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七追風
-
2 # 恆實說
在南美洲西部的秘魯。 有一片廣闊平坦的納斯卡荒原。這塊荒原在1939年前,不被世界所知道。靜靜地在秘魯大地上沉睡著。曾有位飛行員說過納期卡有神秘地畫,但是人們並沒有重視起來。直到1939年6月22日,恰逢南半球的冬至。紐約長島大學的保羅博士,乘坐飛機科考古代秘魯引水系統。低頭挽褲腳時,一個有趣的現象吸引了他的目光,此刻在荒原中,落日的霞光幾乎正落在地上一幅巨畫中長線的最末端。放眼望去,地上各種動物:飛鳥、猴子、蜘蛛、鯨魚......頓時展現在他不可思議的眼中。
自從納斯卡荒原隱藏著遠古遺蹟的訊息在全世界公佈後,各地的考古專家紛紛來到了這塊神秘的國度,來探尋這些神秘圖案的真正原因。經過考古學家們發現,在整座荒原之中,這些地畫始建於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后500年之間,
一隻46米長的細腰蜘蛛,一隻大約300米的蜂鳥,一隻108米的捲尾猴,一隻188米的蜥蜴,一隻122米的兀鷲,一個巨大的蠟燭臺在俯視著大地。(摘自百度百科)地畫發現了、圖案的種類也知道了、面積大少也知道了.....但是它們是誰造的?又是出於什麼目的造的?社會各界眾說紛紜,直至現在,納斯卡線條(地畫)還仍是個謎。
流傳至現在,主要有幾種說法。但是個人認為這些說法都太牽強。不知友友們是否認同這些說法呢?
一、族徽說。納斯卡之所以被稱做納斯卡荒原,一直就是一個缺水少雨的地方。古納斯卡人為了避免衝突,更公平的分配水源,而在地上刻畫出各自的族徽,以標明各自家族的地域。正方證據:在這些地畫的下面,分佈著大量的水渠。反方也有證據:鯨魚,生活在大海深處。而在遠離海洋的納斯卡,古人類又是從哪裡獲知這種生物詳細樣子的。
還有一隻蜘蛛,按圖的形狀分析出它的全名叫做Ricinulei。而這種蜘蛛是生活在亞馬遜雨林深處的一種蜘蛛。而蜘蛛右腿的生殖器官也標畫的非常詳細。這讓人不得不懷疑這是各族族徽的說法是否成立。
二、祭祀說。正方持這種理論的觀點是:納斯卡地畫有一個特點,就是一幅畫都是一個線條畫成的,成封閉形、環形的線條,如果是制畫的人是透過走來繪畫的,那麼為什麼人們要沿著一條封閉、環形的路走呢?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祭祀。人們透過沿著一條封閉、環形的道路迴圈走著。“走得多了自然也就有了路”。而反方則也拿蜘蛛來反問:祭祀用得著這麼詳準地連生殖器官也要走出來嗎?
三、造井說。正方持這種理論的觀點是:納斯卡是一個少雨缺水的地方,人們為了蒐集水源,建了很多井。這些地畫也就是方便蒐集雨水或是指點各個家族,井在何處的標記。而反方則問了:你家的井要這麼淺的水槽來蒐集雨水嗎?你家的族人會飛到天上看路標嗎?
四、塗鴉說。正方持這種理論的觀點是:沒啥意義,大家想多了。這只是當地各部族土著人無所事事時,散步遛食時走的路而已。反方則問了:那個100米的猴子,你倒是遛個食,走給我看看!
五、天文說。正方持這種理論的觀點是:每當夏至和冬至時,太陽的餘輝正好落在某個圖案特定的地方。而反方則說了一句話:那刻這麼多圖案,是不是讓太陽有更多選擇的呢?
六、外星人說。正方持這種理論的觀點是:地畫基實是外星人畫的。各種圖案是各個星球的外星人的星徽。那些線條是外星人艦隻的跑道和指航燈。反方更不屑一顧地說了:你以為地球是公共廁所,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再說了,航天器是不需要什麼跑道的,你那麼彎彎的跑道,是準備吃豆豆嗎?
如果你還知道或發現了納斯卡地畫的秘密,那就寫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探尋的喜悅吧!世界之謎“納斯卡地畫”等待待著你的答案!
-
3 # 資料完善度低
未解之謎多得很,怎麼評價?能評價就不是未解之謎了.有些謎年代久遠,根本就無解,也不用往"神"或"外星"文明身上扯.如果"神"真的成在,作為肉體凡胎的人類又如何能解?如果外星文明真的存在,但此時此刻也沒了外星人,也是無解.又何苦去苦思苦想地去鑽牛角尖.到不如多用點心思去思考人類現實存在的威脅和困難.
-
4 # 科學有故事
先說結論:納斯卡線條是由納斯卡人繪製的,只要有一些基本的工具和數學常識,繪製納斯卡線條並不是難事。謠言從何而起
納斯卡沙漠在秘魯南部的納斯卡鎮和帕爾帕市之間,高度乾燥,延伸的距離超過 80 公里,面積約為 450 平方公里,如果你沿著這個區域步行一圈的話,需要一天一夜的時間。
1939 年,美國考古學家保羅·柯索乘飛機沿著納斯卡沙漠飛行時,偶然發現了地面上分佈著很多巨大的圖形,只有在高空俯瞰時,才能看到,於是這些圖形就被稱為納斯卡線條。
經過勘查,人們發現了數以百計的圖形,它們的特點是都是由非常簡單的線條組成,但這些線條經過複雜的排列構成了魚類、藻類、兀鷲、蜘蛛、花朵、鷺鳥、手、樹木、蜂鳥、猴子、蜥蜴等等生物形狀,有些影象描繪的是大自然裡的事物,有些則是人們想象出來的物體,也有單純的螺旋形狀。這張圖片是一幅非常有名的納斯卡線條圖。可以看得出這應該是一隻蜂鳥的形象。
關於納斯卡線條的傳言有很多比如
德國學者瑪利亞·萊茵認為,這些直線與螺旋線條代表著星球的運動,而繪製出的動物則代表著星座。她還指出,古納斯卡人畫下這些線條是為了讓天上的神看到,祈求神明指引人們的耕種。考古學家喬斯依·蘭琪奧則覺得納斯卡線條是地圖,標出的是一些進入重要場所的通道。他認為古人沒有紙張來記錄資訊,只好透過地面來做記錄。這些說法大多都只是推測,也不能算是離經叛道。但有一位仁兄的觀點就顯得非常的大膽和驚世駭俗。在金字塔的那章裡我也提到過他和他的這本書。他就是馮·丹尼肯。
馮·丹尼肯上世紀 70 年代出版了一本叫作《眾神之車》的書,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所謂證據來證明外星人來過地球,上帝就是外星人。其中的一大證據,就是古埃及人根本沒有能力建造大金字塔,而另一大證據就是納斯卡線條了。
馮·丹尼肯是這麼說的:
納斯卡線條之所以能夠被描繪出來,是因為外星人直接從太空飛船裡下達了命令,教授了方法。
他還表示:
考古學者們也承認在 12、13 世紀印加文明崛起之前存在的民族並不會擁有完美的測繪工藝,所以這些工藝是外星人教的啊,他還諷刺考古學家們是榆木腦袋,缺乏想象力。
馮·丹尼肯在他的書中,是這樣描述的:
人們的頭頂盤旋著飛碟,上面的外星人指揮,下面的土著人幹活,更誇張的是,外星人傳達指令用的是納斯卡人的土著語。馮·丹尼肯認為巨大的圖形是外星人對人類發出的訊號,而比較長比較寬的線條則是外星人的飛船登陸過的證據,他稱為“著陸帶”。
總是大大低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的馮·丹尼下面我要介紹的又是我們的老朋友,《無神論者期刊》的高階調查員兼“調查檔案”的專欄作家尼克爾博士,早在 1983 年的期刊上,他就對馮·丹尼的一系列說法進行了嚴厲的批駁[2]。
尼克爾博士認為:
從馮·丹尼肯的《眾神之車》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位老兄總是大大低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將他們出色的作品和成果統統歸結為“外星人的傑作”。
但是,為什麼外星人要描繪人類的圖案呢,比如猴子和蜘蛛,難道他們的文明裡也有猴子和蜘蛛嗎?
對於馮·丹尼肯提出的“著陸帶”的想法,一位有幽默感的數學家出來迴應了。德國出生的數學家瑪利亞·瑞切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保護納斯卡線條的遺蹟,她半開玩笑地說:
飛碟登陸要跑道嗎,跑道上可以有石頭嗎,地面是需要硬的還是軟的,恐怕外星人會被困住吧。
或許在馮·丹尼肯的想象裡,飛碟就是垂直起落的,至於飛碟有多大要怎麼飛行,這些具體問題他都沒有描述過。
馮·丹尼肯的各種描述如果是科幻小說那還可以接受,但作為認真的考古發現和理論那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事實上,科學界也並沒有人把他的話當真。不過他所謂的“外星人到訪地球教會了人們製作納斯卡線條”的猜想,其實並不是他自己最早提出的,最早把納斯卡線條和外星人聯絡起來的正是發現它們的保羅·柯索,我們之前提到過他了。
不過他的原話是開玩笑時說的。柯索是這麼說的:
第一次從空中看到納斯卡線條,我覺得它們很像是外星人史前在地球登陸的場所,它們的細線就像當年發現的火星運河那樣。
納斯卡線條到底是誰畫的呢既然這些誇張的說法都不可信,那麼納斯卡線條到底是誰畫的呢。
這些人是多久之前的古人呢?有些線條錯綜複雜,是不是製作工藝特別難呢?不會飛行的古人是怎麼把它們畫出來的呢?為《科學美華人》撰稿的科學作者歐文·傑魯斯經過考據後認為[1]:
絕大多數的納斯卡線條是在公元前 200 年到公元后 600 年期間製作出來的,當時這片區域里居住的正是納斯卡人。最早的線條是用堆石頭的方式建造的,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500 年。
根據未完成的遺址,有考古學家推測出比較成熟的技藝是這樣的:
首先,用大石頭來標示圖形,並移除掉深色石塊的表層來界定邊界接著,移除掉圖形內部的石頭最後,颳去地表的褐色岩層,露出下面的淺色土壤,納斯卡線條的地質印痕就是這樣產生的。
至於螺旋形的圖案,大致是這樣的:
首先,在圓心的木杆上,纏繞一根繩子,繩子另一端綁上一根棍子,用這個方式來設計圓形的圖案接著,繩子逐漸向外伸展,設計出越來越大的螺旋形圖案最後,清除每一圈螺旋邊緣的石塊,露出顏色較淺的地面,使螺旋圖案更加明顯
其他猜想
除了外星人的猜想,還有其他一些很具有想象力的猜想,讓我們看看來自國際探索者協會的吉姆·伍德曼 1977 年提出的另一種說法。他和他的同事認為:
古代的納斯卡人建造了用來進行儀式化飛行的熱氣球,登上熱氣球他們就可以欣賞納斯卡平原上非凡的地面上的影象。
他採用了納斯卡人當時掌握的製作工藝,用布料、繩子和蘆葦,在英國氣球專家諾特的指導下,真的造出了一個熱氣球。這沒啥了不起的。誇張的是,接著他和諾特就冒著生命危險,登上了這個熱氣球,在將近 100 米的空中飛行穿越過納斯卡平原。可別小看 100 米啊,這差不多是 30 層樓的高度啊。如果摔下來,必死無疑的。
果然,他們的氣球迅速下降,他們並沒有放棄,而是丟擲了氣球裡的很多東西,希望減少重量,氣球能繼續飛,最後在 30 米的地方他們離開了氣球,因為有工作人員協助,沒有出人命。這兩個人一離開,氣球蹭蹭蹭就飛到了空中,肉眼都看不到了,不過最後還是落到了地面上。這倆的膽子可真夠大的。
以上,我們介紹了納斯卡線條的大致情況和圍繞它的有關外星人的傳說。
說實話,製作這些線條並不是非常複雜的技藝,如果沒有人刻意過度解讀,也沒有廣大神秘主義愛好者的熱心傳播,這個傳說並不會流傳的這麼廣。希望大家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遇到聳人聽聞的新聞,我們不要急著轉發,而是再看看事情的進展,多聽聽真正的專家是怎麼說的,不要讓自己成為了謠言傳播者。
我們的生活中有兩類人,
一類人無比崇拜古人的智慧,凡是從上古時代流傳下來的典籍都會奉為至寶,總是喜歡把“古人的智慧現代人不懂”這句話放在嘴邊。在他們的眼中,越古老的書籍越神奇。而另一類人恰恰相反,就是特別不相信古人有什麼智慧,不相信他們能造出金字塔、能畫出納斯卡線條,甚至在現代人看來是最基本的一些工藝,他們也不信古人能掌握。崇古和輕古這兩種想法其實都沒有科學精神,我們應該用一種平視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和古代的典籍。我始終相信,現代人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一步一個腳印,堅實地朝前發展。
本節參考資料:
[1]https://www.livescience.com/22370-nazca-lines.html
[2]https://www.csicop.org/si/show/nazca_drawings_revisited
動手創造納斯卡線條馮·丹尼肯除了善於鼓吹各種外星人的邪說,還是個不折不扣的陰謀論者。《無神論者期刊》的丹尼爾博士對他可以說是嗤之以鼻。
馮·丹尼肯承認在納斯卡人的陶器上也發現了納斯卡線條的圖案,但他迴應:
把幾何排列的線條完全歸為納斯卡文化,是把問題過於簡單化了。
丹尼爾博士稱他為胡攪蠻纏。納斯卡線條和納斯卡人的藝術品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這完全可以證明納斯卡線條是納斯卡人制作的。
除了圖形上的巧合,丹尼爾博士還給出了一些更為有力的證據:
根據對納斯卡線條地區碳-14 的分析,木樁通常代表著一些較長直線的終止,這裡的物質經檢測可以追溯到公元 525 年,誤差在正負 80 年間。而納斯卡人和納斯卡文化在這一區域的興起時間是公元前 200 年到公元后 600 年。納斯卡人的墳墓和定居點的廢墟就在納斯卡線條附近。
如果誰在什麼時候製作了納斯卡線條的問題已經得到了解答,那麼還剩下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更值得關注,那就是納斯卡人為什麼要製作納斯卡線條呢。
關於這個問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蓋棺定論,存在著幾種假說。
一個說法是製作納斯卡線條是為了向印第安眾神祈福。還有一個說法是這些線條形成了一個天文曆法,它們是一幅星圖。威廉·伊思貝爾在《科學美華人》上撰文寫道:
就像瑞奇多年來指出的那樣,一些納斯卡線條標誌著太陽在夏至和冬至的位置,還有一些線條似乎也有著曆法上的含義。
霍金斯進行的對線條方向的計算機分析表明,
雖然還沒有辦法證實大多數線條具有天文學上的含義,但它們指向夏至和冬至太陽方向的機率是隨機機率的兩倍。
伊思貝爾認為:
線條的產生也可能是因為族群裡安排了一些人手來繪製公共的作品,就像我們今天的各種宣傳畫。
不過這只是一種猜測,沒有實證。
還有人有著不同的看法,藝術歷史學家艾倫·索耶認為:
大多數影象都是一根直線的連筆畫,這根線條不會自己與自己交叉,這有可能是宗教儀式的迷宮圖。
如果這個說法成立,當納斯卡人在這些線條上行走的時候,他們可能覺得自己獲得了這些線條代表著的宗教福祉。
索耶是對的,大多數線條裡的影象都是一根直線的連筆畫,但也有例外。不過連筆畫的技術可能與製作線條影象的方法有關。
英國電影製作人託尼·莫里森已經證實,透過使用一系列的測距杆,在幾十甚至幾百公里之內繪製直線都不是什麼難事。一根直線彎曲成圖形,只需要測距杆的定位就可以了。事實上,在一些線條的周圍,已經發現了測距杆曾經存在的證據,測距杆之間的間隔大約是 1.6 公里。
而對納斯卡人繪製納斯卡線條感興趣的人還不止索耶,在這方面下功夫最多的可能就是我們上節提到過的嘲諷外星人學說的德國出生的數學家瑪利亞·瑞切了。她認為:
納斯卡的工藝師們先是在比較小的 2 米見方的土地上試著畫一下,這些繪畫的痕跡仍然可以在很多大型的納斯卡線條的周圍發現。如果在方框裡繪畫成功了,工藝師們就會把它拆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然後去更大的土地上作畫。
瑞切表示:
可以建立一個又一個的樁子。兩根樁子之間拉一根繩子,就可以形成一根直線了。在樁子上綁上繩子,以樁子為圓心移動,就可以形成圓形圖案了,這也不算難事。而在一些區域建樁子,然後把樁子上的繩子連線起來,就可以形成更復雜的曲線了。
作為證據,瑞切表示在納斯卡線條的某些點上找到過可能是豎樁子時留下的洞。
不過瑞切沒有說明怎樣豎立這些樁子的細節,而這才是關鍵。因為這些樁子,按她所說,既能劃出直線又能成為圓心。在她出版的一本名為《沙漠上的謎題》(Mystery on the Desert)的書中,她寫道“
古代秘魯人肯定有著一些被我們忽視掉的工具和裝置,只要運用了這些東西,加上一些古代的知識,就可以繪製出納斯卡線條了,這些知識之所以沒有被後人發現,是因為面對征服者,他們選擇了隱瞞,這是屬於他們的寶藏,所以他們不願意上交。
無論如何,比起外星人建造了納斯卡線條的胡說,至少瑞切的說法還是有一定科學性的。
前面提到的為《科學美華人》撰文的伊思貝爾是這麼評價的:
瑞切在研究古代納斯卡人的建造工藝上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儘管還有許多研究需要做,但我們對於史前的工程技術的瞭解又多了一分。
伊思貝爾自己則認為:
納斯卡人有著豐富的編織經驗,他們由此發展出了一種網格系統,也就是一大幅影象拆分成一幅幅小的,然後分工作業。
不過他自己也提不出能佐證自己想法的證據。這個想法最多隻能算是一個“假說”吧。其他的假說還有橫向測量技術和三角測量繪製點技術,尼克爾博士認為這兩項技術都需要對角度的精準測量,而古代納斯卡人並不具備這樣的技藝。
你可能還記得在尼斯湖水怪的那集裡,尼克爾博士自己製作了一個水怪模型,他用硬板紙弄出了頭的形狀,裝在礦泉水瓶子上,弄成頭和脖子連線的樣子,這個簡易模型只要 10 分鐘就能完成。
這次,尼克爾博士又故技重施,他要繪製一幅 130 多米長的禿鷹。
參加這個專案的還有尼克爾博士的父親、三個表兄弟和一個侄子,一行共六人。他們選擇的方法並不難,建立一條中心線,透過繪製座標來定點陣圖紙上的點。也就是說,在小圖紙上,他們將沿著中心線,從一端到另一端,確立各個點上間隔的距離。然後把數值等比例放大,用來確定實際繪製時間隔的距離。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當然要複雜很多。為了在地面上進行測量,尼克爾博士一行人準備了繩子,關鍵部位的繩子會被塗上油漆並打結。實驗地點選擇在了肯塔基州的一個垃圾填埋區。這片區域是尼克爾博士一位朋友的物產,這位朋友還負責籌備完成後的航空攝影任務。要說明一點,有些遺憾的是,他們無法像納斯卡人那樣透過清理礫石來露出淺色的土壤,從而標記線條。他們最終確定的方案是用白色石灰做標記。
1982 年 8 月 7 日是實驗正式進行的日子。六人在現場聚集,開始劃出中心線。9 個小時,期間吃了一頓飯,喝了大量的冰水,繪製了 165 個點,點和點之間用繩子連線起來。你以為這就完成了?哪有那麼簡單!
第二天就下起了大雨,還持續了好幾天,雖然已經完成的部分沒有受到影響,但大水坑還是把專案週期延長了一週。好在差不多十多天後,專案終於完成了。飛行員梅斯帶上尼克爾博士在上空觀賞自己的勞動成果,並拍下了這幅珍貴的照片。
尼克爾博士對自己的作品還是十分滿意的。事實上,這確實是一幅精彩的納斯卡線條。尼克爾博士表示,自己的方法行得通,他確信如果有更多實操的機會,可以製作出更加對稱的圖形。他也表示,這證明,只要有一些基本的工具和數學常識,繪製納斯卡線條並不是難事。
以上,我們看到了尼克爾博士不但有理有據地反駁偽科學的觀點,更是自己親力親為設計實驗、完成實驗。雖然生活中我們不可能都有條件用做實驗的方式來鑑別真偽,但遇到一些值得懷疑的觀點,我們至少可以去了解這個觀點有沒有實驗的支撐,而這個實驗的設計是否科學。學會理性判別資訊的真偽,而不是被自己的直覺或情感牽著鼻子走,確實是大家都可以學會的。
納斯卡線條到底是不是外星人的傑作,我相信你應該有了自己的判斷。
-
5 # 軍機處留級生
從上面看納斯卡線,很難想象印加人在沒有指引的情況下創造了它們。許多人認為是外星人的傑作,但是到現在仍然是個謎。我相信是模擬和人類的創造力創造了這一切。
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140多種新的被稱為納斯卡線的地理標誌:一組神秘的古老巨型圖形,它們很久以前就被蝕刻在秘魯南部的沙漠地帶。考古學家報告說,自2004年以來進行的長期研究工作已經發現了143個以前未知的納斯卡地理標誌——其中一個人類無法發現的雕刻圖形被人工智慧發現。總之,新識別的地理標誌符號被認為是在至少公元前100年到公元前300年之間建立的。雖然這些由古代納斯卡文化繪製的大型圖案的目的仍有爭議,但我們至少知道它們是如何構建的。
納斯卡線條包含2700多種蝕刻在沙子上的植物和動物的幾何形狀、線條和影象。
對特定動物的識別依賴於一般印象。
專家們將鳥類形象的細節與真實鳥類的特徵進行了比較。
秘魯沙漠中神秘的蝕刻畫被證明是外國鳥類。他們對印加人意味著什麼?
延伸的納斯卡線長期以來一直籠罩在神秘之中。巨大的地理符號數以千計,描繪了從動物和植物到看似神秘的野獸和幾何圖案的一切。現在,研究人員發現秘魯的一些大型作品描繪了非本土鳥類。沒有人知道納斯卡線條是為什麼製作的,現在說雕刻它們的印加人為什麼會對非本土鳥類感興趣還為時過早。
著名的秘魯納斯卡線橫跨納斯卡平原,就像古代宇航員留下的巨大地圖或藍圖。秘魯與印加文明。
納斯卡線是橫跨秘魯崎嶇沙漠的神秘地理標誌,至今仍是一個工程圖。沒有人能證明是誰建造了它們,它們的功能是什麼。也許是一個外星人的登陸地帶,一個古代納斯卡文明創造的——把公元前200年到公元600年之間的分界線建立起來,用於可能與天文學有關的儀式,以確認組成人口的阿尤斯或宗族,並透過儀式確定他們由互惠和再分配所支撐的經濟功能,或者一張地下水供應地圖。
納斯卡線條位於納斯卡沙漠,這是一個位於潘帕(秘魯南部一大片平坦地區)的納斯卡鎮和帕爾帕鎮之間的乾旱高原。秘魯海岸荒涼的平原有400公里,包括聖何塞、索科斯、埃爾英尼奧和納斯卡省的其他地方。利馬以南,面積約450平方公里,是沙漠和安第斯山脈的斜坡。它們覆蓋了將近400平方英里的沙漠。蝕刻在沙漠潘帕沙表面的大約300個由直線構成的圖形,從空中最清晰可見的幾何形狀。
納斯卡平原幾乎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有能力保留上面的標記,這是由於氣候(地球上最乾燥的地方之一,每年只有20分鐘的降雨量)和平坦多石的地面的結合,這使得地面風的影響最小化。沒有灰塵或沙子覆蓋平原,幾乎沒有雨水或風侵蝕平原,這裡畫的線往往保持不變。這些因素,再加上沙漠地殼下淺色底土的存在,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寫字板,非常適合想留下永久印記的藝術家。
覆蓋沙漠表面的鵝卵石含有氧化鐵。幾個世紀的暴露給了他們一種黑色的銅綠。當礫石被清除後,它們與下面的顏色形成對比。透過這種方式,線條被畫成淺顏色的皺紋,即使在某些情況下它們變成了印刷品。在其他情況下,確定線條和圖畫的石頭形成不同大小的小側峰。有些畫,尤其是早期的畫,是透過除去輪廓上的石頭和礫石而繪製的,這樣這些圖形就顯得非常突出。線條和圖畫的集中和並列無疑需要大量的長期勞動,設計的風格連續性就證明了這一點,這顯然對應於文化變遷的不同階段。
似乎有各種各樣的設計,包括動物、花卉和植物、物體的圖形,以及用明確的線條製成的巨大比例的擬人化圖形。這方面的一個例子是畫了一個有兩隻手的奇怪生物,一隻正常,另一隻只有四個手指。還展示了人造物品的圖紙,如紗線、織布機和“圖普斯”(裝飾釦)。所有這些圖形都有定義明確的入口,這些入口可以用作路徑,或者允許人們沿著圖形的形狀排列在一起。擬人化的人物相對較少,並且位於斜坡上。最著名的是20世紀60年代瑪利亞·賴歇發現的32米長的宇航員。
這些線路長達數公里,縱橫交錯,遍佈潘帕斯草原的各個方向。許多線條形成幾何圖形:角度、三角形、束、螺旋、矩形、波浪線、同心圓。
網格和線
螺旋
梯形
猴子
狗
翅膀
蜂鳥
禿鷲
鯨
蜘蛛
花
據稱這些線條是透過去除覆蓋在沙漠表面的氧化鐵塗層鵝卵石而製成的。當礫石被清除後,它們與下面的淺色形成對比。這樣,線條被畫成淺顏色的皺紋。在納斯卡線以南的潘帕,考古學家現在發現了線路建設者卡瓦奇丟失的城市。它建於近2000年前,500年後神秘廢棄。
發現納斯卡線
納斯卡航線是在20世紀20年代商業航空公司開始飛越秘魯沙漠時首次被發現的。乘客們報告稱看到了地面上的“原始著陸帶”。今天,人們有時乘坐熱氣球觀賞納斯卡線條的壯麗,他們的能量喚醒了他們靈魂中的某種東西。
保護納斯卡線
很難保持納斯卡線不受外界干預。和所有古代遺蹟一樣,如馬丘比丘,風雨天氣和人為破壞將對這些古老的線路造成損害。
近年來,納斯卡線逐漸遭到破壞,尋找印加前文物的盜墓者在地形上留下了數百個洞穴、垃圾和其他廢物。銅和黃金開採的繁榮——包括1997年在離一個有2000年曆史的兩英里長的梯形地幾英尺的地方建造的一座礦山——正在用卡車交通留下的痕跡破壞納斯卡線的部分地區。
在過去的十年裡,廣告商和政治運動在利馬以南250英里的這個地區的古老設計之間的岩石和沙子上刻下了巨大的資訊。
1998年,厄爾尼諾氣候模式造成的洪水和泥石流嚴重侵蝕了幾個數字。
隨著越來越多的當地居民用上電,公用事業公司正在工地周圍鋪設電纜。
有人認為納斯卡線是透過特定儀式行走的神聖道路。主線是給長者、天堂和山神的祭品,他們為自己的田地供水。
卡爾·芒克的密碼——古老的數字地理資訊系統-納斯卡線地面標記位於程式碼矩陣系統上。納斯卡線和考古攝影世界各地的古代遺址相對於吉薩大金字塔的位置非常精確地位於全球座標系中。這些地點的位置以其結構的幾何形狀給出。在這個系統中使用了一個非常古老的數字系統,我們稱之為Gematria。Gematrian數字見於古代神話和宗教,包括聖經。古代人,包括希臘人、埃及人、波斯人、巴比倫人和羅馬人,在度量衡系統中使用吉瑪特里亞數字。程式碼系統使用數學常數,如圓周率和弧度。該系統還使用仍在使用的慣例,如360度圓、60分鐘、60秒鐘、十進位制計數系統、12英寸英尺和5280英尺英里。
古代瑪雅人在非常精確的計時中使用吉瑪特里亞數字。
瑪利亞·賴歇是德國數學家和考古學家,以研究納斯卡線而聞名。她認為這些線是一個天文日曆,指示了重要恆星和行星事件(如太陽二至點)的上升方向。像蜘蛛和猴子這樣的編隊可以顯示獵戶座和熊座這樣的星座。所有天文學理論的問題是對時代的未知。恆星的方向在幾個世紀內會發生變化,這可以用馬的進動。
Reiche領導了一場堅定的努力來質疑外星訪客的理論。她認為納斯卡印第安人在公元前300年到公元800年之間建造了這條線。為了支援這種可能性,一些科學家提出了巧妙的想法,從理論上講如何從地面設計地形學。然而,更重要的證據是試圖將這些線條與納粹文化明確聯絡起來。在這裡,這兩個關鍵證據都沒有經過仔細審查。
第一個證據是一系列放射性碳年代,基於納斯卡人留在前線的陶瓷和木材遺蹟。據稱,這證明納茲坎人建造了這條線路。相反,這些材料的年代僅告訴我們納斯卡人生活在納斯卡線地區。由於這些線條本身不能被放射性碳測定年代,所以當納茲坎文化出現時,它們仍然有可能已經存在。第二個證據是納斯卡地理標誌與納斯卡陶器上的某些特徵相似。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為它潛在地提供了證據,證明納粹不是設計了這些影象,就是至少從空中觀看了它們。瑪利亞·賴歇於1998年去世,享年95歲。她被埋在她深愛的乾旱山谷裡。
傑拉爾德·霍金斯教授他的團隊去納斯卡證明了瑪利亞·賴歇的天文理論,但沒有成功。1968年,國家地理學會的一項研究確定,雖然納斯卡線條中的一些確實指向了兩千年前太陽、月亮和某些恆星的位置,但這僅僅是偶然的。1973年,傑拉爾德·霍金斯博士用一個計算機程式研究了186條線,發現只有20%的線有天文方位——這也僅僅是偶然的。
Simone Waisbard聲稱納斯卡的繪畫是一個巨大的天文日曆。此外,納斯卡線系統被用來測量降水值。數字,尤其是海鳥,與納斯卡文化的氣象預言系統有關。她對梯形結構的想法:祭祀前的神聖動物的地方,或與不同氏族的過濾畫廊、觀察站或儀式場所相關的田野主張。
Alan F. Alford得出的結論是納斯卡線是由提瓦那科文化的黑人奴隸制造的。一場革命後,黑人人口摧毀了一些人,這就是對誇張曲折形的解釋。後來,這些人去了北方,建立了查文和奧爾梅克文化。
羅伯特·巴斯特將線條連結到洪水故事在他的書中洪水的記憶。動物、植物和人形雕像一起躺在地上,作為大洪水的紀念地。
馬庫斯·賴德爾的 Dowsing理論說納斯卡數字是地下水流的標誌。梯形顯示了水流的寬闊,之字形顯示了它們的終點,線條顯示了朝向村莊的方向。他透過rod-dowsing(尋找地下水)和shamanstic飛行(概述數字)解釋了這些數字的性質。
納斯卡文化-卡瓦奇人
在納斯卡線以南的潘帕,考古學家現在發現了線路建設者卡瓦奇丟失的城市。它建於近2000年前,500年後神秘廢棄。卡瓦奇的新發現終於開始讓我們深入瞭解納斯卡人,揭開納斯卡線的神秘面紗。
一般來說,納斯卡文化被認為包括三個階段;早期、中期和晚期,以及經典納斯卡(大約公元250-750年)。納斯卡文化最著名和最有特色的特徵之一是多色陶器,它因其技術精湛和圖案的令人興奮的象徵而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這種陶器文化在欽察、皮斯科、伊卡、納斯卡和阿卡里山谷地區傳播。
早期,這些器皿顏色不多,但中後期納斯卡彩色畫是淺黃色或紅色,並被塗上三到八種顏色。最受歡迎的顏色選擇是紅色、黑色、白色、棕色、黃色、灰色和紫色,輪廓為黑色。碗和燒杯是常見的形式,但雙噴口和頭噴口罐也有發現。鳥、魚或水果通常被畫在陶器上,納斯卡的宗教或神話特徵也被用於其設計中。
卡瓦奇是納斯卡文化的主要儀式中心,從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前500年,它忽略了納斯卡的一些線條。義大利考古學家朱塞佩·奧雷菲奇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一直在挖掘這個遺址,每年都有一個團隊下來。該網站包含40多個土坯結構的土墩。
永久人口很少,但它顯然是一個朝聖中心,主要儀式活動的人口大量增加。這些事件可能涉及納斯卡線和納斯卡的巨大沙丘。對朝聖理論的支援來自卡瓦奇人口稀少的考古證據和納斯卡線條本身,這些線條展示了納斯卡地區不存在的虎鯨和猴子等生物。貿易或旅行可以解釋這些影象。由於氣候乾燥,這些發現非常豐富,甚至包括服裝等短暫的材料。搶劫是今天這個地方面臨的最大問題。
納斯卡人發展起來的古老編織技術,讓人們深入瞭解了線條可能是如何形成的,以及1500多年前它們可能被使用了什麼。
卡瓦奇的土坯金字塔
卡瓦奇,在秘魯,是納斯卡文化的主要儀式中心,從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前500年,它忽略了納斯卡的一些線條。義大利考古學家朱塞佩·奧雷菲奇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一直在挖掘這個遺址,每年都有一個團隊下來。該網站包含40多個土坯結構的土墩。隱安·西爾弗曼也對它進行了研究,他寫了一本關於卡瓦奇的書。
永久人口很少,但它顯然是一個朝聖中心,主要儀式活動的人口大量增加。這些事件可能涉及納斯卡線和納斯卡的巨大沙丘。對朝聖理論的支援來自卡瓦奇人口稀少的考古證據和納斯卡線條本身,這些線條展示了納斯卡地區不存在的虎鯨和猴子等生物。當然,貿易或旅行可以解釋這些影象。由於氣候乾燥,這些發現非常豐富,甚至包括服裝等短暫的材料。
-
6 # CM8489
納斯卡線很神秘也很神奇,在很多關於史前文明、外星文明的書中都有諸多的研究、分析及假想,總體觀點大致相同,認為圖案規模之宏大,技術之複雜絕非普通古代地球人所為,創造者應為外星文明或外星科技指導下的古人,其功用應與航空有關。但我不這麼認為,客觀而言,納斯卡線條無論是其工藝還是功用,在當代科技看來很原始,與一個可穿行宇宙的科技文明完全不匹配,就像我們不會再去使用石器一樣,所以不存在一個星際文明參與其中。既然不是外星人,那就只能是遠古地球人了,想必使用了一種暫不為我們所知或己失傳的技術操作而成,至於其功用則仍然需要我們繼續去探究。
-
7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地球上最神秘的人造符號之一——納斯卡線條可能不是來自遙遠星系的太空來客的傑作。關於古代傳說故事和石頭上記錄的外星人來訪的圖形可能有助於解釋納斯卡線條不可思議的幾何植物和動物的影象,納斯卡線條是一個秘魯沙漠中儲存完好的、大規模雕刻的地理符號,只能從上面看到它們的整體。但是現在,新的衛星影象可能揭示了這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遺址的真正目的:灌溉用水。
據信納斯卡線條與附近公元前500年到公元500年之間創造的一系列叫做普基奧斯的螺旋形孔洞聯絡起來。這些洞被用於灌溉,並被注入複雜的地下輸水管道系統,使納斯卡人“把沙漠變成了花園”。 對衛星影象的進一步評估表明,納斯卡人在該地區建立了一個複雜的定居點和運河系統,看起來當時比今天的乾旱沙漠更加肥沃。
納斯卡人為什麼創造他們的巨型設計,是為誰?這些影象可能是一種感謝上帝給他們帶來水的方式。 這些影象可能是占星現象的標記系統,冥想儀式的行走路徑,或者納斯卡人和來訪的外星人之間的藝術合作。 如果你只從一個方向來看它,從上面看它是一個巨大的雕刻,你會完全沉迷於試圖弄清楚這是怎麼可能的,但是如果你理解它與水源的關係,這似乎並不是不可能的。 如果有可能的話,這種可能性比外星人更令人興奮,納斯卡是一個比以前認為的要複雜得多的文明。
回覆列表
納斯卡線條位於秘魯南部的納斯卡荒原上,在這片巨大的荒原上,分佈著數以百計的巨大線條。
在地面上,這些線條僅僅是一些直線坑紋或者不規則坑紋,看不出任何特別的地方。但是一旦在高空俯瞰,就會發現這些線條組成了一個個巨大的圖形。
(比如巨大的捲尾猴)
(巨大的蜂鳥)
(一隻恐怖的大蜘蛛)
(一條大魚)
(一個“宇航員”)
看著是不是很刺激?根據對這些線條上鑲嵌的陶器碎片分析,納斯卡線條已經存在2000多年了。
2000多年以前,古納斯卡人是怎麼畫出這些大線條的呢?
其實畫出線條的方法沒有什麼秘密,納斯卡平原上鋪著一層薄薄的火山岩和礫石,長期的太陽暴曬,讓它們發黑變暗。古納斯卡人想畫出線條,只需要颳去上面幾釐米的岩石層,就會露出下面的蒼白的泥土,形成線條。
納斯卡線條之所以能儲存這麼久,主要還是當地的氣候。因為納斯卡地區極其炎熱乾燥,全年幾乎不下雨,線條不會受到雨水的侵蝕。特殊的環境還造成這裡沒有強風,也減少了風蝕的可能性。
又因為位置偏僻,很少受到人類活動的干擾,這才儲存了下來。
那麼為什麼納斯卡線條這麼有名呢?關鍵就在於在生產力落後的時代,怎麼畫出這麼巨大的動物形象,不出現變形或者錯誤的。
眾所周知,沒有現代的飛行技術,我們也不能發現納斯卡線條的秘密。古納斯卡人是怎麼做到的?
其實早就有研究者發現,納斯卡巨畫事先要“打草稿”的,在一些大圖案的旁邊就發現了較小的圖形。古納斯卡人只不過是利用棍子和繩子,進行了等比例的擴大而已。
直線相對簡單一些,那複雜的圖形呢?
按照正常邏輯猜測,古納斯卡人制造這些線條,一定會有人進行規劃和指揮。所以他們只需要建立一個高一點的“指揮塔”就行了。
可以用石塊和泥土,也可以用樹木,甚至還有研究者按照古納斯卡人的方式製造了一個簡易的熱氣球。
個人覺得,最有可能的還是木製高臺,雖然納斯卡現在乾旱荒涼,但是數千年前既然有人居住,氣候環境還不至於這麼嚴峻,一定會有樹木生長的,集中一部分樹木建造一個高臺,還是可以的。
那古納斯卡人為什麼要製造這些巨大的線條呢?自己又看不到,難不成還輪流到高臺上欣賞?
按照現在研究者的說法,古納斯卡平原生活著很多家族,這些巨畫就是他們家族的標誌。不僅如此,因為古納斯卡人的用水主要是地下水,這些線條也標記出了地下水源的位置。
當然,像這樣巨大的工程,肯定離不開祭祀功能,從納斯卡線條上發現的破碎陶器就可以猜測,當時的人們一定是定期來舉行活動。甚至像有些研究者所說的,他們會沿著線條行走和祈禱。
所以說,納斯卡線條不算是奇蹟,只算是古蹟,是比較好理解和猜測的“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