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蔓莓愛運動

    1.開局有好牌,成功尚需高手打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個歷史結論,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秦始皇統一中國卻是歷史上最為艱難的一次。他僅僅順應民心是不夠的,他必須排除當時社會意識上的障礙,在思想上植入大一統的觀念。 秦始皇的統一大業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在此之前的夏、商、週三個朝代都沒有出現真正的大一統。周朝實行分封制,各個諸侯國獨立發展經濟、政治和擴充軍備;各諸侯國的臣於,也是隻為其主不為其國,因此屢屢出現家臣武君的事件。分封制雖然是當時歷史發展的必然階段,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落後性就不斷地顯現出來,最終要引起戰亂。自周平王東遷洛邑(公元前770年),至秦始皇並滅六國,史稱為“春秋戰國”時代。春秋戰國時代,就是諸侯混戰和爭霸的時代,是分封制的直接後果。這種戰爭的目的是掠奪和兼併,“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人民深受其害。秦始皇深知其害,所以他建立秦帝國之後,立即取消分封制,建立郡縣制,加強了中央集權。 秦始皇的統一與商周的統一有著本質的區別。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他的統一大業完全沒有規律可循,只能依靠自己和群臣的共同努力,來實現自己的雄才大略。在秦朝之前,君主都用“王道”來治理國家,相信“小國寡民”、“無為而治”,這對大一統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意識障礙。因此秦始皇要統一中國必須採用“霸道”,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統一的思想,確定統一的方向,最終完成統一大業。 秦先祖留給贏政的資源如同一副好牌。只有善用的人才能將其發揮得淋漓盡致。秦國經過先祖的稱霸、變法、擴張領土、佔領軍事要塞已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強國,尤如弦上之箭蓄勢待發,正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秦始皇便是這“東風’”,他能夠善用先祖留下的基業,高瞻遠矚,順應民心,緊跟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實現統一的霸業。 在滅亡六國,統一天下的過程中,秦王政充分顯示了他的雄才大略和許多優良品格,如處事明斷,善於用才,善於改過,用人不疑等等。秦王政還不恥於向臣下認錯求助,敢於把傾國之兵交與老將王翦,體現了對臣下的高度信任。沒有這些優良的品格,也就不能實現他的雄才大略,也就不能完成統一的大業。

  • 2 # 格格愛豆豆

    秦始皇統一天下的三個關鍵人物

    秦始皇能夠統一天下,得力於他的善於用人。他主要靠了三個人:一個是呂不韋,一個是尉繚,一個是王翦。

    呂不韋乃陽翟人,從小跟著父親做生意,父子倆都是十足的生意人。他走南闖北,見多識廣,頭腦特別靈光。他人生的大轉折來自於他下的一次大賭注:他在邯鄲遇到異人,並全力為這個人奔走。

    異人何許人也?原來此人正是如日中天的秦國國君秦昭王的孫子,太子安國君的兒子。此時正在趙國為人質。秦王欲橫行天下,多次侵擾趙國,因這個緣故,趙國對異人防範甚嚴,對異人也不那麼客氣。異人在趙國如坐針氈,又不知如何是好,不免要躲在一個地方嘆息,恰巧就被呂不韋看見了。呂不韋久在生意場中歷練,很善於察言觀色。他當即發現這個年輕人非常人可比,年輕人身上的貴族氣味一下就被他嗅著了,於是便對這年輕人好奇了。這一好奇,改變了他的命運。

    得知異人身份的呂不韋果斷地在異人身上下了賭注:做生意最多不過成為一富翁,在這個年輕人身上投資,卻可能主宰一個國。這生意何其划算!

    呂不韋將錢財揮灑在這個年輕人身上。一面讓他拿著這些錢在趙國大織關係網,一面則親自往西入秦為異人鋪平道路。一切都按他的計劃展開著。

    呂不韋到咸陽第一個見的是華陽夫人的姐姐。華陽夫人是誰?太子安國君之寵姬也。安國君夫人甚多,兒子也特別多,異人的生母為夏姬,安國君已經不喜歡了。呂不韋不好直接見華陽夫人,便先見她姐姐。他用自己的錢,買了很多奇珍異玩送給她,自然說都是異人的一片心意。呂不韋大講異人在趙國如何思念華陽夫人,以及從小就把她當親生母親是如何的依戀於她。呂不韋肯定有一根三寸不爛之舌,說得華陽夫人的姐姐悲悲切切,歡歡喜喜。之後便欣然帶著呂不韋去見華陽夫人了。奇珍異寶又送了上去。又是一番巧妙的表演,成功俘獲了華陽夫人的心。華陽夫人無子,這下子平空突然得了一個兒子,而且還後繼有人,簡直是喜從天降。呂不韋此行的目的達到了:華陽夫人收異人為子,安國君一旦繼位,異人就是太子,自然之後就是天子!我呂不韋坐享天下的日子不遠了!

    呂不韋回國,用計將異人送出趙國,送回秦國。在此之前,他幹了一件絕妙的事:他將已有身孕的愛妾趙姬送給異人為妻了。司馬遷說是異人在呂不韋那裡看見趙姬不能自已,便對趙姬非禮,於是惹怒了呂不韋,呂不韋想到在異人身上花費不少,事已至此,何必再做惡人?便成全了他二人。筆者倒以為這呂不韋完全可能是搞的美人計。這個精於盤算的商人,故意把愛妾讓給異人,而趙姬腹中胎兒一旦繼異人為天子,天下就真是我呂不韋的了。誰還能做這樣空前絕後的大生意?從戰國的歷史來看,這呂不韋哪裡僅是一個商人?簡直就是蘇秦張儀一般的縱橫家,他簡直是玩歷史玩諸侯於股掌了。

    一切按呂不韋的意圖展開。歷史待呂不韋甚厚: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安國君繼位一年後又薨,諡為孝文王。異人繼位,即莊襄王。理所當然,趙姬生的兒子贏政立為太子。莊襄王福淺,在位三年,又薨。歷史的重任便落在了十三歲就繼位的秦王贏政身上。呂不韋在前朝已經是丞相了,贏政委之為相國,稱之為“仲父”,封為文信侯,食邑十萬戶。呂不韋成功了。如果說他是商人,他是歷史上最最精明的商人。

    問題出在秦王母后趙太后身上。莊襄王死後,依然年輕的太后難守寂寞。這也在情理之中。她和呂不韋本為夫妻,又原本有一番計劃,如今計劃實現,莊襄王又不在了,她便順理成章和原丈夫重溫魚水之歡。呂不韋也樂得如此:是啊,這又是一家人了啊。我為相國,她為太后,兒子為國君,我這家可發大了啊!

    相國與母后之事,贏政有所耳聞,畢竟還小,也沒太在意。呂不韋和趙姬便都越發張狂了。這事在宮中誰人不知?只是都不敢說罷了。呂不韋是一個無比聰明的人。但事情壞就壞在他太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趙姬的性慾越來越強,呂不韋怕這樣下去會壞事,畢竟秦王一天天大了,他可不能栽在這事上。他下意識地想到了一個辦法:找人替代自己。有人頂上,自己就可以溜之大吉了。他為趙姬物色到一個陽具很大的人。這個人叫嫪毐。本來是犯了淫事要處罰的,呂不韋聽說此人效能力異常,便招來了此人。他故意讓此人在街市上顯示陽具之大:嫪毐的陽具穿過車輪,車行,陽具卻無損。此事自然傳到趙姬耳朵裡。趙姬聽得心癢,呂不韋便趁機來成全。他為趙姬出主意:假裝說要對嫪毐處以腐刑,暗中卻賄賂相關人員,讓嫪毐完好地走進趙姬的居室。趙姬與此人相遇,不得了,完全不曉得天日了。趙姬被嫪毐完全左右了,他說什麼就是什麼。結果此人也封了侯,為長信侯。事事都學呂不韋,氣焰超過呂不韋。

    為了不讓秦王懷疑,趙姬躲到雍地的故宮去住,嫪毐也跟了去。趙姬在那裡兩年生下兩個兒子。這些都瞞著贏政。贏政越來越大了,對此事已有所掌握,但還未便下手。而嫪毐的感覺卻是太好了。秦王二十二歲這一年來到母后所在的大鄭宮行冠禮,大宴,嫪毐竟酒醉興起,公然當眾宣稱自己是秦王的假父。秦王不動聲色地調查此事,獲知所有真相,便調遣人馬,準備對嫪毐動手。嫪毐酒醒,便來了個先發制人:他先帶兵來攻秦王了。他是假託了秦王和太后的旨意去抓人,那些人到了之後發現要抓的是秦王,便散去一大半。秦王馬上下令:誰抓住嫪毐誰就有重賞。結果可想而知:這個人被車裂於東門。受牽連被殺的是一大批。趙太后在房間裡只是流淚,她的兩個兒子被他們的哥哥讓人裝在布袋裡捶殺了。之後,她被兒子囚禁在偏遠的棫陽宮。

    呂不韋知道這事鬧大了,自己脫不了干係。果然,秦王要追究他的責任。考慮到他功勞大,沒有殺他。二十多年來,沒有此人,就沒有他的今天。沒有此人,秦國也不可能有今天這樣強大。但是,不追究他的責任又怎麼咽得下這口氣?他便讓呂不韋交出了相印,免了他一死。後來,秦王聽從齊人茅焦的勸諫迎回了母后,又怕母后又和呂不韋搞在一起,便令呂不韋回自己的河南老家陽翟去。事已至此,呂不韋只有嘆氣的份了。實際上他正偷著樂:遠離這冷麵暴君,或許還能享幾年清福。

    呂不韋的好事來了:諸侯各國聽說他賦閒了,便紛紛派出使者來,想要讓他去做相國。呂不韋何等聰明,這哪裡是什麼好事?果然,秦王聽說了,便給他送來一封信。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

    秦王怕他被他國所用,要他遠遷西蜀!西蜀何其遠也,還不如要了他的命!

    呂不韋選擇了自盡。

    秦王不愧是秦王,下手果然狠。

    秦王心狠,卻也會用人。之後,他在李斯的推薦之下牢牢地抓住了一個人,這個人的才能按李斯的說法,勝過韓非子十倍。他就是尉繚。

    尉繚,大梁人,精通兵法。秦王聽從李斯的建議,以賓禮召見尉繚。尉繚見秦王,長揖不拜。秦王呼之為先生,請其上坐。秦王急切想要知道的是,如何才能統一天下。尉繚說,六國聯合就很難對付,必須各個擊破。這個說法類同張儀的連橫策略,秦王急切要知道的是具體的對策。尉繚果然有妙招,他說:一個國家的計策都是掌權大臣決定的,這些大臣並不是鐵了心要盡忠盡智的,不過是為錢財而已。大王不要太吝惜錢財,只要重重地賄賂這些當權者,就能擾亂、破壞他們的計謀,取六國便易如反掌了。此計甚妙,說得秦王心花怒放。他給尉繚的待遇差不多等同於自己了,還不時去拜訪尉繚,長跪著請教。

    但是,一天晚上,尉繚卻溜了。為什麼呢?他悄悄對隨行弟子說:我仔細觀察過了,秦王豐準長目,鶻膺豺聲,殘刻少恩,有虎狼之心。用人時對你很好,不用時就會把你拋到腦後。此人一旦得了天下,禍患就到了!

    尉繚沒有跑成,秦王馬上得到訊息,派人四處追尋,把他給請回來了。一回來,馬上就拜為太尉,掌管軍事。他的弟子都拜為大夫了。尉繚沒話說了,開始為秦王效命。他的弟子紛紛帶著重金到諸侯國收買權臣去了。他又替秦王獻策:南韓是弱國,先攻韓;其次攻趙魏,其次攻楚;只要滅掉楚,燕國齊國就不在話下了。

    當時,南韓已經依附於秦了,尉繚建議就拿趙開刀。而趙王剛到咸陽拜見過秦王,秦王覺得要拿趙開刀沒有理由。尉繚說,這好辦稍稍用計就可以了。原來尉繚的計謀是先加兵於魏國。他說,趙國的寵臣郭開是個貪得無厭的小人,只要派弟子王敖到魏國去遊說魏王,讓他賄賂郭開並進而向趙求救,趙國肯定會出兵。這樣,我們就可以馬上抓住趙國這個把柄向他開戰。

    秦王言聽計從,馬上派大將桓齕率兵十萬出函谷關,聲稱攻打魏國。與此同時,尉繚派出了得意弟子王敖,帶著黃金五萬斤往魏國去了。王敖確也有三寸不爛之舌,幾句話就說動了魏王。王敖說,現在南韓已經向秦納地稱臣,趙王又剛到過咸陽同秦王飲酒,韓趙都依附秦了,秦兵不打你魏國打誰?魏王聽得心急,便問如何是好。王敖說,不如割讓鄴城給趙國,向趙國求救。魏王擔心趙國不會同意,王敖說:趙國的寵臣郭開跟我關係不錯,我可以幫你去說。魏王大喜,乖乖地把鄴城的地圖及國書交給王敖,讓他往趙國去求救。到了趙國,王敖拿出三千斤黃金給郭開,郭開便高高興興到趙王那兒為魏國說話了。郭開說,要是魏國亡了,趙國也保不住,何況人家還給了鄴城。趙國的悼襄王一聽在理,便派大將扈輒率領五萬人馬到鄴城。秦王故意讓桓齕攻鄴,雙方於是大戰於東崓山。結果扈輒兵敗,連失九城,趕忙向趙王求救。

    此時有人建議起用廉頗,郭開當然不同意。當年,廉頗正在前方打仗,正是志在必得的時候,郭開卻在悼襄王面前說廉頗的壞話。廉頗一向瞧不起這個阿諛奉承的小人,曾當面給他難堪。郭開便瞅準了機會陷害廉頗。悼襄王便派人到前線取代廉頗,這個不信任的舉動激怒了廉頗。他竟帶兵攻前來替代他的將領。之後一氣之下逃到了魏國。現在,趙王想用廉頗,就派人去魏國看看廉頗是否已老而無用。廉頗當然還想為國建功立業,故意吃了很多飯,飯後又躍上馬,之後又舞劍,表明自己跟年輕時沒什麼兩樣。但是,派去的使者回去後還是說了廉頗的壞話,說廉頗吃飯倒還行,就是一會兒的工夫拉了三次。吃了就拉,還一拉三次,廉頗在趙王心中的印象自然是沒救了。“廉頗真的老了!”趙王感嘆道。他哪裡知道這都是郭開搗的鬼?郭開在使者出發之前收買了使者。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啊!

    這件事逃不過王敖的眼睛。他故意問:為什麼不請廉頗回來呢?郭開也坦率,說:趙國滅亡只是一國之事,如果讓我的仇人回來,我還怎麼活?王敖試探道:要是趙國真的亡了,你打算去哪裡?郭開說,去齊國或楚國吧。王敖馬上說,還是去秦國吧。秦王有統一天下的雄心,天下遲早都是秦的。這王敖講了秦王許多好處,又講了自己和老師在秦是如何受重用的,末了說,只要你想去秦國,我負責引薦。郭開聽得很高興。王敖馬上又拿了七千斤黃金給他,郭開笑得合不攏嘴,說今後一切都聽秦王的。

    王敖回秦向尉繚覆命說:我用一萬金擺平了郭開,用一個郭開擺平了趙國。

    幸虧趙國起用了李牧。李牧是廉頗、趙奢之後趙國最優秀的將領。李牧深得廉頗的堅壁守城之法,使圍城的秦將桓齕無計可施,之後又分三路奇兵夜襲其兵營,桓齕大敗,逃回咸陽,被秦王廢為庶人。

    但是,李牧還是沒能逃過郭開的陷害。縱觀歷史,不知有多少英雄豪傑倒在小人和壞人的手裡。小人和壞人的危害性何其之大!

    武安君李牧屯軍於灰泉山,使得秦兩路大軍不敢前進。秦王便叫王敖出馬。王敖來到大將王翦軍中,叫王翦暫且與對方通和,讓雙方有使者往來就行。王翦照辦了。李牧自然也派了人過來,但並未講和。王敖立馬到趙國找郭開,讓郭開在趙王那兒說李牧的壞話。郭開自然也照辦。他對趙王說:李牧哪裡是在盡心為國,他現在已經跟秦私下講和了。趙王聽了很著急,馬上派人去暗暗觀察,果然發現雙方有來往。郭開這個反間計成功了。趙王下令,以趙蔥代李牧。李牧仰天嘆息一聲,將帥印懸掛在營幕中,於半夜微服逃往魏國。半路上,他下榻於一家旅舍,未料睡夢中被趙蔥派出的人抓捕,即刻被砍了頭。一代名將就這樣丟了性命!

    之後,趙軍兵敗如山倒。韓、趙、魏相續亡國。

    秦王政又用尉繚之計伐楚。已經退下來的王翦再次被秦王起用,率六十萬大軍伐楚。王翦的大軍屯駐於天中山,堅壁固守,始終不出戰。此人深懂用兵之道。他不出戰,卻整日犒勞將士,與部下同吃同住,讓大家都樂意為他一戰,士氣被他鼓得很足。楚國的主將是項燕,後來的西楚霸王項羽就是他的孫子。項燕特別能打仗,也算有謀略,這時也沉不著氣,不斷地挑戰。王翦還是不出戰。他計程車兵在裡面操練各種技能,就這樣持續了一年多。項燕以為對方不會打了,漸漸就放鬆了警惕,沒有了防備。等到王翦的大軍發起進攻時,楚軍哪裡還有招架之力?楚軍大敗,楚王負芻被俘虜,之後被秦王廢為庶人。項燕又扶楚王弟昌平君為王,退守長江天塹。怎奈秦軍勇氣之盛,簡直是勢如破竹,長江天塹照樣不保。而此時,昌平君偏又在巡城時為流矢射中而死。項燕仰天長號:楚王已死,我活著何益?便舉劍自刎了。

    楚國亡了,王翦之功。秦能一統天下,王翦之功。也是尉繚之功。無此二人,六國的版圖不可能併入秦。

    王翦告老,兒子王賁率秦軍攻燕趙,燕趙徹底亡了。之後,王賁率大軍南下攻齊,如入無人之境。齊國長期依附於秦,不管其它諸侯國的存亡,厄運終於降臨到它頭上了。長期無戰事,對秦也無防備,因而秦軍能夠長驅直入,輕鬆滅掉齊國。

    秦王不叫秦王了,開始叫秦始皇。他打算讓自己的江山一代代傳下去,所以自己叫始皇,接下來就是二世三世。他在位二十六年,終於雄據天下了,如何不喜氣洋洋?如何不藐視天下?

    始皇正在得意之時,突然發現尉繚和他的弟子王敖都不見了。再也找不到他們了。他哪裡知道這師徒倆是為何而去?他哪裡知道,能夠玩天下於股掌的人,能夠看透他內心的人,還有什麼看不明白?

  • 3 # 大柏樹參天

    李斯

    李斯早在擔任呂不韋門客的時候,很快就得到面見嬴政的機會,他不動聲色地向嬴政獻上消滅六國之策,指現時正是吞併六國最好的時候,如果不把握這個時機的話,一旦六國中興,訂立合縱的盟約對抗秦國的時候,秦國要席捲中原,吞併六國就要付上相當沉重的代價[古 81]。另一方面,魏國大梁人尉繚亦指六國與秦國相比,六國諸侯就像郡縣的首腦,但六國合縱對付秦國卻是一樁大麻煩,為免重蹈智伯、夫差、齊湣王因敵手聯合攻擊而亡的覆轍,希望嬴政不要吝惜財物,給各國權貴大臣送禮,利用受賄的大臣,打亂六國諸侯的合縱計劃,這樣雖然損失些許財物,但卻可以消滅所有諸侯[古 82]。

    嬴政深以為然,聽從了尉繚的計謀,為了顯示恩寵,嬴政還讓尉繚享受同自己一樣的衣服飲食,每次見到他,總是表現得很謙卑[古 83],並任命李斯為長史,負責暗中派遣謀士帶著金銀珍寶去各國遊說。對各國能收買的六國權貴大臣,就多送禮物加以收買;不能收買的,就把他們殺掉;成功離間六國君臣關係後,嬴政隨即派良將隨後攻打。由於秦軍戰勝所付出的代價甚少,故嬴政任命李斯為客卿[古 84]。

    嬴政在李斯、尉繚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具體的措施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王翦

    嬴政首先選擇的攻擊目標為南韓,因為南韓的實力在六國中最弱,但是南韓還沒有到不堪一擊的地步,而且三晉唇齒相依,嬴政擔心秦滅韓時,趙國仍有助韓的可能,所以在滅韓之前,必需大幅削弱趙國。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11年),趙軍將領龐煖率領主力北上攻打燕國,想脅迫燕國一起進攻秦國。嬴政乘趙國進攻燕國之際,以救援燕國為由,派王翦、桓、楊端和率軍兩路攻打趙國,拉開了消滅六國的序幕。

    當趙軍攻取了趙燕邊境的勺梁(今河北省定州市北)時,王翦出兵攻打趙國的上黨郡;當趙軍攻取了燕國的狸(今河北省任丘市東北)時,王翦已攻克了趙國的閼與(今山西省和順縣)、橑楊(今山西省左權縣)等六座城池。王翦統率軍隊十八天,讓軍中年俸祿不滿百石的小官回家,每十人當中挑選二人留在軍隊。當趙軍攻取了燕國的陽城(今河北省保定市西南)時,桓攻克了趙國的鄴城(今河北省磁縣鄴鎮)和安陽(即新寧中,今河南省安陽市西南);當龐煖聞訊揮師南下救援時,秦軍已經將漳水流域全數吞併。秦軍與趙軍同步行動,趙國只奪得北方邊境的幾座城池,卻丟失了南方、西方的九座城池,實力大減[注 27][古 85][古 86][古 87]。

    公元前234年(秦王政13年),秦軍再度進攻趙國的平陽(今河北磁縣東南)、武城(磁縣西南),斬首10萬,大敗趙軍,並殺死趙將扈輒[古 88]。趙國經過秦國這次攻擊後,國力大衰,僅能退守邯鄲自保。

    不過秦軍並沒有打算罷手,同年十月,秦將桓又率秦軍東出上黨,越太行山深入趙國後方,大破趙軍,攻佔了赤麗、宜安(今河北省葶城西南)[古 89]。公元前233年初(秦王政14年),秦軍進逼邯鄲,趙王遷急命北部邊防名將李牧為將軍,率領他的部隊南下,指揮全部趙軍抗擊秦軍。

    李牧率邊防軍主力與邯鄲派出的趙軍會合後,在宜安附近與秦軍對峙。經激烈戰鬥後,秦軍大敗。桓僅率少量親兵衝出重圍,奔回秦國,史稱“肥之戰”。趙國奪回了被秦國佔領的土地,李牧因此戰受封為“武安君”[古 90][古 91]。

    儘管李牧在肥之戰挫敗了秦軍的兵鋒,但趙國只能僅僅自保,消除了趙國援韓的可能,秦國可算是達到了目的。趙國國力被大幅削弱後,韓王安被逼在公元前233年(秦王政14年)向秦國稱臣[古 92]。公元前232年(秦王政15年),秦軍分兩路進攻趙國,一軍至鄴城,一軍至太原,取狼孟[古 93],但其後在番吾再被李牧擊敗,史稱“番吾之戰”[古 94]。秦國雖然進攻趙國失敗,但並不能挽回南韓危如累卵的形勢。秦王政16年,南韓被迫割讓南陽一帶土地給秦國。當年九月,嬴政派內史騰去接受南韓所獻之地,由他代理南陽守之位,並開始命令所有秦國國內男子登記年齡,以便徵發兵卒、徭役[古 95],為大規模的滅國戰爭作好準備。

    前246年秦王政即位時的戰國形勢公元前230年(秦王政17年),嬴政藉著趙國發生大地震與饑荒,無力援助南韓的大好機會[古 96],命內史騰攻打南韓,並擒獲韓王安,南韓滅亡,將其國之地設定潁川郡[古 97],建郡治於陽翟(今河南禹州)[注 28][參 29],但嬴政下令將“天下不軌之民”遷於南陽的舉措[古 98],卻造成南韓故地局勢不穩,秦國一度陷入新鄭騷亂及李信之敗的窘境。嬴政自然不會因為滅韓而滿足,趙國同時發生大地震與饑荒[古 96][參 31][參 32],可說是消滅趙國的大好機會,於是大舉出兵,命王翦、楊端和為將,兵分兩路,南北合擊趙都邯鄲[古 99]。趙國派李牧、司馬尚率兵抵禦,兩軍相持[古 100]。吸取了番吾之戰失敗的教訓,秦國遂派間諜賄賂趙國權臣郭開[注 29],要郭開離間李牧和趙王。郭開其後向趙王遷進言,指李牧、司馬尚欲謀反。趙王遷乃使趙蔥及齊國出身的將領顏聚,取代李牧為將。李牧拒不受命,更使趙王遷倍加相信李牧試圖謀反,因此使人暗中拘捕李牧並將他處決,並免除司馬尚的將軍之位[古 101][古 102]。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秦國王翦軍破趙軍,殺趙蔥,俘顏聚,佔邯鄲,趙王遷被俘虜,趙國滅亡[古 103][參 29]。趙公子嘉在邯鄲被攻佔後,率領他的宗族幾百人到代地(今河北蔚縣東北)收拾殘部,並自立為代王,向東與燕國的軍隊會合[古 104]。至於秦軍則暫停軍事行動,駐紮在中山,做好攻打燕國的準備[古 105]。王翦攻佔邯鄲後,嬴政親自到邯鄲,找到當初與他在趙國時,與母親有仇的人,把他們全部活埋,其後經太原、上郡返回都城咸陽

    早在秦王政16年南韓獻南陽地的時候,迫於秦國強大的軍力,魏國亦主動向秦國獻地求和,秦國在該地設定麗邑[古 109]。此時嬴政正調集主力全力攻趙,不想分散兵力攻魏,就接受了獻地,使魏國苟延殘喘。

    公元前226年(秦王政21年),嬴政藉口楚王背棄獻出青陽(今湖南長沙)以西土地的承諾,並襲擊秦國南郡為理由[古 110],派王賁率大軍出函谷關[注 30],攻佔了楚國北部的十幾座城[古 111]。在保障了攻魏秦軍側翼安全後,王賁旋即回軍北上突襲並圍困住魏國國都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北)。大梁居於睢水、潁水、鴻溝的交匯之地,護城河十分遼闊,五座城門皆備吊橋,地形易守難攻。魏軍依託大梁的城防工事死守,秦軍強攻毫無奏效,王賁竟引黃河、鴻溝(汴渠)水灌入城內[古 112]。

    公元前225年(秦王政22年),大梁城被水浸近三個月,城牆崩壞,魏王假投降,魏國滅亡[古 113][參 29]。嬴政在魏國地區設立碭郡,又建置泗水郡。

    楚國收復楚國故都郢陳為中心的失地,更趁勢西進深入至原南韓境內[古 120][參 33],再加上李信慘敗的訊息,都令嬴政感到驚恐,更感大失面子,因為啟用李信及貶斥昌平君出京都是由他作決定[參 34]。他不得不親自前往頻陽,登門造訪被貶斥出京、還鄉養老的王翦[古 121],強行徵召王翦攻楚。王翦本來以自己年老多病拒絕攻楚,但見嬴政面色不豫,擔心自己重蹈武安君白起的覆轍[注 38],不得已答應嬴政的請求,並稱攻楚需六十萬人,他要求全權指揮六十萬兵力,嬴政一一答應,並親自到到灞上為王翦的大軍送行[古 122]。為了消除嬴政的疑心,王翦稱自己征戰多年仍未得以封侯,故希望嬴政賜予數量眾多的良田、美宅、園林池苑等,為子孫掙下一份家業[古 40],大軍出征期間,又不厭其煩地連續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請求賜予良田[古 123]。公元前224年(秦王政23年),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沿著之前李信攻楚的行軍路線,直撲郢陳[古 124],苦戰久攻不下。秦王政23年4月,與昌平君一樣同為楚國公子而仕於秦的昌文君戰死[古 125]。同年另一路秦軍南至平輿,攻陷壽春,俘楚王負芻。秦王政24年約3月,王翦軍攻破郢陳[注 39][參 37][參 38],嬴政親自出巡郢陳,以鎮懾反秦勢力[古 126],而昌平君在收到楚王負芻被俘的訊息後,撤出郢陳,被楚軍大將項燕擁立為楚王[古 127],在淮南地區繼續進行反秦事業。王翦和蒙武統領秦軍消滅楚軍餘孽,昌平君戰死,項燕在淮北的蘄縣(今安徽省宿州市蘄縣鎮)兵敗自殺[古 128][古 129][參 34]。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公元前222年(秦王政25年),王翦大軍平定了長江以南一帶,降服了越族的首領,設定了會稽郡,楚國徹底滅亡。該年五月,秦國為慶祝滅掉楚國而下令特許天下聚飲[古 130]。

    公元前264年,齊王田建即位,在位達44年,即位初期由母親君王后輔佐。

    齊國因處在東部海濱,秦國頻頻進攻三晉及楚國,這四國面對秦國的進攻只有分別謀求自救,因此齊王建在位時期,齊國境內並沒有遭受太大戰禍[古 172],但這種和平卻是建基於其餘四國的犧牲,因為有這四國為田齊阻擋強秦,田齊才可以享有和平。另一方面,君王后生前對秦國處處忍讓,對四國不施以援手,甚至趙國在長平之戰戰敗後,也沒有勸誡齊王建及時援助趙國,結果隨後秦軍輕易地包圍邯鄲,趙國國力大削,為六國滅亡種下遠因。

    君王后逝世後,秦國重金收買了齊國丞相,出身自君王后家族的後勝,使齊國即不合縱抗秦,也不加強戰備,齊王建甚至在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親自到秦國朝拜,嬴政在咸陽設酒宴款待[古 173]。

    秦國滅五國後,齊王建才頓感秦國的威脅,慌忙將軍隊集結到西部邊境[古 174],並斷絕和秦國的來往,但為時已晚。公元前221年(秦王政26年),嬴政以齊國拒絕秦使者訪齊為由[古 175],命王賁在滅燕之後率軍南下攻齊[古 176],而蒙恬由於出身將門,剛擔任秦國的將軍,亦有參與滅齊戰事,作戰勝利後被授予內史[古 177]。

    秦軍避開了齊軍西部主力,由燕國南部南下,一路勢如破竹,幾乎沒有抵抗,大軍直抵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北),齊軍措手不及。齊王建聽從後勝的建議,不戰而降[古 178][參 29],後被遷到共城[古 179]。秦軍攻入臨淄後,百姓居然沒人敢反抗[古 180]。不過事後齊國百姓反而埋怨齊王建不早與諸侯合縱攻秦,僅對秦國言聽計從,以致亡國,諷刺道:“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古 181]

    齊國的滅亡也標誌著戰國時代的落幕,結束500多年來諸侯長期割據紛爭的局面,最終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君主統治國家——秦帝國。這一年秦王嬴政為三十九歲[參 29]。

  • 4 # 背後有光的人

    李斯

    李斯早在擔任呂不韋門客的時候,很快就得到面見嬴政的機會,他不動聲色地向嬴政獻上消滅六國之策,指現時正是吞併六國最好的時候,如果不把握這個時機的話,一旦六國中興,訂立合縱的盟約對抗秦國的時候,秦國要席捲中原,吞併六國就要付上相當沉重的代價[古 81]。另一方面,魏國大梁人尉繚亦指六國與秦國相比,六國諸侯就像郡縣的首腦,但六國合縱對付秦國卻是一樁大麻煩,為免重蹈智伯、夫差、齊湣王因敵手聯合攻擊而亡的覆轍,希望嬴政不要吝惜財物,給各國權貴大臣送禮,利用受賄的大臣,打亂六國諸侯的合縱計劃,這樣雖然損失些許財物,但卻可以消滅所有諸侯[古 82]。

    嬴政深以為然,聽從了尉繚的計謀,為了顯示恩寵,嬴政還讓尉繚享受同自己一樣的衣服飲食,每次見到他,總是表現得很謙卑[古 83],並任命李斯為長史,負責暗中派遣謀士帶著金銀珍寶去各國遊說。對各國能收買的六國權貴大臣,就多送禮物加以收買;不能收買的,就把他們殺掉;成功離間六國君臣關係後,嬴政隨即派良將隨後攻打。由於秦軍戰勝所付出的代價甚少,故嬴政任命李斯為客卿[古 84]。

    嬴政在李斯、尉繚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具體的措施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王翦

    嬴政首先選擇的攻擊目標為南韓,因為南韓的實力在六國中最弱,但是南韓還沒有到不堪一擊的地步,而且三晉唇齒相依,嬴政擔心秦滅韓時,趙國仍有助韓的可能,所以在滅韓之前,必需大幅削弱趙國。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11年),趙軍將領龐煖率領主力北上攻打燕國,想脅迫燕國一起進攻秦國。嬴政乘趙國進攻燕國之際,以救援燕國為由,派王翦、桓、楊端和率軍兩路攻打趙國,拉開了消滅六國的序幕。

    當趙軍攻取了趙燕邊境的勺梁(今河北省定州市北)時,王翦出兵攻打趙國的上黨郡;當趙軍攻取了燕國的狸(今河北省任丘市東北)時,王翦已攻克了趙國的閼與(今山西省和順縣)、橑楊(今山西省左權縣)等六座城池。王翦統率軍隊十八天,讓軍中年俸祿不滿百石的小官回家,每十人當中挑選二人留在軍隊。當趙軍攻取了燕國的陽城(今河北省保定市西南)時,桓攻克了趙國的鄴城(今河北省磁縣鄴鎮)和安陽(即新寧中,今河南省安陽市西南);當龐煖聞訊揮師南下救援時,秦軍已經將漳水流域全數吞併。秦軍與趙軍同步行動,趙國只奪得北方邊境的幾座城池,卻丟失了南方、西方的九座城池,實力大減[注 27][古 85][古 86][古 87]。

    公元前234年(秦王政13年),秦軍再度進攻趙國的平陽(今河北磁縣東南)、武城(磁縣西南),斬首10萬,大敗趙軍,並殺死趙將扈輒[古 88]。趙國經過秦國這次攻擊後,國力大衰,僅能退守邯鄲自保。

    不過秦軍並沒有打算罷手,同年十月,秦將桓又率秦軍東出上黨,越太行山深入趙國後方,大破趙軍,攻佔了赤麗、宜安(今河北省葶城西南)[古 89]。公元前233年初(秦王政14年),秦軍進逼邯鄲,趙王遷急命北部邊防名將李牧為將軍,率領他的部隊南下,指揮全部趙軍抗擊秦軍。

    李牧率邊防軍主力與邯鄲派出的趙軍會合後,在宜安附近與秦軍對峙。經激烈戰鬥後,秦軍大敗。桓僅率少量親兵衝出重圍,奔回秦國,史稱“肥之戰”。趙國奪回了被秦國佔領的土地,李牧因此戰受封為“武安君”[古 90][古 91]。

    儘管李牧在肥之戰挫敗了秦軍的兵鋒,但趙國只能僅僅自保,消除了趙國援韓的可能,秦國可算是達到了目的。趙國國力被大幅削弱後,韓王安被逼在公元前233年(秦王政14年)向秦國稱臣[古 92]。公元前232年(秦王政15年),秦軍分兩路進攻趙國,一軍至鄴城,一軍至太原,取狼孟[古 93],但其後在番吾再被李牧擊敗,史稱“番吾之戰”[古 94]。秦國雖然進攻趙國失敗,但並不能挽回南韓危如累卵的形勢。秦王政16年,南韓被迫割讓南陽一帶土地給秦國。當年九月,嬴政派內史騰去接受南韓所獻之地,由他代理南陽守之位,並開始命令所有秦國國內男子登記年齡,以便徵發兵卒、徭役[古 95],為大規模的滅國戰爭作好準備。

    前246年秦王政即位時的戰國形勢公元前230年(秦王政17年),嬴政藉著趙國發生大地震與饑荒,無力援助南韓的大好機會[古 96],命內史騰攻打南韓,並擒獲韓王安,南韓滅亡,將其國之地設定潁川郡[古 97],建郡治於陽翟(今河南禹州)[注 28][參 29],但嬴政下令將“天下不軌之民”遷於南陽的舉措[古 98],卻造成南韓故地局勢不穩,秦國一度陷入新鄭騷亂及李信之敗的窘境。嬴政自然不會因為滅韓而滿足,趙國同時發生大地震與饑荒[古 96][參 31][參 32],可說是消滅趙國的大好機會,於是大舉出兵,命王翦、楊端和為將,兵分兩路,南北合擊趙都邯鄲[古 99]。趙國派李牧、司馬尚率兵抵禦,兩軍相持[古 100]。吸取了番吾之戰失敗的教訓,秦國遂派間諜賄賂趙國權臣郭開[注 29],要郭開離間李牧和趙王。郭開其後向趙王遷進言,指李牧、司馬尚欲謀反。趙王遷乃使趙蔥及齊國出身的將領顏聚,取代李牧為將。李牧拒不受命,更使趙王遷倍加相信李牧試圖謀反,因此使人暗中拘捕李牧並將他處決,並免除司馬尚的將軍之位[古 101][古 102]。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秦國王翦軍破趙軍,殺趙蔥,俘顏聚,佔邯鄲,趙王遷被俘虜,趙國滅亡[古 103][參 29]。趙公子嘉在邯鄲被攻佔後,率領他的宗族幾百人到代地(今河北蔚縣東北)收拾殘部,並自立為代王,向東與燕國的軍隊會合[古 104]。至於秦軍則暫停軍事行動,駐紮在中山,做好攻打燕國的準備[古 105]。王翦攻佔邯鄲後,嬴政親自到邯鄲,找到當初與他在趙國時,與母親有仇的人,把他們全部活埋,其後經太原、上郡返回都城咸陽

    早在秦王政16年南韓獻南陽地的時候,迫於秦國強大的軍力,魏國亦主動向秦國獻地求和,秦國在該地設定麗邑[古 109]。此時嬴政正調集主力全力攻趙,不想分散兵力攻魏,就接受了獻地,使魏國苟延殘喘。

    公元前226年(秦王政21年),嬴政藉口楚王背棄獻出青陽(今湖南長沙)以西土地的承諾,並襲擊秦國南郡為理由[古 110],派王賁率大軍出函谷關[注 30],攻佔了楚國北部的十幾座城[古 111]。在保障了攻魏秦軍側翼安全後,王賁旋即回軍北上突襲並圍困住魏國國都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北)。大梁居於睢水、潁水、鴻溝的交匯之地,護城河十分遼闊,五座城門皆備吊橋,地形易守難攻。魏軍依託大梁的城防工事死守,秦軍強攻毫無奏效,王賁竟引黃河、鴻溝(汴渠)水灌入城內[古 112]。

    公元前225年(秦王政22年),大梁城被水浸近三個月,城牆崩壞,魏王假投降,魏國滅亡[古 113][參 29]。嬴政在魏國地區設立碭郡,又建置泗水郡。

    楚國收復楚國故都郢陳為中心的失地,更趁勢西進深入至原南韓境內[古 120][參 33],再加上李信慘敗的訊息,都令嬴政感到驚恐,更感大失面子,因為啟用李信及貶斥昌平君出京都是由他作決定[參 34]。他不得不親自前往頻陽,登門造訪被貶斥出京、還鄉養老的王翦[古 121],強行徵召王翦攻楚。王翦本來以自己年老多病拒絕攻楚,但見嬴政面色不豫,擔心自己重蹈武安君白起的覆轍[注 38],不得已答應嬴政的請求,並稱攻楚需六十萬人,他要求全權指揮六十萬兵力,嬴政一一答應,並親自到到灞上為王翦的大軍送行[古 122]。為了消除嬴政的疑心,王翦稱自己征戰多年仍未得以封侯,故希望嬴政賜予數量眾多的良田、美宅、園林池苑等,為子孫掙下一份家業[古 40],大軍出征期間,又不厭其煩地連續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請求賜予良田[古 123]。公元前224年(秦王政23年),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沿著之前李信攻楚的行軍路線,直撲郢陳[古 124],苦戰久攻不下。秦王政23年4月,與昌平君一樣同為楚國公子而仕於秦的昌文君戰死[古 125]。同年另一路秦軍南至平輿,攻陷壽春,俘楚王負芻。秦王政24年約3月,王翦軍攻破郢陳[注 39][參 37][參 38],嬴政親自出巡郢陳,以鎮懾反秦勢力[古 126],而昌平君在收到楚王負芻被俘的訊息後,撤出郢陳,被楚軍大將項燕擁立為楚王[古 127],在淮南地區繼續進行反秦事業。王翦和蒙武統領秦軍消滅楚軍餘孽,昌平君戰死,項燕在淮北的蘄縣(今安徽省宿州市蘄縣鎮)兵敗自殺[古 128][古 129][參 34]。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公元前222年(秦王政25年),王翦大軍平定了長江以南一帶,降服了越族的首領,設定了會稽郡,楚國徹底滅亡。該年五月,秦國為慶祝滅掉楚國而下令特許天下聚飲[古 130]。

    公元前264年,齊王田建即位,在位達44年,即位初期由母親君王后輔佐。

    齊國因處在東部海濱,秦國頻頻進攻三晉及楚國,這四國面對秦國的進攻只有分別謀求自救,因此齊王建在位時期,齊國境內並沒有遭受太大戰禍[古 172],但這種和平卻是建基於其餘四國的犧牲,因為有這四國為田齊阻擋強秦,田齊才可以享有和平。另一方面,君王后生前對秦國處處忍讓,對四國不施以援手,甚至趙國在長平之戰戰敗後,也沒有勸誡齊王建及時援助趙國,結果隨後秦軍輕易地包圍邯鄲,趙國國力大削,為六國滅亡種下遠因。

    君王后逝世後,秦國重金收買了齊國丞相,出身自君王后家族的後勝,使齊國即不合縱抗秦,也不加強戰備,齊王建甚至在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親自到秦國朝拜,嬴政在咸陽設酒宴款待[古 173]。

    秦國滅五國後,齊王建才頓感秦國的威脅,慌忙將軍隊集結到西部邊境[古 174],並斷絕和秦國的來往,但為時已晚。公元前221年(秦王政26年),嬴政以齊國拒絕秦使者訪齊為由[古 175],命王賁在滅燕之後率軍南下攻齊[古 176],而蒙恬由於出身將門,剛擔任秦國的將軍,亦有參與滅齊戰事,作戰勝利後被授予內史[古 177]。

    秦軍避開了齊軍西部主力,由燕國南部南下,一路勢如破竹,幾乎沒有抵抗,大軍直抵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北),齊軍措手不及。齊王建聽從後勝的建議,不戰而降[古 178][參 29],後被遷到共城[古 179]。秦軍攻入臨淄後,百姓居然沒人敢反抗[古 180]。不過事後齊國百姓反而埋怨齊王建不早與諸侯合縱攻秦,僅對秦國言聽計從,以致亡國,諷刺道:“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古 181]

    齊國的滅亡也標誌著戰國時代的落幕,結束500多年來諸侯長期割據紛爭的局面,最終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君主統治國家——秦帝國。這一年秦王嬴政為三十九歲

  • 5 # 青竹情感

    商鞅 秦始皇家族能經過幾百年的努力,在嬴政期間統一六國,建立大秦帝國。最主要的功臣應該是商鞅。為什麼這麼說,在秦孝公時期,秦孝公繼承祖業,迅速穩定中央政局,開始招賢納士,力圖富強。這時商鞅正想一展報復。商鞅本人是衛國國君妾所生的兒子,在魏相公叔座手下做官,在叔座去世前將商鞅引薦給魏惠王,但是魏國國君魏惠王沒有重用商鞅,所以才有商鞅跑到秦國做官的經歷,想實現自己改革變法的策略。

    商鞅到達秦國,在三次面試中最終說服秦孝公開始變法雖然得罪了權貴但是在秦孝公的支援下,商鞅變法成功,在軍事上建立軍工進爵的制度,在農業上實行招納魏趙韓的人來秦耕種,免去三年的徭役。在政治上形成中央集權。此做法大大的提升了中央的核心權力,使的秦國迅速強大起來。雖然商鞅最後被權貴車裂而死,但是他的制度為秦國的強大打下了基礎。

  • 6 # 羽佳9524

    1 秦王自身高瞻遠矚,有勇有謀,任人唯才,是個傑出的領導者

    2 文臣武將配合相得益彰

    3六國自身都有問題,隔岸觀火,偏安一隅,再加上秦國戰術戰略的迷霧彈,最終被收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史》的列傳中都有誰?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