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慾金剛
-
2 # 古今通史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瑕不掩瑜還是瑜不掩瑕呢,後世評說譭譽參半吧。但我個人認為鄧綏雖有私心也有權欲而且也任用了外戚,但國事家事處理尚可。以史為鑑杜絕宦官、外戚專權方面有態度有行動,並未給社稷帶來深遠危害,不能把她比作呂后,那鄧綏就有點冤枉了。我個人認為她對國家是有貢獻的,雖有瑕疵,但是不宜過度放大。
孝順懂禮剛強倔強隱忍自律孝順,一則小故事,是說長輩因對她過於疼愛,親手為鄧綏剪髮,因年紀大視力差不慎傷到鄧綏,但她隱忍不說。下人在旁邊看到問她為何,她說-疼愛我才給我剪髮,如果她知道了會內疚不安。
鄧綏六歲讀《史書》,十二歲通《詩經》《論語》。白天操練女紅,晚上誦讀經典。這些歷史典籍與先賢著作,教給了鄧綏做人與治世的道理,當然還有高遠的政治遠見。
宮內生活十六歲入宮,身材和姿色堪稱出類拔萃,轉年即被漢和帝冊封為貴妃,於是一出宮廷劇拉開了帷幕,當時的東宮之主是陰王后,氣量狹窄不說,尤喜巫蠱之術。鄧綏自小受過良好的教育和薰陶,入宮後恭謙肅穆,有規有矩,對待漢和帝與陰皇后更是小心謹慎,不敢有稍許差錯,因為自己的身高比陰皇后略高,就連說話都自覺的稍稍下腰,以表示恭敬。在宮內的人緣極好,無論是同級的嬪妃謙遜客氣,待人接物滴水不漏。對於下屬多施恩惠。所以在宮中集聚的人氣水漲船高,而這恰恰是陰皇后不想看到的。
等皇后造祝詛,求鬼神加害於鄧綏。並且放出話來,鄧氏一族不留,漢和帝病重鄧綏本已心力交瘁,經受不住欲尋短見,幸而被發現制止,才能保命。陰皇后因搞巫蠱活動而廢黜,鄧綏請求挽救沒有成功,漢和帝便更屬意於鄧綏。後經三辭而繼皇后位。
四方各諸侯國,只進貢區區方物(土特產)卻皆求回贈高檔奢侈品(嗯······諸侯國這毛病可是延續的幾千年吧,最不要臉的當屬倭國)這種情況自鄧綏入主東宮便斷絕了。
漢和帝多次想給鄧綏的家人加官進爵,但是都被鄧綏所勸阻,說什麼也不接受,鄧綏的哥哥鄧騭在整個漢和帝之世不過是一位虎賁中郎將。
漢和帝駕崩後元興元年(105年),漢和帝駕崩,平願望劉勝雖是長子,但有長期不可治癒的疾病所以不能繼位,殤帝劉隆剛過百歲(小兒百歲,剛滿三月),鄧綏迎立即皇帝位。尊鄧綏為太后,劉隆年紀太小,所以鄧綏臨朝聽政。
鄧綏臨朝後,在宮內遣散宮女,在朝內罷免了多數祭祀官員,並減少宮內的各種奢侈玩物的供應,不但節省了開支,也減輕了民眾的壓力。
雖然他把四個兄弟提拔起來,但是在鄧綏自己對外戚專權的印象非常深刻,所以尺度拿捏的很好,不讓自己的幾個兄弟專權跋扈,也未因此造成內廷動盪。
平息叛亂從不手軟,作為主戰派的鄧綏堅持主張強硬手段,與羌族互毆11年終於達成所願。
從東漢中後期開始,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有資料記載,從漢和帝永元元年到獻帝建安二十五年,發生水災54次,旱災40次,地震69次,瘟疫18次,更不用說大風冰雹,蝗蟲等等其他災害。簡直是一年年暴烈來襲,沒個喘氣的時候。這種年代正是考驗政治素養、能力的時候,鄧綏不但削減官員用度,同樣也削減了宮中用度,甚至自己的用度,每天只食兩餐,節省下來的錢財全部用於賑災。
現歸於以往的外戚專權,或者單論呂后的外戚專權,由於鄧綏的嚴格控制,鄧氏一族可算比較規矩。她哥哥鄧騭的兒子收受賄賂,鄧騭便將妻子和兒子頭髮剃光,以謝罪天下。
她重用蔡倫,班昭,張衡等人才,推廣造紙術,大力發展經史,天文,數學等文化。比起在政治上的所為,鄧綏給後人留下的,還有精神和文化上的財富。足此一點,她便無愧於歷史上的聲名。對於政敵的強硬手段上面的總結後,很多人因為這個鄧綏還是很仁德愛民的,但要知道她對誰才會仁德,至少對政敵她是不會仁慈的,而且手段十分強硬,凡是阻撓她執政和勸諫她還政的人,下場都十分悽慘。
司空周章曾經多次要求鄧綏還政於皇上,以鄧綏對權利的熱愛,當然不會同意,不但不同意還派人專門跟蹤調查了周章的往來行動等。
周章集結一群政見相同(還政皇上)的要員,準備捕殺鄧綏“嫡系勢利”,並囚禁鄧綏,廢安帝,改立劉勝。結果被鄧綏發現,不但周章畏罪自殺,一干人等全部沒有好結果。
這件事引起了鄧綏更大的警覺,致使很多人勸諫還政於帝的官員被處死、罷免。
這也成為後來人對她多有非議的原因,直言她廢長立幼,不肯放權,有專權之嫌。
鄧綏四十一歲去世,生前對自己做出了總結:
總結來說就是無愧於心,一生勤勉不敢兒戲、上對得起先帝,下對得起黎庶,賑濟安度眾生,安定劉氏天下。
-
3 # Su57
東漢漢和帝皇后鄧綏,從歷史上看,年輕時是才貌雙全的美女,聰明而有政治頭腦,掌權之後也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像許多帝王一樣,晚年迷戀權力。
雖然她一直低調謹慎,對國家大事的處理也非常到位,但是仍然擺脫不了外戚的悲慘命運,自己身死以後家族被滅門。
鄧皇后出身官宦世家,6歲開始讀書,14歲開始日習女紅,夜讀詩書。女博士的典故就是她母親說她而來。
史書記載鄧皇后年輕時亭亭玉立,端莊文雅,談吐不凡。很明顯,良好的教育使她美貌與智慧集於一身。她精通人情世故,能夠抓住皇帝的心,最終被立為皇后。
鄧皇后24歲時,漢和帝駕崩。從此鄧皇后開始掌權,任用自家人把持朝政,直到41歲病逝。
雖然她小心謹慎,在朝廷裡巧妙的平衡著外戚、宦官和士族之間的利益,不讓任何一方做大。但凡事要替國家做決定,必然要得罪某些人,損害別人的利益。
而且她自己再謹慎,也沒法完全約束家族裡的其他人囂張跋扈。再加上她晚年遲遲不肯交出大權,得罪了繼位的皇帝。
皇帝繼位15年後,28歲才開始親政,未親政前提心吊膽,擔心被廢,當然心有怨恨。
鄧皇后死後,新皇帝為了掌握權力,按照東漢老套路,當然要聯合宦官找機會清洗鄧氏外戚。即使鄧皇后能力再強,也逃不出外戚滅門這個宿命。
-
4 # 陳茹夢
中國歷史上,大部分只要出現皇帝幼弱,就會出現強勢的太后!
鄧綏25歲臨朝稱制二十年,政治還算穩定,也為普通老百姓謀福利,當時也還是呈現和諧、繁榮之勢。她也沒有為自己的宗族謀多大的好處,成功避免外戚轉正釀成大禍!在當時還是贏得朝野的好評的。
可能對她詬病的是,遲遲不還政給皇帝。其實這是人的通病,無關男女,無關古今中外!
-
5 # 微影悼紅
溫柔版呂雉,大義版慈禧,心機深沉亦不輸武后,總得來說,鄧綏瑕不掩瑜,畢竟,貪權是多數人的通病。鄧家有女,雅號“諸生”
作為東漢開國功臣鄧禹的後人,鄧綏自小便薰陶在良好的家教門風下。鄧綏自幼喜愛讀書,更喜詩經典籍,導致無心女紅。母親心急女兒漸漸長大,離封建女性的“四德”要求越發疏遠,便忠言相告,鄧綏為解母親之擔憂,便“晝修婦業,暮頌典籍”。家人為其取雅號諸生,意思是有知識學問之人。
直到十二歲父親離世,鄧綏已對大部分典籍經傳熟讀於心,而父親在世前,父親便經常與其詳議大小政事,這點充分證明鄧綏已具備引經據典,學以致用的能力。臨朝後,鄧綏仍晝省王政,夜則誦讀,這亦得益於自小養成的讀書習慣。
中國歷史上不乏著名的臨朝皇后,但若論“腹有詩書”,大抵沒人能比得上鄧綏。
養精蓄銳,臥薪嚐膽鄧綏能在眾嬪妃中深得聖心,並在陰皇后被廢后不久稱後,除了天生麗質外,知書達理、恭謹謙讓是一大元素。
據記載,陰皇后身材短小,這在身長七尺二寸的鄧綏面前是極為劣勢的,鄧綏亦認識到這點,故而在很多要遇見皇后的場合時,鄧綏會先打聽好陰皇后要穿什麼衣服,防止在顏色款式上撞衫,令陰皇后尷尬,極為照顧陰皇后的面子。
但是,這些小心翼翼的討好和謙讓,並不能改變鄧綏讓陰皇后愛寵驟馳的事實,陰皇后越厭惡鄧綏,鄧綏越發伏低做小,凡此種種,漢和帝亦看在眼裡,對鄧綏越發憐惜敬愛,並言:修德之勞,乃如是呼!
事實上,鄧綏的百般忍讓,處處恭謹,誰知不是邀寵的一種手段呢?鄧綏在即皇后位時難以抑制的興奮,在其書寫“謝表”時充分體現出來,平日裡精通詩文,熟讀典籍的“諸生”,卻為一張謝表千思萬想,最終不過是以一類謝恩,謙讓的話語瞭解。
所以我們可以想象,鄧綏對皇后之位是非常渴望的,但她採用更為明智的方式,就是用皇后的標準約束要求自己,處處嚴於律己,屈己待人,可謂德冠後庭。之前的種種,不過是以退為進,欲擒故縱罷了。
扶立幼帝,鞏固政權
漢和帝駕崩後,鄧綏當即將秘密養在民間的皇子接回宮中,並於漢和帝駕崩當天下午向百官傳旨:眾臣改穿吉服,夜間拜見新皇帝。
這個被立為皇帝的劉隆,彼時不過百日嬰兒,鄧綏以長子劉勝有“痼疾”,不宜為嗣,大臣們只能聽命。
彼時24歲的鄧綏,在漢和帝駕崩當天便一手處理了將漢和帝停殯德前殿,立劉隆為皇太子後繼而繼位,百官朝見皇帝並尊自己為太后,由自己臨朝執政。不能不說鄧綏與之前屈己待人的鄧貴人相去甚遠,焉知這不是鄧綏的本色呢?
臨朝後鄧綏立刻封劉勝為平原王,其他漢和帝的兄弟都被封王並離開京城到外地封國。此外陸續將家裡兄弟晉升和任命,使鄧氏兄弟掌握國家要害部門軍政大權,為自己臨朝鞏固基礎。
美玉微瑕,瑕不掩瑜雖然年少時父親遇到官職中大小事情便“輒與詳議”,但並不能讓鄧綏在處理邊境用兵事宜時能出奇制勝。
自公元107年至117年,西羌屢次侵擾邊境百姓,一直是邊境安全的主要威脅,鄧綏臨朝期間,西羌才兩次大敗東漢軍隊,但這並未能解決根本問題,只因鄧太后在用兵上未能做出正確戰略,也沒有派出得力的戰將,反而自己哥哥抗西羌無功而返時還被拜大將軍,有失人心。
對付西羌的十餘年,軍費消耗過高,導致東漢根基因此動搖,這些責任自然歸於鄧綏。
不過,鄧綏在對待民間各種自然災害時,亦是主動宮省節支,減免租稅,詔令戒奢,對於很多皇帝都做不到的這點,鄧綏的光芒不可忽視。除此以外,遣罷宮人,洛陽平反冤案等等都顯現出鄧綏勤政愛民的一面。
縱觀鄧太后一生,功大於過,瑕不掩瑜,但在推崇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社會,鄧綏一介女流下能知書達理,禮遇他人,上能憂國憂民,權不旁落,已算不讓鬚眉了。
-
6 # 傲嬌的小農人
南韓前任總統朴槿惠好不容易從青瓦臺的公主變成了青瓦臺的女王,卻因為閨蜜干政等醜聞被彈劾下臺,看來逆襲成功還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是要有一個強大的朋友圈啊。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也有一個女人作為掌權者的閨蜜干政,看似情形相同的兩個人,發揮的作用和得到的評價是完全不同的。
小編聽說過宦官當政後宮干政武將干政的,第一次聽到說古代閨蜜干政還是很新鮮的。閨蜜干政發生在中國東漢時期,閨蜜本人就是歷史上名聲響噹噹的東漢才女班昭,班昭的兄長班固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按照常理來講她是在一個書香世家長大的,家中典籍無數應有盡有,從小又受父親和兄長的薰陶,再加上她天生聰慧,敏而好學又替捲入政治糾紛而身亡的兄長續寫了《漢書》,所以便有了才女這個名號。
漢和帝劉肇親政後,因為班昭修訂史書的關係與她來往多了起來。在一次又一次的交談中漢和帝對班昭的才華很是欣賞,於是便吩咐班昭可以隨意在宮中走動方便教后妃們識字讀書。闔宮上下的女人們都尊敬的稱她為曹大家,因為班昭年輕時就嫁給了與她同鄉的曹世叔,古代女子出嫁從夫。隨著與后妃接觸的增多,班昭也交到了一個知心朋友,兩人還算投緣,她就是漢和帝的后妃鄧貴人鄧綏。鄧貴人聰明好學,經常很快就能領悟到班昭的意思。這彷彿讓已經步入中年的班昭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所以對鄧貴人更加喜歡。兩人結成了忘年交。
班昭自己就是記錄歷史的,對一些政治手段耳濡目染中也就漸漸精通了。於是她就在暗處給鄧貴人出主意,鄧貴人對她也很放心經常按照她的指令做。鄧貴人在宮中暗暗隱忍終於把陰皇后拉下了臺,在102年登上了皇后之位。在她成為皇后的第四年漢和帝駕崩。新帝年幼無法親政,於是鄧綏便以太后的身份執政。作為太后的智囊團自然是無法走到幕前的,班昭仍然在背後指點著鄧綏。許多國家大事政治政務都是班昭幫助太后完成的,班昭經常寫史書對政治問題很是敏感,所以政務在她的幫助下處理的井井有條。起初大臣們對於後宮干政是不贊同的,但是經歷過一些事情後便覺得太后有能力勝任輔政的位置便漸漸放心了。年輕的鄧太后得到支援如虎添翼,信心十足的涉及政事並有所成就,這讓國家的大臣百姓敬佩不已。
大臣們也是心知肚明,知道鄧太后背後有班昭的指點,但看到成就頗豐也就不做阻礙。在鄧太后親政的時代,中原地區水災頻頻發生,這對於靠天吃飯的百姓來講無異是巨大的打擊。但是在鄧太后和班昭的共同努力下水患得以控制,穩定了民心使國家安定。鄧太后成績出眾是歷史上較為出名的太后之一,這和班昭的指教是離不開的。
班昭在七十多歲時去世,鄧太后傷心不已並且穿素服悼念班昭。同樣閨蜜干政確是同事不同命,看來挑閨蜜也是個技術活啊。
-
7 # 文史磚家
漢朝立國400餘年間,外戚干政的現象頻頻出現,其中最為強勢的太后莫過於呂雉。然而在東漢中期,就權勢和執政時間而論,某位太后對帝國的掌控力絕對不弱於呂太后。這位異常強勢的太后,便是和熹皇后鄧綏。
鄧綏出身顯貴之家,是東漢開國元勳、太傅鄧禹的孫女,護羌校尉鄧訓之女,自幼聰慧過人、喜好讀書。永元七年(95年),年僅15歲的鄧綏參加漢和帝的選秀,因為身長七尺二寸、姿色十分美麗,並且談吐不俗,讓見到的人無不感到驚訝。果不其然,漢和帝因為極度滿意鄧綏的表現,便將她納為貴人。
諸兄每讀經傳,輒下意難問。志在典籍,不問居家之事。母常非之...後重違母言,晝修婦業,暮誦經典,家人號曰“諸生”...七年,後復與諸家子俱選入宮。後長七尺二寸,姿顏姝麗,絕異於眾,左右皆驚。見《後漢書·卷十》。
隨著鄧綏所受恩寵愈多,深感威脅的陰皇后為了將她扳倒,便用巫術來詛咒她。永元十四年(102年),陰皇后因搞巫蠱活動被人揭發,漢和帝一怒之下將她廢黜,並冊立鄧綏為皇后(“陰後見後德稱日盛,不知所為,遂造祝詛,欲以為害...十四年夏,陰後以巫蠱事廢,後請救不能得,帝便屬意焉...至冬,立為皇后。辭讓者三,然後即位。”引文同上)。
鄧綏正位中宮後,境遇得到徹底改善,唯一深感遺憾的,是未能替皇帝誕下皇子。3年後(105年),年僅27歲的漢和帝駕崩,由於長子劉勝以痼疾不得立,其他皇子先前皆早夭,所以出生僅百餘日的幼子劉隆(宮人所生)即位,是為漢殤帝。由於劉隆尚在襁褓之中,所以鄧綏便以太后身份臨朝。
鄧綏執政後,讓老師兼閨蜜班昭參與政事,每當做出重大決策前,必定與她商議。與此同時,鄧綏還進拜兄長鄧騭為大將軍。正是在班昭、鄧騭等人的輔佐下,鄧綏順利地度過“實習期”,牢牢地掌控帝國。殤帝在位僅1年便駕崩,鄧綏又冊立清河孝王劉慶之子劉祜為帝,是為漢安帝,而她自己則繼續執掌朝政。
鄧綏執政期間,推行開源節流、減輕賦稅的政策,使得百姓安居樂業,先前受災極重的農業得到恢復和發展。與此同時,鄧綏還嚴禁外戚和宦官蠹國亂政、禍害天下,尤其對族中兄弟、子侄要求甚嚴。為了平息邊疆的動亂,鄧綏又任用班勇等人通使西域、討伐匈奴、平定羌人暴動,併成功地安定幷州、涼州的局勢,使得西線多年無戰事。
鄧太后執政時期的成績非常亮眼,而這也給她帶來巨大的聲譽。然而權力就像鴉片煙,一旦沾染便很難戒除,鄧綏掌權時間越長,便越覺得權力的重要,自然便越不想歸政。而為了能達到永久執政的目的,她不惜壓制所有的反對聲音,剷除任何非議她這樣做的朝臣。其中,郎中杜根的遭遇可謂典型。
杜根是當時的大名士,後被州郡推薦為孝廉,入朝擔任郎中。杜根為人樸實、喜歡較真,眼見著安帝已到親政的年齡,但鄧太后卻依然把持著朝政不肯鬆手,便和理念相同的幾位郎中共同上書,希望太后能早日歸政。鄧綏見到奏疏後勃然大怒,下令將杜根等人逮捕,並裝在布袋裡活活打死。
但執法官出於對杜根的敬重,暗中吩咐行刑人下手要輕,只是將他打暈,隨即把他送往城外。鄧太后懷疑杜根沒死,便派人去檢查他的“屍體”,杜根為了欺騙使者,便連續裝死三天,直到眼睛裡生蛆。使者走後,杜根潛逃到外地避難,在宜城山裡做了一個酒保,直到鄧太后死後,才重新回到家中,並被朝廷徵拜為官。
太后大怒,收執根等,令盛以縑囊,於殿上撲殺之。執法者以根知名,私語行事人使不加力,既而載出城外,根得蘇。太后使人檢視,根遂詐死,三日,目中生蛆,因得逃竄,為宜城山中酒家保。見《後漢書·卷五十七》。
鄧太后如此貪權,就算出發點是為了帝國好,但還是讓安帝懷恨在心。永寧二年(121年)三月,執政達16年之久的鄧綏薨逝,終年41歲。鄧太后一死,家族便遭遇滅頂之災,其中兄長鄧騭、侄兒鄧鳳被逼絕食而死,堂弟鄧豹、鄧遵、鄧暢都自殺,其他族人或被廢或流放,幾乎無一倖免。
-
8 # 郝實用
和熹鄧太后
鄧綏,東漢開國重臣鄧禹的孫女。出身名門,家世良好。15歲入宮,7年後成為皇后,25歲為太后,輔助幼帝,臨朝稱制16年。
鄧綏是一個優秀的女政治家,執政期間,內遇水患十年,外有西羌叛亂,鄧綏任用賢才,穩定了政局。因此後世稱讚她“興滅國,繼絕世”(復興滅亡的國家,延續斷絕的後代)。
兒時便好經史,遇到問題,常常向兄長請教。六歲能讀史書,十二歲通曉《詩經》、《論語》。她的母親認為女兒家該多學習些女紅,鄧綏不敢違抗母親。就白天學習女紅,晚上讀經史。
15歲長相出眾,在後宮佳麗三千的後宮,也引起眾人的驚歎。家教良好,小心謹慎,舉止有度。她不擺貴人的的架子,和妃嬪以姐妹交好,對待宮女很是寬容並常常施以恩惠。
而在皇帝這邊,也很是善解人意,思慮周全。有一次,鄧綏生病了,皇帝特地允許她的母親進宮照顧,並不限制回去的期限。對於妃子來說,毫無疑問,這是一件很榮耀的事,它代表了皇帝的恩寵。
鄧綏卻為此深感不安,她對皇帝說道:“讓外戚常常入宮,會讓別人說陛下偏私,說臣妾不懂知足。上下受損,我實在不願意這樣。"
對於皇后,鄧綏更是小心謹慎。每逢宴會,其他妃子都衣著鮮豔,打扮的光彩美麗。鄧綏卻衣著樸素,一點也不搶鳳頭。此外,如果自己的服裝顏色剛好和皇后同色,她便立刻換下。若皇帝同時召見她們談話,皇后不發表看法,鄧綏一定不說話。
即便如此,皇后還是因為鄧綏的德性受宮中眾人的稱讚而對她恨之入骨。和帝臥病報危,皇后於是說:“若我有朝一日得勢,定要讓鄧家人滅族。”這話傳到了鄧綏的耳朵裡,她感到自己沒了靠山,便說道:“今日我一死,可以報皇上的恩德;還可以免除宗族的災禍;也可以不讓皇后背上罵名。”說完便打算服藥自盡,被宮人以皇帝治癒勸下。第二天,皇帝果然病癒。但此時,皇帝內心的天平已經完全偏向了鄧綏。
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鄧綏的一生,那一定是嚴於律己。她成為皇后後,當時四方諸國尋奇珍異寶向朝廷進貢,她對此嚴令禁止,只允許進貢紙墨。皇帝要給鄧家兄弟升官進爵,也被她推辭。
她成為太后後,站在了帝國權力的頂端,她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她節儉不奢靡,一天只吃一頓肉,讓地方減少供奉。而一個人的品德的優良不在於一無所有時候的剋制,而在於當世間萬物都變得唾手可得的時候,依舊堅守著自己心中的準則。
此外, 古來太后專權,父母兄弟皆榮耀,掌握大權,因而時時有外戚專權的現象。鄧太后雖然也用家庭族人,但對他們要求非常嚴格。一旦犯錯,必嚴懲不怠,甚至小錯誤大處理,因此鄧家一族都非常清廉。
-
9 # 坐著讀故事
東漢出了非常多當政的太后,不過在後世留下好名聲的不多。可是鄧綏臨朝16年,後世對她的評價卻很不錯。南宋學者謝採伯在《密齋筆記》中評價:“後漢止三宗九帝,皆幼衝。一百十八年,政歸母后,幸竇鄧之賢,內外扶持,無大變故。”明代大學士李廷機也說:“鄧太后攝政,朝野頗安寧。”
鄧綏是個奇女子,她出生於名門望族,自幼便受到了貴族式教育,她不喜女紅,酷愛經史。
她之所以能臨朝稱制還基於當時宗室的原因。
鄧綏嫁給漢和帝不久,便被封為了皇后。
然而當時宮廷情況非常複雜,外戚和太監兩股勢力為了權力你爭我奪,漢和帝的孩子常常死得不明不白,漢和帝無奈,只能將才生下來的么兒劉隆放到宮外撫養。
公元105年,漢和帝病逝。
當時得到承認的只有兩位皇子,一位是有痼疾的長子劉勝,還一位是不足百日的幼子劉隆。
已經被尊為皇太后的鄧綏經過權衡,最終迎立劉隆為帝。
按東漢制度,皇帝尚不能治理國事時,由皇太后臨朝稱制,待皇帝成年後歸政。
鑑於這個原因,再加上鄧綏在宮中深有人望,因此在大臣們的極力懇求下,鄧綏開始了她臨朝稱制的時光。
也許是漢和帝的基因真的是太差了,劉隆繼位不到百日便病逝了。鄧綏只得再立章帝的孫子劉祜,史稱漢安帝,由於劉祜才13歲,鄧綏繼續臨朝稱制。
不得不說,鄧綏的政治能力很強,她在臨朝稱制的這些年中,做了許多改革。
比如:減少不合宜的祭祀,並罷免了不合典禮的祭祀官;大赦天下,罪不致死者一律釋放;注重節儉,對宮廷所耗衣物、膳食、玩物等方面大力裁減皇家園林中的鷹犬悉數賣掉;削減各地徵調的貢品;遣散年長多病的宮女,令她們出宮與親人團聚;縮減皇陵建築的成本,減少徭役。
鄧綏對於外戚專權和太監專政都非常謹慎。
她提拔了一批孃家子弟,但對這些子弟約束非常嚴厲,甚至為了讓他們明事理,特意開設了學校,讓他們多讀書,以文德教化他們。
有一次,她哥哥鄧騭的兒子收受了別人的賄賂。鄧騭得知後,便將妻子和兒子的頭髮剃光,謝罪於天下。這種事在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可見鄧騭有這樣的覺悟,是離不開鄧綏平日的管束。
鄧綏執政的16年裡,鄧家子弟奉公守法,沒有一個人幹過貪贓枉法的事。
儘管鄧綏進行了一系列節儉開支、薄徭輕賦、明辨冤案、吏治改革等方面的策略,她卻還要面對最為嚴苛的“水旱十年”,當時各地不斷髮生旱澇災害,賊寇隨之四起。
鄧綏開倉賑民,又裁剪宮廷用度,上行下效,百官節約下來的糧食衣物等均救濟了災民,再加上災荒後,督促耕種,透過這些方式,最終鄧綏成功地讓東漢平安地度過了災年。
就在災荒不斷的時候,爆發了西羌之亂,為了國土的完整和民族團結,鄧綏一方面派兵鎮壓,一方面採取和談和安撫的形式和西羌展開對話。透過她不懈的努力,最終平定了西羌之亂,維護了東漢的尊嚴。
由此可見,鄧綏雖是女兒身,但她卻為百姓做了許多實事。由於她實施了許多惠民之策,再加上她對內憂外患的及時控制,東漢在她的治理下更加繁榮昌盛,成為當時傲世天下的大國。
可以說,鄧綏雖然不是帝王,但她在臨朝稱制的16年中,在立法、治國、救國這些方面不遜於史上任何一位帝王。這樣為天下子民辦實事,辦好事的女強人。
-
10 # 文哥哥江西
東漢盛產有政治頭腦的賢后,其中最出名就是漢和帝皇后鄧綏,她自帶名門光環入宮,謙和低調、隱忍內斂,吸粉無數,短短几年就完成了後宮三級跳,從普通妃嬪到皇后再到垂簾聽政的太后,她掌權長達十六年,和政治閨蜜聯手帶領危機四伏的東漢王朝轉危為安,被後世譽為東漢著名的女政治家。
回覆列表
以太后的身份執政20多年,在其治理下政治清明,吏治良好,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延續了丈夫的盛世時間,更難得的是她的父兄沒有一個是驕橫不法之徒,是外戚中少有的比較有正義感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