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稼軒何必長貧

    濰水之戰中,龍且手握20萬大軍,韓信只有5萬人,最終韓信大破龍且,原因何在?

    首選,韓信軍事才華確實更高一籌,早就想好破敵之策。他連夜派萬人在上游堵住河水,然後主動挑戰,假裝戰敗,引誘龍且率部渡河,結果渡之一半,撤掉上游沙包,把先過河的龍且和他的大部隊階段,一舉斬殺龍且,大破楚軍。

    其次,龍且太過輕視韓信,以為韓信一戰擊潰不在話下,驕兵必敗。

    項羽聞龍且被韓信所殺,大為震驚。濰水之戰成為了楚漢相爭的一個轉折點,失去二十萬楚軍的楚國元氣大傷,最終項羽淪落到被諸侯聯軍圍攻於垓下的悲慘局面。

  • 2 # 北疆同心聊歷史

    韓信擊敗龍且這一仗,實在是以弱勝強的戰爭典範之一!龍且身為楚軍悍將本也不是易予之人,所以楚霸王項羽才會在察覺到韓信有坐大之勢後,派遣龍且率20萬楚國精兵趕赴齊國討伐韓信!

    (兵家之傳奇——韓信)

    本來龍且只要採取穩紮穩定、步步為營的戰略,是可以擊潰韓信的部隊的!可誰知可能是因為龍且追隨項羽的日子久了的原因呢?還是別的原因,導致了龍且也沾染了驕傲自滿、輕敵冒進的缺點!龍且認為當年韓信不過是項王麾下的持戟郎中而己,也沒發現他有何超越常人之處啊?倒是韓信受過跨下之辱的往事,成了將士們茶餘飯後的笑柄!

    因此龍且是打心眼裡瞧不起韓信的,並且認為先前韓信之所以能打得順風順水,那不是因為韓信的本領大,而是因為韓信沒有遇到真正的對手!如今我龍且率20萬悍勇地楚國大軍前來討伐韓信,想那韓信不僅兵力不如我,而且也末必有真本領,所以他是不足為懼的!於是龍且便犯了驕傲輕敵的兵家大忌,這嚴重影響了龍且的正確判斷能力,導致其出現了不可收拾的失誤!

    (這人像龍且嗎?)

    要說韓信還真是個兵家之奇才,他為了擊敗龍且,竟然想出了用沙袋壘斷河流的陰謀詭計,故意示弱引誘龍且率兵渡河追擊自己,然後再趁楚軍半渡之機,突然重新疏通河道,只見河水籲嘯著撲向了正在渡河的楚軍!

    這一下就把楚軍的陣容沖垮了:已渡之兵有限,未渡之兵尚在河岸上,剛剛走到河中間計程車兵都被大水衝了個七零八落!而韓信則趁楚軍大亂、人心惶惶不安、龍且指揮失靈之際,突然率兵向楚軍撲來,在一頓猛衝猛打之後,這場戰鬥以楚軍慘敗、龍且被殺而告終!

    可憐那楚國名將龍且只因犯了驕傲輕敵的毛病,而被實力遠弱於自己的韓信擊敗了!落了個兵敗身死的下場,思之令人為之嘆息!

    (龍且的老闆——楚霸王項羽)

  • 3 # 歷史的影子

    爭霸前期楚國有著很大優勢,當時楚國軍隊切斷漢國糧道,將漢國圍了一個水洩不通,逼迫劉邦只能低頭求和,范增不同意。為了能夠讓劉邦順利逃脫,陳平為他出了一個反間計。劉邦依計行事以後,果然起了效果。隨後就是歷史上比較出名的鴻門宴了,這以後,項羽身邊最重要的謀士范增離開了。離間計讓項羽對身邊的人都半信半疑,但是項羽卻始終都相信龍且。經過一年的時間,韓信就佔據了整個河北省。打敗了齊國以及趙國。並且韓信已經做好了進攻楚軍的準備,隨時可以發動戰爭。項羽就先發制人,讓龍且帶著二十萬軍隊前去討伐韓信。後來在11月的時候,兩人終於在淮河交戰起來,韓信帶著5萬大軍僅僅只夠項羽兵力的1/4而已。本來這個戰爭是完全沒有懸念的,然而龍且卻令人相當意外,他竟然敗給了韓信的5萬大軍。韓信是一個兵家高手,龍且敗在他手裡,也不算虧,除了這些,還有自己的緣由在。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梳理一下為何龍且失敗。

    一、自滿自傲

    龍且的過度自負是導致他失敗重要原因之一。戰爭開始之前,龍且這邊的人就勸解過龍且,讓他先斷了韓信的糧草。這樣一來,軍心動盪,利用好自己這邊地理的優勢,韓信的大軍只能乖乖投降。龍且顯然是看不起韓信 ,沒有采納這條建議,自認為韓信是懦弱無能之輩,用不著這樣麻煩的計謀,韓信究竟是做過什麼事,讓龍且看不起呢?大家都知道韓信當年胯下之辱的故事吧,韓信在街上被人欺負,為儲存自身,韓信無奈之下只好選擇從混混的胯下鑽過,雖然受盡侮辱卻得以存活。胯下之辱這個是龍且早就知道,所以他一直都看不起韓信,可是他卻不知道韓信另一個知名的故事,一飯千金,並且韓信本人能力真的相當強悍。龍且自認為他相當瞭解的韓信,卻只知道韓信曾經的不堪歷史,如今韓信早已脫胎換骨,龍卻被自傲矇蔽了雙眼,無視他人勸告。

    二、詭計多謀

    龍且碰上了韓信,在計謀方方面已經註定不是他的對手。龍且所帶領計程車兵是自己的好幾倍,所以韓信不會硬碰硬,也不會直接對面對戰。韓信的足智多謀可是出了名的軍師,總是能夠想出很多辦法應對,比困難多得多。韓信為了取勝,讓自己計程車兵們做袋子,將沙子全部裝進袋子裡,然後將袋子都堵在濰水的上游方向,攔截河水。同時呢還派出一小部分部隊去襲擊楚軍,佯裝不敵,將他們引至此。得意的龍且自信韓信不如自己,趕緊讓大部隊進行追擊,企圖一舉殲滅韓信的所有部隊。為了鼓勵士兵,還打了頭陣。之前上萬麻帶阻塞的淮河水已經洶湧了很久,等到龍且他們的軍隊為了追擊韓信,全部踏入淮河水中時,韓信便撤回了麻袋,大水洶湧襲來。此時龍且一部分兵力還在淮河岸邊,另一部分大軍被大水沖走,此時剩下的兵力與韓信相比已經處於劣勢。韓信漂亮的完成反殺,迅速憑藉優勢將龍且殺死,首領一死,後面的軍隊也就渙散開來,不成一體。

    三、好戰成性

    龍且的不動腦子,熱愛戰爭,都是他失敗的原因。龍且其實是與項羽非常像的,除了都敗給韓信以外,在急功近利方面,也是很顯然的。龍且不愧是項羽的忠實玩伴,將項羽的所有毛病都學的一絲都不差的。兩個人都是驕傲自滿,還喜歡戰爭。龍且作為一個優秀的將領,肯定在兵法上面也是下過功夫的。但是龍且在戰場上面廝殺的時候,根本就忘記了運用兵法。兵法就是教導大家如何用最小的損失換回最大的利益。可是在龍且身上就演變成為了怎麼痛快怎麼來。雖然他自己作戰能力很強,但是他的領兵能力就差得遠了。龍且為了殺掉韓信,本來是派著小部隊去追擊的,可是剩下軍隊的人卻都跟著他,龍且也根本不管他們,估計覺得必勝,所以他們跟著也無所謂。龍且知道這場戰爭必定有一方死亡,所以他就買一個棺材。表示自己的心意,這個棺材不是給韓信使用,就是給自己置辦的。看來他還真是未雨綢繆啊,這個棺材還真的給自己用上了。龍且在最最主要的時候,還是想著至韓信於死地,所以沒帶多少人就去追韓信了,韓信的部隊將龍且還有他計程車兵阻攔開,讓龍且求救無門,最後難逃一死。領兵打仗事關國家生死可不能輕敵,然而有一些將軍明明知道輕敵的危害性,卻仍然被自負矇蔽了雙眼,還被經驗束縛手腳,以至於最後獲得了不好的結局。

  • 4 # 野草的沉思

    漢三年,韓信率軍破齊國曆下軍,定臨淄。齊王田廠向項羽求援。

    項羽深感韓信的巨大威脅,便派手下第一猛將龍且,率二十萬軍援齊。交戰前,有人對龍且說:"漢軍遠離本土,拼死作戰,其鋒不可當。齊、楚兩軍在自己的土地上作戰,士兵容易失散。不如高築防禦工事,叫齊王派他的大臣去招那些已淪陷的城邑,那裡的人們聽說齊王還在,又有楚兵來救援,一定都會反叛漢軍的。那樣漢軍就會得不到糧食,可以不戰而勝他們。”

    龍且驕傲地說:"韓信那小子我知道他,沒什麼了不起的,容易打敗他。何況我來救齊國,不交戰就使他投降,我有什麼功勞?如果交戰勝了他,齊國的土地一半能歸我所有,為什麼不交戰呢?"

    於是,兩軍夾濰河擺開陣勢。

    韓信連夜派人做了一萬多個袋子,裝滿沙土,堵住濰水的上游。然後,帶領一些軍隊蹚過河,襲擊龍且,假裝戰敗往回逃。

    龍且高興地說:"我早就知道韓信那小子膽小!"便指揮軍隊渡河追韓信。等楚軍追到河中,漢軍挖開堵河的沙袋。河水傾瀉而下,河中的楚軍淹死無數。漢軍猛攻,渡過河來的全被殺死,龍且也被斬殺。河東岸的楚軍潰散逃跑,韓信率軍追趕,楚軍除死掉的全部被俘虜。

    這便是著名的濰水之戰。此戰充分顯示了韓信用兵藝術的高超。而龍且,因為驕傲輕敵,身死名滅,也為項羽的最後失敗敲響了喪鐘。

  • 5 # 仁者厚德載物

    楚軍名將龍且是九江郡龍舒縣(今安徽省舒城縣)人。

    龍且自幼跟隨項羽,一起長大,情若兄弟。參加項梁起義,聯合田榮大破秦軍於東阿。

    公元前205年的彭城之戰後項羽將西楚國僱傭的樓煩騎兵盡數交由龍且統帥。

    公元前204年,隨何成功遊說英布叛楚,隨後項羽便差遣龍且、項聲率軍十萬攻打九江國,大破英布軍,聯合曹咎、周殷同為大司馬。

    公元前204年,西楚軍把漢王劉邦圍困在滎陽,並切斷了漢軍糧道。

    劉邦求和,西楚軍謀士范增力諫項羽不要和談。

    陳平向劉邦獻計說:“項王的忠臣,只有范增、鍾離眛、龍且、周殷幾個人,如果你能用萬金買通說客,去離間他們的君臣關係,再出兵攻打,項王必敗。”

    劉邦遂用此計。項羽果然對忠臣疑忌,致使范增離去,而龍且依然受到項羽信任。

    公元前204年,滎陽被項羽攻破,劉邦從成皋逃出,夜入修武,奪張耳、韓信大軍,遣韓信東進攻齊。

    韓信受命東進,劉邦又暗中派酈生前去遊說齊王田廣,田廣叛楚,與漢和好,共同進攻項羽。

    韓信見此,本想停止攻齊,可是聽了蒯通的主意,襲擊並攻打齊軍。齊王田廣惱怒,以為酈生出賣了自己,用大鼎把酈生烹殺,向東逃到高密,並向楚求救。

    項羽派龍且、周蘭率二十萬楚軍救齊。雙方在濰河岸邊擺下了戰場,拉開了濰水之戰的序幕。

    濰河全長五百里,進入峽山後與渠河、浯河三河匯流,形成寬三十里,長四十里的巨大河床,恰好就是現在的峽山湖。

    龍且、周蘭與齊王田廣會合入駐高密城(今城陰城故址),並組成齊楚聯軍在濰河東岸與韓信對峙。

    韓信與曹參、灌嬰率領漢軍在濰河西岸也紮下軍營。韓信本想速滅齊軍,不想楚軍來援,漢軍組織三次強攻,均損失慘重。

    漢軍面臨糧草不濟,天氣漸冷,韓信焦急萬分。

    傍晚,韓信愁緒更濃,聽蒯通計攻齊,如不能勝,漢王怪,項王恨,處絕境也。然漢軍自西而來,異常疲憊,何以速勝?遂獨自漫步帳外,呼嘯的西北風颳得他一陣透心冰涼,頭腦清醒了許多。

    韓信看到不遠處的黃公山,便獨步來到山頂的黃公祠。大殿正中端坐著神情肅穆的黃石公。

    韓信心想,黃公乃漢王軍師張良的老師,我師姚端也是他的弟子,傳張良《太公兵法》,後來此隱居,死後葬此,齊人崇拜將其供奉,今晚何不向其求計?

    韓信便淨手焚香,雙手合掌,跪在黃公腳下,心中念道,黃公在上,今信遇難,求賜秘計,速勝龍且,信將為其重塑金身,說完便連叩三個響頭。

    殿內異常寂靜,突然一陣冷風將黃公身前神案上一隻蠟碗吹倒,蠟水將案面上散落的香灰、貢米淹沒,韓信急忙起身將蠟碗扶正,向黃公又深深一拜,“謝黃公顯靈,助我大漢,來日定將厚報”,說完大步走出殿外。

    次日凌晨,韓信密召部將傅寬,速去民間蒐集草袋一萬條,在大孫猛村東十里,柿子園村西二里的渠河、濰河匯流處,用草袋裝沙築一水壩將上游來水堵住,三日完成,待三日後聽得炮響,速推倒沙囊,使水急下。

    韓信另派灌嬰組織人砍萬根木纖,待河水下降後全部埋入鄭公村北開闊的河灘上,留下通道做好暗記。

    等一切準備就緒,第三天拂曉,韓信率漢軍眾將來到黃公山側點將臺,揮手遙指東岸,命曹參、灌嬰沿河埋伏,自己親率漢軍來到龍且城叫戰。

    根據《史記》記載

    齊王廣、龍且並軍與信戰,未合。人或說龍且曰:“漢兵遠鬥窮戰,其鋒不可當。齊、楚自居其地戰,兵易敗散。不如深壁,令齊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聞其王在,楚來救,必反漢。漢兵二千里客居,齊城皆反之,其勢無所得食,可無戰而降也。”

    有賓客勸龍且說:“漢軍遠離本土,拼死戰鬥,鋒芒銳不可當。而齊、楚兩軍在自己的家門口作戰,士兵容易逃散。因此不如修築深溝高壘固守,讓齊王派遣心腹大臣去招撫已經丟失的城邑。已喪漢軍之手的城邑民眾聽說自己的君王還健在,楚軍前來救援時,必定都會反叛漢軍。漢軍客居在遠離本土二千里的齊地,如果齊國的城邑全都起來反叛它,漢軍勢必無處取得糧草,這樣即可以不戰就使他們投降了。”

    龍且卻說:“吾平生知韓信為人,易與耳!寄食於漂母,無資身之策;受辱於下,無兼人之勇;不足畏也。且夫救齊,不戰而降之,吾何功!今戰而勝之,齊之半可得也。”

    韓信年輕時的確曾寄食於漂母,也曾受過胯下之辱。但這能證明什麼?所謂“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如今的韓信已是劉邦集團的頭號大將軍,不僅幫助劉邦成功還定三秦,還在不久前接連消滅魏國、趙國、收降燕國,豈能把如今的韓信與當初的韓信相提並論? 龍且以此認定韓信“易與耳”、“不足畏”,顯然犯了先入為主、自以為是以及用老眼光看人的經驗主義錯誤。更為致命的是,龍且不僅驕傲輕敵,還貪功冒進。

    龍且急於一戰成功,得齊半土。急出城迎戰,不幾回合,韓信的漢軍敗走,沿河向西北峽山方向急逃,龍且大喜:“韓信無能,不堪一戰”。於是率領楚軍當先力趕,周蘭等緊隨其後。

    待韓信跑到趙戈村附近,楚軍已半數進入南北近四十里的河灘。龍且、周蘭率楚軍先鋒幾千人已躍上西岸,與韓信的漢軍僅二里之遙。

    韓信一看時機已到,勒馬立定,命鳴炮三聲,指揮漢軍迎戰。

    不多時,河水猛然陡漲,澎湃洶湧,衝得楚軍四散而逃,沒淹死的也被木纖戳傷,二十萬大軍瞬間死傷過半。

    龍且、周蘭正欲擒拿韓信,一看身後河水呼嘯而至,不覺心中大驚,恰曹參、灌瓔從旁殺出,龍且力戰漢軍諸將,終為漢軍騎將丁復所殺,周蘭束手就擒。

    阻留在濰水東岸的楚軍四散奔逃,齊王田廣也逃走了。

    韓信隨即率領漢軍追逐敗兵到了城陽,俘獲了田廣。漢軍將領灌嬰這時追擊捉住了齊國守相田光,進軍到博陽。

    田橫聽說齊王田廣已死,就自立為齊王,回頭迎擊灌嬰的漢軍,灌嬰在贏城下打敗了田橫的軍隊。田橫逃往梁地,歸順了彭越。灌嬰接著又進軍到幹乘攻打齊將田吸,曹參則在膠東進攻田既,將田吸、田既都殺掉了。漢軍徹底平定了齊地。

    濰水之戰是楚漢戰爭的轉折點,楚軍頭號大將龍且之死,敲響了西楚政權滅亡的喪鐘,項羽大為傷感。

  • 6 # 不才講史

    龍且是項羽最為信任的一個將領,在項羽和劉邦對峙在滎陽的時候,韓信要攻打齊國了。這個訊息對於項羽來說,如同五雷轟頂,因為一旦韓信拿下齊國來,他就可以直接從齊國出發,攻打項羽的大後方。

    也就是說只要齊國被韓信拿下,項羽將會面臨著腹背受敵的局勢。

    在這種情況下,項羽不得不派出自己最為信任的大將龍且來對付韓信。

    當時的項羽只有三十萬大軍,為了確保龍且勝利,項羽只留下了十萬大軍和劉邦對峙,另外二十萬他都給了龍且。

    可見,項羽對龍且的重視。

    龍且臨危受命,他帶上二十萬大軍就向齊國而去了。

    不過龍且壓根就沒有看起過韓信,他給自己的部下說,韓信這個人,我知道他最膽小怕事了。

    我們想要打敗他,肯定是輕而易舉的。

    為何龍且這樣看不起韓信呢?

    原因就是韓信跟隨過項羽,那時候他不被項羽重用,只是一個執戟郎。反過來再看龍且,龍且是項羽帳下的大將。

    當時的他們根本就沒法比,可是今時不同往日了。如今的韓信,攻打下來了魏國、代國、趙國、降服了燕國。

    這樣的韓信,豈是龍且能夠小覷的。

    但是,龍且根本沒有意識到韓信的厲害,可以說正是他的輕敵,導致了最終他的失敗。

    那麼,韓信是如何擊敗的龍且呢?

    我們都知道,韓信打仗十分的靈活,他能用水戰儘量就用水。

    正好韓信在觀察戰場的時候,他發現了濰水河。

    於是他就想利用濰水河來打敗龍且。

    具體是這樣實施的,韓信在戰前,先讓士兵用裝滿泥沙的麻袋堆積在濰水河的上游,用這些麻袋把上游的水給攔截住。

    這樣濰水河的下游就沒有水了,沒水的話下面就可以行軍了。

    韓信就是想讓龍且的部隊過河,因為龍且很想打贏這個仗,所以,他在見到韓信的部隊後也是很激動的。

    在龍且的大軍行走在濰水河的下游的時候,韓信命令上游的人把麻袋給撤走,這樣攔截的水如同千軍萬馬一般飛奔而下,龍且的大部隊基本上都被沖走了。

    渡過河的人,也被韓信計程車兵殺死了,就連龍且也戰死了。沒有渡過河的人,一看大部隊都打沒了,他們也就一鬨而散了。

    就這樣韓信輕而易舉的打敗了龍且。

    可以說龍且的失敗,直接導致了項羽的失敗。畢竟此刻的項羽只剩下十萬士兵了,反過來我們看看劉邦,他是二十萬大軍。韓信自己有三十萬大軍,兩個人加起來,就是五十萬大軍。

    所以,這個對比相差太懸殊了,在這種情況下,項羽想要取得勝利,當然是很難的了。

  • 7 # 歷史哨聲

    《史記》記錄韓信擊敗龍且的方式就是半渡而擊 但真相是突發性的濰水山洪爆發

    以下是《史記》對韓信擊敗龍且的方法

    1、首先提前讓士兵用一萬多沙囊堵塞上游的濰水;

    2、其次率軍渡濰水進攻龍且軍,過河一半時徉退,引誘龍且軍渡濰水追擊韓信軍;

    3、在龍且軍部分渡過濰水時,韓信讓人拿走沙囊,決堤放水,阻止龍且軍繼續渡河,導致龍且軍被高漲的濰水分為兩半,韓信軍集中兵力攻打已經渡河的龍且軍;

    4、率軍渡河的龍且戰死,河對面的楚軍失去主帥,軍潰。

    韓信擊敗龍且的關鍵是濰水高漲,阻止龍且軍渡河,從而讓原本佔有優勢數量的龍且軍,變成了人數劣勢,而韓信從人員劣勢變成優勢,進而擊敗龍且。

    對韓信濰水之戰的質疑

    曾國藩就質疑沙囊根本無法堵塞濰水。理由是:

    “沙囊壅水,下可滲漏,旁可橫溢,自非興工嚴塞,斷不能築成大堰。”

    《史記 淮陰侯列傳》記錄“韓信乃夜令人為萬餘囊,滿盛沙,壅水上流”。一萬多的沙囊能夠堵塞河流?這點工程量肯定不夠。

    濰水,即今天的山東主要河流濰河,總長246公里,流域面積6493.2平方公里,典型特徵是雨季流量大、旱季流量少的季節性河流。

    根據1956-1979年的水文觀測,濰河年平均降水量747毫米,流域平均徑流深2.26米,年徑流量14.7億立方米。

    濰河在峽山水庫修建之前,就已經以上游山洪暴發、中下游遭殃而聞名,有“膠濰暴西走廊”,濰河在山東就有壞河之稱。

    近代有記錄的濰河洪水災害就有:1881年閏七月、1892年10月、1912年月7月、1920年7月、1931年、1939年、1940年、1946年、1950年、1957年、1960年、1964年等。

    1958年11月山東省動用3,2萬人開始修建峽山水庫,直到1960年9月才堅持,差不多花費一年時間,這才解決了濰河的洪水災害問題。

    濰河洪水雖然在雨季時來勢兇猛,但時間很短,也就3-5天而已;而枯水時期,河流量很小,甚至出現乾枯、斷流現象。

    總結下濰河的特點:雨季突發洪水,危害極大;旱季人可以直接走過去。也就是說,如果韓信在濰河旱季,不管如何用沙囊堵塞,因為水流量不大,即便決堤,也不可能造成洪水衝擊的情形。

    從濰河的容易雨季山洪突發特點來看,韓信之所以擊敗龍且,是因為韓信幸運而龍且不幸的碰到了濰河雨季突發山洪,將龍且軍截斷。

    韓信不可能用堵塞河流達到山洪爆發的情形:若水流量大,根本不可能堵住河流;若水流量小,水勢無法高漲,達到阻止龍且軍的目的。

    因此韓信擊敗龍且的歷史真相是:

    韓信因為詐敗而退,得以幸運的躲過了濰河山洪突發;而追擊韓信的龍且軍則不幸的成為濰河山洪爆發的受害者。

    過了幾十年後,西漢人就將這場山洪爆發作為韓信有意設計的結果,於是就有沙囊堵塞而決堤的說法,甚至成為人們篤信不疑的歷史。

  • 8 # 如史如畫

    龍且是西楚的大司馬,他在項羽起兵以來,一直跟隨項羽作戰。為人十分狂妄,作戰非常勇猛,是項羽手下的第一猛將,曾滅英布全家,一生鮮有敗績。

    可就是這樣一位人物,始終還是在韓信手上栽了跟頭。那麼他是如何被韓信打敗的呢?

    話說韓信霸佔齊國之後,項羽便派龍且率領二十萬大軍出征齊國,勢要把韓信滅掉。行至齊國濰水,韓信和龍且兩軍在濰水展開了對陣。雖然韓信北伐一路凱歌,可龍且始終看不起韓信。

    韓信夜裡命令小部隊在濰水上游埋伏了大量的布袋,次日韓信率軍半渡濰水,和楚軍展開廝殺。期間,韓信佯裝不敵,率軍回逃,龍且覺得韓信是怕了,於是全軍出擊。

    等到韓信的部隊都回到了岸邊,韓信立即命令把濰水上游的布袋拿走。瞬間,大水磅礴而下,龍且的人馬一下子就被洪水衝倒。韓信命人往水中射箭,龍且全軍覆沒。

    這場戰爭結束,楚漢戰爭發生了大逆轉。天下形勢從此向漢不向楚,項羽也自知離失敗不遠了。

  • 9 # 李氏之子

    濰水岸邊,秋風呼嘯而過,韓信迎風而立,威風凜凜,不久之前才大破齊國,這是一件大功,但是他卻沒有一絲的愉悅,反而滿臉憂愁!

    這些夜裡,他常作惡夢,夢見齊王田廣、齊相田橫烹殺酈食其的畫面,食其的慘叫聲驚醒了他,令他汗流浹背!內心深感不安,負罪感越來越重,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現在的他後悔當初聽信了蒯徹的話,如果沒有蒯徹的激將法,他是不會輕易下兵擊齊的,因為當時酈食其已經說服田廣、田橫合縱抗楚,所以田橫才令田解、華毋傷撤回歷下兵馬,不再防備漢軍,所以韓信引兵如入無人之境,一路過關斬將,遂屠齊都臨淄,大破齊國!所以田橫大怒,以為酈食其賣己,便油鼎烹殺食其。說白了他是踏在食其的屍體上拿下齊國的!

    一陣寒風襲來,撲面掠過,他打了個寒顫!他深深的知道,食其的死,一定令漢王劉邦很憤怒!酈食其是劉邦舊臣,當年劉邦西向伐秦,就在陳留進退維谷之際,與食其初次相遇,君臣之間相見如故,抵足夜談,大歡而散!便用食其計策,兵不血刃下陳留,遂兵強馬壯,糧道不絕,一路向西卒破秦關!從此之後跟隨劉邦,馳騁諸侯之間,合縱連橫,深得漢王劉邦寵信!所以韓信覺得對不住劉邦,在內心深處暗逼自己一定要將功贖罪!

    好在韓信收到訊息:田廣、田橫很有可能遣使者入楚請求救援,如果真是這樣,能夠破齊楚盟軍,也是一件大功,還可以緩解漢王劉邦同霸王項羽對峙的壓力!想到這裡,他心開目明!

    退守高密的齊王田廣已經和身在博城的齊相田橫取得聯絡,正在協商是否遣使者入楚?城牆之上,田廣佇立已久,目光堅毅,卻又帶著些許淚花,復國不過幾年時光,又將面臨亡國危機,天下紛亂,不知何時能止,齊國境內滿目瘡痍!他內心是矛盾的,他恨項羽殺死他的父親田榮,所謂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如今大仇未報也就罷了,竟然還要讓他認賊作父,委屈求全,向不可一世的項霸王求救,真是貽笑天下!但是他捫心自問,已經別無選擇,畢竟比起亡國之恨,殺父之仇似乎微不足道!假如亡國了,他何面目見父王於九泉之下呢?所以他接過近侍呈上的信件——叔父田橫的,勸他棄小仇而雪大辱,他毫不猶豫的默許了!

    項羽迎風立在懸涯邊,天空中一隻雄鷹在不斷的盤旋,似乎在尋找獵物,卻又找不到,很茫然,所以不斷的嚎叫,這和他有些像似!

    他從沒想過,滅漢之路竟比起破秦來艱難得多,當年率領江東八千健兒,奮擊百萬,遂破釜沉舟虜王離降章邯,卒滅秦王!他第一次感覺到心有餘而力不足,亡秦不過三年,而如今楚漢相峙已經五個年頭,誰也不知道何時才是盡頭?

    他對破漢滅劉,已經束手無策,或許當初他就不應該聽信謠言,甚至讒言,逼走逼死足智多謀的范增老先生!這是起兵以來,最令他遺憾、痛悔的事,如今他就像頭頂上盤旋的雄鷹,找不到方向,亞父范增還在的話,或許還可以為他出謀劃策……

    他後悔當初沒有聽亞父的話,急破滎陽,最後中了陳平的離間計,讓劉邦逃出生天,間接也害死了亞父!

    他內心是輕視劉邦的,甚至還有些鄙視他,然而劉邦總能在危亡的時刻,絕處逢生,他又不得不敬佩這個生死對手!鴻門宴,劉邦已成甕中之鱉,若不是項伯從中做梗,劉邦早已人頭落地,天下也就他的天下!

    為什麼劉邦總能化險為夷?難道真的像甘公所言,五星聚東井,先入秦必王,天子之命不死嗎?項羽是不信這些的,他只不過是個草莽英雄,然而不也曾宰割天下,分封諸侯嗎?彭城大戰,他從齊國引三萬精兵大破劉邦四十餘萬眾,屍橫遍野,濉水為之不流,劉邦也命懸一線,若不是丁公魯莽,劉邦早就命喪黃泉,哪裡還有什麼天命可言?

    現實是他和劉邦形成了對峙,而且局面越來越來嚴峻,勝利的天砰慢慢地向劉邦傾斜,韓信破魏降趙,連燕下齊,五年之間,兵不血刃席捲中原,諸侯為之震恐,漢軍從西向東對楚國形成合圍之勢!形勢已經很危急,項羽需要一次大勝,扭轉戰局,表面上楚軍還是很強盛,背地裡卻呈現兵疲糧盡之勢,他不是不清楚?越想越心愁!

    項聲騎馬飛躍而來,轉眼到項羽跟前,縱身下馬,呈上齊王田廣的信件!項羽閱過,這是個機會,他和田廣是仇人,但是形勢比人強,目前除了聯合,沒有別的選擇,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擊破劉邦!

    但是到底應該選擇誰來將兵救齊呢?項羽陷入了沉思:鍾離昧、周殷、季布、虞子期,不行?他們不能離開西線,這幾個是抵禦劉邦的最佳棋手!項聲、項它、項伯以及諸項子弟,皆不是韓信敵手?如果英布還在的話,或許他不會如此憂愁,左右為難?只可惜英布已經投奔劉邦!最後的人選,只能是他兒時的玩伴龍且,龍且和他一起長大,形影不離,情若兄弟,深得項羽寵信;自渡江以來,跟隨他西征東伐,南討北戰,未嘗敗績!龍且的能力和英布不相伯仲,可以獨當一面,就他吧!

    項羽掃國內精兵二十萬眾,遂遣大將龍且將兵北上救齊!

    龍且北上和齊王田廣會合高密,修整數日之後,便差人送信給韓信約定決戰!

    田廣見龍且如此衝動,似乎不妥,畢竟韓信剛破齊國,士氣正盛,求戰之心甚切!不如堅清壁野,等待戰機,然後會戰!

    龍且壓根不把韓信放在眼裡,他素知韓信,甚至鄙視他,一個橫穿胯下的人,能有什麼能耐呢?換作是他,被威脅穿褲襠的話,只能是你死我亡的下場,正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在他看來韓信擊破魏豹、陳餘、破齊,只是因為韓信至今為止未逢敵手吧!而他就是韓信的剋星!

    田廣勸不住龍且,慌亂遣人星夜趕往博城,召田橫商議,橫亦晝伏夜行入高密!親見龍且,以為如今齊華人心渙散,士氣低落,都在於韓信散佈謠言,宣言齊王田廣已死,田橫已誅,故致齊華人心惶惶不可終日,不如想方設法,遣田廣親信入所降城邑,宣言齊王尚在,齊人聞大王在,必然振奮,待人心形勢有所扭轉之後方再圖之!而且韓信孤軍深入齊國,與趙王張耳盟軍懸隔二千餘里,糧道疏遠,必然求戰心切,欲儘快平齊,約戰正中下懷!不如勿戰,遣兵襲擾漢軍糧道,待到彼等糧盡兵疲再與之決戰,未晚也!況且韓信用兵如神、行軍佈陣詭計多端,常常出人意表,深不可測,萬不可大意,成安君陳餘就是前車之鑑!齊楚大兵又身處國中,兵敗易散,如若約戰不如意,一敗塗地,追悔莫及!

    龍且那裡聽得進如此長他人之氣滅自己威風的話,英布,人中梟雄也,舉兵十萬叛楚歸漢,他將三萬健兒,即其營而大破之,英布狼狽奔漢!如今韓信兵不過數兵,去漢界數千裡與人爭國都,兵士數戰,有厭戰之心!他將雄兵二十萬,竟不能敵韓信嗎?簡直貽笑天下!

    還要等什麼呢?況且他有自己的算盤,為將八年,身不卸甲,南征北戰,未得尺寸之封,如今項霸王方急,如果大破韓信之兵,存亡齊而救危楚,是一件天大的功勞,齊國之半可得也!故田廣、田橫勸說萬端,終不用其言!

    韓信間隙得知,回報,韓信暗喜!他和龍且認識,當年他在項羽帳下身為執戟郎,而龍且已經位居上將,不過在他的內心是鄙視龍且的,因為在他看來,這個虎背熊腰的壯士,只適合跟進跟出,作一個十足的侍衛,換言之就是執戟郎,而不是一員大將,一個只會衝鋒陷陣的人,完全是呈匹夫之勇,絕對不是將帥之才,項羽讓這樣的人將兵,不是斷送江東子弟的性命嗎?當年同在霸王帳下,龍且壓根就沒正式瞧過韓信一眼,這對自卑的韓信來說,是一種奇大的羞辱!如今是雪恥的時候了!

    韓信遂遣人入楚營約戰,一面偷偷的令士兵縫萬餘沙囊,盛滿沙子,然後縫合成沙袋,夜裡遣曹參領萬餘人馬,各扛一個沙袋沿濰水而上,至濰水上游,待到夜深人靜,築壩斷流;遣灌嬰領騎兵一萬,分成兩軍埋伏山後,舉火為號!

    待到濰水斷流,深夜,韓信領數萬人馬,分成數股,偷襲齊楚軍營!

    龍且也有所防備,遂舉兵反擊,視漢兵勢眾,以為漢軍傾巢而出,欲出其不備破楚齊軍營!便力戰,交戰未久,信以小股兵馬委之,陽不勝,佯敗走!龍且大喜,以為韓信怯戰,乘勝逐北,軍士貪功爭相追逐漢兵!

    龍且騎馬飛快,甫過濰水,見水斷流,心生疑慮,然而楚軍呼嘯而過,說時遲那時快,大隊人馬勝不相讓,急逐漢軍大將韓信!

    韓信令士兵舉火為號,曹參見訊號,遂決濰水,大水洶湧澎湃,奔流洩下,沖斷楚軍,楚齊之兵大半不得渡!韓信、灌嬰、曹參三路人馬領兵折回,夾擊楚軍,遂破殺龍且!

    後人有詩曰:

    濰水岸邊風蕭蕭,物是人非思楚梟!假使龍且用橫計,安得韓信呈英雄?

    韓信進兵破高密,擒殺齊王田廣,灌嬰破博城,田橫奔梁,投奔彭越去了!韓信、灌嬰、曹參兵分三路,連下城陽、膠東、千乘,殺田光,虜田既,擒田吸,遂平齊國!

    項羽聞之,大震!龍且亡楚兵二十萬眾,為漢滅楚埋下了伏筆焉!

  • 10 # 依稀說史

    龍且和韓信都曾經在項羽手下當差,但是兩個人在項羽帳下的職位和地位卻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韓信只是項羽手下的一個小小的郎中,在項羽陣營中處於可有可無的位置。龍且在小說家筆下是五虎將,在歷史上是項羽帳下重要的大司馬,也是項羽最為信任的將軍。龍且和韓信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上,龍且也看不上韓信。項羽看中的龍且和項羽瞧不上的韓信曾經有一次直接交戰,最終韓信擊潰龍且大軍,取得濰水之戰的勝利。

    劉邦曾經給韓信下達過滅掉齊國的命令,後來在酈食其的勸說下又令酈食其勸降齊國。劉邦命令酈食其勸降齊國的時候,卻沒有撤銷韓信滅齊的命令。酈食其到了齊國之後,憑藉著三寸不爛之舌成功說服齊王投降劉邦。酈生成功說齊之後,韓信也準備就此撤軍。但是經過蒯通一通忽悠之後,韓信決定繼續“執行”劉邦的滅齊命令,率領大軍開到燕齊邊境。齊王被忽悠之後,非常痛恨酈食其,下令將酈食其扔進了鍋裡。漢國和齊國之間發生了戰爭。齊王田廣自然不是韓信的對手,田廣決定向項羽求救。

    之前項羽和齊國算是愁人。當年田榮擺了項燕一道,使得項燕孤立無援最終戰死。項羽分封之後,也是齊地的田榮第一個跳出來反對項羽。項羽派兵滅齊,大肆屠殺齊國百姓。後來由於劉邦偷襲彭城,項羽才不得不從齊地撤軍。兩家雖然是大仇家,不過值此亡國滅種之際,兩家不得不放下以往的矛盾站在一起。天下諸侯大部分已經被劉邦滅掉,齊國只能向項羽求救。項羽當然也知道齊國的重要性。韓信已經滅掉了七八個國家,項羽現也知道韓信經天緯地的軍事才能。項羽知道一旦齊國被滅,自己的大後方就徹底暴露在韓信面前。

    項羽為了救齊,派出手下最得力的戰將龍且帶領二十萬大軍前往救齊。這二十萬楚軍也是項羽手下唯一一支生力軍。當時項羽全部軍隊也就是三十萬左右,此時他願意把總兵力的三分之二抽調往齊國戰場我們足以看出項羽對齊國的重視。項羽知道韓信的厲害,不過龍且卻不知道或者不願意知道韓信的厲害。龍且帶著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開往齊地,到了齊地和田廣殘軍匯合以後,軍力得到了進一步補強。

    龍且大軍還沒有和韓信正面接觸,龍且手下一個謀士給龍且提出了一個可靠的建議。他認為:“漢兵遠鬥窮戰,其鋒不可當。齊、楚自居其地戰,兵易敗散。不如深壁,令齊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聞其王在,楚來救,必反漢。漢兵二千里客居,齊城皆反之,其勢無所得食,可無戰而降也。”龍且否定了這個正確的計策,龍且回答說:“吾平生知韓信為人,易與耳。且夫救齊不戰而降之,吾何功?今戰而勝之,齊之半可得,何為止!”龍且不知道韓信到底有多厲害,他是一員猛將,但絕對不是獨當一面的統帥。龍且這個人看人只看一半。他只看到了韓信前半生先是依靠一個女乞丐為生,沒有任何生存能力;再是看到了韓信的胯下之辱,看到了韓信的無能。但是他沒有看到韓信的隱忍,沒有看到韓信已經滅掉了七個國家。其次龍且這個人求功心切。可惜的是龍且徒有這麼大的志向,卻沒有這麼大的才能。韓信和龍且雙方在濰水兩岸對陣,韓信是用水的行家,這一次他同樣決定用水解決龍且大軍。

    濰水之戰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役,不過韓信一方領軍將領的素質要遠遠高於龍且大軍。韓信一方有韓信、灌嬰、曹參、呂澤、柴武等,龍且一方則是龍且、周蘭和田廣等。這樣一比較就知道戰爭的雙方的優劣了。龍且輕視韓信,但是韓信卻沒有輕視龍且。韓信這個人不太喜歡和別人狡辯,卻是一個喜歡用實力打臉的人。韓信在戰爭之前連夜讓士兵帶著上萬條布袋子,每條布袋子裡都裝滿了沙土。然後韓信命令這些盛滿沙土的布袋子投入濰水中。濰水不像長江黃河,只是山東境內的一條小河。一萬多條裝滿泥沙的布袋子足以堵住濰水,一萬多條布袋子把濰水死死堵住,形成了一座人工的大壩。濰水上游的河水水位越來越高,下游的水位則越來越低。佈置好布袋子以後,戰前的一切佈置已經完成。韓信帶領大軍渡過濰水主動攻擊龍且大軍。不過沒有幾個回合韓信軍隊就被龍且擊敗,韓信大軍像井陘之戰一樣,放下武器就趕緊逃跑。這個無知的龍且看到韓信軍隊不堪一擊,馬上得意忘形地說:“固知信怯也。”

    戰爭才剛剛開始,龍且就已經先失一招,為帥者最忌輕敵與心浮氣躁。面對韓信“戰敗逃走”的大好形勢,龍且自然不會放過,他命令全軍壓上,一定要趁機滅掉韓信。二十萬大軍呼啦啦一擁而上。當大軍渡過一半的時候,韓信命令上游計程車兵撅開了擋住濰水的一萬多個布袋子,被擋住一夜的濰水全部朝下游衝去。之前由於一萬多個布袋子擋住了上游的濰水,所以下游水位相對較淺。現在掘開了一萬多個布袋子,等於是洪水衝破了大壩。濰水下游的濰水急劇上升,而且水流變得特快。龍且的二十萬大軍一下子被濰水充成了兩段。其實應該是三段,只不過第二段成了水中魚兒的美餐。龍且大軍被濰水成兩段以後陣腳大亂,韓信率領大軍馬上猛攻已經渡過濰水的龍且軍。一方是以逸待勞的虎狼之師,一方是被洪水衝散的軍隊,雙方戰鬥力可想而知,戰爭的結果也就不難得知了。龍且也在慌亂之中被灌嬰的手下將軍丁復殺死。

    龍且瞧不起韓信,想轟轟烈烈贏韓信一場。可是最終的結局是徹徹底底地輸了一場,最終把自己身家性命也輸給了韓信。龍且被殺死以後,龍且剩餘的軍隊由於失去了主將,也都四散逃走。田廣看到形勢不對,馬上拍屁股走人。不過田廣沒有跑多遠,在陽城被韓信追上。剩餘的楚國士兵也沒有再戰的必要,於是全部投降了韓信。龍且的二十萬大軍短時間內被韓信吃掉。項羽救援齊國的目的沒有達到,而且自己唯一一支有生力量也消耗殆盡。擁有三十萬大軍的項羽尚能和劉邦維持相對均衡。現在齊國沒有了,龍且和二十萬楚軍也沒有了,項羽全部軍事力量也只有十萬軍隊。至此項羽全面處於楚漢戰爭的劣勢,劉邦全面掌握楚漢戰爭的主動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發現有莊家介入的黑馬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