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鷹眼洞察
-
2 # 大風起兮雲飛揚y
申不害戰國時期著名法學家、改革家,原本是鄭華人,公元前375年,鄭國被南韓所滅,鄭地被納入南韓的版圖。
由於南韓地理位置,使南韓無擴張空間,國力與其它大國相比,都不能算是強國,而此時,其它各國都在變法改革,如秦國商鞅變法、魏國李悝變法等,不變法不改革,就有落後被別國吃掉的危險,於是,南韓國君韓昭侯啟用了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主持變法。
申不害變法主要強調君王的統治之術,即建立官吏任免考核制度,君王委任官吏應考核他是否稱職、是否忠誠、言行是否一致等,對於勝任的予以提拔,不勝任予以清除。對穩定南韓國內局勢、限制貴族的特權、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起到致關重要的作用。
申不害變法還重要軍隊的建設,主動請命自任上將軍,將貴族私家親兵收編為國軍隊,加強軍事訓練,使南韓的軍事實力大大加強。
申不害變法還重視農業、手工業的發展,特別重視發展兵器製造,南韓的冶鑄業、寶劍、弓和弩尤為出眾。
申不害為相十五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使得南韓成為與齊、楚、燕、趙、魏、秦並列的戰國七雄之一。
-
3 # 明離子
申不害變法,發生在戰國時期的南韓。
公元前375年,南韓滅鄭國,身為鄭華人的申不害成了南韓人(思密達住嘴,不是你們的南韓)。
圍棋有個說法叫:“金角銀邊草肚皮”。這戰國爭霸也一樣,而南韓很不幸的在“草肚皮”的位置上。
鄭國雖然併入南韓版圖,但也帶來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弊端:南韓與強大的楚國正式接壤。
當時諸國變法的呼聲此起彼伏,好像誰晚一點變法,就會被其他國家甩在後面一樣。
為了在各強國的包圍下生存,韓昭侯啟用法家的代表人物申不害為相,實行變法,申不害登上歷史舞臺。
作為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申不害這一支法家特別強調君主的統治之“術”。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監督、考核,任免官員要用一系列的方法,對於委任官吏,要考核,工作是否稱職,要考核,言行是否一致,要考核,對君主是否忠誠,還是要考核。
“術”的提出,對當時的南韓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如果是這樣,申不害的這一套倒是有點符合目前的幹部任免制度,不過申不害的這一種“術”卻是指出這些措施要暗中實行。
這樣一來,使得申不害的“術”少了法治制約,導致權術的失衡,君主和大臣之間也產生了隔閡,大臣也開始暗中使用“術”來對付君主。
但在總體上說,申不害的改革成績十分顯著,讓南韓在經濟、軍事、版圖上都有著很大的發展,確實取得了富國強兵的作用。
-
4 # 貓眼觀史
春秋戰國時期變法相當多,就和世界近代各國改革一樣,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春秋戰國時期的變法大多以人名命名,比較著名的就是大家所知道的商鞅變法、李俚變法、吳起變法還有就是申不害變法,申不害是戰國時期法家的著名人物,原是鄭華人,後鄭國被南韓所滅,申不害因為巧言觀色得到韓昭侯(南韓第六任君王)重用,提拔為相,隨後開始了變法改革,不過變法最終失敗,雖然被法家著名人物韓非子評價的多有不足,但對於當時的南韓來說是有激進作用的。
下面就根據題主所問,圍繞多方面因素分析申不害變法。一:外部環境外部環境肯定不好,好就不會急著變法了,戰國時期戰火紛飛,不變法很有可能就會落後,落後就會有被吞併的危機,南韓本就是個小國,燕、趙、魏、齊、秦、楚哪個不是虎視眈眈?韓昭侯眼看著魏國變法後逐漸變強,於是認為想增強國力,就必須變法,韓昭侯決定任用申不害主持變法,企圖改善南韓國力。其次就是南韓的地理位置,南韓的位置不如秦國,不居安思危很快就會面臨捱打,申不害變法還沒有失敗就遭到魏國的攻打。
二:軍事軍事方面南韓在申不害變法後也得到飛速發展,原本南韓能成為七雄之一就有一定的實力,尤其是南韓的鍛造術,“韓弩”、“韓劍”都是極其出名的,可以說科技提升國力在南韓這裡得到很好的驗證,縱觀整個南韓歷史,也就申不害變法時期達到頂峰,申不害在韓昭侯的支援下,加強中央集權,十幾年的時間讓南韓國力大增,其他國家都不敢來犯。申不害還整頓軍隊,將貴族階層的兵力統一融合起來,把這些兵力全部納入君王統治之下,還對這些士兵進行統一訓練,增強了軍隊的戰鬥力以及作戰能力。
三:經濟經濟方面申不害對百姓實行鼓勵政策,和商鞅變法有類似的地方,就是鼓勵農民群眾多加地開墾荒地,在荒地上進行種植糧食,提高糧食產量,不僅如此,申不害還鼓勵百姓積極發展手工業,促使發展多元化經濟。申不害為相十五年,南韓經濟也得到飛速發展,自給自足。
四:綜合國情申不害變法在南韓處在危機四伏的地理位置下進行,變法不僅增強了南韓的國力,使得南韓國內的百姓安居樂業,連其他國家,尤其是魏國入侵減少,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南韓都處於發展壯大的局面,無奈變法還是有不足之處,太注重術的統治,韓昭侯又去世太早,申不害變法也是根據執法人以及君王而定,君王昏庸則無用,君王開明則強盛。
-
5 # 君山話史
戰國時代,各諸侯國紛紛變法以求自求,魏有李悝變法,楚有吳起變法,秦有商鞅變法,南韓則有申不害變法。
我略述一下南韓申不害變法的緣起及影響。
1、韓昭侯為什麼要起用申不害主持變法
在戰國七雄中,南韓是比較遇冷的一個,實力較弱。南韓的地理位置相當惡劣,處於四戰之地,周圍被四大強國(秦、魏、楚、趙)所包圍。公元前363年,雄才大略的韓昭侯上臺,不甘心充當小嘍囉的角色,多次與魏國交鋒,卻連連敗北,被迫於公元352年屈服於魏國。同年,勵精圖志的韓昭侯起用法家申不害,實施變法,以圖自強。
申不害原是鄭國的一名小官吏,鄭國被南韓所滅,他便成了南韓的臣民。他潛心學術,自成一派。申不害的學術來源是黃老之術,但鼓吹的是刑名之學,後來他把自己的理論寫成小冊子,名為《申子》,共有兩篇。他的刑名之學,偏重的術而不是法,就是說,他主要是搞權術的。
潛心學術二十年後,申不害開始登上政治舞臺,主持南韓變法。
2、申不害變法的特色:重視權術
申不害的主張對後來韓非子影響很深,同時也很類似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在他看來,一個國家要長治久安、要強大,首先得有強有力的領導者,故而鼓吹君主獨裁論。申不害結合春秋以來君主被弒的例子,得出結論,君主必須要操持權柄,“君設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權;君操其柄,臣事其常”,還要“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生殺之柄,課群臣之無能”。也就是說,君主一定要牢牢掌握權力,倘若權力落入臣子之手,則“蔽君之明,塞君之聽,奪之政而專其令,有其民而取其國矣”,這樣最終必定會失去國家,甚至成為弒君遊戲的犧牲品。
錢穆在《先秦諸子系年》中總結他的權術思想:“……所以教其上者,則在使其下無以窺我之所喜悅,以為深而不可測。夫而後使群下得以各竭其誠,而在上者乃因材而器使,見功而定賞焉。”說白了,就是鼓吹君主駕馭臣下之術,搞獨裁製。
申不害的理想就是當帝王之師,他確實是位好老師,可是這還不夠,還得要有好學生。韓昭侯就是個好學生,他學得快,融會貫通,甚至出神入化,可謂深得權術之精華。如果說申不害是權術論的理論大師,那麼韓昭侯就是實踐大師。
3、韓昭侯對申不害權術思想的實踐
韓昭侯這個戰國時代的明君,很多人不熟悉,我認為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權謀家之一。他對申不害的權術思想有著驚人領悟能力。
為了明晰職權,申不害提出“治不逾官,雖知弗言”的主張。所謂的“治不逾官”,就是官吏治政時不超越自己的職權;“雖知弗言”就是職權之外的事情,即便知道也不能說。
這裡有個生動的例子,有一次,韓昭侯喝醉酒了,倒頭便睡了,掌管帽子的侍從見主公受冷了,便在他身上加了一件衣服。韓昭侯睡醒後,看到身上多了件衣服,便問左右:“誰給我加了件衣服?”左右回答說:“是掌管帽子的侍從。”韓昭侯聽罷臉色一沉,下令將此侍從處死,同時也懲罰了掌管衣服的侍從。
韓昭侯在駕馭群臣上有一套本領,他給臣下“明察秋毫”的印象,但不讓臣下窺視到他的內心,製造深不可測的神秘感。作為統治者,他的智慧是相當高的,有異乎尋常的判斷能力。
以下舉幾個例子。
有一年,南韓糧食種子的價格突然飆升,又沒有異常天災出現。韓昭侯判斷肯定是糧倉管理出問題,於是派人檢查,發現糧倉內的種子被官員私下賣掉許多,導致種子價格大漲。又有一回,他吃飯的時候,發現肉羹中竟然有一片生的豬肝,左右侍衛誠惶誠恐,打算把大廚師抓起來。韓昭侯說:“不是大廚師乾的,你們去查查他的助手。”最後一查,果然是大廚的助手所為,他交待說:“我想把大廚師趕走,接替他的位置。”
韓昭侯洞悉人性的弱點,卻小心翼翼地隱埋自己的弱點。
他曾經這樣說過:“英明的君主皺一次眉或笑一聲都很吝惜,皺眉必有皺眉的原因,笑有笑的原因。”為什麼呢,因為皺眉或笑,就會讓人看出你的心情,從而判斷你的喜惡,這就被臣子抓住了弱點,有了弱點,就有大權旁落的隱患,因此高明的君主必須要深如大海,喜怒不形於色,完全封閉自己的心靈,絕不讓人看出蛛絲馬跡。
還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韓昭侯的城府是如何深。每當他有什麼重大行動時,在這段時間裡,他一定要單獨睡。睡覺時妻妾、侍從都不可以呆在房內,因為他擔心自己說夢話,從而洩露秘密。他壓根不信任誰,即便是最沒有心機的妻妾,也可能被別人利用來打探君主的秘密。
4、申不害變法的貢獻及侷限性
申不害相韓十幾年,在一定程度上為南韓富國強兵做出正面貢獻。《史記》是這樣評價的:“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十五年,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應該說,變法後的南韓,整體實力是比較強的,可以說是一個黃金時代。
關於南韓的軍事實力,可以代用蘇秦的說辭來管窺一下,這篇說辭的時間要略晚於申不害變法。南韓“帶甲數十萬”,其武器之精良冠絕諸侯,“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強弓的射程“皆射六百步之外”,“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劍戟“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南韓士兵“被堅甲,蹠勁弩,帶利劍,一人當百”。從這裡,可以大略對韓之實力有個印象,南韓最厲害的就是武器的精銳。
然而,申不害的理論過於側重權術,終究無法使南韓成為超級強國,故而“託萬乘之勁韓,十七年而不至於霸王”。常言說“兼聽則明”,而申不害卻認為“獨視者謂明,獨聽者為聰,能獨斷者,故可以為天下主。”又說:“治不逾官,雖知弗言。”以申不害的理論,倒是要禁絕天下之言了。對於申不害所說的的理論,後來韓非子有過批判,他認為“知而弗言,是謂過矣。人主以一國目視,故視莫明焉,以一國耳聽,故聽莫聰焉。今知而弗言,則人主尚安假借矣?”
我們可以把南韓與齊國作一個對比:齊威王廣開言路,進諫有賞;韓昭侯封閉言路,“雖知弗言”。齊國以開明而擠身超級強國之列,申不害、韓昭侯以玩弄權術為主的變革最終無法使南韓有質的飛躍。
-
6 # 北緯評球
戰國時期南韓申不害變法,被史記稱為“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申不害在韓為相19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也使南韓與齊、楚、燕、趙、魏、秦並列的戰國七雄之一。
申不害,戰國中期法家人物代表,原為鄭華人。公元前375年韓滅鄭,申不害因此成為南韓人。公園前355年,韓昭侯感受到周邊各國變法的氛圍,知道如果自己不實行變法就有可能被鄰國吞併。所以,他最終拜當時的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為相,開始了歷時15年的“申不害變法”。
申不害變法前,南韓無論從國土面積、國家實力上講都不算是當時的強國。申不害為相後,主張以法治國,提出了了一整套的“修術行道”,“內修政教”的“術”治方略。具體的說就是:整頓吏治,加強君主集權。
在申不害的主持下,南韓經過十幾年的改革,南韓實現了國庫豐盈、國富兵強的局面。也最終讓南韓成為了當時的戰國七雄之一。
但申不害的變法又過於強調“術”——即君主統治之術。雖然“術”的初衷是君主考核、監督、任用大臣的辦法,但申不害強調要用暗“術”,也就是權術。這也就把一個國家的興衰完全寄託在國家的君主身上,而不是法律制度上。因此,韓昭侯死後,申不害制定的法令、法規也就成了一紙空文。
申不害變法是戰國時期不能繞過的一個重要變革。他與當時的商鞅變法,都為自己的國家實現了富國強兵的目標。但商鞅變法的根本是法制,申不害變法的根本是君主集權,所以秦國最終實現了統一六國的大業。
-
7 # yhzs有話直說
因為鄉長的見識和省長的見識肯定有差距,所以在特定的職位和事情上,越級上報或者拒不執行肯定也會存在弊端,而且會導致效率低下,比如一個公司,普通員工如果總是對老總的做法持有懷疑,那肯定做不好工作。所以申不害的理論在當時有他的優點。
-
8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公元前375年韓哀侯在經過長期謀劃之後突襲滅鄭,這時鄭國京邑(今鄭州滎陽東南京襄城)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官吏,此時這個小人物還根本入不了韓哀侯的法眼。南韓滅掉鄭國後這個人成了南韓最底層的一名普通公務員,他的名字叫申不害。在《大秦帝國》中申不害和商鞅一樣是四處遊學的世子,其實他在被南韓起用變法之前就已混跡於南韓的公務員隊伍,只不過屬於最基層的公務員。
公元前354年(韓昭侯四年)魏國出兵伐韓,包圍宅陽(今鄭州市北)。面對重兵壓境的嚴重局面,韓昭侯及眾大臣束手無策。危急關頭申不害審時度勢,建議韓昭侯執圭(古時臣下朝見天子時所執的一種玉器)去見魏惠王。申不害說:要解國家危難,最好的辦法是示弱。今魏國強大,魯國、宋國、衛國皆去朝見,您執圭去朝見魏王,魏王一定會心滿意足,自大驕狂。這樣必引起其他諸侯不滿而同情南韓。是我免於一人之下,而位於萬人之上也。夫弱魏之兵,而重韓之權,莫如朝魏。”韓昭侯採納申不害建議,親自執圭去朝見魏惠王,表示敬畏之意。魏惠王果然十分高興,立即下令撤兵,並與南韓約為友邦。申不害亦由此令韓昭侯刮目相看,逐步成為韓昭侯的重要謀臣,得以在處理國家事務上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幹。
公元前353年魏國又起兵伐趙,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成侯派人向齊國和南韓求援。韓昭侯一時拿不定主意,就詢問申不害,應如何應對。“申不害擔心自己的意見萬一不合國君心意,不僅於事無補還可能惹火燒身,便回答說:這是國家大事,讓我考慮成熟再答覆您吧!隨後,申不害不露聲色地遊說南韓能言善辯的名臣趙卓和韓晁,鼓動他們分別向韓昭侯進言,陳述是否出兵救趙的意見,自己則暗中觀察韓昭侯的態度,摸透了韓昭侯的心思。於是便進諫說應當聯合齊國,伐魏救趙。韓昭侯果然十分高興,即聽從申不害意見,與齊國一起發兵討魏,迫使魏軍回師自救,從而解了趙國之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的故事。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申不害其實是一個頗有心機深通權謀的人。韓昭侯也從申不害處理外交事務的卓越表現及其獨到的見解中發現這位“鄭之賤臣”原來是難得的治華人才,於是便力排眾議,於公元前351年破格拜申不害為相,以求變革圖強。
申不害變法的第一步就是整頓吏治,加強君主集權統治。在韓昭侯的支援下他首先向挾封地自重的俠氏、公釐和段氏三大世家貴族開刀:果斷收回其特權,推毀其城堡,清理其府庫財富充盈國庫,這不但穩固了南韓的政治局面,而且使南韓實力大增。與此同時大行“術”治——整頓官吏隊伍,對官吏加強考核和監督,“見功而與賞,因能而授官”,有效提高了國家政權的行政效率,使南韓顯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局面。隨後,他又向韓昭侯建議整肅軍兵,並主動請命,自任南韓上將軍,將貴族私家親兵收編為國家軍隊,與原有國兵混編,進行嚴酷的軍事訓練,使南韓的戰鬥力大為提高。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申不害為富國強兵,還十分重視土地問題。他說:“四海之內,六合之間,曰‘奚貴,土,食之本也。又說:“昔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號令不同,而俱王天下,何也?必當國富而粟多也。”因而他極力主張百姓多開荒地,多種糧食。同時他還重視和鼓勵發展手工業,特別是兵器製造。所以戰國時代南韓冶鑄業是比較發達的。當時就有“天下之寶劍韓為眾”、“天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的說法。申不害相韓15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幫助韓昭侯推行“法”治、“術”治,使南韓君主專制得到加強,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史稱“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南韓雖然處於強國的包圍之中,卻能相安無事,成為與齊、楚、燕、趙、魏、秦並列的戰國七雄之一。
申不害屬於早期的法家變革人物,當時的法家主要有三派:慎到重“勢”、申不害重“術”,商鞅重“法”。申不害所說的“術”是在執行法的前提下使用的,而“法”又是用來鞏固君主統治權的。因此他並不是不講“法”與“勢”的。關於君主的權勢申不害認識得很清楚。在戰國諸侯爭霸的情形下君主專制是最能集中全國力量的政權形式,也是爭霸和自衛的最佳組織形式。他說:“君之所以尊者,令也,令之不行,是無君也,故明君慎之。”令是權力的表現,是一種由上而下的“勢”能。“權勢”是君主的本錢。然而申不害重“術”的法制思想卻為歷代封建帝王加強君主集權提供了理論和經驗,也為一些人搞陰謀詭計開了先河。
事實上申不害的主公韓昭侯深得申不害的權謀術數之精華:有一次韓昭侯因飲酒過量,不知不覺便醉臥在床上,酣睡半晌都不曾清醒。他手下的官吏典冠擔心君王著涼,便找掌管衣物的典衣要來一件衣服,蓋在韓昭侯身上。幾個時辰過去了,韓昭侯終於睡醒了,他感到睡得很舒服,不知是誰還給他蓋了一件衣服,他覺得很暖和,他打算表揚一下給他蓋衣服的人。於是他問身邊的侍從說:“是誰替我蓋的衣服?”侍從回答說:“是典冠。”韓昭侯一聽,臉立即沉了下來。他把典冠找來問道:“是你給我蓋的衣服嗎?”典冠說:“是的。”韓昭侯又問:“衣服是從哪兒拿來的?”典冠回答說:“從典衣那裡取來的。”韓昭侯又派人把典衣找來,問道:“衣服是你給他的嗎?”典衣回答說:“是的。”韓昭侯嚴厲地批評典衣和典AVANCIER:“你們兩人今天都犯了大錯,知道嗎?”典冠、典衣兩個人面面相覷,還沒完全明白是怎麼回事。韓昭侯指著他們說:“典冠你不是寡人身邊的侍從,你為何擅自離開崗位來幹自己職權範圍以外的事呢?而典衣你作為掌管衣物的官員,怎麼能隨便利用職權將衣服給別人呢?你這種行為是明顯的失職。今天你們一個越權,一個失職,如果大家都像你們這樣隨心所欲,各行其是,整個朝廷不是亂了套嗎?因此必須重罰你們,讓你們接受教訓,也好讓大家都引以為戒。”於是韓昭侯把典冠典衣二人一起降了職。
這件事一向被作為韓昭侯嚴明朝廷體制的行為正面宣講,但其實我們也可以換一個角度看:一國之君不思改良國家政體,只專注於誰給自己戴帽子、穿衣服之類的細枝末節,又以權謀術數監視臣子,成天和臣子們鬥智鬥勇,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不是加重內耗嗎?遺憾的是中國古代歷朝君主幾乎都深具權謀之術——在專制政體下皇宮幾乎是天下最為骯髒齷齪之地,是陰謀權術匯聚之地,是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之地,要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下來進而成就大業就不得不修習權謀術數。自古以來的君主論治國理政或許有昏君,但論玩弄陰謀權術一個比一個精明,所謂亡國之君不過是被比他更精明的人給玩死了。自宋以後隨著華夏尚武精神的日益衰落,內爭之勢反而愈演愈烈——皇帝們對外不能禦侮殺敵,不過搞朝廷內鬥接連玩死過岳飛、熊廷弼、袁崇煥......客觀而言:在專制年代一國之君若是不通權謀之術就坐不長久江山;然而一國之君不專注於國家體制的創新變革,而一味醉心於權謀之術正是國家衰亡之始。
-
9 # 鑑史馬後炮
“申不害變法”大眾化程度遠不如商鞅變法,說申不害變法,不得不從根本上說起,將申不害變法的來龍去脈作一下說明,這樣是方便大眾客觀瞭解和看待鮮為人知申不害變法。申不害變法,是戰國時期繼魏國李悝變法之後,第二波變法。有鑑於首先變法的魏國優劣得失的前車之鑑,法家學子開始有了各自的思考與總結,並從法家治學中形成了三個不同的派別,分別為:法家法治派、法家勢治派和法家術治派。而申不害則為法家術治派的代表。
申不害作為法家術治派與其它兩派有什麼不同?法家術治,其實沒有離開法家的最根本原則,而是注重在推行法治的問題上行法方式有明顯的重點而已。那麼法家的初衷是什麼?富國強兵,劃除封建勢力。這是戰國時期法家的時代標誌。
《韓非子.法定篇》說到:“則治民者謂之法;裁抑貴族者謂之術”。法家術治派認為:在推行法治理念的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就裁抑貴族,整肅吏治,懲治腐敗。解決這些問題國家就能快速發展,從而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
申不害在南韓變法改革,第一步就是整頓吏治,加強君主集權統治。在韓昭侯的支援下,首先向挾封地自重的俠氏、公釐和段氏三大強族開刀。收回其特權,推毀其城堡,清理其府庫財富充盈國庫,這不但穩固了南韓的政治局面,而且使南韓實力大增。
申不害在南韓大力推"術"治,整頓官吏隊伍,對官吏加強考核和監督,"見功而與賞,因能而授官",提高了國家政權的行政效率,南韓顯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局面。申不害相韓15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推行術治,使南韓君主專制得到加強,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南韓雖然處於強國的包圍之中,成為與齊、楚、燕、趙、魏、秦並列的戰國七雄之一。
申不害的術治變法在南韓的好局面並沒有維持很久,轟轟烈烈的整肅吏治運動,也因為過於專注於“術”裁撤壓抑貴族而忽視了“法”的治民作用及份量。
法治之難在樹法於民,整肅吏治只是法治中必要的手段,而非根本。南韓申不害變法恰恰就是忽視的“法”這部分,認為貴族特權徹底剷除,把官吏治理好,就可以達到法治的目標。殊不知,治官不治民,就是治標不治本。官吏產生於民,國家的根基是民,民風不正,民不崇法,那麼,法治就如魂不附體。
法治,其魂在朝,其根在野。申不害變法,過於專於“術”而無視“治”,是其失敗的根本。轟轟烈烈的興起,又轟轟烈烈的失敗,在於治官不治民。良善之民,從來都不是天然生成的,民風不正,民俗邪淫的國家又怎能產生大批良善之民和擁護國家之民?
商鞅變法與申不害的最大不同之處,就是治民。秦國地處西陲,長期處於野蠻狀態,民風民俗自然比中原各國惡劣得多。治民這一塊,在商鞅變法中,是重中重之重,也是難中之難。商鞅在推行法治,在治民中,是“揚其武勇,去其荒蠻;褒其尚法,貶其不法”,這才是真正將法治徹底貫通於秦國民眾之中,才使秦人“聞戰而喜,勤耕于田”因有法可據而有實在感。
申不害變法的失敗,是法家術治派的失敗。法家術治,也一直被後來南韓民眾淪誣為官場“權術”之學,“權謀”之學。
-
10 # 漩渦鳴人yy
大家都知道法家分成兩派,一派是以商鞅為首的法制,另外一派就是以申不害為首的術治!很多人不明白這兩派究竟是什麼樣子的,那我就稍微簡單介紹一下。
關於商鞅變法大家知道的最清楚,那就是給國家制定法律,透過這些法律治理國家,讓國家整體運作更加簡單化,或者是更加有效率。
申不害變法是什麼的?講一個故事,申不害變法期間,曾經讓韓王做一件事情,他就是告訴韓王說接下來你見到大臣以後就告訴他你知道他們在城門口說你壞話,但是你不要說他們說了什麼,或者是誰說的,你就故做鎮定地掃一下大家。
韓王照做了,接著他手底下的人做事情更加賣力了,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有把柄落在了韓王的手裡,這個就是術治,說到這裡大家都明白了,事實上申不害變法最重要的就是增加龜王的神秘度,讓君王透過權術來控制大臣,讓大臣更加賣力的替他工作。說直白點就是編謊話,透過謊話,讓自己的大臣更加的相信自己,更加不敢背叛自己。
所以我們把兩種變法稍微綜合起來看的話,商鞅變法等同於是一次大型的手術,對你整個身體內部的內臟進行手術,將病變部位切除,而申不害變法更像是一次微創手術,也就是說這個手術本身要麼靠藥物來麻痺,要麼只是簡單的進行放血,就是說對於病變部位,他沒有選擇直接動刀。
所以我們去看一下的話,商鞅變法更加符合於那種擺爛了的國家,也就是我實在是沒得選擇了,我去選擇商鞅變法,反正進一步也是死,退一步也是死噠,還不如勇敢地站出那一步,真不害病法則是我手底下還有點家當,我覺得我自己還能稍微搶救一下,我去稍微做一些手段進行改變,我說不定還有救。
很多人都覺得商鞅變法更加有效,直接不如選擇商鞅變法,但是那是一種沒有麻醉藥,或者是沒有醫療保障裝置的時代,也就是說你這個手術進行下去,你有可能因為大出血而死,當然,這個本身就是一個比喻,但也確實驗證了商鞅變法帶來的巨大風險性。
所以如果國家面臨的危機不大聲不害變法還是有辦法或者說有效果的,但是一旦面對亂世,或者是那種追求自己生存的時代,那就不能夠講究那麼多了。
回覆列表
經過春秋時期的兼併戰爭,到了戰國時期,剩下的諸侯國主要是秦、楚、齊、燕、趙、魏、韓七國,史稱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各國隨著土地的開墾,貴族把新開墾的土地據為私有,一些平民也私下擁有了新開墾的土地,這些私下擁有土地的人逐漸形成了一個新興階層,他們不交納賦稅,嚴重影響了國家財政收入。在此背景下,各國為富國強兵,紛紛變法。
作為戰國七雄之一的南韓,其國土面積和國力,都相對弱小,唯有提升實力才能在兼併戰爭中更有利,因此,南韓國君韓昭侯意識到不變法就有落後和被別人吃掉的危險。借鑑當時其他國家任用法家人物變法成功的經驗,公元前355年,韓昭侯任用法家重要代表人物申不害為相,在南韓實行變法。
申不害變法特別強調君主要暗中用“術”。具體上,這種強調君主的統治之“術”,是一種任用、監督、考核臣下的方法。申不害主張君主委任官吏,要考察他們是否名副其實,工作是否稱職,言行是否一致,對君主是否忠誠,再根據瞭解到的情況進行提拔和清除。然而,申不害過分強調權術也有弊端,容易被臣下依樣運用權術來應付君主,使不少大臣由此變得老奸巨猾。
但是總體而言,申不害的變法使南韓內政更加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有了富餘,在一定程度上讓南韓實現了國富兵強的目的。正如《史記》所言:申不害在南韓變法十幾年,國家太平,兵力強盛,不但無人敢侵略南韓,而且南韓的國土也在擴張上頗有成績,比如公元前353年攻東周,取陵觀、刑丘(今河南溫縣東北)、高都(今河南洛陽南)、利(不詳),公元前346年南韓又與魏國聯合出兵,攻取了楚國的上蔡(今河 南上蔡西南)。
因此,申不害的變法是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