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諮詢師天生

    國際清算銀行的研究報告,主要是針對過去各央行資產購買計劃所造成的後果進行了評估,認為這些對國債資產的購買,讓金融市場的購買出現了偏差,主要的表現是國債收益率被壓低,並且讓原本的投資組成發生了變化,這也帶來了後續的一些影響和隱患。

    一、各央行的資產購買直接後果是什麼?

    第一,壓低國債收益率,降低國債購買意願。

    美聯儲和歐央行的量化寬鬆具體手段都是透過購買國債達到的,這也就是說央行吸納了市場上較多數量的國債。目前國際上平均央行持有國債佔據了國債總數的40%,美聯儲及時經過縮表,也佔有了國債數量的20%,這些購買將國債的收益率壓低,同時也降低了投資者購買國債的興趣。

    今年5月開始,美國的國債收益率出現了長短期倒掛的現象,但是美聯儲對此卻並不著急,這是因為美債收益率當中包含了美聯儲縮表之後對長期收益率造成的65個基點的利率影響,同時也包括了歐日央行負利率帶來的流動性進入美國國債。可以說,現在的國債市場不能準確的反映經濟情況,也並不能反映投資者避險意願,因為央行的購買將國債市場扭曲了。

    第二,推升資產價格,減少金融機構盈利。

    在持續的資產購買之後,大量的貨幣流動性被投放在了市場上,導致資產價格被明顯推高。我們可以看到黃金價格在歐央行開始負利率之後顯著升高,即使在美聯儲加息,美國強勢經濟增長期間,黃金價格依然出現了較大程度的上漲,這證明整體的貨幣價格正在下跌,資產泡沫由此形成,全球的股市市值同時被推高。再加上國債市場的收益率降低,更多的資金進入了金融市場。

    另一方面,歐洲的負利率,導致銀行的收益降低,這樣銀行盈利減少,經營活動也受到抑制,從一些方面來講,會對金融市場產生負面影響。

    二、寬鬆政策導致什麼影響?

    第一,市場習慣了央行持有過多債券。

    央行購買國債數量增加,使原本國債市場的購買者組成逐步發生變化,央行在國債購買者中的佔比逐漸固化,讓一些不適應收益率降低的市場參與者從此遠離國債購買。這本來應當是一個階段性的成果,讓國債購買者轉而投資金融市場的其他部分,從而推升資產價格和通脹,但是長期對國債市場的佔有則讓國債市場的結構發生了變化。

    紐約聯儲進行的回購操作,目的是為銀行間流動性短缺注入新的流動性。回購相當於用手中的債券做抵押,換回一定的資金,而在市場部分參與者不願意接納債券的前提下,這種抵押行為很難換回充足的週轉資金,最終美聯儲被迫干預市場。這就是國債市場出現扭曲造成的結果。

    第二,市場適應寬鬆政策。

    如果說次貸危機以後的極端寬鬆政策帶來了什麼,那麼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市場對於經濟下行環境下的寬鬆政策更加適應和期待了。一方面可以看到在美國經濟剛剛出現下行趨勢的時候,市場對於美聯儲的降息預期就已經非常高了,這樣高的降息預期推高了美股,使美聯儲最終迫於市場壓力,採取降息手段,而在一次次的降息之後,降息預期卻一直維持,對美聯儲的政策空間產生擠壓。

    另一方面,在歐債危機之後歐日央行持續的負利率使整體的流動性環境增加,市場已經非常適應在流動性氾濫的環境下進行運作,公司的借貸回購行為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了,而金融機構對於金融產品的操作,也是在零流動性推高資產價格的基礎之上進行評估,因此所有金融產品的估值明顯被抬升。

    三、造成的隱患和風險。

    第一,透支央行對市場的干預能力。

    歐日央行持續的負利率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但是也有其積極因素,不過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當經濟下行週期再一次到來,央行能夠採取的措施卻相當有限,因為極端的寬鬆政策已經被採用,如果沒有新的更極端的寬鬆政策釋放,市場就不會被有效干預。

    另外,在較強的流動性基礎之下,發達國家已經陷入長期停滯理論所描述的流動性黑洞當中。這就意味著,更多的流動性釋放伴隨著邊際效應的下降,沒有非常強勁的財政刺激配合,以及更為極端的寬鬆政策釋放,那麼進一步的寬鬆政策收到的效果會越來越小。

    第二,金融市場風險增加

    在一定貨幣供應條件下,可以認為金融市場的資金量是相對穩定的,國債市場的資金流出肯定會導致其他金融市場的資金流入增加。其中美國股市市場受到資金流入的影響最為明顯,其市值遠遠高於經濟實體能夠支撐的程度,也導致了風險泡沫的增加,很可能在衰退到來時,對於經濟的衝擊增強。

    同時在本已經進行了多輪寬鬆的流動性基礎之上,央行對於場外流動性的管理能力已經下降,再加上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在央行系統之外對流動性的吸納和放出作用,未來一旦再有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恐怕帶來的影響,於2008年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了。

    綜上,國際清算銀行指出的問題是各國央行經過了長期的資產購買,放寬貨幣政策,已經扭曲了國債的購買市場,壓低了國債收益率,使市場秩序出現了混亂,同時讓央行對於經濟的干預能力下降,泡沫風險上升,為未來埋下了隱患。

  • 2 # 胖蜀黍

    無奈之舉,誰發的少發的慢,誰的財富就變質貶值!誰發的多誰就享受由此帶來的通脹,經濟衰退的後果。發幣是無能政府的最簡單做法,確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中國已經意識到當年4萬億的後果,所以現在多手段多措施的調節經濟,治標治本綜合下手!為這屆政府點贊!

  • 3 # 小熊愛財經

    國際宏觀經濟以及中國國內經濟長期處於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的“三低”環境,低利率必然帶來融資貸款大幅上升,錢有來源,必然要有去處。低增長、低通脹,(合理通脹可以促進經濟增長,並且沉澱貨幣成為資產)預示主要資產價格沒有變化,市場貨幣無法透過經濟活動沉澱為資產,或者沉澱速度過慢。那超量發出的貨幣總要有去處。因此債務只能成為唯一蓄水池。這也是近幾年主要經濟體債務去總量,去槓桿的原因。

    分析美國經濟基本面。低利率帶來廉價貸款,但低經濟增長,低通貨膨脹,(美國國債、投資級債務總體處於低收益階段)預示著熱錢無法透過企業生產經營、主要金融手段帶來高收益回報,與此同時,美國企業對高層一直採取以公司股價為標的的分紅考核模式。因此,雙方一拍既合,形成企業貸款發債→股票回購→退高股價→高管高分紅的利益鏈條。但於此帶來的是,企業債務規模不斷上升(美國企業多以浮動利率發債)。

    債務規模不斷上升,會面臨兩個風險。一種是利率上升,企業償債壓力加大,進而導致企業債務違約。另一種情況,溫水煮青蛙,利率雖然維持較低水平,但債務總量越滾越大,企業利潤償息壓力增大(利息保障倍數),進而導致違約。

    就目前情況,美國實體企業資產負債比,利息保障倍數指標不斷惡化,並且經濟增速放緩,企業盈利能力下降,指標只會更加下滑。佔企業債務總量多數的bbb級債務降級壓力增大,並且總量增速持續提升。高收益債券(垃圾級債券、也就是bbb級以下的債券)綜合收益率不斷下降。高收益債券規模遠小於bbb級債券,部分bbb級債券下滑至高收益債券,必然導致高收益債券價格下跌,甚至崩盤。

    最後插句話,美國金融市場比較成熟,債務規模大於股市市值兩倍。2008年金融危機其實就是次級抵押貸款債券市場崩盤導致的。

  • 4 # 凱恩斯

    主要是歐日,美國還稍微好一點。國際清算銀行(BIS)呼籲各國政府減輕對央行的壓力,為預防出現更嚴重的經濟下滑而節省“燃料”。這源自於兩點,其一日歐的負利率持續了太長時間,對於負利率帶來的影響和負面,全世界都沒有經驗。其二如今全球範圍內經濟失速現象開始有所體現。週期一旦掉頭,這些極度寬鬆的國家,可能沒有工具來抵禦。簡單的舉例,現在日歐是名義上的負利率,目的是驅趕銀行將資金借出去,而不是在央行作為準備金存著。但實際上利率只是歸零,貸款依然是正利率。若這樣還是經濟不振,你要不要繼續降低利率到真正的負利率。也就是存款要收稅,這樣,傳統以存款為基礎的商業銀行,是不是就要整體關門歇業了?畢竟如今儲存資金的渠道,可不只是商業銀行。

    寬鬆並非萬惡,寬鬆是有必要的,但凡事講度,過猶不及。我們說經濟就是個蜜罐子,稅收是從裡面拿走蜜糖,財政政策是往裡面加糖,貨幣政策是往蜜罐子裡面加水。財政政策加進去的糖,當然是他拿走的部分,所以這要看政府配置的效率。財政政策內容豐富,必然伴隨稅收增加的壓力。所以財政是資源配置的手段。而貨幣政策是兌水,的確能增加總量,看上去蜜糖越來越多,但是乾貨沒有增加,也就是生產率依然在那個水平,最終,如果有科技革命,那麼貨幣政策逃過一劫,如果沒有,借出去是要還的。

    但貨幣政策是有必要的,我們說經濟蕭條會導致無畏的損耗,比如被動型失業。每個人都能提供價值,但是他失業了,不是季節性偶然的,而是長期的失業。這樣就會導致社會資源的浪費,如果勞動力也是一種資源的話。所以貨幣寬鬆用兌水的方式,來做大總量,降低利率。原來賺不到錢的企業,由於整體利率降低,他們的投資回報率變為正數,於是就開始招工,工人獲得工資,就開始消費。一切欣欣向榮。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在歷史長河中,雖然自由經濟學家說得都對,但是各國都透過干預經濟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獲得成功。

    但是,現如今財政政策由於08-10年歐債危機,其實全世界政府都是空間乏力,同時代我們有4萬億,美國其實也有QE,各國已經透支了財政政策工具。而在前幾年部分國家經濟依然不見起色,比如歐洲和日本,沒有財政工具,那麼只能貨幣兌水。於是寬鬆就被過度使用,於是就出現了負利率。

    這種擔憂絕對是正確的。任何事,過猶不及。負利率,理論上可行,早年費雪就談到過,當時寬鬆和自由經濟圍繞著美國和美股,那是1920年代,歌舞昇平,美國有個窮人都能夠引來參觀的年代。轉過臉,1929年就是一個大嘴巴。理論是理論,現實是現實,如果商業銀行透過保管財富業務還能夠維持生計,那儘管去實施負利率。但很明顯,世界危機十之八九來自金融,確切的說是金融業中的銀行。所以銀行不能倒。08年次貸危機就沒有倒。但如果極端負利率,你看沒有存款的銀行怎麼辦?

    投資銀行會怎麼樣呢?負利率理論上不會傷害投資銀行,但是投資銀行依賴於生產率,每一次過度寬鬆之後,投行都是第一個報喪的,所以,極度負利率後患無窮,何況如今需要囤積一些“彈藥”以備不時之需。

    前段時間中國央行官員說得對:“過幾年回頭看,正常利率政策的國家大多數是成功的。”中國必贏。

  • 5 # 冬青裡的駱駝草

    資本主義國家為了帶動本土經濟持續發展和快速增長,為了能夠保證住它們的經濟和政治地位,就要阻滯和延緩金融危機的發生,而阻止金融危機發生唯一有效的手段,就要增加生產力和社會供應力的水平,為此就必須要挖掘生產資料供應的潛力,就要擴大經濟建設和基礎設施的規模,就要刺激全社會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總量的不斷提高,這一切都離不開寬鬆的金融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的支援,更離不開發動對其他國家的掠奪戰爭用以來滿足它們永遠也無法滿足的慾望。

    為了滿足這種慾望,它們往往打著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漲的物質需要,是為了加速本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相互融合向前發展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實際上這是一種無節制的消耗過去所積累的社會財富,無限制的透支現在和未來社會資源和世界財富的一種手段。這也是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發展的最主要的手段,它們透過對金融市場減息、增息的不斷調整,透過大量發行國債和貨幣,透過對其他國家發動侵略戰爭,從而達到以自由資本巧取豪奪世界有形資源及人類社會共同財富的罪惡目的。

    從二00八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到現在,美歐日特別是美國,在金融市場不斷透過發行大量的外債、增加貨幣供量,頻繁的減息、增息的目的,無非就是想透過金融市場的打壓把全世界的金融資本進行瘋狂的掠奪和壟斷,從而牢牢地控制住他們在全世界的話語權,以及他們在全世界的金融霸主地位,從而更加有利地對其他發展中國家和弱小的國家和地區進行剝削和掠奪。這十年來,它們專門針對中國、俄羅斯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輿論戰、貿易戰、顏色革命,針對委內瑞拉、北韓、古巴、伊朗、敘利亞、巴西、阿根廷等國的全面經濟封鎖和武裝侵略則更能說明這個問題的存在。所以當他們為了自己的經濟利益而實施這些卑鄙無恥的措施和武力威脅的時候,世界上大多數比較弱小的國家也就成為了案上之肉,任憑他們的利斧砍來割去,世界經濟由此陷入混亂之中,從而造成更大範圍內國家的經濟危機和人口貧困的加劇。

    這種結果是極少數資本主義國家和極少數利益集團所希望得到的,但是被世界上大多數的國家和大多數的人民所反對的。

    這十年來世界經濟在美歐日金融戰略的作用下出現了嚴重的倒退,很多受此影響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的速度也是前所未有的,由此而來的是世界各地各種反抗的政治力量和民間團體揭竿而起,罷工,示威,遊行,恐怖活動甚至是戰爭也風起雲湧,世界局勢動盪不安,也使全世界陷入更大的災難之中。當然不可避免的就是它們自己的國家,也由此陷入動盪和恐怖之中,比如去年由法國“黃頭盔”運動而引發出來的至今還沒有停歇下來歐洲動亂,如美國大使館在伊拉克、阿富汗的被暴力襲擊、被衝擊包圍的事件,如美國政府因經濟問題停擺而引發的全國性示威遊行、到處都是槍擊事件等,無不彰顯著全世界都由此進入了更大的金融危機、經濟危難和社會動亂當中。

    因此我認為,這就是國際清算銀行發出“過去十年美日歐的刺激措施正在扭曲金融市場”這種嚴厲警告的原因所在。

  • 6 # 西格瑪的化學

    國際清算銀行最近一份報告表示,自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大央行以非常規貨幣政策實行資產負債表擴張計劃,比如量化寬鬆政策,的確改善了金融市場,但是也存在負面影響,只是負面影響並沒有使金融市場出現新的危機,整體來說對於這些非常規貨幣政策是肯定的,只是提醒各大央行需要對於未來可能出現的不良影響提前採取防範措施,避免擴大危機,抵消貨幣政策的正向效力。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全球央行資產擴張速度遠高於GDP增長速度,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流通中的貨幣M1與GDP相對來說還是匹配的,雖然M1/GDP逐漸擴大,其中有一個原因是通貨膨脹的客觀存在,溫和的通貨膨脹有利於經濟發展。

    當然,央行利用貨幣政策消除了市場的短期危機,是有可能存在長期的金融風險,這種長期的金融風險,可以理解為貨幣深度貶值,但是呢,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時間可以慢慢降低這種風險。正是因為這點,所以國際清算銀行提醒各央行需要採取措施消除未來潛在的風險。

  • 7 # 馨月說財經

    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最新報告顯示,自金融危機以來,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空前增長對金融市場的運作方式產生了負面影響。

    自次貸危機以來,全球主要的四大國際貨幣美元、歐元、英鎊與日元實際上還都處在刺激政策之中。

    雖然美國自2015年底至今年初加息九次,並適當縮表,但是就美聯儲負債表而言,美聯儲僅是對2008年之後的三次QE做了一些縮表工作,只是區域性退出QE政策。而從近期的美聯儲動態來看,美聯儲即將再次擴表,這也意味著美聯儲QE政策歸來,雖然美聯儲否認這是貨幣政策轉向,但事實上美聯儲已經再次啟動了寬鬆貨幣程式,為了支撐美國金融市場史無前例的泡沫,美聯儲不得不再次開啟撒錢模式。

    當前美國的經濟因過度金融化已經無法“斷奶”了,印鈔模式就是吸食鴉片,自2008年次貸危機美國開啟印鈔模式之後,就走上了一條無法回頭的路,美國經濟現在看起來好像有點光鮮,其實不過是貨幣遊戲的迴光返照而已,貨幣遊戲的盡頭一定是金融危機,因為貨幣遊戲是從經濟的底層徹底掘根,會把國家信用消耗殆盡,一旦國家信用動搖,國際信譽就會塌方,那麼國際貨幣將會給世界經濟帶來深重災難。

    而歐盟與日本自次貸危機採用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之後,基本就沒有退出過,不僅不退出,歐盟還在繼續QE。關鍵問題是歐盟與日本央行目前都施行負利率政策,同時美聯儲與歐日央行都持有鉅額債券與其他資產,譬如日本央行持有鉅額股票資產。

    預計日本央行將在2020年底將成為日本最大的股東。按照日本央行今年購買的股票規模來看,到2020年底或2021年初,日本央行將持有約40萬億日元股票。

    在過去十年中,為了刺激全球經濟增長,世界主要中央銀行借出了大量廉價資金,併購買了數萬億美元的債券和其他資產。目前一些央行仍在擴大資產負債表:歐洲央行上個月決定重啟其26億歐元的債券購買計劃,而日本銀行數十年來一直將債券購買作為刺激措施。

    由於美聯儲與歐日央行在QE過程中大規模購買債券與股票等資產,這就導致了資產價格的扭曲,同時國際貨幣溢位效應導致國際市場過度金融化,資產泡沫問題嚴重。

    譬如國債利率嚴重扭曲,歐日國債出現負利率現象,導致國際貨幣的金融侵佔特性更為突出,歐元與日元貨幣藉助負利率環境完全轉身為國際套利貨幣,躺在發展中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身上吸血,這不僅嚴重干擾了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穩健,同時還加劇了全球債務問題的擴張,而歐元與日元的負利率政策顯然也是全球股市泡沫化的主要推手。

    另外,美元的超發不僅支援了美股的十年牛市,也將全球股市引入泡沫陷阱,而美債與美國的金融體量也都處於歷史最高峰,這不僅造成美國虛擬經濟的畸形,同時也為世界經濟挖了一個金融黑洞,美國隨時隨地都在準備著向全球轉嫁債務危機。這樣的國際金融市場明顯被扭曲。

    當前的國際金融市場因國際貨幣的競爭,因利差的失衡,因資產價格的扭曲,已經形成了金融危機的格局,所以今年以來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安,屢屢釋放危險訊號,隨著美元與歐元等的再次寬鬆,會將國際金融市場的資產泡沫化引入歧途,從而引發國際金融危機。

  • 8 # 財經宋建文

    國際清算銀行發出的嚴厲警告非常及時,但美歐日等國能不能聽進去就不得而知了。

    過去十年,美歐日透過持續的寬鬆貨幣來拉動經濟,美國在2008年開啟了QE,到2014年11才結束第三輪QE,在2015年底才進入加息週期。日本和歐洲則一直維持了長期的“負利率”,但實際歐洲和日本的寬鬆政策效果甚微,這主要是美國在這期間碰上了頁岩油革命的推動,出現了新的擴張動力。

    而現在,在美國貿易保護主義之下,全球貿易摩擦不斷,美中、美歐互加關稅,整全球的經濟都有影響。雖然說現在美國的經濟資料看上去還不錯,但這很可能只是一種滯後反應。全球經濟正在同步放緩,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在這樣的情況下,歐盟啟動了QE,美國很有可能也會在明年重啟QE,上一輪寬鬆的後遺症還沒有解決,馬上全球又想透過這一方式來拉動經濟,效果很可能是非常微弱的,甚至可能是適得其反的。過度的量化寬鬆,只會進一步推升資產泡沫,而無法產生更多實體經濟的推力,氾濫出來的流動性,很多都在資本市場裡面進行空轉。

    另一方面,在貨幣刺激之下,利率被進一步壓低,很多公司會利用低利率大舉發債,但缺乏經濟擴張的動力,債務不斷累加,只會進一步加劇企業的經營成本,甚至出現企業脫離實業融資進行資本運作,一旦泡沫破滅,經營層面無法產生足夠的利潤償債甚至連利息都無法支付,多米諾骨牌就會倒下。

    在這樣扭曲的金融環境之下,你印秒我也印,比誰印得多,你降息我也降,比誰降得猛,變成了競爭式寬鬆,最後必然是把風險堆到極致,而一旦風險引爆,已經窮盡的貨幣政策就會變得束無無策。

    所以國際清算銀行的警告是及時的,比如說中國過去貨幣超發助漲了房地產泡沫,但是這幾年M2增速已經明顯放緩,從前幾年超13%的增速放緩至8%,並且進行了結構性改變,利率市場化改變,全面進行金融供給側改革,透過產業升級引導,支撐技術創新,配合適度的財政策來找到新擴張動力。只有在具有經濟擴張動力支撐的前提下,釋放出來的流動性才能真正產生正成價值。看好中國的未來,美歐日的寬鬆就讓他們儘管玩吧。

  • 9 # 勇談樓市壹貳叄

    感謝邀請回答這個問題,國際清算銀行發出的嚴厲警告其實很算是大實話了,確實從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後,歐美國家為了刺激經濟說是煞費苦心,尤其是歐洲國家已經出現了不少負利率政策。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漸漸發現各國央行過去一直常用的經濟刺激手段開始不靈了。股市不振、經濟低迷等問題並沒有解決。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西方經濟學進入“新凱恩斯主義”後,越來越強調政府的作用

    越來越強調政府作用這點在1990年代之後越發明顯,這也是為什麼到今天為止越來越多西方國家的央行或者政府開始干預市場經濟(其實跟中國現階段很類似)。不過跟中國不同的是,中國經濟刺激大多數都是投資在基礎建設上,歐美國家的經濟刺激基本都是流向股市、債券等金融市場。幾點觀察:

    第一、過去十幾年的政府幹預後,西方國家股票市場市值佔據GDP的比重越來越高,GDP對於股市的依賴越來越高。圖上所示是新興經濟體與歐美髮達經濟體股票市場市值佔GDP的比值,可以清楚的看到一點就是進入2000年後歐美髮達國家股市市值佔據GDP的比重越來越高,到最近這兩年已經達到了80%以上。這也就意味著股市不好,經濟就不好,要想提升經濟多數的資金都要流向股市了(有點為了股市上漲而制定政策)。這個或許也是西方炒客無法動搖中國經濟的原因(股票市值佔比GDP比重太低)。

    第二、歐美國家經濟出現問題的很大一部分就是產業不齊全,也就是說哪怕股市上漲了但是生產力卻沒有多少提升(過度的政府政策干預加大了股市泡沫)。一般的股市上漲的經濟思路是,股市上漲那麼上市公司會用富裕的資金擴大再生產,因為規模的提升就會提升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進而推動經濟增長。但是歐美國家目前出現的問題是,哪怕股票上漲但是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也是很弱的,因為其上市公司本身也參與到了金融操作中(就像中國貨幣寬鬆後資金都進入樓市一樣)除去股價虛漲之後沒有其他作用。經常看歐美電影(類似於《大空頭》等)習慣於在金融領域掙錢的美國大公司,很難有精力將心思花在擴大再生產上。

    第三、過度消費的理念導致了人人負債,哪怕是再寬鬆的貨幣政策也很難透過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曾經有學者說過歐美國家人民過度消費的理念使得國家經濟很難持續,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沒有錢怎麼去消費?歐美國家的高福利經常讓華人羨慕,但是這種高福利的背後其實就是政府債務的不斷堆積,最後還是老百姓來買單。

    實體經濟才能拯救經濟,如今歐美國家在金融市場的投入的資金過多,經濟刺激政策已經讓金融市場有“免疫力”

    第一、任何一個國家經濟要想維持穩定,長期發展沒有實體經濟帶來就業是不行的。一個單獨依靠第三產業(可以理解為消費)來維持經濟發展是註定不行的,包括歐美國家今天來說對於經濟危機應付疲憊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經濟增長引擎過於單一。超過70%的GDP比重都是第三產業,都是服務類產業肯定是不行的。美國從奧巴馬時期就呼籲“製造業迴歸”就是這個意思,包括歐盟中經濟率先恢復的國家肯定是德國,為什麼?因為德國的製造業(實體企業)還是很強的。

    第二、就像中國過去依靠房地產行業拉動經濟增長一樣,歐美國家長期依靠金融市場拉動經濟也越來越困難。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負利率政策,事實證明單獨實行負利率政策對於促進經濟增長和降低通貨膨脹作用不大,往往需要相應的貨幣寬鬆政策。反而實行負利率的國家在後期已經喪失了央行對於金融市場的部分調控手段,畢竟在居民消費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僅僅依靠負債或者貨幣寬鬆等手段是治標不治本。這樣的政策持續下去甚至會造成新一輪的經濟危機,比如:大面積違約等。

  • 10 # 財思思

    國際清算銀行警告歐美日刺激政策,實則是歐美日大量寬鬆的貨幣政策在令金融市場變得扭曲。

    看看美國

    2008年開始,美聯儲先後實施了4輪QE,QE是什麼?說白了就是量化寬鬆政策,大量印鈔票,使貨幣貶值,促進經濟增長。

    9月16日美國隔夜利率上升,美聯儲介入並大幅輸入流動性,不可避免地擴大了資產負債表,儘管市場不認為是QE的開始,但可能是QE的前兆。

    美聯儲在8月、9月已經連續降了兩次息,經濟下行已成為趨勢,若10月不降息,美股很有可能面臨著下跌。市場普遍認為美國將在2020年實行QE,以提振經濟。

    看看歐洲

    歐洲的負利率時代巳經來臨,並重啟了QE,歐洲央行的存款利率已經下調至-0.5%,也就是說存10000歐元在銀行,最後取出9995歐元。

    歐洲央行11月1日起,重啟資產購買計劃,規模為每月200億歐元,並強調沒有明確的到期終止時間,直到通脹回升之後,再考慮升息。

    看看日本

    日本央行從2001年開始QE計劃、儘管信心勃勃,但政策效果甚微。直至現在,日本經濟還有緊縮的陰影籠罩。

    量化寬鬆政策會給經濟造成什麼傷害

    量化寬鬆帶來大量的資產泡沫,市場上錢多了,比如一些公司或銀行擁有大量的現金,一旦他們把這些現金都花出去會怎樣?

    企業借錢容易了,貸款利率低了,這樣更加速企業投資行為,進一步推高泡沫。實則量化寬鬆所釋放的貨幣和信貸,絕大部分進入虛擬經濟的自我迴圈體系之中,無法流到實體經濟體系。

    想想日本的經濟泡沫,美國08年經濟危機,一旦泡沫破裂了,蔓延到全球金融市場,多麼慘痛的教訓。

    當我們身邊的商品價格已經嚴重背離實體經濟的供給和需求,投機炒作、惡性通脹已經是全球金融的不穩定因素,那就是金融危機再一次來臨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月亮英文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