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娃行走鄉村
-
2 # 先鋒藝術史
往往,百年氏族的傳承,不是靠財富,而是德行,家訓不僅代表了各個家族的生存智慧,也是各家繁衍壯大的真實寫照。
劉氏家訓: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劉備《敕後主辭》
諸葛氏家訓: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誡子書》
朱氏家訓: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朱柏廬《朱子家訓》
梁氏家訓: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梁燾《家庭談訓》
高氏家訓:
你發憤立志做個君子,則不拘做官不做官,人家都敬重你,故吾要你第一立起志氣來。
——高攀龍《高氏家訓》
李氏家訓:
逆吾者是吾師,順吾者是吾賊。
——唐太宗李世民《戒皇屬》
顏氏家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
——顏之推《顏氏家訓》
袁氏家訓:
立志言為本,修身行乃先。
——袁彩《袁氏世範》
姚氏家訓: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驕養太過的,好看不中用。
——姚舜牧《藥言》
方氏家訓:
貧賤而不可無者,節也貞也;富貴而不可有者,意氣之盈也。
——方孝孺《家人箴》
吳氏家訓:
器量須大,心境須寬。一念不慎,敗壞身家有餘。
——吳麟徵《家誡要言》
呂氏家訓:
傳家兩字,曰讀與耕。興家兩字,曰儉與勤。安家兩字,曰讓與忍。
——呂坤《孝睦房訓辭》
張氏家訓:
人家不論貧富,貴賤,只內外勤謹,守禮畏法,尚謙和,重廉恥,便是好人家。
——張履復《訓子語》
孫氏家訓:
夫家所以齊者,父曰慈,子曰孝,兄曰友,弟曰恭,夫曰健,婦曰順。
——孫奇逢《孝友堂家規》
司馬氏家訓: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
——司馬光《訓儉示康》
愛新覺羅氏家訓:
志之所趨,無遠不屆;志之所向,無堅不入。
——愛新覺羅▪玄燁《聖祖庭訓格言》
歐陽氏家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歐陽修《示子》
何氏家訓:
學業在我,富貴在時。在我者不可不勉,在時者靜以俟之。
——何耕《示子辭》
林氏家訓:
“住美國房子,娶日本老婆,請中國廚子”是人生最幸福的生活。
——林語堂
曾氏家訓:
一曰慎獨則心安,二曰主敬則身強,三曰求仁則人悅,四曰習勞則神欽。
——曾國藩《家書》
-
3 # 雁影歸零
關於古今有哪些家規家訓名言警名,雁影有幸來答之。因這些家規家訓網路上太多,雁影就不再搬運了,只說說雁影感觸最深,且用於自身的。
1、諸葛亮《誡子書》,原文只有86個字,卻字字珠璣,耐人尋味。《誡子書》是諸葛亮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雁影覺得此文對於現在的孩子同樣適用。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勵情,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釋義:有道德修養的人,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身心,以節約財物儉樸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勤奮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幹,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縱慾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裡,到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2、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顏氏家訓 · 教子》
釋義:父母有威嚴也有慈愛,那麼子女就會畏懼、謹慎而生孝順之心。換句話說,就是孝子不是溺愛出來的而是靠嚴格又慈愛的方法培養出來的。
3、言宜慢、心宜善。——琅琊王氏6字家規
-
4 # 蔡江濤
運用家訓教誡家人、子弟在中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端蒙養、重家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中國古代家庭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家訓”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於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倫理思想特別強調修身、齊家與治國、平天下的密切聯絡,以“整齊門內,提撕子孫”為目的的家訓,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併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寶庫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從先秦到明清,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家訓可謂汗牛充棟。現遴選出十份家訓,既具有很廣泛的代表性,又是經典中的經典,與大家一起來賞析。
一、《誡伯禽書》
“一飯三吐哺”
周成王親政後,營造新都洛邑,大封諸侯。他將魯地封給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誡兒子說:“你不要因為受封於魯國就怠慢、輕視人才。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輔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輕賤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來,握著自己已散的頭髮,接待賓客,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聽說,德行寬裕卻恭敬待人,就會得到榮耀;土地廣大卻克勤克儉,就沒有危險;祿位尊盛卻謙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貴;人眾兵強卻心懷敬畏,就能常勝不敗;聰明睿智卻總認為自己愚鈍無知,就是明哲之士;博聞強記卻自覺淺陋,那是真正的聰明。
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即使貴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為遵循了這些品德。不知謙遜從而招致身死國喪,桀紂就是這樣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伯禽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沒過幾年就把魯國治理成民風純樸、務本重農、崇教敬學的禮儀之邦。
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周公對兒子的諄諄教誨,可謂良苦用心。
二、《命子遷》
“此孝之大者”
司馬談學富五車,所以他後來做了漢武帝的太史令,通稱太史公,掌管天時星曆,還職掌記錄,蒐集並儲存典籍文獻。這個職位是武帝新設的官職,可以說是武帝為司馬談“量身定製”的。因此,司馬談對武帝感恩戴德又盡職盡責。
由於責任心極強,司馬談在臨死的時候,拉著兒子司馬遷的手,邊哭邊囑咐,這就是司馬談的《命子遷》。司馬談希望自己死後,司馬遷能繼承他的事業,更不要忘記撰寫史書,並認為這是“大孝”,“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
他感到自孔子死後的四百多年間,諸侯兼併,史記斷絕,當今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義士等的事蹟,作為一名太史而不能盡到寫作的職責,內心十分惶懼不安。所以他熱切希望司馬遷能完成他未竟的大業。
司馬遷不負父親之命訓,最終寫出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名垂青史。
有人說,沒有司馬談的《命子遷》,就沒有司馬遷的《史記》。此話信然。
三、《誡子書》《誡外甥書》
“非淡泊無以明志”
諸葛亮46歲才得子諸葛瞻。他很喜歡這個兒子,希望兒子將來成為國家棟梁。諸葛亮有兩個姐姐,二姐所生子叫龐渙,深得諸葛亮喜愛。諸葛亮常年征戰,政務纏身,但仍不忘教誨兒輩。他寫給諸葛瞻和龐渙的兩封家書,被稱為《誡子書》和《誡外甥書》。
《誡子書》曰:“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誡外甥書》曰:“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諮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若志不強毅,意氣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不庸,不免於下流。”
從兩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對兒子和外甥的要求是一致的。
《誡子書》和《誡外甥書》是古代家訓中的名篇,闡述修身養性、治學做人道理,讀來發人深省。
四、《顏氏家訓》
“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
顏之推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思想學識,寫成《顏氏家訓》一書訓誡子孫。全書共有七卷計二十篇,各篇內容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但主要是以傳統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講如何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等。
如他提倡學習,反對不學無術;認為學習應以讀書為主,又要注意工農商賈等方面的知識;主張“學貴能行”,反對空談高論,不務實際等。
書中許多名句一直廣為流傳,如:“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與瞑目而無見者也。”“父子之間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矣。”“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等等。
歷代對《顏氏家訓》非常推崇,甚至認為“古今家訓,以此為祖”,反覆刊刻,雖歷經千餘年而不佚。
《顏氏家訓》(全本 譯文)
五、《誡皇屬》
“每餐一食,則念耕夫”
帝王家訓佔有特殊位置,其代表作之一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誡皇屬》。太宗非常注重對皇子們的教育,經常告誡後代,應當遵守道德規範,加強道德修養,掌握治國之道。
在《誡皇屬》中,唐太宗以自己勤勉政事為例,告誡“生於富貴,長自深宮”的皇屬剋制自己,珍惜財物,不可奢侈,每穿一件衣服、吃一頓飯,都不要忘記蠶婦農夫的辛勤。
在聽聞決斷的時候,不要先入為主,任憑自己的喜怒,要謙虛、善於聽取不同意見,不要因為別人有短處就鄙視他們,也不要因為自己有優點就恃才而驕,要把敢於反對你的人當作老師,把逢迎你的人視為賊子。只有這樣才能夠永久富貴,貞正吉祥。
太宗對皇屬都有如此嚴格要求,“貞觀之治”的出現就自然而然了。
六、《包拯家訓》
“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
包拯以公廉著稱,剛直不阿,執法如山。他在晚年為子孫後代制定了一條家訓,雲:“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豎於堂屋東壁,以詔後世。”又十四字。“珙”者即包拯的兒子包珙。
包拯的這則家訓是他生前對子孫的告誡,並讓其子包珙刊石,豎於堂屋東壁,以照後世。這寥寥三十七字,凝聚著包公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雖千載之下,亦足為世人風範。
包拯的家訓,既是他對後人的訓誡,也是他一生的品格寫照。
七、《誨學說》
“玉不琢,不成器”
歐陽修4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對他的教育很嚴格。為節減開支,母親用蘆葦、木炭作筆,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歐陽修認字。歐陽修在家訓中希望兒子能繼續養成讀書的習慣,並從書中學會做人的道理。
於是他在教導二兒子歐陽奕努力學習時寫下《誨學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歐陽修以“玉”喻“人”,誨學有道,可謂金玉良言。
八、《袁氏世範》
“小人為惡不必諫”
袁採為人才德並佳,時人贊稱“德足而行成,學博而文富”。在任樂清縣令時,他感慨當年子思在百姓中宣傳中庸之道的做法,於是撰寫《袁氏世範》一書用來踐行倫理教育。
《袁氏世範》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如話家常,所以又稱《俗訓》。
書中有許多句子十分精彩,如“小人當敬遠”“厚於責己而薄責人”“小人為惡不必諫”“家成於憂懼破於怠忽”“黨人不善知自警”等等。
《袁氏世範》很快便成為私塾學校的訓蒙課本。歷代士大夫都十分推崇該書,奉為至寶。
《袁氏世範》是中國家訓史上與《顏氏家訓》相提並論的一部,真正做到了“垂諸後世”。
九、《朱子家訓》
“毋臨渴而掘井”
朱柏廬的父親在守崑山城抵禦清軍時遇難。朱柏廬侍奉老母,撫育弟妹,播遷流離,備極艱辛。他始終未入仕,一生教授鄉里。他潛心治學,以程、朱理學為本,提倡知行並進,躬行實踐。他與顧炎武堅辭不應康熙朝的博學鴻儒科,與徐枋、楊無咎號稱“吳中三高士”。
《朱子家訓》全文五百餘字,內容簡明賅備,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問世以來,不脛而走,成為有清一代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經典家訓。
其中一些警示語,如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義。
《朱子家訓》全文雖只有506字,卻集儒家做人處世方法之大成。
十、《弟子規》
“凡是人 皆須愛”
李毓秀科舉不中後,就致力於治學。他根據傳統對童蒙的要求,結合自己的教書實踐,寫成了《訓蒙文》,後來經過賈存仁修訂,改名《弟子規》。
《弟子規》清代後期廣為流傳,幾乎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響。
《弟子規》看似一本不顯眼的小書,實際上彙集了中國至聖先賢的大智慧。
以下是部分家規、家訓、名言、警句:
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關於立志的家訓
不要空言無事實,不要近視無遠謀。(陳毅《示兒女》詩)
應知重理想,更為世界謀。(陳毅《示兒女》詩)
關於勤學的家訓
良田百畝,不如薄技隨身。(《增廣賢文》)
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治家格言)
關於惜時的家訓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增廣賢文》)
百年容易過,青春不再來。(《增廣賢文》)
關於仁愛的家訓
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陳毅《示兒女》詩)
遠山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增廣賢文》)
關於修養的家訓
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治家格言)
待人要寬和,世事要練達。(家誡要言)
關於正直的家訓
氣骨清如秋水,縱家徒四壁,終傲王公。(《增廣賢文》)
丈失一生,廉恥為重。(續小兒語)
關於誠實的家訓
心口如一,東叟無欺。(《增廣賢文》)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增廣賢文》)
關於勤勞的家訓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治家格言)
江中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增廣賢文》)
關於愛國的家訓
泯驅而擠國。(顏氏家訓)
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增廣賢文》)
關於儉樸的家訓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增廣賢文》)
志從肥甘喪,心以淡泊明。(《增廣賢文》)
關於清廉的家訓
官長之前,止可將敬,不可逐膳。(家誡要言)
儉以養廉。(家誡要言)
關於進取的家訓
真心實作,無不可圖之功。(家誡要言)
頹惰自甘,家道難成。(治家格言)
關於可信的家訓
許人一物,千金不移。(《增廣賢文》)
人而無信,百事皆虛。(《增廣賢文》)
關於憐憫的家訓
勿持勢力而欺逼孤寡,勿貪口福而資殺生禽。(治家格言)
器具質而潔,瓦啟勝金玉。(治家格言)
關於和睦的家訓
父子和而家不敗,兄弟和而家不分。(治家格言)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增廣賢文》)
-
5 # Mr鋤禾先生
運用家訓教誡家人、子弟在中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端蒙養、重家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中國古代家庭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家訓”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於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倫理思想特別強調修身、齊家與治國、平天下的密切聯絡,以“整齊門內,提撕子孫”為目的的家訓,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併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寶庫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從先秦到明清,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家訓可謂汗牛充棟。現遴選出十份家訓,既具有很廣泛的代表性,又是經典中的經典,與大家一起來賞析。
一、《誡伯禽書》
“一飯三吐哺”
周成王親政後,營造新都洛邑,大封諸侯。他將魯地封給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誡兒子說:“你不要因為受封於魯國就怠慢、輕視人才。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輔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輕賤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來,握著自己已散的頭髮,接待賓客,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聽說,德行寬裕卻恭敬待人,就會得到榮耀;土地廣大卻克勤克儉,就沒有危險;祿位尊盛卻謙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貴;人眾兵強卻心懷敬畏,就能常勝不敗;聰明睿智卻總認為自己愚鈍無知,就是明哲之士;博聞強記卻自覺淺陋,那是真正的聰明。
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即使貴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為遵循了這些品德。不知謙遜從而招致身死國喪,桀紂就是這樣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伯禽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沒過幾年就把魯國治理成民風純樸、務本重農、崇教敬學的禮儀之邦。
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周公對兒子的諄諄教誨,可謂良苦用心。
二、《命子遷》
“此孝之大者”
司馬談學富五車,所以他後來做了漢武帝的太史令,通稱太史公,掌管天時星曆,還職掌記錄,蒐集並儲存典籍文獻。這個職位是武帝新設的官職,可以說是武帝為司馬談“量身定製”的。因此,司馬談對武帝感恩戴德又盡職盡責。
由於責任心極強,司馬談在臨死的時候,拉著兒子司馬遷的手,邊哭邊囑咐,這就是司馬談的《命子遷》。司馬談希望自己死後,司馬遷能繼承他的事業,更不要忘記撰寫史書,並認為這是“大孝”,“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
他感到自孔子死後的四百多年間,諸侯兼併,史記斷絕,當今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義士等的事蹟,作為一名太史而不能盡到寫作的職責,內心十分惶懼不安。所以他熱切希望司馬遷能完成他未竟的大業。
司馬遷不負父親之命訓,最終寫出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名垂青史。
有人說,沒有司馬談的《命子遷》,就沒有司馬遷的《史記》。此話信然。
三、《誡子書》《誡外甥書》
“非淡泊無以明志”
諸葛亮46歲才得子諸葛瞻。他很喜歡這個兒子,希望兒子將來成為國家棟梁。諸葛亮有兩個姐姐,二姐所生子叫龐渙,深得諸葛亮喜愛。諸葛亮常年征戰,政務纏身,但仍不忘教誨兒輩。他寫給諸葛瞻和龐渙的兩封家書,被稱為《誡子書》和《誡外甥書》。
《誡子書》曰:“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誡外甥書》曰:“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諮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若志不強毅,意氣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不庸,不免於下流。”
從兩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對兒子和外甥的要求是一致的。
《誡子書》和《誡外甥書》是古代家訓中的名篇,闡述修身養性、治學做人道理,讀來發人深省。
四、《顏氏家訓》
“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
顏之推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思想學識,寫成《顏氏家訓》一書訓誡子孫。全書共有七卷計二十篇,各篇內容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但主要是以傳統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講如何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等。
如他提倡學習,反對不學無術;認為學習應以讀書為主,又要注意工農商賈等方面的知識;主張“學貴能行”,反對空談高論,不務實際等。
書中許多名句一直廣為流傳,如:“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與瞑目而無見者也。”“父子之間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矣。”“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等等。
歷代對《顏氏家訓》非常推崇,甚至認為“古今家訓,以此為祖”,反覆刊刻,雖歷經千餘年而不佚。
《顏氏家訓》(全本 譯文)
五、《誡皇屬》
“每餐一食,則念耕夫”
帝王家訓佔有特殊位置,其代表作之一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誡皇屬》。太宗非常注重對皇子們的教育,經常告誡後代,應當遵守道德規範,加強道德修養,掌握治國之道。
在《誡皇屬》中,唐太宗以自己勤勉政事為例,告誡“生於富貴,長自深宮”的皇屬剋制自己,珍惜財物,不可奢侈,每穿一件衣服、吃一頓飯,都不要忘記蠶婦農夫的辛勤。
在聽聞決斷的時候,不要先入為主,任憑自己的喜怒,要謙虛、善於聽取不同意見,不要因為別人有短處就鄙視他們,也不要因為自己有優點就恃才而驕,要把敢於反對你的人當作老師,把逢迎你的人視為賊子。只有這樣才能夠永久富貴,貞正吉祥。
太宗對皇屬都有如此嚴格要求,“貞觀之治”的出現就自然而然了。
六、《包拯家訓》
“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
包拯以公廉著稱,剛直不阿,執法如山。他在晚年為子孫後代制定了一條家訓,雲:“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豎於堂屋東壁,以詔後世。”又十四字。“珙”者即包拯的兒子包珙。
包拯的這則家訓是他生前對子孫的告誡,並讓其子包珙刊石,豎於堂屋東壁,以照後世。這寥寥三十七字,凝聚著包公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雖千載之下,亦足為世人風範。
包拯的家訓,既是他對後人的訓誡,也是他一生的品格寫照。
七、《誨學說》
“玉不琢,不成器”
歐陽修4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對他的教育很嚴格。為節減開支,母親用蘆葦、木炭作筆,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歐陽修認字。歐陽修在家訓中希望兒子能繼續養成讀書的習慣,並從書中學會做人的道理。
於是他在教導二兒子歐陽奕努力學習時寫下《誨學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歐陽修以“玉”喻“人”,誨學有道,可謂金玉良言。
八、《袁氏世範》
“小人為惡不必諫”
袁採為人才德並佳,時人贊稱“德足而行成,學博而文富”。在任樂清縣令時,他感慨當年子思在百姓中宣傳中庸之道的做法,於是撰寫《袁氏世範》一書用來踐行倫理教育。
《袁氏世範》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如話家常,所以又稱《俗訓》。
書中有許多句子十分精彩,如“小人當敬遠”“厚於責己而薄責人”“小人為惡不必諫”“家成於憂懼破於怠忽”“黨人不善知自警”等等。
《袁氏世範》很快便成為私塾學校的訓蒙課本。歷代士大夫都十分推崇該書,奉為至寶。
《袁氏世範》是中國家訓史上與《顏氏家訓》相提並論的一部,真正做到了“垂諸後世”。
九、《朱子家訓》
“毋臨渴而掘井”
朱柏廬的父親在守崑山城抵禦清軍時遇難。朱柏廬侍奉老母,撫育弟妹,播遷流離,備極艱辛。他始終未入仕,一生教授鄉里。他潛心治學,以程、朱理學為本,提倡知行並進,躬行實踐。他與顧炎武堅辭不應康熙朝的博學鴻儒科,與徐枋、楊無咎號稱“吳中三高士”。
《朱子家訓》全文五百餘字,內容簡明賅備,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問世以來,不脛而走,成為有清一代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經典家訓。
其中一些警示語,如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義。
《朱子家訓》全文雖只有506字,卻集儒家做人處世方法之大成。
十、《弟子規》
“凡是人 皆須愛”
李毓秀科舉不中後,就致力於治學。他根據傳統對童蒙的要求,結合自己的教書實踐,寫成了《訓蒙文》,後來經過賈存仁修訂,改名《弟子規》。
《弟子規》清代後期廣為流傳,幾乎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響。
《弟子規》看似一本不顯眼的小書,實際上彙集了中國至聖先賢的大智慧。
-
6 # 永德492
我們這邊有一戶錢氏大戶,一共前後
出了六院士。錢氏有獨特的家訓,都
是勵志育才遍。,,,
-
7 # 張忠學8
古今家規家訓名言精句:
1、儉以養廉。 2、百善孝為先 。3、毋為財貨迷 。4、量器須大,心境須寬 。5、泯軀而濟國。6、丈失一生,廉恥為重。7、施恩無念,受恩莫忘。8、黎明即起,灑掃庭除。9、光陰似箭,日月如梭。10、一言既出,駟馬難追。11、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12、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13、應知重理想,更為世界謀。14、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15、待人要寬和,世事要練達。16、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17、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18、治家舍節儉,別無可經營。19、一念不慎,壞敗身家有餘。20、百年容易過,青春不再來。21、人有禍患,不可生欣幸心。22、割不斷的親,離不開的鄰。23、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24,寧可人負我,切莫我負人。25、尊師而重道,愛眾而親人仁。26,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27,多讀書達觀古今,可以免憂。28、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29、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30、父子和而家不敗,兄弟和而家不分。
-
8 # 春風拂面1920
l、孔子家訓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2、三囯時的王修官至大司農、郎中令,他誡兒子,學習必須“不愛尺壁而愛寸陰”,修養應“效高人遠節,聞一得三,志在善人”,為人要“左右不可慎,善否之要,在此際…
3、晚清《曾國藩家書》
4、周公的《誡伯禽書》
5、司馬談的《命子遷》
6、諸葛亮的《誡子書》和《誡外生男書》
7、顏之推的《顏氏家訓》
8、唐太 宗的《誡皇屬》及包拯家訓
9、歐陽修的《海學說》
10、琅琊的王氏家訓
11、朱柏廬的《朱子家訓》
12、袁採的《袁氏世範》
13、李毓秀的《弟子規》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官至丞相,被封為武鄉候,死後追諡為忠武候。雖然如此高官但是諸葛亮依舊以“淡薄”、“寧靜”來要求自己,要求家人。也許正是因為請葛亮這份淡薄之心、寧靜之情,才讓諸葛亮做到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己”。讓諸葛亮的美名得以傳遍天下。
-
9 # 王永y
論家訓有很多,朱子治家草言就是其中一部。黎明即起,灑掃庭滁,即昏便息必親自檢點,瓦玍勝金玉等都是家訓名言。
-
10 # 秦一農夫
在中國古代3000多年的文明史上,許多名人,雅士尊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正統儒家思想為原則,總結出很多有名的家規家訓。農夫從中僅摘錄以下幾條,以饗廣大網友。
三國時期,蜀漢主劉備在臨終前給兒子劉禪的遺詔中告誡勉勵兒子: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清代"中興大臣"曾國藩不但一生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還寫信給家人:餘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氣習,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極儉也可,略豐也可,太豐則我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反儉難,爾年尚幼,切不可貪愛奢華,不可慣習懶惰。另外還給後代子孫留下了十六字的家訓: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曾國藩在很多家書中給兒子反復強調,不應存當官發財之私念,除傲氣,戒自滿等。
清末大臣李鴻章在家書中告戒兒子:吾兒不可因恃父兄顯貴而仗世欺人。學業才識,不日進,則日退,須隨時隨事留心著力為要,由此日積月累,何患學業才識之不能及人也,讀書亦不必急於求成。
清,曾任湖廣總督的林則徐在給妻子的家書中告誡妻子:接人待物須從大處入手,決不取汙手之錢。告誡兒子:作事需有定時,須擇人而友,言語亦宜謹慎。鴉片一物更需屏絕……林則徐對兒子的這些教誨,對於今天的人們尤其青少年朋友仍很有教益。
象以上農夫所列舉的這些名人,名言,家訓還有很多很多,恕農夫不在多舉,如有不足之處,請賜以指正,謝謝。(此文參考書目,中國古代名人家書,編者:乙力)
回覆列表
一、關於立志的家訓
1、不要空言無事事,不要近視無遠謀。(陳毅《示兒女》詩)
2、應知重理想,更為世界謀。(陳毅《示兒女》詩)
二、有關於勤學的家訓
1、多讀書達觀古今,可以免憂。(家誡要言)
2、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陳毅《示兒女》詩)
3、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增廣賢文》)
4、良田百畝,不如薄技隨身。(《增廣賢文》)
5、讀少則身暇,身暇則邪間,邪間則過惡作焉,憂患及之。(家誡要言)
6、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治家格言)
7、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增廣賢文》)
三、關於惜時的家訓
1、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增廣賢文》)
2、鶯花憂怕風光老,豈可教人在度春。(《增廣賢文》)
3、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增廣賢文》)
4、百年容易過,青春不再來。(《增廣賢文》)
5、一頭白髮催將去,萬兩黃金買不回。(《增廣賢文》)
6、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增廣賢文》)
7、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增廣賢文》)
四、關於仁愛的家訓
1、百善孝為先。(《贈廣賢文》)中國傳統文化
2、孝當竭力,非徒養生。鴉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增廣賢文》)
3、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治文賢文)
4、毋令長者疑,毋使父母怒。(家誡要言)
5、當少壯時,須體念衰老的酸辛。(《增廣賢文》)
6、父子和而家不敗,兄弟和而家不分。
7、早把甘旨當奉養,夕Sunny景不多時。(《增廣賢文》)
8、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增廣賢文》)
9、尊師而重道,愛眾而親仁。(《增廣賢文》)
11、孤寡極可念者,須勉力周恤。(家誡要言)
11、處富貴地,要矜憐貧賤的痛癢。(《增廣賢文》)
12、寧可人負我,切莫我負人。(《增廣賢文》)
13、肝腸煦若春風,雖囊乏一文,還憐煢獨。(《增廣賢文》)
14、責己之心責人,愛己之心愛人。(《增廣賢文》)
15、與肩挑貿易,毋佔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加溫恤。(冶家格言)
16、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增廣賢文》)
17、割不斷的親,離不開的鄰。(《增廣賢文》)
18、遠山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增廣賢文》)
19、泯軀而濟國。(顏氏家訓)
21、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陳毅《示兒女》詩)
22、鄉黨和而爭訟息,夫婦和而家道興。(《增廣賢文》)
五、關於修養的家訓
1、乖僻自是,悔誤必多。(治家格言)
2、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思。(治家格言)
3、施恩無念,受恩莫忘。(治家格言)
4、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治家鉻言)
5、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治家鉻言)
6、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治家格言)
7、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治家鉻言)
8、知有己不知有人,聞人過不聞己過,此鍋本也。故自私之念,萌則鏟之,讒諛之徒至則卻之。(家誡要言)
9、才能知恥,即是上進。(家誡要言)中國傳統文化
11、器量須大,心境須寬。(家誡要言)
11、待人要寬和,世事要練達。(家誡要言)
12、惡不在大,心術一壞,即入禍門。(家誡要言)
13、一念不慎,壞敗身家有餘。(家誡要言)
14、每事寬一分即積一分之福。(家誡要言)
15、人悔不要埋怨,人羞不要數說。(治家鉻言)
16、毋私小惠而傷大體,毋借公論而快私情。(《增文賢文》)
17、毋以己長而形人之短,毋固己拙而忌人之能。(《增文賢文》)
18、仗勢凌人,勢敗人凌我;窮巷追狗,巷窮狗咬人。(《增文賢文》)
19、不自恃而露才,不輕試而幸功。(《增文賢文》)
21、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增文賢文》)
21、得意盎然,失意泰然。(《增文賢文》)
22、馭橫切莫逞氣,遇謗還要自修。(《增文賢文》)
23、以直報怨,以義解仇。(《增文賢文》)
24、貪愛沉溺是苦海,利慾熾燃是火坑。(《增文賢文》)
25、平生不作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增文賢文》)
26、饒人不是痴漢,痴漢不會饒人。(《增文賢文》)
27、不因群疑而阻獨見,勿任己意而廢人言。(《增文賢文》)
28、幸名無德非佳兆.亂世多財是禍根。(《增文賢文》)
29、人有禍患,不可生欣幸心。(治家格言)中國傳統文化
30、人極不要跟尋,人愁不可喜悅。(續小兒語)
六、關於儉樸的家訓
1、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為維艱。(治家格言)
2、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匆流連。(治家格言)
3、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治家格言)
4、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治家格言)
5、治家舍節儉,別無可經營。(家誡要言)
6、志從肥甘喪,心以淡泊明。(《增廣賢文》)
7、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想有時。(《增廣賢文》)
8、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增廣賢文》)
七、關於正直清廉的家訓
1、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莫甚。(治家格言)
2、官長之前,止可將敬,不可逐羶。(家誡要言)
3、隨時莫起趨時念,脫俗休存矯俗心。(《增廣賢文》)
4、氣骨清如秋水,縱家徒四壁,終傲王公。(《增廣賢文》)
5、事業文章,隨身消毀,而精神萬古不滅;功名富貴,逐世轉移,而氣節千載如斯。(《增廣賢文》)
6、勿恃勢力而凌逼孤寡,毋貪口福而姿殺生禽。(治家格言)
7、千里不欺孤,獨木不成林。(《增廣賢文》)
8、毋為財貨迷。(家誡耍言)中國傳統文化
9、立身無愧,何愁鼠輩。(家誡要言)
11、匆貪意外之財,匆飲過量之酒。(家誡要言)
11、儉以養廉。(家誡要言)
12、錢財如糞土,仁義值於金。(《增廣賢文》)
13、丈失一生,廉恥為重。(續小兒語)
14、富貴是無情之物,你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增廣賢文》)
八、關於誠實可信的家訓
1、許人一物,千金不移。(《增廣賢文》)
2、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增廣賢文》)
3、心口如一,童臾無欺。(《增廣賢文》)
4、人而無信,百事皆虛。(《增廣賢文》)
九、關於勤勞進取的家訓
1、黎明即起,灑掃庭除。(治家格言)中國傳統文化
2、真心實作,無不可圖之功。(家誡要言)
3、頹惰自甘,家道難成。(治家格言)
4、江中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增廣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