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定郡小書生

    大家好,我是安定郡潛夫。糾正題主一下,曹操沒有、也不會一直都想讓曹植繼位,更談不上在臨終之際突然變卦一說。

    潛夫認為,曹操一世梟雄,在自己的繼承人問題上是經過反覆思考、醞釀之後才作出的決定。

    曹操與袁紹的爭霸上,袁紹就輸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沒有做好工作,最後兩個兒子袁譚、袁尚不和,發生火拼,最後讓曹操坐收漁翁之利。曹操肯定會吸取袁紹滅亡的教訓,在自己百年繼承人上提前安排。

    曹操最早培養的繼承人是曹衝。曹衝是曹操和環夫人之子,從小聰明仁愛,與眾不同,深受曹操喜愛。曹操幾次對群臣誇耀他,有讓他繼嗣之意。可惜在建安十三年曹衝還未成年就病逝,年僅十三歲。

    據說,曹衝死去時,曹操極為哀痛。曹丕寬解安慰曹操,曹操說:“這是我的不幸,卻是你們的幸運啊。”說著流下眼淚,為曹衝聘了甄氏已經死去的女兒與他合葬,追贈給他騎都尉的官印綬帶,命宛侯曹據的兒子曹琮做曹衝的後代。

    曹衝死後,曹操開始重新在諸子選擇繼承人。經過層層刷選,最後曹丕、曹植進入了曹操繼承人的決賽名單。曹丕與曹植二人中,曹植才華橫溢,才思敏捷,每次得到曹操的賞識。然而,曹丕在謀臣的支援下,逐漸得到曹操的正視,超過曹植,最終成為曹操的繼承人。

    建安十六年,曹丕任五官中郎將、副丞相。

    建安十九年,曹植改封臨淄侯。這一年,曹操東征孫權,令曹植留守鄴城,告誡他:“當年我擔任頓邱令的時候二十三歲,回想起那時候的所作所為,至今都不曾後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歲,怎能不發奮圖強呢!”曹植既因為有才而受寵,丁儀、丁廙、楊修等人便都來輔佐他。曹操有些猶疑,好幾次幾乎要立曹植為太子。然而,曹植文人氣、才子氣太濃,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飾約束自己,飲起酒來毫無節制,做出幾件讓曹操很是失望的事。

    建安二十二年,曹植在曹操外出期間,藉著酒興私自坐著王室的車馬,擅開王宮大門司馬門,在只有帝王舉行典禮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縱情馳騁,一直遊樂到金門,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雲外去了。曹操大怒,處死了掌管王室車馬的公車令。從此加重對諸侯的法規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漸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寵愛。十月,曹操召令曹丕為世子。從此,曹植告別了昂揚奮發的人生階段,陷入難以自拔的苦悶和濃濃的悲愁中。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在洛陽,曹丕成為魏王。這年十月,曹丕取代漢朝,自立為皇帝。

    因此,曹操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是經過長時間考察後選定的,曹丕的繼承人地位是很早就確定下來了,不存在臨終變更注意的情況。

    我是安定郡潛夫,以上僅代表潛夫個人觀點,不足之處,還望大家不吝賜教。

  • 2 # 品讀二十四史

    首先糾正一下問題,曹操生前並沒有一心看好曹植,他在曹植和曹丕之間一直存在者取捨,如果說他有特別偏愛的,那個孩子應該是曹衝。

    這裡簡單說幾句曹衝,神童曹衝的故事有很多,就不復述了。曹衝十三歲那年因病去世了,曹操非常難過,曹丕安慰父親,曹操流著說了一句話,“這是我的不幸,卻是你們的幸運啊!”這裡的你們,指的就是曹丕和曹植。

    再說一下曹丕,後人因為《三國演義》的緣故,對曹丕的評價不高,可在《三國志》裡,曹丕是一個非常全面優秀的人才。曹丕自幼跟隨曹操打仗,文章也寫的好,還很會拉攏任用人才,對曹操手下的很多文臣武將都以禮相待。

    曹操曾經就立繼承人的事情問過三國的第一智囊賈詡,賈詡回答,你看看劉表和袁紹吧。劉表和袁紹都是因為廢長立幼,把辛苦穩固的地盤給廢掉了。曹操可不是一般的精明人,他不會因為賈詡一句話就決定接班人的,他是心裡早就有了主意,找同道中人肯定一下而已。

    再說說曹植,曹植最大的本事是文采好,而後是狂放不羈,這樣的人在曹操的眼中是可愛的孩子,在曹操老部下眼中可不是合適的新主人,這些曹操自然也清楚。

    總之一句話,雖然曹操在曹丕和曹植之間猶豫過,可曹丕的分量是遠大於曹植的。

  • 3 # 天嶺624738

    在封建社會,皇帝選擇繼位人是慎之有慎的,稍有閃失會發生流血事件。眾所周知,曹操是魏王,是有謀有略的一代梟雄。他性格多疑,肯定在選擇接班人問題上是不出紕漏的。曹操的幾個兒子中,早些最看重的是曹衝,大家看過小學課本《曹衝稱象》這篇課文吧!曹衝几几歲年齡就有非凡的智慧,曹操豈能不喜歡?命運開了一個玩笑,穎聰的曹衝少年病逝,曹操悲傷不己。這樣給了曹丕、曹植繼承皇位的大好機會。曹丕早年隨父征戰,也積累了不少指揮作戰的經驗,性格陰險,心地狠毒,是標準的兩面人物,在平時表現出尊敬朝野大臣的形象,也贏得了很多朝臣的擁護。而曹植從小就才智過人,七步詩大家一定讀過,他的文采是過人的,也由此深得父親曹操的喜愛。雖然曹植雖然才華橫溢,但他有致命的弱點,狂躁不訓,酒後嘴不遮言,甚至做出了皇室禁忌的蠢事。曹操是心知肚明的,做為皇室繼承人,他是經過長期觀察,多重考慮擇優選擇的。當時楊修等人敬言,擁戴曹丕,所以曹操出於江山基石的考量上選擇了曹丕,這樣的決策不無道理。

  • 4 # 幽默or內涵

    首先 曹操喜歡曹植是真的 因為 他有才高八斗 但是文學造詣高深不是其能夠 從政的資本!曹操也是看出了這一點所以最後沒把位子傳給他

    然後 曹植恃才放曠,放蕩不羈!不諳政治,成為其不能做接班人的致命弱點

  • 5 # 青衫百里

    悠悠三國事,思王最風流。

    千百年來,曹植以其文章之可美、身世之可悲,久為世人嗟嘆。人們的同情大多集中在曹植身上,由此產生一個問題:如果曹植代替曹丕繼位是否對曹魏更有利?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先看看當時曹魏需要的是什麼樣的繼承人。當其時,天下鼎立初成,梟雄豪強均躍躍欲試、各方鎮手掌重兵,國家需要的是一個即能御外辱於國門之外,又能治臣下於廟堂之上的政治強人,需要的是文韜武略個方面都很完備的全才。李世民和房玄齡、魏徵曾經討論過草創和守成哪個困難,房玄齡對曰:“天地草昧,群雄競起,攻破乃降,戰勝乃克。由此言之,草創為難。”魏徵對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亂,覆彼昏狡,百姓樂推,四海歸命,天授人與,乃不為難。然既得之後,志趣驕逸,百姓欲靜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殘而侈務不息,國之衰弊,恆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則難。”而曹操的繼承人不僅要繼續創制疆域,更要守土有方,是難上加難了。

    下面我們就從個人能力上來分析一下曹植和曹丕誰更適合繼承曹操的事業。

    身處亂世,首先看重的是軍事統率能力,在這一點上,曹丕顯然比曹植要強得多,曹丕五歲時曹操就開始教他騎射,八歲遂成,長年隨曹操征伐,耳濡目染,深得曹操精髓。在對政事的熟悉程度上,由於曹丕長期做為副丞相,接手幹起來自然是輕車熟路,在這兩個方面,曹植是沒有資本和曹丕競爭的。建安十九年,曹操伐孫權,留臨菑侯植留守鄴,戒之曰:“吾昔為頓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與!”從這裡可以看出,曹操對曹植的能力並不是很放心。據典略記載楊修做為曹操的倉曹屬主簿,在曹操考問諸王子政事時,“每當就植,慮事有闕,忖度太祖意,豫作答教十餘條,敕門下,教出以次答。教裁出,答已入,太祖怪其捷,推問始洩。”曹操向兒子們提問,並不是需要他們給自己出什麼好主意,而是對他們個人能力的考核,楊修作為對曹操和曹植都很熟悉的人,應當能猜測出曹操心中所想的事情和所需要的回答,而為曹植預先準備答案,則說明他對曹植這方面的能力也是沒有信心的。

    再從個人的性格來說,陳壽對曹丕的評價是“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若加之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邁志存道,克廣德心,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對曹植的評價是“陳思文才富豔,足以自通後葉,然不能克讓遠防,終致攜隙。”從這裡看對曹丕的指責不少,但從另一面來說,這些也正是曹丕勝過曹植之處,在“文帝御之以術,矯情自飾,宮人左右,併為之說”的時候,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曹丕心思縝密,比起粗枝大葉的曹植,更適合統治國家。曹丕非常注重表面功夫,即使在繼位之後,還矯情的說如果曹昂、曹衝在的話,自己是沒有機會的,他所寫的典論對建安七子的評價也是比較中肯的;而曹植卻比較刻薄,曾在給楊修的信中評論孔璋說“以孔璋之才,不閒辭賦,而多自謂與司馬長卿同風,譬畫虎不成還為狗者也。前為書啁之,反作論盛道僕贊其文。夫鍾期不失聽,於今稱之。吾亦不敢妄嘆者,畏後之嗤餘也。”沾沾自喜之情溢於言表。而就在同一篇文章中,曹植先是說“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論於淑媛;有龍淵之利,乃可以議於割斷。”後又說“街談巷說,必有可採,擊轅之歌,有應風雅,匹夫之思,未易輕棄也。”其隨意為文皆此類,無行之狀,已現初端。

    還有就是兩個人的才華對比,這點也是大多數為曹植抱屈的人主要依據,認為曹植才華遠勝曹丕,為政的話一定能更有所為。誠然曹植文章詞賦廣為流傳,天下莫有其匹,但文才並不等於治國能力,僅以文人為王,多不能行善政,歷史上陳後主、隋煬帝、唐明皇、李後主、宋徽宗、乾隆帝文才皆有可觀,但都是造亂之主,由此可知文才不足以憑之治國。翻開曹操諸子傳記,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都是早慧之人,像曹衝、曹袞、曹植、曹丕都是這樣,這一方面可能是稟賦曹操的遺傳,另一方面也是早期教育得法。曹植當然是其中最出色的一個,曹操作為一個文學家,也是非常欣賞曹植的才華的,甚至因此長期有立其為嗣的想法。但是反觀曹丕的文采,“年八歲,能屬文,有逸才,遂博貫古今經傳諸子百家之書。好文學,以著述為務,自所勒成垂百篇”比之曹植亦不遑多讓,雖身在軍旅而備歷五經、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可謂好學者,其馬上賦詩正可比擬七步成篇,由此看來,雖然軍事政務佔用了曹丕大量精力,但他的文才還是沒有被掩埋,三曹之一併非浪得虛名,而且曹丕其人善於總結歸納,所著典論為中國第一篇文學批評的專門論文,開風氣之先,其中又有對射術、劍道的理論總結,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曹丕的管理能力,比起曹植的散漫成文自是不可同日而語。

    再從兩人的繼位順序看,曹丕為嫡長子,繼承曹操之位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而曹植之前還有曹彰,彰為世之虎將,曹操呼之為黃鬚兒,此人恐非曹植所能制。雖然曹彰曾經對曹植說:“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好像是支援曹植繼位,但從後來魏氏春秋記載的“初,彰問璽綬,將有異志,故來朝不即得見”來看,其心自不可測。在破烏丸後,曹彰自代過鄴,為曹丕所戒,遂得曹操之喜,心中對曹丕還是有所敬服的。這一點,曹植本人也是看得很清楚的,所以他回答曹彰說“不可,不見袁氏兄弟乎!”立儲普遍的做法是立嫡立長,曹操在選擇繼承人時,不能不考慮這一點,畢竟殷鑑不遠,袁紹、劉表立幼生亂,說明當時不按禮法是不得人心的,也難以保證政局平穩。

    曹丕從幼年時起就跟隨曹操征伐南北,又長期擔任五官中郎將、副丞相,其功勳業績足以鎮呵百官,曹植卻不知道修身養德,憑寵生嬌,建安二十二年,曹植“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太祖大怒,公車令坐死。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這應當是曹丕和曹植之爭的轉折點。魏武故事載令曰:“始者謂子建,兒中最可定大事。”又令曰:“自臨菑侯植私出,開司馬門至金門,令吾異目視此兒矣。”又令曰:“諸侯長史及帳下吏,知吾出輒將諸侯行意否?從子建私開司馬門來,吾都不復信諸侯也。恐吾適出,便復私出,故攝將行。不可恆使吾(爾)誰為心腹也!”冬十月,以五官中郎將丕為魏太子。此時大局已定,但曹植並不是再沒有機會,曹操並沒有將曹植一棍子打死,雖然觸犯法令,但還是比較欣賞他的。到了建安二十四年,曹操遣曹丕及曹植“各出鄴城一門,密敕門不得出,以觀其所為。太子至門,不得出而還。修先戒植:“若門不出侯,侯受王命,可斬守者。”植從之。故修遂以交構賜死。”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曹植比曹丕有魄力,但在這裡卻是更輸了一場,楊修也只知道上次曹植乘車行馳道雖然觸犯法令,但並沒有完全喪失曹操寵愛,這次不吸取教訓,又照上次辦理,卻是大錯特錯了。曹操最重禁令,做北部尉時“有犯禁,不避豪強,皆棒殺之”,行兵時又有割發代首之舉。此時天下初定,需要人們遵守法令方可長治久安,曹操此舉當為觀察兩子哪個能遵循法度,將來自己死後國內不致大變而生亂,曹植此時所為很不恰當。同時又事事都聽從楊修意見,給人一種沒有主心骨的感覺,讓曹操對他失去了信心,因為此事又損失了楊修這位謀主,更是沒有翻身的機會了。這年曹仁為關羽所圍。太祖以植為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罷之。雖然有記載說“植將行,太子飲焉,逼而醉之。王召植,植不能受王命,故王怒也。”但是出征在即,已是領兵之身,曹操軍中禁酒乃是明文,據軍令以謝酒,雖曹丕亦無言以對,當此時,斬門之氣何在!只能說,其人好酒之甚也。曹丕本有圖其之心,卻不嚴加防備,一離智囊,頓成庸人。這是曹植最後一次表現機會,由於他的失敗,從此被徹底冷落,再沒有爭奪王位的機會了。

    以上都是曹操死前發生的事,曹操立儲當以這些為據。後來曹植因為連受打擊,所做所為這裡就不再多說了。

    另外從兩人的兒子看,曹丕之子曹睿生數歲而有岐嶷之姿,武皇帝異之,曰:“我基於爾三世矣。”而曹植的兒子曹志雖然也“好學有才行”,但不如曹睿遠矣。立國講究的是萬世基業,從再傳繼承人來看,曹丕也比曹植更有實力。

    總的看起來,曹丕以嫡長子的身份,以功業進取,以智謀圖位,兼以文質彬彬,可謂國之強主;曹植徒以文章得寵,別無他長,且秉性驕狂,重不足以服人,智不堪軍國之用,若立而為嗣,取亂之道也。所謂“文章憎命達”、“詩人不幸詩家幸”,子建之謂也,安身於文苑可也。

    曹操作出了一個明智的選擇。

  • 6 # 史無止境

    曹丕是魏國的開國皇帝。

    曹丕,字子桓,是曹操的第二個兒子。曹操雖然自己佔據北方,但是並沒有稱帝。但曹操死後,他的繼任者曹丕登基坐上大皇帝的寶座,定國號為大魏,成為魏國的開國皇帝。 曹操最初勢力薄弱,經常攜帶家眷,轉戰四方 。這種軍旅生涯,讓曹丕從小就喜好武事。

    公元203年,曹操出兵北方,曹不也跟從曹操出征,進攻袁紹的兒子袁尚等人,曹操平定北方後,就不再攜帶家眷出征,而讓曹丕留守鄴城。 此時的曹操最擔心的問題是冊立世子。曹操有25個兒子,長子曹昂早在公元197年曹操出征張繡的時候遇害身亡,因此次子曹丕便成了長子,按照“立嫡以長”的常規,這種長子地位對曹不是非常有利的但曹操卻始終沒有明確曹丕是繼承人。

    當時曹操用人惟才,他在確定繼承人的問題上也是如此。在他的眾多的兒子中,曹衝最聰明,因此他很想讓曹衝繼位,但不料 曹衝13歲就夭折了。以後他又幾次想立曹植為太子, 但曹植行為任性放縱,不加檢點,飲酒沒有節制, 甚至違法亂紀,逐漸失去曹操的寵愛。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世子曹丕成為 了魏王、漢丞相、冀州牧,他積極緩和曹氏和士族 之間的矛盾,取得了他們的支援,為稱帝奠定了基 礎。

    同年十月,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自己登基為 大魏皇帝,定國號為大魏,改年號為黃初,並定都 在洛陽。 曹丕作為魏國的開國皇帝,他的一些施政措施 體現了他政治上的卓越才能。

    在國家制度方面,堅 持獨攬大權。他設立了中書省,其中的官員改由士 人充任,原來由尚書郎負責的詔令文書起草之職責 轉由中書省官員負責,權力的核心逐漸轉移到了中 書省。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後,官員的任命權從地方收歸到了中央,但也導致魏國的統治實權逐步被士族壟斷。

  • 7 # 歷史小探長

    只能說曹植只適合當文人雅士而不適合當一個統治者吧。

    先看看曹丕,根據陳壽《三國志》記載,曹丕“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曹丕自幼天資聰慧,八九歲就能寫文章,博古通今,並且愛好騎射之術,真是一個文武雙全的男子,這當然和他自幼就從父出征的經歷和父親的教導有莫大的關係,年少時期就在戰火中生活,他的軍旅生涯也就從小開始了,這也豐富了他的人生經歷,磨鍊了堅定的意志,對他的成長和性格的養成也是大有裨益的。此外曹丕善於發現和思考,遍訪名師學習劍術,文韜武略樣樣精通,勤勉好學胸有大志,廣為後人所稱道。

    而曹植是和曹丕同為建安時代的著名文學家,在文學史上發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曹丕創作了文學史上第一篇文學評論專著《典論論文》,而曹植文學造詣也極高,對五言詩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此外曹植還有遊仙詩,頗有浪漫主義的文風。才高八斗這個成語也是來自於曹植,曹植相比於曹丕的謙虛謹慎勤勉,更多的是容易張揚,而這個性格也讓曹操發現,加上他在各方面的優秀表現,也讓曹操看在眼裡,並對曹植寄予厚望,曹操也有心要立曹植為接班人,曹植也從建安十一年開始跟隨曹操南征北戰,但是曹植的性格卻讓曹操大失所望,經常率性而為,他的文人氣太重,比較不受約束,更有讓人受不了的是他飲酒無度,也因為這個壞了很多的大事。尤其是在建安二十四年,曹仁被困,曹操命令曹植去接應,但是曹植卻喝的爛醉,而這件事情也讓曹操對曹植徹底失去了信任,可以說是失望透頂,而曹操也就立曹丕為太子了。

    曹丕這個繼承人的身份也是來之不易的,曹操有眾多的兒子,能在這些個兒子裡脫穎而出也實屬不易。曹操其實首選的接班人是曹昂,但無奈英年早逝,後來又看重了曹衝,曹衝九歲就能想到如此巧妙的方法稱象,說明他也是很優秀的,曹操將重點培養物件就放在了曹衝的身上身上,此前,曹丕從來沒有被曹操看重,後來又因為才高八斗的曹植,曹操又想培養曹植,但因為喝酒誤事,終被曹操淘汰掉,終選擇了曹丕。

    所以說曹操並非一生之中都想讓曹植繼位,曹操剛開始的繼承人選是曹昂和曹衝,二人都去世之後才有心要曹植繼位,但是曹植太任性,所以曹操對他失望透頂,才將繼承人的位子給了曹丕。

  • 8 # 董慶江645

    東漢末年,西涼刺史董卓,廢少帝劉辯,立劉協為獻帝,自封相國,欺主弄權,權侵朝野,殘暴兇狠;群臣敢怒不敢言,此等國賊人人得而誅之。

    當時作為驍騎校尉的曹操以獻刀之名行刺董卓,失敗後在陳宮的幫助下逃回了其父曹嵩的根據地,拉起了一班隊伍,成為了一路諸侯開始了征戰天下征程。歷經數年曹操統一了北方,當了魏王,此時誰來繼承他的大業就成為了一個難題。

    其實曹操並非是臨死之前才變卦,改立曹丕為世子,繼承他的大業的。其實曹操最喜歡的兒子應該是曹衝,此子聰慧過人,甚得曹操喜愛。可惜的是曹衝早夭,如若不然,曹操可能會讓曹衝繼承大業。

    其次,曹植飽讀詩書,才華橫溢,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曹植也是曹操喜愛之子,不過曹植嗜酒,經常與那些文人墨客在一起飲酒作賦,身上一股書生氣,沒有領袖的氣質,加之醉酒誤事,曹操也不放心讓其繼承大業。

    曹丕雖然文才比起曹植略遜一籌,但是他身上有一股狠勁,而且城府深。加之早年一直隨父親一起征戰多年,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學習父親領兵打仗,為人主應該如何做,如何樹立威信。另外一個層面就是許多有分量的文臣武將也還是站在曹丕一邊的,也只有曹丕才能夠駕馭得住司馬懿,在當時司馬懿還不能被殺,如果他死了,曹魏將無人能抵擋諸葛亮。因此,曹丕無論在領兵打仗還是治國方面都比曹植有優勢。

    曹操何等的精明,怎麼可能會在臨死之前才改變主意,其實他早已經在心裡盤算好了,那個兒子的有點缺點作為父親他心知肚明。誰來繼承大業,都是他權衡利弊以後,才會作出最佳抉擇的。

    (全文完)

  • 9 # 音樂小妖

    三國時期的曹操一生幹過的大事太多了,可以說整個三國的歷史都是因為他一個人而生改變的,等到了晚年之後打算把自己的位置給傳下去,本來曹植在曹操的眼中可以說相當的完美,我們也知道曹植的腦子是曹操幾個兒子當中最為聰明的一個,可是最後卻還是突然間選擇了曹丕,這件事很是讓人摸不到頭腦,是什麼原因讓曹操突然之間改變了主意呢?

    其實曹操也不是最喜歡曹植,要是曹衝還沒有死的話,可能曹衝才是最讓曹操喜愛的兒子,如果當年曹昂也活下來的話,這個才是真正適合曹家領導人的最優繼承人,很可惜不認論是捨命救曹操的曹昂,還是聰明伶俐的曹衝都早早的掛掉了。

    所以最後無奈的曹操只能從自己還留下的兩個出色兒子當中來選一個了,我們都知道曹操這個人是相當的喜歡吟詩作對,畢竟對酒當歌所指的就是曹操的人設。

    而曹植在作詩方面相當的有才華,不論是七步詩還是洛神賦都是經世之作,而且還被後人稱之為詩中仙才,跟李白還有蘇軾同等地位,可以想像一下曹植的才華有多高。

    當時曹操在鄴城建造了銅雀臺,可以說這是一件相當開心的事,為了讓自己把開心的時間再廷長一些,所以就請了一些文士們一起來開心一下,說白了就是一大群詩人在一起相互之間吹吹牛、聊聊天,表示一下整個魏國在自己的治理之下蒸蒸日上。

    而當時的哪一群文士當中就有曹植,當然了也有可能是曹操家屬的原因所以才有了這樣一個名額吧,不過曹植雖然走了個小後門,但是其本身還是真有才華的。

    自從登上銅雀臺之後,曹植就開始提筆,果然以最快的速度寫好了卷,然後就出名了,《登臺賦》的名聲也是從這裡傳下來的,畢竟在三國哪個時代有文化就代表著將來一定是人上之人,要知道普通百姓就算是想看書也沒有機會的。

    也正是從這一次開始曹操對自己的這個兒子刮目相看,這麼好的腦子將來的成就一定不凡,這是一個幹大事的料子。

    當然了曹植也相當的給曹操掙面子,同時也拉攏了一大批的文人來輔佐自己,比如說楊修、丁儀等人,可以說當時的曹操差一點就直接立了曹植為太子。

    但是這差一點就差了很多,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曹植感覺自己勝利太望了,所以一些行為就有點過頭了,比如說在曹操外出的時候,居然藉著酒力過了一把帝王的癮,直接坐著車馬在王宮大門口來了一個策馬奔騰。

    當時真心太爽了,然後就悲劇了,直接就讓曹操大怒這下把他這個所謂的太子之位給拿掉了,並且還被處死了一些自己身邊親近之人。

    其實說實話這些都是假相,曹操並不是對曹植有意見,而是對他身邊的人有意見,比如說楊修等人,這些人可都是世家的主力呀,尤其是楊修,哪可是楊家的最為出色之人,曹操一直以來都是瘋狂的壓制世家之人在自己身邊取得高位。

    畢竟整個三國的沒落就是因為世家的權勢過重,這是曹操從一開始就明白的道理,所以自己身邊的謀士雖然很多,但是除了不得不用的重臣之外,曹操是打心眼裡不想跟這些世家之人打交道。

    這些人天天跟你講大道理,無非就是想著各種辦法來挖你的老本,等你弱了再趁虛而入,比如之前的大漢朝就這樣被這些世家之人給搞垮的,曹操可不想自己再走上大漢的老路,所以在內心相當的牴觸這些有權勢的世家子弟。

    可是自己現在最為看好的兒子曹植卻跟這些笑面虎天天在一起,而且還跟他們學會各種的張揚,自己努力了這麼多年都沒有敢在明面上越過雷池一步,而曹植已經把這一切都做到了檯面上。

    要知道在兩個兒子當中曹植可以說相當聰明的一個人,怎麼會連這麼弱的計謀都看不破,還是說所謂的聰明也只是在明面上的小聰明而已,也正是這一次曹操真心的開始失望了。

    一個人笨無所謂,只要肯努力終有一天可以學會的,但是蠢這種問題並不是學習可以搞得定的了,尤其是自認為聰明的笨蛋,幾乎就是已經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所以曹操只能當著大家的面立了曹丕為太子之位。

    雖然在腦子上面曹丕不如曹植,但是曹丕有一點很好,哪就是有血性,要知道三國這個時代相當的殘酷,一不小心就可能被人害的萬劫不復,而曹丕相對來說要比曹植更加的六親不認,雖然這一點看起來沒有人情味,但是卻相當的對曹操的味口,在三國當中就是要這麼一個狠一點君主。可以說曹操在自己一生當中非常的想讓曹植當自己的繼承人,只可惜曹植自己不爭氣,被一群世家之人算計卻不得自知,曹操只能選擇了腦子看起來簡單,但是卻敢下狠手的曹丕,也只有這樣才可以鎮住這些不安份的世家之人。

  • 10 # 青峰山女史

    不是。曹操第一繼承人選;是曹衝。曹衝死了,曹操很傷心,對曹丕曹彰曹植等兒子說,(曹衝之死)是我的不幸,對你們來說是幸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富士蘋果提高光潔度的關鍵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