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客矢解
-
2 # 旺旺微言
這個問題要結合當時世界局面來分析。有相當多歷史學家歸結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世界經濟危機的結果。誠然,面對當時嚴重經濟危機與民眾生活貧困導致政府信任危機,各國政府都尋找解困方式。
但為什麼戰爭策源地是德國日本呢?
這就要追蹤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局。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德國是戰敗國。德意志各民族歷史上就有狂妄自大性格問題。由於戰爭以及戰爭賠款導致德國經濟衰退民不聊生,德國民眾擺脫貧困支援希特勒法西斯政權。希特勒實行擴張侵略國策,先後同英法蘇聯開戰。而另一戰爭策源地日本是島國,地下地上資源有限,制約了經濟發展,擺脫不了經濟危機,為了得到廉價資源,軍國主義政權打著東亞一共榮旗號侵略中國北韓東南亞,掠奪這些國家資源。兩個戰爭策源地不僅在侵略戰爭中大量血腥掠奪所到之處資源,而且燒殺搶奪導致無數平民死亡。愛好和平的各華人民奮起反抗侵略。
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既是歷史必然也有當時各國現狀的偶然。
-
3 # 戰情解碼
雖然二戰波及的範圍很廣,但真正的禍根只有兩個,一個是德國,另一個是日本。德國和日本雖然遠隔萬里,但他們在二戰爆發前卻有著一點相似的國情:國家實力不弱,但國家發展卻受限於資源的匱乏。在這種國情之下,兩者均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但除此之外,德國和日本發動戰爭還有著其他的原因。
德國這不是和平,這是二十年的休戰——法國元帥福熙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巴黎和會在法國凡爾賽宮召開,雖然會議被標榜成了和平大會,但實際上卻成了列強們的分贓大會!德國作為戰敗國,被迫簽訂了極其不平等的《凡爾塞和約》,《和約》讓德國不僅失去了大面積的領土,還被迫將一半左右的煤炭等資源交給了英法。《凡爾塞和約》讓所有的德華人都憤怒了,仇恨的種子也深深埋在了德華人的心裡,這其中就包括正在養傷的希特勒。
▲巴黎和會
1929年,經濟危機開始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揹負鉅額賠償的德國更加糟糕。經濟危機給了希特勒一個絕佳的機會,他利用德國民眾迫切希望國家重新強盛的心裡,當上了國家元首,把控了德國。隨後大規模的擴軍計劃讓德國經濟迅猛增長,但這種經濟模式只能是飲鳩止渴,為求繼續發展只能將窮兵黷武繼續下去。
▲希特勒
隨著德國實力的增強,德國對《凡爾賽和約》的種種限制越發不滿,打破束縛已經成了絕大部分德華人的心聲,再加上德華人本就對英法心懷怨恨,那麼矛盾衝突也就成了必然。為了打破舊的國際體系,同時也為了報一戰之仇,實現大日耳曼“德國夢”,希特勒決定單挑英法!
日本日本從明治維新後,就制定了所謂的大陸經略政策,此後更是制定了極其露骨的侵略計劃——田中奏摺。在田中奏摺中,日本早已將東亞視作了自己的囊中之物,而蘇聯和美國也被日本人當成了潛在的敵人。日本在東南亞迅速擴張,這導致日本與英美等國的矛盾日益增加,日本開始以戰勝美國為目標大肆擴張軍備。
▲太平洋戰爭
隨著日本大肆吞併中國領土,美國在華的利益受到了越來越嚴重的侵犯,美國對日本的態度也越來越強硬。日美之間矛盾變得越來越不可調和,於是美國開始逐漸禁止向日本輸出戰略物資。歐戰爆發後,英美為了避免與日本產生軍事衝突,對日本在亞洲的所作所為一再讓步,甚至意圖犧牲中國的利益以爭取日本。但是英美的退讓,並沒有讓日本人滿足,尤其是東條英機上臺後,戰爭的陰雲越來越重。
▲東條英機
希特勒在歐洲節節勝利,日本也開始蠢蠢欲動。美國對日本石油禁運後,日本決定徹底與美國決裂,攻佔東南亞,實現稱霸世界的美夢!珍珠港事件後,一場波及全世界的大戰就此爆發!
德日與英美法之間本就存在著嚴重的矛盾,雙方的利益衝突遲早會爆發軍事衝突,這是二戰爆發的必然性。但是全球經濟危機的爆發卻大大促進了戰爭的爆發,這是其中的偶然性!
看更多軍事資訊,請關注歷史文齋!
-
4 # 94310417小云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生不是必然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德國的壓制打壓逼迫出來的,沒有合理深層度的規劃,留下了很多矛盾和禍根,,,再加上世界性的經濟大消條,民族情緒分化加劇,,,而英法二國當時的執政者推行妥靖政策,,,對德國希特勒政府嚴重維返凡爾賽條約不聞不問,和強勢收回了魯爾區無動於衷,進一步驗證了希特勒的規劃,加上德意日三國形成邪惡軸心國,德國干涉西班牙內戰,和呑並了周邊多個小國,,,英首相張伯倫一味退讓,法囯有化巨資建造了馬奇若防線,才進一步滋長了法西斯軍國主義的崛起,,,也與德蘇簽定互不侵掠條約出賣波蘭利益有關,,嚴管戰敗國是地區大國的歷史責任與擔當,,我們門口的小日本有長成了惡狼,,,如果五大常任理事國不強加干涉,,,也許再過二三十年,還會發生一模一樣的禍事,,,
-
5 # 風雨兼程170983658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協約國迫使德國簽訂了《凡爾賽條約》,根據協約國賠償委員會決定,德國共需賠償2260億馬克(約合113億英鎊)且以黃金支付,後減至1320億馬克。給德國經濟戴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鎖,巴黎和會也是一場分贓的會議,這次骯髒的會議也再次加劇了世界的動盪,為以後二次大戰的爆發埋下了定時炸彈。
《凡爾賽條約》嚴重損害了德國的利益,過分的壓榨和剝削,甚至德國險些被肢解,而戰後法國製造的魯爾危機,更加劇了德國民眾的憤怒,激發了德國納粹主義的滋生和壯大。 1929年爆發了全球性經濟危機,德國經濟更加困難,失業率急劇提高,民眾對政府十分不滿意。希特勒上臺之後,利用國內的民族情結,把國內所發生的一切問題和矛盾,都歸結於《凡爾賽條約》造成的,隨後走向了德國利益至上的軍國主義路線,發展壯大德國的軍事力量。英法美等國對希特勒採取了靖綏政策,只是抗議卻不實質阻止德國的擴張,最終德國吞併了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國。
而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加速軍事工業的發展,由於日本是個島國,國內資源極度匱乏,所以就頻頻的對外發動戰爭,掠奪他國的礦產資源和財富,用為己有。尤其是對中國的侵略,“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更是加大了對中國以及東南亞國家的侵略,由於日本的戰爭行為,也侵犯觸動了美國的利益,於是遭到世界各國的抵制,美國等國家禁止了對日本石油及軍用生產原料的供應,使日本經濟和戰備儲備受到限制和打擊,於是在1941年12月7日發生了偷襲珍珠港事件,把美國也捲入了戰爭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爆發。
二戰爆發之前所發生的一切,必然會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
6 # 扦插零命中
在1919-1933年這段時間人們嚮往未來,二戰爆發幾乎沒有人想,直到希特勒上臺。
其實墨索里尼上臺並沒有什麼影響,畢竟義大利那個實力,中華民國來打也綽綽有餘。
日本最多發起一場太平洋戰爭,但是並不足以波及整個世界。
-
7 # 古風93814281
謝邀,當然是必然的,二戰的爆發可以追溯到一戰,而一戰的爆發又可以追溯到1870年的普法戰爭和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建立。在德意志第二帝國成立之前,歐洲大陸的政治主要玩家是英法俄奧匈等帝國。德意志民族的覺醒,在普魯士天才首相卑斯麥的策劃下,透過三次戰爭把德意志這個地理名詞統一為一個現代強國,打破了歐洲大陸的政治格局。野心勃勃的第二任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志大才疏,把外交高手卑斯麥殫心竭慮建立的外交優勢完全變為劣勢,德意志帝國輕率地與當時歐洲最強三國英法俄全部為敵,終於到了薩拉熱窩事件,點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四年多的一戰把歐洲打了個稀巴爛,好不容易贏得的和平被凡爾賽條約撕了個粉碎。連法國的福熙元帥看到條約文字都不禁驚歎,這不是和平,這是二十年休戰!英法等戰勝國的貪婪和愚蠢完全羞辱了德意志民族的自尊,因此在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下,德意志民族輕易地被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煽動成立了法西斯政權。為了復仇和尊嚴,德國再次與世界為敵,二戰就開始了!
-
8 # 邵永靈
除了死,這世界沒有必然的事。
我知道那些主張二戰是必然的人,其論據無非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所導致的對外尋找市場的擴張衝動以及德華人強烈的復仇慾望。這兩個因素的確存在,但並不一定非要透過戰爭解決。
先說說德國復仇的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凡爾賽和約的確對德國極其苛刻,但毛病不完全在於苛刻。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都被分裂成兩個國家了,這難道不更苛刻嗎?問題的關鍵在於,德國並沒有被打服(德國投降發生在德國本土之外,協約國軍隊沒有進入德國),其他大國也缺少將凡爾賽和約貫徹到底的決心,意志和能力。事實上,凡爾賽和約根本沒有得到有效執行,到30年代,無論是賠款、軍備限制、萊茵非武裝區,凡爾賽和約早就名存實亡了,德國已經掙脫掉了戰敗的枷鎖。如果不是出現希特勒這個戰爭狂人,德國未必走進戰爭,更不需要走進戰爭。當然,如果西方國家在30年代對德國不採取綏靖政策而是堅決抵制,那麼,戰爭也可以避免。其實,二戰對德國來說,已不再是什麼復仇的衝動,而完全是基於侵略擴張的慾望。德國出個希特勒,就跟法國出個拿破崙一樣,都是偶然的。
再說說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的影響。上世紀30年代初爆發的經濟危機刺激各國高築貿易壁壘,建立封閉的經濟集團。但是,日本對外侵略的主要推手是陸軍,他們的擴張指向不是資源豐富的東南亞,而是貧窮落後人口眾多的中國,從經濟的角度看,對日本沒什麼幫助(對日本經濟有幫助的中國東北,早就在日本的實際控制之下了)。從另一方面說,二戰之所以是世界大戰,關鍵不在日本在德國,歐洲戰場才真正把世界一流大國都捲了進去。如果僅僅有個日本,戰爭只侷限於東亞太平洋,二戰就不是世界大戰。
每一場戰爭的爆發,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缺少任何一個,歷史就可能改寫。所以,對歷史要慎言必然性之類的話。我還是那個觀點,100年之內的事,都是偶然的。
-
9 # 惜花公子
二戰的爆發是必然的,在新航路開闢後,到歐洲國家都逐步的完成工業革命,開啟了瘋狂殖民全世界的時代,英、法在相繼戰勝荷蘭、葡萄牙等國後成為那個時代世界的霸主,並對全世界進行瘋狂的資源掠奪,尤其是英帝國,更是建立起覆蓋全球的殖民地,被稱為“日不落帝國。”而德國作為工業革命的後起之秀,在參與到對外擴張的時刻,卻常常遭受到英華人的排擠與阻撓。從而產生重大的分歧與矛盾。而後變得更加的愈演愈烈,到了無法調和的餘地。於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就因為彼此間的分贓不均。列強們進行了一場掰手腕,透過戰爭來解決問題。
然而,戰爭的巨大消耗讓交戰國雙方都損失慘重,在最關鍵的時刻,只有在堅持一下,也許德國就能夠實現夢想,獲得對世界的分割權。卻不知政府首腦卻突然的投降了,讓在前線計程車兵、人們都非常的匪夷所思。戰敗帶給德國的不是更好的和平與公正的地位,而是更加殘酷的掠奪與閹割。這使得德國從軍界、商界、部分的精英階層及廣大民眾都非常的仇恨。就像福熙說的那樣,這不是和平,只是二十年的休戰。
在不就爆發了震驚全世界的波及所有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對於德國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大量的失業,還要進行各類戰爭賠款。這時候,一位印象全世界政壇的風雲人物登上德國的政壇。他就是阿道夫希特勒,再透過對外遊說各國,給予減免賠款,並給予一定的資金貸款進行本國自救,同時保證願意成為對抗蘇維埃政權的橋頭堡等。不斷的進行戰備擴充與軍隊建設,為著恢復其往日日耳曼民族的輝煌而時刻準備。就這樣在短短的幾年間,讓德國起死回生。希特勒更是成為了人們心中最為可信的政府首腦。在這一切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驚天的大秘密,那就是對英法的復仇。
在世界另一端的日本,由於“黑船事件”及後來的“幕府運動”到“明治維新”。讓日本進行了一場徹底的改革,使其快速的從農業國變成了一個工業國家。再快速的發展讓日本看到了實現大陸計劃的希望。從黃河海戰到《馬關條約》、旅順口大屠殺及日俄戰爭到《田中奏摺》更加讓日本的吃相顯露無疑。在日俄戰爭看似日本勝利的耀武揚威的,而背後卻是欠下了英國一屁股的戰爭貸款。使其對英國懷恨在心,就像魯思·本尼迪克特《菊與刀》的描寫一樣,日本是一個充滿恥感文化的國家,不管你曾經對其多麼的好或多麼的差,結果都是一樣的只要你暴露出一點的弱小,他就會變成強盜對你進行肆無忌憚的搶劫與欺負,不管曾經你是否是他的恩人等等。歐洲的戰亂給予了其發揮的空間,讓其肆無忌憚的開始到處進行掠奪。讓戰火越演越烈,而後無數的人被捲入其中。如果說德國是戰爭的發起著,那麼日本就是那個火中澆油的人。使得世界各國的利益在很短的時間內交割在了一起,誰都不可獨善其身。
在德日與英法美中等國的矛盾是無法調和,然而歐洲的德國的節節勝利,激發了日本人的野性。而快速的佔領中國的東北讓瘋狂的日本看到了實現夢想的希望。使其雙方的矛盾到了臨界點,二戰是必然要爆發的。而經濟危機、日本成功佔領北韓半島及中國東北地區使其加快了二戰的爆發速度。
-
10 # 媽媽羅薩19
長文警告,先說結論,只要一戰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是歷史的必然。辯證歷史觀已經告訴我們,個體是無法改變歷史的車輪行駛路線的。也就是說,哪怕沒有戰爭狂人,也會有組織戰爭的人出現。
再說理由:
在歐洲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整個西歐的經濟和人口結構都遭到了嚴重打擊。德國作為主要參與國,其工業不僅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更是讓無數城市淪為了廢墟。而一戰結束後的凡爾賽條約(凡爾賽條約內容總結一下就是:1.割地賠款2.喪失所有殖民地3.去軍事化4.限制德國外交自由)更是讓德國經濟完全面臨破產的邊緣。在德意志第二帝國倒臺之後,在德國魏瑪小城成立的魏瑪共和國雖然勉強撐起了德國支離破碎的國家組織,但是在人類史上最大的大蕭條二十世紀大蕭條面前最終經濟徹底崩潰。
無數戰爭結束老兵等待救濟
據統計,在1931年,德國失業率高達百分之40,共有超過1000萬人失業,病死餓死的人民已經數不勝數,流浪街道乞討的百姓更是達到數十萬。在這種人民都根本混不下去的情況下,復仇主義和民族主義開始在人民中傳播開來。在這種情況下,帶有極強民族主義顏色的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納 粹黨上臺。納粹黨給人民作出的承諾是,“讓德國每一戶人家的餐桌上都有牛奶和麵包。”在上臺之後,德國確實奇蹟般獲得了經濟和就業率恢復的奇蹟。但是這些經濟奇蹟其實都是暫時的。德國經濟恢復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德國對外借取大量外貸,透過從國外獲得貸款來拆東牆補西牆。而當時美國也擔心德國經濟崩潰而影響本國貿易和經濟也鼓勵對德國進行經濟建設的支援。
此外,也因為第三帝國積極進行再武裝化,大量失業人口都重新獲得了就業機會:1.軍事化需要良好的基礎建設來快速調動部隊。於是,建築工人和材料公司重新獲得了就業和資金來源。2.軍事化需要大量工廠工人來製造武器就這樣工廠又重新工作了起來。3.軍事化本身最基礎的就是需要重建軍隊編制,那麼失業的一戰老兵則可以直接選擇重新參軍來找到工作。因此,透過國家重新軍事化的方法來推動國家工業發展和拉動經濟發展,據統計,1933年德國GDP為737億,但是在希特勒上臺後國家的生產總值甚至直接翻了一番達到了1264億帝國馬克。德國的經濟從表面上不僅是恢復了更是達到了猛增。
透過軍事化來推動降低失業率
但是,我們剛才說過了德國本身是沒什麼錢在一戰結束後。所有的錢都是從外國借來的,而借來的依然不是自己的。而且表面上推動了德國的就業率提高,但是如果國家不真的進行軍事行動的話,所有工廠製造的軍事武器也全部都是庫存積壓,部隊時間長了也只是吃空餉而德國被掩蓋的經濟危機也會重新爆發出來。也正因為如此,德國必須對內對外進行侵略來緩解經濟壓力:對內,從猶太人手上奪取大量財富和資本,將私有企業改組成國家經濟,直接政府幹預國民經濟來獲取額外公司收入。對外發動入侵來賴掉債務,更是直接從佔領區獲得了大量他國財富和資源。更不用說希特勒本人對於德國有很大的生產危機感,深信德國需要較多的“生存空間”(Lebensraum),以滿足本國容納不斷增加的人口,否則就是無法滿足德國當今人們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在糧食方面,他認為德國也不應該也沒有足夠的資本透過國外進口來滿足本國需求。因此德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不能避免的。
幾乎大半歐洲都在二戰供養德國的經濟
在遠東地區,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駕崩,皇太子裕仁天皇即位,開始了昭和年代。在裕仁的時期,日本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在這一時期的日本經濟因為列強全部都因為捲入世界大戰對各類商品產生了大量需求。日本長期的貿易逆差成了順差,大量資金流入日本,無數工廠高樓拔地而起。日本經濟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但是戰後又隨著經濟大蕭條的原因。
日本對外傾銷商品完全失去了買家而日本的經濟泡沫一破,經濟就打回了原形。而日本的社會不安也開始加劇,政黨政治日益進入衰落時期,而此時許多左翼傾向的皇道派下級軍官甚至開始組織政變刺殺政治高官,在那個十幾年,日本換了不少首相。而日本的“下克上”文化開始出現。而這些都是政治上的問題,最主要依然是經濟問題讓日本必須發動戰爭。日本雖然是亞洲當時唯一的列強但是依然只是一個後發國家,其工業和經濟模式和歐洲依然有相當大的距離。尤其是其資源缺乏更加造成了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一直比較落後。而當時的世界已經被列強瓜分,而日本根本沒有辦法加入市場。很多人認為日本是一個賭徒國家,一直在賭自己本國的國運,在甲 午海戰賭,在日俄戰爭賭,在一戰賭,一直到二戰賭輸地一乾二淨。但是究其原因其實是因為日本的經濟模式走歪了,日本的經濟模式在於,政府全家老小舉債採購重工業,如軍工品等行業,但是如果想發揮作用那麼又成了上面我們聊過的德國出現的問題,想要發揮軍工作用又必須擴大軍隊的規模。但是這樣又造成了國家的赤字出現,這樣的惡迴圈如果國家不進行他國進行侵略來緩解國內經濟壓力和階級矛盾那麼日本的社會問題就會反噬國家本身。而這才是軍國主義經濟體系的本質,簡單點說就是以戰養戰。
在日本短期無法結束戰爭後,日本必須轉入長期的消耗戰和承擔潛在的本土抵抗組織。那麼,日本最需要的就是轉化本土的資源來滿足前線需求和補給本國需求。但是,中國當時依然還是一個農業國,各類工業資源並沒有進行有效開發。因此,對於日本需要的戰略資源,鐵,橡膠,石油,煤,錳等大量資源無法從中 國戰場直接得到。這裡可以給大家打個比方,法國是一個發達的工業化國家,法國北部的煤礦已經相當發達可以直接進行有效率的大規模開採。而德國在佔領之後,可以直接用這些現有的機器立刻從法國獲得需要的資源。而日本可能還需要自己帶機械,人員來進行勘探開採,那麼成本再加上風險實在太高。唯一可以獲得的農業資源甚至還有被游擊隊提前割走的可能性。因此,如果日本希望維持自己的政治結構並繼續戰爭,它必須從最近的東南亞獲得戰爭必須的資源如石油橡膠等。但是,東南亞當時是1.被美國控制的菲律賓2.荷蘭屬印度尼西亞3.英屬馬來西亞等等是傳統歐美國家的殖民地,因此只要日本選擇了戰爭繼續那就必須將戰火從東亞燃到南亞。
總結:在歐洲還是亞洲戰爭都是無法避免,究其原因不是個人原因而是因為經濟問題。或許有的人會認為,如果法 西 斯不上臺,如果英法對德,對日強硬那麼德國日本的侵略就不會發生。但是,我們必須知道英法的綏靖政策可不是歷史的偶然。而是在一戰損失千萬人口經濟後人民作出的選擇。而也因為一戰的殘酷也決定了,英法不可能對德國的從輕處罰來避免德國的復仇主義。我們設想一下,如果德國一個不順應民族復仇主義,不透過一些強硬手段來恢復國家經濟的領導人,這樣的政客真的可以在那樣的環境,那樣的大環境下選上臺嘛?
回覆列表
是必然的。
嚴重的經濟危機是根本原因。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繁榮發的泡沫經濟從美國紐約開始蔓延,迅速擴充套件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規模大,破壞強,週期長。此時有許多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不過是相對的,各個國家即便使用相同解決方法,結果也大不相同。失敗的或是難以承受危機的國家開始透過更大規模的侵略來緩和本國的危機。日本就是其中之一。
當然如果只有一個國家發動對全世界的的侵略,那也不至於爆發世界大戰。想透過侵略解決國內危機的國家不止一個。因此就有了軸心國集團。勢不兩立的戰爭由此打響。
這場戰爭有兩個階段,軸心國集團對弱國的侵略和大國與弱國聯合共同擊敗軸心國集團。前一個階段,大國幾乎很少有支援弱國的行為,而且軸心國集團攻勢難以抵擋,被進攻國家損失慘重。戰爭一旦進行就不能停,一是要滿足鞏固已有成果的長期性,二來消滅可能反抗併成功的可能。如此規模將一步步擴大,各個國家的矛盾會放大直至生死相搏。
德國和蘇聯簽訂過互不侵犯條約,日本也和美國簽訂過,此時軸心國集團在表面上的合作雖不多,只是在他們行事的方法上有諸多相似之處。因此全世界尚未聯合起來。隨著戰爭進一步擴大,不管大國要不要參戰都會成為軸心國進攻的目標。他們需要以戰養戰和鞏固。
除了經濟危機,軸心國集團的幾個主要國家,都有強大的政治力量控制著整個國家的命運,他們有軍隊,有殘忍信仰,和扭曲的民族意識。納粹法西斯主義是特定時代的產物。
德國在一戰後被戰勝國戰勝國打壓,經濟崩潰,軍隊受限,國家的災難看起來都與主要戰勝國有關,而且本國的民主及共產主義黨派是使德國停戰的罪魁禍首,民族主義者對此恨之入骨,恰逢經濟危機給了他們趕走民主政黨的機會,他們也實行了有效的經濟措施贏得了廣大群眾的民心,國軍備戰有一定基礎時有機會一定會發動戰爭的。
日本,一個島國,沒有外來資源的支援,將陷入嚴重的危機,但是經濟危機的到來直接令日本出現了大動亂,軍國主義在明治維新以後就刻在了日本的民族意識裡,除了侵略日本沒有強國的可能,經濟危機只是加速了日本的侵略,而不是會不會的問題。
義大利是最先出現納粹主義的軸心國集團國家,這也證明了即便沒有經濟危機,執政的納粹分子也會為其恢復羅馬帝國疆域而向全世界開戰,有沒有實力另說。
同時其他國家在沒有被侵略之前,有不少國家也有納粹傾向,時間拖久一點,這場戰爭將更深刻。畢竟美國英國也曾有過這種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