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步雲登高識過往

    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中都里人(今江蘇常州市武進區西北)。南梁政權的建立者,廟號高祖。蕭衍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出生在秣陵(今南京),為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丹陽尹知事,母張尚柔。他原來是南齊的官員,南齊中興二年(502年),齊和帝被迫“禪位”於蕭衍,南梁建立。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頗有政績,在位晚年爆發“侯景之亂”,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餓死於臺城,享年八十六歲,葬於修陵,諡為武帝,廟號高祖。

    侯景原為東魏的將領,由於他與東魏丞相高澄的矛盾,於太清元年(547年)正月據河南十三州叛歸西魏,但西魏宇文泰對其不信任。迫於無奈,侯景緻函蕭衍,許願獻出河南十三州來投奔南朝梁。蕭衍接納了侯景,並任命他為大將軍,封河南王。不久,東魏攻擊侯景,蕭衍派蕭淵明支援,結果戰敗,蕭淵明被俘。高澄假意提出和解,其目的是刺激侯景。而蕭衍不聽臣下勸告,與東魏使者往來,侯景感到恐慌。

      此時,侯景假託東魏名義寫信給蕭衍,提出用蕭淵明交換侯景,蕭衍居然表示接受。侯景十分氣憤,遂起兵叛變。他在公元549年三月圍攻建康。城中久被圍困,糧食斷絕,飢病困擾,人多浮腫氣急,橫屍滿路,能登城抗擊者不到四千人。南梁諸王手握重兵,卻彼此猜忌,按兵不動。十二日,侯景攻入建康,縱兵洗劫,滅盡蕭家宗室、世族王謝,是為侯景之亂。

      城陷之後,侯景的衛兵進出皇宮很隨便,還佩帶武器。蕭衍見了很奇怪,問左右侍從,侍從說是侯丞相的衛兵。蕭衍生氣地喝道:“甚麼丞相!不就是侯景嗎!”侯景聽說了,非常生氣,於是派人監視蕭衍,蕭衍的飲食也被侯景裁減。蕭衍口苦幹渴,索蜂蜜水,未得實現,憂憤成疾。

      五月,蕭衍被活活餓死在臺城,死時86歲,葬於修陵(今江蘇丹陽市陵口)。諡號武帝,廟號高祖。

    至於各路援兵不來,個人認為一是蕭衍過於重視文化建設,國力整體不強,二是各路軍隊心懷鬼胎,無利可圖,三是當時外敵環伺,保守力量免得好處沒撈到,老婆孩子成了別人的

  • 2 # 寂寂無人

    在許多人的認知中,南朝宋齊梁陳都是短命的朝代,但梁武帝蕭衍卻是個例外,他享年86歲,僅次於89歲的清乾隆皇帝,可以說是個長壽皇帝了。

    齊永元三年(501年)十月,蕭衍率軍殺進建康臺城,齊帝蕭寶卷被殺,南齊王朝滅亡。公元502年二月,蕭衍建立梁帝國,定年號為天監,南朝從此開始了近半個世紀的治世。

    得人才者得天下

    魏晉南朝以來,政界一直被門閥士族壟斷。到了齊朝末年,腐敗無能的高門士族已失去了執政能力,這一切在蕭衍摧枯拉朽的伐齊戰爭中暴露的淋漓盡致,極富政治經驗的蕭衍目睹這一切,果斷打破士族對教育和政治資源的壟斷,改定了官制,降低准入門檻。除了士家子弟,原本不具備資格的寒門子弟和軍人,也可以從較低的品級起步,逐漸當上頂級文官。此舉讓大量精通庶務、明於政事、鬥志旺盛的寒族人士可以進入朝廷,吸引了大量人才。

    決定國運的鐘離之戰

    天監二年,在故齊蕭寶夤(齊明帝之子)等人的挑唆下,北魏決定趁梁朝立足未穩發動南侵,隨後梁軍在兩個方向均失利,壽陽、鍾離、義陽等沿淮要地都被北魏攻取。次年十月,為挽回前線頹勢,梁武帝以弟弟臨川王蕭宏為帥,統大軍北征。韋睿、曹景宗、昌義之、馬仙稗等名將傾巢出動。梁魏之間規模最大的戰爭拉開序幕。

    506年,梁北伐軍其中一部,在梁朝頭號名將韋睿率領下進攻合肥,韋睿以驚人的勇氣,率與敵人等倍的兵力,採取築堰水攻的絕招,速戰速決拿下合肥三城,俘斬敵軍萬餘人。建康西面的區域核心城市合肥就此重回南朝手中。其餘諸路梁軍一改數年前頹勢,連連拿下宿預、淮陽乃至朐山等淮北城鎮。

    北魏慌忙增派二十萬兵力迎擊南梁。梁軍主帥蕭宏本是個紈絝子弟,毫無治軍之才又懦弱不堪,懾於敵軍強大力量,居然在一個暴雨之夜不戰而逃,天監北伐的大好局面就此葬送。韋睿、曹景宗二將同心協力,與城中的昌義之裡應外合,經過一番惡戰擊敗北魏軍。魏將楊大眼中箭重傷,主帥元英僅以身免,士卒死者十餘萬,被俘者五萬餘人。經此一戰北魏元氣大傷,梁軍扭轉了南朝數十年來的頹勢,第一次取得了主動權。鍾離之戰後,魏軍長時間不敢再興大的戰事,而後梁國逐漸變的強盛。

    候景之亂

    如果說鍾離之戰決定了梁國走向強盛,那麼548年爆發的侯景之亂則是梁帝國最大的災難,而這個災難,也全由梁武帝的嚴重政治失誤引起。

    侯景原是東魏大將,因不服新主高澄而造反,後來在東西二魏的夾攻下北方無法立足,便遣使入南朝請求投降。梁武帝夜夢東魏的河南諸州投降,又見侯景來降,以為是上應天意,便爽快地接受了,但災難也隨之而起。梁武帝本意是趁東魏內亂奪取河南,他派兩路大軍分頭北伐,結果因為將帥無能,在徐州遭到大敗。武帝失望之餘,又想和東魏講和,並把侯景送還東魏。而侯景這種屍山血海裡爬出來的頂級名將,立即先發制人,在壽陽聚兵反叛。梁武帝雖然調動五路大軍圍剿,侯景仍然從重圍中殺出,渡江直撲建康,並將兵力空虛的建康臺城團團圍住。

    諸子爭位

    梁軍主力大部分由武帝的子孫掌控,就在武帝日夜盼望救兵的時候,以往對子孫的寵溺導致的惡果,突然在臺城被圍時來了個總爆發。

    梁武帝有八個兒子,當年長子蕭統早死,武帝打破嫡長子繼承製的規矩,沒有立嫡長孫為太子,而是立了第三子蕭綱(梁簡文帝)。結果引發眾多子孫集體不滿,紛紛對皇位繼承權提出了要求,互相之間勾心鬥角,不亞於清代康熙朝諸子奪嫡。偏偏梁武帝沒有壓服這個不良傾向,反倒想個個都照顧到,把有怨言的兒子、孫子們都分封在大州,讓他們掌管軍政大權。手中握有政權、財權和兵權的蕭氏子孫們,基本上成了劃地自守的藩王,除了表面了對武帝臣服,暗地裡都在積蓄力量,為武力奪位作準備。

    餓死臺城

    臺城被圍突然造成中樞失靈,這是眾子孫們求之不得的局面,正好借侯景之手消滅武帝和太子蕭綱。實力最強的皇七子湘東王蕭繹(梁元帝)、八子武陵王蕭紀都未發兵,六子邵陵王蕭綸為儲存實力不敢進攻叛軍。到達城下的各地勤王部隊,也因為無人統領而被叛軍擊敗。

    549年3月,也就是臺城被圍後的5個月,侯景叛軍終於攻破這座孤城。梁武帝與太子蕭綱悉數成了叛軍的俘虜。隨後不久,侯景出於招徠梁朝殘餘勢力的考慮,並沒有殺梁武帝,而是將其軟禁在寢宮,斷絕了武帝的飲食供應,將他活活餓死在宮中。臨終前,他大聲索要蜜水而不得,帶著無盡的悔恨離開了這個世界。

    蕭衍與漢武帝、唐玄宗、明世宗一樣,都在漫長的執政末期出現危機,然而另外幾位或是及時剎車轉向,或是幸運地熬過了危機,體面地離開人世。唯獨蕭衍盛年開國建基,力抗北朝40餘年不落下風,卻在耄耋之際,被一場叛亂終結了生命,真是可嘆、可悲。

  • 3 # 大黃扯點歷史

    高祖嘆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復何恨。”——《梁書·列傳第二十一》

    蕭衍的梁國雖然自得自失,確實不必遺恨,但江東千萬百姓的性命,卻在侯景之亂中給蕭衍一家一姓陪葬,其恨不可謂不大。

    侯景之亂的背景

    當時侯景兩次背主,西魏東魏兩國均欲除之而後快,無奈之下,侯景只能南逃至蕭梁,被蕭衍封為河南王,鎮守壽陽。剛開始梁武帝善待侯景,除了他老邁昏庸、信任佞臣以外,也有他自己的一番道理:侯景敗亡之將,兵少人稀,地生人陌,看上去確實掀不起什麼亂子。而且,撫納侯景,也可以給北人來降樹立個“樣板”,爭取更多的降附。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蕭梁禍起蕭牆,國內矛盾激烈,梁武帝均一無所知,而後多米諾骨牌一倒,連鎖反應,五十年繁華江左,就這樣毀在一個羯族跛子手裡。

    正趕上東魏高歡去世,蕭衍派人弔唁,順便想換回自己兵敗被北齊俘虜的侄子蕭淵明, ,這邊高澄剛繼位,也想理順國內關係,改朝換代踢掉東魏的傀儡皇帝,於是兩國迅速緩和了敵對的態勢。這讓政治嗅覺敏感的侯景心中十分不安,怕蕭衍用自己換侄子,於是派人假裝東魏使者向蕭衍提出這一要求,蕭衍果然答應了,於是侯景暗中做好各項準備,不斷地要兵器糧草,等待時機成熟就起兵作亂。

    侯景以一地之力,又是背主降將,如果單憑自己的力量估計很快就會被平滅,於是他找到了建康城中的一個重要內應,蕭衍的侄子兼養子——蕭正德。本來蕭衍最開始的時候沒兒子,就過繼了蕭正德當兒子,結果後面生了好幾個兒子,蕭正德繼位無望,於是心懷怨念,叛投了東魏,後來又回到了梁國,蕭衍不計前嫌,原諒了他。但這就是個喂不熟的白眼狼,侯景找到他之後,他二話沒說就答應了當內應。

    於是,一切準備妥當的侯景,起兵造反,在投降小人、歷陽太守莊鐵的建議下,侯景不計較城池得失,一劍封喉,直撲建康城下,又在內鬼蕭正倫的幫助下攻陷外城,將蕭衍圍在了臺城之內。

    讓人無奈的蕭氏子弟

    此時,梁朝荊州刺史、梁武帝第七子湘東王蕭繹聽聞建康臺城被圍的訊息,移檄其所督統的湘州刺史河東王蕭譽、雍州刺史岳陽王蕭察,命他們率兵勤王。同時,梁朝江州刺史當陽公蕭大心、郢州刺史南平王蕭恪等人皆發兵入援。

    蕭家宗室,真不知是何種遺傳基因導致生成如此之多父子兄弟相殘之徒。蕭衍本人並非兇暴之父君。其侄蕭正德叛梁逃魏,回來後蕭衍唯哭泣申斥而已,照用不誤,且當以重位。至於兒子輩,蕭倫只是荒悖無斷識,不算壞人;蕭繹觀望成敗,居心叵測;蕭紀、蕭範、蕭譽、蕭察等人,似乎聞有君難馬上提兵赴援,但都是“遷延坐視”,唯一的目的就是等敵人把骨肉親屬幹掉後自己稱尊。

    找遍蕭家子弟,只有簡文帝太子蕭綱是個全忠全孝的人物,至死不背君叛父,但他的能力又實在欠佳。白袍將軍陳慶之的兒子陳昕先前被侯景軍隊俘獲,在戰俘營中他居然策反了敵人的將領範桃棒,準備投降蕭衍,結果蕭綱認為是假投降,沒有及時納降,結果導致範桃棒和陳昕都被殺害。後面侯景明顯是假議和,蕭綱反而信以為真,各種滿足侯景的無禮要求,甚至驅散了部分勤王軍隊,這個蕭綱除了忠孝實在是沒什麼能力。

    陸續趕到的各路人馬

    扯遠了,接著說回勤王部隊。實際上勤王部隊有很多,也不都是出工不出力的觀望著。

    原先奉命出擊侯景的邵陵王蕭倫聽說侯景已渡採石進圍臺城,忙回軍京口,率三萬精兵自京口西上。侯景聞訊,忙調軍到江乘(今江蘇句容以北)迎擊。蕭倫等人徑向鐘山,避過侯景軍,在鐘山上紮營。侯景大懼,忙把先前搶掠的珍寶、美女集中在石頭城,準備隨時乘船逃走。雙方初戰,侯景大敗。但是,蕭倫沒有抓住時機,與侯景對陣不攻。侯景佯退,梁朝安南侯蕭駿以為有機可乘,忙率壯士追擊,不料侯景忽然止步反擊,蕭駿不支敗走,梁朝“常敗將軍”趙伯超根本不救援,扭頭就跑。侯景乘勝追擊,梁軍大潰,多名宗室、將領被擒,蕭倫僅剩不到一千兵士,倉皇逃走。

    當晚,梁朝鄱陽王蕭範的世子蕭嗣與另外兩路援兵趕到,於蔡州紮營。侯景見狀把南岸居民全部趕到江北,“焚其店舍,掃地俱盡”。又過幾日,湘東王蕭繹遣世子蕭方入援,並命竟陵太守王僧辯率舟師萬人,自漢川出發,載糧東下入援。

    此後各地梁朝援軍紛紛趕到。衡州刺史韋粲率五千精兵,會同江州刺史當陽公蕭大心,趕至南州;韋粲表弟司州刺史柳仲禮也率步騎萬餘人至橫江;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宣猛將軍李孝欽、南陵太守陳文徹以及前司州刺史羊鴉仁均合軍一處,屯於新林。在韋粲建議下,眾人推柳仲禮為大都督,統帥各路援軍。

    差點選殺侯景的縮頭烏龜大都督

    由於大霧,韋粲一軍迷路,剛至青塘,被侯景攻擊,韋粲與子弟數人皆力戰而死,“親戚死者數百人”。當時,柳仲禮正吃飯,聞訊,投箸披甲,率親兵百餘騎馳救大表哥,逆戰侯景於青塘,竟也大敗賊軍,斬首數百,賊軍掉入淮水中淹死的也有一千多人。最驚險的一幕是,柳仲禮手中長矟已經差數寸就刺入侯景脖子,賊將支伯仁突馬而前,一刀砍中柳仲禮肩膀。戰馬驚起,柳大將軍墮於泥沼之中。賊兵數百人圍來,齊齊舉矟要刺。恰巧梁將趕到,柳仲禮得免。

    自此,侯景和柳仲禮兩人都是麻桿打狼兩頭怕,侯景再也不敢上南岸,柳仲禮再也不言出戰。特別是柳仲禮,那一刀似乎不是砍在他肩上,而是砍在他的膽上,自彼時起,昔日英威四振的大將似乎完全變了一個人,成為縮頭王八。

    敗走的邵陵王蕭倫此時也收散卒回返,與蕭大連、蕭在成等宗室合兵,屯於大桁南,仍推柳仲禮為大都督。每次讀到這裡,我都十分納悶,那麼多蕭梁的王爺、公爺、侯爺,非要讓柳仲禮這麼個貨來當大都督,只能解釋為明白人是故意的,想要蕭衍死,自己趁亂牟利;蠢人是被柳仲禮先前差點殺了侯景的舉動迷惑了,真以為他有本事。要知道柳仲禮的親爹柳津就在臺城裡面陪蕭衍呢,不管皇帝也就算了,連親爹都不要了。

    一盤散沙的勤王部隊

    此後勤王部隊曾再次發動攻擊,鄱陽王蕭範的世子蕭嗣、邵陵王蕭倫的兒子永安侯蕭確、莊鐵(這王八蛋首先出壞主意給侯景,後來“開小差”跑掉,又回到政府軍)、羊鴉仁、李遷仕、樊文皎以及柳仲禮之弟柳敬禮等人一齊將兵渡過淮水,猛攻東府前柵,並放火焚燬了侯景賊軍樹立的柵欄,賊軍敗退。李遷仕、樊文皎兩位勇將率五千銳卒乘勝獨進,向縱深衝擊,所向披靡。但他們有一點忽略了,侯景(包括幾乎所有北朝將領),最會玩的就是先敗後勝,你說他誘敵深入也好,說他敗中反勝也好,說他使回馬槍也好,反正就是瞅準了南兵“勇於乘勝、怯於交鬥”的弱點,賊將宋子仙埋伏兵馬,忽然半路殺出,反把梁軍打得大敗,樊文皎戰死,李遷仕逃得一命,五千梁兵基本被侯景賊軍包了餃子。

    此敗之後,建康城外諸路援軍離心離德,一盤散沙。亂世尊軍將。柳仲禮不過一介州刺史,被推為大都督後,只是在剛到時為救大表哥韋粲時親自打過一仗,差點臨陣刺死侯景。肩上中刀後,這位大都督就再沒有親自打過仗,只知天天於營帳內飲酒吃肉,且“神情傲狠,陵蔑諸將”。邵陵王蕭倫每天執鞭至門,準時報到,這位柳將軍也常常延遲不見。由此,恨得蕭倫和蕭大連等人牙根直癢癢。同時,臨城公蕭大連又與永安侯蕭確合不來。諸軍互相猜忌,莫有戰心。這些“官軍”初至建康,老百姓扶老攜幼迎候,誰料子弟兵剛過淮水,皆縱兵剽掠,“由是士民失望,賊中有謀應官軍者,聞之亦止”。沒有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失去民心,肯定要玩完。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結局

    此後臺城內十分困頓,必需品很快耗損殆盡,臺城內眾人只能把尚書省全部拆毀,以名貴的梁木劈柴燒火。軍士勞苦,沒有下飯的吃食,只能煮鎧甲、燒鼠屍、捕飛鳥來填肚子。當然侯景夾在中間的日子也不好過,於是假意求和,沒想到在太子蕭綱的力主之下,真的被同意了。

    於是侯景的各種無理要求都被滿足了,太子之子蕭大款以侍中身份入侯景營為信質,同時,“敕諸軍不得復進”,並下詔立封圍城殺人的侯景為大丞相,河南王,“割江西四州地給侯景”。此時,又有南康王蕭會理、湘潭侯蕭退,西昌侯世子蕭彧三人統大軍三萬來援,軍於馬卬洲。侯景害怕這路梁軍自白下突來襲擊,便上書要這支梁軍還南岸,“否則,妨臣濟江”。恐令智昏,太子蕭綱竟然同意,嚴令蕭會理等人從白下移軍至江潭苑。

    侯景緩過了一口氣,城外的軍隊各自心懷鬼胎,“(大都督)柳仲禮唯聚妓妾,置酒作樂,諸將日往請戰,仲禮不許”。於是侯景再次發動進攻。屯守太陽門的主將是邵陵王世子蕭堅,只會吃喝玩樂的公子哥,“吏士有功,未嘗申理,疫癘所加,亦不存恤”,士卒皆怨恨。關鍵時刻關鍵地點,蕭堅的兩個書吏夜間於城西北樓用繩子吊侯景賊兵入城,上城先把蕭堅剁成數段。終於臺城告破,蕭衍蕭綱父子宗室都成了侯景的俘虜。

    再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因為蕭衍都次拒絕在侯景的人事任命詔書上用印,被侯景斷了飲食。公元549年陰曆五月丙辰,老皇帝躺在淨居殿,多病口苦,想喝口蜜水,無人答應。悽惶之下,連叫兩聲“嗬嗬”,崩殂,時年八十六。“嗬嗬”之聲,後人有不少解釋,有的講是武帝作衝殺之聲,有的講是武帝作憤恨吶喊,有的講是武帝臨終冷笑,筆者覺得,老爺子臨死兩聲叫喚沒有多大意思,就是想吃口甜東西,不能滿足,哀嘆叫喚而已。

  • 4 # 人者仁義也

    我們先看看趕往援助建康的梁朝軍隊情況。

    湘東王蕭繹在聽聞侯景圍攻臺城之後,已經召集湘州刺史河東王蕭譽、雍州刺史岳陽王蕭詧、江州刺史蕭大心、郢州刺史南平王蕭恪等人,一同發兵入援臺城。很快出發的是蕭繹的部下吳曄、樊文皎等人帶兵從江陵出發順流而下。而此時邵陵王蕭綸帶著三萬人馬從鍾離出發,晝夜不停趕往建康的臺城,但是渡過長江的時候,突然風起,淹死了十分之二,三的人馬,但是順利度過長江在紫金山紮營,侯景先發動對於蕭綸的進攻,慘遭失敗,而後雙方對陣於玄武湖,由於蕭駿貪功攻打侯景,被侯景軍敗,這導致蕭綸的軍隊崩潰。但是這一天晚上,鄱陽王蕭範與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建安太守趙鳳舉帶領軍隊趕到蔡洲,他們沒有進發,反而留在蔡州等待江陵的援軍。但是梁朝鎮守鍾離的北徐州刺史蕭正表投降侯景,在歐陽旁邊的長江裡樹立柵用以阻斷蕭繹的援軍,同時率領軍隊一萬人,號稱要入援建康,實際上襲擊廣陵。但是被南兗州刺史南康王蕭會理大敗。逃回了鍾離。隨後蕭繹讓兒子蕭方帶著一萬人從公安出發,王僧辯帶著一萬舟師從漢川出發。

    而韋粲,柳仲禮,李孝欽,羊鴉仁、陳文徹會和裴之高一起合兵駐紮在新林王遊苑,眾人推舉柳仲禮為主帥,隨後聚集的梁軍越來越多,最後梁軍沿著秦淮河南岸修建柵欄,侯景在北岸也修建柵欄。最後是韋粲進兵清塘,侯景以此攻打韋粲,隨後韋粲與侯景大戰,韋粲的兒子韋尼和三弟韋助、韋警、韋構、從弟韋昂都戰死,韋粲的親戚在軍中的死了數百人。韋粲的訊息傳到柳仲禮這裡時,柳仲禮正在吃飯,他得知韋粲被圍攻,直接扔了筷子被上鎧甲,帶著麾下一百騎兵前去救援,柳仲禮的來援使得侯景大敗,斬首數百級,沉入秦淮河而死去的人有一千餘人。而且在激戰中柳仲禮的槊都快要碰到了侯景,但是侯景的部下支伯仁從後面砍中了柳仲禮的肩膀,柳仲禮的馬還掉入了泥潭,當時的侯景計程車兵立刻圍了上來要刺殺柳仲禮,最後是騎將郭山石救了柳仲禮。柳仲禮回到軍營後已經是重瘡,最後是惠臶吸出瘀血,才得以活了下來。不過此戰之後柳仲禮再也沒有出戰,而侯景也不敢來攻打梁軍。

    而此後李遷仕、樊文皎率領援軍趕到,他們在青溪發動進攻但是在菰首橋東被侯景部將宋子仙埋伏軍隊擊敗,樊文皎戰死,李遷仕直接逃了回去。但是援軍此後停止了腳步,不敢前進。而侯景由於糧食短缺只好向臺城的梁武帝求和。這一求和使得梁朝的上下人心浮動,勢力最大的湘東王蕭繹開始頓兵不前,而前線的柳仲禮則是在軍中玩樂,梁朝的臺城死傷慘重,已經不能夠防守,而後侯景撕毀條約,繼續進攻臺城。

    近在咫尺的柳仲禮和邵陵王蕭綸沒有再次進攻,這直接導致建康的臺城的崩潰。董勳、熊曇朗開啟城門引侯景攻入臺城,最終臺城貢獻,柳仲禮等人投降,勤王的軍隊也各自散去,這就是歷史的結果。

  • 5 # 歷經春秋史發天下

    梁武帝蕭衍出身蘭陵氏,為西漢“漢初三傑”蕭何的第二十五世之孫,是南朝梁的開國皇帝,享年八十五歲,在位四十八年,可謂是一個傳奇人物。

    就這麼一個傳奇人物,可以說梁開創於他,衰敗滅亡也是從他開始的,這其中就有一個關鍵人物,侯景,這個事件被稱之為“侯景之亂”。侯景圍困建康臺城的時候,雖然來了很多救兵,可是最後基本上是眼睜睜的看著臺城陷落,而致使梁武帝蕭衍最後被活活餓死,那麼我們來看看這個事件之中各路軍隊是怎麼運作的。

    一、叛軍侯景

    侯景投奔梁後,打了敗仗佔據壽陽(壽縣),由於梁武帝蕭衍中了東魏的離間計而與侯景的舊主東魏交好,又被侯景得知蕭衍想拿侯景換被俘虜的人質蕭淵明時,開始造反了。侯景從壽陽出發佔領譙州(今安徽滁州),然後攻佔歷陽(今安徽和縣),再從橫江渡(長江古渡口)渡過長江至採石渡(長江古渡口),然後佔領採石(今安徽馬鞍山)攻佔姑孰城(今安徽當塗),然後從採石到慈湖,再到朱雀航,接著佔領建康外城和內城,包圍臺城,佔領石頭城作為根據地。侯景包圍臺城後一邊圍困攻打臺城,一邊與各路援軍進行周旋,最後佔領臺城,控制梁武帝蕭衍,從而控制了皇室軍政大權,並遣散了各路援軍。

    二、營救皇室的勤王隊伍

    1.荊州刺史湘東王蕭繹

    蕭繹聽說臺城被侯景圍困後,於公元548年11月9號,派人聯軍轄區內蕭譽、蕭詧、蕭大心(江州刺史當陽公)援救建康(今南京)。公元548年11月13號,蕭繹派遣司馬吳劉曄、天門太守樊文皎等人從江陵(今荊州)出發,前往建康城。蕭繹派遣他的長子蕭方等率領一萬步、騎兵援救建康,於12月14號從公安(今公安)出發;又派遣竟陵太守王僧辯率領一萬水軍帶著糧食乘船從漢川(今漢川)出發順江東下。公元548年12月底,蕭繹率領三萬精銳士兵從江陵出發趕往建康,並讓他的次子蕭方諸留守江陵。公元549年1月,到蕭繹達郢州(今鄂州,治今武昌)駐軍於武城(今武漢黃陂區東南),一直不出。

    2.湘州刺史河東王蕭譽

    侯景之亂爆發後,蕭譽率兵從湘州(今湖北紅安縣西北界之老君山至天台山之河南新縣一側)出發援救。公元549年2月,蕭譽的部隊到達青草湖(今望江縣內武昌湖東半部分)並駐紮於此,以等待其他援軍的名義一直不出。公元549年3月中旬,蕭譽得知皇令遣散各路援軍的訊息後,返回湘州。

    3. 信州刺史貴陽王蕭慥

    侯景之亂爆發後,蕭慥率兵從信州(治所為今奉節縣白帝城)出發援救建康,沿三峽而順流下。公元549年2月,蕭慥的部隊抵達長江渡口西峽口(據推斷為今荊州區江漢運河與長江交匯處靠西部分)駐紮於此,以等待其他援軍的名義一直不出。公元549年3月中旬,蕭慥得知皇令遣散各路援軍的訊息後,想等蕭繹到達彙報軍情後再離開回到信州。由於被人誣陷,蕭慥到江陵向蕭繹彙報時被抓,然後被殺。

    4.雍州刺史岳陽王蕭詧

    公元548年11月,蕭詧在接到救援的命令之後,派府司馬劉方貴領兵為前軍,從漢口(今漢口)出發援救建康,快要出發之際,蕭繹讓蕭詧親自帶兵去,沒有同意。後來由於劉方貴與蕭詧有矛盾,欲反叛蕭詧而投奔蕭繹,以為反叛訊息洩露而佔據樊城(今樊城),城陷被殺。所以,在援救建康方面蕭詧由於錯過時機而未出力。

    5.昭陵王蕭綸

    蕭綸率軍從白下城(今閱江樓風景區)出發討伐叛軍侯景,行至鍾離(治今安徽省鳳陽縣東北)時,得知侯景已經從採石渡過了長江,便日夜兼程趕往建康。蕭綸軍行至長江,從瓜洲渡口(今瓜洲古渡)趕往京口(今京口),在渡江之時,颳起大風,有十分之一二的人馬落入水中淹死。於是蕭綸便率領寧遠將軍西豐公蕭大春、新塗公蕭大成、永安侯蕭確、安南侯蕭駿、前譙州刺史趙伯超、武州刺史蕭弄樟等人及三萬步、騎兵從京口向西進軍。為了避開侯景派遣在江乘(今句容)的阻擊軍隊,蕭綸採納了趙伯超的建議,從小道向鐘山廣莫門(臺城一北門)方向進軍。由於夜間行軍迷路多走了二十多里路。公元548年11月23號早晨,蕭綸軍到達蔣山(今鐘山)並安營紮寨。公元548年11月24號,蕭綸軍與侯景的三路大軍對峙,大敗侯景軍,然後帶軍隊至愛敬寺(據推斷在今鐘山山頂公元內);侯景把軍隊佈置於覆舟山(今九華山)北面。公元548年11月28號,蕭綸進軍至玄武湖(今南京北湖)附近,擺開陣型與侯景軍對峙,沒有交戰。到了黃昏,雙方約定第二天再戰。蕭綸軍將蕭駿以為侯景要逃跑,帶精兵追趕侯景軍隊。侯景迴轉軍隊攻敗蕭駿的人馬。蕭駿敗後逃回蕭綸的軍營,趙伯超看見後,帶領玄武湖的水軍率先逃跑。然後侯景軍隊乘勝追擊,蕭綸軍全面潰敗收集將近一千殘兵逃進了天保寺。侯景放火燒了天保寺,蕭綸逃往京口。侯景繳獲蕭綸大批物質,活捉了西豐公蕭大春、安前司馬莊秋慧和主帥霍峻等人返回石頭城(今南京清涼山公元)。公元549年1月初,蕭綸重新聚集逃跑計程車兵,與東揚州刺史臨城公蕭大連、新淦公蕭大成等人從東線聚集於秦淮河南岸。公元549年1月初4,蕭綸軍到達朱雀浮橋(今鎮淮橋),並於附近紮營,並也推舉柳仲禮為大都督。公元549年3月14號,蕭大款宣讀詔書解散援救大軍。柳仲禮召集各位將領商議軍事,由於有愧和各種矛盾而一言未發,散會。蕭綸逃往會稽(今蘇州)。

    6.合州刺史鄱陽王蕭範

    鄱陽王蕭範鎮守合肥(合州),得到侯景圍困臺城的訊息後,於公元548年11月29號夜晚,派遣他的長子蕭嗣與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建安太守趙鳳各自率軍救援建康。大軍到達張公洲(今江蘇南京市西南長江上一小洲,由於長江河床西移,現已完全不是洲)並駐紮於此,等待長江上游各路人馬,並命裴之高統領長江右邊援軍的軍務。公元548年12月底,蕭範派他的將領梅伯龍攻打在壽陽(今壽縣)的王顯貴的軍隊。攻克了外城,接著攻打內城,內城攻不破,便退了回來。蕭範給梅伯龍增加了兵力,讓其繼續攻打壽陽。公元549年1月底,多次受到蕭範軍隊攻擊的王顯貴率領壽陽軍民投降東魏。到公元549年3月12號臺城陷落時,蕭範一直在合肥。

    7.西豫州刺史裴之高

    公元548年11月29號夜晚,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從西豫州(治廣陵城,今河南息縣)出發,鄱陽王蕭範長子蕭嗣從合肥出發,建安太守趙鳳從江州(或建安,今江西九江)出發,各自率軍救援建康,蕭範命裴之高統領東路援軍,並駐軍於張公洲,等待長江上游各路人馬。公元548年12月底,裴之高從張公洲派船將柳仲禮軍渡過長江至採石渡。公元548年12月31號,裴之高奉柳仲禮之命隨韋粲軍和助軍直將軍劉叔胤被派往駐守青塘(據推斷在今莫愁湖附近)。公元549年1月初1,由於大霧裴之高軍到達青塘後,發現韋粲軍被侯景軍打的大敗,而且韋粲戰死,柳仲禮大敗侯景軍並將侯景軍趕到秦淮河北岸去了,於是收拾殘軍在青塘紮營。柳仲禮也回到朱雀浮橋軍營去了。公元549年3月14號,蕭大款宣讀詔書解散援救大軍。柳仲禮召集各位將領商議軍事,由於有愧和各種矛盾而一言未發,散會。裴之高率軍及蕭嗣回到回合肥,趙鳳率軍回到江州(今江西九江)。

    8.北徐州刺史封山侯蕭正表

    蕭正表鎮守鍾離(治今安徽省鳳陽縣東北)。梁武帝蕭衍命他前來救援朝廷,蕭正表以船隻和糧草還麼有收集齊,不肯前去救援,後來投靠侯景,以援救建康的名義想偷襲廣陵(今揚州市區),想引誘廣陵縣令劉詢做內應未果。公元548年12月初,蕭正表被蕭會理率領的步、騎兵偷襲,大敗而逃回鍾離。公元549年1月12號,蕭正錶帶領北徐州(治彭城縣,今江蘇徐州市)軍民投降了東魏,東魏徐州刺史高歸彥接管了北徐州。

    8.南兗州刺史南康王蕭會理、廣陵縣令劉詢

    公元548年11月底,蕭正表寫信引誘廣陵縣(今揚州市區)令劉詢做內應。劉詢將此事告訴了蕭會理。公元548年12月初,蕭會理率領步、騎兵一千人夜襲蕭正表,將其打的大敗。劉詢收集蕭正表的殘兵和糧食武器,交於蕭會理,並和他一起從南兗州(治廣陵今揚州市區)出發援救建康城。公元549年2月14號,蕭會理、前青冀二州刺史湘潭侯蕭退、西昌侯的嫡長子蕭彧集合兵三萬,行軍至馬洲(據推斷很可能是南京八卦洲七里洲一帶)。侯景忌憚他們從白下城攻打上來。後來應梁武帝詔書要求移軍至秦淮河南岸新林王遊苑附近紮營;隨後將兵營遷移至朱雀航以東附近。公元549年3月初3,蕭會理與羊鴉仁、趙伯仁等人把軍營推進至東城府(南京大中橋以東與解放南路之間,靠近秦淮河)的北面,並約定晚上指揮部隊渡江。公元549年3月初4拂曉,蕭會理和趙伯超渡過秦淮河,但是羊鴉仁等人還未到指定地點,就已經被侯景的部隊發現了。蕭會理、趙伯超還沒有來得及紮好營地,侯景就派部將宋子仙前來攻擊,趙伯超望風而逃。蕭會理的部隊慘遭失敗,戰死和淹死達五千多人。公元549年3月14號,蕭大款宣讀詔書解散援救大軍。柳仲禮召集各位將領商議軍事,由於有愧和各種矛盾而一言未發,散會後蕭會理率軍回到南兗州(廣陵),劉詢率軍回到廣陵縣。

    9.衡州刺史韋粲

    衡州(今湖南衡陽)刺史韋粲被徵任為散騎常侍,當他回到廬陵(今江西吉安)時,聽說侯景叛亂,率領五千精銳士兵,加倍趕路前去援救朝廷。當部隊趕至豫章時,聽說侯景已經過了橫江。韋粲正準備繼續趕往建康城時,遇到了蕭大心使者,於是趕往蕭大心處商量讓其鎮守湓城(今天江西九江),並留家屬於江州(今江西九江),帶領他的副將柳昕以及兩千人馬一同上路。韋粲軍到達南洲(今安徽當塗長江上一洲江心鄉)時,遇到他的表弟司州刺史柳仲禮率軍到達橫江,於是將糧草、武器和軍餉分給他們。隨後進軍採石到達新林王遊苑並駐紮。公元548年12月31號,韋粲和助軍直將軍劉叔胤被柳仲禮派往駐守青塘。公元549年1月初1,韋粲軍趕往青塘,由於大霧在路上迷失了方向,等趕到青塘的時候已經到了過了半夜。韋粲的軍隊紮營還未完成,侯景就已經看見了,於是率領精銳部隊渡河至南岸前來攻打。韋粲派主力軍鄭逸進行迎擊,又派劉叔胤帶著乘船的部隊從後面截擊。由於劉叔胤害怕不敢前進,以至於鄭逸被打敗。接著侯景軍乘勝進攻韋粲的軍營;韋粲強烈抵抗,最終連同親戚在內的幾百人全部戰死

    10.司州刺史柳仲禮

    司州刺史柳仲禮在得知侯景軍隊渡過長江後向建康進軍後,集雍州(今湖北襄陽)、司州(今河南信陽市)一萬多精銳步、騎兵趕到橫江時,遇到他的表哥韋粲,得到補給。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從張公洲派船將柳仲禮軍渡過長江。公元548年12月30號,柳仲禮、韋粲、宣猛將軍李孝欽、前司州刺史羊鴉仁、南陵太守陳文徹等匯合,駐軍於新林王遊苑(又名江潭苑,今江蘇南京市西南)。在韋粲的提議下,柳仲禮被推舉為伐叛軍侯景大都督。晚上,柳仲禮進去韋粲軍營,部署各路軍隊。公元549年1月初1,柳仲禮將新亭的軍營遷移至朱雀浮橋附近。晚上,柳仲禮正在吃飯之時,收到韋粲被侯景襲擊的訊息,立即帶上一百多名下屬騎馬趕去援救;到達青塘後與侯景軍展開激烈的戰鬥,將侯景的軍隊打的大敗,斬首數百人,秦淮河淹死一千多人;就在長矛即將要紮上侯景的時候,侯景軍將領支伯仁從後面砍中了柳仲禮的肩膀,馬頓時陷入泥沼之中,侯景附近之兵長矛集中刺向柳仲禮,在這危急關頭,騎兵將領郭山石趕過來了替他解圍了,邊打邊撤,雙方散場作罷。這場戰鬥過後,侯景再也不敢渡河到南岸作戰了;柳仲禮也失去了之前氣貫如虹的作戰勇氣,甚至不再提及要與侯景作戰。也就是說,這場戰鬥過後,雙方都心有餘悸,但是柳仲禮更加消極了。之後,將領們天天去向他請戰,他都不答應,終日設宴尋歡作樂。公元549年3月14號,蕭大款宣讀詔書解散援救大軍。柳仲禮召集各位將領商議軍事,由於有愧和各種矛盾而一言未發,散會。柳仲禮和其弟柳敬禮開啟營門向侯景投降。

    11.蘭陵太守陳文徹

    蘭陵太守陳文徹得到侯景叛亂,渡過長江進發建康的訊息後,率領部隊從南陵(今安徽蕪湖南陵縣)出發援救建康。公元548年12月30號,南陵太守陳文徹與其他軍隊匯合後,駐軍於新林王遊苑。公元549年3月14號,蕭大款宣讀詔書解散援救大軍。柳仲禮召集各位將領商議軍事,由於有愧和各種矛盾而一言未發,散會後陳文徹率軍回到蘭陵。

    12.東揚州刺史臨城公蕭大連

    東揚州刺史蕭大連得到侯景叛亂,渡過長江進發建康的訊息後,率領部隊四萬多人從東揚州(治會稽郡,今浙江蘇州)出發援救建康。公元549年1月初4,蕭大連率軍從東邊趕到與邵陵王蕭綸、新淦公蕭大成等人軍隊回合於朱雀浮橋旁,並安營紮寨。公元549年3月14號,蕭大款宣讀詔書解散援救大軍。柳仲禮召集各位將領商議軍事,由於有愧和各種矛盾而一言未發,散會。蕭大連撤軍回到了自己的駐地東揚州。

    13.江陵援軍蕭方等和竟陵太守王僧辯

    公元548年12月14號,蕭方率兵援救建康從公安(今公安)出發;竟陵太守王僧辯率領一萬水軍帶著糧食乘船從漢川(今漢川)出發順江東下援救建康。公元549年1月初8,蕭方等及王僧辯的部隊趕到,與秦淮河南岸朱雀航附近大軍匯合。公元549年3月14號,蕭大款宣讀詔書解散援救大軍。柳仲禮召集各位將領商議軍事,由於有愧和各種矛盾而一言未發,散會。蕭方等回到了自己的駐地江陵。王僧辯開啟營門向侯景投降。

    14.高州刺史李遷仕、天門太守樊文皎

    公元549年1月13號,高州刺史李遷仕從高州(治高涼,今廣東陽江西)出發,天門太守樊文皎從天門(今天門)率領一萬多援兵趕到,與朱雀航附近大軍匯合。公元549年1月27號,救軍部隊蕭嗣、蕭確、莊鐵、羊鴉仁、柳敬禮、李遷仕、樊文皎率領部隊渡過秦淮河,攻打併燒燬東府前面的柵欄,使侯景軍後退。援軍的大部隊在青溪的東面安營紮寨。李遷仕、樊文皎率領五千精銳士兵孤軍深入至敵營內部,每到一處大敗敵軍;當打到菰首橋東面的時候,中了侯景軍的將領宋子仙的埋伏,樊文皎戰死,李遷仕逃了回了青溪大營。公元549年3月14號,蕭大款宣讀詔書解散援救大軍。柳仲禮召集各位將領商議軍事,由於有愧和各種矛盾而一言未發,散會。李遷仕回到了自己的駐地高州。

    15. 歷陽太守莊鐵

    公元548年10月13號,受到侯景軍隊攻擊的歷陽(今安徽和縣)太守慶鐵,率領歷陽全城軍民向侯景投降,並擔任侯景嚮導察看江邊軍情。公元548年10月底,莊鐵擔心侯景不能攻克皇城,便推託說要去迎接母親,同手下幾下人一起奔向歷陽。寫信給郭駱等人說侯景已被官兵殺死使他們丟棄了歷陽城逃奔壽陽。莊鐵進入歷陽城後,不敢據守,便帶著他的母親一起逃往尋陽(今江西九江柴桑區境內)投奔江州刺史當陽公蕭大心。由於裝鐵之前是蕭大心的舊部下,所以不計前嫌厚待了裝鐵,讓其領軍從尋陽出發援救建康。公元549年1月初,莊鐵率軍與援救大軍匯合。公元549年1月27號,莊鐵等救軍部隊渡過秦淮河,攻打併燒燬東府前面的柵欄,使侯景軍後退。公元549年3月14號,蕭大款宣讀詔書解散援救大軍。柳仲禮召集各位將領商議軍事,由於有愧和各種矛盾而一言未發,散會。莊鐵率軍回到了江州刺史當陽公蕭大心的駐地尋陽。

    16.永安侯蕭確

    永安侯蕭確一直跟隨父親蕭綸作戰。公元549年2月24號,由於侯景欣賞蕭確的勇敢,逼迫梁武帝蕭衍,而後被父親蕭綸逼迫無奈流著淚進入臺城。公元549年3月12號,由於昭陵王的嫡長子蕭堅駐守太陽門,終日不是賭博就是飲酒不體恤下官和士兵的疾苦,致使他的書童佐董勳、熊曇朗恨透了他,於是在半夜臨近拂曉的時候從臺城的西北樓引導侯景的人馬攀登上去。蕭確發現後,奮力拼殺,仍無法打退敵兵,前去報告梁武帝蕭衍,被蕭衍無奈派出去慰勞各路援軍。臺城失陷後,蕭確依附於侯景。公元549年6月29號在鐘山遊獵之時伺機刺殺侯景出現意外,被侯景所殺。

    17.臨賀王的記室吳郡人顧野王

    公元548年11月得知侯景反叛之後,任臨賀王府記室參軍的顧野王從揚州(今揚州)回到海鹽縣(今海鹽),召募鄉黨數百人的隊伍,救援建康討伐侯景。公元549年2月3號,顧野王率領部隊趕到建康與各援軍匯合。公元549年3月14號,蕭大款宣讀詔書解散援救大軍後,返回海鹽縣。

    18.北司州刺史羊鴉仁

    公元547年3月初9,梁武帝派北司州刺史羊鴉仁督率兗州刺史桓和、仁州刺史湛海珍等人,帶領三萬人馬向懸瓠(今河南汝南)方向靠近,運送糧食以接應侯景。公元547年7月25號,羊鴉仁率軍到達並鎮守懸瓠城。公元548年1月12號,羊鴉仁因東魏軍隊逐漸逼近,擔心糧草運輸接濟不上,捨棄了懸瓠城,回到了北司州(治平陽縣,今河南信陽市)。懸瓠被東魏軍隊佔領了。梁武帝十分惱怒,斥責了羊鴉仁,羊鴉仁很害怕,啟奏梁武帝申請寬限一段時期,並把軍隊駐紮在淮河上游。

    公元548年8月上旬,侯景邀羊鴉仁一同反叛梁朝,羊雅仁拘捕了侯景派勸他反叛的信使,並把這件事報告了朝廷。

    公元548年10月底,羊雅仁得知侯景軍渡過長江直奔建康,於是率軍援救京城。公元548年12月30號夜晚,韋粲、柳仲禮以及宣猛將軍李孝欽、前北司州刺史羊鴉仁、南陵太守陳文徹等人的軍隊會合在一起,駐紮在新林王遊苑。公元549年1月27號,救軍部隊羊鴉仁等率領部隊渡過秦淮河,攻打併燒燬東府前面的柵欄,使侯景軍後退。援軍的大部隊在青溪的東面安營紮寨。公元549年3月初3,蕭會理與羊鴉仁、趙伯仁等人把軍營推進至東城府的北面,並約定晚上指揮部隊渡江。公元549年3月初4拂曉,蕭會理和趙伯超渡過秦淮河,但是羊鴉仁還未到達指定地點,就已經被侯景的部隊發現了。蕭會理、趙伯超還沒有來得及紮好營地,侯景就派部將宋子仙前來攻擊,趙伯超望風而逃。蕭會理的部隊慘遭失敗,戰死和淹死達五千多人。羊鴉仁亦敗退。

    公元549年3月14號,蕭大款宣讀詔書解散援救大軍。柳仲禮召集各位將領商議軍事,由於有愧和各種矛盾而一言未發,散會。羊鴉仁開啟營門向侯景投降,後來被侯景留用。

    三、總結

    正如史料記載: 援軍雖多卻各懷鬼胎;邵陵王蕭綸與柳仲禮苦大仇深,臨城公蕭大連跟永安侯蕭確水火不容,內部矛盾既多,梁軍軍紀又差;燒殺搶掠跟賊兵無異,在建康百姓眼裡不管是索虜還是官軍跟土匪都一般模樣,所以梁軍並沒有得到建康百姓的支援。

    看起來聲勢浩大十萬之眾的十幾路援軍,真心實意的打仗的不多,據力援救的就更少了,而且利益相互牽制,蕭氏族人繼位的牽制就更加厲害,甚至有“攘外必先安內”的世態。所以各路勤王救駕的軍隊強大的儲存實力,弱小的不敢打,忠心的外室人甚至拼上性命也無濟於事。韋粲、樊文皎戰死,蕭綸被打跑了有跑回來了,柳仲禮被打怕了,羊鴉仁等最後直接投降了,還有很多屯兵不來等等的各種怠慢,以至於臺城陷落梁武帝蕭衍被軟禁,而各路勤王隊伍竟然連想見皇帝的意願不達成,就被偽造遣散各路援軍的詔書給打發走了,悲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Phone十年賣出14億部,銷量如此巨大的原因可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