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雲思鄉
-
2 # 9紫氣東來
劉備託孤,為什麼讓李嚴管軍事?
劉備夷陵兵敗後一病不起不得不考慮後事,他知道自己歸天后再沒有人能管住諸葛亮,也曾經試探過諸葛,但諸葛連忙磕頭表示不敢,會極力輔助劉禪的,但劉備為了安全平衡了一下諸葛的權力,諸葛為首輔,李嚴次之,諸葛為丞相,李嚴為中都護統領朝庭內外軍事,在當時與諸葛亮同掌握軍權,由於諸葛不斷領兵北伐軍權慢慢的被所取代,而李嚴代表著益州集團,有著相當的影響力,而諸葛僅荊州勢力,自劉備死後整個蜀國內部就較亂,在用人方便諸葛亮比劉備相差甚遠,此後李嚴受到排擠,武將方便與魏延關係一直都不怎麼樣,諸葛雖大權在握,可劉禪卻是表面上給諸葛面了,實際並不支援諸葛北伐,從後出師表能看出來,諸葛的日子很不好過,有一半到像遺囑一樣,最終也沒多大作為,別說伐魏興漢,也沒入得了名相之列。
總的來說劉備的算盤到是打得蠻精的,諸葛雖沒取代劉禪,但蜀國是一步步走向沒落,再見!
-
3 # 狼的影子319
謝謝邀請,劉備這樣的安排誰都知道是為了制衡諸葛亮的,在劉備生前,諸葛亮一直都在經營,培植荊州幫的勢力,身邊聚集了楊儀,蔣琬,費禕,鄧芝,郭悠之,馬謖,向寵等一干荊州幫的骨幹,很明顯的形成了一股政治勢力,劉備活著的時候肯定沒有問題,只要劉備一死,形勢就不好控制了,所以,劉備必須對諸葛亮有所防範,這是其一。蜀漢政權是一個外來政權,在益州屬於外來戶,維繫這個政權的有益州本土勢力(樵周等人),劉璋舊部的東州派勢力(法正,孟達,劉巴,李嚴等人),劉備的原從集團(關羽,張飛,趙雲,魏延,簡雍,孫乾,糜竹),諸葛亮的荊州幫勢力。劉備可以非常從容的整合幾派勢力,使得大家和平共處,但是劉備知道自己死後,諸葛亮會一家獨大,這樣勢必會影響幾派勢力的平衡,影響團結,任其發展下去有可能對劉禪的皇權產生威脅,所以,他必須要做出相應的人事安排,一來有利於幾派勢力的團結,使得蜀漢政權能夠平穩執行,二來對諸葛亮有所制約,避免威脅到蜀漢皇室的順利傳承,所以,他任命李嚴擔任尚書令,中都護,統內外軍事,不讓諸葛亮接觸兵權,同時,蜀漢的主要軍隊實際掌握在魏延,趙雲,陳到,吳懿等幾大將手中,李嚴想專權又不可能。而李嚴同時又擔任蜀漢的尚書令,是實際負責朝廷政務的主要官員,漢代取消丞相以後,以三公分擔相權,東漢時期三公的權力進一步被削弱,皇帝透過尚書檯執行朝廷的政令,尚書令就成為實際上的丞相,而真正的丞相和三公反而成為一種榮譽虛職,並不具體管理朝廷政務,只有在加“錄尚書事”的頭銜時,才能參與處理朝廷政務,蜀漢自立國之初,尚書令是法正擔任,法正之後是劉巴,在劉巴死前,諸葛亮一直都沒有得到“錄尚書事”的頭銜,不能具體參與朝廷政務的處理。劉備託孤的時候,以李嚴為尚書令,以諸葛亮“錄尚書事”,讓二人在處理政務時互相制約,把兵權授予李嚴,同時又以魏延,趙雲,陳到,吳懿各實際執掌一部分兵力,跟李嚴形成互相制約的體制,應該說劉備是動了腦筋,煞費苦心的打造了這樣一個互相制約的權力機制。至於諸葛亮在劉備死後,使用陰謀手段,奪取李嚴,魏延等人的兵權,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是劉備沒有想到的,也是他不希望看到的。
-
4 # 棒棰島的棒槌
李嚴,南陽人。諸葛亮,琅琊人,客居南陽,兩人 算是半個老鄉了。
李嚴在荊州劉表時期就名聲在外,以才幹著稱。曹操南下取荊州,李嚴西入巴蜀,為劉璋所重用。 劉備入蜀,李嚴受命統軍抵抗,投降了劉備。
蜀中有盜賊起兵,糾合數萬人,聲勢浩大,李嚴以本部兵馬數千人,乾淨利落地平定了這場暴動。應該給劉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上以往李嚴在荊州和巴蜀的聲譽,所以劉備認為李嚴是個軍事能力很強的人才。
劉備在夷陵之戰後,退走白帝城,把李嚴和諸葛亮都招到身邊,委以託孤重任。據三國志李嚴傳,三年,先主疾病,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劉備的託孤安排,看來是有依據的,李嚴的選擇也是深思熟慮後做的決定。應該說沒有太大問題。包括諸葛亮也認為李嚴才華橫溢,足以擔當託孤大事。諸葛亮與孟達書認為李嚴:"部分如流,趨舍罔滯,正方性也。"
問題出現在李嚴在大權在握之後,心態起了變化。最後導致諸葛亮與他分道揚鑣,所以道不同不相為謀。
諸葛亮北伐關中,李嚴負責後方軍事,因為糧草無法按時供給前方大軍,李嚴在諸葛亮和劉禪兩邊撒謊,以至於諸葛亮不得不退軍。
諸葛亮拿出李嚴前後文書信函,李嚴的罪責無法抵賴,最後認罪被免職。
諸葛亮死後,李嚴也發病而死,因為李嚴並不怨恨諸葛亮,諸葛亮對他的處罰很公平,讓他無話可說,但是他希望諸葛亮能看好他的才幹,有朝一日能夠再次啟用他。諸葛亮逝世,再也不會有人像諸葛亮那樣能公正對待他的人,李嚴在無法再次啟用的絕望中死去。
-
5 # ww3721王建文
劉備託孤是白帝城兵敗江東,隻身逃回時。諸葛亮和劉禪也從成都,地方貴族大反叛亂中逃出,國內外情況相當惡劣。成都地方貴族大姓延闓孟獲反叛情況下,劉備從江東跑回身心累壞了,生命垂危,國家在動亂之中。劉備伐吳敗回就召李嚴到永安宮,任命他為尚書令。劉備病重後李嚴和諸葛亮同為臨終前託孤之臣,受遺詔輔佐少劉禪,以李嚴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
卻被諸葛亮留下鎮守永安,被封為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勳。李嚴作為成都名士,地方久居政要。是穩定動亂,平定地方混亂重要力量,有相當勢力和人望。得到了劉備重用,是想用仁慈處理成都動亂。可一朝天子一朝臣 ,諸葛亮當政後,卻用馬謖為助,為了防止意外。就讓李嚴,,長期鎮守永安。遠離政治和權力中心,更難以履行託孤大臣的職責,無法對蜀漢朝政大事,施加影響。李嚴對諸葛亮必然相當不滿。永安地在要衝,是蜀漢與孫吳都勢在必得的地方。對於蜀漢來說永安安全了,成都才會高枕無憂。李嚴不是將領卻要盡職守在要塞。
諸葛亮和東吳重新和好後,李嚴在永安無法到政治中心,更無法對都是當地土豪鄉伸加以影響。致到諸葛亮和馬謖平定成都反叛。穩定政局,才讓李嚴得回到成都。他就直接想,首先給諸葛亮在政治上挖一坑讓諸葛亮去跳,推薦讓諸葛亮加九錫稱王,但諸葛亮是死人也能玩死活人的能人,那能被李嚴所玩,當然被駁斥。又當諸葛亮北伐祁山,又調李嚴去率軍去守漢中,李嚴又是推辭不去。李嚴卻還想要些地盤並五郡為巴州,自己去當刺吏。更遭到諸葛亮明令拒絕。做為領袖諸葛亮,當然防止李嚴的陰謀。兩人關係破裂,矛盾深刻。相互勾心鬥角。
李嚴是技術性官員,對水利工程相當有才,在劉璋當政時期李嚴是健為郡守,新修築了幹裡蒲江大堰樞紐工程,重修都江堰等大型水利工程,對政治鬥爭並不十分敏感。諸葛亮說,他部分如流,趨舍罔滯,正方性也。平為大臣,受恩過量,不思忠報,橫造無端,危恥不辦,迷罔上下,論獄棄科,導人為奸,狹情志狂,若無天地,自度奸露,嫌心遂生。三國志作者說,都護李嚴矜高。都說李嚴是個政治上有保守傾向的人。並無遠大主張,卻相當自私自利發家蓋豪宅,脫變成了奸詐自私,陰險殘忍,不以國事為重惡劣分子。
在231年前,諸葛亮在李嚴私下宣揚司馬懿想要他,誘降他。諸葛亮知其意。高升他中都護置丞相府事務,助北伐軍負責運送糧草。夏秋之季,陰雨連綿,糧草根夲無法運輸,供應不上前線需要本是實際,李嚴派參軍孤忠督軍成藩傳話諸葛亮,讓諸葛亮撒軍,撒軍後。他又多事驚訝胡說。“軍糧充裕為啥退兵“。解脫他送糧不利責任,想給把諸葛亮推到延誤軍機的錯誤。又還對後主說”軍隊偽裝撤退,其實是用來引誘敵人,好與其決戰“。諸葛亮早就看他憋氣。那會再放過懲罰李嚴機會。上奏彈劾李嚴說”自從先帝死,李平心在家庭,搞小恩小惠,只想安逸,不憂國家。為臣北伐,讓他守漢中,他推辭不去,反想五郡併入自當刺史。去年西征又說司馬懿召人作大官,使我明白李平鄙陋心理,讓我給他利益,我給他兒子李豐去管江州事務。正是因為因國事,大事未定,漢室傾危,與其揭批李嚴之短,不如褒揚鼓勵。可他本性難易,得榮譽利益而已也罷。還會顛倒是非,混亂黑白。以致如此,再讓他這樣人和事如此下去,將導致國家的潰敗。這是我愚蠢。說多也徒增愧咎之情。立馬開除李儼官職,流放梓潼郡為民。諸葛亮死後,李嚴也激憤發病而死。
從歷史記載看李嚴是個有才能的人,是劉備的尚書令。即今天秘書長。是劉備相當信認的人,讓尚書令和諸葛亮為託孤大臣,是劉備精心安排的政治格局,也是為了制約諸葛亮,自取成都成主子的安排。諸葛亮是政治家,運籌帷幄決勝於裡的軍事家,他對未來局勢把握更是得心應手。早就確有安排,讓李嚴長期住永安,替代趙雲。無能為政更不要想管轄軍隊。回來後在糧草不到夏秋之季,天降大雨江河氾濫。魏兵早就無法作戰,也退兵回去,這邊諸葛亮是非常清楚。卻摧糧要草,就早料李嚴會生事。李嚴不會辦事順利,卻被迫裝假,還在首先加恩加官。使李嚴頭昏腦漲地為了解脫自己無能,無法辦法運糧辦不好到戰場之責。倒為諸葛亮創造機會,將計就給李嚴再設下圈套讓李嚴去鑽,利令智昏不知是讓諸葛亮是將欲取,必先給的計謀,得以實現。尋下積累李嚴的犯錯材料。突然發難一下把李嚴自作聰明,自以為事,早就入套,徹底打跨,成為一民。諸葛亮將李嚴流放,卻起用李嚴子李豐為長史。然後積草屯糧,整治軍器,準備北伐,造了木牛流馬,保證糧草後勤供應。使劉禪隨然長大。諸葛亮成功清除了異己勢力,鞏固了自已的地位。他心知肚明必然得完全聽從諸葛亮的主張,再也不置可否,一切都完全同意。使諸葛亮完全掌握了權力。控制了朝政。
李嚴是個沒有大主張,只有小聰明,還想爭權奪利,是被自己的小聰明,害得了失去權力,名譽,地位的政治上相當不成熟,不是諸葛亮難以應付對手的人物。結果是沒有大智慧的人,被有大智慧的人玩得一踏糊塗,一錯再錯落入難以預料後果。我們翻開歷史真正的英雄,還是劉備他首先召來李嚴,這個在四川有相當影響人物,也幹了很好事,在蜀人有權威,給相當權力和信認,使他不在鬧事和搗亂。又交權給諸葛亮。而不是兒子劉封。不但保證劉氏血脈永存還巧妙制約諸葛亮的政治格局,達到蜀漢政權依然姓劉,這在中國古代政治家中自已犯有大錯情況下國家政局動亂中卻能再次步入穩定局面,其政治遠見和智慧是有相當雄厚,有大略更有寬廣的胸懷坦蕩之氣為兒子劉禪安穩打下基礎,而諸葛亮更是智慧超眾控制了局面,相當有手段玩弄想爭權奪利的人而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計謀多了去了,不要說李嚴只謀私利不顧,大局的政客,就馬謖,魏延等握兵權為一方霸主,是服服貼貼沒有一點機會作亂。真的是政治家手段都是大拿手。
-
6 # 關東俠客
公元222年(章武二年)先主劉備伐吳失敗回到白帝城永安宮一病不起,。劉備召李嚴入宮破格提撥他為尚書令,李嚴一下孑從地方官變成京官。223年(章武三年)劉備又升李嚴為中都護管內外軍事留下鎮守永安。和諸葛亮共同為託孤之臣。後來,劉禪封其為都鄉候,假節,加光祿卿。這主要是為安撫益州糸文武諸將情緒和平衡制約諸葛亮為首的荊州派勢力。李嚴原先是劉璋制下成都令,以才幹知名。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劉備入川時率軍投降封裨將軍。平定成都以後,封李嚴為犍為大守,興業將軍。李嚴是一個非常有才幹的人,在任內期間有強人聚眾數萬造反,他率五千本郡士兵討伐斬殺匪首平定叛亂。又有夷帥入侵李侵率軍解圍,因功封輔漢將軍。他在犍為太守任上表現出傑出政冶才能,興修水力,修治郡城道路″吏民悅之",引起劉備關注。劉備託孤時蜀國形勢已相當嚴俊了,對外劉孫聯盟破壞,荊州丟失了僅剩益州和漢中之地。益州內部已有多個郡發生叛亂。況且劉備當初鳩佔鵲巢以前積攢的威望盡失。益州文武心裡肯定憤憤不平只是在等待機會而矣。李嚴才能卓越可作益州派的代表提高到和荊州派代表諸葛亮同等地位以安軍心。劉備曾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表明心跡後,劉備讓劉禪等對侍諸葛亮"事之如父”。最後還不放心,於是破格提撥李嚴與諸葛亮共同託孤,彼此制約。此一石二鳥作用。後來,在諸葛亮四次北伐時,李嚴負責壓運糧草,因遇大雨道路泥濘誤期,推御責任怪罪諸葛亮北伐。諸葛亮被迫退兵,李嚴禍罪貶為平民。諸葛亮死後,李嚴自認復職無望憂憤而死。
-
7 # 生而為仁
說劉備託孤,首先我要知道劉備這個人,可以說在三國時期,劉備識人之術是非常準的,從說馬謖“紙上談兵”到破格提拔魏延就足以看出劉備看人的眼光,劉備用人注其才華,任何人在劉備手底下可以說能做到物盡其用,。
而諸葛亮用人則是以德為準,諸葛亮在和平時期這麼用人無可厚非,但是在戰亂的天下,卻遠不如劉備!
回到正題
話說公元222年春,劉備打著為關羽報仇的名義,發動夷陵之戰,遭遇陸遜“火燒連營”潰退千里,白帝城託孤。
劉備在病榻上對諸葛亮說了讓人淚下的一句話,“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關鍵看最後一句話“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句話可以理解成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當然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劉嬋要是不行的話,諸葛亮可代為稱帝!
而第二個意思,則是一種誅心的反話。讓人不寒而粟,意思就是:我已經能看出諸葛亮你有代帝之心,劉禪要是不行的話,就隨了你的心願吧。
要知道“君可自取”這四個字,是歷來帝王試探臣子的話語!
而我自身相信是第二種意思。
要知道劉備在託孤時,還有一個人在身邊,他就是李嚴。據《三國志·李嚴傳》記載,“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要知道劉備如此器重諸葛亮,為何還要把兵權交給了李嚴呢?這就不得不思考一下里面的貓膩了!
如果劉備真想那一句“君可自取”完全可以把兵權交給諸葛亮,要知道在戰爭時期,有兵權才是王道!可就是這最關鍵的權利,劉備沒有給予諸葛亮,這一點不得不讓人懷疑!
一:最明顯的就是給李嚴兵權,就是為了來防範諸葛亮真正的稱帝。
二:兩派的相互制衡,牽制以取到平衡的作用。
都知道蜀國分為兩大派系,一個是隨劉備入川的荊州系,一個是本土益州系,而這兩派明爭暗鬥已經多年,劉備不可能不知道!而益州系的代表就是李嚴還有法正!法正已死,就只剩李嚴了。(如果法正還在的話,我想託孤物件就是法正了)
三:劉備識人之術,諸葛亮在政治和外交上的才能是有目共睹,但諸葛亮在軍事上的才能,頂多就是個二流偏上的水平!這一點劉備他早就看出來了,所以每次戰爭到來,諸葛亮都會在後方留守,搞搞政治,後勤,從沒有隨劉備出征過。
像有名的火燒博望坡,那是劉備的手筆,那時候諸葛亮還沒出山呢,赤壁之戰,諸葛亮只是起到一個外交的作用,他並沒有直接參與戰役。劉備入益州,帶的龐統,打漢中帶的法正。夷陵之戰無人可帶,卻依然沒有帶上諸葛亮,依然只讓諸葛亮管內政和後勤!因為內政和後勤,才是諸葛亮的才能所在!
而事實也已經證明,劉備的的選擇一點都沒有錯!
一:劉備死後,只掌管政權的諸葛亮,硬生生的在李嚴手裡奪回了兵權,並把李嚴擠出蜀漢核心圈子!只能說李嚴為了蜀漢的和平,不願意和諸葛亮內耗(和平的時候,軍權鬥不過政權,但戰亂的時候我就不信兵權鬥不過政權?)
二,諸葛亮五次主動出祁山伐魏(有一次是魏國來犯,被動的)無一不是以失敗告終。
明知道國力不行,為什麼還要五次主動伐魏?這也不得不讓人猜疑!
1.玩笑話,諸葛亮想了,劉備你不是說我軍事不行嗎?我就非做給你看!我軍事才能也行。(這是一般情況下一個人的通病!)
2.為稱帝做準備,要知道就算劉禪無才,但並沒有無德!沒有理由廢之。
諸葛亮有才,但卻無大功!沒有辦法服眾!
在戰亂,人們首先看的就是軍功,尤其是在收復失地方面!所以諸葛亮六出祁山,目的就是要立有軍功,以便服眾,可偏偏五出祁山,寸功未立。
所以總結一點,劉備託孤,把軍權交給李嚴,一是為了制衡兩派,但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為了制衡諸葛亮,防止諸葛亮隻手遮天,到最後稱帝!
-
8 # 一貳一橙
劉備託孤時,已經是明確諸葛亮為丞相,總領朝政,李嚴為中護軍,總攬內外諸軍事,兩人一文一武,一內一外,共同作為後主劉禪的輔政大臣,保衛新建不穩的蜀漢政權。劉備委託諸葛亮管政事是看中了他的治國才能,而安排李嚴主軍事也是注意到他的軍事才能。李嚴一開始就被劉璋安排去抵抗劉備的攻蜀大軍,之後又平定馬高之亂,擊敗南中高定的叛軍,受劉備託孤之後李嚴鎮守永安防禦孫權,可見李嚴的軍事才能在蜀漢中是受到肯定的。李嚴的身份也是他得以受孤的主要原因之一,李嚴是南陽人,也就是當時張繡駐守的那個地方,投靠劉表後和諸葛亮,馬良等人一樣是屬於荊州派系,後面入蜀投靠劉璋又是屬於東州派系。也就是說,蜀漢三大派系中,除了受打壓的益州派系之外,李嚴是在掌權的荊州派系和重用的東州派系中都有影響力的人物,這對於穩定各大派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時李嚴也是堅定的劉備追隨者,對劉備打壓益州派系的政策是忠貞不移的,例如李嚴對楊洪和王衝等益州派系首領都有不少過節。至於諸葛亮卻是採取融合共治的政策,例如聽從楊洪的勸諫以及重用《三國志》作者陳壽之父陳式為北伐先鋒,從這一點來看,諸葛亮對劉備的用人舉措多少是有點陽奉陰違的,所以劉備需要一個堅定的追隨者來制約諸葛亮,防止自己立下的政策被改變,甚至影響到蜀漢政權。另外李嚴的性格是很高傲的,對自己能力的盲目自信導致了他和很多蜀漢大臣都有過節,就連諸葛亮也吃過他的虧。這一點劉備也是看的很清楚的,高傲的人雖然朋友不多,但同時也註定不會唯唯諾諾,首尾兩端,這也是李嚴可以和諸葛亮分庭抗禮的一個重要原因。
-
9 # 堺雅人最帥
何焯在《義門讀書記》中論李嚴“所以並當大任”之因:既蜀土故臣,宜加獎慰......荊土歸操,嚴獨西歸,似有志操;理民治戎,幹略亦優,是故取之。”李嚴初入川為成都令,成都為益州首邑,大族縱橫。李嚴能得此重任,必是得到了劉璋的器重。嚴以劉璋護軍而降劉備,對於劉備奪川起了重要作用。嚴受任犍為太守,壓平郪縣土豪高、馬家,又助平越西夷王高定,於劉備有軍功。李嚴在郡有興業將軍(後加輔漢將軍)軍號,握有相當的軍事實力。
《先主傳》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得漢中地,“遣劉封、孟達、李平等攻申耽於上庸”。(按李嚴改名李平在230年,所以很多人不信此李平為李嚴,但也有可能是陳壽此處用李平之名記李嚴之事。如:陸議、陸遜 等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李嚴以興業將軍列名上書劉備為漢中王。值得一提,《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所載同年“黃龍見武陽赤水,九日乃去”一事,這是劉備稱帝的重要輿論準備之一。建安二十五年太傅許靖等上言,歷數其時上書稱福瑞圖讖者已經有八百餘人,特別稱述黃龍見赤水之事。武陽為犍為郡治,犍為太守李嚴為此立廟作碑。由此觀之,李嚴在劉備稱王稱帝之前積極的為其製造各種有利環境。也側面顯示出李嚴對劉備的忠誠和其人的投機性。
李嚴日後以尚書令受遺詔輔政,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李嚴為何驟然得居此職,陳壽沒有做任何交代。但據此之前,孫吳曾以周瑜為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李嚴中都護>≈周瑜為中護軍(個人才疏學淺請勿噴,拜託了!),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的職責更更重於中護軍,近似於魏的都督中外諸軍事,為武力權臣所居。 李嚴素有實力,他奉詔來永安,應該有率所領兵以守峽道的任務,使永安成為夷陵傾敗以後季漢安危所倚賴的屏障。因而,有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的任寄,後來諸葛亮北伐時調李嚴離永安、江州,欲得其兵以鎮守漢中。李嚴“窮難縱橫,無有來意”,也是由此背景所致的。
-
10 # 夏慈史
劉備託孤是三國時期的一件大事,但是劉備託孤的物件並非是諸葛亮一人,還有一人正是李嚴,那麼李嚴能和諸葛亮同時受託孤重任,那是否是因為李嚴有什麼過人之處呢?根據歷史記載,李嚴早期為專職吏員,任秭歸縣令,但是拒絕投降曹操,於是投靠劉璋當了成都縣令,最後在護軍這個位置上投靠了劉備。在戰爭中,李嚴除了平定建安二十三年的蜀中叛亂,沒有更多的功績了。不難發現,李嚴是有一定軍事能力的,但是更多的是政務方面的才能,他修建的蒲江大堰一直到南宋都還在使用。
那麼劉備為何要將託孤重任給予一個沒有多少軍事才能的李嚴身上呢?劉備有以下幾點考慮,我們逐個來進行分析。
分權諸葛亮
在託孤的過程中,劉備給李嚴的託孤任務是什麼呢?以李嚴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留下鎮守永安。當時李嚴已經是尚書令,此時又加中都護得到內外兵權,毫無疑問是分走了身為丞相的諸葛亮部分的權利;而諸葛亮雖然以丞相之名被託孤,但是劉備旁敲側擊的告訴諸葛亮“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已經是分明在暗示諸葛亮不要動歪心思,縱然劉備有識人之明,但是敲打一下做個預防措施也不為過的。如果敲打諸葛亮是口頭方式,那麼李嚴就是用來制約諸葛亮的一個政治手段,當時諸葛亮為丞相,李嚴為尚書令,正好可以壓制,而且李嚴本人的資歷和才能都不足以做出逾矩之事。
提前佈局蜀漢策略
李嚴總領內外軍事後,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守永安江州,防備東吳的進攻,那麼這實際是劉備的對夷陵之戰後的安排,那就是守勢。但是諸葛亮的肯定是要北伐完成隆中對,劉備心裡絕對門清,怎麼辦呢?安排李嚴這個釘子在阻撓諸葛亮的計劃,這樣一個有軍事才能的文官,又和諸葛亮軍事策略相左,很明顯就是提前佈局蜀漢未來的策略,免得被諸葛亮帶偏了。事實證明李嚴之後多次阻撓諸葛亮北伐,這很難說是不是劉備之前的囑咐,只不過李嚴沒能壓制住諸葛亮。
平衡蜀漢朝中勢力
除了壓制諸葛亮,劉備還有平衡整個蜀漢勢力的意圖。當時的蜀漢分為三股勢力,一是劉備原來的荊州集團,二是益州本土的豪強勢力,三是屬於劉璋而後投降劉備的東洲勢力,當時的法正、劉巴等人已經死了,劉璋勢力就屬李嚴了,而諸葛亮就是荊州勢力,至於益州本地勢力不管是誰來了肯定優先打壓他們,畢竟地頭蛇最容易影響穩定了。那麼重用李嚴就可以平衡諸葛亮所代表的荊州勢力,而平衡就能帶來權利的制衡,從而保證皇權的安全,保證蜀漢的延續,經歷過東漢末年的一系列政治鬥爭,皇上的位置可不是動動嘴巴就能坐穩的啊。
當然還有一點原因,就是劉備當時的重要武將,如關羽、張飛都已死,文官法正、劉巴、伊籍也不再了,否則多人輔佐互相牽制是最好的辦法,可惜沒人可用,搞了一個正副輔佐的方式也是無奈,結果李嚴輕易就被諸葛亮壓制,而李嚴身後的劉璋舊部實力也大都瓦解了。
回覆列表
謝君邀答!
劉備託孤,並非要安排李嚴分管軍事,而是任命以諸葛亮為首輔大臣,為正職,李嚴為為其次輔大臣,為副職,也可劃分為第一,第二委託人,
歷史上皇帝臨終任命託孤大臣達數位,形成輔佐幼主班子,也是普遍存在的!
劉備去世後,李嚴從事職責是:維護穩定蜀漢內地政權,守備,治安,為諸葛北伐供應糧草~
估計劉備任李嚴為次輔,主要是出於平衡權利考慮:
一,李是益州地方勢力派代表,必須給與重視並參與權力分配,否則會引發造成蜀漢內訌爭鬥!
二,有牽制諸葛亮作用,以免造成諸葛一人專權,一家獨大局面,如此有利於維持劉禪帝位!
三,分工協作,各司其職!
是否準確,請與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