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聞魯生

    擁有人權,亦當擁有發言權。所以你我,毋需迴避君主立憲國家軍隊,效忠君主的基本事實。

    泰國政變頻仍。表面上看,幾番三次邁步正常化國家程序,夭折于軍隊干政。但從本質上看,又無一不是利益集團之相爭鬥、相煎熬。當然,君主之庸碌無為、宗教之世事無求,亦難辭其咎。

    泰國奉行小承教,不求當下求來世。故而蒼生性情雖則溫和馴順,可伴隨全球化之波瀾、網路化之詭譎,只能說,一切皆有可能。

  • 2 # 活著d知覺

    泰國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主制國家,王室介入政治並看風使舵的左右政局走向、怯懦軍方、取悅貴族階層,給外界印象更像是一個獨裁體制國家,如代表廣大貧民階層的他信、英拉屢被王室打壓、最終丟掉權利都說明了這一點。

    泰王室為維持王室利益,根本不敢觸碰握有槍桿子並會顛覆王室地位的軍方,並與軍方作利益交換而換取自己的苟且偷生,在泰國政局動盪之際,王室總是首先選擇自保,把平民百姓利益拋之腦後。

    只要泰國軍方不出現具有現代民主意識的強硬派人物,王室還將以被尊崇和迷惑民眾的政治與宗教偶像的地位長期存在。

  • 3 # 匍匐的前行著

    泰國權力機構的組成是政府、王室、軍隊,這三種力量,泰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法律規定王室是不能干涉政務的,軍隊作為三駕馬車的一員,軍隊一直具有額外的獨立性,法律也沒有能夠將其徹底國家化,軍隊常常藉助崇拜泰王強化自己干政的合法性。因此他們對泰王的效忠高於對民選政府的效忠,軍隊與民選政府之間的矛盾,也使泰王成為有利位置的第三方,給人一種泰國王室掌控軍隊的假象。

    軍隊的干涉政治,造成泰國前總理,他信、英拉逃亡國外,造成了泰國政壇的動盪,同時前國王普密碰憑藉自己在人民間的威望,收攏到了一定的權力,但要說威脅到泰國的君主立憲制度,這根本就不可能。

    1.獨裁製在泰國不可能有市場,人民也不可能接受它,國際社會更不可能認可它;

    2.軍方和王室只是利用關係,不可能真心走到一起;

  • 4 # 淡然小司

    泰國的君主立憲制本身進行的就不徹底,泰國國王依然掌控著國家與軍隊,尤其是泰國國王,在泰國民眾心中依然是神一般的存在,這都在無形當中,讓國王依然保留著至高無上的權利。泰國雖然在1932年就開始實施了君主立憲制,可是泰國的政府總理並沒有因此而得到絕對的權利,而泰國的民主也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我們從1932年到現在,泰國發生了近20次的軍事政變,就可以看出泰國國王對於國家的控制。(泰國國王哇集拉隆功)

    泰國的國王與軍隊幾乎就已經形成了一個利益的總體,他們屬於國家的統治階級,在泰國的政治角色當中佔據著主導地位。但出現明顯總理違背了泰國國王的利益,或者動搖了軍隊的利益,那麼他們基本上面臨的都是同樣的命運,就是泰國的軍事政變。而在泰國的民主化程序當中,顯然軍事政變讓這樣的過程都出現了夭折。反而是國王和軍隊獲得了更高的權利,他們對利益的固守已無法讓,有民眾利益的總理染指。

    比如最近的他信與英拉都是泰國民選政府的代表,然而他們在為泰國底層民眾謀取利益的同時,卻動搖了國王與軍隊的利益。這樣他信與英拉的政府都被泰國軍隊所推翻,而的幕後的主使都是得到了泰國國王的支援。映泰國的利益蛋糕是有限的,也是相對固定的,一旦民選政府將利益分給更多底層民眾,那麼必然會讓國王和軍隊的利益受損。那麼發生軍事政變就是改變這種狀況的唯一途徑,也是最快最直接的辦法。(泰國前總理英拉)

    只不過是這樣的結果就是泰國的君主立憲制基本是形同虛設,而掌握實權的依然是國王和軍隊。為了掩蓋這樣的事實,推翻英拉政府的軍事領導人巴育,在經過5年的精心籌劃,最終在2019年完成了由軍政府轉變為民選政府的過程。這也讓泰國所謂的民選政府只是一個空殼,它代表的永遠都是泰國國王和軍隊的利益。(泰國總理巴育)

    因此,泰國實質上已經失去了君主立憲制的內涵,只不過是做著表面上的民主而已。畢竟利益才是決定一切的永恆主題,而泰國的底層政黨很難透過目前體制來達到政治訴求。透過泰國的這次選舉,就已經看到了泰國是一個讓底層政黨根本就沒有機會上臺,即使他們擁有更廣泛的支援。但是在制度上他們已經輸了,泰國上議院的250個席位就是平衡底層政黨在選舉中的優勢。而這些又都是國王和軍方所設計的,那麼何來公平可言,何來君主立憲制呢?(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 5 # 李姓先生

    泰國的君主立憲制跟日本和英國等國的君主立憲制原本就存在很大的區別,日本天皇和英國女王是真的毫無一點實權,但是泰國國王卻能夠對政府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泰國的君主立憲制更準確的叫法或許應該是“半君主立憲制”。(泰國王室)

    目前的泰國王室始於1782年,由昭披耶卻克里建立的曼谷王朝最初是一個君主專制國家,1932年泰國遭遇經濟危機,泰國軍隊為了對抗國王裁軍而發動軍事政變解除了王室衛隊的武裝並且將泰國王室成員給抓了起來。控制住國內局勢之後的軍隊給了正在華欣度假的泰國國王拉瑪七世兩個選擇,要麼立即退位,要麼交出實權成立君主立憲制政府。在軍方的逼迫之下,拉瑪七世選擇了保留王室,為此他還發表了一段著名的講話:“為了使成立君主立憲制政府的過程儘可能柔和,我同意成為一個傀儡。”(拉瑪七世)

    不過泰國在1932年雖然成立了君主立憲制政府,但是後來泰國國內又發生了一系列支援君主專制體制復辟的運動,而在與內閣頻繁角力的過程當中,王室也是擁有了一部分實權。根據泰國憲法的規定,國王是武裝部隊的最高統帥,透過國會、內閣和法院行使權力,這跟英國和日本等真正的君主立憲制國家的憲法對於君主權力的規定是存在很大區別的。泰國王室在國內擁有很高的威望,國王可以透過自己的影響力左右泰國的軍政事務,所以泰王是擁有一定實權的君主。

    泰國軍隊在泰國的政治生態當中是半獨立於國王和內閣之外的另一股重要政治力量,軍隊對泰國國王是比較忠誠的,尤其是在民選總理不具備軍方背景的情況下,國王對總理的態度能夠很大程度上決定軍隊跟政府之間的關係,如果國王不太喜歡總理,軍方高層就有可能透過軍事政變將總理趕下臺,他信和英拉兄妹就是這樣離開泰國的。不過泰國國王並不會過多幹涉民選總理的事情,他也不會輕易去改變泰國大選的結果,也就是說泰國國王有權力,但他會盡量減少對政府事務的直接干涉。(現任泰國國王拉瑪十世)

    既然泰國國王是軍隊的最高統帥,那國王也就沒必要去尋求徹底掌控軍隊,況且泰國畢竟名義上仍然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如果國王徹底掌握了軍隊並且控制了政府,這就等於是君主專制體制的復辟,而在這個時代君主專制體制的復辟顯然是不合時宜的,泰國國王沒必要去這樣做。因此我們說泰國王室從來都不是形同虛設的,但是泰國國王也不會尋求完全掌控軍隊,目前半君主立憲制體制的維持最符合泰國王室的利益。

  • 6 # 老鱷魚觀天下

    泰國王室(จักรี),又稱之為“曼谷王朝”或者是“卻克里王朝”,曼谷王朝的建立者是昭披耶卻克里。1872年,昭披耶卻克里殺掉達信,自立為王,被稱之為拉瑪一世,因遷都曼谷,才被稱為“曼谷王朝”!

    拉瑪一世昭披耶卻克里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他是鄭信大帝封的王子,是鄭信大帝的義子。因此,拉瑪一世常常自稱是鄭信的兒子鄭華。卻克里王朝建立之初,因為向清朝納貢,拉瑪一世昭披耶卻克里又清朝當時的皇帝冊封為暹羅國王。昭披耶卻克里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卻克里王朝弄成了一個“君主專制國家”,直到1932年,泰國才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 !

    所為“君主專制”,就是君王、帝王獨掌大權,國王有無限的權利,國王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獨斷專行,想怎麼幹就怎麼幹,是最高統治者獨自掌握政權的政治體制,是剝削階級專政的一種形式。

    所謂“君主立憲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又被稱為“有限君主制”,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君主的權利是有限的,和君主專制是相對的。君主立憲制的前提就是君主專制,然後再透過立法立憲,限制一部分君主的權利,樹立人民主權。事實上,君主還是終生制,是世襲制。在當今社會中,各國的君主立憲制不盡相同,日本、英國、沙特、泰國等國家的都不一樣,日本、英國的天皇、女王已經沒有實權,就是一個擺設!

    泰國由君主專制變成“君主立憲制”,是受到西方國家的影響,然而並不徹底,泰王是泰國的活神,是泰國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國會、內閣和法院雖然都有權利,但是任免權在國王的手裡,國會的議員必須得到國王的任命,才能正式就職。從1932年到現在,泰國已經發生了20多次軍事政變,這麼多次軍事政變,都是王室和民主政府之間的政治鬥爭,王室一直都在集權,讓王室的軍方代言人執政,掌握泰國的行政大權!

    泰王已經控制了軍政大權,就是泰國真正的統治者,就是君主專制,只不過披著“君主立憲制的外衣而已。泰國的總理巴育,不過就是泰王哇集拉隆功扶持的一個“傀儡”、“代理人”。為了穩固卻克里王朝的江山,11月8日,泰王哇集拉隆功幹了一件轟轟烈烈的大事,提出了“團結營”計劃,針對泰國的老師和警察進行培訓,培訓跪拜禮,培訓敬禮,然後讓老師和警察傳播泰國王室的文化,讓泰國民眾的跪拜禮和敬禮更加標準!

    這些老師和警察不但要學習跪拜禮,還要學習王室的政策,學習王室的君主歷史。接受培訓的人認為,“國王推行的政策是在人民中建立團結的王室風格,一切都是為了人民的幸福和國家的安全。”他們認為,尊重君主是正確的,跪拜君主是對的!學習完成之後,他們就要去傳播王室文化,讓泰國的“君主立憲制”更加根深蒂固,永遠以國王為尊!

  • 7 # 四十五度說

    泰國這個國家離真正的君主立憲這還非常的遙遠,從根本上說是商品經濟不夠發達,新興資產階級無法掌握政權,其實泰國在1932年的時候還是一個部落制國家,在那個時候泰國國王由於經濟危機想裁軍,結果觸動了軍方的利益,泰國國王的行為引發了軍事政變,最後拉瑪七世同意實行君主立憲制,不過當時根本就不是君主立憲制,而是一種軍政府。只是披著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外衣而已。

    後來在國國內又發生了很多的權力鬥爭,特別是內閣和軍隊頻繁博弈,泰國王室在此過程中抓住了機會,獲得了內閣的支援,然後又擁有了一部分權利。可以說泰國王是能夠保住地位反倒是和內閣的支援有關係。一向以來泰國都是軍事專制國家,比如說前任泰國總理他信,已經獲得了足夠多的民意支援,能夠實行真正的君主立憲制,但是遭到了軍方的政變。最後被趕出泰國。

    現在整個泰國可以說是王室,軍方,泰國總理和內閣,三方博弈。最近也來泰國國王拉瑪十世開始向軍隊開刀。試圖獲得絕對的軍事領導權,內閣總理巴育也支援了泰國國王的行為,因為泰國的內閣政府向來討厭軍隊,王者軍隊把自己再一次推翻掉。所以泰國王室略微集中一下權利,泰國的世俗力量還是支援的。

    泰國的君主立憲制本來就是形同虛設,因為泰國的資產階級不夠強大,泰國從一個部落之國家,逐漸開始發展市場經濟,但是泰國貴族的勢力一直都很強大,這些貴族帶有封建色彩。所以一直壓迫泰國的資產階級,資產階級沒有足夠的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現在的泰國總理英拉就在西方避難,如果他信能夠重新返回泰國,然後當上內閣總理的話,說明泰國的資產階級已經具備了足夠的力量。像泰國這樣的國家,獲得真正的君主立憲制,必然會受到外國勢力的干預,也就是藉助外國的力量,推翻本國的君主,目前來看這種可能性並不是特別大。而泰國王室能做的就是加強人民對佛教的信仰,利用這種信仰和傳統來對抗現代化,這樣才能穩固的提高自己的權力。

  • 8 # 小柳聊聊兵

    個人認為,泰國的君主立憲制,和其它幾個君主立憲制國家 完全不同,比如英國女王,日本天皇等,他們基本上 不擁有軍隊實權;而泰國則完全相反,泰王不但擁有軍隊實權,就是對政府內閣 照樣能產生影響;由此可以看出,雖然泰國早在1932年,就實行了君主立憲制,但泰國的君主立憲制,進行的根本就不徹底;

    因為根據泰國憲法規定,國王是三軍最高統帥,可以透過政府內閣,國會,法院來行使權力,在理論上 政府總理與國王是君臣關係;另外,泰國王室的威望深入民心,泰王的威嚴不得冒犯;就算內閣總理見到泰王,也要行匍匐跪拜禮,由此可以看出泰國國王,是一個實權擁有者;

    泰國軍隊對國王 絕對忠誠,政府內閣總理是 沒有權力調遣軍隊的,如果國王 對政府內閣總理 不滿的話,軍隊是有可能 會發動軍事政變,把內閣總理趕下臺的;但是 正常情況下,國王是不會去過多的去幹涉,政府內閣的事務;除非政府內閣發生動亂,影響到整個泰國局勢的情況下,國王才會出來進行干涉;

    至於說泰國的君主立憲制,會不會逐步走向形同虛設?筆者認為,目前還看不出 會走向形同虛設的一面,畢竟,泰國的君主立憲制,已經實行了80多年,沒有出現太大問題;另外,泰王一直就實權掌控著軍隊,所以,也就不存在 什麼逐步掌控軍隊的說法 。

  • 9 # 大將軍威武K

    在18—20世紀時,當東南亞國家悉數淪為西方國家殖民地時,泰國居然奇蹟般的躲過了這一劫。當然,這不能說明泰華人有多智慧,完全是殖民者之間相互妥協的結果成為英國和法國在東南亞勢力範圍之間的一個緩衝地帶。

    雖然沒有被殖民,但是泰國也被西方的政治經濟體制所感染,於1932年實現君主立憲制。所謂君主立憲制,那就是在政治上保留封建君主,可以世襲罔替。但是內政完全按照民主選舉的模式進行,但是不能世襲罔替,最多是可以連任,國家大事一般都由內閣做主。

    歷史上實行君主立憲制相對成功的國家如英國、日本都是資產階級和封建勢力進行了你死我活的鬥爭,自上而下的實現了君主立憲制。從這個意義上說,成功的君主立憲制政體是打出來的,不是談出來的。

    剩下的泰國、沙烏地阿拉伯這些所謂的君主立憲制政體則完全是西方國家一手扶植亦或是殖民勢力之間妥協逼迫該國實行有利於自己利益的東西。換句話說,那就是泰國的君主立憲制既不是打出來也不是談出來而是被西方國家根據自己的需求而設定出來的。在這個過程中,封建勢力和資產階級勢力之間的矛盾被掩蓋,君主的一些本該被廢除的特權被保留,內閣的本該擁有的權力被稀釋。西方殖民勢力在的時候,可以同時壓著君主和內閣。他們一走,組織鬆散又沒有多少民心的內閣自然鬥不過財大氣粗的王室。這就是為什麼他信和英拉兄妹執政時都致力於改善民生,目的就是為了拉攏民心。

    拿泰國來說,軍隊、財政原本該由內閣掌握的這些關乎國家命運的國之重器就在王室手中。時至今日,泰國雖然不是所有君主立憲制國家中最富的,但是其王室確是最富的。泰國軍隊雖然不是最強的,確是發動政變最多的,高達20次。他信和英拉的民生改革以失敗告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侵犯了王室的利益,王室便利用軍方發動軍事政變將其趕下臺。

    然而時代在進步,民眾的覺悟也在逐漸提高。他信和英拉雖然都流亡海外,然而他們任內實行的民生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民眾的思想解放。並且決定一國政治的終歸是大勢而不是一個人。比如從2010年開始的著名街頭運動——“紅黃之爭”。以泰國北部農民和城市貧民階層組成的“紅杉軍”就支援英拉,對抗王室、軍方和貴族支援下的以城市中產階層為主的“黃衫軍”。

    “紅黃之爭”的背景是2008年以來的經濟危機加劇了泰國國內的社會矛盾,底層的呼聲越來越高,威脅著王室和軍方的利益。一開始,王室和軍方還敢出手鎮壓,但是越到後來越謹慎。時任泰王普密蓬到了風燭殘年、油盡燈枯的地步,對國家大事已經掌握不了多少了。普密蓬去世後,它的兒子哇集拉隆功即位,這麼一個年近古稀的老花花公子自然也比他老子強不到哪裡去。這也就意味著泰國王室正在走向衰微。王室衰微後,軍方便孤掌難鳴。時下的泰國王室與軍方的關係多少有點類似於二戰前日本天皇和軍部的關係,互為依託。天皇依靠軍部拓展海外利益、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軍部借用天皇的影響力不斷拓展自家的利益。而內閣則是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王室和軍方有一個式微,另一個便孤掌難鳴。

    因此,時下的泰國君主立憲制雖說有些畸形,王室和軍方掌控一切,但是從長遠來看,未來內閣的作用還是會越來越大,君主立憲制絕不會形同虛設。

  • 10 # Hello晴空

    泰國的君主立憲制本來就是形同虛設,泰國王室依然掌控著國家和軍隊,這一點跟歐洲的皇室有著很大的區別,歐洲的皇室只是象徵意義的存在,實際上一點實權都沒有,說難聽點就是混吃等死。

    泰國的歷代國王在國民心中如同神一樣的存在,每次出場都會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那個氣勢把在場的人都壓得喘不過氣來,人們紛紛匍匐跪拜,就連泰國的總理都不例外,所謂的匍匐跪拜,比下跪磕頭還要過分和卑微,看上去跟搖尾乞憐差不多,其實這一切都是多年來人為營造出來的假象而已,這麼做的原因就是為了讓泰國王室能夠擁有絕對的權威和穩固的地位。

    1932年,泰國遭遇了嚴重的經濟危機,泰國國王想要透過裁軍來減輕政府的負擔,然而卻觸怒了泰國軍方,於是他們發動了軍事政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除了王室的武裝,並且將王室成員都扣押了起來,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泰國軍方強勢要求泰國國王拉瑪七世要麼馬上退位,要麼交出權力成立君主立憲制政府,泰國國王眼看大勢已去,已經沒有挽回的餘地,無奈之下,選擇了交出權力成立君主立憲制,心甘情願的做一個傀儡。

    後來泰國軍方和內閣發生了多次權力鬥爭,在這個過程中,讓已經是傀儡的泰國國王撿了不少便宜,慢慢的,泰國王室重新拿回了一部分的權力,之後,軍方乾脆重新投靠泰國國王,兩方人馬聯合起來對抗民選政府,弱勢的民選政府根本不是泰國國王和軍方的對手,從發生20多次針對民選政府的軍事政變就可以清楚的看得出來。

    泰國王室已經跟軍方形成了一個穩固的利益共同體,他們才是泰國真正的主導者,而民選政府就是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一旦民選政府觸動到了他們的利益,他們就會採取軍事政變的老辦法將民選政府的總理趕下臺,重新選一個聽話的上臺,如果新上來的還是不聽話,那麼就繼續發動軍事政變。

    泰國的前總理他信和英拉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這兩兄妹為了能給泰國民眾爭取多一些利益,同時擴大民選政府的影響力,結果都被軍方發動軍事政變給趕了下臺,2007年,軍方趁他信在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的時候,出兵包圍了他信的總理府,他信得知訊息之後,非常的憤怒,但是又沒有任何辦法,從此他信有國不能回,只能在國際上到處流浪。

    英拉上臺後,繼續他信的政治路線,一心為底層民眾爭取利益,最終的結局跟他哥哥一樣,被軍方發動軍事政變給趕了下臺,英拉離開泰國後去跟他信會合,兄妹兩人離開政壇之後,都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現任的泰國總理就是當初推翻英拉的陸軍總司令巴育,巴育上臺是為了幫助新國王鞏固自己的地位,同時能更好的維護雙方的共同利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柏拉圖的簡介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