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算不算負心漢?
6
回覆列表
  • 1 # 江湖夜雨

    李商隱的詩作,是最能代表晚唐風韻的那一類,其穠豔悽美、迷離惝恍的意境,讓人心醉神迷。有關他那些比《紅樓夢》索隱還神秘的無題詩,更是眾說紛紜,成為文學史上無休無止的口水仗。由於這些無關本書宏旨,此處就不說了,但我們如果瞭解李商隱的仕途經歷,會不會對破解他詩中的謎團有所幫助呢?

    李商隱也自稱是李唐宗室的血脈,不過時值晚唐,李唐宗族開枝散葉,已多得數不勝數,就算真是,只要沒有封王襲爵,就沒有什麼實質意義,無非是充充面子罷了。

    據現有的資料表明,李商隱是“三代寡孤”,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他的曾祖、祖父、父親這幾輩人,都是當爹的早早掛了,靠守寡的母親拉扯幼子長大成人。而且他們當的官都不大,最大也就是七品縣令這樣的。其實李商隱後來混到從六品的檢校吏部員外郎,應該說是他們李家中最優秀的了。

    由於沒做過很大的官,又是“三代寡孤”,所以李家的家境也並不富有,李商隱前面有三個姐姐,大姐和他相差有十九歲之多,估計李商隱小時候沒有了父親,又經常被幾個姐姐照顧看護,不免養成了柔弱多情的女子性格。我們看李商隱寫的那些情詩,比薛濤、魚玄機這些真正的女詩人還繾綣細膩,這大概是原因之一吧。

    李商隱的詩,總給人一種始終懷才不遇的感覺,其實事實並非完全如此。他在年方十七歲的時候,就受到天平軍(管轄現在山東鄆城一帶)節度使令狐楚的賞識。令狐楚當時已是六十多歲的老頭子,鬚髮皆白,但非常喜歡李商隱,把他聘為幕僚。

    我們知道,節度使帳下的幕僚待遇不錯,一般都是選新科進士充任,李商隱這樣一個毫無功名的少年,按說沒資格,但令狐楚“我的地盤我做主”,他說李商隱行,不行也行。對此,李商隱曾經充滿感激地回憶道:“天平之年,大刀長戟,將軍樽前,一人衣白”,那白衣飄飄的少年(唐代沒功名的只能穿白衣),就是李商隱啊!

    其實,令狐楚等於充當了李商隱的老師,原來李商隱不怎麼會寫駢四驪六的文字,經過令狐楚的調教,李商隱這個“短板”倒成了強項,我們看那《無題》中的對偶有多棒!這其中都有令狐老先生的功勞。

    令狐大俠,不是,令狐楚因為和白居易關係不錯,就也把李商隱介紹給他,這就是前文中白居易戲言要當李商隱的兒子一事的由來。有人說這事純屬瞎掰,但有這樣一件事,卻是確鑿無疑的,那就是白居易死後,其弟白敏中囑託李商隱給老白寫墓誌銘。白敏中當時是宰相,白居易也是帶著正二品太子少傅的頭銜光榮離世的,而李商隱當時只是一個小小縣尉,按說絕對不夠資格,要不是白居易臨終親口吩咐,寫墓誌銘這樣的事,絕對落不到他的身上。由此可見,白居易投胎變成李商隱的兒子,這事沒準,但他對李商隱的喜愛,絕對不假。

    大和六年,令狐楚又調到太原當節度使,這時,十九歲的李商隱忙於科舉考試,這太原府的幕中,沒有長期待過。也許是看李商隱太年輕,也許是送禮沒送到,反正當時的主考賈餗這廝幾次黜落了李商隱,讓他倍感失落。當然,賈餗得罪了“文曲星”,也沒好下場,三年後的甘露之變中,他全族被誅,當了無頭之鬼。

    蹉跎了一年,沒考上進士,這時太原幕府也沒法待了,為什麼?不是令狐楚討厭他,而是令狐老頭要到朝中當吏部尚書了,在朝中,下屬都是朝廷指派的,他沒法自行“招聘”工作人員了。有人說,好啊,吏部尚書不是主管官員職位的嗎?給李商隱弄個縣丞、主簿之類的官兒不成嗎?這事在唐代,還真不成。沒有科甲進身的資格,除了因軍功(那個非文職官職)、門蔭,還真當不了官。

    好在李商隱有了在幕府中工作的經驗,這時就投入華州刺史崔戎門下。這人和李商隱有一點親戚關係,算起來是他的重表叔。李商隱有一首著名的詩,大家肯定記得,就是最後一句是“留得枯荷聽雨聲”的那首。題目叫什麼來著?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這裡的崔雍崔袞,正是崔戎的兩個兒子。李商隱曾經和他們相伴讀書,很是歡洽。

    李商隱跟了崔戎,待遇相當好,老崔關照他,讓他不用天天“打卡”上班,而是長期閒居山寺中安心讀書,以備應考。但是不到一年,五十五歲的老崔竟然暴病而死。要說李商隱的八字,可能真不怎麼好,類似這樣的事,後面還有不少呢。

    話說李商隱還是一邊找幕府“打工”,一邊參加科考。又經歷幾次落榜後,終於在開成二年,得以進士及第。這回的科舉考試,是唐文宗親自出題(反正甘露之變後他被宦官限制了權力,沒啥事幹),一篇《琴瑟合奏賦》、一篇《霓裳羽衣曲詩》。

    此時,李商隱不過二十四歲,應該說不算晚。當然,李商隱的進士及第,有令狐楚和其子令狐綯的莫大功勞,當時,主考官高鍇曾諮詢過令狐綯:“八郎之友誰最善?”這意思就是主動聽招呼,關照一下令狐門下的親友嘛,令狐綯於是說:“李商隱”,怕這位姓高的忘了,還再三重複了幾次。

    不過,前面不是說李商隱倒黴嘛,剛有了朝廷命官的資格,眼看在令狐楚的關照下,很可能就走上仕途的“高速公路”,結果沒過幾個月,令狐楚這老頭就嚥氣了。

    失去令狐楚的護佑,李商隱在參加制舉考試時又遇到了挫折。前面說過,進士及第要坐冷板凳上等著,而制舉登科會立馬授官。所以李商隱也想來個快的,結果初試通過後,複試被刷了下來。晚唐之時,日益腐敗,啥都沒真事了。

    失落之下,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相中了李商隱,讓他投入自己的幕下,並把愛女嫁給了他。之前,和李商隱同榜中進士的韓瞻,就先娶了王茂元的第六女(他們的兒子就是晚唐著名詩人韓偓,《香奩集》的作者),李商隱曾經羨慕地說:“籍籍徵西萬戶侯,新緣貴婿起朱樓。一名我漫居先甲,千騎君翻在上頭”,其中大有醋意:考試名次你還不如我呢,現在你倒比我闊氣多了。

    好在王茂元還有個最小的女兒,李商隱家“三代寡孤”,窮屌絲一個,沒有產業,結婚後就一直住在老丈人家裡,他詩集中屢次出現的“崇讓宅”,就是他岳父的房子,經常給李商隱住著。由此看來,李商隱的相貌肯定也不錯,絕對不會像“溫鍾馗”(溫庭筠)那樣醜。

    娶富家女,也不全是便宜事,女富男窮,有時也挺傷自尊心的。李商隱曾有詩說:“明朝曬犢鼻,方信阮郎貧”,就是自嘲自己沒錢。這兩句詩,是用了魏晉時阮咸的典故:當時流行七月七日這天曬衣服,富人往往把花團錦繡的名貴衣裳拿出來曬,同時也是一種變相的比富大賽,而阮咸是窮屌絲一枚,但他不管這一套,把粗布破褲頭子(犢鼻)拿出來,也大模大樣地曬在路邊。這裡李商隱是藉以形容自己窮,有配不上王家小姐的意思。

    然而,這樁姻緣後來還成為李商隱仕途上的一大障礙。晚唐之時,牛李黨爭嚴重,令狐楚和令狐綯這夥人,屬於牛黨,而王茂元是李黨一派。因為李商隱過去深受牛黨中人的恩惠,現在又投靠到李黨門下,不免被視為首鼠兩端,全無節操的那一類人。令狐綯更是非常生氣,認為他是“背恩”的小人。

    開成四年,二十六歲的李商隱重新參加了書判拔萃科的制舉,這一門考的是寫字和下判語的基本功,結果順利通過了,其中或許有他岳父王茂元的關係在起作用。於是至此,李商隱才真正算是“釋褐”,有了朝廷正式官員的身份,不再是“協管員”、“臨時工”了。

    和大多數人一樣,李商隱第一個職務是正九品的秘書省校書郎,把他樂得不行,寫詩道:“何處更求回日馭,此中兼有上天梯。珠容百斛龍休睡,桐拂千尋鳳要棲……”經了這許多次挫折和坎坷,才終於來到這麼一天,我們也能理解李商隱初次來到長安朝中,見識到龍樓鳳閣,九重天子之威的興奮感。

    然而,或許是出於朝中政敵的打擊報復,李商隱這個校書郎只當了三四個月的時間,就被打發到弘農縣當縣尉(從九品)。雖然弘農縣(現河南靈寶市附近)並非荒僻之所,而且像白居易那樣的,也有過下放到基層鍛練的經歷,但一下子成為風塵俗吏,性格孤高的李商隱還是不適應。

    基層幹部最難當啊,而且這裡的上司作風粗暴,態度蠻橫,像縣尉這樣的小角色,上官“好便罵,不好便打”,李商隱這樣文弱清雅的才子,哪裡能適應這種環境。而且,一般科舉士子擔任的縣尉,是不管賊盜刑獄之事的,但不知為什麼,縣令卻讓李商隱管起“看守所”來了。李商隱感到十分委屈,有詩道:“黃昏封印點刑,徒愧負荊山入座隅。卻羨卞和雙刖足,一生無覆沒階趨。”意思是說,還不如獻玉的卞和,被砍掉了雙足,倒免得受這被迫趨拜上官於階下的羞辱。

    在這裡,性格善良的李商隱見有的囚徒實在可憐,就擅自為之減刑,這下激怒了當時的陝虢觀察史孫簡,這傢伙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地怒叱李商隱,讓他的自尊心大受損傷,於是惱怒之下,提出辭職。

    好在李商隱辭職閒居後不久,孫簡這廝離任,新繼任的長官是姚合。這姚合也是晚唐詩人之一,是開元時名相姚崇的後人,前面我們形容王昌齡交遊極廣,戲稱他有盛唐諸位詩人的“手機號”,而姚合那裡則有中晚唐眾詩人的“電話簿”。翻看他的詩集,你看什麼“劉禹錫郎中”、“王建秘書”、“楊巨源祭酒”、“白賓客”(白居易)、“賈島”、“張籍太祝”、甚至劉叉(韓愈門客)、韓湘(傳說中的八仙之一)這些人,都見於他的詩題之中,這裡不多列了,反正如果穿越到晚唐,你就拿老姚當聯絡圖好了。

    因為姚合也是詩人,詩人愛詩人,惺惺相惜,於是又把李商隱請回來,讓他官復原職。但弘農尉這種倒黴差事,李商隱一想就“反胃”,於是湊合著應付了一年,就卸職回長安,再謀出路去了。

    回到長安,已是開成五年,李商隱二十七歲,此時唐文宗去世,李商隱非常同情這位立志剷除宦官但功業未遂的皇帝,有詩挽道:

    詠史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此詩名為《詠史》,實為傷悼文宗皇帝,其中“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成為現在流傳的名句,其意並非是說文宗奢侈,而是誇文宗崇尚儉約,後面“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則是感嘆文宗剪除宦官不力,是命運使然。

    李商隱一直旗幟鮮明地站在反對宦官專權的立場上,之前“甘露之變”時,白居易幸災樂禍,看政敵挨刀受刑,杜牧之類則害怕惹禍上身,緘口不言,只有當時還不是任何官員的李商隱,寫下《有感》《重有感》等詩,怒斥宦官亂殺大臣的暴行,這或許也是他仕途不利的一個重要原因。

    李商隱辭去縣尉後,又去華州的幕府中“打工”,只不過為時很短,這裡就不細述了,其實李商隱雖然懷念文宗,但如今換上的唐武宗,倒是重用李黨中人的。隨著李德裕的拜相上位,老岳父王茂元的回京任職,李商隱的前景可謂是一片光明。

    於是會昌二年,李商隱又回到朝廷,當秘書省正字(正九品下),轉了一圈,“終點又回到了起點”,不對,這正字還不如當時的校書郎呢,那個是“正九品上”,但畢竟又回到“中直機關”來了。這也許不過是個過渡,接下來很可能就走這樣一條道:升為什麼左拾遺啦,然後再上一步到右補闕啦,接下來著作佐郎、秘書丞,直到中書舍人這一類的清要之位,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命運不濟的李商隱,又攤上一件倒黴事――他母親死了。按規制,要去丁憂。前面我們知道,人家元稹,政敵打發他當河南尉時,母親死了,去丁憂,正好躲過了下基層吃苦的時光。但李商隱的媽死得太不是時候,這幾年,正是李黨中人李德裕大為風光的時期,居喪這三年,把大好前程都耽誤了。

    李商隱曾有詩道:“月色燈光滿京都,香車寶輦隘通衢。身閒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看不著京城中的花燈,固然遺憾,但詩中透露出的所謂“中興盛”,正是指李德裕為相時,擊敗回鶻,收復河西的盛事,李商隱沒趕上,遺憾啊!

    會昌二年到會昌五年這段時間,李商隱家紙錢飛灑,哀樂不斷,因為就在這期間,他的岳父王茂元也死了。王茂元的死,也是李商隱官場籌碼的一大損失,反正這段是流年不利,諸事不順,喝涼水也塞牙。

    居喪回來,已是會昌五年九月左右,李商隱三十二歲。他丁憂期滿後,回到朝中,還是當秘書省的正字。此時,朝廷中的政治格局,又面臨著重新“洗牌”的大變動。

    唐武宗晚年,好服食金丹,不久中毒死去,宦官擁立唐宣宗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一登基,就不遺餘力地打擊“李黨”。李黨領袖李德裕被罷相,後來貶到海南島,落魄而死。

    按理說,李商隱雖然和“李黨”有姻親相連,但老丈人王茂元已死,如果此時改換門庭,積極再和令狐綯重拾舊情,想必會有比較不錯的未來。但就在這時,李黨中的鄭亞被排擠出京,去桂州當刺史兼防禦觀察史,想聘李商隱為觀察副使和掌書記(按:《舊唐書》說是做觀察判官,並掛職從六品上階的檢校水部員外郎,但現在研究者多認為是錯誤的)。李商隱在幕中多年,還沒當過這樣大的官呢,不禁欣喜,於是就高高興興地跟鄭亞去了桂林。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事後證明,這一步棋也絕非“正著”。見到李商隱竭力追隨李黨中人,令狐綯非常憤怒,曾寫信直斥他忘恩負義。李商隱在《酬令狐郎中見寄》一詩中以“天怒識雷霆”來形容令狐綯當時的慍怒。羞窘之下,只好以“補羸貪紫桂,負氣託青萍”來為自己的行為辯解,說自己也是因為窮得沒辦法,在朝中盡受氣才不得不走這一步的。

    從李商隱的《桂林道中作》及《桂林》等詩看,他在桂林的日子過得挺不錯的。前面說過,初唐詩人宋之問,就因受貶斥來過此地,但李商隱的心情和他大不相同,在這裡,由於一把手鄭亞器重他,幕中所有文書大半由他執筆,甚至一度讓他代理本該昭州(現廣西平樂縣)刺史負責的行政事務。雖說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但李商隱可能是忙於寫公文,並沒有寫出多少描繪這天下美景的名句。

    好景不長,在桂州待了兩年後,牛黨對李党進一步打擊,鄭亞被貶到廣東循州(今廣東龍川)去了。老鄭沒有了開府招聘人員的資格,這些幕僚自然也“樹倒猢猻散”。《唐才子傳》等書上說李商隱隨之去了循州,是不對的。李商隱沒那麼忠貞,他收拾行裝,悵然北歸。路上,他聽說令狐綯新拜考功郎中、知制誥兼翰林學士,於是寫詩給這位故人:

    寄令狐學士

    秘殿崔嵬拂彩霓,曹司今在殿東西。賡歌太液翻黃鵠,從獵陳倉獲碧雞。

    曉飲豈知金掌迥,夜吟應訝玉繩低。鈞天雖許人間聽,閶闔門多夢自迷。

    詩中的內容十分空洞,無非就是讚美、豔羨令狐綯能親近龍顏,飽受皇恩之意,當然最後一句,也委婉地表達了企圖借人家之力得以汲引之情。但李商隱也不想想,自己既然跟定了李黨中人,現在勢頭敗了,轉臉又來挨挨擦擦地沾乎人家令狐綯,這不找抽嗎?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令狐綯能幫他的忙才怪呢。於是李商隱回到長安,只得了個盩厔縣尉(正九品下)這樣的官兒。雖然這個官兒白居易曾經做過,但李商隱中了進士已經十年,按一般情況,應該是七品或六品左右的官兒才正常。而且,對於做縣尉,李商隱是有心理陰影的,於是他想法子求當時的京兆尹(首都市長),把他留下當僚佐,幹起草公文的工作,相當於現在的借調性質。

    這時候,恰逢杜牧回朝任司勳員外郎,這是管百官考評的主管,俗話說“縣官不如現管”,所以李商隱也急忙巴結一下,寫了兩首詩讚美杜牧,這事前面說過,此處就不重複了。反正,小杜一是不怎麼待見李商隱,二是他也無心在朝中待著,他只想著外放江南撈錢看美女呢,沒空理這茬兒。

    從韓愈那時起,就已經是地方幕府中待遇優厚,朝廷中俸祿貧窘。打個不盡恰當的比喻,就好比私企和國企,有的國企雖然名氣響亮,反不如私企中的工資獎金多。前面也剛說了,像小杜,當著六品官,還整天哭窮,求奶奶告爺爺地求外放。李商隱只是個小小縣尉,自然是:“天官補吏府中趨,玉骨瘦來無一把”,日子過得太艱難了。

    如此過了一年,已是大中三年九月,李商隱三十七歲。此時令狐綯是一路青雲,當上了正五品的御史中丞,權力越來越大。李商隱於是又厚著臉皮去拜謁他,結果令狐綯把他晾在客廳,始終不見。李商隱等來等去,不見令狐綯前來,於是氣憤地在牆上寫了這樣一首詩:

    九日

    曾共山翁把酒時,霜天白菊繞階墀。十年泉下無訊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不學漢臣栽苜蓿,空教楚客詠江籬。郎君官貴施行馬,東閣無因再得窺。

    詩中“山翁把酒”、“霜天白菊”之句,是說當年令狐楚對他的恩情,而現在令狐楚去世十年了,兒子令狐綯翻臉無情,對自己非常冷淡。有記載說,令狐綯看了此詩大慚,命人鎖住這間房子,終生不再踏進。

    但我覺得,這事李商隱並不佔理,不能因為詩寫得好,就什麼事都對,像女詩人魚玄機,亂髮脾氣打死婢女,不少人也一味同情,這就不對,詩人也要守法講理。李商隱早年的成功之路,是令狐家給鋪墊的,沒見他報答什麼,卻轉而投靠了王家,就算是“因為愛情”,娶了王家女兒不說,還一路追隨鄭亞,現在過來反咬一口,詰問令狐綯為什麼對他不好?人家憑什麼就對你好呢?這就像一則笑話中,一個人一直施捨一個乞丐,後來此人成家了,沒多餘的閒錢施捨了,乞丐就大怒說:“你怎麼拿給我的錢去養你家的人?”

    碰了一鼻子灰之後,李商隱更加不願意在長安待著了,於是他就在這一年的十月份,找機會跟著武寧軍節度使(開府徐州)盧弘正去了,還是作幕中的判官――這類活兒他最熟悉。這盧弘正是詩人盧綸的兒子,盧綸就是寫那個“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的那位。

    老盧畢竟是詩人的兒子,重視李商隱這位大詩人,為他奏請了一個“監察御史”(正八品)的朝銜,當然,這種頭銜只是掛秩,沒有真正的職權。在這裡,是李商隱相對比較快樂的日子,然而,只過了一年,盧弘正就病死了。幕主死了,李商隱又“失業”了。

    回來後,時值盛年的愛妻王氏,一病而逝。人生三大不幸――幼年喪父,中年喪妻,李商隱都攤上了,而且李商隱自己也沒活到七老八十,四十五歲就死了,所以他的這一生,也夠可悲的。

    時隔不久,王氏的哥哥和連襟韓瞻約李商隱去飲酒(這倆人真沒心沒肺啊),李商隱因愛妻亡故,正在悲痛之中,哪有心情赴宴,於是寫詩道:

    謝傅門庭舊未行,今朝歌管屬檀郎。更無人處簾垂地,欲拂塵時簟竟床。

    嵇氏幼男猶可憫,左家嬌女豈能忘。愁霖腹疾俱難遣,萬里西風夜正長。

    面對一雙未成年的兒女,李商隱懷念死去的妻子,秋風苦雨,心事滄涼。

    此時,李商隱的仕途,也處於走投無路的窘迫境地,而令狐綯竟然當上了宰相,權傾朝野。想來想去,沒辦法,還是要厚著臉皮求令狐綯,在違心地獻上幾篇文章,不惜肉麻地吹捧了一番令狐綯後,令狐相爺欣賞了一番李商隱的狼狽相,終於給了他個太常博士(正六品上)。

    這個官是屬於國子監的,是教育系統,品階雖然不低,但屬於清湯寡水的冷官,用李商隱自己的話說就是:“官銜同畫餅,面貌乏凝脂”,這一連串的跟頭,跌得李商隱徹骨疼痛,他開始反思自己仕途上的失敗:“攻文枯若木,處世鈍如錘”。

    當這種官,養不了家,而且在朝中,李商隱看不順眼的人太多,看他不順眼的人也不少,所以他又動了去地方節度使幕中“工作”的念頭。這時候,東川節度使柳仲郢比較欣賞他,於是派人拿著三十五萬錢(合人民幣十萬多)來聘請他。要知道,節度使一年“工資”不過三十萬錢,如此待遇,可謂相當優厚了。

    李商隱當然欣然應諾,開始了他一生中最後一次,也是時間最長的一次幕僚生涯。

    在梓州(四川三臺縣)的東川節度使幕中,李商隱還是任判官一職,並掛檢校工部員外郎的朝銜。這個頭銜和當年杜甫在嚴武幕中一樣,李商隱也經常以老杜自居,模仿杜詩的口吻,寫有《杜工部蜀中離席》等詩,王安石曾伸大拇指誇獎,很有杜味兒,學得太像了!

    柳仲郢對李商隱非常好,不但給他發高薪,而且還照顧到他的生活,考慮到李商隱沒了老婆,就想把一個名叫張懿仙的妙齡歌妓送給他,但李商隱不是元稹那種多情好色之人,竟然一口拒絕了,他說:“某悼傷以來,光陰未幾。梧桐半死,方有述哀;靈光獨存,且兼多病。眷言息允,不暇提攜”,看人家李商隱,雖然政治上沒啥節操,對老婆倒挺從一而終的。

    就這樣,在四川待了五年多,直到柳仲郢任期滿後,調入朝中當吏部侍郎。其時已是大中九年,李商隱四十二歲,生命只剩下兩年多。沒有著落的李商隱也只好追隨老柳進了京城,由於老柳調任吏部,給李商隱安排個職位還是比較方便的。

    果然,老柳還真不錯,過了一年,自己出任鹽鐵轉運使時,給了李商隱一個鹽鐵推官之職,這可是個肥缺。古時候鹽鐵像中石油、國電電力一樣,屬於國家壟斷商品,嚴禁私人經營,除非黃巢那樣不要命的主兒,才敢走私。李商隱當這個職務,肯定會大大改善收入窘迫的生活。

    然而,正如李商隱一首詩中所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好容易當了兩年好差事,但此刻已是他生命中的最後一抹亮色了,大中十二年二月,柳仲郢改任刑部尚書,不再擔任鹽鐵轉運使的職務,李商隱也悵然罷職而歸。

    就在這年的冬天,年僅四十五歲的李商隱,就在鬱悶之中病死於鄭州。友人崔珏為之哭挽道:

    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鳥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鳳不來。

    良馬足因無主踠,舊交心為絕弦哀。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

    縱觀李商隱一生的仕途,始終沉淪於幕掾之類的職務,其實想開了,也沒啥。煩不煩,看看人家孟浩然;惱不惱,看看孟郊和賈島。有這些人墊底,李商隱也不算最可憐的了。但他明顯是抑鬱質的性格,所以經常是愁腸百結,難以自遣。

    當然,由於本書重點談官祿,就省略了李商隱的愛情故事。此處簡略八卦一下,關於李商隱那些朦朧難懂的無題詩,到底是寫給誰的,實在是千年難解的謎題。對此,常見有幾種說法:

    一、有人摘出《杜陽雜編》中的一段記載:“寶曆二年(826年)浙東貢舞女二人曰飛鸞輕鳳。帝琢玉芙蓉為歌舞臺,每歌舞一曲如鸞鳳之音,百鳥莫不翔集。歌舞罷,令內人藏之金屋寶帳,宮中語曰‘寶帳香重重,一雙紅芙蓉!’”說這一對姊妹花就是李商隱所鍾愛的情人,還說開成元年,也就是李商隱二十四歲時,以羽士身份入宮中,與鸞鳳姊妹相識,便產生了愛意。我覺得,這事恐怕不大可能,唐代宮禁儘管不嚴,也不會像揚州妓院一樣開放,李商隱安能自由出入?他如果是“殿中少監”、“太樂丞”一類供職於宮廷的人,或許有可能。但他當時並無職事,就算偶爾參與了一下宮中的盛大儀式,就立馬愛上倆皇帝的女人?這倆人還同心協力地都愛李商隱?這情節比現下的穿越小說還狗血。

    二、說這些詩都是寫給女道士宋華陽姐妹的。當然,不排除像“青女素娥俱耐冷”這樣的詩是寫給她們的,但既然李商隱有《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贈華陽宋真人兼寄清都劉先生》,那就表明,他並不忌諱提這倆人,所以這段戀情即便有,也是公開的,不是那些諱莫如深的《無題》詩中的真正主人公。同樣的道理,有人說是寫給早年的戀人柳枝的,也不對,既然李商隱能用一篇小序把和柳枝當年的感情故事公佈於世,那就不用如此遮遮掩掩,愁滴燭淚,情如春蠶。

    三、說是這些詩都是政治隱喻詩,並非因為愛情。這更加荒唐。我們看,所有的政治事件,如“甘露之變”這樣的晚唐敏感詞,李商隱都能毫無顧忌地提及,和令狐綯的恩怨,也是直接寫詩表明,何必再寫這樣纏綿的愛情詩來隱喻?這把李商隱也想得太變態了。

    四、說是和令狐綯之妻或愛姬的戀情。這事倒有一多半的可能性,令狐綯和李商隱早年是好友,兩人來往是相當密切的,李商隱可能有機會接觸到人家的內眷。當然倆人後來漸漸疏遠。這正是所謂“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的痛苦吧!不過,按這說法,李商隱也太缺德了,自幼受人家恩惠,還偷人家老婆。

    五、說是李商隱和王家小姨子的戀情。這一說法,是臺灣學者高陽提出的。這事倒也極有可能,但李商隱娶的就是王家最小的女兒,應該沒有小姨子,只有大姨子,大姨子有幾個,我們不清楚,反正其中有一個是韓偓的媽。想李商隱窮小子一個,只好住在岳父家,那麼他接觸王家的其他女兒的機會還是挺多的,或許她們愛上風度優雅的李商隱,於是產生了難以告人的戀情?

    總而言之,我認為,《無題》詩中的感情,是李商隱極力壓抑和隱晦的一種感情,當年他就極力保密,併成功地守住了這個秘密,我們現在想揭開,恐怕是不可能了。但我們可以按情理進行一定的猜測,“雖不中,亦不遠矣”。

    李商隱仕途歷程:

    秘書省校書郎(正九品)――弘農縣尉(從九品)――秘書省正字(正九品下)――桂林幕中觀察副使(品級不詳)――盩厔縣尉(正九品下)――武寧軍幕中判官、檢校監察御史(正八品)――太常博士(正六品上)――東川幕中判官、檢校工部員外郎(從六品)――鹽鐵推官(品級不詳)――終

    注:李商隱的好多職務,並非在朝廷的正式授官序列,多是幕主私聘,因此有的品級無法確定。

  • 2 # 周荘軒人

    李商隱,字義山,唐代詩人。一生經歷憲,穆,敬,文,武,宣宗六朝,是晚唐黨爭的四十餘年,政治不幸,潦倒終身。其詩特點,構思縝密,多用含蓄象徵手法,辭釆富麗,婉轉私諧,曲折細膩,詠物明志。其詩《無題》,成就最高。

    身無綵鳳雙飛冀,心有靈犀一點通。成為佳句絕唱。著有《李義山詩集》。是毛澤東最喜歡的詩人。

    《中華好詩詞》第三季冠軍寫的很細緻,很翔實,是篇好文章。

  • 3 # 蘇白

    李商隱是個什麼樣的人?憂鬱的倒黴蛋詩人

    你好,作為一名作家、歷史愛好者,回答網友問題。

    李商隱是晚唐著名詩人,很有才華。他陷入了晚唐牛李兩黨的爭鬥旋渦之中,所以仕途不得意。

    牛黨、李黨哪一派上臺,他都倒黴,被打壓,靠邊站。

    因為他的恩師屬於一黨,他的岳父屬於另一黨,兩黨都覺得他是叛徒、小人。

    所以他的才華更多在於文學和藝術上了,由於政治壓抑,他的詩歌比較晦澀,帶有象徵、隱喻,歷來被認為難解,也具備了獨特的魅力。在歷史上被稱為小李,也就是小李白。

    他個性壓抑、保守,喜歡用典,行文晦澀,其詩詞被叫做西昆體,對於後世影響很大。

    我個人認為李商隱其實很好懂,他其實就是屬於現代派的後期象徵主義風格,可以說,他是一個超前的先鋒實驗主義詩人和文學家,和千年之後的西方、當代文學、詩歌流派不謀而合。

    壓抑、痛苦、憂鬱造就作家,他沒有李白浪漫、豪放、狂放,也和唐朝處於衰落、動盪、衰敗有關,但是也恰恰成就了他個人的獨特魅力,能夠讓不同時代的人,從閱讀李商隱中,找到自己,找到理解,找到解讀。

  • 4 # 秋水文瀾原創

    李商隱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會動盪不安,政治窳(yǔ)敗的晚唐前期。社會病態紛呈,矛盾重重。宦官竊柄,擾亂朝綱,鉗制君主,頤使大臣。藩鎮割據,尾大不掉,君弱臣強,戰亂時起。牛李黨爭,鉤心鬥角,人事紛紜,相互傾軋。

    天下紛擾,民生多艱,朝政乖舛,大亂在即。 李商隱出生於一個小官宦之家。未滿10歲,家嚴棄世,他協助母親千里迢迢扶櫬歸裡。弱小孤男,撐持門面,傭書販舂,備嘗辛艱。家境困厄,不廢學業,16歲即以文章知名於文士之間,先得白居易賞識,再得令狐楚知遇,對其培植獎掖。

    然科場不公,五考方得一第;官場汙濁,十年不離青袍。就婚王氏,夫妻恩愛情篤,卻給仕途帶來厄運,致使終生處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說不清,道不明,受盡夾板氣。雖苦苦掙扎,也無法擺脫人際關係這張無形的羅網,致使他“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李商隱就生活在這樣動盪不安的社會大環境中,本人又遭逢如此種種不幸。但他從未向命運低頭,一直在拼命抗爭。他的精美絕倫的詩文便是抗爭與控訴的記錄。他是一個至情至性、重情重義、很有骨氣的正人君子,絕非是勢利輕浮、不講信義的輕薄小人。只要我們認真考察幾件事,便可真正理解李商隱的政治品質和生活品質,而正是這兩方面使他蒙受了不白之冤。

    先說政治品質。此方面之關節點則在於所謂的“去牛就李”的問題。李商隱受知於令狐楚,令狐綯父子對李商隱有恩,這是毫無疑問的。令狐楚終生都非常器重愛護這個才華橫溢的青年,臨死時還把寫《遺表》的任務交給他,可謂知遇之至深。然終商隱之世,觀其所有詩文,對令狐楚始終充滿著感激之情,決無半字微詞。

    無論是從史傳所載還是從商隱詩文內證來看,商隱平生未做一件有負令狐家之事,何背恩之有?就婚王氏,純屬個人婚姻選擇問題,王茂元當時亦非朝廷要員,其實也沒有明顯的黨派傾向,又何能談得上“去牛就李”?

    當兩黨激烈鬥爭之時,每當發生大的人事關係變動,李商隱沒有一次趨炎附勢去攀附得勢者。相反,他總是同情那些失勢被整之人。牛黨中的蕭浣、楊嗣覆被貶時,他曾前往貶所探望。會昌年間令狐綯失勢時,商隱與他的交往反而密切一些。

    李德裕被貶倒黴之時,李商隱毫無顧忌地為其《會昌一品集》作序,對其政績人品給予崇高的評價,為一個被當政者嚴密監視的下臺宰相大唱讚歌,這需要怎樣的膽識和氣魄啊!僅此一點,便可看出李商隱具有堅持正義、守正不阿、同情弱者、不依附權貴的寶貴品格。

    他與柳枝、宋華陽都相戀過,而且戀得是那麼痴情,與宋華陽可能還生了孩子(即寄寄,此點學術界看法不一。但從諸多跡象考察,寄寄當是李商隱和宋華陽的私生女,本書即是這樣處理的),這是毋庸諱言的。但當他與王氏結婚之後,對愛情卻頗為專一執著,似未有偷香竊玉之事。他與妻子的感情是很深篤的。

    王氏死後,李商隱在梓州幕府時,府主柳仲郢同情他鰥居清苦,要把才貌雙佳的年輕樂伎張懿仙賜配給他。時李商隱正值中年,喪妻逾歲,續絃亦在情理之中,但商隱因思念亡妻而婉言謝絕,獨居至死。妻亡之後尚能如此鍾情自守,妻在之時又焉能輕佻放浪?商隱非輕薄之徒亦明矣。

    李商隱在政治生涯中是個失敗者,這又導致他人生道路的坎坷多艱。他大半生都沉淪在枯燥無聊的幕府生活中,到處輾轉漂泊,為他人做嫁衣裳,為此耗去了大量心血。

    他的愛情生活有樂也有苦,且苦多於樂。但他從未放棄過對開明政治和幸福愛情的追求與渴望。現實的苦悶與失敗和對理想的追求與憧憬構成了李商隱詩歌的主旋律。

    他的詩中充滿著憤怒的抗爭,血淚的控訴,纏綿的相思,熱烈的讚美,悲哀的哭泣。他的苦難遭際和非凡天賦的有機結合熔鑄成一篇篇至情至性、珠圓玉潤、玲瓏剔透、意境朦朧、包藏細密、精妙瑰麗的詩章,為人類留下了真善美相統一的藝術珍品。

    (天海風濤)典故

    晚唐李商隱有許多忠實的讀者,柳枝就是其中一位。柳枝本為洛陽富商家的女兒,幼年時,父親在經商時遭遇風浪,翻船淹死了。

    柳枝媽媽非常寵這個小女兒,就把柳枝寵壞了,長大後,她不善女紅,也不懂得打扮自己,性格像個男孩子。但柳枝很有音樂天分,隨手摘個花草的葉子就能吹出好聽的調調來,也能擺弄絲竹管絃,作出“天風海濤之曲,幽憶怨斷之音”。

    正好,李商隱的堂兄李讓山是柳枝的鄰居,李讓山在院中高聲吟誦李商隱的《燕臺》詩時,柳枝在一邊聽到了,驚問:“是誰寫得這麼好的詩?”得知是李讓山的堂弟李商隱所作後,她便扯下自己的衣帶,請李讓山幫忙,請李商隱為自己題首詩。

    就這樣,李商隱見到了小柳枝。柳枝非常主動,說三日之後自己會“湔裙水上”,以博山香相待。湔裙,是古代的一種風俗,指農曆正月元日至月,婦女到河邊洗衣,以求平安。

    女孩在這樣的日子約會男子,多是求愛的訊號。 就在約定時間的頭一天,李商隱的一個朋友卻跟他開了一個玩笑,把他的行李帶走了。李商隱為了追趕朋友,便提前上京了。

    柳枝也是個乾脆的女孩,在約定的時間你不來,我便不等你了,很快便嫁給了一位地方長官為妾。李商隱聽到這個訊息後,非常傷心,他記下了自己這段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的戀情。

  • 5 # 平凡2850

    李商隱,是一個晶瑩剔透的人

    過去

    生活就像一個劇場,大家都是裡面的演員。

    每個人都會登臺,戲份也會交織在一起,這就是相遇。

    路和路相交,心與心相通。人們踩著路,走向彼此的心,在那裡住下來,住的久了,就是知己,住的短了,就是過客。

    住過一個心,又住過其他的很多心,心裡有過一個人,又接著住進來了新的人,來來去去的人又都走了,心裡變的空蕩蕩的。這一刻,就會變成一個歸人

    歸向哪裡去呢?

    歸於那些被拋在身後的時間,歸於那些沉沒的生活,歸於心中的那些往事,歸到那些自己住過的心,那些自己心裡住過的人。

    人生的全部際遇大都相似,不論是兒女情長,朋友知己,還是仕途功名,社稷廟堂,它們大都如此:當你凝望過去的時候,過去也在凝望著你,只能望著,不能回去。

    經歷過的千百件事,遇到過千百人物,能跟著自己一起往前走的,只能是一時一地一人一物。而其餘的所有,都會在原地凝望著你的背影,只待有一天,你也回頭凝望它。

    現在

    過去的路,已經過去,站在路上,前思後想茫然四顧,此時此刻,只是期待,期待與那一位知己的相遇。

    我愛過,也被愛過,這都已經過去了,不管過了多久,但求可以重逢。

    現在,我期待,也被人期待,只是等著一次相遇,有人可以和我一起同行。

    你是我的期人,我又是誰的期人

    未來

    那些路,還在繼續向前延伸,不知道前面還有多長,也不知道還要走多久。

    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

    路在,燈在,人在,生活就還要繼續。

    路,永遠回不去,路,也好像永遠走不完。回不去也走不出,怎麼辦呢?

    有些人磨透了一切,看見了天地,拔地而起,奮飛了起來。

    站的足夠高,飛的足夠高,原來,世界是這樣的,簡單的就像一個夢。

    生活如詩

    人有三種靈犀之心:歸,期和飛。

    歸人柔軟,期人情重,飛人義真。

    李商隱把這三種意象,重疊在了一起,看上去,就像一個迷。

    人們叫不出這個迷的名字,便只好潦草的把它叫做了惆悵。

    李商隱惆悵嗎?

    他只是想告訴世界,生活除了是用來過的,還可以用來寫詩。

    有的人在和生活周旋的時候,心裡的燈火不滅;有的人在和生活周旋的時候,只是憑著粗糲直接的欲求和黑暗露骨的狂野。

    對於李商隱來說,他和生活的關係,是生活在沉沒,他在飄起。

    心靈是光,光是輕的,是透的;

    現實是黑暗,是重的,是被矇蔽的。

    心靈的一縷光明從生活裡面綻放出來,把現實的黑暗磨透了,變輕了,就是寫詩。

    那些被生活淹沒的人,只能舉著頭捱著,竭盡全力的去生存,卻也只能把鼻尖伸出水面,貪婪的呼吸著,生怕下一浪打下來,就沒過了自己。

    而用生活寫詩的李商隱,他的心則淹沒了生活,生活在他的手裡,變成了一塊透明的幕布,映出他愛過的每一個人,經歷的每一個故事。

    我愛過,也被愛過,這都已經過去了,不管過了多久,但求可以重逢;

    現在,我期待,也被人期待,只是等著一次相遇,有人可以和我一起同行;

    關於未來,我憧憬著,也被人寄託著憧憬,我見到了天地,我欲振翅而飛。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我知道,這個天地裡,還有和我一樣的人在振翅欲飛,不管她在什麼地方,我在什麼地方,我就是她,她就是我,相見不相見都是一樣的。

    這是一首李商隱之歌,這樣的曲調,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念歸人,念期人,念飛人

    沿著那回響,不管是在最好的時候遇見,還是在蒼老的時候重逢,都是幸運的。

    生活,是一首漂流之歌,每個人都在哼唱。

    欣喜著唱,憂鬱著唱,啜泣著唱,唱著讓它不要停。

    因為人生的路還沒走完,需要繼續把它走下去。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夜雨寄北》

    這篇文字中的部分內容,改編自白雲先生2016年所作的,對《一代宗師》的影評《我心裡有過你,只是當時已惘然》,我非常喜愛的一篇文章。

    上一週,我在廣場上見到一位正在練習的畫家,在他的身畔,擺著另一幅畫架,兩幅女孩的肖像畫一上一下,靜靜的擱在畫架上。

    我深深的被上方的那副小女孩的半身像吸引著。

    不是因為畫的精美,也不是因為小女孩的可愛。

    而是透過畫家描繪的那雙晶瑩的眼睛,我走進了小女孩生活著的那個溫暖的世界,感受到包圍著她的那些溫柔,那些關愛。

    那樣的溫暖,那樣的溫柔,那樣的關愛,擁抱了我對生活美好的期待。

    畫家向我描述了女孩的生活,描畫了她在父母的鼓勵下羞澀的擔任模特的情景,她端坐廣場一側時的喜悅,她對父親母親的一顰一笑,是那麼的美麗。

    我注視著這位沉浸在回憶中的畫家,不由說,這並不只是一副畫作,更是凝固在畫布上的人間的美好。

    畫家微笑著點了點頭,向我講述了另一幅畫作中女孩的故事。

    那是一雙多麼悲傷而堅強的眼睛。

    不和諧的家庭,爭吵不休的雙親,頻繁的家庭暴力,讓這個女孩保護著自己,抗拒著世界。

    一個人來到這座寧靜的廣場,畫家畫下了她的模樣,而女孩以她的故事作為交換。

    李商隱,王家衛,這位頗有些名氣的畫家,他們呈現出生活中磨去厚重外殼後,剩下的最純粹的東西,那些我們每一個人都共同擁有過,共同嚮往過,共同追求著的東西。

    人在時間裡漂流,人在生活裡不得已,人在人生中的回不去,人在旅途中的各種場景,都不過是一些支離破碎,而不是純粹的生活。

    葉問說,最難的,是生活。

    對李商隱來說,如果生活不是詩,那就什麼也不是,不值得過。

    所以,他唱著歌,過著自己的人生。

    明亮、輕快、透明的人生。

  • 6 # 文第二

    李商隱不是負心漢。他是一個一生官場不得志,未曾嶄露頭角的官員;他是一個感情豐富與多位女子戀愛的情人;他是一位將唐詩推向又一個高峰的晚唐詩人。

    他是終生不得志的官員李商隱十六歲,便因為擅長古文而得名。還寫得一手秀麗工楷和文章,深的令狐楚的欣賞與器重。後來屬於“牛黨”的令狐楚逝世,李商隱被王茂元聘請為幕僚,並娶了他的女兒王氏,此刻李商隱處於尷尬的境地,王茂元和“李黨”李德裕交好,在隨後的一段時間,“牛李黨爭”兩派人物輪番受皇帝信賴,李商隱夾在兩派之間,企圖中立,結果沒得到任何一方的支援。終生仕途坎坷,鬱郁不得志。他是一位多情的男子李商隱的愛情生活,被諸多研究者關注,因為其詩歌中,表現出的撲朔迷離卻又精緻婉轉的感情,讓人理解為豐富愛情體驗的表達。如下女子被認為與李商隱有關聯。妻子王氏,二人感情甚好,妻子去世後,寫下多首悼亡詩,情感真切,相傳《錦瑟》便是紀念王氏而作。柳枝,欣賞李商隱的詩歌,與之約會,沒有結果的愛情,以該女子被有權勢的人收為妾而結束。宋華陽,相傳為其青年修道期間,發生的戀情。荷花,相傳為趕考前,病故。他是一位偉大的晚唐詩人李商隱的詩歌流傳下來600首左右,其中詠史詩取得最高成就,不像前人一樣託古抒懷,而是借鑑歷史的經驗教訓針砭時弊,成為政治詩的一種形式。以男女愛情題材的無題詩,成為其獨具一格的創造。成就最高的近體詩,尤其是其七言絕句,成為繼杜甫後,唐代七律發展史的第二座里程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丈母孃再婚後去世了,後老伴讓我贍養他,我可以不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