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語講堂
-
2 # 人民郵電出版社
創業不是一勝九敗,也不必長期在焦慮中度過。優秀的企業家從來都不是冒險的人,而是更善於控制風險的人。他們能夠抓住非對稱交易的機會,撬動財富槓桿,降低風險,換取高收益。關於如何控制風險,如何降低失敗風險,不妨多多借鑑行業大牛們的經驗和教訓,結合自己面對的實際情況加以分析,做到心中有數後再付諸行動。
(以下是摘樊登在《低風險創業》中分享的他本人實踐的“低風險創業”理念)
創業從找到好問題開始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在於找到問題。那麼,如何找到問題?你應該從哪裡尋找低風險創業的機會呢?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抱怨、洞察和體驗。
抱怨:創業者應該仔細傾聽身邊那些抱怨的聲音,從這些聲音中找到客戶真正需要的點,然後著手解決。
經常外出辦事的人抱怨“打車越來越難”,所以有了滴滴打車,有了共享出行;過去經常有人抱怨“泡麵不好吃,總是那幾種口味,經常吃不健康”,所以有了美團和餓了麼,有了現在異常火爆的網際網路外賣行業。洞察:洞察是找到問題的第二個靈感來源。喬布斯說“我們不會到外面做市場調研,只有差勁的產品才需要做市場調研。”客戶永遠只會對自己已知的事物有需求,並且需求主要表現在更好、更多、更快、更便宜等方面,難有其他更多的需求。
當年大家在用諾基亞和摩托羅拉手機時,壓根兒沒有想過手機只需要一個鍵就能實現全部功能,大家能想到的只是手機的質量能不能更好、電池能不能更耐用、價格能不能更便宜……而蘋果手機這種顛覆性的創意就來自洞察。洞察就是深入客戶生活和靈魂中的觀察,你要比客戶還了解他,將自己徹底帶入他的生活,這時你才能夠洞察一些機會。
體驗:體驗的意思就是,把自己當成普通使用者,親自使用自己的產品,發現一個問題,就修正一個問題,直到能夠順暢地使用。
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說:“嚴格來說,其實根本不存在‘產品’,客戶唯一為之付錢的是體驗。”在做任何產品時,一定要落實好這三大靈感來源——尋找抱怨、洞察和體驗。只有這樣,你才有可能打造出真正解決問題的產品,才有可能探尋到低風險創業的真實出路。
正視矛盾並解決矛盾“這個世界上所有偉大的公司,都是因為解決了一個巨大的矛盾才有所成就的。”——柳井正(“優衣庫”(Uniqlo)創辦人)創業者最重要的力量就在於正視矛盾、解決矛盾,而不僅是發現。降低創業風險,其實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找到這樣的矛盾去克服它就可以了。
什麼是矛盾?比如大家都希望衣服又好看又便宜,也就是“物美價廉”,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矛盾。“物美”需要物料、人工、渠道、物流等各方面配合,使得成本居高不下,如果“價廉”就會虧本。但優衣庫卻致力於解決在成衣領域“物美”和“價廉”的矛盾。他們透過各方面的努力和協調,引進大賣場式的服裝銷售方式,透過獨特的商品策劃、開發和銷售體系來實現店鋪運作的低成本化。它能將一件西裝賣到幾百塊錢,質量還非常好,穿個一兩年都不會變形。秘密決定著創業風險的大小什麼是秘密?你能做,別人即使知道了也做不了,或者就算做出來,也跟你的不一樣,這就是秘密。
所有的公司要想能夠賺錢必須要有一個好的秘密,如果你沒有一個足夠好的秘密就賺不到錢。
共享單車為什麼賺不到錢?很簡單,沒有秘密,只要能夠找到足夠多的錢,誰都可以幹。當資本看好共享單車這塊蛋糕之後,瘋狂的力量展現無遺——全國出現了各種顏色的共享單車。因為沒有秘密,在不理性的投資環境下,ofo和摩拜只能藉助資本的力量來保持優勢,時刻處於危險境地。好的秘密符合這樣的特點:我告訴你,你也學不會。
可口可樂最早的秘密就是配方,所以它嚴密保護自己的配方。後來百事可樂起來了,口味不再是可口可樂的優勢。可口可樂快速將秘密從配方轉到瓶子,從瓶子轉到明星,從明星轉到客戶關係。所以很多客戶衷於可口可樂,不喝別的。以下六種秘密,都是企業抗風險的好武器。
資源——資源是不可複製的。科技——科技永遠是第一生產力。運營能力——海底撈靠的不是科技,而是運營能力,是服務比別家餐飲公司做得好。品牌口碑——品牌能讓企業的邊際成本為零,大量公司發展到後期,就是依靠品牌掙錢,現在一些超級IP,說到底就是品牌。價格——價格上的遊刃有餘,讓格蘭仕在小家電的激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使用者——“粉絲經濟”。一個品牌只要有1000名鐵桿粉絲,就可以活得很好。反脆弱的結構設計——非對稱交易如果問大家“創業最怕的是什麼”,相信每個創業者都會給出自己的答案。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創業者心中自然也會有許許多多最害怕出現的事情:大到經濟環境、政策調整,小到原材料漲價、關鍵員工離職,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這些潛在的風險其實都是表象,歸根結底,大家都害怕一件事——可能出現的不確定性。而“反脆弱”則應該是每個渴望降低風險的創業者都必須非常瞭解的精神。反脆弱的能力,不僅能讓創業者在必然出現的不確定風險發生時保全自我,還能讓其變得更好、更有力量。
非對稱交易是反脆弱的方式,意思是:我承擔的風險是有限的,但是我可獲得的收益是無窮的。
古希臘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哲學家叫泰勒斯,他用了一年的時間做到希臘的首富。他是怎麼做到的?古希臘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是橄欖油,而要榨取橄欖油,光有原料橄欖石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榨油機。為了快速賺錢,泰勒斯將全希臘的榨油機包了下來。他具有反脆弱的思維,抓住了一次非對稱交易的機會。泰勒斯預付了一點定金給榨油機的擁有者。如果那一年橄欖豐收了,他們的榨油機就全都優先包給泰勒斯使用,具體費用到時再結算;如果那一年氣候不好,橄欖歉收,組織人手榨油可能還會賠更多的錢,那泰勒斯就不榨油了,定金也不要了。利用這種方式,泰勒斯最多會損失那些定金。可是一旦橄欖豐收,他就有可能賺到比定金多出成百上千倍的錢,這就叫非對稱交易。如果你想要低風險創業,關鍵就在於找到非對稱交易的機會。在對稱交易結構中,永遠也沒辦法獲得豐厚利潤。
賦能生物態創業團隊創業是一條孤獨而寒冷的路,只靠創始人一人的智慧和熱情難以持久,也容易迷失方向。你需要的是所有員工的光和熱,需要能夠實現生物態增長的團隊,需要“群智湧現”、彼此協同。只有大家抱團取暖,才能降低風險。
任何一個對蟻群有過了解的人都知道,單隻螞蟻幾乎沒有智商,同伴之間靠簡單地分泌資訊素進行溝通。但是如果將上百萬只螞蟻放到一起,群體就會組成一個整體,形成具有所謂“群體智慧”的“超生物”,整個蟻群一起構造出的結構複雜得驚人。優質的產品是創業成功的第一要素創業成功的第一要素,絕對不是營銷套路和推廣策略,而是優質的產品。創業者一定要學會珍惜自己的品牌,因為客戶只會給你一次機會。
“與其讓十萬個人都說不錯,不如讓一百個人尖叫”。創業成功的核心一定是產品足夠好,能夠讓客戶尖叫,發出諸如“啊哈,這就是我想要的東西”“啊哈,這個產品原來在這兒,我找了好久終於找到啦”之類的驚呼。實現了這樣的效果,使用者才有可能去轉發和分享,為你帶來新的客戶。
-
3 # 北大楊眾籌1898
前幾天和曾經獲得《贏在中國》總冠軍的李書文董事長一起談點事情,他們做了一個創學院,真正為創業者服務的商學院。他問我一個問題,創業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麼?
我是北大“1898咖啡館”董事長、中關村互助眾籌研究院執行院長——楊眾籌(勇)。我的答案是第一足夠的資金,第二合適的合作伙伴,第三就是很強執行力。李總他們的答案是第一是戰略,第二是人才,第三是錢。
創業公司戰略可以調整,但資金一定要充足我覺得作為一個創業公司,戰略不應該排在第一位,因為現在社會變化太快,對於大公司戰略最重要,對於創業公司可能戰略能力不是最重要的。因為要經常調整,執行力可能更重要一點。
分享一下我們對於創業的理解,如果上過中國式眾籌首席架構師的培訓班的朋友可能都知道一點,只要你遵守三點,不需要了解別的中國式眾籌規則,就一定做得不錯。第一要慢一點,第二選人要嚴格一點,第三錢一定要多一點。任何一個人遵守這個規則專案一定做得不差。
慢一點的目的是儘可能在眾籌收錢之前,把一個專案各種可能風險掌握透徹,還有就是看人是否靠譜需要時間。人要選嚴格一點,眾籌就是選人,人選對了,一切都順,人選錯了,一切都不順,就是合適的合夥人。
而錢多一點,就是因為創業非常不靠譜,你定的方向都有可能不對,所以一定有要足夠的錢試錯。當你走三次彎路,總能走到正路上來,所以錢要足夠。
創業最重要的三條缺一不可回到創業最重要的三條,我認為最重要一條就是足夠的錢,一個創業公司如果錢出了問題,肯定死掉,什麼都是空談。只要活著,就會有機會。特別現在變化越來越快,意味著每天都有新機會,所以公司活著只要抓住一個就有可能發展起來,錢一定第一位。
第二就是對的人,當你的合夥人合作伙伴選對了,即使戰略定錯了,因為有足夠的錢,戰略可以隨時調整,要的是足夠的試錯機會。人對了,方向遲早會對。中國式眾籌講究基因決定論,人選對了,眾籌差不了,人選錯了,結果好不了。
當有了錢,有了合適人,剩下就是執行力,不管多遠大的理想,都是靠行動,所以超強的執行力變得非常重要。我們講究小步快跑,快速試錯的指導思想,執行力越強,越能最小的代價,最快的時間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方向對了,加上很強執行力,企業一定能做的不錯。
這三條就是我們對於創業的最重要的理解,所以我們設計眾籌的很多規則都是圍繞這三條的設計的。
圍繞創業三法則設計眾籌模式第一足夠資金,因為眾籌模式多一點錢少一點錢區別不大,所以我們一般建議創業者按照自己需要的資金基礎上多要一些,目的就是可以多試錯的機會;第二嚴格選人,眾籌核心是籌人,所以要慢一點,就是看看誰靠譜,然後選對人,人對了,遲早會走到正確的方向,剩下的就是看執行力了。
所以眾籌講我們就關心兩個問題,好產品和好團隊。好產品就可以眾籌,有好團隊後期才會落地好,團隊我們主要看過去,其實就是執行能力。
中國式眾籌是一套非常符合華人的創業方法論,把風險前置。在眾籌過程中,就把很多風險釋放掉,把很多後面問題提前配置資源來解決,所以中國式眾籌是大大提高創業成功率。
創業不易,所以需要保守,所以我假定我們的每一個眾籌專案三到五年都會倒閉,用這種反向思維設計眾籌,反而大大提高創業成功率。
-
4 # 廈門美味學院
選擇個好的專案比較關鍵。有些專案風險就是比較高,風險跟收益成正比吧。像餐飲行業的小吃專案就是風險低,投資少,收益快哦、
-
5 # 李姐香脆雜糧煎餅培訓
當然是本小利大的小買賣了,尤其是吃的東西,吃的永遠淘汰不了,尤其是現做現賣的。淘汰的是商場和超市,吃的最掙錢,本錢最小,我就是過來人,我現在賣雜糧煎餅,還在招學員。因為現在人們生活條件提高了不想吃油大的東西,都講究少油粗糧養生減肥。不像我小時候那個年代了,窮的吃不上,油大的才好吃。
-
6 # 軌跡互聯
降低創業風險,根據我自己創業經驗,覺得最重要的首先是降低成本,比如辦公室一開始在家裡可以辦公,人員先不招聘或儘量少招聘,整體運營成本包括廣告等推廣市場費用盡量先用免費方式完成,一方面儘量進入自己瞭解的行業或領域,這最重要,一方面要進入剛需市場,就是市場上已經有成型的商業模式,這類風險最低,也是目前我所瞭解的創業成功率最高的,當然最後要制訂預案,防止風險的方式和處理方法要提前列明,我就是這樣過來的,至少現在一直很穩定。
回覆列表
人人都知道創業有風險,但人人都很難保障控制風險,甚至有時就如“灰犀牛”現象那樣,不是不知道風險,而是很容易忽視、忽略創業風險。“人貴有自知之明”,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充分了解自己,在進行創業的時候只有對自己的性格、個性、特點、特徵、資源、經歷、經驗等充分梳理並認真分析後才有可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遊刃有餘,不至於犯方向性、原則性的大錯。
先看一個有關心理學的案例:
在二戰初期期間,美國的空軍遠端轟炸機部隊剛開始執行作戰任務時,在與敵軍作戰時損失不小。空軍司令及基地部隊首長就下令讓戰鬥機製造單位找原因,如何減少戰鬥機的損失?接到客戶投訴特別是“軍命如山”的軍隊大客戶,飛機制造公司絲毫不敢馬虎,立刻奔赴基地開始找方案。圍著那些勝利飛回的飛機轉開了,發現只要是從空戰中飛回的飛機的機翼、尾部、機身到處都是彈孔!有的人說應該加強機翼,有的人說應該加強機身,有的人說應該加強機身,說法眾多,似乎都有理,但似乎都不太管用,一時無解!一天,飛機制造廠的工作人員,看著一位剛才戰場回來的飛行員,眼還噙著淚花,就走過去安慰說“戰爭是殘酷了,狠狠地打擊敵人,早點結束戰爭,迎接和平”!誰知這個飛行員說“你們知道嗎,我看著我的僚機也是我最好的兄弟的飛機發動機部位中彈、冒煙失去控制開始下墜,而我卻只能眼睜睜地看,無能為力,那種感受你們知道嗎?”。說者無意,聽者有意,就在大家苦於找不到解決問題的關鍵點的時,這個飛行員的一席話一下子點醒了技術負責人。“對呀,飛回來的飛機,儘管都處都是彈孔,可發動機和駕駛艙的某些關鍵部門沒有彈孔呀,如果這個關鍵部位中彈了,都回不來了”,於是,飛機制造工廠的工作人員立刻回去圍繞飛機發動機及駕駛艙兩個關鍵點的保護進行設計加工,從此,美國的空軍的損失明顯下降。
上面這個案例是心理學範疇認知中的“幸運認知論”一種體現,同樣的現象還有記者在火車上找乘客“春節火車票難買嗎”的隨機調查一樣!作為一個創業者,外因是條件,主因是關鍵,如同認知論那樣,對於創業者而言,創業真正的而又關鍵的風險是因個人意識、思維所決定的認知與行動所帶來的風險。這種認知及行為帶來的主要風險會體現在機會成本、時間成本、發展成本、資金成本等主要層面上。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創業中完全杜絕風險是不可能,也不現實,但儘量降低風險,規避一些沒有必要的風險是可能的,也是能實現的。創業者在創業中如何才能積極、主動、有效地去管控風險呢?
一、創業中一般常見的風險。
1、機會與方向的風險。
人們常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此話所蘊含的道理同樣適用每個創業者!機會與方向選擇的定奪,也可以稱之為創業者個人發展戰略,因為這決定創業者或者企業與市場將發生什麼關係,怎麼發生關係。大多數創業創業時考慮最多的不是方向、機會,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方法上,等費了好半天功夫、折騰了一圈下來卻才發現原來方向發生問題,這就是方向與機會的風險,也是戰略抉擇的風險。大成靠勢、靠方向,小成靠技、靠努力,創業者的創業風險先要確保戰略方向、機會的正確性。方向與機會中的風險具有隱蔽性(大多數人很難識別什麼是屬於自己的戰略機會與方向)、成本性(選擇了甲就放棄了乙的機會成本)、潛伏性(方向機會導致的結果不會像方法獲得的結果那些快爆發、體現,大多數創業者反思的是方法,而忽略的方向的反思)、階段發展性(前幾年是某個機會,又被新的機會所替代、覆蓋)。機會與方向的風險一般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方向與整體大勢、基本面、趨勢的動態關係;二是,切入的點、面所在行業的發展狀況與競爭態勢;三是,所選擇的方向、機會是否有利於真正能體現自己的特徵,能發揮自身的優勢。
2、產品與行業的風險。
產品與行業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交織。行業都會有萌芽期、發展期、黃金期、飽和期等不同的時期,甚至有的行業還有衰退甚至消失期。產品也存在孕育期、傳播期、形成期、盛世期、更替期。創業者選擇什麼行業都會受到行業所處的大勢、大市所影響,能不能借勢而為、順勢而為就是降低風險的途徑之一,反之則會提高風險;創業者確定了行業就面臨著產品的問題:如果是代理產品則會受到代理產品的定位、品牌所處的階段週期、產品的功能屬性、與國家政策法規是否存在衝突等方面的影響,一般來說市場盤子大、品牌有影響力也符合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的產品品牌抗風險能力就強,與之對應的,新產品、新品牌的抗風險力就弱(當然,老品牌利潤低,渠道全、條件高還沒法搶到位置;新產品、新品牌條件低、毛利高、有合作機會但需要需找有發展潛力的新品);如果是自己打造產品則因為定位、市場推廣、業務拓展等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影響,自己打造產品就無法過多轉移市場風險,創業主體要承擔起大部分風險(如果是非軟體科技類產品,最多就是轉移生產端的風險,市場端的風險必須面對)。
3、市場與營銷的風險。
市場是創業者生存與發展的土壤,但這個土壤用好了能開花結果就是沃土,沒開發好搭上了肥料與汗水卻沒有收穫到糧草就是不毛之地。營銷是決定一個產品、一個企業在市場中的份額與地位,也就是如何與市場發生關係、發生怎樣的關係。
產品是市場的敲門磚,也是與市場發生關係的紐帶,市場最大的風險是“你的產品,別人根本就不需要或者你的產品與別人的產品相比就沒有競爭力”,如果你的產品技術落後、式樣落伍、賣點陳舊、質量一般,不能適應市場需要或者解決不了消費需求,風險可想而知。
營銷是市場真功夫,有了產品,還需要透過營銷功夫去征服市場、征服客群才能實現購買、交易、消費。有了與客戶的購買與交易,才能體現價值,實現業績,產生價差,最終才可能因價格差覆蓋各種成本而實現創業專案、企業正向盈利。營銷中的最大風險就是“你還沒找到方法就被別人打敗了或者你的客群對你的營銷招術根本就無動於衷”,用老思維去想老套路、老方法,用老套路去做老市場,用老方法去針對新消費!
市場與營銷最大的風險就沒有針對性、有效性的思路、方案、方法的創新!
4、心態與狀態的風險。
大浪淘沙,千帆過盡,不經歷風雨無法遇見彩虹!草根們的創業真心不易,會歷經各種磨礪與挑戰,沒有一顆“虎膽熊心”與“狼行千里吃肉、鼠鑽萬洞覓食”的膽識與精神,還真不容易成大事。選擇與放棄是創業過程中的一把雙面劍,選擇有風險,放棄同樣有風險,非戰略性放棄的放棄最大的風險就是你無法抵達成功的彼岸,還沒弄懂是什麼創業專案中的門道或者剛弄懂一些門道卻等不及去耕耘,很快就放棄了又怎麼收穫到秋天的果實呢?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火急火燎不僅出亂,關鍵容易出錯,錯亂會直接導致成本上升。要降低好的創業風險,在選擇正確的情況下,有好的心態,創業中的成功都是在有效行動基礎上“熬”出來的。
光有心態還不行,還必須有好的狀態才行。只有靠好的狀態下的行動才能實現創業的目的與目標。沒行動一定沒結果,有行動不一定有好結果,創業要降低風險,取得預設、預想的結果,就必須有正確的行動,恰當的行動,把控好節點、塔好節奏,用對方法!
5、資金與財務的風險。
影響創業者能否破局創業的不是資金,而決定創業專案生死的卻是資金。在創業過程中的資金及財務管控是每一個創業者的必須課,也是必須把控住的關鍵面。融資、業務拓展、產品變現、資金回籠、資金預算、花錢監管、過程保障等只要涉及開源與節流的方面都不能馬虎,不能有錢時不在乎,在乎時已經沒有錢了。具體例如:資金來源結構不合理;市場進展慢、業務拓展不開、資金回籠慢,現金流不暢;沒有大投資機構投資的情況下,靠個人或者團隊借錢過日子,瓶子太多,蓋子太少,負債率超警戒線;應收賬款高,呆死壞賬多等。
6、人員與管理的風險。
創業專案或營生的生存和發展,說到底還是人才在起作用。商戰其實也是人才、智力戰,誰擁有了人才、智慧,誰就能立於不敗之地,相反,誰就失去了競爭的先決條件。創業者應懂得“人心齊、泰山移”、“得人心者得天下”這一亙古不變的定律。因此創業者及經營主體要把“人的文章”作好、做好,無論是合作伙伴還是員工隊伍,事實上很多創業者的失敗是因“人的問題”導致,可以說人即可成事,也能壞事。創業合夥人的問題及員工團隊的管理問題是創業中的核心風險源之一,尤其是在合夥人撤資、分裂,與創業專案進展陷入僵持階段時“合夥人和員工”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及風險。
管理風險是指管理運作過程中因資訊不對稱、管理不善、判斷失誤、執行不力等影響管理效率、效果而產生的風險。所以創業老闆們想著避免管理風險就要在攏人、管人,樹目標、訂計劃,管事、控物,保結果、理過程等涉及管理方面謹慎而要具有智慧:首先是把人的問題解決好,人解決好了,事才可能做好,人解決的程度與風險的大小成正比;其次是樹立好目標,制訂可行的機會,目標是做事的方向,計劃是做事的方案、路徑、方法。沒有目標、沒有計劃的管理就會導致無頭蒼蠅,到處亂撞,目標越明確,計劃越可行也就能落地,能有效落地的事也是降低風險的事;再次,管事、控物。管事前提是做正確的事,控物就是把物質與資金要用用槓桿原理,用最小的投入,產出最大的收益,投入越小收穫越多就是無風險,反之投入越大收穫與之不成正比或者反而成反比就是大風險、高風險;最後是保結果、理過程,要將正確的事做好,必須以目標結果為導向,透過確保結果來梳理實現過程,透過對過程的掌控與梳理來達成目標結果,實現做事的閉環,沒有閉環就談不上執行力,再有力的執行力沒有閉環也贏得不了好的結果。在方向不錯、方法得當的情況下,結果與過程的風險取決於是否形成了閉環!
7、法律與政策的風險。
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因產品、生產、人員、市場、服務、專利、合約等不符合國內外質量、環境、安全及其它相關法律法規或因他們產生的合約糾紛、投訴而導致的影響和損失。具體比如生產、產品、經營時未遵守或者不符合國內外法律法規及政策;重大協議與合同的遵守;與他人(包括員工的薪資福利、用工合同等)或者它單位(各種供應商、服務機構的買賣交易合約)的合同法律糾紛;涉及智慧財產權保護與侵權的糾紛;不當競爭(包括壟斷或者誇大宣傳產品功能等);傾銷;資訊披露。
一旦創業者違反了一些經營法規甚至國家政策、法規,不僅會受到行政罰款,也會被上訴到法律層面,輕者花費精力、浪費金錢,重者直接歇業關門,無法繼續。創業者的法律風險,主動為之不可取,被動捲入要積極正面化解,要降低法律、政策的風險,先了解創業行業及市場相關的一些基本的法律注入條件。
二、創業的風險怎麼預防與管控?
1、管理創業風險的五個步驟。
第一步、提前瞭解、認知風險。
黑格爾曾說過,我們都喜歡學習歷史,但我們都總是忘記歷史。歷史總是那麼相似,卻不斷重複上演。創業者都知道創業有風險,但到底是那些風險,會對一個人造成什麼的影響,都沒有細想,總認為自己是“幸運的那個人”。結果,大部分創業者沒能受到“幸運之神”青睞,反而成了競技場中的“不幸之人”。未知就是問題,已知就能解決問題。認識、認知創業中的風險核心意義不是為了“不做找理由”,而是為了“成功找方向、方法”。
比如很多創業者,對於做什麼、選擇做哪行很迷惑,等到經歷多了、總結多了驀然回首卻發現原來是因為我們對市場、對行業、對企業的縱深沒有過多的瞭解、經歷、積累所造成的,這也是創業方向迷茫綜合症形成的核心。創業者要管理創業風險,前提是認知創業中的潛在或可能出現的風險及導致的結果。只有知道了創業可能會面臨和帶來哪些風險後,你心中有數,你才保持良好的心態,把創業當作一種生活、一種職業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正確認識、認知創業風險,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
第二步、善於分類、分階段預防風險。
決定創業和創業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很多,需要面對並解決的問題很多,每一個創新、創造、創富的過程都是從考慮問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一步步走過來的,有問題很正常,因為問題驅動我們發展、提升走向成熟,邁向成功。要預防,先須將創業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分類,分階段梳理,這是創業風險管理不可缺失的必要一步,也是必須走的第二步。
分類與梳理是為了做到化繁為簡與主次有序:
第三步、學會正確分析、評估風險。
認知、瞭解了風險,將風險分類、分階段管理後要針對自己的特徵與所能整合的資源、即將選擇的產品與行業環境、市場需求與競爭環境、時空變革與發展環境等結合起來進行科學的分析、評估專案風險。
第四步、努力轉移、轉嫁風險。對於每個創業者而言,真正的風險只有三大核心風險:個人方向不明、個人能力不足、個人本錢不夠。有基礎辦成事叫本事,基礎不牢能辦成事才牛逼。
2、創業風險管理的三大前提。
第一大前提:敬畏市場基本規則。
市場是殘酷的,也是公平的,不會偏袒任何一個創業者。無論是創業的成功者,還是失敗的創業者,成功或失敗的根源都是創業者自身忽視或者違背了市場的基本規則所致。創業者要想降低創業風險,先從市場入手,市場才是真正的老師,也是絕對公正的試金石。
其一、弄懂因果關係。市場儘管存在天然的遊戲規則與法則,但市場本身是不會告訴創業者該遵循什麼遊戲規則與法則,需要靠每個創業者自己的智慧去洞察、分析,特別是市場中的“人”與“物”的一些關係。因為所有的創業最終都會迴歸到解決“人或者物”的需要、需求這個“落腳點”。“人與物”的需求是一切商業行為創業的方向與機會的根本,同時,很多競爭對手也都在從不同的層面、角度瞄準著這個根本。這裡面涉及幾個因果邏輯關係:你瞄準的需求是真需求嗎?怎麼樣能驗證這種需求的存在性?如果需求真實性確認了沒問題,你服務的物件怎麼才能不相信別人而認可你?如果你服務的物件暫時認可你了,他們會持續用行動支援你嗎?即使他們願意支援你,可他們卻有一顆“善變的心”,第二者、第三者等競爭對手出現怎麼勝出?
其二、杜絕主觀幻想。縱觀創業失敗者,別看表面上都是因為“最後一根資金稻草”斷裂而導致的各種連鎖反應,其實歸根到底都是因為創業者主觀幻想所致。雖說創新需要創意,創意需要思維、思想,但思維、思想不是臆想、瞎想,都需要基於一些規律與邏輯。在這些失敗的創業者中,又有很大一部分創業者在產品或者模式上存在主觀幻想,總想把產品功能很齊全,總想把模式搞的很完美,彷彿只有這樣才能包打天下。殊不知,產品功能越多反而越找不到獨特點,模式越完美越不能實施。對於創業者來講,需要獨特差異化的產品,不需要完美的模式,需要可行能解決問題逐步完善的模式。
其三、創新競爭區隔。創業者創業專案無論是選擇傳統行業,還是選擇趨勢行業,競爭是明確、一定而又再所難免的,只是激烈程度的問題。與目標客戶群之間的較量、與競爭對手之間的比拼、與大市和形勢之間的賽跑,你憑什麼穩操勝算?照搬照抄,用別人的思路、別人的套路、別人的招術去打別人無疑是以卵擊石,此路不通。這就必須體現出創業的核心意義中的創新、創造的內涵,只有在創新、創造的基礎上才可能實現創富的目的。創新競爭區隔就應該從戰略、市場、產品、客群、業務模式、市場營銷、管理運營等方面的某點入手切入,形成自己的獨特性。
第二大前提:遵循商業三個基本邏輯。
營銷不一定要說真相,但商業一定需要講真理的。你是誰?為了誰?需要誰?愉悅誰?幹掉誰?超越誰?回答這些問題也是就找出了商業的邏輯與根本,也是有效降低創業風險的核心。
其二、要有核心競爭力。過去常說“一招鮮、吃遍天”,意思是告訴我們你必須要有自己的獨門絕技,儘管時過境遷,也許一招不足以致勝,但靠某個新點、特點立足並圍繞這獨特點構建起多重壁壘和防火牆卻是取得無往不勝最強有力的支撐。不管什麼時代,創業作為一種競爭形態,獨門絕技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也許你的核心競爭力來自產品特點、來自品牌影響、來自營銷功夫,來自管理精細、來自戰略機會抓取等因素中的某種或者某幾種,怎麼來不重要,有什麼太重要了!圍繞一個優勢點放大、放大、放大並在創業行動中無論是戰術還是技巧能在預定的時機能快速有效且形成體系和閉環,讓你的同行或者競爭對手能看到表象而看不到真相,學習你卻無法超越你,這就是創業者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商業是透過優勢獲得競爭力,也是透過競爭力建立優勢,核心競爭力就是你在商業中競爭區隔的最大優勢。創業過程中具有了核心競爭力也就具有了一定的抗風險能力。
其三、要有盈利的可能。在這個新物種層出不窮、萬物重構的時代,不管是馬雲的新零售,還是劉強東的無界零售,也不論是使用者思維,還是流量思維,商業名稱可以變換、商業形式也可以迭代、商業思維可以更新,但商業的本質與使命---賺錢盈利卻無法更改。管你什麼行業,決定盈利能力的只有兩個方面:方面一,有正確的盈利途徑,不管是直接盈利模式還是免費套利模式,你必須要具有造血能力,能正向實現盈利,有盈利途徑才具有盈利可能(流量思維下的網際網路模式,為了市場與流量,幾乎都採用簡單粗暴的免費加補貼、獎勵的業務模式,從而失去了第一條直接變現的途徑,要盈利只能依靠足夠的客戶資料池後透過挖掘重新設定設定第二條及以上變現路徑);方面二,有變現的能力,有好的變現途徑的基礎後,能不能變現就看變現的有變現能力,而變現能力就靠操盤的市場營銷方略與手段、運營管理的功夫、團隊人員的執行力等業務綜合拓展與管控能力決定。創業時特別是個人創業者要降低創業風險,不管你是進軍趨勢、大勢產業,還是專注深挖傳統行業,就要選擇那些變現難度小,變現直接簡單,透過相對較短時間就能見到分曉的行業和打法。
第三大前提:把握運營三個核心鐵律。
創業的操盤與運營是風險集中爆發區,也是創業者經常自然不自然會踩雷的集中區。創業者要降低創業中的風險,運營過程中的核心管控尤為重要。
其一、戒貪戒躁,先點後面。大多數創業者初次都是“弱不禁風”的樣式,經不起狂風暴雨的折騰,要降低創業風險,在運營時要注意解決問題、開展工作由點及面,先從點上開始,不要一上來就想貪大、貪全,無論是產品開發、商業模式還是組織構架或者市場操作上,從點上開始,從點上突破,用點上的成績來激勵自己、激勵團隊,堅決擯棄不利於主業的講氣場、排場形式主義,不信你可以試試多頭抓是真抓不住、抓不牢,這是其一;其二運營時要有好的心態和狀態,要知道“三峽大壩”不是一天修成的,從論證到建成前後花了幾十年,凡是都有一個過程,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創業也是如此。創業過程不要太急功近利、心浮氣躁,要專心把產品、服務等涉及業務拓展的核心點打磨好,功夫下的深,點找對了,才可能讓鐵錘磨成繡花針,有了利器你才能與市場發生良好的關係。
其二、現金為王、業績第一。對於初次創業者,資金與業績就是兩道“生死符”,這兩個生死符相互影響、彼此因果。創業者要降低創業的風險,務必做好資金管理與業績拓展。首先資金管理方面,特別是在沒有業績來源的前半場階段,一定要牢牢把控好資金預算與管控的這根弦,一定要“一塊錢掰成三半化”勁頭把有限的起步資金花在業務的刀刃上,特別注意不能讓自己成了辦公成本、庫存成本等,控制好、評估好專案運營過程的費用產出;其次,在做好費用控制、內部節流的同時,要下大力氣去拓展市場,只有市場消費客戶口袋的錢才是你真正的利潤之源,也只有客戶成交後的業績貢獻產生的價格差覆蓋了經營成本後才是你創業專案的盈利根本,也是創業資金不斷流的根本保證,除此之外,任何第三方的資金都是有限的、暫時的、過渡的、需要代價償付的!
其三、把控節奏,果斷糾錯。
3、創業者管理創業風險的三個基本功
其一、抓產品、找市場。不信大家梳理、分析一些失敗創業者的案例,至少90%以上的創業者都是因為產品與市場兩個根基缺失而導致的各種疑難雜症,最終耗光了金錢、耗費了精力而敗北的。與此同時,創業者也可以拿一些如雷貫耳的成功企業及其創始人的案例進行歸納,會不難發現,可以100%地肯定,這些企業及代表人物的成功都是基於產品和市場的成功,而且其創始人要麼特別專注市場,要麼特別專研產品,要麼兩者抓的都過硬,幾乎沒有一個是靠純粹模式取得成功的(現在談的火熱的各種商業、社交平臺也是一種產品,傳銷類的騙人、違法的模式不屬於談論的範疇)。產品是市場的敲門磚,也是市場的立足根本,市場是業績及利潤的唯一來源,創業者不抓住這兩個因果根本,怎麼具有風險抵抗能力。抓好產品,找到市場,是考驗創業者的基本能力,也是抵抗風險的功夫之一。
其二、懂借勢、會用人。
其三、會算賬、巧花錢。
4、創業者提前轉移創業風險的四大方式。
創業回報不是與你付出的勞動量成正比,而是與你勞動的智慧與技能成正比;創業回報不是與你勞動的技能、能力成正比,而是與你不具有替代性的智慧選擇與正確的操作策略成正比。創業需要技能能力,更需要選擇、決策智慧,提前控制、轉移、轉嫁創業風險本身就是一種智慧、一種能力。
其一、有市場資源積累,少花錢、巧花錢幹正確的事。
其二、有市場或產品資源,花別人的錢、幹自己的事。
其三、有特點的技術或技能,找別人合夥,讓人分擔。
其四、有特長或經驗,成為別人的合夥人,讓人承擔。
三、創業者如何提高風險掌控力?
1、注重創業的3大積累。
其一、積累行業經驗與能力。
其二、積累人脈與智力資源。
其三、積累資金與資本資源。
2、創業時堅持3大動作。
其一、事前要認真分析、計劃。
其二、事中要確保過程、閉環。
其三、事後要及時總結、改善。
3、創業時做到3大善於。
其一、善於修煉提升學習。
其二、善於抓住問題本質。
其三、善於過程及行及止。
四、創業中降低風險的6大智慧策略
1、揚長避短、眾人拾柴。
手指是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的身體部位之一。毋庸多說,都知道自己的手指有長有短;假設設定一個這樣的場景(其實這樣的場景我們幾乎每個人都體驗過了)比如用我們的手指直接去勾一件我們需要拿到的東西,在沒有外物幫助和又有適當距離的情況下必須透過伸手而且只能用手指尖才能觸碰到時,你是會選擇用短的大拇指,還是會選用最長的中指呢?相信大家一定是本能加智慧地做出最好的動作選擇。
一個手的手指的長與短,儘管長的有限,短的不差太多,但這其實告訴我們一個簡單明瞭的原理“相對優勢”或者“比較優勢”。在我們上大學之前的基礎教育階段,學校與老師要求我們是德智體美勞全面並舉、理數平衡,不能偏科!但在參加工作、參與到職場競爭或者創業開辦公司(工廠)之後,我們卻發現:與基礎教育階段老師所要求平衡發展完全不同的是,你首要做的不是平衡,而是必須馬上先把自己最優、最擅長的一面發揮或者體現出來。只有先把優勢體現出來後,在發展了或者發展過程中,才有機會和資本慢慢去彌補短板。
這個簡單的比較優勢,往往被不少創業者給忽視了。因此,創業者甚至企業經營者,但凡只要參與競爭,前提是先把自己優勢發揮出來。發揮優勢,前提是個人及企業要仔細分析好自己相對優勢到底在哪裡?在找到自己的相對優勢後,再把此優勢,放大、放大、再放大!如此,方能成功更快。就好比品牌營銷,為了讓品牌有影響力,你必須先給品牌來個獨特的品牌符號和品牌話語,然後不斷地圍繞其擴散、擴散、擴散(不然你目標消費者可能就存在沒印象、沒聽說、沒記住,結果就是沒行動)!
因此,創業者降低創業風險的有限策略先是揚長避短,把自己的優勢一定要能發揮出來。
但事實上,木桶定律的是有階段和動態的。這是很多人都忽視的一個問題,木桶定律與比較優勢兩者要結合起來用,比如,個人也好、創業者初創也好,首要不是急於補短板,因為剛開始起步,短板太多,你沒時間沒精力甚至沒金錢來補,這時候是要凸優勢、發揚長處。等到有一定基礎與積累後,再來補齊短板,此時效果更好,
對準備創業或者初次創業的人來說:一是,要先把自己相對優勢找準、找到,並儘量去利用與發揮,之後再來考慮補短板(一定要抓住主次、先後),只有這樣你才能贏得先機與時間;二是,你只有在發揮優勢後,才可能找到你最缺的短板(短板是在外迴圈對比中顯現出來的);三是,補短板也是一個不間斷、持續的過程。四是,不要讓自己最短的那塊板影響到個人的提升與發展(當然也包括社交活動、人際交往等方面)。
所以,創業者在自身條件與能力不足,存在短板,怎麼辦?最有效、最智慧做法是透過“引入具有互補效應的第二方”進行補短(比如合夥人、創始團隊等,一定是要具有互補性的團隊)。
創業者最大的風險是歸根結底是創業者因自身思維、認知、判斷、決策、行動等方面存在欠缺與不足所帶來的。因此準備創業的人為了降低創業風險,可採取的策略是揚長避短、眾人拾柴的方式一起幹。
2、化整為零、從小做大。
中國有句古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告訴我們你要想走到目的地、邁向成功,必須還得從第一步開始,還得從走好每一步開始!其實這個道理,也體現了經濟學中的“邁步與路徑”原理。
日常生活中,不管交通如何發達,走路也在所難免,可儘管我們每天都都走過路,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你雙腳不管先邁那隻腳,都會影響另外一隻腳的動作,這就是邁步,不信你可以試試!當你要去一個目的地後,你就面臨選擇走那條路,而你所選擇的路,將決定你是否能到達目的地,即使能到達目的地又需要花費多長時間、耗費多少體力等問題,這就是常說的路徑問題。當然路徑中肯定包含了邁步及走好每一步、走好每一路程的步。創業者創業之路就是在踐行者路徑原理。
路徑原理同樣適用創業者及創業過程專案操盤,比如一些初次創業或創業之初都會面臨選擇做什麼,等選擇了做什麼後也基本上就是與不做什麼進行了切割,你所選擇的這塊,又會因市場整體需求、消費特徵、競爭狀態等因素來影響企業的經營策略、運營模式、渠道模式等。儘管人人都在被邁步及路徑原理所牽制,但大多數人並沒有意識到路徑原理帶給創業者及企業經營者的深刻影響。
雖說“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一個好士兵”,夢想要有!在踏上成為“將軍之路”的開始,還必須先當好“士兵”,創業者也是如此!每一個創業者創業時都將面臨全新的挑戰,要志存高遠、低處著手,不要妄想一上來就想著馬上能成功,一手上就要搞大手筆、整大的。
創業者要降低創業風險,可以採取的策略就是在路徑原理執行下,長遠目標劃分為階段目標比如起步階段、僵持階段、發展階段、壯大階段等,將階段目標劃分為時節目標比如起步期分為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等,將時節目標細分為毛細目標比如第一年該做什麼,達成什麼樣的目標等;將毛細目標又要根據ABC法則區別那些是核心與重點工作,哪些是次重點,哪些是非重點!只有計劃、細分才能做到創業時特別是開創去的工作主次,抓住了主次,才能懂得有限的資源如何調配、分配、計劃。眉毛鬍子一把抓,不僅會浪費時間,抓不到重點,找不到切入點,更會浪費可憐而又寶貴的資金資源。
尤為重要的是在創業初期,不管是產品,還是模式,或者市場營銷模式等方面,一定不要根據自身的資源,別產品功能貪全,模式貪大,營銷貪廣,從點開始,以點取勝後逐步提升拓展,這樣無論是對資源使用還是個人信心都將是正向驅動!
把創業專案化整為零,從點做起,有目標、有計劃,懂得了重點、抓得住關鍵將是有效降低創業風險的有效策略之一。
3、物美價廉、以快致勝。
4、守正出奇、點上突破。
5、開源有方、節流有控。
6、事前計劃、事後總結。
創業就是將不確定的事變為相對確定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確定”是唯一能確定的!風險與收益如影相隨,創業者管理創業風險在遵守國家相關政策、法律的基本前提下,關鍵還得靠提升個人能力與實力,用智慧面對和化解市場與經營中的各類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