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敏敏說歷史
-
2 # 玉華讀史
想必‘胡服騎射’的典故大家都有所耳聞,趙武靈王,年輕時就有大志向,繼承王位時,他的國家還只是小小的邊境小國,北有胡人,南有強大的齊國,西有最強大的秦國,簡直是四面楚歌,當時趙武靈王精心治理,把國家整治的非常好,他向遊牧人學習射擊,並將人們平常穿的長袍精簡,做成短袍,更方便征戰,由此國家騎兵名冠天下,無與匹敵,國家也強大起來。
-
3 # 沒有什麼永垂不朽72068932
趙惠文王趙何,是戰國後期一位傑出的治世君主。他在位時期,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加之善於用人,輕徭薄賦,睦鄰友好,為國家的發展營造出了一個有利的內外環境,最終將趙國推上鼎盛治世。他是趙國曆史上第一個正式稱王的君主,為趙國的發展壯大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趙惠文王能將趙國發展成強國,我認為有兩點原因:
一、趙武靈王雷厲風行,作風強硬為趙惠文王奠定了基礎。趙武靈王執政期間推行胡服騎射,對趙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領域進行了一次大改革,使趙國消除了分裂的內在隱患,在人力、物力上得以最佳化配置。其次,滅中山,攻燕國,消除了趙國的外在威脅,使趙國從外型到精神真正統一起來。
二、趙惠文王在位時期善於用人,朝人才濟濟,文有平原君趙勝、平陽君趙豹、藺相如等,武有韓徐為、廉頗、趙奢等,趙惠文王不但善於發現人才,更善於使用人才,對於自己的朝臣,他給予較高的待遇和充分的信任。此外,趙惠文王還樂於聽取朝臣們的不同意見,善於納諫。
-
4 # 歷史不留名
趙惠文王繼位初以年幼,由相國肥義輔政。趙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原太子章和輔相田不禮起兵反對趙惠文王,殺死了肥義。兵敗後逃到主父(趙武靈王)所居的沙丘宮。公子成和李兌派兵包圍了沙丘宮,殺死叛亂的安陽君公子章和大臣田不禮。趙惠文王隨即下令,以主父窩藏反賊的罪名圍困沙丘宮達三月之久,並斷絕宮裡的糧食和飲水的供應。最終餓死主父(即趙武靈王)。後李兌為相,與公子成長期專斷國政。前292年,趙惠文王於南行唐築城。前288年左右,魏昭王在強秦進攻之下,將葛孽(今河北肥鄉縣西南)、陰成兩地獻給趙惠文王為"養邑",欲聯趙抗秦。同年,趙國派董叔聯合魏軍攻宋。次年,趙國與燕、韓、魏、齊五國聯兵攻秦,迫秦廢除帝號,並使秦將先前奪取的王公、符逾歸還趙。次年,趙與秦、燕、韓、魏五國舉兵伐齊,趙惠文王並以相國印授燕將樂毅。五國破齊後,趙、燕軍仍聯合攻齊。秦國卻早將大軍調回攻三晉,其中趙國的藺(今山西離石西)、祁(今山西祁縣東南)兩城為秦將白起所攻取。齊國衰敗後,七國中除秦以外,比較強大的國家為趙。秦圍欲東出擴大勢力,趙國當其衝要。為掃除障礙,秦王曾多次派兵進攻趙國。廉頗統領趙軍屢敗秦軍,迫使秦改變策略,實行連橫,於趙惠文王十三年(前285年)在中陽(今山西中陽縣西)與趙相講和。秦聯合韓、燕、魏、趙五國之師共同討伐齊國,大敗齊軍。其中,廉頗於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帶趙軍伐齊,長驅深入齊境,攻取陽晉(今山東鄲城縣西,本為衛國領地,後屬齊),威震諸侯,而趙國也隨之越居六國之首。廉頗班師回朝,拜為上卿(上卿為當時最高階的文官),秦國虎視趙國而不敢貿然進攻,正是懾於廉頗的威力。此後,廉頗率軍征戰,守必固,攻必取,幾乎百戰百勝,威震列國。趙惠文王二十年(前278年),廉頗向東攻打齊國,破其一軍。趙惠文王二十二年(前276年),再次伐齊,攻陷九城。次年廉頗攻魏,陷防陵(今河南安陽南二十里),安陽城(今河南安陽縣西南四十三里)。趙國一度強盛,成為東方諸侯阻擋秦國東進的屏障,秦國以後10年間未敢攻趙。
一提起《廉頗藺相如列傳》,人們往往對勇武率直、知錯必改的廉頗和智勇雙全、寬宏大量的藺相如讚賞有加,卻忽視了一個重要人物,即趙惠文王,正是他的知人善任成就了這一代名將賢相。文中對趙惠文王的描寫雖不多,卻足以表現出他的形象特點,說明他是戰國時期一位賢明的君主
第三個方面,趙惠文王對臣屬賞罰嚴明,有理有節。廉頗"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有戰功,趙惠文王就封他為上卿。藺相如完璧歸趙,不辱使命,趙惠文王就封他為上大夫。在澠池會上,藺相如與秦王針鋒相對,維護了趙國的尊嚴,趙惠文王又封他為上卿。而宦者令繆賢有罪,想叛趙投燕,這本是殺頭之罪,當繆賢知錯悔改而"肉袒負斧質請罪"時,趙惠文王就赦免了他。如此賞罰嚴明,確實表現了一代明君的風範。
由此可見,戰國後期趙國之所以能和秦國長期抗衡,不僅因為有廉頗、藺相如這樣的勇將和賢相,更是因為有趙惠文王這樣的明君。正是他繼承了趙武靈王的基業,廣召天下有才之士,從諫如流,賞罰嚴明,才使得本來弱小的趙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在與強秦的較量中立於不敗之地。因此,可以說趙惠文王堪稱一代明君。
-
5 # 平凡人讀史記
確切地說,趙國成為強國,是經歷了趙武靈王、趙惠文王兩代人的努力,而趙惠文王將趙國發展到了鼎盛時期。
1、繼承父親餘烈
沒有趙武靈王著名的“胡服騎射”,趙國永遠都是被夾在遊牧民族政權中間的弱國,就連中山國這樣的小國都可以欺負他。
趙武靈王為了富國強兵,決定取長補短,抱著“以胡制胡”的決心,毅然決然下令全國推行胡服、教練騎射,勵行改革。
短短的時間內,趙國建立起一支騎兵為主的軍隊,逐漸將步戰改為騎戰。趙國成為除秦國之外的最強國家,數年時間,趙滅中山。
趙惠文王繼承了趙國軍事改革的成果,繼位之處的趙國已經是第二強國。
2、鞏固王位,罷免權相
趙惠文王自小聰慧,剛剛繼位時,年幼的他深知王位不穩,就將大權分而治之,交由肥義、李兌、韓徐衛等人。
後來經歷沙丘宮變,趙章集團被消滅,輔政大臣肥義也被殺,趙惠文王政權得以鞏固。但是很快李兌專權,趙惠文王再次變成傀儡。
二十二歲的趙惠文王,憑藉韓徐衛的支援,罷免了李兌,從此真正掌控了趙國政權。
3、一代明君,賢臣名將齊聚
趙惠文王鞏固王位之後,從諫如流,廣招賢才,賞罰嚴明,一時之間,趙國政治清明,武力強大,成為可以與秦國抗衡的東方大國。
趙惠文王善於用人,趙華人才濟濟,聚集了戰國時期優秀的軍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武有廉頗、趙奢、韓徐衛、樓昌等戰國名將統兵征戰,文有藺相如、平陽君、平原君等出謀劃策,一度成為合縱佇列裡的主力。
4、征戰與邦交併用
趙國加入合縱,迫使秦取消帝號,收復了之前被秦國攻佔的王公、符逾城。
不久之後,趙國與另外五國合縱,重創了齊國,與燕國聯軍攻入臨淄,齊王出逃。
在邦交上,重用藺相如,演繹了著名的“完璧歸趙”、“澠池會”,氣勢不輸秦國。
趙惠文王之所以能將國家發展到鼎盛,主要的一點就是用人有道。文臣武將在他的領導下,趙國上下團結一心,內政管理井井有條,外交軍事蓬勃發展,趙國綜合國力日益上升。
-
6 # 皓皓天心
趙惠文王在位時期能與秦國抗衡,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
首先他老爸趙武靈王在位時,推行“胡服騎射”政策,趙國因而得以強盛,滅中山國,敗林胡、樓煩二族,闢雲中、雁門、代三郡,並修築了“趙長城”。為趙國的強盛墊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其次是趙惠文王的賢明。
賢明的君主重用都是賢臣良將、賞罰分明、從諫如流。
重用賢臣良將,賢臣能將國家內政治理好,國富民安;良將能攻善守,不用被人欺負,還能欺負別人。
趙惠文王任用樂毅和平原君為相,藺相如為上卿,廉頗、趙奢為將。這些都是頂呱呱的人才。
樂毅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後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趙國,被封於觀津,號為望諸君。
趙國在長平之戰後,秦國再次發兵進攻趙國邯鄲。邯鄲城內兵困糧盡,平原君趙勝盡散家財,發動士兵堅守城池,長達三年之久。直到楚軍和魏信陵君援兵趕到,解邯鄲之圍。
藺相如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的幾個故事。
廉頗是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趙奢戰國時代東方六國八名將之一。趙奢臨死的時候,一再告誡趙孝成王不能讓他兒子趙括帶兵,但趙孝成王不聽,讓趙括去替代廉頗,最終導致長平之敗。
這些人賢臣良將為了國家利益都不計個人得失,安危榮辱。而且文的能安內,武的能攘外。《戰國策·趙策三》記載當時的趙國“嘗抑強齊四十餘年,而秦不能得所欲”。威震諸侯,越居山東六國之首。
看他在位期間,對外武功。
前288年左右,魏昭王在強秦進攻之下,將葛孽(今河北肥鄉縣西南)、陰成兩地獻給趙惠文王為“養邑”,欲聯趙抗秦。同年,趙國派董叔聯合魏軍攻宋。次年,趙國與燕、韓、魏、齊五國聯兵攻秦,迫秦廢除帝號,並使秦將先前奪取的王公、符逾歸還趙。
前287年,趙與秦、燕、韓、魏五國舉兵伐齊,趙惠文王並以相國印授燕將樂毅。五國破齊後,趙、燕軍仍聯合攻齊。
秦聯合韓、燕、魏、趙五國之師共同討伐齊國,大敗齊軍。其中,廉頗於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帶趙軍伐齊,長驅深入齊境,攻取陽晉(今山東鄲城縣西,本為衛國領地,後屬齊),威震諸侯,而趙國也隨之越居山東六國之首。廉頗班師回朝,拜為上卿。
280,趙奢攻取齊麥丘(今山東商河西北)。
趙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8年),廉頗向東攻打齊國,破其一軍。趙惠文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76年),再次伐齊,攻陷幾。次年廉頗攻魏,陷防陵(今河南安陽南二十里),安陽城(今河南安陽縣西南四十三里)。趙國一度強盛,成為東方六國阻擋秦國東進的屏障。
前270年,秦軍越韓的上黨向趙地閼與(今山西和順縣)大舉進攻。趙奢率趙軍先是慢行軍使秦軍麻痺,後急行軍趕至閼與據高臨下,殲滅秦軍八萬。
此後,廉頗又於幾大敗秦軍。
趙國在趙惠文王期間為秦國兼併戰爭中的唯一能與之抗衡的國家。
無論哪個國家、朝代。只要君主能任用賢明的人,並且自己是個能採納好建議明斷的人,那個國家朝代幾乎都是強盛的。那些任用佞臣的君主,並且自己也是庸碌的人,那個國家和朝代,幾乎只有被別人欺負的命。
-
7 # 相城歷史小學生
首先,作者的問題就是錯的,十歲即位的不是趙惠文王。而且他的父親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父親趙肅侯去世的時候只有十歲,當時,魏韓齊等國以為趙肅侯弔唁為由,意圖發兵滅趙,趙武靈王在老將軍肥義的幫助下,在戰國邊境攔阻各國聯軍,只許使節入趙,不許他國一兵一卒進入趙國,成功化解了一次滅國危機。
(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依據趙國地處北方,處於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交匯處,鼓動朝野向北方的匈奴和東胡學習,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胡服騎射,這一變革使得趙國的騎兵戰鬥水平大大增強,趙武靈王揮師北上,一舉擊潰了匈奴和東胡兩大少數民族,同時被拓地千里,稱為代郡,就是現在山西省北部,以大同市為核心的大片土地。同時,趙武靈王又發兵滅掉了趙國的國中之國中山國,解除了內部憂患。從此,趙國成為戰國中後期唯一可以與秦國匹敵的國家。
但趙武靈王在繼承人問題上犯了大錯誤,在他生涯後期,他寵愛妃子吳娃,並在吳娃病重之時答應吳娃立吳娃之子趙何為王,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趙武靈王自稱主父(即太上王)但是,後來,趙武靈王覺得有愧於前太子趙章,於是想把趙國一分為二,北部封給趙章為代王,南部作為趙國。但是趙章並不滿足,發兵攻打邯鄲,但不就就戰敗,逃到了趙武靈王所在的沙丘行宮,趙惠文王為了剿除後患,下令封鎖行宮,三個月後,趙武靈王在無水無糧的情況下被餓死在行宮,此後,趙國實力就慢慢衰弱,直到長平之戰國力損耗殆盡,最終滅國。
(趙惠文王)
可以說,趙國強弱,成也趙武靈王,敗也趙武靈王。與後世梁武帝堪稱一對
-
8 # 藍顏經典老歌音樂影片
趙惠文王趙何,是戰國後期一位傑出的治世君主。他在位時期,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加之善於用人,輕徭薄賦,睦鄰友好,為國家的發展營造出了一個有利的內外環境,最終將趙國推上鼎盛治世。他是趙國曆史上第一個正式稱王的君主,為趙國的發展壯大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一、首位趙王 。趙何,是趙武靈王趙雍的兒子,也是趙國第一位正式稱王的君主。 至於趙武靈王,據現在能確信的資料來看,很可能生前就沒有稱王。 有一種說法是,公孫衍發動五國相王,趙武靈王也稱王了;但是不久,趙武靈王又取消了稱王,他認為自己的國家還不強盛,稱王是有名無實,便自降一格,自稱趙君。 有人認為,趙武靈王最初沒稱王,後來見國家強盛了才稱王,就應該稱呼他為趙王。但更多的學者認為,趙武靈王生前並未稱王,只稱“君”,他所謂的“稱王”之事實際上是兒子趙惠文王稱王后,對他的追諡之號,其本人在生前並未直接、公然稱王。
也有人說,趙武靈王生前的確是稱王了,因為他尊夫人吳娃為惠後,他若不是王,又何來後呢?但是,歷史上的君主,自己本身不稱王,夫人稱後的又不是沒有。故,不能將妻子稱後與君主本身稱王直接牽連一起。 還有人說,趙武靈王晚年,在國內已經稱王,但對外還是自稱趙君。這種可能性不能說沒有,只是不會太大。在國內都已經公然稱王了,對外還有必要遮遮掩掩的嗎?從趙武靈王的一貫作風來看,不像那回事兒。 所以,現在的影視劇中一致稱呼他為趙王,實際上是欠妥的。
而趙惠文王即位後,國內外形勢已經大不一樣了,因為戰國七雄,甚至小小的宋國、中山國也躍躍欲試,要稱王。在這種情況下,綜合國力已經躋身各國前列的趙國,已經沒有理由不稱王了。 於是,趙惠文王也就正式稱王了,是為趙國曆史上首位正式稱王的君主。
二、初政之路 。在趙何之前,趙武靈王就生有兒子,其中還有趙武靈王夫人韓氏所生的嫡子趙章,且已經被立為太子。趙何幸運之處在於,他出生的時候,韓氏夫人已經去世,他的母親吳娃深得趙武靈王愛寵,且生下了三個兒子。 可惜,惠後吳娃紅顏薄命,在趙何八歲那年就香消玉殞了。不過,很有政治頭腦的吳娃,在自己臨死前,從不求趙武靈王的她求下了一件事:立自己生下的大兒子趙何為太子。
趙武靈王晚年最愛的女人就是吳娃,見她臨死前這麼請求,也沒怎麼考慮就點頭了。 改立國儲,這不是件小事兒。而且,太子趙章也沒犯下什麼非要廢黜才能懲罰的大錯,所以,改立趙何為太子應該不會多麼的順利,勢必遭到朝臣的反對。 但是,趙武靈王一貫的雷厲風行作風,認定的事兒,誰反對估計也擋不住。所以,雖然遇到了困難,但是他還是克服了,趙何也就真當成了儲君,而趙章則被廢黜。
此時的趙何年僅八歲,趙章應該比他大十歲左右。 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才當了二年太子的趙何繼位做了趙王,趙武靈王退位做了主父。 趙何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卻很聰穎,明白自己的王位並不穩固,所以努力結好群臣,將權力下放,讓群臣感受到趙王的尊重。 即位初期,趙何將肥義、周袑、公子成、李兌、信期、高信、韓徐為等文武大臣均授予要職,表示出充分的信任,而他們也樂於為少年君主效力。 這樣一來,主父的權力就逐漸被架空了。作為退二線的老領導,主父的年紀並不老,還只有四十多歲,權力慾望正強的時候,猛然間如此,十分的不習慣。他還想掌權,但是群臣卻不買賬,因為國家只有一個君主,那就是趙何,儘管他年齡小。
為了重掌權力,主父利令智昏,慫恿趙章起來與趙何爭權奪利,妄圖以此來充當協調人,把已經讓出去的權力要回來。可是,趙惠文王趙何不同意,群臣也不同意。 後來,便出現了在趙國曆史上影響深遠的沙丘宮變,趙章一黨被剿殺,主父被困餓死。 沙丘宮變後,趙何雖然鞏固了王位,但是主父的英年早逝,對於趙國和趙王來說卻未必是好事。因為只要有主父在,趙國朝臣中無人敢擅權,但是他死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沙丘宮變,死的人中,也有肥義。肥義早在趙武靈王父親趙肅侯在位時就十分得志,被委以重任,是三朝重臣,德高望重。肥義一死,公子成被委以重任,為相邦,封安平君。公子成是趙武靈王的叔父,是趙惠文王的大父。爺爺做相,孫子做王,且孫子年幼,朝政大權自然被爺爺所專。 公子成死後,李兌又接著專權,趙惠文王形同傀儡。 趙惠文王一直在瞅機會,想一舉奪權。不久,機會來了。
趙惠文王十二年(前287),蘇秦發起合縱攻秦運動,李兌大力支援,但是,趙國大將韓徐為卻建議聯燕抗齊,發生了衝突。 後來,在韓徐為等人支援下,趙惠文王罷免了李兌,重用自己的弟弟平原君趙勝為相。自此,二十二歲的趙何算是徹底把控了國家大權。
三、治世之路 趙惠文王在位時期,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善於用人,朝中確也人才濟濟,多為一時之選,文有平原君趙勝、平陽君趙豹、藺相如等,武有韓徐為、廉頗、趙奢、樓昌等。 趙惠文王不但善於發現人才,更善於使用人才,對於自己的朝臣,他給予較高的待遇和充分的信任。此外,趙惠文王還樂於聽取朝臣們的不同意見,善於納諫。 趙惠文王主政期間,趙國在列國中繼續發揮著大國作用和影響,加入到蘇秦發起的合縱攻秦運動中,迫使秦國取消了“西帝”的稱號,迴歸王位,還收復了之前被秦國攻佔的王公、符逾城。
不久,又參與五國伐齊之中,在樂毅的主持下,趙國廉頗督軍攻克陽晉,而後又與燕軍聯合進入臨淄,將東方首富齊國重創。 趙惠文王時期,趙國不斷進攻魏國、齊國,攻佔了大片領土,國勢蒸蒸日上,逐漸成為關東六國中唯一能與秦國匹敵的大國,也成為秦國東出的最大障礙。 在對待秦國冒犯時,趙惠文王也毫不軟弱,“和氏璧”風波時,他毅然派藺相如到秦國去,就是要讓天下人看看趙國的胸襟與膽量。 而最後,藺相如的不辱使命,給秦國的強權和仗勢欺人扇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之後的澠池會上,趙惠文王帶領藺相如等人更是用超人的才智與膽略維護了趙國的尊嚴。 宴會上,秦王請趙王鼓瑟助興,趙王恐卻之不恭,就鼓瑟一曲。
秦國御史卻記道:某年、月、日,秦王令趙王鼓瑟。 對於此等明顯挑釁和侮辱,有損國家尊嚴的事兒,藺相如等人自然不會坐視不理,便“強”秦王為趙王擊缶,挽回面子。 藺相如如此對待秦王,秦國大臣自然無法心平氣和,當場予以反擊:請趙國獻出十五座城來為秦王祝壽! 藺相如的回擊則更加有力:趙國出十五座城為秦王祝壽可以商量,不過有一個前提,那便是秦國需要把咸陽城獻給趙國,為我們趙王賀壽! 秦王雖惱怒,卻也知道廉頗帶領大軍在邊境做好了作戰準備,自己倘若扣下趙王,也撈不到什麼好處,畢竟趙國不同於楚國,而這位趙王也不是當年的楚懷王熊槐,況且又有藺相如、信期等文武大臣隨駕,只好禮送其出境。
趙惠文王治下一班文武大臣,在他的強力領導下不僅能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於治國理政上也毫不含糊,將國內治理的井井有條,趙國國勢日盛,迎來了鼎盛時期。他在位的三十多年裡,趙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軍事勃興,綜合國力持續提升,成為當時除秦國之外,列國中最為強大的地區大國。 趙惠文王十歲即位,在位三十三年後,於公元前266年去世,享年四十三歲。他的去世,代表著趙國一個時代的結束。 太子趙丹繼位,是為趙孝成王,預示著趙國的歷史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時代。而這個嶄新時代的到來,對於趙國來說,卻未必是一個好時代。
-
9 # 史海覓蹤
我是歷史悠悠,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趙惠文王在位期間,趙國的確達到了鼎盛時期。
嘗抑強齊四十餘年,而秦不能得所欲。戰國策曾經用這句話來描述趙惠文王在位時的趙國,抑制東帝齊國40多年,又讓西帝秦國不能為所欲為。
那麼趙惠文王是如果做到的呢?
01 10歲即位,但父親趙武靈王仍舊在世。趙惠文王,即趙何,趙武靈王的次子,因其母吳娃深得趙武靈王寵愛,年僅10歲(前299年),其父趙武靈王便傳位於他,自稱主父。
後來趙武靈王憐憫長子趙章,便在前295年將代地封給趙章,是為安陽君。
禍亂因此而起,同年趙章叛亂,失敗後躲在趙武靈王處,死後還連累其父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
雖然由於趙武靈王的一時心軟,造成了趙國的內亂。但是,趙惠文王即位後的4年內,如果沒有其父趙武靈王的悉心教導,光憑一個10歲的黃毛小子又怎能把持住朝政?所以,憑藉著趙武靈王的庇護,趙惠文王從一個懵懂的小孩子成長為少年政治家。
02 從諫如流秦昭王即位以來,秦國鐵騎所向披靡。在重創韓、魏兩國後,秦昭王又將眼光定格在北邊的趙國。他故意提出以15城來換取趙國的和氏璧,如果趙國不同意,那麼秦國又找到了攻打趙國的藉口。
趙惠文王正為難之際,聽取了宦者令繆賢的推薦,召見藺相如,並接受他的建議,“寧許以負秦曲”,爭取了主動。
趙惠文王不想去秦國。廉頗、藺相如勸諫趙惠文王,如果趙王不去,就是向秦國示弱。趙惠文王最終採納其意見,不顧個人安危,前去澠池赴會。
臨行之前,為了斷絕秦國打趙惠文王的主意,廉頗請求:如果趙惠文王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趙惠文王毫不猶豫就同意了。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當個人安危與國家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趙惠文王願意採納臣子的諫言,選擇以國家為重,可謂是一代明君。
03 賞罰分明,將相歸心趙惠文王在位期間,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趙奢。雖然戰國時期,武將比文官相對來說緊俏,但是趙惠文王卻能一碗水端平,沒有厚此薄彼。
那段時間,廉頗可謂如日中天,大破齊國取陽晉,趙惠文王便授予其上卿之職。
藺相如二挫秦國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完璧歸趙,被封為上大夫;澠池會上,藺相如與秦王針鋒相對,維護趙國尊嚴,又拜為上卿。
閼與之戰大破秦軍,趙奢被封為馬服君,與與廉頗、藺相如職位相同,平起平坐
宦者令繆賢犯罪後知錯悔改而肉袒負斧質請罪,趙惠文王便赦免了他。
結語:趙惠文王從一個10歲的黃毛小子成長為趙國史上的一代明君,早期不乏其父趙武靈王的扶持,長大後,從諫如流,賞罰分明,讓眾將相歸心,才開啟了趙國長達40多年的盛世。
-
10 # 心不動隨事行
軍事方面最為重要的是“胡服騎射”,騎兵的戰鬥力和重要性得到很大的提升,這也是為何李牧能夠擊敗匈奴保邊境安寧的先決條件。
回覆列表
趙惠文王趙何,是戰國後期一位傑出的治世君主。他在位時期,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加之善於用人,輕徭薄賦,睦鄰友好,為國家的發展營造出了一個有利的內外環境,最終將趙國推上鼎盛治世。他是趙國曆史上第一個正式稱王的君主,為趙國的發展壯大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一、首位趙王
趙何,是趙武靈王趙雍的兒子,也是趙國第一位正式稱王的君主。至於趙武靈王,據現在能確信的資料來看,很可能生前就沒有稱王。有一種說法是,公孫衍發動五國相王,趙武靈王也稱王了;但是不久,趙武靈王又取消了稱王,他認為自己的國家還不強盛,稱王是有名無實,便自降一格,自稱趙君。有人認為,趙武靈王最初沒稱王,後來見國家強盛了才稱王,就應該稱呼他為趙王。但更多的學者認為,趙武靈王生前並未稱王,只稱“君”,他所謂的“稱王”之事實際上是兒子趙惠文王稱王后,對他的追諡之號,其本人在生前並未直接、公然稱王。也有人說,趙武靈王生前的確是稱王了,因為他尊夫人吳娃為惠後,他若不是王,又何來後呢?但是,歷史上的君主,自己本身不稱王,夫人稱後的又不是沒有。故,不能將妻子稱後與君主本身稱王直接牽連一起。
還有人說,趙武靈王晚年,在國內已經稱王,但對外還是自稱趙君。這種可能性不能說沒有,只是不會太大。在國內都已經公然稱王了,對外還有必要遮遮掩掩的嗎?從趙武靈王的一貫作風來看,不像那回事兒。所以,現在的影視劇中一致稱呼他為趙王,實際上是欠妥的。而趙惠文王即位後,國內外形勢已經大不一樣了,因為戰國七雄,甚至小小的宋國、中山國也躍躍欲試,要稱王。在這種情況下,綜合國力已經躋身各國前列的趙國,已經沒有理由不稱王了。於是,趙惠文王也就正式稱王了,是為趙國曆史上首位正式稱王的君主。
二、初政之路
在趙何之前,趙武靈王就生有兒子,其中還有趙武靈王夫人韓氏所生的嫡子趙章,且已經被立為太子。趙何幸運之處在於,他出生的時候,韓氏夫人已經去世,他的母親吳娃深得趙武靈王愛寵,且生下了三個兒子。可惜,惠後吳娃紅顏薄命,在趙何八歲那年就香消玉殞了。不過,很有政治頭腦的吳娃,在自己臨死前,從不求趙武靈王的她求下了一件事:立自己生下的大兒子趙何為太子。趙武靈王晚年最愛的女人就是吳娃,見她臨死前這麼請求,也沒怎麼考慮就點頭了。改立國儲,這不是件小事兒。而且,太子趙章也沒犯下什麼非要廢黜才能懲罰的大錯,所以,改立趙何為太子應該不會多麼的順利,勢必遭到朝臣的反對。但是,趙武靈王一貫的雷厲風行作風,認定的事兒,誰反對估計也擋不住。所以,雖然遇到了困難,但是他還是克服了,趙何也就真當成了儲君,而趙章則被廢黜。此時的趙何年僅八歲,趙章應該比他大十歲左右。
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才當了二年太子的趙何繼位做了趙王,趙武靈王退位做了主父。趙何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卻很聰穎,明白自己的王位並不穩固,所以努力結好群臣,將權力下放,讓群臣感受到趙王的尊重。即位初期,趙何將肥義、周袑、公子成、李兌、信期、高信、韓徐為等文武大臣均授予要職,表示出充分的信任,而他們也樂於為少年君主效力。這樣一來,主父的權力就逐漸被架空了。作為退二線的老領導,主父的年紀並不老,還只有四十多歲,權力慾望正強的時候,猛然間如此,十分的不習慣。他還想掌權,但是群臣卻不買賬,因為國家只有一個君主,那就是趙何,儘管他年齡小。為了重掌權力,主父利令智昏,慫恿趙章起來與趙何爭權奪利,妄圖以此來充當協調人,把已經讓出去的權力要回來。可是,趙惠文王趙何不同意,群臣也不同意。
後來,便出現了在趙國曆史上影響深遠的沙丘宮變,趙章一黨被剿殺,主父被困餓死。
沙丘宮變後,趙何雖然鞏固了王位,但是主父的英年早逝,對於趙國和趙王來說卻未必是好事。因為只要有主父在,趙國朝臣中無人敢擅權,但是他死後,情況就不一樣了。沙丘宮變,死的人中,也有肥義。肥義早在趙武靈王父親趙肅侯在位時就十分得志,被委以重任,是三朝重臣,德高望重。肥義一死,公子成被委以重任,為相邦,封安平君。公子成是趙武靈王的叔父,是趙惠文王的大父。爺爺做相,孫子做王,且孫子年幼,朝政大權自然被爺爺所專。公子成死後,李兌又接著專權,趙惠文王形同傀儡。趙惠文王一直在瞅機會,想一舉奪權。不久,機會來了。趙惠文王十二年(前287),蘇秦發起合縱攻秦運動,李兌大力支援,但是,趙國大將韓徐為卻建議聯燕抗齊,發生了衝突。後來,在韓徐為等人支援下,趙惠文王罷免了李兌,重用自己的弟弟平原君趙勝為相。自此,二十二歲的趙何算是徹底把控了國家大權。
三、治世之路
趙惠文王在位時期,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善於用人,朝中確也人才濟濟,多為一時之選,文有平原君趙勝、平陽君趙豹、藺相如等,武有韓徐為、廉頗、趙奢、樓昌等。趙惠文王不但善於發現人才,更善於使用人才,對於自己的朝臣,他給予較高的待遇和充分的信任。此外,趙惠文王還樂於聽取朝臣們的不同意見,善於納諫。趙惠文王主政期間,趙國在列國中繼續發揮著大國作用和影響,加入到蘇秦發起的合縱攻秦運動中,迫使秦國取消了“西帝”的稱號,迴歸王位,還收復了之前被秦國攻佔的王公、符逾城。不久,又參與五國伐齊之中,在樂毅的主持下,趙國廉頗督軍攻克陽晉,而後又與燕軍聯合進入臨淄,將東方首富齊國重創。趙惠文王時期,趙國不斷進攻魏國、齊國,攻佔了大片領土,國勢蒸蒸日上,逐漸成為關東六國中唯一能與秦國匹敵的大國,也成為秦國東出的最大障礙。在對待秦國冒犯時,趙惠文王也毫不軟弱,“和氏璧”風波時,他毅然派藺相如到秦國去,就是要讓天下人看看趙國的胸襟與膽量。
而最後,藺相如的不辱使命,給秦國的強權和仗勢欺人扇了一記響亮的耳光。之後的澠池會上,趙惠文王帶領藺相如等人更是用超人的才智與膽略維護了趙國的尊嚴。宴會上,秦王請趙王鼓瑟助興,趙王恐卻之不恭,就鼓瑟一曲。秦國御史卻記道:某年、月、日,秦王令趙王鼓瑟。對於此等明顯挑釁和侮辱,有損國家尊嚴的事兒,藺相如等人自然不會坐視不理,便“強”秦王為趙王擊缶,挽回面子。藺相如如此對待秦王,秦國大臣自然無法心平氣和,當場予以反擊:請趙國獻出十五座城來為秦王祝壽!
藺相如的回擊則更加有力:趙國出十五座城為秦王祝壽可以商量,不過有一個前提,那便是秦國需要把咸陽城獻給趙國,為我們趙王賀壽!秦王雖惱怒,卻也知道廉頗帶領大軍在邊境做好了作戰準備,自己倘若扣下趙王,也撈不到什麼好處,畢竟趙國不同於楚國,而這位趙王也不是當年的楚懷王熊槐,況且又有藺相如、信期等文武大臣隨駕,只好禮送其出境。趙惠文王治下一班文武大臣,在他的強力領導下不僅能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於治國理政上也毫不含糊,將國內治理的井井有條,趙國國勢日盛,迎來了鼎盛時期。他在位的三十多年裡,趙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軍事勃興,綜合國力持續提升,成為當時除秦國之外,列國中最為強大的地區大國。
趙惠文王十歲即位,在位三十三年後,於公元前266年去世,享年四十三歲。他的去世,代表著趙國一個時代的結束。太子趙丹繼位,是為趙孝成王,預示著趙國的歷史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時代。而這個嶄新時代的到來,對於趙國來說,卻未必是一個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