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鬄㒺

    提起秦檜這個名字,人們想到最多的詞一定是奸臣、賣國賊,殘害忠良的小人。秦檜二字幾乎可以算是“民族敗類”的一個代名詞了。

    歷史上關於秦檜的“罪狀”大概有三個:1,求和賣國;2,迫害抗金英雄岳飛;3,金國奸細。然而路衛兵透過考證,感覺這幾點歷史的定論尚有值得商榷之處,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去分析:

    一,關於宋金和議的問題: 雙方的軍事實力分析。秦檜成為賣國賊最重要的理由,莫過於他力主與金議和了。關於當時議和的主張正確與否,在路衛兵看來,應該理智的分析一下當時的形勢:南宋初期立國未穩,社會動盪不安,軍隊的戰鬥力很弱,因此和金國對陣常吃敗仗,“建炎中興(南宋初建)之後,兵弱敵強,動輒敗北,以致王業偏安者,將驕卒惰,軍政不肅所致”(《文獻通考》),這就是南宋當時的社會現狀;而女真作為北方遊牧部族,地處苦寒,卻養成了艱苦尚武的體性,戰鬥力頗為強悍,說其“將勇而志一,兵精而力齊”(《金史》),想來絕不是誇張,金國能以極少的兵力,力挫強盛的大遼國,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行軍打仗不是說書唱戲,是要用實力說話的。宋金孰強孰弱,南宋大將劉光世的部下酈瓊,在召開軍事會議時,曾說過一段話,很能說明問題:“(金)元帥國王親臨陣督戰,矢實交集,而王免冑,指揮三軍,意氣自若”(《金史》),金人打仗,首領都是親臨一線指揮作戰,槍林彈雨中,也不穿盔甲,氣勢凜然自若。不但“用兵制勝,皆與孫、吳合”,打仗很講兵法,而且“親冒鋒鏑,進不避難,將士視之,孰敢愛死乎”(《金史》),主帥都不怕死,將士們誰不拼命啊。而宋軍呢?“江南諸帥,才能不及中人,每當出兵,必身在數百里之外,謂之持重”(《金史》),主帥在百里之外觀敵掠陣,如此的“持重”有加,兵士焉有拼死衝殺的道理!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從雙方主帥的態度,就可以看到戰場雙方計程車氣,孰強孰弱可想而知。 金國並無滅掉南宋之意。或者說金國沒有在短期內考慮滅掉南宋。1127 年靖康之變後,金人佔領宋都汴京(今開封),擄走徽欽二帝,但隨即便退兵,並未久留,立了張邦昌為傀儡皇帝;1137 年,金兵打到長江一線,也沒有順勢南下或是駐紮於此,而是又回撤,在河南立了劉豫為齊帝。 從金人的這兩次南下,又兩次撤兵可以看出,最少在當時,金國還並沒有滅掉南宋的野心,否則便不會一而再的扶持偽政權了,一竿子打過去不就完了嗎。呂思勉先生在《本國史》中,對這兩件事原委也有論斷,他認為不但金國當時沒有滅宋之意,反而有怕南宋向北進擾的擔憂。所以兩次在河南立帝,就是有意將河南這塊地方,建成宋金兩國之間的一個緩衝地帶,以便形成宋金南北對峙的局面。 那麼金國為什麼不想南下滅宋呢?為什麼要在中原設立偽政權呢?其根本用心,還是想騰出精力全力經營北方。之所以這樣說,原因有二:1,女真雖能征慣戰,但是部族起步較晚,人數也很少,最初征戰的目的,也只是想掠奪些財富,從客觀上講,金國還不完全具備盡佔中國的實力;2,北方是金國的根本,而金國後防尚不穩固。一則,它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去統治遼國的舊地和人民,二則,彼時蒙古業已興起,西夏也雄踞邊陲,金國的周邊形勢並不樂觀。所以穩固北方是當時的首要任務,不可能有太多的精力再去經營更多的地方。 由以上分析此可見,南宋當時並沒有收復北方領土的實力,金國也沒有盡佔江南的野心,和議應該是雙方都在考慮的事。而暫時達成和議,也是雙方的最佳的選擇,是大勢所趨。秦檜當時力主議和,應該是適應當時形勢的一種明智之舉,並不能單純說是一種賣國的行為。

    二,秦檜在議和問題上的態度: 秦檜開始是反對議和的。1126 年金兵進攻汴京,要求宋徽宗割讓太原、中山(今河北定縣)、河間三鎮。當時身為員外郎的秦檜,向朝廷提出了四條意見:一是金人貪得無厭,只能給他們燕山一路;二是金人狡詐,要加強守備不可鬆懈;三是召集百官詳細討論,以免盟書紕漏;四是把金朝的使者安置在殿堂外覲見。可見秦檜對金人並無好感。後來金國“堅欲得地,不然,進兵取汴京”(《宋史》),開始武力威脅。在這種情況下,皇帝只好“集百官議於延和殿”,來個舉手表決了,結果“範宗尹等七十人請與之,檜等三十六人持不可”(《宋史》),當時有 70 人同意,36 人反對,而秦檜便在這反對的 36 人之中。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是和是打,拿大主意的還是皇上。所以後來將議和的罪名全部加在秦檜頭上,是不對的。即便秦檜後來貴為宰相,也還是不能做皇上的主, 秦檜對南宋很忠心。

    那秦檜到底是不是投降金國的奸細: 秦檜是怎麼到的金國。秦檜最值得懷疑的歷史汙點就是曾做過金國的俘虜。可這俘虜是怎麼做的呢?留守王時雍用武力威脅百官,“以兵環之,俾範瓊諭眾以立邦昌”,讓他們在立張邦昌為帝的“委任狀”上簽字,“眾意唯唯”、“失色不敢答”(《宋史》),眾人都給嚇壞了,哼哈的態度曖昧,只有“秦檜不書”(《宋史》),堅決不在上面簽字,金人因此大怒,將他和徽欽二帝一同擄了去,秦檜這俘虜當得不但不丟人,倒很有些大義凜然的味道,看得出他對大宋皇帝的一片赤膽忠心。 秦檜是不是奸細。1130 年金將撻懶帶兵進攻淮北重鎮山陽(今江蘇淮安),帶秦檜同行,山陽城被攻陷後,秦檜趁亂登船逃跑。秦檜逃回南宋,引來朝中非議,怎麼他就能從金人的眼皮子底下跑出來?回來之後,秦檜便主議和,由此便有人說秦檜是金人故意放回來,專門搞“策反”議和工作的。然而這裡面存在兩個問題值得商榷:1,金強宋弱,宋軍又連連敗北,金人想議和,何必繞這彎子呢?有必要派個人“潛伏”回南宋嗎?難道還怕宋國什麼不成?沒道理;2,被擄前秦檜僅為臺長的小官,怎麼知道回去後就一定能當上宰相?理由很牽強。況且,當時的議和工作一直都在時斷時續的進行著,如“上皇聞康王即位,作書貽粘罕,與約和議”,又有“朝廷雖數遣使,但且守且和”(《宋史》),那時的秦檜還在金國做俘虜,可見宋高宗為首的朝廷一直在為議和而努力,並不是秦檜回來後的首創。

  • 2 # 不侃會死星人

    眾所周知,秦檜是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反派人物,老奸巨猾,包藏禍心,濫殺忠良。但是歷史上對秦檜的評價則完全不一樣。

    “靖康之難”前後秦檜都反對與金議和,作為主戰派的代表,他在士大夫群體中有極高聲譽。但是南歸之後,秦檜的思想發生了極端的轉變,從主戰變為求和。 秦檜為什麼有這麼極端的轉變?

    目前有如下幾個解釋:一是秦檜之所以有這樣的轉變是因為他是金朝的奸細。鄧廣銘先生有“女真貴族陰遣漢奸秦檜歸南宋”之說;王曾瑜先生認為“判斷秦檜是奸細,大致是沒有冤枉他的”,但同時認為“既然傳世的史料不可能提供秦檜是奸細的過硬證據,就留下了人們討論這個問題的空間”。

    也有人反對秦檜是奸細的說法。何忠禮、何兆泉等透過史料分析認為秦檜是逃回宋廷,並非奸細。 如果秦檜並非奸細,那麼他之後的行為該作何解釋?

    首先,秦檜在金朝親眼目睹了女真人殘酷兇蠻,使得他認識到僅僅依靠南宋的力量是不可能擊敗金朝的。回到南宋,秦檜又發現南宋小朝廷只是偏居江南,不思進取,於是他從主戰漸漸傾向於“屈己救國”,與金朝“議和”。

    其二,秦檜本人忠君思想深重,但是與岳飛不同,岳飛忠的是宋廷,秦檜只忠心於趙構一人。所以他積極迎合高宗的思想,宋高宗本人也有很強烈的求和思想,明確表示向金人徹底臣服,因此,秦檜的思想得到高宗的肯定。

    明朝陸容也因此評議說:“宋與金議和,天下後世專罪秦檜,予嘗觀之,檜之罪固無所逃,而推原其本,實由高宗懷苟安自全之心,無雪恥復仇之志。檜之奸有以窺知之,故逢迎其君,以為容悅以固恩寵耳。” 秦檜的投降思想,一方面促使南宋處於任強敵宰割的狀態,另一方面也助長了南宋後期投降派的陣營擴大,成為南宋後期投降主義思想的重要來源。

    所以,說秦檜是金國奸細是沒有什麼確切的證據的。但秦檜的所作所為已讓他遺臭萬年,是不是奸細已經無所謂了!

  • 3 # 劉276125732

    秦檜是一個犯了嚴重政治錯誤的人對民族感情傷害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但個人才能超群,據說當時公文字繁多,造成使用不便,秦建議推廣宋體字,照此說此人有才!遺憾的是此人無德,正應了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 4 # 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

    明亮耀眼,金陵少年,自來作答。

    秦檜,雖非好人,但也不是金國奸細。

    一、因助殺岳飛,被視為賣國賊。

    秦檜為南宋開國後之相,執政者二十年,以助宋高宗殺岳飛為賣國賊目以為。檜,字會之。徽政和五年進士。秦檜之初仕順,得之於遊定夫與胡安國之譽、薦舉,靖康之難前,秦檜既至太學學正。靖康元年,金兵南下,圍城開封,以東京守禦使李綱抗力而未能破城。金人至,使來宋,以親王、宰相詣軍前議和。

    二、秦檜也是主戰派。

    後又遣秦檜為割地使佐肅王樞及金,還遷為御史中丞。金兵退,秦檜與他為兵使臣又屢上書反對議,欽始起之敵之心,悔割燕山三,願誓死守祖宗之地,並令請河北將固守地,又遣兵助。

    然而,以宋久弊政昏暗,使民心離散,士無鬥志。及金兵復南侵時,太原等地陷,金兵又攻破汴京。靖康二年初,金人將汴之一空,以徽、欽及諸宗室、妃嬪、貴人朝等三千餘人俘於北金。為系四方之安,金人立一拱帝便治。金帥粘罕(完顏宗望)指時宋之東京留守王時雍,舉張邦昌為帝。王時雍召宋官諭金人之意,凡人聞之皆驚,不敢應對,惟監察御史馬伸出乞存趙。秦檜與馬伸之,乃上粘罕,請勿立昌為帝,宜存趙氏。

    三、秦檜被擄走,在金國展現出的是忠誠,氣節。

    以秦檜議立張邦昌為帝,受金之意,金人退時,亦將秦檜與夫人王擄至北。張邵嘗於紹興十九年四月丙寅上奏,曰自在使金之路中遇了檜,張邵猶言,秦檜嘗在虜中為宋徽宗撰與金帥粘罕之文,金太宗吳乞買讀了秦檜所寫的奏議,稱秦檜之忠、節之時,亦得其文才也,始謂檜異。金太宗謂秦檜禮有加,改了秦檜之生活也,又命秦檜及其弟完顏撻懶之事。以為不足,有秦檜在金國之紀略。南宋時之士謂秦檜被囚禁在金時也,多者予也。

    四、說其是金國奸細,著實是一樁冤案。

    金陵少年嘆曰:朱子晚年與弟子論,訂時政,言秦檜,以秦檜為金人奸細之論出紹興八歲,或者時為兵使所為。此亦自反明,在秦檜還南朝初數歲,雖有人疑其歸之敘,未見秦檜為金人奸細之說。

  • 5 # 沙麓書院

    秦檜(1090~1155年),字會之,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一代權奸。南宋時期,他把持朝政,殘害忠良。尤其是在人們心目中嶽飛的遇害,全是拜他所賜,是他的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了岳飛從而造成岳飛這個一代忠臣含冤屈死在風波亭的悲劇。自然他也留下了萬古罵名。正史中,秦檜比你想象中的壞1萬倍歷史上真實的秦檜是一個憑藉無任何道德底線、足夠心狠手辣和輔佐的皇帝(宋高宗趙構)夠奇葩夠無恥而勝出同輩,最終成功掌握了南宋朝政大權還差點幹掉宋高宗黃袍加身的、非常成功的間諜。

    古今中外帶路黨之楷模,而且至今生氣猶存後學不絕恩恩。。。

    具體說的話,我覺得比較重要的,大概有這麼幾條:

    1、歷史上的秦檜不是主和派,而是金人安插在南宋內部的內奸。

    主和派是說戰略主張保守,但秦檜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二次為相後的所作所為,主觀動機和實際效果都是徹底破壞了南宋的國防力量,後期甚至還起了篡位之心。

    這點附下史料依據:

    《三朝北盟會編》卷220、《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64:王循友乞加秦檜九錫,雖不行,俄自知鎮江遷循友知建康府,識者不敢言,惟以目相視;

    《會編》卷168:元聖之稱、九錫副車之請、秦城王氣之獻,彼固欲以媚檜也,檜乃忻而受之,其何為也?邪檜而不死,則中興事業未可知也;

    《要錄》卷170:(趙構對大臣語)此乃大臣(指秦檜)所為,不欲朕知天下事耳;

    《朱子語類》卷131:(秦檜死後趙構對心腹大臣語)朕今日始免得膝褲中帶匕首),這已經不是戰略主張激進和保守的分歧了,而是乾脆要把國家玩完的節奏。

    所以真要論路線分歧的話,公認的南宋初年的主和派代表是趙鼎,沒有秦檜什麼事兒。

    而且主和主戰兩派之間也遠不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趙鼎和岳飛的關係就很好~可能有人接著會奇怪:秦檜腦子抽了麼為什麼非要替金人辦事兒呢?從金國都跑回南宋了,不能趁機反水從此真心開始作大宋忠臣麼?

    答案是秦檜如果不替金人做事,就做不了宰相,也就沒有做宰相期間的榮華和權勢了。南宋開國之初人才濟濟,幾任宰相中,李綱戰略眼光宏大手段果決是棟樑之才;

    呂頤浩老辣幹練通曉軍事;

    張浚年少有為主戰堅決而且名望很高;

    趙鼎持重圓融善於協調人際關係,而且為人頗為厚道。

    其他級別的文臣也有一大幫能人。

    而秦檜這人並沒什麼特出的才幹,還有靖康之變後被金人俘虜了好幾年的交代不清楚的黑歷史,本來怎麼也輪不到他出頭。

    之所以後來還能擠進中樞,只是因為宋高宗一心要求和,需要有人和金國搭關係;

    而秦檜恰好在被俘期間成了完顏昌的親信(完顏昌攻打楚州時秦檜就在其軍中),自己的一些親戚故舊如鄭億年也作了金國、偽齊官員,所以就他能和金國決策者說上話。所以如果主戰,那當時南宋全國上下不分文武貴賤南人北人都主戰,秦檜又沒什麼特殊才幹和資源,自然也就出不了頭;

    但是如果主和,那除了他別人都幹不了這事兒,地位和相應而來的權力也自然就有了。

    因此秦檜要保住自己的權位就只能順應金人的要求走,否則就要面臨捨棄榮華富貴的選擇。同樣的,因為秦檜的這個帶路黨身份和這個個人利益完全綁在金國戰車上的屁股,在殺岳飛一案中,秦檜也不是所謂的皇帝的替罪羊,而是責任基本等重甚至可能更重的共犯。

    因為如果不殺岳飛,金國和南宋之間的力量對比就還是不平衡,即便締結和約也很難長久(關於這點更詳細的分析可參考:岳飛到底為什麼會死以及趙構為什麼要議和),他的個人利益就還是保不住。

    所以動機上他是和宋高宗同樣強烈甚至可能更強烈的。

    而實踐操作中,從操縱檯諫攻擊岳飛迫使岳飛罷官,到逮捕、刑訊岳飛,也都是他和他的黨羽万俟卨羅汝輯等一手操辦的。

    有的宋史大家如鄧廣銘先生,甚至認為岳飛最後的被害也是秦檜先斬後奏,因為岳飛一案最後的審判程式如果按常規走,是和岳飛被害時間對不上的。總而言之,殺害岳飛這件事情上,秦檜最輕也是和趙構狼狽為奸,而不是替人背黑鍋。

    或者說如果沒有他,趙構再昏庸無恥不以國家百姓為念,岳飛最後的結局也未必會是冤死,甚至南宋也未必會議和、中興大業也未必會功虧一簣。

    因為趙構這個人雖然殘忍昏庸,但如果中樞的宰相得力,他想幹壞事兒也幹不了,還是能被震懾住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和秦檜也算是互相成就。

    少一個歷史都不是現在的樣子。

    2、脾氣暴虐,涵養很差,得罪人很多,是性格非常急躁外露沒什麼城府的一個人。

    具體的例子如建炎初年他剛回南宋的時候,就和自己的故交好友翟汝文、當時官職也很高的一位官員吵翻了,而且是在政事堂也就是總理辦公室隔著辦公桌互相對罵。

    這在當時是很沒品很出格的事情,一度傳的沸沸揚揚並被視為士風日下國之將亡的表現;紹興年間二次為相的時候他又和張浚、趙鼎陸續交惡。

    向來以涵養好人緣好著稱的趙鼎在離開臨安時和他公開衝突,而且又是非常失讀書人禮儀的當面對罵互吵;他自己獨擅相權以後,連自己的黨羽都時常清洗更換,張俊万俟卨等人或廢或貶,很多到他死了才重新被召回來。

    始終沒有交惡的只有一個王次翁。

    3、被他害的最慘的其實不是武將,而是文臣。

    武將裡面秦檜其實就害了一個岳飛一個韓世忠,其中韓世忠還因為岳飛保護沒害成。

    再就是害死了兩個中層將領牛皋和邵隆。真正被他害的慘是文官們。

    直接下獄殺害的有胡舜陟,流放嶺南最後逼著自殺的有趙鼎,其他流放出去很多到死都沒翻身的包括李光張浚胡銓王庶等等等等,可以拉很長一個名單。

    這裡面很多人都是宰相副宰相的級別,受到這樣的對待,在當時是非常不可想象的事情。

    ——宋代搞政治鬥爭比較溫和,就算真。

    謀反也就是流放了事不搞人體消滅,沒有像秦檜這麼玩的。而流放編管的這幫中最倒黴的大概還是洪皓。

    號稱宋代蘇武,在金國關了十幾年都沒死,紹興第二次和議後歸國,就因為跟秦檜說了一句“你在金國的故人向你問好”就被貶黜致死。

    原因無非因為戳了秦檜的痛腳~

    4、宋體字不是秦檜發明的。

    宋體字是宋代出現明代流行(據知友的指正,道謝)的印刷字型,毛筆寫不出來。

    而秦檜的字有存世的真跡,網路上就有圖片,搜著一看就知道和宋體字沒任何相像之處。所以以後有人說“宋體字是秦檜發明的”你可以那這篇文章懟他!

    5、有個很坑爹的老婆而且怕老婆怕的要死,怕到搞出了私生子都不敢認。

    秦檜的老婆王氏是北宋神宗朝宰相王珪的後代,但嫁給秦檜時家道已經轉衰。

    王珪本人在當時的風評就不好,晚年的政治際遇也很差;

    身後名聲在徽宗朝更是幾起幾落,所以到他的孫女也就是王氏這一輩時已經混的不咋地了——他的另一個孫女也就是王氏的姐妹,嫁給了宋哲宗廢后、在徽宗朝也還是人人避諱的冷宮廢后孟氏的侄子,家門之不振可見一斑,沒什麼政治能量了。

    但即便如此秦檜也非常怕他這個老婆,可能是因為秦檜自己幼年喪父,家境也不好,最後中了進士被王家招贅還是有自卑心理的緣故,怕王氏怕到即使她不能生育也不敢納妾的地步。

    不過後來他還是憋不住和一個丫鬟搞出了一個私生子。

    但是王氏不但不允許他認這個兒子,還連孩子帶媽一塊兒攆出了家門;秦檜最後名分上的兒子秦熹是過繼的王氏兄長的私生子,王氏她哥也是怕老婆怕到不敢認私生子,所以順手給秦檜了,秦檜很膈應這個便宜兒子,晚年時看到秦熹看戲時笑的聲音太大都會拉著臉鬱悶半天。

    但是也沒辦法,只能忍到死。

    6、和宋高宗的關係很不好。

    這個其實第一條就說到了。

    趙構本人是在第二次紹興和議締結的時候意識到自己看走眼了的——秦檜不是能安心給他當鷹犬的人,否則金國不會在和議條款裡說“不許以無罪去首相”。

    但是生米煮成熟飯後悔已經晚了,所以只能提心吊膽的忍著,末期甚至到了要“靴中置刀”的地步。秦檜最後掛掉宋高宗是長出了一口氣的。

    只是為了維護議和的路線正確,不能明著說,只能憋在肚子裡。

    7、個人一直覺得秦檜乾的最讓人拍案叫絕的一件事兒是篡改歷史毀檔案。殺多少人貶多少人和這個比起來都是毛毛雨。

    被這事兒坑的最慘的還是岳飛。

    本來秦檜二次為相之後,就開始試著隱瞞岳飛等抗金將領的戰功,“輒湮沒其實”;

    第二次紹興和議殺岳飛之後,更是直接任命自己的黨羽沈該、便宜兒子秦熹任史官,大肆篡改起居注,銷燬岳飛、岳家軍的相關記錄(比如檔案和戰報),同時嚴禁私人修史。

    這種行為導致若干年後南宋朝廷為岳飛平反時,明明都知道岳飛功居中興諸大臣第一但正式記錄全找不著了,只能重新蒐集;

    而南宋史學家李心傳在編纂《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時,也屢屢抱怨秦檜當政期間編纂的實錄錯誤太多根本沒法用。

    還有南宋初著名的史學家王明清,也在《揮麈後錄》裡說過:“自高宗建炎航海之後,如日曆、起居注、時政記之類,初甚圓備。秦會之再相,繼登維垣,始任意自專。取其紹興壬子歲,初罷右相,凡一時施行,如訓誥詔旨與夫斥逐其門人臣僚章疏奏對之語,稍及於己者,悉皆更易焚棄。繇是亡失極多,不復可以稽考。逮其擅政以來十五年間,凡所紀錄,莫非其黨奸諛諂佞之詞,不足以傳信天下後世。度比在朝中,嘗取觀之,太息而已。”當然謊言總是有破綻的,已經發生過的歷史也不可能憑人力就能徹底刪除。

    很多檔案和私人著述秦檜還是沒刪乾淨,比如皇帝的詔書秦檜就不敢毀只能放在倉庫裡收著;

    他的黨羽比如張嵲親自撰寫的一些岳家軍部將因戰功轉官的制詞也沒毀掉,而是存在了這些人自己出的文集裡;

    還有一些零碎的程式手續記錄忘記刪了,最後一對改過的材料就能對出來,比如紹興六年岳飛幕僚李若虛的轉官記錄就是這樣對出來的,等等等等。。。

    但也有沒法復原的部分。

    比如現存的岳家軍紹興十年郾城、穎昌兩次大捷的戰報就明顯是不完整的;

    岳家軍很多將領比如牛皋的戰功具體是怎麼回事兒現在也不知道了,只有宋史中一句籠統的“(牛皋)戰汴許間,功最”和牛皋在此戰後一躍升為承宣使的升官記錄。與此相應的是秦檜也很注意銷燬自己早年間的黑歷史。

    例如他二次為相後,就曾試圖收繳自己第一次被罷相時的制詞,偽造自己曾經上書存趙的光輝事蹟。

    同時還是說,他非常痛恨知道自己早年底細的人,以至好幾個從金國九死一生回到故國的南宋使節結局都很悲慘。換句話說,歷史上真實的岳飛,可以確定比我們根據目前已知史料建立的起的認知還要光輝N倍;

    同樣的,歷史上真實的秦檜,也基本可以確定要比我們目前建立的認知還要黑N倍。所以歷史研究有時候確實需要一些建立在已知史料和常識邏輯之上的、合理的想象力。

    但很可惜的是,我目前見的絕大多數有想象力的歷史發明家們,一般都把勁兒使反了。

    這真是讓人看得很捉急的一件事情。

    8、出身很低各方面品味都很差。

    秦檜家就是個南京的普通讀書人家庭,也不富也不貴;

    父親早死;

    老師是北宋南宋之交第一個坑爹賣國宰相汪伯彥。

    早年作的是教授、太學學正一類的清水窮官,作教授時曾經自己寫過兩句詩言志,說“若得水田三百畝,此番不作猢猻王”。

    進京作了太學學正以後也沒有什麼佳話軼事,倒是同事認為他因為出身寒微而“善於鄙事”,也就是亂七八糟的雜事比如排辦酒宴之類的都略懂;

    但是隨後又寫他好“嚼齒動腮”也就是磨牙,“號長腳”,聽著也不像好話。總之秦檜在詩書文章上沒有什麼才氣和水準,除了特別會整人特別能羅織罪名之外,也沒有什麼特出的吏才。

    他的得勢是因為變節投靠+逢君之惡+張浚和趙鼎紹興七年抽了,互相亂鬥不說還援引秦檜二次入朝。

    總之是個歷史的巧合,偶然性很大,跟他本人的素質沒什麼關係。不過話說到這裡,有件事情我也一直很奇怪,——為什麼我老感覺很多人都喜歡把秦檜想象成一個學問很大、才幹很高甚至早年也有過光輝經歷的人呢?

    給一個鉅奸大惡危害群體安全的人臉上擦一些粉,會顯得錯誤和屈辱不那麼難堪麼?

    還是說華人大部分還是太善良,老覺得一個人壞透氣兒了總得有些原因有些委屈?

    9、不過不管之前混的怎麼慘,秦檜第二次當宰相以後混的很開心。

    紹興和議以後秦檜一開始為了顯示“天下太平”,減了一些稅,只是可惜,減的都是收不上來的稅。而且越往後越窮奢極欲巧立名目,外加宋高宗也很能作天天不是遊西湖就是跑張俊家喝酒,導致第二次紹興和議之後到完顏亮南侵之前,南宋的賦稅負擔遠比天天打仗的年月重。

    《宋史》卷173《食貨志。賦稅》:“(秦檜在行“經界”也就是重新丈量田地釐定賦稅時暗增稅額)十分之七八”;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80:“自經界之後,稅重田輕,終歲所入,且不足以供兩稅。

    而越到後來秦檜的生活水平越和皇帝不差什麼了。

    例子之一是有一次宋高宗的妃子向王氏抱怨御廚用的青魚太小,王氏說這不難辦我們家大的青魚有的是,明天就給您送一批。

    回家以後秦檜得知此事大驚失色,說你這不是明著說咱們家過的比皇家闊綽麼?

    於是第二天送了一批個頭也很大的雜魚進去,趙構一看以為王氏壓根不識青魚大笑一場,事遂平。

    歷代世人眼中的秦檜都是一個裡通外國的內奸,他無惡不作,喪盡天良。歷史上認為秦檜是內奸的不只是民間的傳說,就連學術界的學者也秉持著同樣的觀點。

    堅持這種觀點的學者都主要地通過歷史文獻中的記載為依據的。特別是《秀水閒居錄》中的記載更是相當清晰。

    《秀水閒居錄》中是這樣記載的:”秦檜隨敵北去,為大帥達賚任用,至是與全傢俱得歸。檜,王氏婿也。王仲山有別業在濟南,金為取千緡其行,然全家歸,婢僕無故。人知其非逃歸也。

    “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秀水閒居》的作者已經把秦檜被俘去後又全家放歸的前因後果都已經介紹的非常清楚。

    從這一篇文中我們可以看出,秦檜是內奸無疑。但這裡我們又不得不對《秀水閒居錄》的作者做一番瞭解。我們都知道靖康之恥後,金國欲立傀儡張邦昌做皇帝,秦檜當時堅決反對,並”進狀爭之“。

    《秀水閒居錄》的這個作者朱勝非就是張邦昌的女婿。從這點可以看出,朱勝非與秦檜之間早就有矛盾。

    朱勝非

    秦檜實際掌權後,而這位朱勝非也被秦檜罷去了官職,廢居了整整八年時間,而他所著的《秀水閒居錄》中認定秦檜不是從金國逃回來的這一點,很難排除他不是在打擊報復而進行的臆測。

    如果只是從”全家歸,婢僕無故“看出秦檜就不是逃回來的也有點太主觀。憑著秦檜多年在官場摸爬流滾打歷練出來的狡奸,也許他真的有辦法逃脫也不是不一定。

    說秦檜是奸細,也許真的冤枉了他,但他回來後先是力主議和,也許議和正是金人和秦檜談的放歸他的條件。客觀的說當時的大宋處在垂死掙扎的邊緣,義和後才能給大宋得以喘息的機會。

    但是他回來後用莫需有的罪名置堅決抗金的岳飛於死地。其所作所為很難讓人不對他產生懷疑,不得不說這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怨不得別。

  • 6 # 使用者3919268242451

    秦檜做南宋宰相十八年,至忠至勤協助高宗趙構治理及及可危的南宋漢人政權,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充裕國庫,為南宋的抗金斗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前線作戰,士兵要吃飯要武器要軍餉,岳飛級別的軍官月薪合現幣三、四萬元,錢從何來?秦檜協助高宗皇帝治國富民,至死無貪無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為文不愛錢的典範。死後被高宗朝庭封申王,諡號忠獻,名副其實。

    請問有這樣的金國間細麼?

    宋金議和是宋金兩國長期戰場對峙的結果,金不能吃掉宋,宋也無法驅逐金。長期的戰爭大量消耗著兩國的人力財力,兩國朝野百姓都有休生養息的願望,這是宋金兩國議和的基礎和根本原因。

    岳飛被判罪處死,大理寺判決寫的清清•楚楚,完全是其咎由自取,從頭到尾都依法行事稱量。這是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制度下,皇帝殺大臣的唯一的合法行為。秦檜身為治國宰相,對國家朝庭負責,依法懲治犯罪,職責所在,無可非議。

  • 7 # 秦三鳳璧

    我想這個問題回答不難,說秦檜是不是奸細要看金朝當時想要什麼,你們知道嗎?金朝是要趙構的腦袋而不是岳飛的腦袋,金兀朮跟著趙構從開封一直追到江南,窮追不捨,當時趙構由岳飛護駕,一路“南巡”,而金兀朮也跟著,目的是要抓趙構,岳飛在牛頭山打敗金兀朮只不過延遲金兵的速度,兵力金朝佔明顯的優勢,所以趙構只能望江南跑,最後乾脆乘船到海里去了。金兵也無奈只能返師回朝又遭到宋軍的阻擊。所以如秦檜是奸細的話就應該衝著趙構而來,因為在傳統思想中老百姓是認可原來皇帝的後人來接班當皇帝的,我們看東漢開創時也是這樣,在劉邦的後人中找,這是華人的傳統。如秦檜是漢奸就應該和岳飛搞好關係,找機會謀殺趙構,或者挑撥離間高階將領把趙構趕下臺才是,起到金兀朮起不到的作用。

  • 8 # 沉默寡言的思考者

    這個其實不用懷疑,有人總要從物證人證入手,幹這種事都是秘密進行的 ,對於秦檜重在觀其行,簽約是在宋強金弱之時。如果真是立功了,弱宋得便宜,為何嶽死韓退不立即攻宋,已經元氣大傷了。

  • 9 # 望風瑟瑟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這句詩充分說明了南宋丞相秦檜是個大奸之輩,但是奸臣並不意味著就是外族的奸細。

    秦檜,字會之,南宋初政治家,權臣,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奸臣之一,以“莫須有”罪名陷害並殺害抗金民族英雄岳飛而臭名揚千古,至今杭州西湖邊上還有秦檜和其妻王氏跪在岳飛像前的雕像以證明,甚至寺廟中四大天王腳下經常有秦檜王氏之相,可見千年以來民眾對其有多痛恨!更甚者提出一種新的說法,認為秦檜是金人的奸細,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公元1130年,秦檜從北地逃到南朝,說自己的逃脫理由是“殺了金人監己者,棄舟而來”,被金國擄走的大批官員中不乏武將,但從未有一人逃脫,而他一個文弱書生偏偏能從金人手裡逃掉,這點不得不讓人懷疑其逃脫的原因,這就正成了人們懷疑他為奸細的重要佐證。另外,再加上他在金國寫下了臭名卓著的《乞和書》,還有逃離到南宋後極力主和,殺了主戰代表岳飛等等,種種匪夷所思的行為不得不讓人對其身份引起懷疑。

    然而,在史書《三朝北盟彙編》中提到,前御史中丞秦檜於楚州孫村逃歸,《中興小記》也說秦檜自敵中歸,沒有任何證據證明秦檜是金人奸細,也並無變節投降,甚至國內後來在一宋代古墓中發現了秦檜親筆遺囑等文物,遺囑中提到自己將“蒙羞萬年”,叮囑子孫“庶幾可得苟活性命”,這是要叮囑子孫遠離朝政紛爭。另外其在遺囑中感慨到“生逢亂世家國顛沛”“為事實者均不見容於當下”,他作為丞相施政方針主要以議和為主,殺岳飛只是政敵清理而已。但不可否認的是,秦檜的主和的確使得南宋進入了經濟文化的高速發展時期,他也曾說他是在效仿“檀淵之盟”,仔細想想,又何嘗不是呢?

    此時的秦檜已經是南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就算他給金人做奸細,金人能給到比在南宋做丞相更大的好處嗎,答案是否定的。這個簡單邏輯,秦檜不可能不懂,顯然給金人做奸細這個說法是立不住腳的。

    當然,就算他不是金國的奸細,他也是一個鐵鐵的奸臣,操控權柄,排除異己,結黨營私,其形象已經是蓋棺定論了。評定是非有主觀之嫌,但是歷史是一把尺子,尺短寸長自有評定標準,有則有,無則無,不能依靠臆斷來強加罪名。

  • 10 # 二曲人

    秦檜屬於政治見解上的另類,亦即傳統意義上的奸臣,但不可能是金國的奸細。

    首先,秦檜是北宋、南宋的職業政客,而且早年以才取進,位列北宋大臣之列。在兇猛的金人面前能恪守北宋臣子之道,因而得罪金人,被點名擄至金國。在金國吃夠苦頭後,學得乖巧,並結識了金國上層,取得同情,同意其回國。為了不重受二茬罪,吃二遍苦,能夠安享榮華,便改變了人生態度。一切從自身利益出發,不管國家前途,不管是非曲直,利用權力和影響,營造自己的政治堡壘。

    其次,歷史上說秦檜為金國奸細的幾件事,經不起推敲。一是說秦檜的“北人歸北,南人歸南”主張正好和後來金人談判提出的主張相同。這個應是秦檜的投機行為帶來的結果。試想,秦檜在金國經常與上層打交道,上層的想法他肯定了解一些,所謂“北人歸北,南人歸南”一定所到過,秦檜要進行和談,一定要有方案能和金國達成一致,這樣才顯得自己能幹。於是就放言,甚至給皇帝提個南北人各歸的劃疆治理防禦方案。不可能金國奸細先向皇帝提,金國談判時再提,這不是奸細自賣和主人出賣相結合了嗎?二是說,來到南宋公幹的金國使者,在和南宋官員交談時,對秦檜多有肯定與表揚。這個就更有些牽強了。試想金國使者遠道而來,有個熟人在南宋朝庭,還位居高官,在交談中說些有共同語言的話,甚至討好對方的話也是正常的。如果秦檜真是奸細,可能使者還不敢貿然提及秦檜呢。

    第三,秦檜同時代的著名主戰派陸游,在留下的文字裡,雖有涉及秦檜之處,但沒有講秦檜做奸細的事。包括後來給岳飛評反、追封的南宋歷朝,均沒有說秦檜是金人奸細的話。

    綜合以上分析,我認為秦檜是真奸臣,也可以說有賣國行為,但不應是金國奸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高宗為什麼要殺岳飛,是出於什麼樣的利益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