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忠肝義膽嶽老三
-
2 # 立志成蟲
辭職?年羹堯在破城門洞裡哪裡還有職務哈?雍正把年羹堯調離西北的軍隊,撫遠大將軍改任杭州將軍,可年羹堯仍不知悔過收斂,雍正下旨“年羹堯降十八級聽用”,聖旨到了杭州,浙江巡撫折爾克懵逼了,杭州將軍是正二品的級別,按清朝的官制,九品十八級,降十八級已無官職,倒找都沒法兒搞。折爾克沒法兒執行那不抗旨了嗎?只好寫信問李衛,派年羹堯去看守城門洞就是李衛的主意,而且這個城門洞是廢棄的本無人看守,是專為年羹堯一個人而“因人設事”的。年羹堯到了這裡已是必死無疑,雍正是分步驟處置年羹堯的,只不過是在等殺年的呼聲更加鼎沸,可以在無奈和“無奈”中處死年羹堯
-
3 # 大叔不亂講話
能不能辭職導演說了算,畢竟是電視劇嘛。歷史上任何封建王朝作臣子的一旦功高震主都沒啥好下場。正所謂君與臣能共患難但絕不能同富貴!
-
4 # 四川達州人
年羹堯,當時是在旗身份。
漢軍鑲黃旗,明確屬於皇帝直屬。
這樣的身份,辭職逃跑都沒有用。
-
5 # 日小堯茗居
老桑;你走吧,隱姓埋名,找個沒人的地方,照顧好我那個蒙古小妾,只她懷了孩子,“我要是有朝一日出去”,無論你們走到哪,我都會找到你們!
這是年羹堯被貶到杭州將軍以後對他的老管家“老桑”說的話!透過年羹堯這句話就可以得出結論:年羹堯已經沒有自由了,走一步看一步。
此時年羹堯的小命就在於雍正帝是否高興,或者把他忘了最好!
可是雍正想忘都不行,特別是監察院那幫御史,扯著嗓子喊:必須殺了年羹堯為“孫嘉誠”報仇,三天兩頭上摺子,雍正最後說了一句:他們難道非得要年羹堯的命嗎?
真正要他命的是犯大忌:首先是年羹堯打了勝仗不知收斂,這是他自絕於雍正、自絕於朝廷的根本原因,給年羹堯議罪的時候總共給年羹堯議了九十二款大罪!
要他命的大罪是他犯大忌三條:
一、年羹堯犯雍正皇帝大忌,插手朝廷政務、人事、經濟、及干擾推行新政,濫殺無辜,特別是竟然膽敢私自殺朝廷三品大員孫嘉誠,向雍正宣戰!以上權力是皇帝的。
二、結黨營私,歷代皇帝,包括雍正帝最怕的就是就是結黨營私,到處安插親信,還自以為是被稱為“年選”,雍正帝不能容忍他年羹堯是他威脅皇權,違規已經到了極致。
三、驕橫跋扈,藐視雍正皇帝,就拿雍正帝接見立功將領“卸甲”一事就說明年羹堯已經瘋迷了。將領不懂也就罷了,年羹堯還強調一下“他們只只軍令,不知皇帝”,這是生怕雍正皇帝不生氣,需要提醒一下?
把他拉下神壇的是“李衛”!雖然是《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的演繹,但是這事、這人是真的,年羹堯的九十二款大罪,就是想要他命,特別是以上我分析的三大條已經讓雍正皇帝無法忍受。
當雍正皇帝走到江南“李衛”的家裡時候,君臣的一番對話提起年羹堯的時候,使雍正帝堅定了拿下年羹堯的決心!
李衛是這樣說的:皇上,奴才最近聽到有這樣的傳言,“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乾脆把他的大將軍給他免了!李衛的這句話讓雍正帝堅下了決心,但雍正沒有殺他年羹堯的意思,李衛也不想年羹堯死。
因為年羹堯畢竟收留並救過李衛的命,而且他們同是雍親王府奴才出身,估計李衛應該想到這一點。
普天下莫非王土,隱到哪?滿清王朝也有規矩,犯了事就想辭職,就想走?走到哪裡也是大清朝的天下,能走鄔思道早走了!
監察院的御史們天天喊著讓年羹堯死,可是年羹堯也不知如何想的,已經被貶到城門領了,還天天穿著“黃馬褂”守城門,是得瑟,還是向雍正帝示威,這明明是告訴路人:我是年羹堯,我就是打了勝仗的年大將軍,這完全是變相的說;雍正皇帝對年羹堯是“兔死狗烹”。
如果隨便走,年羹堯早就與“老桑”一起走了,如果年羹堯不是在招搖過市,估計雍正皇帝能放他一條命!
張廷玉提醒了雍正帝最終結束年羹堯性命的是張廷玉的奏報:皇上,有一件事該解決了,據下面奏報,年羹堯整天的穿著黃馬褂在城門招搖過市,有辱聖德不說,監察院的御史們也不答應!
看來這年羹堯的命是留不下了,據清史記載:年羹堯是押回北京賜死的,並不是由李衛前去執行的年羹堯死刑,無論如何說,年羹堯是死了,留下了後世的談資。
-
6 # 夏有涼風61
《雍正王朝》中,年羹堯被貶到守城門時,可以辭職歸隱嗎?
其實年羹堯被貶守城門,是雍正在羞辱年大將軍了,年羹堯想辭職歸隱那是不可能的,為什麼這麼說了?首先說年羹堯在西北的勢力是非常大的,年羹堯平定了西北後,在豐臺大營,年羹堯的部下“只知有軍令,不知有皇上”這就讓雍正帝大為吃驚,從而對年羹堯產生了戒心。從這以後,雍正帝就注意上年羹堯了,而年羹堯做的事情,如在川陝地區安排的官員,都是年羹堯讓人彈倒其它官,安插自己推薦的人上任,到後來越發的和皇帝平起平坐了幾乎。讓官員們跪迎跪送,年羹堯簡直就是隱皇帝。本來雍正也不想殺年羹堯,但對年羹堯不放心,就派了孫嘉城去監督年羹堯,孫嘉城就是皇帝的眼睛,皇帝的耳朵,就是怕年羹堯在西北勢大,有不臣之心,如果年羹堯不動孫嘉城,年羹堯是沒事的,哪怕是年羹堯排擠走孫嘉城都能說明年羹堯的不臣之心,更何況年羹堯膽兒太肥,把皇帝派去監督他的孫嘉城殺了,年羹堯想幹什麼?不言而喻。於是乎,雍正派人奪了年羹堯的軍權,把年羹堯降職為杭州將軍,但年羹堯不懂的收斂其鋒,而是和雍正帝摽上勁了,年羹堯就是故意張狂,其意思就是讓天下人知道知道皇帝是怎麼對待功臣的,他這麼一鬧,那不單單是將雍正的軍,也是在毀雍正的名譽,雍正也清楚,於是就貶年羹堯去守城門,這屬於君臣互辱。年羹堯認為雍正想當個明君,就不會背殺功臣的惡名,這就是年羹堯被奪了兵權後敢和皇帝叫板的底氣。他認為雍正不會殺他,可年羹堯太低估雍正了。
雍正是不會讓其歸隱的如果讓其歸隱,雍正還擔心萬一年羹堯歸隱,去了西北,雲貴、川陝都有年羹堯的參與勢力,危險到大清基業的可能,雍正都要抹除。所以只能賜年羹堯死。
-
7 # 晚亭與落霞同暉
就電視連續劇而言,劉墉也曾由一品大學士貶為九品城門官,但他是屬於與乾隆皇帝一時鬥氣,隨時都會奉詔還京,官職復原。而年羹堯則大不同,他是屢犯雍正大忌,自貶為杭州將軍,己身不由己。
年羹堯在雍正潛邸時,就是四爺胤禛的門人,表為主僕,實為最信賴的家臣。很早就被四爺推薦外放當差。
在雍正九龍奪嫡登上大寶的事變中,年羹堯是主要的支撐外臣。尤其是朝局未穩,攪得雍正寢食難安、幾乎耗幹國庫的西北戰事,年大將軍的西北大捷,一度被雍正稱為‘恩人’。其妹秋月晉封為年貴妃。此時的年家可謂風光榮耀至極。
凡事,盛極必衰,權重位危,適時而為知進退,才是歷史上能得到善終功臣的作為。反觀年羹堯,早臨危局,還不知進退,一味過分地‘作’。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八爺黨和眾朝臣的訐攻下,成了眾矢之的。使得雍正一步步把他逼向絕地。
從"難道非逼朕殺了年羹堯嗎?",說明雍正開始並無殺年之心,最後的結局,年羹堯自身的問題也是主要原因。
一,在西北軍營驕狂無比,越權殺了很多大臣。朝中緊衣縮食籌糧晌,他在營中卻生活奢糜。雍正派孫家誠去,本身就是一個大的警訊,他卻任性殺之,引起朝野共憤!
二,大捷返京,氣指意使,朝堂與皇上平座,要挾加封全無臣子的口氣。廟堂之上眾將士只聽將令不聽王命,更犯了雍正大忌。(這與漢文帝去細柳營本質相異)。
三,被貶為杭州將軍,還效仿宮中翻牌子侍寢的悖逆之舉。惹得雍正一怒再怒。
四,在被貶到己無品級的看門人,還穿著黃馬褂招搖無忌。
年羹堯不是反臣,也不懼死,他早已向管家託付了後事,他那"大丈夫死也要死得轟轟烈烈。",故選擇了與朝庭乾耗死磕到底。
被誅的結局,他和雍正雙輸。看笑話的是八爺黨和郎分朝臣。他以九十二條莫名大罪死得不明不白,雍正也被後人以卸磨殺驢的罵名遭人攻擊。
他若早已收斂,或能善終,他若意外死亡,也能留下清名。而選擇臣不忠君無義的形式,其所產生的惡名惡果,未必是他的初衷。
-
8 # 夢露居士
年羹堯被變為守城小吏時,已經不存在辭職歸隱的可能性了。因為此時的年羹堯的身份已經和普通百姓沒什麼區別,雍正讓他守城門是一種懲罰性勞役,怎麼可能允許他辭職歸隱?
不過,如果他能夠從此夾起尾巴做人,還是可以保全性命的。但是如果他選擇這麼做,他就不是年羹堯了。
第一,年羹堯一向跋扈囂張,膽大妄為。
劇中,年羹堯是胤禛的包衣奴才和得力干將,為胤禛做了很多事情,但是事實上年羹堯一直不太服胤禛的管教。
當年胤禛派他去江夏鎮抓劉八女,並查抄任伯安編的《百官行述》。結果年羹堯拿著雞毛當令箭,直接把江夏鎮男女老幼,包括駐防官兵,全部屠殺一空,將劉八女的財產納入囊中。胤禛知道後大為震驚,從此開始提防年羹堯。
後來,胤禛推舉胤禵做大將軍王,換取胤禵推舉年羹堯出任陝甘總督。不料年羹堯竟會錯了意,以為八爺黨拉攏自己,便趕緊去向八爺示好。
雍正登基後,任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去西北平叛。西北戰事是雍正的心腹大患,幾乎耗盡國庫,年羹堯打贏此仗,讓雍正直稱他為恩人!如果是一個有政治頭腦的人,聽到雍正這麼為說,一定誠惶誠恐,不敢接受。不料年羹堯竟愈發囂張跋扈了。
年羹堯回京時,雍正傳旨百官跪迎,這是雍正在歡喜之下腦子有點糊塗,不料年羹堯竟安然受之,騎馬接受百官之跪。朝堂之上,雍正令年羹堯首先將士解甲,將士們竟不敢解,非得年羹堯發話才脫下甲冑,氣得雍正回後宮後拿他妹妹年妃撒氣。
年羹堯的種種行為,完全是在挑戰帝王的底線。
第二,真正讓年羹堯倒黴的,是他不幫助雍正推行新政。
雍正是一位陰鷙的皇帝,也是一位善於隱忍的皇帝,對於年羹堯的種種行為,他都能強忍下來。真正讓雍正不能忍的,是年羹堯抵制新政。
康熙晚年,吏治腐敗,國庫空虛,清朝眼看就要變成元朝,百年而亡。雍正登基後,為解救危局,大力推行新政,如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等等。這些新政無不是向官僚階級開刀的舉措,所以雍正遭到了所有讀書人及官僚的反對,孤立無援。
推行新政,成了雍正心中最大的事情。如果年羹堯能夠幫助雍正推行新政,無疑是對孤立無援的雍正的最大支援,就算他有天大的錯誤,雍正也能夠容忍他。
所以雍正把孫嘉誠派到年羹堯軍中,去推行火耗歸公,想讓年羹堯做一個推行新政的典型和楷模。不料年羹堯根本不願意推行新政,直接把孫嘉誠殺了。
在雍正看來,你年羹堯騎在我脖子上拉屎,我也忍了,現在你拉完屎還要讓我吃下去,那我就不能容你!
第三,但是,此時雍正還不想殺年羹堯,是年羹堯自己一步步把棋走死了。
年羹堯是雍正的大功臣,雍正並不想背上殺功臣的罵名。況且,雍正剛把年羹堯稱為恩人,如果轉臉就殺了他,豈不是打自己的臉嗎?因此雍正只是將年羹堯貶職調任,略加懲戒,希望他能悔過自新。
但是八爺黨卻想讓雍正殺了年羹堯,他們就是要讓雍正難堪,並藉此抵制新政。所以請殺年羹堯的摺子,如潮水一般遞了上去。
而年羹堯自己也不爭氣,他被貶為杭州將軍,卻不思悔改,繼續飛揚跋扈。年羹堯吃飯要傳膳,睡女人要翻牌子,這些都是皇帝才能用的禮儀制度。在封建社會,年羹堯這麼做就是僭越!這麼做正給了八爺黨參他的口實。
所以年羹堯被一貶再貶,終於被貶為守城吏,地位降至最低,已經貶無可貶了。但是年羹堯虎死架不倒,人死屌朝天,雖然守城門,卻穿著御賜黃馬褂招搖過市。在雍正看來,這就是年羹堯對自己的示威和挑釁,這下老百姓都知道雍正是怎麼對待功臣的了,皇家的臉面被年羹堯丟光了。
所以,到這一步,年羹堯已是非殺不可。
可以說,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堯有無數次求生的機會,但是年羹堯顯然並不想委曲求全。
-
9 # 優己
不能!在古代,所有經過聖旨欽點的都是恩寵,哪怕是讓人吃屎也得謝恩。這就是帝皇權威。年羹堯被髮配去守城門是雍正欽點的,所以年羹堯無從拒絕。
在當時,年羹堯已經被貶到杭州當將軍,可是年羹堯死性不改,依然採用大將軍時的待遇。吃飯起居奢侈無比,而且大肆炫耀,使得雍正十分難堪。因為當時雍正為了給年羹堯籌集軍餉吧所有人都得罪了。結果全部讓年羹堯給貪汙了,這讓雍正得了一個用人不明的壞名聲。所以,雍正需要把年羹堯剝得一無所有,然後還要去示眾,這才能洗白雍正自己。這是把他發配看城門的主因。
其次,雍正並不想弄死年羹堯,要弄死早就有一千條理由可以弄死了,不用那麼麻煩。發配他去守城門除了給自己洗白,更是為了保住年羹堯的命,因為只要他誠心服罪並卑微到底雍正就可以給他整一個功過相抵然後放他一條命,只是年羹堯自己沒有體會到這一點而已。
-
10 # 待我施為地煞變
可以辭職歸隱,但仍舊難逃一死。因為非要他死的並不是雍正,而是另外一個人。
馬齊向雍正奏報百官聯名要殺年羹堯,雍正是一臉難過,悲嘆道:〖年羹堯已經被貶為參將了,他們不知道嗎?〗,〖他們為什麼非要逼朕殺了年羹堯呢?〗。
可以看出雍正不但不想殺年羹堯,還想著用貶官的方式保他一命。因為,無論從感情上——這麼多年,忠心耿耿,幹了多少髒活累活——還是從利益上——有悍將大舅子在外領著重兵,八爺還敢逼宮?——殺年羹堯都對雍正百害無一利。
所以,後來張廷玉又抱著一堆奏摺參年羹堯時,雍正心有慼慼地問:〖年羹堯非殺不可麼?〗
張廷玉說,皇上要整頓吏治,年羹堯僅貪汙就460萬兩之巨。
張廷玉最懂雍正的心思,什麼飛揚跋扈,什麼太后最恨他,都不足以讓雍正下決心除掉年羹堯。唯獨不能重新整理吏治,雍正不能忍。
接著又論證:朝廷雖有議功一說,但年羹堯功過相抵,也該死了。
聽到於情於理,年羹堯都必死,一向冷麵無情的雍正失手把杯子打了,可以看出他心中有多矛盾。
但正因為矛盾,所以他還沒下必殺年羹堯的決心。張廷玉接著說,年羹堯守城門還穿著黃馬褂四處招搖,顯示皇上忘恩負義。這才讓好面子的雍正,下決心讓李衛賜死年羹堯。
年羹堯死後,雍正數次感到後悔,比如那次嫌嶽鍾琪西北仗打的不好,雍正脫口而出:〖要是年羹堯在,早就。。。〗。說了一半感覺這是自打自的臉,沒說下去。
也就是說,年羹堯是被張廷玉步步為營,送入閻王殿的。就算辭職歸隱,以張廷玉的城府,送他進去也不難。那張廷玉為什麼非殺年羹堯呢?我認為原因有三:
一,孫嘉誠是張廷玉簡拔的,跟張廷玉關係很好,後來被年羹堯殺了,感情上要為他報仇。
二,武將跟文官的矛盾。西北大捷後,年羹堯拿出一份立功人員名單,要朝廷給他們升官,他是代表西北武將利益的。當時張廷玉、馬齊等都表示沒這麼多缺安排這麼多人,但經不住年羹堯一請,雍正還是讓他們完成這個棘手的任務。本來嘛,多少人熬了多少年,殺紅眼就盯著那一個職位呢,一下子被一個西北武將給佔了。他們會不對張廷玉等怨聲載道?
三,雖然他們都忠於雍正,但心腹爭寵是很常見的事。張廷玉死後配享太廟,這是漢臣的無上殊榮,整個清朝唯一一個。但如果年羹堯活著呢?無論功勞,還是跟雍正的感情,都將是張廷玉的勁敵。所以,趁此機會除了他。
並且注意,張廷玉最後刺激雍正,用的是李紱的一段奏摺。而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是因為被李紱告發客場舞弊,才被砍頭的。以後雍正再後悔殺年羹堯的時候,不免想起李紱的這段奏摺,肯定會問候他祖宗十八代。最後李紱也差點被殺頭,革職罷免,也算為弟報仇了。
那再說說年羹堯怎麼才能保命呢?
他要先弄清楚雍正為什麼要不斷降他的職:
因為他在西北太飛揚跋扈,都想軍閥割據了,所以雍正要懲戒他。就跟即位前,他想討好八爺,胤禛大怒,弄得年羹堯在外面跪了一晚上一下午一樣。並不是要殺他,而是讓他受點教訓,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忠誠度沒問題之後,繼續被雍正重用。
以前就有位大將,被皇帝懷疑,手下的人勸他遠走高飛避禍,他說我走遠了皇帝會更懷疑我。我要去京城,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讓他看到我的忠心。最後這位大將安然無恙。
唐太宗快死時給李治說,我把李世勣貶官外地了,如果看他有一點不高興,你就立刻殺了他。如果沒有,等我死了,你就召回他重用。結果李世勣高高興興地接受了處罰。
所以,年羹堯要上表自請,去一個雍正能看得著的地方,擔任一個卑賤的職務。毫無怨言地勤勤懇懇,表現自己的痛改前非,與對皇帝處罰的支援擁護。這樣用不了多久,還能受到重用。
回覆列表
一
被貶到掃城門的年羹堯實際上已然是刀俎上的魚肉,此時辭不辭職都無關緊要,因為最終的路只有一條,就是年羹堯必須死。雖然雖然年羹堯是四爺的包衣奴才,但是年羹堯是確有能力之人。而年羹堯和李衛最大的區別就是年羹堯始終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李衛始終把主子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二人起點相似,實際上最終結果卻是大不相同,而最終讓雍正決心殺掉年羹堯的就是李衛一句“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而最終賜死年羹堯的也是李衛。
其實從“血洗江夏鎮”這一舉動就可以看出年羹堯的狼子野心與膽大妄為,一方面他為四爺在江夏鎮受辱討回公道,除掉劉八女等人,拿到“百官行述”,另一方面也是發了一筆橫財,因為江夏鎮是九爺的搖錢樹,年羹堯把江夏鎮所有的錢財據為己有,也算是貪財好利之人。
作為四爺的奴才,但八爺故意推薦他為“四川總督”時,他回京竟然先去八爺府拜謝,而沒有去四爺府,這也讓四爺極為憤怒,若非用人之際,四爺就要對其動手了。
而後,在西北大營,年羹堯平定了羅卜藏丹津叛亂,確實給剛登基的雍正打了一劑強心劑,讓雍正在朝中底氣更足。而雍正對其寵愛也是無以復加,年羹堯一時風頭無幾。
而正是這樣,讓年羹堯迷失了自我,他覺得雍正就離不開他,他覺得他自己功勞最大,這種膨脹讓年羹堯徹底走向了不歸路。
二
年羹堯進京,在雍正面前,竟然完全沒有把皇帝放在眼裡,他帶計程車兵,雍正讓其“卸甲”,竟然無人所動。而年羹堯讓其“卸甲”,士兵嘩啦啦都給卸甲了。雍正表面鎮定自若,實際上內心一萬隻“草泥馬”奔騰而過。年羹堯此舉就是在雍正皇帝面前立威,讓雍正明白,軍中只知年大將軍,而不是有皇帝。
雍正氣憤異常,怒不可揭,而無處可發,隨後,他去年妃那兒,就憤怒的命令年妃卸甲,但年妃委屈的脫的一絲不掛的時候,雍正又憤怒而去。
其實,年羹堯此舉不是立威,而是找死。在皇帝面前,竟然展示自己的威風,而把皇帝不放在眼裡,真是活膩了。這也可以看出年羹堯在軍中如何訓練士兵。著實讓雍正忌憚三分。
其實,從這些也可以看出年羹堯的張揚,軍中的驕縱畢竟皇帝看不到,但是來到皇帝面前還如此張揚高調,簡直“叔可忍嬸不可忍”。而且,年羹堯在皇帝面前立威也是低情商的表現,覺得自己有了軍權,立了大功,就可以和皇帝平起平坐,就可以和皇帝扳手腕,這也是太把自己當盤菜了。一旦皇帝胃口變了,不喜歡這盤菜,或者這盤菜變了質,肯定是要被倒掉的。年羹堯卻沒有意識到這種危機。
雍正對年羹堯的態度是愛恨交織,愛的深,恨得也深。而當朝廷彈劾年羹堯的奏摺普通雪花一樣飛過來的時候,雍正也是勃然大怒,他內心始終記得年羹堯穩固了他的江山,為他立下多次大功,他不想殺,但是年羹堯的一次次舉動確實讓雍正忍無可忍。
隨後,雍正罵他,奪了他的軍權,一貶再貶,而年羹堯卻始終不知道低調。
其實年羹堯被貶到杭州將軍時,這就是雍正給了他機會,讓他改過自新,讓他低調行事,可是年羹堯一如既往的高調,一如既往的驕縱。
三
如果在杭州將軍時,年羹堯給自己一個臺階下,急流勇退,可以說他還是可以保全自己的,但是這個時機他沒有把握住,那麼他就沒有抽身的機會了。最終貶為掃城門。此時年羹堯已然明白了,自己距離死已經不遠了,這個結果已經註定了。如果此時辭職,多方勢力都難以交待。
首先,雍正皇帝不會同意。
雍正已經給了他機會,但是年羹堯卻沒有沒有抓住,而把你貶的掃城門就不幹了,不幹也得幹,就是要侮辱你,就是要打你的臉,就是要讓眾人看不起你。現在想辭職不幹,那可由不得你。
第二,年羹堯政敵不會放過他。
曾經有多麼不可一世,現在就有多少敵對勢力。年羹堯得罪的人太多了,嫉妒年羹堯的人也太多了,他們都想落井下石,置年羹堯於死地,年羹堯此時無權無勢,他跑的了嘛!
第三,年羹堯也不會這樣做!
畢竟曾經飛揚跋扈,曾經熱血沸騰,此時淪落至此,年羹堯明白已然是在劫難逃。與其逃避,不如轟轟烈烈死去,作為一名曾經的將軍,還怕死嗎!只是年羹堯憎恨雍正的恩斷義絕,故而在臨終之時,他把雍正給自己的手串還給李衛,讓他轉交給皇帝,其實告訴皇帝我與你恩斷義絕,再無瓜葛。
與其跪著活,不如站著死。
年羹堯選擇了後者,所以年羹堯雖然驕橫跋扈,雖然目中無人,雖然功過參半,但是年羹堯至少還是一個響噹噹的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