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康愉子
-
2 # 琅琊榜首張大仙
資本的市場,不是你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什麼意思?
許多公司懷揣著做強做大的野心,在A股上市,但是最終走的時候,幾乎都被拔了一層皮!就好比前期的樂視網,現在的暴風集團,其實都是資本市場所導致的悲慘下場。
他們在上市之前,毫無質疑都是一家好企業,優秀的公司,但是上市之後呢?退的退,殘的殘!
那麼,我們就來回顧下,暴風集團的走殘之路吧!
暴風集團於2015年3月上市。最初發行價為7.24元,上市後股價瘋漲,創下40天36個漲停的記錄,其最高市值一度超過400億元。而如今只有5.67元,市值僅為18.7億!!
1)牛市的瘋狂!我們都知道,暴風科技(原名)剛上市的時候,籠罩了諸多的光環!不僅創造了歷史漲跌數量最多的奇蹟,也打破了當時VR的新篇章。
但當時的暴風科技股價一度漲到了327元,中一簽盈利近10萬。而隨後又是大肆宣佈進入了VR,虛擬現實領域。
但是事實證明,牛市所建立起來的一切虛榮終究有潰敗的一天,所以現在的一地雞毛就是必然的結局。
2)投資失利,風險控制不當!當年,暴風集團剛剛在A股上市,並快速成為A股明星企業,找過來的合作方很多,這其中就有光大。2016年5月23日,暴風集團與光大合作,要用52億元的槓桿完成對國際體育版權代理巨頭MPS 65%股權的收購。
MPS創始人是現年45歲的義大利人裡卡多•席爾瓦。其父系家族擁有義大利領先的化工集團Italsilva–Gruppo Desa100年以上,旗下擁有280名員工和公雞頭清潔劑、香檳慕斯香皂等百年品牌。
現實卻是,所有的風險控制都失效了:暴風幾百億的市值灰飛煙滅,10億美元估值的MPS被破產清算,一年淨利潤20多億元的光大證券也難以兜下這個盤子。
其中所表現的問題就是,當初有錢的時候太任性,並沒有考慮到後果,甚至沒有做好風險防範措施。被所謂“低風險”的兜底報單所忽悠,造成了既然你破產後的連帶效應,拖累了公司!
3)主營業務的市場佔有率下降!不知道是暴風集團的經營有問題,還是未來的方向不明確。
在當初主打產品暴風音影非常強勢的時候,並對症下藥,反而給後來居上的網際網路線上播放平臺搶佔了市場。
目前大部分的人都是透過優酷,芒果,愛奇藝,甚至鬥魚等直播,平臺等進行觀影,很少有人在用上暴風影音這樣的播放軟體。
而管理層不僅沒有做出積極有效的應對,反而在其他領域大肆擴張。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東挖挖西瞧瞧,哪裡都不出水,主營明星產品也一落千丈!
4)公司董事的犯罪行為!7月28日,暴風集團今日晚間釋出公告,稱於近日獲悉公司實際控制人馮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相關事項尚待公安機關進一步調查。
訊息稱馮鑫可能涉嫌在專案併購運營中存在行賄行為。
5)財務風險暴風集團2017年末的負債餘額為19.15億,佔總資產的比重為64.86%。較上年的67.69%略有下降較之以前年度,其資產負債率卻有較大幅度的上升。2015年為50.62%,上市前僅為36.21%。
而在2019年的資料顯示,暴風集團的負債率已經達到了173%,流動資產僅為6.09億元,總資產僅為12.2億元,遠超過了自身的市值和淨資產,債權人的風險極大。
插曲2017年12月16日,暴風集團董事長馮鑫在 《Quattroporte讀書會》中被問及如何評價樂視和賈躍亭時,他說,賈躍亭控制不了過高慾望,造成了困境!
真是五十步笑百步啊!沒想到,今天,他走了老賈的老路,甚至還不如老賈!!人家至少在國外幹著FF的“東山再起”!
總結如今,暴風集團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馮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相關事項尚待公安機關進一步調查。截至目前,公司經營情況正常。公司管理層將加強管理,確保公司的穩定和業務正常進行。同時,公司將制定相應工作管理辦法及應急預案,最大限度保障公司各項經營活動平穩執行。”
但是股價依然毫無例外的跌停了!!
目前,馮鑫涉嫌刑事犯罪被指涉嫌併購MPS行賄,光大方面否認報案!如果當初沒有經歷牛市的瘋狂,也許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如果CEO馮鑫能夠自律,沒有被當時的膨脹衝昏頭腦,而是小心擴大自己的運營,也許不會有這一步;
如果CEO馮鑫沒有出現行賄行為,也許暴風集團還有轉機!
如果CEO馮鑫當初做好風險控制,給自己的公司留有一定的儲備資金,應急款,那麼此次的劫難也許能夠度過!
但是如今的一切一切,可能已經晚了,暴風集團大機率也是要涼涼,走上樂視網的結果!
一個真正牛x的企業家必須經歷過兩次失敗:
第一次是因為無知;
第二次是因為膨脹;
但凡能從這兩次失敗裡走出來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牛x的企業家!而暴風集團CEO馮鑫明顯沒有走過膨脹這一關!目前的暴風集團只能是已經亡羊補牢為時已晚的結果了。
-
3 # 凱恩斯
其一、就是本題目中的暴風集團,馮鑫聯合光大資本,又牽手了招商銀行,撬動了52億的資本,收購了MPS(MP&Silva),當時的MPS估值14億美元,當時的MPS有意甲部分球隊的全球媒體版權、全球51個地區的英超轉播權、特定地區的F1版權、NFL的歐洲轉播權等重磅轉播權。和法網、阿森納亦有深度的合作。然而,上海浸鑫基金在2016年5月拿下了65%股權控股後,僅僅兩年半,2018年10月法網的一次追債行為就讓MPS倒閉。MPS一路丟失了意甲、英超、蘇超、美洲盃、解放者杯、南美杯版權,而阿森納俱樂部和歐洲手球聯合會也與該公司終止了合同。可以說,併購便是MPS衰敗的開始。
其二、樂視。當樂視開始丟棄資產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其曾有2018年世界盃轉播權,有環法和F1的轉播權。然而這些轉播權到最終都沒有產生價值,由於樂視多路出擊,業績每況愈下,這些轉播權紛紛因為違約或者轉售被他人獲得。
其四、萬達體育。已然在路上,但是前路在變窄。
這是萬達體育在美股第一天的成色,不能說萬達體育做的不好,但是84%的負債率和微薄的利潤率,的確讓投資人提不起精神。
其二、版權購買無法形成壁壘。直播版權種類眾多,很多一年一拍,競爭激烈。競爭對手甚至可以用燒錢的模式來競爭,將你趕出市場。所以你看到,萬達體育還算是有資本玩的,但是暴風投入的MPS和樂視體育,他們的資金鍊一旦出問題,版權沒辦法接續,那麼就只能等死。
其三、中國市場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大。實際上最近今年中國觀眾對於體育節目的收視率在下降,市場已經從爭奪版權過度到了爭奪使用者時間。我們的時間花在哪裡,才是決定一個版權是不是值錢的關鍵因素。而最近幾年,似乎很多人都喜歡看影片,包括影視和短影片。
其四、扎堆模式往往充滿風險。有笑話說,外華人在一個地方建設加油站,另一個人來建超市,再來一人建旅館。如果在中國,我們一個人建加油站,再來一個加油站。這種現象存在,在直播版權市場上面,由於當時政策支援,國內資本一窩蜂的炒高了這些版權,最後都買在了頂部。
-
4 # 趙冰峰財經
暴風老總馮鑫被抓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都在問,他到底犯了什麼事?
事實上,從暴風上市後的種種舉措,當時我就有種種疑問,暴風賺錢嗎?這麼跨界的玩,結局真的會很好嗎?
上市至今,不過4年時間,暴風就由資本的寵兒,變為資本的棄兒。
馮鑫的資本局:想割中國韭菜,反被義大利人割馮鑫最近在反思。
他反思自己,沒有好好運用資本,甚至不理解各類錢的性質,比如借的錢,比如股權的錢,比如有退出要求的錢,他當時沒有認清楚,所以導致了在用錢的時候,根本沒想到過結果。於是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馮鑫也承認,自己學習了樂視,攤子鋪的過大了,如果當時聚焦一兩個領域,比如電視,魔鏡,可能又是不一樣的結局。
回頭一看,賈躍亭和馮鑫,兩個山西人,行事的確有太多相似之處。
都喜歡搞各種跨界,都被資本追捧過,也都讓資本栽過大跟頭。
其實,資本之所以找到暴風,其實也是有自己的打算的,那就是和暴風做專案,然後注入上市公司,套現出局。光大這麼想的,投資暴風魔鏡的中信資本也是這麼想的。
畢竟,這樣的模式,在很多網際網路公司,都有非常多的成功案例,比如崑崙萬維,其實就成為一個資本套現的平臺了。
但是,市場變了。再加上馮鑫的管理方式,和賈躍亭竟然也非常的類似---粗放,不注重結果,導致了專案都沒做起來。
2015年,進入網際網路演藝行業,無果。
2016年,先後進入影視,體育行業,購買甘普科技100%股權、稻草熊影業60%股權、立動科技100%股權。收購金額分別是10.5億元、10.8億元以及9.75億元。最終,由於監管層嚴管影視公司上市割韭菜,該專案也沒成。
MPS也是2016年收購的專案,可惜的是,52億的投資,打了水漂,還扯上了央企,這下就不好玩了。
2017年,又進入網際網路TV行業,可惜的是,樂視沒完成的故事,暴風同樣也沒完成。
這裡面,收購MPS成了最慘重的失敗。
畢竟,52億的大手筆,竟然在剛剛收購完不到3年,公司破產了。
現在也可以回顧下失敗的原因,其實終究還是馮鑫個人的問題居多一些。
首先,沒有和MPS管理層簽署激勵或禁業協議,導致剛收購完三個創始人就離開了,另起爐灶,對公司傷害很大。
可能當時真的急著要注入A股吧,著急割A股韭菜的心思大些。
沒想到,天不遂人願。
這件事也導致光大證券原黨委書記和董事長薛峰的被迫離職,導致招商銀行等金融機構損失慘重,其中,招行損失28億最多。
前員工對馮鑫的評價:老文青,看人有問題一名暴風的前員工覆盤馮鑫,談認為,上市之後,有錢了,感覺整個風格就從保守變為激進,馮鑫做了一些嘗試,但其實都是在跟風並沒有自己真正思考清楚。我個人認為,可能這個觀點比較主觀,他做小生意可能還可以,做大了的話就感覺比較投機。具體在暴風影音這塊,比如說短影片、直播,但都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沒有什麼成效的話他就會撒手不做了,公司也一直處於一個沒有核心業務模式的狀態。我覺得馮鑫可能看人不是特別準,有些人可能當時談的比較好聽,他就輕信了。另外,他是一個老文青,感覺非常特立獨行的那種,這種特性就導致他管理上其實有很大的問題。暴風今天無懸念跌停,市值不到19億元,距離巔峰時的400億,蒸發了95%以上。又一起樂視事件。 -
5 # 西格瑪的化學
暴風影音播放器,換成暴風集團,他還是一個普通影片播放器。以前就沒覺得這個播放器有多好,幾乎沒用過。
上市之後,還是個播放器,沒有真正可以持續帶來盈利的業務,做影片內容沒啥機會,大型影片網站早就瓜分市場,所以,這個播放器能夠上市,也是個奇蹟。
上市後,暴風播放器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沒有業務支援會出問題,必須思考出路,那時候傳媒是熱門,那時候叫“大文娛”,於是想到了所謂的體育轉播權,把這個東西當做躺在按摩椅上閉眼發財的捷徑,然後就在2016年策劃了這麼一出大戲,透過買下體育轉播權的公司,走上人生巔峰,做一家世界500強的躺椅上發財的公司,成為世界第九大奇蹟。許多小股東信這套。
暴風播放器只是出資2億元,與光大資本合資開了一家專門用於收購義大利老油條的體育轉播公司MP&SILVA HOLDING S.A.,實際花費資金是35億元左右,暴風只出了2億元,其它資金由光大資本憑著九九八十一光年長的舌頭說服了招商銀行幫助光大資本墊資。
就這樣,強行買下了一家轉播體育賽事的公司,然而,戲劇性的一幕後來出現了,這種轉播權不靈了,幾個義大利老油條,又去開一家同樣的公司,因為當初收購併沒有增加禁止同業競爭的條款,很快,暴風播放器收購的體育賽事轉播公司就不行了,幾十億元好比黃金丟大海里,無影無蹤。
簡單比喻一下就是,暴風播放器35億元買下一家小飯店,以為可以發財,結果小飯店老闆收錢後,在隔壁再開一家,然後暴風播放器買的小飯店就關門了。
-
6 # 商務新觀察
如果僅僅是一場大敗局,那也不過是暴風集團咎由自取罷了。但最可怕的可能是一場“大騙局”,就是對員工、投資人及使用者的極不負責行為。畢竟上市之後,曾歷經30多個漲停板,隨後卻發現是“一地雞毛”的資本“暴影”。那麼,留下的資本“謎團”會否隨著CEO馮鑫涉嫌違法而逐步揭開呢?
看到今日的暴風影音的馮鑫,讓人不由得想起樂視的賈躍亭。這兩位山西漢子好像都有著對資本市場的“痴迷”。眾所周知,資本市場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盲目擴張尤其是沒有核心業務的商業模式註定會失敗。
暴風影音是被資本市場催熟的?在暴風影音上市之前,不過就是一個兩三百人的小公司,主要依靠廣告等收入也算過得有滋有味。但上市後的暴風,公司的實際價值與它在資本市場的市值是完全不對等的。
說到這裡,我想起很多人都在問為什麼華為那麼厲害還不上市呢?對此,任正非總經常說一句話,華為不上市,華為不缺錢。過去常常有人說,上市就是去資本市場“圈錢”,其實仔細想一想不無道理的。如果說這家上市公司比較負責任還好,最起碼不純粹就是為了“包裝上市”弄錢走人,它心中或許有理想有回饋。最怕的就是那些壓根不具備IPO資質和條件的,突然它就上市了?緊接著又忽然之間“煙消雲散”,搞得上市公司就像“路邊攤”,猶如風輕雲淡一般!這其中的門道,一般股民永遠都是摸不準的,玩資本市場的都是“人精”。
我發現,再小的公司都有一個IPO的偉大夢想,這似乎是近年來國內比較流行的資本退出方式。暴風正是在它發展最好的階段被資本催熟進入了A股,一度市值高達300億元人民幣,而今總市值已經跌去90%以上,只剩下20億元不到,已經無力繼續承擔自身的債務。按照這種輕資產公司的特點,接下來很可能面臨著最壞的結局,就是破產清算。
暴風為何走到這一步?一個曾經耳熟能詳的公司,為什麼突然玩出這麼大的一個“坑”?
我認為至少有如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與馮鑫個人密切相關,過分膨脹、盲目擴張,投機思維過重。原本一個僅有兩三百人的小公司被他經營得風生水起,但經不起資本市場的誘惑與鼓動,走上了輕視產品及核心業務而被資本裹挾的擴張之路。
二、小公司積累下來的風格,或者說是一種貫有的毛病,那就是缺乏有效管理,人治大於法制,內部治理基本都是“江湖幫派”,人浮於事且不積極、不作為,更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獎懲制度,造成老員工不幹事、新員工幹不了事的現象頻發。
三、公司管理出了狀況,可能由於輕信資本市場的魔力,忽視了內部因素,上市公司不同於小打小鬧做小生意。如果沒有一套完整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沒有責權利明確的崗位職責劃分,依舊停留在小公司的人治理念上,就會跟不上企業發展步伐。尤其是在資本進入後,有了錢更激進,本應該強化管理的時候卻選擇了忽視。
四、核心業務的缺失,據暴風集團內部人士訊息說,公司一直處於一個沒有核心業務模式的狀態。比如說,具體在暴風影音這塊,做短影片、直播都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一旦無法取得成效就撒手不管了。這恰恰是資本市場的反映,認為錢可以解決問題,一切問題。但事實上沒有拳頭產品及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註定要被資本拋棄的。
總之,上市之後,有了錢按說可以嘗試做一些事的,但怕就怕做的都是非力所能及的,就像賈躍亭那樣。資本市場本身沒有錯,這是錦上添花之舉,但並非很多老闆想象中的可以雪中送炭。從目前來看,希望將資本市場看做是雪中送炭的卻大有人在,甚至挖空心思想上市,就是不認真做產品、搞服務,提高客戶滿意度及使用者體驗。那麼,沒有內容的形式註定會失敗,也可能是大潰敗。
最後希望今後多一些“良心”上市公司,而少一些以“圈錢”為唯一目的投機公司。讓資本市場發揮應有的真正的魔力!
-
7 # 杜坤維
暴風集團陷入競業困局
暴風集團花52億完成了MPS 65%股權的收購,從暴風集團併購來看,主要是沒有簽訂簽訂競業限制協議。
這種公司對創始人的依賴度非常高,一旦離開創始人建立的人脈資源就很有可能會喪失賽事版權,因此併購資產以後,就應該對創始人和有關高管簽訂競業限制協議,防止創始人和高管套現離場,建立新的公司與併購公司構成競爭,導致業務流失。透過協議留住創始人和高管,避免道德風險下離職。
但是暴風集團犯下了一個低階錯誤,沒有簽訂競業限制協議,導致MPS的三大創始人拿到大量現金後,就直接跑路了,並另起爐灶建立新的體育版權公司,沒有創始人的溝通運作,暴風集團就無法拿下版權,反而導致國際重要的體育賽事版權逐漸被其它媒體平臺簽約,留下了一個爛公司。2017年10月,MPS失掉意甲國際版權的競標,之後又被BeIN體育把法甲版權奪走。
暴風集團沒有簽訂對賭協議
資產併購重組一般會簽訂業績對賭協議,要求對方對未來數年做出業績承諾,並約定不能達到業績承諾的補償方案。可是暴風集團並沒有這樣做,沒有與MPS股東一方簽訂業績承諾,導致股東減持離開以後,業績一路下跌,2018年10月,法國網球聯合起訴MPS拖欠版權款的訴訟,英國高等法院宣判,MPS正式破產清算。
公司破產了,在沒有對賭協議下,股東就可以不要承擔業績補償的責任和義務了,所有的損失都只能由暴風集團自己承擔,暴風集團就失去了最後的救濟措施,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公司破產而無法要求股東進行賠償。
暴風集團盡調未必十分到位盡責
資產併購最大問題就是盡調問題,只有盡調到位,才能充分認識併購的風險,從而採取針對性補救措施,或者放棄併購。
作為一家體育公司,版權就是核心,沒有了體育版權,就等同於公司沒有了經營資產,怎麼實現盈利。可是暴風集團還是進行了併購從組,是沒有意識到版權失去的風險,還是充滿自信能夠在版權到期以後重新拿到版權充滿自信,目前不得而知,問題恰恰在以後經營中失去了版權,走向破產。
如果簽訂有業績補償協議,還有一些希望得到補償,在沒有補償協議下,只能是自己花錢買罪受。
併購核心之一即是整合太難
有錢就是任性,可以任意併購,可是併購容易,整合太難。
其中關鍵就是人才的整合,由於文化的差異,人員的整合有的時候超出想象的難,尤其是國外併購,國內企業忽視了工會的力量,導致後續的整合寸步難行。
由於人才整合很難,很多上市公司失去了子公司孫公司的控制權,併購並沒有帶來好收益。
併購估值很難。
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作為賣方,對自己公司自根知底,提高報價是人之常情,划得來就賣,划不來就不賣,還可以美化公司的賺錢能力,發展前景,吊足買方胃口。
因此很多資產併購都是高溢價併購,花大錢買了一堆垃圾資產,一旦發現垃圾資產,只能是透過商譽減值來計提損失。
暴風集團18年商譽減值準備為2,726.93萬元,相當於暴風集團2018年度合併財務報表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虧損10.9億元的2.7%左右。
-
8 # 財經老編輯
中介機構一定好做好盡調。風險有多大?就是有可能會全部虧損掉,如果加了槓桿,那虧損額就會加倍!總之,出來混,都是要還的!
-
9 # 貧民窟的大富翁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建立在流沙之上的商業帝國距離傾覆只有一步之遙。
違法被查,身陷囹圄查詢暴風集團2018年財務報表,暴風集團歸屬所有者權益僅剩2423萬元。2019年一季度,公司繼續虧損。2019年一季報顯示,公司歸母淨資產只有684萬元。另外Wind資訊資料顯示,馮鑫個人持有的暴風集團股權21.34%,已100%質押。可以說,暴風集團和馮鑫基本上已經毫無關係,其已經淪為“負翁”,但企業經營不善不會造成其被捕的結果。
馮鑫被捕源於人性的貪婪和對法律的踩踏,直接原因是其在光大暴風併購MPS過程中的行賄。
一個行賄,一個受賄,一場國際收購案中的兩個主角,把個人利益至於公眾利益至上,最後淪為鐵窗兄弟。
資本併購兇險萬分2016年,為收購MPS,光大資本和暴風集團聯合設立了上海浸鑫投資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浸鑫基金”),以2.6億元撬動52億。根據光大證券此前披露的資訊,浸鑫基金共募集資金52億元,其中優先順序出資人民幣32億元、中間級出資(即夾層資金)人民幣10億元、劣後級出資人民幣10億元。
馮鑫對收購MPS的完美打算是,藉由2014年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之風,再疊加暴風集團上市之後,馮鑫所持股份市值大漲的有利因素,收購這家在馮鑫眼中“全球頂級賽事第一名”的公司,從而進軍體育內容產業,把MPS裝入上市公司,優先劣後完美退出,馮鑫除坐擁高市值外,還可進軍全球頂尖體育俱樂部,各方多贏,皆大歡喜。
無奈資本市場不予配合,2017年,監管層面收緊了上市公司融資和併購的口袋,同時還對影視、遊戲等輕資產類公司裝入上市公司事件進行嚴監管。馮鑫原先的如意算盤落空。
如果這樣無非是原來的割韭菜,忽悠二級市場散戶的目的不能得逞,還不至於落到四面楚歌的地步,要馮鑫命的是其高價收購得來的MPS要破產了。
我們知道對於文化傳媒等輕資產公司,其無形資產是企業的核心資源,但是因為併購經驗不足和對傳媒行業的特性不清楚,未與MPS原股東簽定“禁止競業協定”,MPS原股東另起爐灶,只留下一個空殼給馮鑫,直接與其展開競爭。MPS原有的各大賽事轉播權均面臨到期,而馮鑫聯合光大資本募來的52億子彈已經打完,無力續約,且中資方面並沒有熟悉體育賽事轉播運作和資源的人才,MPS的持續經營成了問題,但是之前欠法網高達660萬美元的版權費卻必須償還。
根據暴風集團的公告,光大資本的子公司浸輝投資及浸鑫基金基於此前與暴風集團和馮鑫簽訂的回購協議,要求後二者支付因不履行回購義務而導致的部分損失6.88億元及利息,共7.51億元。優先資金出資人之一華瑞銀行也已向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請求裁決光大浸輝支付投資本金、投資收益、違約金、律師費、仲裁費等合計4.5億元人民幣。
至此,隨著MPS破產,馮鑫也必須破產。
手腳不乾淨留隱患在收購MPS的過程中,馮鑫並沒有把精力放在如何發展好公司上面,而是惦記著如何把個人利益最大化。在上市公司暴風集團體外成立的公司暴風體育,與MPS簽訂過一份“授權協議”,由後者授權前者對包括意甲、足總盃等四項體育節目版權在2016年和2017年的談判權,但相關收益並沒有回到MPS或浸鑫基金。
那麼當大股東不把公司當回事,船要沉了,船長還能全身而退嗎?
-
10 # 餘豐慧
馮鑫曾經是創業明星,因為出生于山西陽泉,與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樂視網創始人賈躍亭被媒體視為是網際網路圈的晉商代表。曾經的輝煌滲透率很高。
馮鑫推出帶有核心技術的播放軟體——酷熱影音,併成立北京酷熱科技公司(下稱酷熱科技)。2007年,酷熱科技收購暴風影音,組建了北京暴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暴風科技)。2009年,暴風影音使用者總數已達到2.8億,佔當時總網民數量的73%,每天上線使用者數達到2500萬,僅次於QQ和迅雷。當時,本人也是暴風影音的客戶。相信那時暴風影音知名度幾乎達到家喻戶曉之地步。
科技行業特別是新科技行業一個小時老本都吃不得,一刻也能不能放鬆創新。就如喬布斯所言:天天在創新。
暴風科技就是忽略所處行業的特性。當時各大影片入口網站正“燒錢”買版權,甚至自制網劇,而暴風卻勒緊褲腰帶能不買就不買,更不用說花錢搞自制。就在暴風節衣縮食全力以赴準備上市的時候,2013年,愛奇藝與PPS合併,超越暴風影音成為中國最大的網路影片平臺,全網的月度使用者覆蓋3.57億。這或是暴風科技走向向衰落的轉折點。
在上市後的40天裡,暴風科技拿下36個漲停板,股價從發行價7.14元暴漲至307.56元,市值飆升到369億元。
但三個月後,這隻“妖股”又暴跌,市值一度蒸發150億元。截至2019年7月26日,暴風科技股價已跌至6.30元,總市值20.76億。
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虛幻泡沫總有一天會破滅,會打回原型。一定程度上說是追求上市害了暴風科技,害了馮鑫。還是一夜暴富氛圍太誘人。然而這絕不僅僅是暴風科技一家公司。
7月29日開盤暴風科技一字跌停。這個在預料之中。開盤封單逾10萬手。不過與其他上市公司黑天鵝事件不同的是,眾多機構早已逃之無影。Choice資料顯示,機構在去年四季度大規模出逃,股本數量減少比例達到了96%。
Choice資料顯示,去年底,機構持倉股數僅剩45.56萬股,佔流通股的比例僅為0.19%,總股本比例0.14%。去年三季度末持倉股數為1157.98萬股,佔流通股比例4.59%,總股本比例3.51%。不過,目前,仍有31家基金持有暴風集團。賠掉底褲只是時間問題。
暴風科技集團的命運對中國科技公司是一個巨大警示。
回覆列表
第一感覺是,這是完全不把錢當錢花。
國外的很多併購案例最後都以失敗結束,包括最早的中遠洋,到後來的中信。還有TCL也是經歷了陣痛。
外圍的吃瓜群眾看不到真相,難免就忍不住揣測,是不是從一開始就是為了轉移資產。暴風風暴中的馮先生,和曾經的賈先生相比,似乎有那麼多相似之處,只是這一回馮先生還留在國內,而賈先生已經在國外自在逍遙了。
當然,併購基金和上市公司的類似操作,也很常見。借併購的訊息刺激,拉高上市公司估值,最後皆大歡喜。之所以選擇國外標的,自然是因為更有噱頭,更不容易被散戶看懂,能炒作出更高的預期。至於背後真實的併購價格,有沒有其它交易,就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啊。
只可惜MPS的壞訊息,來得太早了一點,就像是人家在等著有人入坑割韭菜。
越發感覺到資本的世界如此魔幻,還有小散們玩的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