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秦巴山寶
-
2 # 三農開拓者
從我個人認為和理解現在沒有真正的有機蔬菜。“有機”是一種概念,比如:有機肉,有機奶,有機家電等。我自己的家庭農場名字就叫“胡老大有機園”。但並不是說生產的是有機農產品,而是按照遵循有機方式去種植生產。主要是不用農藥和化肥,如果真正實際大規模生產不用這些是不現實的。小規模做個試驗什麼的還可以。因為有機標準門檻太高了就拿水,土壤,空氣這幾個方面就達不到要求。有機農業是一種能維護土壤、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的生產體系,遵從當地的生態節律、生物多樣性和自然迴圈,而不依賴會帶來不利影響的投入物質。其實通俗點講有機種植,就是三十年前的種植耕作模式就是有機農業。大家想想以現在的農業生產環境能生產出真正的有機農產品嗎?我的意思是不要過度的去炒作,迷戀有機農業,我們只要在平時種植生產中嚴格按照要求就行了。蔬菜的生長主要是根系和葉片的關係,只要保證根系營養的需求蔬菜都會正常的生長。溫室大棚是一種有效解決利用遵循有機種植方式生產的設施,因為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可以人為控制。比如溫度低了可以加蓋棚膜,缺水了開啟噴淋系統就可以了,省時還省力。溫室大棚種植蔬菜一定要做到預防為主,這和人的健康性質是一樣的。做到“防範於未然”,溫室大棚種植之前要做好土壤消毒,然後加蓋防蟲網及時吊掛粘蟲板,還可以燃燒一些生物製劑利用煙燻的辦法來預防病蟲害的發生。
-
3 # 軍哥曹領
減少傳播病害途徑。蔬菜病害的病菌從越冬、越夏或病株中心傳染到其他植株,都有一個或數個傳播途徑。在管理中阻斷這些途徑,可減輕病害的流行。以芹菜為例:菌核病、早疫病、斑枯病等病害均依靠水滴傳播,在栽培中防止水滴形成即可減輕病害的流行傳染;軟腐病、病毒病等主要依靠農事操作、接觸傳播,在田間管理時,儘量避免病、健株的交叉接觸,減少病害的大流行;病毒病主要依靠蚜蟲傳染,及時防治蚜蟲可減少傳染。採用十個小技巧可使棚菜獲高效
改用或採用一些小技巧,能改善棚內蔬菜的生長條件,提高產量和品質。採用以下幾個小技巧,可以明顯提高大棚蔬菜的產量和品質。
一、園土消毒:每平方米床土用3-5克多菌靈或溴化甲烷處理,以殺滅土壤中的病原菌,防止土傳病害的發生。
二、雙層覆蓋:在大棚內覆蓋地膜或增設小拱棚。覆蓋地膜可使土表土壤溫度提高2℃,增設小拱可使蔬菜生長環境的氣溫保持在15℃以上。
三、改進架膜方式:用鐵絲代替竹竿、竹片架膜,用塑膠繩代替竹竿為攀附物,能減少遮光度,提高光合效益。
四、改進灌水方式:採用滴灌或膜下暗灌的方式代替傳統的大水漫灌,可使棚內空氣的相對溼度降低10%以上。
五、選用無滴棚膜:此種植上不會凝聚水滴,適光率可達98%以上。如用一般棚膜,可在棚膜上塗滅滴靈或每日堅持清掃,以消除膜上水滴,增強光照。
六、撒草木灰:在大棚經常撒乾草木灰,可抑制猝倒病、立枯病等病害的發生,促使蔬菜健壯生長。
七、增施二氧化碳。在棚內燃燒沼氣,既提高了棚溫,又增補了二氧化碳氣體。
八、設定反光幕。在棚室後牆設定反光幕,下端垂直地面,能增強弱光區的光照,提高2℃-3℃地溫。
九、施用生長調節劑。正確使用外源性植物生長激素,可促進植株生長,防止落花落果。 十、巧妙施藥。採用粉塵、煙霧等施藥方法,既沒有噴霧施藥法溼度加大的缺陷,又簡便易行,且藥效穩定持久。
怎樣大幅度提高大(中)棚裡的溫度?
習慣上,為了增加大中棚的保溫能力,都是在其中增加薄膜的二次或三次覆蓋,譬如大棚里扣小棚,小棚下覆蓋地膜。但是,近些年,為了再提高大中棚的保溫能力,實現新的堵缺補淡,人們在大中棚的保溫上又採取了一些新的措施。這種做法在西瓜的栽培上尤為突出。現將其中一些做法介紹如下,可供其他有條件的地方參考。
1、大棚4層覆蓋。這一做法在山東的西瓜生產上普遍採用。做法是,大棚跨度7米,在兩側各種1行西瓜,地面覆蓋1.5米左右的地膜(增加地膜寬度主要是為了加大地面覆蓋保溫的範圍),其上再支架小拱棚。小拱棚上覆蓋棚膜和草苫。白天揭開草苦,晚上蓋上,可提早定植上市20天左右。
2、大棚裡套用朝陽溝。朝陽溝最早是起始於西葫蘆栽培上的一種簡易覆蓋保溫形式,其做法是,採取東西向,將栽培溝處的陽土起出置於南側。將心土(生土)起出在北側夯築高埂,地面以上埂高30釐米左右。將南側鏟的接近陡直,頂部拍平。將基肥施入溝內,同時回填起出的陽土,土量不足時,可從南側地面刮取。但應形成l個低於自然地面8--10釐米的低矽。定植後,在高埂和地面之間插上骨架,上覆蓋棚膜或地膜。再覆蓋草苫或麥秸、稻草或碎草(秸稈)。
由於朝陽溝需要是東西向佈置,因此最好將大中棚從南北向延長改為東西向延長。但將大中棚調為東西向時,如果繼續保留其原來的2個等棚面,就會使後部(北部)的光照明顯惡化,因此需要改造為後短前長的2個不等棚面,其高點一般居於後部1/3處比較適宜。
5.中耕鬆土。澆水後及時中耕鬆土,可減少蒸發,保持土壤水分,減少澆水次數,降低空氣溼度。
6.通風。在保證溫度適宜的前提下,及時通風,排出溼氣,可有效地降低棚室內的空氣相對溼度。
7.澆水時間。寒冷季節澆水,應選在晴天上午進行。澆水後立即密閉棚室,提高溫度。等到了中午和下午時再加大通風,排出溼氣。
8.減少傳播病害途徑。蔬菜病害的病菌從越冬、越夏或病株中心傳染到其他植株,都有一個或數個傳播途徑。在管理中阻斷這些途徑,可減輕病害的流行。以芹菜為例:菌核病、早疫病、斑枯病等病害均依靠水滴傳播,在栽培中防止水滴形成即可減輕病害的流行傳染;軟腐病、病毒病等主要依靠農事操作、接觸傳播,在田間管理時,儘量避免病、健株的交叉接觸,減少病害的大流行;病毒病主要依靠蚜蟲傳染,及時防治蚜蟲可減少傳染。採用十個小技巧可使棚菜獲高效
改用或採用一些小技巧,能改善棚內蔬菜的生長條件,提高產量和品質。採用以下幾個小技巧,可以明顯提高大棚蔬菜的產量和品質。
一、園土消毒:每平方米床土用3-5克多菌靈或溴化甲烷處理,以殺滅土壤中的病原菌,防止土傳病害的發生。
二、雙層覆蓋:在大棚內覆蓋地膜或增設小拱棚。覆蓋地膜可使土表土壤溫度提高2℃,增設小拱可使蔬菜生長環境的氣溫保持在15℃以上。
三、改進架膜方式:用鐵絲代替竹竿、竹片架膜,用塑膠繩代替竹竿為攀附物,能減少遮光度,提高光合效益。
四、改進灌水方式:採用滴灌或膜下暗灌的方式代替傳統的大水漫灌,可使棚內空氣的相對溼度降低10%以上。
五、選用無滴棚膜:此種植上不會凝聚水滴,適光率可達98%以上。如用一般棚膜,可在棚膜上塗滅滴靈或每日堅持清掃,以消除膜上水滴,增強光照。
六、撒草木灰:在大棚經常撒乾草木灰,可抑制猝倒病、立枯病等病害的發生,促使蔬菜健壯生長。
七、增施二氧化碳。在棚內燃燒沼氣,既提高了棚溫,又增補了二氧化碳氣體。
八、設定反光幕。在棚室後牆設定反光幕,下端垂直地面,能增強弱光區的光照,提高2℃-3℃地溫。
九、施用生長調節劑。正確使用外源性植物生長激素,可促進植株生長,防止落花落果。 十、巧妙施藥。採用粉塵、煙霧等施藥方法,既沒有噴霧施藥法溼度加大的缺陷,又簡便易行,且藥效穩定持久。
怎樣大幅度提高大(中)棚裡的溫度?
習慣上,為了增加大中棚的保溫能力,都是在其中增加薄膜的二次或三次覆蓋,譬如大棚里扣小棚,小棚下覆蓋地膜。但是,近些年,為了再提高大中棚的保溫能力,實現新的堵缺補淡,人們在大中棚的保溫上又採取了一些新的措施。這種做法在西瓜的栽培上尤為突出。現將其中一些做法介紹如下,可供其他有條件的地方參考。
1、大棚4層覆蓋。這一做法在山東的西瓜生產上普遍採用。做法是,大棚跨度7米,在兩側各種1行西瓜,地面覆蓋1.5米左右的地膜(增加地膜寬度主要是為了加大地面覆蓋保溫的範圍),其上再支架小拱棚。小拱棚上覆蓋棚膜和草苫。白天揭開草苦,晚上蓋上,可提早定植上市20天左右。
2、大棚裡套用朝陽溝。朝陽溝最早是起始於西葫蘆栽培上的一種簡易覆蓋保溫形式,其做法是,採取東西向,將栽培溝處的陽土起出置於南側。將心土(生土)起出在北側夯築高埂,地面以上埂高30釐米左右。將南側鏟的接近陡直,頂部拍平。將基肥施入溝內,同時回填起出的陽土,土量不足時,可從南側地面刮取。但應形成l個低於自然地面8--10釐米的低矽。定植後,在高埂和地面之間插上骨架,上覆蓋棚膜或地膜。再覆蓋草苫或麥秸、稻草或碎草(秸稈)。
由於朝陽溝需要是東西向佈置,因此最好將大中棚從南北向延長改為東西向延長。但將大中棚調為東西向時,如果繼續保留其原來的2個等棚面,就會使後部(北部)的光照明顯惡化,因此需要改造為後短前長的2個不等棚面,其高點一般居於後部1/3處比較適宜。
朝陽溝夜間蓋草蓋苫,白天揭開,由於北側土牆的反射和蓄熱,其提早的效果也20天以上。與上一種形式相比,它可以採用碎草覆蓋,節省了棚膜和地膜。
節能溫室栽培模式
根據大慶市高效節能日光溫室的效能、作物的生物學特性和市場需要,研究探討了不同的栽培制度和栽培模式,初步篩選出較為充分發揮溫室潛力、 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較好的茬口安排,即:秋冬茬、冬茬、春夏茬。
秋冬茬 7月20日左右-12月1日左右 約130天
冬 茬 12月1日左右-1月25日左右 約 55天
春夏茬 1月25日左右-7月10日左右 約170天
夏季有5-10天的整地、悶棚、滅菌、消毒時間。
以上日期的劃分不包括育苗時間。
基本基本的模式是:
秋冬茬—冬茬—春夏茬
(一)黃瓜--葉菜--番茄(葉菜)
第一茬:黃瓜
黃瓜選用津雜4號、津春3號等。6月20日播種, 畝播種量為150g。1片真葉展開和 3片真葉展開時,各噴1次增瓜靈,濃度為600倍(或噴乙烯利15-30mg/kg)。7月20日大壟(寬100cm)雙行定植。保苗3500-4000株。8 月末根瓜採收,11月末拉秧,畝產4000kg以上。
第二茬:葉菜
12月初至1月下旬生產1-2茬葉菜。如油菜、萵苣、茼蒿、蒲公英、茴香、小白菜、蒜苗、小紅丁水蘿蔔等。葉菜平均畝產2000kg以上。
第三茬:番茄
番茄選用西粉3號、利生1號、毛粉802等。11 月上旬播種。畝播種量約25g。1月下旬大壟雙行定植,保苗3300株。花期用番茄靈25-30mg/kg醮花。單幹整枝。每株保留4-6穗果,每穗留3個果。4月中旬採收,7月中旬拉秧,畝產5000kg。
油菜12月末育苗,1月下旬在番茄中隔溝定植,3月中旬採收完畢,產量750kg。
此模式平均畝產量11750kg。
(二)番茄--葉菜--黃瓜(葉菜)--菠菜或白菜
第一茬:番茄
番茄選用毛粉802、利生1號。6月上旬播種,7月下旬大壟雙行定植,保苗3000-3300株。單杆整枝。9月中下旬開始採收。11月末拉秧,畝產4000kg以上。
第二茬:葉菜
同模式(一)
第三茬:黃瓜套種葉菜
黃瓜選用津春4號,新泰密刺等。12月初播種,1月下旬定植,3 月中旬開始採收。 6 月上旬拉秧。畝產5000kg以上。3月中旬以前壟溝內套種各種葉菜, 畝產600kg。
第四茬:菠菜或白菜
菠菜選用日本超能菠菜,6月上旬黃瓜拉秧後,直播,畝播種量5-7kg,畦作條播。7月中旬拉秧,畝產1000kg。白菜選用春夏王。5月中旬育苗,6月上旬定植,畝保苗3000株。7月中旬採收完畢,畝產2000kg。
此模式平均畝產量12000kg。
(三)青椒--葉菜--甜瓜--豆角或白菜
1.栽培技術第一茬:辣椒
小辣椒選用湘研19號,大辣椒選用哈椒1號。6月上旬播種。7月20日定植。9月中旬採收。11月末拉秧,畝產3000kg以上。
第二茬:葉菜
同模式(一)
第三茬:甜瓜
甜瓜選用齊甜1號。12月10日播種。1月25日定植。株行距60×50cm。畝保苗2000株左右,扣地膜。5 月初開始採收,5月下旬拉秧,畝產1500kg。
第四茬:豆角或白菜
豆角選用哈豆1號、73-8。5月10日育苗,5月下旬6月初定植,7月末採收完畢,畝產1200kg。白菜栽培同溫室模式(三)。
此模式平均畝產量9700kg。
四)角瓜--青蔥--青椒(苦瓜)
第一茬:角瓜
角瓜選用早青1代。6月下旬育苗,7 月下旬大壟雙行定植。保苗1000株。9月上旬採收,11月末拉秧。 畝產3500kg。
第二茬:青蔥
青蔥選擇海洋蔥。12月初至1月下旬假植在溫室內,平均畝產8700kg。每平方米可假植25kg。
第三茬:辣椒套種苦瓜
小辣椒選用湘研1號,大辣椒選用哈椒1號,11月初播種,1月末定植。辣椒3月末採收,7月中旬拉秧, 畝產3500公斤。每8壟辣椒套種1壟苦瓜。苦瓜選用廣東青苦瓜,12月中旬播種,1月末定植。3月下旬採收,7月中旬拉秧,畝產500kg。
棚室蔬菜生產如何抵禦罕見低溫天氣
針對低溫寡照的災害性的天氣,要採取以下幾項措施。
1.透過各種方式加溫,如生煤爐,點天然氣罐,甚至批次點燃蠟燭。
2.加強保溫措施。溫室外部要儘量增加草苫保溫,特別是溫室的前底腳。在溫室內,要設天幕,增加覆蓋層次。對於育苗階段或剛定植的蔬菜扣地膜小拱棚,晚上還可以利用紙被、舊衣物覆蓋加強保溫。裸露的地面覆蓋稻草,減少地面水分蒸發降低地溫。另外必須控制澆水或基本不澆水。對於韭菜、草莓較矮的作物可地表鋪稻殼、酒糟,對保持地溫、提高地溫效果都比較理想。
3.儘量增加棚室透光率。抓住晴天,增加揭開草苫子的時間。但要注意,揭草苫子後棚室內棚膜上不能大面積結霜。另外,要特別注意清潔棚膜,以增加棚膜的透光量。
4.採用根外追肥提高作物抗逆性。如採用植物動力2003進行葉面噴施,還可以採用15公斤水(一噴壺),加70-80克磷酸二氫鉀,再加50克尿素,再加1—2毫升噴施寶(或葉面寶)混勻葉面噴灑,可有效地增加蔬菜的抗逆性。
5.增施二氧化碳氣肥。採用多種方式增施二氧化碳氣肥,如利用雙效微肥更加簡便,每平方米施
怎樣讓大棚蔬菜冬季多采光
實踐證明,在光照時間短、強度低的冬春季節,使大棚多采集Sunny,對提高蔬菜產量和品質具有重要作用。措施是:
一、合理佈局。在大棚內種植不同種類的蔬菜時,應遵循“北高南低”的原則,使植株高矮錯落有序,儘量減少互相遮擋現象。同一種蔬菜移栽,力求苗子大小一致,使植株生長整齊,減少株間遮光。同時以南北向做畦定植為好,使之儘量接受Sunny。
二、保持棚膜潔淨。棚膜上的水滴、塵土等雜物,會使透光率下降30%左右。新薄膜在使用2天、10天、15天后,棚內光照會依次減弱14%、25%、28%。因此,要經常清掃,沖洗棚面的塵埃、汙物和水滴,保持膜面潔淨,以增加棚膜的透明度。下雪天還應及時掃除積雪。
三、選用無滴薄膜。無滴薄膜在生產的配方中加入了幾種表現活性劑,使水分子與薄膜間的親合力大大減弱,水滴則沿薄膜面流入地面而無水滴產生。選用無滴薄膜扣棚,可增加棚內的光照強度,提高棚溫。
四、合理揭蓋草簾。在做好保溫工作的前提下,適當提早揭去保溫用的草簾和延遲蓋簾,可延長光照時間,增加採光量。一般太陽出來後0.5-1小時揭簾,太陽落山前半小時再蓋簾。特別是在時雨時停的陰雨天裡,也要適當揭簾,以充分利用太陽的散射光。
五、設定反光幕。用寬2米、長3米的鍍鋁膜反光幕,掛在大棚內北側使之垂直地面,可使地面增光40%左右,棚溫提高3-4℃。此外,在地面鋪設銀灰色地膜也能增加植株間的光照強度。
六、搞好植株整理。及時進行整枝、打杈、綁蔓、打老葉等田間管理,有利於棚內通風透光條件。
大棚秋延遲番茄高效栽培
1.擇適宜品種。秋延遲番茄的栽培,苗期正值高溫多雨的夏季,結果期處在秋冬季,因此品種選擇要以耐熱、抗寒、抗病性強(尤其對病毒病抗性)的品種,早熟品種以魯番茄4號、魯番茄6號、西粉3號等為好,中晚熟品種可選魯番茄5號、毛粉802等。
2.育苗。秋延遲番前育苗時間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初,苗床宜稍窄,淨床面寬不超過80釐米。播種前為預防病害,要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用10%磷酸三鈉浸種20分鐘,用清水衝淨後催芽播種。出苗後及時間苗,保持苗距5-7釐米,以防徒長。定期(7-10天)噴藥防治蚜蟲,每5-7天噴一次83增抗劑防病毒病,苗床要小水勤澆,保持溼潤,以利降溫。
3.定植。當幼苗長到3-4片真葉,苗齡25天左右時定植,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初進行,結合整地畝施優質腐熟圈肥4000-60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深翻土壤、耙平後按大小行種植,大行行距60釐米,小行行距50釐米,株距25-30釐,每畝栽植5 000株左右,定植後澆水穩苗。
4.日間管理。①中耕培土:澆過定植水後要及時中耕、除草、淺培土,現蕾期再培一次土,使苗子生長在壟上,以利減輕病害,便於澆灌。②支架綁蔓:採用單幹立柱或人字架,插架後及時綁蔓,整個生育期需2-3次,綁蔓時莖葉固定要均勻,以利通風透光。③整支打杈:採用單幹整枝方式,只保留主軸,摘除全部側枝。早熟品種留3-4穗果摘心,中晚熟品種留2-3穗果摘心。④疏花疏果:一個花序上花朵較多時,留3-4朵花,將先端多餘的小花疏去,利於集中營養,果大而整齊,此外還要摘除商品價值低的畸形果,促優質果成長。⑤追肥澆水:第一穗果坐果後,畝施氮、磷、鉀複合肥20-25公斤,盛果期畝衝施尿素10公斤,扣棚後要控水,以防止高溫高溼而發病。開花期前後,結合防治棉鈴蟲,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⑤適時扣棚:扣棚時間根據外界氣溫而定,一般在9月中旬進行,扣棚後,隨著氣溫下降,通風量應逐漸減小,當氣溫降到15℃時,夜間不再通風,霜降以後少通風或不再通風,以促果成熟。
5.採收。秋延遲番茄要力爭人冬前採收上市,在果實不受凍害的情況下,可儘量延長採收期,
-
4 # 家有二百萬咋辦
有機蔬菜是指在生長過程中沒有使用任何農藥、化肥、生長擠等,以及沒有轉基因的蔬菜。下面介紹一下正確種植有機蔬菜的技術。讓普通人民也能夠種出有機蔬菜。一起來學習吧!
1:品種選擇:選擇正規廠家沒有經過化學物質和轉基因的種子。嚴禁選取抗逆性、抗病毒害強的品種種植。
2:土地選擇:選擇地塊非常重要,應該遠離城區、礦區以及工業區等汙染區。常規普通土地一般都有農藥汙染歷史,要達到有機土地需要2-3年的轉換期,這樣的土地出來的蔬菜才是真正的有機蔬菜。
3:栽培管理:栽培必須嚴格管理,透過培種育苗,合理密植,植株調整等技術後,再提供蔬菜所適應的生長環境、如Sunny、溫度、溼度等,才可以滿足它優產高產目的。
4:施肥:有機蔬菜差別於其它蔬菜就是施肥不同,普通蔬菜為了將成本降低,使用價格便宜或一般的化肥。而有機蔬菜是選用動物的糞便、植物制肥和多種礦物質粉等,和經過認證的有機肥。基肥要重,後期適當施肥。
5:除蟲:有機蔬菜一般採取人工除蟲和物理除蟲。
物理除蟲一般採取:在菜地間隙種植蔥、大蒜、等有氣味的植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驅蟲,採用黃板、藍板粘飛蟲。滅蟲燈、性誘劑、消滅飛蟲和飛蛾。像蚜蟲這些可以用人工手抓,如果蚜蟲特別嚴重,一定把這些蚜蟲嚴重的蔬菜拔掉銷燬,以免影響其它蔬菜。
只有純天然種植出來的蔬菜才能叫有機蔬菜。
-
5 # 廣東媳婦陝西郎
有機蔬菜現在是美食桌上的一道綠色食品,它不經過任何化學原料,純天然,只適量施點牲口留的糞便為主,自然買相也不怎麼好,因為不經過化學處理,多少會蟲害影響。大棚種植要比露天好,但也少不了施肥,打藥,大棚採用透明塑膠紙作為保護作用,大大減少了蟲害發生。
-
6 # 莘農批
現代農業談有機我真沒資格,我入行不到一年,也接觸了不少基地規模化生產,真正做到有機的少之又少,除非公益廣告的那種。就目前中國蔬菜的需求量指望有機,那得多少人吃不上菜。能做到藥無殘留就很不錯了。
-
7 # 螢火三農
一、要想種植有機蔬菜要從以下方面入手:1、增施完全腐熟的農家肥,每畝增施腐熟農家肥5000~7000公斤。有機肥能改良土壤有機質含量,土壤裡釋放的營養元素很容易被蔬菜吸收利用。利用自然生長的規律進行生長髮育。2、種子得選擇。必須經過無公害處理過的種子。3、生產出來的蔬菜必須經過檢驗、論證、鑑定。有國家認定的證書。這才是真正的有機蔬菜。二、怎樣預防有害蟲子?充分利用生物防治技術:1.利用殺蟲燈技術。很多害蟲有趨光性的特點進行撲殺。2.防蟲網技術的廣泛應用。3.棚內懸掛黃板技術。3.利用燻煙技術。燻煙技術主要利用早上和傍晚進行。以上這些對大棚裡預防害蟲有很好的效果。
-
8 # 起點農業
【導讀】:種植有機蔬菜與溫室大棚沒有任何關係,在露天種植依然可以種植有機蔬菜。在我們常規的認識中有機蔬菜就是使用有機肥料種植,不使用化肥的。這就是有機蔬菜,這樣說法就是比較片面一點,有機蔬菜對於肥害、農藥的使用都是有一定標準,大部分採用有機農藥,對藥物的殘留會更少,化肥的控制量有要求。
溫室大棚如何預防病蟲害在溫室大棚種植的建設中,不管哪種溫室大棚都會有防蟲網,是放置外面蚊蟲飛入的有最有效的物理方式。如果是害蟲已經飛入到溫室了,可安裝殺蟲燈、黃色粘板。這些都是純粹的物理消滅昆蟲,對大棚種植作物的傷害也是最小的。更是符合現在綠色蔬菜種植的理念,在病蟲害厲害的時候,物理滅蟲但不到標準,就需要採用有機農藥,這樣的有機農藥比傳統農藥的價格高,但對於蔬菜的品質還是非常不錯的,也減少蔬菜的農藥殘留。
什麼是有機蔬菜種植在我們傳統的概念中可能理解溫室大棚種植蔬菜是有機蔬菜,其實並不數如此。好像有機蔬菜基礎都是露天種植,只是在合適的季節種植,並不想溫室大棚那樣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有機蔬菜在整個種植過程中禁用化肥、農藥、生長劑等化學元素,嚴格遵守植物的生長特點,遵循自然規律,嚴禁基因產物使用。在作為有機蔬菜銷售的同時,需要先透過相關的有機蔬菜的認證許可,才能做為有機蔬菜進行銷售。
總結,有機蔬菜需要相關的機構認證後,才可以做為有機蔬菜銷售。在超市的蔬菜銷售區可以看到有機蔬菜的專區,但價格是普通蔬菜的幾倍。
-
9 # 仰天長嘯笑春風
關於溫室裡的害蟲防治,有很多種防治方法,新農民望天堯來和您交流學習。1.物理防治:首先想到的就是防蟲網,防蟲網可以防治大多數害蟲,地蟲除外,不過這個成本較高,一張防蟲網價格雖然貴,一般可用3、5年以上,不過對作物光合作用和空氣流通有一定的影響。再就是防蟲燈,可以殺死多種驅光性害蟲,注意的是要進行及時清理害蟲屍體和打掃電熱絲,以免堆積過多會損壞燈管或短路,降低殺蟲效果,不足之處是燈管容易壞死。最後就是黃板,對跳甲和蟎蟲粉蝨類有特效,缺點是要經常換板。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以蟲治蟲,但有一定的效果,個人感覺不是很現實,我一般不用。3.生物農藥:這個用的比較多,也比較實在,如印楝素,蘇雲桿菌,阿維菌素,酵素等。這樣的生物提取液有很多,就不一一舉例了,這些國家都有登記,因為無殘留,無汙染,可重複使用,可以用在有機生產上。
-
10 # 神禾農科
①怎樣種植有機蔬菜?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有機的蔬菜,還有有機的蔬菜需要怎樣的條件才能種植?有機種植不能使用化肥農藥激素,還有當地的,空氣水質土壤不能被汙染。
種植的品種,管理,技術與普通的蔬菜本一致,它主要區別就是施肥和防蟲。
種植有機蔬菜在施肥的時候,主要使用有機肥,還有國家允許使用的一些肥料。
②那麼怎麼防蟲呢?
使用物理防治法,生物防治法,比如誘殺,使用糖醋水,滅蟲燈,根據蔬菜的品種,可以食用一些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汁液加水來防治蟲害。
麼才是有質量的生活? 這不是一個大眾型的問題,因為每個人對自己生活質量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每個人對質量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 生活要有質量,必須是自己喜歡的生活,無論是物質財富,還是精神財富,都能夠滿足自己的慾望,但這些不是懶惰,不工作不創造價值的思想。 個人還要有存在感,創造感,獲得感,榮耀感。 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他不一定是生活質量的提高,這個不能混淆。別人認為你的生活質量好,但是這個只是別人的認為不是你個人的人為,要生活質量高,必須要讓自己覺得充實有價值,有意義,這才是真正的生活質量。
最後,讓我們一起聯手種植出有機的蔬菜,為人類的健康安全努力奮鬥!
回覆列表
兩個問題有機蔬菜和大棚病蟲害防治!
一,有機蔬菜,是指在蔬菜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有機生產規程,禁止使用任何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等化學物質,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物,而是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採取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協調種植平衡,維持農業生態系統持續穩定,且經過有機食品認證機構鑑定認證,並頒發有機食品證書的蔬菜產品。
二,病蟲害物理防治
1、防蟲網與黏色板的綜合利用能達到控制害蟲數量,減少病蟲害發生的目的。在栽植之前,在溫室通風口處用防蟲網封閉,阻斷害蟲的傳播途徑。蔬菜生產以選用14—40目的網為宜。在能有效防止蔬菜上形體最小的主要害蟲—蚜蟲的前提下,目數應越小越好,以利通風。防蟲網四周要用土壓實,防止害蟲潛入產卵。在溫室內懸掛黃、藍板。黃板可誘殺蚜蟲、白粉蝨、斑潛蠅,藍板可誘殺薊馬。黃藍板可用細線懸掛,每畝20—25塊,高度以高出生長點5—10釐米為宜,使用色板期間最好隨著蔬菜生長不斷升高其高度,使色板始終高於蔬菜生長點,便於誘捕害蟲。當色板黏蟲膠失去黏性隨時更換。色板最好在害蟲發生前期或初期,害蟲數量極少時使用誘殺效果好。
2.、臭氧發生器的合理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蟲害的發生。
(1)臭氧發生器安裝時,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調好發生器工作時間,放臭氧的出氣孔要在兩側,不能向下,管道要在棚架中前部,頂端距植株50釐米左右。一般使用照明電即可。
(2)合理確定臭氧濃度及釋放時間長短。臭氧釋放濃度及釋放時間長短要根據不同作物及其生長時期進行適當的調整。一般成株期的作物與苗期作物相比,對臭氧的適應性更強。生產中如果臭氧施放量過大或棚室燻蒸時間過長,輕者會導致大棚蔬菜葉片乾枯,重者會引起植株死亡。隨著植株生長,釋放量與燻蒸時間可逐漸增加,已達到即可防治病蟲又不傷害蔬菜作物的目的。
以上僅供參考,因為蔬菜品種不同,病蟲害不同,防治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