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敏家的小淘氣
-
2 # 景行說教育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說個實在話答這道題之前我搜索了一下發展許多人都在寫這個話題,但是大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沒有感受,沒有新意,感覺很公式化!無非是課前做好聽課準備。聽課時認真記錄……我根據自己這些年的聽了經驗我覺得要在聽課中讓自己成長要做到幾點:
首先,聽課的選擇,最好是聽名家的課!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名家讓你的眼界開闊,一下看到了最好的課堂,就像中國足球聯賽引進高水平的外援,他們的到來也會把周圍球員的水平帶動起來!因此你要選擇名家的講課,但是要注意先瀏覽各個名家選擇適合你的一位名家去學。選準了最好只聽他一個人的課!不然你的思想就會混亂。我現在就就只聽特級教師王崧舟的課!
第二,一定要把握名家課的精髓,比如,李吉林是情景教學王崧舟是詩意語文,丁有寬是讀寫結合!學習人家風格,名家重點放在了哪?精髓是什麼?在整體上有個把握!比如說王崧舟的詩意語文,王特級用詩一般的語言引領學生一遍一遍的朗讀課文!每一遍都有進步!學習名家風格,學會他課堂的整體結構!我聽完課根據王特級的風格思路也設計了自己的公開課教案一步一步的引領學生朗讀,效果出奇的好!但是要注意學我者生似我者死!要結合自己的特點有所創新!
第三,要關注人家名家最閃光的地方,剛才是從整體上向名家學習!現在我們把整體打散了,光抓閃光點!比如在教學《孔子游春》中處理一段話一段話的理解,用你們學生學過的古詩詞來解釋一下子使課堂變得詩意盎然!學習這個方法!
第四,聽完了課要及時回顧講課的整個過程,並做好記錄!也可以反覆演練,直直至能熟練手鍊打磨,尤其是對特級教師的閃光點更是多複述,想他的成功之處,還有那些不足記下其得失優劣,寫下我反思之法,借鑑之道。並和自己的備課思路進行對比分析,大膽地去粗取精,揚長避短,寫出符合自己特點的教案,到課堂上去實踐自己學來的東西!
-
3 # 安州茶客
聽課,是每位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提高自己教學能力及水平的重要途徑。透過不斷的聽課、評課,可以學習更多更好的教學經驗及方法,取長補短,促使自己不斷成長、不斷進步。
一、透過聽課,瞭解、學習更多更好的教學經驗和方法。在教學上,很多老師都有自己獨到的經驗和方法。聽這些老師的課時,只要虛心學習、認真借鑑,把這些經驗和方法轉為己用,這對每位老師提高自身業務水平都會起到很大作用。
二、聽課過程中,要善於對照自己的課堂教學,取長補短,不斷進步。聽課的時候,對照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看看與本節課老師的有何不同。自己的特點是什麼,上課老師的優點是什麼,有什麼地方是值得學習的。有對比,然後看出不足,吸收別人的長處,取長補短,爭取不斷進步。
三、聽課後,要善於反思自己。每聽完一節課,要積極進行自我反思。比如,如果是自己來上這一節課,自己應如何組織學生探討交流問題?又如何設定問題、如何引導學生?上課老師的方法適合自己嗎?
這樣,透過不斷的假設、對比與反思,不斷的改變自己,充實自我。
另外,聽完每一節課後,都應該積極參加評課、湧躍發言。在課後評課活動中,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與其他老師互相探討、交流,將更有利於自己的成長和提高。 -
4 # 陶遠明
教師如何在聽課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聽課觀摩是教師成長的一個途徑。但如果聽課不注意方法,也未必會有所收穫。有這樣一個教學案例:一個年輕老師師範大學畢業以後,經常聽優秀教師和老教師的示範課,並向他們請教,經常看網上名師教學影片,以為這樣能迅速提高教學水平。結果半年過去以後,教學效果並不理想。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該老師對待聽課的方法有問題。
作為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一定要明白在聽課過程中,哪些東西可以借鑑,能夠學得到,哪些東西自己學不來。
首先,先看那些自己學不來的東西。
1.教學天賦。優秀教師之所以優秀,一方面源於勤奮、敬業以及長時間經驗積累。另一方面則源於天賦。例如:深刻、敏捷的思維,富於感染力的口才。從後者來說,經常發現有些教師即便年老了依舊平庸,而一些年輕教師初出茅廬,便大放異彩,深受同事和學生喜歡 。所以聽課時,看到優秀教師出眾的口才,敏捷的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對一般老師而言,也就只有欣賞的份,與其觀賞自己無法企及的東西,還不如回家認真備課。
2.教學風格。每個老師天賦不同,表現出來的教學風格也不一樣。例如,有的老師思維敏捷,師生互動多,課堂氣氛活躍。而有的老師思維深刻,善於演講,課堂安靜。每個老師都有依據自己的先天素質,逐步摸索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即便聽課,也最好聽與自己風格相符的老師的課。如果你個人反應沒有人家那麼快,非要在課堂上安排大量的提問,也許會弄巧成拙。
其次,再看哪些東西可以借鑑。
1.優秀教師的教學設計(詳細教案)。作為年輕教師,去聽優秀教師的課,能夠記下來的東西有限,如果主講示範課教師能夠無私奉獻,甘為人梯,與年輕教師分享他的教學設計(詳細教案),對年輕教師的幫助更大一些。在教學設計中,優秀教師的教學目標分析、重難點處理、教學方法和過程設計、習題設計等等。會對年輕教師的備課有很大借鑑價值。
2.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技巧。有了高質量的教案,也未必會產生好的教學效果。優秀教師會根據學生知識掌握程度以及各種意外情況,機智應變,調控教學程序。 這一點需要教學經驗的積累。如果年輕教師能夠從優秀教師那裡多學一些有價值的經驗,應該會少走一些彎路。
3.優秀教師的工作態度。優秀教師之所以優秀,除了一定的天賦,在工作態度方面一定會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常言道:優秀是一種習慣。細節決定成敗。優秀教師在工作的認真、嚴謹、勤奮、踏實鑽研的工作態度,透過聽課應該會使年輕教師受到感染和激勵。
-
5 # 鳴人給路飛上課
不管在講臺上多久,互相聽課都有好處,這也是老師成長的關鍵步驟。我們在聽課時,怎麼去做呢?
第一,我們要認真研究授課老師的教案。授課老師的教案一定會精心準備,教案反應的是老師的整個的教學過程和思路。真正有經驗的老師,教案是精心準備的,從導語,到小結,都經過了精心的考慮。尤其是對重點知識點的講解上,在教案上一定會有仔細的講解過程。把教案研究透了,也就把授課老師的思路研究透了,這對老師的成長非常關鍵。
第二,我們要研究授課老師的授課過程。從老師一進入教室,授課過程就已經開始了。我們要看,授課老師在開講前用哪些細節去匯入自己的課。匯入語是怎麼自然的出來的。接下來是具體的流程,知識點事如何層層遞進的,老師運用了哪下方法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設定了什麼問題,提問了幾個學生,讓學生討論了什麼問題,設定的問題學生是否在認真思考。聽課的過程中,要時刻反省自己的行為,這個地方,如果我來講,我該怎麼講,我會哪種方法匯入,我會不會對這個知識點一筆帶過,我會不會把這個問題全部交給學生去討論。還要注意板書。主機板書和副板書都要仔細研究。注意了這些問題,對自己的講課意義很大。
第三,我們要研究授課老師的教學反思。每個老師在講完後,會對自己的課有個直觀的評價,這個評價和有價值,透過教學反思,我們可以發現老師在講課過程中的不足,這些不足,是我們以後不應出現的。
課堂是有缺憾的藝術。正因為如此,我們更要互相學習,互相聽課。
-
6 # 教育問道
聽課是為了學習。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聽課的目的就是為了借鑑別人好的教學方式方法。不僅年輕教師要聽課,老教師也要聽課,才能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那麼聽課聽什麼,才能提升自我呢?
一、學習新的理念。每個人對教育的理解是不同的,並且是按照自己的理解來實施教學的。由於我們的思想是有侷限的,有時候可能是膚淺甚至是錯誤的,因此需要透過聽課來拓寬自己的視野。隨著時代的變化,社會的發展,教育教學理念也在不斷的更新,如以人為本的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生活性、發展性、生命性理念等,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探索,我們可以透過聽課來學習新理念,觀察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借鑑好的方法。每一種教學理念下常常會創造出新穎的教學模式,展現出好的教學方法。我們可以觀察和學習組織教學的方法,師生互動的方式,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教學程式的設計和控制等,好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聽課,既要有對課堂宏觀的把握,又要有對課堂微觀的揣摩,才能得到啟發,有所收穫。
三、形成自我風格。學習不是機械的模仿,不是把別人的課堂翻版到自己的課堂,而是更新觀念,取長補短,融會貫通,為我所用,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的物件不同,教學的情景不同,教學的方式方法也要隨機而變,做到因材施教。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個性,將教學個性與先進的理念,科學的管理和藝術的方法結合起來,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
聽課,我們也許聽到的是高水平的好課,也可能聽到的是糟糕或失敗課,都會從正反兩方面給予我們啟迪,我們都應該以謙虛的態度來學習。聽課,只是教師成長的一個方面,教師的成長,是一個綜合素質提高的過程。子曰“教,然後知不足”,只要我們廣泛學習,不斷實踐,勤於反思,認真總結,就一定能不斷進步。
-
7 # 一瓶藍墨水
說教師如何在聽課中成長,我理解為如何透過向別人學習使自己成長。
青年教師走上工作崗位,多聽有經驗教師的課,多向他們學習,對自己快速成長肯定是有好處的。如今,向別人學習的途徑越來越多,平時學校組織的校內公開課、校際公開課,主管部門組織的送教活動,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甚至有透過網路與許多名師、專家零距離接觸的機會。關鍵是年青教師要抱著虛心的態度去學習。不論是哪位老師,總有其所長,有年青教師可學習的地方。哪怕是一節不算成功的課,切忌聽完課簡單的下完結論就算了,要反思這節課有沒有些閃光點,深入想想不成功的原因,設身處地地設想如果是自己會不會也會犯這些錯誤,這樣自己怎能沒收穫?
不只是聽課,在日常的其他教學環節,許多年青教師也常會去借鑑其他人的想法,如網路中下載教案和課件,但切忌照搬照抄。如果年青教師,教案是網路中下載的或買一本教案用書,課件也是別人的,上課就原封不動地用,從不想想別人為什麼這麼設計,課堂為什麼這麼組織,這符不符合自己學生的認知特點等。聽了些名師的課,感覺好,就極力模仿,那自己永遠都不可能成長,形成不了自己的教學風格。一個人沒有自己的個性則沒有靈魂,一位教師,沒有自己的教學思想也就沒有師魂。
所以我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卻不能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
8 # 草莓愛繪畫
毋庸置疑,上課實踐是新教師逐漸適應教學工作勝任教學任務的最直接途徑,所以我們通常比較重視,認真準備教案,集體備課,再二次備課,預設課堂再集中機智生成,課堂反饋,課後反思寫教後記,忙得不亦樂乎。而對聽課評課,卻遠不夠重視。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聽評課活動已成為各門學科經常性的教研活動,本文旨在提高教師對於聽課評課重要性的認識,反思聽評課的現狀,進而探討如何正確對待聽評課,為語文教師形成良好的教研習慣、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發揮教師成長中重要作用。一、聽課評課的重要性聽課型別有隨堂聽課和公開聽課兩種。普通教師一般只能聽公開課,而公開課都是精心準備之課,聽評課過程透過對其他教師教學問題的和經驗的思考和學習領會,認識和反思自己教學方面的長處和不足,從而豐富自己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一個學校如果有良好的聽課評課氛圍,每名教師能夠認真進行聽課評課,那麼對於促進學生成績提高,提高學校教育質量也很有幫助。聽課評課能提高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因為每一項教科研成果都是透過聽課評課來完善的。新課程活動開展時,往往邀請各門課程的專家參與聽評課,指導評課,應該說為教師專業發展搭建了平臺,為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滲透、方法的運用提供了有效的專業輔導。教師之間、教師和學科專家之間透過直接觀摩課程,學有所長,避其所短,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框架,發掘自己在教學上潛力,為教學科研打好基礎,做好提升。一線教師是新課程理念的踐行者,在平時的教學中有很多困惑和發現,透過聽課研究新課程,同時共同收集和感受課堂實踐,相互提供教學資訊,在充分擁有資訊的基礎上,圍繞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對話和反思,對新課程教學的不斷成熟發展也是有裨益的。 每個職業都有它的道德要求和必須遵循的原則,聽課評課已經成為教師之間的一種文化,成為一種職業需求和分內工作。平時我們只能在校內開展聽評課活動,而透過區內、市內、甚至跨市跨省教研活動,除了讓我們能領略到不少優秀教師的風采,還能聆聽到不少優秀的教師專業點評,這種聽評課的儒雅之風對於教師師德師風的形成也發揮了作用。二、聽課評課存在的誤區及不足1.聽課無準備,評課較虛假。很多教師聽課前拿個聽課本直接奔教室,課前沒有任何的準備工作,這當然也和教研活動的安排有關係,因為一般只知道在哪聽課而不清楚聽誰的課,聽什麼內容,所以也無從做到提前看看教材、教參,假如我教這個內容,準備怎樣教。老教師這方面也許無須太多準備應該數年的教學經驗已經是心中有數,但對於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一定要做好聽課前的準備,這樣才能做到對開課教師尊重對自己負責。由於開課教師思想負擔重、工作壓力大,儘管每位聽課評課的教師都會在聽課評價表上打分寫評語,但他們評課時礙於同行的情面,評價時說假話、空話、套話,不會坦誠交流,然而私下裡對開課質量卻大膽評價。也有情形是教師不敢向權威挑戰,比如有時,對於一堂公開課,聽課教師普遍認為課堂實效性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學生根本學不到什麼知識,但由於專家們的一致認同,或者受第一個發言教師的影響,教師們的質疑就被保留在自己的心裡面了,或者停留在表面現象,在討論時就存在呢跟風現象。 2.聽課無目地,評課不專業聽課教師僅僅只是為了完成學校佈置的聽課任務,聽課節數是完成了可質量卻上不去,談自身提高很難實行。我們每天都會在教學實踐中碰到一些新的問題,如重難點的把握,具有思考性的和有爭議性的教學問題,如果能帶著此類具體的問題和研究方向去聽課,聽課的目的性有了,收穫自然大。有的老師是跨學科聽課,若抱著學習之態當然無可厚非,可對這門課程根本不瞭解,帶著強烈的盲目性,完全處於被動的地位,也就不能參與到課堂中去,這樣的聽課其實無效,而評課也是外行人看熱鬧。有的教師評課總是那麼幾評語“教師準備充分”“教學容量大”“學生積極參與,有效教學”,讓人不僅質疑有沒有用心聽課。尤其是語文教師還要要注意評課時的專業性和語言藝術,其實能夠評課也評得專業、評得精彩的教師,勢必也是個在教學上積極進取的老師。3.聽完走人散會,不做深入不研究如果沒有評課,聽課也就失去了意義。我們在校內的公開課,聽課教師很有可能下節課就有課要上,聽完課後立刻聚在一起評課比較困難。這可以要求每位教師寫聽後反思,等到每週備課組活動時,安排出固定的時間,進行反饋交流,評議得失。經過全備課組教師的集體評議,大家共同總結經驗修正不足,探討如何上好一堂課或者教學內容的具體教學上,對於執教者和聽課者來說,都受益匪淺。專家點評了,同來的教師也評價了,評完了事,教研活動就這麼結束了?想在教育事業上鑽研的教師應當還有如同教後記般的後續工作,即深入研究,形成課堂體驗感知。一般來說,比較容易完成的是研究某節課的一個片斷或整節課,這樣的研究就是案例研究,類似於大家寫的教學反思和教學心得。還有一種我們常常忽略,是對某個課題進行研究,它需要花的時間多,可能需要幾個人合力開展,這樣的研究是若做得好將對很多教育前沿的老師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三.教師如何聽課評課(一)如何聽課1.聽課教師需高瞻遠矚,有一定的專業技能有人認為,聽課、評課雖然重要,但並不是很難。只要是帶上聽課記錄本,走進教室認真聽、認真評就是了。這樣看待未免膚淺,聽課評課雖然不必像上課那樣精心策劃,嚴密組織,但是要聽出實質內容,抓住細節研究,評出水平,發揮出聽課、評課的作用,並非易事。聽課、評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技術,還是一門藝術。聽課評課效果如何,不僅取決於整個教研活動安排的如何,還取決於聽課評課者應該具備的學科知識以及教學理念,這是聽好課、評好課的前提。只有用新的教育思想、觀念、超前意識分析、透視每一節課,才能對課的優劣作出正確的判斷,才能給授課教師正確的指導。因此,我們看到同樣是聽了一節課,有的評課老師拼湊幾句話結束評課,而有的評課卻沒充滿新意,富有創造性,抓住細節,聽他的評課不僅彌補自己聽課的不足,更學到不少教學知識教育理論,真可謂如沐春風。 2.聽課前做好預習瞭解工作區內市內的教研往往只要求準時聽課,而不知道聽什麼。我認為可以安排一節課時間讓參加教研活動的老師先去了解授課教師的教學內容,把教材找來預習一下,看看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甚至可以藉助工具查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理念、教學理論。並且設想一下,假如自己上這一節課,會採用怎樣的教學方法,以便聽課時有個對比。如果聽課不做準備,匆忙走進教室,不熟悉教材,不理解開課教師的教學意圖,這樣的聽課效果就要打折扣。 3.聽課要聽要看要思考(1)關注教師所謂聽課,是源於教師的“講”而言的。課堂上的課,不僅要聽,也要看。一聽開課教師的語言組織和語言藝術,是否簡潔到位,起承轉合自然,聽著輕鬆,易於學生接受。還要聽他對教材重點的處理、難點的突破、教法學法的設計。二看教師的教,要仔細捕捉講課者的表情,板書的設計,多媒體的熟練使用,教學基本功的展示。(2)關注學生學生是否有參與課堂的激情,學生是否樂於參與思考、討論、爭辯、動手操作,是否有良好的思考回答問題習慣,是否經常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等,這節課是堂表演課還是堂務實求實的真實課,思考學生究竟在本節課收穫了什麼,課堂的有效教學有幾分,培養了學生哪些方面技能,達到了什麼地步。 4.聽課後及時整理比較研究聽課可以吸取別人的長處與經驗,聽完課後應對課堂進行反覆的推敲分析。如:1.課堂教學確定怎樣的教學目標,採用何種方式呈現。2. 新課如何匯入,包括匯入時引導學生參與哪些活動。3、創設怎樣的教學情境,結合了哪些生活實際。4、採用了哪些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5、設計了哪些教學活動步驟,鞏固哪些知識。6、課堂教學氛圍如何。世上沒有完美的人也不能苛求有完美的課,聽課老師要進行比較研究,用寬容的心態評價評價課堂教學。另外每位教師在平時長期教學活動中都已形成自己的一套的教學風格,勢必會和聽課老師在處理方法上有差別,大家應結合自己教學實踐與實際情況,取長避短吸收他人的優勢經驗,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 (二)如何評課 1.評教學目標是否完成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公開課課成功與否的主要標準。所以評課時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教學目地是否明確,教學要求是否適當,即是否符合大綱、教材的要求和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其次,從目標達成來看,全課是不是圍繞教學目地進行教學。還要看課堂上是否將大部分時間用於重點難點內容挖掘,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得到鞏固和強化。 2.評教學思路是否清晰有序教學目標要在教學程式中完成,因此評課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要對教學思路評析。教學思路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渡,怎樣安排詳略,怎樣安排講練等。我們評教學思路,一是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不符合學生實際;二是要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超凡脫俗給學生以清新的感受;三是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 3.評教學方法是否以學生為主體,符合學生學情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教學目的採取的活動方式的總稱。它不是教師孤立的單一活動方式,包括教師“教學活動方式,還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的方式,是“教”的方法與“學”的方法的統一。教學方法多種多樣,譬如有的教師主張語文課一定要多讀,讀出聲音,但是高中篇目的語文內容都很長,僅僅讀就需要花費十多分鐘時間,若是下午的課程,根本是有口無心,讀了心不知道飛哪了。4.評課要參照學生反饋情況 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如何,學生最有發言權。教師開課後有必要進行課堂教學效果反饋,因此評課要有學生代表參與,因為教師永遠無法從學生的角度對課堂進行評價,這也是教師和學生溝通交流的渠道之一。或者聽課教師在課後可選擇幾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調查,瞭解他們的感受,這有助於教師在評課時就會更加客觀。 5.評開課教師的思想高度和道德水平評價一堂課,還要從授課者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來看這節課。高度決定視野,角度改變觀念,尺度把握人生。課堂演繹的教師價值觀最真實又最直接的展現。如同樣聽一節語文教師的開課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優秀的教師傳達出的是濃濃的人性關懷,充滿語文味。而聽有的教師課多媒體準備充分教學思路也清晰,教學方法也有朗讀討論但總覺得課堂是架預設好的流水線,無色無味。兩者區別,前者是為了傳授語文,後者是為了開課任務。
-
9 # 數學一點通
作為一名教師,最好的成長方法就是走上講臺,不斷的鍛鍊和最佳化。有幾個方法可以借鑑一下:
1、有條件的話,可以在自己上課的適合做一下錄影,可以很直觀的看到自己的所有言行和話語還有動作,以方便糾正。
2、最好可以在學校裡跟一個有經驗的老教師一起搭檔,可以提升得更快。
3、不斷總結,每次上課都做一個總結,你會提升得很快。
-
10 # 視內鏡
對於一個教師如何從聽課當中提升自己這個問題,我想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都應該知道教師不是關起門來自己學習的。它需要一個開放的心態,並且有開放的渠道才能夠學到東西,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需要聽課。透過聽優秀教師,前輩教師,學科帶頭人等等的課程來提升自己。
其次,在聽課的過程當中,我們要注意找到他們的授課方式,控制課堂的方法等等教育技能技巧。然後相對比中找出自己的不足點,對症下藥彌補起來。
最後,每個教師都應該擁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所以我們在聽課,學習的過程要注意獨立的思考,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理論。
教師在聽課的過程當中,要注意好做好筆記,如果有不懂的地方,下課之後要及時和該教師交流溝通。
聽課只是我們學習的一個渠道,我們應該控制好它的頻率,不能過多,因為它很容易影響我們自己的教育理念。
而且在選擇聽課的課程時,要注意選擇那些比較具有潛力開發,與自己所教課程有比較強烈聯絡的學科。
聽課是教師終身學習的一個體現,教師應該提前規劃好,多多瞭解該教師的教學特點。
回覆列表
剛開始參加工作時,經常聽老教師講課。工作幾年後,經常外出聽課,學到了很多,受益匪淺。
我覺得聽課是教師在專業成長過程中一項必不可少的教學研究方式。每聽完一節課,我都會反思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看到做得好的一面,然後嘗試學著改變。
首先是聽課聽什麼的問題。
1,教師的教學設計。
聽課的過程中,我們會感受到這個老師的教學設計是如何開展的,環節是否緊湊,問題設計是否層層深入,最後是否能引起學生共鳴等。透過別人的教學設計,讓我們能夠受到啟發。
2,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
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現在的教學要求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而不是一味地老師講課。所以,聽課過程中,要能夠發現學生是否主動參與課堂,是否主動學習合作。
3,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
課堂上經常會出現學生回答不出來,或者回答錯了的情況。要注意啟發引導,讓學生有勇氣站起來,發表自己的觀點。
4,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如何。
在整堂課過程中,老師的普通話,粉筆字等基本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展現。像我們語文,老師的語言表達很重要,普通話標準,語言優美的老師往往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其次是聽課學什麼的問題。
1,學習到了有特色的教學方法。
為什麼說有特色,因為平常在我的課堂上,我的教學套路基本上是固定的。像我是語文老師,我講課文的時候習慣按我的模式走,學生讀,讀完之後寫,然後同位批,最後自己改。那究竟效果如何,並不志曉。出去聽課後,我學習到了老師的優點,給每個學生髮一張檢測題,讓他們做完後收起來,課下檢查學習效果。
2,感受到了老師講課的魅力。
記得聽過一節講讀詩歌的課,講課老師妙語連珠,出口成章,可見老師語言的魅力。這樣一位優秀的老師,連我都讚歎,肯定也會讓學生佩服。
3,學習老師講課豐富的經驗。
以前聽課的時候,有的老師實行分組。為了活躍課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採用多媒體課件中ABCD四個選項任選一項來回答問題。答對的小組可以加分,這樣學生的參與性就高了。
第三,是聽後反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