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藝滴美育
-
2 # 拙畫美術教育
威尼斯畫派有哪些令人稱道的地方?
比如女性人體!威尼斯畫派的畫家比佛羅倫薩畫家更注重風景和色彩的描繪,雖然他們也畫宗教和神話題材,但遠不如羅馬和佛羅倫薩畫家那麼嚴肅。他們描繪華麗盛大的場面,名人肖像,自然風光,作品充滿自由的世俗氣息和追求舒適豪華生活的享樂情調。這兒的藝術家不像佛羅倫薩畫家那樣看重知識和學問,在繪畫中研究明暗和透視,而喜歡描繪歡快的生活,表現富於感官美的女性人體等等。
提香·韋切利奧作品欣賞《風琴師和丘位元》
《達娜厄沐浴黃金雨》
《神聖與世俗之愛(區域性1)》
喬凡尼·貝利尼作品欣賞《裸女照鏡》
喬爾喬內作品欣賞《沉睡的維納斯》
丁託列託作品欣賞《琳達與天鵝》
委羅內塞作品欣賞《美神與戰神》
-
3 # 燈影書畫
義大利是歐洲文藝復興的發祥地和中心,文藝復興期間大師輩出,群星璀璨,誕生了兩個對西方乃至世界繪畫發展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畫派,一個是以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三巨匠”為代表的“佛羅倫薩畫派”,一個是以貝里尼、喬爾喬內、提香“三傑”為代表的“威尼斯畫派”。佛羅倫薩畫派在前,威尼斯畫派在後。
提到威尼斯,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馳名世界的水城和商業旅遊城市,人們喜歡把中國江南水鄉比喻成“東方的威尼斯”,可見威尼斯的名氣有多大。威尼斯靠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水陸聯網,四通八達,富賈雲集,商貿繁華,自古就是義大利最大的商貿集散地。東西方交流豐富了這裡的文化生活,富甲一方又給藝術家提供了寬裕的創作條件,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們的才華智慧得以充分展示,形成了繼佛羅倫薩畫派之後的又一大畫派一一威尼斯畫派。
威尼斯畫派的主要特點是吸收了文藝復興鼎盛時期繪畫藝術的精華。一是從思想內容上,使作品更多了一些“俗氣”,少了一些“神氣”,如喬爾喬內的《沉睡的維納斯》,提香的《天上的愛和人間的愛》等等都是完全人格化的表現方式,畫中人物已經悄然褪去神的外衣,開始走下神壇,完全以人的面目出現。二是大膽運用色彩,營造雍容華貴富麗典雅的氣勢和氛圍。威尼斯畫派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擅長用紅色或深色做底色,再用更濃重的色彩與這種底色競爭,使畫面不僅色彩絢麗,而且深沉凝重,大氣豪邁。威尼斯畫派重要代表畫家提香被譽為“提供了威尼斯水城全套色系的畫家”。三是更加重視了對風景和背景的描繪。加大了人物油畫中風景背景的空間和比例,使畫面看上去更美觀、更生動、更自然、更有立體感。我們從《沉睡的維納斯》、《田園合奏》、《聖母昇天記》等眾多威尼斯畫派作品中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這一點。
-
4 # 詩夜城主
若是論繪畫中的畫派,西方世界畫壇的畫派最多,每個時期都有不一樣的畫派,每種畫派都有自身的風格,那麼“威尼斯畫派”是怎麼一回事呢?都有哪些令人稱道的地方呢?名噪一時的“威尼斯畫派”在15世紀後期才逐漸形成,16世紀才達到巔峰,
“威尼斯畫派”最大的特點是延伸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特性,蘊含著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因為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還在進行中,只是文藝復興這股“浪潮”遲了一點才到威尼斯這座城市,所以“威尼斯畫派”的藝術題材還是以宗教內容為主,
又由於歐洲文藝復興剛開始在義大利是以“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為代表的“佛羅倫薩畫派”提倡“人文主義思想”,然而文藝復興晚期時出現了“威尼斯畫派”,那麼“威尼斯畫派”的藝術風格自然和“佛羅倫薩畫派”有所區別,雖然題材一樣,但是表現形式不一樣了,
“威尼斯畫派”作品在光影色彩的運用上較為強烈了,強烈的色彩給人“直觀、歡快”的視覺效果,作品就不會有宗教神話人物的神秘感,“昏暗的光線總是會讓人昏昏沉沉”,既然“威尼斯畫派”出現在文藝復興晚期,證明文藝復興所提倡的“人文主義思想”要得以自由解放了,
比如,提香的《天上的愛和人間的愛》喬爾喬內的《沉睡的維納斯》從這些作品所表達的主題來看,很明顯“人間的愛是屬於人類才有的”,“女神維納斯都沉睡了”說明西方宗教的“有神論”將不復存在了。這就是“威尼斯畫派”令人稱道叫好的地方,
-
5 # 油畫揚哥
我們都知道威尼斯畫派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主要畫派之一。威尼斯畫派讓後人稱道的地方有非常多。對於在藝術史上的貢獻,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兩點。
油畫技法的承接和發展起了重大作用。威尼斯是水上城市,當時主流的繪畫形式——蛋彩畫,因為潮溼的原因並不適合威尼斯人。這些當地的畫家利用遠航的帆布固定在畫框上,使威尼斯藝術看起來比佛羅倫薩藝術更接近我們自己的藝術,那就是架上油畫,從蛋彩畫到油畫的普通媒介的轉變,這是威尼斯藝術家對整個藝術史的貢獻。下圖《沉睡的維納斯》的作者喬爾喬內就是最早使用油畫框的藝術家。
更大的思想解放思想決定了題材,威尼斯是詩人、音樂家和商人的城市,威尼斯的藝術家們不僅要為教堂服務,還要為這座城市服務。這導致他們的作品風格歡快明朗、色彩絢麗、構圖新穎、詩意濃郁。對歐洲繪畫影響極大。15世紀威尼斯繪畫的特徵,反映著威尼斯社會當時人們一般的心理狀態,他們大多傾向於尋求歡樂、狂熱和激情,宗教的訓誡性比較少,即便是宗教題材的作品,也充滿著對於人間生活的美滿想象力,色彩大體上趨於飽滿、豐富和多調子,並具有一種抒情的意味;喜歡繪畫世俗生活,以及大自然風光,他們的繪畫可以說是基於風景的。
-
6 # 畫家王衍成
威尼斯畫派是16世紀文藝復興晚期的主要畫派,代表人物是喬爾喬內和提香。
首先,藝術家的服務物件不再是教皇,而是商人和城市貴族,藝術被用來裝飾和美化他們的生活;同時,藝術品還大量向海外輸出,繪畫不再限於壁畫,而是出現了畫布油畫,成為一種商品向海外流動。
威尼斯畫派吸收了東方美術的裝飾圖案和裝飾技藝,拜占庭的華麗、莊嚴,也從北方的尼德蘭得到了油畫技法,在表現技巧上油畫技術已經形成。
威尼斯畫派在表現形式上主要用光和色彩來表現生活,歌頌現實生活,而佛羅倫斯畫派和羅馬畫派則主要用形象和結構來表現。
威尼斯是一座被水環抱的城市,地中海絢麗的自然風光對威尼斯畫派畫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威尼斯畫派畫家擅長用明朗,豔麗而富有變化的色彩表現絢麗歡騰的氣氛,富麗堂皇的城市環境,威尼斯的旖旎風光。
畫家的手法細膩寫實富有裝飾性,具有積極向上,肯定和歌頌現世生活的享樂色彩。
威尼斯畫派一方面用大量的光線構成快樂健康的色彩,另一方面渲染華麗的裝飾、豪華放縱的生活、豐滿誘人的肉體、瀟灑活潑的動作,充滿歡樂的氣氛。
-
7 # 阿拉丁釘釘
威尼斯與東方各國早有頻繁的商業交往,藝術上既有拜占庭的金碧輝煌,也有阿拉伯的精細華麗。新大陸發現之前它幾乎控制了地中海上的經濟。文藝復興時期在義大利的各城邦中威尼斯是個幸運兒,沒有遭受過多的磚亂,16世紀義大利各城邦經濟逐步衰落時,它仍是東西方商旅必經之路。在宗教上它對梵蒂岡也不像其他城邦那樣唯命是從。當時的威尼斯對人文足以是個各種條件俱佳的溫床。不過,比之其他城邦威尼斯的文藝復興還是姍姍來遲,15世紀後期人文主義的原則才形成。
義大利的人文主義思想很快影響了那裡的文學藝術,從15世紀中葉起,許多宗教題材的美術作品出現了濃郁的世俗化色彩,畫面上追求歡快、激情和狂熱的調子。威尼斯畫家筆下的聖母和天使,往往是一些穿著華麗、肌膚圓潤的上層婦女形象。這種追求享樂的思想,在藝術上表現得相當突出,從而形成了這一地區特有的繪畫風格,稱之為威尼斯畫派。這一畫派中傑出的代表有喬凡尼•貝利尼、提香、喬爾喬內、丁託萊託、保羅•委羅內塞等。當時,義大利的繪畫以佛羅倫薩為中心。同時,在義大利中部,還有錫耶納畫派、安勃利亞畫派和佩魯賈畫派,在義大利北部,也活躍著威尼斯畫派、巴圖亞畫派和斐拉拉畫派。波提切利、提香、喬爾喬內、丁託列託等,成為人類藝術史上著名的繪畫大師。
值得一提的是,威尼斯畫派在義大利文藝復興中的地位是極其獨特的。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的羅馬和佛羅倫薩等城市,已處於磨難之際,而整個16世紀初的威尼斯,卻保持著宗教的自由和社會的祥和。這裡的人們天生具有歡樂明朗的氣質,他們喜歡飲酒、狂歡、享樂,以奢侈浪費而名聞遐邇,威尼斯的婦女更以酷愛修飾和自由無拘束的性格為榮。這裡的一切,為繪畫提供了Sunny燦爛的、充分歡樂自信的、色彩豔麗的環境。威尼斯的畫家們認為,只有用歡樂、狂熱、激情,才能更好地描繪出他們所置身的色彩明麗而又歡樂開朗的威尼斯世界。
15世紀威尼斯繪畫的特徵,反映著威尼斯社會當時人們一般的心理狀態,他們大多傾向於尋求歡樂、狂熱和激情,宗教的訓誡性比較少,即便是宗教題材的作品,也充滿著對於人間生活的美滿想象力,色彩大體上趨於飽滿、豐富和多調子,並具有一種抒情的意味。
威尼斯畫派是文藝復興藝術的一朵奇葩。它的奠基者是兩大美術世家--維瓦里尼家族和雅可布•貝利尼家族。貝利尼繪畫世家共有父子三人:雅可布•貝利尼(1400~1470),其子貞提爾•貝利尼(1429~1507)與和喬凡尼•貝利尼(1430~1516)。
貞提爾•貝利尼與喬凡尼•貝利尼自小都向父親學畫。哥哥成名較早,不久成為威尼斯共和國的公職畫家。1479年被派往君士坦丁堡,專門為蘇丹王宮畫肖像,名聲遠揚。
提香(1490?~1576)生於阿爾卑斯高原的託卡勒城一個退職的將軍家庭。他從小不大愛讀書,上學的時候,常跑到野外森林裡去遊逛,摘花,將花揉爛,取它的汁液畫畫,連家庭教師也對他沒有辦法。於是,父親因勢利導,送他到威尼斯去學畫。提香對於歐洲後來的繪畫有很大影響,他像米開朗基羅那樣長壽,又像拉斐爾那樣幸運和受寵。在上層社會里,他的作品是最有威望的,同時他與威尼斯進步的文主義學者,又有廣泛的交誼。他反對教會專權,在最反動的年代,他堅決維護民族尊嚴,他無論是前期還是後期的作品,都透過對人的活動與性格的表現,來實現現實主義藝術的意義。威尼斯畫派崇尚色彩,而提香的色彩表現力已達這一畫派的頂峰。在威尼斯人看來,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並沒有被線條分割著,一切都是霧一般地溶合在一起的,這正是水城風光的特色。
大約從1530年起,提香開始採用"異教"題材,即以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形象,創作了一系列裸體女人的作品,這也是威尼斯畫派一大題材特色。在表現人體美方面,威尼斯畫派也和佛羅倫薩的畫家們一樣,敢於衝破長期桎梏人們的觀念的牢籠,把古希臘的美學觀加以復興,並融合在人文主義的美學理想中。
以人體美為藝術創作的一個領域,在歐洲有很長有歷史。古代哲學家蘇格拉底的美學思想就是明證,他認為藝術中的人體美必須是精神與肉體都美的,而應以精神為主導。700多年後,一位叫普羅提諾的美學家,在談到人體美時卻強調:美的肉體只是最高美的痕跡、影子和反光。為要顯示這種最高的美,必先使靈魂擺脫肉體的汙垢。什麼是"汙垢"?換言之,就是"官能感受"。這種觀點正是中世紀紀歐洲封建神學觀念的反映,在那時要表現純粹的"靈魂",得去掉肉體的"汙垢",在提香出生以前的數百年間,也有一些人體藝術品,但只表現一幅人體骨架和一張乾癟的皮而已。
喬爾喬奈(1477~1510)的全名應是喬爾喬•巴巴雷裡•達•卡斯特弗蘭科,而改用喬爾喬奈這個名字,則含有"明朗"、"幽雅"的意思。這位藝術家出生在威尼斯附近的卡斯特弗蘭科鎮,最初習藝於威尼斯名畫家貝里尼的名下。繼他之後的威尼斯另一位大師提香,就和他同師學藝。後來由於兩人的過失,老師一氣之下把他們都趕出了畫室。喬爾喬奈以後之能與提香長期合作,可能與年少時結成深情厚誼有關。年齡較小的提香也把這位師兄奉為師長。
在威尼斯派大畫家中,唯獨丁託萊託算是地道的威尼斯畫家,因為他誕生在威尼斯城裡,據說他的生活十分儉樸,沒有嗜好,對於歡樂與財富向來取淡漠態度。平時埋首藝術,終日為畫面構思所工作著。有的文獻資料提到他在威尼斯作畫時,從不計較報酬,索價也不高,往往只收取顏料和畫布費用。他的生活比較平靜,沒有什麼大的起落。
丁託萊託的藝術最光輝時期是在他最後的30年。這時他完成的作品不僅量多質高,題材也極廣泛。關於基督傳說的故事,畫家有獨到的表現方法。基於現實生活的感受,他往往用真實的藝術語言去敘述傳說的事件。為加強悲劇性力量,他善於利用波瀾壯闊的戲劇性衝突,給人以震撼性的感染力。
威尼斯畫派中另一位現實主義大師是保羅•委羅內塞。他原是提香的學生,本名是保羅•卡爾雅裡,因出生在委羅納,故被人稱為委羅內塞。他的父親是一個雕塑家,因而他較早接受了藝術薰陶。他最初的老師是委羅納的畫家安東尼奧•巴吉勒,後來到了羅馬,又深受米開朗基羅等人的影響。下面看幾幅作品吧:
1喬凡尼·貝利尼
《裸女照鏡》文藝復興的核心是對人自身價值的肯定和讚頌,因此,藝術題材中出現描繪人體,表現人體美的作品。在以享樂為追求的威尼斯尤為發達,喬凡尼·貝利尼可謂先驅者。在《裸女照鏡》中,人體已成為畫中的主體藝術形象,豐滿、健壯、充滿生命力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情感的人,代替了蒼白的神,它標誌著黑暗的中世紀的結束和新時代的到來。畫中裸女抬手照鏡的姿態和隨意搭在身體上的長巾,使人體既袒露又含蓄。畫家運用豐富的色彩和細膩的筆觸塑造了飽含生命力的柔軟肌體,畫面色塊的配置既有冷暖對比又和諧呼應,畫中的人體曲線多變與背景橫豎直線的單純分割形成強烈對比,造成剛柔相濟的藝術效果。透過背景的窗戶,可見無垠的藍天,白雲深處的一線曙光升起,照耀著丘陵大地,和平寧靜的大自然和豐豔嬌麗的人體相映成輝,充分表現出畫家肯定人性和歌頌大自然的人文主義精神。
2. 喬爾喬內
《三聖賢》《三聖賢》又稱《三個哲學家》,一直被認為是為喬爾喬內所作,但是經現代儀器檢驗後被否定了,因尚無歸屬,暫且仍歸喬爾喬內名下。這幅畫放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上分析,主要是表現人和自然的關係:在人的面前,大自然的變化是多樣而神秘莫測的。畫家將人和自然組合在一起,構成統一和諧的藝術整體。在色彩配置和表現上,顯示出威尼斯畫派的基本特點:表現自然光照下色彩變化的關係,由過去的明暗法轉化為色彩佈局。整個畫面的色調是越接近中心愈明亮,天空的色彩變化極為豐富,精微地表現由於光影變化而使畫面達到色彩的和諧。
《入睡的維納斯》當資本主義開始萌芽、反封建專制、反禁慾主義的時代到來時,維納斯再次來到人間、走進藝術殿堂,她預示著偉大的文藝復興的曙光即將普照大地。全裸的維納斯作對角線動勢,橫臥於戶外自然中,她微閉雙目,帶著進入夢鄉的安逸明朗的神情,作沉睡狀,右手墊在後腦,右腳彎入左腿下,整個人體被一個密封的橢圓形曲線包圍著。女神高抬右手枕於腦後,左手的姿勢既有遮蔽又有性的暗示,體現一個開放與禁錮並存的時代。畫家以人體依對角線佈局,有一種視覺伸展的張力,似乎包含著無限發展的空間。畫家將女神安置於自然景色中,這是一種非現實而具神韻的意境。女神從肉體到精神均體現了人間女子的全部美質,這種亦人亦神的形象,正是威尼斯文藝復興初期資產階級反封建過渡時代精神的反映。畫家所描繪的自然正是義大利典型的鄉村景色,畫家賦予它和平寧靜的境界,與沉入夢鄉的女神安逸明朗的神情十分和諧默契,情景交融。是人體美、世俗精神美與自然景色美的完美統一的藝術典範。整個畫面被統一在淡金黃色調裡,落日餘暉映照著女神豐腴圓潤的身體,放射出瑪瑙般的光澤,顯得格外純潔、明亮,散發著青春和生命的活力。畫家在女神所處的環境色彩配置上,從上半部的較深紅色,轉入藍色、綠色和黃色,使幾種顏色交織在一起,既突出人體,又與周圍的色調相呼應。喬爾喬內善於運用細膩柔和的筆觸和流暢的曲線造型,人體組成與背景自然的直線形成柔中有剛的對比,圓潤的裸體與繁密褶紋又形成了單純與複雜的對比,畫家以崇高的精神境界與高超的藝術技巧,譜寫了一曲人與自然和諧的藝術交響曲。
《田園合奏》充滿Sunny的鄉村風景中,兩位衣著華麗的年輕音樂家和兩位體態豐豔的健美女神在樂器伴奏中歡樂,將人們引入恬靜的詩意境界,宛如一首人生頌歌,讚揚世俗生活中人性人情和愛之美。畫面將富有生機的自然風光與充滿生命和諧的人體結合起來,體現了喬爾喬內人文主義的精神。喬爾喬內擅長用清新、晶瑩的各種濃淡色彩塑造人物,他的輕快細膩的筆觸具有充分的造型表現力。畫中色調運用均衡的冷暖色,配置得恰如其分;色階的交替變化,華麗而流暢,柔和而有層次感;光線的佈置,明暗交錯,呈現溫暖的金色調,給人們以感官的審美享受。
3、提香
威尼斯畫派——提香·韋切利奧 Tiziano Vecellio
提香Titian(1488/1490~1576)義大利畫家。生於皮耶韋-迪卡多雷,1576年8月27日卒於威尼斯。
生平 提香9歲赴威尼斯學藝,1510年以後獨立工作,曾受業於G.貝利尼,青年時期一度與喬爾喬涅緊密合作,喬爾喬涅死後即成為威尼斯畫派領袖,在文藝復興畫壇活動60餘年,作品遍及西歐各國,以絢麗色彩和健美造型樹立了新的藝術典型,可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等為首的佛羅倫薩藝術傳統爭雄,對西方藝術影響極為深遠。他的作品之豐富在文藝復興美術家中堪稱獨步。提香1516年被威尼斯政府任命為官方畫家,1530年受德國皇帝查理五世接見,此後一直為哈布斯堡王朝作畫,並被授予伯爵榮銜。1545~1546年遊學羅馬,與米開朗琪羅等會晤,獲羅馬榮譽公民稱號。1548~1551年間兩度赴德國奧格斯堡工作。終其一生,主要活動地點始終是威尼斯,他的色彩輝煌的畫幅也最充分體現了威尼斯市民階級的生活理想和文藝復興的時代精神。
早期創作 提香在1510~1520年間的作品可歸入早期創作階段。其特點是在喬爾喬涅風格影響下逐漸形成了他自己的風格。現存提香的最早作品可舉《田野合奏》(約1510)。這幅畫以前一般認為是喬爾喬涅之作,現則公認出自提香之手。此畫表現兩青年于田野間奏樂,兩仙女伴隨左右,背景山林古道的描繪極為出色,詩意的題旨和風景的描寫都有喬爾喬涅之風,但人物形象略顯粗樸壯健,則是提香個人的特色。它很清楚地表明提香雖在喬爾喬涅影響下,卻一開始即有自己的新創。他個人風格趨於成熟的第一個代表作是《神聖與世俗之愛》(1512~1515),表現象徵聖俗兩種愛情的兩位女性分別居畫幅兩邊,背景山水亦各有差異,神聖之愛(左邊)背景為丘陵寨堡,世俗之愛背景則為湖濱城鎮,但彼此皆和前景的泉石樹木相連。象徵的兩女性刻畫極為出色:神聖的愛表現為一衣著整肅的婦女,世俗的愛則為裸體女郎,她們彼此各倚踞圖中央古典石棺式水池的兩邊,形成鮮明的對比。裸體女郎的形象健康美麗,光彩照人,被譽為文藝復興藝術中表現女性美理想的最佳作。另一幅《酒神節》,風景描繪和人物形象含蓄而又富於詩意的安排,還帶有喬爾喬涅的遺風,但是提香用色絢麗和以暖色為基調的特點卻表明他已更傑出地掌握了油畫技巧,這一新穎的表現手段極能適應他那生機盎然的健美造型的要求,從而創造出一系列在內容和形式上高度和諧的盛期文藝復興的藝術典型。
此後,提香的傑作不斷出現。祭壇畫有威尼斯弗拉里教堂的《聖母昇天》(1516~1518)。這是一幅高6.9米,寬3.6米的巨構,以地上的聖徒群眾、雲中昇天的聖母和天頂的上帝分列下中上3段,上帝自由翱翔的形象和雲層的環形構圖可能吸收了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的風格,但色彩的富麗和人物的生動有力則完全是提香的本色。畫中凌空而起的聖母以及地上目睹奇蹟感到無比驚異的聖徒的形象,在表現強烈的運動、力量和雄偉的體魄方面,不僅可以和米開朗琪羅媲美,而且為威尼斯畫派開拓了全新的領域,因此此畫早在16世紀就被譽為“近代第一傑作”。以古典神話為題材的代表作則有1518~1524年間為費拉拉公爵製作的一組油畫:《維納斯的崇拜》、《安德里亞人的酒宴》和《巴科斯與阿里阿德涅》。第1幅表現許多小愛神(帶翅的嬰孩)在維納斯雕像下嬉戲飲食的情景,第2幅描繪安德里亞島上的人發現了水泉湧出美酒的奇蹟故事,第3幅則表現酒神巴科斯和他的情人阿里阿德涅林中邂逅之事。每一幅畫都有優美的山水風景陪襯,人物生動、情緒熱烈和體態健美更屬前所未見。提香這時期的傑作還包括一些肖像畫和人物畫,例如《帶手套的青年》(1520~1522)和《蒼神》(1516)。前者是一佚名貴族的肖像,後者則是借古典女神之名而創作的婦女像,兩畫在寫真傳神上皆得其妙,對典型性格和精神風貌的刻畫更有獨到之處。提香的肖像畫也滲透生氣洋溢的風格,在《蒼神》形象的塑造上,更能將模特原型的寫生(《蒼神》與《田野合奏》、《神聖與世俗之愛》的女性可能都取自同一原型)與理想加工結合起來,集健康美質和聰慧崇高於一身,並強調豐滿熱情的女性美,奠定了提香日後一系列女性典型的風格特徵。
中期創作 提香的中期創作階段包括1520~1555年。一般都認為提香個人風格形成以後,終生變化不大,這可能與他的生活境遇以及威尼斯的政治形勢都比較穩定有關,但各期創作仍有其特色,而中期的特色則是益趨平穩莊重,增加了雍容華貴之感,他的藝術主顧也從威尼斯的上層市民擴及於西歐各國的帝王宮廷。這時期的代表作有:《佩薩羅聖母》(1519~1526)、《聖母參拜神廟》(1534~1538)、《烏爾比諾的維納斯》(1538)、《查理五世騎馬像》(1548)等。
《佩薩羅聖母》同放置於弗拉里教堂的《聖母昇天》祭壇畫,都是應威尼斯豪門佩薩羅家族之請而作。它的尺寸比《聖母昇天》略小,構圖上卻有新創,把聖母和嬰孩耶穌的形象置於右上部,背景是宏偉的古典式柱廊,柱子極其高大,畫幅僅見其下部,柱前有天使從雲端降下之景,益增場面之宏偉。佩薩羅家族大小成員環跪於聖母高踞的臺階之下,聖母身旁則有聖彼得及聖弗蘭奇斯,人物多而不雜,面貌細部以及服飾旗幟都不無刻畫入微,色調富於質感,佩家的一個小孩尤其畫得精彩。這幅聖母像表明提香在構圖寫實上也有極高的造詣,非僅以色彩取勝。《聖母參拜神廟》則是類似壁畫但實際上作於布面的巨幅作品(3.47×7.77米),表現瑪麗亞年幼時參拜神廟備受祭師愛戴的故事,人物眾多的場面安排得有條不紊。左為廟前的群眾,右為站在高臺階上的祭師,幼年聖母則正走在臺階中段,全畫具有隆重盛大的紀念性氣氛,同時又是非常真實的日常生活情景的寫照,群眾人物的個性、姿態、衣冠和背景建築物的描寫令人有置身於威尼斯教堂之前的實感。此畫構圖穩定、情調莊重,充分代表了提香中期作品的特色。
《烏爾比諾的維納斯》是應烏爾比諾公爵之請而作,雖借維納斯女神之名,實際上是表現日常生活環境中的一位美麗的裸體女性。維納斯取躺臥姿態,與喬爾喬涅的《睡著的維納斯》相仿,但背景完全不是牧歌式的田園風光,而是一間貴族的居室。女主人似乎浴後休憩,臥榻旁有小犬相伴,內室還有女僕備衣侍候。這種家庭情趣固有助於加強親近溫存之感,但也具有較濃厚的迎合上層階級口味的傾向。在維納斯形象的塑造上,提香充分發揮了他的健美風格的特色,著意於刻畫理想的健康完美的女性,既神采奕奕,又楚楚動人,成為裸體女像中難以企及的典型。提香此後還創作了不少以類似維納斯的女性形象為中心的、古典神話題材的作品,例如《維納斯與琵琶演奏者》(約1560)以及表現達那厄和宙斯的愛情故事的幾幅名畫等。提香還以其健美風格改造了宗教畫中的女性形象,除了使聖母也體現他的理想而外,還重新塑造了一些女聖徒的典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馬格達林。按基督教傳說,馬格達林為一改邪歸正的妓女,被教會樹為懺悔得救的楷模。但提香筆下的懺悔的馬格達林卻以其健美的體態和深沉的精神境界令人感動,被當代人譽為最美的圖畫。這類宗教畫對日後的巴洛克美術有很深的影響。
在提香的中期創作中,肖像畫佔了很重要的地位。此時他已成為義大利以至整個歐洲藝壇最負盛名的肖像畫家,因為L.達·芬奇、拉斐爾早已去世,米開朗琪羅則不重此道,於是各國各地王公顯貴皆以得到提香畫像為榮。他的肖像作品相當豐富,從皇帝、教皇以至名門仕女皆得傳其性格容貌。對統治者的內心世界揭露尤為深刻。除了傳統的半身像,他還善於製作全身像和多人物的群像,從典型環境中展示典型性格。《查理五世騎馬像》是他最著名的肖像作品之一,表現皇帝在米爾貝格戰役前縱馬出林之狀。人馬頗具英姿,在面部刻畫和動作姿態上充分表現了這個著名政治人物的複雜性格,集狡詐、頑強和殘忍、偽善於一身,背景的拂曉山林的描繪則起著強烈烘托作用。
晚期創作 從1555年至逝世,為提香的晚期創作階段,其特點是油畫技法掌握更為嫻熟,筆觸奔放,用色之妙達於極致。威尼斯畫派原來就以色彩見長,這一特色經貝利尼經喬爾喬涅而在提香手下發展到極點,終於完全擺脫了文藝復興美術的主流──佛羅倫薩畫派的著重線描的傳統。提香的早期與中期創作在用色方面已很傑出,但形體猶輪廓鮮明,近看遠睹皆宜;晚期創作則用寬大粗放的筆觸和成堆的顏料繪成,只能遠看才能領會其完美。這個變化在16世紀時已被畫界注目,但真能瞭解其意義的藝術家卻不多。實際上它標誌著真正的西方近代油畫的完成,並從技法的突破影響到藝術造型從物象理解為主轉變到憑靠光色構成的視覺印象。因此它不僅是17~18世紀西方繪畫的一個主要源頭,而且影響了日後的浪漫主義和印象主義畫派。這類晚期創作的代表可舉《歐羅巴的劫奪》(約1559~1562)和《基督戴荊冠》(1570~1576)。前者表現希臘神話中的女郎歐羅巴被宙斯變成的白牛渡海劫走的故事,後者則描繪基督受刑前被人戲弄的情景。《歐羅巴的劫奪》在極力刻畫少女遭劫的驚愕激動氣氛之外,配以碧海白浪和霧色迷茫的群山,煙雲水氣與霞光夕照交織,達到了彩色繽紛、光影閃爍的迷人效果。《基督戴荊冠》則著重烘托悲劇性的氣氛,從暗黑僅見火光杖影的環境閃現出幾個人物,除光與色的對比外,細部描畫皆趨模糊,但整體效果異常突出。
提香長期的藝術生涯和豐富的創作實踐也為16世紀威尼斯畫派的發展提供了最有力的推動,幾乎所有威尼斯畫家都直接或間接受到提香的教導與影響。到16世紀後期,佛羅倫薩和羅馬的文藝復興藝術已趨衰微,而威尼斯畫派仍繼續繁榮,其中就包含著提香藝術的功績。
花神原為希臘神話中的女神芙羅拉。義大利人把每年的4月28日至5月3日定為花神節,在節日期間人們歡聚在一起盡情地嬉戲樂,人們用各種鮮花來裝飾自己和動物,環境也佈滿花草,集會時有花神出現,往往是手持鮮花的年輕貌美的女子裝扮。歷來畫家都喜愛借用神話中的女神來表現自己的審美理想,傳達人性、人情和人愛的思想感情。這是一幅肖像性很強的主題性繪畫,畫中是位手持花束的威尼斯美人,整個形象就像盛開的鮮花令人傾慕。據說畫中女子是畫家當時熱戀的情人,畫家只是借神話之名,表達自己對情人的愛慕之情。畫中人整個形象給人以莊重、典雅之感。
《天上的愛與人間的愛》取材於希臘神話中的一則故事:為奪回被叔父霸佔的王位,伊阿宋要去阿爾喀斯奪取天神的聖物金羊毛。愛神阿弗洛迪忒使阿爾喀斯的公主美狄亞對英雄伊阿宋一見傾心。在美狄亞的幫助下,伊阿宋和他的英雄朋友們度過重重難關,終於殺死了守衛的毒龍,取得了金羊毛。之後,美狄亞與伊阿宋結合。畫面上,愛神(右)正勸說美狄亞(左),要她幫助伊阿宋奪取金羊毛。這幅畫的寓意很多,其中之一是:天上的愛代表愛神所統轄的虛幻之愛;人間的愛代表美女愛英雄的世俗之愛。
閉上眼,你能想象到在田園牧歌式的背景下,天上仙女和人間美女親切交談時的動人場景嗎?你能體會出那種閒適、優雅、詩意的浪漫嗎? 提香的《天上的愛與人間的愛》給我們展示的就是這樣一種讓人如痴如醉的夢幻般的美麗。這幅畫作於1515 年,是提香的成名作。內容取材於希臘神話中人間美女美狄亞和愛神維納斯會見時的場景。畫面左端,面目清秀、衣著白藍色衣裙的少女就是美狄亞。她坐在一個大理石水池邊,表情略顯得有些憂慮和顧忌,好像有什麼心事。她的一隻手抱扶著水池沿上的黑色磁罐,磁罐裡放著光彩奪目的珍珠。裸露著豐潤身材的愛神,大膽、隨意地坐在右邊的水池沿上,與矜持的美狄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她一頭金黃色的頭髮飄在腦後,面向美狄亞,神情淡雅、閒適,好像正在說服美狄亞似的。她的左手託著一個小瓶,裡面冒著青煙。在她們的中間,虎頭虎腦的小愛神丘位元,正在嬉戲水池裡的玫瑰花,一副心不在焉、悠然忘我的神態。這一畫面的背景是典型的義大利田園風光,越過近處枝葉繁密的小樹,左邊遠方的古城堡和右邊遠方的湖泊以及中世紀的塔式教堂歷歷在目。似乎還是夕陽西照的時候,天地籠罩著夕陽的餘暉,遠天上流雲飛渡,彩霞飄舞,聖潔而美麗。
對於這幅圖畫的寓意,人們眾說紛紜。有人認為畫中的美狄亞代表的是世俗的愛情,這種愛如同她手中把玩的珍珠一樣,華貴無比卻最終會化作虛無。而維納斯代表神聖的上帝之愛,這份愛熱烈而永恆,就如同她手中小瓶裡源源不斷冒出的青煙一樣。也有人認為,畫面表達的是裸體的維納斯在勸說美狄亞和那個希臘英雄伊阿宋私奔。表達了畫家對人間自由愛情的嚮往和歌頌,也是對中世紀禁慾主義的反抗。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這幅畫是畫家送給新婚朋友的禮物,畫中衣著華貴的女子就是新娘,表達了畫家對朋友的真誠祝福,寓意他們既能把握世俗的人間之愛,也能保持心靈上的神聖之愛。好的藝術作品往往蘊含著多重主題,能給欣賞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間,這幅畫就是如此。當然,這些不同的見解,提高了我們欣賞的趣味,也開拓了我們想象的空間。畫家高超的色彩運用技巧在這幅畫中也體現得淋漓盡致。白藍色衣裙的美狄亞,搭配以鮮紅的衣袖,避免了顏色的單調和呆板,使人物顯得楚楚動人。耀眼、熱烈的褐紅色裙衫襯托著維納斯米黃色的手臂,使畫面顯得均衡、穩重。而白色的絲裙和富有彈性的肉體在太陽餘暉的照耀下,散發出搖魂蕩魄的光輝,給人強烈的視覺衝動。整個畫面的色調柔和而濃重,畫中人物與周圍的樹木山水、落日彩霞交相呼應、水乳交融,達到了亦真亦幻的藝術效果。提香是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畫派最偉大的代表人物,他在作品中營造的抒情詩般的意境,色彩表現力上的獨到功夫,以及大膽、熱烈的人文主義表現主題,深遠地影響了近代歐洲油畫的發展,被尊稱為“西方現代油畫之父”。
丁託萊託
《浴中的蘇珊娜》美人蘇珊娜,嫁給巴比倫鉅商約基姆為妻,一天在後花園沐浴,被兩個長老發現,欲行不軌,被蘇珊娜嚴詞拒絕。長老怕醜行敗露而先發制人,向宗教法庭指控蘇珊娜引誘他們,而致使蘇珊娜被判火刑。此事被先知獲悉,冤情得以申張,長老終被判烙刑。從此蘇珊娜成了民間傳說的貞潔女子的象徵。丁託雷託描繪蘇珊娜,正是為了頌揚這位貞女崇高品質和美好的形象,他以響亮的色彩和細膩的筆觸塑造了一個純潔、充滿青春活力的女子,而將醜惡的長老置於陰暗部位,畫面形成了強烈的美與醜對比,明亮而突出的蘇珊娜形象光彩照人,如同一尊貞潔的紀念碑。丁託雷託很善於運用強烈的光影關係,在畫面上構成鮮明的對比,他常在一片暗色調中將主要人物施以明亮奪目的高光,給人以格外強烈的效果。“光”成了他用以幫助表達運動感和加強畫面戲劇效果的有力語言。
委羅內塞 (1528-1588年) 保羅·委羅內塞。
原名叫保羅·卡爾亞里,因為他出生於委羅內塞,因此人們稱他為委羅內塞。委羅內塞在故鄉,最初從師於安東尼奧·巴底勒,25歲來到威尼斯,從此,他的全部藝術活動幾乎都是在威尼斯。當他接觸到威尼斯大師們,尤其是提香的藝術之後,他的色彩技能得到充分施展。委羅內塞的創作題材有宗教和神話,也有現實的歷史畫,諸如《威尼斯的凱旋》、《征服斯米爾納》、《保衛斯庫塔裡》等,也有借宗教神話題材描繪威尼斯現實生活的,諸如《利末家族的宴會》、《伽納婚宴》、《美神和戰神》和《聖塞巴斯蒂亞諾的殉教》等。在他作品中出現的人物,大多是威尼斯的富豪、商人、貴婦,在《伽納的宴會》中,畫家將英國女王、提香、丁託雷託和自己都畫進畫中,由於他將現實的人物和世俗生活畫進聖家族的宴會中而遭到教皇的指責和宗教法庭的審判。但畫家從不屈服於教廷。在委羅內塞的作品中充滿積極樂觀因素,他熱衷於描繪繁榮的威尼斯資產者的富裕享樂的生活場面,那些美麗而健康的人物,華麗的服飾,金碧輝煌的建築,絢爛奪目的裝飾物和器皿,都在畫家的筆下得到淋漓盡致的描繪,畫家十分善於運用閃爍耀眼的銀灰色調與華美的色彩,使畫面呈現歡快、豪華壯麗,光輝燦爛的熱烈氣氛。由於他很注重繪畫的裝飾性,對後來的巴洛克繪畫的形成與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向亞歷山大介紹達利奧家族》委羅內塞喜歡畫大型油畫,借宗教和歷史題材,描繪威尼斯在商業繁榮時期人們豐富多彩的生活場面,他所塑造的人物,女的豐豔美麗,男的英武豪爽,著力描繪他們奢華豔麗的服裝和精工佩飾道具。在人物的背景安置豪華的大理石建築,人物與環境構成一幅人間天堂的景象。在這幅宏大的場面中,委羅內塞使文藝復興的對稱均衡的構圖形式獲得新的活力,均衡中求得豐富多樣、和諧統一的藝術效果。
柯雷喬
達那厄 ,約1531 - 1532 年,161x193cm,布 油彩 ,Galleria Borghese, Roma ,羅馬 博爾蓋塞美術館,Correggio ,柯雷喬
達那厄被囚禁在與世隔絕的塔內,被宙斯發現並化著黃金雨來與達那厄秘密相會。這幅畫所描繪的正是小愛神幫著達那厄理起被單,等待天上落下的黃金碎片。
畫中描繪長著雙翅的小愛神仰首期盼那美好一刻到來,而達那厄則隱含幸福的嚮往,等待與情人相會。畫家以全開放式的動勢賦予達那厄,表明一個人性開放的時代到來。
柯勒喬在這幅畫中,塑造了一位嬌小玲瓏的妙齡少女的純情和貞潔軀體,歌頌了人性、人情和人愛之崇高。
柯雷喬早年曾經受到當地地方繪畫傳統的影響,而且成為地方畫派的重要代表。1506年以後,他與達·芬奇相識,使他對明暗法與威尼斯畫派的色彩進入到深入研究的階段,從而使其畫藝有了驚人的進展。他發現“美,就是光和動”,於是在他的作品裡除了造型精確、細膩之外,還有強烈的動感,而且構圖奇特,色彩強烈,給人們以目不暇接的繁麗感。柯雷喬一生的作品,絕大多數是為教堂畫的壁畫和裝飾畫。最初的重要作品是為聖弗朗切斯卡修道院畫的祭壇畫《聖母子像》,這是1514年之作,已經顯示了畫家的富有動感的特點。1518年,為巴爾瑪的奧羅尼僧院的院長畫祭室裝飾畫,使整個祭室充滿柔和典雅的氣氛,給人以輕鬆愉快的情調,從而形成他的個人風格。這是一種歡愉柔和的風格。藝術史家所謂的“柯雷喬風”。
1520到1524 年,他以四年時間為奧奇尼斯達教堂畫祭壇畫、壁畫和天頂畫,成為他一生中的鉅作。這些畫可惜毀了不少,只剩下了天頂部分。在這殘留下的天頂畫中,畫家徹底打破空間的物質界限,大膽地採用了大角度的透視描繪了十二個半裸體的使徒,圍繞著基督昇天。在有限的空間裡,使觀眾看到雲的浮動,從而產生對解放和自由的想象。那種強烈的運動感不僅為天頂畫創造了全新的樣式,而且成為後來巴洛克藝術的先驅。但是柯雷喬最出人意外的是在晚期,即在1521-1531的十年間,他畫了不少帶有享樂主義傾向的、背離古典傳統的作品,這就是以希臘神話為題材的一系列以愛情、肉感性場面為主的畫。
-
8 # 填格
回答這個命題,小民覺得應該要首先明確一個地理與歷史概念。
威尼斯是個城市,它的街道是水,在那裡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地方,需乘坐船,而不是其他如今的汽車、地鐵或公共交通。威尼斯今天屬於義大利,但在文藝復興時期,盡管它在義大利,但它不屬於義大利。它屬於一個獨立的國家,有自己做事的方式,也有它自已的偉大畫家。這些畫家賦予了圖畫以奇妙的色彩比所有其他地方的畫家都更出名、收藏價值更高。為什麼這麼講?如果想了解文藝復興時期的色彩運用與粗俗的商業和牟利相勾連,就要從色料開始。
熟悉繪畫史的學者專家與普通的愛好者都知道,威尼斯,這個島、這個國家上的港口早在9世紀就與阿拉伯世界有貿易往來。馬丁.達.卡納爾在Cronigue des Venitierns,1267-11275)中就闡述道:「商品穿過這座(威尼斯)高貴的城市,就像水流經噴泉。」從愛琴海岸運來的是糖和葡萄酒,從遠東運來的是香料、瓷器和珍珠,北歐提供礦物、金和毛料,而埃及和小亞細亞則是寶石、染料、香水、陶瓷、色料、明礬和豐富的紡織品。
威尼斯在13世紀到14世紀被十字軍東徵之後,拜佔庭藝術從君士坦丁堡到西方的主要渠道,威尼斯海也參與了這些遠佂,拜佔庭藝術因耀眼的寶石作品而光華四射。它用豐富的色彩傳遞著光線和空間的印象。當然,他們運用了透視法,但堅持地堅定了一個理想:視覺空間為被感知,而不是透過幾何學加以計算的物件。
顏料創新與運用是威尼斯畫派最大的特色。比如雌黃是威尼斯乃至文藝復興時期唯一真正的橙色-雄黃,大約1490年起可以在威尼斯買到。這種上等的色料從菲利皮諾.利皮圍斯特羅齊教堂所訂購的合同的travel concession(差旅特許權)中都能看到。
威尼斯繪畫藝術中顏色表面的複雜性,不僅僅是實現新的陰影結果,也是得利於顏料工業創新的結果。比如提香的Portrait of a Man(《男子肖像》大約作於1512),主導著畫面的藍色袖子,顯示出繪畫已經從13世紀僵硬的色域向前邁進了多遠。「籃色」不斷變化色彩和色素,事實上大部分的籃色更接近於灰色,讓人在整體上感覺色調偏高,主要來自肩膀上更濃烈的籃色。在提香後來的作品中,這些微妙的調節被用於產生色彩的連續性-一種和諧的整體色調,這種風格被稱為:tonal paintting(色調繪畫)。因此,在論述威尼斯畫派特色的論點時,色彩與顏料的運用是關鍵~
回覆列表
十八世紀時,義大利的各個派別的藝術都出現了衰落的傾向,只有威尼斯畫派還保持了一定程度上的繁榮,克列斯比是波倫亞畫派的畫家,被人們稱為是“義大利的倫勃朗”,他善於表現光線的變化,注重刻畫人物的內心。代表作品《抓跳騷的女人》表現的十分詼諧有趣,齊培爾也是當時一位比較活躍的畫家,他擅長描繪下層人民的生活,代表作有《皮鞋匠》、《紡織女》等等。芒雅斯柯的畫作具有浪漫主義的色彩,她是熱那亞畫派的代表畫家之一,她畫的人物有點變形並且大多數表現出了一種急躁的情緒。皮亞採達是威尼斯畫派的畫家,但明顯帶有巴洛克藝術的傾向,他所表現的人物生動有趣,富有生活氣息,同時他也是一位很不錯的插畫家。提埃波羅是當時知名度更高的一位威尼斯畫派的畫家,他擅長天頂畫版畫,在21歲時就已經表現出了繪畫方面的天分,他的代表作品是祭壇畫《揹負十字架》,另外他為拉比宮所作的壁畫也是十分有名的,描繪了古代羅馬宏大的歷史場面。他為很多教堂都創作了祭壇畫,在當時來說它的題材很豐富,除了宗教、神話、歷史題材外,還創作風俗畫,同時也是一位很有特色的銅板畫家。皮道尼曾經擔任過威尼斯美術學院的院長。威尼斯畫派的風景畫也特別著名,同時有一系列的風景畫家聞名於世,卡納列就是當時比較卓越的畫家之一,他曾經獲得英國皇家美術學院院士的稱號,他的創作具有威尼斯地方的特徵,代表作品有《威尼斯迎接法國大使》,他的外甥別蘇陶也是一位著名的風景,畫家代表作品有《維也納俯瞰圖》,以清新明快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