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馳騁天下102043188

    肅順生平簡歷

    肅順(1816—1861),清末滿洲鑲藍旗人,宗室貴族,愛新覺羅氏,字雨亭,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七世孫,鄭慎親王烏爾恭阿子。歷任御前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深為咸豐帝信用,與其兄鄭親王端華及怡親王載垣相互倚重,煊赫一時。鐵腕吏治

    肅順當權時,鐵腕吏治整肅官場政風。果斷處理“戊午科場案”、“戶部鑄錢局案”、“戶部銀庫貪盜案”三起大案使他聞名天下,咸豐朝的這三起大案,讓包括文淵閣大學士柏葰和廣州將軍耆英(清宗室)在內的數百大小官員人頭落地,使得清王朝此後幾十年間官場風氣,特別是自乾隆後期越演越烈的貪腐風氣有了很大改觀。後來電視劇《銀鼠》中盜銀案便是取材於肅順在戶部尚書任上的“戶部銀庫貪盜案”,這起“戶部銀庫貪盜案”不僅讓數十位戶部官員身首異處,也讓翁心存、周祖培二人(翁、周都曾任過戶部尚書)受到了連降二級使用的處分。肅順也借咸豐朝的這三起大案,巧妙地達到了他排除異己,把持朝政的目的。

    出生的故事

    父鄭親王烏爾恭阿(或者叫烏爾棍布)

    於道光間,一日潮歸,至府前不遠,見一小家女,極妖豔,悅之

    下面是白話:鄭親王(他爸)回家後,跟自己的包衣啊哈[包衣即“家的”,阿哈即“奴隸”。]趙某商量這個事情。然後趙某就去幫鄭親王打聽這個女孩,回來跟親王說,那個女孩子的父親的開草料鋪的,那個女孩子16歲,剛許配給人了,所以沒辦法...然後鄭親王就很生氣...接著就把趙某趕出家門了,卻又私下把他拉過來商量了一個計策。(其實就是假裝把趙趕出自己家門)

    趙某被驅逐後就搬到那個女孩子家隔壁去住,很快憑著伶牙俐齒和女孩子的父親結交為好友。他知道那女孩子家裡很貧困,欠了別人很多債,於是就借給她父親一大筆錢,而且還不記利息。趙某的行為讓父女倆很感動,於是他們的關係呢也很融洽...就這樣過了幾天趙某趁那女孩的父親去幹活先把她父親騙遠了,然後偷偷派幾個流氓混混溜進去調戲那個女孩,再派人去騙那個女孩子訂婚的男方那家人說那個女孩子不守婦道不貞潔,並且還讓那幾個混混去作證。結果男方的夫家就要求要退婚,那女孩子的父親很莫名其妙,堅持不肯,雙方就吵到衙門上去。

    正好當時九門提督衙門捕捉到一個江洋大盜,而鄭親王恰好是掌管九門提督的。於是鄭親王和趙某就合謀竄通盜賊許他不死,讓他把贓物偷偷藏在那女孩的家裡,然後誣陷那個女孩的父親其實就是盜賊團伙的首領。到她父親來公堂的時候,就恰好也把盜賊帶上來一起審訊,然後讓盜賊假裝驚訝向女孩的父親求助並報告說女孩的父親就是首領,還說贓物就藏在他家的什麼地方...然後衙門的捕快確實在盜賊指控的地方找到了贓物,於是九門提督就判處女孩的父親斬首示眾。而盜賊則在獄中被鄭親王和家奴趙某殺人滅口了。

    女孩的父親死了之後,本來定親的物件又退婚了,女孩子和她母親無依無靠。這時候趙某就時不時給她們錢接濟她們,母女倆對趙某感激不盡。過了一段時間後,趙某就對女孩子的母親說,您的女兒也不小了,您的丈夫又發生了這種不幸的事情,這樣一直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啊,還是找個好人家把女兒嫁了吧...女孩的母親就問趙某,可是沒人敢娶江洋大盜的女兒啊,即使是誣陷的...趙某就跟她說,我以前的東家鄭親王,寬容好施,心地善良,我去跟他求情,說明你們的情況,他一定會同情你們的,到時候再把令千金納給親王,要是親王接納的話,你們下半輩子不就有依靠了麼?女孩子的母親就說:“唯爾命”(就聽你的吧)。

    於是肅順的老爸鄭親王就這麼把內個女孩子娶回家了,過了一年以後那個女孩(現在應該叫福晉了)就生了一個孩子,也就是肅順。

    他小時候不讀書,就喜歡和人賭博或者耍小聰明這類的騙吃騙喝。所以周圍的人都很鄙視他不跟他在一起。但是肅順這個人長得很有領導氣質,所以看相人都覺得他以後一定會獵取功名的。他一個同學叫墨裕的對他很好經常也會資助他一些東西,有一天墨裕就問他,你覺得你自認為該是什麼樣的人呢?肅順隨口就回答道"無賴罷了”,“無賴很光榮?能飛黃騰達?”

    肅順就回答了一句::“因亡所賴,斯亡賴耳。”(既然無所依賴,就只好做無賴了)墨裕曰:“然則吾姑舉一事,為君賴何如?”肅順就問你說什麼事情啊?墨裕就說,“官”。肅順以為墨裕戲弄他,一甩手就跑了...誰知道墨後來真想辦法以閒散宗室的名義,給肅順弄了小官做。

    性格特點

    他的性格特點有八個,我記得的有:

    1才淺而遠見2學疏而有識3行事果斷4平等看待滿漢,重用漢人5博聞強記6擁權專權

    肅順生平:

    道光年間,考封三等輔國將軍,授委散秩大臣、奉宸苑卿。咸豐帝即位,擢內閣學士,兼副都統、護軍統領、鑾儀使。

    咸豐四年(1854年),授御前侍衛,遷工部侍郎,歷禮部、戶部。

    咸豐七年,擢左都御史、理籓院尚書,兼都統。

    咸豐八年,調禮部尚書,仍管理籓院事,又調戶部。

    咸豐十年,英法聯軍來犯京師,隨咸豐帝“北狩”,授御前大臣、內務府大臣,至是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署領侍衛內大臣。

    咸豐十一年七月,上疾大漸,召肅順及御前大臣載垣、端華、景壽,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入見,受顧命。

    九月,護咸豐帝梓宮在密雲途中,被捕,後被斬於菜市口。就刑時,道旁觀者爭擲瓦礫,都人稱快。

    晚清政局中不能不提及之人——肅順

    自從雍正帝將滿清的君主體制推向個人獨裁的極端,而其子乾隆帝長達六十四年的統治,更將君主獨裁體制法典化。那以後相繼嗣位的滿洲列帝,幾乎無不屬於庸主,但獨裁權力也幾乎不受來自宗室權貴的挑戰。或說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化,至少在乾隆晚年以後的滿清列朝政局,可得印證。

    然而庸主在位,必出權臣,同樣是君主獨裁體制的歷史固有現象。道光帝在位三十年,前半期專信鹽梟出身的首輔曹振鏞,後半期專信滿洲世僕穆彰阿,後者也任領軍機大臣十五年。兩人晉身宰輔的路徑有別,而善於揣摩君心,弄權固寵,則無二致。(參看拙著《音調未定的傳統》,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頁173-178。)

    咸豐帝即位初期,天災頻發(見《清史稿》的災異志有關記載),而最大威脅來自南國的太平天國造反,以及英俄侵略者在南北邊疆不斷尋釁。應該說,他曾想有所作為,登極當年(道光三十年,1850),就貶斥首輔穆彰阿和大學士耆英,明詔聲討二奸是導致道光晚年內亂外禍的罪魁。儘管是“幹父之蠱”,替道光帝喪權辱國推卸罪責,卻使人心一快。豈知他自以為龍座已穩,而太平軍的偏師北伐失敗,對京師的威脅行將解除,他的紈絝本性也跟著發作。與他臭味相投的八旗子弟因而得其寵幸,其核心人物就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以及肅順。

    知人論世向為述史難點。所謂主觀與客觀、動機與效應之類關係,史家見仁見智,從來爭論不已。肅順是咸豐後期的實際執政。他的宗室遠支和回妾庶子的出身,令滿洲皇親國戚不齒。他晉身皇帝近臣的權術,也為滿漢重臣譏嘲。但他得咸豐帝信用而專權跋扈,那歷史效應卻應作分析。

    凡正視清史程序的學者,都不否認用人行政內滿外漢是終清一代的頑症。道光朝對英戰爭的慘敗,與清廷和戰最終都由八旗權貴主導有因果聯絡。

    咸豐初太平軍與捻軍同時造反,清廷派往鎮壓的旗人將帥屢戰屢敗。滿洲權貴文慶首先獻策“當重用漢臣”,於是湖南士紳曾國藩、胡林翼等得以自組團練,開始扭轉敗局。但當咸豐四年(1854)八月曾國藩率水陸湘軍攻克太平軍佔領的武漢,咸豐帝聞捷色喜,說沒想到曾某一書生,“乃能建此奇功”,豈知在傍的軍機大臣祁寯藻卻道:“曾某以匹夫居閭里。一呼蹶起,從之者萬餘人,恐非國家福。”咸豐帝聞言色變,從此用旗人官文加緊監控湘軍。文慶不久去世,祁某也被肅順排擠致仕。然而正是肅順,繼承了文慶的策略,利用皇帝寵信,支援湘軍為攻打太平天國的主力。

    相傳肅順十分鄙視滿人,總愛嚷嚷“咱們旗人混蛋多,懂得什麼?”“滿人糊塗不通,不能為國家出力,惟知要錢耳!”與此相反他對漢族文士十分尊重,常說“漢人是得罪不得的,他那隻筆厲害得很”。因而他招權納賄,只敲旗人竹槓,卻不受漢人苞苴。他又盡力將漢人名士羅致門下。其中有郭嵩燾,曾說服因父喪去官的在籍禮部侍郎曾國藩,與胡林翼倡組湘軍,成為太平天國的死敵。

    特別是肅順聽從門下漢士高心蘷、王闓運的建言,力保左宗棠,使這位舉人免受死刑,——因咸豐帝聽信告密,認定湘撫駱秉章受幕客左宗棠擺佈,僭奪軍權,已內定將其處死。這不僅為擊敗太平天國保下一名干將,還為帝國抗擊沙俄而將新疆列為帝國行省留下一名統帥。

    當然事情還有另一面。所謂英法聯軍之役,咸豐帝出爾反爾,忽主戰忽主和,乃至最後背離“兩國交爭,不斬來使”的中世紀傳統,指使載垣和滿蒙統帥僧格林沁、勝保等,綁架虐殺英法聯軍和談代表與隨行記者,終而導致“火燒圓明園”事件,據說也出於肅順主意。

    肅順在咸豐帝流亡熱河而駕崩,被任命為“贊襄政務王大臣”八人之一,實為八大臣的核心。於是繼起的辛酉政變,他非死不可。

    肅順與左宗棠、曾國藩

    左宗棠出佐湘幕,初露崢嶸,不想卻得罪了永州總兵樊燮和湖廣總督官文,官文、樊燮同湖南布政使文格聯合彈劾左宗棠為“劣幕”,咸豐皇帝令官文“一經查實,就地正法”。肅順早聽說左宗棠有大才,聞之此事,便聯合曾國藩、胡林翼等官員上書力保左宗棠,並邀請深受皇帝信任的吳地才子潘祖蔭寫下了“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之語。此後又在咸豐帝面前力薦左宗棠,給予重用。此後左宗棠也官運享通,歷任兵部主事兼四品軍務幫辦,太常寺少卿兼提督江西學政,浙江巡撫,閩浙總督、陝甘總督等職。不僅為擊敗太平天國保下了一名干將,還為帝國抗擊沙俄而將新疆列為帝國行省,抗擊法國三戰三捷提拔一名不可多得的統帥。

    曾國藩和肅順關係也十分密切,話說曾國藩在京城任侍郎時,一日咸豐皇帝命人傳曾國藩入宮,卻將他摞在紫禁城(一說圓明園)中某閣內一天也未召見。晚間,曾國藩滿腹疑惑地歸家,發現肅順早已在他家中等他。問及召見情況,曾國藩如實回答,肅順聽後,道:“此閣中乃刻有大清歷代皇帝之詩作,萬歲必定要第二天還要召見你,問你詩作之事。”曾國藩才如夢初醒,肅順立即從身上拿出花重金請人從該閣中抄出的全部御製詩交給曾國藩,果然不出所料,由於有肅順的暗中幫助,曾國藩也對答如流,得到了咸豐皇帝的好感。這雖然也只見於野史筆記,但歷史上曾國藩得到重用也跟肅順的竭力推薦是密不可分的。

    承德的“肅公爺府”

    “肅王府”原為“羅王府”,咸豐君臣逃到熱河後,此府遂改為肅順的府第。該府邸佔地約為4600平方米,建築幽雅、寬闊、規整。整個王府裡建房百餘間,建築佈局是典型四合院建築,裝飾古樸淡雅,完全採取精巧的磚雕。

    1861年8月咸豐皇帝在承德病死後,肅順與載垣等八人同受命為輔政大臣,祺祥政變時被殺。肅順等人在北京和熱河的府邸一律查抄。解放後“肅王府”被承德醫專佔用,1983年列為承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該市僅存的一處大型花園式王府。

    關於肅順留下的三個歷史謎題:

    1、肅順臨刑前絕筆之謎

    1861年11月,曾經大紅大紫的肅順在臨刑前用唐代大詩人杜牧的七絕《赤壁》中的“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作為絕筆,這給後世留下一個謎。

    由於這個故事出自於後人的筆記,究竟肅順是否留下這個絕筆一直有所爭議,如果絕筆實有其事,那他為什麼引用《赤壁》中的這兩句話呢?周郎、銅雀臺、二喬是指誰,他是否在埋怨咸豐皇帝不聽他的進言,在同治帝繼位前即誅殺西太后呢?

    2、肅順挾夷使以退夷兵的密摺之迷

    1860年9月,在通州談判過程中,駐防通州的蒙古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突然接到上諭,令其逮捕英國公使巴夏禮,並押解進京。這種公然逮捕外國使節的做法不僅在中國這個禮儀之邦過去從未有過,也是一起嚴重違反國際公約外交事件。最終此事導致了通州談判的破裂,英法聯軍兵臨北京,火燒圓明園。咸豐帝為什麼會在談判過程中突然命令僧格林沁逮捕外國使臣呢?據說這是肅順向咸豐帝上過一道密摺,提出了挾夷使以退夷兵的作法,即在通州談判過程中派兵扣壓英法使臣,迫使聯軍退兵。這種嚴重無視國際公約的做法,不僅遭到了恭親王等大臣的強烈的反對,也導致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擴大化。而逮捕巴夏禮是肅順上的這道密摺所致還是另有原因,這恐怕又是一個有待解開的歷史謎題了。

    3、肅順謀刺慈禧之謎

    相傳1861年,在慈禧和同治帝迴鑾北京的過程中,肅順聯絡了關外的幾名身懷絕武士,欲在迴鑾過程中將慈禧太后及其黨羽一網打盡。但這一計劃最終最流產,原因一說是西太后和恭親王查覺出了肅順的計謀,派翼長榮祿率重兵護駕,一說肅順派出去聯絡的人中途叛變,投靠了恭親王與西太后,將肅順的計劃全盤托出。肅順究竟是不是企圖刺殺西太后,這同樣是只是見於後人筆記和野史傳聞,仍是一待解之謎。

    李敖先生對肅順的評價

    在李敖先生的《北京法源寺》中,對肅順有了如下的描述和評價:

    文宗死前,當政的是三個滿族人,由遠房的親王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和端華的弟弟肅順。三人中以肅順最有眼光、最能幹。肅順是滿族中最能認清與漢族合作的先知,他深深知道漢族的人才多,要借重這些人才來治理中國。他特別改正了滿族防範漢族的毛病,而與漢族的卓越人士交往。曾國藩沒有他,無法大用;左宗棠沒有他,也早被人陷害了。其他如郭嵩煮、如王闓運,這些漢族的人才,都是他欣賞的。他為人豪爽,常請漢族的卓越人士到家裡來喝酒。他對滿漢的評語是:

    “咱們旗人混蛋多,懂得什麼?漢人是得罪不得的,他那支筆厲害得很!”

    肅順為了整頓政治的腐敗,得罪了不少人。比如他認為滿族軍人——八旗——不能打仗,要減少俸怕待遇,得罪了不少人;為了考試舞弊,嚴辦貪汙,也得罪了不少人;他年少氣盛,心直口快,又得罪了不少人。這個毛病,使他還得罪了一個女人——那個滿族女人。

    英法聯軍逼近,文宗從圓明園出走的時候,走得很倉皇,圓明園的一些妃嬪都不能全帶走,以致英法聯軍進入時,她們都跳水自殺了。文宗向熱河逃難的第一天,晚飯只吃到燒餅。老米膳、粳米粥。第二天早上,才吃到一點豬肉片,連平常山珍海味吃慣的皇帝都吃不到好東西,別人可想而知,大家只能喝豆漿。但這些困難,一些嬌生慣養的妃嬪卻管不了那麼許多,她們就遷怒於直接負責的頭兒——肅順。在路上,滿族女人嫌她坐的車太不舒服了,要肅順給她換一輛。肅順騎在馬上,不耐煩他說,現在兵荒馬亂,是什麼時候了,有這一輛就不錯了。到了熱河,物資缺乏,無法供應這些嬌生慣養的妃嬪們過北京式的日子,於是肅順就更不得諒解了。

    …………

    清朝的家法,皇帝位子是父親傳兒子,但沒規定一定傳給老大。當時候選人有他弟弟奕欣,奕欣比他行,以致他父親宣宗始終無法決定。有一次他們去打獵,弟弟奕欣滿載而歸,可是他卻兩手空空,他的師傅教他,等下皇上問你為什麼這樣沒用,你就說:

    “春天是萬物生長的時候,殺生對天地和氣有害,所以寧肯空手回來。”

    這一說詞,使皇帝覺得他比弟弟穩重,所以決定由他做皇帝,弟弟做恭親王。如今他若死了,他的兒子只有六歲,恭親王多少令他不安,所以他在死前一天,在宣佈他兒子繼承皇位的同時,宣佈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和肅順等八個人為贊襄政務大臣,一齊輔佐他兒子。八個人裡面,沒有恭親王。

    至於他的太太,根本沒有參與政治的份兒。母后不能幹政,不但是清朝的家法,也是中國宮廷的傳統,中國傳統女人亡國有功、治國不行。中國最早的名女人像夏朝的妹喜、商朝的妲己、周朝的褒姒、春秋的西施,都是亡國有餘的人物;而漢朝初年,第一個皇帝劉邦的太太呂后,在劉邦死後奪權亂來,更倒盡了人的胃口。所以漢朝第五個皇帝漢武,安排他年幼的小兒子繼承他,卻將小兒子的母親殺掉。他的理論是:皇帝小,皇帝的母親就會專權,女人一專權,就會禍國。咸豐皇帝知道這種事,他也感到兒子的媽媽懿貴妃是個厲害的女人,所以,他為兒子安排輔佐,女人也不能列名。

    皇帝死了。六歲的兒子當了皇帝,為了尊敬他,他的母親不好再做妃子級的人物,所以,她開始升級,和生不出兒子的皇后開始接近,於是,變成了兩個皇太后:原來的皇后變成母后皇太后,上徽號稱慈安太后;懿貴妃變成聖母皇太后,上徽號稱慈禧太后,住在西宮,一般叫西太后。

    西太后是個野心勃勃的女人,她認為目前是一個機會,她向慈安太后說,現在丈夫死了,你我都吃不開了,肅順這些人當起權來,以後我們好日子也沒得過了,我們何不聯絡恭親王,來一次政變?慈安太后被她說服了,於是她們秘密通知了在北京收拾英法聯軍後爛攤子的恭親王,計劃好政變。

    政變在文宗棺材運往北京的路上就開始了,載垣、端華都被交給緞帶,強迫自殺,那時候,不殺你,叫你自殺,是一種優待、是一種恩,叫做“加恩賜令自盡”。華人不喜歡死的時候身首異處,所以不砍頭,而要你自殺是一種恩典。但從速死的效果上看,砍頭的痛苦卻比較輕。至於肅順,西太后恨他,要在北京菜市口刑場上公開殺他。那一天肅順被綁在牛車上,因為大家都為咸豐皇帝穿孝,肅順也穿著一身白衣,腳穿布鞋,氣氛淒涼;但他好漢到底,他在死前一直大罵,罵西大後的淫毒。他臨刑時不肯下跪,劊子手用大鐵棍打斷了他的腿,才把頭砍下來。他死後家也被抄了,家財都進了西太后的私房。他死的罪名之一是不給皇太后應用的物件,這種可笑的罪名,顯然在報復她逃難到熱河路上的一幕。就這樣的,為了一個淫毒女人的權力慾和小心眼,整個清朝的祖制都給破壞了、皇帝的遺命給抹殺了,一股有新頭腦的改革力量,就在絞環和刀血之中,全部摧毀了。

    肅順為什麼會在六天之內被慈禧扳倒?

    1861年十月六日午時,一個在押赴途中被百姓用瓦礫、泥塊打得鼻青臉腫、頭髮凌亂的中年男子,此刻正跪在京城西市刑場上。面對死亡,他面不改色,始終剛強的昂著頭,直到被劊子手一刀砍下了腦袋。他就是咸豐時期曾經不可一世的肅順。

    幾個時辰之前,肅順一黨中的另外兩個關鍵人物載垣、端華,也在接到令其自盡的聖旨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至此,這場震驚中外、歷時僅六天的“辛酉政變”,以慈禧等人的勝利而宣告結束。

    那麼,慈禧為什麼能在六天內就能夠扳倒權傾朝野的肅順一夥呢?事情還要從咸豐皇帝的駕崩說起。

    1861年七月十七日,咸豐皇帝在熱河病逝,遺命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人為“贊襄政務王大臣”,輔佐年僅六歲的載淳。權力慾望都極其強烈的慈禧和肅順,他們一個心機深重,一個權傾朝野,一個憑藉是小皇帝的生母,一個自恃是小皇帝的輔臣,都想抓住這個機會,謀取大清國的最高統治權。一場以慈禧為代表的后妃與以肅順為代表的權貴之間的權力之爭,一觸即發。

    一個孱弱的女子想扳倒大權在握的肅順一黨,絕非易事。為了達到奪權目的,為了成功發動政變,慈禧可謂煞費心機。

    一、成功的熱河密謀。在取得了皇太后的地位後,慈禧在極力的尋求一種能夠幫助她扳倒肅順的強大勢力。這時,一直在密切關注著熱河局勢的恭親王奕欣,很快就進入了她的視線。奕欣在咸豐皇帝執政期間一直不得志,咸豐逃往熱河時,曾把北京的一切事務全都交給他來打理,對於奕欣來說,北京是他的地盤。慈禧從咸豐死後奕欣迫不及待的來熱河的情形看得出,奕欣對權利也有很大的渴望。為了共同的政治利益,他們很快就形成共識,並就除掉肅順後的權力分配進行了討價還價,達成了君子協定。於是,一場兩股勢力共同對付肅順一黨的政變密謀,已經初步形成了。這場密謀,可以說是肅順等人失敗的前奏。

    二、成功的促成回京。回京後的奕欣迅速籠絡了掌握兵權駐紮在京、津一帶的兵部侍郎勝保,做好了政變前的充分準備。與此同時,慈禧、慈安也在採取措施,積極行動。慈禧知道,熱河是肅順一黨的地盤,只有回到北京,才能藉助奕欣的勢力將他們剷除。很快,慈禧、慈安經過密謀,決定以給咸豐辦喪事和舉行新任皇帝登基大禮為由,提出儘快回京,從政治上給企圖賴在熱河不走的肅順施加了重壓,並逼其就範。促成回師,使扳倒肅順的計劃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三、成功的搶佔先機。慈禧深知,肅順詭計多端,很難對付。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肅順與載垣、端華二人分開,使他們三個人之間不能聯絡,不能通氣。於是,慈禧把回京的隊伍分作兩部分:讓肅順負責護送咸豐的梓宮從大路走;讓載垣、端華護送兩宮皇太后和皇上揀小路急速趕赴北京。這種分道而行的精心安排,不但把肅順遠遠的甩在了後面,使他失去了小皇帝這張王牌,同時為慈禧提前四天進京,並按計劃發動政變創造了先機。

    四、成功的博得同情。慈禧一回到北京,就向前來迎接的文武百官傾訴了在熱河的辛酸遭遇和切身苦楚,痛斥了肅順等人的無法無天和欺君罔上,說到傷心之處,不禁一把鼻涕一把淚。她那有些誇張似的涕泣和陳述,博得了眾人的極大同情,使在場的文武無不感到平日專橫跋扈的肅順確實大逆不道,罪大惡極。一時間,肅順成為眾矢之的。憤慨的大學士周祖培甚至向前對慈禧說:“何不重治其罪?!”接著,他還提出了“皇太后可降旨,先令解任,再予拿問”切實可行的行動方案。打擊肅順黨人的鬥爭揭開了序幕。

    五、成功的抓捕行動。慈禧和慈安在返回北京的第二天,就迅速的發動了政變。九月三十日,以皇帝的名義釋出上諭,宣佈解除肅順等人的官職。十月二日,抓捕了載垣、端華,避免了他們為肅順通風報信的可能。十月二日夜,抓捕了還在返京路上的肅順。十月六日,下旨處死肅順、載垣和端華。

    慈禧處理肅順一黨確實神速而又幹練!從九月三十日,至十月六日,僅僅六天的時間,不僅剷除了肅順、載垣和端華三位主要人物,其他五位大臣也被革職的革職,充軍的充軍,“贊襄政務王大臣”全軍覆沒。慈禧、慈安和恭親王奕欣行動之迅速,措施之得當,讓人慨嘆:“辦理神速,為中外人情所不料,尤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對肅順本人正反兩方面的評價:

    歷史上對肅順本人有著正反兩方面,正面評價主要有:

    1、肅順雖然擅權,但他以鐵腕手段扭轉了社會和官場風氣。肅順打擊貪汙腐敗和嚴懲瀆職失職的內容在鐵腕吏治一欄中有了介紹。

    2、肅順最早提出應停止對旗人的供養。自清朝建國以來實行的對旗人的供養制度,不僅使八旗愈來愈腐化,喪失了戰鬥力,也嚴重增加了國家財政的負擔,肅順的提議,一是出於對當時財政危機的考慮,二也是出於民族平等的考慮。

    3、肅順提出應重用漢臣,清朝自建國以來,清王朝統治者均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而排斥漢族官員,隨著時間的推移,滿族官員不僅僅能力低下,步步自封。依靠滿族官員統率的江南江北大營在與太平軍作戰過程中率戰率敗。肅順提出應重用漢族官員,並向朝廷推薦下,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燾等漢族官員,為平定太平天國、和同光中興網羅了人才。

    4、肅順做事果斷。

    反面評價

    1、肅順秉政時雖然鐵腕吏治,但是他本人卻同樣貪汙受賄,他的鐵腕吏治,更多的則是排除異己,打擊報復。最典型是要數肅順整治大理寺某官卞某了,咸豐八年,肅順的車伕在京城勾結流氓地痞,強佔民房,拐騙民女,為大理寺某官員卞某拿獲,車伕在大堂上仗勢著肅順的勢力,咆哮公堂,肅順得知後,又派總管拿名片向卞某替車伕說情,哪知這個卞姓官員鐵面無私,不賣肅中堂的面子,依法重責了車伕100大板,示眾三日。這讓肅順大為惱怒,不久便找藉口將卞某發配黑龍江了。

    2、肅順雖然做事果斷,但缺乏對外看世界的眼光。他是閉關鎖國政策的忠實擁護者,這是他最終被恭親王所取代的一個重要原因,也使得他會力勸咸豐帝置國際公約於不顧,扣壓巴夏禮,導致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擴大化。

    咸豐爺是什麼樣的人?

    大清第七代皇帝!

    為什麼說到年代久遠時廣東人常說“咸豐年前的事”?

    東民間俗語意思:“古代”、“很久”的事。提示:1840年前為古代。解釋:清文宗咸豐皇帝,愛新覺羅· 奕寧(公元1831-1861年),咸豐皇帝一生跨越了古代和近代的分界。所以“咸豐年前”即代表“

    咸豐皇帝與戊午科場案

    戊午科場案為清朝咸豐八年發生的一場科舉舞弊案,因當年是戊午年而得名。考生羅鴻祀賄賂主考官柏葰的家人,企圖藉此考中舉人,最後事情被揭發,柏葰按律處斬。這次科場舞弊案與順治十四年的丁酉科場案和康熙五十年的辛卯科場案並列清朝三大科場舞弊案。

    綜上所述慈喜為何八位顧命輔政大臣只殺肅順

    一咸豐帝在世時肅順輔政皇帝整治朝綱使社會風清正氣。

    二咸豐帝逝世前留有八位顧命輔政大臣,透過前述肅順排列八位輔政之首其地位無人可及

    三.肅順輔政之間對慈喜勢力進行過打擊觸碰慈禧集團利益

    當然慈禧雖然只對肅順進行斬首而其他七位大臣結局也悲哀。

    慈禧斬肅順打擊七位輔政大臣後使慈禧既得利益集團掌握滿清政府大權使當時清政府更加腐敗無能

  • 2 # 良人一品

    1861年,咸豐皇帝駕崩,當時咸豐和慈禧等人為了躲避英法聯軍,逃到了承德避暑山莊,為了讓清朝得以穩定,咸豐皇帝臨終前欽命了顧命八大臣,可大家都知道,這些人後來全部被慈禧打壓,而八大臣之首的肅順更是直接被慈禧斬首,而且是推倒菜市口當眾行刑。

    咸豐皇帝死後,慈禧一心想著奪權,按理說肅順、載垣、端華、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個個都是她的絆腳石,為何她只偏偏殺肅順呢?原來早在慈禧跟著咸豐到承德避暑山莊的路上,慈禧就對他有了怨恨。

    可肅順卻不理睬慈禧,只說到了前面鎮子上看看,有好馬車再給慈禧換,然而到了鎮上肅順根本就忘記這件事了,慈禧又派太監去質問,結果肅順說就算有好馬車,也要跟皇后先換上,因為皇后比慈禧地位高,慈禧背肅順一說,只能在破舊的馬車上憤憤不平,一路搖晃到目的地。

    咸豐遠離皇宮,身體很快就不行了,慈禧從小能識文斷字,又幫咸豐生下了唯一的兒子,所以咸豐很喜歡她,有時就讓她幫助自己批閱奏摺,有時慈禧還能提出自己的見解,讓咸豐非常滿意,但肅順又來橫加一槓。

    清朝早年就規定過,後宮不得干政,慈禧代替咸豐批閱奏摺,這已經違反了祖制,肅順也早就看出,慈禧跟司馬懿一樣,是鷹視狼顧之人,咸豐病重時他就建議,可以效仿漢武帝"立子殺母"的做法,但咸豐畢竟太仁慈,而且同治帝當時還小,他又不忍孩子沒了母親,最終沒殺慈禧。

    不過肅順想讓咸豐殺掉自己,慈禧還是得了訊息,所以她更加對肅順恨之入骨,咸豐去世之前,為了大局著想,就任命了顧命八大臣,以肅順為首,但咸豐又擔心這些大臣會架空皇室,於是又給慈禧和慈安每人一枚金印,軍務事要兩宮太后都蓋上金印才有效。

    咸豐交代完後世,就溘然長逝了,慈禧非常聰明,她知道皇帝一死,肅順等人就要對自己下手,於是她打算先下手,在顧命八大臣中,慈禧就忌憚肅順而已,其他七人都是唯唯諾諾之輩,只要扳倒肅順,一切都好辦了。

    慈禧一邊忍隱不發,一邊聯合恭親王和慈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鬥敗了肅順,為了震懾另外的顧命大臣,慈禧便把肅順推到京城菜市口斬首,政治權力的鬥爭往往是殘酷的,殺人不見血,慈禧如果不殺肅順,恐怕肅順也不會放過她,從這個角度來說,也不能怪慈禧心狠手辣,你覺得呢?

  • 3 # 歷史課課代表

    嚴格的來說,辛酉政變之後,慈禧太后只殺肅順的說法並不嚴謹,因為在辛酉政變之後,八位贊襄政務王大臣之中,被殺的不僅是肅順一人,實際上還有兩個人,那就是怡親王載垣和鄭親王端華,只不過相對於肅順的菜市口問斬而言,載垣和端華的死法體面了一些,畢竟是皇族同宗,慈禧太后還是留給了這兩位政敵王爺最後的尊嚴,載垣和端華最終被賜獄中自盡,也算是留兩個全屍。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單單肅順被斬首示眾呢?慈禧太后為何如此痛恨他?這裡面其實是有著深刻的原因的:

    首先、肅順是八位贊襄政務王大臣中的核心:

    咸豐皇帝在臨終前授予八位大臣贊襄政務王大臣的身份為的是在自己百年之後,這八位大臣能夠齊心協力輔弼幼主。根據咸豐皇帝的遺命,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為贊襄政務王大臣,從這個排名之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八位大臣中,肅順非但沒有排名首位,甚至還被排在了額駙景壽之後,在八大臣中位列第四,這實際上是與當時的身份和官位有關的。怡親王和鄭親王是世襲鐵帽子王,地位尊崇,景壽為道光皇帝的女婿,屬於外戚,因為與皇家沾親帶故,欽此排名也在肅順之前。但是片名的前後並不能說明權力的大小,肅順雖然在八位大臣中排名第四,但是實際上在八位大臣中,肅順hi排在首位的,八大臣中實際上也是以肅順為核心,通常八大臣草擬的詔書都是由肅順擬定,鄭親王和怡親王透過,而景壽則基本沉默不言,沒有意見。因為肅順是事實上的八大臣之首,並且在八位顧命大臣中,肅順的權力也是最大的,因此對於慈禧太后而言,也是威脅最大的一位,所以也集中了慈禧太后對於八大臣的所有仇恨於一身。

    其次、肅順曾在咸豐帝臨終前建議殺掉慈禧:

    肅順最為慈禧太后所忌恨的一點就是他曾在咸豐皇帝病重之時進言建議殺掉當時還是懿貴妃的慈禧太后。據說當時咸豐皇帝已經病重,因此便開始籌謀佈局自己死後的政治格局,再一次召肅順覲見時候,病重的咸豐皇帝隱約之間向肅順透露了對於自己那位熱心於權力,熱衷於朝政的懿貴妃的深深的擔憂。肅順深知懿貴妃為人,一直以來懿貴妃幫助咸豐皇帝批閱奏章,幹於朝政的種種作為都為肅順所不齒,因此在咸豐皇帝表現出這種擔憂之後,肅順便當著咸豐皇帝的面建議其效仿漢武帝行“鉤弋之事”。

    所謂的“鉤弋之事”指的就是漢武帝晚年擔憂自己去世後,太子劉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幹於朝政而將其賜的故事,肅順此舉實際上是想一勞永逸的解決懿貴妃,但是咸豐皇帝擔心懿貴妃死後,性情溫和的皇后慈安無法駕馭震懾八位大臣,尤其是不能制衡肅順,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出現清初時期多爾袞、鰲拜那樣欺凌幼主的跋扈之臣,鑑於此,咸豐皇帝最終沒有賜死懿貴妃。但是事情沒有不透風的牆。咸豐皇帝與肅順的這段對話被咸豐皇帝身邊的御前太監安德海完整的記憶下來並將其一字不差的轉告了懿貴妃。我們可想而知,面對一個要殺了自己的人,性格強勢報復心強的懿貴妃該有什麼樣的恨,慈禧想殺肅順,實際上就是在這時候開始的。

    第三、肅順為庶出,相對於載垣和端華而言出身不高:

    肅順之所以沒有被像載垣和端華那樣賞賜一個體面的死法,這裡既有慈禧太后對他的仇恨之外,實際上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肅順的出身沒有載垣和端華高貴,鮮為人知的肅順與端華為同父異母的兄弟,端華位其父鄭親王嫡出的王子,而肅順則是其父的一名小妾所生的庶出之子。古代嫡庶有別,肅順這樣的身份實際上不足以被慈禧太后單獨挑出來問斬,這實際上也是慈溪太偶對於肅順的一種譏諷和羞辱。慈禧太后要表明的就是這樣的一個罪臣是沒有資格享受皇家的恩典的。

  • 4 # 東方大史

    在咸豐皇帝死後,對於慈禧而言,顧命八大臣確實是礙手礙腳,但慈禧並不是只殺了肅順,還有兩位親王被逼自盡。

    顧命八大臣

    咸豐十一年七月,清朝皇帝咸豐病逝,臨死前立皇子載淳為帝,即後來的同治皇帝,並設立顧命八大臣,以幫助年幼的同治皇帝管理國事。

    而這顧命八大臣分別是:

    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御前大臣景壽、協辦大學士肅順,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

    這八位大臣輔佐同治皇帝登基之後,又對兩位皇太后加封號,之後又極力打壓恭親王奕訢和僧格林沁,還反對慈禧垂簾聽政。

    要知道此時朝堂之上分為三大勢力,一是顧命大臣一派;二是恭親王奕訢和僧格林沁一派;三是慈禧一派。

    而八大臣一下子就將朝中剩餘的兩大勢力全部得罪了,結果導致慈禧和恭親王聯手對抗八大臣。

    祺祥政變

    在咸豐十一年十月,肅順在護送咸豐遺體回北京的路上,就遭到了秘密逮捕。

    慈禧掌權之後,將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責任全部推卸給八大臣。

    之後肅順第一個被處斬,隨後怡親王載垣和鄭親王端華被逼自盡,其餘四位大臣全部革職。

    這場權力的鬥爭,最後以慈禧大獲全勝宣告終結。

    慈禧為何只公開處決肅順

    肅順是顧命八大臣之首,還是皇室宗親,卻是唯一一個被公開處斬的顧命大臣。

    要知道其餘兩位親王只是被逼在家中自盡,剩下的四位軍機大臣也只是革職流放。

    只有大學士肅順下場最慘,這又是為何?

    肅順曾建議咸豐處決慈禧

    肅順曾多次在咸豐皇帝身邊暗示慈禧野心勃勃,將來肯定會把持朝政,因此他建議提前處決慈禧,以絕後患。

    但這件事洩露了風聲,咸豐皇帝還沒有被肅順說動,慈禧就已經知道了肅順的密謀,這讓慈禧大為惱怒,在慈禧宮變成功後,自然不會放過肅順。

    肅順既是皇室宗親,還是有能力的大臣

    肅順是皇室宗親,而且很有能力,他極為重視漢臣,併為朝廷舉薦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等清末名臣。

    他還親自處理科舉貪汙案,整頓官場腐敗之風,可以說他是一位有抱負,也有能力的大臣。

    咸豐八年,在英法聯軍侵華之後,俄國也趁火打劫,出兵黑龍江搶佔璦琿,並強迫清政府簽訂《璦琿條約》。

    咸豐九年,肅順奉命與俄國重新劃分國界,俄國大臣還想要訛詐清朝,但肅順不為所動,甚至揚言不惜出兵與俄國一戰,這種強硬的態度確實打壓了俄國的囂張氣焰。

    總得來說,正是因為肅順有能力,所以肅順死的才最快,而且他還是皇室宗親,在朝中威望極高,如果不處死他,他很有可能會再次發動政變推翻慈禧。

    因此慈禧才下令公開處決肅順,並逼剩餘的兩位親王自盡。

    顧命大臣中的皇室成員全部被處決,剩餘的四位軍機大臣很難再東山再起。而且慈禧也擔心將八大臣全部處死會釀成大亂,畢竟這八位大臣在朝中根基深厚,不殺他們也有利於安撫朝臣。

  • 5 # 畫素說

    咸豐晚期因身體原因,給了慈禧參政創造了一個有利的條件,而且自慈禧手握硃筆為咸豐代批奏摺之時,就已經算是參與朝政了。但以肅順為代表的權臣勢力必定會參與權力之間的角逐,並一度將慈禧逼入險境,所以他們之間註定“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所以在咸豐皇帝死後,慈禧發動辛酉政變,第一個開刀的自然就會是肅順,但肅順也是鐵骨錚錚的一個漢子,被磨爛了舌頭和牙齒,雖血流不止卻依舊破口大罵不停,挺直腰桿寧死不跪,最終被打斷了雙腿,跪下被執行死刑,這一點不由得讓我們敬佩不已。

    肅順又何以落得如此下場?只因他得罪慈禧太深太深!1)致使慈禧失寵

    這一點就比較有趣了,但這一點也只是存在野史中,據記載,有一次肅順為了討咸豐皇帝開心,便找了八個江南大美女送給了咸豐皇帝,咸豐歡喜的不得了,自然也就冷落了慈禧、慈安她們,可能一開始肅順本意並不是針對慈禧,僅僅只是為了討皇帝歡心,但也因此在慈禧內心埋下了仇恨。

    2)建議咸豐“立子殺母”,差點害死慈禧‘

    在慈禧為咸豐誕下皇子後,肅順為了防止以後外戚干政,便向咸豐皇帝提出效仿漢武帝“立子殺母”的做法,可是咸豐這個人啊心軟,想到自己小時候就喪母的情景,不由心頭一酸,在加上自己僅有這一個兒子,不忍心他像自己一樣,自幼便沒了母親,慈禧這才躲過了一劫。

    其次是咸豐以為自己還年輕,還有個幾十年可以活,兩者結合便不在理會肅順這件事了,還在酒後把“立子殺母”這件事情說給了慈禧聽,慈禧聽後更是把肅順恨入了骨。

    3)權力的角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咸豐皇帝在去世之前,安排包括肅順在內的八名輔臣的同時,為了保證自己年幼的兒子能坐穩皇位,同時還給了慈禧和慈安一人一枚金印,用以防止權臣亂政。

    原本咸豐皇帝這樣的安排,可以說是天衣無縫的,但是他低估了人的野心,咸豐皇帝前腳剛走,肅順就帶著其他七位輔臣,逼迫慈禧與慈安交出金印。

    但慈禧、慈安兩宮太后也並非軟柿子,以肅順等人“違抗咸豐皇帝遺照”為由,將這八大輔臣給喝退了,兩股勢力之間,誰也拿誰沒有辦法,至此二人的矛盾到了一個不可調節的一個地步,所以慈禧必殺肅順。

    所以後來慈禧邊聯合六王爺奕訢發動辛酉政變,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政權,同時將肅順拿下,此後清朝進入了為期進近半個世紀的“慈禧時代”。

  • 6 # 與君共鳴

    大家可能不熟悉肅順這個人,晚清宗室、權臣,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七世孫,鄭慎親王烏爾恭阿第六子。自道光中期歷任御前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深為咸豐帝信用,與其兄鄭親王端華及怡親王載垣相互倚重,煊赫一時,太平天國時期肅順向朝廷推薦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燾等漢族官員,為平定太平天國、同光中興網羅了人才,鞏固了清政府,促使太平天國滅亡。慈禧老派守舊封建,自私自利,而肅順從一句話中表現:太平天國時期,他向咸豐皇帝建議重用漢臣,咸豐皇帝“如果重用漢人,祖治不許,這樣做,恐有麻煩呀”肅順說“正是這樣人誤國,當今天下,長毛日益猖獗,若仍安於守舊,則有用之人日益減少,到時長毛攻入北京,更對不起列祖列宗了”,這句可以看出此人比較開朗,明事理,實大體,遇事臨危不亂,棄就格新,是屬於進步派。當然與慈禧太后的黨派不同流合汙,侵害了慈禧一派利益,仇人見面分外眼紅,肯定咸豐皇帝一死,下一個死的就是肅順了。

  • 7 # 一起讀通鑑

    作者的提問與歷史真相不符,肅順被斬立決,載垣、端華賜死9月5日,恭親王奕訢以奔喪為名趕赴熱河,與慈安、慈禧秘密聯絡,謀劃政變。9月14日,山東道監察御史董元醇奏請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並派近支親王輔政。被八大臣以我朝“向來無皇太后垂簾聽政之禮”駁回,雙方激烈辯論。奕訢在北京爭取到了外國勢力的支援,拉攏大學士桂良、賈楨、周祖培、戶部尚書沈兆霖、刑部尚書趙光,並得到在京畿握有重兵的欽差大臣、兵部侍郎勝保和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的支援。10月26日,咸豐帝的靈柩從熱河承德起運回京,葉赫那拉氏暗使計策,故意讓肅順護送梓宮後行,自己和載淳先期到達北京,隨即召見奕訢安排政變事宜。11月2日,下詔逮捕載垣、端華,派醇郡王奕捕獲尚在密雲的肅順。肅順被捕時大罵道:“悔不當初治此賤婢!”被押回宗人府,見載垣、端華斥責道:“若早從吾言,何至有今日?”11月3日,命奕訢為議政王,在軍機處行走,並以桂良等五人為軍機大臣。11月8日,詔載垣、端華賜死,肅順斬首;其餘五人撤職,穆蔭發配軍臺,景壽則保留公爵及額駙品級。11月11日,載淳正式即位,至此慈安、慈禧和奕訢實質掌握了清中央統治權。兩位太后廢除八大臣原擬年號“祺祥”,改明年為“同治”元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豐田漢蘭達汽車音響怎麼改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