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夜不閉戶深耕半夜
-
2 # 洛水清風
定陵裡有兩個皇后,一個是孝端王皇后,名曰王喜姐。另一個是孝靖皇后,沒有留下名字,人稱王恭妃。這兩個女人都不是萬曆皇帝的最愛,他最愛的是鄭貴妃,卻另葬他處,這是萬曆皇帝生前做夢都想不到的事。孝端皇后是萬曆皇帝在位時唯一冊封的皇后。萬曆九年,朱翊鈞與王喜姐大婚,王喜姐時年13歲。她曾經生過一個女兒,之後就習慣性流產,終身未育。王喜姐,一個沒有子嗣的女人,能穩坐37年皇后而不倒,在於她的聰明善良。王喜姐為六宮之首,不僅把宮裡管理井井有條,而且特別孝敬兩宮太后。每逢地方發生天災人禍,她總是帶頭捐出自己的私房錢,為萬曆分憂解難。後來,鄭貴妃受寵,王喜姐並沒有和她爭風吃醋,面對鄭貴妃盛氣凌人的樣子,王喜姐選擇了隱忍,不與她斤斤計較。她的善良、大度不僅得到兩宮太后高度讚譽,就連對她不怎麼感冒的萬曆皇帝也不的不另眼相看。因此,王喜姐在宮中擁有很高的威望。明史關於王喜姐的記載只有寥寥數語:性端謹,事孝定皇后得其歡心。光宗在東宮,危疑者數矣,調護備至。鄭妃專寵,後不計較。正位中宮四十二年,以慈孝稱。從中不難看出,王喜姐還暗中保護過光宗朱常洛。原來,朱常洛是萬曆皇帝長子,因為母親出身卑微,一直不受萬曆的喜歡。中國自古就有立長不立幼的傳統,朱常洛自然成了萬曆皇帝的不二接班人。鄭貴妃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大統,幾次派人暗害朱常洛,因為有王喜庇護,朱常洛最終化險為夷。1620年,王喜姐走完自己50年人生,葬於定陵,諡號孝端。在王喜姐死後半個月裡,萬曆四次下旨追思王喜姐,表揚她的人品,表達自己的哀思,足見萬曆對王喜姐還是有真情實意的。孝靖皇后就很是不幸,一生很少得到萬曆皇帝的寵幸,倍受冷落。她原本是李太后身邊一個宮女,萬曆九年,19歲的萬曆在一時興起,在慈寧宮偷偷寵幸了17歲的王恭妃。不久,王恭妃就懷孕了,李太后追問此事,萬曆還想賴賬,直到找來《起居注》和萬曆當時賜給王恭妃的首飾,萬曆不得不承認。次年,王恭妃生下皇長子朱常洛。萬曆龍顏大悅,祭告太廟,大賞王恭妃的家人。萬曆十二年,王恭妃又生下一女。由此可知,王恭妃還是短暫的受到過萬曆的寵幸。
然而,兩年後,當鄭貴妃生下皇三子朱常詢後,王恭妃就遭遇萬曆的白眼。原來,鄭貴妃是萬曆最喜愛女人,她生下朱常洵後,萬曆欲立此子為太子,遭到大臣一直反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國本之爭’。直到萬曆29年,萬曆迫於大臣的壓力,不得不封朱常洛為皇太子。但王恭妃並沒有母以子貴,相反,萬曆把怨氣都撒在王恭妃的頭上。把她無情的打入冷宮,不僅受其他嬪妃欺負,就連宮女、太監對她都是橫挑鼻子豎挑眼。
萬曆三十九年,王恭妃病重。朱常洛請旨入宮,見自己的母親最後一面。當身為太子的朱常洛來到母親所住的宮殿時,卻發現破敗的大門被緊緊地鎖著。好不容易找太監拿鑰匙開了門,卻發現病重的王恭妃雙目幾乎失明。
母子相見,相擁而泣。在這離別的最後時刻,本應千言萬語,王恭妃卻發現窗外有人偷聽,於是她說出了人生中最後的一句話:“鄭家有人在此"。之後再無言。只能緊緊握住兒子的手,來表達思念之情、不捨之意。
萬曆三十九年,這個嚐盡人間酸甜苦辣的可憐女人,走完了自己46年痛苦不堪的人生。
對於王恭妃的死,萬曆一點悲傷之情都沒有,就像卸下一副重擔般輕鬆。當然,王恭妃是沒資格葬於定陵的,萬曆為她選擇一處地方,草草下葬。直到天啟年間,朱由校才把自己親奶奶挖出來,葬於定陵,上諡號孝靖皇后。
萬曆不會想到,300年後,一位大學者郭沫若先生,為了找到到那部傳奇鉅著《永樂大典》,為了彰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文明,不顧許多學者激烈反對,打開了定陵的地宮。映入大家眼簾的是:無數精美絲織品與珍寶,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正在考古人員驚歎之餘的時候,不可思議一幕發生了,剛才還是色彩豔麗的絲織品,不到10分鐘時間,就變成黯然失色,成了一堆手一碰就碎的破布……最後,連萬曆皇帝和他兩位皇后遺骸、以及三口精美楠木棺材都被毀壞的無影無蹤。
-
3 # 農民工歪說古今
華人自古講究夫妻生同矜死同穴,夫妻合葬是中國最常見的葬制,沒有之一!清明節掃墓時,墓碑上那些“先考某某、先妣某某之墓”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重組家庭的子女為了讓自己的親生父母合葬而大打出手的事情也屢屢見諸媒體。由此也足可見夫妻合葬在華人心中佔據了何等地位!皇帝自然也不例外。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皇帝“三宮六院”,最不缺的就是女人!那麼,到底皇帝該跟誰合葬呢?這還要從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說起。
中國古代的一夫一妻制很多人都認為中國古代實行一夫多妻制,實際上這是一種認識誤區!中國古代從來都是一夫一妻制,除了兼祧婚的特例可以娶兩位平妻之外,男子只能娶一位妻!除非妻和離、被休或辭世,男子是不能娶第二位妻的。有妻復娶、以妾為妻……在中國古代都是要遭到法律懲處的!
很多人所說的一夫多妻制其實應該叫一夫一妻多妾制!妻永遠只有一位,即便離異、喪偶後續弦,繼妻依然只能是一位。但是,古人、尤其是古代貴族納妾是沒有限制的。皇帝也是一樣,妻——皇后永遠只有一位。當然,廢后或喪偶續絃是可以的,但繼後依然只有一位!換言之,能夠與明神宗萬曆皇帝合葬定陵地宮的只能是他的皇后和繼後,也就是妻!即便貴為皇貴妃、同時也是萬曆皇帝最喜愛的鄭氏也沒有這個待遇,皇貴妃入葬帝陵地宮是清世宗雍正皇帝為其鐵桿弟弟怡賢親王胤祥破例開啟的先例,明朝沒有這一條!
明神宗一生只冊立了一位皇后,為何定陵地宮中卻又兩具皇后棺槨?瞭解明朝歷史的人都知道,萬曆皇帝一生只冊立了一位皇后,那就是其原配皇后王氏,即孝端顯皇后,僅此一位!即便是最為寵愛的鄭貴妃,最終萬曆皇帝也沒能把她推上後位。直到去世,鄭氏僅僅是皇貴妃而已。那麼,定陵地宮中的另一位皇后是何許人也呢?
明神宗的一夜情話說明神宗萬曆皇帝年輕時也和現在一些年輕人一樣,喜歡刺激。一次去給自己生母李太后請安時,萬曆皇帝看上了李太后宮中的一個宮女王氏。一時沒控制住情緒的萬曆皇帝當時就在自己老媽宮中和那位宮女發生了關係。事後,萬曆皇帝把這件事徹底忘了個精光!
可無巧不成書的事,那位宮女居然懷孕了!萬曆皇帝首先想到的事不認賬。可是,皇帝臨幸了誰都是有專人負責記錄的,由不得萬曆皇帝不認賬!最後搞得萬曆皇帝很沒面子,又不得不認下了這筆風流債。這位宮女不是別人,就是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的生母。因為萬曆皇帝覺得被逼認下這筆風流債嚴重影響了自己作為皇帝的尊嚴,打骨子裡不喜歡王氏和朱常洛母子。迫於李太后的壓力,萬曆皇帝不得不於萬曆十年給了王氏一個名分——恭妃。之後便對這對母子不聞不問了。
國本之爭因為打心眼裡不喜歡這對母子,萬曆皇帝雖然沒有嫡子,卻一直沒有冊立庶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反而因為對鄭貴妃的喜愛,愛屋及烏想要冊立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為皇太子。這是典型的“廢長立幼”,明朝的文官集團可不是吃乾飯的,硬是和萬曆皇帝頂起了牛,上演了著名的“國本之爭”!雙方拉鋸十幾年,最終萬曆皇帝迫於多方壓力不得不妥協,心不甘情不願地冊立朱常洛為皇太子。按理說,皇太子之位以定,王恭妃理應母憑子貴被冊立為皇后。但是,萬曆皇帝並沒有冊立王恭妃為皇后,甚至連貴妃、皇貴妃的名份都沒捨得給!直到萬曆三十四年,時任皇太子朱常洛生下了皇長孫、後來的明熹宗天啟皇帝朱由校,萬曆皇帝才因為孫子的緣故將王恭妃晉封為了貴妃,不久之後又晉封皇貴妃。
王氏去世,寒磣入土萬曆三十九年,王氏在寂寞淒涼中死去。雖然貴為皇太子之母,王氏卻沒有獲得應有的待遇。萬曆皇帝起初只打算將王氏草草下葬完事兒,在群臣的干預下才被迫以皇貴妃之禮將王氏傳送,而且喪事操辦得相當倉促,完全就是在“應付差事”!堂堂皇太子之母就這樣寒磣地入土了……
苦盡甘來,王氏封后並遷葬定陵地宮萬曆四十八年,明神宗萬曆皇帝駕崩,王氏的兒子、皇太子朱常洛即位。入土多年的王氏也苦盡甘來,母憑子貴,被剛剛即位的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追尊為皇太后。只可惜,泰昌皇帝即位一個月便因為“紅丸”一命嗚呼了,連給生母王氏的追冊禮都未能完成。直到明熹宗天啟皇帝朱由校即位之後,才正式舉行了追冊禮並追諡祖母王氏為孝靖皇后。
因為被追諡為孝靖皇后,作古多年的王氏才擁有了妻的身份,最終以皇后之尊被孫子天啟皇帝遷葬入了萬曆皇帝定陵的地宮之中。這就是為什麼明神宗萬曆皇帝一生只冊立了一位皇后,定陵地宮之中卻又兩具皇后棺槨的原因所在。
-
4 # 瀚海說史
定陵,也就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的陵墓。然而,他的陵墓居然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一個為孝端顯皇后,另一個是孝靖皇后。為什麼定陵安葬著兩個皇后呢?待瀚海一一解開謎團。
其實也是很簡單的事情,孝端顯皇后死後原本就是與萬曆皇帝合葬在定陵的,而孝靖皇后是後來被明熹宗移遷到定陵長駐的。
孝端顯皇后王氏生於1564年,死於1620年,她是萬曆皇帝的正版皇后,因慈孝而著稱。傳言這位皇后性格仁慈孝善,母儀天下。她不僅僅對當時的孝定皇太后照顧得十分妥當細心,她還對光宗朱常洛呵護備至。作為後宮最大的那個女人,她心胸寬廣,對萬曆帝的寵妃之間的爾虞我詐熟視無睹,完全沒當回事。她逝世後,被封為“孝端貞恪莊惠仁明媲天毓聖顯皇后”,葬於定陵。
而另一位孝靖皇后王氏生於1565年,死於1611年。她是光宗的生母,原本只是一個宮女,侍奉孝定皇太后,後來和萬曆皇帝偷偷有孩子,於是乎母憑子貴實現“烏雞變鳳凰”的大躍升。她在萬曆十年被封為恭妃,接著在萬曆三十四年被晉封為貴妃、皇貴妃,於三十九年九月去世,諡溫肅端靖純懿皇貴妃。明熹宗登基上位,追諡祖母“孝靖溫懿敬讓貞慈參天胤聖皇太后”,遷葬定陵。
萬曆皇帝有兩個皇后,這也不稀奇啦,這在他在位時候,明明是一個皇后嘛,另外一個只是被後人追封的。但是,有的皇帝就很不一樣了哦。北周宣帝,他封了五位皇后,分別是:天元大皇后——楊麗華;天大皇后——朱滿月;天中大皇后——陳月儀;天左大皇后——尉遲熾繁;天右大皇后——元樂尚。
再來說點題外話,關於定陵的事情吧。網上關於定陵的靈異故事紛紛揚揚,說得神乎其神,不知道是真是假。只是對於未知的事物多點敬畏之心還是有點好處的,畢竟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害怕的人就別去了,根據墨菲定律顯示,你怕什麼就越容易來什麼,想挑戰一下的人倒是可以試試。
令瀚海感到可惜的是,當年郭沫若帶領考古隊進入墓室後找到了大量的歷史文物,例如字畫、絲綢以及金銀珠寶等等,卻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對它們進行儲存,導致很多珍貴的歷史文物經空氣氧化而開始腐化,失去了原有的考古價值。就連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的屍體也不能倖免於難,慢慢被腐化掉了。幸好周總理及時阻止了郭沫若的魯莽行動,否則後果更加嚴重。
-
5 # 穿越再現彼岸
1955年10月,北京市副市長吳晗,聯合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文化部副部長沈雁冰、人民日報社社長鄧拓、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所長范文瀾聯名上報政務院(以後為國務院),請求發掘明成祖朱棣的長陵,得到國家的批准。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尋找消失的《永樂大典》。此事受到中國考古研究所正副所長鄭振鐸、夏鼐的反對,不過已經批准。在考古調查中發現朱棣的長陵太大,一時找不到墓道甬道,而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發現了坍塌,於是乎就將定陵作為挖掘的目標陵墓。
根據明朝歷史記載,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有兩個皇后陪葬:第一個是萬曆皇帝在世時封的王皇后,另外一個是明熹宗朱由校追封自己的親奶奶王恭妃為皇后。其實王恭妃追封皇后這事應該由明光宗朱常洛乾的事,不過明光宗即位一個月就去世了,只好由他的兒子來辦這件事。(萬曆皇帝像)
定陵考古開掘後,證實萬曆皇帝確實有兩個皇后陪葬,和歷史記載對照無誤。
定陵的兩個皇后是如何陪葬的?萬曆皇帝在世是隻有一位皇后——王喜姐,她做皇后4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后。1578年,王喜姐(13歲)入宮與萬曆皇帝(15歲)大婚,被冊封為皇后,到1620年4月初六午時去世,在皇后位置42年3個月。
王喜姐去世後,萬曆皇帝非常悲傷,同年七月(公曆8月18日)去世。王喜姐陪葬萬曆皇帝的定陵,諡號為:
孝端貞恪莊惠仁明媲天毓聖顯皇后
(孝端皇后像)
另一位陪葬定陵的皇后——王恭妃則是命運坎坷。1581年,萬曆皇帝遇到了作為宮女的王恭妃,偷偷臨幸了他。按照常規,皇帝臨幸宮女要賜予禮品,萬曆皇帝卻沒有這麼幹。肚子漸漸變大的王恭妃是宮女身份,被李太后看破,追問是誰的孩子,王恭妃承認是萬曆皇帝的。問起萬曆皇帝時居然不承認臨幸了,李太后拿來起居注對照,證明確實是萬曆皇帝的孩子,萬曆皇帝這才承認是自己的孩子。
此事過後,王恭妃生下了明光宗朱常洛。王恭妃卻受到萬曆皇帝的虐待,因為朱常洛是長子,萬曆皇帝卻想立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太子一事爭了將近幾十年才定下來。
1611年9月13日,王恭妃病重去世。萬曆皇帝卻不想按照高規格埋葬王恭妃,在大臣們的據理力爭下,才按照皇貴妃的規格下葬。
1620年七月,萬曆皇帝去世後,明光宗按照規制追封自己的母親,不過明光宗即位一個月就去世了,追封皇后的禮儀都沒有完成。明熹宗朱由校繼位後,遵照父親明光宗的遺詔,於1620年9月13日追封王恭妃為:
孝靖溫懿敬讓貞慈參天胤聖皇太后
(孝靖皇太后像)
王恭妃追封的是皇太后,而王喜姐則是皇后。
1620年10月,被追封為皇太后的王恭妃在埋葬地遷到了定陵,陪葬在萬曆皇帝身邊。而萬曆皇帝最寵愛的鄭貴妃在萬曆皇帝臨終之時遺詔要封鄭貴妃為皇后,希望她最後能陪伴在自己身邊。此事遭到大臣們的極力反對,從此作罷。
不過鄭貴妃最後也成了“皇后”,弘光政權的明安宗朱由崧是福王朱常洵的庶長子,也就是鄭貴妃的親孫子,他追封自己的祖母為:
孝寧溫穆莊惠慈懿憲天裕聖太皇太后
假如弘光政權能夠保持住,並能收復北京的話,估計鄭貴妃也能陪葬在萬曆皇帝身邊,可惜弘光政權很快滅亡了,1646年,朱由崧被解往北京處死。(鄭貴妃劇照)
當開啟已經沉寂了338年的定陵後,很多紙質文物、絲綢文物等頃刻間失掉顏色,灰飛煙滅,造成了重大損失,由於文物損失嚴重,國家決定十年內不再開掘帝陵,直至現在。 -
6 # 微風之語
另一位皇后是宮女出身,死後母憑子貴被追封為皇后。
實際在歷史上萬曆生前只封過一位皇后,但在他死後繼位的光宗朱常洛,他的母親是宮女出身的王恭妃,生前不受萬曆皇帝待見,死後被草草下葬。到了其孫明熹宗登基後,又把祖母王恭妃屍骨挖出來,放在萬曆皇帝的定陵和其合葬,並追封她為皇后,這件事沒有經過萬曆皇帝的“同意”,這就是母憑子貴的好處。
定陵是萬曆皇帝和原配皇后及妃嬪合葬的陵寢,在上個世紀被考古挖掘,導致大量文物被毀,陵墓也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明定陵位於今北京的大嶼山下,佔地面積高達十八多萬平方米,是明十三陵中規模最豪華的陵墓。
明定陵在萬曆十二年,萬曆皇帝親自批准開始建設的,歷經六年時間才完成。由於萬曆皇帝在位時間比較長,所以定陵建成之後,一直閒置了將近三十年的時間。
在1620年時候,明神宗朱翊鈞的原配孝端皇后因病去世,空閒了今三十年的定陵等到第一“主人”王皇后。也是在同一年萬曆皇帝也駕鶴西去,萬曆皇帝最早設計定陵期間除了皇后位子,還為自己寵妃鄭貴妃事先留好位子,兩人可以到地下恩愛纏綿。而後來卻陰差陽錯“來”了個生前最討厭的女人陪伴,怎麼回事呢?
原來是在萬曆皇帝年輕時候,看重了太后身邊的一位宮女並寵幸了。誰知不久後這位宮女懷孕並順利生下一個兒子——朱常洛,宮女也母憑子貴被封為恭妃。
由於當時皇后並沒有兒子,朱常洛理所當然被封為太子。這一舉動引起當時萬曆皇帝寵妃鄭貴妃的妒恨,對恭妃各種陷害,兒子不在身邊撫養,又遭到萬曆皇帝的嫌棄,恭妃後半生過得很悽慘,在47歲的時候就孤獨淒涼的死去,由於顧及她是太子生母,按照貴妃身份她被葬在東井。
但到1620年埋葬孝端皇后和萬曆皇帝后,她的孫子熹宗朱由校將她追尊為孝靖太后,並將她由原來的東井遷出,與神宗及孝端太后一起葬入定陵地宮。
這個被萬曆皇帝冷落一生的女人,終於在死後得到應有的殊榮,以慰藉她生前遭受的苦楚。
-
7 # 二月一日
定陵在中國共有三處,一處為陝西富平的唐定陵,埋葬著唐中宗李顯和和思皇后趙氏(趙氏為衣冠冢)。
還有一處為北京昌平明十三陵中的明定陵,埋葬著明神宗和他的兩位皇后。
最後一處為河北遵化清東陵中的定陵,埋葬著咸豐帝和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
根據上述推斷,題主問的應該是明定陵,因為只有明定陵埋葬有兩位皇后。
定陵的墓主是明神宗朱翊鈞和孝端、孝靖兩位皇后,定陵始建於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萬曆十八年(公元1590年)建成,前後歷時6年,共耗資八百萬兩。
中國古代,根據禮制,一般只有皇后才能享有和皇帝同冢而葬的待遇,特殊的也有皇帝喜歡的妃子或者殉葬妃子也可以和皇帝同冢而葬,其他的妃嬪只能葬於妃園寢。
【萬曆皇帝畫像】
眾所周知,萬曆帝生前只有一位皇后,那就是孝端顯皇后。
【孝端顯皇后畫像】
孝端顯皇后名為王喜姐,生於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年僅14歲的王喜姐和比她大一歲的萬曆帝舉行大婚,並且被冊立為皇后。
婚後,二人雖年齡尚小,但是卻非常相愛,三年後孝端顯皇后為萬曆帝生下一女,此後孝端顯皇后雖未再生育,但是萬曆帝依然對皇后寵愛有加。
而孝端顯皇后也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后,《明史》記載其:“性端謹,以慈孝著稱”。萬曆四十八年四月(公元1620年),孝端顯皇后薨逝,萬曆帝痛苦不已,並這樣說到:
“朕中宮皇后,配朕有年。芳聲令德,中外仰聞。方膺遐算,倏爾仙逝。朕追思勤敏賢淑,慟悼無已”。——《明實錄》由此可見夫妻二人感情篤厚,三個月後萬曆帝駕崩,是年,孝端顯皇后與萬曆帝同日葬入定陵。
那另一位墓主孝靖皇后(其薨逝時並非皇后)為什麼也能葬入定陵地宮呢?
這一切還得從孝靖皇后的悲慘經歷說起,孝靖皇后王氏(具體姓名不詳)本是一名宮女,後因容貌秀麗被萬曆帝臨幸了一番,但誰也沒想到,就是這一次的臨幸,王氏便懷有身孕,後生下了萬曆帝的長子朱常洛,也就是後來的明光宗。
【孝靖皇后畫像】
雖然育有皇子,但是王氏並不受寵,儘管先後被升為貴妃和皇貴妃,但是因為國本之爭,她和兒子朱常洛始終不被萬曆帝待見,並且她還經常受到萬曆帝的寵妃鄭貴妃的迫害,萬曆帝對此卻置若罔聞。
就這樣,可憐的王氏在悽慘的生活中離世,萬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46歲的王氏薨逝,後被草草葬於長陵的妃嬪陪葬墓旁。
萬曆帝駕崩後,王氏的兒子朱常洛即位,是為泰昌帝,他想追尊生母身份,但是他在位僅一個月就駕崩了,其子朱由校即位,是為天啟帝,天啟帝追尊祖母王氏為孝靖皇后,並將祖母孝靖皇后的棺槨從原來的墓葬中遷出,於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十月三日與萬曆皇帝和孝端顯皇后一起葬入定陵地宮。
【萬曆帝屍骨】
孝靖皇后之所以能與萬曆同葬地宮完全得益於她的子孫,否則,這位可憐的妃子只能長眠於妃園寢了。
-
8 # 元來大
定陵是明十三陵之一,位於大峪山東麓,是明朝萬曆皇帝朱翊鈞和原配孝端皇后以及明光宗朱常洛生母孝靖皇太后合葬的陵寢。
萬曆皇帝的元配孝端顯皇后王喜姐(1565年一1620年),餘姚(今浙江餘姚)人,是永年伯王偉之女。1578年正月,13歲時被冊立為皇后。生有皇長女榮昌公主。王氏性格寬厚溫和,《明史·后妃傳》中稱其“性端謹”,“正位中宮者四十二年,以慈孝稱”。孝端皇后於1620年4月病故,享年55歲。同年8月,明光宗朱常洛繼位後,為嫡母王喜姐上尊諡為“孝端貞恪莊惠仁明媲天毓聖顯皇后”,同年10月3日孝端皇后葬於定陵。
孝端皇后鳳冠
明光宗朱常洛生母王淑蓉,(1565年2月27日-1611年10月18日),宣府都司左衛人(原屬河北宣化,現屬河北張家口懷安縣)。原任錦衣衛百戶贈明威將軍指揮僉事王朝窶之女。公元1578年二月初二選入皇宮,初為慈寧宮宮人,侍奉孝定皇太后。後被萬曆皇帝私幸有孕,1582年7月封為恭妃。8月,生下皇長子朱常洛。1606年進封為皇貴妃,1611年9月病故,享年46歲,上諡“溫肅端靖純懿皇貴妃”,其墳園建於天壽山陵區東井左側。明光宗朱常洛即皇位後,下詔追諡生母為皇太后,但其禮未行,他自己先於同年九月初一駕崩。明熹宗朱由校即位,追諡祖母王淑蓉為”孝靖溫懿敬讓貞慈參天胤聖皇太后”,並將其從東井平崗的墓地啟出來,與萬曆皇帝以及孝端皇后一起葬入到了定陵之中。
-
9 # 棍哥觀史
這種情況大多是因為皇帝的繼任者非嫡子,庶子即位後尊生母為後,並在其死後葬入父皇陵墓,所以皇帝陵墓裡會有一位嫡皇后,一位由繼任者冊封的生母皇太后。還一種情況就是皇帝在世時嫡皇后去世,另冊封一位皇后主後宮之事,死後亦會以皇后的身份合葬。這兩種情況結合到一起的也有,如萬曆皇帝他爹明穆宗朱載垕,在為裕王時,嫡王妃李氏先逝,後續陳氏為嫡妻,朱載垕為帝時追李氏為後,亦冊陳氏為後,但萬曆生母為另外一位李氏,後被萬曆尊皇太后,所以明昭陵裡有一帝三後,這種情況並不稀奇。
定陵的兩位皇后萬曆皇帝的定陵中合葬了兩位皇后,其一為萬曆嫡妻孝端顯皇后王喜姐(原名黃喜姐),她是在萬曆皇帝十四歲時,由陳太后與萬曆生母李太后選中,次年行大婚於萬曆皇帝,被萬曆皇帝正式冊封的皇后,時年十三歲。王喜姐在十六歲時為萬曆生下長公主朱軒媖,此後有一種說法是王皇后屢次流產,無法再行生育,所以王皇后膝下無子,也就是說萬曆皇帝沒有嫡子,這也為後來的國本之爭埋下伏筆。雖其膝下無子,但她將萬曆皇帝的後宮打理的井然有序,且對萬曆生母百般孝順,後在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去世時,萬曆皇帝悲痛不已,一病不起,五天後亦在悲傷中去世,由於繼任者明光宗在位一月就暴斃,因此待明熹宗即位後才將王喜姐合葬於定陵。
定陵中的另外一位皇后便是朱常洛的生母孝靖皇后王氏。這個王氏本是慈寧宮的宮女,當年的慈寧宮裡住著萬曆皇帝生母李太后,所以這個王氏應該屬於李太后的貼身侍女,且是當年選後時的落選秀,因姿色不錯被留於宮中做了宮女。萬曆皇帝在一次請安中一時興起,寵幸了這個侍女,這次寵幸也令王氏懷孕,萬曆皇帝雖一直遮掩,但王氏顯懷後被李太后識破,此時的萬曆尚未皇子,李太后故而欣喜,並招萬曆詢問,萬曆皇帝抵賴不認,李太后令人查尋“起居注”對質,萬曆只得承認。在李太后的撐腰下,王氏被冊封為恭妃,並順利生下皇長子朱常洛。
王恭妃雖然生下了皇長子,但這種宮女身份以及李太后施壓的做法令萬曆皇帝不爽,所以萬曆皇帝對其女子二人並不待見。尤其是鄭貴妃受寵以後,加之朱常洵的出生,王恭妃的處境愈發艱難,直到去世都沒安生。熟悉明史的都知道萬曆皇帝的國本之爭,雖然萬曆皇帝向大臣門妥協,立了朱常洛為太子,但太子生母王恭妃卻未得到應有的待遇,她生時被幽禁,去世時後仍不得安生。王恭妃是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去世的,當時的萬曆皇帝打算將其草草埋了,但又受到大臣反對,因此僵持了十個月之久,王恭妃的棺槨停放太久,屍體已經腐爛發臭,禮部侍郎翁正春再三上疏萬曆皇帝需速速安葬,萬曆皇帝才同意於東井左側的平崗地營建墳園。
萬曆四十年七月,王恭妃被葬入明十三陵陵區內東井左側,以皇貴妃之禮從簡入葬,無人守墳。直到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謀害太子的梃擊案發生,矛頭直指鄭貴妃,萬曆皇帝為了平息輿論、維護鄭貴妃,向支援太子的大臣示好,著令禮部下旨“給皇太子母墳戶三十名,園地二十五頃,以供香火”。萬曆皇帝去世以後由朱常洛即位,他本想為母親平怨,怎奈還未追封就暴斃而亡。朱常洛去世以後由王恭妃的孫子即位,也就是明熹宗朱由校,他感念其祖母的恩德,又接著他父親的遺詔,才正式追封王恭妃為孝靖皇太后,並於泰昌元年十月(1620年)從東井把王恭妃的棺槨遷出,與萬曆皇帝和王喜姐一起葬入定陵的地宮內。
三個女人一臺戲其實定陵中的王恭妃若非母憑子貴,是無法以皇太后的身份入葬的,反而是集萬般寵愛於一身的鄭貴妃一直抱有扶正的希望。前面講到萬曆皇帝的嫡皇后王喜姐,她是明朝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后,除了沒有兒子,其德行皆算後宮之楷模,所以王皇后的地位動搖不了,但鄭貴妃的突破口便是生下皇三子朱常洵(二子朱常漵亦為鄭貴妃所生,但早夭),萬曆皇帝對鄭貴妃最是寵愛,故而對朱常洵亦是喜愛,且與鄭貴妃達成協議,欲立朱常洵為太子。
但明朝的祖制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兄終弟及”,故而朝臣一致反對立朱常洵為太子,並支援立王恭妃的兒子朱常洛為太子,而且李太后也明確表示遵守祖制,這就引發了明朝萬曆年間的最大政治事件——國本之爭。萬曆皇帝爭不過群臣,便遲遲不立儲君,這時候便以王喜姐作為擋箭牌,稱王喜姐尚且年輕,仍有生育嫡子的可能,故而不急於立太子。王喜姐作為後宮之表率,當然不會插手政治,故在沉默中為萬曆皇帝抵擋朝臣的攻勢。
國本之爭持續了十五年之久,群臣的奏摺成百上千,多有斥責鄭貴妃後宮干政,魅惑皇帝的言論。期間,鄭貴妃想盡辦法汙衊王恭妃與朱常洛,稱朱常洛經常與宮女嬉戲,早已不是童子身,有辱皇家威嚴。至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萬曆皇帝迫於群臣壓力,以及母親李太后的干涉,才妥協立儲,朱常洛成為太子,朱常洵成為福王。這次國本之爭雖以群臣的勝利而告終,但也付出四位內閣首輔,百名央部級官員解職卸任的代價。李太后離世之前,督促福王就藩,這也徹底打破了鄭貴妃想透過兒子上位的計劃,李太后的這已決定,也讓萬曆皇帝心灰意冷,但李太后的這一做法贏得了朝臣們的高度評價,稱之為盡除後宮之患。
待萬曆皇帝將死之前,他遺命冊封鄭貴妃為皇后,並要求鄭貴妃死後葬入定陵玄宮,這算是國本之爭失敗後對鄭貴妃的補償。但皇位由王恭妃之後繼任,朱常洛並未尊萬曆遺命,朱由校更是直接批判了鄭貴妃的罪行,其中御史溫皋謨上疏直言不諱道“鄭氏摧殘孝靖皇后,至飲狠而不得一訣”。因而晚年的鄭貴妃在深宮獨居十餘年,於1630年去世,只是被埋進了銀泉山下的一座孤墳,而在定陵之中,只有王喜姐與王恭妃合葬左右。
綜上,萬曆皇帝的定陵中,有兩位皇后是符合客觀歷史事實的,這種情況如開篇所說,是由繼任者非嫡子,由庶子追封生母造成的,而倘若王喜姐離世較早,鄭貴妃是有可能被立為皇后並葬入定陵的。或者說如果鄭貴妃沒有在國本之爭中對王恭妃與朱常洛加以迫害,也有可能隨著萬曆皇帝的遺命入葬定陵,只不過歷史上沒有那麼多如果!
參考史料:《明史.恭恪貴妃鄭氏列傳》
-
10 # 聊坐南書房
定陵是明神宗也就是萬曆皇帝的陵寢,按說皇帝陵有兩個陪葬皇后並不奇怪,歷史上一個皇帝有幾個皇后的並不少見,不過,定陵的兩個皇后到與其他的陪葬皇后有一些不同,定陵中的兩個皇后,一位是明神宗的原配孝端皇后王氏,另一位是孝靖皇后也姓王,這位王氏就是明光宗的母親,她是在其孫子明熹宗朱由校繼位後,才追尊她為皇太后,並將她的棺槨從東井遷移到定陵,與萬曆皇帝和王皇后一起葬入定陵地宮的。
孝靖王皇后遭遇薄情渣男說到萬曆皇帝的皇后,就不能不說說這位孝靖王皇后的悲慘遭遇,她誕下皇子,其兒子在她活著時就做了太子,按說母以子貴,她應該會有不錯的待遇的,但事實上,歷史上像她這樣悲慘遭遇的太子親孃還真不多。
孝靖皇后王氏,是一個下級武官的女兒,她進宮後在慈寧宮侍候萬曆皇帝的母親李太后的宮女。萬曆九年(1581年),16歲的王氏被萬曆皇帝偶然遇見,也許是萬曆喝醉了,也或者是一時興起,就偷偷臨幸了她。一般按照規矩,被皇帝臨幸的宮女,皇帝會給予一些賞賜,作為臨幸的證據。但是萬曆卻在臨幸王氏後,又不想負責,他沒有給王氏任何賞賜,還將此事進行隱瞞,全當沒有發生一樣。
這王氏可能屬於易孕體質,其他的嬪妃費盡心思都難以有孕,而王氏就被神宗臨幸一次,竟然就有了身孕,真是將某些嬪妃給氣死了。直到王氏的肚子慢慢地越來越大,終於被李太后發現了,這在後宮裡可不是小事,如果不是皇帝乾的,就說明有外人勾連內宮。在李太后的逼問下,王氏向她說了被明皇帝寵幸一事。
李太后將萬曆皇帝叫來想問清情況,可是這個萬曆死活不承認,最後李太后讓太監調出皇帝的《起居注》,裡邊記錄的確有其事,在證據確鑿下,萬曆才極不情願的承認了這件事。他嫌棄王氏身份低微,但李太后卻抱孫心切,在李太后的一再堅持下,萬曆皇帝才於萬曆十年(1582年)六月十六日,晉封王氏為恭妃,王氏正式成為了皇帝的女人。
萬曆十年(1582年)八月十一日,王恭妃不負重望,生下了萬曆皇帝的第一個兒子,就是後來的明光宗朱常洛。萬曆十二年(1584年)七月,王恭妃又生下皇四女雲夢公主朱軒嫄。按說這王恭妃為萬曆皇帝生下一兒一女,而且是他的第一個兒子,萬曆應該對她很好才對,但是萬曆皇帝此時只對鄭貴妃情有獨鍾,其他嬪妃包括皇后都難入他的眼了。
萬曆十四年(1586年)正月,萬曆寵愛的鄭貴妃生下皇三子朱常洵,這令他頗為興奮,立即晉封鄭氏為皇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后,但實際上依萬曆對她百依百順的寵愛,鄭貴妃的地位早已經不在皇后之下了。萬曆也有意立鄭貴妃所生的皇三子為太子,但是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
按照宗法制:“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在皇后沒有生育嫡子的情況下,應該立長子為太子,現在王皇后沒有生子,王恭妃的兒子朱常洛是庶子,那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也是庶子,在地位相同的情況下,就應該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萬曆皇帝自己當年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獲得的皇位。但是由於萬曆不喜歡王恭妃,對其所生的兒子也不是太喜歡,就不願意立朱常洛為太子,因此,立太子的問題,遲遲無法定下來。
接下來圍繞太子的問題,大臣們與皇帝為此爭執了十五年之久,始終沒有定論。這個萬曆也是個奇葩,他不想立朱常洛為太子,竟然也不關心他的教育問題,一直不讓他讀書認字,直到兒子13歲時,在大臣們的一再抗議下,才允許兒子讀書,但是沒有多久,又不讓讀了,這就造成朱常洛基本上像個文盲差不多。
直到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萬曆皇帝的母親李太后見太子的事久久定不下來,就勸兒子立朱常洛為太子,但是明神宗以朱常洛是宮女所生為由予以拒絕,李太后指著兒子罵道:“別忘了,你也是宮女生的。”萬曆聽了此言啞口無聲,因為李太后早年也是宮女出身。在這種情況下,萬曆才心不甘情不願地同意立朱常洛為太子。
在兒子被立為太子後,王恭妃的身份和處境並沒有任何改變,反而處處遭受萬曆和鄭貴妃的排擠和打擊,甚至被幽禁在景陽宮,整整十年不能與兒子見面,晉封就更談不上了,到她兒子朱常洛的兒子朱由校(明熹宗)出生了,王恭妃的封號依然沒有得到晉升。萬曆皇帝對她的不公,民間以及大臣們都看不下去了,在民間議論紛紛和朝臣們多年來的力諫下,萬曆皇帝才藉著給母親加徽號的機會,順便將王恭妃晉封為貴妃、皇貴妃,雖然地位晉升了,但處境依然沒有改變,始終處於被幽禁的狀態之中。
王恭妃在幽禁中遭受鄭貴妃的打壓欺凌,一些太監宮女也見風使舵地欺負她 ,據說由於常年哭泣,她的眼睛早已經哭瞎了 。萬曆三十九年(1611),王恭妃在幽禁中病重,萬曆卻始終連看她一眼都沒有去,其兒子朱常洛在向萬曆請旨獲得同意後去看望母親王恭妃,但是王貴妃住的景陽宮卻大門緊鎖,在找到太監將門開啟後,朱常洛才得以進去見到母親。
據說,十年沒有見面的母子二人抱頭痛哭,但由於鄭貴妃派人在旁邊監視,母子倆默默相對痛哭,卻不敢說話。由此可見,朱常洛和母親二人的生活處境是何等的屈辱。九月十三日,王恭妃去世,終年46歲。
王恭妃生前遭受不公平對待,死後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依萬曆皇帝的意思,王氏的葬禮就按照嘉靖皇帝的皇貴妃沈氏的規格簡單辦理。但是,大臣們對此提出了異議,多次上書反對,認為嘉靖皇帝的皇貴妃沈氏沒有生下皇子,而王氏的兒子是太子,雖然都是皇貴妃,但太子的母親應該厚葬。
大臣們的意見,萬曆並不想採納,所以王恭妃的葬禮一拖再拖,其棺槨一直停放了十個月都沒有安葬,最後在大臣們的一再要求下,萬曆才命人在天壽山陵區,東井左側的平崗地為王恭妃選擇了墓地,修建了陵園,將其以簡單規格進行了安葬,其陪葬品也非常簡單,萬曆皇帝給其諡“溫肅端靖純懿皇貴妃”。
等到後來王貴妃的兒子朱常洛繼位後,就準備追封其母親的皇后身份,但是這個朱常洛也是個悲催皇帝,他只當了一個月的皇帝就死了,其母親的追封儀式都還沒有來得及舉行。直到王恭妃的孫子明熹宗朱由校繼位後,才按照其父親朱常洛的意思,追封祖母王氏為“孝靖皇太后”。
定陵成為第一座被公開發掘的皇帝陵定陵於萬曆十二年(1584年)動工修建,歷時6年修建完成,當時,萬曆皇帝只有28歲,據不完全統計定陵的修建宮共耗用白銀八百萬兩,按照萬曆皇帝最初的設想,定陵的地宮中間是他自己的位置;左殿是為他的原配王皇后準備的,雖然萬曆不喜歡她,但是畢竟她是正牌皇后;而右殿則是萬曆為他的寵妃鄭貴妃準備的。
按照萬曆的意思,定陵是沒有孝靖皇后王氏的位置的,所以,在萬曆三十九年(1611)王氏去世的時候,明神宗將她另闢在東井薄葬。 萬曆四十八年(1620)四月,萬曆皇帝的孝端王皇后去世,三個月後的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萬曆皇帝朱翊鈞去世,而此時的鄭貴妃還活得好好的,這也是鄭貴妃後來沒有葬入定陵的原因。
萬曆在死前還一直打算改立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但在群臣的反對下,改立太子之事沒有如願。就在王皇后去世到萬曆自己去世這短短的三個月裡,他還想冊立鄭貴妃為皇后,此事也遭到大臣們的反對,直到萬曆皇帝臨終前,他還是決定冊立鄭貴妃為皇后,看來萬曆對鄭貴妃還真是真愛啊!但是還沒有舉行皇后冊封儀式,萬曆皇帝就去世了。
在明光宗朱常洛繼位不久,就因為沉於酒色,縱慾淫樂而病倒,他在服用了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獻的藥丸後,竟然一命嗚呼了,他在位時間僅僅只有一個月,還真是悲催。明朝的兩大謎案“梃擊案”、“紅丸案”都與這個朱常洛有關,這兩起謎案的幕後指使者,許多人認為就是鄭貴妃,她的目的就是害死朱常洛,好讓自己的兒子朱常洵繼位。
即便朱常洛被毒死了,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也沒有能夠成功繼位,而是由朱常洛的兒子朱由校繼位,也就是明熹宗。泰昌元年(1620年)十月初三,明熹宗朱由校將明神宗、孝端皇后安葬於定陵,同時,明熹宗也將自己的祖母孝靖皇后的棺槨從東井遷到萬曆皇帝的定陵,安放於明神宗原本為鄭皇貴妃準備的右殿。
而鄭皇貴妃於崇禎三年(1630年)去世,被單獨葬進了銀泉山下的陵墓。不過,到了明朝滅亡後,在崇禎十七年(1644年),鄭皇貴妃的孫子朱由菘在南京登基稱帝,就是南明弘光帝,他追尊祖母鄭貴妃為孝寧溫穆莊惠慈懿憲天裕聖太皇太后,也算園了其祖母的皇后夢。
萬曆皇帝的定陵在明朝滅亡的時候,李自成大軍曾對定陵的地上建築進行了焚燬,在滿清入關後,定陵再次遭到破壞,到了乾隆時期,清政府對定陵進行了修葺,有些建築進行了重建。但是到了民國時期,定陵再次遭到破壞。1956年5月,考古人員決定對定陵進行發掘,在經過兩個月的挖掘後,考古人員才找到地宮的入口。
在考古人員進入地宮後,發現定陵並沒有被盜過的痕跡,在開啟萬曆皇帝的棺槨時,發現萬曆皇帝的遺體已經全部腐爛了。當時,考古人員從定陵地宮出土了3000多件珍貴文物,有瓷器、玉器和一些金器。發掘工作到1957年結束,工作人員又對定陵的地上建築進行了修葺,1959年,在原址建設了定陵博物館。定陵也成為被公開發掘的第一座帝王陵墓,這次發掘雖然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但也對許多文物造成了一定的毀壞。
回覆列表
定陵是明朝萬曆皇帝及兩位皇后的合葬墓,從萬曆十二年(1584年)開始修建,到萬曆十八年(1590年)竣工,共耗費白銀800萬兩,這相當於當時全國兩年的賦稅總收入。定陵從建成到考古挖掘,僅僅過了三百多年。
定陵原建築有寶城、明樓、稜恩殿、稜恩門、 左右廊廡、宰牲亭、神廚、神庫、碑亭等。後僅存寶城和明樓。1956年至1958年,政府組織考古工作者對定陵進行發掘,出土文物近 3000件,1959年在原址建立博物館對外開放。
破例葬在定陵的孝靖皇后定陵裡埋葬的是萬曆皇帝和他的兩個皇后。兩個皇后分別是,孝靖皇后和孝端皇后。孝靖皇后王氏,是宣府都司左衛人,錦衣衛指揮僉事王朝窶之女。原本只是皇太后慈寧宮中的一個宮女。因為有了身孕懷了“龍種”,在萬曆十年(1582年)的時候,破格封為 “恭妃”。到了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晉封為皇貴妃。
按照明制,只有皇后才可入皇陵。而孝靖皇后在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九月去世時,其身份只是個皇貴妃,故未葬定陵。因此,孝靖皇后最初是葬在了天壽山東井左側的平崗地。1620 年7月,萬曆皇帝去世。長子朱常洛繼位,即光宗皇帝。
朱常洛當上皇帝后,母憑子貴, 朱常洛追諡母親王氏為皇太后,可萬萬沒想到,儀禮還未成,因一場沸沸揚揚的 “紅丸案”,自己先崩了。同年9月,朱常洛的兒子朱由校繼位,即熹宗皇帝,尊諡祖母王氏為 “孝靖溫懿敬讓參天胤聖皇太后”。
定陵內,同時埋葬著兩個皇后萬曆皇帝的原配,是孝端皇后。浙江餘姚人, 永年伯王偉之女。孝端皇后在萬曆六年二月被冊立為皇后,在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四月病故。過了三個月後,萬曆皇帝去世。按明朝制度,皇帝死後,出百日才能葬。可還不到三個月,連繼位的朱常洛也死了。
因此,到了1620年10月,當皇帝去世已過百日之時,熹宗下旨,萬曆皇帝和孝端皇后葬入定陵,並將孝靖皇后從東井平崗地遷葬至定陵。這樣一來,定陵就埋葬了兩位皇后。
據當年的考古記載,當考古人員進入定陵地宮內,只見擺放著三口棺槨。中間的那一口是萬曆皇帝的,左邊的那口是孝端皇后的,右邊的則是孝靖皇后的。萬曆皇帝和孝端皇后的棺木儲存尚好,而孝靖皇后的棺木可能由於遷葬的緣故,已腐朽得難以復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