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嶽劍
-
2 # 羨故劍書生
殺岳飛是多種因素影響下的結果。首先來談談高宗其人,少時出使金國還頗有英氣,及至北宋滅亡南渡,卻被嚇出了生理問題,再被搜山檢海趕到了海上,心理陰影不可謂不大,所以之後一直搖尾乞憐也在情理之中,金國若有亡宋之意還可奮起反抗,而稍有松和便又極力巴結,毫無骨氣。因為在趙構看來宋軍雖偶有勝利,但徹底打敗金國絕無肯能,如果徹底激怒金國宋朝便岌岌可危,所以從頭到尾趙構都是個投降派;
而岳飛,從某種角度來說,他更多的是為宋朝為民族而不是為趙構而戰,直搗黃龍,迎回二聖,我想趙構倒不怎麼擔心二聖影響自己的皇位,倒是岳飛完成此舉功高蓋主,要造反的話反而更加棘手,有人要說岳飛肯定沒有造反之心,但當權者最怕的就是有人威脅自己的統治,可能威脅也無法容忍,更何況岳飛並不是很聽話,不說中途撂挑子的幾回,單說十二道金牌召回,何以用發十二道,從側面也說明岳飛多多少少已有不受控制的趨勢,軍隊受百姓愛戴號稱 岳家軍,而軍隊統帥卻不怎麼受約束,換成是哪個統治者都會心有芥蒂,殺伐之心頓起,假設岳飛聽趙構的話令行禁止,指哪打哪,我想趙構是不會起殺心的,令一方面岳飛品格高尚,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表現的無慾無求,不愛惜錢財地位,要麼是真的為國為民,要麼是想要更大的,比如龍袍,倘若岳飛能自汙,結局可能也會不一樣。
總之,趙構沒有雄才大略,沒有信心或者能力統御岳飛,倘若換成秦皇漢武,斷沒有殺岳飛的道理,而岳飛呢,又太過完美,倘若學學王翦,統帥全國軍隊仍能獲boss信任,我想也不會留下這千古奇冤。
所以岳飛之死可以概括為下屬太過優秀又不是很聽話,老闆不放心而將之殺死。
-
3 # 鴻涵先生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江紅》 岳飛 宋高宗,南宋第一位皇帝,“靖康之變”後,在大臣們的擁立下,在南京繼承大統建立了南宋王朝,稱帝初期,任用主戰派,力保南宋政權,但是隨著局勢的變化,宋高宗開始驅逐主戰派,解除岳飛兵權,並和姦臣秦檜一同以“莫須有”的罪名加害大英雄岳飛,為自己的人生留下了恥辱的一筆。
岳飛、字鵬舉,祖籍今河南湯陰人。南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詩人、書法家,被列為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一生戰績輝煌,兩度北伐,大敗金軍,收復大片失地,為南宋後來百年穩定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後被“十二道金牌”催回以“莫須有”之罪名被害,成為千古冤案,歷史上的岳飛注重團結民眾,軍紀嚴明,是一位傑出的軍事統帥,岳家軍素有”憾山易,憾岳家軍難“之稱,令金軍無不膽寒。
宋高宗加害岳飛的原因:一、岳飛主張迎回“徽欽二帝”
“靖康之變”後,徽欽二帝被金軍擄走到北方,過著非人的生活,正因為群龍無首,所以高宗才有機會當皇帝,而岳飛經常把“收復失地,迎回二帝”放到嘴邊,高宗心裡其實肯定是不願意他的父兄回來,一個國家不能有三個皇帝,他的父兄一回來,自己的地位肯定就不保了。
二、岳家軍實力龐大,中央無法控制
說起岳飛,不得不說”岳家軍“,這岳家軍並不是官方部隊,而是岳飛在南征北戰期間收容的民間部隊,這裡面有江洋大盜、綠林好漢、土匪民團、起義農民軍等等,所以”岳家軍“只聽岳飛的號令,而不服從皇權,當時的岳家軍實力要遠超於南宋官方軍隊,所以宋高宗必須要殺他,我們都知道宋朝的建立就是趙匡胤武將專權割據而擁兵自立,所以大宋王朝一直都是重文輕武,就是怕武將專權顛覆皇權。
三、岳飛經常不聽從皇帝的號令,碰觸皇帝底線
從“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就可以看出,皇帝要是想讓大臣迅速回朝,哪裡有頒佈“十二道金牌”,一道就夠了,這件事可以看出,岳飛將軍平時經常抗命,而且高宗還有一個毛病,就是不能生育,而岳飛經常勸高宗早早立儲,這就是碰觸高宗的底線。
四、奸臣秦檜等在推波助瀾
秦檜據說是金國放在大宋的內奸,秦檜左右逢源,溜鬚拍馬,岳飛手握兵權,位高權重,是秦檜上位的絆腳石,所以在皇帝對岳飛心生怨恨之後,秦檜加緊在皇帝身邊讒言陷害。
宋高宗對待岳飛由最開始的喜愛到不滿、到失望、最後到憤恨,甚至因為討厭”嶽“這個字把嶽州都給改名變為池州了,可見皇帝的態度。我們從岳飛死後岳家軍並沒有謀反,反而繼續活躍在抗金事業中可以看出,岳飛是忠臣,他手下的岳家軍也是忠臣,如果岳飛死,岳家軍起義報仇,那麼就說明岳飛擅權,擁兵自立,可是岳家軍並沒有這麼做,可見大英雄岳飛死的太冤枉了,嗚呼,惜哉!
-
4 # 鄒玉傑律師
就這個問題而言,以往我們都認為,是秦檜害死了岳飛。
近年來,華人的意思有所改觀,都明白,如果不是皇帝有意為之,作為宰相的秦檜也不敢自作主張。
但是如今多數人仍認為宋高宗殺死岳飛的主要原因是不願意接回徽欽二帝。不過前段時間看過一本書,詳細解釋了這一段歷史,並做了仔細的分析。
個人覺得書中分析的相當的有道理。
書裡說:當時的宋高宗並不擔心二帝的問題。因為當時宋徽宗已死,只有宋欽宗仍在。不過,當時朝中大臣都是宋高宗的人,即便宋欽宗回來,人不可能動搖宋高宗的地位。
但是岳飛的軍事實力,卻讓宋高宗坐臥不寧——好像得了痔瘡似的。
畢竟當時岳家軍的總數至少有全國軍隊的一半,可能還要更多。當時的岳飛,如果真有黃袍加身的想法,成功的可能性,估計要比趙匡胤還要大。
這種情況下,你說宋高宗,擔不擔心?
估計當時在宋高宗心裡,必然是這樣想的——
不殺不足以睡安穩! -
5 # 勝馬笀鞋
宋高宗要殺岳飛,最主要的原因只有兩個,第一,宋高宗不想迎回徽欽二帝,第二,宋高宗覺得岳飛不好控制。
下面很多朋友都說到了這兩個問題,但是講得不夠細緻,我來說說為什麼。
第一,宋高宗不想迎回徽欽二帝,表面上的原因,是他不想讓出皇帝的位置,有人說他已經統治了這麼久,大臣們的人心都在他這裡,他完全不用擔心,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因為古代人所接受的思想教育和現代人不一樣,在古人心中,父兄,永遠是最大的,是永遠要放在第一位的,舉個例子,宋神宗時期王安石主持變法,朝廷中很多人反對,其中,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國也極力反對新法,經常上書抨擊新法,但是他在面對他哥哥王安石的時候,卻從來不談這件事,因為他不敢,或者說他不能,古人講究兄友弟恭,即便他再反對新法,他也不能說他哥哥的不對,更不能與哥哥爭執,古人對兄長的態度由此可見一斑。
如果真的迎回徽欽二帝,宋徽宗還好說,畢竟他在宋欽宗的時候就已經是太上皇了,不用考慮權力交接的問題,但宋欽宗就不一樣了,他是皇帝,如果宋欽宗真的回來,除非他自己不要皇位,他要的話,宋高宗能不給麼?要是不給,也許會有一部分人支援,但另外一部分人,肯定會抨擊他貪戀權勢,宋高宗因為心裡有這個顧忌,所以不想迎回徽欽二帝。
但這只是表面原因,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宋高宗童年時候的經歷。
我曾經在另一篇回答中說到過,宋高宗的母親本來只是一個宮女,後來被宋徽宗臨幸,生下了宋高宗之後,才被冊封為韋賢妃,但是她在後宮裡根本就不受寵,作為他兒子的宋高宗,自然也不受寵,宋高宗趙構在小時候,非常刻苦的學習書畫,學習騎馬射箭,最大的目的就是想引起自己父皇的注意,然而並沒有。
他的父皇根本就不疼他,疼的是別的皇子,這一點,在宋高宗心裡埋下了陰影,先不說他有沒有怨恨宋徽宗,就是不怨恨,他也不希望把徽欽二帝迎回來,因為他擔心他們回來後,自己又會被打回原形,變成曾經不受寵的那個康王!
這是宋高宗之所以不想迎回徽欽二帝的原因,那麼岳飛是怎麼觸怒宋高宗的呢?就是因為他一次次的挑戰宋高宗的底線。
岳飛在每一次的捷報中都要重點強調這個問題,這讓宋高宗很是惱怒,因為每次都看到岳飛說這個事兒,他有時候就會想,岳飛到底是忠於我呢,還是忠於徽欽二帝呢?
因為有這樣的懷疑,所以宋高宗對岳飛,並沒有絕對的信任。
這就說到第二個原因了,他覺得岳飛不好控制,本來因為徽欽二帝的問題,宋高宗對岳飛就心懷芥蒂,更何況岳飛還不好控制,那宋高宗就更不敢相信他了。
那麼岳飛為什麼不好控制呢?是因為他的岳家軍太強,手裡掌握的兵馬太多麼?不!其實這根本就不是重點,重點是岳飛的性格。
岳飛的性格,可以說是毫無缺點,但毫無缺點就是他最致命的缺點!
為什麼這麼說?我先給大家舉幾個例子就知道了,南宋中興四將,除了岳飛外,還有三個,分別是劉光世,張俊,韓世忠,我們不說這三個人的功過,就只說他們的性格,劉光世怕死,貪財,張俊極其好色,韓世忠財色兼收,再看岳飛,他不怕死,不貪財,不好色,他幾乎沒有任何喜好,如果真要說有的話,那就是打仗。
首先我個人是非常敬佩岳飛的,但是站在客觀的角度來說,我覺得岳飛什麼都好,就是情商不夠,他不能揣摩到宋高宗的心思,沒有想到一個人如果沒有缺點,那他就沒有把柄,這樣的人,是帝王最忌諱的,何況他還掌握著重兵。
如果他能想到這一點,那就是裝也能裝出一個缺點來。
歷史上有一個很鮮活的例子,秦滅六國的時候,秦始皇派秦國名將王翦去收拾楚國,王翦帶了六十萬大軍,幾乎是當時秦國所有的兵力,王翦在走的時候,一再要求秦始皇給他豐厚的賞賜,帶著大軍行進的途中,三天兩頭就寫信問秦始皇,說你答應賞給我的錢有沒有送到我家裡啊?這地契給送來了麼?
如果秦始皇回信說還沒有的話,他就寫信催,如果說賞下來了,他就討別的賞賜,反正經常寫信回去問。他軍中的將領都有些不明白,覺得這王大人也太小家子氣了,你就是再喜歡錢也不用表現得這麼明顯吧。
不僅是將士們覺得王翦小家子氣,就連他的兒子也這麼覺得,有一天他就問自己父親,說皇上已經答應給咱們封賞,您怎麼還總追問呢。
王翦這時候才說出真相,他說我之所以經常寫信去催問,其實不是我真的貪財,只不過我帶走了咱們大秦所有的兵力,我擔心皇上不放心我,我這樣寫信回去,好讓皇上知道,我對財物田產很看重,打完了仗肯定會回去的,他才會對我放心。
王翦這個人,戰鬥力高,智商高,情商也高,相比之下,戰鬥力和智商都不弱於王翦的岳飛情商就沒他高。
他沒有缺點,也不能給自己製造缺點,不能將自己的把柄讓宋高宗抓住,所以宋高宗覺得他不好控制,時刻都在擔心著,如果真的讓岳飛攻滅了金國,他會不會立馬就擁立宋欽宗回來和自己爭奪帝位?
因為這個顧慮,所以岳飛最終含冤而死。
-
6 # 一抹暗香
宋高宗殺岳飛,就是為了自己的政權穩定。
高宗的父親宋徽宗和同父異母的哥哥宋欽宗被金人擄走,高宗才得以繼位。從內心裡,他不願意父親和哥哥回來,因為那樣他就必須要再讓出王位。但是高宗是個孝子,當年同父兄一起被擄走的還有高宗生母韋賢妃,高宗希望迎回母親以盡孝道,因此在徽宗死後宋朝和金商定讓韋賢妃扶徽宗靈柩回到宋朝。臨行前,欽宗哭求韋賢妃,拜託回去後向弟弟求情來救他,他不會爭王位,只想結束屈辱的流亡生活。但是高宗不理會欽宗的請求,不願迎他回朝。
1140年,金人攻打宋朝,岳飛抗金有望成功,高宗表面高興,內心卻非常惶恐,如果岳飛得勝必然迎回欽宗,那麼他的皇位必定會動搖。
在這種情況下,為保皇位岳飛不能贏,所以岳飛會被召回並殺害。
與其說秦檜在高宗面前進讒言陷害岳飛,不如說秦檜看穿了高宗的心思,替高宗說出了心裡話。
岳飛之死,秦檜替高宗背了千古罵名,但是最想讓岳飛死的,是高宗,岳飛其實是皇權鬥爭的犧牲品。
-
7 # 紫塞雜談
有三點原因促趙構殺岳飛:
一岳飛喊出的口號要迎回二聖,趙構聽著彆扭。
二岳飛擁兵自重,稍不滿意就給皇上撂挑子。這一個最嚴重。
三岳飛打仗憑一時意氣,不顧預定戰略,不能與友軍很好配合。
因為這個問題就是挑岳飛的毛病,所以就從趙構的角度總結了這三點。但實際這些問題也有趙構的原因,作為最高統帥趙構自己表裡不一 目光短淺,只考慮自己的位子,安於偏安。趙構被金兵打怕了,心裡有陰影,沒有取勝的決心和意志。而岳飛這些前線將領已經開始在戰場上找到金兵的弱點,逐漸佔了上風。這種情況下趙構為了維護中央的權威,殺岳飛就是必然了。另外的選擇就是岳飛把趙構廢了自立,或者另立皇帝,顯然忠君愛國的岳飛不可能這麼做。
-
8 # 大侃聊歷史
關於這個問題,大侃有幾點想說,為什麼高宗要殺岳飛呢,可以從以下三點來分析:
一、宋高宗的政治策略一直以來都是以和為貴,能用割地賠款解決的爭端,絕不使用武力,屬於求和派。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透過陳橋兵變取得皇位後,對手下的武將就一直不放心,後來又搞了一個杯酒釋兵權,把武將的兵權解了,並且還實施各種手段,限制武將對軍隊的掌控力。宋朝各代皇帝也是重文輕武,搞得宋朝一向兵力羸弱,處處被外敵欺壓。
到了宋欽宗時期,更是發生了可恥的“靖康之恥”,兩位皇帝都被金人擄走,做了人質。
這樣高宗才當上皇帝,稱為宋高宗,高宗繼位後,金國還不消停,把高宗攆的四處躲藏,丟光了臉面。估計高宗也是被打怕了,登基後,不但沒有整頓軍馬,積極備戰,以免再發生“靖康之恥”一樣的悲劇,反而重用汪伯彥、黃潛善等投降派。
迫於形式,高宗啟用韓世忠、岳飛等主戰派將領,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紹興十年,好不容易,各路宋軍在對金戰爭節節取勝時,高宗擔心將領功大勢重,尾大不掉,於是下令各路宋軍班師回朝。
所以說,宋高宗的治國思想之一就是求和,不願意與金國打仗,所以,像韓世忠、岳飛、張俊等主戰派將領都不受高宗待見。
二、宋徽宗、宋欽宗二帝迎回問題上,宋高宗態度曖昧,而岳飛等人卻極力主張迎回二聖,二人的分歧是造成岳飛被殺的重要原因。
宋高宗的皇位怎麼來的,想必各位都知道,高宗本來已經外放封王,結果金國軍隊一下打進了開封府,擄走了徽欽二帝,趙構奉命出任河北兵馬大元帥,令他救援京師,結果這位仁兄,移屯大名府,然後又轉移到山東,反正就是避開金軍,不去救援開封,眼瞅著皇帝被擄走。等到第二年,趙構在南京繼位,建立南宋政權,自己做了皇帝。
大家說說,他這皇帝來的本就名不正言不順,當然不願意讓岳飛等人把徽欽二帝接回來,所以在抗金這件事上一點都不積極,能拖一天是一天。
可岳飛哪有這麼彎彎繞,只想著皇帝被人擄走,大片河山淪為失地,作為一名有志青年,必要做出一番作為,保家衛國,收回河山。
因此岳飛一二再再而三的高喊要打到黃龍府,徹底的惹怒了趙構,最後落得個莫須有的罪名殺頭洩憤!
三、岳飛性格耿直,不知變通,不懂為官之道,最終招來橫禍。
岳飛性格耿直,有啥說啥,史料記載,岳飛先後三次參軍又歸隱,都是因為他看不慣上級的做法,感覺自己的抱負不能施展,一怒之下就罷官回家,顯的一點都不成熟。
還有岳飛和他的岳家軍,天天高喊“盡忠報國,收復河山”,老百姓聽了肯定高興,可讓那些奸佞小人聽了,又在趙構面前進讒言,說岳飛功高震主,忠國不忠君。
岳飛不僅僅不懂官場之道,還越權犯忌,有一次,岳飛面見高宗時,勸說高宗即早立儲,還搬出國不可一日無君,不可一日無太子長篇大論,把趙構氣個半死,把岳飛哄了出去。
岳飛的種種行為使的他與宋高宗的間隙越來越來,終於在紹興十一年全面爆發,此時抗金戰事已經打到朱仙鎮,收回中原失地指日可待,可宋高宗更是坐立不安了,一天之內連發十二道聖旨把岳飛叫了回來,並讓秦檜捏造罪名將岳飛下獄處死了。
可憐一代戰神未死在沙場上,卻死在內鬥中。
好了,大侃要講的就這些,出於這三方面的原因,宋高宗最終處死了岳飛,保全了自己的皇位。
但是大侃認為,這其中一點最直接的原因,其實是岳飛自己造成的,古代社會是皇權社會,皇帝的尊嚴和權威勝過一切,岳飛不知變通,處處惹宋高宗生氣,最後身陷牢獄而死,實際上是必然得結局。
-
9 # 北大記著
一朝天子一朝臣。南宋初期,岳飛抗金力量勢力讓宋朝皇帝殫精竭慮。曾經趙匡胤黃袍加身,杯弓蛇影。宋朝皇帝后人都為控制權臣費盡心機。岳飛抗金兵力基本佔據朝廷上風。這讓趙構膽戰心驚,怕黃袍加身重演。這是其一。其二岳飛抗金想接回二聖回潮。趙構當時已經繼位做了皇帝。權力誘惑,趙構心裡明白,把二聖接回來,他地位如何?其三,西湖歌舞幾時休。南宋統治者更希望談判獲得偏安。岳飛抗金主戰。這諸多方面岳飛和朝廷格格不入。一朝天子一朝臣,趙構還是放棄了岳飛,殺之!
-
10 # 讀出歷史中的不得已
在中國古代,國家權利如何進行切割分配?這是無數君臣都想解決的大問題。在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等亂世,死於非命的皇帝兩隻手都數不過來。在其它王朝,皇權受到的約束過低,能定人生死存亡,因此在君臣互動的遊戲中,權臣、能臣為了自保,玩盡了花樣,但是能形成良性互動的少,能臣如秦朝王翦、漢初蕭何的自汙法還能保全自身,權臣霍光死後家族被連根拔起起了一個很壞的頭,從此皇權與權臣的鬥爭就沒有下限了,彼此互動都把對方往惡意裡揣摩。以後的權臣如果不能取而代之,就都沒有好結果。歷史上的曹操、司馬懿敢把權力交給皇帝,自己退休嗎?劉禪把自己的皇權約束在皇城之內,治權交給諸葛亮,這幾乎是歷史上皇帝與權臣和諧相處的唯一範例了,可見有多難得!但是後世的人都罵劉禪無能!你說冤不冤?
在以上所述的歷史大框架下,再說南宋高宗和岳飛這對君臣所處的形勢:金國和宋國經過前期的互鬥,已經發現誰也吃不下誰,硬著頭皮打下去,也不過是在淮河南北拉鋸,對雙方都沒好處,這是議和的大前提,也是兩國君王的共識。岳飛在這個大背景下,一力主戰,和皇帝唱反調,屬於不明形勢,但是迎還二聖,還我河山的口號天然正確,高宗也沒辦法!再者,宋朝得國就是宋太祖軍權在手,因此高宗對軍方大佬天然就有戒心,怎樣解決?有太祖成例:杯酒釋兵權。岳飛的軍隊號稱岳家軍,後勤供應半自主,已經有了軍閥化的苗頭,在高宗眼裡,就是岳飛不肯交權升官所以主戰。還有其它一些事,比如要高宗立太子,不管岳飛初衷如何,高宗肯定往惡意裡琢磨:我雖然現在沒孩子,但聖體還很康健,岳飛你是幾個意思?想建擁立之功?想另外站隊?
綜上,君臣互動中,岳飛的表現,高宗給打了個不及格的分數,就是岳飛的死因。
回覆列表
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岳家軍規模太大,佔到當時南宋總兵力的七分之四,岳家軍戰鬥力太強,且不受宋高宗掌控,在戰場上連戰連捷、直搗黃龍的時候,這是宋高宗最害怕的:因為如果岳飛“黃袍加身”,就像當年的宋太祖趙匡胤一樣,自己的皇位都保不住,所以他對岳飛戒備心和疑心都很重。
其次,岳飛的政治覺悟太低,岳飛執意北伐收復故土,迎回徽欽二帝,還建議高宗立太子,這些舉動都讓宋高宗非常生氣,因為徽欽二帝和無子嗣,是宋高宗的心病,都關係到自己皇位能否穩定,而岳飛都提出了,這就使得岳飛更加不被信任,認為其不是自己的人,更加堅定了除去岳飛的決心。
第三,朝廷中投降派掌權,為了自身的利益,在旁邊詆譭岳飛,正好大家一拍即合,最終導致了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於風波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