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我也想知道原因。
認識一個挺帥氣的小夥子,剛上初二。第一學期時積極上進,活潑開朗,每日笑容綻放。家境也不錯,父親開了個培訓機構,母親專職在家。期中考試,他由過去的班級落後考到了班級第七名,進步明顯,家長、老師都為他而高興。本想期末考試再看看怎樣。誰承想,石門疫情來襲,學校提前放假了,考試沒有進行。第二學期剛剛一個月,他要麼不來學校,要麼到校後就萎靡不振,一副病懨懨的樣子。在家表現的很煩躁,據說把家裡所有的玻璃用具打了個稀巴爛。父母帶他去就醫,醫生給的診斷是“躁鬱症”,具有雙相情感障礙。家長很著急,老師也很無奈,本來好好地在進步,不知什麼原因就成了這樣。
還知道一個小姑娘,也在初二。小學時天真可愛。父母為了培養孩子把她送進一個知名的私立初中去就讀。結果,她表現的非常封閉,不再和周邊人交流,甚至接受不了一點點意見,成績也不斷下滑。家長覺得是自己決策的錯誤,不該這麼小就讓孩子離開他們去住宿。所以,又想各種辦法,把孩子轉到了一所離家近的公立校去就讀。誰知,就在去的第一天下午,老師找孩子問了問過往的情況,孩子回到教室就用小刀在手腕上劃了三下,血流不止。可把老師和學校嚇壞了。這樣的孩子一旦在學校出了問題,老師和學校可承擔不起啊。於是,只好回家休養。孩子基本上就是把自己關在自己的屋子裡,即便吃飯,也是放到門口自己吃。我們都感到惋惜,原來那麼活潑的孩子,怎麼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類似的例子太多了,近在身邊的朋友,總有那麼幾個,孩子說不上學就不上學了,就是封閉在家,初中、高中都有。遠的如女兒班裡的同學,也是原本前三的男生,前十的女生也是如此,男生是休學了好長時間,才回歸,勉強上吧。成績再也回不到前三的位置。女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勉強跟著,父母也再不對成績有什麼要求,只要能正常跟著上就可以了。
我猜想這些孩子之所以出現抑鬱的表現,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是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對孩子的重視,準確說是高度的關注,深切的關愛和過度的溺愛。我是個70後,我們那時父母根本就顧不上管我們,因為他們一心為公,舍小家為大家。那是人們整體的思想狀態是奉獻於事業的。現在卻不同,個體的位置提升,人們更為重視家庭的生活,也更加重視子女的教育。為了孩子可以捨棄一切,生活的重心放到孩子身上的居多。所以,孩子享受著無微不至的關愛,自己對待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極弱,這就使他們極為脆弱,承受不了生活上哪怕非常微小的磕碰。就如同血友病患者,一個小小的傷口,就會血流不止,痛苦不堪。
二是學業上過重的壓力。不可否認,孩子們現在所承受的學業上的壓力高於我們那時數倍。我們那時雖然也是應試教育,考大學的壓力也很大,但似乎考不上的居多,考不上也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坦然接受,進入社會大學唄。現在,卻不一樣了。社會分層很嚴重,從幼兒園起,就有種種差別。若想在有名的教育環境下,就必須堅持不懈地好好學習。小升初、中考、高考哪一個都不輕鬆,學校裡也是周測、月考、階段檢測,一個接一個,哪一個都不能鬆氣。學習的硬體環境雖然好了,可學習的難度和要求卻更是提高了很多。學習好的孩子也很難輕鬆應對,學習落下的同學更是要接受各種煎熬。這些日積月累難免就在心理上加重了很多負擔。
三是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當今的孩子獲得資訊的渠道和方法比過去多了很多,孩子們關注的興趣點也較以往更多。對於手機、電腦等等智慧裝置的依賴也更加明顯。孩子們所面對的精神世界也比過往豐富了許多,這些周邊豐富的世界影響著他們的審美以及整個精神狀態。我可以說當下我們一些媒體所營造的世界也是脆弱的和多元的(實際應該用個貶義詞,但)。看樣學樣,有些孩子在模仿的過程中,也就更加敏感多愁。
當然,還有一些是因為家族的遺傳或家庭裡重大變故以及家庭氛圍的壓抑等等導致,這裡就不再展開敘述了。
以上,僅僅是我的感受和認識,不當之處,敬請大家批評指正。
是啊,我也想知道原因。
認識一個挺帥氣的小夥子,剛上初二。第一學期時積極上進,活潑開朗,每日笑容綻放。家境也不錯,父親開了個培訓機構,母親專職在家。期中考試,他由過去的班級落後考到了班級第七名,進步明顯,家長、老師都為他而高興。本想期末考試再看看怎樣。誰承想,石門疫情來襲,學校提前放假了,考試沒有進行。第二學期剛剛一個月,他要麼不來學校,要麼到校後就萎靡不振,一副病懨懨的樣子。在家表現的很煩躁,據說把家裡所有的玻璃用具打了個稀巴爛。父母帶他去就醫,醫生給的診斷是“躁鬱症”,具有雙相情感障礙。家長很著急,老師也很無奈,本來好好地在進步,不知什麼原因就成了這樣。
還知道一個小姑娘,也在初二。小學時天真可愛。父母為了培養孩子把她送進一個知名的私立初中去就讀。結果,她表現的非常封閉,不再和周邊人交流,甚至接受不了一點點意見,成績也不斷下滑。家長覺得是自己決策的錯誤,不該這麼小就讓孩子離開他們去住宿。所以,又想各種辦法,把孩子轉到了一所離家近的公立校去就讀。誰知,就在去的第一天下午,老師找孩子問了問過往的情況,孩子回到教室就用小刀在手腕上劃了三下,血流不止。可把老師和學校嚇壞了。這樣的孩子一旦在學校出了問題,老師和學校可承擔不起啊。於是,只好回家休養。孩子基本上就是把自己關在自己的屋子裡,即便吃飯,也是放到門口自己吃。我們都感到惋惜,原來那麼活潑的孩子,怎麼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類似的例子太多了,近在身邊的朋友,總有那麼幾個,孩子說不上學就不上學了,就是封閉在家,初中、高中都有。遠的如女兒班裡的同學,也是原本前三的男生,前十的女生也是如此,男生是休學了好長時間,才回歸,勉強上吧。成績再也回不到前三的位置。女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勉強跟著,父母也再不對成績有什麼要求,只要能正常跟著上就可以了。
我猜想這些孩子之所以出現抑鬱的表現,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是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對孩子的重視,準確說是高度的關注,深切的關愛和過度的溺愛。我是個70後,我們那時父母根本就顧不上管我們,因為他們一心為公,舍小家為大家。那是人們整體的思想狀態是奉獻於事業的。現在卻不同,個體的位置提升,人們更為重視家庭的生活,也更加重視子女的教育。為了孩子可以捨棄一切,生活的重心放到孩子身上的居多。所以,孩子享受著無微不至的關愛,自己對待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極弱,這就使他們極為脆弱,承受不了生活上哪怕非常微小的磕碰。就如同血友病患者,一個小小的傷口,就會血流不止,痛苦不堪。
二是學業上過重的壓力。不可否認,孩子們現在所承受的學業上的壓力高於我們那時數倍。我們那時雖然也是應試教育,考大學的壓力也很大,但似乎考不上的居多,考不上也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坦然接受,進入社會大學唄。現在,卻不一樣了。社會分層很嚴重,從幼兒園起,就有種種差別。若想在有名的教育環境下,就必須堅持不懈地好好學習。小升初、中考、高考哪一個都不輕鬆,學校裡也是周測、月考、階段檢測,一個接一個,哪一個都不能鬆氣。學習的硬體環境雖然好了,可學習的難度和要求卻更是提高了很多。學習好的孩子也很難輕鬆應對,學習落下的同學更是要接受各種煎熬。這些日積月累難免就在心理上加重了很多負擔。
三是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當今的孩子獲得資訊的渠道和方法比過去多了很多,孩子們關注的興趣點也較以往更多。對於手機、電腦等等智慧裝置的依賴也更加明顯。孩子們所面對的精神世界也比過往豐富了許多,這些周邊豐富的世界影響著他們的審美以及整個精神狀態。我可以說當下我們一些媒體所營造的世界也是脆弱的和多元的(實際應該用個貶義詞,但)。看樣學樣,有些孩子在模仿的過程中,也就更加敏感多愁。
當然,還有一些是因為家族的遺傳或家庭裡重大變故以及家庭氛圍的壓抑等等導致,這裡就不再展開敘述了。
以上,僅僅是我的感受和認識,不當之處,敬請大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