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古今寶鑑

    幹過宗教信仰機構的後勤來(寺廟和尚主要負責打雜),也做過拾荒者,乞討者。總的來說是個可憐的無固定職業盲流。

  • 2 # 雲南顧律師

    朱元璋於元朝天順帝天曆元年(1328年)出生在安徽省鳳陽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朱元璋自幼貧寒,小時候是個放牛娃,家中沒有土地,只能幫地主家幹活。父母兄長死於瘟疫後,朱元璋進入皇覺寺當了和尚,兼任清潔工、倉庫保管員、添油工。入寺不到二個月,因荒年寺租難收,寺主封倉遣散眾僧,朱元璋只得離鄉為遊方僧。25歲時才正式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暴政,郭死後統率郭部,任小明王韓林兒的左副元帥。

  • 3 # 東察

    朱元璋:

    出生於元朝元文宗天曆元年九月十八(公曆1328年10月21日)丁未時,漢族,濠州(今安徽省鳳陽縣東)鍾離太平鄉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這也是朱元璋的第一名字的由來.

    朱重八祖籍:江蘇徐州沛縣 《明史.太祖本紀》稱朱重八“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即:先從沛縣遷至江蘇南京句容,後再遷江蘇盱眙,最後定居於安徽鳳陽.《明實錄》、《天潢玉牒》等史籍中也有類似記載. 泗州即今天的江蘇盱眙以及安徽泗縣.南京明孝陵也有明確記載,所以朱重八祖籍出於漢高祖之地.(注:明史說朱重八遠祖居沛,後徙泗州等地,父後在濠州定居.)

    他自幼貧寒,父母兄長均死於瘟疫,孤苦無依,入皇覺寺(位於鳳陽城西門外)為小沙彌,兼任清潔工、倉庫保管員、添油工.入寺不到二個月,因荒年寺租難收,寺主封倉遣散眾僧,朱重八隻得離鄉為遊方僧.後於至正八年又回到皇覺寺.

    因其友湯和(疑似)的一封信,參加了起義軍,並改名“朱元璋”意為誅(朱)滅元朝的璋(璋,一種武器).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暴政,在郭子興手下,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因此郭便把養女馬氏嫁與了他,軍中稱之為“朱公子”.郭死後統率郭部,任小明王韓林兒的左副元帥.接著以戰功連續升遷,至正十六年(1356年)諸將奉朱元璋為吳國公.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即吳王位.

  • 4 # 建設者築跡

    朱元璋在從軍之前在皇覺寺做過和尚,

    元朝末年,政治黑暗,統治者對漢人的壓榨變本加厲,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十分尖銳,再加上天災不斷,走投無路的老百姓只得鋌而走險。至正十一年五月,韓山童和劉福通在潁州揭竿而起,義軍士兵們頭戴紅色頭巾,作戰勇猛,被稱為紅巾軍。韓山童被推舉為明王后,不到幾個月,各地便紛紛響應。至正十二年正月,不滿元朝統治者剝削的漢人地主郭子興聯合孫德崖等人起兵造反,數萬百姓積極響應義軍,不久便攻下了濠州。在兒時夥伴湯和的邀請下,朱元璋決定離開皇覺寺前往濠州投軍。

    最終在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和之前寺廟裡面僧侶的關係匪淺,很多和尚也時不時的來討好朱元璋。朱元璋見他們確實還有本事,就讓他們還俗來朝廷裡任職。朱元璋讓和尚來朝廷做官的這件事情傳開之後,受到很多儒士大夫的反對,其中士大夫李仕魯就因反對這件事情而丟了性命。

  • 5 # 海洋論車

    朱元璋

    明朝開國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

    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

    漢族

    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後改名為“元璋”。

    明朝開國皇帝,年號洪武。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

    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名應天。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為號召,舉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統治。

    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同年秋攻佔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

    又平定西南、西北、遼東等地,最終統一全國。

  • 6 # 紀錄影像

    朱元璋出身布衣,原名叫朱重八,10幾歲時和小夥伴們為地主劉德家放牛,到了20歲當乞丐和撞鐘做和尚。25歲時加入了郭子興的紅巾起義軍,經過15年的打拼,40歲在南京稱帝,朱元璋終成正果。

    河南當地流傳著一個關於朱元璋小時候的故事:

    朱元璋的父親很窮沒有錢娶媳婦。當地有個女的從小待在深山裡面無名無姓,而且長得很醜像一個沒有進化完成的大猩猩。朱元璋父親為了傳宗接代就和這個女人結合了,生下了朱元璋。朱元璋從小聰明伶俐,深得村裡人喜歡。朱元璋家裡很窮,為了討生活天天要去給地主家裡放牛放羊。

    一日朱元璋把牛羊趕在上山吃草,獨自一人躲在了上山一塊巨石頭下面睡覺。巨石好比一個龍頭俯視著大地,巨石下面是一個大水坑,水坑雖然處於高山之上,但是水源不斷、水草茂盛。朱元璋正睡著聽見巨石上面有人對話,說:“此地果然是個風水寶地,得此地者的天下。

    朱元璋一看是兩個仙風道骨的老者說完就駕鶴而去,他並沒有在意,只覺得今天算是遇到了神仙。話說這件事過去幾年,朱元璋都快要忘記的時候有一件事讓他意識到了什麼。當時周邊有個算命先生,精通周易命理。朱元璋還是在巨石附近放羊,發現這個算命先生在附近轉悠了幾天,然後在巨石下面的水坑四周插了幾根棍子就離開了。

    第二天村裡再說這個算命先生夜裡突然死了,這個算命先生沒有兒子只有幾個義子。幾個義子按著算命先生的要求,準備明天把他下葬。這時候朱元璋彷彿觸電一般,想起以前神仙的對話。他先去山上把算命先生插的木棍子移到了水坑旁邊的水窪附近。然後趁著夜色回家給她的母親說自己的一隻羊丟了,讓母親幫忙上山去找。他娘二話 不說跟著他上山了,他把他娘騙到了水坑出。然後一把把他娘推了進去。他正準備把他娘埋了,突然間電閃雷鳴,巨石夾雜這泥土滾在了水坑裡。朱元璋回家一頓痛哭告訴他 爹,巨石把他娘壓死了。他爹傷心了一陣子,也沒有懷疑朱元璋。後來算命先生安葬在附近,他的義子是徐達、湯和、周德興等人。

    朱元璋的兩大功勞:

    1、推翻元朝,振興國家。朱元璋生於貧困之中。起初,他當然沒有當皇帝那樣的政治野心。因此,錢穆先生說:“歷史上最誠實的人是劉邦和朱元璋。”在蒙古人民征服中國的九十九年中,漢人一直是二等公民,受到了恥辱。朱元璋重建漢族,復興中國。

    2、制定了很多的標準和規定,不僅奠定了明朝近三百年的政治基礎,而且延續到清朝,等於朱元璋一人奠定了未來500多年政治規範和維權運作的方式。

  • 7 # 洪果果

    朱元璋是個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最奇之處在於他從一個社會最底層的農民、一個遊方僧成為皇帝,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徹頭徹尾出身底層的皇帝。是什麼成就了朱元璋,他又是怎樣開創了一個延續277年的大明王朝?這樣一個開創一代帝業的皇帝,他的出身究竟怎樣?他究竟又為何曾經出家為僧?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他的屬下揣摩他的心理,要為朱元璋立家譜。於是,歷史上就流傳著各類版本的朱元璋家譜,更有家譜表明,朱元璋的祖上是宋代理學家朱熹,事實是否真是如此?

    在傳說和野史中,對於朱元璋的出生地,有著很多的說法,那麼,朱元璋究竟是哪裡人?

    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為何曾經一度為僧?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極為少見的,朱元璋究竟有著怎樣的原因和特別的經歷呢?

    朱元璋身在寺院,多年如一日,本該不問世事,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致使朱元璋離開寺院,從軍而去,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華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毛佩琦教授,將與我們一同開始一段新的歷史之旅,撥開大明的歷史迷霧,尋找事實真相。

    (全文)

    (看到明朝十七位皇帝的說法,很多觀眾或許會疑惑不解。明朝不是隻有十六位皇帝,怎麼又會多出一位呢?是歷史記載有什麼錯誤?還是又有了新的發現?華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毛佩琦教授將與我們一同揭開明十七帝疑案的第一疑案,再現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前世今生,揭秘他身世的四大謎團。)

    各位朋友,今天我們開始講《明十七帝疑案》。為什麼我們說是十七帝呢?我想有這幾方面原因。第一個,明朝建都於南京。只是到了永樂十八年以後,明朝才遷都北京,最後確定北京為明朝的首都是在正統年間,這是第一條。第二條呢,就是明朝實行的是兩京制度。明朝遷都北京以後,南京作為一個政治、經濟的中心並沒有取消。北京是京師,南京是陪都,仍然是一個很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因此,在明朝末年,李自成軍隊攻克了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而死,清朝軍隊進入北京,佔領北京城,明朝還不能算做滅亡。第三點,在明朝北京陷落以後,江南的大片土地仍然在明朝的勢力控制之下。明朝的軍隊和大臣們又在南京擁立了一個叫做“弘光帝”這樣一個皇帝,年號叫做“弘光”,我們稱他做弘光帝。這個弘光帝他仍然是明朝各派勢力,各個宗室都承認的正統的中央政權。弘光帝的政權結束了,明朝才算滅亡。這樣,把最初在南京建都的朱元璋和在南京做皇帝的建文帝和在北京朱棣明成祖以後的幾個皇帝再加上在南京的弘光帝,這樣正好是十七帝。因此我們說,明朝是多少位皇帝呢?是十七帝。明朝的滅亡是在什麼時候呢?是在公元1645年。它全部的時間是多少年呢?是從1368年到1645年,這樣是277年。

    (當我們解決了這樣一個困擾我們的疑問之後,277年王朝的風雲變幻以及17位帝王的命運浮沉也將漸漸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而第一位走進我們視野的就是這位顯赫而奇特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少有的皇帝。不僅是他治理天下,他的方法、策略少有。他的出身奇特,也是少有的。他是從赤貧,社會最底層,成功地登上帝座,建立一個輝煌的皇朝。延續了二百餘年。這樣一個大明皇朝的皇帝。以前也有出身底層的皇帝:劉邦。劉邦是亭長,也是地方的小官吏。朱元璋不同,沒有尺寸之地。他的出身十分奇特,為什麼這樣一個赤貧的,出身的普通人,能夠最後登上帝座呢?他的身世有什麼暗藏的秘密嗎?

    我們先講他的出身地之謎, 大家知道有一個流傳非常廣的民謠,這民謠寫道,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鳳陽花鼓》。第三句就說了朱元璋的出生地,出身之地。自從出了朱皇帝,那就是鳳陽出了朱皇帝,他的出身之地沒有爭議,但是有的朋友就問,我可看到一些材料說,朱元璋不是生在鳳陽,是生在泗州盱眙,江蘇蘇北。這個地方還有朱元璋的祖陵在那裡。為什麼朱元璋的出生地,會有這樣的爭論呢?我們查一下最早的記錄,按照朱元璋本人,最早的說法,我生在濠州之鐘離,就是安徽鳳陽,沒錯啊,但是到了明朝中後期,到了清朝以後,就出現了泗州盱眙的說法,為什麼呢,怎麼這麼容易就混淆了,這兩個地方,我們在往前推,查一查《元史》,《元史》上記載,泗州盱眙是屬於安豐路,《元史》的,《地理志》上寫的,安徽的濠州鍾離呢,在元朝的時候屬於淮安路,所以在朱元璋的時候,這兩個地方,根本不能混淆,為什麼到了中後期,就混淆了,後來就混淆了呢?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後,他提高了他老家的地位,他把他的老家,建立成了中都,而且稱為鳳陽府,這個鳳陽府,不僅包括鍾離,濠州鍾離,而且把泗州盱眙,也納進來了,所以這一大片都是鳳陽,而泗州盱眙,又有朱元璋的祖陵,所以就容易造成混淆,我們怎麼判斷呢?我們根據朱元璋自己的回憶判斷,朱元璋說,他的父親從泗州盱眙,遷到濠州鍾離之東鄉,在五十歲的時候,“而眹生焉”,有沒有盱眙這一說呢?有,當時他父親,是從泗州盱眙遷過來的,遷到了濠州之鐘離,就是安徽鳳陽,在五十歲的時候,生了朱元璋,後人把這兩條,這兩個地方弄混了,但是我們以朱元璋,自己的說法為準,確認他生在安徽的鳳陽。

    (在剛才的那首歌謠中,我們聽到了這樣一句話,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為什麼一位開國皇帝,反倒使他的老家,十年到有九年荒呢?歷史真相果真如此嗎?)

    實際上,這和朱元璋當皇帝以後,實行的一項政策有關係。大家知道,這首歌,這首歌謠什麼人唱,一般都是打著鳳陽花鼓,流浪的乞丐唱,他們是從哪裡來的。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他學習漢高祖當年,把齊、楚、十萬戶富民,遷移到關中,充實關中的地區,這個做法,(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呢,就把江南富戶,15萬戶遷到鳳陽,鳳陽這個地方,是他老家啊,老家不能貧窮,不能沒有有錢有勢的人,他就把江南富戶,十幾萬戶都遷到鳳陽周圍,鳳陽是中都,一定要讓它有強大的,經濟基礎,顯得非常繁榮,加強他老家的勢力,但是這些人來到鳳陽以後,並不安心啊,離開江南富庶之地,到了安徽貧窮之地,經常想家,又不敢明著回去,怎麼回去呢?一路裝扮成乞丐要飯,討要回到老家探望,這樣就有一句話,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是不是荒年,他們都要回家探望,經常回家探望,這種情況就發生在,朱元璋做皇帝以後,所以民謠就留下來這一句,“十年倒有九年荒”。

    (在華人的傳統中,一貫重視修家譜,尤其是要在家譜中,寫下一些光宗耀祖的名字,以顯示家族的顯赫,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更是不會例外,但朱元璋的家譜,卻奇特得出乎人們意料,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那麼朱元璋的家譜,究竟有什麼不同,他又為什麼,要這樣寫他的家譜呢?)

    朱元璋家譜之謎,朱元璋的家世怎麼樣呢?他做了皇帝以後,也有的臣下,揣摩朱元璋的心理,想給他找一個輝煌的祖先,他們找到了誰呢?找到了宋朝的大官僚,大學者朱熹,這個朱熹做過大官,又是一個大學問家,在中國歷史上很有影響,如果朱元璋祖上,有這麼一個人,他也很有光彩,朱元璋說,不用,我就是我,我就是朱元璋,我們家非常窮,我要原原本本地,把我的出身告訴大家,朱元璋他們家,什麼情況呢?他的先世住在,江蘇金陵的句容,從金陵句容,遷到了泗州的盱眙,又從泗州的盱眙,遷到到了濠州鍾離,就是遷到了鳳陽,他的家當時什麼情況呢?他曾經讓儒臣,給他寫他家庭情況的,回憶的文字,儒臣寫了以後,(朱元璋)不滿意,再寫以後,(朱元璋)還不滿意,兩次寫他的家史,(朱元璋)都不滿意,於是(朱元璋)自己,親自執筆回憶他的家史,這個家史記載在,《御製皇陵碑》上,《御製皇陵碑》在哪裡?在現在的安徽鳳陽的皇陵,前不久我們到了,安徽鳳陽皇陵,看到了皇陵碑,我們身後的這個碑,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御製皇陵碑》,我們所在的地方就是皇陵,在皇陵碑上,朱元璋,想到他過去的生活,寫到,昔我父皇,寓居是方,農業艱辛,朝夕彷徨,--朱元璋《御製皇陵碑》。那麼“是方”在哪兒呢?就是指的這塊土地,皇陵碑碑文,記載了(朱元璋)的歷史,皇陵碑文怎麼寫的呢?予時秉鑑窺形,但見蒼顏皓首,忽思往事之艱辛。況皇陵碑記,皆儒臣粉飾之文,不足為後世子孫戒,特述艱難,明昌運,俾世代見之。--朱元璋《御製皇陵碑》,這幾句話什麼意思?他說,我經常拿著鏡子,看自己的模樣,“予時秉鑑”拿著鏡子,“窺形” 看自己,“但見蒼顏皓首”面目蒼老,“皓首”白頭髮,“忽思往事之艱辛” 想到往年的艱辛,可是我想到往事艱辛,儒臣們不是這樣,他給我回憶的時候,都給我把過去的生活,粉飾了,沒有實事求是地說出來,沒有把我的苦難,告訴後世子孫,不能夠作為他們的借鑑,我要原原本本地說,我是怎麼樣出身,怎麼樣一步一步成長,那麼朱元璋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呢?

    碑文接著寫,昔我父皇,寓居是方,農業艱辛,朝夕彷徨。--朱元璋《御製皇陵碑》 說過去我的父親,就在這個地方住,“寓居是方”“農業艱辛”做著艱苦的農業生活,“朝夕彷徨”早晚都沒有依靠,不知道要做什麼好。朱元璋小的時候,家裡沒有土地,他給別人去放牛,但是這個小放牛童,是非常聰明的,關於朱元璋小的時候,有一些傳說,說朱元璋小的時候,和一群小孩放牛,他們經常做遊戲,朱元璋是這些小孩子們的頭,是小領袖,跟他一起放牛,都有什麼人呢?有湯和這些人,湯和比他大三歲,一起放牛,他們裝扮成在朝廷當中,朝拜的情況,朱元璋用這個車的幅板,做成朝天冠,用散板做成芴板,大家朝拜朱元璋,山呼萬歲,還傳說,沒有金鑾殿,坐在哪兒呢?沒有寶座怎麼坐呢?他就把割草的籃子摞起來,在上面朱元璋坐上,大家朝拜,幾個孩子都往上去坐,坐上去就摔下來,只有朱元璋坐上去穩穩當當,大家朝拜,這些小孩子們,包括湯和,都信服朱元璋,(朱元璋)是他們的小領袖,以後湯和也是重要人物,我們還要說,就在朱元璋17歲的時候,他家鄉,現在的安徽鳳陽遭了大災,什麼災呢?先是旱災,緊接著是蝗災,蝗災過後是瘟疫,父親、母親、(大哥), 先後死去,無處掩埋,朱元璋跟他(二哥),一起去求田主,別人的土地不能讓他掩埋,田主對他說,呼斥昂昂,這是在《御製皇陵碑》,寫的詞彙,我們身後的這個土坡,就是明朝的皇陵所在,當年朱元璋一家幾口人,在蝗災、旱災當中,死去以後,沒有地方埋葬,田主對他“呼斥昂昂”,他得到田主哥哥的照顧,最後才埋在這裡,當時是什麼情況?當時是一片荒土。

    朱元璋父母埋葬的時候,情況非常悽慘,葬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餚漿--朱元璋《御製皇陵碑》,這幾句話什麼意思呢?“葬無棺槨”,沒有棺材,埋葬的時候,身上蓋著件破衣服,“體被惡裳”,“浮掩三尺,奠何餚漿”,拿三尺浮土把他掩埋了,沒有任何吃的,任何喝的東西,給父母供奉,墳前都要擺一點,果品、食品、點心供奉先人,祭奠先人,沒有,“浮掩三尺,奠何餚漿”,非常悽慘。

    (在中國歷史上,真正當過和尚的皇帝並不多,而朱元璋就是其中一個,而且一當就是四五年,是什麼原因,讓朱元璋走進佛門,是他歷經世態炎涼,看破紅塵了,還是他雄心泯滅,遁入空門,朱元璋出家之謎。)

    做和尚的原因,有一些傳說,一種傳說,說是朱元璋生下來以後,不能吃東西,小孩一般生下來以後,馬上就要吃東西,但朱元璋不會,他的父母非常著急,父親就去請大夫,到了大夫,到了醫生那裡,醫生沒有辦法,不得而已,又返回家,在回家的路上,遇見了一位道士,這道士說,先生,您幹什麼去了?他說我家生了一個小孩,不能吃東西,我非常著急,請大夫了,大夫也說沒辦法,道士說:不用著急,這個孩子命很大,到了午夜子時,這孩子就能吃東西,他父親將信將疑,說如果照您說的,我的孩子,到了午夜能吃東西的話,長大了我就讓這個孩子,出家當和尚,(朱元璋父親)許這個願。於是後來,朱元璋當了和尚了,這是一個鋪墊,一種說法。

    按朱元璋在,《御製皇陵碑》中,寫的情況,沒有這麼浪漫,碑中怎麼寫的呢?“既葬之後,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計不張。孟嫂攜幼,東歸故鄉”--朱元璋《御製皇陵碑》。說安葬了父母以後,“既葬之後,家道惶惶”,我們的家境,仍然是沒有辦法,“仲兄少弱”,“仲兄” 老二 二哥,“少弱”,年紀不大,“生機不張”,也沒什麼生計啊,“孟嫂攜幼,東歸故鄉”,大嫂帶著兩個孩子,回了孃家,大哥這個時候也死了,他的哥哥,父母都死了,災荒瘟疫並沒有過去,旱災以後是蝗災,蝗災以後是瘟疫,碑文當中寫道,“值天無雨,遺蝗騰翔。里人缺食,草木無糧。予亦何有,心驚若狂”--朱元璋《御製皇陵碑》,糧食都吃盡了,草木都吃盡了,我有什麼呢?“予亦何有”,我沒有呀,沒有,“心驚若狂”,我們當時心急得要發瘋了,貧窮,沒有飯吃,皇陵碑繼續寫道,“兄雲此去,各度凶荒。我為兄哭,兄為我傷。皇天白日,泣斷肝腸”,--朱元璋《御製皇陵碑》,我對哥哥說,我們就此分手吧,大家度過這個荒年,他為哥哥哭,哥哥為他傷心,光天化日之下,各奔東西,他哥哥走了以後,沒有別的辦法,在百般無奈的情況下,朱元璋入寺當了和尚。皇陵碑有這樣幾句話,“兄弟異路,哀動遙蒼。汪氏老母,為我籌量,遣子相送,備禮馨香,空門禮佛,出入僧房”--朱元璋《御製皇陵碑》。兄弟分手了,悲痛感動了上蒼,感動上蒼也感動了,鄰居一個汪母,汪媽媽,汪媽媽備了一份禮物,讓她孩子到寺廟求人,到寺廟裡送禮,要求寺廟的主人,留下朱元璋當和尚,這時候朱元璋,才走上了為僧之路,朱元璋當和尚,是萬般無奈,走頭無路,並不像傳說當中,說的那麼浪漫,朱元璋在寺廟裡頭,每日做功課,唸經書,最重要的是有飯吃,因為他就是為了吃飯,才到寺廟裡,但是,因為周圍都鬧災荒,寺廟也不能夠維持長久,剛過50天,寺主就把和尚們,叫到一起,告訴大家,廟裡頭沒有吃的了,大家四處雲遊,從此朱元璋託著一個缽子,四處雲遊。

    雲遊的生活,也是非常艱苦,皇陵碑怎麼寫的呢?是這樣兩句話,”突朝煙而急進,暮投古寺以趨蹌,”--朱元璋《御製皇陵碑》,說早晨起來,走在路上,看見哪家煙囪裡,冒煙著火了,一定是這家做了早飯,或者做了飯了,要趕到人家吃飯的時候,去要一口吃的,如果去晚了,要不著了,所以是,“突朝煙而急進”,趕快走,“暮投古寺以趨蹌”,晚上投奔寺廟好歇腳啊,不能在荒天野地裡睡覺,但是一身疲憊,又沒有歇腳之處,儘管很累,但還是踉踉蹌蹌,投奔寺廟,他在外面雲遊,經常是月夜、寒風、霜雪,皇陵碑怎麼寫的呢?有這樣兩句話:“仰穹崖崔嵬而倚碧,聽猿啼夜月而淒涼”--朱元璋《御製皇陵碑》。靠在山石上,看著高高的山峰,看著天空,月亮照在身上,想著父母,天人異路,猿猴叫著,淒涼、寒冷、無依無靠,如同漂蓬,朱元璋原原本本,把他當和尚,當遊方僧的艱苦生活,寫在《御製皇陵碑》上,朱元璋就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一雲遊就是三年之久,三年之後,朱元璋又回到了寺廟,做他的和尚,這三年的雲遊,對於朱元璋來說,很重要,長了見識,有了經歷了,他知道如何在,最艱苦的條件下,開出一條生路,知道怎麼樣待人接物,知道怎麼樣和社會相處,朱元璋可以說,在他的智力身心上,有了一個很重要的飛躍。

    (如果朱元璋,每日只是如此地,在寺廟中讀書、掃地,或許佛門會多出一位高僧,但命運之手,卻把朱元璋推上了,大明王朝開國皇帝的寶座,從一個普通的和尚,到一代帝王,他們之間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那麼,究竟是什麼奇蹟,改變了朱元璋的人生命運?朱元璋身世之謎四,從軍之謎。)

    朱元璋做和尚,平靜的生活,有一天被打破,一個人帶了一封信,送給朱元璋,什麼人,湯和,剛才我們說小的時候,他們一起放牛,湯和比他大三歲,這些人都把朱元璋,看成他們的小領袖,他們的頭。郭子興起義以後,湯和帶著家鄉的十幾條漢子,投了郭子興軍中,湯和投了軍,他必然想到,小的時候他們的小領袖,他很信服朱元璋,他很自然地就想到朱元璋,把他請到軍中來,朱元璋就接到了,這樣一封信,這封信在朱元璋心裡,是起了軒然大波,一時不知如何是好,怎麼辦呢?在他地回憶中,也有一段話,“既憂且懼,無可籌詳”,說既擔心也害怕,拿不出辦法來,怎麼辦?與知者相商,與他的知心的人,商量商量吧,大家可能會問,說湯和讓你去,你就去吧,這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嗎?不是,形勢非常複雜,紅巾軍起義之初,軍隊並沒有嚴格的紀律,到處搶掠燒殺,用朱元璋自己的回憶,燒殺的情況非常慘,是屋沒有一個完整的椽子,牆沒有一垛完整的牆壁,四處殺人,“焚蕩城郭,屠戮士夫”,當然,紅巾軍當時,主要打擊的物件是富人,“屠戮士夫”嘛,朱元璋擔心,如果我出去遇見紅巾軍,不知道我是什麼人,把我也殺了,還不如在廟裡待著,可是還有一個危險,遇到元軍也不安全,元軍去討伐紅巾軍起義,但是他們不敢直接,跟紅巾軍作戰,這些當官的怎麼辦,就讓這些士兵,到處抓老百姓,抓了老百姓以後,就把老百姓頭上,裹上一塊紅頭巾,說這是紅巾軍,送給上級請賞,朱元璋就說,我要留下的話,紅巾軍也肯能殺我,我出去的話,元軍也可能害我,怎麼辦呢?這時候來了一封信,真是不知道怎麼辦,叫“無可籌詳”,他的朋友說,你為什麼不到廟中,去算一褂呢?

    於是朱元璋就到了,廟中的佛前,給自己求卦,用什麼來算,用珓杯,這個珓杯,是用竹木做成的,一個象杯形的算掛的工具,叫做珓杯,兩個杯仍上去,落在地上,扣著是陰,仰著是陽,朱元璋說,如果你說我離開這裡,可以平安的話,請你給我兩個陽杯,如果你希望我留在這兒,留在這兒也能夠平安的話,那麼你給我一陰一陽杯,這是朱元璋本身的盼望,他投,投珓杯落下,得到兩個陰杯,既不讓他走,也不讓他留,朱元璋心裡盤算,這個不能定,第一次不算,再投,他心裡想,我還是希望走,你一定要讓我,得到兩個陽杯,我帶著乾糧就離開寺廟,再投又是兩個陰杯,朱元璋不甘心,怎麼又是兩個陰杯,既不是走也不是留,再投第三次,第三次什麼都不是了,既不陰也不陽,(珓杯)斜著站著,到底是怎麼回事?朱元璋在盤算,莫非你是讓我自己起事嗎?自己挑起來來做事嗎?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再給我兩個陰杯,朱元璋又投起來,落地一看,兩個陰杯,這一件事記錄,在朱元璋自己寫的,一篇回憶文章當中,這個文章叫做《記夢》,說往事像夢一樣,《記夢》,這是朱元璋寫的回憶,我們說朱元璋,經歷了四處的雲遊,見到了天下大亂,看到群雄並起,他自己不能不有所心動,但是他在決定取捨的時候,需要藉助外力,來堅定他的信心,古人迷信,跟我們現在不一樣,算卦之後,朱元璋決定投軍。從此離開寺廟,朱元璋從此走上了,他成功之路。

  • 8 # 小怪頭影視

    根據我看過多部朱元璋和歷史書來看 從小朱元璋給地主家放牛為生,後來因為饑荒全家死光了,為了埋葬父母賣身葬父賣給了當地的財主,後替財主還願被送到寺院剃度,在寺院中度過了童年,後因戰亂寺院也維持不下去了,不得不出寺做起了遊僧,後來種種原因參加了紅巾軍,才有了後來的 大明皇帝朱元璋

  • 9 # 周老頭聊歷史

    朱元璋小時候,家裡非常貧窮,為了生存活給人家放牛,當了放牛娃。後來天下大旱,朱元璋的父母,哥哥全都餓死了,沒有辦法,朱元璋只好在皇覺寺出了家,當了和尚。皇覺寺受其戰亂影響,斷了糧食,朱元璋開始外出化緣。名義上化緣,實則要飯,當了三年的要飯花,後來從了軍。

  • 10 # 丁強888

    關於一代雄主,民族英雄朱元璋,明朝的開國皇帝。從河上到皇帝的逆襲故事激動人心。

    今天我們來說說從軍之前,也就是朱元璋正式開始加入紅巾軍之前的故事。

    出生農家,身世悽慘

    朱元璋出生於今日安徽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父親世珍,生有四子,朱元璋排行第二。很短的時間內朱家從沛遷到句容,再遷泗州,在朱元璋父親時遷到濠州鍾離。

    從太祖本紀的記載來看,朱元璋的父祖輩是大元朝最社會底層為了生存輾轉奔波的那群人。

    年景好的時候,可能還可以混飽肚子。遇到1344那樣大旱,蝗災瘟疫一起來的災荒年景。對整個家庭可以說就是滅頂之災了。

    那年朱元璋17歲。他的父母兄長都於這一場瘟疫中死去。他家連一塊安葬親人的土地都沒有。證明朱元璋少年時家裡應該是徹底的貧僱農。風調雨順的時候租種地主土地還可以過活。而因為所有權不屬於自己。就沒辦法安葬父母兄長了。

    從後面朱文正,李文忠的記載來看。在父母兄長遭瘟死去之前。他哥已經娶妻生子。他姐姐也已出嫁有了李文忠。但可能他的姐夫嫂子家也是和他家差不多的家庭。

    所以後來他的外甥和侄子是他已經成為起義軍領袖才輾轉來投奔他的。

    至此,我們可以斷定。十七歲之前的朱元璋應該跟著父母兄長一起務農為業。為維持一家人基本的生活土裡刨食。

    遊方和尚,歷練成長

    十七歲全家死絕。鄰居劉繼祖出於好心讓他把父母安葬在劉家土地裡之後。已經毫無依靠的朱元璋不得已託身皇覺寺,出家為僧。但根據史料記載,僅僅一個月之後就離開皇覺寺各地遊歷。

    可以推測,災荒年景的皇覺寺也不是青年朱元璋的安身立命之所。可能受到寺裡和尚的欺負。可能遇到這樣大的饑荒。皇覺寺本身也自身難保。

    總之,和尚朱元璋開啟了三年的遊方生涯。中間曾經大病一場。在史料上留下來兩個神秘紫衣人關心照顧朱元璋的記載。

    不知道這三年朱元璋經歷了些什麼,又有什麼樣的經歷造就了他的未來。但常識告訴我們一個一無所有的遊方和尚會過什麼樣的日子。

    史書上簡短的幾句話三年之後的朱元璋返回皇覺寺。一直到1352年。中間五年沒有看到朱元璋去到哪裡的記載。當時朱元璋已經25歲了。

    但紅巾軍已經做到千戶級別的湯和會給一個皇覺寺的小和尚朱元璋寫信。朱元璋能看的懂湯和的信而且一來就受到郭子興的賞識。足以說明雖然朱元璋人在皇覺寺。但在三年的遊歷間就可能與義軍某些人建立了某種聯絡。

    而且,在這樣艱難的生活中。貧農和尚朱元璋不知從什麼渠道學到了一定的文化知識。至少簡單看信是沒有問題的。

    從1352年他從軍開始,關於他的記載就很多很仔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你認為《復仇者聯盟4》會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