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劉光世、張俊、韓世忠、楊沂中、劉琦、吳階、吳璘。
4
回覆列表
  • 1 # 書中有毒

    題主這個問題其實提的很好,歷史本有答案:宋高宗與秦檜本來要“開刀”的是韓世忠,岳飛本不在清除名單,可由於岳飛幾次給韓世忠通風報信(洩密),導致秦檜陰謀破產,才恨怒交加轉嫁到了岳飛身上,他成了背鍋俠或冤死鬼。往好裡說,岳飛此舉是因抱打不平而禍及自身;往不好裡說,岳飛這是多管閒事的連鎖式反應。

    長話短說,直奔主題。淮西小捷後(柘皋之戰),由於與金人和談的政治需要,宋高宗與秦檜密商決定,以論功行賞之名,將韓世忠、岳飛、張俊等人召至臨安,旋即剝奪了他們的兵權,明升暗降,韓世忠張俊任樞密使,岳飛任樞密副使。老將韓世忠一氣之下,將他在楚州駐防十年期間朝廷劃拔、封贈、獎賞他的上百萬貫錢、90萬石米、15個酒窖(總共相當於現在的5億多人民幣)歸還給了朝廷。啥意思?竟敢退還皇帝的賞賜,這不是打宋高宗的臉嗎?宋高宗心裡很是不爽;加之韓家軍、岳家軍在這段時間裡見主帥未歸,軍心浮動,發生了幾次小規模的暴動,宋高宗心裡很是恐懼。不爽與恐懼疊加發酵放大,對宋高宗的靈魂觸動頗深,本來對武將就心生忌憚的皇上,便開始尋找、創造機會要殺個雞儆個猴,以此樹立一下皇威。拿誰開刀呢?韓世忠以及韓家軍成了首選目標。

    陰謀拉開了帷幕。宋高宗與秦檜先收買了大將張俊。然後將岳飛和張俊調到韓家軍部隊去視察,岳飛被陰謀了,秦檜真正目的是讓岳飛和張俊乘機接管、瓜分韓家軍,岳飛斷然反對並派人火速將此事告訴了韓世忠,韓世忠大怒之下,直接闖宮找宋高宗論理,高宗很尷尬,此陰謀破產。張俊與韓世忠本是雙重兒女親家,按情理暗中通風報信的應是張俊才對,可人心不古啊。岳飛作為朝廷高官私洩機密不說,他壞了高宗的“好事”,被皇帝記恨是槓槓的。秦檜眼見瓜分韓家軍的陰謀因岳飛攪和而失敗,便又策劃了另一個謀針對韓世忠本人的陰謀:收買了韓世忠身邊的老跟班(隨從)胡紡,讓其誣告韓世忠手下大將耿著意圖謀反。其目的是瓜蔓式順騰而上最後牽連到韓世忠,栽贓陷害。岳飛聽聞後,又連夜派人給韓世忠送信,韓世忠得知後先下手為強三下五除二除掉了胡紡,韓世忠因岳飛的幫助逃過了此劫。至此,高宗與秦檜的兩次針韓世忠的陰謀全部破產,都是岳飛攪的局,於是他們惱羞成怒,仇恨忌彈交加,咬牙切齒變現,收拾韓世忠和韓家軍不成,就轉嫁到岳飛和岳家軍身上。於是,又一場針對岳飛和岳家軍的栽贓陷害與分化瓦解的陰謀如法炮製,又火速地拉開了帷幕……可惜啊,這一次,再也沒有人能給岳飛通風報信了。

  • 2 # 越桔王孫

    岳飛之死

    首先說明一點,岳飛肯定是屈死在風波亭的,與他一起被害的還有他的兒子岳雲,部將張憲。岳飛是抗金名將,朝廷必須得對世人有一個交代,看看給他定的罪名,就知道岳飛有多冤枉。罪名是“莫須有”,什麼叫“莫須有”?簡而言之,就是也許沒有。世人都說竇娥冤,我看岳飛比竇娥還冤。

    其次,害他的兇手已經定型。秦檜、王氏、張俊、万俟卨、王俊。去過杭州西湖嶽王廟拜祭的人都知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忠骨不用說了,岳飛嶽將軍,佞臣也不用說了,看那跪著的幾人就知道。有時我就想,他們之間有什麼深仇大恨呢,百思不得其解。莫須有,也許沒有。那麼問題就來了,

    到底是誰想害岳飛呢?我可不是給秦檜平反,他殺害岳飛的事實在那擺著呢,他就是一個劊子手。野史中也說,秦檜與王氏西窗下密謀,設計陷害岳飛。

    岳飛之死,也有他的侷限性。岳飛的終極目標是驅除韃虜,直搗黃龍府,迎接二聖還朝,就在一路捷報,突飛猛進,眼看就要達到目的地時。朝廷催促鳴金收兵的金牌傳來。收兵吧,不甘心,眼看就要取得全面性勝利了。不收兵吧,又是違抗聖旨。猶豫不決之際,二道金牌、三道金牌……十二道金牌連下,這催命的金牌接踵而至。您想想看,咱不說催命,咱就說這抗旨不遵,就夠岳飛喝一壺的了?都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得看是什麼將,什麼君,將和君關係如何。兩宋重文輕武,太祖杯酒釋兵權,高宗偏安一隅,歌舞昇平,文人治國,再加上秦檜的攛掇,高宗的默許,岳飛的悲劇就這樣定下來了。

  • 3 # 青言論史

    首先,我非常高興地看到,“曉風2016”這條斷脊之犬又在這裡,拿不出任何史料的狺狺狂吠。時代不同了,連這種天天活在夢裡的生活盧瑟都可以暢所欲言了。

    誇了誇這條喪家犬以後,我們再來聊聊岳飛的問題。首先,趙構不是隻想殺岳飛一個人;其次,岳飛之死,也不全是他北伐打的有多好的問題。

    實行第二次和議達成以後,中興四將以及吳璘(彼時吳玠已經去世)等名將就被南宋束之高閣了。這一點比較好理解,因為戰爭結束了(至少趙構和秦檜這麼想),也該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然而,緊接著到來的清洗計劃裡,第一個並不是岳飛,而是韓世忠,甚至秦檜一開始都沒打算動他的手。

    會世忠軍吏景著與總領胡紡言:「二樞密若分世忠軍,恐至生事。」紡上之朝,檜捕著下大理寺,將以扇搖誣世忠。飛馳書告以檜意,世忠見帝自明。俊於是大憾飛,遂倡言飛議棄山陽,且密以飛報世忠事告檜,檜大怒。——《宋史-岳飛傳》

    而趙構想要動岳飛,也並不是因為,或曰並不僅僅因為岳飛想要“迎回二聖”那麼簡單。岳飛在紹興七年以後的所有奏摺之中,都沒有說過“迎回二聖”的問題。因為他們都非常清楚,兀朮手裡最後一張王牌就是徽欽二帝。一旦祭出這張牌,南宋就非常尷尬了。

    岳飛真正要命的地方,是他上書請求立儲。這件事對於趙構的影響,不啻當頭棒喝。作為邊帥,還是手握重兵的邊帥,岳飛在明知皇帝喪失生育能力的前提下要求皇帝立儲,這就不僅僅是政治嗅覺不敏感,還是往皇帝心窩裡扎刀子了。

    《宋史》的編修者們,將岳飛比作劉宋時期的檀道濟。兩人確實有可比性,不僅是因為他們是自己那個宋的半壁長城,還因為他們的死,都與立儲有著莫大關係。

  • 4 # 洞庭一葦1188

    一、宋朝採用重文輕武的政策,一直有偏安的思想,從宋太宗趙光義高粱河戰敗後,宋朝就一直以為能用錢求得偏暗,宋高宗趙構也一樣,因此,宋高宗也想演繹一出南宋版的“杯酒釋兵權”,宋高宗和秦檜認為當時的最大威脅是德高望重的老將韓世忠,在謀劃解除韓世忠兵權時,岳飛不但不配合趙構,反而洩密給韓世忠,使得趙構和秦檜的陰謀破產,所以,趙構與秦檜遂轉移矛頭對準岳飛。

    二、趙構被金兵的搜山檢海給搞怕了,甚至連男性功能都沒了,因此,趙構迫切希望過幾天安生日子,可岳飛堅決要求北伐,收復失地,迎回二聖(趙構的父兄),讓趙構過不了安生日子,所以,不容於趙構。

    三、順昌之戰,三大將出徵,獲勝後趙構傳旨收兵時,韓世忠和張俊均聽旨,可岳飛卻說服欽差,堅持北伐,甚至在韓、張兩翼已經退兵的情況下,仍堅持北伐,並取得勝利,使趙構感到尾大不掉而害怕。

    四、趙構與秦檜要與金國謀和,金國提出的講和條件之一,就是必須殺岳飛。

    五、岳飛人格高尚、軍事能力傑出、威望很高、大節小節均無汙點,趙構覺得即使剝奪岳飛軍權,岳飛也不可控制。

    六、岳飛建議趙構儘早立儲,觸痛了趙構的隱痛。

    七、岳飛抗金,勝多敗少,收復了大量的失地,這些失地收回後,趙構不得不花費大量錢財去經營,影響了趙構的美好生活。

    八、岳飛奉命鎮壓農民起義期間,沒有奉行趕盡殺絕的政策,而是招降了不少青壯、釋放了全部的老弱,使得老百姓感恩岳飛甚於趙構,趙構認為岳飛在收取民心。

    九、岳飛與韓世忠、張浚、劉琦等名將關係不錯,卻與秦檜等主和派勢同水火,趙構擔心嶽、韓、張結團。

    十、岳飛年輕,死時只有39歲,趙構認為岳飛有的是時間來破壞自己的主和政策,甚至擔心在自己老了或死了後,岳飛仍有能力北伐。

    以上十點,站在國家和民族的角度看,都是岳飛的優點,可站在趙構和秦檜的立場看,這些都是他們極為擔心的,也正是他們必須殺害岳飛的理由。

  • 5 # 蕭武

    殺岳飛對宋高宗來說,效果和北宋初期杯酒釋兵權的差不多,主要目的是集中兵權,把軍隊的指揮權集中到中央來,擺脫私人色彩。

    實際上,在殺岳飛之前,宋高宗就已經開始再做這件事情了。因為劉光世退休之後,他的軍隊就因為接班人選的問題,發生了酈瓊之叛,直接率領幾萬宋軍北上投降了金國,這對宋高宗的震動很大,之後就開始調整將領。

    具體做法是把原來的幾個主要將領調任中央,張俊,韓世忠和岳飛都被調到中央擔任樞密使,樞密副使之類的職務,讓他們離開軍隊。但他們原來培養起來的將領還在軍中,個這些人有千絲萬縷的聯絡。比如岳飛軍中的大將張憲,就是岳飛的女婿,所以高宗很不放心。

    那麼,宋高宗如果非要殺一個人來殺雞儆猴,最合適的人選不是別人,就是岳飛。為什麼呢?

    四大將中,劉光世,張俊和韓世忠的資歷都比較老,是從北宋滅亡的時候就已經屬於高階將領了,只有岳飛在南宋初期還地位比較低,是在宋高宗的親手培養下成長起來的,而且年齡比其他人都要年輕,但是提升速度卻是最快的。比如岳飛三十一歲就拜節度使,這是宋朝開國以來最年輕的一個。

    也是因此,宋高宗和四大將之中,其實也是和岳飛關係最好,對岳飛最為信任。岳飛軍獨立成軍之後,高宗也最為關心,給的支援是比較多的,甚至再劉光世退休之後,派岳飛去巡視軍隊,有讓岳飛代替劉光世的意思。和張俊,韓世忠入朝之初,高宗對岳飛也是最為信任。張俊一開始的實權並不大,韓世忠基本上就是悠遊歲月,不問國事了。

    也是因此,岳飛比較忠誠,說話做事不太考慮後果,只要是對朝廷和國家有利的話他就敢說,對國家和朝廷有利的事他就敢做。比如岳飛一直沒有立儲,大臣都認為應該選擇宗室立為皇子,其他人都不敢說這個事,只有岳飛直接喝高宗說了。其實高宗當時已經把孝宗養在後宮了,只是外界不太知道罷了。

    也是因為岳飛資歷淺,軍隊裡的關係還沒有其他人那麼複雜,所以高宗如果非要殺一個人立威,那麼只有岳飛是最合適的。其他人,比如張俊和韓世忠,高宗可以敲打,但是如果真要對他們動刀子,高宗就要考慮後果了。尤其是有酈瓊之叛覆轍在前,高宗要謹慎對待。

    從實際效果來看,高宗殺了岳飛之後,岳飛軍中基本上是比較平靜的,沒有出現大的變亂。可是高宗如果當時殺張俊或者韓世忠,恐怕就不是這麼簡單了,出現下屬將領率軍投敵,乃至直接起兵叛亂,這簡直是一定的。而且,在殺岳飛的時候,張俊非常配合,事後韓世忠更加不問國事,只是在家裡享受生活,以圖自保,基本上達到了高宗想要的目的。

    所以說,從一定意義上說,高宗殺岳飛的性質和曹操殺人借人頭一用是一個用意。岳飛的資歷淺,比較忠誠,都是讓他成為高宗借人頭一用的物件的原因。

  • 6 # 竹音七哥

    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岳飛出生在河南湯陰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

      

    岳飛少年,善射技擊,有豪俠之志。有大戶慕其名僱其護院,期間岳飛得以接觸很多同齡有才華的富家少年,聽他們說書談史,忠君愛國的思想就此萌發。

      

    飛20歲從軍,這年宋軍敗於契丹,社會動盪。

    飛24歲,金兵南侵,京城破,徽宗、欽宗被俘,靖康之恥。

    人,在歷史浩瀚的江流中,不過是隨波逐流的一葉小舟,岳飛如此,秦檜、趙構亦如此。

    戰爭,從來只是政治的延續,而政治不過是利益權衡的託辭。歷朝歷代,國家之間的鬥爭,從來都是雙面的,一面是刀子見紅,你死我活;另一面,這是眉來眼去,暗送秋波。無一例外,政治就是政治。

      

    因此,所有政權,亦或黨派,內部總是分為左派和右派。和平時期稱其為激進派和保守派,戰爭時期則稱其為主戰派和主和派。主戰派,易出英雄;主和派,易被人唾棄,苟且稱為投降派、叛徒,甚至留下千古罵名,因此主和派絕對是個高風險工作。譬如大明自縊煤山的崇禎皇帝,後期曾派人與後金談和,事敗露,民意沸騰,即刻殺主事之臣。

      

    南宋,亦如此。至於,是主戰還是主和,完全取決於局勢變化和利益權衡。至於這個蹺蹺板的支點,則由宋高宗,趙構掌控。政治,有時更像一場遊戲。

    抗金初期,金兵壓境,社稷將傾,局勢所迫主戰派佔據絕對主導地位。韓世忠、劉光世、張浚、岳飛,戰功蕾蕾,史稱南宋中興四將。

      

    這個時期的岳飛,可以用大鵬展翅四個字來形容。作為一名白衣出身的軍卒,靠戰功快速晉升,而且得到南宋皇帝的特別青睞,火箭般的升遷,32歲就建節,官至節度使,一方諸侯,歷史罕見。

      

    趙構為何如此器重岳飛?

    特殊時期,不得已重用手握重兵的軍人,對於歷朝歷代的統治者來說,都是權宜之計,不得已而為之。想想太祖趙匡胤的帝位事怎麼來的?南宋初期的“苗劉之亂”,趙構居然被兩個不入流的土鱉軍人挾持了,還差點丟了帝位,歷歷在目啊。韓世忠、張浚、劉光世,世代軍旅,資歷老且背後裙帶關係盤根錯節,難以掌控,如何將這些帶兵的大老粗控制在手裡,確實需要些手腕!

    帝王之道,莫過於馭人。恩威並施,還要有自己的籌碼,換句話說,軍隊裡的有自己的人(雍正,初期不也和年羹堯稱兄道弟嗎嘛)。當然,這個“自己人”要對自己絕對忠誠;有馭軍之能,在軍隊中有不亞於其他三將的威望;政治背景清白,與朝中各種勢力沒有瓜葛,不會結私營黨。

      

    毫無疑問,岳飛各方面都符合趙構的選人標準。

    於是少年得志,官運亨通。只是,岳飛本人並不知其理,這也為他後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這個時期,可以稱作岳飛和趙構的蜜月期。

    當然,出身社會底層的岳飛,對於主上的器重和提拔也是感恩涕零,表現出了絕對的忠誠。史載一趣事:岳飛少年染上酗酒的毛病。酒醉之人分三種,一是倒頭便睡,二是滔滔不絕,三是四處滋事。岳飛是第三種類型,而且非常惡劣那種,酒後打人!一次酒醉,把同飲的一個江西官員直接KO了,差點打死。事後趙構與岳飛談及此事,好言告誡。岳飛從此滴酒不沾,戒酒了!可見岳飛對趙構是十分敬重的!

      

    可惜好景不長,隨後君臣關係開始出現裂隙。

    究其原因,局勢在變,而岳飛未變。

      

    局勢最大的改變就是,金國頹了。

    金國,一直是個戰術高於戰略的民族。對外政策,基本三個字,不服就幹!北邊,和蒙古幹。西邊,和西夏幹。南邊,和南宋長期對峙,勢成騎虎。四面樹敵,常年征戰國力大損;內部腐敗日盛,爭權奪利,內耗嚴重,土鱉進城的通病,不解釋;老天爺湊熱鬧,黃河氾濫民不聊生,自顧不暇;還有個重要原因,南宋的軍事實力已經今非昔比。南宋一直有個問題,就是邊疆產馬之地均被少數民族控制,所以缺少騎兵。直至後期,從後梁偽政權手裡繳獲數以萬計戰馬,實力大增。如岳家軍,精銳中的精銳“背嵬軍”,就是數千武裝騎兵,關鍵時刻衝鋒陷陣,所向披靡。

      

    所以,金國內部的主和派開始佔上風。隨之,南宋主和的聲音日盛,秦檜之流便粉墨登場了。

      

    這裡有個問題。趙構本人就沒想過繼續力戰嗎?他就沒有文治武功、收復疆土、以雪國恥的夢想嗎?肯定有!而且很強烈。但他有顧忌,他要權衡利弊得失,政治有時候就是筆買賣。

      

    趙構有個所有人都知道的命門,金華人葉門清。收疆土、迎二帝,作為鼓舞士氣的政治口號,喊一喊是可以的。但是,同時也給金國提供了一損招,就是一旦把金國逼急眼了,不用你來搶,我主動把徽宗、欽宗給你送回去……什麼叫面如土色,趙構如是也。

      

    趙構還有一層顧忌,即便傾全國之力與金決戰,有必勝把握嗎?輸了,怎麼辦?政治,不是賭氣,更不是扔骰子,搞不好會扯到蛋!

      

    就像三國時期,劉備攻取西川后的吳、魏,不用說話,眼神過去就秒懂了。嗯,關羽死定了!

    於是乎,默契形成。和為貴,已經成為新時代的主旋律。只是朝堂之上,戰功赫赫、牛逼慣了的主戰派依然不知所謂的指責主和派,趙構臉色很差,秦檜一流依然氣短,畢竟有些事,不能說,也沒法說。

    不過,有人要倒黴了。

      

    問題是,為什麼被殺的是岳飛呢?

    這個問題蠻複雜,簡單歸納如下:

    其一,有負領導栽培,政治上靠不住。岳飛作為趙構一手提拔起來的年輕將領,後期君臣之間在政治路線上出現重大分歧。岳飛甚至不聽指揮,孤軍冒進,在官僚主義社會實為大忌。趙構對岳飛十分失望。

    其二,朝內無人,政治上孤立無援。岳飛雖貴為節度使,但長期在外領兵,遠離政治中心,與朝內權貴私交甚寡。後岳飛身陷囫圇,即便有人替岳飛說話也是處於同情和正義,並非私交。岳飛被主管領導摒棄,政治上又孤立無援,出事只是早晚的問題。

    其三,擁兵自重,不知進退。中興四將中的劉光世最早出事,因貪汙背彈劾罷官。起初,趙構想把劉的軍隊劃給岳飛(可見趙構對岳飛十分器重),岳飛聞聽亦大喜,嘆曰北伐有望!後此事受到朝臣力阻,“若此,則國之精銳十之七八盡歸岳飛所轄”。趙構立刻改了主意,把劉之軍隊劃給了張浚。岳飛聞知此事,憤而辭職了。後雖上表承認錯誤,但君臣從此交惡,不可挽回了。

    其四,身為擁兵將領,妄議皇家內政。趙構一直有兩塊心病,一是身逢亂世倉促繼位,而二帝猶存,帝位不正;二是不能生育,儲君難立。儲君,國之敏感大事,趙構不言,群臣子不敢提,而岳飛身為手握兵權的大將,居然上書推薦太子人選。岳飛此事確實有些冒失,予人以口舌,誣其有不臣之心。

    其五,少年得志,難免有失。岳飛少年得志,年過三十就官至節度使,飛曾與眾將面前得意的說,如此成就,唯太祖(趙匡胤)與吾爾。年少輕狂,這豈是做臣子說的話啊。

    其六,堅持己見,不肯妥協。趙構曾派岳飛和張浚協同檢查、維修戰備,二人坐城牆之上,張浚說這城垛年久失修已破落,應及時維護以抵禦金兵來襲。岳飛聞之大笑,說大丈夫當馳騁千里,拒敵於國門之外,修整城牆何用?張浚聞聽大怒,拂袖而去。

    其七,不知明哲保身,終陷囫圇。史載,打壓軍方勢力,矛頭最早直指資歷最老、戰功最著的韓世忠。岳飛聞知,星夜派人報信,韓得到訊息大驚失色,急忙上下打典,主動辭退兵權,隱退以表明心跡,終得以安享晚年。而岳飛,自身已經無法做到全身而退了。

      

    岳飛遇害的經過大體如下:秦檜指使岳飛舊將王俊,誣告岳飛曾密信給岳雲、張憲造反,逼朝廷復予飛兵權(此時岳飛已閒置,在廬山陪母親)。朝廷震怒,專案組查辦,因查無實據,大理寺官員集體拒絕簽字。秦檜曰,此上意。遂改由万俟卨、張浚審理。審理結果,判岳飛、張憲軍法從事,岳雲流放。趙構審閱後,改批岳飛賜死,岳雲、張憲腰斬。

    1142年,天日昭昭,千古冤案,英雄留恨風波亭。

    據傳,因岳飛冤案韓世忠曾找秦檜問其原由,秦檜答曰,莫須有!

    歷史書上將“莫須有”解釋為大概有的意思。這種解釋只能用“愚民無底線”來形容。莫須有,直譯即可,意為“這踏馬還需要理由嗎?!因此,韓聞聽漠然而退。

    對於岳飛的死因,南宋的朱熹曾談過自己的見解,“韓與高宗密(苗劉之亂,韓世忠帥兵勤王救過趙構),故得以保全。飛較疏,高宗又忌憚之,遂為誅之。”

      

    岳飛死後,岳飛所部由張浚嫡系田師中接管,田師中是張浚兒媳婦的老公(張浚兒子早逝,兒媳嫁於田)。田打仗不行,整人頗有一套,岳飛手下舊將紛紛卸甲歸田;牛皋不服,後被田尋機毒死,時年60歲整。

    後幾經風雨,至蒙古入侵之時,當年無往不勝的岳家軍已淪落為三流部隊。蒙古大兵壓境時,時任將領直接帶兵投降了。

      

    1155年,秦檜病死,時年55歲,諡號忠獻。臨終前,叮囑子孫遠離政治。

      

    1162年,宋孝宗為鼓舞士氣、抵抗完顏亮入侵,為岳飛平反。秦檜被列為害死岳飛的罪魁禍首,剝奪爵位,後諡號改為繆醜。

      

    岳飛墓前跪像設立始於南宋末期,開始只有秦檜及王氏二人,均為銅像,因萬人唾棄,銅像損毀嚴重。幾經風雨變更,至明朝,跪像改為鐵鑄,跪像增至五人:秦檜、王氏、張浚、万俟卨、王俊。

      

    評價一個人,是不是民族英雄,不在於特定歷史年代民族矛盾和如今中華民族構成的關係,而是這個人在民族獨立、抵抗外敵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精神,是否已經深入我們中華民族的骨髓,成為我們每個人血液中的一部分!如果是,他就是民族英雄!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

    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滿江紅》,岳飛!

  • 7 # 為國釣魚

    謝二位邀

    本認為把“名將”的名字都寫錯兩個的問題根本沒必要答,就算寫了答案,題主能看懂否?結果進來一看,問與答的質量果然匹配

    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每一個被殺的人都有他自己的原因

    有的人一邊頂著個地中海髮型搬著板磚一邊苦苦思索:岳飛議儲,當面揭了趙構的隱私;岳飛太過剛直,得罪了很多人;岳飛一心要迎回二聖,趙構往哪裡擺……

    他忘了思索,岳飛如果還不如他“懂事”,作為一個農家子弟,又如何能在三十二歲建節掌兵十萬,三十九歲做到樞密副使

    有的人當眾撒著連秦檜都不好意思撒的謊:岳飛逃跑成性,怯戰畏敵,意圖謀反,被十幾個部下舉報,證據確鑿……

    他忘了把謊撒圓潤一點:岳飛膽小,豈敢謀反?十幾位部下舉報作證,豈不是正好證明岳飛並沒有把“岳家軍”當私軍經營,他憑什麼反?岳飛常打敗仗,他憑什麼坐鎮荊襄統兵十萬?常打敗仗的人卻一路升遷,豈不是證明包括趙構秦檜在內的南宋朝廷就是一幫傻子?

    這種低劣謊言都能上首頁,還有人信,看來大師兄吃棗藥丸

    簡評諸名將

    劉光世:紹興七年二月便因“沉酣酒色,不恤國事”罷了兵權充作少師、萬壽觀使,做了一個拿高薪不幹活的散官

    如果殺了劉光世就能交差,恐怕整個南宋都會感到很滿意——省錢

    張俊:靖康元年趙構還是河北兵馬大元帥時,張俊就跟著梁揚祖成為趙構手下最早一批正規軍,張俊的那個“俊”字也不是白叫的,“高宗見俊英偉,擢元帥府後軍統制”~《宋史.張俊》。張俊有擁立之功、復辟之功、平叛之勞。張俊還處處考慮如何與金人和睦相處,例如,紹興十年閏六月,佔領亳州、宿州後,張俊毅然班師;紹興十一年十月,果斷讓金大爺到泗州、楚州洩憤,金人侵泗楚。張俊曰:“北南將和,虜謂吾怠,欲抒柘皋之憤耳,勿與交鋒”~《三朝北盟會編.卷二百六》

    這麼英俊、乖巧、懂事的將軍,不但趙構喜歡,金人也同樣喜歡,誰捨得殺他呢

    吳玠:四川宣撫使吳玠死於紹興九年六月二十一,紹興十一年底宋金講和跟他有半毛錢關係,總不可能把人家扒出來再殺一次交差吧

    吳璘:秦鳳路經略安撫使(同節制陝西諸路軍馬)吳璘比他哥哥低一級,受川陝宣撫使胡世將節制,紹興十一年殺頭輪不到他

    吳玠、吳拱,吳璘、吳曦,敢動老吳家的人,還反了你了

    楊沂中:昨天剛寫過,老楊從來不問是非,對頂頭上司言聽計從,讓他打就打,讓他跑就跑,很少獨立領軍。與金軍作戰,無論開局如何最終必敗,無論哪種陷阱,老楊逢阱必跳。按理,楊沂中這樣一位“大小兩百佘戰,身被五十餘創”的將領應該得到主戰派的極力推崇才是,悲催的是,卻因只會聽命而被譽為“髯閹”

    如果你用電腦釋出AⅤ影片被查,蹲局子的是你而不是你家電腦

    劉錡:劉錡出身西軍將門之後,紹興六年進入宿衛系統,接管解潛、王彥兩軍,九年主官待衛馬軍司,是趙構的“羽林軍”。紹興十年五~六月取得順昌大捷;十一年二月參加淮西之戰,在柘皋大捷中出力不少;三月率軍斷後,掩護遭受濠梁慘敗的張俊、楊沂中南撤

    紹興十一年七月甲寅,侍衛親軍馬軍都虞侯武泰軍節度使劉錡知荊南府,罷其兵。張俊深忌錡與岳飛,每言飛赴援遲,而錡戰不力也。飛請留錡掌兵,不許。~《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四十一》

    劉錡戰功卓著,資歷卻淺,又是親軍,七月便罷了兵權充作文職。他的份量不夠,也不可能殺一個文官就能交差

    韓世忠:秦檜一夥最先盯上的是老韓,黃天蕩、大儀鎮,老韓搞得金大爺很被動。紹興八年宋金第一次議和時,老韓還派人裝扮成盜賊追殺金國使臣,一點都不給秦相公面子,於是老韓被人告了

    紹興十一年四月,老韓樞密使的椅子還沒坐熱就被人告了,“韓世忠軍中親校溫濟以韓世忠陰事來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四十》

    老韓有陰事?肯定要被查

    “丁未,詔韓世忠聽候御前,委使張俊、岳飛帶本職前去按閱御前軍馬”~《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四十》

    查點什麼好呢?關鍵時候又有人“大義滅親”出面告老韓

    “先是,韓世忠既罷兵,遣(耿)著先之山陽,著與總領財賦官胡紡有舊為。紡言:‘朝廷令二樞密來分拔軍馬……呂祉之事不可不慮。紡奏著鼓惑眾聽……”~《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四十一》

    胡紡告老韓的親信耿著,陰謀迎韓世忠回淮東掌軍,很有可能再次釀成淮西酈瓊叛逃事件。耿著被捕下大理寺

    岳飛搞清楚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便讓人快馬加鞭把秦檜設的套的效能轉告給老韓。老韓連忙進宮見趙構

    見面三分情,靠擁立之功、復辟之功、征戰之功,秦檜下手時,趙構出面力保韓世忠

    檜諷言者論之,帝格其奏不下

    但把老韓嚇得,“謀反?TMD,這是真要老子的命的節奏啊”,於是

    世忠連疏乞解樞密柄,繼上表乞骸……自此杜門謝客,絕口不言兵,時跨驢攜酒,從一二奚童,縱遊西湖以自樂~《宋史.韓世忠》

    韓世忠和劉錡運氣也挺好,捱整時宋金還沒有開始第二次正式議和,秦檜也就沒有要交投名狀的硬任務

    紹興十一年八月八日,岳飛罷樞密副使為醴泉觀使的當天,南宋收到了金兀朮第一封措詞強硬的求和信

    趙構和秦檜喜出望外,遣劉光遠、曹勳使於兀朮,帶去了第一封答書

    季秋霜冷,伏惟太保左丞相侍中都元帥領沈國公臺候,起居萬福,軍國任重,仰勞經畫。莫將等回,特承惠書,祗荷記存,不勝感激

    某昨蒙上國皇帝推不世之恩,日夜思維,不知所以圖報,故遣使奉表,以修事大之禮。至於奏稟幹請,乃是盡誠,不敢有隱,從與未從,謹以聽命。不意上國遽起大兵,直渡濁河,遠逾淮浦,下國恐懼,莫之所措。夫貪生畏死乃人之常情,將士臨危,致失常度,雖加誅戮,有不能罪之師……懇望太保左丞相侍中都元帥領沈國公特為敷奏,曲加寬宥,許遣使人請命,門下生靈之幸,下國之願,非所敢忘也。惟祈留神加察,幸甚。向寒,竊翼保重!少有禮物,具於別封,伏乞容留不宣~《三朝北盟會編.卷二百六》

    懶的翻譯,大意就是求金大爺一定要保重身體,一定要收下禮物,一定要在朝中幫著臣構說幾句好話。金爸爸對臣構那麼照顧,臣構那些不長眼的部下卻在金爸爸賞臉要砍他們腦袋時,精神失常,冒犯了金爸爸們,請金爸爸們一定要原諒臣構管教不嚴之過。向阿骨打保證,只要講和,臣構什麼都聽金爸爸的,好不好嘛,嚶嚶嚶

    九月,張憲欲圖迎岳飛回鄂州掌軍,甚至有可能學酈瓊叛逃謀反,被王俊告了;十月,請岳飛入大理寺配合調查

    岳飛案和韓世忠案套路一模一樣。秦檜這夥人的水平也就那樣了

    十一月和議達成,南宋派遣割地使星夜奔赴割地第一線

    南宋積極籌款,喜貢歲幣

    十二月二十九日,岳飛死於獄中

    紹興十二年正月,南宋按計劃保質保量遣返逃亡到南宋的北方“歸正人”五萬名

    紹興十二年三月,金爸爸同意把趙構在金國洗了十五年皮大祆的親媽韋太后還給趙構

    和議落實,金爸爸、臣構、參謀軍事隨軍轉運使秦檜,皆大歡喜

  • 8 # 使用者9663828723369

    宋高宗時代那有戰將如雲,象樣點就老將韓世忠,還有個資格老一點的張俊,只因岳飛職為其右,張俊夥同秦檜製造饞言,冤殺岳飛。

  • 9 # 浮沉於史

    說名將如雲有點言過其實,宋高宗麾下的將領,有名的就那麼幾位。

    南宋有一箇中興四將的說法,指的是張俊、劉光世、岳飛和韓世忠。

    再算上吳玠兄弟,也就這些人稱得上是名將。(宗澤已死,其實張俊和劉光世都有水分)

    岳飛為什麼被殺?他的死,是有多種因素的。

    趙構從來就沒有打算過好好抗金,他的終極目標是求和,這些個將領天天主張北伐,他其實是很煩的,和議達成之後,皇上的第一步,就是收回兵權。

    可是這個東西不是那麼好收的,強收的話,可能會釀出兵變,那麼只能看大將們識不識相了。所以只能徐徐圖之。

    岳飛戰功赫赫,是個猛人,不那麼好下手,趙構第一個下手物件並不是他,是誰呢?張俊。

    張俊一看勢頭不好,立刻表態:別搞我,你想搞誰,我加入,咱們一起。

    這麼識趣,當然就沒事了。

    然後是韓世忠,皇上打算讓岳飛和張俊聯手,去遣散收編韓世忠的部隊,岳飛給韓世忠送密信。

    韓世忠馬上開始自汙,怎麼自汙法?要房子、要地,表現得很貪財,然後搬到京師,住在皇上邊上,表示自己沒有威脅。

    好,韓世忠安全了。

    中興四將還有一位劉光世,他很早就出局了,自己覺得帶不好兵,又怕擔責任,交出了兵權。

    下面就是岳飛,岳飛其實也不完全那麼愣,看到情況不對,他也交了兵權,跑去道觀當主持了。可是,宋高宗並不打算放過他。

    岳飛有一個口號,迎回二聖,這是趙構心裡的一根刺,大家都不提,你老提,這不是成心跟我過不去嗎?這倆回來了,我去哪兒?

    可是後來宋高宗反悔了,不給,岳飛一氣之下,撂挑子不幹了,置國家大事於不顧。

    這件事,讓宋高宗心裡很不爽,你一個臣子,憑什麼跟朕置氣?

    然後就是宋高宗不想打了,岳飛成天嚷嚷北伐,他不死,朝野不寧,和議之策無法進行下去。畢竟朱仙鎮班師,皇上動用了十二道金牌,再有下一回,就不知道還能不能調他回來了。

    再一個,岳飛過於清廉,他沒有把柄。皇上無法投其所好,無法籠絡,那就不能控制他,控制不了的臣子,那就只有一個下場。

    再說吳玠兄弟,其實這裡可以直接說吳玠,吳玠英年早逝,處置不處置的,也沒什麼差別。

    所以提起岳飛之死,只能說他生不逢時,如果他是在李世民或者劉秀的手下,應該就可以避免這種下場。

  • 10 # 南門嶺的柿子樹

    常言道“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這句話用在高宗趙構和戰神岳飛身上是最合適不過了;

    可以說趙構為了坐穩江山對岳飛還是很器重的,數年間就把一個偏將提升為節度使、太尉,還多次表彰,親賜“精忠岳飛”旌旗,更說過“中興之事,一以委卿”都是明證;

    但愛恨就在一線間,越過這個界限就由愛生恨了,那到底發生了什麼讓高宗偏偏對岳飛下死手呢?

    1.岳飛挑戰趙構的權威:

    (1).岳飛三番兩次地撂挑子,以辭職來要挾,讓趙構很不爽,甚至說出“犯吾法者,唯有劍耳”;以前沒動手是因為還要倚重岳飛抗金平叛來保衛充滿內憂外患的南宋朝廷,經過內部平定鍾楊叛亂,外部把金兵趕出江南後,特別是金國主和派撻懶執政願意與宋議和,願意送還宋徽宗梓宮和趙構生母韋太后,還答應歸還河南、陝西等地,這樣使南宋面臨的形勢有了改觀;趙構為了坐穩朝廷,答應議和,議和成功後給朝臣加官進爵,其他人像楊沂中等都接受了,唯獨岳飛不接受,公開駁高宗的面子;

    (2).身為武將,執掌兵權之人,岳飛越權議儲,犯了高宗的忌諱;要知道曾經有過“苗劉之變”逼趙構退位立皇太子的事件,現在岳飛又提立皇太子的事情,不能不讓趙構想:你岳飛要幹什麼,難道要當第二個“苗劉”那樣作亂的人麼?要知道趙構比岳飛小好幾歲呢,非要三十多歲的趙構立養子為太子,不是在揭趙構陽痿絕後的短麼?岳飛冷冰冰地澆滅了趙構想再有親生子的希望,本來趙構就不是很有自信的人;不給別人活路,你還有活路?

    (3).“岳家軍”是勢力最大的私人武裝,主要由農民軍、招降的盜匪和民兵組成,這支隊伍英勇善戰,戰鬥力極強,讓趙構很忌憚,擔心岳飛擁兵自重,難以控制,危及自己的統治,趙構就想收回兵權,殺一警百,偏偏岳飛不是那麼聽話的人,撞到了趙構的槍口下!

    2.岳飛的行動與趙構的國策相悖,也就是說岳飛堅決反對議和;在趙構看來“對金用兵,對方不過事關成敗,而對南宋來說就是關乎存亡”,能不打仗就不打仗;而岳飛的志向“北逾沙漠,蹀血虜廷,盡屠夷種。迎二聖……取故地,上版圖”,所以“道不同”,遲早分裂;而當時宋廷內部並不穩固,文官多主和,武官多主戰,政府與邊將意見不一;另外長江中游大部分地區被匪寇所佔,金兵還收買其中的漢人滲透宋朝的後方,嚴重威脅宋朝的統治;再說趙構這個人還是很講親情的,從後來和吳皇后共同走過金婚就可看出;不議和,徽宗的梓宮無法歸故土,生母韋太后無法南歸……與封建社會的忠孝思想格格不入;而岳飛是堅決反對議和的代表,難以通融;趙構為了大局,只能犧牲岳飛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韓國是發達國家,為什麼經不起日本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