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過客86

    吳三桂投降清朝,多爾袞的拉攏,清朝的高官厚祿肯定是佔了很大的因素的。

    不過最大的因素莫過於陳圓圓了。

    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李自成已經沒有了顧慮,甚至可以說有點自大,便強佔了吳三桂的侍妾陳圓圓。

    訊息傳到山海關,吳三桂忿忿不平,自己手下兵力不夠又打不過李自成,怎麼辦呢,這個時候恰好韃子又拋開了橄欖枝,吳三桂便一不做二不休,投降清軍,引清軍入關攻打李自成。

    後有詩云: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 2 # 南朝居士

    你把問題看得太簡單啦,人都是趨利避害的,他的選擇正是這樣的結果。

    當初李自成佔領京城,派人來勸降,他是同意投降李自成的,為什麼?不是什麼“兄弟鬩於牆,外御其辱”,只是因為按照遊戲規則,李自成統一天下了,改朝換代了,前朝舊臣都會善待,官僚系統和地主階級是王朝的基本盤,誰來都會保留的,就像你收購一個公司,管理層你不敢換一樣的道理,沒有管理層你收購了也沒用。

    再比如,外族佔領中原,一般都會成立傀儡政府的,也是因為統治需要這些原政府基本盤。

    所以,按照潛規則,吳三桂這些人的利益基本會保留,到時候封侯拜相也不是沒可能,這是他選擇投降李自成的初衷。

    只是後來他發現李自成的手下在佔領區打擊官僚集團,李自成在京城也縱容手下洗劫了官僚富戶,吳三桂家也被洗劫了,這樣他只能選擇反叛了,

    他選擇投靠滿清,也不是因為他喜歡做漢奸,只是因為他處於李自成和滿清之間,只能選一個投靠,不然就是炮灰了,李自成不能投靠了,就只能滿清了。

  • 3 # 笑似花解語ID

    吳三桂只是看清了形式。

    當時投降了,可不只是吳三桂的50萬人。

    還有很多很多,其中最令人不解的是明朝80萬大軍因為懼怕,向區區一萬清軍投降,千年未有!

    其實這都不算什麼,畢竟我大明還是有骨氣的,只是水太涼,沒得辦法。

  • 4 # 大排量吹鼓手

    若伯率眾來歸,必封以故土,晉為藩王,子孫萬代富貴如山河之永也!

    多爾袞接吳三桂借兵信後回書,大意如上。

  • 5 # 大帥252990946

    最初國國恨家仇。三桂借清兵報仇。但多爾袞作為政治家和軍事家,玩吳三桂於股掌之中,巧妙地利用李自成與吳三桂在三海關的軍事力量對比,迫使三桂一步步投降過來。當時,明已亡,三桂借清滅闖,不是投降,更不是賣國。但單憑他的兵力,在清與闖之間必須選邊站,否則無法生存。選闖則降賊,而借清兵而滅闖是唯一出路。但老謀深算的多而袞,因勢利導,將吳三桂引入自己的圈套。吳三桂滅對生死存亡,不得不剃髮易服,為多爾袞所驅使。

  • 6 # 秋雨魯北說歷史

    吳三桂在面對已經建立穩固政權的清朝和一個剛入主北京推翻明朝的大順農民政權,吳三桂選擇了清朝,這是正確的選擇。

    明朝已經滅亡,崇禎皇帝自殺,吳三桂只能二選一不能自立,因此老謀深算的吳三桂自然會選擇他認為強大的一方。大順政權無論從各方面均不及清朝。而且倒向清朝更容易成功。

    吳三桂在歷史轉折期選擇了清朝是對的,結果當然是被封了平西王,比清朝的鐵帽子王還要榮耀,這樣的結局也是他已經預想到的。

  • 7 # 火器工坊

    其實就開始而言,吳三桂是不想投降的,因為自己從小作為土生土長的遼西人,對清兵的痛恨是深入骨髓的,從小吳三桂在吳襄的教育下也是立志要成為一個忠君愛國的大將軍。這點在松錦大戰中吳三桂精彩的表現中就可以看出,而在戰敗後,吳三桂對皇太極和舅舅祖大壽、祖大樂的勸降也是置若罔聞,原本日子就這樣也挺好,可偏偏就趕上公元1644年這注定不平凡的一年。

    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大軍逼近北京,崇禎皇帝情急之下叫吳三桂捨棄寧遠,回京救駕。作為遼西最大的地主,捨棄寧遠,意味著失去家園和土地,同時也割捨了自己和關寧軍的經濟命脈,另外除了五萬關寧軍需要撤走,這五萬人馬的八萬家屬也要隨行,如此龐大的人馬遷徙,如何安置就成了很大的問題,更為要緊的是,關外的百姓聽聞吳三桂要撤兵,也要求一起撤回關內,這樣一來,十幾萬人的隊伍就變成了五十萬人之眾。更為要命的是另一方面,面對李自成連戰連捷的數十萬大軍,吳三桂並沒有必勝的把握,匆忙出戰,搞不好就全軍覆沒了。

    1644年3月11日,吳三桂率領五萬關寧軍西進前往京師,同行的,還有四十五萬民眾。如此龐大的隊伍,裡面還扶老攜幼,行進速度之慢,是日行不過50裡。一直到3月20日,吳三桂的人馬才行進到河北豐潤,而這距離北京,還有數百里之遙。然而令吳三桂想不到的是,就在前一天,大順軍已經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已經自縊煤山。

    《明季北略》記載:

    “二十日抵豐潤,京師陷矣,三桂聞變,屯兵山海。”

    屯兵山海關之後,吳三桂就要開始思考自己的出路了,是繼續為君報仇,還是投降闖軍。事實上,李自成沒有給他太多的時間。《明季北略》雲:

    “二十九日,自成使唐通,於文武二人犒師,銀四萬,以吳襄手書招三桂,及今早降,不失通侯之賞,而猶全孝子之名”。

    很顯然,李自成急於要吳三桂的一個答覆,並且搬出了吳三桂的父親吳襄來勸降。更狠的一手是,吳三桂的關寧軍缺餉兩個月的事李自成也知道,於是乎特意用4萬兩白銀來犒賞關寧軍,意思是說只有跟著我,你的兵才會聽你的,因為你已經沒錢了。

    這一擊如五雷轟頂般擊打在了吳三桂那糾結的心上,的確,如果沒錢,自己手下的五萬關寧軍遲早要反水,跟了李自成,或許還能留住自己人對自己的忠心。更重要的是,自己最敬愛的父親還在李自成手上,很顯然是因為自己的存在,李自成才沒有殺掉父親,但如果自己一意孤行,很有可能,不不不,是一定會害死自己全家老小的。或許,這次投降,並不一定會讓自己身敗名裂,作為一個孝子活下去,也是個很好的選擇。

    於是這一天起,吳三桂決定拋下忠臣的包袱,打算保全孝子的名頭,把山海關交由大順軍後,吳三桂領軍前往了北京,去面見李自成。《明季北略》雲:

    “三桂乃報使於自成,捲甲入朝。”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關寧軍降順了,但是旗號仍然是大明的旗號,而且軍服也仍然是大明的軍服,也就是說,吳三桂雖然降順,卻是一種十分脆弱的降服關係,因為吳三桂不信任李自成,所以這支千錘百煉的軍隊,隨時都有可能反水。

    果不其然,歷史總是這麼調皮,就在吳三桂的心還沒有穩定下來之前,北京出事了。

    為了維持北京城內大順軍的生計,李自成開始拷掠明官,四處抄家,而其手下大將劉宗敏把目光投向了吳三桂的平西伯府邸。很快吳三桂就接到了訊息,父親吳襄被拷打,小妾陳圓圓被霸佔。

    憤怒的吳三桂率軍殺回山海關,重新把大明的旗幟插在了山海關的城樓上。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領十萬大軍開往山海關,雖然李自成仍有勸降的意圖,但是身後的軍隊也表明了李自成勸降不成則開戰額決心。如此,吳三桂面臨這空前的壓力。正當吳三桂山窮水盡疑無路之際,卻發現前方真的有一個柳暗花明的村落——1644年,試圖再次入關劫掠的清軍在多爾袞的帶領下開始南下。而關內的變局使得清軍停滯在了翁後,以觀時局的變動。就在多爾袞舉棋未定之際,吳三桂的使者到了。目的很簡單,借兵。

    其實做出這樣的決定,吳三桂是經過了內心的煎熬的,因為他無論如何,也不願意和自己曾經的敵人合作,可是歷史又哪裡給了他選擇的機會呢?在第一封書信上,吳三桂赫然寫道:

    三桂初蒙先帝拔擢,以蛟負之身,荷遼東總兵重任。王之威望,所素仰慕。但春秋之義,交不越境,是以未敢通名。人臣之義,諒王亦知之。今中國以寧遠右偏孤立之故,令三桂棄寧遠而鎮山海,思欲堅守東陲而鞏固京師也。不意流寇逆天犯闕,以彼狗偷烏合之眾,何能成事?但京城人心不固,奸黨開門納款,先帝不幸,九廟灰燼。今賊首僭稱尊號,虜掠婦女財帛,罪惡已極。誠赤眉、綠林、黃巢、祿山之流,天人共憤,眾志已離,其敗可立而待也。中國積德累仁,謳思未泯,各省宗室,如晉文公、漢光武之中興者,容或有之。遠近已起義兵,羽檄交馳,山左江北,密如星布。三桂受恩深厚,憫斯民之罹難,拒守邊門,欲興師以慰人心。奈京東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中國與北朝通好二百餘年,今無故而遭國難,北朝應惻然念之。而亂臣賊子,亦非北朝所宜容也。夫除暴翦惡,大順也;拯危扶顛,大義也;出民火水,大仁也;興滅繼絕,大名也;取威定霸,大功也。況流賊所聚金帛子女,不可勝數,義兵一至,皆為王有,此又大利也。王以蓋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會,誠難再得之時也。乞念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直入中協、西協,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門。滅流寇於宮庭,示大義於中國,則我朝之報北朝者,豈惟財帛?將裂地以酬,不敢食言。

    非常明確的意圖,不是降清,而是請兵。我吳三桂死也不會降清的,我曾經不會,現在也不會,以後更不會。

    多爾袞收到信後,出於禮貌,也進行了回覆,其內容基本是平流寇的支援,借兵的不可以,實在不行你投降吧。

    廢話,全他媽是廢話,要是老子打的過李自成,會向你借兵?還投降,投你個大頭鬼!

    牢騷歸牢騷,仗還得打,還必須贏,要贏還是得借兵。

    怎麼辦,舔著臉去求情吧。

    於是就有了吳三桂的第二封信:

    然而,還是李自成的大軍先到了。

    4月21日,李自成對山海關發起了攻擊,吳三桂以五萬將士拼死抵抗,經過了一天的血戰,關寧軍喪亡慘重。山海關,快要守不住了。

    此時的吳三桂,估計已經是絕望了,明知自己就要輸了,確實那樣的不甘心。為什麼偏偏老天要把自己生在一個大廈將傾的帝國上,又為什麼要把自己安排在這亡國孤臣的位置上。他想要的是一個活下去的忠臣孝子,難道這個要求很過分嗎?萬念俱灰下,吳三桂低頭再次望向關外,只不過這次,他看見了清軍的影子。

    多爾袞終於是來了。

    但是清軍卻在山海關前停止了前進的腳步,繼續原地待命。

    吳三桂明白,多爾袞是要他一個態度,一個投降的態度。

    而吳三桂放不下這個心結,面對困境,吳三桂決定在掙扎一次,21日的晚上,吳三桂先後8次派人去和多爾袞談判,請求發兵。而多爾袞表示,我不感興趣。

    絕望,徹底絕望了。

    這一夜,吳三桂徹夜未眠,他想到了松錦大戰中被清軍斬殺的明軍將士,他想到了自己在寧遠城頭和清軍的幾番血戰。曾經自己立誓定要收復舊土,擊破清軍,而如今,自己要想活下去,除了降清卻別無他則。投降,如同烈火般焚燒著他的心。吳三桂最後的信念,就要崩塌了。

    精忠報國、忠臣孝子,似乎不再那麼重要了。

    我要活下來,活下來才能把我自己的命運。

    四月二十二日,在天邊剛剛泛起白光時,山海關的東大門打開了,進關的是整齊的八旗佇列。歷時二十多年,八旗軍終於走進了這個看似遙不可及的關城。對比於興高采烈的清軍,吳三桂正坐在帥府裡無奈的嘆氣,而他頭上的髮髻,儼然是金錢鼠尾辮了。

    既然投降了,那就決戰吧。

    太陽昇起之時,吳三桂率軍衝入了李自成的軍陣中,展開了廝殺。

    這是關寧鐵騎的最後一戰,也是吳三桂作為清軍將領的第一戰。

    很快,人數佔劣勢的關寧軍陷入了困境,而本應救援的清軍並沒有出現。

    絕望再次表現在了吳三桂的臉上,或許真的是天要亡我吧。

    就在關寧軍即將敗退之際,期待已久的八旗軍終於出現了。

    十二萬八旗鐵騎從兩翼的輔城中衝出,如同利劍般插入了李自成大軍的兩肋。

    闖軍敗了,不可一世的大順軍在清軍摧枯拉朽班的攻勢下迅速潰敗,僥倖逃出的李自成匆忙的帶著殘兵敗將退回了北京,清軍贏得了勝利。

    看著退卻的順軍,吳三桂感慨萬千,卻沒有一絲是高興的意思。

    昨夜,他失去了理想和人格。而今天,他失去了出生入死的關寧軍。但是他仍有最後一絲僥倖,回到北京,他的陳圓圓應該還在,而京城的內的舊臣,也應該還不知道他降清的事。

    似乎一切還可以挽回。

    然而他面對的卻是多爾袞,一個比他更加精明狡詐的對手,吳三桂能想到了,多爾袞亞想到了。

    在清軍進入北京的那一刻起,多爾袞就命令貼上告示,宣告是吳三桂開關降的清,引清軍入得關。

    完了,一切都完了。叛將貳臣的名號,是擺脫不掉了。

    既然擺脫不掉,我又何必堅持呢?

    墮落比想象的更容易,但吳三桂沒有徹底墮落,取代了原來理想人格的,是深不見底的野心,從他接受平西王封號並拒絕接見南明使臣那一刻起,我們就可以發現他並沒有完全投降給清國,而是作為一個隱忍者,等著讓自己發光發熱的機會。而前往雲南和李定國的決戰就是自己發家致富的開始,正是他,曾經大明鐵骨錚錚的忠臣,成了親手勒死自己前朝君王的兇手,也是他,大清的開國功臣,在康熙十二年,起兵反清,並在康熙十七年稱帝。

    看看吳三桂的一生,除了可唾可嘆,也有可悲。

  • 8 # 鐵木真165163663

    吳三桂為什麼投降了清朝?大家想想看。吳三桂所效忠的大明王朝崇禎皇帝已經在梅山上吊自盡,李自成手下的大將又殺了吳三桂的父親抄了吳三桂的老窩,搶了吳三桂的喜愛女子,陳圓圓,此時的吳三桂守在山海關,手上還有十萬的軍隊。原先是袁崇煥培訓出來的,關寧鐵騎,駐守在被稱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關山海關。是抵抗清朝南下明朝最精良的鐵騎,此時的山海關的吳三桂。面對的是國破家亡的大順政權,還有大清攝政王多爾袞拋來的橄欖枝。此時的雙方都像吳三桂拋來的高官厚祿的橄欖枝。大順政權向吳三桂表示認錯,封吳三桂當大官,多爾袞的條件更誘惑,只要能幫助大清奪得天下,可以封吳三桂為異姓王。此時的吳三桂,面對的是艱難的選擇。一方面是大順政權派出的使者,不斷向吳三桂許下高官厚祿,一面是清王朝多爾袞派出秘密人員與吳三桂進行洽談。面對這種局面經營能幹的吳三桂嗅到了人生光明的道路。選擇了投降,滿清王朝。因為他已大順政權有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現在李自成需要吳三桂,山海關的重要性。向自己認錯,還表示願意給自己高官厚祿,只是暫時的。只要山海關被大順政權的軍隊接受吳三桂就成為了光桿司令。吳三桂就無用武之地了。清朝方面多爾袞的許諾是吳三桂,繼續帶領他的軍隊,不解除他的兵權。繼續當他的大帥,繼續帶領他手下的關寧鐵騎,在權衡利弊的情況下。吳三桂選擇了投靠滿清王朝。這也是迫不得已的結果,因為吳三桂心裡很明白。大順政權那些農民起義的將領,肯定會秋後算賬。因為吳三桂的雙手沾滿的大順,農民軍的鮮血。吳三桂投靠大順政權可以說無用武之地。吳三桂選擇投降滿清,這是他一生最精明之舉,因為滿清想要入主中原需要吳三桂幫忙。因為滿清的軍隊有限,滿打滿算也就20來萬。再加上吳三桂的十萬人馬。對於滿清統一全國就更加有力,依靠吳三桂的事情會更多。吳三桂投降之後不怕沒有用武之地。所以吳三桂選擇了投降滿清,不投降大順政權。

  • 9 # 吹往南方的雪

    吳三桂投降清軍,並不是多爾袞給了什麼好處,而是他自己向別人求援的。

    在得到京都被李自成攻破的訊息,吳三桂本打算歸降李自成,哪知李自成霸佔了陳圓圓。試想,自己的女人被別人霸佔了,有點血性的男人定不能善罷甘休,又何況一軍之帥的吳三桂呢,當聽到這個訊息後,吳三桂馬上掉頭回了山海關,併發檄文聲討李自成。李自成聽了這個訊息也很憤怒,親自發兵攻打山海關。由於兵力懸殊,吳三桂自己心裡也沒有底,於是向清兵求援,並許諾了很多好處,清軍才發兵支援吳三桂(這裡是吳三桂自己向清兵求援的,並不是多爾袞給他好處讓他投降)。當吳三桂與李自成打的差不多時,多爾袞才帶領一萬鐵騎上陣,由於前面的交戰,李自成方面的軍隊已經疲勞不堪,這時,那抵擋得住清軍的衝鋒。李自成大敗而歸,回去之後匆忙稱帝,還沒得享受,清軍入關,徹底的打敗了他。

  • 10 # ww3721王建文

    吳三桂在投降滿清是相當曲折。當國破家亡的時候,吳三桂正聽崇禎要求,撤寧遠之師以入衛京城。崇禎加封吳三桂為平西伯。命吳三桂火速領兵入衛北京。

    三月十九他到山海關時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軍包圍北京城,守城軍拒絕作戰,全部投降。崇禎皇帝被迫吊死在煤山,農民軍入城。

    這時吳三桂大軍走到玉田縣。離北京只有一百多公里,聽到崇禎死去,北京陷落,他又返回山海關。開始為自己找靠山,尋找新的主人,此後一多月,他同各方政治勢力進行聯絡,投機活動。由於給了大量金錢開始同意投降李自成都走到盧龍。可是農民軍抓陳團團和他的家人又返回山海關。

    吳三桂據守山海關,有一片石長城,把東北化遼東關外一邊是關內。

    吳三桂看到政治形勢一天一個變樣。開始和多爾袞聯合是想借滿清消滅李自成勢力

    但南明朝出現了,吳三桂使用藉口在各方各種政治勢力中游離選擇優待,在進行投機,還想借手多爾袞勢力打敗李自成勢力,劃黃河為界分割中國。在李自成直接統軍六萬赴山海關,吳三桂只得火速清兵進關。四月十三日李自成出發的親自到到山海關。多爾袞接到吳三桂急救到山海關。吳軍已與李自成在一片石戰鬥了二天了,都快看見快要完蛋了。吳軍內部也出現了瓦解跡象。

    可是在外關十五里 清軍十萬人突然從陣後繞出,並向李自成軍隊發動了猛烈地進攻,使得本來吳三桂滅亡己到,卻死後餘生,農民軍六萬。(唐通官軍二萬早降多爾袞)對四萬吳軍加上清軍聯合打擊下遭受重創。李自成被迫率眾西走,一敗再敗,連連失敗中國歷史就寫了。

    吳三桂眼看滅亡情況下,也只有死心塌地跟清軍當走狗。再也不談條件了。李自成也想不明白,明明吳三桂投降了。唐通都接受山海關。吳三桂走到半路上,卻不聽他召喚了,他在北京當皇帝都準備好。又得繼續發兵東征。還不知吳三桂早就和滿清達成條件,使自己遺誤戰機全面失敗。中國歷史全部改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伊拉克對蘇萊馬尼遇襲是什麼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