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成武暢通
-
2 # 峰峰說史
說起劉邦打江山的元老,那主要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七個異姓王了。這七個異姓王分別是韓王信、趙王張耳、淮南王英布、楚王韓信、梁王彭越、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
漢初七大異姓王的結局:異姓王是怎麼死的
1、韓王信本名韓信,後被封為韓王。為了與同名同姓的興漢三傑之一楚王韓信相區別,一般習慣稱他為“韓王信”。韓信(?-前196)是秦末漢初的人物,西漢初年被劉邦封為韓王,後來投降匈奴。韓王信逃亡匈奴時,因為已經作了一定的準備,還顧得上攜家帶口,包括王太子在內,尚不算太過狼狽。後來到了頹當城,居然一下子添了兩口男丁:王妃產下一子,因地制宜命名為韓頹當,太子妃也產下一子,取名韓嬰。文帝14年,韓頹當、韓嬰叔侄率領他們的部屬投歸了大漢。
2、趙王張耳。漢4年(前203年)11月,劉邦立張耳為趙王,大致轄治原趙國故地,都襄國(今河北邢臺)。第二年秋天,張耳病死。
3、淮南王英布。前196年,英布反叛失敗後,跟隨吳臣的使者來到番陽(今江西波陽),結果在農舍中被人輕易殺死。最後,英布的頭顱被人送往長安報捷請賞。
4、楚王韓信,漢初三傑之一,劉邦先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削去韓信的楚王爵位,降封他為淮陰侯,從此伴食京師,無所事事,受到極不公正的待遇。後再次因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被遭到呂后脅迫的丞相兼老友蕭何騙到長樂宮誘殺,並被夷滅三族。
5、梁王彭越。漢10年(前198年)9月,陳豨反叛,劉邦率軍親征。到了邯鄲後,感到兵力不足,就徵召彭越領梁軍參戰。彭越已經安富尊榮喪失鬥志,他重複了英布當年的錯誤,稱病未往,派手下將領帶了一些人馬前去邯鄲見高祖聽命。劉邦大怒,派人前去斥責。彭越這下子才知道天威莫測,有些害怕了,想親自朝見皇帝,當面謝罪。部將扈輒說:“當初不去,受到斥責才去,去後就會被擒,於事無補。依我看,不如干脆發兵反了拉倒!”彭越不聽,依然稱病,敷衍塞責。
當時,梁國太僕有罪,彭越正要處分他。此人乘隙逃往長安,控告梁王彭越與扈輒合謀造反。劉邦派人突然逮捕彭越,將他囚禁在洛陽。彭越因為沒有任何異圖,所以毫無準備,束手就擒。三司會審結果就是將彭越予以赦免,削去王號,貶為庶人,派人押送到蜀郡青衣(今四川臨邛)監視居住。
彭越滿腹委屈,含悲忍淚往前走。他實在好彩,又實在太不長眼,居然在途經鄭縣(今陝西華縣)時,恰巧碰上了從長安前往洛陽的呂后。失國的王爺像個孩子似的痛哭流涕,向這個普天之下最有權勢的女人訴說自己的冤屈。他並無奢望,只是請求皇后幫助說情,讓高祖改變成命,允許自己回老家昌邑終老。
呂后一臉奸笑,滿口答應,當即讓彭越隨自己回返洛陽,彭越樂滋滋地聽從了。誰知呂后一回到洛陽就變了臉色,極力勸說劉邦斬草除根,立即處死彭越,免除後患。劉邦經過長考後,終於點了頭。可憐的彭越被以莫須有的“謀反”罪殺,梟首示眾,並夷滅三族。其肢體更被剁成肉醬分送各家諸侯,以資炯戒。死的最慘!
6、燕王臧荼。 臧荼屬於項羽膝下舊封的孑遺,原封燕王。漢5年(前202年)正月,劉邦再次封臧荼為燕王,大致轄治原燕國故地及遼東地盤,都薊(今北京大興)。7月,臧荼舉兵反叛,高祖領兵鎮壓。9月,臧荼戰敗被俘,劉邦改立太尉、長安侯盧綰為燕王。
7、長沙王吳芮。項羽在戲下封吳芮為衡山王。漢5年(前202年)2月,劉邦改封他為長沙王,轄治長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等郡,都臨湘(今湖南長沙)。幾個月後,吳芮病逝,其子吳臣襲封為長沙王!
-
3 # 歷史的影子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天下各路豪傑紛紛起兵反秦。其中,勢力最大者當屬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眾所周知,垓下之戰,項羽大敗,因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在烏江自刎,留下千古悲歌。
項羽手下,還有五大虎將,在當時,也都是名震一時的英雄人物,分別是季布、龍且、鍾離昧、英布和虞子期。項羽死後,這五虎大將都去哪裡了呢?
一、季布,投靠劉邦最終壽終正寢
季布為楚地人,從小就愛打抱不平,而且頗有豪俠之氣,在當地很有名聲,而且季布年輕之時非常重義氣,“一諾千金”這個成語就是出自季布。在楚地流傳這樣一句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一諾千金”的由來。
項羽烏江自刎之後,劉邦出千金懸賞捉拿季布,後來由於夏侯嬰求情,劉邦才赦免了季布,後來季布在劉邦的任命下做了河東郡守,將河東郡治理的井井有條,最終壽終正寢而死。
二、龍且,傲慢自大死於韓信手下
龍且可以說是項羽手下武力最高的人,根據史料記載,龍且武藝高強,在戰場上有萬夫不擋之勇,而且龍且治兵嚴明,深得項羽的信任,官至大司馬。
龍且最值得炫耀的戰績便是戰勝了英布。在項羽得知英布背叛了楚國的時候,氣急敗壞,想要親自出徵去殺死英布,但是被龍且所攔住,龍且自告奮勇前去追殺英布,龍且和英布大戰了300回合,最終,英布不敵逃離九江投降了劉邦。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勇猛無敵的將軍,卻死在了韓信的手中,龍且雖然在戰場上勇猛無敵,但是卻和項羽一樣,有勇無謀,因為沒有聽從屬下的建議被韓信水淹大軍,20萬軍隊全軍覆沒,就連他自己也被灌嬰所斬殺。
三、鍾離昧,交好韓信卻被逼自殺
鍾離昧雖然在項羽手下頗得信任,但是卻和韓信是交情不錯的好友,早在項羽如日中天的時候就向項羽舉薦了韓信,但是韓信一直沒有被項羽所重用,後來才導致了韓信投奔劉邦,項羽濰水之戰一敗塗地,楚漢雙方攻守互換。
垓下之戰後,由於劉邦使用了離間計,項羽的手下大將一一離開,鍾離昧也在這個時候離開了項羽。
後來,項羽戰敗劉邦自立為帝,本來鍾離昧是項羽手下大將,應該是劉邦的頭號通緝物件,但是韓信卻保下了他。之後劉邦對韓信心生疑心,傳說韓信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逼死了鍾離昧,也有人說是鍾離昧為了不拖累韓信,心甘情願自殺而死。總之鐘離昧的死和韓信脫不了干係。
四、英布,兩次反叛兵敗被殺
英布可以說是項羽手下最為知名的將領,英布本來是皋陶的後代,秦朝末年趁著天下大亂也起兵反秦,後來投靠了項羽,成為項羽手下最得力的助手,每次作戰之時,英布都衝鋒在前,一開始深得項羽信任。
公元前206年,項羽分封天下,封英布為九江王,在楚漢戰爭期間,英布跟劉邦關係曖昧,更是在手下謀士的勸說下,投靠了劉邦,後來在九江被龍且所打敗,徹底的投靠了劉邦。
公元前203年,劉邦封英布為淮南王,垓下之戰,英布匯合了其他漢軍圍攻項羽,最終導致項羽在烏江自刎。
但是後來,劉邦為了削弱異姓王的勢力,明裡暗裡給英布、韓信等人使絆子,導致英布下了造反的決心,但是英布最終敵不過漢軍,兵敗被殺!
五、虞子期,項羽兵敗後不知所蹤
在正史中,並沒有關於虞子期的記載,在野史中虞子期是虞姬的哥哥,也就是項羽的大舅子,虞子期不僅作戰十分勇猛,而且十分善於製造兵器,項羽軍中大部分兵器全部由他所設計,而且早期項羽起兵,也受到了虞子期的資助,但是後來垓下決戰,項羽被圍,而虞子期卻不知所蹤,直至漢朝時期再也沒有出現過虞子期的身影。
項羽英明一世,卻於垓下之戰烏江自刎,手下大將也沒能和他共享榮華富貴,實在是讓人感到惋惜!
-
4 # 相城歷史小學生
引言:
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夜已經很深了,沛縣的行宮裡,一個老者靜靜的躺在床上,月光照的屋子裡似亮非亮,遠遠的,老人好像看到了什麼……“陛下,陛下讓臣領兵,自然多多益善!”一個將軍正對他說話。“韓大將軍啊,你是個天才啊,可你情商太低,所以你玩不過朕!”老人呵呵的笑了。“將軍請速速入城,我等共同反秦!”一個文人打扮的又向他說話。“哈,蕭大人,你是朕的左右手啊,沒有你的兵馬糧草,朕還真不一定能擊敗項羽!”老人對他投去敬佩的目光。“沛公,沛公快走!如今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事不宜遲啊!”一個儒生形象的男子急急忙忙的說著。“子房啊,你是朕的貴人啊!沒有你,鴻門宴上,朕早成了項羽刀下亡魂了!”老人激動著說道。不遠處,又出現許許多多的人影,都是老人的故友,老人想和他們聊聊天,但他年紀大了,太累了,走了兩步便靠在床邊沉沉的睡去了。
“漢高祖劉邦”劇照
他,就是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曾經,他自己也說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帥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為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而劉邦的手下,可謂人才濟濟,那麼,在平定天下後,他手下那些文臣武將們又有著怎樣的結局呢?
一.國士無雙——韓信作為“漢初三傑”中唯一一個武將,韓信的個人能力堪稱頂級,正是在他的奇謀之下,項羽的臂膀被一隻只折斷,最終被圍困在垓下,而他的結局,卻是所有功臣中最悲慘的一個。
原來,韓信是一個情商特別低的人,尤其不擅於處理與自己的“老闆”劉邦之間的關係,在韓信平定齊國之後,他便向劉邦請封“假齊王”,惹得劉邦非常不愉快。天下平定後,劉邦迫於當初對韓信的承諾,把齊國真正的給了他,但很快,劉邦就把韓信改封成為有名無實的楚王,隨後又把他降為淮陰侯。但此時,劉邦還沒有對韓信起殺心。
“國士無雙”韓信劇照
按理說,老闆猜疑你,你應該努力打消他的猜疑,可韓信偏不,啥大實話都往外說,這才有了“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典故。成為淮陰侯的韓信更是牢騷話不斷,經常哀嘆:“沒想到我堂堂韓信,居然有一天會和樊噲之流平起平坐,真的太丟人了!”
原本沒了王位,發發牢騷也是情理之中,可韓信卻越來越過分。剛好當時代地出現叛亂,劉邦派將軍陳郗去平叛,臨行前陳郗來拜訪韓信,韓信居然攛掇陳郗造反!並且表示自己會暗中支援他。但韓信做事非常不小心,這件事很快被呂后等人知道了。
在呂后的謀劃和好友蕭何的誆騙下,韓信毫無防備的前往未央宮,等待他的,只有呂后的屠刀!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未央宮斬韓信”的故事。
二.蕭規曹隨——蕭何相比較韓信,蕭何可以說是跟隨劉邦的元老了,在劉邦從芒碭山返回沛縣加入反秦大業時,沛縣縣令臨時返回,是蕭何斬殺了縣令,把劉邦迎進城,給了劉邦第一塊根據地,又是蕭何提議以劉邦“斬白蛇起義”為根據用赤色作為旗號反秦,給了劉邦輿論的支援。
蕭何劇照
隨後的日子裡,蕭何一直兢兢業業,在楚漢相爭之時,蕭何坐鎮關中,給劉邦不斷提供糧草和兵源,使得劉邦得以在戰神項羽面前也有了一戰之力。正是由於蕭何的努力,在平定天下後。劉邦把蕭何列為功臣第一,封他為澧侯,食邑八千戶,後來又成為西漢王朝的丞相,足以看到蕭何所受到的恩寵。
但即使如此,在“飛鳥盡,良弓藏”的劉邦眼裡,也曾經對蕭何產生過懷疑。在陳郗造反後,劉邦率軍親征,蕭何坐鎮首都提供後援。但此時劉邦已經非常敏感,把懷疑的目光投向了蕭何,當我們以為蕭何也會成為下一個被誅殺的功臣時,蕭何聰明的把自己的親人送到軍前作為人質,同時捐出家產的大半充做軍費。蕭何的表忠心贏得了劉邦的青睞,將要揮下的屠刀緩緩落下。
蕭何劇照
隨後,蕭何成為漢朝皇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在劉邦彌留之際,呂后詢問劉邦朝中大臣誰可堪大任,劉邦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蕭何。漢惠帝劉盈即位後,蕭何繼續任勞任怨,以至於他制定的規矩,繼任的曹參沒有絲毫改動,留下了“蕭規曹隨”的美名。
漢惠帝即位第二年,蕭何因病去世,諡號“文終侯”,蕭何對劉邦,對大漢王朝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張良如果說劉邦手下哪一個最淡泊名利,那一定是張良,張子房莫屬。張良的一生,真正貫徹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紀念。
作為俠士,張良敢為天下先,博浪沙刺秦。隨後轟轟烈烈的反秦大業中,張良幫助劉邦順利的先入關中。並且,在鴻門宴上巧妙的識破范增的計謀,成功幫助劉邦脫身,這件事,成為劉邦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
在天下平定後,劉邦想給張良三萬戶的食邑,但張良斷然拒絕,最終只接受了“留侯”的爵位和三千戶的食邑。雖然爵位不高,但張良對劉邦,對大漢卻一直盡忠職守。是張良,勸說劉邦選擇易守難攻的關中平原作為首都,是張良,讓劉邦封曾經背叛他的雍齒做侯,來收取天下民心,是張良,在劉邦準備廢長立幼時,不畏艱辛請來“商山四皓”,使國家得以安定。
“真正的大俠”張良劇照
在惠帝即位後,為了感謝張良曾經的幫助,呂后給了張良很多賞賜,但張良一概不受,反而一心一意跟隨修道者學習,六年之後去世,為了表彰張良的功績,漢惠帝賜諡號“文成侯”以示嘉獎!
張良就如同李白筆下真正的俠客,國難之時挺身而出,用一腔熱血去保衛自己的理想,等到功成之日,便“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不對功名利祿有半點留戀!
四.天下奇謀——陳平如果“漢初三傑”中再擴充一人的話,我一定會把陳平選上去,在我看來,陳平的功勞絲毫不比三傑差,它之所以沒能評上更大的原因在於他在鄉野時品德的不修。
在陳平投靠劉邦後,他出色的謀略很快幫助劉邦解決了不少麻煩。在劉邦被困滎陽時,是陳平想出“藉箸代籌”的妙策幫助劉邦脫身;在范增與項羽不和時,是陳平用反間計使項羽失去了最後的智囊;在劉邦被困白登山時,是陳平賄賂閼氏,給了劉邦一線生機。
陳平劇照
在劉邦去世後,陳平繼續輔佐漢惠帝劉盈,但此時漢朝由呂后把控,劉姓漢朝陷入統治危機,關鍵時刻,陳平組織與周勃等人合謀,平定了諸呂之亂,又慧眼識人,選擇了代王劉恆成為繼承人,為後來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礎,他真正做到了力挽狂瀾於不倒!
在漢文帝即位第二年,陳平去世,文帝表彰陳平功績,諡號“獻侯”,還把自己的女兒館陶公主嫁給陳平的兒子陳午,陳平的外孫女陳阿嬌也是漢武帝的皇后,足見對陳平家族的信任!
-
5 # 水一白聊歷史
何謂元老?即是最早跟隨劉邦的打江山的那批人,這幫人,只要是能堅持到西漢建立以後,還沒死的,只要功勞差不多的,都分到了國家紅利,即列土封侯的待遇,小則幾百戶,多則上萬戶。即便是奚涓,因為戰死,也一樣由他的母親代為魯侯,獲封四千八百戶。
西漢初年受封的一百四十多個侯爵之中,出自豐沛及其周邊的達到半數以上,甚至於直到漢武帝之前,西漢的三公人選還多是出自於這些功臣或功臣之後。待遇相對來說還是非常不錯的。
如果把劉邦打江山的過程,比喻成一個企業的發展之路。
我們可以看到,企業初創階段,由於勢力比較小,劉邦真正能依靠的也只有這幫人,甚至於 雍齒曾經背叛過他,後來劉邦也沒有懲罰他。後來,劉邦的企業迎來了一位高階顧問——張良,讓企業的發展有了全新的方向。後來,在張良的指引下,劉邦一舉入關破秦,成為當時舉足輕重的大公司之一,而張良也因此得到了劉邦的充分信任。
後來,由於受項氏公司的擠壓,劉邦所分得的地盤只有漢中、巴、蜀。此時,劉邦又迎來一個絕世天才——韓信。一個將他的公司從大公司向超大型公司邁進的關鍵人物,劉邦對他又信任、又擔心。劉邦希望韓信一直作為他的兄弟存在,而不是合作伙伴。
雖然張耳、臧荼、英布、彭越、韓王信、吳芮等等人最後都成為了他的合作伙伴,使得漢氏公司成為了天下獨一無二的超大公司。可是,讓劉邦沒有想到的是,韓信也希望成為合作伙伴,作為一家獨立的分公司而存在。按資歷和功勞來說,韓信絕對比張耳、韓王信更有資格,但是劉邦非常不開心,既有他的畏懼心理,也有他不想與韓信為敵的一面。
最後,劉邦接連把這些有實力的分公司全都消滅了,包括韓信在內,唯有長沙王吳芮是個例外,因為這家分公司實在是太小了。隨後,劉邦又建立一批劉氏分公司,劉氏漢朝轉型成為劉氏的家庭企業。然而,劉邦在此期間,還建立了一家分公司,即燕王盧綰,這個世界上劉邦最鐵的哥們兒,劉邦對他的信任和優待甚至超出了對他的很多親人。但是,讓劉邦沒有想到的是,最終盧綰還是背叛了他,所以,透過這件事,劉邦也知道了,非劉氏的分公司建不得。於是有了白馬之誓“非劉氏為王者天下共擊之”。
所以,如果問劉邦的元老,或者劉邦的手下,哪些人下場好,哪些人下場不好,主要還是看他與劉邦的關係,“合作伙伴”最終的下場多數比較慘,而純上下級關係則大部分得到了封賞。
-
6 # 如史如畫
很多人都說劉邦是一個卑鄙的人,兔死狗烹是作為他屬下的下場,跟朱元璋很像。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元老們下場怎樣。先說韓信,楚漢戰爭結束之後,韓信從齊王降為楚王,接著,有人狀告韓信收納了季布,並且想造反。劉邦知道之後,非常擔心,因為他知道普天之下論軍事能力,無人能及韓信,這一鬧起來,可就麻煩了。於是劉邦設計將它活捉起來,貶為淮陰侯,留在長安城。韓信是真的收留了前楚大將季布,這是活在漢朝的大忌,劉邦貶他也不為過,其實能不殺他就已經很難得了。那韓信真實的死因是什麼?
眾所周知,呂雉是一個狠毒的角色,她可以為了讓他兒子順利繼位當個安安穩穩的皇帝,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她知道劉邦一死,無人壓得住韓信,包括劉盈,她也知道劉邦不捨殺韓信,於是她選擇了在劉邦出征之際,對韓信下手了。這不是劉邦的錯,並且,劉邦在得知韓信死亡之後,且喜且憐,這其中是有憐的。韓信為漢朝建立的功勳無人能及,劉邦是知道的。
再來說說彭越,彭越也是呂雉殺害的。彭越也被人告謀反,劉邦本想流放他去蜀中,不想路上遇到了呂雉。
英布更不用說了,他是真的謀反了,還射中了劉邦胸口一箭,不該殺嗎?
再來看看其他人,張良,劉邦對他說“自擇齊地三萬戶”;蕭何呢,漢朝開國第一功臣兼臣相;曹參、陳平、樊噲等等都被封了侯,連那個劉邦恨不得殺之的雍齒也被封了侯爵,另外經常跟劉邦一起玩的盧綰還被封了王。劉邦所殺功臣不過就是英布、陳豨二人,其他人的死跟劉邦關係不大。
然後再來分析劉邦性格,劉邦是一個自信的人,他不像朱元璋那樣有骨子裡的自卑感。因為自卑,朱元璋殺害了功臣不計其數,有錯殺冤殺,反正朱元璋就是要徹底清理一切憂患。
劉邦呢,他不會做的那麼絕,他也相信人才用好了,這些人才反而會感激他。比如劉邦覺得季布是個忠義的人,就封了他軍官當,後來,季布為掃平呂氏做出了貢獻。
所以劉邦殺項羽後,跟隨他的元老全都是得到了劉邦豐厚的報答,除了極個別別有異心的諸侯。
-
7 # 青七木
要詳細?這個問題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答案很長約4500字,很詳細。
一起創業打江山的革命戰友往往會經歷四個階段:“同舟共濟—同床異夢—同室操戈—同歸於盡。”這話在劉邦身上雖然沒有那麼極端,也差不多。
最近正好在讀《史記》,下面讓我來詳細的回答這個問題吧,從“漢初三傑”開始,到元老功臣,最後簡單的談一下異姓諸侯王。
漢初三傑為三個人:“蕭何、韓信、張良”
1.蕭何
《史記蕭相國世家》中記載了劉邦這樣的一句話:
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
即打敗項羽就像獵人打獵一樣,將領們在戰場上打仗就好比獵狗去追捕兔子,而蕭何就是那個派獵狗出去攆兔子的人。所以劉邦認為蕭何的功勞很大,把他排在功臣中第一位。
後來打敗項羽後,蕭何擔任了大漢的開國丞相,最終因為積勞成疾病死在丞相的位置上。而且不但劉邦沒有虧待蕭何,後來大漢的皇帝也沒有虧待過蕭何。
蕭何的後嗣有四世因為犯罪而失掉爵位,絕封;但天子總是又尋找蕭何的後代,重新封為酇侯,其他功臣無人能與他相比。
後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絕,天子輒復求何後,封續酇侯,功臣莫得比焉。
“酇侯”就是當年蕭何的封號,其它的開國功臣應了那句老話:“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就沒有享受過這樣的待遇了。
所以總結一下的話,打敗項羽後,劉老闆對蕭何還不錯,好到甚至後來的劉姓皇帝都對蕭何的子孫很好。
2.韓信
《淮陰侯列傳》中記載了韓信的一句話,韓信的下場也不好,他是漢初三傑中最失敗的。
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
淮陰侯韓信我算是對他有愛又恨,愛他的用兵如神,恨他的恃才傲物不會做人。有句話說大部分的成功都是做人上的成功,而韓信在做人上無疑是很失敗的。
楚漢相爭時,劉邦和項羽都在努力爭取其它諸侯王的力量,比如齊國。而爭取齊國時,劉邦手下有名的說客酈食其自告奮勇去說降齊王田廣,酈食其成功了。齊國兵不血刃的拿下來了。
而韓信為了貪功,在齊國投降的情況下;受謀士蒯越的煽動,不顧大局貿然發動滅齊戰爭,用武力滅掉齊國,害死了酈食其。他害死酈食其不說,還派使者和劉邦要求當代理齊王。
劉邦很不爽,當時楚漢相爭,劉邦被項羽圍在滎陽,韓信不來救不說,還要求裂土分王。劉邦為了顧全大局忍下了這口氣,聽張良和陳平的意見同意韓信當王,也從此種下了猜疑韓信的種子。
後來劉邦在打敗項羽後就立即著手清算韓信了。打敗項羽後第一件事就是和太僕夏侯嬰一起去韓信的軍營,沒收了韓信的兵權,然後把他由齊王改封為楚王,再由楚王降為淮陰侯,最後韓信捲入了陳豨叛亂,被呂后在蕭何的謀劃下騙入宮中殺了,誅滅三族。
所以打敗項羽後,他是漢初三傑中下場最不好的一個,功高震主被劉邦猜忌,最後韓信被呂后所殺,誅滅三族。
3.張良
劉邦是個有名的大混混,他對所有人脾氣都不好,唯獨很尊敬張良。後來封侯的時候,文武兩個角色蕭何曹參,一個被封了一萬戶,另一個被封了萬戶。封賞功臣時,唯獨張良是劉邦自己提出來要封三萬戶(在蕭曹二人之上)。
但張良推辭了,他要求被沛縣那個地方,因為這個地方對他來說有紀念意義,這是張良第一次與劉邦項羽的地方。劉邦於是同意了。
打敗項羽後,張良很聰明,他知道以自己的謀略與智慧不能太高調。於是張良從劉邦入都關中,天下初定,他便託辭多病,閉門不出,算是半隱退了。後來還加碼說自己再修道不吃五穀,用宗教的方式脫離世俗關係。
不過後來劉邦死了,呂后感於張良的功勞(呂后的兒子惠帝劉盈就是張良出主意才穩住了地位),勸他毋自苦,張良最後還是聽從了呂后的勸告,仍就服人間煙火。
所以打敗項羽後,張良就明哲保身,安詳晚年。他雖然沒有韓信的軍事天才,但比韓信更懂得明哲保身,張良也和他之前范蠡一樣成為了功成身退,明哲保身的典範。
有趣的是上文中韓信說的飛鳥盡,良弓藏就是當年范蠡勸伍子胥時說過的話。
4.曹參與陳平
由於篇幅關係,如果把其它人物的事蹟講的太詳細篇幅也就太長了,下面我行文儘量簡略點,但不會漏掉重要資訊。
打敗項羽後,曹參被封為了一萬六百戶,是武將中排在首位的。後來蕭何時,曹參被漢惠帝劉盈任命為繼任丞相。曹參當丞相時,並沒有像新官上任三把火那樣風風火火。
而是信奉“不折騰就是最好的折騰”的黃老之術,在政治上繼續沿著蕭何之前的政治路線,沒什麼太大的變動,以至於後來有了“蕭規曹隨”這個典故,一時被傳為佳話。
後來曹參擔任丞相三年後,老死在丞相的位置上,算是安詳晚年。
陳平這小子也是謀士,不過他出的主意都是陰謀詭計,擺不上臺面講。
打敗項羽後,陳平繼續給劉邦當他的謀士發光發熱。後來劉邦被匈奴圍在白登的時候,凍得和狗一樣,手下計程車兵十個人有兩三個人指頭被凍掉了,也是陳平幫忙出主意解的圍。
劉邦死後,陳平又在呂后手下繼續做官。不過做官的時候他也沒閒著,背地裡搞小動作參加了剷除諸呂,安定劉氏的政治事件中。
當時惠帝劉盈死了,沒有子嗣。呂后隨便找了幾個嬰兒就說是惠帝的兒子,立為皇帝,繼續把持朝政。後來呂后死後,功臣派中以周勃陳平為首的功臣派,迎立當時的代王劉恆當皇帝,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
漢文帝時,陳平當了丞相,最終老死在丞相的位置上,算是安詳晚年。
5.周勃
劉邦對周勃的評價很高,劉邦臨死的時候,呂后問他的身後事時,劉邦評價周勃說:
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
後來周勃也沒有讓劉邦失望,剷除諸呂時,周勃立了很大的功。是他孤身進入軍中憑藉威望,大聲疾呼:
為呂氏右袒,為劉氏左袒—《史記呂后本紀》
於是士兵在周勃的感召下紛紛左袒支援劉氏,有了軍隊的支援周勃才最終剷除諸呂,迎立漢文帝。漢文帝當皇帝后,周勃兩次擔任丞相,最終老死在丞相位置上。
不過他受了不少委屈,但不是劉邦的本意,而是漢文帝。
周勃不但當丞相後,回到自己封地時,每當河東郡守、郡尉巡行各縣到達絳縣,絳侯周勃自己畏懼被誅,經常身披鎧甲,命令家人手持兵器來見郡守、郡尉。於是有人上書告發周勃想謀反,皇上就把這件事交給廷尉。廷尉又把此事交給長安處理,於是捕捉周勃治罪。
落難鳳凰不如雞,後來獄吏漸漸凌辱周勃,周勃沒辦法出錢賄賂獄吏,最後在獄吏的建議下請公主作證,經過一系列的操作,總算是保全了性命。
出獄後周勃曾經感嘆說:“吾嘗將百萬軍,然安知獄吏之貴乎?”可見當時的窘迫。
於是周勃回到了自己的封地,最後在文帝十一年去世,比起韓信算是安詳晚年。不過他後來有個兒子蠻有名的,叫周亞夫,平定了七國之亂,這是題外話不提。
6.一筆帶過的雜魚
和劉邦打天下時比較有名的差不多就是這些,其它那些名氣不大比如陸賈、婁敬、灌嬰,樊噲等一筆帶過。除了樊噲在劉邦死時出於誤會險些殺掉外,其他都安詳晚年了;而且後來樊噲並沒有死於劉邦之手,在漢惠帝六年去世。灌嬰剷除諸呂時露過臉,後來文帝時期也和三國中“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那樣當了丞相,最後老死在崗位上。
以上差不多就是和劉邦一起打江山的元老們,不過考慮問題要詳細,還有一群人沒有講他們是異姓諸侯王,於是親們我又要開始碼字了...
7.八個諸侯王
在漢初劉邦一共分封了8個異姓諸侯王,他們分別是:燕王臧荼、韓王信、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盧綰、趙王張驁和長沙王吳芮。
打敗項羽時他們也立了很大的功,按順序分別講一下他們的下場,當然篇幅會適當比漢初三傑要短一點:
①燕王臧荼,他是第一個出事的,因為他是項羽分封的燕王,楚漢爭霸的時候才歸順的劉邦。換句話說,臧荼曾在項羽手下當過差成分不好。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劉邦當時只是沒時間收拾臧荼,到了大漢建國以後,臧荼便很“配合”的謀反了(項羽在的時候不謀反,項羽滅了才謀反,你說配不配合?)。孤掌難鳴,臧荼很快被劉邦親征斬殺,隨後劉邦的發小盧綰被任命為新的燕王。
②韓王信,這個韓王信也叫韓信,不過他是南韓的貴族,由於經常同時期的韓信弄混淆,史書中一般把它叫做韓王信。他是第二個出事的,他本是原韓王的後裔,後來和張良一起跟著劉邦打天下,立下不少功勞。
可是大漢建國後,韓王信原來的封地被劉邦改到了更偏遠的北方,更靠近匈奴。匈奴單于冒頓入侵後,韓王信內憂外困,便投降了匈奴,還參與了白登之圍。後來韓王信又誘導了漢初的最大叛亂——陳豨之亂。不過韓王信在此次叛亂中被殺。
④梁王彭越,彭越是第四個出事的,他是歷史上第一個將游擊戰術的魅力發揮到極致的人,不是他的干擾,項羽怎麼也不會敗給劉邦。
他的成分和臧荼一樣,原來在項羽那麼當差。覆巢之下無完卵,本來好好的一個游擊隊長,卻被劉邦活生生的忽悠進隊伍。陳豨之亂後,彭越也被批捕了。罪名依然是:謀反,揭發他的人和韓信一樣,都是他們的部下。彭越還被劉邦剁成了肉醬,分發給各鎮諸侯,怎一個慘子了得。
⑤淮南王英布,第五個出事的是英布,英布是個見利忘義的小人,在關鍵時候背叛項羽,導致了項羽的失敗。但英布也沒撈到什麼好處,因為劉邦對他這種唯利是圖的人,遲早是要收拾的。英布的罪名還是:謀反,檢舉他的人還是部下。
⑥燕王盧綰,盧綰和劉邦是老鄉,他也是劉邦的發小。他們家是世交,而且兩人同年同月同日生,非常有緣。劉邦對盧綰其實一直都挺信任,所以才讓他做燕王,可是劉邦的老婆呂后不這麼想,在她心中只有她們劉家和呂家才可靠。
盧綰也是受陳豨之亂的影響,朝廷懷疑盧綰也參與謀反。盧綰為表清白,準備帶著所有家眷入長安當面向劉邦表忠心,結果劉邦剛好在這時病死了,盧綰害怕呂后,硬是被逼著真謀反了。盧綰逃到了匈奴,後死在那裡。相對前面幾個,算是不錯了。
⑦趙王張敖,張敖是前趙王張耳的兒子,娶了劉邦的唯一女兒——魯元公主,算是駙馬。可是劉邦對這個駙馬也不怎麼樣,張敖的家臣——趙相貫高看不慣劉邦對待張敖的態度,有些抱怨之詞,結果被劉邦認定為意圖謀反,張敖因此被捕入獄。後因確實找不到證據,再加上他娶得是呂后的女兒,於是被釋放了。命雖然保住了,但王位沒了,算是善終。
以上諸侯王們交代完了。
結語:
回到開頭,韓信被捕時說過這樣一句話:“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劉邦打下天下後,他手下的元老諸侯,或被清算或安詳晚年,一切的一切都成了歷史的塵埃。一如明代才子楊慎那首有名的《臨江仙》說的那樣: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8 # 孔六十三
在中國歷史上,大量誅殺功臣的開國皇帝,最出名的就要數劉邦和朱元璋。劉邦誅殺功臣有一個特點,就是掌控兵權的各封地的異性王大都被誅,而文官和權力不大的武將卻能平安善終。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劉邦確實忌憚這些異性王手裡的兵權,想到除掉他們,還有一部分原因是這些異性王有的確實懷有異心,企圖造反。
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曾經和他打江山的元老們:
這些開國功臣裡功勞最大的要數“漢初三傑”,他們分別是韓信、張良和蕭何。這三人裡功勞最大的就是韓信。
韓信起初是在項羽手下,沒有得到重用,後來又投奔了劉邦。一開始也不得劉邦重用,後經蕭何大力舉薦而官拜大將軍。此後的韓信便如開了掛一般,先後打下了魏國、代國、趙國、燕國、齊國,可以說劉邦的江山有一大半都是韓信給打下的。韓信對劉邦也是非常忠誠的。韓信大敗龍且的二十萬大軍,攻下齊國後,項羽曾派人遊說他反漢聯楚,三分天下,卻被韓信給拒絕了。但這並沒能換來劉邦的信任,垓下之圍項羽兵敗自殺,劉邦立馬便解了韓信的兵權,並把他從齊王改為楚王。不久又被劉邦用計逮捕到京城,被貶為淮陰侯。公元前197年,陳豨謀反,劉邦前去平反,呂后聯合蕭何把韓信騙入宮中殺掉,並夷滅三族。
韓信是中國古代史上非常傑出的將領,被譽為“兵仙”,他為後世留下了許多戰術典故,如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為營、傳旗易幟等,同時他的經歷還被編成了許多成語,如漂母舍飯、胯下之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等。
張良本是南韓貴族,祖上幾代都為南韓國相。張良年輕時就把復國作為自己的目標,曾經刺殺過秦始皇。
後來秦末農民起義時,遇上了劉邦,成為劉邦謀士,很受重用。鴻門宴上,張良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保住劉邦平安回去,下邑之策,張良幫劉邦制定了聯合彭越、英布,重用韓信的策略,幫劉邦扭轉了戰局。劉邦曾說:“夫運籌策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張良是位謀士,也是位智者,他知道“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所以在天下大定後不要大的封地,不要高的官職,從此修身養性,鮮少再過問朝政。所以張良算是善始善終,是“漢初三傑”中結局最好的。
要說元老,就不得不提蕭何、盧綰、王陵、樊噲、曹參、夏侯嬰、周勃等人。這些人都是劉邦在還是泗水亭長時,就是他的好友,後來跟隨劉邦起家,是劉邦最初的班底。其中盧綰和劉邦幼年時就是好朋友了。
我們先來說蕭何,蕭何原是沛縣縣吏,劉邦起家後便跟著劉邦打天下,把劉邦的地盤打理的井井有條,為劉邦打天下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大後方,也提供了大量的軍隊和物資。劉邦稱帝后被任命為丞相,為百官之首,封邑也最多。蕭何廉潔愛民,深得民心,遭到了劉邦的猜忌。蕭何聽從下屬的建議,收受賄銀,強佔民地,以自汙才保住了自己性命。公元前193年,病逝,諡文終侯。
要說和劉邦關係最好的人,非盧綰莫屬。兩人很有緣份,是同一天生的,幼年時又在一起讀書,是發小。我想如果他們其中一個是女的,說不定還會被父母定為娃娃親呢!既使都是男的,他們關係也好到是異性兄弟。劉邦對盧綰的信任和偏愛是非常明顯的,盧綰雖然不是功勞最大的,但封賞卻是最多的,而且他還可以隨便出入皇宮,甚至劉邦的臥室,這份信任真的親兄弟都不及呀!
也就是這份信任,當燕王臧荼謀反被平後,劉邦便封盧綰為燕王。但這份信任終究被互相猜忌給毀了,呂綰最後投降了匈奴被封東胡盧王,劉邦死後的第二年,他也死在了匈奴。後來他的妻子帶著兒孫又回到了大漢,呂后不計前嫌,還對他的後代進行了封賞。
王陵是沛縣豪門,與劉邦也是很早就認識。但是劉邦沛縣起家時他並沒有參加,而是自己佔據南陽一代。直到劉邦攻下咸陽,楚漢之爭已經開始,王陵還是坐山觀虎鬥的狀態。後來楚軍逮捕並殺了王陵的母親,促使王陵歸順了劉邦,項羽兵敗後,他被封為安國侯。
王陵因為能力、權力都是一般般,所以既沒有得到重用,也沒有得到猜忌。漢惠帝時期,丞相曹參去逝後,王陵被任命為右丞相,大權在握。惠帝死後,呂后要大封諸呂為王,遭到王陵的反對,王陵隨後被遷為太傅,實權被奪。公元前180年,王陵去逝,諡號“武侯”。
樊噲本是沛縣賣狗肉的,與劉邦也是很早就認識了,劉邦在他那應該是吃了不少免費的狗肉吧!後來他還和劉邦成了連襟。劉邦起事後,一直跟隨劉邦左右,鴻門宴上更是硬闖宴席,義正言辭的指責項羽,最後助劉邦成功逃脫。樊噲作戰勇猛,但只是劉邦身邊的一員副將,天下初定時,封賞並不高,直到他跟隨劉邦把韓信擒往京師後,才被封為舞陽侯。既便如此,當被貶為淮陰侯的韓信出門遛達到樊噲家時,樊噲立馬逞慌逞恐的去跪迎,仍被韓信看不起。
樊噲的權力是在後期慢慢大起來的,建國初期,劉邦去平各異性諸侯王的叛亂,大都帶著樊噲,他因為戰功被封為左丞相。後來在盧綰叛變投匈奴時,劉邦已經病重,便派樊噲去平叛。後來劉邦怕自己死後呂后會聯合樊噲專權,就派周勃和陳平去殺他。周勃和陳平並沒有殺他,而是把他押解回京都,交由劉邦親自處置,不料樊噲還沒到京都,劉邦便去逝了,樊噲最終逃過一劫。公元前189年,樊噲去逝。
曹參本是沛縣的獄掾,後跟隨劉邦南征北戰,立戰功無數,在劉邦心目中他是僅次於蕭何的大功臣。天下大定後被封平陽侯,蕭何去逝後被任為丞相,直至公元前190年去逝。
夏侯嬰原是沛縣的滕令奉車,就是縣衙裡專門負責駕車跑腿的。後來做了劉邦的專用車伕,曾經在關鍵時刻救過漢惠帝劉盈和魯元公主。劉邦和呂后對他都很信任,漢朝建立後被封汝陰侯,歷經劉邦、漢惠帝劉盈、呂后臨朝稱制和漢文帝四朝,公元前172年去逝。
周勃原是沛縣的一個吹鼓手,後跟隨劉邦反秦,屢建其功,被封為絳侯。呂后死後,周勃、陳平聯合誅滅諸呂,迎立劉恆代王為帝。劉恆尊他為右丞相,達到了權力的頂峰,後因為劉恆的猜忌,辭官回到了封地,於公元前169年去逝。他的兒子周亞夫,後來成為漢文帝、景帝兩朝大將。
陳平幼時家貧,秦末農民起義暴發後,投在項羽門下,後遭到項羽猜忌,又投到劉邦門下。陳平非常聰明,六出奇計幫劉邦打下天下。
劉邦認為陳平是一位聰明有餘而能力稍欠的人,所以並不把他視為威脅。漢惠帝時期,在曹參死後他與王陵併為左、右丞相。呂后死後,與周勃聯合誅滅諸呂,迎立劉恆為帝,深受劉恆的重用,公元前178年去逝。
另外如英布、彭越、臧荼、張耳、吳芮都是漢初劉邦分封的異性王,英布、彭越、臧荼都以謀反罪名被誅殺,張耳早逝,張耳之子張敖繼承趙王王位,雖然他是劉邦的女婿,但最後還是被剝奪王位,降為列侯。只有長沙王吳芮,因為很會審時度勢,不幫英布謀反(英布是他的女婿),把大量的兵權和封地上繳,才保住了性命和爵位。
其實對於劉邦來說,根本不會在乎手下功臣的功勞大小,是否忠心,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他只會重用對他沒有威脅的人,位高權重的大都結局不好。
回覆列表
先後斬殺了:臧荼,韓信,盧綰,彭越,英布。
韓信、彭越、英布這三個王的死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有人告發他們謀反,其中韓信是兩次被人告發,彭越也是兩次被人告發。燕王臧荼後來造反,兵敗被殺。劉邦殺的都是異姓的王,而同姓的都免遭殺害,告老還鄉了。
高帝五年,漢初劉邦稱帝,有封王封侯者百餘人,這些漢初功臣中,大家熟知的有蕭何、張良、韓信、彭越、英布、曹參、陳平、灌嬰、周勃、樊噲等人。其中,韓信、彭越、英布被誅,恰巧三人都是異姓諸侯王。
而漢高祖劉邦誅殺的功臣,大多是異姓諸侯王(還有陳豨)。
這些異姓諸侯王都立於劉邦稱帝之前,分封只是對既成事實的承認。當時,劉邦僅是漢王,尚屬於項羽式的霸王,與其他諸王尚“亡上下之分”。異姓諸王有權置丞相以下所有官吏,自為法令而“不用漢法”、“自拊循其民“。
即使後來劉邦稱帝,誅殺異姓諸侯王,卻又另立一批同姓諸侯王,與諸侯王”共天下“的局面也沒有多少改變。王畿與東方諸侯國的分立,這種郡國並行制,實在是西周封建的翻版。
漢初,漢室直接控制的地域也只有關中、漢中、巴蜀、河北、淮北、江漢等地,這種局面一直維持到景帝時期。平定”七國之亂“後,形勢才開始扭轉。
異姓王難以把控,林立於東方的局面對劉邦十分不利,甚至使他不敢都洛陽。定都長安,正如張良所說,是出於”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的目的,而後再找機會剪除異己。
而另一方面,異姓王也未必能安分守己,滿足於分贓結果,而一人謀叛,則牽動全域性,人人自危。事實上,諸王被誅,每人都有謀反的舉動。威脅到皇權,又哪有善終的道理,必定是場你死我活的較量。