呂后趁劉邦出征平息陳豨叛亂的時機,給韓信安了個罪名殺害了。總而言之,處死韓信不符合劉邦的利益,更不符合劉邦的為人,所以劉邦也很受傷。劉邦能為韓信做的,就是最大限度保留了他的功勞,這是其他真正反叛者沒有的待遇。至於韓信被誇大了的功勞,又是另外一個層面的事,與劉邦無關。而一旦洗清了劉邦在韓信之死上的責任,劉邦殺功臣的黑鍋就背不下去了。
因為背了殺功臣的黑鍋,劉邦關愛功臣的種種美德被後人尤其是今人忽視了。其實傳說中引出漢三傑概念的君臣對話中,臣下就說劉邦戰勝予人功,得地予人利,就表明了劉邦的仁愛。劉邦是他生活時代的人氣王,這一名頭就是人品與才氣的結合,仁愛的天性也是劉邦的招牌,註定他對部下的仁愛是出自本心,也會把這樣的關愛落到實處。打天下的本意包含共天下,所以天下打下來之後,就分割天下,讓廣大功臣受益,讓廣大人民受益。人民受益的體現是減稅,功臣受益的體現是分地。一百四十多個功臣封侯,相當於一百四十多個小國家,雖然最小的只有六百戶,估計也只有一個鄉大小。而像曹參萬戶侯,就有幾個縣的地盤了。
後人以為張良選擇隱居,是為了避免劉邦的殺害,絕對是誤解。在分封的時候,劉邦千方百計要讓張良多得利,就創造了運籌帷幄的成語,並讓張良自擇三萬戶,這比曹參的萬戶又多幾倍,地盤可以多達十個縣,在當時可足以抵一個小王。如果劉邦真的忌憚張良,可以對楚漢戰爭期間張良沒有戰功的情況裝呆,張良就不會有如此高的封賞。但劉邦為張良多封創造了條件與理由,儘管張良確實貢獻很大,畢竟年代久遠,且沒有上戰場廝殺,所以劉邦的偏心還是相當明顯的。看張良的功勞簿上記錄到反秦階段張良下南韓滅秦,實際此二大功全是劉邦的,與張良毫無關係,但為了給張良多封,堵天下悠悠之口,劉邦是拼了,把自己的功勞過繼給了張良。你的功勞是你的,我的功勞也可以是你的。否則楚漢戰爭過於清閒的張良憑什麼比曹參還要多幾倍啊?至於張良不接受如此豐厚的封賞又是另外一回事。這像是要殺張良的樣子嗎?
劉邦對功臣的關愛還以白馬之盟的形式作出了莊嚴承諾。白馬之盟是漢高祖劉邦在位時與群臣以殺白馬方式定立的盟約,第一,國以永存,施及苗裔(只要漢帝國存在,大臣們及其子孫就永遠有酒喝有肉吃)。第二,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非皇族成員不得封王,如沒有軍功者不得封侯)。百度的解釋沒有錯。劉邦這些話還不是欺騙,完全是出於本心。因為推翻秦王朝就是要共天下,不能好處一個人得。
白馬之盟的核心是共享富貴榮華,前提是你一定要有功,不能無功受祿。日後大臣滅呂氏,就是因為呂氏明顯違反了劉邦的政治遺產。反過來說,白馬之盟體現了當時的公平,是可以擺上檯面的利益分配,這也體現了劉邦對功臣的公正公平。
漢王朝對功臣總體上是寬厚的,即使因為有罪被剝奪了封賞,皇上也會找機會尋求其他子嗣繼承功爵,這大概就是劉邦的遺風,所以劉邦的作風絕對不是殺功臣之風。
也正是因為劉邦生前給了功臣很大的恩惠,才使得廣大功臣念念不忘劉邦的功德,把權勢熏天的呂氏給滅了。如果劉邦心心念念想殺功臣,以呂易劉,不是大快人心嗎?事實是以呂易劉不得人心。這也證明了劉邦對功臣的愛,直到劉邦死了十幾年後,還能形成巨大的威力,在劉家天下搖搖欲墜的情況下,群情奮起,保衛了劉氏天下,導致以呂易劉功敗垂成。這是劉邦的陰德在起作用。那麼劉邦的特點是殺功臣還是愛功臣就無需要多解釋了。
劉邦廢除太子未遂,就對太子進行訓導,其中的重要內容就是善待功臣。《古文苑》記有劉邦對太子的遺訓: 汝見蕭、曹、張、陳諸公侯,吾同時人,倍年於汝者,皆下拜,並語於汝諸弟。(手敕太子)此記載出於《古文苑》。劉邦告訴他的繼任人,蕭何、曹參、張良、陳平這些人都是你的叔叔伯伯,你見到他們就象見到我一樣。這一條針對功臣的遺訓,很好地說明了劉邦與臣下融洽的關係,並不因為他是皇帝就可以高高在上趾高氣揚。所以他叮囑太子在劉邦身後,要把這些叔叔伯伯供起來。這像是個特別喜歡殺功臣的人嗎?
可以斷言,劉邦對殺功臣沒有興趣。所有以為劉邦不殺功臣心不甘心不安的說法全是胡說八道。
編輯於 2019-06-02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劉邦
史記人物
楚漢戰爭
-
3 # 歷史閒賦者
蕭何是沛縣小吏出身,從他的出身背景來看,似乎家族頗有些財富,能夠支撐他學習文化知識。蕭何也很有見識,選擇當文吏以避免招災惹禍。 蕭何有識人之明,他年輕時便看出劉邦不同尋常,與其交情很深。後來劉邦斬蛇起義,率戍卒殺回沛縣,蕭何等人便推劉邦為主。劉邦引蕭何為丞,管理軍中政事。由於多年從事文吏工作,蕭何積累了深厚的政務經驗,把諸項事務都打理的井井有條。劉邦攻入咸陽後,諸將都到秦宮府庫搶奪金銀財寶,獨蕭何有先見之明,把檔案資料、政府律令全都取走。 國家好比一臺巨大的機器,蕭何拿走這些資料,相當於拿到機器的操作說明書,這對劉邦建立國家、實施統治的好處是相當巨大的。後來劉邦常年在外征戰,蕭何依靠收取的資料,幾乎沒費什麼勁就恢復了關中的統治秩序,每每劉邦損兵折將,或是糧草不濟,蕭何總能變魔術一樣給前方提供最強勁的支撐。所以儘管劉邦經常被項羽擊敗,往往都能起死回生。 蕭何治國理政的才能無疑是出類拔萃的,同時他的政商也十分高超。漢三年時(公元前204年),漢王劉邦有段時間頻繁派遣使者到大本營慰勞丞相蕭何,蕭何被弄的受寵若驚。有個叫鮑生的對蕭何說:“大王在外九死一生地打仗,反而來慰勞丞相,這是對你不太放心。為君之計,不如把你家中子弟能當兵的全都派到前線效力,這樣便能打消大王的疑慮。”蕭何一點就透,馬上如法照做,果然使劉邦疑心全消。 劉邦對蕭何的猜忌,並沒有因此而徹底打消。丞相權力之大,僅次於皇帝,萬一變生不測,劉邦的皇位可就坐不穩了。後來劉邦又用同樣的手段敲打了蕭何兩次,第一次,蕭何把家財全都捐出去做軍費,以安劉邦之心;第二次,蕭何索性舍卻良好的政治聲譽,在長安強買平民的良田,惹得京師上下怨聲載道,總算跌跌撞撞地換取了平安。劉邦和蕭何的政治關係,既是密不可分的搭檔,又是彼此都不能放心的潛在敵人,在這種尷尬的狀態下生存,也就是蕭何才能勝任。
-
4 # 名字最長能有幾個字呀
蕭何可以善終我覺得有2個重要原因!
其一,蕭何的工作崗位和工作性質對劉邦沒有太大的威脅!
起初劉邦的實力不允許,所以和天下諸侯締約共天下(張良獻策)!實際他想要的是家天下的,天下為他劉家所有!那麼威脅到他家天下的人,都是他除去物件!
其中威脅最大的莫過於手上有兵,軍隊中有威望,腳下還有封地的新貴諸侯,因為劉邦就是靠這些人槓死了大秦王朝和項羽!而劉邦想家天下又必須擺平這些諸侯,因為要在他們口中奪地!強奪自己還打不過,又不佔理;找他們要,誰會願意?玩陰的奪來,他們會心生怨念,指不定何時聯合起來背後捅劉邦一刀!綜上考慮,作為劉邦肯定會先玩陰的弄死他們。
再者處於安全自保劉邦也非要弄死這些功臣諸侯,因為他們能把項羽打敗,有自己獨立的班底。就是典型的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的延續!自然劉邦就把自己看作周天子,時時眼前浮現出自己死後,被各路諸侯王輪番欺負的場景!
但是蕭何不在其中,他至始至終就是劉邦的管家!一個文職工作者,沒能對劉邦起到強大的威脅意識!就是蕭何沒有造反的能力,所以劉邦放心!和太監沒有給皇帝帶綠帽子的能力,皇帝放心用是一個道理!
從古至今,皇帝或老闆防範下屬最重要的依據,不是下屬的忠誠度。而是下屬是否有威脅到皇帝和老闆的能力。明白這個,就能想明白宋高宗為什麼非得殺岳飛了!
其二,蕭何個人原因,懂的劉邦的心思!
當劉邦猜忌蕭何時,他懂的自黑來降低自身的威望。也是降低自身造反力,來消除對劉邦的威脅度,從而讓劉邦放心。
並且不和有軍權將領及諸侯來往,這也是消除自己的威脅值。後世韓世忠就是學的這一招,自削兵權,不和軍隊中人來往,才沒有步岳父後塵!
綜上所述,我覺得都劉邦不殺蕭何的重要原因!
-
5 # 子曰愛人
東漢開國的功臣主要有八大異姓王和元功十八侯,此外還有留侯張良和曲逆侯陳平兩大謀士。
先看八大異姓王,分別是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後燕王盧綰、長沙王吳芮、韓王信。這八人,張耳是劉邦的兒女親家,得善終,長沙王吳芮恭順守法,亦得善終,其餘六人,韓信、英布、臧荼謀反被誅,彭越抗旨欺君被誅,盧綰、韓王信謀反失敗,叛逃匈奴。劉邦對六人的處置,除了韓信、彭越略有爭議,其他都十分恰當,並非枉殺。況且異姓王割據一方,實際上是獨立王國,不予以剷除,等於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功白費,實是不得不為。
再看元功十八侯,分別是酇侯蕭何、平陽侯曹參、宣平侯張敖、 絳侯周勃、舞陽侯樊噲、曲周侯酈商、魯侯奚涓、汝陰侯夏侯嬰、潁陰侯灌嬰、陽陵侯傅寬、信武侯靳歙、安國侯王陵、棘浦侯柴武、清河侯王吸、廣平侯薛歐、汾陰侯周昌、陽都侯丁復、曲成侯蟲達。這十八功侯和留侯張良和曲逆侯陳平,沒有一人被殺,很多人的封國一直到西漢滅亡還存在著。蕭何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沒有被殺有什麼奇怪?
事實上,劉邦對同在豐沛起兵的故舊是極有香火之情的,劉邦不是冷血寡恩之人,除了反叛者和異姓王,劉邦並不苛刻。值得一提的是,後來取代大漢江山的曹操就是平陽侯曹參和汝陰後夏侯嬰之後(從夏侯氏過繼到曹氏),可見劉邦殺盡功臣一說本就是子虛烏有。
-
6 # 壹壹若塵
蕭何在劉邦手下得以善終,讓題主覺得有些不可解,因而才有這樣的疑問。言下之意,劉邦是一個濫殺功臣的魔頭,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是根據隻言片語,或就一兩件事進行推理而得出的片面結論。
仔細看看《史記》,把那段歷史中的相關人物和事件聯絡起來看就會明白,蕭何能夠善終,不是小機率的事情,而是大機率的必然結果。
(一)
劉邦背上誅殺功臣的標籤,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殺了楚王韓信、淮南王黥布和梁王彭越,其中尤以殺韓信造成的影響最大。韓信被擒後,在囚車上喊出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一句成語“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流傳後世,影響無窮大,是多少筆墨難以洗清的。
畢竟,大眾容易接受的是特色鮮明、簡單易記的概念,有多少人肯下功夫原原本本的接受事實,認認真真的分析其中的原委呢?
在殺功臣這件事上,劉邦多少有些冤枉:劉邦不嗜殺。
有事實為證。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劉邦在沛縣舉事反秦,三年之後,兵進咸陽受封為漢王。隨後,經過五年楚漢相爭,徹底打敗項羽登上皇帝寶座。劉邦得天下後大封功臣,前後分封了八名異姓王和143名列侯。
在功臣中,100多名列侯大多得以善終,享受到了他們浴血拼殺得到的成果,劉邦對這些人沒有違背剖符為證的誓言,既沒有後世的“火焚慶功樓”,也沒有“杯酒釋兵權”之類的事情發生。相反,他的大功臣曹參、周勃、王陵等人先後入閣拜相,執掌大權。
要知道,在劉邦發跡前,王陵是沛縣的豪強,算得上是劉邦的大哥,對劉邦有些瞧不起,反而跟劉邦的仇人雍齒關係較好。劉邦打下咸陽時,王陵還在聚集一批人馬佔據南陽,坐觀楚漢相爭,只是在王母被項羽烹殺後才投入漢營。對於這樣一個人,劉邦仍然能不計前嫌,封其功,用其才,可見劉邦的心胸是寬闊的。
其他七位異姓王,可以分為四種情況:第一種,長沙王吳芮,因為實力小,沒有異動,得以善終;趙王張敖繼承父親張耳的王位,娶劉邦的女兒魯元公主,因受丞相貫高謀反牽連幾乎被殺,後查明確無反跡,貶為宣平侯,也算得以善終。
第二種,燕王臧荼起兵造反,攻下代地,被劉邦親自帶兵剿滅;韓王信勾結匈奴在太原叛漢,後來被漢將斬殺。
第三種,封王六年後,梁王彭越,淮南王黥布見韓信被殺,心中驚懼疑慮,相繼起兵反叛,都被劉邦親率大軍剿滅。
第四種、七王當中,楚王韓信的情形最特殊。韓信本領大、威望高,手下兵強馬壯,是劉邦心中最為忌憚的。當初封王時,劉邦就考慮到齊地難於掌控,找個理由把韓信改封為楚王。臧荼造反後,有人舉報韓信有謀反跡象,雖然查無實據,劉邦也不敢掉以輕心,用陳平的計謀智擒韓信,把他貶為淮陰侯。此時,劉邦絕無殺韓信的心,只是把他困在朝中監管起來。五年後,韓信和陳豨約定裡應外合反叛,但此時韓信已是有心無力了,因而死在呂后的刀下。
綜上所述,其實劉邦沒殺幾位功臣,被殺的五位藩王,都有造反的實實在在的證據,只有韓信的死,讓人感到惋惜。
(二)
劉邦殺了五位異姓王功臣,那麼,對在封侯中位居第一的酇侯蕭何,他又持怎樣的態度呢?可以說,他對蕭何既極為信任又有所疑慮。皇上心中的將信將疑,就意味著蕭何命運的禍福相依,是禍是福取決於蕭何的人品和智慧。
蕭何身上的特質和蕭劉之間多年的友情,決定了他們君臣關係結局的最終走向。
1、一點兒雜質也沒有的忠心:劉邦聚眾造反初期,蕭何擔任丞督事,軍營中的行政、人事、後勤、文書文告等都由蕭何打理,除了不參與行軍打仗、衝鋒陷陣外,所有一應繁雜事物都由蕭何掌控。
劉邦引兵東定三秦,和項羽反覆拉鋸苦苦爭奪,蕭何以丞相地位留守巴蜀,輔佐年幼的太子,承擔起治國安民,保障後勤,穩定大後方的重任。劉邦不講道理的起了疑心,蕭何先是把宗族子弟送上前線,後又傾盡家財支援前方,甚至不惜自汙名節以自證忠心。蕭何與老鄉曹參關係不好,可在臨終前,他不計個人恩怨,完全以國事為重,推薦曹參接任了自己的宰相之位。
2、虛心納諫的胸懷:漢三年,楚、漢軍隊在滎陽形成對峙局面,劉邦特意派人多次慰勞蕭何,弄得蕭何不明所以然。有位鮑生告訴蕭何,皇上對你起疑心了。他在戰場風餐露宿異常辛勞,卻派人屢次慰勞你,明顯是對你不放心,想要自保,最好的辦法是把宗族子弟送上前線。蕭何聽了鮑生的話,把幾十名宗族子弟送到滎陽前線,劉邦因而非常高興。
漢十一年,劉邦帶兵到邯鄲攻打造反的陳豨,蕭何協助呂后處置了參與陳豨謀反的韓信,劉邦加封蕭何為相國,增加食邑五千戶護衛五百人,眾人紛紛向蕭何表示祝賀。前秦東陵侯、秦亡後以種瓜為生的召平告訴蕭何:你危險了。韓信謀反,你是韓信的推薦人,皇上此時加封你,不代表寵愛,而是對你不放心。於是,蕭何接受了召平的建議,把全部家財拿出來充實軍備支援前線,消除了劉邦的疑慮。
召平和鮑生,都是地位卑微的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國蕭何,能夠聽得進他們的建議,可見蕭何虛懷若谷的胸懷。
3、 忍辱負重的格局:漢十二年黥布造反,劉邦又親率大軍上了前線,其間多次派人打聽相國在幹什麼。有了上一次的經驗,蕭何想如法炮製,實行大後方總動員,幫助劉邦打勝仗。有人告訴蕭何:彼一時此一時,你再拼命幹,離滅族就不遠了。相國現在位極人臣,皇上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封賞你的了。你幹得越好,威信越高;你威信越高,皇上就越沒有了安全感。要想讓皇上放心,就得給自己的好名聲降降溫、抹點黑。
蕭何又一次聽從了無名氏的勸告,倚仗權勢,賤買民間田產,引得百姓怨聲載道,以至於劉邦凱旋迴京時,許多百姓攔路呈遞對相國的上訴狀。劉邦接過訴狀,不但沒有發怒,反而笑呵呵的對蕭何說,相國與民爭利,百姓多有怨言,你自己跟百姓去解釋吧。從劉邦的反應可以看出,無名氏的判斷是準確的。
蕭何十幾年忠心耿耿為國操勞,名滿天下,譽滿天下,但由於形勢所迫,不得不用自汙的方式以自保,如果沒有過人的見識和忍辱負重的精神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4、卓越的才幹和無可替代的作用:劉邦曾在慶功宴上誇讚蕭何,“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就是因為這段話,奠定了蕭何“漢初三傑”之一的地位。劉邦的話,不是虛應事故的溢美之詞,而是對蕭何在漢營作用的中肯評價。
劉邦打進咸陽,手下眾將紛紛率軍掠奪金銀財寶,只有蕭何帶人進入秦朝的丞相府和其他官府,收集秦朝的律令、圖書、戶口、賬冊,為後來漢室江山的治理保留了許多寶貴資料。韓信經夏侯嬰引薦進漢營,劉邦不識人,只給了他一個治粟督尉的職務。蕭何透過與韓信交談慧眼識珠,知道韓信是一位曠世奇才。得知韓信因不受重用負氣出逃,蕭何來不及稟報劉邦,經過狂追苦勸拉回韓信,為劉邦保住了一位幫他定鼎天下的人才。
劉邦與項羽爭天下,多次兵敗落荒而逃狼狽不堪,每當此時,都是蕭何源源不斷地給他送來糧餉和兵源,使劉邦蹶而復振。奪得江山後,劉邦又數次帶兵平叛,留守後方主持大局的還是蕭何,治國理政,穩定軍心民心。
蕭何不是運籌帷幄的謀略家,不是衝鋒陷陣的猛將,但他確實是治國安邦的大才,他的作用在漢營無人能及。劉邦深知這一點,因此才力排眾議,把蕭何列為諸多功臣中的第一位。
5、恩義相結的特殊感情:蕭何和劉邦還有別人沒有的特殊交情,劉邦還是一介平民時,蕭何是縣裡的實權人物,經常對劉邦加以呵護。劉邦受命押送人役赴咸陽,別人都送三百錢饋金,而蕭何卻送了五百錢,可見二人關係非同一般。劉邦也知恩圖報,坐天下後,特意多給蕭何封邑二千戶,以酬答當年的特殊情誼。
凡此種種,都足以證明蕭何的善終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有人以劉邦曾把蕭何投入獄中,證明他有了殺蕭何的心。其實,仔細讀讀這段文章就會知道,劉邦的發怒把蕭何下獄,是大權在握的皇上常有的任性,並非真的想殺人。如果劉邦真的想殺蕭何,怎麼會因為身邊侍衛的幾句話就改變主意了呢?
-
7 # 有書共讀
“漢初三傑”之一,“開國第一侯”蕭何,本為沛縣獄吏的他,從沛縣起義時便追隨只是個亭長的劉邦,甘願做劉邦的手下,一干就是十多年,他為劉邦月下隨得韓信,攻城掠地;他為劉邦尋得秦戶籍、地形、法令的書冊,為日後建漢立制打下基石;他為劉邦坐鎮後方,源源不斷為劉邦提供糧草,後備軍,安撫老百姓;官至丞相後,他又協助劉邦誅殺異姓王韓信、英布、彭城等人,功勳卓著,劉邦也曾對蕭何起過疑心,那麼為什麼蕭何最終能得以善終呢?
有書君認為劉邦守大漢天下,對威脅到江山及皇權的人,哪怕功勞再大,也毫不手軟。蕭何官至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又深得民心,對劉邦是個不小的威脅,劉邦每次離開長安,都會尋問使者丞相在幹什麼,可見他有多不放心蕭何。
那蕭何何等聰慧之人,馬上感覺到了自己的危險,他採用了三個自保的方法:一是結盟呂后,替皇家辦事,二是斷自己經濟基礎,捐家產於國庫,三是自汙名節,自毀民心,四是示弱裝可憐博同情。具體原因且聽有書君分析分析:
一、結盟呂后,忠心替皇家辦事。
蕭何與劉邦一家自沛縣開端,一直保持密切聯絡,當年劉邦私放刑徒,呂雉被關沛縣大獄,就是蕭何出手相救,保釋出獄。
當年蕭何坐鎮關中,專管後勤工作,為劉邦運送軍需物資及兵源,劉邦聽人進言,蕭何只要一斷糧,劉邦便沒了大後方,死無葬身之地。劉邦細思極恐,蕭何忠心耿耿,知道劉邦心思,便讓自己的親生兒子到劉邦身邊工作,把家眷遷出漢中與呂后為伴,讓劉邦安心與項羽拼搏。
漢朝建立,劉邦呂后見韓信功高蓋主,又狂妄自大,害怕溫馴的劉盈駕馭不了他,便找到蕭何問計,蕭何雖可惜韓信的才幹,但為避免自己受遷連(當年是蕭何極力舉薦的韓信),也為了避免生靈塗炭,為天下蒼生計,只有忍痛割愛,結盟呂后欲誅韓信。
時逢劉邦平叛陳豨,蕭何便設計先派家中親信扮成軍人入長安報信:皇上已成功剿滅叛軍陳豨。然後讓所有朝臣向呂后道喜,慶祝勝利平叛,韓信稱病不去慶祝,蕭何親自登府勸說,從韓信本人利益出發,告知他別人都去道賀,他不去會引人猜疑,增加他與皇上之間的誤會。韓信不得己跟著蕭何入宮,卻讓呂后佈下天羅地網生擒,然後裝進大竹籠,用布矇住,用竹片、木刺,生生刺死。
蕭何如此盡心盡力為皇家辦事,得到呂后的信任,也算是找到自保的後臺老闆,後來劉盈仍用他為丞相,他制訂了漢律,這是後話。
蕭何一生對劉邦忠心耿耿,後來又結盟呂后,忠心為皇家辦事,得以保全性命。
二、斷自己經濟基礎,捐家產於國庫。
蕭何助劉邦呂后剷除異姓王,得到更多的食邑,而且劉邦給他配備了500人的護衛隊,他的門客召平認為他大禍臨頭,護衛隊就是監視他的。
蕭何如夢初醒,趕緊讓自己成為一個窮光蛋,把皇上賜給他的金銀珠寶,封邑的收成,一一打包上交國庫,用作軍需物質,以便國家以後打仗所用,這才讓劉邦空了一口氣。
蕭何本就十分節儉,把家財散盡能讓全家乃至全族不受懷疑,不受迫害,這正是蕭何用以自保的高明之處。
三、自汙名節,自毀民心。
蕭何謹言慎行,忠心為漢,時逢劉邦親自出徵平叛黥布,他每次派人送上軍需物質,劉邦都要親自詢問丞相在長安可好?使者如實回答,在徵集糧草,安撫百姓,百姓臣服,劉邦一言不發。
使者覆命時,說起當時的情形,蕭何和門客分析這是皇上又有了擔心與疑慮,認為蕭何在攢民心,將來有取而代之的可能,讓皇上不放心了。
於是蕭何開始花天酒地,向老百姓強買強賣,有時還強徵民眾的土地宅院,讓自己名聲掃地。
劉邦滅了黥布回來的路上,不少百姓跪地告發丞相搶掠民脂民膏,做惡多端,劉邦把老百姓的仗紙扔到蕭何身上,讓他自己看著辦,心中卻暗喜。
蕭何用侵害老百姓自汙名節,自毀民心,用以告知皇上他沒有任何野心,讓劉邦把心放進肚子裡。用自汙的自保,睿智的蕭何可以說是天下第一人。
四、示弱裝可憐博劉邦同情。
蕭何貪汙百姓錢財,強買強賣,劉邦藉機把蕭何收監,交廷尉處置,蕭何斷定劉邦還不放心,還會落井下石,會來監牢取他性。但蕭何跟了劉邦幾十年,明白劉邦順得逆不得,強硬的態度只能讓他怒火中燒,而弱勢群體倒能引起他的憐憫。
於是當劉邦來探監時,蕭何蓬頭垢面,鬍子拉碴,憔悴萬分,跪地謝恩。
蕭何的示弱低頭,博得了劉邦的同情與憐憫,這是蕭何的識人心懂人性救了自己。
劉邦歷經七載定鼎天下,以造反起家,根基實在太淺,他不得不防著這些功臣,他們可是知道自己底細的人。當看到蕭何沒有了經濟基礎,又沒有了良好的名聲這個上層建築,而且垂垂老矣,蕭何對劉邦也就沒有了任何威脅,劉邦能睡個安穩覺了,蕭何也就能得以善終了!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
8 # 孤篇論
前言:
歷朝歷代最忌諱的莫過於“功高蓋主”,落得個“禍必降之”。
共患難容易,共富貴不易大漢四百年的江山,由高祖劉邦帶領韓信、蕭何、張良等群臣將領一起開創,韓信、蕭何、張良也史稱“漢初三傑”劉邦對此三人有一段非常讚賞的的話語: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對蕭何的評價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對韓信的評價: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由此可見三人對大漢皇朝開創的重要性,但是歷朝歷代最忌諱的就是“功高蓋主”,而這三人中的每一個人對劉邦來說都可以說是“功高蓋主”,“共患難容易,共富貴不易”,“漢初三傑”中打敗項羽,幫助劉邦一統中原的開過功臣韓信就是第一個被宰殺的物件,因為的計略使得呂后能斬殺韓信,這就有了後來的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而張良卻早已明白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道路,劉邦打敗項羽之後,便辭官歸隱,不問朝政。
最後一位蕭何卻是能與劉邦共患難,共富貴,並且得以善終的唯一一人。
蕭何為何能功高蓋主卻得以善終?劉邦對蕭何的功勞的評價:
“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意思就是蕭何是“有功之人”,而其他人是“有功之狗”,可見劉邦對蕭何的評價極其的高。既然是有功之人,卻沒有讓劉邦覺得功高蓋主呢?這就得益於蕭何的韜光養晦之術。
(一)劉邦前方征戰,而蕭何在後方籌糧,劉邦卻數日派遣親信來問候蕭何,顯然,劉邦是未能盡信蕭何,蕭何也知其所意,知道劉邦對他不放心,所以蕭何為了打消劉邦的顧慮,拿自己的子侄和族人派到前方征戰,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劉邦打消顧慮,並且能保證他們的安全的情況下,等於是給劉邦作人質,讓劉邦相信蕭何在後方並沒有謀反之心,讓劉邦得以放心自己,保證自己的安全,
(二)著名的“蕭何自汙”就再次證明了蕭何的韜光養晦之術的高超了,蕭何跟隨劉邦征戰天下,蕭丞相的威望在百姓中自然而然會有所升高,為此,蕭何不得不透過手段讓自己在百姓中的威望降低下來,他的做法是在法律軍規的邊緣做一些超越底線的事情,就是強買強賣,侵佔百姓良田,雖然受到了懲罰,但是並沒有是多大的懲罰,這樣的小事情就能讓劉邦對其更加的放心。
(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除了幫劉邦做事,蕭何還會幫呂后做事,呂后為了斬殺韓信,讓蕭何引韓信入局,呂后幫助劉邦斬殺功臣揹負罵名,而其中的蕭何的作用也是一樣的,雖然是被呂后操縱,但是這個殺害功臣的罵名同樣不能倖免,也正因為蕭何能和皇室站成一篇,保證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又得以善終。
共勉,關注孤篇 共同成長!!
-
9 # 依稀說史
蕭何、張良和韓信並稱為“漢初三傑”,蕭何也是劉邦欽命的大漢第一功臣。同為漢初三傑的韓信,因為功高震主而被呂后殘忍殺害。梁王彭越因為功勞巨大也被劉邦殺害。蕭何的功勞絕對不亞於韓信和彭越,蕭何的功勞也足以震動到劉邦。為什麼蕭何能躲過劉邦和呂后的屠刀,卻能得以善終呢。我們一起分析一下。
首先,劉邦和蕭何是沛縣舊交。雖然當年蕭何的官職大於劉邦,但是蕭何卻非常尊重劉邦。劉邦前往咸陽的時候,其他人送給劉邦三個大錢,而蕭何則送給劉邦五個大錢。蕭何不僅尊重劉邦,蕭何還多次利用職權暗中幫助劉邦。劉邦逃到芒碭山之後,也是蕭何保住了劉邦的家人。蕭何年輕時除了和劉邦交好之外,還和周勃、夏侯嬰、曹參、樊噲等人交好。也就是說蕭何等人是劉邦老部下,也是劉邦可以信賴的人。蕭何當年官職比劉邦高,尚且能十分尊重劉邦,更不用說做為劉邦的臣子。劉邦知道蕭何對自己的種種好處,也知道蕭何對自己的忠心。劉邦知道蕭何不會威脅到大漢江山,所以也就沒有必要殺他。蕭何和劉邦的沛縣幫關係非常密切,如果劉邦要動蕭何,這些大臣也會幫助蕭何說好話。
其次,蕭何功勞雖大卻不足以威脅劉邦。蕭何為大漢立下汗馬功勞,可是蕭何的功勞卻沒有多少軍功,蕭何也沒有掌握兵權。當時許多大臣都認為曹參的功勞在蕭何之上。這也從側面說明當時許多人並不服蕭何,他們更不會跟著蕭何一起反對劉邦。蕭何也就沒有威脅劉邦的基礎。此外,蕭何的功勞主要是鎮守關中,他的政治權力較大,軍事權力則沒有多少。劉邦只是擔心蕭何在關中會不會出么蛾子,他卻不擔心蕭何造反。蕭何的實力和能力也不足以支撐他造反。如果蕭何的功勞像韓信那樣足以威脅到劉邦的帝位,估計劉邦肯定不會放過蕭何。這點原因也是蕭何得以善終的根本原因。
第三,蕭何自汙名節。劉邦在前線打仗等於把整個大後方都交給蕭何,劉邦對蕭何也不完全放心。楚漢之爭期間,劉邦表現出對蕭何的不信任。蕭何聽從手下的建議,讓能打仗的蕭氏子孫全部加入漢軍作戰。劉邦對蕭何的做法非常滿意。蕭何幫助呂后處死韓信以後,劉邦派人獎賞蕭何。這時候一個叫召平的人建議蕭何拿出家產資助軍隊。蕭何按照他的建議,拿出全部家產捐給了漢軍。劉邦透過這件事再一次看出了蕭何的忠誠。後來,劉邦外出打仗又表現出對蕭何的不信任。蕭何知道劉邦害怕自己的聲望過高。於是蕭何強買強賣老百姓的土地和宅基,讓關中老百姓咒罵和怨恨自己。蕭何透過這樣的行為成功抹黑自己,成功地降低了自己的威望。即使蕭何如此糟踐自己,他還是一不小心就被劉邦投入大獄。可見如果蕭何走錯一步,極有可能小命不保。
第四、蕭何有人出謀劃策。蕭何在政治上面有幾把刷子,可是在謀略上卻不太行。蕭何有時候看不清劉邦做事的真實意圖。但是蕭何旁邊總有人即使提醒蕭何應該怎麼做,蕭何遇到危險的時候,總有人替蕭何說好話。楚漢之爭期間,劉邦在前線受苦,反而不斷慰問蕭何。蕭何沒有看出劉邦的真實意圖,一個叫鮑生的人建議蕭何送出子弟參軍。劉邦對此非常滿意。誅殺韓信以後,劉邦又犒賞蕭何。召平看出了劉邦的真實意圖,建議蕭何捐出家資。劉邦對此也非常滿意。後來有人建議蕭何自汙名節,蕭何照做之後,劉邦放鬆了對蕭何警惕之心。蕭何被劉邦關進大獄之後,一個官員替蕭何說了不少好話,最後蕭何得以安全無事。如果韓信和彭越身邊有這些人,他們也不至於背上造反的罪名被殺。
第五、蕭何出賣韓信,表忠心。在道義和利益面前,蕭何最終選擇了利益。蕭何得知劉邦和呂后有誅殺韓信的苗頭之後,立即選擇倒向劉邦和呂后。蕭何非常瞭解韓信的為人,也知道韓信的功勞。但是為了保全自己,他只能選擇犧牲韓信。蕭何利用韓信對自己的信任,把韓信騙進皇宮。最後由呂后誅殺韓信。劉邦和呂后透過蕭何的這一行為,再一次知道了蕭何對自己的忠心。
第六、劉邦雖然殺了不少功臣,但是他卻不是一個善於殺戮之人。劉邦所殺之人都是對自己的皇位和大漢江山有威脅之人。如果對他的皇位和江山沒有威脅,劉邦願意放棄個人恩怨。雍齒是劉邦最討厭的人之一,但是劉邦不僅沒有殺死雍齒,反而給雍齒封侯。原因很簡單,雍齒對劉邦沒有任何危險。劉邦奪取天下之後,也沒有大規模屠殺項氏家族。種種事例說明劉邦不是一個善於殺戮之人。但是隻要威脅到劉邦的皇位和江山,哪怕你功勞再大,哪怕你對劉邦再忠誠,劉邦一樣會毫不猶豫舉起屠刀。劉邦確定蕭何對自己沒有威脅之後,也就收起了自己的屠刀。
蕭何得以善終一方面由於蕭何自身的原因和身邊大臣的幫助,另一方面也和劉邦並無殺心有一定關係。蕭何能得以善終的根本原因則是他沒有危險劉邦的江山和皇位。
-
10 # 折緣
在劉邦手下,蕭何為何不能善終?
漢初的政治鬥爭確實異常殘酷,但很多匆匆掃過歷史的朋友們,往往都會人云亦云地認為“偽君子”漢高祖劉邦是個“飛鳥盡,良弓藏”的奸險小人,過河拆橋,忘恩負義之輩,
但大家真的有仔細分析過漢初功臣的們的身份,以及他們最後的結局嗎?
最初跟隨劉邦沛縣起義的,是蕭何、曹參,樊噲、雍齒這麼幾個人,其中,樊噲因為取了呂雉的妹子差點被劉邦斬殺,在劉邦快平燕王盧綰叛變的時候,他身體已經不行了,對於呂雉干預朝政十分不滿,而後又聽說呂后跟她妹夫樊噲串通一氣,立時覺得情況嚴重了,所以決定臨陣換將,把平叛主將換掉,但與陳平商議之後,陳平認為要直接幹掉樊噲,於是他便派陳平去傳召,準備殺掉樊噲,然而陳平到了樊噲大營中,只是拿下了樊噲,並沒有殺,準備把他押解回長安,但走到半路,就聽到了劉邦掛掉的訊息,陳平嚇得小心肝碰碰跳,還好沒有直接在大營裡幹掉樊噲,不然如何回去面對大權獨攬的呂后?
從殺樊噲這件事情上來看,樊噲對劉邦忠心耿耿,並且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他特殊的身份,加上劉邦身邊人不斷的中傷,使得已經年老多病的劉邦對樊噲產生了懷疑,這才痛下殺手。這一點沒有啥好洗白的。
而雍齒這個人是在劉邦大業未成的時候,據守豐城的時候降魏了,自然也就不再自己人。
其他兩人,蕭何活到了漢惠帝二年,曹參在蕭何死後成為丞相,三年之後也病死,這兩人的結局都是善終。
那麼漢初功臣裡面那些沒有得到善終,被劉邦幹掉的呢?
除了前文提到的樊噲差點掛掉以外,死在劉邦手下的功臣,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他們的身份都是諸侯王、異姓王。
漢初的異姓王的封地總面積超過了漢郡、他們擁有屬於自己的武裝,行政自主,名為漢臣,實為漢廷不能控制的獨立王國,一個皇帝面對著這樣的異姓王勢力,又如何不能剪滅之?這些異姓王即便不會造反,但他們的後代們呢?
劉邦幹掉他們的理由,大的方面講是加強中央集權,消滅分封制,小的方面講,是保自己的劉漢江山,這不能以對錯,好惡等價值觀去判斷,這是政治選擇的結果,立場之下的必然手段而已。
而大家往往會用韓信來舉例,劉邦屠戮功臣,無可否認作為漢初三傑的韓信確實是大功臣,但為什麼他放著好好的大元帥不做,非要在滅齊之後,要求劉邦給他一個“假齊王”做做,這難道不是膨脹了的表現,雖然他沒有叛漢的決心,但這對於在當時被項羽困與滎陽的劉邦而言,不亞於坐地起價,換了是誰也會對這樣的員工十分惱怒的吧。
當然這並不是劉邦要殺韓信的主要原因,還在於韓信是一個實打實的諸侯王,雖然從齊封到楚,勢力削弱了一下,但他還是個諸侯王,這樣的人,天然就是皇權的敵人,無論他忠心與否,他的身份就決定了被殺的結局,因為韓信不能保證繼承韓信封地王爵的後代,不會叛漢。
當然,劉邦做了皇帝以後確實變得多疑了起來,他懷疑過蕭何的忠心,主要原因是蕭何已經位列丞相,還兢兢業業安撫百姓,使得劉邦心生疑慮,但這種過激的疑心病對於皇帝這個職業來說,實屬正常,後來蕭何自汙才算打消了劉邦的疑慮。至於劉邦有沒有對蕭何下殺心這就不好說,畢竟沒有發生。
漢初的功臣,諸如陳平這種投機黨,張良、周勃、曹參這些人其實都得到了自己相應的報酬,以善終而作為結局,其中有他們的政治智慧,也說明劉邦並不是一個想要把功臣全都幹掉的皇帝。
回覆列表
蕭何喜好黃老之術、無為而治,與劉邦的治國安民思想一致,潛意識是順其自然、隨波逐流,這種人往往清心寡慾,個性相對獨立,不會過多的被他人左右,不容易參與到團團夥夥的政治勢力中,思想是劉邦信任的基礎;蕭何參與了劉邦誅殺韓信等異姓王的謀劃和操作,尤其是韓信,是蕭何政治投機的投名狀,擺明了自己的立場!另外,秦、漢是春秋戰國與集權統治的分解嶺,是國家、民族、文化、思想融合、統一的孕育期,有特定的歷史條件,劉邦冷血的政治手段,各持己見,對漢朝、國家和歷史的走向很難自圓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